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般若經賛述 (No. 1700_ 窺基撰 ) in Vol. 33

[First] []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1700 [cf. No. 235]
刊行金剛般若經賛述序

般若六百卷。以金剛爲精髓所謂深妙玄約。
群聖猶迷。非虚言也。在昔無著禀偈於彌勒。
天親受旨乎賢兄。二論之出世。譬之猶雙懸
日月燭照幽冥也。及法之東漸也。翻譯注疏。
其類寔繁。傳説我三藏法師是常啼菩薩之
後身。信乎其執破骨出髓之夙志。忘躯殉法。
委運祈通。其譯諸經。託終於此法。以大呈嘉
瑞及其上遷也。亦誦眞文以逝。其有大因縁
於般若。而獨得其宗旨者。可以見已。而於本
經。最注意焉。是以疏主受旨。特述三注。曰玄
記。曰賛述。曰會釋。而其直就經文爲釋者。獨
賛述爲然。然人徒知有此書。而莫之或目也。
況能研索之乎。越前藝公嘗有歎於此。欲上
梓行世。搜索四方。得五本焉。既已參互校訂
之矣。念我興福更有善本。癸酉之夏。來謀之
余。余嘉其志。出一本相示。蓋學頭所歴傳。藝
公大喜持去。至於季秋。再來告其讎對卒業。
乞余題語。余深懼以鄙言冠祖典。不遜之罪。
不可逃也。固辭不敢。乙亥之夏刻竣。復持至
求予必一言。以證考訂無私。予感其篤志。且
喜法之弘傳也。乃忘僣越。略叙來由。以塞其
責云
文化十二年歳在乙亥夏五日
 興福別室大僧都訓映謹識 


刻金剛般若經賛述序

我曹衆生。從無始際。汨溺於生死海中。頭出
頭沒。靡有出期。大聖世尊。憫之宣暢摩訶衍
法。於中演説破有之教者。摩訶般若經。四處
十六會説。而此金剛般若者。其第二處第九
會説。實是覺海之要津。入道之寶戸也。是以
支那日本諸大徳。疏此經者。僧肇淨影等無
慮數十家。本朝鏤梓行世者亦頗多矣。唯大
唐慈恩窺基法師。有疏二卷。東域録中稱賛述
者。傳本邦以來。蓋千有餘年。而未梓行于世
學者憾之。豈非缺乎。余同國社友丹山子法
諱順藝者。天資聰敏。好學菩篤。遊學本黌。有
年于茲。慨此典未現流於世。探其善本。刻苦
校讎。頗延歳月。旁加邦讀。付諸剞劂氏。將上
木令余作序。余雖不敏。曷不喜此典流後代
布海内乎。且茲經。天台宗祖智者大師。有疏
一卷華嚴宗祖至相大師。有疏二卷。三論宗
祖吉藏法師。有疏四卷。今此書。即法相宗祖
基法師之所撰。則四家大乘師之疏。得此而
恰完矣。竊思。我社諸子。依此經疏研尋。則一
乘三乘教義。性相二宗法門。坐而得之。是余
深所冀也。丹山子此擧。亦茲意耳。因不恥鄙
拙。聊述開刻之事縁。以辯其簡端云爾
維歳文化十年癸酉仲冬閏月越州香月院釋
深厲誌于京兆高倉學寮
校訂例言六則
  一斯書。余所索得凡六本。其三是南都古本。
而興福寺學頭歴傳本。又其最可據者。故
今以此爲主。以參訂餘本。其渉兩可者。則
並存之。又雖可疑。而諸本皆同者。則姑從
原文。不敢臆斷。且掲注之上方。更俟善本
一本經新翻未容潤飾。故此疏就什譯以解
之。蓋以其譯在初流傳最廣耳。然有什本
所闕一二以餘本補之者。今圈其右方而
注之於格上
一此疏所牒經文。毎擧其首尾略去中間。今
就現藏補填全文。以便撿閲
一本經諸家所刊行有數本。今直就大藏。抽
出本經讐之。於疏所牒。挍其同異。大藏。又
參訂宋本明本麗本焉。並掲注之上方。如
疏中所引二論。文又有不同前三本者。非
其所正釋。故不煩加挍注。觀者當自撿知

一余所得六本。皆略有國訓。而莫全備者。今
請典壽律匠撿閲之。參訂合議。悉附邦讀。
以便初學。更見古點本可依者。當是正之
一凡上梓者。必借書手。而往往不免脱謬。今
余不自揣書之拙。親寫繕完。以授剞劂。雖
缺於觀美。庶不致誤人
文化十年癸酉冬十月
 丹山野衲順藝志道謹識 


金剛般若經賛述卷上

 大乘 基撰 
一彰因起二明年主三釋本文。初中有二。一
明經因起即謂空有二因。乃有阿僧伽佛去
世後九百年。上請慈尊爲開中道説。瑜伽十
七地中邊分別論等竝彌勒所談。竝如廣章
説。有少差異如別紙。二明論因起者。攝大乘
云有二種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於中有三
謂素怛覽阿毘達磨毘奈耶。謂華嚴般若等
名菩薩藏中素怛覽。解深密阿毘達磨經名
阿毘達磨藏。毘奈耶瞿沙經名第三藏。然上
諸經唯依梵本各有多頌。以漸隱沒卷軸便
小。或此方翻者偏略。所以漸約也。即阿
毘達磨經中有攝大乘品佛當加持菩薩所
説佛去世後九百餘年。無著菩薩撮集諸經
統攝其義。爲二萬七千頌名對法論。後有其
資名浮陀僧訶此名覺師子。造六萬三千頌
釋。與前師造兩本別行。後有菩薩名安慧
爲一部。故稱爲雜集。即瑜伽十支中之一支
也。謂三十唯識等各爲一支。故如迦旃延
三百年後造發智論。而後有六足諸論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二明年主者。一
明經二明論。經者然此般若上代已來總有
五譯。出其年代具如玄記。然三藏貞觀十九
年初從西至。最初翻譯其論也。對法爲先。至
貞觀二十三年三藏隨駕玉華。先帝乖
頻崇功徳。共藏譯論遍度五人。更問良因藏
令弘讃。遂制般若之序名三藏聖教序。其時
太子亦製顯揚論序當許雜翻經論竝讃
幽靈。既有違和不暇廣*製也。于時帝問藏云。
更有何善而可修耶。藏報云。可執筆以綴般
若。帝既許之。藏便譯出其夜五更三點翻譯
了。帝索讀之即遣所司寫一萬本。既不重
綴詞句遂疎。後欲重譯無由改採前布也。當
爾積代梵本文竝付三藏。藏討諸本龜資
梵文即羅什譯同崑崙之本與眞諦翻等。然
經文舛異隨文乃知眞謬。題名不同。三藏
獨名能斷。即先所譯。無著論本亦名能斷。何
意然也。彼意説金剛有三義。一所破義。無著
論本云。正見行邪見行。解云正邪雖異
作是同。故行該兩種見。即喩金剛雖一能所
有殊。雖曰金剛亦有物能破之。故如白羊角
即破金剛也。二能摧義。無著云一者細是智
因故者不可壞故。解云聞思兩慧能
伏染故。漸生修慧故名能摧稱爲智因也。二
*牢者即謂修慧。既是定心正能破障故名*牢
也。或修慧中有有漏無漏二別。以分細*牢。或
就無漏中有折伏道斷惑道。二分亦行。然煩
惱障通理事兩觀伏以欣上厭下伏故。所知
障唯理觀伏可知也。又約無間解脱亦分細
牢者。至佛果位解脱道中名斷者三種斷中
斷性斷類名斷。而非斷用及斷體。以非所斷
不名爲斷體。已斷非正斷故不名爲能斷也。
三者闊狹義。無著論云如彩畫金剛形兩
頭寛而腰狹。解云地前佛果喩寛十地喩
以地地之中各修一行爲首故。或七地已前
分是寛皆隨義准之。應知今若所破名金剛。
金剛之般若能破摧名金剛。金剛即般若也。
然經云般剌若者因中慧言薩筏若者此云
一切智是果中智也。言般剌愼若者斷惑慧。
即此中所標故云能斷也。論者然今唐國有
三本流行於世。一謂世親所制翻或兩卷或
三卷成。二無著所造或一卷或兩卷成。三金
剛仙所造。即謂南地呉人非眞聖教也。此或
十一卷或十三卷成也。若唯學有以非空妄
之心更長。唯學空而非有。眞智無因而不
生起。滅妄想於空門起眞心於有府。有空
雙鏡説教有二種。一謂隨機如四諦二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