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新華嚴經論 (No. 1739_ 李通玄撰 ) in Vol. 36

[First] [Prev+100] [Prev]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障礙故。無表裏故。等諸佛智同衆生心故。約
法界禪定體用論也。言花藏世界東過十世
界海者。表十地勝進故。東者發明初首也。有
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者。表第五地禪體該
諸位故。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
者即表此第五地中初歡喜地發十不可壞心
爲世界種故。此明法界大智悲爲種。以初地
依十方諸佛勝願發心名如來願光明音。又
以古徳云。以三千大千世界數至恒沙名一
世界性。性至恒沙爲一世界種。中有世界
名清淨光金莊嚴者。約禪體普收直至金剛
智。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爲體者。以戒定慧
解脱知見香金剛智性自無垢爲體。此爲五
位十地勝進之體王者。表智自在也。形如樓
閣者。十地之智重重重重無盡。知見慈悲喜
捨衆法莊嚴衆妙寶雲以爲其際者。以悲願
大雲而成十種地住。於一切寶瓔珞海者。以
萬行瓔珞海。安立十地次第。妙宮殿雲而覆
其上者。無性廣大悲宮智殿。而含覆衆生。淨
穢雜居者。明法界大寂定門智悲齊進佛國。
與衆生國不礙同體。該含性無裏外淨穢等
見。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者。表
本智光明。國名普滿妙藏者。表普光明智等。
一切衆生共有。名之爲藏。道場名一切寶藏
妙月光明者。表第五地自性清淨禪爲道場。
能顯現智慧寶藏。皆於其中出故。有佛名不
退轉法界音者。得此如上道場法門。方便治
惑。即得不退轉法界轉法輪音故。於此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如上法顯惑亡即
菩提也。無別成壞也。我於爾時作菩提樹神
名具足福徳燈光明幢者。表無性理之菩提
妙智爲神。從智起無量慈悲萬行中報徳功
果名具足福徳。以智慧恒能照根攝化。名燈
光明。智恒無體可傾動。常能破一切衆生煩
惱爲幢。守護道場者。明此第五地定體不動。
是護義。亦是道場故。以定能發慧惑亡守護
道場總在其中。從此已下總供養十佛及以
入法。總表十地勝進門。一一次第配當自見
眉目。從此初佛配初地。次二地次三地。於中
所生之身。是隨地位中之行所供之佛。是行
中之果。設約事中。亦不違此表法。若設欲見
他佛者。智不及此法門。行不相應。無由相應
得見佛故。如供養十佛及佛刹微塵數佛者。
是十地果終之相智眼所觀。此明五地禪中
十地總相後生娑婆世界供養四佛者。即明
五地已前初二三四地中之果。一時供養三
世一切世界諸佛者。即明此五地中十一地
智圓普賢行滿智印三世古今未來。悉皆一
際無別時故。約實如是無虚假故。亦明此地
禪體理智之中性圓三世總皆一性。三世諸
佛一時無前後故。直以定體法身智境。以實
而論。若約妄情不可見也。此是難勝地善知
識。以禪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治寂用不
自在障令得自在。此地所以名難勝地者。以
此地於禪定中善學世智五明世。技一切皆
知定用功及故。六地入寂滅大用般若門。如
下主城神是。亦如前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
丘是入寂滅定離出入息。化身如雲。設教如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八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九
 長者李通玄撰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
辭退而去。并頌有十八行經。約立五門。一推
徳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菩提場如
來會中。三擧神之名名守護一切城増長威
力。四善財説頌讃寂靜音海之徳。五禮敬辭
去。隨文釋義者。此菩提場内如來會中者。表
不離菩提心眞如體大會海中故。有夜神者。
明菩提性眞如中妙理智慧爲神。能破一切
衆生無明執著。爲主夜神。常不離生死大夜
起發一切衆生大明生故。名守護一切城増
長威力者。表常守護一切衆生心城。増長第
六地中及一切衆生智慧威力。使三空現前。
寂滅定力。世間出世間智慧悉現前力。永超
生死海。常住世間。得一切出世間智慧海力。
如下文具明。如善財以十行頌歎寂靜音海
神法界身無邊佛海衆生海悉在一塵中。此
尊解脱力。明前五地中禪體法身性無邊際
大小量故。如水鏡。空中乾體普含衆像皆現
其中不相礙也。以定力印之自現。如頌中自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
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門。於此段中
長科爲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守護
一切城夜神所有四行半經。明正念前法思
惟勝進分。二見彼夜神已下至現究竟調伏
衆生身有六行經。明夜神所現差別身教化
一切衆生分。三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已下至
唯願慈哀爲我宣説有五行經。明善財申請
所求分。四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已下至問諸
菩薩所修行門有七行經。明夜神歎善財志
徳所求法分。五善男子我得菩薩甚深自在
妙音解脱已下至心恒不捨一切智地有十四
行半經。明夜神自説自行饒益衆生行門分。
六善男子我以如是淨法光明已下至入如來
難思境界有十四行經。明夜神説十種觀察
入如來境界分。七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
惟已下至聖者證得其已久如有二十九行
經。明得此妙音解脱得佛陀羅尼爲諸衆生
説法自在分。八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已
下至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五
行經。明答善財得此法久近所見初佛分。九
次有佛出興名離垢法光明已下至住一切智
無上法城有六十九行半經。明答善財得法
久近供養諸佛數量分。十我唯知此甚深自
在妙音解脱令諸世間恒清淨語已下。明推
徳昇進分。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
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
分別顯示。如前十段門中所有法門。如文自
具。從善財問證得此法其已久如已下。以理
事相。表法中義。隱難知處。略釋少分。以擧大
綱。意明約報境即法故明以術行之法成其
報故。因果相似。表所行。見報知法。經云乃往
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者。世界轉者。是西
方大數中數。如釋天童子菩薩數法中具明
此明轉世界一切衆生微塵數世間名言。成
大智慧言音海。使令世間無麁惡語無雜染
語。如下文云。我得此甚淺自在妙音解脱。令
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常眞實語恒清淨
語者。意明變世間一切言説。總成般若波羅
蜜門。以擧世界轉微塵數爲量。以劫名離垢
光明者。表般若中本三空寂滅理體故。世界
名法界功徳雲者。明智慧是法界中説教功
徳雲故。以現一切衆生業摩尼王海爲體者。
表無性寂滅三空妙慧。善知一切衆生業差
別海。故號之爲王。形如蓮花者。表智慧妙用
辨體相而中虚無染故。此世界住四天下微
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者。明此三空妙慧
住如來無礙四辯之香中故。具須彌山微塵
數教網也。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者。是第六
地以初發心時依一切諸佛而發大願。以其
轉法輪音。遍滿十方。開悟一切衆生。從此願
生故。蓮花而爲莊嚴者。明其法音令一切衆
生得無著智慧也。須彌山微塵數蓮花而爲
眷屬者。須彌明智慧高出世間。微塵明智慧
廣多義。蓮花明智慧無著義。眷屬明善分別
差別業及諸境縁生總別同異成壞義。須彌
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爲間錯者。明以差別智
慧。善説無量戒定慧解脱。無垢白淨香以爲
間錯。摩尼是離垢義故。有須彌山微塵數四
天下者。但以須彌爲四寶所成於大海中高
勝義。若論此般若智中四無礙辯才等。一切
衆生言音心數諸業分別量。一一四天下有
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説不可説城者。有如是
成就那由他不可説不可説衆生法門。那由
他當此溝數。善男子者。呼善財之徳稱。以告
其法。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爲妙幢者。於一
四無礙辯中。總名妙幢。中有王都者。以根本
智爲王。都名普寶花光者。從根本智起差別
慧。名普寶花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現
法王宮殿者。明以根本智。起無上正覺之心。
成大悲宮差別智慧之殿。正法治衆生故。須
彌山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者。一切衆生微
塵數煩惱。成般若海爲佛出現。皆依本智爲
道場。起差別智慧能治惑習故。其最初佛名
法海雷音光明王者。明根本智起差別智慧。
覺觀超出情識之境。名爲最初佛。善能説法。
號爲雷音。教光破一切衆生之惑。名爲光明。
立法自在能破衆邪。在邪不能壞。名之爲王。
彼佛出時有輪轉王名清淨日光明面者。明
智慧輪王日光照曜明現如摩尼鏡面顯照萬
像故。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者。明差別
慧於根本智。受持衆法甚深無際。名之海旋。
修多羅者。長行經也。佛涅槃後其王出家者。
表此第六地中十地正覺智終。出纒智慧已
滿。出纒覺觀已亡。名佛滅度出世智慧已成。
十一地中唯普賢入纒行門。非是此第六地中
十地等三空慧出纒門所及。如十定品中三
十箇三空慧解脱菩薩。皆已灌頂位中。以出
世無量三昧門。三求普賢。畢竟覓不得見。如
來使令想念求之。普賢方現。意明三空慧但
及十地出纒門。以此已下但從初至末。列一
百箇佛果。不置後十一地普賢法門。此第六
地寂滅三空智慧解脱。但位至十地佛位覺
觀已終名佛涅槃故。其王出家者。此第六地
寂滅三空智慧門。是出家義。如十住中以海
幢比丘入滅定表之。其王出家護持正法者。
以三空慧護持出世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
異千種説法。近於末劫業惑障重。諸惡比丘
多有鬥諍。至不求功徳者。明此位中但有三
空寂滅智慧門。乏於慈悲無教化者。其王現
神通光明種種諸事。令其正法六萬五千年
而得興盛者。六萬者。六位昇進之數。五千年
者。一位都收五位因果齊進也。明空解脱門
以智起出世中慈悲。乃至并前及後一百箇
佛次第出興。表此第六般若門但至十地出
世佛果位終一地具十地。已上都擧供養須
彌山微塵數佛。但表般若出纒高勝。如上一
百箇佛。是十地勝進之果。一地配十。夜神所
求承事供養佛身。是十地中修行之行。如供
養佛刹微塵數佛。是法界總相。無一物不是
佛。爲一一塵中有無盡佛故。已上皆明約法
行成其劫刹國土之果令觀果配因。總是法
門。即事即理。以理是事。其王及女倶作比丘
及比丘尼者。爲般若波羅蜜三空寂滅門。是
出生死中智慈之門。當時轉輪王者。今普賢
菩薩是。此明智也。比丘尼者。我身是。此明悲
也。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者。此明一
音遍法界。音復無體無所分別。能轉一切法
門。教化一切衆生。名之甚深自在妙音解脱。
此是第六現前地。爲一切智慧皆現前故。以
般若波羅蜜爲王。餘九爲伴。此治三空智慧
寂用不自在障令得自在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約立六門。一推徳勝進二示善
知識所在云在此佛會中。三擧善知識主夜
神名開敷一切樹花。四有二十二行頌。是
主城神重頌前法。如文自具。五善財以二十
行頌歎主城神徳。如文具明。六禮敬辭去。此
佛會中者。明不離此正覺菩提無作不思不
爲無性之理。名此佛會中。而開敷一切行華。
成方便波羅蜜。於無生死中入一切生死。同
事利行四攝之行。此同休捨優婆夷八萬四
千那由他諸煩惱門皆共同行。明第六地出
纒解脱已終。此第七地以彼出纒門。入俗利
生而無怖畏。以處纒出纒皆平等故。長一切
大慈悲令廣大故。無限劑故。欲令大悲之行
遍惡道故。攝取衆生至解脱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悦光明解脱
門。長科爲五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唯
願垂慈爲我宣説有七行經。明善財至夜神
所正申所求分。二夜神言善男子已下至菩薩
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脱有十五行半經。明夜
神授與善財自行法門分。三善財言大聖已
下至令其安住菩薩智慧有六十六行經。明
答善財入此法門境界分。四善財童子言聖
者發無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已下至而説頌
言有十九行經。明欲説發心久近難信分。有
二十九行頌。是重頌前法甚深難信簡根堪
聞者。如經具明。五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
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脱門已上
於此一段是答前善財所問發心來久如分。
隨文釋義者。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約有四
門。一擧過世界海微塵數劫答前所問發心
久近。二擧世界海名普光明眞金摩尼山。三
擧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
靜威徳王。四擧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
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
世界皆有如來出興。乃至已下別擧。其中有
一閻浮提有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
萬大城周匝圍遶。人壽萬歳。其中有王名一
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婇女七百
王子。此會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
倶。皆身金色目髮紺青。於下文中王歎寶光
童女。信知他人功徳。以其自手授與童女寶
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爾時一切法音圓滿
蓋王者。今毘盧遮那如來是。光明王者淨飯
王是。蓮花光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寶光童
女者。即我身是。以四攝法所攝衆生。即此會
中一切菩薩是。此是答善財所問發無上大菩
提心其已久如之行。明修第七地大慈悲行。
自非不限劫數。起廣大心。盡生死際。等三世
劫。如世界海微塵數。以無量劫爲期。等一切
衆生煩惱苦爲際。方可稱其此位大慈悲行
故。世界海微塵爲約比也。若將世法表修行
之門觀事知法者。擧世界海微塵數者。言無
時可限也。修大悲行也。絶其限量之心。有
世界海名普光明眞金摩尼山者。表從普光
明智起修大慈悲之行。從本已來無有始終。
眞金者。表法身也。摩尼者。表此智無垢也。
山者。表此普光明智淨無垢處生死中利一
切衆生無傾動如山。覺此智名佛出現。名普
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徳王者。表約普光明
智立其佛號。普照者轉轉照明無斷盡智慧
也。山者。不隨境動。復是高出義。體無所作。
是寂動義也。智現煩惱業亡是威徳。王是自
在。故云佛號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徳王。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者。
以根本智起菩薩行莊嚴自報使令嚴淨。已
下微塵數世界種中。皆有如來出興於世者。
明普光明智普印諸刹種等無有不見如來出
與於世。乃至已下諸四天下。總以普光明智
印印無不同。乃至普印一切衆生心海。如日
處空水淨日現。乃至已下王都以法界爲都
城。智王所管。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者。明擧
悲智二行齊行五位方便行名爲五百大臣。
六道中行慈悲法喜爲婇女。故云六萬婇女。
七百王子。七覺分也。乃至已下惡世時起人
壽短促苦多樂少。是行慈悲之處。六十童女
者。表六道智悲之行。如下合會。爾時一切
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畏人乎。今毘盧遮那如
來應正等覺是。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花。夫
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我身是。大意
所表修大智大慈大悲行。具此三法。論主頌

    普光明智名爲佛 隨順本願名爲父
    慈育含生名夫人 法悦利生名童女
已上所有世界海及刹種。皆以世界海塵量。
總是此四攝化之境。以無限智悲。當如是行。
法界海中遠近長短之量不可得。以明此經
即事即理。擧其如是劫海世界國土城都遍
周十方廣多無限。如來出現遍其國中。其王
行行濟生。童女求法。以惡世人苦苦告其大
王。其事實然。又將此法表此第七地修方便
波羅蜜法則樣式也。擧法況之。此一段已上
經文及頌大意。使修習處俗大悲。不立出家
之相。以毘盧遮那佛爲所表依主。即表第七
地之慈悲門。通該五位直至佛究竟果海故。
以是起初至終不異普光明智。以一佛普會。
不安立十地百佛勝進。不似前出纒三空般
若位中其王及女出家作比丘比丘尼表之。
此但以俗士表之。設佛果毘盧遮那佛亦是
俗身。以花冠瓔珞環釧莊嚴。非出家也。以此
第七一位慈悲門與前後五位中同行。但約
出世處世表像別故。令識勝進別同異。此是
第七遠行地善知識。何故名遠行地者。爲此
地修處世大慈悲行。遠徹十方世界海。人
天地獄一切行徹也。不同有求一念出世間
心。以方便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以治處染
淨二心大悲處生死不自在障令得自在。至
八地菩薩行得一分自在。於佛十力猶未自
在。十地方終。自六地已前未得四攝中而得
自在。爲有染淨二業未亡。七地已去四攝事
中方得自在故。以此位治染淨二障。入無染
淨慈悲行故。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
明解脱者。此位四攝四無量心法方始徹

第二推徳勝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約立三門。一推徳昇進。二此道
場中有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
三禮敬辭去。云道場中不云菩提者。爲此第
八不動地無功智現諸法普會。無有菩提已
發當發現發。不云離與不離故。直云道場中
無功之智處中道故。是故善財亦不云我已
先發菩提心等故。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
一切衆生者。以智悲行滿無功任本願風之
所吹利物故。以本願波羅蜜風。一往利生無
休息故。一切諸佛七勸三加。令教化衆生無
有休息。以立名故。故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
切衆生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教化衆生善根解脱。於此段
中長科六門。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現本清
淨法性身有十五行經。明善財往見大願精
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所見夜神所現差別
不同分。二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是爲十明善財
見夜神五體投地頂禮生十種心分。三發是
心已下至頌明善財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刹
微塵數同行分。并善財説十行頌歎夜神徳。
如文具明。四爾時善財已下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有六十六行經。明夜神
答善財法門名目及此門現種種色身無盡
分。五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菩提心
修菩薩行已下至滿足大願成就諸力有三十
七行經。明夜神告善財。菩薩智輪遠離一切
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
所知分。六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已下至
頌。此一段明夜神答善財發心久如分。已下
一段頌。明夜神重頌前法。隨文釋義者。善
財見彼夜神在大衆中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
王藏師子之座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
其上者。表無功之智體淨無垢爲座。常現一
切人天龍宮殿。咸處其中。摩尼寶網覆上者。
表無功之智恒施教網。此明約智報成故。現
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衆生心。普令得見身。
明以智報得其座還如智體能現衆法。所現
衆法如佛刹微塵數。已下如文具明。善財五
體投地者。明敬法深重也。善財獲益。如下文
具明。爾時善財問夜神此解脱其名何等。夜
神答言。名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者。明一切衆
生皆從無作智生。此智者。一切善根自然而
生。一切諸苦自然而滅。以智體性無作者故。
衆生迷之。於無苦中妄作諸業。若也達此。苦
亡善生。是故名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脱。又
於解脱於無色身中以無依住智。普現一切
諸佛衆生身。如下文具明。又善財問神發無
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答云。菩薩智輪
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
淨廣狹多少如是分別顯示。以菩薩智輪本
性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
化而普照故。從此已下擧六種喩。一如日遊
空無有晝夜喩。二如日輪住閻浮提現一切
寶中及以河海淨水中而衆生無不見日喩。
三如舡師常以大舡於河流中不依彼此及中
流喩。四如大虚空一切世界於中成壞而無
分別本性清淨喩。五以大願如風輪持萬象
喩。六如幻化人支體雖具而無出入息及寒
熱飢渇憂喜生死喩。此六喩大約智性自如
空。無性無依無有處所。而常現一切諸佛衆
生前。教化無有休息。以先所發大願風輪所
持故。從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
已下。是夜神隨世説劫擧發心久近因縁。此
是如幻中安立。經云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
塵數劫者。明無數表本無數體可得。時劫亦
然。有劫名善光者。明無功智體安立名也。世
界名寶光。無功用智任物現法。名世界也。於
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者。以無功之智隨根
應現。名一萬佛出興。一萬者。以一智應萬行
也。其最初佛號法輪音虚空燈王如來十號
圓滿者。以無功之智任運利生。恒轉法輪。音
如虚空中響。無有依處。而照燭一切衆生故。
名燈明智。自在故名王。十號具足者。智用遍
周隨行立名也。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
嚴者。是智王所化之境。名寶莊嚴。其東不遠
有一大林名曰妙光者。東方表智化衆生令
明生處也。以東方表法也。以木貫日爲東字
林名妙光。以行如林蔭俗廣多。啓明利物。名
爲妙光。中有道場。名爲寶花。表以行利生心
花開敷故。道場名寶花。彼道場中有普光明
摩尼蓮花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於此座上
成阿耨菩提者。以無功用智性。恒普照法界
自性無垢以爲座。以此智體性無成壞。名曰
成無上菩提。滿一百年坐於道場者。百者爲
表。一地中十地十波羅蜜滿也。又約此位勝
進後位過九地一階百波羅蜜滿至十地自佛
位滿故。約立百爲階級已下勝光王。是智之
所治行慈之所治行慈之境界。王及太子。擧
善惡相刑發慈心之方便也。王名勝光是智
善伏太子是行慈之行已下諸苦境界。是智
所行慈悲位也。如下合會。五百大臣欲害我
者。今提婆達多五百徒黨是。是諸人蒙佛所
化。於當來過須彌山微塵數劫。善光世中成
佛。有五百佛次第而成。乃至彼諸罪人我所
救者。即拘留孫佛等賢劫千佛是。拘留孫。此
云應斷已斷。及百萬阿僧祇菩薩普在十方
行菩薩行者。是勝光王今薩遮尼乾子大論
師是。薩遮尼乾者。此外道裸形自餓。不爲衣
食所繋。王宮人及諸眷屬。彼尼乾子六萬弟
子是。已上總明智所化境成就之人。佛子我
於爾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出家者。表智位
體淨無染名爲出家。出有功用家。於虚空燈
王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歳中淨修梵行。即得
成就百萬陀羅尼者。五百歳者。表無功用智
體通五位。但生熟不同。此爲初佛通。此初佛
有十九箇佛次第出興者。明至八地無功智
中學佛十力自成一佛通爲二十箇佛昇九地
十地佛果故。至此八地攝後二地果故。在此
八地位中以無功之智。即十地佛果不二故。
故於此位安立十九箇佛。明通八地無功之
智。共爲二十以相入故。表八地中即十地行
也。三世一也。其中承事佛者。表隨行之身。初
擧萬佛出興。表九地萬行滿。次日光劫中有
六十億佛出興。表十地中六位齊因果一體
無前後也。已上意明以普光明體勝進利生
大悲智自在無功之行。益衆生之樣式。安立
利人發行救衆生之法。用令學者倣之如前。
或隨位中安立一百佛。已後更安一二三四
佛者。總明約位成行故。行中有果。設使其自
行果外見佛者。不離自行所見故。行及方見
即眞佛也。要期而方見者。暫化還亡是化佛
也。以即事即理言之。二十八相者。欠四相不
滿三十二相。表此第八地欠九地十地四重
因果未滿位故。一地兩重因果。以位位中有
正位果有向果故。一切世界海微塵數劫所
有諸佛出興于世親近供養者。明無功之智
遍周無法不佛佛即法也。十方虚空無有間
缺針鋒毛端不是一切法一切佛故。但有微
塵許是非染淨心。皆不是佛也。以智眼印之。
已下一段頌。重明前法。如文自具。善男子我
唯知此教化衆生令生善根解脱已下。推徳
昇進。此是第八不動地中善知識。以願波羅
蜜爲主餘九爲伴。治無功用智中説法未自
在障令得自在
第二推徳勝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十一行半經。於此段中約分
三門。一示善知識所居之處。二釋善知識名。
三禮敬辭退。云此閻浮提有一園林者。明修
第九善慧地法門邊際普蔭十方一切衆生行
解脱廣大處生死如園萬行如林。故爲名也。
嵐毘者。此云樂勝。尼者此云園也。爲以智慧
法樂衆生故。此園林亦是如來示現下生時
誕生之園。明八地菩薩從兜率天降神下生
爲處胎爲受生也。於九地中修智慧利人天。
及滿一切衆生之智慧故。名爲受生。受學諸
佛智慧令滿一切衆生故。如經自明。有神名
妙徳圓滿者。明善慧地妙慧圓滿故。神者以
悲智善能説教爲神
第一正入當位法中。長科爲十段。一爾時善
財童子已下。至増長菩薩大功徳海有六行
經。明善財往見善知識分。二善財見已已下
至爲世大明有三行經。明善財見善知識申
請所求分。三彼神答言已下至十者入如來
地受生藏有十二行半經。明正受善財十種
受生藏分。四善男子云何名願常供養一切
佛受生藏已下至是爲菩薩第十種受生藏十
種受生藏。自有十段文分。五從佛子若菩薩
摩訶薩於此十法修習増長已下至頌有十二
行經。明勸修得益分。次下有二十行頌。重頌
前法。歎受生法門。六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
生如來家已下至自在受生解脱門有兩行半
經。明神自申得法久遠分。七善財白言聖者
此解脱門境界云何已下至頌此一段答前善
財所問受生境界。八有二十三行頌。重頌前
法。九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於無量劫遍一
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脱已下。明推徳昇進。
十隨文釋義者。此之菩薩得無生忍獲無功
智。創始現前令使昇進。九地學佛説法辯才
門。令使滿足天之及人一切衆生意名爲受
生藏。如經頌云。聞法不厭樂觀察。普於三世
無所礙。身心清淨如虚空。此名稱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堅如金剛及寶山。了達一
切種智門。此最勝者受生藏。廣如經具明。於
此第九地學佛智慧。普周十地大智法悦現
前。以瞿波表之。十一地悲滿智周。以摩耶夫
人佛母表之。處世利物。大約以佛及摩耶淨
飯王等。表智悲之行滿。若佛者一切處一切
時無不是生故。善財問法境界有二義。一問
受生境界。二問得法門久近境界。如下文大
天得此解脱其已久如。誕生之中約三乘境
界。一如摩耶夫人身所生法。約中下根衆生
所見。約上根衆生。蓮華化身。或從空現不從
母胎。上上根衆生豁然悟道。自覺聖智冥與
智應。不論如來出世。如善財所有知識所説
往因發心之始。具有如是種種諸流。亦有夜
觀星月。便空中有佛而爲説法。亦有見佛從
空而下而爲説法。亦有空中供養栴檀塔座
佛爲説法者。如賢勝優婆夷得菩薩解脱名
無依處道場既自開解復爲他説。又得無眼
耳鼻舌身意盡皆無盡門。此不從師學。此摩
耶夫人身。但明悲智相資益衆生事隨根所
見各自不同。普賢菩薩云。爲劣解衆生母胎
出現。上根之類蓮花出興。若約異類多根六
趣差別所見如來受生萬類不同。且約人間
感根所見。如經具明。乃至十方世界塵塵中。
普見如來受生境界。以此境界以爲園林。念
菩薩何時誕生經於百年者。表從此九地昇
十地爲百年。至十一地是生時如下一一具
陳。十法已下廣明寶多羅樹者。如此方椶櫚
樹。勝寶所成已下問發心久近中。言善男子
乃往古世過億佛刹微塵數劫復過是數者。
是非限量分別之數。但總是無數也。世界名
普寶者。從普賢願願行爲世界之體故。劫名
悦樂者。表從第九善慧地生如來智慧家故。
八十那由他佛於中出現者。表從第八地生
第九佛智慧家故。第一佛號自在功徳幢明。
已昇十地。已下世界是所化之境。王都是智
所攝化之人。王及夫人。表智悲之行。二十億
那由他婇女。表智悲二行。法悦充滿園及樓
閣。表智遊生死如園。爲明菩薩居生死中攝
化衆生令得樂者。是菩薩法樂遊故。其邊有
樹名一切施喜光。依所生菩薩施法樂得名。
夫人攀彼樹枝而生菩薩者。表大悲攀縁利
人。然菩薩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縁像表
法。引接衆生令易解故。設見生者。但約一分
衆生見。如是生非盡然也。已下以此知之。隨
衆生解處而取之。是菩薩誕生法。但隨衆生
宜何受益。是菩薩誕生法故。意明像智慧生
隨衆生欲説法自在。是菩薩受生也。畢洛差
樹此云高顯也。依佛名高顯而立樹名。亦稱
徳而高顯。彌覆十方已下合會因縁本行。如
經具明。已下二十三行頌。重頌前法。如文具
明。此是第九善慧地善知識。以力波羅蜜爲
主餘九爲伴。治於一切趣説法不自在障令
得自在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
去。有九行經。約分四門。一推徳勝進。二示善
知識所居之城云迦毘羅。三擧善知識名曰
瞿波。四禮敬辭去。迦毘羅城者。此云黄色
城。是黄頭仙修道之處。事以會十地應眞合
中宮之色。是以表法中宮土爲黄色。圓而無
方。明智悲二徳以體用遍周載育萬有而無
體也。像戊己二位。戊表智。己表悲。然達世
應眞如眞者。方如徹其萬法之本也。始得妙
用之精微者。智悲爲本也。此瞿波者。亦云瞿
夷。此云守護地者。守護菩薩行中大慈大悲
之地。如毘盧遮那如來是智。以花冠瓔珞衆
福莊嚴。是智悲二行之報生佛也。列位雖二
行是一人。瞿波雖號如來爲大子時第三夫
人之數。意是慈悲法悦之位。終非如世間五
欲妻也。如來應眞智會體遍十方。不可以如
世間質礙論。不可以作世間形相解現同人
間示同人法現同天上與天同風。地獄畜生
隨類差別。不可以作一行知。不可以作一
身解衆生。無量佛亦同然。然其報土報身。
遍一切方超出三界。與菩薩衆人天同居。有
翳之流恒同身共居而常不知不見。十方佛
刹智境含容於一微塵。總圓無盡。言瞿波者。
約此人間現同人法。有而不著。表大智之功
徳捨而能捨起引生之路。如經下文自説。往
古同行之因縁所行菩薩行。爲夫妻之縁起。
乃至佛位。又約先徳所説。如來爲太子時。有
三夫人。一名耶輸陀羅。二名瞿波。三名摩奴
舍。未知出何教門約有此義。如耶輸陀羅。出
家作比丘尼。太子名威徳主已下。明太子出
遊瞿波婚禮及見佛所有因縁。於此段中約
分立十門。一太子出行遊觀。二善現母女見
太子心生愛染。三女母自念卑賤非其匹偶。
四童女寐夢見勝日身佛。覺已有天告其童
女云。勝日身佛出興於世。五童女自申美徳。
自進請約爲夫人。願垂納受。六太子問女。誰
爲守護。先屬何人。七母説頌以申女徳及所
生因。蓮花中化生與太子同日生。八太子入
香牙園問女及母。我行菩薩行。汝不障礙不。
九女白太子言敬奉來教。十太子納女爲夫
人。以五百摩尼寶散其身上。已上十門明太
子納妻。童女受位已下女母善現歎女智徳。
於此已下復分十門。一女母歎女之徳。二太
子與妙徳及十千婇女往香牙園法光道場見
佛。三太子及女見佛歎供養。四佛爲説普眼
燈門經。五太子及女聞法。於一切法中得三
昧海。六妙徳女得三昧。名難勝海藏。永不退
轉大菩提心。七太子辭佛還宮啓白父王如
來出世。八王聞歡喜。集諸小王群臣眷屬授
太子灌頂職。與諸眷屬倶詣佛所。九王見佛
禮敬遶畢退坐一面。如來放光以神通力。示
化其王三乘法化。十其王及眷屬皆獲利益。
出家學道不久得離暗燈陀羅尼門。已上明
財主王得道。已下明太子爲王十五日七寶
來至。於此段中復立十門。一太子登紹王位
七寶自至。二八十王城安置僧坊。三請佛入
城。四佛入城。已以大神力衆生歡喜衆生獲
益。五太子輪王者。今毘盧遮那如來是。六財
主王者。寶花佛是。現在東方世界。七其女母
者。我母善目是。八爲輪王夫人妙徳者。我身
是者。即瞿波是。九自此已去明供養佛。數都
擧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十通本勝日身如來
至末佛。號廣大解。有五十。已上十門明都結
本縁因果。從最後佛號廣大解已下復立十
門。一於此佛所得法門。二明得法門。名觀察
一切菩薩三昧。已經佛刹微塵數劫勤加修
習。三明率化勸修此門。四雖多劫勤修自念。
猶未能盡知菩薩行。五推徳勝進。六正歎後
善友之徳。七示其善友所居世界之處。八擧
善友之名。名曰佛母摩耶。九瞿波説頌重頌
前法。十更擧往古初時遠因爲居士女時所
縁之行。已上四十門總明答善財所問發心
久如因縁之行。夫菩薩之意深廣難知。或説
事而意在理中。或説理而無虧事行。今擧
其事行略申表法之門廣長。約陳少分云爾

依三乘出世法。如瞿波。作善財十地位中善
知識。表十地大悲行徹約古人作四句解之。
一得眞不證。二知眞行俗。三處纒不染。四大
悲同事。此約毘盧遮那行普賢行十方六道
化身處世應根大悲之行。今約立十門。以歎
其徳。一以智體無依隨器現相門。二即如影
性無塵門。三智影本無器隨心現門。四智無
彼此如響應縁門。五衆生妄夢所見非智有
作門。六智無所作隨夢幻生門。七如幻人有
形無質非有欲想門。八以智體如空隨本願
力十方勤現門。九以無縁大悲徹俗利生門。
十以大智遍通含識俗體恒眞而無所汚門。
以此十法歎瞿波行普賢之行。若以普賢行
中引衆生出纒離俗之行。即具須擇。是擇非
應根所宜治惑。若智現隨流而性常者。此爲
佛子大意。此瞿波十地道終出世智滿。欲令
諸菩薩至十地道者。入十一地普賢行門。如
蓮花處水不濕或處世。大悲破其染淨二種
習障。方得入十一地普賢行門。如前十定品
十地位中。灌頂受如來職位。出世智悲二行
已滿。猶於十一地位。三度入百千三昧門。畢
竟覓普賢菩薩。不得如來。令生想念志求。方
見普賢菩薩。爲有出世淨智習在。准此例知。
須發廣大悲願誓度有情。深觀世間與眞體
一。不屬染淨處幻生門。入幻住海化幻衆生。
知如幻性入無依智門。等法界性。以智幻作
一切供養之具。供養一切幻生如來。以如是
智幻生門。供佛利生無有休息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長科六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不久
當成無上果故有十九行經。明善財至法界
光明講堂無憂妙徳神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
善財歎善財志徳發心勇猛精進分。二善財
童子已下至頌此一段經。明善財自説菩薩
志願益衆生之行將昇法堂諸神散花供養善
財分已下。有十行頌。無憂妙徳神稱歎善財
童子。如文具明。三爾時無憂妙徳神已下至
修諸善行恒不止息有二十五行經。明善財
至瞿波所申請所求分。四瞿波告善財言已
下至頌此一段。明瞿波爲善財説菩薩行因
陀羅網普智光明及十種事善知識之行并二
十四行頌重頌前法分。五時釋迦瞿波説此
頌已下至一切如來解脱光明皆了知故有
五十六行經。明瞿波答善財所問法門境界
分。六爾時善財童子白瞿波言已下至卷末。
總明答善財所問得法久如分。隨文釋義者。
言漸次遊行。明勝進前位。至菩薩集會普現
法界光明講堂者。明十地世間出世間二智
清淨平等遍周智悲純淨。是一切灌頂菩薩
同會此堂。智悲同眞名普現法界。智光破闇
名光明。以一正智普含多法名爲講堂。其中
有神號無憂妙徳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善財
者。明大慈大悲覆護一切法界中一切衆生
心爲宮殿神。一萬者名萬行也。來迎者。善財
於此地出世智悲二行相及與位合故。明昇
進智悲會此位也。即以瞿波爲智悲圓滿之
主故。以王種中生者表智王女表悲。一萬主
宮殿神。是明主伴萬行圓滿義已下。歎善財
志徳。如文自明。善財昇進堂者。入位也。入普
現法界光明講堂者。會如來理智大悲。大體
遍周故。周遍推求者。入位觀智體會初入位
勝進。釋氏女者姓也。在講堂内坐寶蓮花師
子座者。無染行也。八萬四千婇女者。八萬四
千煩惱。皆以慈悲同行。皆從王種中生者明
悲智。王所生已下四攝同行皆不離智境故。
已下談其瞿波及婇女志徳。如文具明。次善
財至瞿波所申請所求瞿波爲説所求之法。如
下具明次下善財所問法門境界中。云不善根
所攝善根善根所攝不善根者。如行麁理細。
又如世有行非復能行一分善事。又如外道
行邪行是見亦是邪。總不善。復是求善是不
善根所攝善根。如人天外道世間善根所攝
不能斷除三界苦業。是不善根。又二乘及淨
土菩薩伏三界業不令現行。是善根所攝。未
能達悟如來智悲。是不善根。是善根所攝不
善根故。又如瞿波於往昔因中爲居士女以
愛染心布施寶瓔珞。是不善根所攝。因此二
百五十劫不入惡道生人天中王種中生。乃
至十地位是不善根所攝善根。餘如文自具。
如因依外道及邪見之徒。無正知見。妄謂正
道因。而發心究竟不能解脱。因起邪見入於
苦趣。是善根所攝不善根。如世界種者。如華
藏世界品已釋。世界種所攝者。一大世界四
周十佛刹塵眷屬國土四周圍遶。是安立世
界輪者。如最下風輪持水水持金剛金剛持
大地。以火大相資也。輪者次第也。次第相成
故。世界場者。或以所行法門爲世界場。亦以
場者平坦。能治高下爲場。世界轉者。西方大
數也。自餘如文。善財問得法久近中。約立十
門。一擧久遠劫數云過佛刹微塵數劫。二擧
有劫名勝行。三擧世界名無畏。四擧世界中
有四天下名安隱。五擧四天下中閻浮提。六
擧閻浮提中有城名高勝樹。七擧於八十城
中此城最爲上首。八擧王之名名爲財主。九
擧王有六萬婇女。十擧大臣王子具有五百。
已上十段。明往發心。經云。善男子我於往世
過佛刹微塵數劫者。都明時之無體可數故。
劫名勝行者。表十地大慈悲門。入觀察一切
菩薩三昧。是劫名勝行也。世界名無畏者。入
此勝行門無有諸生死五種可畏故彼世界中
有四天下名爲安。隱者是此菩薩行以四攝
法安隱衆。生故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城名
高勝。樹者表十地行樹高勝前諸位故覆育
廣博故。八十王城中最爲上首者。表諸位進
修八正道爲體。至此十地八正之行勝前行
故。財主王已下。婇女王子大臣。總明五位
中智慧慈悲法悦萬行也。王表智。婇女表慈
悲法悦王子及臣。表行能破惑度衆生故。五
配五位六配六位通十信。總在十地因果。通
收無前後二際故。餘倣此知之。已下菩薩衆
龍天八部地風水火等一切諸神。配六道中
祐衆生之行遍故。勝日身如來。是表根本智。
次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於世者。於根
本智起差別智。通收十信。以從根本普光明
智發心。六位行終不離此也。普光明殿中説
十信是也。從最初勝日身佛至末後廣大解
佛。於中供養五十箇佛者。表五位加行因果
也。至末後廣大解佛。是普賢差別智滿。以此
十地通收五位及六位因果。總在其中。本末
相即三世一念入因陀羅網門觀察菩薩三昧
者。明觀察菩薩行無盡圓周故不可窮也。餘
義如文自具。此是法雲地善友。以智波羅蜜
爲主餘九爲伴。治於智中具大慈行不自在
障。令得自在入普賢行門方滿。已下明十一
地位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九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十
 長者李通玄撰 
善財童子善知識十一地位二推徳勝進中。
約立四門。此已下明十一地中善知識。一推
徳勝進。二示善友所在云在此世界中。三擧
善友名名摩耶。四禮敬辭去。云在此世界中
者。是佛境界也。以善財詣摩耶夫人所。獲
得觀佛境界智。以此世界者。是佛智境界也。
名摩耶者。此云天后。亦曰夫人。是國大夫人。
此是十一地。常在世間。無功大慈悲爲體。出
生普賢行門。一且如五位中十住中。從第七
住位休捨優婆夷。主從慈悲修智門。至第八
住中一分無功用智現前二。至第十住中師
子幢王女慈行。主智悲圓融具足門。三十行
中第七行無厭足王是。十行中主慈悲方便
利生門。四第八行大光王。以主無功之行行
悲門。五十迴向中。第七第八迴向觀世音菩
薩及正趣菩薩同會而現。主悲智圓融無二
門。六十地中第七地開敷樹花夜神。主以大
悲發行遍周現果門。七第十地中瞿波主大
悲智圓滿普合法界門。八此第十一地初即
以摩耶夫人。爲大慈之首。即以無功用慈悲
圓滿。以明慈悲起智幻生成佛及以教化一
切衆生諸行門。以此位法門。名菩薩大願智
幻解脱門。明此十一地中大悲爲首以本願
慈悲心起智幻生。示現成佛利衆生事及以
一切諸行之門。遍法界虚空界故。已上八門。
和會五位修慈悲次第進修方便差別同異。
又於此十一地中。長科十門。略知此地行相
次第。一摩耶夫人明從悲起智幻生諸行成
佛利生門。二三十三天王名正念女名天主
光明智悲自在正念十方諸法無失現前門。
三童子師明遍滿十方主世間法師範門。四
善知衆藝明遍周十方字智門。五賢勝優婆
夷明主世間一切正邪吉凶諸方技術師巫傳
説一切總達利生門。六堅固長者明處世無
著念清淨解脱門。七妙月長者明處世淨智
光明門。八無勝軍明於無相法中得盡相門。
九最寂靜義羅門明誠願語門。十徳生童子
有徳童女明智悲圓滿處世幻住門。如出現
品中文殊普賢二位齊也。表法身智慈悲齊
滿也。已上十門。是十一地行也。已下至慈
氏如來。明一生佛果滿也。一生者。無生中生
也。非三世前後生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長科爲十一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
得觀佛境界智有一行半經。明善財勝進入
十一地門分。二作如是念已下至作是念有
十一行半經。明善財歎摩耶夫人身之體相
自在分。三有主城神名曰寶眼已下至乃至
必當成佛有三十六行經。明主城神爲善財
説主治心城法門分。四爾時有身衆神已下
至覩一切刹佛出興故有十四行半經。明身
衆神歎摩耶夫人身摩耶夫人於耳璫放光入
善財身分。五時有守護菩薩法堂羅刹鬼王
名曰善眼已下至是爲十。明羅刹王爲善財
説十種親近善知識法分。六佛子已下至説
是語時有十一行經。明羅刹王爲善財説十
三昧法令善財常親近善知識分。七善財童
子仰視空中已下至如來不可思議微妙功徳
有二十七行經。明善財見羅刹王爲説禮敬
十方求善知識法復爲説觀身心如夢如幻法
得見摩耶夫人蓮花及座樓閣莊嚴分。已上
三衆神是入此十一地前方便。方便有三。一
善守護心城。二善知音聲性遍十方。三羅刹
王名守護堂者。以十三昧門及知身心如夢
幻觀是守護法界堂義。羅刹王者。此云可畏。
王名自在。以三昧觀察守護身心法堂。令佞
邪惡鬼破散故。摩耶耳璫放光入善財身者。
明入教光三昧耳主教音以此三法以爲十
一地前方便方得正入十一地門。八爾時善
財見如是座已下至已得成就寂滅身故有三
十一行半經。明善財見摩耶夫人如幻色身
遍周十方一切衆生前分。九爾時善財童子
見摩耶夫人已下至云何學菩薩行而得成就
有三十七行半經。明摩耶現超過一切諸色
相身遍周刹海善財亦現等爾許身前合掌敬
禮申請所求及得證入諸三昧門分。十答言
佛子我已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解脱已下至有
修行普賢行願化一切衆生者我自現身悉爲
其母有一百七行經。總明摩耶答善財所問
法門。十一爾時善財童子白摩耶夫人證此
解脱經今幾時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
幻解脱門有二十七行經。明答善財所問得
此解脱久如分。隨文釋義者。夫摩耶夫人總
相中以三法而成別相中以等佛數衆生數行
門而得其名。三法者。一以一切諸佛衆生平
等無相自體清淨法身妙理爲體。二以等一
切諸佛衆生平等理中普光明無作無依之智
爲體。三以等一切諸佛衆生無作理智之中
無作性。長養一切衆生。饒益大慈大悲。與一
切衆生本同一體自他性亡。恒爲利益不求
恩報。此乃天眞本然衆生共有。依此三法行
之。即得雖然衆生共有。而衆生迷之者。須具
方便行門。起發顯明方得。云何方便。其方便
有十大願門。如願修學。一願初始發心時起
等一切衆生數慈悲大願。皆當救度一切衆
生令出三界苦中皆令成佛。二願承事恭敬
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無空過者。三願於諸世
界中所生之處。有徳藝過己之人奉事修學。
雖學諸藝智出人天不生憍慢。恒以大慈大
悲爲首。四願恒以四念處觀隨病治之立四
正懃成就根力。五願恒以七覺分不離心首
長諸正慧照十二縁生成大智海。六願恒以
八正道行無始無終常現在前。七願自己正
道現前常住世間。利益人天一切六道衆生。
自己不樂別求餘方淨土。明見一切法界之
門。深知染淨本從妾起依眞本無。八願於菩
薩五位行門。明知法則。所有十住十行十迴
向十地十一地中方便及諸三昧。利人天法。
一念遍周善知其趣。次第修行。九願常念本
願風輪以持本智。鼓揚無邊諸波羅蜜行。等
十方界對現色身。應根接引一切衆生。十願
常以大慈大悲身。起一切智如理遍周法界
大智。普照不遺一切平等。普賢此是摩耶夫
人身所成之行。若修行者應如是修。無有一
佛不從大願海大悲智生。是故經云。但行普
賢行願皆從我生。表此十一地智從悲起十
地已前大慈大悲之行。皆以本願及以從根
本智。生有修學。長養十一地。一切功終。純是
大慈悲爲法界體。以悲生智幻生等衆生數
身。常爲利益曾無休息。名爲生佛。非要得三
十二相乃至九十七相。但初發心時一分會眞
智悲同起。雖未得通化變易自在法。是一同
知見眞故。如是修學如是悟入。方名初發心
時便成正覺。亦名以佛知見示悟衆生。欲令
衆生入佛知見。從此摩耶夫人。表十一地初
門。已後九箇善知識。總明從大慈悲爲母體。
皆從母行。以智幻生悲智遍周十方普現。不
作階級次第對治。已後善知識。雖亦云我唯
知此法門。餘不能知者。以明同中具別。表普
賢差別智隨俗遍周。非如十地已前滯障不達
此之十一地。但顯修行行十一地行。滿此普
賢十一地位。顯得遍周行備塵俗無求出世
自天主光。已去總是同世凡流不標。神相異
状。與世人一種。但有法利人。明十地已前是
修悲智已出世聖道法門。十一地是自以大
慈悲心。行赴俗濟生之門。表自出世道滿更
無求解脱雖染離染之心。但以乘法性舡張
大慈悲帆。以大智爲舡師。順本願風吹諸波
羅蜜網。常遊生死海。漉一切衆生有著之魚。
安置無依普光明之智岸。常生一切幻住萬
行功徳法界無礙寶堂。如下慈氏所居樓閣
是。如善財得羅刹王。爲説求善知識法。令善
財普禮十方正念思惟一切境界。勇猛自在
遍遊十方。觀身觀心如夢如幻如影求善知
識。爾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觀見大寶蓮花
從地涌出十方求善知識者。明自身心内外
十方以法諦求有何體性令稱法身。又令觀
身觀心如夢如影者。令達其教達性達相如
影。通同無二便入智幻生門。是見摩耶夫人
也。初見蓮花從地涌出者。以自性清淨法身
爲地體。一切萬行蓮花從此生故。金剛爲莖
者。是根本智。明一切差別行差別智從法身
根本智生。設是有此境界莊嚴亦是此依報
也。終不別有報終不別有報因果也。妙寶藏
者。慈悲含育報生也。摩尼爲葉者行無垢報
生也。光明寶王以爲其臺者。以根本智現。照
用自在所報生也。衆寶色香以爲其鬚者。戒
定慧解脱解脱知見香所報生也。無數寶網
彌覆其上者。以能施教網報生也。上有樓觀
者。差別智報生也。普納十方法界藏者。以大
智遍周教網普覆所報生也。奇妙寶飾者。妙
行報嚴故。金剛爲地者。法身報生也。千柱行
列者。行有千萬行也。一切皆以摩尼寶成者。
行行中無垢也。閻浮檀金以爲其壁者。柔和
忍辱之所報生也。衆寶瓔珞四面垂下者。四
攝之行垂慈接生之所報生也。已下准此例
知。教廣文長不可具述。已下摩耶夫人所現
遍法界身同一切衆生事業等身生一切諸如
來身如。文自明
如善財童子。問摩耶夫人得此解脱其已久
如中摩耶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
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者。唯佛能知
故。意明不可以時分知不可以劫數度也。要
須以佛智印冥同古今量盡始末見亡者。能
知其發心得法之久近。若立始終之見者。設
將無盡刹微塵。比之成數無由可悉。設使展
轉無盡刹塵。比之成數。亦不可悉。數亡繋盡
智現方知。即無以數法算其遠近。若以算法
盡無盡劫。算毛孔中虚空量。了無得其邊際
故。以虚空無受量故。以此無量爲得時也。如
文殊師利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
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此是最後身菩薩之大數也。爾時劫名淨光
者。表法身爲劫體。世界名須彌徳者。得不動
爲世界體。雖有諸山五趣雜居然其國土衆
寶所成清淨莊嚴無諸穢惡者。唯其自心淨
即一切境界淨萬法無垢。作淨穢二見即自
心見不淨也。明大悲遍含五趣大智無染淨
等見故名衆寶莊嚴有千億四天下者。明萬
行利生之位也。有一四天下名師子幢者。明
大智遍周。十方一境於中有八十億王城。有
一王城名自在幢者。明八正道行十波羅蜜。
於中智所遊居名輪王所居號自在幢王名大
威徳者。是智自在能治生死自不壞也。彼王
城北有一道場名滿月光明。城北者。北爲坎
位。是師君智所居治迷之位故號道場。能治
執惑故。名滿月光明。其道場神名曰慈徳者。
以智之化迷以慈悲爲徳。有菩薩名離垢幢
者。法身起行性自無垢。坐於道場將成正覺
者。欲成爲將。有一惡魔名曰金色光。與其眷
屬兵衆倶至菩薩所。彼大威徳轉輪王已得
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衆其數倍多圍遶道場
諸魔惶怖悉自奔散者。意明惡魔名金色光
者法身智境眞假一相一向。離垢菩薩未明
心境平等。要假一切智王。明觀心境理徹無
二心境。如幻一切境界幻智幻生。即於境不
迷。妄相心魔。總法界皆爲佛事。名爲奔散。道
場神慈悲歡喜者。法悦也。道場神於彼王而
生子想者。明破見由智起行化俗由悲明此
位智由慈悲所生故。觀智如子乃至合會輪
王者。毘盧遮那是。道場神我身是者。明恐人
不解其意託事像之令易解故。終不可以心
外別有境魔。但明心無内外中間。萬法自他
同體。一亦不一。他亦不他。只爲法幽難顯借
事表明。諸有智者以譬喩得解。乃至一切初
發無上大菩提心。皆先起大願大慈悲心教
化衆生。方求出要利衆生之行。及至行滿此
法不移一切諸佛皆如是。先從大慈悲大願
行生故。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將成佛時。皆於
臍中放大光明來照我身及我宮殿屋宅者。
悲宮智殿養育爲屋。生死海爲宅。明臍處身
之中一切衆生生長之際此處是含生生長之
藏。如樹根魁之際。向上長莖幹枝條。向下生
根入地。處陰陽之中際發生之元始。又如甲
子旬中以戌爲天魁。左生陽。右生陰。今臍中
放光者。表受生之元始如天魁之像。起慈悲
之始生大智之元故。如人生亦爾。初生少小
漸長大者。亦從臍輪起氣通於上下。生長之
性。此處是受氣始生之元故。從此放也。是其
乾位是始終之際生長之元此臍中是也。又
表處智悲之中際成智之中即眉間毫相是成
大悲之中即臍中。是故此是十一地普賢處
世利生門。治十地中出世縁眞利生不自在
行不廣大障。如十定品中。諸菩薩求覓普賢
三求覓者。是隨大智之中行檀度爲主。總統
法界波羅蜜海門也。都言三世一切佛以慈
悲爲初生。無慈悲利物有厭生死。即是二乘
及淨土菩薩。後迴心始可歸眞。定性之流多
劫難返。餘如經自具。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
幻解脱者。明推徳昇進。推徳昇進中有三門。
一示善友之處云在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
明智淨自在如天王。名正念者。表淨智無念
而自在任理施爲。不爲而萬事自爲。明十一
地淨智任運應現也。在十住位中但名正念。
天子問其梵行。未云有女。至此十一地中名
王。又云有女。明以智生悲也。有女名天主光
者。表無作智中慈悲無染性任用利物也。此
位表智圓用無前後也。取天表處生死中自
在神化無方。非即在於處所也。敬申所求云
我得菩薩解脱名無礙念者。得三世無礙智
一念印三世古今及未來一切衆生生死劫量
及一切三世諸佛成道劫量。一念遍知無不
了然。如今現前。以無妄念智現前諸法本如
是故。此明無妄念之正念智也。於中所有諸
劫中諸佛之數於諸劫中或供養多佛増減不
定者。是一念中無念正智。普皆供養三世諸
佛之數。此是無久近中久近之状也。總無時
之大圓智境。法自如是不由修正也。修但自
照十二縁生達妄成智。智無所修。但自解迷
眞無可作。亦無三世古今之性。此是十一地
中第二地善知識。次十一地中第二地善知
識已下。總明正念中無礙智用遍周同行攝
生之行身也。此是十方一切世界例然。六道
等遍總從摩耶夫人大悲海生。以正念無作
智爲體也。此是十一地中戒波羅蜜。以智生
悲門故。女名天主光
第三迦毘羅城童子師。此爲黄色城也。黄色
者。是中宮色故。明爲此童子師不離中道軌
治俗典如此孔丘之流。明世間師軌門。如孔
子頭頂下如反宇。表處俗行謙之道。以身表
法。像尼丘山。似彼山頂中下。非彼山因求祠
而生。此俗説非也。姓孔者。聖人無名無姓。以
徳爲名爲姓。非以俗姓爲姓。約徳以有究明
之徳。以之姓孔。孔者究也。以行化蒙。名之
爲丘。丘者山岳之稱。以艮爲山。爲小男。爲
童蒙。因行所化而立名也。故名丘也。亦以徳
超過俗。名之爲丘。亦至徳尊重無傾動之質。
名爲丘。生在兗州者。艮之分也。主以化小男
童蒙之位。兗州上値於角。角爲天門。主衆善
之門。亦主以僧尼道士。以乘角氣而生。此非
世凡流之能體故。善財至此。遍友不言。而便
令善財往衆藝所者。師範之法正者。不親教
付之。以助教不決之事問之。以正師表徳不
孤必有隣。附讃成其化行也
第四遍友云此有童子名善知衆藝。學菩薩
字智者。明遍友是師童子是學者依教立名。
即如此方孔丘門人顏回之流。善財致敬申
請所求。童子衆藝云。我得菩薩解脱名善知
衆藝。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時此云無
也。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菩薩威力入無差別
境界。明達一切法空門。是菩薩威力。斷一切
障。入無功智遍法界衆生界故。唱多字時入
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是明一切諸
有是差別智。是普賢行。遍知一切三界六道
衆生中法則行解及所宜應化。如是總有四
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爲首。名字母。入無量無
數般若波羅蜜門。如文自明
第五賢勝優婆夷明世醫方衆術世及出世莫
不總明安物養生無法不了。以居塵俗方便
利生。或作傳説世巫玄占未達。或作良醫善
藥救世不安辨寶物以定眞虚。刊名言而釋。
文義奇才異智。莫不普明。鬼魅衆邪皆能制
伏。含普賢之智海。等文殊之法身。佛果處躬。
化靈萬有。無方不至。無刹不周。無行不行。無
生不濟。爲慈悲故。現作女身。智無不明。號爲
賢勝。主禪波羅蜜門。城名婆怛那者。此云喜
増益。此以徳立名。以多饒益人多増喜事。得
無依處道場者。法無依處。身亦無依。遍萬行
故。行無體故。居南印度
第六南方有城名爲沃田者。以約此善友。以
智徳澤資也。人多善徳厚以立其名故。長者
名堅固解脱者。明求法無懈。如下自言爾時
善財詣彼致敬申請所求。長者云我得無著
清淨念莊嚴者。明第六般若無相智慧莊嚴
諸法即於一切法念自無著也
第七此城中有一長者名妙月者。明此中長
者會第六無相智慧門。以方便波羅蜜爲一
體故。明十地已前第六地三空無相智慧門。
是出世間解脱。十地已後十一地中三空寂
滅智慧門。是處世間。成第七方便波羅蜜。與
大慈悲一體無二。以從大慈悲母智幻所生。
此最後地。十住十地中六七二位相融。此
十一地中六七兩位和融一體。須知勝進形
勢如是。善財往詣致敬頂禮申請所求妙月
長者云。我唯知此淨智光明解脱者。是妙
月長者。約徳立名。慈悲智光。是破惑義。以破
世間衆生惑故。因慈悲利生破惑立名。此明
三空慈悲淨智總一體用圓滿故
第八南方者依初釋有城名出生者。表第八
願波羅蜜出生諸法及衆行故。長者名無勝
軍者。表勝一切無明憍慢生死邪見惡賊魔
軍故。善財往詣敬禮申請所求長者。答云我
得菩薩解脱名無盡相者。明一切心境總如
來相於一毛處念念出生無盡諸相。無念理
中智幻所生何有盡相
第九城南有一聚落名爲法者。衆人所居名
之聚落以無體性名之法。取其寂靜。名之中。
有婆羅門。名最寂靜者。處之及名總皆寂靜。
表力波羅蜜隨俗不俗衆會不喧。名爲力用
自在。善財往詣致敬頂禮申請所求云。我得
菩薩解脱名誠願語者。誠是實也。明所願依
言誠實無虚妄言此是信士語從心願所言依
眞而無虚誑語言體眞也。所願皆眞故。名句
文及聲言辭及所説一切皆性眞故。此爲解
脱。此是法師位。表法界爲聚落。一切言説自
眞。人法悉皆然。表言不虚也
第十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花門者。妙智行花
悉圓滿故。表十一地十法滿也。彼有童子名
曰徳生。復有童女名爲有徳。此明智悲二行
齊均無前却故。童子童女者。明智悲齊滿雖
處世間無五欲相以居幻住故。善財往詣頂
禮致敬申請所求云。我等證得菩薩解脱名
爲幻住者。約佛境界衆生境界皆智幻所生
住居幻境。無實無虚無有識情。心境皆亡性
相無礙。以智功徳故。幻生光影身土重重。如
因陀羅網身境重重。十方身土境相相入。無
礙無礙。十方世界。智凡體徹。無始無終。圓古
今而一性。常住世間無所依止。此明世間縁
生性自離故。眞如虚妄假安立故。妄體本無
眞無住故。智無依止如虚空故。以智報生皆
幻住故。有無自在隨智用故。雖智體同空
不處寂故。智身無量等遍十方性無往來相
光影故。身土重重無大小故。經云幻境自性
不可思議。從此十一地已後會慈氏一生所
得佛果門。於此門中長科爲十段
第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國土名爲海岸已下
至辭退而去可有半卷經。明徳生童子有徳
童女推慈氏菩薩之徳令善財童子親近勝進

第二爾時善財童子蒙善知識教潤澤其心已
下。至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有三
十行經。明善財童子自念往因過惡不善自
慚悔恨起恭敬供養親近善知識分
第三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已下。
至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有三十二
行經。明善財童子於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
歛念思惟獲益無量分
第四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已下。至善
財説頌此一段經。明善財歎善知識所居樓
閣分。已下頌是善財童子重頌前慈氏菩薩所
居樓閣住處。并歎慈氏菩薩之徳。如文具明」
第五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
稱揚讃歎法已下。是善財欲見彌勒菩薩從
外而來分
第六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已下。至此卷
末。明善財申已發大菩提心慈氏爲讃菩提
心善根功力不思議分
第七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
薩已下。至此卷末。明善財入慈氏樓閣觀果
知因三世所行境界同異總別一多無礙自在
同時圓滿分
第八善男子汝應詣文殊師利已下。有五行
半經。明慈氏還令善財見文殊師利明至果
同因表因中之果本來無二分
第九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教已下至
頌。此一段明善財以於慈氏所得一生之佛
果。普印一百一十城之法門。方於初信心中
金剛藏智菩提場毘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
切寶蓮花藏座上。起等虚空界廣大十種心
等。以明經歴一百一十城至慈氏一生佛果
究竟不離初信心。毘盧遮那如來金剛藏智
菩提妙理中城。便於金剛藏智菩提妙理之
中。起法界佛果恒常普賢圓周法界妙行。以
此已下善財於普賢身中行菩薩行。普賢摩
善財童子頂。方明法界中恒常佛果恒常普
賢行相及相應方始乃得。一切諸佛已成舊
果普賢舊行。至慈氏菩薩。明此無三世中一
生。是見道修行。初始入佛果位之生。當來降
神下生。是當來成佛之生。以六相法門該之。
善財亦今生是見道修行。行滿之生。來生方
明成佛之生。以此當來一生之佛果。會根本
金剛藏智菩提妙理毘盧遮那如來所得之
果。普賢舊行本來一體具足三世。古今不二
時復不遷。同異自在處法界因陀羅網無礙
法門。從此慈氏一位法門約分六門。一明擧
果成因起信門。二明已信加行契修門。三加
行修行契果門。四已將所契之果會因門。五
還依本因圓融門。六究竟法界始終因果無
二同時不遷門。以此六門和會可見其意
第十從八行頌已下。至經末明普賢稱歎如
來法界果徳利生廣大無盡功徳分
一從初段中。善男子南方有國土名爲海岸
者。明勝進至慈氏一生佛果故。名爲海岸。入
佛智海臨生死海故。亦以此國臨海而居故。
有園林名大莊嚴者。約慈氏所居以生死爲
園。萬行爲林。莊嚴自己智悲。佛果已皆滿足。
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毘盧遮那
莊嚴藏者。明根本智差別智總體報生以立
名故。毘云種種光明。遮那云遍照。以差別智
爲種種光明。以根本智爲遍照。此二智約用
成名。其體用一也。總無作者。以此法界體用
普光明智。成諸萬行。廣利含生報生故。此大
莊嚴樓閣廣大量等虚空。一切世間及以衆生
咸處其内。同住遊止不覺不知。如善財童子。
入此樓閣中。見淨世界不淨世界。大千世界
小千世界。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乃至十
方世界有佛世界無佛世界。菩薩衆會種種
等事。咸在其中。廣如經説。以佛智海大悲念
物萬行利生大願所持。共成樓閣之體。止住
一切衆生生死園中。以萬行林覆蔭含識。皆
令永得白淨法身無垢淨智清淨之樂。經云。
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從善巧方便生。從福徳
智慧生。生無來處滅無去處。皆是如幻智住
生滅之相。還如衆生以業生滅。無有去來體
相可得。取捨無有欣厭。經云。善男子住不思
議解脱菩薩。以大悲心爲諸衆生現如是境
界。集如是莊嚴。彌勒菩薩安處其中。以下廣
如經説。從此第一段中。復分爲五段。一善男
子於此南方有國土名爲海岸已下至云何事
菩薩善知識有二十行半經。明示善友所在
及勸往詣其所諮問法門分。二何以故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
善知識有十四行經。明徳生童子歎慈氏徳
令善財親近承事分。三何以故善男子菩薩
應種無量諸善根已下至應普事一切善知識
有四十九行半經。明徳生童子教善財童子
所應學應行廣大之法分。四善男子汝求善
知識不應疲倦已下増長一切菩提法分有三
十四行經。明徳生童子教善財童子事善知
識不觀過失不應疲倦由善知識獲無量利益
分。五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已
下辭退而去。此一段經明徳生童子教恭敬
善知識法及由善知識成就廣大佛法分。如
經云。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
佛國土事善知識者。明六度十地。皆是出世
一分淨見未亡。以此障故。未具普賢行。不同
毘盧遮那如來報身因果境界。但得同於出
世化佛化身以毘盧遮那報相果海功徳身具
華冠瓔珞環釧。衆相福海嚴身。非是出纒捨
諸飾好厭生死身故。是達無明本元法界大
智之境。自具無邊功徳報身。又加普賢行願
海差別智所成無限功徳。互爲莊嚴功徳報
身故。是故十一地滿。徳生童子。教善財童子
入法界門會根本果體不隨引俗化境住淨見
限量行門。餘如經具明。如化佛之境是出世
之門。云有他方。別分淨土。報佛此以十方總
爲一淨土。不分淨穢
第二爾時善財蒙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
惟已下至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爾有三
十行經。明善財童子自念往因過惡自慚悔
恨起恭敬供養親近善知識分
第三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已下至
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有三十二行
經。明善財童子於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歛
念思惟獲益無量分。如文自明
第四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已下至善
財説頌。此一段經明善財歎善知識所居樓
閣分。如文自明
第五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
稱歎法已下。是善財欲見彌勒菩薩。從外而
來分。此明菩薩常以不居自報隨俗攝生。而
有隨後之衆。是所攝之衆。化來至果。餘如文
自明
第六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已下至此卷
末。明善財申發菩提心慈氏爲讃菩提心善
根功力不思議分。意明一切神通道力菩薩
萬行皆以菩提心爲根本。滅生死截苦流。淨
八萬四千煩惱門。顯成一切智海。皆以菩提
心爲根本。如文廣歎。以菩提心無依無住無
有體性生滅可得。如是現前煩惱自亡智海
便現。由智現故種種方便神通萬行。以智能
成。由菩提心無依故智亦無依。以智無依故
一切所作。皆無作者。依住可得。以此生死業
亡唯智自在。大悲萬行從智而生。智體無依。
萬行如化。利生如幻。神通道力。如空中月普
現衆生。智體不去。衆生心水不來。隨自業淨
與智同體隨淨淺深現智各異。非此非彼。若
欲見十方諸佛如來智海。但自淨十二有支
業縁。佛智現爾。但求他勝境自法便隱。不及
智法。一一自己功成不損功程。不違聖旨。如
善財。一一善友所具。其五位方便加行菩薩
之法。不著他法。不著自心。無所依住。但令其
心廣大以方便三昧饒益廣多。令一切衆生
皆得離苦。又令自心至究竟實法。亦令衆生
皆悉同得十方諸佛一切菩薩諸法利衆生。
諸行乃至一衆生。法不知不了。不名爲智滿
之佛。不名摩訶薩
第七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
薩已下至此卷末。明善財入慈氏樓閣觀果
知因。三世所行境界同異總別一多無礙自
在同時圓滿分。於此段中。慈氏菩薩彈指出
聲其門即開者。明聲是震動啓發之義。彈指
者。是去塵之義。塵亡執去法門自開。善財入
已其門還閉者。以迷亡智現名之爲開。智無
内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爲還閉見樓
閣廣博無量同於虚空者。智境界也。於中莊
嚴皆約智約慈悲心所行諸行願報得。一一
如經具明。於中神化境界。以約法界智境。法
爾合然。無物不神達法應眞一切自神。乃至
見彌勒菩薩三世所行境界。慈氏菩薩往昔
曾所事諸佛善知識亦爲善財説法者。以法
身智境本自如然無三世性。古今三世窮劫
元不移一念。此非神通法合。如是兜沙羅色
者。如此方霜冰之色也。餘如經自具。經云。善
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
倶得見我者。會三世因圓智無古今即三世
佛一時相見同一智慧。於此段中約科爲三
段。一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慈氏菩薩已
下直至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有八九
紙經。明入佛智境觀果知因無異分。二爾時
彌勒菩薩已下至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
有九行半經。明彌勒菩薩自攝神力所現一
切境界並無以手彈指命善財令起分。三聖
者此解脱門其名何等已下至與汝往昔同生
同行可有四紙經。明善財問法門名目并問
彌勒菩薩來處所生處所分。於問法門名目
中。問其四法。一問入樓閣中所有法門境界
解脱之名。二問莊嚴事何處去。三問彌勒菩
薩從何處來。四問菩薩生處。一問法門名目
者。此解脱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
莊嚴藏。二問莊嚴事何處去者。慈氏答言於
來處去。又問從何處來。答曰。從菩薩智慧神
力中來。依菩薩智慧中住。約體無來去處。具
如經文。三問慈氏從何處來者。初約法答次
依事。初約法答云。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
來。無來無去如是而去乃至大慈大悲大願
中來。廣如經説。依事者。云我從生處摩羅提
國而來者。此國是約聖者之徳立號。表聖者
智徳高出世無過者。長者子名瞿波羅者。此
云守護心地白法也。慈氏令入佛法故。四問
生處者。初法答次依事。初依法答有十事生
處。經云。菩提心是菩薩生處。次深心。次善知
識。次諸地波羅蜜。次大願。次大慈。次大悲。
次如理觀察。次大乘。次教化衆生。次智慧方
便。如是等是菩薩生處。般若爲生母。以方便
爲父。檀度爲乳母。持戒爲養母。忍辱爲莊嚴。
精進爲養育。禪定爲浣濯。善友爲教授師。菩
提分爲伴侶。衆善爲眷屬。菩薩爲兄弟。以如
是等是菩薩生處。廣如經自具。依事答者。於
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是
生處。拘吒聚落。此云多家。多諸人家所聚同
居。名爲多家故。婆羅門家者。淨種中生也明
智無垢也。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
衆生心之所樂現種種方便教化調伏者。明
處大智大慈悲遍法界廣大報得幻生樓閣
中。隨諸衆生所樂現身。各隨業異示現調伏。
以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
界者。此對欲界者説。計以一生佛果菩薩福
智報境。總超過三界及三乘乃至下地一切諸
境界故。以智同十方一切諸佛所用故。現佛
智徳無障礙故。已授一生次補佛位故。猶如
長子持父家事不異父故。亦如輪王第一夫
人所生大子。具三十二相與父同其福智同
其報業。若奉王命使持國事與父無異。但以
父王所攝衆生。化縁未盡不處王位。慈氏如
來亦復如是。但爲毘盧遮那示現化迹所攝
衆生一勢未終。未處示現下生成佛之位。然
約其實徳。已與一切諸佛智用無差也。但爲
如來設教引凡示現出沒。令衆生不厭長自
道心。非是諸佛此生彼沒。若以法界智境不
約凡情。一方一切國土微塵一一塵中佛海
無盡互參映徹。不生不出不沒。但入法性身
處智境幻住門照之。一切衆生不生不沒。一
如佛境
第八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師利已下有五行
半經。明慈氏所已勝進入一生之佛果。却令
善財會入初信心時普光明殿如來知藏佛果
法界寂滅大用常然之門。無三世體總一時
故。菩提體如虚空。非始終三世古今出入故。
故令善財却見文殊師利。明果不移因故。如
下文自明
第九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教已下至
頌。此一段可有十紙經。明善財於慈氏菩薩
所勝進入一生之佛果智境得三世一切境界
不忘念智莊嚴藏門。返印一百一十城之法
門。入初信心時不出刹那際。因圓果滿至金
剛藏菩提場毘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
蓮花藏座上。起等虚空界廣大十種心。方起
恒常法界佛果普賢恒行。以此位中十方佛
刹微塵中普賢菩薩一一塵中一時摩善財
頂。以明佛果法界行滿意。明行滿不離因時
不遷智不異。乃至見佛刹微塵數善知識。乃
至見普賢身支節毛孔中國土身。以明入法
界智境行網一多重重無礙無礙無盡無盡利
生常然之門。具如文自廣明。論文略申經中
意趣。所以不可具録其文。於此段中長科爲
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
教已下至同住渇仰欲見普賢菩薩有三十三
行半經。明善財以慈氏菩薩所勝進修行入
一生之佛果却會初信心中菩提場普光明殿
智境法界恒然寂用無礙因陀羅網境界佛果
普賢行海恒圓滿分二即於此金剛藏菩提場
毘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花藏座
上起等虚空界廣大心已下至善財童子起如
是心時有八行經。明善財於初所信心中法
界金剛智藏菩提體中起普賢法界大用因果
同時無礙分。以六相義該之。三由自善根如
來加被普賢菩薩同善根力已下至是爲十有
十一行經。爲明善財見十種瑞相分。四又見
十種光明相已下至是爲十有十七行經。明
善財見十種光明分。五時善財童子見此十
種光明相已已下至増長大法成一切智有五
十七行經。明善財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衆
會之中坐寶蓮花師子之座及見普賢身一一
毛孔廣大法界分。六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
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已下至一切如來遊戲神
通有二十三行經。明善財重觀普賢身身十
方諸佛人天地獄咸在於身毛孔之中分。七
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已下至善財童子
既得是已有十三行半經。明善財童子得十
種智遍一切法智波羅蜜分。八普賢菩薩即
申右手摩善財頂已下至所得法門亦皆同等
有十四行經。明此方普賢菩薩摩善財頂及
所得法門十方一切世界一切微塵中普賢菩
薩一時摩善財頂及善財所得法門皆悉如此
分。九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已下
至善男子汝應觀我此清淨身有六十行經。
明普賢菩薩爲善財説自爲衆生求出離道修
行福智二行以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數劫
行菩薩行求一切智城邑聚落國土王位妻子
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爲布施
求一切智利益衆生無暫時間斷分。十爾時
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好支節一一毛孔
中已下至頌此一段明善財觀普賢菩薩身相
好毛孔境界法門一念所入諸佛刹海過前不
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數位分。一毛孔如是。
一切毛孔亦然廣如經自明
於説頌中分爲三段。一初八行頌明普賢菩
薩勅衆諦聽。欲自説佛功徳分。二有六行經。
明衆喜樂聞分。三以頌略申如來功徳少許
之分其意頌文自具。如上經云漸次而行經
遊一百一十城已到普門國者。以一切十方
諸佛及一切衆生同爲一法界國土無別體
故。經遊一百一十城者。明一時普印前所修
法無前後故。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
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善知識者。即明以
文殊師利。法身智慧等同普見一切不異文
殊之體明總相也。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
量者。普門國法界初數總相。次第意明毛孔
中三千大千世界即周十方。一一皆等入法
界方便不可越數數之也。次於此金剛藏菩
提場中毘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花
座上起等虚空界廣大心者。明以本信心中
所信佛果菩提金剛智藏無染大悲之體。起
一切法界因陀羅網境界普賢恒行之門。已
下意例如文廣説。此明總收所進修之因果。
而歸本樣立法如是。令使開解一一如是自
心。觀達修行令使相稱。是衆聖賢之大意也。
意明不離初信心中菩提體根本智。修差別
智滿普賢行。充滿十方。塵刹重重普賢行海。
是自行滿。因果不出刹那際中。恒以此法恒
化衆生。不出刹那際。無有斷絶始終之念。此
明毘盧遮那普賢法界無始無終大圓明智。
恒普印之常行無有出沒休廢之事十方常然
身無内外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