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新華嚴經論 (No. 1739_ 李通玄撰 ) in Vol. 36

[First] [Prev+100] [Prev]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喜樂等事。號出家外道名爲遍行者。智齊佛
果名爲出家。爲化邪流示同邪見。名爲外道。
益衆生行及以三乘盡同其事。名爲遍行。所
行無染。名爲出家。以菩薩行中化邪不化正。
名爲外道。處行無染。名爲出家。乃至九十六
種外道我皆爲之南方義如初釋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
至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總分五門。一
念善知識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推求善友。
三見在山上平地經行。山頂是智。平地是法
身。表不離法身大智同於邪見。四往詣致敬
正申所求。五遍行善友與善財所行之法。隨
文釋義者。言外道名遍行者。菩薩化邪不化
正名爲外道。凡所修進未至究竟。一乘法界
理智妙行。一多同異自在身土交徹十方世
界如因陀羅網門。皆是外見。如是通凡及聖。
盡以同行方便引之。名爲遍行外道。行即如
此孔丘莊老之流亦是其類。如潜名隱相隨
類而行衆生。但受其益總不知。誰是誰非。如
是之行。常遍十方。無時不現。如影隨形。如響
應聲。非往來之質以智通萬有。常對現色身。
如下文云。我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已成
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
蜜。我普於世間種種方所種種形貎種種解
行饒益衆生。乃至普遍一切諸趣雖在世間
常行利益。時諸人衆不知從何而至。不知不
覺。是何人流。有衆生處一切行遍故。此是眞
實行善知識。以智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此
位治於生死中行不自在障令得自在。餘廣
意如文。前十住是入佛所住法門之樣。此十
行是普賢行之樣式。十地倣此而成十迴向
是以此十住十行中。和融慈悲願力起智興
悲。令使不偏修出世涅槃及染淨二障。使得
常居十方一切生死海中。依自體法界佛果
普賢大行。恒常充滿如因陀羅網境界無礙
門故。以是安立乎。十迴向門。和會智悲世及
出世。咸使融通依本自在故。使偏修定業求
出世者。和融無量想念。起大智用無定利故。
安立十迴向。使權學菩薩不一向妄求他方。
別有佛淨土故。安立十迴向。使得常居寂定
身恒遍滿一切生死攝化衆生故。起十迴向。
使想念十方一切衆生數受想思惟憶念流注
飄動。便成智用。起十迴向。使微小如芥子許
福田。令遍滿十方充滿法界。起十迴向。令使
世間諸見及微小神通成普賢大用。起十迴
向。令使八住八地智増菩薩憶念本願廣利
衆生方便起大神通力。遍興大利不住淨智
中。起十迴向。令使初發心菩薩起如來大願
具佛功徳。起十迴向。廣如十迴向品説。若無
此十迴向門。一切發心者。總住二乘地。無有
菩薩得成佛道具普賢行也。初地菩薩依此
三法。以殊勝願力發心一依前三法。加行昇
進。至其功畢道滿如初發心。以明智不遷
時日歳月不遷。還如慈氏返指文殊。明果不
移因也。便見自身入普賢身中。明普賢行亦
不離因内故。慈氏云。我當來下閻浮提。汝與
文殊還來見我。明來世與今時不移。此乃約
智實論。不同情識妄想虚變生多劫。見一乘
之行見道。在初發心位初也。加行在初發心
見諦之後。以此果行相資。方成萬用自在。三
乘道前三賢菩薩有漏發心地上方成見道。
十一地妙覺如來。又云。三千大千世界爲佛
報境。未通法界無限之境。互參無礙門已下
推徳昇進十迴向位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六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七
 長者李通玄撰 
善財童子善知識十迴向位。從推徳昇進中
自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皆作
五門。已下諸位倣此例然。一推徳令善財昇
進。二示善知識方處國名廣大。三擧善知識
號曰鬻香長者名優鉢羅華。四勸善財往問
五致敬辭去。隨文釋義者。歎徳中以無礙願
住一切劫得如帝網諸無等行者。即是十迴向
中願行方便。又以善知衆香法門和合香藥
以充賣鬻。以表迴向和合。智悲生死涅槃染
淨想念分別。總成一丸定慧解脱知見香。生
死涅槃總自在。如此合香。以其衆香合爲一
丸。互相資益皆無自性。不失自徳同異自在。
此將鬻香長者。青蓮華表十迴向和融理智
大悲大願萬行總別自在總爲一丸。義無著
故。南方義如前十住初釋也。國名廣大者。廣
興大願。起行無邊。普接一切群品故。此願是
萬行之風。令行無邊故。又願是智風。令一切
想念成大智神通自在用故。願是開敷一切
三昧定風。引發滯染淨衆生。令無所依得無
依智寂用自在遍一切衆生故。如十住之首。
以妙峯山而表無相智慧。十行之首。以三眼
國比丘而表。明行出纒。十迴向之首。以合香
長者而表迴向和融智悲萬行涅槃生死。此
是隨位意趣。思之可詳其意。此五十三善知
識。皆是昇進修行意趣。甚須知之。不妄修學
此鬻香是表十迴向。以大願和融十住十行
理智慈悲入於生死一切無礙法界門。名號
青蓮花。表行不染生死不染涅槃於二不二
而中不汚如青蓮花。要以淤泥濁水之中而
生不染泥水之性色香第一。明菩薩以此大
願迴向力故。處於生死淤泥之中方始成法
界佛果普賢萬行功徳果報。色香第一餘莫
能勝。諸花中青蓮花爲色香殊勝。如諸行中
以十迴向和融生死涅槃智悲萬行爲一法
界。教化一切衆生皆令無苦顯大智香。此爲
殊勝。餘別求出世者。皆悉不如故。以青蓮花
合香長者表之令易解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
唯知此調和香法。於此段中以立五門。餘下
諸位亦倣此樣例然。一正念善知識教思惟
昇進。二漸次遊行至長者所。三致敬禮足。四
正申所求。五長者説其自行授與善財。隨文
釋義者。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有十大願門。
明入迴向以願和融一切眞俗染淨智悲無礙
之門。漸次遊行者。昇進也。至廣大國者。以
願起智興無盡行接引衆生也。乃至如十方
世界微塵刹中。一一塵内有無盡佛法及身
行接引衆生。一切十方國刹塵中。悉皆如是。
如帝網重重無盡。以願行廣大。國名廣大。於
第四正申所求門中。長者答言。我善別知一
切諸香有二義。一實知世間諸香。二以香
表法。一實知諸香者。即經所説。所謂一切香
總體。燒塗末是別陳。香王出處已下是隨生
業類。所生諸香且如已下人間有五種香。羅
刹中一種香。天中有四種香。總共有十種香。
其功能如經自具。以將如上諸香表十迴向。
香爲明香性無依能發衆善滅一切惡。明大
願無依能興無量善根故。起無量大智之雲
雨無量白淨法雨。行無量大慈悲行。化無量
衆生。令得滅苦發無上意。若無大願不成發
起大菩提心。設修解脱悉皆二乘。人間有香
名爲象藏。此香因龍鬥所生燒之一丸起大
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霑著
身身則金色者。表如十住位中初發心時。以
七覺之香起大願雲。廣興悲行。普覆一切衆
生求一切智。以止觀龍與十二有支煩惱共
鬥。徹空無際生智慧火燃大智香。起慈悲雲
雨白法雨。衆生霑者即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者。明因起大
願迴向香所有一切世間忍辱慈悲觀智總會
法界自在白淨法故。若因風吹入宮殿中。衆
生嗅者七日七夜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
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者。明轉轉而聞亦
皆歡喜發大願門起七覺意。我知是已而爲
説法者。明欲勸衆生發無上覺心者。要先勸
發廣大願迴向。起堅誠誓願之心。先敷三十
七品覺行華。方堪爲説至眞之道。如是勸修
萬無失一。摩羅耶山者。此山在南天竺境摩
利伽耶國。此國依此山立名。此山多出白旃
檀香。此山出旃檀香名牛頭。若以塗身設入
火坑。火不能燒。明治地住以起大願力及迴
向力。以上上十善法身無性之理以成戒體。
用塗其身。迴向入生死火坑。貪瞋愛火不能
燒害。海中有香名爲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
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者。明修
行住以法忍成就。迴入生死海中教化衆生。
以忍辱心聞一切善惡聲音鼓。惡邪怨敵自
然退散。阿耨達池邊有沈水香名蓮花藏。其
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一丸香氣普熏閻
浮提界。衆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明生
貴住達三界業皆無障礙。常生佛家無垢清
淨。此同第四地位得出三界業。以本四弘誓
願之心。迴入生死四流大池中。教化一切沈
溺生死衆生。皆無染著名蓮花藏。演微妙法
香遍熏十方。聞者罪滅戒品清淨。雪山有香
名阿盧那。是赤色香也。堪以染緋。若衆生嗅
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者。此是具足方
便住禪波羅蜜門。以大願迴向生死令諸衆
生離諸染習禪波羅蜜得入離垢三昧。以雪
山表是禪定體自白淨無垢體故。羅刹界中
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爲輪王所用。若燒一丸
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悉騰空者。明表以第
六正心住。以三空智慧爲羅刹迴入生死海。
以般若輪王燒智慧海藏香。熏生死海王四
種魔。皆昇法空已下總表十迴向。以十住十
行中願行和融生死涅槃眞俗二智悲智二門
使令自在。十地依此而修。成就法界自性無
作縁起道理。以燒香塗香合香以表之。令學
者易解。皆倣此知之。若十住十行十地中。若
無迴向大智力。但得二乘之道。不可有成佛
者故。有修行之士。大須善得其義明觀教意
總別同異成壞六相。從我唯知此調和香法
者。明調和眞俗二諦智悲願行生死涅槃染
淨自在之香及以青蓮花名號表之。已下推
徳昇進。餘義如文自明
第二推徳昇進中。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
去有十行經。分爲五門。一推徳昇進。二示善
知識方所。三擧善知識所居城名樓閣。四擧
船師名婆施羅。五頂禮辭去。隨文釋義者。南
方義如初釋。城名樓閣者。此近南海下濕人
多以作樓閣而居。亦約差別智。以十迴向中
和融萬法總別同異重重。以立城名。船師
婆施羅者。此云自在。明於生死海而得自在。
此爲十迴向中以能入生死海行大慈悲。以
爲戒體。十住中以觀生死海十二縁生以爲
性自清淨本。唯佛智故。以爲戒體。十行之中
明工巧法相法。算法世間技藝饒益衆生。以
爲戒體。此十迴向以眞入俗處生死海主導
衆生成慈悲行以爲戒體。如是三位修戒各
有同異昇進法則。船師者。師以大慈悲爲戒
體。常處生死海往來渡衆生故。如歎徳中具
明。大意云。具足成就無所著戒。如船師渡人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
唯知此大悲幢行若有見我及以聞我與我同
住憶念我者皆悉不。空於此段中分爲五門。
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往詣
彼城。三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四禮
敬合掌申其所求。五船師授與善財自行法
門。隨文釋義者。見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
百千商人及餘大衆圍遶。此有二義。一實有
此行。以主導入海商人及採寶者。爲海險難
非聖智不知。二表法。以自得眞門出纒離苦。
以其願行成大悲海。常臨生死海岸引接衆
生。商人百千表戒波羅蜜中萬行圓滿。無量
大衆表行遍周。滿一切諸行。經云。往一切智
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者。摩訶云大。
衍云説。所乘之教。總云大乘教。遠離二乘怖
畏生死住寂靜三昧旋還。此明歎譽善財。法
明能以寂靜三昧處生死旋還利生不出故。
善男子。我知此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
寶類一切寶種一切寶器。如是寶聖智所知
世間諸法。表法者。我知海中一切寶洲者。明
達一切智洲。一切寶處者。善別賢能諸根利
純。一切寶類者。善知同行類別行類。一切寶
種者。善知大小乘差別種。我知一切寶器者。
知衆生大小根器堪與何法而成就之。一切寶
用者應根與法令任其作用。一切寶境界者。
三乘三寶境界。一切寶光明者。三乘一乘智
慧大小光明。我知淨一切寶者。三十七道品
十波羅蜜五停心觀方便是。淨一切智寶方
便鑚一切寶者。止觀二門是出一切寶者。善
能依根教令現智寶故。作一切寶者。以無相
智起差別智。以大願風興大慈雲雨諸寶雨。
化一切衆生和合心境。令使無依自能顯現
一切智寶故。一切龍宮難處者。淨土菩薩如
龍分有慈悲遊空神足一分自在。夜叉喩聲
聞能害三毒亦得神通。羅刹害難處者。喩縁
覺居涅槃海能害無明及諸佛一切智種不現
前故。如是等難悉皆以迴向願力同處生死。
不害無明十二有支。達取無明成種種智。處
法界縁生自在門。名爲悉皆迴避免其諸難。
亦善別知漩澓深淺者。愛取有業深淺也。波
濤遠近者。情識想念攀縁多少。水色好惡者
愛心善惡。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度數量晝
夜晨晡晷漏延促者。明了世事中明陰陽玄
像五星行度數風起時分晷漏四時延促皆悉
知之。表法中明三位進修及三乘差別教分
行門隨行隨根迴轉軌則方法時熟日月歳劫
所經多少悉能知之。其舡鐵木堅脆機關澁
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
不明了者。實知此事。表法者。明善知三乘迴
心堪入生死不堪入生死根品成熟及未成
熟。一乘中菩薩第六住第六地。現前處生死
中得出生死心。三空智慧心三空智慧。寂滅
現前。七住七地菩薩於出生死中常處生死。
八住八地得無生忍現前菩薩無功智現前任
運利生。九住九地學佛十力四無畏。十住十
地十分與如來出世智慧解脱知見齊圓住佛
灌頂位。十一地方學普賢神通妙行。至普賢
行品方終。如來出現品中佛果文殊普賢三
法法身根本智差別智方始理智大慈悲。如
先發願。稱願圓滿。如三乘教中後得智。以普
賢行教化衆生。此一乘中教法。説似前後。如
是昇進不出一刹那際。三乘因前果。後道滿
三祇。一乘見道。在初發心住中加行。行因在
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如是舡之鐵木安
危澁滑悉知之。乃至知根遲速應止即止。三
乘及以人天法中乃至五停心觀。根若熟者
應行即行。令使昇進一乘法中。以生死性十
二有支。便爲法事大智用故。已下大意如此。
善男子。我將好舡運諸商衆至安隱道乃至
引至寶洲與其珍寶咸令充足然後將領還閻
浮提者。是事表法中。明從初發心住得佛根
本智。自此已去經後諸位中。皆與説其妙法。
至於十地一切智之。珍寶已滿。十一地中。還
當送至本所舊住生死海中。以此所得一切
智之珍寶。廣利無盡衆生。此明約修行昇進
作如是説。使令易解。而亦不出生死海中成
大寶洲。自餘如文自具。此皆約事説託事表
法。令衆生易解故。此是第二不壞迴向善知
識舡師云我將大舡如是往來無有令其一損
壞者。若有衆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
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者。是不壞
迴向義。以戒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
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成大慈悲戒。以海
中舡師所表往來常不出生死海故。成大悲
幢行已下推徳昇進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
而去。有十行經。約分爲五門。一推徳昇進。
二示善知識所止之方三擧善知識所居之城
名可樂。四擧善知識之名號曰無上勝。五禮
敬辭去。城名可樂者。以長者善明斷決人間
種種諸事復能説出世之法。衆生樂之不捨
故。城名可樂。長者號無上勝者。此是忍波羅
蜜門。處衆行之中。忍爲殊勝。又徳藝過世間
故。號爲無上勝。餘行約前歎徳中所説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
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通
之力。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
惟昇進。二漸次經歴到於彼城。三見無上勝
長者在其城東無憂林中。無量商衆百千居
士之所圍遶。四投身於地禮敬而起。五正申
所請隨文釋義者。漸次經歴到彼城内見無
上勝在其城内者。升進入位名内。見無上勝
在城東者。明以智利生爲東。表不住本位。東
方表智。以就俗引衆生。發明生位也。西方表
慈悲。如下以觀世音菩薩住金剛山之西阿
表慈悲位也。以是等一切諸佛迴向。佛者覺
也。以角宿在東方之宿。以角主僧尼道士衆
善之門俗作此角計所主屬。合作此覺也。爲
主衆善門故。角爲天門衆善也。以此在城東
普賢智行。以東表之。表明生衆善之首。觀音
大慈悲行以西方表之。以西方是金。金爲白
虎。主秋主殺。以是經云明練十方儀式主方
神。又主方神。隨方迴轉。意明隨方法迴轉
以度衆生。然實大象性自無形體虚融而非
跡隨方表法。法逐縁分。聖人垂訓於俗纒。還
以俗縁中事物而表法。只如亡言之理。不可
以引蒙。絶像眞原。不可以益俗。是故以方隅
而表法。執之者還非利俗啓迷。廢之者。復失
今者利俗啓迷以城東。是引迷明生起衆善
之義亦以房爲青龍是世間福徳之位。無憂
林中者。此主忍波羅蜜。以忍成滿處行無憂
故。林者。以此長者行遍十方隨形而廣蔭群
品。以行廣多覆蔭故爲林。亦以化他令無憂
故。爲無憂林也。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
遶者。是所化之衆。表以愚易智以智易愚以
惡易善。亦爲商人。常處生死。以行仁徳化利
群品。名爲居士。此約行釋。善財童子觀長者
爲衆説法已以身投地。表十迴向大體約迴
眞入俗以大慈悲善忍爲地。再云我是善財
者。表求法深重也。亦明達我無我以成忍也。
已下長者告善財所行之行名。成就至一切。
處菩薩行。以明如一切諸佛迴向十方一切
世界一切衆生所行無不遍故。如下文具明。
如十住中。從初至第三住見三比丘。表從世
間修出世間法。此從初迴向見三長者。是純
俗流。合香船師無上勝等。明從眞入俗名爲
迴向。此是等一切諸佛迴向中善知識。以忍
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
約位門中治入生死海中忍不自在障。令得
法忍自在。前十住十行。修出世間離苦忍。此
位明入世間中成就慈悲餘饒益忍。以此十
迴向中捨身肉手足國城妻子。有來乞者。無
厭恨心倍増歡喜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
而去有十行半經。分爲五門。一推徳昇進。二
示善友所住之國。三示善知識所居之城四
擧。善知識名號。五禮敬辭去。城名迦陵林者。
此云相鬥諍。以此比丘尼位。同十住中第四
住十地中第四地。出三界纒生如來家。以迴
眞入俗成無染慈。明比丘是出俗義尼是慈
音。明迴向行位門非男女性。示相表法也。以
實而言。此尼是此位法故。以表以眞入俗和
融眞俗是非染淨二見諍故。成法性理智處
俗。恒眞無染之慈。以滅眞俗有無染淨二見
鬥諍故。成就第四至一切處迴向。行精進慈。
以此城名鬥諍林者。明慈行遍周覆蔭廣多
故。名爲林。亦約此比丘尼報得莊嚴寶林樹
廣多。故號爲林。國名輸那此云勇猛者。是精
進義。爲此是第四精進波羅蜜此教皆是託
處託事以表法也。尼名師子頻申者。約徳行
成名。如師子頻申者。明慈悲適悦。行遍十方
教化衆生。無有疲勞法樂義也。如人身心舒
適悦樂也。表比丘尼雖行遍十方善和鬥諍
心恒出俗也。迴向中處纒無染慈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
至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脱門。於此段中
約分五段。一漸次遊行至彼國城。二周遍推
求此比丘尼。三衆人告語比丘尼之所在。四
善財詣勝光王日光園中觀察見比丘尼所有
依報。五善財合掌申請所求。比丘尼授與善
財自行之法。如第四善財詣勝光王日光園
中。觀察見比丘尼所有依報中。及大衆莊嚴
有十三種。一寶樹莊嚴。二七寶流泉陂池及
華莊嚴。三寶樹下師子座莊嚴。四衆寶嚴地。
五林雨華香莊嚴。六音樂樹及衆寶鈴樂音和
鳴莊嚴。七天衣莊嚴。八百千寶樓閣莊嚴及
寶蓋莊嚴。九如須彌峯光明莊嚴。十宮殿莊
嚴。十一歎比丘尼所有功徳出世善根供養
諸佛之所生起。十二歎比丘尼志徳三業現
化業用周遍見者不空。十三明大衆圍遶。此
已下三十種衆。皆明此比丘尼攝生行遍隨
根授法各各不同。直至十一地金剛智。次隣
佛位已來衆。總皆攝化明一位遍五位行故。
一一位皆然。皆行遍法界。如是重重錬磨。以
五十三法一百一十城法。方稱總別同異成
壞無盡自在之法。一一位中皆遍一切位也。
爲顯一法遍多法故。以一位遍一切行故。爲
顯多法入一法故。以五位五百法門入一法
故。明總不異別別不異總如網相入也。如上
勝光王之所捨施者。是事表法者。明一切智
忍慈三法總會故。比丘出家捨飾好是忍義。
尼是慈悲義。勝光王。是智明以願力迴向入
俗行精進行和會忍智慈總攝五位之行總爲
一法界體用故。以師子頻申是法界門中法悦
樂故。從此精進行中。會此三法忍智慈。至第
七第八迴向位中。見觀音正趣菩薩。方始齊
故。後之二位修佛十力作用也。前三長者非
無此智忍慈。此約昇進勝劣言之長者。表智
多悲劣。尼表悲心處世無染。童女表染而不
汚。波利質多羅樹者。此云香遍。此樹莖枝葉
悉皆遍熏忉利諸天。此乃約行遍熏法界。迦
隣衣。此云細綿衣。婆樓那天此云水天。普眼
捨得等十般若門。如經具明。是比丘尼所説
之法。如是無數百萬般若門。日光園者。以忍
智慈爲園體。善財合掌住立申請不致禮敬
但與園中衆樹悉皆右遶者。表明衆樹是行
報生。明以衆行園林以忍智慈三法具故。以
表三行圓滿但與行圍遶。是所敬法故。無
別禮也。與衆樹圍遶。明會入忍智慈三行故。
是此位精進義。善財申請比丘尼與法名成就
一切智者。此約根本智中忍智慈悲。一切差
別智。從此三法而具足出生。此攝化之衆。直
至十地之後金剛智神通。善財又請此法門
境界如何。如經云。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
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
已下。是此法門所作業用境界。如經具明。大
意約以根本智起忍智慈悲萬行。大用自在
差別法門。稱法界境界故。從此樣式修行相
稱。即號觀世音。亦名正趣菩薩。無功之智及
慈悲齊等故。是故第七迴向中觀世音與正
趣同會一處善男子我見一切衆生不分別衆
生相以智眼明見故乃至聽聞語言音聲佛法
僧皆無所著以智眼所見法眠所知故已下。
推徳令善財昇進
第二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是推徳昇進。於
此昇進分中有十二行經。分爲五門。一推徳
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及所居之國。三擧所
居之城名寶莊嚴。四示善知識名號。五禮敬
辭去。南方如初釋國名險難者。爲此女人行
禪波羅蜜門。歎徳之中。一身端坐充滿法界。
於自身中現一切刹。善惡境界總以法界禪
體遍該。普含衆行。普攝衆生。普皆同事。徹
滿十方一切諸境。或有世人見其染行者。見
難信故。號國名險難也。城名寶莊嚴者。見聞
難信名爲險難。信而悟入心境皆無。稱性惑
除生死永盡獲自神通。名寶莊嚴。明二乘及
出纒菩薩離而不爲名爲解脱。此十迴向中。
第五迴向出纒行中。第五清淨無染禪。入於
世間。同爲俗事。遍行利生之中。乃至示行染
法。未曾一念染汚之心。故號女也。而實體中
非男非女。以取妙智理性。本眞大慈悲體如
女。非如世情起男女等見。若存世情起男女
見者。亦自不見此之法門。此約菩薩以妙智
用起慈悲之行。宜同俗行。周備十方。對現色
身。應宜設化。於此位中表菩薩有如是徳。處
眞不證。在纒不汚。法門遍周法界。誰是誰非。
此非世情思度故。亦非世情愚惑所行。自非
智徹眞原行齊法界。宜應所爲知根備俗者。
方能體會斯道歟。婆須蜜女者。此云世友。或
云天友。爲遍與天人作師友故。或云以寶易
財。或示現世間婬染之行。易以財事。此皆世
行難可了知三界六道人天地獄無行不備
也。此是不染而染。唯普賢智所及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
至我唯知此菩薩離貪欲際解脱門。於此段
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
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三處處推求婆
須蜜女。四於此城内市廛之北於自宅内而
得見之。五見之禮敬正申所求。隨文釋義中。
善財見於市廛之北自宅中住者。以生死煩
多爲市廛。北爲坎位。是北方主黒也。是衆迷
愚衆生之位也。菩薩居此迷流愛海。闤闠之
處。同行接生令其發明。自宅中住者。以衆生
生死海是菩薩自所住宅。菩薩以大悲故。住
一切衆生生死宅中。度脱衆生。成就普賢之
行。具足無量功徳。如經云。善財童子往詣其
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已下。廣説莊嚴。此是
初見其依報。次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貎端
嚴乃至皮膚金色是見其正報及諸藝能已
下。具如經説。爾時善財前詣其所已下申請
所求。善男子已下。正授善財所行之法。菩薩
解脱名離貪欲際。以此解脱隨其樂欲而爲
現身。十方三界所見不同。如經具明。又經云。
若有衆生暫見我者。即離貪欲得菩薩歡喜
三昧者。明有信者而修禪定禪悦其心故。若
有衆生暫與我語者即離貪欲得菩薩無量音
聲三昧者。明從定發慧了音聲無體。若有衆
生執我手者即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刹
三昧者。是引接義。如是已下昇座。是無相智
増暫觀於我是觀照義。頻申是法悦義。目瞬
是見諦入佛智境也。抱持於我者。攝受不捨
衆生義。咂我脣吻者。受教説法義。凡有親近
於我一切皆得離貪欲際入菩薩一切智地
者。都擧諸有親近無空過者皆獲一切智門。
此明二乘及出纒菩薩但求離苦。未入大慈
悲入於生死海同事接生不達法界自在智
王。處染淨而無垢會無依普光明智圓滿十
方。任運利生無縛無解。方名永離貪欲際也。
厭而出纒無大悲行。智未究竟。有所依在。修
行不應。以有所得心一分無相無願無作空
解脱門。莫以爲足。應修智悲發起願求。誓度
衆生學差別智。盡三界法。無不皆知明。用三
界事便成法界。善照自他十二縁生。成一切
智。了無邊劫與今無二。不求餘處別有出世
解脱涅槃。以無作無依智。印三界法本如是
無別思求。一依十住十行十迴向法門圓會
自當稱。此婆須蜜女。是會第五無盡功徳藏
迴向門。爲以行齊。生死是非見亡。以法界禪
門眞俗二染倶盡。以性等法界智周有無。無
行不行。無生不利。招多福徳故。名無盡功徳
藏。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功徳已下。
其女與善財説自往昔因。高行如來出世爲
長者妻布施寶錢。及文殊師利勸發大菩提
心。以是因縁得如斯解脱。我唯知此離貪欲
際解脱者。明往因以捨所重寶錢。是離貪。文
殊師利勸發無上菩提心。是離欲。如一寶錢。
其所施不多。爲心貴重故。能捨與多非異。此
是無盡功徳藏迴向。亦以禪波羅蜜爲體。明
圓通諸法。是寶錢義。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
位以第五迴向中。以出世禪入於生死。眞俗
染淨不自在障行不自在。遍衆生障治令自
在故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六行經。分爲五門。一推徳昇
進。二示其方所及以城名善度。三擧善知識
居士名鞞瑟胝羅。四擧善知識所行事業供
養旃檀塔座。五禮敬辭退而去。隨文釋義者。
南方如初釋。城名善度者。約此居士善度衆
生故。居士名鞞瑟者。此云法胝羅者。此云
包攝。爲此居士智慧廣大包攝十方一切法
門。具云悉怛履曳。此翻爲慈氏爲明以第
六出世智慧處俗行慈。方便利生以行成名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菩薩所有佛不涅槃際解脱
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漸次遊行至善度
城。二詣居士宅頂禮其足。三合掌而立正申
所求。四居士爲善財正説所行之法所行解
脱門名不涅槃際五擧所現行。供養旃檀塔
座。供養旃檀塔座者。經云我開旃檀座如來
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者。明一切衆生
分別心皆是如來智慧種同於諸佛智慧種無
有生滅等相。此同十住中第六住十行中第
六行十地中第六地。以十住十行中第六出
世間之智慧門。迴向入纒處俗中智慧利生
之行故。爲居士身。處世化俗置一塔室。於中
安置一旃檀座。不置形像。表第六智慧門達
無相法也。以此塔座供養諸佛現在其前。明
無相法無有三世古今之見。爲以自佛智慧
與一切諸佛智慧無相體。同皆爲一際。一切
衆生亦與一切諸佛智慧本來一際。爲諸衆
生説如斯法。令諸衆生開佛知見入佛知見
悟佛知見故。城名善度。居士名含攝。一切諸
佛一切衆生智慧皆一體不生滅故。既是諸
佛智慧無生滅性。一切衆生亦不生滅也。故
得一切諸佛不入涅槃。此意明如座上無相
是佛故。善財白言此三昧境界云何已下。是
居士答。入此三昧見佛之數。此界他方三世
諸佛。總皆得見所有見佛之數如經具明。意
明諸佛衆生無生滅相方便以將其旃檀座塔
引接。表示令一切衆生達自身心性相智慧。
如旃檀座塔。本來佛也。明性相皆無倶不生
滅。達相如化了性如空。智無依住何有生滅。
此是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以般若波羅
蜜爲體。餘九爲伴。此治出世智慧處生死中
於大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至辭
退而去并頌。有十四行經。分爲五門。一推徳
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擧山名補怛洛迦。
四擧善知識名觀自在號觀世音。五禮敬辭
退。隨文釋義者。山名補怛洛迦者。此云小白
花樹山。多生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爲
明此聖者修慈悲行門以謙下極小爲行也。
華者。明開敷萬行故。此慈悲謙下極小和悦
行花開敷。教化行香。遠熏一切衆生。皆令聞
其名者發菩提心故。擧善知識名觀自在者。
以舊經云觀世音爲正。梵云光世音。以慈悲
光照世間。聞苦便救。有待念而方救者。意令
彼迴心專縁善發心。令功徳善根深固也。問
曰。觀自在可無慈悲。何以要須光世音。答曰。
夫一切菩薩約行成名。約名行表位。雖一切
菩薩皆具智悲二門。今以名行表昇進。要
須以名表法。今此第七隨順一切衆生迴向。
成處世慈悲門。以光世音名。是慈悲之號。以
爲表位行門令昇進也。觀自在者。但明觀照。
成出世般若義自在故。以表觀世間苦。表悲
門不如觀世音之號。法華中云。普賢菩薩從
東方寶威徳上王佛所來者。又餘經云。觀世
音在西方阿彌陀佛所者。總是如來密意方
便。表法成名。意云。東方是智。西方是悲。以
方表法。實無方所。但約東爲春陽發生日出
普照。二十八宿中。東方角宿及房心等七星。
皆爲衆善位以表智門。西方七宿昴畢參等
主白虎。秋殺義。昴爲刑獄。多主罰惡。以觀世
音主之。而實佛國一方滿十方。一塵含法界。
何有方所而存自他隔得別佛也。先徳翻經
之士。以三乘教謂此方無觀世音。以觀自在
充號。此非實。法界毘盧遮那如來境智道理。
於法華經中會三入一門中。具有此三法。文
殊普賢觀世音菩薩。表法身無相慧及根本
智。即文殊之行主之。表從根本智起差別行。
以普賢主之。表大慈悲心恒處苦流不求出
離。以觀世音主之。以此三法屬於一人所行
令具足。遍周一切衆生界。教化衆生令無有
餘。名毘盧遮那佛。即明一切處文殊。一切處
普賢。一切處觀世音。一切處毘盧遮那。乃至
微塵中重重充遍。且約略明也。如海上有山
多賢聖者。此約南海之上。亦主生死海上。餘
義如文具明。亦約慈悲爲流泉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大悲行門。於此段中約立五
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至
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三見其西面巖
谷之中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
坐。四善財見。已歡喜。觀世音遙見善財稱歎。
五善財頂禮申請。觀世音爲説大慈悲行解脱
門。隨文釋義者。如第五婆須蜜女。以師子頻
申引接成悲擧行。及報身相及境界所居皆
寶莊嚴。至第六第七迴向。爲大悲至極熟物
利生。不就自報。就衆生界穢境而居巖谷。泉
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世
音菩薩坐金剛寶石。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此
是所居處表巖谷。明險道趣。泉流縈映者。明
慈悲瑩徹。樹林蓊鬱者。表慈心蔭密。香草柔
軟者。表和言芳教重悦人心。右旋布地者。表
衆生順化布慈悲地令有所歸。觀世音菩薩
坐金剛寶石者。表以金剛智用隨悲行堅實
深重無所傾動也。結跏趺坐者。智悲交徹也。
無量菩薩皆坐寶石者。悲行堅厚也。善財諦
觀目不暫瞬者。敬法貴人慈心見徹無別念
也。善財歎徳如經具明。善財往詣觀世音所。
觀世音菩薩遙見善財。即云善來。并諸稱歎
未及致敬先有是言者。明大悲深厚先致慰
問及稱歎然後頂禮旋遶申其所請。觀世音
菩薩授與善財大悲行解脱門。明迴第六住
第六地中修出世慈悲令成入俗慈悲之行。
至此位中菩薩。是第七等隨順一切衆生迴
向滿故。入俗智亦於此滿故。如下文指位。雖
在東方有菩薩。名爲正趣。及至見時還同會
而居。表此位菩薩入俗現行悲智齊也。至次
下文和會。經云。善男子。我恒住此大悲行門。
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衆生之前。以
四攝事攝諸衆生。廣如經説。意明。不離根本
智。十方世界對現色身慈悲利物。已下廣明
觀世音菩薩自所。誓願利衆生事行如。下具
明。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已下。是推徳昇
進。此是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門。方便波羅
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
門中治十住十行中出世大悲處俗。不自在
障。令得自在
第二推徳昇進。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
去。有十八行半經。分爲五門。一推徳昇進。
二示善知識方所。三擧善知識名爲正趣。四
重歎善知識光明威徳神通普化。五勸令往
問。問曰。此何意不云辭退而去。答曰。爲此觀
世音菩薩會中見正趣菩薩。悲智二位在此
位齊滿。表悲終即無明之智自成。明悲智無
二體故不辭去也。又明從師子頻申比丘尼。
修悲起智。從此第八迴向已去至第十地神。
即從智成悲。即天神是智。地神是悲。明智
悲合體即普賢行自在。此明智悲應眞體通
神性。名之天地之神。非世鬼神也。觀世音菩
薩云。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者。明正智無
邪故云正趣。從空而來者。明智體無依性無
形質。神無不遍。自體眞空起如幻身。應縁利
物。一刹那際響應十方。性無往來。以虚空而
現幻像。故云從空而來東方者。表是智也。云
南方表法爲虚無。爲离中虚爲明爲正爲日。
离者麗也。以明麗於地者。以北方爲坎。爲黒。
以子爲陰極。癸爲陰終。以背黒。而從明背邪
而從正。是初啓蒙之位。故往南方。今至第八
眞如相迴向。即明東方爲智爲震爲雷爲音
聲爲青龍爲春生爲福徳爲吉慶。日生於寅
出於卯。定是非於辰巳也。至午巳東。總屬陽
位。午爲陽極未爲陽終。自未至丑。是陰位。以
此第八智明眞如相迴向。即取東方爲智。明
照萬邪故。入於生死震動萬有令明生故。教
化衆生達眞如故。照愚夫道成君子之徳故。
破佞邪道成正智故。照一切惡生一切善故。
長諸善根成白淨無垢吉祥福徳故。故東方
表智。西方表悲。以此二位明悲智齊故。正趣
菩薩從東方以來白花山西一處而見。以明
東表智西表悲。此觀音正趣會悲智二位。一
分始終自此已去從智行悲也。即次後天地
之神。是以明從悲行智即行狹不終以智行
悲。即行廣無限自在故。如十地位滿智悲功
成十一地中。還以悲爲體以智爲用。即摩耶
是悲。生佛是智。如是一一位中昇進皆有意
趣。總別同異如東西南北。表自有趣求啓迷
發明。即往南方表之。若明智悲益俗。即東西
表之。觀音在白花山西者。白者金像也。西方
白表金位也。主將位也。東方者。木位。主青
像。主相位也。相主生。將主殺。如來以約世間
法則安立法門令世間易解故。以此殺害之
處置大慈悲之門。以爲救苦。以東方春生之
位。置大智之門。以表智生衆善。令易達其事
故。如老子云。上將軍居右。偏將軍居左。明上
者而具慈恐妄殺也。而實大像混然。何有方
形而可得也。但約法立名設其則也。然智悲
之道。以一法而滿十方。以一行而遍一切萬
行。雖然約世軌則設法。不無如世陳設者。是
隨方應用也。是故此經觀世音菩薩云。東方
有菩薩名爲正趣。表第八智位。照世間大夜
故。此同十住十行十地十一地第八無功智之
大用故。位同昇進生熟逆順有異。此正趣菩
薩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指
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種震動者。表智能破闇
衆生惑滅境亡散也。智現妄亡。妄業所報得
大地之境界亦亡散故地動。動者散也。如定
現前妄亡智應報境盡亡。足指按地者。智之
所行也。表以法空起智現。前衆執皆散。輪圍
山是妄所執之報境。無依智現所執境無。以
禪觀方明不可以想心斟酌。一切皆以衆寶
莊嚴者。明妄亡境滅。隨智淨福相應即諸功
徳便現身放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天龍八
部釋梵護世四王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
照一切地獄畜生者。如三界之光。皆有漏業。
隨生滅心功徳所生。皆未離生滅我所。有漏
業果。皆有自他能所。得業在如眞理智無漏
無我無作具法性清淨。任性大慈悲之智光。
非世所及。無有隔障邊際分劑可及。十方洞
徹六道遍周故。已下智悲之行。如經具明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菩薩普門速疾行解脱門。於
此段中約立五門。一依教速往詣彼菩薩所。
二頂禮合掌申請所求。三正趣菩薩説自所
行法。名普門速疾行解脱。四善財致問。於何
佛所得此法門所從來刹去此幾何。來已久
如。五正説所縁因依得法所在久近之數。云
善男子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而來
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者。此約實而論。智
無方所遠近之體。約以表法中云東方妙藏
世界普勝生佛所得此法門。明東方是衆善
發生之位。妙藏世界者。是自妙理法身根本
智藏性周圓滿普遍十方。名爲世界。普勝生
佛所得此法門者。明從根本智生差別智響
應衆生。意明不移根本智大用而無功故。從
彼發來已經不可説佛刹微塵數劫者。以根
本智超塵出劫。不屬數量所收。一一念中。
擧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數歩者。明念念
中超出過如是情量度量。一一歩過不可説
不可説世界微塵數佛刹。我皆遍入至其佛
所。以妙供具而爲供養。此諸供具。意明。根本
智性自遍周。差別智業用亦如根本智遍周
所作供養諸佛依根本智起。以根本無作智
印。起如幻業用。普印諸供養具無功而自成。
以用歸本故。明此第八迴向已前以根本智
行差別智。具大慈悲。及世所有一切功巧。五
明技術之法饒益衆生。此位差別智終約用
從本。總無功用。任法自成。教化衆生亦復如
是。自餘如經具明。此是眞如相迴向。以願波
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
位門中以治有功用行入於世間。無功用智
任運大悲。此位明有學諸法已終會令悲智
一性無二遍周故。在觀音會中一處而見。第
二推徳昇進門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
而去。有八行半。經約立五門。一推徳昇進。二
示善知識所在方所。三擧其城名墮羅鉢底。
四擧神名爲大天。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
城名墮羅鉢底。此云有門。爲此第九迴向主
大法師位。同十住中法王子住十地中第九
妙善慧地。有大法門饒益衆生故。故城名有
門問曰。何故此位見大天神。爲明第九無縛
無著解脱迴向智淨爲天。其智無依不爲不
思而恒應萬有。故號天神。即是此界乾神是
也。自會此智道相應也。凡爲天地日月五星
名山大川五嶽四涜河海社稷之神。皆是菩
薩所爲。非是凡世鬼神力所堪能故。以乾爲
天門。以淨無垢智現衆法故。巽爲地戸。以
巽爲風。動生萬物。勝持萬物荷負大地故。以
配長女主持陰位。如初會風神是也。今大天
神城名有門。如天淨體現世一切所有法門。
此依化主立名。有大法門故。城名有門。如天
現像善惡倶示。如天無思。賞罰應時。此天神
即是無爲無作淨智爲體。一切衆生同共有
之。從自心迷惑智殊品。見各不同。淨穢皆別。
若心淨者便爲淨土。名第一義天。一切智天。
非如五行生滅天也。此天神是應眞名神爲
明。修行昇進漸智通靈性。號之爲神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雲網解脱門。於此段中約立
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
至有門城。三推問諸人大天所在。四知其所
在。往詣頂禮申請所求。五時大天出。四長手
取四大海水。用洗其面。持金花以散善財而
爲説法。隨文釋義者。出四長手取四大海水
自洗其面者。明發大菩提心者難得難見。取
四大海水用洗面者。明貴發心者洗面方觀。
持諸金花以散善財者。明貴重而觀貴敬供
養能發大菩提心者故。又表四長手取四大
海水以四無量心四攝法攝衆生故。用洗面
者明以大悲水以從智用觀察衆生恒攝受
也。如芬陀利華者。百葉白蓮華也。明端正香
潔人皆樂見。菩薩亦爾。心端行正能説法。香
熏澤人心。皆令解脱。人皆樂見。善男子我已
成就雲網法門者。明大悲雲普覆一切雨教如
網漉衆生故。善財問言。此法門境界云何。如
下所明。金銀琉璃&MT03253;璃車磲瑪瑙大焔寶離
垢藏寶大光明寶寶瓔珞寶耳璫及寶冠寶釧
寶鎖珠網種種摩尼等及華鬘香一切衣服音
樂等具皆如山聚。及無數百千億諸童女衆。
而彼大天授與善財令其捨施攝受衆生如經
廣説。及所教化饒益衆生之行。如經廣明。此
是第九無縛無著解脱迴向行中善知識。以
力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中同治。約
位門中偏治處於三界菩薩人天衆中説法。
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入於靈智。神化自在轉
正法輪
第二推徳昇進中。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
辭退而去。有十行經。約立五門。一推徳昇進。
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閻浮提摩竭提國菩
提場中。三擧善知識地神名安住。四勸詣彼
問。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問曰。何故不云
南方。云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有地神名
安住者。答曰。此同十住中第十灌頂住。迴彼
解脱入於生死。令隨智大慈悲饒益衆生悉
圓滿故。但云閻浮提無別偏求。此以等法界
迴向法故。又菩提場主地神是總攝義故。十
地倣此樣式。摩竭提國者。前已釋也。菩提場
主地神者。以前明天神主智圓滿。此云地神
主慈悲圓滿。表地能荷負萬有長養衆生故。
以表慈悲處下生諸法門育載荷負衆生皆令
離生死苦故。以地神表之。亦明地神是此位
菩薩主持。即是此號地神也。明大悲厚載萬
物。菩提場中者。此位會菩提理智慈悲五法
爲一。皆圓滿故。名安住神者。於此五法齊圓
無所傾動故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中。於此
約立五門。一漸次遊行趣摩竭提國菩提場
内安住神所。二百萬地神同在其中。同共稱
歎善財至徳。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照大千
界。普皆震吼莊嚴大地。四示善財往業善根。
五擧自行法門。名菩薩不可壞智慧藏解脱
門。授與善財。隨文釋義者。百萬地神表大慈
悲行圓滿故。咸放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者。
明智滿悲圓。又三千大千世界一時震吼者。
皆明善財至此位智悲總圓滿。生死涅槃染
淨業謝。福増報現致使如然。地神以足指按
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涌出者。表善財
自行所及故。足指按地。又表善財始發行入
此位故。既入此位報境。便現所現寶藏是也。
初擧地神自行報果。後擧善財所及處。我得
菩薩解脱名不可壞智慧藏者。明悲從智起
即無可壞故。藏者。以法界行。智無不含。悲無
不滿。無生不濟。無苦不救。智悲遍周。名之爲
藏。於行不著名爲解脱。凡所差別智中所行。
大慈大悲皆是菩薩行故。唯法身根本智是
佛也。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已來。常隨菩
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有心行者。明從根
本智起差別智學慈悲行也。乃至如下文廣
明。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有
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於彼佛所
得此法門。乃至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數
如來應正等覺悉皆承事者。明大悲行深廣
自不求安。乃至示成正覺入涅槃。總是菩薩
行收妙眼如來及世界。總是智慈自己之法
故。如毘盧遮那如來處道滿圓極之報身報
土。如是菩薩行無始無終。是尋常家事周滿
十方。如因陀羅網也。自從此已去。入十地位
中。所論發心近遠皆是多。表大悲深廣。不限
其生及以劫量。無始無終然亦不出刹那之
際也。隨世多劫約智無時。此是等法界無量
迴向。以智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約智門中
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出世智悲。迴入生死
中令自在故。已下推徳昇進入初地位中也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七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八
 長者李通玄撰 
善財童子善知識十地位。自此已後十箇地
中修行。一依安住地神所智悲之行。以彼十
住十行位中出世智悲之行。猶多滯淨。以十
迴向大願和融出世間眞俗二智。使恒處世
間行大慈悲智無淨染。雖處世間。如淨蓮花
處水不汚開敷菡萏色香第一。菩薩處世大
悲行花開敷功徳第一。下九箇天神一箇
瞿波女總是女類。並是俗流無出家類。明以
前出世間入於世間如迴向法長養大悲。以
女表之。夜神者。以明入於世間無明大夜以
法照凡令開敷明解故。以出纒妙智入俗接
生名之爲神。亦以慈悲之行。處於天地晝夜
之中。以爲神位持世間法。則養衆生故。以家
法以化初心。智未具者。若以智滿。便同俗士。
現同外道工巧技術。智増悲妙。便入諸天地
靈神位中。生持世法祐護衆生。以其靈智十
方應現各不同。然其本身不離一切諸佛衆
會。而亦不壞十方。示現佛身故。應知如是次
第修學不滯其功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七行半經。約立五門。一推徳
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閻浮提摩竭
提國。三擧城之名號迦毘羅。四擧善知識夜
神號婆珊婆演底。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
城名迦毘羅者。此云黄色。此城上古有黄頭
仙。於此修仙道故立名也。表法中。以夜神智
會中道合中宮黄色。黄爲福慶之色。應眞菩
薩内懷白法外現黄色。是福徳之色故。城
名黄色。摩竭提國是如來示現成菩提道處。
明此位昇進會本位故。如十住中初位妙峯
山頂。以方便定力。會佛出纒智慧妙理之體。
此十地中初地菩薩位會如來智慧入纒大慈
悲中菩提果故。已後例然。神名婆珊婆演底
者。此云主當春生。爲此神主當衆生春生諸
苗稼也。表法中。是主當初地菩薩昇進春生
萬行之苗稼也。以能常於生死海破一切衆
生爲明暗故。名爲夜天。又智自在故。名之爲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解脱
門。於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
二漸次遊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佇立未久便
見日沒。三以四種念善知識勝徳。四見夜神
於虚空中處寶樓閣香蓮花藏師子座上身如
金色目髮紺青形貎端嚴。五善財見其夜神
以身投地禮夜神申請所求。從見夜神已後
復立六門。一見夜神身色端正皮膚金色目
髮紺青。二見夜神身著朱衣梵冠瓔珞。三見
夜神星像炳然在體。四見夜神一一毛孔皆
化度無量衆生隨根與法或生天上人間聲聞
縁覺所得不同。五見夜神或示現菩薩三昧
種種自在。六善財投身於地禮夜神足合掌
申請所求法門。此之境界身量毛孔乃是法
界之身。極其法界際境界也。令修行者倣而
學之。十地方終擧樣極令學纔得其分也。乃
是全中之分故。以智之境界及時不遷。即全
約位昇進。即分於申請所求中。復立十七門。
一善財冀望依善知識獲佛功徳法藏。二夜
神稱歎善財授與自己所行之法。三擧法門
名目名菩薩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解脱。
四善男子我於惡慧衆生已下。擧自所行大
慈悲之行。五夜神説二十一行頌以自己所
知之法勸善財修學令入。六善財白夜神發
心久近。七又問夜神得此法門其已久如。八
從乃往古世過如須彌山微塵數劫擧自發心
久近劫數。九擧劫名寂靜光。十擧世界名出
生妙寶。十一擧有四天下名寶月燈光。十二
擧城名蓮花光王名善法度十三擧城東有一
大菩提樹下有佛號一切法雷音王城正覺。
十四擧有夜神名淨月所告有佛出興。十五
擧自己身爲王夫人名法慧月。因供養彼佛
發菩提心。經須彌山微塵數劫。不生惡道種
諸善根。經八十須彌山微塵數劫。常受安樂。
於彼佛菩薩所常修善根。而未滿足菩薩善
根。十六復過萬劫於賢劫前有劫名無憂。世
界名離垢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我爲長者
女名妙慧光明。其本夜神生在妙幢王城中作
夜神。又來震動我宅放光現相。讃歎妙眼如
來所有功徳。自爲前導引至佛所。我纔見佛
即得三昧。名出生見佛調伏衆生三世智光
明輪。十七得三昧力故。得憶念如須彌山微
塵數劫其中諸佛出現。於彼佛所聽聞妙法。
以聞妙法故即得此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
解脱。得此解脱已即見其身。遍往佛刹微塵
數世界。已上明發心久近。已經八十一須彌
山微塵數劫。又經萬劫。其中一須彌山微塵
數劫又一萬劫。於佛菩薩所。修善根方得三
昧。名見佛調伏衆生三世智光明輪。又以憶
念劫中得見一切須彌山微塵數佛。以諸佛
所修行聽聞妙法。方得此破一切衆生癡暗
法光明解脱門者。在憶念劫中。方得此破一
切衆生癡暗法光明門。此明得法久近。總是
八十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爾所
劫中。常以女身行菩薩行。明修大慈悲心深
厚。擧劫長遠。以最後憶念劫中該含三世一
念普周皆是一念中多劫也。如初擧遍往佛
刹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中佛悉供養承事。
次擧百佛刹微塵數世界。次千次百千次不
可説佛刹微塵數佛刹悉皆遍往承事。及所
説法門悉皆領受。漸漸増長滿十方法界供
養諸佛。教化安樂一切衆生。此是初地以百
爲首。便滿十方一切法界無盡佛刹。不同三
乘但言百佛不云百佛刹微塵及以不可説佛
刹微塵世界等事。自餘如經具明。意明處世
行悲深厚不求出世之心盡窮劫也。此是初
歡喜地善知識。以檀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
此明入俗同纒長養大慈悲門。具足檀波羅
蜜令得圓滿。以修慈故。多生不離女身以表。
無出世相。常處俗流也。此十地中總明處世
長養大慈悲門。十箇善知識無出家相。總爲
女天。説多生因本發菩提心時。亦是女身。以
表十地是入衆生界長養大慈悲之行也。以
表女是慈悲能長養子孫無疲勞故。用明菩
薩養衆生故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長行有十五行半經。偈頌十行
經。於中約立五門。一推徳昇進。二示善知識
居處所在。云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内
有主夜神名普徳淨光三善財説頌歎婆珊婆
演底夜天神徳。四善財説頌已頂禮夜神足。
五辭退而去。此普徳淨光夜神。是婆珊婆演
底。往劫爲王夫人時。於夜覺悟之。師於八十
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常爲其師
引接示導。如前所説者是。不云南方。直云摩
竭提國菩提場内者。表修行處生死之慈悲。
不出菩提體別有世間慈悲行故。故閻浮提
及摩竭提國是世間菩提場内者。表此世間
在菩提場内。明會世間慈悲之行是菩提心
内所行之行不別有也。表處纒大慈大悲之
行與覺體一也。明果作因因果一也。如下善
財歎夜天頌云。多劫在惡趣。始得見聞汝。亦
應歡喜受以滅煩惱故。以明修大慈悲行。要
經多劫住生死苦海不以爲厭。慈悲行方得
成就故。明修出世道一念而即現前。行大慈
大悲行不限劫數也。自餘如文自具明也。多
劫約俗一念約眞。二事通融自體無礙。即乃
是一念中多劫。多劫中一念。以眞俗體不礙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得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歩解
脱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
惟昇進。二漸次遊行至普徳淨光夜神所禮
敬申請。三夜神爲善財説種種法。四夜神説
自行法門名。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歩解脱
門授與善財。五夜神正説以此法門。普見
三世一切諸佛及國土道場衆會。及救護一
切衆生故。隨文釋義者。法門名菩薩寂靜禪
定樂普遊歩解脱門者。此是戒波羅蜜。以法
身爲戒體。即一切境界性自禪故。法界性禪
即智自遍周。以智遍周所以普遊歩故。常處
生死行大慈悲。長養自體大慈悲心。於法性
之中具菩薩行遍法界故。菩薩寂靜禪定樂
普遊歩解脱門。明處生死中菩提法樂。亦能
具足菩薩大慈悲。復能遍行普賢道故。此明
自心菩提場内菩薩大悲之行。名普徳淨光
夜神者。智悲遍周照衆生之長夜故。名爲淨
光。具慈育俗名之爲徳。其智不爲性自大用
遍周名之爲神。如此禪體。以菩薩行大寂靜
法界無礙大慈悲心。寂用遍周故。約其功用
安四禪之名。經云。分明了達成就増長思惟
觀察堅固莊嚴不起一切妄想分別大悲救護
一切衆生一心不動修習初禪者。以法身根
本智正縁念。度一切衆生不名妄想。以不
縁惡法故。以法性理中所分別所縁利物。皆
以智爲依止。成大慈悲之門無世染習故。不
名妄想。又云息一切意業攝一切衆生智力
勇猛喜心悦豫修第二禪者。息一切意業是
偏慈不普心也。喜心悦豫者。以此二地菩薩
行以法性菩提之慈。以攝化一切衆生之法
悦樂故。名爲二禪。思惟一切衆生自性離生
死。修第三禪者。明以普見一切衆生同一菩
提法性自體解脱。以爲禪體。不自獨見一身
有禪體故。以一切衆生總體解脱故。修第三
禪。經云。一切衆生自性厭離生死修第三禪
者。自性厭離生死。此是譯經者誤也。應云一
切衆生性自離生死故。修第三禪。悉能息滅
一切衆生衆苦熱惱。修第四禪者。此一乘菩
薩。從初發心乘如來菩提心根本智乘。修大
悲行處生死海。觀達衆生根本源底同一如來
菩提體用智海。便常以法界智日。常於不達
迷暗之夜。爲一切衆生解諸迷暗。不同前三
乘別求自己清淨樂果而實未曾而得究竟一
切樂果。是故説法華經會三歸一。來歸此法
故。已下所有利衆生之行門。如經具明。此是
持上上十善戒。以菩提體爲戒體。以居菩提
場内夜神表之。以菩提心成大慈悲爲戒體。
十迴向以舡師爲戒體。十行中釋天童子。以
工巧諸技術以爲戒體。十住中海雲比丘。觀
十二縁生法自體清淨以爲戒體。於此第二
地中。以菩提場内普徳淨光夜神以爲戒體。
此明菩提中智處於世間修慈悲門。以爲戒
體。此是第二離垢地中善知識。以戒波羅蜜
爲主。餘九爲伴。治菩提心處於生死海行於
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此明和融菩提
生死一不自在使令自在。此位中。以菩提體
觀三界無生滅性。是總相觀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長行并頌。有二十五行經。於中
約立五門。一推徳令善財昇進。二示善知識
處云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
目觀察衆生。三普徳淨光天重爲善財説頌。
四善財頂禮普徳淨光神足。五辭退而去。釋
曰。去此不遠者。明以菩提爲第二戒波羅蜜
在菩提場内。此第三忍波羅蜜還以菩提爲忍
行故。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者。以右爲智
位。左爲悲門。明以菩提起行成其忍慈。不忍
即無慈故。明以有忍故。能行慈悲。有一夜神
名喜目。觀察衆生者。是忍中之慈。名之喜目。
不捨衆生。名爲觀察。又觀根攝化名爲觀察
衆生夜天神者。前位以菩提爲戒體。都淨三
界有欲之心。下界散動心欲上二界忻禪樂淨
心欲。此第三發光地。以修八禪能同彼禪。不
染禪性。能同欲界。不染欲性。名爲發光地。名
爲夜天。其智應眞。號之爲神。於三界中教化
衆生自在。名之爲天。亦明此位一一別治三
界中欲習令清淨。得三界中同別之相。名觀
察衆生夜天神。四地生諸佛家。五地習世間
藝能。六地三空寂滅神通定現前。得寂用神
通自在。周遍十方攝化衆生。此已上得出世
間中世間自在故。第七地已去入世間自在。
如十迴向中。亦有此勢分。十住十行亦然。又
有勢分不同。如十迴向中。即迴十住十行中
解脱入於世間。至第七迴向位中。昇進通聖。
即見觀音正趣菩薩。至第九第十迴向中。却
還世間。智通於神持衆生界。乃至九地總是
神位。十地釋氏女瞿波。是如來往昔爲太子
時妻。表十地慈心法喜已滿故。從前十迴向
已後。修處世間慈悲之位。至第二地。菩提場
内普徳淨光神。是會菩提體一分之極。從此
二地已後至三地。以於菩提場中起用。一一
禪界同別修行六地中。方於菩提體中起用
始寂用自在。第七地純是處纒。修菩提中慈
悲及智使令圓滿。至八地方始智悲任用無
功而自成猶須念本願及佛加持方始明了。
九地十地方始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前從普
光明殿説十信心位已。次昇天明五位昇進。
猶恐隨言説教中。不能具足體會其五位中
昇進同異之意。於此法界品中。以善財求善
知識名目居處國土城名年歳。園林報果南
北東西近遠男女聖凡天人龍神以法及像表
之。令會其聖意昇進次第之行。使令學者善
得其宜。不令錯謬不滯其功。於中有十三行
頌。歎如來境界喜目夜神能知。如文具明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普喜幢解脱門。於此門中。約
分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善財意
欲詣喜目觀察衆生夜神所。三夜神神力加
持善財令知親近善知識多所饒益。四善財
蒙加持已速發此念。自知由親近善知識能
勇猛勤修一切智道。五善財詣喜目夜神所
觀察夜神。攝化衆生饒益境界。從此所見
夜神。在於如來衆會道場。坐蓮花藏師子之
座。已下長科爲十二段。一爾時善財童子發
是念已已下。至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有五行
半經。明初觀喜目夜天攝化境界分。二所謂
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已下。至
如是宣説一切菩薩種種行法而爲利益。於
中有八十三行半經。明以十波羅蜜攝化衆
生分。三復於一一諸毛孔中出無量種種衆
生身雲已下。至主方神等相似身雲周遍十
方充滿法界。有十七行半經。明菩薩喜目夜
神毛孔化身十方同類攝衆生分。四於彼一
切衆生之前現種種聲已下。至從初發心所
集功徳。有八行經。明喜目夜神出現遍滿十
方音聲説喜目神初發心來所有功徳親近諸
佛及所行波羅蜜海分。五所謂承事一切諸
善知識已下。至令無量衆生住如來地。有四
十六行半經。明前所現音聲所説喜目神所
修行及供養諸佛教化衆生境界分。六爾時
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已下。
至堪修普賢菩薩行故。有八行半經。明善財
童子見如上教化境界得入此喜目夜神所行
法名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法門
分。七爾時善財童子已下。一行半經。明善財
説頌歎喜目神功徳分。八頌中有十行頌。明
正申頌意歎夜神道徳分。九爾時善財童子
已下。三行經。明善財問夜神得解脱久近分。
十我念過去世已下。至其心不忘失。有二十
六行頌。明夜神答善財住劫久近分。十一從
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已下。至了知十法界
一切無差別。有六十五行頌。答善財住劫供
養諸佛久近多少之數於此供養分。中有十
一段。前十段各有十佛名。後一段有一佛名。
皆配十一地中隨位昇進。一地配十佛名號。
十地配百佛名號。十一地配一佛名號。明後
一攝前多故。明一地具十地行故。以十波羅
蜜互參成故。第一從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佛
者。配初歡喜地。明初總攝末故。初含多故。願
廣大故。初地明勝願發心初即多故。是總相
義。此初地是第二地中初地故。乃至十地是
第三地中十地故。初佛功徳海者。是第三地
中初地。檀波羅蜜門爲主。餘九爲伴。以此位
是第三地中前後地内十波羅蜜。總在此位
中。餘位亦倣此相收。如帝網相。入一入多故。
此明忍體總收因果遍也。五位中位。位皆然。
第二一切寶光刹其劫名天勝者。第二離垢
地。戒波羅蜜爲戒體故。天者。表淨戒自在勝
於煩惱。名爲天勝故。五百佛興世者。以戒波
羅蜜爲主。五位中五百箇波羅蜜。總以戒淨
體收。名爲五百佛興世。若於自心境自體無
垢。外別見他佛是人未離魔業。初佛號月光
輪。表戒光圓滿。餘九佛號。是戒中主伴。波羅
蜜因果名號如下。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尚
於諸法中無而計爲有者。爲智波羅蜜未圓明
昇進未熟戒取猶在。表以昇進生熟論之。至
於十地智波羅蜜圓明。有五百重昇進。習氣
生熟不同。此明總相中別同中之異。以一發
菩提心已受無量安樂。所修生熟十地猶存。
十一地方盡二愚至佛位。爲對習氣安立諸
地。職位治之。計其理智十地差別。如空中鳥
跡。然約其習氣同別行相非無。次第從此復
有劫。名曰梵光明者。是第三發光地位修八
禪。都治三界習障欲界樂欲障上二界樂禪
障。現第一義天光淨無障。號劫名梵光明。梵
名淨也。治天界染淨習氣。一分淨名爲淨光
明。世界名蓮花燈。此是當位行無染名也。莊
厭極殊妙以忍波羅蜜爲莊嚴故。名極殊妙。
以忍爲行首故。彼有無量佛者。以明忍體總
收諸行故。云彼有無量佛我悉曾供養者。以
忍辱恭敬。爲供養一切佛故。初寶須彌佛者。
以第三地忍辱謙敬。爲行中高勝故。如須彌
山高勝也。此佛爲主。餘佛爲此忍中之伴。已
下一一隨十地十一地十波羅蜜萬行主伴配
之。一切諸佛。皆依此五位行中理智願得佛
果故。離此法別見佛者。無有是處。以智所行。
及處説名劫量大智之境。都無有時日歳月
也。皆須約自實佛實智實法而論。不可隨自
他虚妄見也。若智滿行周一切總佛。第四地配
精進波羅蜜八十那由他佛者。表八正覺道
爲精進行體故。餘八邪之行非佛故。那由他
者。萬行總數。次第五地禪波羅蜜中。劫名寂
靜慧。刹號金剛寶。表法性身爲禪體。明語默
皆寂靜也。金剛總明禪體無壞性。於中有千
佛次第而出興者。表禪攝用歸本。以十地中
一地有百波羅蜜爲主伴。此禪位中收十地位
爲千次第也。第六地般若爲主有。劫名善出
現者表。智慧善能出現諸法刹。號香燈雲者
表。智慧爲香破暗爲燈説法普覆爲雲。億佛
於中現者。以般若從用。以億擧數之。前位千
此位億也。第七地中有五百諸佛。於中而出
興者。表方便波羅蜜。通收五位門出世智慧。
總入俗同事成大悲行故。擧五百佛爲行數。
劫名集堅固王者。處纒不汚方名堅固。王者
自在義。第八地有八十那由他佛者表無功
用之大用。已終八正之總備。第九地六十億
那由他佛者。一那由他當此溝。是此第二十
數。表法師之位。法雲普雨六道化周。亦表第
一般若。總通十地位雨法滿故。第十地中有
三十六那由他佛者。表智圓三世六位齊明
因果徹故。以智増明三世六位無始終一圓
智故。第十一地有一佛者。表收三世六位爲
一法界無礙大用故。此收別同本依根本智
故。成普賢門佛果圓故。一多徹故。一如經細
看文義。皆自有此意。非是人情強安立也。第
十二段中。善男子已下至我唯知此大勢力普
喜幢解脱門。有九行半經。明都結已上發心
始末因果劫量分。於此段中。彼轉輪聖王名
十方主能紹隆佛種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
是也。爾時夜天神覺悟我者。普賢菩薩之所
化也。其王寶女蒙彼夜神所化者。即此喜目
神是。表法是依根本智法身之理起差別智。
行表大慈悲不限時劫。以佛刹微塵數以況
之經如是等劫量修行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解
脱者。明第三地修三界別對治四禪八定得自
在故。處世行慈悲行忍。行一分終故。始於一
切善惡衆生常歡喜不厭故。以此修行劫數。
答前善財所問發心久近故。明忍性遍周一
時總答又明智無前後故。經云禪波羅蜜所
有資具者。明施戒忍精進四念觀三十七道
品等是禪家資具。亦以五停心觀十八事物
空閑寂靜是禪家資具。亦以師弟法智之正
教是禪家資具。亦以十波羅蜜與四攝四無
量爲助。顯法界體用自在。是禪家資具。此是
第三發光地善知識。以忍波羅蜜爲主。餘九
爲伴。治三界中。住禪染淨二障。一分行大慈
悲使無礙故。如是染淨二習。一分微薄始於
善惡衆生。一分不生厭捨。得大勢力普喜幢
解脱門。前五位十地中。言説所陳恐不能了。
意至此位中以善財求善知識名目處。所男
女長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夷菩薩夜神等名行
相状。託法及事以表之。使令易解
第二推徳昇進門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
下至辭退而去。有十四行經。約分爲五門。一
推徳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三擧善知識夜
神名普救衆生妙徳。四勸善財令往詣。五禮
敬辭退。隨文釋義者。在此會中有一夜神者。
明菩提及智悲圓滿名在此會中。夜神如前
所釋。此是十地中第四焔慧地。生諸佛家住
菩提位。長大慈悲門。以第二地夜神名普徳
淨光在菩提場内。明與菩提心相會。爲初地
是勝願發心二地。方會眞體得中道故。自此
已後直至十地。長養大慈悲心方終。十一也
純是普賢之處世妙行前三。地治三界業一
終。名爲發光地此地。生如來家淨慧現前名
焔慧地自餘。如文自具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長科爲十四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
作是願已有六行半經。明正念喜目夜神之
教思惟趣入不違其善知識教分。二往詣普
救衆生妙徳夜神所已下至放光入善財頂充
滿其身有五行經。明普救夜神放眉間光明
名智燈普照入善財身分。三善財爾時已下
至令得一切智清淨光明故有三十九行經。
明善財蒙光入身即見智燈普照法門所照境
界及普救夜神所行之教化衆生境界海無邊
分。四時善財童子見此夜神如是神力已下
至以偈讃曰有五行經。明善財見其夜神神
力以偈讃徳分。五善財正説二十行半偈。重
明前所見法分。六爾時善財童子説此頌已
已下至修何等行而得清淨有三行經。是善
財請問修何等行而得清淨及問得此解脱其
已久如分。七夜神云善男子已下至我承佛
神力今爲汝説有九行半經。明夜神推法難
知非是天人及二乘所能測知推以佛神力爲
汝説分。八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示現如
來出現不思議相有九十七行經。明轉輪王
城北菩提樹前寶花光明池中蓮花十度放光
饒益不同及一切境界普興莊嚴雲分。九善
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來已下。至頌有四
十八行半經。明寶花燈王城北蓮花中初佛
出現普賢菩薩告知輪王與眷屬倶往見佛及
偈讃如來出現分。所説十行頌讃如來徳。如
經具明。十爾時轉輪聖王已下至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七十二行半經。明轉輪
聖王及女興供其女妙眼獲益發菩提心分。
十一善男子我念過去由普賢菩薩善知識已
下至聽聞説法依教修行有十六行半經。明
都結已上修行因縁眷屬名號及因普賢發起
善根分。此初佛所得法菩薩普現一切世間
調伏衆生解脱門。十二善男子過毘盧遮那
大威徳世界圓滿清淨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
妙莊嚴劫名大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已下
十佛所此普救夜神。於一一佛所受生而爲
不同供養聽聞諸法。如文自具。十三善男子
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刹微塵數劫。一切如
來於中出現。我皆承事恭敬供養。所説法門
皆不忘一文一句已下至頌有十行半經。明
總都結所經諸劫供養諸佛得法門分。此段
明智滿行周自佛會爲一法界故。都擧佛刹
微塵爲量也。大約且以自佛果遍故。如下一
段頌。總都結如上所供養佛數。作十一段。十
十爲首。總有須彌山微塵數佛。曾所供養。此
都言十一地自行佛果故。自行相應他佛自
會一體也。不可作一面自他之求。十四我唯
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衆生解脱已
下。是推徳昇進。隨文釋義者。云往古過佛刹
微塵數劫有劫名圓滿清淨者。此是一切智
之圓滿普照之體也。其世界名毘盧遮那威
徳者。此是種種差別智之純雜光明自在。此
是精進行之遍周。有須彌山微塵數佛於中
出現者。是精進位昇進差別智廣量高出世
間之果也。前位擧三十六那由他又一無量。
又五百更有一佛爲昇進見佛智之廣量。此
須彌山微塵爲佛量也。明勝進高昇。此世界
東際輪圍山側有四天下。名寶燈花幢者。明
東際及以寶燈花幢者。總明修差別智也。有
百萬億那由他諸國土者。此明一切智智主
伴法門眷屬攝生報居境界也。此四天下閻
浮提内有一國土名寶花燈者。此明差別智
自在照曜義也。於中衆生具行十善有轉輪
王於中出現名毘盧遮那妙寶蓮花髻。於蓮
花中忽然化生者。表一切智種種差別智生
皆無所生而生無所染也。三十二相者智所
報生也。七寶具足者。表七菩提分也。王四天
下者。四智遍周也。恒以正法教導群生者。正
智現行無邪行也。王有千子者。萬行具足也。
夫人寶女。並表法樂慈悲也。其有一女名普
智焔妙徳眼者。此是普救夜神會智悲之行。
其此世界淨穢合成愚智同居即是。此位會
融染淨成智悲二行。於其城北菩提樹前有
香池名寶花光明者。此表法身戒定體之香
也。香池之内出大蓮花。名普現三世一切如
來莊嚴境界雲者。是於法身中起十波羅蜜
行也。能現一切諸佛境界如雲故。須彌山微
塵數佛於中出現者。總明一切諸佛皆以一切
智智大慈大悲十波羅蜜法身池中起精進行
而出現故。已下香池中蓮花十度放光者。明
節級利生。十千年前此大蓮花放淨光明名
現諸神通成就衆生。若有衆生遇斯光者。心
自開悟無不了知者。配檀波羅蜜爲主。餘九
爲伴。十千年後佛當出現者。毎以智波羅蜜
爲佛出現互體爲十。及以百千萬。皆以智爲
十佛也。又九千年前放淨光明名一切衆生
離垢燈者。配戒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九千
年後佛當出現者。至智波羅蜜是佛出現八
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衆生業果音。若有
衆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諸業果報者。配忍
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八千年後佛當出現已
下。七六五四三二一。總如是以配之。末後云
供養佛刹微塵數佛者。智滿行遍自心如佛。
行總如佛。見總如佛。十方世界無不是佛故。
已下頌中一百一十箇佛號者。配此十地十
一地因果佛位故。頌云初佛名智焔。即是初
歡喜地。檀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是初地中
檀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互爲主伴。皆隨波羅
蜜佛名號審觀之自見意況。從此次第復有
十佛出。初名虚空處者。此配第二離垢地。戒
波羅蜜。以戒性如虚空。以身爲戒體故。餘九
箇佛名是此位中戒爲主伴波羅蜜名故。從
此後次第復有十佛。出第一光幢佛者。配第
三發光地中忍波羅蜜。以修八禪淨治三惑
障。名之爲光。惑亡成忍不動名幢。已下九箇
佛號是主伴波羅蜜行中果也。如是已下一
一地中十波羅蜜參融。皆十佛果名號如上
配之。自見其意。都擧佛刹微塵數佛者。智滿
行遍無不佛故。皆悉承事者。即聖凡同體無
一法不佛空無間也。以普眼觀之。徹其心境
無不佛也。智隨敬行一切皆佛故。如是見者。
以事而論亦實如是。表法而論之一切總實。
是故若一法一物不是佛見者。當知是人即
是邪見非正見也。即有能所是非諸見競生。
不得入此普賢文殊智眼境界。如是見初心
及智滿不移。地地中以總別六相義明之。經
云毘盧遮那藏妙寶蓮花髻轉輪王者。豈異
人乎。今彌勒菩薩是者。一切智智藏圓滿是
佛果滿。菩薩行亦周。其王妃圓滿面者。以智
滿法悦是。圓滿面又面者。表見聞香味諸法
滿故。以表法悦如妻義也。今寂靜音海夜神
配第五禪門。表禪悦樂也。非如世間妻取少
分像也。王女妙徳眼童女者。表以智行慈無
染淨二習也。又經云。善男子。過毘盧遮那大
威徳世界圓滿清淨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
莊嚴。劫名大光。於中有五百佛出現。我皆承
事者。此十一地中都行五位中。各十波羅蜜
互爲其體。一位有百。共爲五百。於中隨佛出
現。事佛之身。或爲夜神。或爲輪王。或爲阿修
羅王。者是佛果中隨位之行。最後爲妓女者。
表法悦樂。明十一地中五百行滿約如是知
離行自法自佛果外一向別縁身外他佛而求
眞者。本非修道見道人也。若自行位果及者。
諸佛自相應也。以自佛果相應故。設強求而
得見者。是暫化現也。非自行所及故。此明一
位中具十地法。地地之内皆有十種十地體
故。以十波羅蜜互參而成故。同別具足也。如
是皆如帝網門一多相徹。此是第四焔慧地
善知識。以精進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治處
世。間修慈悲懈怠不樂精進捨衆生障使令
專精進教化衆生故。此五位十地位同佛果
一一約修行智慈所及所行所到處。施設佛
名不可如情。要期立志暫見佛化身也。一一
須立自智自行及處而爲名佛。一一以名下
義次第配當自見其意。不可於自法外別作
安摸。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
調伏衆生解脱者。明推徳昇進
第二推徳勝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八行半經。約立六門一推徳
勝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去此不遠。三擧夜
神名號寂靜音海。四擧夜神徒衆主之神數。
五勸善財往問。六聞善知識所在禮敬辭去。
釋曰。前云衆會中。此云不遠者。表前是精進
波羅蜜總將衆行會菩提體不離菩提體中。
故言衆會中。此明以禮定進修勝位。於此位
中習世技術工巧諸餘藝能勝前位故。不離
菩提體故。不離精進行故。而有巧能名。去此
不遠夜神名寂靜音海者。明寂用遍周也。寂
靜是定也。音海是用故。明依此第五地禪門。
因定起慧。用如海廣大故。坐摩尼幢莊嚴蓮
花座者。明定體無垢無染著也。百萬阿僧祇
夜神前後圍遶者。明定體遍周行亦遍周。百
萬者數之長也。擧百萬阿僧祇。此方云百萬
不可數也。數既不窮其源。但約行十方攝化
益衆生之行遍故。此寂靜音海夜神。是普救
衆生妙徳夜神之母。表定能成精進行故。若
無定者。一切諸行皆有疲勞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初長科爲十段。一
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了知信解自在安住有
兩行半經。是念前善友教而不忘失分。二而
往寂靜音海夜神所已下至云何修菩薩道有
五行經。明善財申自所求分。三時彼夜神告
善財言已下至廣大喜莊嚴解脱有兩行半
經。明夜神。爲善財説自行法門分。四善財言
大聖此解脱門爲何事業已下至我爲其説菩
薩直心有六十五行經。明夜神答善財修此
法門所行事業及方便分。五善男子我以此
等無量法施已下至無量無邊生大歡喜有十
七行半經。明夜神答前善財所問行何境界
分。六善男子我觀毘盧遮那如來已下至能
説一切無邊法故有三十二行經。是答前所問
作何觀察分。七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
生廣大喜莊嚴解脱光明海已下至汝應思惟
隨順悟入有三十四行經。答前善財所問行
何境界分。八爾時善財童子白寂諍音海夜
神已下至増長積集堅固安住圓滿有十六行
經。答善財所問云何修行此法門分。以十波
羅蜜爲修行。九善財童子言聖者已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已下至念念出
生廣大喜莊嚴解脱有五十四行半經。答善
財所問所發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分。十得此
解脱已能入十不可説已下至頌有五十八行
經。明寂靜音海神自説所行此行念念出生
廣大喜莊嚴解脱已所入法門所供養三世諸
佛及所發心世界猶今現在分。此表定體時
不遷故。一切時總如是。已下有十行頌。明夜
神自説本行勸善財修行。如文自明。善男子
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脱已下推
徳昇進。隨文釋義者。云念念出生廣大喜莊
嚴解脱者明禪悦遍周利生廣大。稱本願行
以立其名。理行互嚴名之莊嚴。夜神號寂靜
音海。明理性無爲。故名寂靜。言音響應等利
含生。名爲音海。明即音是定體用故。如善財
夜神發心久如夜神云此花藏世界海東過十
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已下。至然
後命終生此花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有
四十八行半經。明夜神所供養十佛出興。皆
以身承事供養。及所聞法。此是所行之事。答
善財所問發心久近。若以表法門中。是一地
中修十地行。次生娑婆世界先見三佛。然後
見毘盧遮那如來。得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
嚴解脱者是一地入十地十一地法門。得三
世智印印三世佛。悉皆承事悉皆聞法。如經
具明以表禪體遍該三世一念普印諸法無去
來今。是所答善財發菩提心之久近。十佛之
後供養佛刹微塵數佛者。表十地之後智印
普周於一塵中。遍多佛刹住一塵中。以智無
障礙故。無表裏故。等諸佛智同衆生心故。約
法界禪定體用論也。言花藏世界東過十世
界海者。表十地勝進故。東者發明初首也。有
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者。表第五地禪體該
諸位故。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
者即表此第五地中初歡喜地發十不可壞心
爲世界種故。此明法界大智悲爲種。以初地
依十方諸佛勝願發心名如來願光明音。又
以古徳云。以三千大千世界數至恒沙名一
世界性。性至恒沙爲一世界種。中有世界
名清淨光金莊嚴者。約禪體普收直至金剛
智。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爲體者。以戒定慧
解脱知見香金剛智性自無垢爲體。此爲五
位十地勝進之體王者。表智自在也。形如樓
閣者。十地之智重重重重無盡。知見慈悲喜
捨衆法莊嚴衆妙寶雲以爲其際者。以悲願
大雲而成十種地住。於一切寶瓔珞海者。以
萬行瓔珞海。安立十地次第。妙宮殿雲而覆
其上者。無性廣大悲宮智殿。而含覆衆生。淨
穢雜居者。明法界大寂定門智悲齊進佛國。
與衆生國不礙同體。該含性無裏外淨穢等
見。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者。表
本智光明。國名普滿妙藏者。表普光明智等。
一切衆生共有。名之爲藏。道場名一切寶藏
妙月光明者。表第五地自性清淨禪爲道場。
能顯現智慧寶藏。皆於其中出故。有佛名不
退轉法界音者。得此如上道場法門。方便治
惑。即得不退轉法界轉法輪音故。於此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如上法顯惑亡即
菩提也。無別成壞也。我於爾時作菩提樹神
名具足福徳燈光明幢者。表無性理之菩提
妙智爲神。從智起無量慈悲萬行中報徳功
果名具足福徳。以智慧恒能照根攝化。名燈
光明。智恒無體可傾動。常能破一切衆生煩
惱爲幢。守護道場者。明此第五地定體不動。
是護義。亦是道場故。以定能發慧惑亡守護
道場總在其中。從此已下總供養十佛及以
入法。總表十地勝進門。一一次第配當自見
眉目。從此初佛配初地。次二地次三地。於中
所生之身。是隨地位中之行所供之佛。是行
中之果。設約事中。亦不違此表法。若設欲見
他佛者。智不及此法門。行不相應。無由相應
得見佛故。如供養十佛及佛刹微塵數佛者。
是十地果終之相智眼所觀。此明五地禪中
十地總相後生娑婆世界供養四佛者。即明
五地已前初二三四地中之果。一時供養三
世一切世界諸佛者。即明此五地中十一地
智圓普賢行滿智印三世古今未來。悉皆一
際無別時故。約實如是無虚假故。亦明此地
禪體理智之中性圓三世總皆一性。三世諸
佛一時無前後故。直以定體法身智境。以實
而論。若約妄情不可見也。此是難勝地善知
識。以禪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治寂用不
自在障令得自在。此地所以名難勝地者。以
此地於禪定中善學世智五明世。技一切皆
知定用功及故。六地入寂滅大用般若門。如
下主城神是。亦如前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
丘是入寂滅定離出入息。化身如雲。設教如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八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九
 長者李通玄撰 
第二推徳昇進中。從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
辭退而去。并頌有十八行經。約立五門。一推
徳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菩提場如
來會中。三擧神之名名守護一切城増長威
力。四善財説頌讃寂靜音海之徳。五禮敬辭
去。隨文釋義者。此菩提場内如來會中者。表
不離菩提心眞如體大會海中故。有夜神者。
明菩提性眞如中妙理智慧爲神。能破一切
衆生無明執著。爲主夜神。常不離生死大夜
起發一切衆生大明生故。名守護一切城増
長威力者。表常守護一切衆生心城。増長第
六地中及一切衆生智慧威力。使三空現前。
寂滅定力。世間出世間智慧悉現前力。永超
生死海。常住世間。得一切出世間智慧海力。
如下文具明。如善財以十行頌歎寂靜音海
神法界身無邊佛海衆生海悉在一塵中。此
尊解脱力。明前五地中禪體法身性無邊際
大小量故。如水鏡。空中乾體普含衆像皆現
其中不相礙也。以定力印之自現。如頌中自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
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門。於此段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