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自性耶。答依自種子果生説故。謂識乃至
受支。是生種子故。義説爲生。由此有故。後
時即此果支。名有縁生。如是餘支。如經所
説。隨其所應。盡當
問已説一切支非更互爲縁。何故建立名
色與識互爲縁耶。答識於現法中。用名色
縁故。名色復於後法中。用識爲縁故。所
以者何。以母腹中。有相續時。説互爲
故。由識爲縁。於母腹中。諸精血色。名所
。和合共成羯羅藍性。即此名色爲縁。復
彼識於此得住。問何故菩薩觀黒品時。
唯至識支。其意轉還。非餘支耶。答由
二支更互爲縁故。如識縁名色。如是名色
亦縁識。是故觀心至識轉還。於餘支中。無
是轉還道理。於此一處。顯示更互爲
縁道理。故名轉還。於還滅品中。名色非
後有識還滅因。由此因縁過觀察。問何
因縁故説縁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倶作。
亦非無因生耶。答生者非有故。縁無作用
故。縁力所生故。問於縁起中。何等是苦芽。
誰守養苦。何等爲苦樹。答無明行縁所
引識乃至受是苦*芽。受縁所引愛。乃至有是
養苦*芽。生與老死。當知是苦樹。問幾縁
起支當知如炷。答識乃至受。問幾支如膏。
元明行。愛取有。問幾支如焔。答生老死
知。問何因縁故。於縁起黒品教中。説名
増益。答一切有支純大苦聚爲後果故。又諸
有支前前爲縁。後後所隨故。問何因縁故。
白品教中。説名損減。答由一切支前前
永斷後後故。又是純大苦聚損減因故。
問幾縁起支名有因法。答謂前七。問幾縁起
支名有因苦。答餘五。問幾支滅是漏盡所顯。
答三。問幾支滅是縁盡所顯。答即此三是餘
支縁故。問幾支滅是受盡所顯。答一。謂由
惱已斷故。所依滅時。此一切受。皆永息滅
故。問何因縁故。依止縁起。建立七十七智
耶。答爲有因雜染智故。又復爲於自
相續自已所作雜染智故。又復爲前際
諸支無始時故。又復爲後際諸支容有
雜染還滅義故。又復爲支所攝諸有
漏慧遍知義故。於一一支。皆作七智。當
總有七十七智。問何因縁故。於縁起中。建
立四十四智耶。答爲一一支四聖
察道理。是故總有四十四智。復次若
欲界。依欲界身。引發上地若眼若耳。由
此見聞下地自地所有色聲。又依此身。起
三界意及不繋意。而現在前。若生色無色界
其下地。一切現前。如欲界
復次此三種雜染。謂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
染。爲斷故。修六種現觀。應知何等爲
六。謂思現觀。信現觀。戒現觀。現觀智諦現
觀。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已説有尋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嗢拕
南曰
    總標與安立 作意相差別
    攝諸經宗要 最後衆雜義
若略説三摩呬多地。當知由總標故。安立
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略攝諸經宗要
故。云何總標。謂此地中略有四種。一者
靜慮。二者解脱。三者等持。四者等至。靜慮
者。謂四靜慮。一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二從
定生無尋無伺靜慮。三離喜靜慮。四捨念清
淨靜慮。解脱者。謂八解脱。一有色觀諸色解
脱。二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脱。三淨解脱身
作證具足住解脱。四空無邊處解脱。五識無
邊處解脱。六無所有處解脱。七非想非非想
處解脱。八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脱。等
持者。謂三三摩地。一空。二無願。三無相。復
三種。謂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
復有三種。謂小大無量。復有二種。謂一分
修。具分修。復有三種。謂喜倶行。樂倶行。捨
倶行。復有四種。謂四修定。復有五種。謂五
聖智三摩地。復有五種。謂聖五支三摩地。復
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復有金剛喩三摩
。復有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等三摩地
等至者。謂五現見三摩鉢底。八勝處三摩鉢
底。十遍處三摩鉢底。四無色三摩鉢底。無想
三摩鉢底。滅盡定等三摩鉢底
云何安立。謂唯此等名等引地。非欲界
心一境性。由此定等。無悔歡喜安樂所引。欲
界不爾。非欲界中於法全無審正觀察
復次初靜慮中。説離生喜。由證住此斷
五法。謂欲所引喜。欲所引憂。不善所引喜。不
善所引憂。不善所引捨。又於五法修習圓
滿。謂歡喜安樂。及三摩地。欲所引喜者。於
妙五欲。若初得時。若已證得。正受用時。或見
或聞。或曾領受。由此諸縁。憶念歡喜。欲所
引憂者。於妙五欲。若求不遂。若已受用更
復得。或得已便失。由此諸縁多生憂惱
不善所引喜者。謂如一與喜樂倶而行
殺業乃至邪見。不善所引憂者。謂如
憂苦倶而行殺業乃至邪見。不善所引
捨者。謂如一或王王等或餘宰官或尊尊
等自不殺等惡業。然其僕使作惡業
時。忍而不制。亦不處毘奈耶中。由縱捨
故。遂造惡業。彼於此業。現前領解非
。又住於捨。尋求伺察。爲惡方便。又於
。耽著不斷。引發於捨。又於不善現前轉
。發起中庸非苦樂受。歡者。謂從本來清
淨行者觀資糧地所修淨行無悔爲先。慰意
適悦心欣踊性。喜者。謂正修習方便先。
深慶適悦心欣踊性。安者。謂離麁重身心調
適性。樂者。謂由是心調適故。便得身心
無損害樂及解脱樂。以彼品麁重性故。
諸煩惱而得解脱。三摩地者。謂於所縁
審正觀察。心一境性。世尊於無漏方便中。先
三摩地。後説解脱。由三摩地善成滿力
諸煩惱。心永解脱故。於有漏方便中。先
解脱。後説三摩地。由方便究竟作意
果煩惱斷已方根本三摩地故。或有
時説三摩地及與解脱。謂即於此方便究竟
作意。及餘無間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與
解脱倶時有故。復次於諸靜慮等至障中
略有五蓋。將彼時能爲障礙。何等爲五。
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擧
惡作蓋。五疑蓋。貪欲者。謂於妙五欲。隨
淨相。欲見。欲聞乃至欲觸。或隨憶念。先
領受。尋伺追戀。瞋恚者。謂或因同梵行
等擧其所犯。或因念昔所曾經不饒益
事瞋恚之相。心生恚怒。或欲不饒益
。於當所爲瞋恚之相。多隨尋伺。心生
。惛沈者。謂或因毀壞淨尸羅等隨一善行
根門。食不量不勤精進減省睡眠
不正知住。而有所作。於所修斷不勤加行
隨順。生起一切煩惱。身心惛昧。無堪任性。
睡眠者。謂心極昧略。又順生煩惱斷加
。是惛沈性。心極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二
合説一蓋。又惛昧無堪任性。名惛沈。惛昧
心極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沈諸煩惱隨
煩惱時。無餘近縁睡眠者。諸餘煩惱及
隨煩惱。或應可生。或應生。若生惛昧。睡
眠必定皆起。掉擧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
思。不死尋思。或隨念昔所經歷戲笑歡
娯所行之事。心生諠動騰躍之性。惡作者。謂
思親屬故。心生追悔。謂我何縁離
別親屬。何縁不是國土。何縁棄捨如
是國土到於此。食是食。飮是飮
唯得是衣服臥具。病縁醫藥。資身衆具
我本何縁少小出家。何不且待年衰老
或因念昔所曾經戲笑等事。便生悔恨
謂我何縁於用戲樂嚴具朋遊等時
背宗親朋友等意。令其悲戀涕涙盈目。
而強出家。由是等種種因縁。生戀心
惡作追悔。由前掉擧與此惡作處所等故。
合説一蓋。又於應作不應作事。隨其所應
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
作不作。非作反作。除先追悔所生惡作。此
惡作纒猶未捨。次後復生相續不
戀之心。惡作追悔。此又一種惡作差別。次前
所生非處惡作。及後惡作雖掉擧處所
等。然如彼相騰躍諠動。今此亦是憂*戀
之相。是故與彼雜説一蓋。疑者。謂於師於
法於學於誨及於證中。生惑生疑。由心如
是懷疑惑故。不入勇猛方便正斷寂
。又於去來今及苦等諦。生惑生疑。心懷
二分。迷之不了。猶豫猜度。問此貪欲蓋以
何爲食。答有淨妙相。及於彼相。不正思
。多所修習。以之爲食。淨妙相者。謂第一
勝妙諸欲之相。若能於此遠離染心。於
下劣亦得染。如強力餘劣自伏。此復
云何。謂女人身上八處所攝可愛淨相。由
八處。女縛於男。所謂歌舞笑睇。美容進止。
妙觸就禮。由此因縁。所有貪欲。未生令生。
生已増長。故名爲食。問此貪欲蓋誰爲
。答有不淨相。及於彼相理作意。多所
修習。以爲非食。此復云何。謂青瘀等。若觀
此身種種不淨雜穢充滿。名内身不淨之
。復觀於外青瘀等相種種不淨。名
身不淨之相。由此二不淨相故。未
其不生。生已能斷故。名非食。由
彼相理作意故。遮令生。多所修習
故。生已能斷。前黒品中。由彼相正思
故。未生令生。多修習故。倍更増廣。
問瞋恚蓋以何爲食。答有瞋恚性。有瞋恚
。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修習。以
食。依種種不饒益事心生惱害。名
恚性。不饒益事。名瞋恚相。於九惱事。不
作意。名不正思惟。如是等事皆名爲食。問
此瞋恚蓋誰爲非食。答有仁慈賢善。及於
彼相。如理作意。多修習。以爲非食。又此
慈善恒欲他安樂相。修力所攝。由
擇力所攝作意。調伏九惱。以能斷除瞋恚
故。經中唯説此爲非食。問惛沈睡眠蓋
何爲食。答有黒暗相。及於彼相。不正思
。多修習。以之爲食。問此蓋誰爲
。答有光明相。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
修習。以爲非食明有三種。一治暗光
明。二法光明。三依身光明。治暗光明。復有
三種。一在夜分。謂星月等。二在晝分。謂日
光明。三在倶分。謂火珠等。法光明者。謂如
一隨其所受所思所觸。觀察諸法。或
復修習。隨念佛等。依身光明者。謂諸有情自
然身光。當知初明。治三種暗。一者夜暗。二
者雲暗。三者障暗。謂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種
黒暗。由實知諸法故。於去來今
疑惑佛法等亦復如是。此中無明及
疑倶名黒暗。又證觀察。能治惛沈睡眠黒
。以能顯了諸法性故。問掉擧惡作蓋以
何爲食。答於親屬等。所有尋思。於曾所
戲笑等念。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
。以之爲食。親屬尋思者。謂因親屬或盛
或衰。或離或合。發欣慼行。心生籌慮等。國
土尋思者。謂因國土盛衰等相。廣如前説
不死尋思者。謂因少年及衰老位諸有所作
或利他事。發欣慼行。心生籌慮等。笑者。謂
一或因開論。或因合論。現齒而笑歡
聚唖唖。戲者。謂雙陸摴蒱弄珠等戲。或有
所餘種類歡樂。謂互相受用受用境界。受
諸快樂。或由同處。或因戲論。歡娯而住。所
行事者。謂相持手臂髮等。或相摩觸。隨
一身分。或抱或嗚。或相顧眄。或作餘事。問
此蓋誰爲非食。答有奢摩他。及於彼相。如
理作意。多修習。以爲非食。奢摩他者。謂
九種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攝諸法。謂於自他
若衰若盛可厭患。心生厭離驚恐惡賤
住寂靜。問疑蓋以何爲食。答有去來今
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修習。以之爲
食。謂我於過去。爲有爲無。廣説如上。不
正思惟者。謂不可思處所攝思惟。不可思處
者。謂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間思惟。若於
。依世差別。思惟我相。名我思惟。若於
。名有情思惟。若於有情世間。及器世間
。名世間思惟。謂世間常。或謂無常。亦常
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問此蓋誰爲非食。答
有縁縁起。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修習
以爲非食。由彼觀見。唯有於法及唯法因
唯有於苦及唯苦因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
縁。無明於三世境。未生者不生。已生者
能斷。若不理而強作意。其如理者而不
作意。總説此二。名不正思惟。若於是中
合道理。應知是處名爲如理。謂於闇中
光明想。由此方便。如理作意。非
理。於餘處所。亦有所餘如理作意
復次於初靜慮。具足五支。一尋。二伺。三喜。
四樂。五心一境性。第二靜慮有四支。一内等
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第三靜慮有
。一捨。二念。三正知。四樂。五心一境性。第
四靜慮有四支。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
不樂受。四心一境性。初靜慮中。尋伺爲取所
。三摩地爲彼所依。喜爲境界。樂爲
麁重。第二靜慮中。内等淨爲取所縁。三摩地
彼所依。餘如前説。第三靜慮中。捨念正
知爲取所縁。三摩地爲彼所依。餘如前説
第四靜慮中。捨淨念淨爲取所縁。三摩地爲
彼所依。餘如前説。諸靜慮中。雖餘法。然
此勝故。於修定者恩重故。偏立爲
問何因縁故。初靜慮中有尋有伺耶。答由
彼能厭患欲界初靜慮。初靜慮中。而未
尋伺過故。第二靜慮。能觀彼過。是故
説爲尋伺寂靜。如第二靜慮見彼過故名
尋伺寂靜。如是第三靜慮。見喜過故名
寂靜。第四靜慮見樂過故名樂寂靜。捨念
清淨差別應
復次是諸靜慮名差別者。或名増上心。謂由
心清淨増上力。正審慮故。或名樂住。謂於
此中極樂故。所以者何。依諸靜慮。領
喜樂安樂捨樂身心樂故。又得定者。於諸靜
。數數入出。領受現法安樂住故。由此定
中現前領受現法樂住。從是起已。作
。我已領受如是樂住。於無色定
。是故不彼爲樂住。然彼起已。應正宣
。何以故。若有阿練若苾芻來就彼問。彼
若不答。便生譏論。此阿練若苾芻。云何名
阿練若者。我今問彼超色無色寂靜解
。而不記。是故爲説應彼定
樂住。或復名爲彼分涅槃。亦得説名差別
涅槃。由諸煩惱一分斷故。非決定故。名
分涅槃。非究竟涅槃故。名差別涅槃。復次
此四靜慮。亦得名爲出諸受事。謂初靜慮。
離憂根。第二靜慮。出離苦根。第三靜慮。
離喜根。第四靜慮出離樂根。於無相中
離捨根。如薄伽梵無倒經中説是言
苾芻憂根生已。應當實了知。生者此於
何位。謂即於此斷方便位。若爲憂根間心相
。爾時應知又應并此因縁及序若相若行
皆如實知者。云何知因。謂了知此種子相
。云何知縁。謂了知此種所攝所依助
。云何知序。謂知憂根託此事生。即是能
憂根之相。及無知種子。云何知相。謂了
知此是慼行相。云何知行。謂了知此能發之
行。即不理作意相應思也。如是知已。於
出離中。極制持心者。云何制持。謂於染汚
。制攝其心。於思惟修任持堅住。又於
是中無餘盡滅。乃至究竟者。謂滅隨眠故。
諸纒故。世間靜慮。但能漸捨彼品麁重
種子。若異此者。種永拔故。後不
生。無漏靜慮。二種倶捨。如是於餘隨應當
知。問以何等相知憂根。答或染汚相。或
出離欲倶行善相。苦根者。或由自等増上力
故。或由身勞増上力故。或火燒等増上力
故。或他逼等増上力故。諸離欲者。猶尚生起。
喜根者。謂第二靜慮中。即第二靜慮地攝。樂
根者。謂第三靜慮中。即第三靜慮地攝。問何
故苦根。初靜慮中。説未斷耶。答彼品麁重
猶未斷故。問何縁生在初靜慮者。苦根未
斷。而不現行。答由其助伴相對。憂根所攝
諸苦。彼已斷故。若初靜慮。已斷苦根。是則
行者入初靜慮及第二時。受所作住差別應
無。由二倶有喜及樂故。而經中説。由
諸受。靜慮差別。又此應尋伺寂靜。麁重
斷滅。所作差別。如是餘根彼品麁重漸次斷
故。上諸靜慮斷有差別。又無相者。經中説
無相心定。於此定中捨根永滅。但害隨
眠。彼品麁重。無餘斷故。非現纒。住
相定。必有受故。於此定中。容三受。謂喜
樂捨。非彼諸受得隨眠。煩惱斷。故説以
斷。彼品麁重。説名。又此捨根乃至
何處。當知始從第四靜慮。乃至有頂。復次
此五根出離無相後與彼五種順出離
展轉相攝此中由欲恚害出離。即説乃至
樂根出離。由色出離。即説第四靜慮捨根出
。由薩迦耶滅。即説無色界一切捨根出離
出離言。有何等義。由此者能出離故。
出離。不此出離於彼。爲離欲
此界故。問諸欲恚害。定同時斷。何縁
立別出離耶。答彼諸出離雖復同時。約
對治差別故。宣説三種出離差別。對
治差別者。謂不淨慈悲。如其次第。或有
不淨離一切。或慈或悲。是故別説
種出離。此上唯有一類對治故。後出離無
差別。云何猛利見者。等隨念欲。謂由
察作意勝事作意故。猛利功用作意故。
云何於諸欲中心不趣入。謂於彼處。不
勝功徳故。云何不美。謂於彼處。喜悦不
故。云何不住。謂於彼處樂受用爲欣悦
故。云何無勝解。謂於彼處樂取著
如理相故。云何萎顇。謂雖縱任。而不
故。云何壞散。謂取境已尋復棄捨故。云
何而不舒泰。謂於所縁強令住。而不
愛樂故。云何等住於捨。謂行平等位。於
平等位中。心遊觀故。何等爲厭。謂由
深見過患。棄背爲性。此復三種。謂無常故。
苦故。變壞法故。何等爲惡。謂由彼初見
過患。棄背爲性。何等爲違。謂由彼中
過患。棄背爲性。何等爲背。謂由彼後
過患。棄背爲性。與此相違。即於離欲
意趣入者謂於是處。見勝功徳故。美者。謂
是處清淨信而證順故。住者。謂於
流散故。勝解者。由是處染汚
諸煩惱離繋故。以厭等棄背行
正流轉時心無罣礙。又復於捨無
。云何其心善逝。謂住方便究竟作意故。
云何善修。謂善修習餘作意故。當知此説
斷位及斷方便道位。解者。謂解脱諸纒故。
脱者。謂解脱所縁相故。離繋者。謂解脱隨
故。從諸欲縁生諸漏者。謂除欲貪
欲界中。所餘煩惱。損匱者。謂因此生
等惡行差別。於此若作若増長故。生
諸惡趣。燒者。謂由此因欲愛噉食身心
故。惱者。謂由此因。若事變壞便生愁歎憂
苦惱故。於彼解脱超出離繋者。謂如前次
第。解脱諸纒所縁隨眠故。云何終不領納
彼諸受。謂依得正得。隨諸欲境界
染汚諸受。不復現行。其所依身。不衆惑
染汚而住。如紅蓮花水滴不
復有六種順出離界。如經廣説。謂我已修
慈。乃至我已離諸我慢。然我猶爲疑惑毒
。悶亂其心。是故慈等。於恚害等。非正對
。當知爲是邪執。建立此界。是中恚
等離欲對治有差別故。建立前四對治相
故。觀察聖住道理故。建立無相
究竟正道理故。建立第六。慈對治恚。無損
行轉故。悲對治害。爲他苦。勝樂行轉故。
喜治不樂。於他樂事。隨喜行轉故。捨治
。倶捨行轉故。無相對治一切衆相。相相違
故。若離我慢。於自解脱或所證中。定無
故。離我慢是彼對治。此諸出離定。能出
離一切恚等。不善修故。恚等過失容可
。又前五種順出離界。初之四種天住所攝。
第五一種聖住所攝。今此六種順出離界。前
之四種梵住所攝。第五第六聖住所攝
復次能超恚等諸過失故。名爲出離。於
離時。正可憑仗故名爲依。世尊説依。略有
四種。一法是依。非數取趣。二義是依。非文。
三了義經是依。非不了義經。四智是依。非
識。此四種依。因何建立。補特伽羅四種別
故。謂因諂詐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初依
順世間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二。因
自見取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三。因
聞爲極補特伽羅差別故。建立第四。因
諂詐説法。是依非數取趣。要與彼論。分別
決擇方證正智。非唯由彼現威儀故。即於
此中復有差別。謂佛宣説補特伽羅。及與
諸法。唯法是依。非數取趣。世俗言辭。不
執故。法又二種。謂文及義。唯義是依非文。
何以故。不但聞即爲究竟。要須義思
惟籌量審觀察故。佛所説經。或有了義或不
了義。觀察義時。了義是依。非不了義。世尊
或時宣説依趣福不動識。爲善趣故。或
時宣説四聖諦智爲涅槃故。於修法隨
法行時。唯智是依非識。略於四時。失不失
故。建立四種補特伽羅。謂得法時。住持時。
觀察義時。修法隨法行時。依四時故。建
四依
復次已説安立。當此靜慮等中。作意
所縁二種差別。作意差別者。謂七種根本作
意。及餘四十作意。云何七種作意。謂了相作
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
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云何四十
作意。謂縁法作意。縁義作意。縁身作意。縁受
作意。縁心作意。縁法作意。勝解作意。眞實作
意。有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學作意。遍
知作意。正斷作意。已斷作意。有分別影像所
縁作意。無分別影像所縁作意。事邊際所縁
作意。所作成辦所縁作意。勝解思擇作意。寂
靜作意。一分修作意。具分修作意。無間作意。
殷重作意。隨順作意。對治作意。順清淨作意。
順觀察作意。力勵運轉作意。有間運轉作意。
有功用運轉作意。自然運轉作意。思擇作意。
内攝作意。淨障作意。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
意。他所建立作意。内増上取作意。廣大作意。
遍行作意
縁法作意者。謂聞所成慧相應作意。縁義作
意者。謂思修所成慧相應作意。縁身受心法
作意者。謂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
勝解作意者。謂修靜慮者。隨其所欲。於
諸事相増益作意。眞實作意者。謂以自相
共相。及眞如相。如理思惟諸法作意。有
學作意。略有二種。一者自性。二在相續。
自性者。謂有學無漏作意。在相續者謂有
學一切善作意。如有學作意。當知無學作意
二種亦爾。非學非無學作意者。謂一切世間
作意。遍知作意者。謂由此故。遍知所縁
惑。正斷作意者。謂由此故。倶作二事
已斷作意者。謂斷煩惱後所有作意。有分別
影像所縁作意者。謂由此故。修縁分別體境
毘鉢舍那。無分別影像所縁作意者。謂由
此故。修縁分別體境奢摩他。事邊際所縁
作意者。謂由此故。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縁
邊際。過此更無身受心法。所作成辦所縁作
意者。謂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
是。當有如此如此。當辦如是如是。及
縁清淨所縁作意。勝解思擇作意者。謂由
故。或有最初思擇諸法。或奢摩他而爲
。寂靜作意者。謂由此故。或有最初安
於内。或毘鉢舍那而爲上首。一分修作意者。
謂由此故。於奢摩他毘鉢舍那。隨修一分
具分修作意者。謂由此故。二分雙修。無間
作意者。謂一切時無間無斷。相續而轉。殷重
作意者。謂不緩加行方便。此中由勝解
思擇作意故。淨修智見。由寂靜作意故。生
長輕安。由一分具分修作意故。於諸蓋中
心得解脱。由無間殷重作意故。於諸結中
心得解脱。又由無間作意故。終不徒然而
身命。由殷重作意故。速證通慧。隨順作
意者。謂由此故。厭壞所縁。順斷煩惱。對治
作意者。謂由此故。正捨諸惑持於斷
諸煩惱遠離相續。順清淨作意者。謂由
此故。修六隨念。或復思惟隨一妙事。順觀
察作意者。謂由此故。觀諸煩惱斷與未斷
或復觀察自己所證。及先所觀諸法道理。力
勵運轉作意者。謂修始業作意者所
有作意。有間運轉作意者。謂已得作意。於
上慢緩加行者所有作意。有功用運轉作
意者。謂即於此勇猛精進無慢緩。修
者所有作意。自然運轉作意者。謂於
決定作意。一得作意時。二正入已入根
本定時。三修現觀時。四正得已得阿羅漢
時。思擇作意者。謂毘鉢舍那品作意。内攝作
意者。謂奢摩他品作意。淨障作意者。謂由
故。棄捨諸漏永害麁重。依止成辦所行清
淨作意者。謂由此故。依一切麁重之身
一切所縁境界。而諸煩惱不復現行
他所建立作意者。謂諸聲聞所有作意。要從
他音。乃能於内如理作意故。内増上取作意
者。謂諸獨覺及諸菩薩所有作意。以
師而覺悟故。廣大作意者。謂諸菩薩爲
知生死過失。出離方便發弘誓願。趣
菩提。所有作意。遍行作意者。謂佛世尊現
一切障礙智相應作意。若諸菩薩遍
三乘及五明處方便善巧所有作意
此中了相作意。攝縁法縁義。餘六作意。唯
縁義。縁身等境四種作意。遍在七攝。了
相勝解加行究竟果作意。通攝勝解眞實作
。觀察作意。唯攝勝解。餘三作意。唯攝
。此就前門。就餘門者。當知隨應七種作
意皆攝。有學及非學非無學二種作意。亦攝
無學作意。謂清淨地了相作意。及加行究竟
果作意。了相勝解觀察作意。攝遍知作意。餘
三作意。攝正斷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攝
已斷作意。觀察作意。唯攝有分別影像所縁
作意。餘六作意。通攝二種。事邊際所縁作
意。遍一切攝。所作成辦所縁作意。若就
。遍一切攝。就第二門。唯加行究竟果作
意所攝。最初勝解思擇作意。皆所攝。若
奢摩他而爲上首。遍一切攝。若最初寂靜。
若毘鉢舍那而爲上首。當知亦爾。前六作
意。通攝一分及具分修。加行究竟果作意。唯
具分修。無間作意。殷重作意。遍一切攝。
隨順作意。初二所攝。對治作意。遠離。加行。
究竟。二作意攝。及攝樂作意一分所攝。順清
淨作意。唯攝樂一分所攝。順觀察斷未斷作
意。唯觀察作意所攝。此就斷對治説。若就
所餘應當知。力勵運轉作意。皆所攝。
有間有功用運轉作意。乃至攝樂作意所攝。
自然運轉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攝。
思擇作意。了相所攝。内攝作意。勝解所攝淨
障作意。遠離攝樂。觀察加行究竟作意所攝。
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意。唯加行究竟果作
意所攝。他所建立内増上取作意。一切作意
所攝。廣大作意。皆所攝。初遍行作意。加
行究竟果攝。第二一切所攝。又了相作意。
若他所建立作意攝者。以他音及内如理
作意定爲其縁。若内増上取作意攝者。唯先
資糧以爲其縁。所餘作意。前前後後傳爲
其縁。復次云何所縁差別。謂相差別。何等爲
相。略有四種。一所縁相。二因縁相。三應遠
離相。四應修習相。所縁相者。謂所知事分別
體相。因縁相者謂定資糧。應遠離相。復有
種。謂沈相掉相。亂相著相。應修習相。當
治此四種相。何等沈相。謂不根門。食
量。初夜後夜。不覺寤勤修觀行
正知住。是癡行性。耽著睡眠。無巧便慧
惡作倶行。欲勤心觀。不曾修習正奢摩他
奢摩他純善。一向思惟奢摩他相
其心惛闇。於勝境界樂攀縁。何等掉相。
謂不根門等四。如前廣説。是貪行性。樂
不寂靜。無厭離心。無巧便慧。太擧倶行。如
前欲等。不曾修擧。於擧未善唯一向修。由
種種順隨掉法親里尋等亂其心。何
等亂相。謂不根門等四。如前應知。是鈍
根性。多求多務。多諸事業。尋思行性。無
便慧。無厭離心。不遠離。於勝境界。不
樂攀縁。親近憒閙方便間缺。不審了知亂
不亂相。何等著相。謂不根門等四。如
知。是鈍根性。是愛行性。多煩惱性。不
理思。不過患。又於増上出離見。對
治如是應遠離相。隨其所應。當知即是應
修習相
復有三十二相。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
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
麁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倶行相。染汚相。
不染汚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
相。賢善定相。止相。擧相。觀相。捨相。入定相。
住定相。出定相。増相。減相。方便相。引發相。
云何自心相。謂有苾芻。先爲煩惱汚心
故。便於自心極善取相。如是如是心有
。或無染汚。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
便。不沈等。言沈等者。謂沈等四。乃至
令心礙著之相。或復於彼被汚心。云何
外相。謂即於彼被汚心。了知自心被
已。便取外相。謂光明相。或淨妙相。或復
餘相。爲遣諸煩惱故。或令彼惑不
故。云何所依相。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
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云何所行相。謂所
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云何作
意相。謂有能生作意故。於彼彼境界。所生
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於
轉。非作意。此所思惟。名作意相。云
何心起相。謂即次前所説是一相。第二相者。
謂心縁行縁名色相。此所思惟。名心起相
云何安住相。謂四識住。即識隨色住等。如
經廣説。此所思惟。名安住相。云何自相相。
謂自類自相。或各別自相。此所思惟。名
相相。云何共相相。謂諸行共相。或有漏共相。
或一切法共相。此所思惟。名共相相。云何
麁相。謂所下地一切麁相。云何靜相。謂
行上地一切靜相。云何領納相。謂隨
念過去曾經諸行之相。云何分別相。謂思
未來諸行之相。云何倶行相。謂分別現在諸
之相。云何染汚相。謂於貪心。思惟有
貪心相。乃至。於不善解脱心。思惟不善解
脱心相。云何不染汚相。謂與此相違。當
即是不染汚相。此中已出離於斷。不
便者。觀有貪等。修方便者。觀略下等。有
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麁重。
是由纒及隨眠故。一切染汚心。如應當
知。以能對治纒及隨眠故。成不染汚。云何
正方便相。謂所思惟白淨品因縁相相。云何
邪方便相。謂所思惟染汚品因縁相相。既是
思惟如是如是。不根門住故。乃至。不正
知住故。如是如是心被染相。云何光明相。
謂如一於暗對治。或法光明慇懃懇到。
善取其相。極善思惟。如於下方。於上亦爾。
是一切治暗相故。建立此相。云何觀察
相。謂有苾芻。慇懃懇到。善取其相。而觀
。住觀於坐者。謂以現在能取。觀未來所
取法。坐觀於臥者。謂以現在能取。觀過去
所取。或法在後行察前行者。謂以後後
能取。觀前前能取法。此則略顯二種所取能
取法觀。云何賢善定相。謂所思惟青瘀等
相。爲治欲貪等故。何故此相説名
。諸煩惱中。貪最爲勝。於諸貪中。欲貪爲
勝。生諸苦故。此相是彼對治所縁故名
。云何止相。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
云何擧相。謂策心所取隨一淨妙。或光明相
相。云何觀相。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
云何捨相。謂已得平等心。於諸善品増上
捨相。云何入定相。謂由因縁所縁應修習
故。入三摩地。或復已得而現在前。云何
住定相。謂即於彼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
故。隨其所欲。於定安住。又於此定不退
。云何出定相。謂分別體所攝。不定地
相。云何増相。謂輕安定。倍増廣大。所思惟
相。云何減相。謂輕安定。退減陜小。所思惟
相。云何方便相。謂二道相。或趣倍増廣大
或趣退減陜小故。云何引發相。謂能引
諸廣博文句義道。若無諍無礙妙願智等。
若依三摩地。諸餘力無畏等最勝功徳。及能
達甚深句義微妙智慧。如是等相
復次如是諸相。即前根本四相所攝。謂所縁
相。具攝一切。因縁相亦爾。前與後爲因縁
故。爲後後得明淨故。正方便相一切種
別皆因縁相。如正方便。邪方便亦爾。一是白
品相。第二黒品相。諸染汚相。唯應遠離。所
餘諸相。唯應修習。於彼彼時修習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復次。云何修習所縁諸相作意。謂即於彼彼
諸相。作意思惟。以思惟故。能作四事。謂即
習如是作意。又能遠彼所治煩惱。又能
此作意及餘。令後所生轉更明盛。又即
習此作意時。厭壞所縁。捨諸煩惱。任持
斷滅。令諸煩惱遠離相續。是故修習如
所縁諸相作意
復次由四因縁。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謂因
力。方便力。説力。教授力。云何因力。謂曾隣
入靜慮等。云何方便力。謂雖近入
靜慮等。然由數習無間修力。能入諸定。云
何説力。謂於靜慮等増上縁法多聞任持。乃
至廣説。即依此法。獨處空閑。離諸放逸。勇
猛精進。自策勵。住法隨法行。由此能入
靜慮等定。云何教授力。謂於親教軌範師所
成於隨一餘尊長所。獲得隨順初靜慮
無倒教授。從此審諦作意思惟。能入靜慮及
諸餘定。如是顯示四觀行者。謂具因力者。
方便力者。若利根者。及鈍根者
復次有四得靜慮。一愛上靜慮者。二見
上靜慮者。三慢上靜慮者。四疑上靜慮者。云
何愛上靜慮者。謂如一先聞靜慮諸定功
。而不彼出離方便。於彼一向見勝功
。勇猛精勤。由此因縁。入初靜慮或所餘
。如是入已。後生愛味。云何見上靜慮者。
謂如一。從自師所或餘師所。聞諸世間
皆是常等。如是方便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能
清淨解脱出離。彼依此見。勇猛精勤。由
是因縁。入初靜慮或所餘定。如是入已。能
自憶念過去多劫。遂生是見。我及世間皆是
常等。從定起已。即於此見。堅執不捨。復於
後時。審思審慮。審諦觀察。謂此故當
清淨解脱出離。云何慢上靜慮者。謂如
是名諸長老等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聞
是事已。遂生憍慢。彼既能入靜慮等定。我
復何縁。而不當入。依止此慢。勇猛精勤。由
是因縁。人初靜慮及所餘定。如是入已。後
憍慢。或入定已。作是思惟。唯我能得
是靜慮。餘不得。彼依此慢。復於後時
諸靜慮。審思審慮。審諦觀察。云何疑上靜
慮者。謂如一爲性暗鈍。本嘗樂習奢摩
他行。由此因縁。入諸靜慮或所餘定。如
入已。復於上定修方便。爲得。於
四聖諦。勤修現觀。性暗鈍故不速證
聖諦現觀。由此因縁。於餘所證。便生疑惑
此疑惑。復於勝進。審思審慮。審諦觀察。
復次。云何愛味相應靜慮等定。謂有鈍根。或
貪行故。或煩惱多故。彼唯得初靜慮等所
有功徳。廣説如前。愛上靜慮於上出離。不
了知故。便生愛味。戀著堅住。其所愛味。當
已出。其能愛味。當正入。云何清淨靜
慮等定。謂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煩惱行或薄
塵行。彼從他聞初靜慮等愛味過患及上出
。勇猛精進。入初靜慮或所餘定。如是入
已。便能思惟諸定過患。於上出離。亦能了
知。不愛味。云何無漏靜慮等定。謂如
一是隨信行。或隨法行。薄塵行類。彼或先時
四聖諦。已入現觀。或復正修現觀方便
彼先所由諸行状相。入初靜慮或所餘定。今
此行此状此相。不復思惟。然於諸色乃
至識法。思惟如病如癰等行。於有爲法。心
厭惡。怖畏制伏。於甘露界。繋念思惟。如
是方能入無漏定
復次。云何順退分定。謂有鈍根下劣。欲
勤精進故。入初靜慮或所餘定。於喜於樂。
勝功徳。不堪忍故。從靜慮退。如如暫
諸定差別。如是如是還復退失。乃至。未
善調練諸根。云何順住分定。謂有中根或利
根性。彼唯得諸定功徳。廣説如前。愛味
相應。於所得定。唯生愛味。不上進。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