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攝大乘論釋論 (No. 1596_ 世親笈多行矩譯 ) in Vol. 31

[First] [Prev]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攝大乘論釋*論卷第十
  *世親菩薩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譯
智勝相勝語第十之二
論曰。此諸佛法身。爲説差別。爲説無差別。依
止意用及業無異故。不可説差別。無量正覺
故有差別。如法身受用身亦爾。意用及業不
異故無差別。依止有差別。無量依止轉故。變
化身亦如受用身應知 釋曰。無量依止轉
故者。諸菩薩有無量依止。由此受用身顯現
故。是故意用及業無差別。然身事有差別於
中意用無差別者。謂安樂一切衆生意應知。
業無差別者。謂顯示證正覺般涅槃等業。此
業無別應知
論曰。應知法身與幾功徳相應。與最清淨四
無量解脱勝處一切處無諍願智四辯六通
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好。四一切種清淨。
十力四無畏。三不護三念處無忘失法。拔除
習氣大悲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種勝智等相
應。此中有偈
    憐愍諸衆生 捨離結縛意
    不捨安樂心 歸命利益意
    解脱一切障 牟尼勝世間
    智遍滿爾炎 歸命解脱心
    能滅諸衆生 一切惑無餘
    惑者共歸苦 歸命離惑人
    無功用無著 無障礙寂靜
    常解一切難 歸命釋難者
    所依及能依 説言及説智
    意常無障礙 歸命善説者
    隨彼等語言 行往還出離
    知彼諸衆生 歸命善教者
    諸衆生見佛 縁彼大人相
    但見得生信 歸命生信者
    執持住處捨 變化及變易
    三昧智自在 歸命到彼岸
    方便歸依淨 及大乘出離
    障隔諸衆生 歸命摧魔者
    能説智及斷 出離障礙事
    外道不能壞 歸命自他利
    説法制大衆 遠離二煩惱
    無護無忘失 歸命攝衆者
    利益諸衆生 所作不過時
    所作常不虚 歸命無忘失
    行住一切處 無非圓智業
    一切時遍知 歸命實義者
    於晝夜六時 觀察諸世間
    與大悲相應 歸命利益意
    修行及證得 智慧與作業
    勝一切二乘 歸命最勝者
    三身大菩提 具得一切種
    歸命斷衆生 一切處疑惑
    無畏無過失 無濁無住處
    於諸法無動 歸命無戲論
諸佛法身與如是等功徳相應。復有自性因
果業相應行事等功徳。是故諸佛法身是無
上功徳應知。此中有偈
    成就最勝義 出過一切地
    至諸衆生上 解脱諸衆生
    無盡無等徳 相應世間見
    衆輪亦不見 一切天人等
釋曰。法身與如是等功徳相應。復有自性因
果業相應行事等功徳者。於中法身自性者。
以成就最勝義顯示。成就最勝義者。謂清淨
眞如。此是佛自性故。因者顯示出過一切地。
謂以修一切地得彼佛體故。至諸衆生上者。
此顯示果。顯此果在一切衆生上故。解脱諸
衆生者。此顯示業。佛是救脱一切衆生故。相
應者。無盡無等功徳相應以此顯示。於中
世間見者。謂見化身故。諸大衆輪見者。謂
見受用身故。此等諸天人亦不見者。謂此諸
大衆輪不見自性身。此等顯示佛身行事差

論曰。然此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云
何可見此中有偈
    諸佛不生生 無住處爲處
    諸事無功用 受用第四食
    無差別無量 無數量一業
    不動及動業 諸佛三身具
    無有證正覺 非不一切覺
    念念不可量 有非有所顯
    無欲無離欲 而亦與欲倶
    既知欲非欲 得入欲法如
    諸佛過諸陰 而亦住陰中
    與彼不一異 不捨而寂滅
    諸佛同事業 猶如大海水
    我已現當作 他利無是思
    諸罪者不見 如破器中月
    普遍一切世 法光猶如日
    或顯示正覺 或涅槃如火
    不生亦不有 如來常住身
    佛於非正法 人及惡趣中
    於非梵行法 自住最勝者
    行於一切處 而亦無所行
    一切衆生見 然非六根境
    伏斷諸煩惱 如呪制諸毒
    以惑至惑盡 佛具一切智
    煩惱即菩提 生死寂滅體
    有大方便故 如來不思議
此即是十二種甚深。應知所謂生成業住甚
深。安立數業甚深。正遍覺甚深。離欲甚深。滅
陰甚深。成熟甚深。顯現甚深。顯示正遍覺般
涅槃甚深。住甚深。顯示自體甚深。滅煩惱甚
深。不思議甚深
釋曰。今當顯示大乘甚深。即是顯示十二種
甚深。於中生成業住等甚深。以一偈顯示。諸
佛不生生者。此顯生甚深。諸佛以不生爲生
故。無住處爲處者。此顯成長甚深。諸佛不住
生死涅槃處故。所作無功用者。此顯業甚
深。諸佛以平等爲業。由無功用故所作之業
一切處平等受用。第四食者。此顯住甚深。
由四種食是不淨身依止住處。諸佛非不淨
身依止住處。由段等四食。是欲界衆生不清
淨身依止而住故。淨不淨身依止住處者。謂
色無色界衆生。此等於下地煩惱則淨。於上
地煩惱則不淨。此諸淨不淨身。唯有觸意思
識等三食。離於段食。彼身得住。彼身唯以
三食得住故。淨身住持者。即是段等四食。於
聲聞縁覺等此等淨身。若住於世由此住持
故。示現住持者。即彼段等四食示現。即以
此住持故。諸佛食之。此爲第四。由示現以此
爲住持故。諸佛世尊得受衆生所施令生歡
喜。積聚福徳故。無有食事。復有説言。諸佛食
時諸天接取施餘衆生。以此因縁令彼衆生
當得菩提故。此等一偈同一甚深。又諸佛生
相有十因縁應知。一愚癡別異故。二種種別
異故。三攝持自在故。四住自在故。五捨自在
故。六無二相故。七唯影像故。八如幻故。九無
住爲住故。十雲義成就故。有十因縁故如
來不住生死涅槃應知。一非知故。二非滅故。
三非有故。四非有自性智故。五無得無分別
故。六離心故。七得心故。八平等心故。九不得
於物故。十非不得故。有十因縁故諸佛無功
用而佛事成就。一滅離故。二無依止故。三應
作無功用故。四作者無功用故。五作業無功
用故。六無所有無功用故。七本昔無差別故。
八所作究竟故。九作事未究竟故。十由熟
修一切法中自在故。有十因縁諸佛受用於
食。一示現以食住持身故。二令諸衆生聚集
福徳故。三爲示現同衆生作故。四爲令順學
正食故。五爲令順學知足故。六爲令他發起
精進故。七爲成熟善根故。八爲顯示自身無
染著故。九爲住持尊重業故。十爲圓滿本願

次顯示安立數業甚深偈。無差別無量者。此
是安立甚深。於中無差別者。法身無別異故。
無量者。無量身證菩提故。無數量一業者。此
是數甚深。乘雖無量諸佛一業故。不動及動
業諸佛二身具者。諸佛雖三身相應。然受用
身業則牢住。化身業則不牢住。此即是甚深

次顯示證正覺甚深偈。無有證正覺者。人及
法無所有故。非不一切覺者。由假名説一切
覺故。此正覺云何。偈言念念中無量。以此顯
示。由於念念中無量人得正覺故。有非有所
顯者。此顯眞如於諸有非有爲義故
次顯離欲甚深偈。無欲無離欲者。欲無所有
故無所染。既無染故亦無離。何以故。欲若是
有可有離欲故。而亦與欲倶者。由唯斷上心
欲留隨眠欲故。若不留隨眠欲。即同聲聞入
涅槃故。既知欲非欲得入欲法如者。謂欲分
別中。了知非欲。即入欲法眞如故
次顯示滅陰甚深偈。諸佛過諸陰而亦住陰
中者。謂已過色等五取聚。但住於無所得法
如聚中故。與彼不一異者。佛已捨彼分別聚。
然與彼非異。以即住彼法如中故。又非不異
由雖是化身分別即成清淨境界故。不捨而
寂滅者。謂不捨眞實性聚即是涅槃故
次顯成熟甚深偈。諸佛同事業者。諸佛作
業平等。皆爲成熟衆生故。此何所似猶如大
海水。如水入海爲魚鼈等受用。如是既入法
界同爲成熟衆生故。我已現當作他利。無是
思者。無有一念思惟。我於三時利益衆生。
然似摩尼天樂無有功用。而作衆生利益事

次顯示顯現甚深偈。若世間不見諸佛。又説
諸佛是常住身。既有常住身。何故不見偈言
諸罪者。不見如破器中月故。如器破水則不
住。以水不住故月則不現。如是諸衆生等無
有奢摩他滋潤故。佛月不現。水譬三摩提。體
滋潤故。普遍一切世法光猶如日者。雖不見
佛亦爲作佛事。由説修多羅等法猶如日光。
以此爲佛事。亦於世間得成熟衆生
次顯顯示正遍覺般涅槃甚深偈。或顯示正
覺或涅槃如火者。或示正遍覺。或示般涅槃。
其事如火。譬如火或時然或時滅。諸佛亦
爾。或有衆生應以涅槃成熟。即示涅槃。應以
正覺成熟。即示正覺。爲解脱故如火性不異。
唯一法身亦爾。應如是知。餘半偈義可解
次顯住甚深偈。佛於非正法人及惡趣中於
非梵行法自住最勝者者。自體最勝住亦最
勝。住於聖住故。此中聖住者。謂住於空故。
天住者。謂住禪那故。梵住者。謂住慈等四無
量故。非正法者。謂諸不善法。諸佛於諸不
善法中住於空住。是故佛住聖住。於人道及
惡趣衆生攀縁而住。入於禪那。是爲天住。於
非梵行法中自體最勝住。如是等空住者即
是自體
次顯顯現自體甚深偈。行於一切處而亦無
所行者。後得智於善不善等中差別智生。若
無分別智即無所行。化身於一切處行非餘
身也。第二義中一切衆生見者。謂即此化身
一切處得見故。然非六根境者。即此化身若
爲地獄衆生所見時。爲教化彼故生於彼處。
非化身自性。彼地獄衆生見時。謂即是地獄
身。是故非彼地獄等衆生六根境界
次顯滅煩惱甚深偈。伏斷諸煩惱如呪制諸
毒者。謂現行煩惱。在菩薩位時不斷煩惱。由
有隨眠惑在。如呪制諸毒者。譬如被毒呪力
制之則不爲害。煩惱亦爾。以智知故則不爲
惱。以惑至惑盡者。謂以留隨眠惑故不同聲
聞入般涅槃。佛具一切智者。謂諸佛煩惱盡
時。即得一切智具故
次顯不思議甚深偈。此等煩惱即是彼菩提
分是集諦故。生死等苦諦即是涅槃故。如來
一切所説皆不可思議。如前所説三種因縁。
謂唯自證知等非思量境界
論曰。諸菩薩念佛法身。以幾種念而念。略説
諸菩薩修習念佛有七種。一諸佛於一切法
得自在應如是修習念佛。於一切世界得無
障礙神通智故。此中有偈
    障礙及闕因 衆生界普遍
    二種決定故 諸佛無自在
二如來身常住。眞如無間離垢故。三如來最
無譏嫌。離一切煩惱障智障故。四如來無功
用。無有功用而不捨一切佛事故。五如來大
受用。清淨佛土爲大受用故。六如來無染汚。
生在世間不爲一切世法所染故。七如來大
義利顯示證正覺入涅槃等。未成熟衆生而
成熟之。已成熟者而解脱之。此中有偈
    隨逐於自心 常具淨相應
    無復諸功用 施與大法樂
    無依止遍行 平等於多人
    一切一切佛 智人如是念
釋曰。諸菩薩若念諸佛法身。如七相修念。今
當顯示此修義。於中於一切法得自在者。以
神通故於一切法得自在。由諸佛於一切世
界中得無障礙神通。非如聲聞等有障礙故。
若諸佛於一切法得自在者。何故一切衆生
不得涅槃。此義以偈顯示。有因縁故。不能
令得涅槃故。説障礙及闕因等偈。此中障礙
者。由業障等所礙故。雖無量諸佛。不能令
其得涅槃。是故諸佛於彼衆生無有如上自
在。闕因者。謂無涅槃法性。此爲闕因。由無彼
性故。二種決定故者。決定有二種。一作業決
定。二受報決定。然於此二種決定。諸佛無有
自在。於中報障者。謂癡鈍等應知。受報決定
者。謂決定趣地獄等。報及受報有此差別。常
住身者。即是眞如無間離垢。此如常住以此
爲身。故名如來常住身也。如來大受用者。
諸如來等即以清淨佛刹爲大受用應知。大
義利者。諸佛大義利體。謂成熟解脱。未成熟
衆生以菩提涅槃而成熟之故應知。餘四相
念佛義可解。此七種念佛更以二偈顯示。隨
逐於自心等偈中説七相成就。諸菩薩最初
念諸佛果報。皆隨逐自心。此亦即是常淨相
應者。謂善。是故最無譏嫌無功用者。以無功
用作諸佛事故。施與大法樂者。即是清淨佛
土應知。無依止遍行者。若有依止作行則苦。
是故諸佛無所依止而行教化。以如是故利
益多人。由多人所共故諸菩薩應念此果報」
論曰。復次云何應知。諸佛刹土清淨相。如
百千偈修多羅菩薩藏縁起中説。婆伽婆住
於最勝光明。七寶莊嚴故。放大光明普照無
量世界故。住於無量妙莊飾處故。周圓無限
故。超過三界行處故。出世上上善根所生故。
最清淨自在識相故。如來住持故。諸大菩薩
所住故。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行故。大法
味悦樂所持故。安住一切衆生一切利益事
故。離一切煩惱逼迫故。離一切魔故。勝過
一切莊嚴如來莊嚴住持故。大念慧行出生
故。大奢摩他毘鉢舍那爲乘故。大空無相無
願入處故。無量功徳衆莊嚴大寶蓮華王所
建立故。遊於大宮殿中故。如是等句顯清淨
佛刹。所謂色類具足。相貌具足。量具足。方所
具足。因具足。果具足。主具足。助伴具足。眷
屬具足。住持具足。業具足。順攝具足。無畏具
足。住止具足。道路具足。乘具足。門具足。依
持具足。故如是等皆得顯現。又彼清淨佛刹
中所有果報一向淨妙一向樂一向無嫌一向
自在 釋曰。如百千偈修多羅縁起中説。佛
刹清淨。彼清淨佛刹。以何等勝功徳顯示。
前二句顯色具足。謂七寶等。七寶中金銀
琉璃珊瑚馬瑙並是石所攝。邏羯多
玉之類
縁色
亦是石所攝。應知赤寶者謂赤眞珠。從
赤虫所出。由於中出珠故。此珠寶於一切寶
中最勝故。光明照無量世界者。即前所説七
寶出生光明故。此是色具足第二句。次一句
顯莊嚴具足。次一句顯量具足。次一句顯方
所具足。此等以何爲因。出世無分別及彼出
世無分別後得二種善根所生諸善爲因。此即
是因具足。此亦有一句。次一句顯果具足。彼
佛刹中以最清淨識自在轉爲相故。次一句
顯主具足。次一句顯伴具足。次一句顯眷屬
具足。於此眷屬具足中。所言摩睺羅伽亦攝
在龍中。於淨土中若能住持身此是住持具
足。亦以一句顯示。以此爲食已復作何業。
但成就一切衆生一切利益事。亦以一句顯
示順攝具足。由淨土中無煩惱無苦故。亦以
一句顯示彼中無有怨對之怖。由無魔故。於
彼佛土中無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是故
無有怖畏。此一句即是無畏具足。次一句顯
住處具足。復以何道得入彼清淨佛刹。於大
乘中聞思修智爲體。即是大念慧行如其次
第。此一句顯示道具足。以何爲乘。於奢摩
他毘鉢舍那而趣於彼。此一句顯乘具足。以
何門得入彼土。謂於大乘中空無相無願爲
門故。此一句顯門具足次一句顯依持具足。
猶如大地以風輪爲依持。彼清淨佛土以何
爲依持。以無量功徳大寶蓮華爲依持。此句
顯依持具足。彼淨土中果報一向淨妙者。由
彼中無有糞穢等不淨物故。一向樂者。彼中
唯有樂受。無有苦及無記等受。一向無嫌者。
於彼中無有不善及無記故。一向自在者。以
自心力不待因縁故
論曰。復次此諸佛法界一切時有五業應知。
一救護一切衆生逼惱中業。謂聾盲狂等逼
惱。唯見即得救護故。二救護惡道業。從不善
處拔出安置善處故。三救護非方便業。外道
等以非方便求於解脱。開悟安置於佛正教
中故。四救護我見業。爲令超過三界教示以
道故。五救護乘業。謂發行餘乘諸菩薩。及不
定性聲聞等。安立令修行大乘故。此五種業
是一切諸佛平等業應知。此中説偈
    因依事念行 別故業有異
    世間有此異 導師無彼別
釋曰。諸佛法界者。即是法身。彼有五業應
知。救護一切衆生逼惱業者。由見佛故盲等
即得眼等故。救護惡道業者。此業爲救護惡
道故。謂於不善處移諸衆生置於善處故。救
護我見業者。説超過三界道名爲救護。世間
名爲三界。即説此爲我見。餘二句義可解。
此等五業是一切諸佛平等業應知。此等義
以偈顯示。若諸佛平等業。世間衆生不平等
業。此等因縁。以因依事念行等一偈顯示於
世間中因異。由地獄因別。人天因別。乃至餓
鬼因別。是故業有異。依異者。由依止身別異
故。作業有異。事異者。或有興生或種田。此等
業由此等事異故世間業體異。念異者。念名
意欲。由此意欲異故。世間業亦有異。行異
者。即是有爲行。由所作有爲行業異故名爲
異。誰有此異。偈言世間有此異故。導師無彼
別者。謂佛一切作事無復功用。則無因等五
異。是故諸佛作業無有差別故
論曰。如是諸佛法身功徳具足相應。不與聲
聞辟支佛共。若爾者以何意故説一乘。此中
有偈
    爲引攝一分 及安住餘者
    於此不定性 説正覺一乘
    法無我解脱 等故性不同
    得二意涅槃 究竟唯一乘
釋曰。此二偈顯説一乘意。爲引攝一分者。
*謂不定性聲聞。爲引入大乘故。云何令彼不
定性人於大乘中而般涅槃故。及安住餘者。
不定性菩薩。爲令彼安住大乘。云何令彼不
退捨大乘。於聲聞乘而般涅槃。爲此義故佛
説一乘不定性。二句義可解。法無我解脱一
偈。此中顯別意説一乘。何者別意。法平等故。
無我平等故。解脱平等故。於中法平等者。
法即是眞如。此如平等。一切聲聞等同趣彼
如。故名爲乘。以平等故名一乘。無我平等者。
無有人我。既無人我。仍言此是聲聞此是菩
薩者不應道理。由依此無我意故説爲一乘。
解脱平等者。聲聞等亦同解脱煩惱。依此意
故説爲一乘。何以故。由世尊説解脱與解脱
等無有各各相故。性別者。由根性有差別故。
於乘不決定性聲聞亦得成佛。由此意故説
爲一乘。二意得者。得二種意故。平等意者。由
一切衆生一體攝故。我即是彼。彼即是我。如
是攝已此得正覺。即是彼得正覺。依此意故
説爲一乘。第二意者。如法華經中爲聲聞授
記。得此意故。謂但得諸佛法。如平等意不
得法身。由得此平等意故。作如是念。諸佛法
如。即是我等法如也。復有別義。於彼大衆中
有諸菩薩。與諸聲聞同名授記得涅槃。如佛
説我念過去無量百千數。於聲聞乘般涅槃。
由此意故説一乘。以見諸衆生。應以聲聞乘
而調伏者。現於彼般涅槃故。究竟者。此即是
一乘。以究竟無有別趣故。然有差別。以聲聞
乘等異於佛乘。由此意故世尊説爲一乘
論曰。如是一切諸佛同一法身而有多佛。此
以何因縁可見。此中有偈
    一界無有二 一時多成就
    次第非道理 故成有多佛
釋曰。由此因縁一切諸佛平等法身。或一或
多應須了知。次當顯示。於中應知一者。法
界平等故。諸佛以此爲體。由法界平等故諸
佛是一應知。復次應知一者。於一時一世界
中無有二佛並出故。是故唯一應知。復次若
多若一如偈中顯示。所謂一界等。一界無有
二者。此一句顯示一義。謂於一世界中無有
二佛並出世故。餘句顯示衆多佛一時多成
就者。於一時中有無量諸菩薩。同修資糧成
滿此等。若已福智資糧成滿。而不得佛果。此
等資糧則爲虚棄。由有衆多菩薩同修資糧
成滿故。有多佛應知。次第非道理者。無有
次第得正覺義。若修菩提資糧時待次第成
滿。可得證正覺時亦有次第。然由衆多菩薩
修資糧無有次第故。證正覺時亦無次第。是
故有衆多佛
論曰。於法身中諸佛非畢竟涅槃。非非畢竟
涅槃云何可見。此中有偈
    解脱一切障 所作未究竟
    佛畢竟涅槃 亦不般涅槃
釋曰。復有別部師説。諸佛無有畢竟涅槃。有
別部聲聞乘人則言。有畢竟涅槃。有如是等
二意。以偈顯示。解脱一切障等者。於中若解
脱煩惱障智障。由此意故。言諸佛畢竟涅槃
由所作事未畢竟。未成熟者成熟之。已成熟
者解脱之。應作此等事。由此意故不畢竟涅
槃。若異於此則同聲聞涅槃。由畢竟涅槃故。
所作誓願便則無果
論曰。何故受用身不即如是成自性身。有六
因縁故。一色身顯示故。二無量大衆輪中差
別顯示故。三隨彼欲樂應現自體不定顯示
故。四隨異異顯現自體變動顯示故。五菩
薩聲聞天等種種大衆和雜處和雜顯示故。
阿梨耶識及生起識等轉依不相應顯示
故。是故受用身非自性身義成 釋曰。今次
顯示由此道理故自性身不成受用身。一色
身顯示者。*謂佛色身非即法身。由所見色非
即法身故。是故受用身不是法身。又此受用
身有差別。諸佛大衆輪差別故。法身則無如
是差別。由此道理不相應故。受用身不成自
性身。又隨其所欲現受用身故。如修多羅説。
有人見佛黄色。有人見佛青色。如是等具説。
受用身則有如是等體相不定。若言自性身
體性有不定。則不應道理。自性身由有如此
不相應故。非受用身。即自性身。又復受用身
有一衆生。初見餘色。後即於彼身復見餘色。
若法身自性動異。則不相應。是故受用身
不成自性身。又復受用身常與天等諸衆和
雜。自性身如是和雜。則不相應。是故受用身
不即自性身。又復由阿梨耶識轉依已。即
自性身。若即此自性身是受用身者。生起識
轉依已。復得何身。是故受用身不即自性身。
由此六種不相應故。不得成一
論曰。何因縁故化身亦非自性身。有八因縁
故。一諸菩薩從久遠已來得不退三摩提
兜率天及人中生不成故。二於宿命書算數
印工巧雜論等及受用欲行中無智不成故。
三已知邪説正説法教而往詣外道所不成
故。四善知三乘道而行苦行不成故。五捨萬
億閻浮洲於一處證正覺轉法輪不成故。六
若離如是顯示證正覺等方便其餘皆以化身
作佛事者。則應於兜率天中證正覺。七何不
於一切閻浮洲中平等佛出。既不如是。以無
阿含及道理可證。八與一世界中無二如來
出世不相違。以有衆多化佛故。言一世界者。
是一四洲世界。如無二轉輪王並出。此中有

    諸佛微細化 平等入多
    一切種正覺 爲顯現受生
釋曰。今次顯自性身即是變化身不相應義。
有八種不相應。於中初不相應者。諸菩薩從
久遠無量劫來得不退三摩提。尚不生於兜率
陀等諸天中。況復人間。是故世間所見是
化身。非自性身。復次諸菩薩已得宿命智而
不知書算等事者。無有道理。是故化身爲教
化衆生故應作此事。復次菩薩於三阿僧祇
劫修行時。不知正説邪説。云何於最後證正
覺時。乃能知也。是故化身非自性身。復次
捨萬億閻浮洲唯於一處證正覺轉法輪不應
道理。若化身得成。由於一切處同時現化。是
故化身非自性身。若言但一處證正覺餘處
顯示化身攝眷屬者。何故不即於兜率陀天
中住證正覺。於一切四洲中示現化身也。若
言一切四洲中不證正覺者。此義不成。以無
有阿含及道理證説。於一佛刹中隨於一四
洲中不證正覺。若汝言若爾者與修多羅相
違。何以故。以經説無二佛並出者應知。彼
經中所説以轉輪王爲喩。如無二轉輪王並
出者。此説於一四洲中無並出。非一佛刹也。
二佛不並出亦爾。所言世界者。謂一四洲也。
此中有偈顯示正覺。諸佛微細化等即是其
義。佛於住兜率陀天宮時。若下入胎即於
彼時。若與上座舍利弗等眷屬倶者應知。彼
等皆是化所施設。如是施設已。即得顯示於
一切相中證正覺
論曰。爲一切衆生故。發願及修行成大菩提。
畢竟涅槃不應道理。發願及修行無果報。是
過失故 釋曰。此中顯示畢竟涅槃不成義。
諸佛爲一切衆生故發大誓願及修行。既作
如是利衆生意已。隨諸衆生利益事作之。若
於畢竟涅槃中而般涅槃。彼願及行便爲無
果。若汝言如來法身常住者。受用身及化身
無常。云何名常身。今成就此義故
論曰。受用身化身二身無常。云何言如來身
常住。依止常住法身故。受用身變化身。此
二身受報不捨故。數數化現故。如常受樂。如
常施食。佛身常住應如是知 釋曰。二身是
常。由依止常住法身故。此二身是常。復次受
用身者。不捨受用故是常。化身者。常顯示
證正覺般涅槃等。相續不斷故是常。於此二
身以譬喩顯示其常。如世間言常受樂。非即
得無間樂而得名爲常受樂。又如言此人常
施食。非即是常施。有時不施故。然得名爲常
施食者。二身常義亦爾
論曰。有六因縁故。諸佛世尊化身不畢竟住。
一所作究竟。謂已成熟解脱衆生故。二爲轉
樂欲涅槃。意令求常住佛身故。三爲轉於佛
所起修修。意令於甚深法正説中生覺了故。
四爲生渇仰。意若數見生無厭足故。五爲生
自精進。由知説者不可得故。六爲令得極速
成熟。自起精進不捨重軛故。此中有偈
    所作事究竟 轉彼寂滅欲
    爲轉輕佛意 令生渇仰心
    爲發自精進 令其速成熟
    是故佛化身 非畢竟住者
諸佛法身。雖無始時無量。爲得彼故不應不
策勤也。此中有偈
    佛得無異無量因 衆生於此捨精進
    此得一切非因果 如是因斷無道理
阿毘達磨大乘修多羅中。攝大乘品解釋竟。
阿闍梨阿僧伽造 釋曰。此中有難。若法身
無始時無差別無限量。以是故堪能利益衆
生者。何須爲此故勤精進也。爲遮彼難故。以
偈顯示。彼諸佛所得無異無量。以此爲因
應起正勤。是故言諸佛無始時者。一切有過。
何以故。此得於一切時不成因過失故。如此
斷因無有道理。諸菩薩大悲在心。憐愍一切
衆生。猶如一子於利益衆生事中。餘人自作
非我所爲。此不應道理。餘人作與不作我皆
爲之。應當如是。攝大乘釋論。於大乘部中
制述無量。勝論者阿闍梨婆藪槃豆造竟
攝大乘論釋*論卷*第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