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倶舍論頌疏 (No. 1823_ 圓暉述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謂所飮噉。爲縁。資益諸根大種。第四句者。
謂除前相 觸等三食皆有四句。於中是
觸等而非食者。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爲縁。
損壞諸根大種。餘思可解。論云。五趣四生。
皆具四食。問如何地獄有段食耶。答飮鐵
丸等。雖於食已能爲損壞。而能暫時解除
飢渇。得食相故。亦名爲食。又孤地獄飮食
如人。故五趣中皆具四食
從此大文第三明有情沒。論云。今應正辨。
何識現前。何受相應。有死生等。頌曰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死生
    許唯意識中 死生唯捨受
    非定無心二 二無記涅槃
    漸死足臍心 最後意識滅
    下人天不生 斷末摩水等
釋曰。初兩句標六法也。一斷善根。二續善
根。三離染位。四退惑時。五死。六生。許唯意
識中者。於此六位。唯許第六意識相應也。
死生唯捨受者。死生唯許捨受相應。苦樂明
利不順死生。捨受中庸。故順死生。非定無
心二者。二謂死生。定及無心無死生義。故
言非也。言非定者。謂由三義。一身在下
界。起上界定。必無死生。界地別故。二加行
生故。然死生心任運而起。三能攝益故。生死
有損。定既有益。故無死生。非無心者。在
無心位。命必無損。若所依身。將欲變壞。心
必定還。起屬所依心。然後命終。更無餘理。
於無心位。亦無受生。以受生時煩惱爲因。
於無心位。無煩惱因。故無生也。二無記涅
槃者。入涅槃心唯二無記。謂異熟生及威儀
路。唯無記心入涅槃者。無記勢力微。順心
斷滅故。工巧稍強。通果定發。雖是無記。不
入涅槃。漸死足臍心最後意識滅下人天不
生者。明死時識也。言下者。三惡趣也。不生
謂阿羅漢也。若頓命終。意識身根忽然總滅。
若漸死者。墮於惡趣。識滅於足。若往人中。
識滅於臍。若得生天。識滅於心。若得羅
漢。識滅亦於心。有言於頂。上來所明皆
據最後意識滅也。斷末摩水等者。正明死
義。末摩此云支節。然於身中。有百處異支
節。其量甚小。觸便致死。是謂末摩。水等者。
等取風火。於此三大隨一増盛。如利刀刃。
觸彼末摩。因此命終。故名爲斷 此言斷
者。非如斬薪令成兩段。但由三大觸彼末
摩。令身無覺。説名爲斷。地界不名斷末摩
者。謂無第四内災患故。内三災患。謂風熱
痰。痰是水増。痰熱縁火起。風病風増。無第
四災故。無地界斷末摩也。有説。此似外器
三災。外有水火風。内還有水火風。既外無
地界災故。内無地界患也。此斷末摩唯人
間有。非於天上。然諸天子將欲死時。有五
衰相。一衣染塵垢。二華鬘萎悴。三兩腋汗
出。四臭氣入身。五不樂本座。此五相現必
定當死
從此大文第二明三聚。論云。世尊於此有
情世間生住沒中。建立三聚。何謂三聚。頌

    正邪不定聚 聖造無間餘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謂諸聖人。名正性定
聚。造五無間者。名邪性定聚。自餘凡夫。名
不定性聚。頌言餘者。正邪定餘即無間外
餘凡夫也。言正性者。所謂涅槃。定者是聖。
有無漏道。遠一切惡。故名爲聖。獲得畢竟
離繋得故。定盡煩惱。故名爲定。聖於正性。
得決定故。名正性定也 言邪性者。謂三
惡趣。定謂造無間人也。造五無間。必墮惡
趣。故名爲定。造無間人於邪性中。得決
定故。名邪性定也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
所餘有情。遇聖入聖遇邪入邪。名不定性

倶舍*論頌疏論本第



倶舍論頌疏論本第十
從此大文第二。明器世間。一明所居器。二
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齊。就明所居器中
有二。一別明小器。二總明大千。就明小
器中有八。一明三輪。二明九山。三明八
海。四明四洲。五明黒山等。六明地獄。七明
日月。八明天器。且初第一明三輪者。論
云。如是已説有情世間。器世間今當説。頌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餘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圍此三倍
釋曰。初句總標。餘句別釋。洛叉此云億。論
云。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
同。謂諸有情業増上力。先於最下。依止虚
空。有風輪生。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踰繕
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使有一大諾健
此云露
以金剛輪。奮威懸撃。金剛有碎。
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増上力。起大雲雨。
澍風輪上。渧如車軸。積水成輪。於未凝
結位。深十一億二萬踰繕那。問如何水輪。
不傍流散。答有餘師説。一切有情業力所
持。令不流散。如所飮食未熟變時。終不
流移墮於熟藏。有餘師説。由風力持。令不
流散。如篅持穀。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
撃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
水輪減。唯厚八洛叉。餘轉成金輪。厚三億二
萬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徑十二億。三千
四百半。周圍其邊數成三倍。謂周圍量。成
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踰繕那
從此第二。明九山。頌曰
  蘇迷盧處中此云
妙高
 次踰健達羅此云持
雙。山
頂有二雙跡。山能
持故。故以名
 伊沙馱羅山此云持軸。
山峰上聳。
猶如車軸。山能
持故
 竭地洛迦山竭地洛迦。
西國樹名。
此國南方。亦有此樹。名檐木山。山
上寶樹。其形似彼。故以爲名也
 蘊達黎舍
此云善見
見者稱善
 頞濕縛羯拏此云馬耳。山
形似彼
毘那怛迦山此云象鼻
山形似彼
 尼民達羅山
魚名。其魚觜尖。
山形似彼
    於大洲等外 有鐵輪圍山
    前七金所成 蘇迷盧四寶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
    餘八半半下 廣皆等高量
釋曰。前兩行半明九山。次兩句明山體。後
一行明山量。論云。於金輪上。有九大山。妙
高山王處中而住。餘八周匝遶妙高山。於
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
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持
雙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寶爲體。謂
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瑠瑠。頗胝迦
寶。隨寶威徳。色顯於空。故贍部洲空。似
吠瑠璃色。問如是寶等。從何而生。答亦
諸有情。業増上力。復大雲起雨金輪上。滴
如車軸。積水濤奔。其水即爲衆寶種藏。由
具種種威徳。猛風鑚撃。變生衆寶類等。如
是變生金寶等。已復由業力。引起別風。簡
別寶等。攝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鹹。
令別成立内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輪上。
入水量皆等。八萬踰繕那。蘇迷盧山。出水
亦爾。餘八出水半半漸卑。謂初持雙山。出
水四萬。乃至最後鐵輪圍山。出水三百一十
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廣量。各各自與出水
量同
從此第三。明八海。頌曰
    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爲内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三倍
    餘六半半陜 第八名爲外
    三洛叉二萬 二千踰繕那
釋曰。妙高爲初。輪圍爲後。中間有八海。
前七名爲内。七中皆具八功徳水。一甘。二
冷。三耎。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飮時不損
喉。八飮已不傷腹。如是七海。初廣八萬。
約持雙山内邊周圍量。於其四面。數各三
倍。謂各成二億四萬踰繕那。其餘六海。量
半半狹。謂第二海。量廣四萬。乃至第七量。廣
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説周圍量者。以煩
多故。第八名外。鹹水盈滿。量廣三億二萬
二千
從此第四。明四大洲。頌曰
    於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三邊各二千 南邊有三半
    東毘提訶洲 其相如半月
    三邊如贍部。 東邊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三倍
    北倶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復有八 四洲邊各二
釋曰。前三行半。明大洲。後兩句明中洲。論
云。於外海中。大洲有四。謂於四面對妙高
山。南贍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其相如
車。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三邊各有二千
踰繕那解云。此言車者。是西國車。彼
國車形。前狹後闊。如人面也
又論云。
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
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上。起金剛
喩定。以無餘依及餘處所有。堅固力能持
此故解云。以無餘依者。除菩薩身。外更無餘依
身。起此定也。無餘處者。除金剛座外。無
餘處所也。此定力大。餘
依餘處。無堅固力。可能持故
 東勝身洲。東狹西
廣。三邊量等。形如半月。東三百五十。三邊
各二千。西牛貨洲圓。如滿月經二千五百。
周圍七千半。北倶盧洲。形如方座。四邊量
等。面各二千。等言爲明無少増減。隨其洲
相。人面亦然 復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屬。謂
四大洲側。各有二中洲。贍部洲邊二中洲者。
一遮末羅洲。此云猫牛。二筏羅遮末羅洲。此
云勝猫牛。東勝身洲。邊二中洲者。一提
訶洲。此云身。二毘提訶洲。此云勝身。西牛
貨洲。邊二中洲者。一舍揥洲。此云諂。二嗢
怛羅漫恒里拏洲。此云上儀。北倶盧洲。邊二
中洲者。一矩拉婆洲。此云勝邊。二憍拉婆
洲。此云有勝邊。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
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説唯一洲。羅刹婆居。
即是此方。遮末羅洲也
從此第五。明黒山等。頌曰
    此北九黒山 雪香醉山内
    無熱池縱廣 五十踰繕那
釋曰。此贍部洲。從中向北。三處各有三重
黒山。有大雪山。在黒山北。大雪山北。有香
醉山。此山有香。人嗅便醉。雪北香南。有大
池水。名無熱惱。出四大河。一殑伽河。從池
東面。出遶池一匝。方入東海。二信度河。
從池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南海。三徙多
河。從池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北海。此云
孟津河是也。四縛芻河。從池西面。出遶池
一匝。方入西海。無熱惱池。縱廣正等。五十
踰繕那量。八功徳水。盈滿其中。非得通人。
無由能至。於此池例。有贍部林。樹形高
大。其菓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
菓。以立洲號
從此第六。明地獄。論云。復於何處。置捺落
迦。大捺落迦。何量有幾。頌曰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増皆十六
    謂煻煨屎糞 鋒刃列河増
    各住彼四方 餘八寒地獄
釋曰。此贍部洲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
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
萬踰繕那。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
七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且如等活
捺落迦中。諸有情身。雖被種種斫刺磨擣。
而彼暫遇涼風所吹。還活如本。由此理
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無如是事。有餘師
説。阿鼻旨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餘地獄
中。雖無異熟而有等流。七捺落迦。在無間
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極熱。二炎熱。三
大號叫。四唬叫。五衆合。六黒繩。七等活。
有説。此七在無間傍。八捺落迦増。各十六
故。薄伽梵説此頌曰 此八捺落迦 我説
甚難越 以熱鐵爲地 周匝有鐵牆 
四面有四門 開閉以鐵扉 巧安布分
量 各有十六増 多百踰繕那 滿中造
惡者 周遍煖交徹 猛火恒洞燃。釋曰十
六増者。八捺落迦。四面門外。各有四所。
煻煨増。謂此増内。煻煨沒膝。有情遊彼。纔
下足時。皮肉與血。倶燋爛墜。擧足還生。平
復如本。二屍糞増。謂此増内。*屍糞泥滿
於其中。多有娘矩吒蟲。觜利如針。身白頭
黒。有情遊彼。皆爲此蟲。鑚皮破骨。&T004261;
其髓。三鋒刃増。謂此増内。復有三種。一刀
刃路。謂於此中。仰布刀刃。以爲大道。有情
遊彼。纔下足時。皮肉與血。倶斷碎墜。擧足
還生。平復如本。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
銛利劍刃爲葉。有情遊彼。風吹葉墜。斬刺
支體。骨肉零落。有烏駮狗。摣掣食之。三鐵
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有情
被逼。上下樹時。其刺銛鋒。上下鑱刺。有鐵
觜鳥。探啄有情眼睛心肝。爭競而食。刀刃路
等。三種雖殊。而鐵杖同。故一増攝。四烈河
増。謂此増内。滿熱鹹水。有情遊中。或浮
或沒。或逆或順。被蒸被煮。骨肉糜爛。設
欲逃亡。於兩岸上。有諸獄卒。手執刀槍。禦
捍令迴。無由得出。此河如塹。前三似園
四面各四増。故言皆十六。此是増上。被刑
害所。故説爲増。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
苦故。有説。有情從地獄出。重遭苦。故
説爲増 問諸地獄。獄卒是有情不。答有
説非情 問既是非情。如何動作。答有情業
力。如成劫風。風雖非情。亦能成劫。問若爾
云何。通彼大徳法救善現説。如彼頌曰 心
常懷忿毒 好集諸惡業 見他苦欣悦 
死作琰魔卒據此頌文。
豈是非情
 答琰魔王使。諸羅
刹婆。擲諸有情。置地獄中者。名琰魔卒。是
實有情。非地獄中害有情者。故地獄獄卒。
非實有情 有説有情。問若爾何縁火不能
燒彼。答此定由業力所隔礙故。或感異大
種。故不被燒 復有餘八寒捺落迦。一頞
部陀此云皰寒風逼身。
故生皰也
二尼刺部陀此云
皰裂
頞哳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此三忍
寒聲也
六嗢鉢
此云青蓮華。寒
逼身青故也
七鉢特摩此云紅蓮華。身寒
赤色。似紅蓮華故
八摩訶鉢特摩此云大紅蓮華。寒之更
甚。身色彌紅也
 論
云。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聲色變。以立
其名解云。初二地獄。隨身變立名。次三隨
立名。後三隨色變立名也
 此
八並居贍部洲下。如前所説。大地獄傍。問
此贍部洲。其量無幾。下寧容受無間等耶。
答洲如穀聚。上尖下闊。是故大海漸狹漸深
也。如上所論十六地獄。一切有情。業増上
力感。餘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少。或二
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處不定。或近江河山
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餘處。諸地獄器安布
如是。本處在下。支派不定。傍生住處。謂水
陸空。本處大海。後漸流入餘處。諸鬼本處。
琰魔王國。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
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然。從此展轉。散居
餘處。或有端嚴具大威徳。受諸富樂。自在
如天。或有飢羸顏貌醜陋。如是等類。廣説
如經
從此第七。明日月等。論云。日月所居。量等
義者。頌曰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増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増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釋曰。初句明日月近遠。第二句明日月體
量。次兩句。明四時。後兩行。明晝夜増減。論
云。日月衆星。依何而住。依風而住。謂諸
有情。業増上力。共引風起。遶妙高山。空中旋
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彼所住去此。四萬
踰繕那。持雙山頂。齊妙高山半。日五十一。
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倶盧舍。其最大者
十六踰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火珠所成。
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
冷能照。唯一日月。普於四洲。作所作事。北
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
時等。餘例應知 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
令晝夜有減有増。從雨際第二月。後半第
九日。夜漸増。從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
夜漸減也。晝時翻此。夜若漸増。晝便漸減。
夜若漸減。晝則漸増。晝夜増時。増一臘縛。
晝夜減時。減一臘縛。日行此洲。向南向北。
如其次第。夜増晝増。釋曰。西國之法。分十
二月。以爲三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略
述兩釋。泰法師云。從二月十六日。至六月
十五日。爲熱際四月。從六月十六日。至十
月十五日。爲雨際四月。從十月十六日。至
二月十五日。爲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
第九日。當此間八月九日。從秋分已去。夜
増晝減也。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
二月九日。從春分已去。夜減晝増也。此約
晝夜停等後。説増減也。光法師云。西方諸
國。時節不定。還隨方俗。以立三際。從十一
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爲熱際。從三月
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爲雨際。從七月十
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爲寒際。雨際第二
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五月九日。此與夏
至。稍得相當。此時日極長。夜極短。從此已
後。夜則漸増。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
當此間十一月九日。此與冬至。稍得相當。
此時晝極短。夜極長。從此已後。夜則漸減。
晝則漸増。故婆沙一百三十六云。摩訶陀
當此間十
一月也
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晝有十
二。從此已後。晝増夜減。室羅筏拏月當此間
五月也
白半之日。晝有十八。夜有十二。從此已
後。夜増晝減。解云。言十八十二者。謂十八
十二。牟呼栗多也。據此文證。明知夜極長。
後方説晝増。晝極長後方説夜増也。又此
論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増
晝増。故知五月。夏至已後。日則向南。説夜
増也。十一月。冬至已後。日既向北。説晝増
也。此上兩釋。泰法師意。約晝夜停等後。説
有増減。光法師意。約晝夜極長後。説有
増減。各據一義。任情取捨。更有多解。不
能具叙 依此論文。一百二十刹那。爲一
怛刹那。六十怛刹那。爲一臘縛。三十臘縛。
爲一牟呼栗多。若至極長。有十八牟呼栗
多。若至極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間。
延促總有六牟呼栗多。從夏至日。已去
冬至日。已來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増一臘
縛。計一百八十臘縛。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
至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也。若從冬至日。
已去至夏至日已來。成六牟呼栗多。義准
前説。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晝有十八。問何
故月輪。於黒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答世
施設論中。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
月輪被日輪光。所侵照。餘邊發影。白覆月
輪。令於爾時。見不圓滿。又經部宗。先舊
師釋。由日月輪。行度不同。現有圓缺。問日
等宮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衆所
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等宮殿。若地
居天。住妙高山諸層級等
從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
器近遠。就明天所居器。文復分二。初正明
天器。二便顯餘義。初文分三。一明四天王
天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器。且
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論云。有幾層級。
其量云何。何等諸天。住何層級。頌曰
    妙高層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堅手及持鬘 恒憍大王衆
    如次居四級 亦住餘七山
釋曰。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
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如是乃至。從第
三層級。盡第四層。亦十千量。此四層級。
妙高山。傍出圍遶。盡其下半妙高山下。四
萬名下半
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三。第四層級。
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藥叉神。名爲堅手。
住初層級。有名持鬘。住第二級。有名恒
憍。住第三級。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
衆。第四層級。四大天王。及諸眷屬。共所居
止。故經依此。説四大王衆天。除層級外。七
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
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衆天。於欲天中。此
天最廣
從此第二。明三十三天器。論云。三十三
住在何處。頌曰
    妙高頂八萬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峯 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 周萬踰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軟
    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外四苑莊嚴 衆車麁雜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釋曰。三十三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
八十千。與下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角。各
有一峰。其量縱廣。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
金剛手。於中止住。守護諸天。於山頂中。有
宮名善見。見者稱善也。四面二千半。周
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
亦眞金所成。倶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
軟。如妒羅綿。於踐躡時。隨足高下。是天帝
釋所都大城。於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
寶。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名殊勝。面二百
五十。周千踰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
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衆車
苑。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麁惡苑。天欲戰
時。甲仗等現。三雜林范。諸天入中。所翫皆
同。倶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境界。并集此
苑。觀此無厭名喜林也。此爲外飾。莊嚴
大城。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各去苑。二
千踰繕那。是彼諸天勝遊戲處。諸天於彼捔
指爭勝歡娯。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是三十
三天。受欲樂勝所也。其圓生樹。盤根深廣。
五十踰繕那。聳幹上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
百踰繕那。挺葉開華。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
踰繕那。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問順風可爾。
云何逆風熏。答有餘師説。香無逆熏義。
依不越樹界故。説逆風熏解云。言不
越樹界者謂
樹身外。枝條四面。各五十踰繕那。如在樹下。近東
邊立去彼樹身。五十踰繕那。若有東風。名爲逆熏。此
由在樹界。而得頭上枝條
等香故。言不越樹界也
論主正解云。理實
圓生。有如是徳。所流香氣。能逆風熏。雖天
和風力所壅遏。然能相續。流趣餘方。漸劣
漸微。近處便歇。非能遠至如順風熏五十
踰繕
那。名近處。百踰繕
那。名遠處也
 又論云。如是華香。爲
依自地。隨風相續轉趣餘方。爲但熏風別
生香氣問也。自地者。華也。香
依華發。説華爲自地也
 此義無定。
諸軌範師。於此二問。倶許無失答也。依華
依風名二
*問
若爾*者何故。薄伽此云功
徳聚也
華香不
能逆風熏根莖等香亦復爾。善士功徳。香
芬馥。逆風流美遍諸方解云。引此頌意。難論
主許華香。能逆風熏也。
修善之士。名滿四方。能
逆風熏。華香不爾也
 論主通云。據人間香。
故作是説。以世共了無如是能。若據天
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經。説此香氣。順風熏
滿。百踰繕那。若無風時。唯遍五十。城西南
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於彼評論如法。不
如法事
從此第三。明空居天。論云。如是已辨三十
三天。所居外器。餘有色天衆所住器。云何。頌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宮殿
釋曰。此前所説。三十三天上有色諸天。住
依空宮殿。謂夜摩天。都史多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及梵衆天。等十六處。并前天
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從此大文第二。便顯餘義。一明六天行婬。
二明諸天初生。三明欲生樂生也。此即第
一。明六天行婬。論云。如是所説諸天衆中。
天行婬云何。頌曰
    六受欲交抱 執手笑視婬
釋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於中初二。依地
居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然風氣泄熱惱
便除。非如人間有餘不淨。夜摩天衆。纔抱
成婬。都史多天。但由執手。樂變化天。唯相
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視成婬隨彼諸天男
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説爲彼天
所生男女也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論云。初生天衆。身
量云何。頌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
十歳人。生已身形。速得圓滿。色界天衆。於
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衆。皆
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從此第三。明欲生樂生。論云。欲生樂生。
差別云何。應知頌曰
    欲生三人天 樂生三九處
釋曰。欲生三者 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
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於如
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
天 第二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故。有諸
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妙欲境
中。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 第三依
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
他化諸妙欲境。彼於他化。妙欲境中。自在
而轉。謂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
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三種 樂生三
者。三靜慮中。於九處生。受三種樂 一於初
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謂離生喜樂。離
欲界惡。生喜樂故 第二靜慮。三處生中。受
一種樂。名定生喜樂。從初禪定中。生
二禪喜樂故 第三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
樂。名離喜妙樂。離第二禪喜。生第三禪樂。
離喜之樂。名離喜*妙樂。初靜慮中。長時
安住離生喜樂。第二靜慮。長時離苦。第三
靜慮。長時受樂。故名樂生
從此第二。明天器近遠。於中有二。一明天
器近遠。二明下天見上。且初明天器近遠
者。論云。所説諸天。二十二處。上下相去。其
量云何。頌曰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數亦然
釋曰。隨從何天去下海量。彼上所至與
去下同。謂妙高山。從第四層級。去下大海。
四萬踰繕那。是四天王天。從彼上去三十三
天。亦如彼天。去下海量。如三十三天。去
下大海。上去夜摩天。其量亦復爾。如是乃
至。如善見天下去大海。踰繕那量。從
上至色究竟天。亦與彼天去下大海量等。
從此向上。復無所居。此處最高。名色究竟

從此第二。明下見上天。論云。於下
處生。昇見上不。頌曰
    離通力依他 下無昇見上
釋曰。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從本處。昇夜
摩天。或復依他。謂得通者。及上天者。接往
夜摩天。所餘諸天。昇上例爾。若來若至。下
見上天 然下眼不能覩上界地。非境界
故。如不覺彼觸。因此義便。復明天量。有
餘師説。夜摩等四依處量。同妙高山頂。有餘
師説。上倍倍増。有餘師説。初靜慮量。等一
四大洲。第二靜慮。等小千界。第三靜慮。等
中千界。第四靜慮。等大千界
從此大文第二。總辨大千。論云。齊何量。説
小中大千。頌曰
    四大洲日月 蘇迷盧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説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壞
釋曰。千四大洲。乃至千梵世。如是總説爲
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
總名大千界。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從此大文第二。明能居量。一明身量。二明
壽量。且初明身量者。論云。如外器量別。身
量亦別耶。亦別云何。頌曰
    贍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東西北洲人 倍倍増如次
    欲天倶盧舍 四分一一増
    色天踰繕那 初四増半半
    此上増倍倍 唯無雲減三
釋曰。贍部洲。人身多分。長三肘半。於中少
分。有長四肘。東勝身洲。人身長八肘。西牛
貨洲。人身長十六肘。北倶盧洲。人身長三
十二肘。欲界六天。最下身量。一倶盧舍。四分
之一。如是後後。一一分増。至第六天。一倶
盧舍半 色天身量。初梵衆天。半踰繕那。梵
輔全一。大梵一半。少光二全。此上諸天皆増
倍倍。唯無雲天。減三踰繕那。謂遍淨天。六
十四踰繕那。至無雲天。於一倍中。減三踰
繕那。計成一百二十五踰繕那也 所以無
雲減三者。從第三禪變易受生。入第四禪
不變易受。難故減三劫也。捨受名不變易
受也。又解謂。順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故
減三劫。謂無雲天減三劫。已上倍倍増。乃
至色究竟増。滿一萬六千踰繕那也
從此第二。明壽量。一明善趣壽量。二明惡
趣壽量。三明中夭不中夭。且善趣壽量者。論
云。身量既殊。壽量亦別。不亦別云何。頌曰
    北洲定千年 西東半半減
    此洲壽不定 後十初叵量
    人間五十年 下天一晝夜
    乘斯壽五百 上五倍倍増
    色無晝夜殊 劫數等身量
    無色初二萬 後後二二増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爲劫
釋曰。北倶盧洲人。定壽千歳。西牛貨洲人。壽
五百歳。東勝身洲人。壽二百五十歳。南贍
部洲人。壽無定限。謂劫減位。極壽十年。於
劫初時。人壽無量百千等數。不能計量。已
説人間壽量長短。要先建立天上晝夜。方可
計算天壽短長。天上云何。建立晝夜。且人
間五十年。爲四天王天一晝一夜。乘此晝
夜。三十日爲月。十二月爲年。彼壽五百歳。
上五欲天。漸倶増倍。謂人間百歳。爲第二天
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彼壽千歳。
夜摩等四。隨如次人二四八百千六百歳。
爲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如次彼
壽二四八千。一萬六千歳。問持雙已上。日
月并無。諸天云何。建立晝夜及光明事。答
依華開合。建立晝夜。又依諸鳥鳴靜差別。
或依天衆寤寐不同。依已自身光明。成外
光明事 色界諸天中。無晝夜別。但約劫
數。知壽短長。彼壽短長與身量等。謂若身
量。半踰繕那。壽量半劫。若彼身量。一踰繕
那。壽量一劫。乃至身量。長萬六千踰繕那。壽
量亦同。萬六千劫。無色壽量。從下如次。二
四六八萬大劫。謂空處二萬劫。識處四萬劫。
無所有處。六萬劫。非想非非想。八萬大劫 
應知如上所説劫量。少光已上。大全爲劫。
八十中劫。爲一劫也。自此下諸天。大半爲
劫。四十中劫。爲一劫也。由此理故。經説
大梵。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以成住壞各
二十中劫。此六十中劫。爲一劫半。故以大
半四十中劫。爲下三天所壽劫量。言三天
者。梵衆。梵輔。大梵天也
從此第二。明惡趣壽量。論云。已説善趣壽
量短長。惡趣壽云何。頌曰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壽爲一晝夜 壽量亦同彼
    極熱半中劫 無間中劫全
    傍生極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壽量 如一婆訶麻
    百年除一盡 後後倍二十
釋曰。四天王等。六欲天壽如其次第。爲等
活等六捺落迦一晝一夜。壽量如次亦同彼
天。謂四天王天。壽量五百歳。於等活地獄。
爲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以如是
年。彼等活地獄壽五百歳。乃至他化天。壽萬
六千歳。於第六炎熱地獄。爲一晝一夜。乘
此晝夜。成月及年。彼炎熱地獄。壽一萬六千
歳。第七極熱地獄壽。半中劫。無間地獄。壽一
中劫。二十増減。爲一中劫也 傍生壽量多
少。無定限。若壽量極長。亦一中劫。故世尊
言。大龍有八。謂難陀等。皆住一劫。而能持
大地。鬼以人間一月。爲一日。乘此成月歳。
彼壽五百年 問寒捺落迦。壽量云何。答世
尊寄喩。顯彼壽言。如此人間佉黎二十。成
摩掲陀一麻婆訶量。佉黎此云斛。婆訶此云
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訶量者。意取婆訶
量。不欲取麻。如言一穀篅。頌言婆訶麻
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穀。有置巨藤。平
滿其中。設復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
有盡期。生頞部陀。壽量難盡。此二十倍。
爲第二寒地獄壽。如是後後。二十倍増。是
謂八寒地獄等壽量
從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論云。此諸壽量。
有中夭耶。頌曰
    諸處有中夭 除北倶盧洲
釋曰。諸處壽量。皆有中夭。除北倶盧洲。彼
定千歳。此言諸處有中夭者約處所説。非
別有情。以諸處中有別有情不中夭故。謂
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繋菩薩。及最後有菩薩。
謂王宮
身也。
佛記樹提
伽也
佛使耆婆
隨信隨法行
見道
聖人
菩薩。輪王。母懷彼二胎時。此等亦無
中夭
倶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



倶舍論頌疏論本第十
從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齊。就中一明三極
少。二明二量。且初明三極少者。論云。如是
已約踰繕那等。辨器世間身量差別。約年
等辨壽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説今説。此二
建立。無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詳極少。今
應先辨三極少量。頌曰
    極微字刹那 色名時極少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也。極微者。是色極少
也。刹那者。是時極少也。一字者。是名極少
也。謂分折諸色。至一極微。爲色極少。分
折諸名。至於一字。爲名極少。分折於時。至
一刹那。爲時極少。一字名者。如説瞿名。問
何名刹那。答衆縁和合。法得自體頃。又解
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又解對法諸師。作
如是説。由如壯士一度彈指頃。六十五刹
那。如是名爲一刹那量
從此第二。明二量。就中一明踰繕那等。二
明年等。且初辨踰繕那等者。論云。已知
三極少。前二量云何
今且辨前踰繕那

頌曰
    極微微金水 兎羊牛隙塵
    蟣虱麥指節 後後増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爲弓量
    五百倶盧舍 此八踰繕那
釋曰。極微爲初。指節爲後。應知後後皆七
倍増。謂七極微爲一微量。積微至七。爲一
金塵一解云。塵向金上住。又解塵透
金。過至下。水塵皆有兩釋也。
積七金塵
爲一水塵。積七水塵。爲一兎毛塵一解兎毛
上住。
一解量如兎毛端。
乃至牛毛。皆有兩
積七兎毛塵。爲一羊毛
塵。積七羊毛塵。爲一牛毛塵。積七牛毛塵。
爲一隙遊塵。積七隙遊塵。爲一蟣。積七
蟣。爲一蝨。積七蝨。爲一&MT05231;麥。積七&MT05231;麥。
爲一指節。三節爲一指。二十四指。横布爲
一肘。竪積四肘。爲一弓。謂尋。竪積五百弓。
爲一倶盧舍。一倶盧舍者。計是從村。至阿
練若此云無
喧雜
中間道量。説八倶盧舍。爲一踰
繕那解云。計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
乃至一倶盧舍。計有二里。一踰繕那。有十六
從此第二。明年等。就中一明刹那至年。二
明諸劫數。且初明刹那至年者。論云。如是
已説踰繕那等。今當辨彼年等量別。頌曰
    百二十刹那 爲怛刹那量
    臘縛此六十 此三十須臾
    此三十晝夜 三十晝夜月
    十二月爲年 於中半減夜
釋曰 刹那百二十。爲一怛刹那。六十怛刹
那。爲一臘縛。三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三
十牟呼栗多。爲一晝夜。三十晝夜。爲一月。
十二月。爲一年。於一年中。分爲三際。謂寒
熱雨。各有四月。十二月中六月減夜。以一
年内夜總減六。云何如是。故有頌曰。寒熱
雨際中。一月半已度。於所餘半月。智者知
夜減
從此第二。明劫量。就中一明劫數。二明劫
中人。三明劫中災。且初明劫數者。論云。如
是已辨刹那至年。劫量不同。今次當辨。頌

    應知有四劫 謂壞成中大
    壞從獄不生 至外器都盡
    成劫從風起 至地獄初生
    中劫從無量 減至壽唯十
    次増減十八 後増至八萬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壞壞已空 時皆等住劫
    八十中大劫 大劫三無數
釋曰。劫有四種。一壞。二成。三中。四大。言壞
劫者。謂從地獄有情不復更生。至外器都
盡。壞有二種。一趣壞。二界壞界。壞復有二
種。一有情壞。二外器壞。謂此世間。過於二
十中劫住已。從此復有等住二十。壞劫便
至。若時地獄。有情命終。無復新生。爲壞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