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集菩薩學論 (No. 1636_ 法稱法護日稱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人於十方界執諸器仗逼逐其後。彼地方
所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是中若遇一人發菩
提心修布施心乃至脩智惠心者。聞彼發起
一善根心。我當即至彼地方所。正使斷割其
身節節支解如棗葉量。於是等事我悉堪忍。
又若世間一切衆生皆起瞋恚巧出惡言罵
辱譏毀。加以斷割其身節節支解如棗葉量。
我當是時。於此衆生終不爲起少分動擾之
心。所以者何。然我此身於過去際無量無數
生死輪轉。靡所不造。或處地獄畜生琰魔羅
界。乃至今在人趣耽味飮食。諸欲受用聽受
非法。艱苦追求邪命資養。多種逼迫。然於身
命曾無果利。雖復種種多所營作。縁此不能
自利利他。設復生死最後邊際。使諸衆生於
我身分斷割支解。寧受衆苦我終不捨一切
智心。亦復不捨一切衆生及善法欲。所以者
何。然我此身多種逼惱苦切殘毀。比地獄苦
百分千分乃至優波尼刹曇分不及其一。又
復於佛法中不捨大悲所縁一切衆生。以要
言之。若有因縁起瞋恚者。我當以法斷除。云
何爲法。所謂愛樂於身。繋屬於身。取著於身。
捨是身者即捨瞋恚。佛言。海意。於如是法聚
而趣入者即能堪任一切衆生之所逼惱。乃
至不惜其身而能棄捨。亦不愛樂者。此即能
修布施波羅蜜多。復次若遇身欲壞時。大慈
不捨一切衆生。此即能修持戒波羅蜜多。若
遇身欲壞時。如義解脱堪任忍受。忍力發現
亦不動擾其心。此即能修忍辱波羅蜜多。以
勤勇力不捨攝受一切智心。於生死中發諸
善行。此即能修精進波羅蜜多。復次若身壞
時。於心發現一切智寶不捨菩提。如實觀察
勝寂寂靜。此即能修靜慮波羅蜜多。若遇身
欲壞時。觀身幻法猶如草木牆壁瓦礫。入解
於身是無常是苦是無我是寂滅。如是諦察
其身。此即能修勝惠波羅蜜多。乃至設復有
人以惡心來瞋恚罵辱。即作是念。是人懈怠
遠離白法。我今發起精進勤求修習。植諸善
本勿生厭足。乃願是人先坐道場。我當最後
取成正覺。以要言之。是等衆生名未調伏者。
未寂靜者。未密護者。未近寂者。爲作義利莊
嚴鎧甲。乃至我依此法。云何是瞋云何非瞋。
二中伺察倶不可得。又若是瞋非瞋若自若
他。瞋與瞋者皆不可得。斯不可得尚離此見。
是即名忍。又般若云。若諸衆生有所諍競。
應發是心。我當勸勉。我今於此諍競得無難
遇。若諍競者及所諍事。然我於諸衆生爲作橋
梁。我若爲他惡罵毀呰。汝何此語不應加報。
但類癡人。及若唖羊不起鬪諍。他或惡來醜
言罵辱於語言道心無損害。親近於他我應
善語。不似於彼起斯過咎。乃至若我聞他過
失亦不似彼。所以者何。我意無怒故。又若
一切衆生所須妙樂者。我當與彼衆生妙樂
乃至涅盤。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
於他終不起瞋。及與自他起愚癡行。唯修堅
固精進。以精進故。設壞身命而無恚惱不生
顰蹙。又菩薩別解脱經云。若於恚怒衆生。如
是安慰極善安慰。住此忍者得隨順法喜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二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三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十
論曰。雖聞住如是忍發生精進。然於此未聞
尚起毀犯。如月燈經偈云
    傲法不護戒 爲得幾多福
    破戒縱多聞 無能免惡道
論曰。由聞具勝能者。那羅延所問經云。善男
子。如所聞解得勝惠性。若聞息除煩惱。令煩
惱魔皆不得便。是中廣如最上大仙本起經
云。菩薩摩訶薩具足深心尊重法欲。住餘世
界現諸佛前隨所聞法。若菩薩摩訶薩精進
法欲。於山林中貯法伏藏。得無量經典法門
如置掌中。又諸菩薩精進法欲而得佛現前。
及諸天等與佛辯才。乃至命欲將盡。爲佛世
尊及諸天等増益壽命及與色力。住命千歳
非本所求。爲佛諸天共加持故。乃至求住一
劫。又諸菩薩生法尊重。爲佛世尊除老病苦。
得授正念及通達辯才。乃至得授正見隨見
能説。又若菩薩摩訶薩精進法欲無他一切
冤敵等怖。是故精進多聞資糧善巧菩薩脩
習得如是等
論曰。菩薩聞幾種行入解毘奈耶。如無盡意
經云。由聞八十種行而能入解。所謂欲行。深
心行。深固心行。極相應行。無倨傲行。不放逸
行。恭敬行。極尊重行。離名相行。善言行。承
事行。聞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亂行。無住行。
寶想行。藥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達
解行。意喜行。悟入行。聽聞佛法無厭行。廣捨
行了知調伏行。親近多聞行。喜樂容受所作
行。身踊躍行。心悦樂行。聞不懈退行。聞義
行。聞法行。聞威儀行。聞他説行。聞所未聞妙
法行。聞神通行。不樂餘乘行。聞諸波羅蜜多
行。聞菩薩藏行。聞攝事行。聞方便善巧行。
聞梵行行。聞正念正知行。聞已生善巧行。聞
未生善巧行。觀不淨行。觀慈行。觀縁生行。觀
無常行。觀苦行。觀無我行。觀寂滅行。觀空無
相無願行。無作行。善作行。建立眞實行。無減
失行。單己行。守護自心行。精進不懈行。諦察
諸法行。對治煩惱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
他分煩惱行。依止七財行。斷諸貧窮行。讃諸
有智行。欣樂智者行。衆聖平等行。非聖淨信
行。見諦行。遠離諸蘊過失行。稱量有爲過失
行。依義行。依法行。一切惡作行。利益自他
行。於善脩作不發餘業行。趣向殊勝行。所得
一切佛法行。彼經又云。若於助法相應則得
如是智業。云何助法相應。謂若少務少求。愼
語愼行。初夜後夜聞諸世間順理相應者。稱
量利他數數推求。心無濁染除諸蓋障。於餘
罪犯以智出離不起惡作。發起趣向。堅固正
行。樂法敬法爲法奧府。具足精進如救頭然。
希求智惠爲遊止處。不墮禁戒不捨重負。趣
發殊勝捨無益衆。樂單己行於阿蘭若現前作
意及聖種子杜多功徳。喜足不亂欣樂法樂。
不念世間語言。求出世法要。及無妄念通達
義利。隨順眞道。知持戒縁慚愧莊嚴。以堅實
智破壞無智。以勝惠眼極妙清淨。覺了無明
癡暗繋縛。謂廣大覺了。無邪曲覺了。分別覺
了。現證覺了。不從他得。持自功徳讃他功徳。
善所脩作不墮業報。是爲智業清淨。又般若
中説。應何所聞於方廣經論。當如是學。非義
利者亦應遠離。所謂世間處論。鞭扑論。
毒論。默置論。童子戲劇論。乃至所有別部
解脱等論。成就癡冥。善住一切菩薩乘者。悉
應遠離。又如無盡意經云。有四種施。於説法
師爲智資糧而得成就。何等爲四。一者謂紙
筆墨經。二者嚴飾法座。三者具諸名聞利養。
四者爲攝受法不以諂詐稱讃。復有四護。何
等爲四。一者謂護己身。二者護善。三者護諸
世間。四者護利益事。乃至復有四住。爲智資
糧而得成就。何等爲四。一者住説法師。二者
住法。三者住利養。四者住覺悟。是名四種。又
華樓閣經云。若人以須彌量七寶聚。布施在
家菩薩者。不如能以千錢奉施出家菩薩。或
以信解出家功徳。施一指節脩難行施。若諸
所有。唯除出家得是大果。如來最上最聖非
在家者有如是理。況復在家無智心不具足。
如最上問經云。謂若一心於他眷屬等罪而
能遠離。説爲無罪。彼若不能遠離性難調故。
於在家者建立是罪
  説阿蘭若品第十
如最上授所問經説。依止住阿蘭若。次第居
家者。性過失故。又如月燈經偈云
    不起著欲 遠離眷屬 棄捨在家
    得無上道 若離於欲 如避火坑
    怖畏在家 遠離眷屬 無上菩提
    斯不難得 未有三世 諸佛如來
    由常在家 住於欲地 而能獲得
    勝妙菩提 捐捨王位 如棄欬涶
    安住空閑 遠離諸欲 斷除煩惱
    降伏魔冤 離垢無爲 悟菩提道
    飮食衣服 妙花塗香 而得承事
    人中聖尊 如出家已 奉行正法
    若有如是 求菩提者 善利衆生
    厭有爲事 趣向空閑 至行七歩
    所獲福報 最勝無比 若復値遇
    非衆同分 樂處衆會 悕財利者
    衆生隨行 離彼方所 是愚闇難
彼經又云
    智不爲愚諍 猛利應當捨
    離此極惡心 勿競愚者法
    智不近於愚 了知愚本性
    能使久相親 後當成怨嫉
    智不保於愚 了知愚本性
    謂體性癡冥 自當求破壞
    由是諸異生 何有善知識
    若法共言説 不順瞋過咎
    斯愚法磣毒 故智者不保
    愚與愚者合 如糞投不淨
    智復與智倶 如酥置酥内
彼經又云。
    常於世間 最極樂處 無有少分
    若樂不樂 唯樂林泉 隨得受用
    沙門勝樂 若於所有 一切都無
    無有纖毫 所繋屬者 如風轉空
    如獨覺行 乃至世間 諸最樂事
    心常如風 無所繋著 若樂不樂
    不有合集 謂此苦惱 不樂安住
    謂若樂彼 無苦無違 離二邊故
    唯此法樂 非人中樂
彼經又云
    彼得常時 微作相應 離別衆失
    不諍少分 彼相應理 住阿蘭若
    獲是功徳 而常獲得 不悕有爲
    不樂世間 不増有漏 住山林者
    獲是勝能 不起過分 常樂近寂
    身語意密 及遠離行 住空閑者
    獲多功徳 得彼厭離 速悟解脱
    寂靜解脱 住山林者 即住解脱
    諸阿蘭若 獲是功徳 棲止林泉
    而常遠離 城邑聚落 樂遠離已
    常如獨覺 無有伴侶 非久如間
    得斯勝定
又護國經所説偈云
    棄捨在家 無量過咎 亦常不愛
    深險思慮 得樂山林 諸根妙樂
    寂靜功徳 無有男女 戲笑言論
    設有人來 如獨覺行 心淨無垢
    不喜財利 意不耽著 處處少欲
    當遠離此 諂求恭敬
最上問經云。我應不作衆生合集。非爲於一
衆生而起善根。或先所聞具刹那頃。繋著財
利心不淨者。若天若人咸悉捨去。設一天人
亦復捨去。又如寶樓閣經云。佛言。迦葉波。
譬若有人泛大水中爲渇而死。迦葉波。此沙
門婆羅門亦復如是。然於多法受持讀誦。而
不能斷貪瞋癡渇。遊大法海爲諸煩惱渇愛
而死。後墮惡道
論曰。是故決定依阿蘭若及相似處。又寶雲
經説。若住所依之處。得行乞食。不近不遠。
流泉浴池清淨無垢少怖畏處。樹葉花果皆
悉具足。遠離險惡多諸龕窟寂靜第一。菩薩
如是當依此處。應先晝夜六時自誦經典聲
不高下。善閉諸根心不外馳。於此淨命繋念
所受。善取其相不著睡眠。若王王臣刹利婆
羅門及餘官屬。或親來詣阿蘭若處。彼比丘
應作是言。善來大王。如所施設可就此座。王
若坐時。比丘亦坐。王若不坐。比丘亦立。王若
諸根動亂。應當讃言。大王。得大善利。王之境
土有諸具戒具徳多聞沙門婆羅門。安住其
中。不爲惡人冤賊惱害。王若諸根善淨堪爲
説法。即當爲説善巧之法。審若不樂善巧則
當爲説厭離之法。審若不樂厭離則當令知
如來有大慈悲具大威徳。爲諸來者刹利婆
羅門及餘官屬。隨其所宜爲作化度。彼若多
聞堪任法器者。使聞妙法降伏其心。彼等衆
生信樂是法得大歡喜。最上授所問經云。復
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蘭若。應如是觀察是
義。云何我住阿蘭若中。非獨沙門相者而多
猛惡&T014461;悷。非密非靜非律儀非相應非願求
之所共住。所謂非人諸惡鳥獸盜賊旃陀羅
等之所共住。彼不具足沙門功徳。爾時我住
阿蘭若處。我應圓滿是沙門義。乃至復次長
者。出家菩薩阿蘭若行。應如是觀察。我以何
義至阿蘭若。我當爲此怖畏。云何怖畏。謂處
衆憒閙怖。合集怖。貪瞋癡怖。憍慢覆很怖。慳
嫉財利怖。色香味觸怖。蘊魔怖。煩惱魔怖。死
魔怖。天魔怖。無常計常顛倒怖。無我爲我顛
倒怖。不淨爲淨顛倒怖。執苦爲樂顛倒怖。心
意識怖。離障起障怖。身見怖。我我所怖。疑
三世怖。惡友怖。惡屬怖。名聞利養怖。不見
言見怖。不聞言聞怖。不覺言覺怖。不知言知
怖。沙門垢穢怖。互相瞋忿怖。三界怖。諸有
趣生怖。三惡道怖。總略一切不善作意怖。我
爲如是此惡怖畏行相詣阿蘭若住。乃至復
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蘭。若當如是學。若怖
生時。一切皆由我執所起。以要言之。復次住
阿蘭若遠離我執則無我無我所無我相無我
愛無我想無我見。不爲我所持。不爲我所計。
捨離於我不爲守護。住阿蘭若此非利益。復
次長者。住空閑者。無己想無他想。若於諸法
無説則於諸法無雜。以要言之。長者。譬如阿
蘭若處藥草樹林不驚不怖不畏。亦無驚懾
毛豎。此出家菩薩住阿蘭若行亦復如是。於
身發起藥草樹林牆壁瓦礫之想。心如幻化。
所生何有。分別及有怖畏驚懾毛豎。如是深
心於身觀察。是身無有我人衆生壽者養者
意生儒童虚妄遍計。此怖畏者但有假名。虚
妄遍計不應分別。如彼阿蘭若處藥草樹林
無有主宰亦無攝屬。此阿蘭若無有攝屬亦
復如是。於一切法如是知已。應起是行。所以
者何。住空閑者。猶若強屍無有主宰亦無攝
屬。乃至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如住空閑。於此
知已依佛所説住阿蘭若。即得圓滿白法深
植善根。然後出詣聚落國邑。入於王宮而爲
説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讀誦演説解其義
趣。入彼衆中而得恭敬。親近和尚阿闍梨及
耆舊中。而新學比丘亦應尊敬亦無懈怠。悉
自營辦無令他惱。亦應勿使尊重承事。當如
是觀察。又如來應等正覺爲諸天人魔梵沙
門婆羅門及諸衆生尊重供養。乃至諸有所
作悉自營辦不怖承事。況復我今欲求無學。
如是承事一切衆生。若我承事於他一切供
給。則我諸有所作悉自成辦。不復悕求承事
供給。所以者何。長者。此尊重承事者。於比丘
功徳法中攝取毀犯。造此攝取者。因得承事
故。我勿由是法造此攝取。彼經又説。復次長
者。彼阿蘭若菩薩法。若見若聞和尚阿闍*梨
疾病者。雖處迥野應往問訊。謂若旦時詣彼。
應發是心。設復爲他所請讀誦解説令住僧
坊者。如阿蘭若。心勿受著。如是住阿蘭若。
求法無厭。於一切事皆空閑想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三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四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説阿蘭若品第十一之
寶積經云。復次阿蘭若行若諸異生未得果
者。見虎狼至勿生驚怖。當發是心。我本詣此
阿蘭若處。已捨身命不應驚畏。爲起慈心遠
離過失使無怖懼。又若虎狼斷我命根噉我
身肉應起是心。我得善利以不堅身而當獲
堅固若復不能令噉我肉。豈彼虎狼得樂觸
耶。以要言之。復次阿蘭若行。有非人來。若美
若醜不應愛樂。亦勿損害。若有往昔見佛諸
天來此阿蘭若比丘所起諸問難時。彼比丘
如力所能。隨所學法爲諸天説。又若有深問
難時。阿蘭若比丘。或未能答而不生恭敬者。
應語彼言。我今未得無學。若我當勤佛教。時
聞法已盡能通解答一切問。我今唯能得聞
是法。乃至總略。若住阿蘭若處藥草樹林。尚
不取著。云何爲生何等爲滅。如是觀察。是身
無我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誰生誰滅。畢竟
無有生滅之者。是身亦復如是。譬若草木牆
壁瓦礫無我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因縁和合
故即生。因縁離散故即滅。復次於勝義中無
有一法是生是滅彼經又説。復次阿蘭若行。
應發是心。然我至此阿蘭若處獨無伴侶。若
我所起善作惡作。爾時此有天龍藥叉佛世
尊等。知我深心倶爲我證。又若住此阿蘭若
中以心不善自在游逸。又若至此極遠之處。
獨無伴侶無親近者。無我無取。應如實覺。欲
尋恚尋害尋及餘不善法尋。悉如實覺。若我
於此不異其衆樂處有情憒閙中者。即爲欺誑
天龍藥*叉諸佛世尊。若如所作天龍藥*叉
不爲呵厭。諸佛世尊悉皆歡喜
  治心品第十禪定波羅
蜜多附
論曰。於此阿蘭若修是禪定。如般若經云。
修此禪定波羅蜜多者。得心不散亂利諸衆
生。所以者何。起世間定彼尚亦然乃至心散
亂者皆不可得。況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得心不散亂。乃至成證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果。彼經又説。復次須菩提。初發心菩
薩摩訶薩修禪定波羅蜜多行時。於一切相
智相應作意則善入禪定。若眼見色不取其
相。亦不執取隨形妙好。若於眼根不修制止
則依邪妄損惱於餘惡不善心隨其流轉。護
眼根者。制此令盡。如是耳所聞聲鼻所嗅香
舌所了味身所著觸意所知法。皆不取相亦
不執取隨形妙好。若於意根不修制止。則於
餘惡不善非法之心隨其流轉。護意根者。制
此令盡則行住坐臥語默時處。悉不捨離三
摩呬多。得彼手足不生動搖口無雜言亦無
戲笑諸根不亂。若身若心倶無妄失三業寂
靜。於顯密中如律儀道。乃至喜足易養易滿。
善入行處遠離憒閙。於得不得無有高下等
無差別。如是苦樂毀譽若讃不讃若夭若壽
亦無高下等無差別。若冤若親心常湛然。是
聖非聖其聲無雜。於樂不樂猶如一相無高
無下。等無差別超諸違順。所以者何。於自相
空如不眞實。則見諸法無生無滅。乃至廣説」
論曰。喜樂修習者遠諸懈退。而常作意者息
除高擧。於此二種是所對治。護國經偈云
    無量倶胝劫 所有佛出世
    由是大仙尊 刹那獲勝益
    遠離於放逸 解脱諸染欲
    此有爲虚妄 如幻夢所見
    乖離非久住 諸愛亦不常
    如奮力營求 諸波羅蜜地
    乃至悟菩提 精進無疑惑
大戲樂經廣説偈云
    老病死苦 如火焔然 三有熾盛
    無適無莫 未離輪轉 常處愚瞑
    譬若狂蜂 處罃器内 三界無常
    如戲劇者 及秋空雲 旋生旋滅
    人命遷壞 過於山水 輕捷迅速
    如電飛空 虚天界城 遍三惡道
    無明横起 愛有所生 被轉五趣
    如陶家輪 常樂美色 及妙音響
    清淨香味 細滑觸樂 貪著此者
    如被囚縶 如鹿寄網 如猴被縛
    常懷怖懼 作冤家想 此欲樂者
    極多憂惱 如鋒鋭刀 亦如毒藥
    智者遠離 如棄糞瓶 愚懵念著
    爲怖畏因 及爲苦本 愛有所纒
    疾趣衰老 常樂欲者 怖無歸捄
    昔有聖人 了知此欲 怖如猛火
    如大淤泥 如持蜜刀 如避空劍
    又諸智者 了知此欲 如糞穢瓶
    如毒蛇首 如木耦驢 如塗人血
    如死狗頭 如惡冤家 又諸聖智
    了知此欲 譬水中月 如山谷響
    如鏡中像 如戲劇人 如夢所見
    又此欲樂 智者了悟 如幻如焔
    如水泡沫 刹那而住 遍計所起
    虚妄不實 但謂盛年 任持色相
    意樂此者 實愚夫行 及老病至
    壞苦所呑 退失光澤 如竭河流
    財力豐饒 庫藏盈積 愛樂此者
    實愚夫行 或至匱財 後疾耗滅
    遠離於人 如空園林
    譬如花果樹 愛樂人悕取
    貧窶衰老時 厭棄如鴝鵅
    豐財壯色者 樂生和悦意
    貧窶衰老時 厭棄如死屍
    又此衰老相 年邁極過朽
    譬如雷電火 焚餘枯槁樹
    此衰老可畏 亦猶朽故宅
    是故牟尼尊 説速求出離
    又若娑羅林 爲藤蔓所縛
    如男女眷屬 枯乾速衰朽
    又若溺泥夫 頓乏於勇健
    此老相亦然 趨捷無快利
    老變形容醜 威雄勢力衰
    長別妙樂尋 趣死無光澤
    此百種病惱 固非安隱樂
    是相於世間 熾然如猛獸
    觀若老苦病 是世間苦惱
    倶捨妙樂尋 説速求出要
    又如霜與雪 奪草木滋茂
    病苦於世間 壞命根色力
    倉庫多崇積 追求極邊際
    常如疾病人 好起瞋恚事
    及冤害讎對 炎熱如空日
    及至死滅時 財命倶散壞
    譬川流不返 如菓葉墮樹
    亦如河中梗 漂沈不自在
    隨業果難停 獨去無伴侶
    此死滅之法 又若磨竭魚
    呑噉無量衆 如金翅食龍
    及獸王搏象 若猛火焔然
    焚燒諸草木
教示勝軍大王經説。佛言。大王。譬若四
方有四山來。堅固精實周普連匝。状一合成
無有缺漏。亦無間隙。是中空界地際一切動
植悉歸磨滅。誰有踊躑而可逃避。及以勢力
呪禁藥術財物等事而令退轉。佛言。大王。世
有四種大怖畏事亦復如是。誰有踊躑而可
逃避。及以勢力呪禁藥術財物等事而能退
轉。何等爲四。謂衰老病死。佛言。大王。一者
衰勢來時摧逼興盛。二者老相現時摧逼少
壯。三者病苦集時摧逼調適。四者死滅侵時
摧逼壽命。此復云何。佛言。大王。亦如師子爲
衆獸王。色相勇健皆悉具足。爪牙剛利入鹿
群中。搏取其鹿隨應所欲。然鹿踊躑入猛獸
口無能爲也。佛言。大王。死箭射人亦復如是。
縱使剛強無能逃越。無歸無救亦無投寄。節
節支解血肉枯竭。飢渇熱惱。張口大息手足
紛亂。於追求事悉無堪能。涎涕流溢便利不
淨。塗汚支體餘命漸滅。中有現前隨業縁起。
焔魔使者甚可怖畏。趣黒夜分於出入息最
後而盡。唯己獨行更無伴侶。奄背此生倏往
佗世。奔大險道入大黒暗。渉大曠野趣大稠
林。泛大溟海業風飄墮。所向冥寞曾無標記。
餘無歸捄餘無投寄。佛言。大王。唯法與法是
歸是捄。是所投寄。佛言。大王。此善法者。如
寒者得火。如熱者遇涼。渇者飮清冷水。飢者
食珍美饌。疾病者遇良醫藥。怖畏者得強力
伴。是爲歸捄。佛言。大王。此諸善法。有大勢
力亦復如是。無歸捄者爲作歸捄。無投竄者
爲作投竄。大王。是故應知。有現無常者現滅
盡者。法爾如是。唯死怖畏。佛言。大王。王恃
所爲悉非善法。所以者何。大王。然此身者從
昔已來縱加守護及加瑩飾。上妙飮膳恣情飽
滿。及命終時未免飢渇逼惱而死。如是身者
雖以種種可愛奇文侈服上妙細&T073554;。行住坐
臥隨意嚴飾。及命終時穢惡不淨要當流出。
大王。又此身者雖以澡沐塗香粖香熏香妙
花無量嚴飾。及命終時不久臭穢。又此身者
后妃婇女眷屬圍繞。種種妓樂歌舞嬉戲。及
諸僮僕悦意快然。及命終時未免怖畏及諸
苦惱。佛言。大王。至若此身雖處宮殿臺榭樓
閣戸牖軒檻。彩繪嚴飾。種種花香及與燈明。
屏幛幃幔床座茵褥。燒衆名香散諸妙花。寶
瓶香鑪處處行列。及妙珠寶錦綺雜飾玩好
之具。及命終時至塚墓間。骨肉毛髮膿血臭
穢。屍臥地上都不覺知。佛言。大王。又此身
者而常乘御象馬車乘。撃鼓吹貝作大音樂。
張妙幰蓋執持扇拂。無量勇健象兵馬兵車
兵歩兵導從前後。百千官屬城邑人民*叉手
恭敬。不久要當屍臥車上。衆人荷挽出大城
門。父母妻妾兄弟姊妹奴婢僕從作業使人
心纒憂惱。頭髮被亂擧手拍頭悲咽哀慟咸
歎苦哉。於我無捄無親無主。城邑人民銜悲
瞻戀。至塚壙間。或復爲諸烏鳶鵰鷲狐狼野
干之所食噉。乃至餘骨積薪所焚。或瘞於地。
風雨曝露末爲微塵散擲餘方。佛言。大王。此
身幻化終歸壞滅。一切諸行悉是無常。乃至
廣説
論曰。此貪瞋癡等一聚煩惱。至若對治脩習。
因是遠離。故寶雲經説。對治貪者。於起貪縁
悉能遠離。云何名對治貪及起貪縁對治。貪
者若善了知。於起貪縁修不淨觀。云何名不
淨觀。謂若於身髮毛爪齒皮膚血肉筋脈骨
髓肪膏腦膜汗涙涕唾咽喉心肺肝膽脾腎生
臟熟臟屎尿濃汁。菩薩於如是物而起觀察。
則愚癡小兒顛狂不善。知是物已猶尚不起貪
愛之心。況諸智者。是爲菩薩修不淨觀。又如
般若經云。復次善現。菩薩摩訶薩修般若
波羅蜜多行時。然於此身如實了知。善現。譬
若解牛之師及師弟子斷牛命已復用利刀析
爲四分。若坐若立如實觀察。善現。菩薩摩訶
薩修般若波羅蜜多行時。亦復如是。然於此
身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如實觀察。乃至善現。
又若耕夫或諸長者。滿治場中有種種穀。所
謂菽麥稻梁脂麻芥子等。有明目人分別視
之。如實了知彼種種穀。此是菽麥。此是稻梁。
此是脂麻芥子等。善現。菩薩摩訶薩修般若
波羅蜜多行時。亦復如是。然於此身從頂至
足髮毛爪齒種種不淨之所充滿。而菩薩如
實觀察是身。唯有髮毛爪齒頭目脂髓肝膽
脾腎生臟熟臟眵矃不淨等。乃至若詣塚間
觀種種相。謂所棄屍於塚壙間或經一日二
日乃至五日。身體膖脹青瘀臭惡皮穿肉潰
膿血交流。見是事已。我與此身亦復如是。
然此身者法爾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
未解脱。復次善現。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波羅
蜜多行時。而於外身修隨所觀。乃至觀所棄
屍。於塚壙間或經一日二日乃至七日。爲諸
鳥獸烏鳶鵰鷲狐狼野干之所食噉。及餘種種
螻蟻咂食。見是事已。我與此身亦復如是。然
此身者法爾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未
解脱。以要言之。又若觀所棄屍。於塚壙間蛆
蟲咂食。不淨臭穢。我與此身亦復如是。餘如
上説。乃至復次向悽慘道。觀所棄屍。肉銷骨
現筋纒血汚。我與此身亦復如是。餘如上説。
復次向悽慘道。觀所棄屍。血肉都盡身骨相
現。餘筋尚纒。我與此身亦復如是。餘如前説。
復次向悽慘道。觀所棄屍。唯有衆骨散擲
異方。所謂頭骨足骨腰骨背骨頸骨臂骨等。
我與此身亦復如是。餘如前説。乃至復次善
現。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波羅蜜多行時。向悽
慘道觀所棄屍。唯有骨在風飄雨漬白若珂
貝。我與此身亦復如是。餘如上説。復次善現。
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波羅蜜多行時。向悽慘
道。觀所棄屍。唯有骨在。經&MT01806;多年變異青
色。如泥處地碎末爲塵。我與此身亦復如是。
然此身者法爾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
無解脱
論曰。以不淨觀對治貪者。則修慈觀對治瞋
恚。此乃平等。若不樂觀衆生者。此或於一飮
食發生愛樂則於他妙樂悕求稱讃。無不愛
樂。慈者度貪欲因縁不著染愛。是義有三種。
無盡意經云。謂初發心菩薩修衆生縁慈。已
習行菩薩修法縁慈。得無生法忍菩薩修無
縁慈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四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五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治心品第十二之二亦名禪定波
羅蜜多品
復有佛縁菩薩縁聲聞獨覺縁衆生縁等。彼
衆生縁者。謂先樂與利益安樂。以禪定意與
彼慈故。或有知識客寄近住。以己聚落如他
聚落。乃至於此一方解脱。如是汝縁十方佛
等亦無厭怠。如金剛幢迴向中説。具足修
習菩薩行者。若所見色對治於愛。如是乃至
聲香味觸法對治於愛。則無罪犯。是淨是善。
最上光潔超諸妙樂。生適悦意起淨信樂。發
生踊躍安住極喜。於分別心不生退惱。心意
調柔諸根猛利常受妙樂。如是迴向一切諸
佛。轉復迴向諸佛般若。而得具足不可思議
佛妙樂行。然未同佛得善攝受三摩地樂。由
是力能展轉得佛無量妙樂。具足無量佛解
脱樂。攝受無量佛神通樂。得善攝受無數諸
佛無著行樂。得佛自在如彼牛王所至遠近
速疾妙樂。畢竟獲得無量佛力了知一切寂
靜無生無滅等樂。於無著行而常等引得諸
如來不二集行無瞋妙樂。是爲菩薩常以如
是善根迴向如來。迴向菩薩者。謂於意樂未
圓滿者。迴向圓滿於一切智。未清淨者。深心
清淨一切波羅蜜多。未成辦者。爲令成辦發
菩提心。猶若金剛令一切智鎧無有退屈。若
令一切智鎧無退屈者。則於菩提妙樂隨所
輕安。於諸善道無所退向。平等安住一切世
間。圓滿大願修習一切菩薩之行。了知菩薩
利根神通。由斯善根證一切智。以如是善根
義故。迴向菩薩。又若學佛教者。一切聲聞辟
支佛等。亦以善根如是迴向。若有衆生一彈
指頃聞佛法聲。及賢聖衆爲作尊重。以此善
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念佛圓
滿迴向。念法方便迴向。尊重聖衆迴向。不離
見佛迴向。清淨心迴向。通達佛法迴向。所修
無量功徳迴向。清淨一切神通善根迴向。斷
諸法疑迴向。是爲於聲聞辟支佛等學佛教
者之所迴向。又彼菩薩亦以善根迴向一切
衆生。所謂遠離地獄道迴向。斷除畜生道迴
向。與琰摩羅界妙樂迴向。斷除墮諸惡趣迴
向。令彼衆生樂欲増長無上菩提迴向。爲令
深心得一切智心迴向。不謗一切佛法迴向。
畢竟成就一切智地迴向。畢竟清淨一切衆
生迴向。以無量智迴向一切衆生。乃至所有
飮食衣服臥具病縁醫藥。於身承事去來坐
立。種種作業住律儀道。於律儀道不生瞋恚。
身語意業如善修作。密緻諸根而或自身消
息。按摩等事。衆味飮食。若開若合。若觀不
觀。若臥若覺。而復自身詣彼承事。菩薩於一
切智縁平等相應者無不迴向。彼一切智心樂
利樂一切衆生。乃至意常救護一切世間。發
起善根遠離憍逸。以要言之。令諸煩惱不復
現前。爲諸菩薩之所守護。決定勤求一切智
道。愛樂親近諸有智者。乃至而能修習一切
善根。速得圓滿相續諸行。以要言之。彼畜生
趣者。或以少飯而能施與。令彼一切得生善
趣。如是利益解脱迴向。彼畜生者。是爲苦海。
是苦所取。是爲苦蘊。是名苦受。是爲苦聚。是
苦遷流。是苦邊際。是苦根本。是苦依處。於彼
衆生不退迴向。又彼一切衆生縁者。謂於衆
生現前作意。由先所作善根發菩提心迴向。
一切智故。不墮輪迴離諸險難得佛妙樂現
前無礙超輪迴海永斷相續照明佛法起大慈
故。如最勝金光明經慈悲藏伽陀云
    是金光明 最勝金鼓 所出妙聲
    遍三千界 能息地獄 及焔摩羅
    乃至人中 貧窮苦等 又此金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