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注大乘入楞伽經 (No. 1791_ 寶臣述 ) in Vol. 39

[First] [Prev]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云何象馬獸因何而捕取云何卑陋人願佛爲
我説 問象馬等獸。因何捕取遞相殺戮。及
問卑陋賤人。何業所致
云何六時攝云何一闡提女男及不男此並云
何生 上句問外道有六節爲師。又云西域兩
月爲時。年分六節。次句問一闡提。如下一闡提
中別答。次句問黄門男女。如正法念經所明
云何修行進云何修行退 問學者修行云何
而有進退之異
瑜珈師有幾令人住其中 瑜珈此云相應。
謂與一切乘境行果等相應也。如瑜珈師地
論五分十七地中所明
衆生生諸趣何形何色相富饒大自在此復何
因得 問衆生諸趣形相富饒自在之因
云何釋迦種云何甘蔗種 問如來世俗種姓
事在他經。略如釋迦譜方誌等所明
仙人長苦行是誰之教授 問仙人修苦行。
謂得長生。彼師以何法。教授弟子
何因佛世尊一切刹中現異名諸色類佛子衆
圍繞 問佛於處處應物現形。凡聖圍繞。何
因如是
何因不食肉何因令斷肉食肉諸衆生以何因
故食 問食肉制斷食肉因縁。如下斷食肉
中別答
何故諸國土猶如日月形箜篌細腰鼓 問
世界形相差別不同者。明唯心所造故也。華
嚴經云。種子差別故。果實生不同。行業若干
故。佛刹種種異。具如世界成就品所明。因陀
羅者。即帝釋別名也
云何變化佛云何爲報佛眞如智慧佛願皆爲
我説 問佛名義也。隨機赴感應化佛。酬其
往因名報佛。體性無二眞如佛。本覺顯照智
慧佛
云何於欲界不成等正覺誰當持正法 問
盧舍那佛。成菩提界。及問涅槃後誰持正法。
略如摩訶摩耶等經。及付法藏傳所明
世尊住久如正法幾時住 問如來住世久近
及正法住時分長短
悉檀有幾種諸見復有幾 上句問悉檀。此
云義宗。下句問世諦諸見。又天台宗有四悉
檀。一世界。二對治。三爲人。四第一義。故云
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著法。若得四
悉檀意。自他倶無著
何故立毘尼及以諸比丘 毘尼是戒。比丘
於此戒中。分分得解脱也
云何得世通云何得出世 問世間五通。及
出世六通。云何而得。言六通者。謂天眼。天
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也。此六該三乘人。
但深淺明昧有異。世間通無漏盡。雖分得前
五。亦唯有漏攝
復以何因故心住七地中 問七地心量地。
謂功用位極也。意該前後
僧伽有幾種云何成破僧 問僧有幾種。意
明眞僞。及問破壞僧令不和合。獲大罪報。又
或説二種僧。羯磨僧。法輪僧。或説三種僧。和
合僧。假名僧。眞實僧。或説四種僧。有羞僧。
無羞僧。唖羊僧。眞實僧也。破壞僧義。如雜心
所説
云何爲衆生廣説醫方論 問世出世間醫方
論也。各有多方。故云廣説
何故大牟尼唱説如是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
是我 餘經有此言。故大慧問之。謂化迹有
殊。徳體無異。如下四等中別答
何故説斷常及與我無我何不常説實一切唯
是心 問如來何不常爲衆生説眞實法。而
復爲衆生説斷説常。説我無我。妄想心量法
何爲也。如下未來世有諸邪智已下別答
云何男女林訶梨菴摩羅 問世間果實何故
不同也。訶梨者呵梨勒果。菴摩羅者阿摩勒

鷄羅娑輪圍及以金剛山願佛爲我説 輪
圍亦云鐵圍。乾闥婆者諸天樂神也。後二句
總結請也
爾時世尊聞其所請當次第説即説頌言
 聞大慧能問如是微妙心法。故讃善哉。誡令
審諦。無以生滅心行聽實相法也。自後凡三
十九偈。皆如來爲説
若生若不生涅槃及空相流轉無自性 言大
慧上正問有爲生法無爲不生法。涅槃虚空
刹那流轉法。皆是妄想所現。各無自性
波羅蜜佛子聲聞辟支佛外道無色行 言上
所問。正是人及人所行法也。佛子聲聞縁
覺外道是人。諸波羅蜜是三乘人所行法。無
色行是外道所行法。言此人及人所行法。皆
以無自性結之。此佛略答之微旨也
須彌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自下八行半偈。
是如來次第牒領大慧百八句問也。須彌山
在大海中。故言須彌巨海山。牒領上須彌也。
巨海者上問中無。洲渚刹土地。領上土地
星宿與日月天衆阿修羅滅及如意足 修
羅力。如意足。上問中無。義應有也
菩提分及道禪定與無量心生起言説 諸
蘊及往來。領上衆生生諸趣。心生起言説。領
上誰起於語言
心意識無我五法及自性衆生有無有 大
種上無文。一佛。領上迦葉等是我。衆生有無
有。領上我無我
象馬獸無因云何而捕取伎術諸明處 唯
心無境界。領上一切唯是心。餘皆牒領上問
須彌諸山地巨海日月量上中下衆生身各幾
微塵 須彌諸山地已下凡九偈。言大慧既
問名相。何以不問諸山大海。日月星宿衆生
刹土。及由旬。斗斛斤兩四大諸根。如是塵量
所成。既言我名大慧通達大乘。何故不問此
下正微塵積聚數量之名。意爲問有不周。又
爲遣物情計。諸物既積微所成。何有體性
一一刹幾塵一一弓幾肘蟣羊毛穬麥 言
最細微塵名兔毫塵。七兔毫塵成一羊毛頭
塵。七羊毛頭塵成一隙中塵。七隙中塵成一
蟣。七蟣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麥。七穬麥成一
指。一十二指成一搩。兩搩成一肘。四肘爲一
弓。五百弓名一拘樓舍。十拘樓舍名一由旬。
三千大千世界爲一化佛刹。謂此等諸法。皆
積微成體。何故不問各具幾塵所成
半斗與一斗是各幾穬麥是等各幾數 此
皆是梵家積斗斛之名。或云千萬那由他。名
頻婆羅
幾塵成芥子幾芥成草子云何不問我 此
上皆是如來説也。言如是名相亦應問
云何得財富云何轉輪王云何王守護云何得
解脱 從此以下凡二十偈。復領大慧所問。
財富。領上富饒
云何長行句婬欲及飮食何因種種味 種
種味。上問中無
女男及不男佛菩薩嚴飾云何有因作 無
因作有因作。領上二倶異
云何轉諸見云何起計度云何起三昧 斷
諸想。領上云何爲想滅。起三昧。領上云何從
定覺
破三有者誰何處身云何及所問非我 無
身我。領上無衆生。相云何。領上何因建立相。
非我。領上成無我
云何爲胎藏及以餘支分聰明魔施設 施
設。牒上云何唯假設。聰明魔。上問無
云何樹行布是汝之所問汝今咸問我 從
初地至七地是有心地。觀三界心意識量。此
者結上百八問。於餘義者。微塵積數等。皆是
三界妄想相。是七地所觀法。故言云何使其
心得住七地中。汝今咸問我。總結所牒文
如先佛所説一百八種句佛子應聽受 先
佛所説。離見相句。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自然
遠離諸惡見過。亦離世間言所成法都無實
義。當爲汝説。誡令諦聽。故龍勝云。聽者端視
如渇飮。一心入於語義中。聞法誦躍心悲喜。
如是之人可爲説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常句非常句 自下
如來約心眞如門答也。言衆生於眞實無生
上。妄起生見。本自非生。故云生句非生句。若
有生法可言有常。以生無故則無有常。故云
常句非常句。此二句既爾。餘諸句類皆以下
句遣上句。妄見若無。則眞實自現
相句非相句住異句非住異句 爲成生句相
從而來。住異二句。上問中無。本無今有名生。
法非凝然名異。法有暫用名住
刹那句非刹那句恒句非恒句 上無中句。
凡有三常。一外道計四大性常。二業習氣相
續得果不斷故常。三如來藏體眞常住故常。
此三常皆愚夫虚妄見。舊注凡有三常不同
縁句非縁句因句非因句方便句非方便句
 大煩惱有六。隨煩惱二十。上無方便文
善巧句非善巧句三輪句非三輪句 願句
三輪句。上無文
標相句非標相句有句非有水句非水句
 如恒河一水四見不同
弓句非弓句大種句非大種句果句非果句
 諦句牒上如實句。果句上無文
滅句非滅句起句非起句相句非相句 相
有三種。謂體相標相法相。前是形色體相。次
是標相。此則法相
支分句非支分句禪句非禪句記句非記句
 攝受句記句。上無文
一闡提句非一闡提句味句非味句 味句
上無文
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因果句非因果句
 有爲句因果句上無文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種種句非種種句
 種種句上無文
演説句非演説句文字句非文字句 住持
句。求那譯云處句也 上約心眞如門。總答
一百八句。皆言非者。如馬鳴云。當知眞如自
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
無倶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
非一異倶相。從本已來。一切染法。及一切衆
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即是眞
心常恒不變。淨法滿足。亦無有相可取。以離
念境界。唯證相應故
大慧此百八句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
學 此是結勸。諸菩薩等。應當如是學菩薩
道。修菩薩行。擧先佛者。皆發明誠信故
  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三
釋此品有四門。一來意二解妨難。三釋名。四
釋文。初來意者。上品明總問答竟。此下諸品
皆別問答。故次來也。二解妨難云。一百八句
既已總明。何故下諸品一一別問。詞意皆不
出總中。豈非繁重乎。答總別該攝。斷常之見
方銷。眞俗圓融。去取之情始絶耳。三釋名者。
論依一心開二門。上品已明心眞如門。總攝
一切法。此品即明心生滅門。總攝一切法生
一切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論云心生滅者。
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
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爲阿頼耶識。此識有二
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二義。一者覺
義。二者不覺義。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
念相者等虚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
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説名本覺。依本覺
故而有不覺。乃至三細六麁升沈苦海。依不
覺故説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不
覺心源故非究竟覺。是故十法界中若聖若
凡。若因若果。依正染淨擧在是矣。故名集一
切法品。次經文下即正釋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從此品訖斷食肉凡十四品。明別問答。故
品品多云重白世尊。今此首章。即別問答心
意識也。謂初刹那識異於木石。生得染淨。各
自能爲無量無數染淨識本。從初刹那不可
説劫。乃至金剛喩定。經一刹那。有不可説不
可説識。生諸有情色心二法者。則有染有淨。
有生有滅。此識約生滅門中。有幾種生住滅
然遠劫無始。何名爲初耶。謂此即是忽起一念之時。妄
念違眞。名爲初識。非是過去有識創起名爲初識也
佛言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臆度者之所
能知 眞如妙性。本自無生。一念隨縁。事分
起盡。即是眞心不守自性。隨無明縁成於諸
識。生住異滅。此非凡小及因位菩薩智慮所
知。故論云。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二
乘智慧所覺。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
佛窮了
所謂相續生及相生相續住及相住相續滅及
相滅 相續即流注也。一本亦云流注。言流
注者。唯目第八識。三相微隱即業相轉相現相
也。如起信論所明
種現不斷。名爲流注。由無明縁初起業識。故
説爲生。相續長劫故名爲住。到金剛定。等覺
一念斷本無明。名流注滅。相生住滅者。謂餘
七識心境麁顯。故名爲相。雖七縁八。望六爲
細。具有四惑。亦名麁故。依彼現識自種諸境
縁合生七。説名相生。長劫熏習名爲相住。從
末向本漸伏及斷。至七地滿。名爲相滅。依前
生滅立迷悟依。依後生滅立染淨依。後短前
長事分二別。即是流注生住滅。相生住滅也
諸識有三相謂轉相業相眞相 上雖答云諸
識有二種生住滅。未辨何識爲生滅。此復言
三種相。欲簡諸識之中有生滅不生滅者。言
眞相者。如來藏心在纒不染。性自神解。名自
眞相。根本無明起靜令動。動爲業識。即是頼
耶極微細相。名爲業相。轉相者。依前業相。轉
成能縁及所縁境。生七轉識。同名轉相。又從
靜起動名之爲業。從内趣外名之爲轉。如來
藏心不可増減。名爲眞相。亦名眞識。然雖三
相名殊。同是一心隨縁不變之二義也。謂眞
心不變即隨縁。故名轉相業相。以隨縁即不
變故名眞相。論云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
爲無明所染有其染心。是不變即隨縁也。又
云雖有染心恒常不變。是隨縁即不變也
大慧識廣説有八略則唯二謂現識及分別事
識 如來上明諸識有三種相。是已處中説
故。而此又明諸識廣略者。以衆生根行不等。
受解縁別故也。言廣説有八者。一曰眼識了
別於色。二曰耳識了別於聲。三曰鼻識了別於
香四曰舌識了別於味。五曰身識了別於觸。
六曰意識了別諸法。七曰末那識此云染
汚意
恒審
思量。唯縁藏識見分。亦名傳送識。八曰阿頼
耶識此云
藏識
謂此八識。各是衆生無始已來。不了
自心。隨妄縁起。於中第八是其根本。頓變根
身器界種子。轉生七識。各能變現自分所縁。
所縁即境也。色是眼識自分所縁。乃至三境是阿頼耶識
自分所縁。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爲縁。但是自心生。還與心

此八識外實無我法。問曰如何變耶。答曰
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我法。六
七二識無明覆故。縁此執爲實我實法。如患
夢者。患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夢時執
爲實有外境。寤來方知唯夢所變。我此身相。
及外世界色空等法。亦復如是。唯識所變。迷
故執有我及諸法。悟來方知唯心識變。以如
實知無前境界故。種種方便起隨順行。轉八
識成四智菩提。安住祕藏。究竟涅槃。故曹溪
云。大圓境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
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
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
興永處那伽定。即此轉識成智義也 略則
唯二。謂現識及分別事識者。求那譯本云。略
有三種。於現識上加一眞識也。若作三種釋
者。眞謂性淨本覺。現謂頼耶現識。餘七倶名
分別事識。雖第七識不縁外塵。縁第八故。亦
名分別事識。眞謂本覺者。即識實性也。此譯
即云。現識屬頼耶。分別事識屬前六識。不言
第七者。謂第七末那計内爲我。屬頼耶。計外
爲我所屬前六識。眞即識實性。亦屬頼耶淨
分。是故但云略則唯二。與處中説。數無相

大慧如明鏡中現諸色像現識亦爾 此擧喩
合以明現識也。謂現識如鏡。所現境界如像。
故起信云。三界虚僞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
塵境界也。又云第八藏識爲依止故。轉生七
識。於中第六造引滿業。感總別報。如鏡現像。
毫釐不差。言總別報者。一謂總報。屬第八識。
二謂別報。在前六識。且以有漏善業言之。如
持五戒招得人身。是總報業。由於因中有瞋
忍等。於人總報而有妍醜等。名別報業。亦名
引滿業。即能招第八引異熟果。名爲引業。能
招第六滿異熟果。名爲滿業。然其引業能造
之思。要是第六意識所起。若其滿業。能造之
思從五識起。雖造滿業亦非自能。由意識引
方能作故。其第七識唯有倶生惑智二障。業
障報障。彼七倶無。雖具四惑。但縁内故。屬於
有覆無記性攝。則不能造善惡二業。唯前六
識起惑造業。業成難逃。感諸異報。如鏡現像
不漏絲毫。故楞嚴云。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
六根出也。或注此經指第七識而爲能造善
惡業者。教無明文唯宗鏡録七十三卷首一處因憑古
注。而云七識造業。又與本録節次
引經論義明諸識處
皆相違。斷可見也
大慧現識與分別事識此二識無異相互爲因
 言頼耶現識。及分別事識無異相。皆由最
初一念爲縁。令眞如心不守自性。隨縁成有。
諸識熏習。更互爲因。流轉不息。故華嚴云。眼
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
轉者。彼疏釋云。言以此者。謂以上八識自爲
能所熏。展轉爲因。而常流轉。無別我人。故云
無能轉者。又云識外無法亦爲無者。故曰此
二識無異相互爲因也
大慧現識以不思議熏變爲因戲論習氣爲
因 此又廣明諸識生住因也。通而言之。麁
細二識皆依無明住地而起。以根本無明。動
彼靜心而起細識。依此細識轉起麁心。故以
無明通爲其本。若別言之。依無明爲因。生三
細不相應心。依境界爲縁。生三麁相應心。故
云麁細二識。各具二因。方得生住。言不思議
熏者。謂無明能熏眞如。不可熏處而能熏故。
名不思議熏。又熏則不熏。不熏之熏。名不思
議熏。言不思議變者。謂眞如心受無明熏。不
可變異而變異。故名不思議變。又變即不變。
不變之變。名不思議變。勝鬘經云。不染而染
難可了知者。謂此不思議也。然此熏變。甚微
且隱。故所起現識行相微細。於中亦有轉識
業識。擧麁顯細。故但云現識。即起信云不相
應心 言分別境界者。即是現識所現種種境
界。還能動彼心海。起諸事識之浪也。言無始
戲論習氣者。即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戲論
習氣。無始已來熏習不斷。未曾離念。故此境
界及妄念戲論。熏動心海種種識生。以妄念
及境界。麁而且顯。故所起分別事識行相麁
顯。即起信云相應心也。此謂現識依不思議
熏故得生。依不思議變故得住。分別事識依
境界故得生。依心海故得住也 上佛言諸
識有二種生住滅已下至此。謂無明熏習眞
如成染縁起也。故論云當知無明能生一切
染法。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大慧阿頼耶識虚妄分別是名相滅 自下
明若達妄源成淨縁起也。言阿頼耶識和合心
海中。妄念分別種種習氣若滅。即一切根識
滅。言一切根者。謂意根起識而能分別一切
諸法。名一切根識。即第六意識。及所依第七
末那現行識相滅。名相生住滅識滅也。所言
種種習氣者。約唯識宗。説諸習氣總有三種。
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名言有二。
一表義名言。即能詮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
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
作有爲法各別因縁。二我執習氣。謂虚妄執
我我所種。我執有二。一倶生我執。即修所斷
我我所執。二分別我執。即見所斷我我所執。
隨二我執所熏成種。令有情等自他差別。三
有支習氣。謂招三界異熟果種。有支有二。一
有漏善。即是能招可愛果業。二諸不善。即是
能招非愛果業。隨二有支所熏成種。令異熟
果善惡趣別。諸説習氣。皆准應知
大慧相續滅者謂自心所見分別境界 言
所依因及所縁滅即相續滅者。謂所依無始
根本無明習氣因滅。及所縁妄境界染法縁
滅。即微細流注生住滅識滅也。言所依因。謂
無始戲論習氣。所縁謂自心所見分別境界
者。經自牒釋所滅無明。及妄境界爲因縁義
也。故論云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心無起
故。境界隨滅。以因縁倶滅故。心相皆盡。名得
涅槃。成自然業
大慧譬如泥團與微塵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此引二喩。喩上染淨二縁起也。一謂眞妄
體非一異。二但妄滅而眞不亡。義如次文釋

大慧若泥團與微塵異者泥團微塵應無分
別 若言泥團與微塵實異者。泥團應非微
塵所成。而實彼成。故不可言異也。若實不異
者。則泥團與微塵應無分別。既其因果麁細
有殊。亦不可言一也
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然彼眞相不滅 以
法合喩。明非一異也。謂諸轉識與藏識若異
者。依無明風熏動之時。藏識之體應不隨縁。
則墮常過。然如來藏藏識是善不善因非不
隨縁也。若不異者。轉識滅時藏識亦應滅。則
墮斷過。然藏識眞相竟不滅爾。故起信云。以
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相。不離覺
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
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動性。若風止滅
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衆生自性清淨
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倶無形相。不相
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
不壞故
大慧識眞相不滅即不異外道斷滅戲論
 如下經云。如來藏爲無始虚僞惡習所熏。名
爲藏識。故論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
一非異。名爲具分頼耶藏識。是以此藏識中。
不生不滅淨分眞相竟不滅。但生滅染分業
相滅也。若眞相滅者。藏識實性亦應滅爾若
藏識實性滅。則與外道斷滅見同。是故論云。
所言滅者。唯心相滅。非心體滅。又云唯癡滅
故。心相隨滅。非心智滅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説即無始相續識滅
 謂諸外道。見身壞命終。六識不能取境。一
生相續識隨四大縁離散之時。即計無始相
續識永滅。更無業報受生相續。是故名爲墮
落斷見。故下偈云。色識雖轉滅。而業不失壞。
令於諸有中。色識復相續若色識轉滅。諸業
失壞者。是則無生死。亦無常無常。即斷常二
見亦倶離也。豈同外道妄計斷滅耶
大慧彼諸外道説相續識唯説作者爲生因
故 諸外道説。六根能取境界之六識。執從
神我邪因等生不説眼等諸識。從色等因縁
生。唯計作者爲生因故。故名外道
作者是何彼計勝性丈夫自在時及微塵爲能
作者 勝性亦云勝妙。是生梵天之天主也。
丈夫即我之別名。自在謂大自在天。及計
時節微塵等爲能作者。更餘異計。如下廣

復次大慧有七種自性縁自性成自性 自
下重明染淨二縁眞妄識體。此七自性。成上
妄識生滅身也。謂煩惱體性。能集善惡等業。
故名煩惱爲集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來苦
果性。故言性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
言相自性。既有形相。即從四大種生。故言大
種自性。既有四大。即從因縁所成。故言因自
性。縁自性。成自性。然妄無別體。隨所執得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如來自證智所行
 第一義諦道理無二。爲人不同證有優劣。
此七成上眞識不生不滅法身也。所行。一本
作境界。即所行境界也。謂發心菩薩。縁第一
義法性如來藏心。故名心所行勝解行地菩
薩等。各起十種智慧。縁於眞如。故名智所行
初地菩薩。正證眞如。見二種無我。故名二見
所行。八地菩薩起二乘。超七地。故名超二見
所行。十地超九地。九地名一子地。後二所行
即佛地也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法自性第一義心
 此七種第一義。是三世諸佛所證第一義
法性。如來藏心。非縁慮妄識也
以此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最上法 自下
明眞心之徳用也。以有此第一義心。故能成
就如來法身。及世出世間。最上菩提涅槃淨
妙等一切諸法。若無此心。則不能成
以聖慧眼入自共相種種安立不與外道惡見
共 言以聖慧眼。入一切法自相共相種種
安立。唯是一心。其所安立悉令悟。入佛之知
見。不與外道惡見同。又云此七種第一義心。
是聖人慧眼所見。建立七種不同爲自相。共
成法身爲共相餘義如上説
大慧云何爲外道惡見見有見無而起言説
 此徴釋惡見。謂彼外道等。不知境界一切
諸法。皆是自心分別所現。於自性第一義説
爲有無
大慧我今當説若了境如幻及無知愛業縁
 佛説若了自心所現境界。如幻不實。則一切
妄想等悉滅也。言三有苦者果也。無知謂無
明也。愛謂煩惱也。業謂有漏善惡等業也。是
三皆因也。故論云。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
界之相。唯一眞心矣
大慧有諸沙門婆羅門依縁生住有已即滅
 言起邪見人。不越在家出家二衆也。亦二
乘外道二衆也。非有者謂計虚空自然爲因
也。及有者。謂計微塵世性自在天等爲因也。
即是計無因邪因爲能生因也。於正因果外。
計顯現諸物。依時而住。皆外道所計也。或計
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依因縁生住。無常變
異。生已即滅。不了常住眞心。即二乘所計也。
皆迷自心所現耳
大慧彼於若相續若作用不見根本故 此
牒破也。言若相續者。即總牒其因果不斷也。
若作用者。即牒其生滅之間暫有用也。若諸
有。若陰界入滅名涅槃。若趣向涅槃名道。若
有漏諸業。若修道所得名果。若冥初等二十
五諦。上皆牒計也。言是破壞斷滅論者。破計
也。謂外道無種生。即是破壞因果也。又言從
有種生。生已滅。名斷滅論也。言何以故等者。
徴結也。謂上妄計即體非有故云不得現法
故。何獨現計本無。窮其初因亦不可得。故
云不見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種不能生芽
 次引喩明。言如瓶已破。不作瓶用事。以譬
無種則無法。不作陰界入因事。又如雖有燋
種不作芽事。以譬雖有自在天等爲種。不能
作陰界入相續生因事
此亦如是若陰界處法但是自心心虚妄所
見 後言法合也。以上二因不成故。即無陰
界入性可滅。今外道説有陰界入性。言三世
中滅得涅槃者。是自心妄想也。彼陰界入無
相續生。以有種無種不成因故故言但是自
心虚妄所見
復次大慧若本無有識而作事業悉空無益
 言重復次於前文。破轉計也。謂彼轉計所
生。與無種有種三縁和合而生者。龜應生毛。
沙應出油。然龜本無毛。沙本無油。合亦不
生。三縁體空。如何生果。汝宗則壞。違決定義
者。喩斥不成。故言宗壞。以違汝決定能生之
義。又於一相中妄計。三縁。違我大乘決定之
義。所作事業悉空無益者。事即是果。業乃是
因。言因果事業。並唯妄説都無實義
大慧三合爲縁是因果性熏習餘氣作如是
説 此牒示其過也。謂彼外道以三合爲縁。
是因果性。可説爲有成三世法。此即邪謬相
承。及自惡見作是説耳
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噬妄稱一切智説
 言凡夫外道。爲惡見迷醉所噬。不能自知愚
癡無智。妄稱一切智説。外道指六師爲一切
智人。二乘執權智爲實智也
大慧復有沙門婆羅門如是思惟恒住不捨
 自下言正見人。觀一切法皆無自性。如幻
夢等。不離自心。無能所取及生住滅。如是觀
察無有間斷。是名正觀
大慧此菩薩摩訶薩轉依次第成如來身
 此菩薩摩訶薩者。即上正見沙門婆羅門也。
行無相道者。謂萬行齊修三輪體寂也。漸昇
諸地者。謂初登歡喜地。乃至第七遠行地也。
證無生法者。謂得無功用道登第八不動地
也。入金剛喩三昧者。謂初地菩薩創得無分
別智。斷異生性障。二地至十地菩薩如實修
行。漸斷諸障増勝功徳。第十一地等覺菩薩
金剛喩定頓斷倶生二障種子也。轉依次第成
如來身者。即等覺後念解脱道斷二障習氣。
即得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果也。
一謂轉染得淨。二謂轉迷得悟。又菩提名生
得。二障障不生今斷障得生。涅槃名顯得。
本性清淨客塵翳故。今斷而彼顯。轉依位別
通有六種。故云轉依次第成如來身也。餘義
如文可以意得
大慧菩薩摩訶薩於自悉檀應善修學 言
但住心量觀察三有。又云令達唯心漸入諸地
者。謂此一心法門。是凡聖之本。迷之墮世間
生死。悟之證出世菩提。故先聖曰。世間不越
三科。出世不過二果。二果者即如上釋成如
來身二轉依果也。三科者。即此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諸妄心法也。故云欲得佛身。應當遠
離。乃至觀察令達唯心。於自心宗勸善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藏識海浪法身境界
 大慧於此。雖通請説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
意欲如來且成前問。是故結請但云。順諸佛
説藏識海浪法身境界也。言稱眞實義諸佛
教心者。揀非虚妄心識也。凡言心者。略示名
體通有四種。梵音各別翻譯亦殊。一紇利陀
耶。此云肉團心。是色身中五藏心也。如此方
黄庭經五藏論中説。二縁慮心。此是八識倶
能縁慮自分境故。此八各有心數。亦云心所。
於中或無記。或通善染之殊。諸經論中自心
所。法總名心也。謂善心惡心等。三質多耶。此
云集起心。唯是根本第八識也。積集諸法種
子起現行故。四乾栗陀耶。此云貞實心。亦云
堅實心。此是眞實心也。然第八識無別自體。
但是眞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而有和合不
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爲藏識。不和
合者體常不變。目爲眞如。即此離所行相稱
眞實義諸佛教心也。雖然四種體同。迷悟眞
妄義別。如取眞金。須明識瓦礫及以僞寶但
盡除之縱不識金。金體自現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諸色相故
 佛言有四因縁眼識轉。轉生也。一謂不覺
外塵是自心現而執取故。二謂無始已來取著
於色妄想熏習不斷故。三謂識本性。如是故。
識以了別爲自性故。四謂樂欲見諸色相故
大慧以此四縁猶如猛風吹大海水 言以
此四縁。令心水流生轉識浪。如眼識既爾。餘
諸識亦如是。於一切諸根微塵毛孔。眼等諸
轉識或頓生。譬如明鏡現衆色像。無有前後
或漸生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前波起後波隨。
言微塵毛孔者。即色塵身根也
心海亦爾境界風吹起諸識浪相續不絶 言
外塵風撃如來藏心海。起諸識浪。造業感報
生死不絶。亦如之
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異差別境相有意識
生 此明諸識展轉互爲因也。言因所作相
非一非異者。因即第八如來藏識也。所作相
謂七轉識從第八所生也。非一者諸識行相
不同也。非異者同皆縁起無自性也。言業與
生相相繋深縛者。謂第八識變起根身器界
名爲生相。六七二識無明覆故。由此執爲實
我實法第六意識引起前五造引滿業。感諸
異報生死不絶。故云業與生相。相繋深縛。是
皆不了色等諸塵自心妄現。故五識身轉也。
大慧。眼等五識與五塵倶時。或因了別色等
差別境相而意識生也。是故當知根身塵境
一切諸法。皆是衆生自心妄識互爲因果之
所現也。故伽陀云。諸法於藏識。識於法亦爾。
更互爲因相。亦互爲果相
然彼諸識不作是念無差別相各了自境
 彼諸識等各了自境者。此明八識倶能了別
自分境故。不知唯是自心妄現也。謂色是眼
識境。乃至頼耶見分是第七識境。根身種子
器界是藏識境。然此八識。離如來藏無別自
體。以衆生不知故。執爲八識之名。諸佛證得
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則八識起執藏之
號。七識。得染汚之名。六識起遍計之情。五識
徇根塵之相。若了之頼耶成圓鏡之體。持功
徳之門。末那爲平等之原。一自他之性第六
起觀察之妙。轉正法之輪。五識興所作之功。
垂應化之迹斯則一心匪動。識智自分。不轉
其體但轉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
大慧諸修行者入於三昧名爲識滅 上明
諸識展轉爲因。各了自境。妄想流注。欲轉諸
識。成智用者。以根本藏識微細難知。故擧二
乘修劣三昧。不知諸識習氣種子。依藏識不
滅。自謂我滅諸識入於三昧而實未也。但伏。
六識不取塵境。彼將爲滅
大慧如是藏識行相微細定慧之力皆不能
知 此顯有能知者。謂如是諸識所依藏識
行相微細。唯佛究竟知其邊際。及住地菩薩
方能分知。其餘聲聞獨覺外道修行。而得三
昧智慧。悉不能了
唯有修行如實行者自心所見能知之耳
 言能知難知之。所以也。以智慧力了諸地相
善達句義者。有了因也。無邊佛所廣集善根
者。有縁因也。本有正因由是現前。自然明見
妄習流注。故云能知
大慧諸修行人宴處山林如實修行大善知
識 下中上修言隨人分量也。分別流注即
上二種生住滅也。餘義如文。皆當親。近善知
識者。如馬鳴曰。諸佛法者有因有縁。因縁具
足乃得成辨。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
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衆生亦爾。
雖有正因熏習之力。不遇諸佛菩薩知識。示
教利喜。慈悲攝護以之爲縁。能自斷煩惱入
涅槃者。則無是處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 汎論偈頌有四種不
同。梵音亦異。仍具八意。不復備引。今此直
明其大略。一但字滿三十二即爲一頌。二諷
頌或名直頌。謂以偈説法不頌長行。三應
頌。重頌長行也。或爲鈍根重説。或爲後來之
徒。或爲増明前説。四集施頌。謂以少言攝集
多義。施他誦持故。今此經内。於前四中二三
所攝。然凡言長行偈諷相望。有五對之例。謂
有無。廣略。離合。先後。隱顯。至文當審詳之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對現境説五 此
頌明前現識之海性自常住爲彼六塵境界之
風所飄動故。此七種識現識之體以爲内因。
六塵境界以爲外縁。興盛六種麁重相故。故
云譬如巨海浪。由斯猛風起。洪波鼓溟壑。無
有斷絶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
識浪。騰躍。而轉生 云何名爲境界之風。其
風形状當如何耶。謂青赤等種種顯色。能起
眼識。珂貝等珠出種種勝妙音聲。能起耳識。
檀乳等香熏布種種芬芬香氣。能起鼻識。木
羅石蜜等諸安觸著和種種善美樂具。能起
身識。鹹淡等味隨其所應出種種味。能起舌
識現在之花。未來之果。種種法塵。隨爲彼識
所縁境界。能起意識。今此文中。擧塵取識應
審觀察。彼末那識即是意識微細分位。無別
體耳。如是六塵。能動心體令使散亂。譬如猛
風故名爲風故云青赤等諸色。珂貝乳石蜜
鹽味衆花果 如是七識。及與藏識。同耶異
耶。非同非異。離二邊故。譬如日與光明。水與
波浪。非同非異。七識藏識。非同非異義。亦復
如是故云日月與光明。非異非不異。意等
七種識應知亦如是。如海共波浪。心倶和合
生 如是七識。從何處所。來入藏識作七種
數。流轉起動無斷絶時。如是七轉識不從内
來。不從外來。不從中間來。唯藏識體變作七
識譬如海水。動作波浪故云譬如海水動。種
種波浪轉。藏識亦如是。種種諸識生。心意及
意識。爲諸相故説 如是現識。及七轉識。八
種心識。唯有生滅無常相耶。亦有實相常住
相耶。如是八識。從無始來三際不動。四相不
遷。眞實常住。自性清淨。功徳滿足。無有二
相。故云八識無別相。無能相所相。譬如海波
浪。是則無差別。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
 諸識本寂。妄塵無體。由不覺故前五識轉。覽
現塵境。第六分別。起惑造業第七傳送執我
我所。能廣積集。同爲能熏第八藏識。受熏持
種。積集不亡。展轉爲因。流轉不息故云心能
積集業。意能廣積集。了別故名識對現境説
五 是知離心之境。文理倶虚。即識之塵詮
量有據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垢淨心明。本來
是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 自下三重
問答躡前而起。總一十八偈。各有經家生起。
此即初番問生起也。下准此
青赤諸色像衆生識顯現如浪種種法云何願
佛説 上云青赤等塵發生。諸識。如海波浪
皆非一異。又云心積集等。行相有殊。故致斯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青赤諸色像浪中不可
得言心起衆相開悟諸凡夫 上二句明色即
是空。故不可得。次一句空即是色。故起衆相。
下一句釋第三句
而彼本無起自心所取離能取及所取與彼波
浪同 此一偈法合重明青赤諸色像。浪中
不可得二句也
身資財安住衆生識所現是故見此起與浪無
差別 色身正報也。資生財物及安住處依
報也。此一偈法合重明言心起衆相。造業感
報依正不同。皆是衆生自心妄現
爾時大慧復説頌言大海波浪性鼓躍可分別
藏識如是起何故不覺知 此約法喩而難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阿頼耶如海轉識同波浪
爲凡夫無智譬喩廣開演 依彼大海譬喩演
説使愚夫通曉
爾時大慧復説頌言譬如日光出上下等皆照
世間燈亦然應爲愚説實 大慧因上言心起
衆相。開悟諸凡夫。即是如來方便不説實法。
故問如日光出時。等照於萬物。如來既出世。
應爲諸愚夫。平等説眞實
已能開示法何不顯眞實 言如來已爲衆生
開示諸法。何故不爲愚夫説眞實法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若説眞實者彼心無眞實
心境界亦然 此一頌半上二句法説。謂非
器不堪聞。實非不平等。次三句擧三喩況彼
心無實。第三一句以法合喩。故云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等而轉生無有定次第 次
一頌半言外境縁若不具足内識即次第轉
生。故成唯識云。依止根本識。諸識隨縁現。或
倶或不倶。如波濤依水。謂縁若同時具足即
倶現。如鏡現像無有前後。此偈明縁不同具
即次第而轉生也。以第六識分別諸法塵。故
云識以能了知。意縁阿頼耶。起我我所執。故
云意復意謂然。五識隨現塵。何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及畫師弟子綺煥成衆像 是
二頌言畫色本無形。隨形即畫像。以況如來
本無法。隨機即説法。豈得止説一種法也
言説則變異眞實離文字於彼爲非説 此
三頌半正明如來應機説異也。上二句總標
説意。次五句謂對利根説一乘眞實法。次五
句謂對餘鈍根説種種如幻法。一一如文。下
二句謂所説法不應機者翻爲妄語。故云非

譬如衆病人良醫隨授藥如來爲衆生隨心應
量説 是一頌又以良醫隨病授藥不同。況
如來應量説法有異。故不得如日平等照物。
以結前問
世間依怙者證智所行處外道非境界聲聞亦
復然 依怙者即如來也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通達自心分別之相
 能取所取者。亦云能縁所縁。謂即心識見
相二分也。故華嚴經云能縁所縁力種種法
出生。餘文意謂欲了知者。應離浮沈諸惡覺
觀。眞實修行也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勤修學 住智慧
心所住相者。即上云通達自心分別之相也
何等爲三所謂無影像相於此三相修行不
捨 言跛驢者。謂未得無功用慧故以況之
大慧無影像相者趣佛地故而得生起 無
影像相者。謂無分別智離二取也。然二乘外
道所習淺陋。如來常種種訶叱。於此反取之
者。欲其迴心捨邪途入正轍也。諸佛願持。相
者。謂如諸佛皆發弘誓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也。自證聖智所趣相者。謂如來法身自覺聖
智相也。餘文可知
大慧是名上聖智三種相應勤修學 言以
是三相能到如來地。故勸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聖智事自性法門 
諸菩薩衆心念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皆是聖人度衆生法門事。如來上既説八識
竟。亦應爲我説百八句差別所依。五法聖智
事三自性法門衆有此念。故大慧承諸佛神
力而興是問。言聖智事者即五法也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色究竟天成如來身 
言自共相者。且以四諦中苦諦言之。如苦諦
下三界依正蘊界處等一切諸法。各各不同
名自相。苦諦即名共相。謂苦諦四門中。無常
爲一切有爲法共相。苦爲一切有漏法共相。
空與無我通爲一切法共相。又如五陰不同
名自相。共成人身名共相。界處等亦爾乃至
一切諸法各各又有自共相也。兜率陀者此
云知足彼天内宮是一生補處菩薩所居也。
色究竟天。是行滿報佛成正覺處。餘文悉明
遠離過習。顯示衆徳。成就如來法身之義。以
有是利故。請佛爲説如上法門
佛言大慧有一類外道於此而生牛有角想
 自下如來約牛兔角。破執名相起妄想見。
此明敍彼二外道計。謂一外道。見一切法隨。
因縁滅。妄起分別想兔無角。復一。外道。見大
種功能。根身塵境縁未散時。形量差別。計牛
有角。以不了故。互執異見生決定解
大慧彼墮二見不了唯心一切皆唯分別所
現 此明牒破彼外道見。文有八句。上四句
破起見因。下四句示唯妄現。故伽陀云知諸
法唯心。便捨外塵相。由此息分別。悟平等眞
空。思之可了
大慧應知兔角離於有無是故於此不應分
別 此一段經。上四句總結應離妄。已下諸
句別徴破也 云何下。別徴破彼墮無見也。
謂云何兔角離於有無。破云互因待故。彼兔
角無。因牛角有故。若無牛角。彼何所因而言
無耶 分析下。次別破彼墮有見也。謂若執
於牛有角者。分析牛角。至於極微。何有實
體。而計有耶。故下偈云。無因有故無。是無不
成無有待無亦然。展轉相因起。言皆不實也。
聖智所行離彼見者。謂如實見者。悉離有見
常見之有。亦離邪見斷見之無。是故結勸應
離分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比度觀待妄計無耶
 大慧因上言兔角等離於有無互因待故。
分析牛角。乃至極微求不可得。而爲離彼妄
見。復問佛言。彼離見者既不作牛有角想。豈
不以比度觀待同妄計言無耶
佛言不以分別非由相待顯兔角無 如來
答言。離妄見者。不以分別起相觀待以言無
也。何以故。彼妄見者。以妄分別爲生因故。以
角有無而起分別爲其所依。既所依爲因。即
妄計有無。然分別與角。倶無定性。離異不異。
離分別者。非由相待牛角無性顯兔角無
大慧若此分別異兔角者執有執無二倶不
成 自下再牒破也。言若此分別定異兔角
者。則非角因。若定不異者。又是因彼而起。言
倶無自性也。分析牛角。乃至極微。求不可得。
異於有角。而又言無角。如是分別者。定非理
也。謂若以有爲有。則以無爲無。有既不有。則
無無也。故云二倶非有。誰待於誰。是知牛角
兔角二倶無性。而對何法言有言無耶。若相
待不成待於有故言兔角無者。不應分別。不
正因故。謂有與無爲因。無與有爲因此因不
正也。既二因不正。有無兩果理自不成。故結
破云有無論者執有執無。二倶不成也
大慧復有外道見色形状異虚空起於分別
 上以析法破牛兔。此以體法會色空。謂衆
生所執聞宜不同。故佛施能治巧拙有異。亦
是破轉計也。言又有外道見色形状質礙變
異。虚空分齊空廓無礙。而生執著謂色異空。
起妄分別者。此謂如來敍彼計也
大慧虚空是色隨入色種色空分齊應如是
知 自下正破也。佛語大慧空即是色。隨入
色種中故。色外無空也。色即是空互爲能所
建立性故。非色滅空也。色空分齊應如是

大慧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不住虚空中非彼無
虚空 會昔權説重明色空不二也。謂昔破
外道執有我故。説有造色從大種生。自相各
別。而密顯造色性即空故。更無別色而住於
空。故云不住。非彼無虚空也
大慧兔角亦爾觀待牛角若待餘物彼亦如
是 此又引上牛兔二角以合色空。類觀諸
法差別妄見。一一對破。應知亦爾 然諸外
道異計雖多。不出惡見及無因邪因二種因
也。言惡見者。謂於諸諦理顛倒推度染慧爲
性。能障正見招苦爲業。謂惡見者多受苦故。
此見行相差別有五。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
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爲業。二邊見。
謂即於彼隨執斷常。障處中行出離爲業。三
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餘邪
説。如増上縁名義遍故。四見取。謂於諸見及
所依蘊。執爲最勝能得清淨。一切鬥諍所依
爲業。五戒禁取。謂於隨順諸見戒禁。及所依
蘊。執爲最勝能得清淨。無利勤苦所依爲業。
二種因義。如下當説
大慧汝應遠離兔角牛角説觀察自心修行
之法 佛勸菩薩應常觀察自心所見妄想
之相。既自知已。於一切處轉相傳授。普使知
病識藥。令得服行。至安樂處
爾時世尊即説頌言心所見無有唯依心故起
自證之境界 上五行偈文顯可知。更不繁
釋 此約外道執牛兔角決定有無。及色空
異。以破五法中名相妄想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爲漸次淨耶爲頓淨
耶 此就淨衆生心習現流。五法中次明正
智義。謂能淨者自覺聖智也。所淨者自心現
流也
佛言大慧漸淨非頓令離一切有無惡見 
上明四漸四頓者。謂淨衆生自心現流。其機
大者頓之。其機小者漸之。漸者言其權。頓者
言其實。權以趨實。實以導權。所以聖人開悟
衆生。或頓或漸權實偏圓未始不相顧者。庶
使含識隨宜得入也。又云漸約修行未證入
故。謂衆生學行止得漸也。頓約修行已證入

復次大慧法性所流佛取以爲實悉不可得
 此明三佛建立説法。釋成頓漸所顯義也。
法性所流佛者。報身佛也。説一切自共相法。
是自心本識現習氣因相。及前轉識妄計所
執因相。更相繋屬。種種幻事。皆無自性。故起
信云。一切諸法。皆是衆生無明妄心而得住
持。如鏡中像無體可得。而衆生不了。種種執
著取以爲實。豈不誤哉
復次大慧妄計自性。執著縁起自性起 言
自共相等一切諸法。本無自性。依他衆縁和
合生起。猶如幻事。即依他起性也。而諸衆生
妄想計度種種執著取以爲實。即是妄計自
性執著縁起自性而起
大慧譬如幻師以幻術力種種分別皆無。眞
實 擧喩以明縁起不實。如幻師依草木起
衆生色像。譬如來藏性。隨縁起種種諸法。故
肇論云萬法假立不眞。譬如幻化人。非無幻
化人。幻化人非眞人也。皆明縁起不實故。
大慧此亦如是是名妄計性生 此以法合。
謂於縁起性中生妄計性亦如是
大慧是名法性所流佛説法相 結説因縁所
生諸法。皆如幻不實
大慧法性佛者建立自證智所行離心自性相
 建立自覺聖智所證法界。離妄想心量自
性塵境相。是法佛法
大慧化佛説施戒忍進禪定智慧超無色行
 化佛八相示成。應縁攝化。説六度治六蔽。
離陰界入解脱諸識相。隨宜建立諸法差別。
超外道執見。越無色所行。謂外道取無色以
爲涅槃
復次大慧法性佛非所攀縁當速捨離 攀
縁妄念也。所縁妄法也。所作妄業也。餘義如
文。上既顯示三佛説法。此結獨擧法佛所證
法。以勸修學者。故法華經云。雖説種種道。其
實爲一乘
復次大慧聲聞乘分別執著自性相 二約
聲聞所證聖智。以明正智義。因上勸菩薩修
自證聖智境界相。然聲聞亦有自證聖智境
界相欲簡異聲聞。故擧聲聞有二種差別相。
初自證聖智異彼外道。故云殊勝
云何自證聖智殊勝相自證聖智境界相 
言聲聞人。於三界有情。明見無常苦空無我。
及四諦境界。厭離五欲栖心寂滅。於蘊界處。
若自若共外不壞相。而未獲法空。但得人空
慧。如實了知故。心住一境住一境已。遂獲諸
禪八解。三三昧門。八聖道分。四沙門果。而得
出離也。但斷現行煩惱。未斷習煩惱。但斷分
段生死。未離變易生死。是故名爲聲聞乘自
證聖智境界相
菩薩摩訶薩雖亦得此聖智境界不應修學
 明菩薩所證是了一切法本性無生正受樂
不同聲聞息陰界入。求涅槃樂。菩薩雖亦得
是聖智境界。以大悲本願故。不取證寂滅及
三昧樂。故誡諸菩薩。於此樂中不應修學
大慧云何分別執著自性相漸住諸地 此
謂聲聞知彼四大形顯色等種種諸法。非如
外道計作者生。然守如來止啼權説。於自共
相妄想執著。菩薩於彼應知唯是自心妄現。
故應捨離。了我法空。漸入智地到如來境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常不思議作者耶 
三破外道所計。顯正智義。因上如來説頓。爲
顯示常不思議智。大慧擧以白佛。如來所説
常不思議即是此間自證聖智第一義境將非
同諸外道所説常不思議作者耶。謂外道以
作者爲常不思議因相也
佛言大慧非諸外道作者常不思議不成 
如來告大慧。非諸外道作者因縁得常不思
議。彼因自相不成故。故楞嚴云。以生滅心爲
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是故菩薩當勤修
學 明如來擧上常不思議有因有相成也。
能所因相倶離有無。謂自證聖智所行相故
非餘境。故有相。第一義。智爲正因故非生滅。
故有因。能所因相離有無故非作者。譬如虚
空涅槃寂滅無作法故常不思議。是故我説
異諸外道所有諍論。此常不思議。是諸如來
自覺聖智所得。故勸菩薩當勤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非自相因力故常
 言外道以無常變異相爲常不思議因。故
云常。非是自覺所行相因力故常
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已不因此説爲常
 明外道見世間所作法。有已還無。悉是無
常。妄計神我爲常。待無常已。比知是常。佛則
反是。不因此説以爲常也
大慧外道以如是因相無自因相故 若外
道以如是無常因相。成常不思議者。此因相
非眞實故同於兔角。故常不思議唯是妄想
言説何以故。無有常因常相故
大慧我常不思議此不應説 前謂佛反外
道。此則外道反佛。曾不能知常不思議自因
之相。離有無。超情識。而恒妄計在於自證聖
智所行相外。是故如來誡不應説。然三乘之
道優劣雖殊。悉皆内證。若心外見法。任説幽
玄。然成外道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無所有故
 四約愚智觀解優劣。以明正智。不知生死
涅槃差別之相。是妄分別有者。謂對生死説
涅槃。如對病説藥。達生死無故。所對涅槃亦
不可得。故思益經云。諸佛出世不爲令衆生
出生死入涅槃。但爲度生死涅槃之二見耳。
妄想無性。即涅槃故
妄計未來諸根境滅轉所依藏識爲大涅槃
 以凡愚不知生死即涅槃。計未來根境滅
作涅槃想。非是自覺所證境界。如來證自智
境界者。以有識藏故妄見生死。轉識藏故生
死即涅槃。故下經云。妄想識滅名爲涅槃
彼愚癡人説有三乘常於生死輪轉不絶 
愚夫以生死異涅槃。爲此愚夫説斷生死趣
涅槃。故説三乘種性。智者説此六趣生死。是
妄想心量。無有境界。而彼愚夫。不知三世如
來所説生死妄想。是自心現境界。取心外境。
計生死相與涅槃差別。故生死流轉
復次大慧去來現在諸如來非諸愚夫二分
別境 言三世如來説外心現一切諸法不
生。何以故謂自心所現非有性故不生。離有
無生二種見故不生。此就智者知諸法無生
起佛種性。如兔馬等角本來不生。凡愚不覺
妄取生滅。唯如來自覺所證之處。一切法自
體性相不生。非愚夫有無分別境界
大慧身及資生器世間等汝於此義當勤修
學 言正報色身及資生器界。一切諸法是
本識影像。能所二取之所變現。妄想無性。而
諸愚夫墮彼見中分別有無。故告大慧汝於
此心現一切法不生義當勤修學
復次大慧有五種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 
五約種性以驗於機。明正智義。因上畏生死
苦樂求涅槃。起於種性。故次明種性相也
大慧云何知是聲聞乘種性此是聲聞乘種
性 若聞滅陰界入自共相身得涅槃。知苦。
斷集。證滅修道時。悲喜異相愛樂修習。於縁
起發悟之相不樂觀察。應知以修上法。名聲
聞乘種性
彼於自乘見所證已乃至生於得涅槃覺 
此明聲聞斷惑分齊。類諸菩薩第五六地。然
但斷三界現行煩惱未斷習使及所知障。未
度不思議變易死。諸魔外中決定唱言。我得
四智究竟覺乃至生於得涅槃覺也
大慧復有衆生求證涅槃此是涅槃 言有
衆生妄計覺知我人衆生。長養士夫各各差
別。以見神我此是涅槃復有執言自在天等
以爲作者。名爲涅槃。此二即是無種性外道
大慧彼無解脱應勤修習捨此惡見 此明
外道計有神我性無解脱法聲聞取自共相未
獲法空。皆不出妄覺。故應勸修習轉彼惡見。
而趣如來種性故
大慧云何知是縁覺乘種性應爲其説縁覺
乘法 言若聞説縁起諸法。知縁體空無所
染著。或時聞説現種種身。或合多身爲一身。
或離一身爲多身。及於神通變化。信受無違
欣樂修習。是謂縁覺乘種性。然有二種不同。
一遇佛演説十二因縁法。依以受行。名爲縁
覺。即如一説。二出無佛世覩縁自悟。名爲獨

大慧如來乘種性當知此是如來乘性 自
性無自性法者。謂三自性三無性祕密法也。
内身自證聖智法者。謂佛自證一乘了義不
可思議眞實法也。外諸佛刹廣大法者。謂廣
大悲願莊嚴淨土攝化衆生。究竟到於一切
智地法也。若有聞説此等法者。是故名爲佛
乘種性
大慧不定種性隨生信解而順修學 言此
不定人聞説三乘法時。隨生信入順學而成。
其性可移故言不定
大慧爲初治地人而説種性作此建立 初
治地人。即不定種性者。三乘倶可入也。爲説
是種性。令彼明悟了權趣實。超入第八無所
有地。任運至如來地。故作此建立
大慧彼住三昧樂聲聞畢竟當得如來之身 
此明三乘五性同入如來一佛乘也。謂昔權
説三乘五性中。定性二乘。無性闡提。不許成
佛。今究竟説。雖有三乘五性之異。由新熏故。
本來唯是一佛乘也。擧一例諸。是故但云彼
住三昧樂聲聞。既已修習斷煩惱結。若能迴
心證知識性。見法無我。畢竟皆得無上最勝
如來之身
爾時世尊即説頌言預流一來果不還阿羅漢
是等諸聖人其心悉迷惑 言小乘初心。修
七方便。至見諦理。能斷三界見道所斷八十
八使。創預聖流名預流果。次從是發六無礙
道。斷於欲界前之六品修所斷惑證第六解
脱。於人天更一往來名一來果。又發後三無
礙道。永斷欲界七八九品諸煩惱盡。更不還
欲界受生名不還果。又於色界修行。永斷上
二界修道所斷一切煩惱。得盡智無生智。不
受後有。名阿羅漢果。如來方便。爲畏生死
妄想苦愚夫。説斷三界煩惱。得諸果差別。然
皆不離心量。故云是等諸聖人。其心悉迷亂
我所立三乘一乘及非乘爲愚夫少智樂寂諸
聖説 佛應機立。三一倶權。三約一施。一對
三設。三既不存。一亦非有。爲彼愚夫樂寂諸
聖。故有是説
第一義法門遠離於二取住於無境界何達立
三乘 於第一義中諸法無所有。何有教法
及有諸乘名
諸禪及無量無色三摩提乃至滅受想唯心不
可得 諸禪及無量者。謂四靜慮四無量心
也。無色三摩提即無色界四空處定也。滅受
想謂聲聞滅盡定也。言如來説諸禪三昧等
諸法。亦無有實。爲妄想心量愚夫作如是説。
故云唯心不可得。上明正智竟
復次大慧此中一闡提爲無始衆生起願故
 三約菩薩闡提。知生死涅槃無二。以明如
如義
云何捨一切善根善根悉斷不入涅槃 言
此闡提謗大乘法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
多羅毘尼解脱之説。以斷一切善根不得涅

云何爲無始衆生起願此是無涅槃種性 相
菩薩本願方便。欲斷一切衆生生死令得涅
槃。若一衆生未證入者。我竟不入。言一闡提。
以謗菩薩藏故不得涅槃菩薩知。生死即涅
槃。亦更不得涅槃。以不得涅槃名同。故云亦
住一闡提趣。此是無涅槃種性相也
大慧菩薩言世尊是故菩薩一闡提不入涅
槃 言捨善根一闡提。以如來神力故。或時
善根生。得涅槃。是故菩薩知生死即涅槃。故
言不入。以上明如如竟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縁起自性圓成自性 
上雖分別三自性爲五法。未知何者是三自
性。故下正明三自性體也。言妄計自性者。謂
諸愚夫妄想計度。所執蘊界入等爲實我實
法。名妄計性。此有二種。一自性。總執諸法實
有自性。二差別。別執常無常等。實有自體。或
依名妄計義。或依義妄計名等。約體不出人
法二體。約執不出名義二執。又云衆生染心
於依他起自性中。有二種妄計自性。一者隨
覺。即現行執。二者慣習習氣隨眠。即執種子
也 言縁起自性者。謂依他衆縁和合生起。
猶如幻事。名縁起自性。亦有二義。一依眞理
之他。如波依水起。二依妄縁之他。如波依風
 圓成自性者。謂妄想體空。縁起無性。即是
圓成。究竟唯一眞心。更無所有。故楞嚴云。無
漏眞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上總釋竟。下文
即別釋
大慧妄計自性從相生種類顯現生計著故
 言妄想無體。但從縁起事相生計執故
大慧彼計著事相是名二種妄計自性相 
言計此相起二種妄想。是諸如來建立演説。
謂於内外法起男女瓶衣等名。是名相計著
相。於彼内外法中計著自共相法。是事相計
著相。即是自性差別二計著
大慧從所依所縁起是縁起性 依因也。謂
諸法從因縁而生名縁起性。故云未曾有一
法不從因縁生
何者圓成自性此是圓成自性如來藏心 
言圓成自性無別自體。但於縁起自性。離名
相事相妄想分別。自覺聖智所證如如。此即
圓成自性法身實體如來藏性清淨眞心也。
是故須假如實方便離念觀察方能悟入。故
摩訶衍論云。圓成實自性。應知宣説四清淨
法。一自性清淨。謂眞如實際勝義法界。二離
垢清淨。謂即此離一切障垢。三得此道清淨。
謂一切波羅密多菩提分法。四生此境清淨。
謂最上乘妙正法教。如是四法。總攝一切清
淨諸法無有遺餘
爾時世尊即説頌言名相分別二自性相正智
如如是圓成實 前明世出世間。若因若果
染淨差別。不離五法。此一行經。還攝五法爲
三自性。謂名相分別是妄計縁起二自性。正
智如如即圓成實 是知三性無際隨一全
收。眞妄互融。性相無礙。從縁起生分別。即是
妄計。從縁起悟眞實。即是圓成。所以由分別
故一分成生死。由眞實故一分成涅槃。了分
別性空故。即生死成涅槃。迷眞實性有故。即
涅槃成生死。都是一法。隨縁顯義成三。三非
三而一性圓。一非一而三性具。卷舒不失。隱
顯常如。非一非三。泯性相於實地。而三而一。
耀行布於義天。撮要所歸。莫先斯旨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法門當勤修學 
結成五法三性法門以勸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法無我相 既能修
學五法三自性已。更當觀察人法二無我相
言。人無我者。梵云補特伽羅。此言數取趣。謂
諸有情。起惑造業。即爲能取。當來五趣。名之
爲趣。雖復數數起惑造業。五趣輪迴。都無主
宰實自在用。故言無我。經云無我無造無受
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法無我者。謂諸法體
雖復任持軌生物解。亦無勝性實自在用。故
言無我 此二種執我。或有有情總執補特
伽羅爲我。或有有情別執色受想行識等爲
我。故瑜伽云。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縁
生行外。別有實我。不可得故。法無我者。謂
即一切縁生諸行。性非實我。是無常故。是故
經云。當善觀察。上略通釋竟。下文即別廣釋
大慧何者人無我相皆是藏心之所顯現 
云何人無我。謂離我。云何離我。謂於我所陰
界入中分別觀察。但是無明業愛等生。於眼
識等諸根。妄取自心現妄想境界。皆是藏心
妄想施設。彼無有我也。此即就陰界入中以
示無我
刹那相續變壞不停躁動不安如猿猴 自
下約喩擧五觀門以明無我。此擧無常門也。
夫我謂常義。今既無常故無有我。文標六喩。
上五喩幻身。下一喩妄心。如水奔流。種牙變
易。燈藉衆縁。飄風不住。浮雲起滅。以上諸喩
刹那變壞。此身亦爾。豈有常耶。又妄心躁動
等若猿猴。既不能令身心常住。我義焉在
樂不淨處如飛蠅 擧不淨門明其無我。然
一切世間貪著此身不淨之聚。三十六物穢
惡之躯。如彼飛蠅翫於臭處。我謂淨義。故知
無我
不知厭足如猛火 擧苦門以破我。一云如
風火。我者樂義。今貪欲無厭。如風中猛火。逢
薪轉熾。追求不得。爲苦所惱。既無有樂。故知
無我
無始虚僞習氣爲因諸有趣中流轉不息如汲
水輪 擧不自在門以示無我。謂無始虚僞
習業所熏。往來三有。如汲井輪循環不息。爲
愛水故漑灌業因。即業因所推。豈有實我
種種色身威儀進止亦如木人因機運動 
此擧空門以破我。謂觀陰界入種種身色。如
機關木人咒術所起死屍。雖若云爲。實非我

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無我智 上以法
喩推詰。善知陰界入中悉無有我。如機關木
人等。是名人空智
大慧云何爲法無我智謂知蘊界處是妄計性
言菩薩知縁起陰界入法。若執爲實者。是妄
計自性。本來非有。故寶積經云。了色不堅如
聚沫。思惟諸受等浮泡。想如熱時陽焔動。芭
蕉諸行應觀察。如世善幻舞戲者。刹那便現
諸色像。了知識用亦如是。智者於此皆無願。
此破凡夫執有五蘊也。大般若云。苦惱聚沫
是蘊相。如來覺爲無相 寶積又云。内外十
二處。我説心爲主。彼復因業生。業由思久住。
眼色倶爲縁。而生起於識。縁闕則不生。譬無
薪之火。如是生諸法。和合互相生。無作無受
者。現作用如幻。一切内外法。我已知空幻。愚
夫顛倒執。分別我我所。此破凡夫執有十二
處十八界也。大般若云。生長門是處相。如來
覺爲無相。多毒害是界相。如來覺爲無相 
楞嚴亦云。根塵同源。縛解無二。識性虚妄猶
如空花
如蘊界處離我我所愚夫分別非諸聖者 
如陰界入空無我我所。唯共積聚煩惱業故。
如繩自縛展轉相生。無實自體。一切諸法亦
復如是。離自共相。由妄分別種種相現。愚夫
如是。非諸聖者。令知悟修超凡入聖
如是觀察一切諸法法無我智 言諸聖賢
何以不起妄想者。以滅一切心意識名相妄
想故
得此智已知無境界而坐其上 自此已下
明觀察法無我所得利益也。謂見法無我故
得入初地。觀察開覺次第漸進乃至十地。所
作已辦。有大寶花王衆寶莊嚴上。有大寶宮
殿蓮花王座。菩薩修如幻三昧。成就。而坐其
上受佛職位也
同行佛子前後圍繞而灌其頂 言此菩薩
欲受佛位故。同類菩薩以爲眷屬前後圍繞。
一切諸佛從十方來。以手摩頂授以佛位。如
轉輪王授太子王位時。以金鍾盛四大海水。
灌太子頂上。授轉輪王位。譬諸佛皆申右手
摩菩薩頂授法王位
超佛子地獲自證法應勤修學 以見法無
我故。乘茲増進行因圓滿。故超菩薩地得如
來法身。是故諸菩薩當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願説建立誹謗相 
因上觀二無我能離有無斷常二見。故請建
立誹謗相也。非有説有名建立。非無説無名
誹謗
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三藐三菩提 若如
來爲我説者。令我等離有無惡見。疾得無上
菩提
得菩提已令於正法不生毀謗 言正法離
有無。若説於有無。名謗正法
佛受其請即説頌言身資財所住皆唯心影像
離心不可得 言依正諸法。不知自心妄
現。而起有無建立誹謗。墮於二見也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無有性建立性是爲
四 此列四名。謂非有相見因性之中。而横
立也
大慧誹謗者此是建立誹謗相 彼於所建
立法。觀察不得而説言無。名爲誹謗矣
大慧云何無有相建立相是名無有相建立
相 言陰界入無自共相。而妄計此如是。自
相也。此不異。共相也。從無始過惡熏習所生
故也
云何無有見建立見是名無有見建立見 
謂於蘊界處中。妄建立我人衆生。以爲能見

云何無有因建立因是名無有因建立因 
外道建立初識有因從冥諦而生。佛言此識
初不從冥諦因生。其初識本無生。後眼色明
念等爲因。如幻生。一念不住故。生已有。有還

云何無有性建立性是名無有性建立性 
言外道於三無爲無作法。而建立有性。佛言
此離性非性。類明一切諸法。離於有無。猶如
毛輪垂髮由翳目而生。兔馬等角本自無有
大慧建立誹謗當勤觀察遠離此見 總結
離二惡見。以勸修學
大慧菩薩摩訶薩五法自性二無我相已 
言佛説八識五法三性二無我者。欲令衆生離
於名相妄想得如來法身。展轉相續成佛不斷
爲衆生故作種種身不住聲聞辟支佛道 
爲利衆生令得佛種不斷故。隨衆生善根。影
現種種諸色身也。如依縁起起於妄計。以
譬如來依衆生善根生也。如摩尼珠不作心
而隨色變。以譬如來不作意。能隨衆生善根
心水大小而變。亦如摩尼隨物而變。以譬如
來隨衆生善根現取佛土。大衆集會於中説
法。其所説諸法不實如幻夢等。菩薩既知諸
法如幻。而離生滅斷常等見。亦離二乘自共
相見
聞已成就無量百千悉令遠離有無等執 
言菩薩既知諸法如幻。得諸地無量億三昧
現成正覺。復説自心現量法。令衆離有無等

爾時世尊即説頌言佛子能觀見世間唯是心
一切皆成就 言能觀察生死世間唯是自
心妄現故。如摩尼無思示於多身。離所作行。
則一切成就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無生無二無自性相
 因上説一切法如幻如夢。即是説法空。故
大慧擧此空法以請如來。又云自下擧空無
生等。爲顯上四門至趣也。所言空者。明前五
法非有。無生以顯八識不生。無二即二我兩
亡。離性即三性空寂。故上經云。見諸如來所
行境界。畢竟捨離五法自性
我及諸菩薩悟此相故三藐三菩提 我等
覺悟已。即離妄想而證菩提
佛言諦聽當爲汝説説空無生無二無自性
 言空者。謂世間妄想計度性句義。爲愚夫
計著諸法自性。是以我説諸法空無生無二
離自性相
大慧略説空性有七種彼彼空 諸教辨空
自有増減。斯經雖略。其義不殊
云何相空謂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自相空
 言諸法相展轉因縁積聚無自體故。自他
及共倶不生故。相依何住
云何自性空謂一切法自性不生是名自性空
 即生性體自性不生
云何無行空所謂諸蘊本來涅槃是名無行
空 一切諸決本性常滅。不復更滅。豈有行

云何行空所謂諸蘊由業及因是名行空 
言五陰諸行法。從衆縁所起。無有我我所故。
有爲諸行空
云何一切法不可説空是名不可説空 一
切法從妄想所起。無自性故離言説
云何第一義聖智大空是名第一義聖智大
空 謂如來得自覺聖智第一義時。一切妄
想見過習氣。悉皆離故
云何彼彼空謂於此無彼是名彼彼空 此名
互無空。於此無彼。於彼無此。故名空。於彼有
此。於此有彼。即不名空
譬如鹿子母堂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衆
 鹿子人名也。其母即毘舍佉優婆夷深重
三寶。造立精舍安止比丘。於中不畜象馬等
象馬無故言空
大慧非謂堂無堂自性非謂餘處無象馬牛
羊 舍及比丘。有不名空。若餘處有象馬。亦
不説象馬空
大慧一切諸法自共相空中最麁汝應遠離
 言是空最麁。非是眞空。故勸遠離
復次大慧無生者除住三昧是名無生 此
解無生。言就因縁中破生故説不自生。若破
生説無生。不是眞無生。除住八地如幻三昧
以上。是名眞無生
大慧無自性者以無生故是名無自性 言
諸法一念不住。異性起故。名無自性
云何無二相大慧如光影皆相待立獨則不
成 言譬如光影長短黒白。悉相待立無實
故。不得言二
大慧非於生死外有涅槃無自性相汝當勤
學 謂了妄想性空。即生死成涅槃。若迷眞
實性有。即涅槃成生死。如生死涅槃既無二。
類通一切法亦爾
爾時世尊重説頌言我常説空法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言眞實道理生死
實空。猶如幻夢。但不得幻夢解者。生死諸業
即不可壞
虚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愚夫妄分別諸聖離
有無 擧上三無爲空。不得對涅槃説生死。
亦不得對生死説涅槃。愚夫妄想故説爲二。
聖人體達故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皆是此
義 言空等義。普入諸經。無有一法不含斯

大慧諸修多羅令生水想而實無水 此謂
會權歸實也。而諸經有不説空無生者。以衆
生悕望不一。故如來隨衆生心作種種異説。
而實在乎心悟不在文言。譬如群鹿爲渇所
逼。見春時焔而作水想。迷亂馳趣。而彼陽焔
實非是水
衆經所説亦復如是應隨順義莫著言説 
勸依實義莫著言説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如無價寶在垢衣中
 如來藏經亦云一切衆生貪瞋癡諸煩惱
中。有如來身。常無染汚徳相具足。如我無異
外道説我是常作者豈不同於外道我耶 
此難如來。若説有如來藏義。是違上一切修
多羅皆應説空。即同外道説有神我。然彼計
我其義有三。一者體常名爲作者。二者雖在
五陰而離於求那。三者遍歴諸趣實非生滅。
今説藏義。豈非同於外道我耶
佛言大慧我説如來藏不應於此執著於我
 言如來所説不同外道神我也。外道説我
如麻麥拇指立其定相。佛説如來藏。或名爲
空。或名實際。乃至無願。斯則體一。應物名異。
不同外道所説神我。以愚夫恐怖於無我故。
如來方便説無所有境界。作如來藏門。勸諸
菩薩不應於此。同於外道計我
大慧譬如陶師於泥聚中種種名字各各差
別 如陶師依一泥聚。隨其所須。方便作種
種。器以譬如來於一法無我。應機方便或説
如來藏。或説無我。種種名字不同也
大慧我説如來藏應知無我如來藏義 此
明欲離妄見。證無上菩提。應知無我如來藏
義 然言如來藏者通有三義 一隱覆義。謂
覆藏如來故云藏也。故理趣般若經云。一切
衆生皆如來藏。勝鬘經云如來法身不離煩
惱藏名如來藏 二含攝義。謂如來法身含
攝一切身相國土。神通大用無量功徳故。亦
謂含攝一切衆生皆在如來藏内故 三出生
義。謂此法身既含衆徳。了達證入即能出生。
故十地論云。地智能生無漏因果。亦能生成
人天道行 此三義者。初約迷時後約悟時。
中間剋體。故勝鬘經云。若於無量。煩惱所纒
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纒無量煩惱藏法身
亦無疑惑。但果顯易信。因隱難明故。淺識之
流輕因重果願諸學者深信自心
爾時世尊而説頌言士夫相續蘊衆縁及微塵
勝自在作者此但心分別 外道所計由神我
故令陰相續。又計微塵等與生法爲縁。或計
一切悉是勝妙自在天之所作。此但心量妄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成大修行 因上入
三解脱門疾得菩提。故大慧請如來説如。諸
菩薩等。所修行法無漏方便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則得名爲大修行者
 如來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擧四
名。下自徴釋
大慧云何觀察自心所現如是觀察自心所
現 此謂三界依正等法。唯是自心過習所
熏。分別隨入之所現者如起信論云。以一切
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也。如是觀察名爲正

大慧云何得離生住滅見轉所依止獲意生
身 遠離生見者。謂七地滿功用位畢。於二
種生中。而能離彼相生見也。證如幻性。住第
八地。了心識等。得意生身者。即無功用道覺
法自性意生身也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縁名意生身 因上八地
菩薩既云轉所依識。云何復名意生身。故
問意生身者何因縁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得遠離於生住滅見 
意有三義故取意爲喩。一迅疾。二無礙。三遍
到。以喩菩薩得如幻三昧。現形十方以化衆
生亦有此三義也 從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已
下。以法合喩可知
大慧云何觀外法無性汝應如是勤加修學
 此明修四如實行。成上四種法門。謂觀自
心所現行。成上一切法空門也。遠離生住滅
見行。成上無生法門也。善知外法無性行。成
上無自性法門也。專求自證聖智行。成上無
二門也。是名菩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如實
大方便。故勸汝。當勤行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不妄執諸法漸生頓
生 因上見妄想縁生於三界。故大慧擧因
縁相以請問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縁生是名外縁前後轉
生 言泥團爲因。水杖等爲縁。而成於瓶爲
果。如泥瓶因果既爾。例餘縷疊等四亦復如
是。皆以縷草種酪爲其因。疊席牙酥爲果。縁
義可知。是名縁生之法。必先因後果展轉而
生。謂親起者爲因。疏助者爲縁也
内者謂無明愛業等此但愚夫之所分別 
内縁者。謂以無明愛業等爲因縁故。生陰界
入身名之爲果。但是愚夫虚妄分別。各見差
別。廣如中論破因縁品。所明然外由内變。本
末相收。爲一縁起
大慧因有六種謂當有因觀待因 上通説
一切諸法内外因縁竟。自下。別説六種因及
四種縁。皆是愚夫自所分別
大慧當有因者謂内外法作因生果 言後果
起時名爲當有。即是現在作因。當來得果。名
當有因也
相屬因者謂内外法作所縁生果蘊種子等 
謂作攀縁已。内外法生。能所因果更相屬故。
蘊果也種子因也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言互爲果相。
相續不斷名爲相因。對法論云。倶有互爲果。
如大相所相。心於心隨轉。謂有爲相於有爲
法。有爲法於有爲相。心於隨心法。隨心法於
心。互爲果故。亦名倶有因也
能作因者謂作増上而生於果如轉輪王 一
切有爲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爲能作因。由彼
生時無障住故。譬如國人。以其輪王不爲損
害。咸作是言。我因輪王而得安樂
顯了因者謂分別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言
妄想事生已能顯境相。能所因果互相發明。
如燈照物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屬斷無妄想生 如長短
高下互相因。待因果亦然。因滅果起故名滅
時相屬斷。不見妄想法生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別求其因相不可得
故 自下破計六種因縁生。是自心妄想相。
若言頓生者。則能所因果無別。何有因相 
若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
名父 言未生子不得名父。此之一喩倶破
二見。若因果同時頓生者。則如父子齊體。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