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二諦義 (No. 1854_ 吉藏撰 ) in Vol. 45

[First] [Prev]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之學。靈知難思。無不克擢其髓。遂廼製諸經
玄疏。翼賛教乘者。不知其幾千萬言。就中至
如今章辨非有非無而二不二鼠婁栗案苽
等。啓沃舊師之未了。發特見之明也。如此其
可忽。諸噫嘻中世以隆。其學不傳。其書將
泯。余屬日名寺藏中得此之錦本。欣戴捧讀
不堪雀躍。率加點挍授書林。于時歳次丁丑
元祿十年臘月穀日殺青斯竟
  東奧仙臺龍寶實養題於洛之陀峯下


二諦義卷上
 胡吉藏撰 
叡師中論序云。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祛内
以流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
尋斯四
矣。若通此四論。
論雖復名部不同。統其大歸。竝爲申乎二諦
顯不二之道。若了於二諦。四論則煥然可領。
若於二諦不了。四論則便不明。爲是因縁。須
識二諦
皆了。何以知然。故論云。諸佛常依二諦説法。
既十方諸佛。常依二諦説法。故衆經莫出二
諦。衆經既不出二諦。二諦若明故衆經皆了
也。然四論皆有二諦之言。今且依中論文以
辨之。論文云。諸佛依二諦爲衆生説法。一以
世俗諦。二第一義諦也。然師臨去世之時。登
高座付屬門人。我出山以來。以二諦爲正
道。説二諦凡二十餘種勢。或散或束。或分
章段或不分分時。或開爲三段。乍作十重。所
以爲十重者。正爲對開善法師二諦義。彼明
二諦義有十重。對彼十重故明十重。一一重
以辨正之。師唯噵此義有重數。所餘諸義。

重者。初則二諦大意。最後二諦同異。今第一
明二諦大意也。然師噵二諦義。多依二處。一
依大品經。二依中論。今且依中論明二諦義。
所以依中論噵二諦者。中論以二諦爲宗。若
了二諦。中論即便可明。爲是義故。依中論説
二諦也。中論四諦品云。諸佛依二諦。爲衆生
説法。此語即難解。若爲依二諦説法耶。解云。
二諦是本。説法是末。二諦是所依。説法是能
依。然此語驚耳。非從來所知也。問何以得知
諸佛依二諦説法二諦是所依耶。解云出論。
不假人解。故云。經有論故義即易解。今依論
釋之。論四諦品。前釋二諦。次釋依二諦説法。
前釋二諦云。世俗諦者。一切諸法性空。而世
間顛倒謂有。於世間是實。名爲世諦。諸賢聖
眞知顛倒性空。於聖人是實。名第一義諦。次
云。諸佛依是二諦。爲衆生説法。此則前釋二
諦竟。然後明諸佛依是二諦爲衆生説法。故
知。二諦是本。説法是末。二諦是所依。説法是
能依。依此二諦。爲衆生説法也。問從來云諸
佛依二諦説法者。爲凡説俗。爲聖説眞。爲凡
縁説有。爲聖縁説空。名爲依二諦説法。既云
依二諦爲衆生説法。何得言爲凡説有爲聖
説空爲依二諦説法耶。今明。如上有於凡爲
實名俗諦。空於聖是實名第一義諦。依此二
諦。爲衆生説法也。又且問。諸佛何意依二諦
説法耶。解云。欲明十方諸佛所説皆實故。依
二諦説法。何者。諦是實義。有於凡實。空於聖
實。是二皆實。諸佛依此二實説法。是故諸佛
所説皆實也。外道九十六種所説。何意虚假
不實。以其不依二諦故。所以虚假不實諸佛
依二諦説法故。凡所説法皆實。以諸佛所説
皆實故。所以諸佛。依二諦説法也。又問。若爲
依二諦説法。説法皆實耶。解云。諸賢聖。如實
悟諸法性空。如來依彼如實悟而説故。諸佛
所説亦實。此則依第一義諦説法是實。世人
於瓶衣等是實。諸佛隨俗説瓶衣故。所説亦
實。如百論云。佛入舍衞城。隨俗語故無過。此
則依世諦説法是實。依彼二實而説故。諸佛
説法皆實也。前云依凡諦説名依世諦説法。
依聖諦説名依第一義諦説法。依二諦爲衆
生説法。此語不可失也。今問。依二諦説法。所
依於諦。爲是得爲是失。爲亦得亦失。教諦亦
作此問。然大師云。於諦是失。教諦是得。何者
言於諦失者。有於凡是實有。空於聖是實空。
此空有於凡聖各實。是故爲失也。言教諦得
者。如來誠諦之言。依凡有説有。有不住有。
有表不有。依聖無説無。無不住無。無表不無。
此則有無二。表非有非無不二。二不二不二
二。不二二則是理教。二不二則教理。教理
應教。理教表理。理教二不二因縁。是爲得也。
然教諦如此。雖如此而復未可解。何者。汝依
二諦説法。依二諦與説法。皆是教諦不。若皆
是教諦。則違論文。論云。諸法性空。世間顛倒
謂有爲世諦。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爲第一義
諦。諸佛依此二諦説法。那忽併是教諦耶。今
正此一句。明依二諦説法。所依是於諦説法是
教諦也。問所依二諦爲得爲失者。論自判。論
云。諸法性空。世間顛倒謂有。於凡是諦。諸賢
聖眞知顛倒性空無生。於聖是諦。此則開凡
聖二諦異。凡聖雖復不二。不二而二。有凡諦
聖諦。凡諦即是失。聖諦
諸法性空顛倒謂有。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
故知。凡諦失聖諦得。何以故。凡諦是顛倒故
是失。聖諦
諦倒諦不倒諦也。問若所依二諦有倒不倒者
不可解。何者。佛可依不倒説。云何依顛倒爲
衆生説耶。若
論文
顛倒性空爲第一義諦。依是二諦。爲衆生説
法。故知。依倒不倒説。若順論文。諸佛菩薩。豈
得依顛倒説法耶。進退難解未釋云云。問前
云所依於二諦有得有失。將不乖師所説耶。
師云二於諦是失。今何得判二於諦有得有失
耶。解云。汝言於諦竝是失。是何處語耶。今明。
於諦皆失者。非是所依於諦皆失。乃是禀教
成於。
有。説無爲表不無。説二爲表不二。彼聞有作
有解。聞無作無解。聞有作有解有。於凡實名
俗諦。聞無作無解無。於聖實名第一義諦。此
之二諦皆失。問若爲失耶。解云。如來説有爲
表不有。説無爲表不無。説二令識不二。擧指
令得月。而衆生聞有住有。聞無住無。守指忘
月。住教遺理。豈非是失耶。若爾此則有二種
於諦。一者所依於諦。二者迷教於諦。所依於
諦。有得有失。迷教於諦。二皆是失。所依於諦
是本。迷教於諦是末。所依於諦是本者。且約
釋迦一化爲論。釋迦未出之前已有此二於
諦。釋迦依此二諦爲衆生説法。何者。諸佛説
法無不依二諦。故發趾即依二諦而説。當知。
所依於諦是本也。迷教於諦是末者。衆生禀
如來有無二諦教。作有無
在後也。又有三異。謂前後能所通別。從後釋
之。言通別者。所依於諦則通。迷教於諦則別。
所依於諦通者。世間顛倒謂有。於世間是實
爲世諦。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爲第一義諦。此
之二諦通一切凡聖。如涅槃經。涅槃經
殊問云。世諦之中有第一義不。第一義中有
世諦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無者。將非
如來虚妄説耶。佛答云。世諦即第一義諦。隨
衆生故分別説二。世人知者名世諦。出世聖
人知者名第一義諦。此即世出世兩人判於二
諦。中論文正爾。世間顛倒謂有爲世諦。此諸
賢聖。眞知顛倒性空爲第一義諦。故此二於
諦通也。言迷教於諦別者。如來説有無二諦。
爲表不二之道。有方便者。聞二悟不二。識理
悟教名教諦。無方便者。聞二住二。不識理迷
教名於諦。於諦但是無方便者。所以是別也。
言能所者。所依於諦則是能化。迷教於諦則
是所化。此一往偏約第一義諦邊説耳。何者。
論云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故是能化。此如
涅槃經。經云。一切世諦。若於如來是第一義
諦。只世諦於如來是第一義故。此第一義諦
是能化。論正爾。凡夫顛倒謂有。諸賢聖唯知
此顛倒性空不生不滅。於聖人是第一義諦。
若爾當知。此第一義諦是能化諦也。迷教於
諦是所化者。禀教成於。雖復是聖。終是禀教。
以禀教故是所化也。言前後者。與本末不異。
所依於諦是本是前。迷教於諦是末是後。發
趾依於諦説。然後衆生禀教。有方便悟理成
教諦。無方便不識理成於諦。故前後爲異也。
次更簡一句。前云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於
聖人名第一義諦。如涅槃經。一切世諦。若於
如來是第一義諦。問既云一切世諦於如來
是第一義諦者。亦得言一切第一義諦若於
凡夫是世諦不。解云。如此只出論文。論云。世
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謂有。於世人
爲實。名之爲諦。解世諦。前擧一切法性空以
釋之。明一切法性空。世間顛倒謂有。於世人
是實名爲諦。當知。一切第一義諦。於凡是世
諦也。如大品云。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有
無所有。如是有於聖人無所有。即世諦爲第
一義諦。無所有於凡如是有。第一義諦爲世
諦也。問何意開凡聖二諦耶。解云。今開凡聖
得失二諦者。示聖得凡失令轉悟。明此是凡
諦此是聖諦此是倒諦此是不倒諦。示是凡
聖。令捨凡學聖棄倒從不倒。爲是義故開凡
聖得失二諦也。何以知然。具出經論。大經云。
欲令衆生深識第一義諦。是故如來宣説世
諦。衆生若不因世諦悟第一義諦。如來終不
説於世諦。説世諦令識第一義諦也。又中論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
得涅槃。説世諦令得説第一義。説第一義令
得涅槃。故開二諦也。又大品云。般若波羅
蜜。爲大事故起。所謂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
是倒。是道即非倒。示是道是非道。令擧非道
從道。亦示倒示不倒。令擧倒從不倒。爲是
義故。開二諦示得失。令改悟也。然二諦大判
有三節。一者凡聖就倒不倒判二諦。二者就
聖中自判二諦。三者就凡中自判二諦。就凡
聖判二諦者。凡所解爲世諦。聖所解爲第一
義諦。此判凡聖者。就知性空不知性空判凡
聖。未知性空爲凡。若知性空爲聖人。就此
判二諦也。就聖中自判二諦者。聖人了有是
空有空是有空。此之二諦。皆是聖二諦也。何
者。如四諦者。苦集滅道皆名聖諦。二諦亦爾。
眞俗兩種。皆是聖諦也。問何處作此説耶。解
云。如般若四攝品末所明。自有時情轉千開。
有時須文義明據。今宜須文義分明也。彼文
云。凡夫若知世諦。應是須陀洹乃至於佛。若
爾凡夫不知世諦第一義諦。唯是聖人知此
二諦。故此二諦皆是聖諦也。大判如此。就聖
中復有無量種。如大經云。我一時與彌勒在
耆闍崛山。共論世諦。五百聲聞不覺不知。何
況甚深第一義諦。約此而論。二乘不知二諦。
唯菩薩知於二諦也。此則從來義壞。何者從
來云。三乘皆會眞諦。竝解二諦。聖則眞解二
諦。賢則似解二諦。小乘七方便。大乘三十
心相似解。小乘苦忍以上。大乘初地已上。眞
解二諦。解世諦通縁似理。解眞諦四絶百
非。三乘竝解二諦。若是涅槃經。明五百聲聞
不知二諦。尚不知世諦。況甚深第一義諦。故
從來義不成也。今時得有此義。何者。二乘生
滅斷常心。不行中道。不見佛性。中道是本。既
不識本。豈能知末。既不見理。豈能識教。何
者。彼有不得無。無不得有。有不能無用。無不
能有用。二不能不二用。不二不能二用。横竪
皆礙。若是菩薩。有爲空用。空爲有用。二爲不
二用。不二爲二用。横竪無礙故也。就凡中自
判二諦者。一切皆是。只從來所釋二諦是也。
彼云。三假七實爲世諦。四絶百非爲第一義
諦。三假不得四絶。四絶不得三假。亡不得有。
有不得亡。絶不得不絶。不絶不得絶。如此二
諦。皆是凡夫二諦也。何以知爾。大經云衆生
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具有有
無斷常二見也。又有於凡實爲諦。亦空於凡
實爲諦。實有此空故空爲諦。所以凡亦有二
諦也。此則皆開三種二諦。從來人二諦。任運
墮凡夫二諦中。何者。我有三種二諦。一凡
聖判二諦。二就聖中自判二諦。三就凡中判
二諦。凡二諦者。三假爲凡俗諦。四絶爲凡眞
諦。汝義若爲耶。汝義三假是俗諦。四絶是眞
諦。自墮我凡二諦中。非故安處也。如一家理
内外義。汝作義自落我理外中也。論文云諸
佛依二諦爲衆生説法。前來略釋依二諦竟。
次釋依二諦爲衆生説法。問既云依二諦説
法。爲何人説何物法耶。諸人領大師語云。
爲凡説有法。爲聖説空法。爲凡聖兩人説空
有二法。名依二諦説法。問師有此語不。答然
師實有此語。但用此語有處。人唯得此語不
解此意。何者。爲凡説有。爲聖説空。名依二諦
爲衆生説法。此成何物語。諸佛依二諦爲衆
生説法。何得言爲凡説有爲聖説空。名諸佛
依二諦爲衆生説法耶。又且豈依凡説有還
爲凡説有。依聖説空還爲聖説空耶。論文云。
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既知諸法本性空。云
何更爲説空耶。今所明者如論釋。論云諸佛
依二諦爲衆生説法。親噵依二諦爲衆生説
法。何時噵爲聖説法耶。爲凡夫衆生説法。不
爲聖人説法也。問此就何義判爲衆生説二
諦耶。解云。此就迷悟能所。判爲説不爲説。明
衆生迷有無未悟有無故。爲衆生説有説無。
明此是有此是無此是凡此是聖此是倒此是
非倒。令衆生從有入無捨凡取聖。爲此義故
説二諦。若是聖人已悟。何須爲説。以凡未悟
故。須爲説二諦。凡未悟故禀教。聖已悟故不
禀教也。言能所者。一切世諦。若於如來皆是
第一義諦。既於如來是第一義諦故是能化。
豈能化爲能化説法耶。一切第一義諦。若於
衆生則是世諦。以衆生是所化所以。須爲衆
生説法也。次將中論觀法品及大論釋往生
品二處文。釋成此義。中論觀法品云。諸佛或
説我。或説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長行中釋。爲凡夫説我説無我。又爲得道聖
人説我説無我。我無我即是二諦。故大論初
品云。人等世諦故有。第一義諦即無。當知。我
是世諦。無我是第一義諦。既爲凡説我無我。
爲聖説我無我。則爲凡説二諦。爲聖説二諦
也。大論釋往生品云。問云。前習應品。明無菩
薩則無去來。今何故説有菩薩有去來耶。釋
云。不相違。爲凡説無去來。爲聖説有去來。爲
聖説無去來。爲凡説有去來。然去來無去來
還是二諦。則爲凡説二諦。爲聖説二諦。大意
與中論同也。然師復明爲凡説有爲聖説空爲
凡聖説空有。此都三節説二諦義。前爲凡夫
説二諦。不爲聖人説二諦。亦就迷悟能所判
如前也。次釋法品。問法品何意爲凡説二諦。
爲聖説二諦耶。解云。爲凡説我無我。如前爲
凡説有無令轉悟不有無。我無我亦爾。衆生
我無我。爲其説我説無我。令離我無我。
離我即離常。離無我即離斷。令其離斷常悟
中道故。爲凡説我無我也。爲聖人説我無我
者。聖人解我無我。是故爲聖人説我無我。前
爲凡説我無我。凡迷我無我。爲聖人説我無
我。非是聖迷我無我故爲説我無我。但聖人
聞我無我。即解我無我故。爲説我無我。大論
引天問經中説。羅漢最後邊身能説我無我
不。解云。能説故聖人解我無我也。又云。如軍
防密號唯防人解餘不解。説我無我。唯聖人
解。餘人不解。以聖人能解我無我故。爲聖人
説我無我也。中論既然。往生品類爾可知也。
問凡夫迷我無我。爲凡説我無我。令悟我無
我。可有益。聖人解我無我。爲聖人説何益耶。
解云。此不就利益爲説。直明凡不解我無我
聖解我無我。以聖解我無我故。爲聖説我無
我。此爲益凡。利他不自利。如阿難稱我聞。爲
益衆生也。次大師云。爲凡説有爲聖説空者。
此之凡聖是所化縁。禀教凡聖。有於凡實。爲
凡説有令悟不有。空於聖實。爲聖説空令悟
不空。令凡聖説有無悟不有無。亦令凡悟不
凡。令聖悟不聖。不凡不聖中道正法。故云。非
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也。又爲凡説有
爲聖説空者。明隨凡説有隨聖説無如一色。
於凡有於聖無。隨凡説色有。隨聖説色無。色
未曾有無也。此正爲對由來人義。彼云。三假
爲世諦理。四亡爲眞諦理。有二諦道理。今明。
隨凡説有。隨聖説無。乃是隨凡隨聖説有無。
何處有二諦道理耶。爲是義故。云爲凡聖説
有無也。此則釋爲衆生竟。次釋説法。然説法
凡有三種。或具説二諦。或但説第一義諦不
説世諦。或但説世諦不説第一義諦。此三種
竝出經論。大智論釋往生品云。問曰。前習應
品。明菩薩習應波若。不見菩薩。不見波若。無
菩薩無波若。今何意復説有菩薩往生來生
耶。答曰。前明無菩薩無波若者。就第一義諦
門説波若。今説菩薩往生者。就世諦門説波
若。此就二諦説波若也。又涅槃經云。善男子
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衆鈍故。當以世諦
而解説之。此亦就二諦説涅槃不聞聞義。前
云莫入甚深空定大衆鈍故。即是就第一義諦
門説。當以世諦而解説之。此即是就世諦門
説也。大智論云欲説第一義悉檀故。説波若
波羅蜜經。此即但説第一義諦。又大經云與
彌勒共論世諦五百聲聞不覺不知。此。即但
説世諦。雖復三種不同。如來所説。不出二諦
也。問何意如來説法不出二諦耶。解云。二諦
即是四悉檀。三悉檀即是世諦。第一義悉檀即
是第一義諦。四悉檀攝十二部經。攝八萬四
千法藏。攝法既盡。二諦攝法亦盡。此就不盡
盡明義也。以二諦攝法盡故。如來就二諦説
法也。問曰。二諦與四悉檀攝法皆盡。何意諸
佛依二諦説法。不依四悉檀説耶。解云。通皆
得。既依二諦説。亦依四悉檀説。別即不例何
者此有義。欲明諸佛所説皆實。金剛波若云。
如來是眞語者實語者。是故依二諦説。四悉
檀名。不的主實。是故不依四悉檀説也。問不
依四悉檀説法。用四悉檀何爲。解云。二諦是
所依。依二諦説四悉檀法。此亦兩種。各取一
義明。實而説義名四悉檀。説而實義稱二諦。
此即依於二諦。方便屬縁不同。是故有四種
悉檀也。問若爲依二諦説四悉檀耶。解云。依
第一義諦説第一義悉檀。依世諦説三悉檀。
依第一義諦説。合而不開。依世諦説。開而不
合。以依第一義諦還説第一義悉檀故。合而
不開。依世諦説三悉檀故。開而不合也。問何
意依第一義諦合而不開。依世諦開而不合
耶。解云。既有二諦。那怱併合開。眞俗因縁。
開合因縁也。問等是二諦因縁。何故第一義
諦合而不開。世諦開而不合耶。解云。世諦是
空有。第一義諦是有空。第一義諦。差別無差
別。世諦無差別差別。第一義諦二不二。世諦
不二二。爲是故。世諦開而不合。第一義諦合
而不開也
問依第一義諦説第一義悉檀者。諸賢聖眞知
諸法性空。還依彼所悟性空。而説諸法本來
無生寂滅。此可解。若爲依一世諦説三悉檀
耶。解云。三悉檀竝依世諦故説。瓶衣車乘等
法。於世間爲實。名之爲世諦。依世諦説世界
悉檀。如説輪軸輻輞和合爲車。五陰和合爲
人。如此説者。即世界悉檀。故大論云。人等世
界故有。第一義即無。此即依世諦説世界悉
檀也。依世諦説對治悉檀者。衆生略有三毒
之病。廣即八萬四千塵勞之病。有三法藥八
萬四千波羅蜜。對治此病。名對治悉檀。何故
名對治。以藥撥病。以藥治病。名對治悉檀。如
此藥病相治。即依世諦説對治悉檀。故論云。
對治故有。實性即無。當知。是依世諦説對治
悉檀也。依世諦説各各爲人者。前明三法藥
八萬四千波羅密。治三毒八萬四千塵勞。即
明一切法盡。更何所論耶。解云。於各各爲人
中。更欖之。何故諸佛經中。或説我或説無我。
適説常。斯須説無常。何故或説是舍那或説
是釋迦。或説淨或説不淨。何故前後更相違
反耶。是故次明各各爲人悉檀。昔爲邪常故
説無常。明諸佛縁覺尚捨無常身。今爲三修
封執故説常。昔爲鈍根故説三。今爲著三故
説一。爲大根縁故説是舍那。爲小乘人故説
是釋迦。如此等竝是爲縁不同。無相違也。此
即依世諦説三悉檀也。依第一義諦説第一
義悉檀者。卷前三種。明不生不滅不動不倚。
何處有人有車有藥有病有人有法有常有無
常有三有一。如是畢竟清淨名第一義悉檀。
爲是義故。云依二諦説四悉檀法也。此即依
二諦説四悉檀法竟。今次明依二諦就二諦
門説法。然四悉檀唯是二諦。但合離爲異。離
二諦爲四悉檀。合四悉檀爲二諦。四悉檀實
義名二諦。二諦究竟義名四悉檀。就二諦門
説法者。大有三意。一者説世諦説第一義諦。
令衆生悟第一義諦。二者説二諦令離有無
二見。三者説有無令悟非有非無。説二悟不
二也。説二諦令悟第一義諦者。如最初所辨。
世間顛倒謂諸法有。於世間是實。名之爲諦。
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於聖人是實。名之爲
諦。此則開凡聖得失二諦。令衆生悟第一義
諦。明凡夫世人顛倒謂有。聖人眞知顛倒性
空。令捨有入空改凡悟聖擧失從得。衆生改
凡成聖者。悟第一義故也。若不悟第一義諦。
則不能改凡成聖捨失從得。良由悟第一義
諦。乃能改凡成聖捨失從得。爲是義故。開眞
俗凡聖得失二諦。令悟第一義諦也。説二諦
令離有無二見者。故大品經云。菩薩住二諦。
爲衆生説法。論釋云。爲著有見衆生。説第一
義諦。爲著無見衆生故説世諦。爲著有無二
見衆生故。菩薩住二諦説法也。肇師論亦爾。
借有以出無。借無以出有。借有以出無。住世
諦破無見。借無以出有。住第一義破有見。故
説二諦破二見也。説二諦令悟不二者。如華
嚴明一切有無法了達非有非無。此即説有
無悟非有非無。説二悟不二。此即理教義也。
一切經論。凡有所説者。不出此三種也。然前
説二諦令悟第一義諦。此二諦即有得有失。
諸法性空。顛倒謂有名諦。即是失諦。諸賢聖
眞知性空。即是得諦。故此二諦有得有失也。
次説二諦令離二見者。此二諦竝是失。何者。
爲著有衆生説第一義。爲著空衆生説世諦。
此有無竝是衆生所著。是故皆失也。次説二
悟不二。此二諦竝得。何者。因二悟不二。二即
是理教。不二即是教理。二即中假。不二即假
中。二即體用。不二即用體。故此二諦是得也。
次詺前二諦凡諦聖諦。世諦是凡諦。性空
聖諦。第二二諦。竝是凡諦。爲著有衆生説空。
爲著空説有。借有破無。借無破有。此之有無
竝是凡夫諦也。然復有聖諦義。何者。所借有
無是病皆凡。能借有無竝藥皆聖也。第三二
諦。二悟不二假中義。此二諦竝聖。何者如中
論云。因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亦爲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從來明。此是三是義。一因縁即
是空。二是假。三是中。此之二諦。豈凡夫所
知。唯聖能了。又非二乘所及。但菩薩境界也。
問何故就二諦説法。説二諦有何利益耶。解
云。略出兩論文。一者中論四諦品云。若人不
能知分別於二諦。即於深佛法不知眞實義
明。若不解二諦。於深佛法不知眞實。若了二
諦。於深佛法即知眞實義。故知。説二諦有大
利益。二者十二門論觀性門云。若人不知二
諦。則不得自利他利共利。若知二諦則得三
利。此之二論互出耳。然此二益攝一切益盡。
中論明知深佛法益。十二門明利衆生益。上
求下化。不出二益也。問若爲人不知二諦無
利益耶。解云。佛法中即薩衞方廣不知二諦。
大損佛法。何者。薩衞等計一切法皆有。則不
識如來第一義諦。由識第一義諦所以成聖。
既不識第一義諦。則破諸賢聖。論文云諸賢
聖眞知性空名第一義諦。汝既不識第一義
諦故破聖人。斯有大損也。次方廣道人。計一
切法空如龜毛莵角無因果君臣父子忠孝之
道。此人不識如來世諦。若不識世諦。此有何
過。失世諦則失第一義諦。失第一義諦則不
得涅槃。中論云。若不因世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故此人過失極大
也。此二人攝一切盡。若内外大小一切計有
者。同薩衞有失。一切大小内外計無者。同方
廣無失也。又如中論初云。佛滅度後五百歳。
人根轉鈍。求十二因縁五陰等決定相。此即
不識第一義諦。聞大乘法説畢竟空。不知何
因縁故空。若都畢竟空。則無罪福報應等。此
即不知世諦。此有無二見衆生。龍樹菩薩。爲
此等故造此中論。即是住二諦破衆生二見。
大品云。菩薩住二諦。爲衆生説法。是何物菩
薩。今龍樹即其人也。以衆生求十二因縁五
陰決定相。次聞大乘畢竟空便言無罪福。如
此等失於二諦故。龍樹菩薩。爲破此二人造
中論也。從初至後。求一切法畢竟不可得。即
住第一義諦破有見。次復云。雖空不斷。雖有
不常。有二諦教門。何時無三寶四諦因果罪
福耶。此即住世諦破無見也。又前來借空以
破有。後四諦品借有以破空。如百論借一以
破異。借異以破一。中論亦爾也。此之二種。各
示一勢。前申破後逈破。前申破。住如來因縁
世諦破空見。住如來因縁第一義破有見。帶
申破。後逈破者。借有破無。借無破有。此有無
並是衆生有無。皆須破洗。一無所留。借無破
有。有去無亦除。故是逈破。此即説於二諦破
衆生二見。故有大利益也。次更明前兩人失
二諦義。前明。薩衞謂諸法有。不識第一義諦。
方廣計。有分無故諸分無。柱無故四微無。人
無故五陰無。計一切諸法無。不識世諦。一往
如此耳。再往二人倶失二諦。薩衞既不知諸
法性空者。亦不識諸法於顛倒因縁有。既失
第一義即失世諦。故中論云。汝破一切諸法
因縁空義。則破於世俗諸餘所有法。此即破
空義。即破一切有法也。又云。以有空義故。一
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即不成故。薩衞
不識空義。二諦皆失也。次方廣明諸法空失
於世諦。既失世諦。即失第一義諦。故中論初
云。聞大乘説畢竟空。不知何因縁故空。若都
空則無罪福報應等。如是則失世諦第一義
諦。故方廣不知有具失二諦也。何故爾。空是
有空。既其失有。是即失空。又且有即是空。中
論云因縁所生法我説即是空。既即是空。失
有即失空。空既然。有亦爾。爲是義故。此二人
皆失二諦。以皆失二諦故。破失令識如來二
諦也。問何人失二諦耶。解云。大而爲言。有
兩種人失二諦。一者不學二諦失二諦。二者
學二諦失二諦。凡失二諦不出此二種也。若
是百論。即對不學二諦失二諦縁。何者。百論
正對破外道。外道不知諸法性空。不識第一
義諦。既不知諸法性空。亦不知諸法於顛倒
因縁有。不識世諦。所以提婆菩薩。從初破諸
法性有。畢竟無所有。次破空品破性空。破外
道性有性空竟。然後示如來因縁二諦。明諸
法性空爲眞諦。隨俗説故無過。即世諦。破彼
空有示其二諦。百論作此用也。次明中論者。
具破兩種失。百論但破不學二諦失二諦縁。
中論具破不學二諦失二諦及學二諦失二諦
縁。何者。中論正破内傍破外。正破内。則正破
學二諦失二諦縁。傍破外。即破不學二諦失
二諦縁。破不學二諦失二諦。如百論也。破學
二諦失二諦者。復有兩種。一者正破大乘。
二者傍破小乘。大乘學二諦失二諦。小乘
不識二諦失二諦。小乘不識二諦失二諦者。
即是前方廣薩衞兩人。竝不識二諦。薩衞
明諸法性有。不知諸法性空。既不知性空。即
不識諸法顛倒有。不知性空。不識第一義諦。
不知顛倒有。即不識世諦也。次方廣不識
二諦者。未知此人何學。彼若小乘學。則推
畫起邪見。明有分既無諸分亦無。於有起
邪見。彼若大乘學。則聞大乘説起邪見。聞
大乘説畢竟空。不知何因縁故空。若都畢
竟空。云何分別有罪福報應等。若有罪福則
不應空。推畫空便起邪見也。既起空見即不
識世諦。既不識世諦。即不識第一義諦。又此
空是邪見空故。二諦皆失也。問三藏明諸法
有。云何於三藏起邪見耶。解云。於外道中。尚
得起邪見。如六師中云。無黒業無黒業報等。
於外道中。尚得起邪見。況於三藏中不得起
邪見耶。此即小乘不識二諦失二諦也。次大
乘失二諦者。大乘學二諦失二諦。龍樹正爲
此人出世。造此中論及十二門大智論。竝爲
學二諦失二諦也。然大乘失二諦。復有二種。
一者學二諦成性二諦。二者學二諦成一諦。
前小乘有兩失。一性有失二諦。二邪空失二
諦。今大乘亦兩失。如前佛法中都有四種失
二諦。學二諦失二諦。成性二諦者。聞有住有。
聞空住無。如從來初章。他有有可有。有無可
無。有有可有。不由無故有。有無可無。不由有
故無。不由無故有。此有是自有。不由有故無。
此無是自無。自有即有故有。自無即無故無。
斯即失因縁二成性二。失不二二成二故二
也。言學二諦失二諦成一諦者有二種。一者
學二諦成空諦。二者學二諦成有諦。學二諦
成一空諦者。諸法於顛倒有名世諦。諸賢聖
眞知性空名第一義諦。明顛倒有爲非諸法
性空爲是。何以故。諸賢聖眞知諸法性空。故
知。諸法性空定是也。此人聞空故空。聞有亦
是空。學二諦唯成一空諦也。學二諦成一有
諦者。有二義。一者即鼠嘍栗二諦。二者心無
義。鼠嘍栗二諦者。經中明色色性空。彼云。色
性空者。明色無定性。非色都無。如鼠嘍栗中
肉盡栗猶有皮&T021400;形容宛然。栗中無肉故言
栗空。非都無栗故言栗空也。即空有併成有
也。言心無義者。然此義從來太久。什師之前。
道安竺法護之時。已有此義。言心無義者。亦
引經云。色色性空者。明色不可空。但空於心。
以得空觀故言色空。色終不可空也。肇師破
此義明。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虚。得在神靜
者明心空。此言爲得。色不可空。此義爲失也。
然此之兩釋。竝是學二諦失二諦。失世諦不
識第一義。不識第一義即不識世諦。何者。此
是空有。失有即失空。又設得一有。此有是有
見有。故二諦皆失。空邊亦爾。故皆失二諦。失
二諦即失假。失假即失中。中假理教皆失也。
學二諦成性二諦。亦一切失。聞二住二不識
不二。不識不二即失中。失中即失假。此非相
待失。失中即失假。何以故。假即中故也。學二
諦失二諦。既併失不識二諦。失二諦理然。皆
失大有三節。一者學二諦成一諦。失二諦一
切失。二者學二諦成性二諦。失二諦一切失。
三者不識二諦失二諦一切失。如此等人既
一切失。詺作何物人耶。此乃是狂愚人耳。爲
是人故。四依出世破之。有兩菩薩出世。提婆
菩薩出世。破不識二諦失二諦。龍樹菩薩出
世。破學二諦失二諦。此二菩薩。破病具足也。
非但釋迦佛須此二菩薩。十方三世諸佛。竝
須此二菩薩。何以故。此二菩薩攝一切菩薩。
兩失攝一切失。破此兩失。則申一切教。何者。
此二失障二諦。破此二失。則二諦通。二諦通
則一切經申。若爾故知。三論不可思議。所以
關中歎云。中百兩論文未及此。人又無通
鑒。誰與正之。及至之後歎云。後談道之人。始
可與論實矣。實理如此。何者。失不出此二。中
百兩論既破此二失。二諦即通。二諦通一切
教申故。三論有大利益也。通意如此。次對當
路數論者。數人則不識二諦。彼不知諸法性
空。但明諸法性有。一切皆有。不識第一義。既
不識諸法性空。則不知諸法因縁有。二諦皆
不識故。失二諦也。成論者。依彼論宗則同三
藏。何者彼序云。故我欲正論三藏中實義。則
同薩衞不識二諦。若就彼義中有二諦義。彼
明人法二空。但是聲聞空。終不識性空。何者。
大智論云。佛於聲聞法中。不説自性空自相
空。以不説自性空故。不識第一義。不識第一
義。即不識世諦。若爾數論皆失二諦。以如此
等人竝失二諦。所以諸佛説二諦。菩薩申二
諦教。令衆生識二諦。識二諦即識一切中假
等。所以説二諦有大利益。前明失二諦有二
種。一者不識二諦失二諦者。當世即數論二
人。數人不知諸法性空。但明諸法性有。此人
不識性空。無第一義諦也。論人雖明諸法空。
是聲聞法空。非今第一義空。今以諸法本性
空爲第一義諦故。論云。諸賢聖眞知性空名
第一義。成論無此空。何以知爾。成論正明三
藏法。龍樹判云。佛於聲聞法中。不説諸法自
相空自性空。既無自性空故。彼無第一義諦。
於彼不無人法二空故。彼引羅陀祇喩經。明
人法二空。但此空折法明空。不明本性空也。
此則據毘曇一節。毘曇不明空。成論則明空。
若爾望毘曇則有二諦。望摩訶衍則無二諦。
但是世諦。何者。今摩訶衍。正以諸法本性空
爲第一義諦。彼但折法明空。所以無第一義
諦也。問用此語爲何耶。解云。欲釋十二門論
中一句語。彼論云。汝今聞世諦謂是第一義
諦。今將數論等釋此語。問若爲聞世諦謂是
第一義諦也。解云。毘曇亦明二諦義。謂十六
諦理苦無常等爲第一義諦。刀杖逼迫等事
苦爲世諦。彼就事理判二諦也。今明。此判二
諦倒。何者。理之與事竝是世諦。諸法性空。
乃是第一義諦。無常等是世諦。謂是第一義
諦。故云。聞世諦謂是第一義諦。是故墮在失
處也。二諦既倒。則一切皆倒。何者。諸佛依二
諦説法。二諦既倒。故一切皆倒。所以墮在失
處也。次成論聞世諦謂是第一義諦者。明諸
法有爲世諦拆法空爲第一義諦。今明。諸
法有拆法空。竝是世諦。何者。今就性空非
性空以判二諦。性空爲第一義諦。非性空爲
世諦。汝拆法空非性空故。是世諦。汝謂是
第一義故墮在失處。何者。汝論宗云正明
三藏。龍樹云。佛以三藏中不説性空故。無第
一義。若有第一義。則乖汝論宗。且應云故我
欲正論摩訶衍實義。而傳格噵正論三藏義。
故無性空。無性空故。無第一義諦。進退皆屈。
此非横破。道理如此也
次明學二諦失二諦者。大師云。此如失瑠璃
珠。譬在大池浴失瑠璃珠。諸人求珠不得珠。
各提瓦石歡喜持出。乃知非眞。實是喚魚目
謂爲夜光。此即學二諦不識二諦也。問此人
得是聞世諦謂是第一義諦不。解云。亦得。此
有二義。一者就破明。二者就立辨。就破明者。
論中横破萬法。竪洗五句。一切畢竟無所有。
彼便謂是第一義。此是眞諦遣故一切空也。
拙講三論者。亦作此謂。言此等破洗是第一
義諦。今明。此是世諦謂是第一義諦。何以知
之。且擧譬如十六知見我空。無十六知見我。
爲是世諦爲是第一義諦耶。彼云。十六知見
我空。此是世諦空。何者。實無十六知見我。外
道顛倒謂有。破十六知見我。十六知見我空
者。此是世諦空。今亦爾。實無此等諸法。特是
顛倒謂有。今破横謂明諸法空故。是世諦空。
亦非是世諦。此乃是世諦所離。離如此等諸
法。始是世諦。爲是故。破一切諸法。無所有。
是世諦。以彼不了。謂是第一義。是故墮在失
處。故是聞世諦謂是第一義諦也。言立義者。
因縁無礙二諦。如中論所説。因縁所生法。我
説即是空。即是假名。即是中道。横竪皆無礙。
假即中即竪無礙。二不礙不二。不二不礙二。
二爲不二用。不二爲二用。因縁生法我説即
是空。即横無礙。有不礙空。空不礙有。有爲空
用。空爲有用。何但空有無礙。唯就有中一切
法無礙。如華嚴所辨。三世無礙淨穢長短佛
刹無礙。如此無礙名曰聖諦。菩薩得無礙者。
非是諸法是有礙。菩薩得無礙觀。令諸法無
礙。得無礙通使諸法無礙。良由諸法無礙故。
菩薩體法無礙故。菩薩得無礙觀。得無礙觀
故。得無礙辨。得無礙通。若諸法有礙。菩薩得
無礙通。使令無礙者。菩薩則有過罪。以諸法
自無礙故。菩薩得無礙觀。得無礙通。得無礙
辨也。如此無礙故。名第一義也。若是由來人
二諦即有礙。三假爲世諦。四忘爲第一義諦。
三假不得爲第一義。四忘不得爲世諦。第一
義不得有名相。世諦不得無名相。所以大師
云。彼作兩橙解義。聞説諸法空。即内置眞諦
橙中。聞説諸法有。即内置世諦橙中。世諦不
得空。眞諦不得有。如此有無皆礙。礙故悉是
世諦。彼即云。我有眞俗二諦。云何併是世諦
耶。解云。有無礙皆是世諦。汝自爲是第一
義故。是聞世諦爲是第一義諦也。如此等。
竝失如來二諦。不能知佛法深義。若能知二
諦。則知佛法深義。何者。識知毘曇二諦是毘
曇二諦。知此二諦竝是世諦。終不學如此二
諦。識成論二諦是成實論折法二諦。非是諸
法性空二諦。識從來有得大乘是有礙二諦。
識諸佛菩薩無礙二諦。識如此等二諦故。知
深佛法義。偈云。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
於深佛法不知眞實義。若反此。應云若人能
了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得知眞實義。
爲是故。説二諦有大利益也。前就中論明得
失二諦如此。次就十二門論以辨得失二諦。
論文云。若人知二諦。則得自利他利共利。若
不知二諦。則不得三利。此之二論互明得失
也。言自利他利共利者。了世諦第一義諦。發
生方便實智名自利。了第一義諦世諦。發生
實方便智名他利。具了眞俗二諦。具生二智
名共利也。二者菩薩自了眞俗二諦。發生權
實二智名自利。菩薩如實而悟。今還如實而
説。令衆生亦了眞俗二諦發生權實二智名
爲他利。自他皆了二諦。皆生二智名爲共利
也。問此兩種二智何異耶。解云。初則就眞俗
判二智。後就自他内外判二智。前眞俗判二
智者。了世諦第一義諦。名方便實智。了第一
義諦世諦。名實方便智。了二諦判二智也。後
就自他内外判者。内自悟二諦名實智。外爲
他説二諦名方便智。此即就實智中開二諦。
就方便智中開二諦。此即就内外自悟化他
以判二智也。得此二智利益者。明此二智是
十方三世諸佛父母故。淨名經云。智度菩薩
母方便以爲父。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此生故。
此二智是諸佛父母。若了二諦。則有二智。有
二智故。有十方三世諸佛。若不了二諦。則無
二智。無二智則無十方三世諸佛。故知。説二
諦有大利益也。又利益者。了世諦第一義諦。
離凡夫地。了第一義諦世諦。離二乘地。離凡
夫地。離二乘地。是菩薩地。若不了第一義諦
世諦。不離二乘地。不了世諦第一義諦。不離
凡夫地。不離此二地。即在五百由旬嶮道之
内。若了二諦。即出五百由旬外。入菩薩位。生
在佛家。種姓尊貴。爲是故了知二諦有大利
益也。又利益者。離斷常二見。了世諦第一義
諦。離常見。了第一義諦世諦離斷見。離斷常
二見。行於聖中道。見於佛性。若不了二諦。即
不行中道。不見佛性。不見佛性。即無性佛等。
若了二諦。即離斷常。行於中道。見佛性。即有
性佛等。爲是故當知。識二諦有大利益也。略
明得失利益如此。次明悟教生智義。此義難
解。若爲生智耶。大師舊語云。禀教得悟。發生
二智。教轉名境。若不悟即不生智。言不悟者。
聞有作有解。有即住有。有不表不有。聞無作
無解。無即住無。無不表不無。名爲不悟。言悟
者。聞有不住有。有表不有。聞無不住無。無表
不無。名之爲悟。作若爲悟耶。爲當悟非有非
無不二。爲悟有無二耶。若因有無二。悟非有
非無不二。應生不二智。云何生二智耶。若言
悟有無二者。此乃是悟教不應悟理。既不悟
理。那得名悟耶。進退難明。未釋云云。次明二
諦是教義。攝嶺興皇已來。竝明二諦是教。所
以山中師手本二諦疏云。二諦者乃是表中
道之妙教。窮文言之極説。道非有無。寄有無
以顯道。理非一二。因一二以明理。故知。二諦
是教也。所以明二諦是教者有二義。一者爲
對他。二者爲釋經論。爲對他明二諦是境。彼
有四種法寶。言教法寶。境界法寶。無爲果法
寶。善業法寶。二諦即境界法寶。有佛無佛
常有此境。迷之即有六道紛然。悟之即有三
乘十地故。二諦是迷悟之境。今對彼明二諦
是教也。言釋經論者。中論云。諸佛依二諦爲
衆生説法。百論亦爾。諸佛常依二諦。是二皆
實不妄語也。大品經云。菩薩住二諦中。爲衆
生説法。又涅槃經云。世諦即第一義諦。隨順
衆生故説有二諦。以經明二諦是教故。今一
家明二諦是教也。誦得師語。復知其意竟。何
者。知爲對他。知爲釋經論。但此義未可解。何
者。汝言二諦是教。説二諦有二諦。未説二諦
應無二諦。若已有二諦。即同他家。若不同他
家。説二諦始有二諦。未説二諦即應無二諦
也。又難。説二諦始有二諦。未説二諦未有二
諦者。説色空始有色空。未説色空應無色空。
未説之前。自有色有空。若爾未説二諦。已有
二諦。已有即同他云云。然二諦是教義。若可
了二諦義即可解。三論文亦可解。若不了此
義。二諦義即不可解。三論文則不可解。何者。
他明二諦是境。汝今明二諦是教。説法是教。
二諦亦是教不。若二諦是教。即違論文。論
文云。諸佛依二諦説法。那忽言二諦是教耶。
解云。有兩種二諦。一於諦二教諦。於諦者如
論文。諸法性空。世間顛倒謂有。於世人爲實。
名之爲諦。諸賢聖眞知顛倒。性空於聖人是
實。名之爲諦。此即二於諦。諸佛依此而説。名
爲教諦也。問教若爲名諦耶。解有數意。一者
依實而説故。所説亦實。是故名諦。二者如來
誠諦之言。是故名諦。三者説有無教。實能表
道。是故名諦。外道所説。何故不名諦。外道所
説。不能表道。所以不得名諦。諸佛所説。實能
表道。是故名諦也。四者説法實能利縁。是故
名諦。外道説法。不能實利於縁。不得名諦。諸
佛菩薩。實能利縁。所以名諦。五者説不顛倒。
是故名諦。如涅槃經釋一實諦義。如來所説。
無有顛倒。名一實諦。今亦爾。所説不顛倒故。
所以名諦。外道所説。皆悉顛倒。不得名諦。諸
佛菩薩説。無有顛倒。是故名諦。六者得如實
悟。如實而説。是故名諦。故經云如語者實
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此即如來誠諦不
虚故。教名諦也。次明於諦。何因縁名諦耶。爲
從謂情爲名。爲從境爲稱。爲從解爲目耶。解
云。於諦從兩情解爲名。但此義有兩種。一者
得失判二於諦。有於凡實。名爲世諦。空於聖
實。名第一義諦。此有謂情有。此空眞解空。謂
情有爲失。眞解空爲得。此就謂情眞解判二
諦也。何以知爾。故論云。諸法性空。世間顛倒
謂有名世諦。諸賢聖。眞知性空名第一義諦。
既云眞知性空故是眞解。前云顛倒謂有故
是謂情。若爾故知。此即謂情眞解得失。以
判二於諦也。二者就兩謂判二於諦者。如色
未曾空有。凡謂色有。於凡是實名諦。聖謂色
空。於聖是實名諦。此之有無。皆是謂情故。竝
皆是失。既凡謂有。聖謂空。此之空有。悉須洗
破。無如此有。無如此空。畢竟洗淨。始得明因
縁空有。因縁空有。即非空有空有。既識非空
有空有。即悟空有非空有也。前之空有。竝是
所治之病。故皆失也。以如此義名教諦。以如
此義名於諦。此是師語不。然此實是師語也。
次作一疑難安中。何者。依於諦説法。於諦是
境不。若非境即乖論文。論文云。諸賢聖眞知
諸法性空。眞知即是智。智必有境。性空即是
境。眞知即是智。若爾二諦是境。依二諦境。爲
衆生説法。生得附論文即成他義。他亦云。二
諦是境。説二諦名教。故有言教法寶境界法
寶。四諦二諦。是境界法寶。説四諦二諦。即是
言教法寶。今亦爾。與他何異。若言我不如此。
即乖論文。論文云。諸佛依二諦。爲衆生説法。
那得言二諦是教耶。進退不可。扶論文即同
他。不同他即乖論文也。又作一掩答難。有於
諦有教諦。於諦有眞俗。教諦有眞俗不。若言
教諦亦有眞俗者。成論死三論未知若爲成
論死者。今且問汝。説俗説是俗。説眞説是眞
不。汝若言説是眞。即乖汝義。何者。汝義教
諦是言語唯是俗故。不得言教諦具眞俗。若
畏改語言。若説非眞者。那得言教諦有眞俗
耶。若是成論家解義者。即云。眞俗二諦是境。
境有眞俗。説眞説俗。此兩説竝俗諦。眞不可
説。寄俗諦説也。今問三論師。他家眞俗是境。
境中有眞有俗。汝今明二諦是教門。教諦亦
有眞俗不。不解義者。必云教諦亦有眞俗。何
者有兩諦。有於諦有教諦。於諦有眞俗。教諦
亦有眞俗也。問若爲教諦有眞俗耶。解云。説
俗名俗教諦。説眞名眞教諦。問説俗名俗教。
教是俗。説眞教教是眞不。説眞之説。此是言
教。那忽是眞。若説俗之説説是俗諦。説眞之
説説亦是俗諦者。即成他義。他亦明。眞不可
説。寄俗説眞。説眞之説。還屬俗諦。今亦爾。
故同舊義。三論之義。還是我義也。所以成論
暄正讀中論。中論云。言説是俗諦。第一義
諦不可言説。若爾言説皆是俗諦。何得言二
諦竝是教耶。若又二諦是教。教唯是俗諦者。
即學二諦成一俗諦。前來諸人。學二諦成一
諦既失。汝今學二諦成一諦。失之甚也。又難。
他家明二諦是境境中有眞俗。汝明二諦是
教。教爲但俗。爲具眞俗。若但俗即失眞諦。便
同他家。若具二諦乖論文。義復不可。論云。言
説是俗諦。眞不可言説。又難。言説若爲是眞
諦。今爲取言説空名眞諦。爲取空言説爲眞
諦耶。若取言説爲眞者。言説是有。那是眞諦。
若云言説空爲眞諦者。空言説爲是何物。汝
只應云空説爲世諦説空爲眞諦。若云只説
空爲眞諦者。説空之説是眞不。若説空之説
是眞即竝難。若説空與空説皆爲眞諦者。色
空與空色皆眞諦。反詰云云。前來至此。都有
四難未解。後當釋之。今更簡得失義。前得失
凡有四種。今簡最後學二諦失二諦者。若是
小乘。不足可簡。但正爲學二諦失二諦人也。
明他家辨二諦義。今時亦辨二諦義。何異。解
此凡有十句異。一者明理教義。他二諦即無
理教。今明。二諦有理教他無理教者。彼明二
諦是理。三假是世諦理。四絶是眞諦理。今明
二諦是教不二是理故。經云。文殊法常爾。法
王唯一法。一切無畏人。一道出生死。又云。一
切有無法。了達非有無。故知。有無二是教。非
有無不二是理。具有理教也。唯他有二無不
二。則唯有教無理。可謂世閒法者有字無義。
一往如此。再往奪併無。何者字本詮義。既無
有義。字何所詮。故理教皆失。今明。有無是
教。表不有無理。此則有理有教。理教具足也。
作如此説者。爲對他爲釋經云云。次明禀二
諦教發生二智教轉名境。何故作此語耶。亦
爲對由來。由來云。眞俗是天然之境。三假是
俗境。四忘是眞諦境。迷之即六道紛然。悟之
即有三乘賢聖。常有此境。若是智從修習生。
境即常有。智即始生。未有智時前已有境。境
智非因縁義。今對此明眞俗是教。悟教生智。
教轉名境。由智故境。由境故智。境能爲智所。
智能爲境所。境所爲智能。智所爲境能。境智
因縁不二而二也。問諸有二者無道無果。何
故明二耶。解云。爲對他無智有境。今明。由智
故境。由境故智。境智因縁不二二也。然今明。
二諦是教門者。正爲拔二理之見。彼埋二理
見深。有此二理終不可改。爲是故今明。唯有
一理無有二理。何者。如來説有説無。爲表一
道。此之有無乃是道門。非是理。爲是故明。二
諦是教非是理也。二者有相無相義。從來云。
山門得無相義。他家明有相。何故他是有相。
山門明無相耶。解云。他有有有相。無有無相。
有若無相。即無有有。無若無相。即無有無。便
無二諦。既道理有二諦。即有有有相。無有無
相。名爲有相義。今明。有無有相有表不有。無
無無相無表不無。有無表不有不無故。名無
相義。以無相故。故名教門也。三者得無得義。
他有得義。今明無得義。他有有可得。有無可
得。若無有可得無無可得。即無二諦。既有二
諦。故有有無可得名爲有得。今明。有不住有。
有表不有。無有可得。無不住無。無表不無。無
無可得故。名無得義。以無得有無。有無名爲
教也。四者明理内外義亦爾。他眞俗理外。今
眞俗理内。以理内故。名之爲教也。五者明開
覆。他二諦是理即覆。今明二諦是教即開。何
者。他有住有無住無。此有無覆如來因縁有
無也。今明二諦是教。有表不有無表不無。有
無表不有無。如來教即開。無有壅滯。故經云。
譬如秋月處空顯露。今亦爾。故有無名教也。
六者明滿半義。他家二諦是半。今明。二諦是
滿。何者。他唯有二無不二故。唯教無理。名爲
半字。今明。具足理教。名爲滿字。一往如此。
他既無滿。是即無半。何者半是滿半。既無滿。
何得有半。安師云。減滿爲半。足半爲滿。既無
滿何所減爲半。故無滿即無半也。七者明他
二諦愚者今是智者。何者。涅槃經云。明無明
愚者謂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明無明既然。
眞俗亦爾。眞俗二即愚者。不二即智者。不二
之性即是實性。故知。不二是理二是教也。八
者今明體用。彼但有用無體。無體即無用。今
則具有體有用也。九者明本末。不二是本。二
是末。他既無本。何有末。今具有二不二。具
有本末。故云二諦是教不二是理也。十者明
了義不了義。由來釋了義不了義者。明小乘
教爲不了義。摩訶衍教爲了義。就大乘教中
復有二。般若法華等爲不了義。第五涅槃常
住教爲了義。此就五時教中。有了義不了義。
如此二諦義。爲有了義不了義別耶。解云。彼
明。若以三假爲世諦理。四忘爲眞諦理。此之
二諦唯是了義。無不了義也。今明。如此二諦
皆是不了。何者。我二諦説有。欲顯不有。説無
欲顯不無。説有無顯不有不無名爲了義。汝
有住有不表不有。無住無不表不無。有無不
表非有非無。二不表不二。即不能顯道故非
了義。今明。因縁有無。有表不有。無表不無。
有無二爲顯清淨不二之道。故名了義。所以
大經云。如是二語。爲了一語也。今亦爾。因縁
二爲顯不二。此因縁二。悟不二故。二爲教門
也。不取兩語爲教門也。然今家非但有了義。
亦有不了義。具有了不了義。何者。只是一二
諦教門。有方便。即聞二不住二。因二悟不二
名了義。無方便。即聞二住二。不悟不二名不
了義。故今時具有了不了義也。略明十種。判
學二諦有得有失義如此。更撮十種者。一者
理教義。二者相無相。三者得無得。四者理内
外五者開覆。六者半滿。七者愚智。八者體用。
九者本末。十者了不了云云。次都總料簡。前
云他但有教無理。今具足理教。此事不然。何
者開善云。二諦者。法性之旨歸一眞不二之
極理。又云。不二而二中道即二諦。二而不二
二諦即中道。若爾彼有理教有二不二。何以
言無耶。責云。汝二諦。爲是道理。爲是方便。
彼明。二諦是道理也。難若二是理。即無不二
理。若有不二理。即成三理。汝唯有二理無有
三理。故無中道不二理也。今明。二諦非理。乃
是方便教門。如三車門外。門外實無三車。方
便説三。令悟不三。今亦爾。實無二諦。方便説
二令悟不二。故二諦是教門也。又責。汝明不
二是中道。中道爲在二諦外。爲二諦攝耶。汝
明。二諦攝一切法盡。眞諦上超涅槃下絶生
死。四句斯忘。百非洞遣。一切無即是眞諦。諸
法有是世諦。外無處有法。若爾唯有二諦理。
何處有中耶。又且汝非有非無是何物耶。非
有還是無。非無還是有。還是有無斷常。何説
中道耶。爲是故今明。二諦是教門。不二是中
道也。又他無不有無有有無。今有不有無無
有無。反之也。他唯有有無二理。無不二之道。
今即唯有不二之道無有無也。問既無有無
應無二諦。解云。實無有無。但方便故假言有
無。假言有無。爲悟不有無。以是義故。明二諦
是教門也。然二諦更無有二。只同學一二諦。
有得有失。成性成假云云。大師從來擧譬如
甘露。有方便者服即長存。無方便者服即夭
壽。甘露未曾脩夭。脩夭出自兩縁。今亦爾。只
是一二諦。有方便學即成假。無方便學即成
性。有方便故爲得。無方便故爲失。二諦未曾
性假得失。性假得失。出自兩縁也。然只自性
因縁。亦復無有二。有方便者。學自性成因縁。
無方便者。學因縁成自性。如無方便者服甘
露成毒藥。有方便者服向毒藥成甘露。學二
諦人亦爾。無方便學因縁成自性。有方便學
自性成因縁。爲是故。學二諦有得有失。有自
性有因縁也。問彼學因縁成自性天然之理。
爲當取此理不取此理耶。解云。具有取不取。
言取者。今時亦有此二理。何者。於凡有凡理。
於聖有聖理。有於凡有理。空於聖有理。然理
實未曾有二。於二縁故有二理。故論云。淺智
見諸法若有若無相。是即不能見滅見安穩
法。非有非無名安穩法。見有無相。即不見安
穩之法。好言爲淺智。惡詺則是愚人。見有無
相。理實非有無。理實非有無。於彼有有無二
理也。若翻此謂即云。深智見諸法非有非無
相。是則皆得見滅見安穩法也。言不取者。都
無此有無之理。何者。謂有有理謂有無理。有
無是謂情。既有是謂情有。豈有此有理。無是
謂情無。豈有此無理。都無此有無也。既畢竟
知無如此有無。有何物法。唯有四倒八倒。實
無有常。倒謂有常。實無無常。倒謂無常。實無
有倒謂有。實無無倒謂無也。彼即云。我有有
無二諦道理。云何言無耶。今現見有有無法
非是妄。那忽言不見。又有三世法。過未無現
在有。諸法從未來爲生。謝過去爲滅。有生有
滅。有有有無。何得言無耶。爲是故。龍樹出世
求撿此執。汝言有有理。若箇是有理。汝言有
無理。若箇是無理。求有不可得。云何言有有
理。求無不可得。云何言有無理。如此有無生
滅。特是汝顛倒。横謂爲是耳。故中論云。若謂
以現見而有生滅者。是即爲癡。妄而見有生
滅。若爾癡妄故見有無生滅。實無汝所見有
無生滅也。前取即於二縁有二理。今破謂有
實無有也。問前明二諦是教門時。爲當如來
説因縁有無爲教。爲當即眼見耳聞有無爲
教耶。然師答此語開合不同。今還作開合兩
意釋之。言開者。即是理内外義。明理外亦有
二諦。理内亦有二諦。理外二諦。即聞有住有
不表不有。聞無住無不表不無。有無不能表
理。不名爲教。此即理外無理無教。理内二諦
因縁有無。因縁有不有。因縁無不無。有無表
非有無故。有無名教門。此即理内有教有理
也。此如初章兩節語也。初章前節。即理外義。
後節即理内義。前節者。他有有可有。有無可
無。有有可有。不由無故有。有無可無。不由有
故無。不由無故有。有是自有。不由有故無。無
是自無。自有即有故有。自無即無故無。此之
有無。不能表不有無。此有無非是教門。故理
外無理教也。今對他明二諦是教門。無有可
有。無無可無。無有可有。由無故有。無無可
無。由有故無。由無故有。有不自有。由有故無
無不自無。不自有有。是無有。不自無無。是有
無。無有不有。有無不無。此有無表不有無。故
名爲教門。所以理内有理教也。一家初章
言方如此。學三論者。必須前得此語。何意名
初章。初章者。學者章門之初故云初章。此
語出十地經第一卷。明一切文字皆初章所
攝。今亦爾。初章通一切法。何者。有無作既
然。一切法亦例此作。故知。初章通一切法也。
此即開理内外二諦是教非教也。次合釋者。
明有無何曾有二。只是此有無。有方便者學
即成教門。無方便者學即成自性。有方便學
自性成因縁。無方便學因縁成自性。有方便
學初章前節成後節。無方便學後節成前節。
如前甘露譬。甘露未曾有兩。拙服甘露成毒
藥。巧服毒藥成甘露。今亦爾。無方便學因縁
成自性。有方便學自性成因縁。猶如一色。不
了者。言定有不知不有。了者知色有不有故。
只是此有無。兩人學教非教異也。問何故前
開理内外異。後復合明之耶。解云。開合竝爲
對縁。前開理内外。正爲對由來人。由來人。唯
知有一種有無二諦。不知有兩有無二諦。唯
知有一三假四忘。不知有兩三假四忘。今明。
有兩有無。有兩三假。有兩四忘。他有有故有。
有無故無。有三假故三假。有四忘故四忘。此
竝是理外二諦。今明。因縁有無。因縁三假四
忘。是理内二諦。開理内外得失。令彼識理内
外得失捨失學得從外入内也。所以合明者。
此爲三論學者。三論學者。聞説理内外。便謂。
有理内外異。更成理内外二見。爲此人故明。
二諦何曾有二。特是無方便不了者。詺爲理
外。有方便了者。即名理内。然二諦實無異。爲
是故。明開合兩種也。問何故明此開合兩種
耶。解云。此之兩種。竝爲開道令衆生悟入也。
前開理内外令悟者。明有所得理外有無。不
能表道。明無所得有無。有是無有。無是有無。
有無表不有不無。因教悟理。從假入中。故師
云。聖人開眞俗以表道。説有無以化物也。次
合明令悟者。明有無未曾二。不了者成自
性。了者成因縁。只了自性有無成因縁。因縁
有無有無即不有無。悟於正道故。此二種竝
令悟於一道。經文皆爾。故法華云。唯有一大
事因縁故。出現於世。又云。説種種乘皆爲一
乘也。次問。既皆爲顯道者。何不發初即爲説
非有非無令悟正道。而忽諸法。非有非無説
有無表不有無。然後令悟非有非無。何乃迂
迴者耶。解云。此可有兩意。今且作一種釋之。
明若直説瓶衣等有是世諦。此賢聖眞知諸
法畢竟空名眞諦。此已恦潜不受。明諸法實
録是有。那得言究竟無耶。此尚不受。何況説
諸法非是有非是無。豈當信之。爲此人故。以
方便。於無名相中。假名相説。説有是凡諦。説
空是聖諦。令其改凡學聖。如法華所明。衆生
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
度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我寧不説法。疾
入於涅槃。若直説世諦有眞諦無。何事言不
可説耶。只爲諸法非有非無。所以不可作有
無説。爲此故。方便説三。脱珍御服。得近其
子。不得正門見。於窓牖中窺之耳。若不脱珍
御服。不得化子。今亦爾。若即説非有非無即
不受。所以方便前説有無。令悟不有無也。若
爾斯乃物自迂迴。非關佛故曲巧也。廣洲大
高釋二諦義。亦辨二諦是教門也。彼擧指爲
喩。爲人不識月。擧指令得月。彼云。不識月
故。尋指得月。雖尋指知所指。所指竟非指。所
指竟非指。指月未嘗同。尋指知所指。所指因
指通。所指所指通。通之由神會。指月未嘗同。
所指恒指外。又云。眞諦以本無受秤。俗諦以
假有得名。假有表有不有。爲息斷見。非謂有
也。本無表無不無。爲除常見。非謂無也。言有
不畢有。言無不畢無。名相未始一。所表未始
殊。此意明。因二諦教悟不二。不二是所表。如
因指得月月是所表也。古人釋與今意同也。
今明。二諦如指。爲小兒不識月。此爲小兒。不
爲大老子。大老子知月。何須爲。爲小兒不識
月故。擧指令識月。凡夫衆生亦爾。不識理故。
須二諦教。故經云。衆生癡如小兒。亦名著者。
故不得前説不二之法也。前已作一種釋明。
如須依二諦説法。不得發始即説諸法非有
非無。何者。説有是世諦。説空是眞諦。已驚潜
不受。況爲説非有非無耶。如脱珍御服也。今
更作一種釋。明依二諦説不得説非有非無
也。然前須作一問然後乃得釋之。問云。經中
具有説有説無。及説非有非無非眞非俗非
色非空。如涅槃經云。即於波羅奈轉正法輪。
宣説中道。一切衆生。不破諸結。非不能破。非
破非不破。是名中道。説法非師非弟子。非得
利非不得利。名爲中道。若爾此即。具有説二
説不二。何得言唯依二諦説不得説不二耶。
又且長者初脱珍御服。後還著珍御服。有脱
有著不常脱。那言常依二諦説不説非有無不
二耶。解云。説有説無。説非有非無。竝是教非
是理。一往開理教者。教有言説。理不可説。理
既不可説。云何得悟。所以得悟理者。必假言
説。爲是故。説有無説非有無。竝是教皆令悟
理也。問説有無可是二諦教。説非有無不二。
云何亦是二諦教耶。答爲是義故。所以山門
相承興皇。祖述明三種二諦。第一明。説有爲
世諦。於無爲眞諦。第二明。説有説無。二竝
世諦。説非有非無不二爲眞諦。汝所問者。只
著我家第二節二是世諦不二是眞諦。我今
更。爲汝説第三節二諦義。此二諦者。有無二。
非有無不二。説二説不二爲世諦。説非二非
不二爲眞諦。以二諦有此三種。是故説法必
依二諦。凡所發言。不出此三種也。又此二節
二諦。竝出經論。有爲世諦。空爲眞諦。如論所
明。故論云。有爲世諦。此賢聖眞知空爲眞諦
也。二爲世諦。不二爲眞諦。亦出論。論云。有
無竝世諦。故説第一義諦即無也。又淨名云。
我無我不二。是無我義。反即我無我二爲我
義。眞俗亦爾也。二不二爲世諦。非二非不二
爲眞諦者。華嚴云。不著不二法。以無一二故。
又大論云。破二不著一。若爾故知。非二非不
二。名爲第一義諦也。次明。所以大師明此三
種二諦者。有數意。兩意已如前説。一者爲釋
諸佛所説常依二諦。亦是明諸佛所發言不
出三種二諦也。二者爲釋經論。經論復有此
三種二諦。文如前所引云云。然經中所以有
此三種説者。竝是赴縁不同。即是各各爲人
悉檀。或有聞説有無二諦悟。即爲説之。乃至
聞説二不二爲世諦。非二非不二爲第一義
諦故説之也。又所以明三重二諦者。此三種
二諦。竝是漸捨義。如從地架而起。何者。凡夫
之人。謂諸法實録是有。不知無所有。是故諸
佛。爲説諸法畢竟空無所有。言諸法有者。凡
夫謂有。此是俗諦。此是凡諦。賢聖眞知諸法
性空。此是眞諦。此是聖諦。令其從俗入眞捨
凡取聖。爲是義故。明初節二諦義也。次第二
重。明有無爲世諦不二爲眞諦者。明有無是
二邊。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乃至常無常生死
涅槃。竝是二邊。以眞俗生死涅槃是二邊故。
所以爲世諦。非眞非俗非生死非涅槃不二
中道。爲第一義諦也。次第三重。二與不二爲
世諦。非二非不二爲第一義諦者。前明眞俗
生死涅槃二邊。是偏故爲世諦。非眞非俗非
生死非涅槃不二中道。爲第一義。此亦是二
邊。何者。二是偏不二是中。偏是一邊中是一
邊。偏之與中。還是二邊。二邊故名世諦。非偏
非中乃是中道第一義諦也。然諸佛説法。治
衆生病。不出此意。爲是故明此三種二諦也。
此之三種。只得爲一縁。亦得爲三縁者。初節
爲凡夫。凡夫謂諸法是有。所以説諸法有爲
俗諦。空爲眞諦。正爲破凡夫有見故。説有爲
俗空爲眞諦也。第二重。爲破二乘人。二乘謂
諸法空。沈空見坑故。法華云。我爾時但念空
無相無願之法。於菩薩遊戲神通淨佛國土。
永無願樂。若爾。凡夫著有二乘滯空。此之空
有。竝是世諦。若非空非有非凡非聖。乃是第
一義。故經云。非凡夫行。非聖人行。是菩薩
行。亦非有行非空行。是菩薩行。爲是故明第
二重二諦也。第三重爲破有得菩薩。有得菩
薩云。凡夫見有。二乘著空。凡夫沈生死。二乘
著涅槃。我解諸法非有非無非生死非涅槃。
爲是故。明有無二非有無不二。生死涅槃二
非生死非涅槃不二。竝是世諦。若非眞俗非
生死涅槃。非非眞俗非非生死涅槃。乃是第
一義諦也。此即攝五乘爲三縁。開三種二諦。
赴此三縁。皆令悟一乘一道。若悟此三即究
竟。悟此三即非凡非聖非大非小。若爾始是
悟也。是故經云。我今得道得果。於無漏法得
清淨眼。以得如此悟故。所以如來便入涅槃
也。又所以明三種二諦者。爲對由來人。由來
人明三假是世諦四忘是眞諦。今明。此之二
諦。是我家初節二諦。我家有三重二諦義。汝
二諦是初重二諦。今過汝有兩重二諦也。第
二節二諦。若眞若俗爲世諦。若非眞若非俗
爲第一義諦。若爾。汝二諦是我家世諦也。又
第三節。攝彼若二諦若中道。竝是今世諦。何
者。前第二節。明二爲世諦不二爲眞諦。汝二
諦但是我家世諦也。彼即云。我亦有非眞非
俗中道義。爲是故。第三節明二不二爲世諦。
汝若二諦若中道。悉是我家世諦。爲是故明
此三種二諦義也。問從來明有三諦義。一世
諦二眞諦三非眞非俗諦。故經云有諦無諦中
道第一義諦。若爾。云何言諸佛常依二諦説
法耶。諸佛常依二諦説法。此即時長佛廣。常
依故時長。諸佛故佛廣。此即十方三世諸佛。
常依二諦説法。那得有三諦。既有三諦。何得
復言常依二諦耶。解云。常依二諦説法。不妨
三諦。雖有三諦。不乖常依二諦説法。何者。今
眞俗是二諦。攝眞俗二爲世諦。不眞俗爲第
一義。若爾。唯是二諦故。云諸佛常依二諦説
法也。次時明二諦廢立義。問有無表不有
無。悟不有無時。爲廢有無爲不廢耶。次結二
難。若悟不有無廢有無。如得月忘指者。不然。
何者。本了有無得不有無。若廢有無即無有
無。無有無寧有不有無。涅槃經云。菩薩具二
莊嚴。即能解知一種二種。若言無一二者。是
義不然。何以故。若無一二。云何得説無一無
二。要由一二得有無一二。若爾。要由有無得
悟不有無。何得廢耶。若便不廢有無者亦不
然。若不廢有無者。何得從來云得月忘指會
理忘筌耶。師解云。具有廢不廢義。所言廢者。
約謂情邊。即須廢之。何者。明汝所見有者。竝
顛倒所感。如瓶衣等。皆是衆生顛倒所感。妄
想見有。故中論云。若謂以現見而有生滅者。
即爲是癡妄而見有生滅。顛倒感得此眼。求
此眼不可得。諸法亦不可得。特癡妄見有。
是故須廢也。此則用空廢有。若更著空。亦復
須廢。何者。本由有故有空。既無有。何得有
空。故中論云。若使無有有云何當有無。又云。
若有不空法。可有於空法。不空法尚無。何得
有空法。此之空有。皆是情謂。故皆須廢。乃至
第三節。謂情言有。亦皆須廢。何者竝是謂情。
皆須廢之也。問若此三種二諦皆廢。用何物
爲二諦教耶。解云。約縁邊即是謂情。佛爲説
邊即是教門。今明。此等皆謂情。皆須廢之
<#0091_3/>也。何以故。謂情所見皆是虚妄。故廢之也。
又非但廢妄。亦無有實。本有虚故有實。既無
虚即無實。顯清淨正道。此亦名法身。亦名正
道。亦名實相也。然此已拔從來也。何者從來
云。取相煩惱感六道果報。此須廢。廢六道生
死。得如來涅槃。今明。有生死可有涅槃。既無
生死即無涅槃。無生死無涅槃。生死涅槃皆
是虚妄。非生死非涅槃乃名實相。一往對虚
辨實。若無彼虚即無有實也。若就三重二
諦義辨者。即由來人廢立在初節二諦義中。
何者彼廢世諦立眞諦。何者取相煩惱感得六
道果報名爲世諦。斷取相煩惱。六道果報謝。
此即廢世諦而有眞諦之境。由眞諦境生佛
妙智。此即廢世諦立眞諦。今明。此之二諦。竝
是謂情。皆悉須廢。何但初節二諦須廢。乃
至第三重皆須廢。何以故。此皆謂情故須廢
之也。此即一往廢三。不廢不三也。次就三種
二諦中論廢不廢。明無方便三即廢。有方便
三即不廢。無方便三廢者。明此三倒謂有三。
實無此三。是故須廢。如陽炎謂是水實無水
也。然亦無有廢。何者有水可廢。既無水。何所
廢。而言廢者。約彼謂有故言廢也。有方便三
不廢者。即不壞假名。説諸法實相。不動等覺
建立諸法。既云不壞假名説諸法實相。豈當
得不二廢二。若得不二廢二。即壞假名説諸
法實相。動等覺建立諸法。唯假名即實相。豈
須廢之。如中論云。是假即中。廢假名即廢中。
既不廢中。豈當廢假。斯即空有有空。二不二
不二二。横竪無礙。故肇師云。欲言其有。有
非眞生。欲言其無。事像既形。又云。譬如幻化
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眞人也。此唯幻化
人非人。非人不無幻化人。幻化人非人。非
人人。諸法亦爾。故不廢也。此就有方便無方
便因縁不因縁。論廢不廢如此。次更就謂情
生滅無生滅二觀。明廢不廢。何者由來云。小
乘即斷二輪煩惱。得見思兩解。大乘斷五住
地惑。得十地解。此即見思伐二惑。十地解斷
五住地惑。此廢惑立解。廢凡立聖。若不斷二
惑。見思無由成。不伐五住。佛果即不立。故大
小乘皆斷惑成聖也。今依法華經望。併除糞
人。何故謂爲除糞人。欲鄙之耳。故經云。念子
愚劣樂爲鄙事。二乘斷惑既是除糞。菩薩斷
惑亦是除糞。齊而過甚。何者同斷故是齊。斷
少多故過甚。二乘除糞。蓋是不足言。菩薩時
長除糞廣故。過之甚也。今明。菩薩知惑本不
生今不滅。何所斷。斯即生在佛家。種姓尊
貴。如轉輪聖王皇太子也。唯見客作賤人除
糞。何曾聞長者之兒擔屎。故今明。菩薩不斷
惑。何者菩薩知惑本不生今不滅故。無所斷
也。所以淨名經云。法本不生。今則無滅。法華
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從來云。菩薩無
生滅觀。何故明無生滅耶。如向所辨。知本不
生今無所滅故。言菩薩不生不滅觀也。問他
斷二惑得小聖。斷五住惑得大果。汝今不斷。
云何得言小聖大果耶。解云。汝斷惑得有聖。
我本無惑。豈無聖耶。又反之。汝見惑生今斷
不得聖。若知惑本不生不滅乃得聖。何者不
生不滅是本。知本可得成聖。汝不知本。豈得
成聖。故法華云。世尊我今得道得果。於無漏
法。得清淨眼。今日得道當知。前來未得道。又
涅槃經云。汝諸比丘。未爲大乘除諸結使。爲
是故。從來斷不斷。今始是斷也。從前來。略明
二諦大意如此也
二諦義卷上



二諦義中卷
 胡吉藏撰 
釋二諦名者。此義極難。解二諦名者。俗是浮
虚義。眞是眞實義。從來久解。今未知那得二
諦名而欲釋耶。解此問者。我家明二諦有兩
種。一教二諦。二於二諦。如來誠諦之言。名教二
諦。兩種謂情。名於二諦。此則就情智判於教
二諦也。問教諦是佛教。教諦名從佛起。於諦
是縁於。於諦名從縁起不。解云。教諦是佛教。
教諦名從佛起。於諦是縁於。於諦名亦從佛
起。難云。教諦是佛教。教諦從佛起。於諦是縁
於。於諦那得從佛起耶。解云。領僻。我云。教諦
是佛教。教諦名從佛起。於諦是縁於。於諦名
從佛起。於諦與於諦名。此語大挍。今明。教諦
名從佛起。於諦名亦從佛起也。問教諦從佛
起。於諦亦從佛起。教諦既是教。於諦亦是教。
反詰云云。解云。兩種二諦皆是佛教。問教諦
可是教。於諦若爲亦是教。既有於教之殊。云
何併是教耶。解云。二於諦名。亦是爲衆生故
説。爲衆生説有。於凡是世諦。爲衆生説空。於
聖人是眞諦。爲衆生説空有。是二於諦故。二
於諦亦是教也。問二於諦名是佛説。名從佛
起。空有二諦從何起耶。解云。只空有二諦。諸
佛出世故有。佛未出世則無。縮長爲短釋。佛
未出世時。雖言空有。不知空有是二諦。如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