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寶要義論 (No. 1635_ 法護惟淨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石。或復象牙。或金銀瑠璃水精赤珠珊瑚
碯及諸珂貝衆妙香等。或造圖㡧。或於版木
牆壁。作諸畫像。或以紙素及諸繒帛&T054633;剪而
成。或自新而作。或増修故壞如來形像。如是
作已當來。不於下族中生。不於惡業族中生。
不於邪見族中生。所感身支當無殘缺。設有
具造五無間罪者。於如來所能發淨信造立
如來形像。是人所有當來地獄業報轉重令
輕。於三乘法或餘乘中而得出離。如人不淨
穢汚其身。而能潔淨沐浴妙香塗飾。而彼穢
惡之香飄散無餘。造五無間罪業者亦復如
是。造佛像故彼等罪業銷滅無餘。又復具行
十不善業者。若於如來所發淨信心。彼之罪
業亦悉銷滅。如酥投火中而悉成焔。業散無
餘其義如是。何況具足最勝菩提心者。及彼
出家具淨戒者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五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寶積經云。假使滿三界中一切有情。是諸
有情各各造立如來塔廟。如是色相一一高
顯。猶如須彌山王。而諸有情經於殑伽沙數
劫中。各各尊重供養是塔。若有不離一切智
心菩薩。但置一華而爲供養。此獲福蘊勝前
福蘊。其數倍多。彼經又云。假使三千大千世
界。一切有情悉住大乘。而復皆成轉輪聖王。
設以香油如大海水。積燃燈草等須彌量。各
各燃是廣大燈明。供養如來所有塔廟。若有
出家菩薩取燃燈草投少分油。於佛塔前燃
燈供養。此獲福蘊倍勝於前燈明布施。百分
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又若
彼諸轉輪聖王。各於佛及苾芻衆所。普施一
切受用樂具。若有出家菩薩。以自持鉢所乞
之食。先減施人然後自食。此獲福蘊勝前福
蘊最上廣大。又若彼諸轉輪聖王。積以妙衣
如須彌量。普施佛及諸苾芻衆。若有出家菩
薩。但以三衣。或施十信心菩薩。或施佛及諸
苾芻衆。或施如來塔廟之中。此獲福蘊比前
所施。極爲殊勝。又若彼諸轉輪聖王。一一皆
以滿閻浮提布設妙華。廣爲供養如來塔廟。
若有出家菩薩。下至但取一華供養如來塔
廟者。此獲福蘊比前所施。百分不及一。乃至
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次第出生經云。當
觀菩薩有其四種賢善稱讃。應於如來策勤
供養。何等爲四。一者自作最上布施供養。令
他有情亦如是作供養勝行。二者勤誠供養
諸如來已。轉復堅固大菩提心。三者現前瞻
覩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四者種植善根而得
増勝。此等四法。是爲最上承事供養諸佛如
來。海慧問經云。佛言。海慧。有三種最上承
事供養如來之法。何等爲三。一者發生大菩
提心。二者攝受如來正法。三者廣爲有情起
大悲心。此等是爲勝義供養之行。慈氏師子
吼經云。無佛可想。無佛可觀。何況有佛可供
邪。有所得者無有是處。此中何等是供養
佛。所謂眞供養者。應起無想無相之心。若無
心心所作意。無佛想無法想無衆想。無補特
伽羅想。無自他想。如是供養者。是眞供養諸
佛如來。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天主。假
使殑伽沙數世界之中積滿如來舍利置於刹
幢之上。若有人書寫般若波羅蜜多經。倶爲
獻施。汝於二分之中當取何分。帝釋白佛言。
世尊。我於此二分中。當取般若波羅蜜多分。
何以故。般若能生如來舍利故。若有供養修
習般若波羅蜜多者。是即供養如來舍利。佛
言。帝釋。若諸有情信解如來如實涅盤者。
極爲難得。此中何等是諸如來如實涅槃。無
數經中作如是説。如來興顯經云。佛言。佛子。
若諸菩薩樂欲了知諸佛如來大涅槃者。以
慧觀察。先當了知法自性性。法自性者。謂即
眞如實際。法界虚空界。自性清淨際。無相際
我自性際。一切法自性如如涅槃。應如是了
知如來如實涅槃。何以故。佛子。諸法本來如
是無生無所生。若法本來如是無生無所生。
是故無有少法可得。然佛如來有所生者。但
爲有情喜樂相續乃有生故。如來入涅槃者。
亦爲有情厭倦生故。而實如來本無所生亦
無涅槃。是諸如來常住法界。佛子。譬如日輪
光明出現。普遍照耀一切世界。各於清淨水
器之中見日光影。亦非日輪遍一切處。隨入
器中乃有所現。若復彼彼清淨水器。或破壞
時。或渾濁時。或減少時。彼日光明而悉不見。
然日光影雖於器中而不顯現非日之咎。以
彼淨器自破壞故。佛子。如來亦復如是。法界
日輪廣大光明。從法界中常所出現。普遍照
耀隨順一切世間。若諸有情清淨心相續。如
來即爲出現影像。一切有情雖常覩見如來
日輪影像。亦非如來遍一切處隨爲出現。若
復有情如彼壞器。不清淨心相續業煩惱覆
故。不見如來日光影像。彼諸有情即起如來
入涅槃想。然以如來入涅槃者。非如來咎。但
爲有情相續善根有破壞故。又復應以大涅
槃法所可化度諸有情故。是故如來現入涅
槃。而實如來無來無去亦無所住。佛子。譬如
一切世間悉作火事。或復後時別異聚落國
土城邑火事息滅。且非普盡一切世間火事
皆息。佛子。如來亦復如是。普盡一切世界。隨
順施作一切佛事。若餘佛刹中作佛事已現
入涅槃。亦非一切世界諸佛悉入涅槃。如巧
幻師善學幻法。諸明呪力而悉洞曉。於一切
三千大千世界中。普現其身作諸幻事。一切
聚落國土城邑。悉遍顯示。隨其幻力。若住一
劫若過一劫。若餘聚落或城邑中。作幻事已
隱自身相。亦非一切世間幻事皆隱。佛子。如
來亦復如是。以無量如幻之智。善學方便勝
慧智明。示現一切法界幻事。如來隨現。然如
來身畢竟安住。法界及虚空界一切有情。平
等事業。別別刹土隨順作已示現涅槃。亦非
一佛刹中入涅槃故。一切法界如來悉入涅
槃。佛子。諸有菩薩應如是知。諸佛如來大涅
槃故。所知無量畢竟無著。法界無邊亦復無
中。如虚空界自性廣大。眞如無生而亦無滅
安住實際。然以方便隨時示現。是故當知。一
切世間勿生疲厭。隨先行願而自安住。一切
世間一切刹土。成辦所有諸勝法行。般若波
羅蜜多經云。大涅槃者。所謂自性空。妙法蓮
華經云。佛言。迦葉。若能覺了彼一切法平等
之性。是大涅槃。彼經又云。佛言。善男子。如
來諸所作事而皆作已。成佛已來極甚久遠
壽命無量。如來常住不入涅槃。爲度有情故
示現涅槃。何以故。應以如是縁成熟有情故。
大悲經云。佛言。大梵。如是此世業盡煩惱盡
苦盡。苦縁息滅寂然出離。此説是爲涅槃。大
梵。此中無復有人了是涅槃。謂業煩惱盡自
性清淨。出世品云。諸佛方便開示無邊涅槃
之法。梵王問經云。梵王白佛言。世尊。諸出家
者。於隨所樂一切相中若能止息。此説是爲
涅槃。佛言。大梵。此互爲縁所成立故。覺智方
廣經云。佛言。大目乾連。過去有佛號名稱高
顯。彼佛刹中唯聲聞衆。是時有一苾芻名等
觀諸所縁住大乘行。是人曾於無量倶胝那
庾多佛所種植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曾無退轉。安住無上大乘法中。欲令嚴
淨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其佛刹中無別有情
發菩提心。是時彼苾芻雖廣植善根。然於甚
深法中生輕慢心。以是縁故當生長壽天。時
名稱高顯如來如其所應作佛事已。即時普
觀一切佛刹。何等刹中有情不作佛事。還自
觀見我刹土中。有一苾芻住大乘行。是菩提
器。然彼苾芻有障難事。以生長壽天故。彼之
身器不能堪任令其種植菩提善根。是人命
終之後。當墮阿鼻大地獄中。亦復不能堪任
種植菩提善根。地獄出已生於人中而復聾
瘂。諸有所作擧手示物。或假他縁方曉其事。
是時名稱高顯如來爲欲化度彼苾芻故。以
善方便。於六十倶胝那庾多生中。捍勞忍苦
作諸化事。使令成熟。佛言。大目乾連。汝且觀
彼如來大悲心故。爲一有情經如是時受其
勞苦。乃至彼苾芻機縁成熟安住不退轉地。
大目乾連。於汝意云何。彼時名稱高顯如來
者。豈異人乎。即現一切義如來是。彼等觀諸
所縁苾芻者。即無量光如來是。父子合集經
先行品云。佛言。妙吉祥。彼過去世輪迴之中。
無量阿僧祇不思議無等比無初際。時有如
來名曰帝幢。經于殑伽沙數等世界佛刹。是
諸佛刹中諸有情類。皆悉得其五種樂事。或
有有情得其欲樂。或得出離樂。或得禪定樂。
或得三摩地樂。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樂。而彼有情雖受諸樂然無繋著。譬如飛鳥
騰翔空中而得自在。彼諸有情受樂亦然。悉
無所著。妙吉祥白佛言。世尊。彼時帝幢如
來者。即我世尊釋迦牟尼佛是。入楞伽經頌

    我不觀寂靜 亦不起行相
    復無分別心 故我證涅槃
此中當知。於一乘信解極爲難得。此一乘者。
而諸經中皆作是説。妙法蓮華經云。我發起
一乘爲有情説法。所謂佛乘無二無三。十方
一切世界法爾如是。何以故。若過去世十方
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皆發起一乘爲有情説
法。若未來世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亦發
起一乘爲有情説法。若今現在十方一切世
界諸佛如來。復發起一乘爲有情説法。所謂
佛乘。以是縁故十方世界尚無二乘而可建
立。何況有三。眞實品云。佛言。妙吉祥。由昔
因中一乘境界能具足故。今佛刹中唯一乘
法而爲出離。而無聲聞縁覺二乘建立。何以
故。如來已離種種想故。若有人言。如來或説
大乘之法。或説縁覺乘。或説聲聞乘者。是人
於如來所起不清淨心不平等心取著之心。
大悲經云。佛言。我若説有種種想者。即於法
中自生諂曲。然我爲諸有情所説諸法。皆悉
令於菩提樂欲得大乘法一切智攝。使諸有情
同到一切智智之地。是故無彼諸乘分位而
可建立。亦無諸地我所建立。亦不建立補特
伽羅事。亦無少行及無量行之所建立。復無
三乘而可分別。彼無分別性入法界門。但爲
世俗諦故開示引導方便宣説。勝義諦中唯
一乘法。而無有二。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
天主。若諸天子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者。我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
復不能決定發菩提心者。我亦當令隨喜發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於生
死流中相續不斷故。我意不欲令彼諸善根
分有所隱沒。當令於彼最勝法中而有所得。
大集會品云。一乘普攝彼一切乘。以其一乘
攝諸乘故。同歸一理。普入法界無分別性。總
持自在王問經云。佛不説有種種之想。然佛
出世。諸所作事悉同一味。法界而無障礙。容
受一切有情。自成正覺已。復令諸有情而亦
覺了。然後轉妙法輪。所謂不退轉輪。譬如治
寶之師。於其寶所但取假色瑠璃。先以灰水
磨淬令潔。次用黒膩之髮而復治之。然其寶
會無疲倦。後以肉汁及以繒帛。重復磨
治。又用大藥汁及細妙衣。次第精治。然後瑩
潔去其假色同眞瑠璃。如來亦復如是。知有
情界本不清淨。乃爲宣説無常苦無我不淨
之法。令於輪迴起厭離想。後以聖法調伏方
便開導。如來亦不暫生疲倦。後爲宣説空無
相無願之法。令其開覺如來之眼。如來亦不
暫生疲倦。後爲宣説不退轉輪。及説三輪清
淨。引導有情令入如來境界之中。平等超越
種種因性。咸證如來清淨法性。此説是爲世
間究竟得無上果。阿惟越致經云。不退轉輪
平等故。諸佛説法亦平等。是故如來爲下劣
信解諸有情類不能解了一乘法故。乃出娑
婆世界五濁時中。以善方便爲彼有情。建立
佛事使成佛果。勝鬘師子吼經云。諸佛如來
方便宣説此涅槃法。從三乘中出生諸乘。然
由一乘之法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
楞伽經云。諸煩惱種子入三摩地三摩鉢底。
如實覺了住無漏界。復入聲聞縁覺無漏界
中。出世勝行圓滿成辦。得不思議法身自在
如來。爲所化有情成諸善行故。以善方便説
種種乘。是故諸如來於種種界中非但説三
乘。亦説餘乘法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光梵大師 *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如華嚴經云。大毘盧遮那解脱吉祥世界中。
普遍智焔功徳幢王如來。建立無量有情住
聲聞地。無量有情成熟縁覺菩提。無量有情
成熟迅疾辯才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無
垢精進幢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法辯才
出生菩提。無量有情成熟根清淨辯才出生
菩提。無量有情成熟十力諸行圓滿出生菩
提。無量有情安住法城現前境界一乘出生
菩提。無量有情於一切處隨現種種神通一
乘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建立諸行普攝
無量方便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安住三摩地
分位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安住一切所
縁境界清淨道場理法出生菩提。無量有情
發菩薩菩提心。無量有情住菩薩道。無量有
情安住清淨波羅蜜多道。無量有情住菩薩
初地乃至住於菩薩十地
此中應知。菩薩常以正法攝受一切。何等是
正法攝受。如信力入印法門經云。佛言。妙吉
祥。正法攝受故即菩薩攝受。菩薩攝受故即
正法攝受。正法攝受故一切有情攝受。一切
有情攝受故即佛種不斷所作成就。又若欲
令佛種不斷。欲破一切有情諸業煩惱。欲閉
一切惡趣之門。欲受無量無數轉輪聖王上妙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