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彌陀經通賛疏 (No. 1758_ 窺基撰 ) in Vol. 37

[First] [Prev]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修彼行故聞思悟解亦名爲悟。何必證悟。況
復亦有生數少者。謂已定生即此生及一坐
順決擇分等。涅槃經且説五果迴心而論劫
數。亦不遮七方便迴心亦名漸悟也。故知資
加二位既亦有生數少。明知迴心皆是漸悟
攝。此之二師。第一師有教有理。第二師無教
有理。此經者一心不亂十念專精便往淨土
頓抛濁世。即頓教所收。故經云若一日乃至
七日一心不亂等


阿彌陀經通賛疏卷上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經云佛説阿彌陀經 賛曰。下第六正釋本文
分二。初解題目。二釋經文。此初也。佛説者即
能化教主。阿彌陀者。唐言無量壽等也。經者
攝貫等四義也。以勝顯劣。依主釋也。或以別
簡總亦依主釋也。依人得名也。正釋經文者」
經如是我聞 賛曰。此經之中總有三段。初
如是我聞下乃至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
衆倶名爲序分。二從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從是西方乃至是爲甚難已來爲正宗分。三
從佛説此經下是流通分。序者。由也始也。陳
教起之因由作法興之漸始故名序分。金僊
演法各有所宗。陳淨域以境殊勸令生而忻
慕故云正宗分也。陳事既終時衆獲益。欲顯
教門不墜冀其遠代流通故名流通分也。若
依古師序分有六。今依佛地論序分有五。一
爲令生信。總顯已聞言如是我聞。二説者聽
者共相會遇時分無別故名一時。三説必有
主。欲顯主尊法必殊勝故總稱佛。四説必依
處。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化身所居。非報
土也。五所被機舍利弗等。如是我聞即爲初
也。爲令生信總顯已聞。故以三門分別。一説
之所由。二立之所以。三正釋其本文。説之所
由者。如大術經等説其本縁。佛臨涅槃時佛
令有疑當問。時優婆離阿&MT00297;樓馱教阿難問四
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等以誰爲師。二依何
處而住。三惡性比丘如何治罰。四一切經首
當置何言。佛言我滅度後以波羅提木叉爲
汝大師。依四念處安止其心。惡性比丘梵檀
治之。此云默然。故不應打罵但默擯故。四一
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等言。後阿難結集還
依佛教故也。二立之所以者。爲令衆生生信
順。故智度論云。如是我聞生信也。信受奉行
生智也。信爲能入智爲能度。信爲入法之所
基。智爲究竟之玄術。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
師資之道成。由信故所説之法皆可順從。由
順故説聽二徒師資建立。於此信中略爲十
釋。一趣極果之初因。依仁王經等。趣聖位之
初因。證諦理之頓漸。故四十心以信爲首。最
初發起大菩提心。須具十徳起三妙觀。大菩
提心以善根爲自體。以善友爲良縁。以不退
屈而爲策發。攝大乘之清淨増上力堅固心
勝進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二入諦理之
基漸。諸論皆説。將入聖位有信根信力。有信
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
伏。由此經初創令生信。三通妙眞之證淨。能
越惡道離貧賤因故。入聖已證四不壞信。信
三寶故能越惡道。由信戒故離貧賤因。故論
亦説有信現觀。四荷至徳之嘉。依毘婆沙論。
信者食法味之嘉手。學佛法者如大龍象。以
信爲手。以捨爲牙。以念爲𩒐。以慧爲頭。於
其兩肩擔集善法。象所飮噉以鼻爲手。故學
佛法者最初生信。五聖七財之元胎法財初
故。學者大賣無規法寶教獲聖財。故初生信。
顯揚論云。七聖財者。謂信戒聞捨慧慚愧。信
即一焉六善八因之俶落。善法本故。瑜伽論
云。人諸善法欲爲根本。作意所生。觸所集起。
受所引攝。定爲増上。慧爲最勝。解脱爲堅固。
出離爲後邊。欲爲根本者起希望故。作意所
生者數警覺故。觸所集起者和心心所對勝
縁故。受所引攝者領在心故。定爲増上者心
澄寂故。慧爲最勝者擇善惡故。解脱爲堅固
者息纒縛故。出離爲後邊者覺道滿故。信既
爲欲依。故最初令起。七啓機門之勝手。攝教
手也。倶舍論云。拔衆生出生死泥。陳正宗爲
佛教手。序令生信爲衆生手。兩手相攝出淤
泥故。智度論又云。如人有手至於寶山隨意
所取 若其無手空無所得。有信心者入佛寶
山得諸道果。若無信心雖解文義空無所得。
亦此所攝。八湛心水之清珠令心淨故。成唯
識云。信如水精珠能清濁水。能治不信性渾
濁故。九建名道之良資 宣尼云。兵食信三不
可棄。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如大車無輗
小車無軌。其可以行乎。故先令生信。十欵哀
誠之佳待。春秋云。苟有明信。澗嵠沼沚之毛
蘋蘩蘊藻之菜可薦鬼神。可羞王公。而況君
子結二國之信。此中十義初八依眞後二依
俗。是故經首置如是我聞。如是經義親從佛
聞。離増減失。爲令衆生起信樂心順修學故。
正釋其文者。佛地論説。如是言依四義轉。一
依譬喩。如有説言。如是富貴如毘沙門。如是
所傳所聞之法如佛所説。定無有異。定爲利
樂方便之因。或當所説如是文句如我昔聞。
二依教誨。如有説言。汝當如是讀誦經論等。
此中如是。遠則佛之教誨。近則傳法之者教
誨。三依問答。謂有問言。汝當所説昔定聞耶。
於此答言。如是我聞。四依許可。如有説言。我
當爲汝如是而思如是而作如是而説。謂結
集時諸菩薩咸共請。如汝所聞當如是而説。
傳法菩薩便許可言。如是當説。如我所聞。或
信可言。是事如是。謂如是法我昔所聞。此事
如是。則此當説。定無有異。由四義故經所皆
置如是我聞。眞諦三藏云。微細律明阿難昇
座集法藏時。身如眞佛具諸好。下座之時還
復本形。勘集藏傳亦作是説。衆有三疑。一疑
佛大悲從涅槃起更説妙法。二疑更有佛從
他方來住此説法。三疑是阿難轉身成佛爲
衆説法。今顯如是所説之法。我昔侍佛親所
曾聞。非佛更起他方佛至轉身成佛。爲除此
疑。故經初言如是我聞。結集之縁如藏章記。
已上數解。言我聞者。傳法菩薩自指己身言。
如是法親從佛聞。故名我聞。非謂我者定屬
一人。我謂諸蘊。世俗假者。然我有三。一妄所
執我。謂外道等所横計我。二假施設我。謂大
涅槃常樂我淨除二乘倒強施設故。三世流布
我。謂世共傳天授祠授等。今傳法者隨順世
間自指稱我。問諸佛説法本除我執。何故不
稱無我乃稱我聞。答有四義。一者言説易故。
若説無我通蘊處界。知此經誰。二者順世間
故。三者除無我怖故。言無我者爲誰修學。四
者有自他染淨因果事業等故。所以稱我聞。
問若爾何故。不稱名字但稱我聞。答有三義。
一示不乖俗宗。雖顯眞宗不乖俗理。雖顯妙
言不乖麁欲。雖顯眞諦不離俗故。二我者主
宰自在之義。集藏傳云。有三阿難。一阿難陀
云慶喜。持聲聞藏。二阿難跋陀云喜賢。持獨
覺藏。三阿難伽羅云喜海。持菩薩藏。但是一
人。隨徳各別。由此阿難多聞聞持。其聞積集
三慧齊備。文義並持。於三藏教總持自在。若
稱名字。雖順正理。無於諸法得自在義。由斯
稱我不噵阿難。三我者親義。世間共言我見
聞。此將爲親證。若言阿難聞。或非親聞。從他
傳受。今顯親聞世尊所説非是傳聞破他疑
網。故不稱字但言我聞。聞謂耳根發識聽受
所説。今癈耳別就我總稱故名我聞。雖依大
乘根識心所對境和合方名爲聞。然根五義
勝於識等故根名聞。若但聞聲可唯在耳。既
縁名義便在意中。故瑜伽言。聞謂比量。耳名
聞者。親聞於聲。與意爲門。意方聞故以二爲
聞。熏習在總。因聞所成總名爲聞。癈別耳意
總名我聞。問慶喜于時親亦見覺知佛所説。
何故但言我聞不言我見乎。答有三義。一欲
證深理要先聞法。名等詮義非色等故。二此
界以聲爲佛事。事爲所依。名等有故。三希證
菩提要聞熏習。由聞熏習成出世故。由斯經
首不説見覺知。唯説我聞據實。于時亦見佛
説諸餘佛土以光明等而爲佛事。可言見等」
經云一時 賛曰。第二説教時分也。此有二
義。一者道理時。説聽二徒雖唯現在五蘊諸
行刹那生滅。即此現法有酬於前引後之義。
即以所酬假名過去。即以所引假名未來。對
此二種説爲現在。此過未世並於現在法上假
立。即説聽者五蘊諸法刹那生滅。前後相續
事緒究竟假立三世總名一時。那一生滅之
一時也。二者唯識時。説聽二徒識心之上變
作三時相状而起。實是現在。隨心分限變作
短長事緒終訖總名一時。如夢所見謂有多
生覺位唯心都無實境。聽者心變三世亦爾。
唯意所縁是不相應行蘊法處法界所攝。不
別約四時八時。但聽者根熟感佛爲説。説者
慈悲應機爲言。説聽事訖總名時
經云佛 賛曰。第三説教主也。梵云佛陀此
略云佛。有慧之主唐言覺者。覺有三義。一自
覺勝凡夫。凡夫不自覺故。二覺他勝二乘。彼
不覺他故。三覺行圓滿勝諸菩薩。菩薩雖復
修於二覺行。未圓滿故。佛地論云。具一切智
一切種智。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
睡夢覺如蓮華開。故名爲佛。准諸經梵本皆
稱本師名薄伽梵。佛教安置以此一言含衆
徳故。飜譯之主意存省略。隨方生善故稱佛
名。問此三身中何身所攝。答准處准機。應聲
聞而爲化佛。准文准理。教菩薩而即報身。感
者根器不同。應現故通報化。王城鷲嶺劫盡
火燒。鶖子聞經即化佛也。我土安穩壽量長
遠。文殊在中即報身。劬師羅長者覩三尺以
發心。五百婆羅門見灰身而起信。無邊之菩
薩窮上界而有餘住。小聖之凡夫觀丈。六而
無無盡。今顯主尊教隨定勝。初標教主令生
喜心
經云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賛曰。第四
所化處也。梵云室利羅筏悉底。言舍衞者音
訛略也。此中印度境憍薩羅國之都城名。爲
別布憍薩羅故以都城爲國之稱。金剛般若經
云。在舍婆提城兄弟二人。於此習僊而後得
果。城遂因此號爲舍婆提。今新解云。應云豐
徳城。一具財物。二好欲境。三饒多聞。四豐解
脱。國豐四徳故以爲名焉。祇樹者應云誓多
林。言祇樹者訛也。誓多云戰勝。此即太子之
名。太子生時隣國怨至。戰而得勝遂以爲名。
給孤獨者是蘇達多長者此云善施。善施仁
而且&MT05779;。積而能散。極濟貧乏哀恤孤老。時人
美其徳號爲給孤獨。是缽刺犀那恃恃王舊
云波斯匿王是也。此名勝軍。蘇達多是彼王
之大臣也。佛在摩竭陀未遊舍衞。給孤獨長
者爲兒娶妻遂詣王舍城。時有長者將筵請
佛家修供養。善施問其所由。長者具陳請佛。
彼聞佛徳深心歡喜。佛在靈鷲山相去五十
餘里。遙施光照善施。善施尋光遙見世尊。悲
感喜哽如子見父。尋光詣佛路逢天祠。善施
禮拜佛光遂滅。善施慚愧光明還照。尋光至
佛請佛。諸佛國普化有縁。何獨此土。佛時許
可。令舍利子先瞻處所。佛言出家當須寂靜。
豐徳人鬧城中小隘。唯城南五六里餘有太
子誓多之園。地幽境媚林密華繁壁方十里。
可置伽藍。善施請買。太子不許。因戲言曰。側
布金滿地高敷五寸。時即賣之。善施許諾太
子辭。以戲言固陳不與。善施請爲對理。時淨
居天恐人遮曲。乃化爲斷事者斷與善施。善
施得之布金取地。時少五百歩未滿十里。一
庫金盡使者來報。善施思惟當取何藏中金。
太子疑其情悋悔。地而還金。善施具陳心非
悔悋。太子知其情懇自發勝心。人所貴重莫
過金寶。而彼尚能傾庫買地以造僧園。我何
所乏而無修建。請悔先地長者不從。太子云
許地取金。未論林樹。地隨汝主。林屬我身。共
助成功倶陳供養。外道心嫉奏王聞勝。六種
皆虧闔國重其釋教。佛後遊此告阿難曰。園
地善施所買。樹林祇陀所施。二人同心崇福。
自今已往應謂此地爲誓多林給孤獨園。布
金之地自此興焉
經云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倶 賛曰。
第五所被機。以四門分別。一顯來意。二彰權
實。三定多少。四明次第。來意有二。一爲證信
標聽衆者助成慶喜。聞法可信。衆有三疑。今
顯同聞。二證經徳。如天帝釋諸天圍繞大梵
天王梵衆圍繞等。今顯法王諸聖圍繞。二彰
權實。如佛地論云。化佛穢土中聲聞等實菩
薩是權。報佛淨土中菩薩是實聲聞等爲權。
既是穢土。即菩薩是權也。三定多少。初有五
衆。一道行尊高衆。二悲心廣大衆。三樂法諸
天衆。四欲界人趣衆。五非天修羅衆。三衆此
列二衆後陳。問何故餘經兼有諸衆八部等。
此經唯獨五衆。答勸歸淨土。境勝地殊。莫非
上徳上賢。餘即不能信受。所以獨標五衆不
列餘也。四明次第者。先列聲聞菩薩二衆。是
内護衆。次列帝釋。是外護衆。且内護衆先列
聲聞後明菩薩。佛地論有四解。一形相不同。
聲聞出家形同諸佛。菩薩不爾。二處有近遠。
聲聞近佛。菩薩遠之。三戒徳有殊。聲聞出家
持出家戒。菩薩不爾。隨類化生故。四欲令菩
薩於聲聞所捨憍慢故。且初道行尊高衆分
三。初標類擧數。二歎徳。三列名。此即初也。
與者。兼并共及之義。龍樹釋大而有五義。一
數大。千二百五十人故。二離大。大障斷故。三
位大。大阿羅漢故。四名大。名稱遠聞故。五識
大。大人大衆所知識故。梵云苾芻。訛云比丘。
由具五義所以不飜。一曰怖魔。初出家時魔
宮振動故。二云乞士。既出家已乞食自濟故。
三名淨持戒。漸入僧數應持戒故。四云淨命。
既受得戒所起三業以無貪發。不依於貪邪
活命故。五曰破惡。漸依聖道滅煩惱邪故。又
依草立名。喩五徳草故云比丘。衆者僧也。理
事二和得衆名也。三人已上得僧名故。千二
百五十人倶倶至祇園故
經云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 賛曰。第二
歎徳也。新飜大般若及舊論中有十六句。皆
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眞自在等。
此經之中是初一句。阿羅漢者。唯識論中此
飜爲應。而具三義。一應永害煩惱賊故。二應受
人天廣大供養故。三應不受分段生死故。衆
所知識者。名高徳重衆所知識故
經云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賛曰。第三列
名分二。初列名。二總結。如是等諸大弟子。是
總結。且初列名分成八對。第一内智外通對。
第二苦行辨才對。第三悟空知幻對。第四捨
愚離欲對。第五多聞密行對。第六流泉應供
對。第七化貪除慢對。第八施藥筵僧對。今且
初也。具二義故名爲長老。一年高臘長故。二
學廣解深故。梵云奢利弗呾羅。此云春鶯亦
云鶖鳥。弗呾羅云子。訛略故云舍利弗。母未
懷此子言詞謇訥。與兄倶悕羅論義常劣於
兄。自懷子後言詞辨捷論勝兄。母多辨故故
曰春鶯。春鶯即今百舌鳥也。是彼所生故復
稱子。亦云鶖子也。尊者大婆羅門種。其父豪
才博識深鑒精微。凡是經籍無不究習。其妻感
夢具告夫曰。吾昨宵夢感見一異人。身被甲
冑手執金剛。摧破諸山追立一山下。夫曰汝夢
甚善。汝當生男。慧學貫世摧諸論師破其宗
致。唯不知一人爲佛弟子。果然有娠。母忽聰
明高徳。劇談言語無滯礙。尊者年始八歳振
四方。志性淳質其心慈悲。早壞纒結成就智
慧。故云内智也。問千餘羅漢盡到祇園。總證
三明皆登四果。列名之處鶖子何先。答只如
鶖子辨過小聖智頴常倫。靈山爲發請之先。
舍衞作聞經之首。最初標列於理何違。梵云
摩訶沒特伽羅。言大目揵連者訛也。摩訶沒
特伽羅此云大採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處。
常採菉荳而食。因以爲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
也。取母氏姓而與立名。得大神通。揀餘卑姓
故復云大採菽氏。與鶖子少爲親友。深厭俗
塵未有歸。二人同事刪闍耶外道學法。乃相
謂曰。此非究竟之理。各於諸處訪求勝法。時
遇馬勝尊者入城化導。鶖子見其威儀閑雅尋
而問曰。尊者師是誰耶。答曰釋迦世尊是我
師也。鶖子曰所説何法可得聞乎。馬勝尊者
隨宜演説云。諸法從縁生。諸法從縁滅。我佛
釋迦師長作如是説。鶖子聞已即證初果。乃
逢目連轉爲説法亦得初果。遂與同黨二百五
十人倶往詣佛所。至已頂禮。願從佛法。世尊
告云。善來苾芻。聞是語已戒品具足。漸漸進
修已成羅漢。此尊者神通第一孝養無雙。救
危苦於冥間。薦慈親於天界。故云外通也
經云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 賛曰。第二苦行
辨才對。摩訶如前解。迦葉者梵云迦葉波。姓
也。此略云迦葉。此婆羅門姓飮光仙人種。昔
有婆羅門獲證仙果。身體金色飮蔽日月之
光。尊者是彼之種。以姓標名。又迦葉身飮蔽
日月光故以爲號。付法藏傳云。往昔過九十
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起七寶
塔。時彼塔中有佛形像。佛面金色少處缺壞。
有一貧女遊行乞匃得一金珠。見像面壞欲薄
像面。迦葉爾時作鍛金師。女即持往詣令修
薄。匠師聞於福事歡喜爲令作發願。女云願
生生世世常爲夫婦。身眞金色恒受勝樂。常
修梵行。從是已來九十一劫身金色生天人
中快樂無極。最後詑生第七梵天。時摩竭陀
國有婆羅門名尼呴律陀。過去修福聰明多
智巨福無量。金銀七寶牛羊田宅奴婢車乘比
瓶沙王千倍爲勝。王有金犁千具。彼婆羅門
恐與王齊畏招罪咎。其家但作九百九十九具
金犁唯少一具。其家有金&T073554;千張。最下之者
價直百千兩金。有六十圌。金栗毎圌有三百
四十斛。其家雖富而無子息。於其舍側有一
樹神。頗有靈祇。夫婦累求子息。數年無應。怒
曰今七日盡心奉事。若復無驗必相燒煎。樹
神愁怖告四天王。四天王告帝釋。帝釋遍觀
閻浮。無堪與彼而爲子者。即詣梵王廣宣上
事。梵王即以天眼遍觀。一梵天臨當命終。即
往勸之勸其生往。梵天受教即來詑生。滿足
十月生男兒。顏端正身眞金色。光明赫&T024369;
四十里。相師占云。此兒宿福必定出家。父母
聞之皆懷愁惱。本爲求子繼紹。若也出家必
當絶嗣。夫婦議曰。當説何計斷絶其意。復自
思惟。世所耽著唯有美色。當爲嫂取。迦葉至
年十五。欲爲取妻。語父母言。我意志清淨不
須婚姻。父母不許。兒知難免便設權計語父
母言。能爲我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當取
之。父母即召諸婆羅門遍行求嫂。諸婆羅門
鑄一金神。端正奇特。捋持舁行聚落。高聲
唱言。若有在室得見金神禮拜之者。後出嫁
時必得好夫。有一女人身眞金色端正無比。
聞此語已出往禮拜金神。長者見之歡喜。即
爲取作兒妻。夫婦相見皆無染情。共立要契
各住一房。父母聞已毀除一室令共一房。迦
葉語妻曰。我若眠息汝當行道。汝若睡息我
當行道。妻因睡次申手床前。毒蛇入房欲螫
妻手。迦葉見已以衣掌手擧於舊床。妻便驚
窹而責之曰。本立要誓各修梵行。今何觸手。
迦葉具陳。妻曰毒蛇螫我手令我半身枯。今
君觸我手令墮三塗。夫妻節操深厭世間。啓
辭父母求欲出家。父母見志不移便即聽許。
夫婦倶共出家來詣佛所。佛即攝受漸得果
滿。此尊者心堅白玉體瑩黄金。杜多之行難
齊。少欲知足情莫並。不歸寂滅。頼且留身入
三昧於鷄足山中。獻袈裟於龍華會上。故云
苦行也。迦旃延者梵云摩訶迦多衍那。云迦
旃延亦訛也。大般若云大迦多衍那。此云大
剪剃種男。剪剃種是婆羅門姓。上古有仙。山
中靜處年歳既久。鬢髮稍長無人爲剃。婆羅
門法斥剃髮。一仙有子。兄弟二人倶來覲父
小者乃爲諸仙剃髮。諸仙願護。後成仙道。爾
來此種皆稱剪剃種。尊者身是男子威徳特
尊。揀餘卑姓故云大剪剃種男。又西方亦有
取母姓者。今顯是父姓故置男名。古云扇繩。
母戀此子如繩繋扇。又往昔曾爲五戒掃地。
果招端正無比。遊行化導遇鉢戍多王。怪其
端正因問世尊。世尊具答王。曾助五戒除穢
亦得端正。王即歡喜更發勝心辨捷無雙。論
義第一也。此尊者辯潟波濤。貎揚氷玉。能將
慧炬破長夜之昏朦。迫淬詞鋒挫六師之宗
黨。故云辨才也
經云摩訶倶絺羅離婆多 賛曰。第三悟空
知幻對。摩訶倶瑟恥羅此云大膝。膝蓋大故。
倶絺羅訛也。此舍利弗舅氏。曾與妹論義數
見墮負。發憤遠遊博學道藝。業就歸國。妹已
顏衰甥已披剃。辭妹入寺覓佛論談。頂戴火
盆身被鐵葉。髮毛至地甲長尺餘。嘯月呼風。
來入佛會心懷憍慢。傍若無人。乃見世尊語
世尊曰。攝我&MT02856;甥何法教導。便索論義。世尊
曰。汝以何法爲宗。彼答曰。我以不受一切法
爲宗。世尊曰。不受一切法之言已是受也。雖
乃墮負慢心未息。世尊乃現神力。令其鐵
葉束身火盆燒頂。悶絶乃伏投心懺謝。投佛
出家。呼之善來。僧儀閑雅已證羅漢。因悟
空理得於道果名曰悟空。此尊者博通道術
遍攬經書。辯若傾江詞同貫玉。一言悟道五
蘊知空。忻淨土以受生。詣祇園而聽法。故云
悟空也。離婆多者梵云頡麗代多。此云室星
北方星也。祀之得子因以爲名。或云彗星。彗
星妖星也。此星出時生故因以爲名。離婆多
訛也。或云假和合。智度論説。一人値雨止宿
神祠。深夜見鬼携屍欲食。須臾大鬼來爭屍
食。各云我自將來。大鬼力強乃奪屍食小者
云梁上之人具見。縱由異常驚怖具實。曰小
鬼將來。大鬼聞語發怒。乃擒彼人取一脚食
之而去。小鬼感其明證。乃取死屍一足連綴
證人儼若舊質。即自思惟此身虚幻。因詣於
佛所問世尊曰。生死路別。彼此體殊。假合身
躯一何如故。世尊告曰。四大假合五蘊靈華
悟何曉矣。彼人因悟投佛出家。漸成聖果。此
尊者心無苟絇口不虚詞。神祠傷一足之因
佛會了百年之幻也。故云知幻也
經云周利盤陀伽難陀 賛曰。第四捨愚離
欲對。周利盤陀伽者此云路邊生。有長者有
女。出適他人懷孕乃歸。路邊誕子。名路邊生
也。兄弟二人兄名盤陀伽弟名周利盤陀伽
也。増一云。此尊者父母併亡。兄先入道已成
聖果。彼弟後亦出家。以愚闇時久都無所解。
兄怪曰。徒淹歳久全無知會。違歸俗舍不聽
出家。弟倚寺門嗟歎流涙。世尊見已令付箒
掃毎日習誦。記一忘一。後乃豁然省悟曰。箒
掃者除穢令淨爲義。應是世尊令我斷除身中
煩惱垢也。因玆證果。又五百弟子本起經云。
此尊者往昔驅豕度河。以繩繋口。喘息不通
中流而死。因玆暗昧。捨愚得慧故也。此尊者
前生惡業現世方除。知箒掃有淨室之功。悟
身因起斷愚之慧。故云捨惡也 梵云孫達羅
難陀此云豔喜。孫陀羅訛也。豔是妻號。色美
端嚴無比名豔。喜是自名擇牧牛難陀。故言
豔喜。豔之喜故 是佛親弟。身長一丈五尺二
寸。佛化難陀令求出離。慕戀妻美。種種方便
示之苦樂等。方肯出家已成聖果。此尊者世
尊華萼慶喜雁行戀美色於王宮示惡因於地
獄。從茲惶怖方肯迴心知貪欲是招苦之源。
悟好色是受殃之本。捨榮棄俗剃髮披緇故
云離欲也
經云阿難陀羅睺羅 賛曰。第五多聞密行
對。梵云阿難陀此云慶喜。但言阿難翻爲歡
喜亦訛也。世尊成道内外咸慶。當喜時生故
云歡喜。已成聖果。又論云。尊者往昔曾爲大
富長者。因施誦經沙彌飮。遂發願言。願小師
成佛。願我爲多聞弟子。所説教法悉能記持。
今符往願博學多聞。此尊者貎瑩秋蟾心明
皎日。巖間結集誦三藏之教微言。水上分身
應四王之請命。故云多聞也。梵云羅怙羅此
云執日。羅睺羅不正。執日者障蔽也。往昔曾
爲國王太子。兄弟二人大者名日小者名月。
父王崩後兄紹國位。後厭榮貴付位與弟月
太子。乃投佛出家精持禁戒無有少犯。後因
夜暗誤用他人瓶水。鳴鐘作相集僧懺除。衆
僧知罪輕微不與作法懺謝。憂愁轉甚。乃自
入宮告月王求懺盜罪。月王不違兄意。尋遣
左右收兄拘繋一房。貪遂歡娯六日忌治。今
招惡報腹内六年。又云昔填鼠穴六日。今招
斯報六載腹中。此皆不然。太子逾城之日馬
鞭指耶輸之腹。令有此孕表異凡衆特現異
靈。六載胎中方誕殊質。國王疑謗母子倶焚。
火變蓮池都無傷損。群臣國王頓息疑心。知
釋迦之久離染情。顯羅睺之不同餘衆。又乃
將珠奉佛。雪恥耶輸。鶖子將歸便令度脱。少
欲知足大行密修已證四果。此尊者聖凡莫
測因果難知。内修菩薩之心外現聲聞之相。
故云密行也
經云憍梵波提賓頭盧波羅墮 賛曰。第六
流泉應供對。梵云笈房鉢底此云牛相。憍梵
波提訛也。過去因摘一莖禾數顆墮地。五百
生中作牛償他。今雖人身尚作牛齝之相。因
號爲牛相比丘。恐人謗毀反墮衆苦。佛勅令
往忉利天宮。尸利沙園修習禪定。佛入滅時
結集法藏。令人往喚。問曰世尊安樂否。語曰
已滅度。又問我師在無。報曰舍利弗不忍見
世尊滅度。三界無依先已入滅。尊者聞語嗟
嘆再三。乃化水流至下界。水中説偈。偈云憍
梵波提頭面禮。妙衆端嚴第一像。象王既去象
子隨。大師入滅我亦滅。因玆化火焚身入於
寂滅。此尊者辟嫌疑於妙高頂上習禪觀。於
沙利園中忽聞我佛世尊示歸寂滅。又知本
師鶖子現跡沈空。水流偈於巖間火焚身於
天上。故云流泉也。賓頭盧頗羅墮者。案請賓
頭盧經云。賓頭盧者是字。未詳其義。頗羅墮
者是姓。此云利根。故毘奈耶律云。樹提長者
以栴檀鉢置於刹上告云。若有神通能取之
便與。尊者在山納衣之次天眼遙見。削針山
崖騁通便往。線連山埵帶入王城。蔽日翳空。
城中士庶莫不驚惶。孕婦墮胎乃往白佛。佛
呵責已云。汝自今後不得隨吾不得入滅。留
身久住與人増福受請應供。現在南天竺摩
利支山居住受請。垂赴往往現身。請命儀軌
具在請賓頭盧經内。此不繁叙。此尊者受佛
勅命不入涅槃。恒駐錫於摩利支山毎應供
於閻浮世界。故云應供也
經云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 賛曰。第七化
貪除慢對。迦留陀夷正法念經云。翻爲黒曜。
身有黒光。能照曜故。増一云。迦留陀夷夜行
乞食値天陰暗。閃電照見。孕婦驚怖將爲神
鬼。時乃墮胎遂詣白佛。佛呵責已便立禁戒
不得夜行乞食。又化慳女令捨慳貪。具如別
處。此尊者驚孕婦傷子。化慳女捨貪。損正
教於一時。立規繩於千古。故云化貪也
摩訶劫賓那此云房宿。佛與同房宿。化作老
比丘爲之説法。因而得道故云房宿。因佛化
導慢心乃除。此尊者世尊以韜藏聖相變現
僧儀。持金錫以同行。處茅堂而共宿。乃知根
熟却復本形。覩相好而發心。聽微言而息慢。
故云除慢也
經云薄拘羅阿&MT00297;樓馱 賛曰。第八施藥莚
僧對也。梵云薄矩羅此云善容。言薄拘羅訛
也。毘婆尸佛入涅槃後。有一比丘甚患頭痛。
善容時作貧士持一呵梨勒施病比丘。比丘
服已病即除愈。因施藥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間
受福快樂。又因往昔曾作比丘。發願不視女
子面。不受女子所施衣。不受女子手中飯。尊
者母苦憶子情切乃入寺看子。善容不樂尋
時遣母便出房門。母懷小憤爲兒五逆乃發惡
願。願我來世作伊後母種種陵治。果應前願
五殺不死。投佛出家遂成聖果。少欲知足塔
涌一錢。故此尊者心唯少欲身不重衣。施良
藥之微因獲無病之殊報。故云施藥也。阿&MT00297;
樓馱者梵云阿泥律陀此云無滅。佛之堂弟。
云阿&T072933;馱者訛也。應作&MT00297;字。於過去世曾施
縁覺一食。五十劫中福不滅故。又過去世曾
作獵人欲盜毫珠。以箭挑燈覩佛相好乃發
勝心。捨棄弓矢誓不害命。善因力故今得出
家。多諸睡眠障習禪定。佛乃呵責。恥見大衆。
更不寢息。乃得天眼。此尊者挑燈少善根獲
天眼之殊功。施食微因縁感福田而無盡。故
云筵僧也
經云如是等諸大弟子 賛曰。第二結也。標
千餘人列名十六。不能具載故云等也。諸大
弟子者。學在我後故名爲弟。解從我生名爲
子也。上來道行尊高衆訖
經云并諸菩薩摩訶薩 賛曰。第二悲心廣大
衆也。又分爲三。初標類。二列名。三結之。此即
初也。梵云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略云菩薩摩
訶薩。菩薩修行略有二門。一自利大智爲首。
二利他大悲爲先。菩提覺義智所求果。薩埵
有情義悲所度生。依弘誓語故名菩薩。以二
爲境名爲菩薩。有財釋也。又覺是所求果。有
情是自身。求三菩提之有情故名菩薩。依主
釋也。云摩訶薩者。今此等菩薩名振十方位
居八地。揀小菩薩表異二乘故云摩訶薩也」
經云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 賛曰。
第二列名也。分之爲二。一十祥三會對。二愍
物策勤對。此即初也。梵云曼殊師利此云妙
吉祥。生時有十種吉祥事故。一光明滿室。二
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鷄生
鳳子。六猪孩龍肫。七馬産騏驎。八牛生白驛。
九倉變金粟。十象具六牙。故云妙吉祥也。是
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聞名能
滅四重等罪。又云過去爲龍種上尊王佛。華
嚴經説。在此清涼五臺山。與一萬菩薩倶。法
王子者。佛地論云。從世尊口正法所生。紹繼
佛身不斷絶故名法王子。問文殊已三祇行滿
十號身圓。何得息國之化揚於他方而示跡。
答此尊者慈悲廣大利物弘深。顯淨名之悟
理已言。助釋迦而投機演法。或因或果何必
生疑。阿逸多此云慈氏。依梵本應云梅呾利
曳那。此翻爲慈。古云彌帝隷或言彌勒者皆
訛。當來下生之時纔生。便具三十二相。身紫
金色姿容揵特。母性不調。懷子已來悲心濟
物慈心救厄。相師曰。此師子兒之徳也因爲
立號稱梅呾利曳那。若釋此名應云梅呾利
曳尼。尼是女聲。母姓慈故因名慈氏。因成現
在果熟當生。忻慕淨方亦來至會
經云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賛曰。第
二愍物策勤對也。乾陀訶提菩薩者未詳所
譯。稱讃淨土經第三菩薩名不休息。即化利
有情更無止息也。常精進者。念念勝前進
後。更無懈怠故也
經云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賛曰。第三結之
也。已上菩薩衆也。即悲心廣大衆訖
經云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倶 賛曰。
第三明樂法諸天衆。梵云釋迦提婆因達羅。
釋迦姓也。此釋翻爲能。提婆者天也。因達羅
帝也。云釋提桓因言天帝釋倶訛倒也。此在
妙高山頂而住三十三天之帝王。過去字憍
尸迦此云繭兒。名阿摩竭陀。此云無毒害。即
摩竭陀國過去帝釋修因之處。用國爲名。修
行因縁如宗輪疏。如帝釋等等者。餘諸天大
衆倶至祇薗也。上來三衆不同。總是第五所
被機訖五段不同總是序分已竟已下正
宗分也
佛説阿彌陀經通賛疏卷上



阿彌陀經通賛疏卷中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經云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
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賛曰。第二正宗分
也。大文分六。第一標淨土之宗果。經爾時佛
告長老舍利弗乃至得與如是諸上善人倶會
一處。第二明極樂之因殊。經舍利弗不可以
少善根乃至若有衆生聞是説者應當發願生
彼國土。第三諸佛證明。經舍利弗如我今者
讃歎阿彌陀佛乃至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
語及諸佛所説。第四三生發願。經舍利弗若
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乃至若有信者應當發
願生彼國土。第五彼尊讃歎咸曰希奇。經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讃諸佛乃至一切世間難
信之法。第六我佛叙陳獨稱難事。經舍利弗
當知我於乃至經終五行來是。初文分二。初
略明淨土。二廣明淨土。初文有七。一指方所。
二明數量。三顯國名。四明化主。五辨説法。六
徴國名號。七結成極樂。此初三也。佛告告語
也。從是西方從是指方所。此土遠指西方。過
十萬億佛明數量也。有世界名曰極樂顯國
名也。極樂國土正是。經宗告鶖子。以令知誘
含生而忻慕不能廣叙。聊述七門。第一釋名。
第二出體。第三辨假實。第四漏無漏料揀。第
五五位分別。第六三科收攝。第七釋其妨難。
且釋名者。世者可破壞義。界者境分劑也。即
所居土名。曰極樂者。樂即能居者。第六識相
應樂受也。世即界。持業釋也。極者至極樂受。
世界者即是無情。相違釋也。出體者。極樂者
即至極樂受也。世者即有情無情法上不堅
可破壞而立世名。即色心上假立。界者四塵
五塵爲體。雖聖境無坌惡。義是塵之類故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