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佛如來。由麁淨信倶行之心求欲現見。如
是求已如實稱遂。當知是名第一因縁。又
心發起如是正願。隨於彼彼諸世界中有
佛出現。我當往生。如是願已如實稱遂。當
知是名第二因縁。菩薩如是由麁淨信現
見諸佛。由正願力現見諸佛。既得見已隨
力隨能興一切種恭敬供養。奉施種種上
妙樂具。及於僧衆恭敬供養。於如來所聽
聞正法。無倒受持精進修行法隨法行。以四
攝事成熟有情。一切善根悉皆迴向無上菩
提。由是三種清淨因縁。彼諸善根倍復明淨。
謂於佛法僧供養攝受故。以四種攝事成
熟有情故。以一切善根迴向菩提故。如是
乃至無量倶胝那庾多百千大劫。譬如世間
黠慧工匠。以鑛性金置於火中如如燒錬。
如是如是轉得明淨。如是淨勝意樂菩薩
所有善根。由是三種清淨因縁縁轉復明淨
當知亦爾
又住於此在在生處多作輪王。王贍部洲
得大自在。遠離一切所有慳垢。威被有情
調伏慳悋。諸四攝事所作業中。一切不離
佛法僧寶。證一切種菩提。作意恒發願言。我
當一切有情中尊作諸有情一切義利所依
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捨一切家屬
財位。歸佛聖教淨信出家。一刹那頃瞬息
須臾能證菩薩百三摩地。以淨天眼能於
種種諸佛國土見百如來。又即於彼變化住
持菩薩住持。皆能解了。以神通力動百世
界。身亦能往放大光明周匝遍照。普令他
見化爲百類成熟百種所化有情。若欲留
命能住百劫。於前後際各百劫事智見。能
入蘊界處等諸法門中。於百法門能正思擇
化作百身。身身皆能現百菩薩。眷屬圍繞。
自茲以去是諸菩薩由願力故。當知無量
威力神變。安住如是極歡喜住諸菩薩衆。
願力増上能引無量殊勝正願。所作神變如
是正願。乃至倶胝那庾多百千大劫不易
可數
當知是名略説菩薩極歡喜住。謂善決定
故。四相發心故。發起精進引發正願故。淨
修住法故。開曉餘住故。修治善根故。受
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極喜地説。
彼十地經廣所宣説菩薩十地。即是此中菩
薩藏攝。摩怛理迦略所宣説菩薩十住。如
其次第從極歡喜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
住。應知此中由能攝持菩薩義故。説名爲
地。能爲受用居處義故。説名爲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
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問増上戒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状何相。
答若諸菩薩先於極歡喜住。由十種心意樂。
已得意樂清淨。何等爲十。一者於一切師
長尊重福田不行虚誑意樂。二者於同法
菩薩忍辱柔和易可共住意樂。三者勝伏
一切煩惱及隨煩惱衆魔事業心自在轉意
樂。四者於一切行深見過失意樂。五者於
大涅槃深見勝利意樂。六者於諸妙善菩
提分法常勤修習意樂。七者即於彼修爲
隨順故樂處遠離意樂。八者於諸世間有染
尊位利養恭敬無所顧戀意樂。九者遠離
下乘趣證大乘意樂。十者欲作一切有情
一切義利意樂。如是十種無倒意樂依心而
轉。是故説爲意樂清淨。即由如是十種意
樂。成上品故極圓滿故。是諸菩薩入證第
二増上戒住。於此住中性戒具足。極少邪惡
業道所攝諸惡犯戒。尚不現行。況中上品。又
於十種圓滿業道。自性顯現。菩薩如是
戒具足。能以妙慧於染不染惡趣善趣。及
諸乘中諸業現行。若因若果修證安立。如實
了知。於異熟果及等流果如是諸業。如實
了知。自能現斷諸不善業。自能現受一切善
業。即於其中樂勸導他能正勸導。於其種
種不平等業現行過失之所染汚諸有情界。
若興若衰等無差別。一切皆墮第一義苦
並住艱辛。種種艱辛之所逼切甚可哀愍。
於彼獲得廣大哀愍如實觀照。是諸菩薩
安住如是増上戒住。廣見諸佛善根清淨。
如前應知。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
以所錬金置迦肆娑置於火中數數燒錬
轉更明淨。如是菩薩善根清淨當知亦爾。
於此住中淨心意樂成滿。趣入在所生處
多作輪王王四大洲以自在力令多有情
止息犯戒不善業道。勸彼受行諸善業道。
當知威力過前十倍。當知是名略説菩薩
増上戒住。謂意樂淨故。性戒具足故離一切
種毀犯戒垢故。一切業道一切因果了知通
達故。於諸淨業能自受行。亦樂勸他令其
受行故。於有情界諸業所生衆苦艱辛得
大哀愍。如實觀照故。善根清淨故。受生故威
力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離垢地説。遠離一
切犯戒垢故。名離垢地。由離一切犯戒垢
故。即此名爲増上戒住。彼離垢地當知即此
増上戒住
問増上心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状何相。
答若諸菩薩先於増上戒住。已得十種清淨
意樂。作意思惟解了通達。復由餘十淨心意
樂作意思惟。成上品故極圓滿故。過増上
戒住入増上心住。何等爲十。一者作意思
惟。我於十種淨心意樂已得清淨。二者作
意思惟。我於十種淨心意樂。已清淨故能不
退失。三者作意思惟。我於一切漏有漏法心
不趣入。於違背中能正安住。四者作意思
惟。我能於彼修對治中識正安住。五者作意
思惟。我能於彼所修對治不復退失。六者
作意思惟。我於如是堅固對治。不爲一切
漏有漏法一切魔軍之所勝伏。七者作意思
惟。我今能於一切佛法。其心無有怯劣而
轉。八者作意思惟。我今能於一切苦行無
有怯弱。九者作意思惟。我心一向於大乘
中深生信解。終不愛樂餘下劣乘。十者作
意思惟。我於一切利有情事深心愛樂。由
此十種淨心意樂作意思惟。能入菩薩増上
心住。菩薩安住増上心住。能以種種過患行
相壞一切行。於彼諸行深心厭離。於佛妙
智能以種種勝利行相。見大勝利。又於其
中能以淳淨一味欲樂。深生愛慕。於有情
界能以種種苦惱行相觀爲有苦。於諸
有情興悲戀心。生依義心於一切行無有
放逸。爲大菩提熾然精進。於諸有情能起
廣大悲愍意樂。觀諸有情解脱衆苦究竟方
便。唯是一切煩惱諸纒無障礙智。觀彼解
脱能圓證者。唯於法界一切分別現行雜染
生起對治無分別慧。觀能成辦彼智光明
唯是無倒勝三摩地。觀所引發一切靜慮等
持等至皆菩薩藏。聽聞爲先皆聞正法以
爲縁起。觀見是已發大精進訪求多聞。爲
聞正法不惜身命。無有資財内外愛物而
不能捨。無有師長不誓承事。無有尊教
不誓奉行。無有身苦而不誓受。若聞佛法
一四句頌。歡喜勇躍勝得三千大千世界
充滿其中大珍寶聚。聞一句法是佛所説。
能引正等覺能淨菩薩行。歡喜踊躍勝得
一切釋梵護世轉輪王等極尊貴位。設有告
言。善男子聽。我有一句佛所説法。能引正等
覺能淨菩薩行。汝欲聞不。汝今若能投大
火坑受大苦者。當爲汝説。菩薩聞已歡喜
*踊躍。答言我能。我若得聞如前所説一句
法義。正使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
火。我從梵天尚投身入。況小火坑。爲求佛
法尚應久處大那落迦受大苦惱。況餘小
苦而不應受。菩薩發起如是精進。求正法
已復能如實如理思惟。要正修行法隨法行。
方得名爲隨順佛法。非但聽聞文字音聲
而得清淨。如是知已即依所聞正縁法相。
遠離諸欲惡不善法。廣説乃至能得世俗四
種靜慮四無色定。及四無量五種神通。具足
安住。既多住已復還棄捨諸靜慮等等持等
至。願自在力還來欲界觀彼彼處。若爲有
情能作義利。若能圓滿菩提分法。即便往
生。非但自在而生彼處。如是菩薩離欲貪
故名斷欲縛。棄捨靜慮等持等至故名斷
有縛。菩薩先從勝解行地。於法眞如修勝
解故。已斷見縛。邪貪恚癡畢竟不轉。廣見
諸佛善根清淨。如前應知。此差別者。謂如
世間善巧工匠先所燒錬手中眞金垢穢斯
稱量等住。如是菩薩善根清淨當知亦
爾。受生多分作釋天帝。善化有情令離欲
貪。所有威力於前住中已説千數。當知此
中有百千數。當知是名略説菩薩増上心
住。謂心意樂作意思惟成滿趣入故。於一切
行諸有情界及大菩提。能正通達故。於諸有
情脱苦方便。能正推求故。於正法中起大
恭敬訪求無倦故。能正修行法隨法行。於
其世俗諸靜慮等等持等至無量神通。能引
能住故。棄捨於彼願自在力隨樂受生故。
善根清淨故。受生故。神力故。若廣宣説如十
地經發光地説。由發聞行。正法光明等持光
明之所顯示。是故此地名發光地。由内心
淨能發光明。是故説名増上心住。由此義
故名發光地。即由此義當知復名増上心

云何菩薩覺分相應増上慧住。謂諸菩薩先
於増上心住。以求多聞増上力故。已得十
法明入。由此十法明入。成上品故極圓滿
故。超過増上心住入初増上慧住。如是十
法明入文詞。如契經説。應知其相。謂若彼
假設。若於中假設。若由此假設。若平等勝
義。若染惱故清淨故成染成淨。若由繋縛
煩惱所染。若由無上清淨所淨。當知是名
十法明入略所説義。是諸菩薩住此住中
如契經説。不壞意樂而爲上首。所有十種能
成熟智。智成熟法。皆悉成就。長如來家得
彼體法。觀一切種菩提薩埵増上力故。修
四念住而爲上首。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
契經説。由於此法方便攝受勤修習故。最
極微細薩迦耶見執著一切蘊界處等一切
動亂。皆得畢竟不現行斷。由彼斷故一切
如來所呵毀業皆不現行。一切如來所讃
美業如實隨轉。既如是已其心轉復滋潤。
柔和有所堪能。其心轉復種種行相皆善清
淨。又善知恩知報恩等隨順意樂種種白
法皆悉成就。尋求上地能修治業。發大精
進逮得安住。由此因縁所有意樂増上意
樂勝解界性皆得圓滿。由是因縁一切外道
種種魔軍聖教怨敵。不能映奪不能傾動。
廣見諸佛善根清淨。廣説如前應知其相。
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以所錬金
作莊嚴具。非餘未作莊嚴具金之所映奪。
如是此中菩薩善根。非餘安住凡住菩薩
所有善根所能映奪。如末尼寶所放光明。
非餘寶珠所能映奪。一切世間風水雨等不
能斷滅。所放光明如是。此中菩薩所有智
慧光明。一切聲聞及獨覺等不能映奪。一切
魔怨不能斷滅。受生多作蘇夜摩天王。善
化有情令其除滅薩迦耶見。所有威力。於
前住中説百千數。當知此中説倶胝數。當
知是名略説菩薩覺分相應増上慧住。謂法
明入成滿得入故。成就智故。修習菩提分
法故。薩迦耶見等一切執著動亂斷故。制業
開業遠離習近故。由是因縁心調柔故。隨
順功徳皆隆盛故。依所尋求修治地業發
大精進故。由是因縁所有意樂増上意樂勝
解界性淨修治故。由是因縁一切聖教所有
怨敵不能映奪及傾動故。善根清淨故。受
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焔慧地説。
於此地中。菩提分法如實智焔。能成正法
教慧照明。是故此地名焔慧地。又即彼地此
中説名覺分相應増上慧住
云何菩薩諸諦相應増上慧住。謂諸菩薩先
於覺分相應増上慧住。已得十種平等清淨
意樂。由彼平等清淨意樂。成上品故極圓
滿故。超過第一増上慧住證入第二増上
慧住。十種平等清淨意樂所有文詞。如契經
説。應知其相。謂無等覺與諸覺等。超過
所餘諸有情界及以諸法。如其平等當知
是名十種平等清淨意樂略所説義。如是菩
薩住此住中。多分希求智殊勝性。於四聖
諦由十行相。如實了知一切文詞。如契經
説。應知其相。謂依曉悟他依自内智依
倶處所。名爲此説。依於契經調伏本母。名
由此説。依於現在衆苦自性。依於未來苦
因生性。依於因盡彼盡無生性。依於修習
彼斷方便性。名如此説。當知是名十種行相
四聖諦智所有略義。如是於諦善巧菩薩。
於一切行以慧正毀。於有情界増悲意
樂。於前後際愚癡有情所有邪行。能正通達。
爲欲令彼得解脱故。攝受廣大福智資糧
心發正願。及即於彼意樂引攝正念慧行
而爲上首。所有衆多殊勝功徳皆悉増盛。諸
餘作意皆悉遠離。以其種種成熟方便成熟
有情。如契經説。所有種種能益有情世俗
書論印算計等工業明處。於是一切皆能引
發於諸有情深悲愍故。漸次乃至方便安
立妙菩提故。隨順世間言説事故。爲欲方
便壞貧窮故。爲令世間諸界錯亂人非人
等所起災患皆息滅故。爲施無罪諸戲樂
具除彼非法諸戲樂故。諸有希求種種居
處資生具者。爲少用功皆能施與種種居處
資生具故。爲欲拔濟諸王賊等逼惱事故。
爲欲開制是處非處諸加行故。爲欲安
立吉非吉事令取捨故。爲正勸奬於現法
中令其展轉不相謀略。及爲宣説當來
無倒勝生道故。當知是名能益有情工業
明處略所説義。其餘一切如前應知。此差
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以所錬金作莊
嚴具。牟裟羅寶瑩飾厠鈿。所有餘金無與等
故不能映奪。如是此中菩薩善根。一切聲
聞及諸獨覺餘地菩薩不能映奪。又如日月
諸宿光明一切風輪不能映奪。然其迴轉共
彼風同。如是此中菩薩妙慧。一切聲聞諸獨
覺等不能映奪。然其所作與世共同。受生
多作珊覩史多天王。善化有情令捨一切
外道邪法。所有威力當知此説千倶胝數。當
知是名略説菩薩諸諦相應増上慧住。謂十
平等清淨意樂成滿得入故。善巧方便觀察
諸諦漸増長故。毀壞諸行悲愍有情漸増
長故。即爲是義長養廣大福智資糧。心發
正願勤加行故。念慧行等徳増長故。無餘
作意以一切種成熟有情勤加行故。引發
世間工巧業故。善根清淨故。受生故。威力
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極難勝地。今此地中
顯示菩薩於諸聖諦決定妙智極難可勝。
是故此地名極難勝。即由此義應知此中
諸諦相應増上慧住
云何菩薩縁起相應増上慧住。謂諸菩薩先
於諸諦相應増上慧住。已得十種法平等性。
當知文詞如經廣説。如是十種法平等性。
成上品故極圓滿故。超過前住得入此住。
謂於一切法。由有勝義自性無相平等性
故。言説造作影像無相平等性故。即由此相
自然不生平等性故。因亦不生平等性故。自
然與因皆不生故。畢竟本寂平等性故。現有
體事能取正智。離諸戲論平等性故。遠離
一切取捨造作平等性故。即此煩惱衆苦雜
染離繋解脱平等性故。分別所執境界自性
如幻化等平等性故。無分別智所行自性有
無無二平等性故。當知是名此中十種法平
等性略分別義。如是菩薩住此住中於諸
有情増長悲愍。於大菩提生起猛利欲樂
悕求。於諸世間合散生滅。以一切種縁起正
觀。觀察了知。依縁起智能引發空無相無
願三解脱門。由是因縁所有自他作者受者
有無等想皆不復轉。菩薩如是善於勝義
顧念有情。如理通達煩惱繋故。縁和合故。
有爲諸法自性羸劣。離我我所無量過失汚
染而轉。非離一切煩惱繋縛衆縁和合。是
故我今爲自防護。應令一切煩惱繋縛衆縁
和合皆悉斷壞。爲益有情不應永滅一切
有爲。如是菩薩住此住中智悲隨逐。名無
著智現前。般若波羅蜜多住現前。由此住
故。於一切世間行無染而行。又即此住有
猛利忍。於第七地有加行。行邊際菩薩忍。
當知是彼隨順忍攝。又此無著智現前。般若
波羅蜜多住現前。能引能引菩提衆縁。於
諸世間有爲諸行住而不住雖於寂滅見
寂靜徳而亦不住。如是菩薩方便般若智
所隨逐。能入空三摩地。令十百千上首三
摩地門皆現在前。如空三摩地如是。無願無
相三摩地當知亦爾。由此上首三摩地門現
在前故。意樂不壞。於一切種諸佛聖教一
切外道及諸魔軍聖教怨敵。不能引奪。餘
如前説。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工匠以所
錬金作莊嚴具。琉璃寶珠瑩飾厠鈿。一切
餘金不能映奪。如是此中菩薩善根清淨殊
勝。如先所説不能映奪。又如月光於有情
身能令悦豫。非四風輪所能斷壞。如是
此中菩薩慧光。一切有情煩惱欝蒸皆能息
滅。一切外道魔軍怨敵不能斷壞。受生多
作妙化天王。善化有情令除一切増上慢
等。所有威力當知此中説百千倶胝數。當
知是名略説菩薩縁起相應増上慧住。謂十
法平等性成滿得入故。覺悟縁起生解脱
門故。一切邪想不現行故。方便攝受生死
故。無著智現前。般若波羅蜜多住現在前故。
證得無量三摩地故。證得不壞意樂故。於
佛聖教不可引奪故。廣見諸佛善根清淨
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現前
地説。由此地中無著智現前般若波羅蜜多
住現在前故。名現前地。即由此義當知亦
名縁起相應増上慧住
云何菩薩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
於前第六縁起相應増上慧住。已得十種妙
方便慧所引世間不共一切有情而共一
切世間進道勝行。即由如是妙方便慧所
引不共進道勝行。成上品故極圓滿故。超
過第六住得入第七住。如是文詞。如經
廣説應知其相。謂依能起世間興盛攝受
福徳。依於有情利益安樂増上意樂。依爲
菩提福徳資糧菩提分法後後勝進。依不
共聲聞。依不共獨覺。依有情界。依諸法
界。依諸世界依諸如來身語心智。當知是
名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處所略義。
菩薩與彼共相應故。便能通達無量無數如
來境界。及爲彼起無功用無相無分別無異
分別。觀無量佛境界。起無間無缺精勤修
學一切威儀行住作意。一切分位不遠離
道。彼於一一心刹那中。十波羅蜜多而爲上
首。一切菩提分法圓滿殊勝。諸餘下住則不
如是。謂於第一極歡喜住。正以大願爲勝
所縁。於第二住。正能除遣毀犯戒垢。於第
三住。正願増長得法光明。於第四住。正趣
入道。於第五住。正入一切世間事業。於第
六住。正入甚深縁起道理今即於此第七住
中。具足發起一切佛法。覺支圓滿。此住菩薩
加行行圓滿所攝故。妙智神通行清淨能入
第八住故。由是菩薩此住無間能入第八極
清淨住。彼第八住一向清淨。此第七住猶名
爲雜。與清淨住爲前導故。當言此住名
不染汚。猶未得故當言此住墮雜染汚。今
此住中一切貪等上首煩惱皆悉除斷。當知
此住非有煩惱非離煩惱。一切煩惱不現
行故。悕求佛智猶未得故。如是行者。増上
意樂已得清淨。無量身語意業隨轉於諸如
來所讃毀業。如前廣説。於第五住所引世
間工巧業智轉得圓滿。三千世界共許爲師。
唯除安住上住菩薩及諸如來意樂加行無
與等者。於一切靜慮等菩提分法皆能現
前。由修行相現在前故。非由安住異熟分
位。如第八住此諸菩薩如是方便。能善思
擇諸三摩地。引發菩薩三摩地上首十百千
種三摩地門。由得如是三摩地故。超過一
切聲聞獨覺三摩地境。菩薩如是一切煩惱
皆悉遠離難可了知。一切分別現行隨逐。身
語意業皆悉安住。而不捨離尋求勝進勇
猛加行。顧念有情。爲大菩提速圓滿故。離
一切相。無量身語意業隨轉。妙善修治。無生
法忍之所顯發。於此住中由自覺慧境界
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境界。餘六住中但由
佛法増上所縁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境界。
又諸菩薩第六住中所入滅定。今此住中念
念能入。然此菩薩甚希奇業不可思議。謂常
安住實際住中。而於寂滅能不作證。彼由
如是妙方便智之所引發増上力故。能行
一切有情不共菩薩妙行。雖與世間相似顯
現而非彼性。如經廣説。此中總義。謂依福
業事。攝受種種親屬徒衆求生差別。發起
勝進三解脱住。信解劣乘方便調伏。受用
諸欲求欲差別轉。諸外道隨他心轉。隨大
衆轉。餘如前説。此差別者。謂如世間善巧
工匠以所錬金作莊嚴具。諸末尼寶瑩飾
厠鈿甚爲光麗。餘贍部洲一切金寶不能映
奪。如是此中菩薩善根轉復清淨。一切聲聞
獨覺善根。及餘下住菩薩善根不能映奪。又
如日光多分乾竭贍部洲中所有穢濕。餘一
切光不能映奪。如是此中菩薩慧光。多分
乾竭一切有情煩惱諸毒。如前所説。諸聲
聞等所有智光不能映奪。受生多作他化
自在天王。於能授與一切聲聞獨覺現觀方
便善巧所有威力。當知此説倶胝百千數。當
知是名略説菩薩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謂
妙方便慧所引世間進道勝行成滿得入故。
通達如來佛境界起無間無缺勤加行故。一
一刹那圓證一切菩提分法故。安立染汚不
染汚故。有加行行圓滿攝故。依於意樂清淨
業轉一切世間工巧業等皆圓滿故。逮得無
量不共一切聲聞獨覺三摩地故。刹那刹
那入滅定故。現行一切有情不共世間行
故。善根清淨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
如十地經遠行地説。此地菩薩有加行行圓
滿攝故。名遠行地。即由此義當知亦名有
加行有功用無相住
云何菩薩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
於初無相住中。已得十種入一切法第一義
智。如經廣説。謂依三世如其所應本來無
生無起無相。依餘因性無成無壞。依第一義
畢竟離言諸自性事。言説造作影像自性。由
體相故及因性故都無所有。即由如是雜
染體性。無流轉性無止息性。依此無智邪
執爲因。於彼離言諸有體事初中後位一切
時分。染平等性。依於眞如無倒證入無有
分別平等性故能除雜染。是名此中略所
説義。如是十種入一切法第一義智。成上
品故極圓滿故。超過第七雜清淨住。得入
第八純清淨住。住此住中於無生法。證得
菩薩第一最勝極清淨忍。此復云何。謂諸菩
薩由四尋思。於一切法正尋思已。若時獲
得四如實智。如實了知一切諸法。爾時一切
邪分別執皆悉遠離。觀一切法。於現法中
隨順一切雜染無生觀。彼先時一切所有邪
分別執因所生法。於當來世一切無餘永
不復生。此四尋思四如實智。廣説如前眞實
義品。此如實智。始從勝解行住。乃至有加
行有功用無相住。未極清淨。今此住中已極
清淨。是故説言於無生法證得菩薩第一
最勝極清淨忍。是諸菩薩得此忍故得甚深
住。先於第一無相住中。四種災患今悉除斷。
一者除斷於無相中有加行有功用事。二者
除斷於上清淨住精勤思慕。三者除斷於一
切種利有情事有大堪能精勤思慕。四者
除斷有微細想現在前行。是故此住名極
清淨。又此菩薩於甚深住極生愛樂。即於
如是法門流中。蒙諸如來覺悟勸導授與無
量引發門智神通事業。如是蒙佛覺悟勸導。
引發無量分身妙智。得十自在。如經廣説
應知其相。得自在故隨所欲住。如意能
住隨樂安住。靜慮解脱等諸心住。如意能
住。若暫思惟一切食等諸資生具悉皆成辦。
一切世間工業明處如其所欲悉能現行。普
於一切能感生業。及於一切受生處所。皆
隨所欲自在往生。隨所愛樂一切神通所
作事業皆能起作。一切妙願隨其所欲皆得
稱遂。隨於事物發起勝解。如所欲爲皆
成無異。隨所欲知所知境界皆如實知。普
於一切名句文身得隨所欲。於一切法正
安立中皆得善巧。如是菩薩獲得自在。從
是已去所得自在所作勝利。廣説如經。應
知其相。又能棄捨麁見諸佛。恒常無間
不離見佛。其餘所有善根清淨金喩光喩。如
經應知。此住菩薩受生威力諸殊勝事。皆
如經説。應知其相。當知是名略説菩薩無
加行無功用無相住。謂入一切法第一義智
成滿得入故。得無生法忍故。除斷一切災
患故。逮得菩薩甚深住故。於法門流蒙佛
授與無量引發門智神通事業故。悟入無量
分身智故。得自在故。領受所得自在勝利
故。善根清淨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
如十地經不動地説。於此地中捨先所有
有加行有功用道。其心昇上無加行無功
用。任運而轉不動勝道。是故此地名不動
地。即由此義當知説名無加行無功用無
相住
云何菩薩無礙解住。謂諸菩薩於甚深住不
生喜足。復於増上智殊勝性愛樂隨入。是
諸菩薩於諸法中起智加行。應爲他説一
切種法。普於一切説法所作皆如實知。當
知此中説法所作。謂於一切近稠林行。如
此雜染如此清淨。由此雜染由此清淨。若
所雜染若所清淨。若非一向若是一向若
通二種。如是一切皆如實知。如是菩薩於
説法中方便善巧。於説所作方便善巧。於
一切種成大法師。獲得無量陀羅尼門。於
一切種音詞。支具剖析。善巧辯才無盡。成就
如是法陀羅尼。領受堪能。菩薩由此勝無礙
解引發言詞。能坐如是微妙法座。若於是
中若於是處。宣説正法盡所有門。若由此
故於諸有情勸導慰喩安處事業。此等堪能
皆悉成就。如是一切廣説如經應知其相。
善根清淨受生威力諸殊勝事。亦廣如經應
知其相。當知是名略説菩薩無礙解住。謂
於甚深寂靜解脱不生喜足。入勝進故。
於諸法中起智加行。宣説法故。此所作
事如實知故。得不思議。大法師故。善根清
淨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廣宣説如十地經善
慧地説。由此地中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
清淨。逮得菩薩無礙解慧。由此善能宣説
正法。是故此地名善慧地。即由此義當知
復名無礙解住
云何菩薩最上成滿菩薩住。謂諸菩薩無礙
解住。一切行相遍清淨已。堪爲法王受法
灌頂。得離垢等無量無數勝三摩地。作彼所
作一切智智。殊勝灌頂後三摩地現在前故。
得一切佛相稱妙座身諸眷屬。得大光明
往來普照。一切行相一切智智。灌灑其頂。既
灌頂已。普能引導所化有情。於彼解脱方便
佛事。得如實智。逮得無量無邊解脱陀羅尼
門。大神通力。及此増上大念大智。増上引發
訓詞安立。及大神通。増上引發善根清淨。受
生威力。諸殊勝事。一切如經應知其相。當
知是名略説最上成滿菩薩住。若廣宣説
如十地經法雲地説。是諸菩薩住此地中。諸
菩薩道皆得圓滿。菩提資糧極善周備。從
諸如來大法雲所。堪能領受其餘一切有情
之類難可領受最極廣大微妙法雨。又此菩
薩自如大雲未現等覺無上菩提。若現等
覺無上菩提。能爲無量無邊有情。等雨無比
微妙法雨。殄息一切煩惱塵埃。能令種種善
根稼穡生長成熟。是故此地名法雲地。即由
此義當知復名最上成滿菩薩住
如是所説後後住中支分功徳。非前前住一
切都無。然下品故不墮其數。當知即彼展
轉修習成中上品。於餘後地證得成滿。方
乃建立。又即於此一一住中。經多倶胝百千
大劫。或過是數方乃證得及與成滿。然一切
住總經於二無數大劫方得圓證。謂經第
一無數大劫。方乃超過勝解行住。次第證得
極歡喜住。此就恒常勇猛精進。非不勇猛
勤精進者。復經第二無數大劫。方乃超過
極歡喜住。乃至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次第
證得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此即決定以是
菩薩得淨意樂。決定勇猛勤精進故。復經第
三無數大劫。方乃超過無加行無功用無相
住及無礙解住。證得最上成滿菩薩住
當知此中略有二種無數大劫。一者日夜月
半月等算數方便。時無量故。亦説名爲無數
大劫。二者大劫算數方便。超過一切算數之
量。亦説名爲無數大劫。若就前説無數大
劫。要由無量無數大劫。方證無上正等菩
提。若就後説無數大劫。但經於三無數大
劫。便證無上正等菩提。不過此量。若正修
行最上上品勇猛精進。或有能轉衆多中劫。
或有乃至轉多大劫。當知決定無有能轉
無數大劫。又由如是所説十二諸菩薩住。
經三無數大劫時量。能斷一切煩惱障品所
有麁重。及斷一切所知障品所有麁重。於三
住中當知能斷煩惱障品所有麁重。謂於
極歡喜住中。一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麁重
皆悉永斷。一切上中諸煩惱品皆不現行。於
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中。一切能障一向清
淨無生法忍諸煩惱品所有麁重皆悉永斷。
一切煩惱皆不現前。於最上成滿菩薩住中。
當知一切煩惱習氣隨眠障礙皆悉永斷入
如來住。當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麁重亦有
三種。一者在皮麁重。二者在膚麁重。三者在
肉麁重。當知此中在皮麁重。極歡喜住皆
悉已斷。在膚麁重。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皆
悉已斷。在*肉麁重。如來住中皆悉已斷。得
一切障極清淨智。於三住中煩惱所知二障
永斷。所餘諸住如其次第。修斷資糧。
即於如是十三住中。當知略有十一清淨。
謂於第一種性住中。種性清淨。於其第二
勝解行住。信勝解淨。於其第三極歡喜住。勝
意樂淨。於其第四増上戒住。増上戒淨。於
其第五増上心住。増上心淨。於其第六第七
第八増上慧住。無顛倒智發起清淨。於其第
九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有加行行圓滿清
淨。於其第十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眞智神
通引發清淨。於第十一無礙解住。能正爲他
宣説法義無礙解淨。於第十二最上成滿菩
薩住中。入一切種一切所知妙智清淨。於第
十三如來住中。一切煩惱及所知障并諸習
氣究竟清淨如前菩薩功徳品中所説八法
能攝大乘。當知在此十三住攝。謂於第一
第二住中。於菩薩藏生信勝解聽受思惟。
第三住中。得勝意樂趣向前行勝修行相。
於餘一切乃至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中。得
修廣大。於上三種淨行所攝。菩薩住中修
果成滿。如來住中當知獲得究竟出離。當
知菩薩十二種住。隨其次第類聲聞住。如
諸聲聞自種性住。當知菩薩初住亦爾。如諸
聲聞趣入正性離生加行住。當知菩薩第二
住亦爾。如諸聲聞已入正性離生住。當知
菩薩第三住亦爾。如諸聲聞已得證淨聖所
愛味爲盡上漏増上戒學住。當知菩薩第
四住亦爾。如諸聲聞依増上戒學引發増
上心學住。當知菩薩第五住亦爾。如諸聲
聞如其所得諸聖諦智増上慧學住。當知菩
薩第六第七第八住亦爾。如諸聲聞善觀察
所知無相三摩地加行住。當知菩薩第九住
亦爾。如諸聲聞成滿無相住。當知菩薩第十
住亦爾。如諸聲聞從此出已入解脱處住。
當知菩薩第十一住亦爾。如諸聲聞具一切
相阿羅漢住。當知菩薩第十二住亦爾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生品第一
諸菩薩生略有五種攝一切生。於一切住
一切菩薩受無罪生。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何等爲五。一者除災生。二者隨類生。三
大勢生。四者増上生。五者最後生
云何菩薩除災生。謂諸菩薩或大願力或自
在力。於諸飢饉厄難曠野正現前時。爲令
衆生少用功力而得存濟。於大魚等種類
中生。身形廣大隨所生處。以自身肉普給
一切飢餓衆生。皆令飽滿。於諸有情衆多疾
疫正現前時。以大願力得自在力。持有
神驗諸明呪力攝受廣大良藥王身。息除一
切有情疾疫。於諸有情隣國戰諍互相逼惱
正現前時。以大願力得自在力。作大地主
具大勢力。以法正治方便善巧。息除隣國
戰諍逼惱。於諸有情互相違諍正現前時。以
大願力得自在力。發誠信言往返和好除
其怨結。於諸衆生遭遇惡王非理縛録治罰
逼迫身心擾亂正現前時。以大願力得自
在力。生彼王家作如法王。哀愍衆生息除
一切逼惱苦事。若諸有情起諸邪見造諸惡
行。隨一天處深生信解。哀愍彼故以大
願力得自在力。生彼天處方便斷除邪見
惡行。是名略説菩薩除災生。若廣宣説。以
大願力得自在力哀愍爲先。於彼彼處受
種種生當知無量
云何菩薩隨類生。謂諸菩薩以大願力得自
在力。生於種種傍生趣類天龍藥叉阿素洛
等展轉謀害違諍類中。或生邪見婆羅門中。
或生樂行惡行類中。或生憙樂邪命類中。
或生最極耽著諸欲信解諸欲有情類中。
爲欲除彼諸過失故。往彼有情同分中生
而爲上首。爲上首已方便化導彼所行惡。
菩薩不行彼不行善。菩薩現行爲欲令彼
現行善故。爲説正法。由是菩薩與彼現行
不同分故説正法故。方便善巧除彼有情
所有過失。是名略説菩薩隨類生。廣説如
前。當知無量
云何菩薩大勢生。謂諸菩薩禀性生時。所感
壽量形色族姓自在富等。諸異熟果。一切世
間最爲殊勝。此異熟果所作事業。自他利品
已廣宣説。是名略説菩薩大勢生。若廣宣
説。彼彼類中受大勢生當知無量
云何菩薩増上生。謂諸菩薩始從第一極歡
喜住。乃至第十最上成滿諸菩薩住。如前
所説差別受生。今於此中名増上生。謂最
初住作轉輪王。王贍部洲得大自在。乃至
第十最上成滿諸菩薩住。作大自在。過色究
竟一切生處最爲殊勝。唯有已得最上成滿
諸菩薩住摩訶薩衆得生其中。彼諸菩薩即
由此業増上所感。是名略説菩薩増上生。
若廣宣説當知無量。云何菩薩最後生。謂諸
菩薩於此生中。菩提資糧已極圓滿。或生婆
羅門大國師家。或生刹帝利大國王家。能現
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作一切佛所
作事。是名略説菩薩最後生。若廣宣説。當
知無量
若諸菩薩於去來今清淨仁賢妙善生處。曾
當現生一切皆此五生所攝。除此無有若過
若増。唯除凡地菩薩受生。何以故。此中意
取有智菩薩諸所受生爲五生故。如是諸
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令諸菩薩疾證無上
正等菩提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攝受品第二
於一切住菩薩行中。當知菩薩略有六種。
於諸有情無倒攝受。何等爲六。一者
普攝受。二者増上攝受。三者攝取攝受。四
長時攝受。五者短時攝受。六者最後攝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頓普攝受。謂諸菩薩初
發心時。攝受一切諸有情界皆爲眷屬。作
是思惟。我當於彼隨能隨力作一切種利
益安樂饒益之事。隨所思惟皆如是作。是
名菩薩於諸有情頓普攝受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増上攝受。謂諸菩薩或
爲家主攝受父母妻子奴婢僮僕作使。或
爲國王攝受一切所統僚庶。菩薩如是發
起増上攝受想已。於所攝受隨攝受儀。隨
菩薩儀業用而轉。若爲家主於其父母。種
種方便勸修諸善。隨時供養曾無懈廢。善
識其恩善知酬報。於父母心善能隨順。於
法於義隨自在轉。於其妻子奴婢等類。隨
時恣與如法衣食。於諸事業終不逼切。雖
有違犯而能堪忍。彼若疾病正能瞻療。於
諸善事勸令修習。隨時賜與殊勝財物。愛
語慰喩不生奴婢作使等想。瞻敬養育。其若
自身若爲國王。不行黜罰不用刀杖。而能
正化。以法以財用作饒益。依本土田而自
食用。不以凶力侵掠他境。隨能隨力於
諸有情。勸止諸惡教修諸善。視諸衆生如
父於子。於他有情尚好等施。況自親屬而
不均濟。不行欺誑所言誠諦。遠離一切殺
縛捶打治罰逼迫斷截等事。是名菩薩於諸
有情増上攝受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謂諸菩薩正
御徒衆。當知是名略説菩薩於諸有情攝
取攝受。若廣説者。由二因縁正攝徒衆。説
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何等爲二。一
者以無染心正攝徒衆。二者於自義利正
教修習。非邪加行而陷逗之。又於一切應
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亦不於彼慳
悋正法。不作師捲。不於彼所悕求承事
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作者亦不遮止。
爲欲令其福徳資糧得増長故。或遇餘時
亦於彼所承事供養。若於其義未解了者
開悟令解。已解了者轉令明淨。生起疑惑
隨爲除斷。若生惡作善爲開解。甚深義句
以慧通達。於時時間正爲開顯。於苦於樂
與彼共同。於他所爲財利因縁。成就上品
經營遽務過於自事。於他毀犯隨時正擧
令其覺悟。應時如理訶責擯罰。彼有疹疾
或有愁憂終不棄捨。善權方便救療疹疾
開解愁憂。於諸下劣形色。憶念精進智等。
終不輕陵。於時時間隨入勞倦。如其所宜
爲説正法。於時時間爲令繋念。於所縁境
與正教授。堪忍問難不生憤發。於彼戒行
或等或増終無減劣。亦不悕求利養恭敬。
具足悲愍無掉無動。戒見軌則正命圓滿。
舒顏平視遠離顰蹙。柔和美語先言問訊
含笑爲先。於諸善品恒常修習。不行放
逸離諸懈怠。即以是事教習徒衆。亦令自
行轉更勝進。菩薩不應於一切時攝取徒
衆。亦非不攝亦非變異。是名菩薩於諸有
情攝取攝受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長時攝受。謂諸菩薩於
住下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説名長
時攝受。以經久時方堪淨故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短時攝受。謂諸菩薩於
住中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説名短
時攝受。非經久時方堪淨故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最後攝受。謂諸菩薩於
住上品成熟有情攝受饒益。當知説名最
後攝受。即於此生堪任淨故
是名菩薩於諸有情略有六種無倒攝受。
由此攝受。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於諸有情
曾正攝受當正攝受現正攝受。除此無有若
過若増
菩薩如是於諸有情六種攝受無倒轉時。當
知遭遇略十二種艱難之事。聰叡菩薩於彼
十二艱難之事當正覺了。何等十二。一者
於多安住違犯有情。若罰若捨。是名菩薩
遭艱難事。二者於惡有情爲調伏故。方便
現行辛楚加行。防自意樂不生煩惱。是名
菩薩遭艱難事。三者現可施物極爲尠少。現
來求者其數彌多。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四者
唯有一身。衆多有情種種事業並現在前。
同時來請共爲助伴。是名菩薩遭艱難事。
五者居放逸處。若住世間可愛妙定。若生
天上樂世界中。令心調善。是名菩薩遭艱
難事。六者常求遍作利有情事。而於此事
無力無能。是名菩薩遭艱難事。七者於其
愚癡諂詐剛強諸有情所。若爲説法若復棄
捨。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八者常於生死見
大過失。爲度有情而不棄捨。是名菩薩遭
艱難事。九者未證清淨増上意樂。多分慮
恐失念命終。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者未
證清淨増上意樂。他來求乞第一最勝所
可愛物。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一者種種
異見種種勝解諸有情類。若別教誨若總棄
捨。是名菩薩遭艱難事。十二者常行最極
不放逸行。而不應斷一切煩惱。是名菩薩
遭艱難事。若諸菩薩遭遇如是諸艱難事。
或於其中應觀輕重。如其所應而作方
便。或於其中應審簡擇補特伽羅。或於
其中攀縁。勇猛攝受因轉。若發正願。或於
其中制御其心不令流散。或於其中安
住其心。猛利思擇不生厭倦而自安忍。或
於其中而行放捨。或於其中發勤精進熾
然無懈。或於其中善巧方便而正修行。菩
薩如是於正對治方便善巧。雖遭一切諸
艱難事正現在前。而無怯弱自正能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地品第三
如前所説十三住中。應知隨彼建立七地
前之六種唯菩薩地。第七一種菩薩。如來。
雜立爲地。何等爲七。一種性地。二勝解
行地。三淨勝意樂地四行正行地。五決定
地。六決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種菩
薩地中。最後一種名爲雜地。前種姓住名
種性地。勝解行住名勝解行地。極歡喜住名
淨勝意樂地。増上戒住。増上心住。三種増上
慧住。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名行正行地。無
加行無功用無相住名決定地。此地菩薩墮
在第三決定中。故無礙解住名決定行地。最
上成滿菩薩住。及如來住。名到究竟地。如
來住地於後建立佛法品中。當廣演説。問菩
薩從勝解行地。隨入淨勝意樂地時。云何
超過諸惡趣等。答是諸菩薩依止世間清淨
靜慮。於勝解行地已善積集菩提資糧。於
如前説百一十苦諸有情類。修習哀愍無
餘思惟。由此修習爲因縁故。於彼色類諸
有情所。得哀愍意樂及悲意樂。由是因縁
爲利惡趣諸有情故。誓居惡趣如己舍宅。
作是誓言。我若唯住如是處所。能證無上
正等菩提。亦能忍受。爲除一切有情苦故。
一切有情諸惡趣業。以淨意樂。悉願自身代
彼領受苦異熟果。爲令畢竟一切惡業永
不現行一切善業常現行故心發正願。彼
由修習如是世間清淨靜慮悲願力故。一切
惡趣諸煩惱品所有麁重。於自所依皆得除
遣。由此斷故菩薩不久獲得轉依。於諸惡
趣所有惡業畢竟不作。於諸惡趣決定不
往。齊此菩薩説名超過一切惡趣。亦名
超過勝解行地。亦名已入淨勝意樂地
如前住品所説信等。能淨修治諸住十法。今
於此中當知亦能淨修治地。如是十法所
有安立。所治能治略義次第皆應了知。
彼十種淨修地法能對治。彼所對治法故得
安立。何等爲十。謂一切種全未發心。全未
受持菩薩學處。是名爲信所對治法。對治
彼故安立於信。於諸有情有損害心。是名
爲悲所對治法。對治彼故安立於悲。於諸
有情。有瞋恚心。是名爲慈所對治法。對治
彼故安立於慈。於身命財有所顧戀。是名
爲捨所對治法。對治彼故安立於捨。於諸
有情悕求報恩。見彼邪行貪著利養多有
所作。是無厭倦所對治法。對治彼故安立
無倦。無有方便善巧加行。是善知論所對治
法。對治彼故立善知論。性不柔和。不於
他心隨順而轉。是名善知一切世間所對治
法。對治彼故安立善知一切世間。於修善
法放逸懈怠。是名慚愧所對治法。對治彼
故安立慚愧。於其長時種種猛利無間無斷
生死大苦。深生怯弱。當知是名堅力持性
所對治法。對治彼故所以安立堅力持性。
於大師所猶豫疑惑。當知是名供養如來
所對治法。對治彼故所以安立供養如來
如是且説所治能治安立十法。云何復名
如是略義。謂此十法略顯二義。一者顯示
意樂清淨。二者顯示加行清淨。當知前三
顯示菩薩意樂清淨。其餘七種顯示菩薩加
行清淨。如是十法次第云何。謂諸菩薩於大
菩提先深淨信。次於有苦諸有情類發起
悲愍。起悲愍時如是誓願。我應拔濟一切
有情令其安樂。而起慈心。起慈心已一切
能捨於身命財。無所顧戀。無顧戀已即爲
彼義精勤加行無有厭倦。無厭倦已善知
諸論。善知論已如世間轉。即如是知知世
間已。若自煩惱率爾現行深生慚愧。生慚
愧已不隨煩惱自在而行。便能獲得堅力
持性。由正獲得堅力持性。於正加行能無
退轉。無量善法運運増長。能於如來奉獻
上妙正行供養財敬供養。是故最後供養如
來。是名十法次第修證。當知如是十種善
法。於一切地能淨修治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行品第四
菩薩始從勝解行地。乃至最後到究竟地。
於此一切菩薩地中。當知略有四菩薩行。
何等爲四。一者波羅蜜多行。二者菩提分
法行。三者神通行。四者成熟有情行。前説
六種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波羅蜜多。願波
羅蜜多。力波羅蜜多。智波羅蜜多。如是十種
波羅蜜多。總名波羅蜜多行。如前所説十
二行相方便善巧。當知説名方便善巧波羅
蜜多。如前所説五種大願。當知名願波羅
蜜多。所有十力加行清淨。當知名力波羅蜜
多。於一切法如實安立清淨妙智。當知名
智波羅蜜多。今於此中能取勝義。無分別
轉清淨妙慧。當知名慧波羅蜜多。能取世
俗有分別轉清淨妙智。當知名智波羅蜜
多。如是名爲二種差別。復有異門。謂無量
智。當知説名方便善巧波羅蜜多。悕求後
後智殊勝性。當知名願波羅蜜多。一切
魔怨不壞道性。當知名力波羅蜜多。如實
覺了所知境性。當知名智波羅蜜多。四念
住等所有一切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四種尋
思四如實智。皆如前説。總名菩薩菩提分
法行。如前所説威力品中菩薩所有六種神
通。是名神通行。如前所説二種無量。一所
調伏界無量。二調伏方便界無量。及成熟品
中所説。一切成熟有情。總名菩薩成熟有
情行。如是四種菩薩妙行。當知普攝一切
菩薩所行善行
應知此中施等十法。經三大劫阿僧企耶。長
時修習乃圓證。故自性清淨體殊勝。故過餘
一切世間聲聞獨覺善根。攝受最勝菩提果。
故如是十法最極長時乃能圓證。自性最極
清淨殊勝。能得最極菩提妙果。是故説名波
羅蜜多
應知如是波羅蜜多。由三因縁次第建立。
何等爲三。一由對治故。二由生起故。三
由異熟果故。云何如是波羅蜜多由對治
故次第建立。謂慳惡行。於諸有情怨恨逼惱
懈怠散亂闇鈍愚癡。如是六法能障菩提。施
等六法能爲對治。如其所應建立六種波
羅蜜多。當知所餘波羅蜜多即此所攝。如是
名爲由對治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羅
蜜多由生起故次第建立。謂諸菩薩先於
財位無所顧戀。棄家諸欲受淨尸羅。敬
重戒故能忍他惱不惱於他。受持淨戒
修習忍已。戒淨無動無間無斷。於諸善
品勤修加行。如是修習勤精進故離諸放
逸。能觸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實了
知。觀見一切所知境界。當知是名由生起
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羅蜜多由異熟果
次第建立。謂諸菩薩於現法中精勤修學
施等善法。由是因縁於當來世。獲得種種
外妙珍財無不圓滿。當知是施波羅蜜多
因力所作。獲得内五自體圓滿。是餘戒等波
羅蜜多因力所作。云何内五自體圓滿。謂善
趣攝若天若人。於餘有情壽等殊勝。當知
是名第一圓滿。若有倶生。於善加行常無
厭倦。堪忍他惱不樂惱他。當知是名第
二圓滿。若有倶生。普於一切所作事業堅
固勇猛。當知是名第三圓滿。若有倶生。性
薄塵穢於其自心能自在轉。心有堪能於
一切義速證通慧。當知是名第四圓滿。若
有倶生。於一切義其慧廣大聰敏捷利。當
知是名第五圓滿。應知是名由異熟果如
是六種波羅蜜多次第建立。由前四種波羅
蜜多資糧自性眷屬守護。當知圓滿修諸菩
薩増上戒學。由其靜慮波羅蜜多。當知圓滿
修諸菩薩増上心學。由其般若波羅蜜多。當
知圓滿修諸菩薩増上慧學。過此三上更
無菩薩學道可得。是故此三普攝一切菩薩
學道。由此建立波羅蜜多。唯有六種。除此
無有若過若増
又諸菩薩略有四種所應作事。由是普攝一
切所作。何等爲四。一者爲證菩提修諸善
行。二者由此爲先達眞實義。三者圓證
威力。四者成熟有情。如是四種菩薩所作。
當知是先所説四行。如其次第所爲所立。
是故過此更不建立有諸餘行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一
依如來住。及依如來到究竟地。諸佛世尊
有百四十不共佛法。謂諸如來三十二大丈
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
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
氣。及一切種妙智。云何如來三十二種大丈
夫相。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是
大丈夫大丈夫相。二者於雙足下現千輻
輪。轂輞衆相無不圓滿。三者具大丈夫纖
長指相。四者足跟趺長。五者手足細軟。六
者手足網縵。七者立手摩膝。八者瑿泥耶
踹。九者身不僂曲。十者勢峯藏密。十一者
身相圓滿如諾瞿陀。十二者常光一尋。十三
者身毛上靡。十四者身諸毛孔一一毛生。
如紺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
者身皮細滑塵垢不著。十七者於其身上兩
手兩足兩肩及項七處皆滿。十八者其身上
半如師子王。十九者肩善圓滿。二十者
間充實。二十一者身分洪直。二十二者具四
十齒皆悉齊平。二十三者其齒無隙。二十四
者其齒鮮白。二十五者頷如師子。二十六者
其舌廣薄。若從口出普覆面輪及髮邊際。二
十七者於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
大梵音。言詞哀雅能悦衆意。譬若羯羅頻
迦之音。其聲雷震猶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
紺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頂上現
烏瑟膩沙。三十二者眉間毫相其色光白螺
文右旋。是大丈夫大丈夫相
云何如來八十隨好。謂兩手足具二十指及
以節爪。並皆殊妙。是即名爲二十隨好。兩
手兩足表裏八處。手四足四並皆殊妙。是即
名爲八種隨好。兩踝膝股六處殊妙。是即名
爲六種隨好。兩臂肘腕六處殊妙。是即名爲
六種隨好。腰縫殊妙各一隨好。兩核殊妙爲
二隨好。陰藏殊妙爲一隨好。兩臀殊妙爲二
隨好。&T038710;臍三並皆殊妙各一隨好。兩脇
腋乳並皆殊妙爲六隨好。腹胸項脊各一隨
好。如是所説。除頸已上。於下身分六十隨
好。上下齒鬘並皆殊妙爲二隨好。&MT01408;腭殊
妙爲一隨好。兩脣眷屬並皆殊妙爲二隨好。
頤善圓滿爲一隨好。兩頬圓滿善安其所
爲二隨好。兩目眷屬並皆殊妙爲二隨好。兩
眉殊妙爲二隨好。其鼻二孔並皆殊妙爲二
隨好。其額殊妙爲一隨好。角鬢兩耳並皆殊
妙爲四隨好。頭髮殊妙爲一隨好。如是所
説。從頸已上二十隨好。前有六十後有二
十。總合説爲八十隨好。如是諸相及諸隨
好。若諸菩薩始入淨勝意樂地時已得異
熟。從此已上諸相隨好展轉獲得殊勝清淨。
當知乃至坐菩提座。方乃證得其餘所有四
一切種妙清淨等不共佛法。善淨圓滿。若下
劣者先菩薩時亦已成就。始從清淨勝意樂
地。一切所有菩提資糧無有差別。能感一
切相及隨好。又此一切菩提資糧略有二種。
謂去菩提若遠若近。此中遠者。謂未獲得
諸相隨好異熟果時。所言近者。謂初獲得諸
相隨好異熟果時。或從此上展轉獲得殊勝
清淨
又薄伽梵由所化力。爲衆宣説造種種業
感得如是相隨好果。何以故。所化有情於
其種種惡業現行深生憙樂。如是種種現行
惡業是所對治。感相隨好種種善業是能對
治。彼聞如是種種殊勝大果勝利。便於如
是大果勝利深生愛樂。由是因縁當離諸
惡。當修諸善。是故爲説廣如諸相素呾纜
説。謂諸菩薩於戒禁忍及惠捨中善安住故。
感得足下善安住相。於其父母種種供養。
於諸有情諸苦惱事種種救護。由往來等動
轉業故。感得足下千輻輪相。於他有情遠
離損害及不與取。於諸尊長先語省問。恭
敬禮拜合掌起迎修和敬業。於他有情深心
所喜所愛財位不令乏短。及能摧伏自憍
慢故。感大丈夫纖長指相。即上所説感三
相業。總能感得足跟趺長。是前三相所依止
故。由四攝事攝諸尊長。是故感得手足網
縵。奉施尊長塗身按摩沐浴衣服。是故感
得手足細軟。修諸善法不生喜足。令諸善
法展轉増長。是故感得立手摩膝。自於正
法如實攝受令得究竟。廣爲他説及正爲
他善作給使。是故感得瑿泥耶&T050509;。於其正
法漸次等顯。續索轉故。於身語意種種惡
業皆能止息。於疾病者卑屈瞻侍給施良
藥。病力羸頓能正策擧。飮食知量於諸欲
中曾不低下。是故感得身不僂曲。於被
他擯無依有情。以法以正慈悲攝受。修
習慚愧施他衣服。是故感得勢峯藏密。於
身語意能自防禁。於自攝受及諸飮食皆善
知量。施病醫藥於不平等事業攝受。及不
平等所受用中皆不隨轉。於界互違能令隨
順。是故感得身相圓滿如諾瞿陀由業感
得立手摩膝。即能感得身毛上分。自善觀察
親近明智能思微義。尊所居處能淨修治敷
擧沐浴。唯一住故依一支故入微義故。草
葉等穢能蠲除故。又能除去客塵垢故。感
身毛孔一一毛生如紺青色螺文右旋。能施
悦意發喜飮食騎乘衣服莊嚴具等資身什
物。離諸忿恚。是故感得身皮金色常光一
尋。由此業感身諸毛孔一一毛生。當知即
此復能感得身皮細滑塵垢不著。以其廣多
上妙清淨肴饌飮食。惠施大衆皆令充足。
由此感得於其身上七處皆滿。於諸有情
隨所生起。如法所作能爲上首而作助伴。
離於我慢無諸獷悷。能爲有情遮止無
利安立有利。由此感得其身上半如師子
王。於一切事禀性勇決如師子故。即由此
業當知復感肩善圓滿髆間充實。由此業
感纖長指相。復即感得身分洪直。遠離一
切破壞親友離間語言。若諸有情已乖離者
能令和合。由此感得具四十齒皆悉齊平其
齒無隙。修欲界慈思惟法義。由此感得其
齒鮮白。若諸有情有所悕冀。隨其所樂正
捨珍財。由此感得頷如師子。視諸有情猶
如己子。愛念救護淨信哀愍。給施醫藥澄
淨無穢。由此感得於諸味中得最上味。
施法味故甞法味故。能淨修治變壞味故。
於離殺等五種學處能自受護。亦勸他受
修悲心故。於大法受能正行故。由此感得
其頂上現烏瑟膩沙其舌廣薄普覆面輪。常
修諦語愛語時語及以法語。由是因縁得
大梵音言詞哀雅能悦衆意譬若羯羅頻
迦之音其聲雷震猶如天鼓。普於世間恒
常修習慈心悲哀如父如母。由此感得
其目紺青睫如牛王。於有徳者如實讃歎
稱揚其美。由此感得眉間毫相其色光白螺
文右旋。如是一切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無有
差別。當知皆用淨戒爲因而能感得。何以
故。若諸菩薩毀犯淨戒。尚不能得下賤人
身。何況能感大丈夫相。當知此中其頂上
現烏瑟膩沙。及以如來無見頂相。合立一種
大丈夫相。離此更無別可得故。如是且説
能感相似三十二相種種業因。廣建立已
復次略説在家出家二分菩薩所有四種善
修事業。當知能感一切相好。謂於此中決
定修作。能感足下善安住相委悉修作。能
感足下千輻輪相。立手摩膝。手足網縵。身皮
細滑。於其身上七處皆滿。肩善圓滿膞間
充實。身分洪直。其舌廣薄。恒常修作感纖
長指。足跟趺長。身不僂曲。其身圓滿如諾瞿
陀。其齒無隙。無罪修作。能感餘相。當知此
中於諸有情無損加行。由此能感手足細
軟身皮細滑。於諸善中次第加行。應時加
行。由此感得瑿泥耶&T050509;。深生歡喜極光淨
心現行諸善。由此感得常光一尋身皮金色
其齒鮮白眉間白毫。不依稱譽聲頌修善
覆藏己徳。由此能感勢峯藏密。所修善根
迴向菩提。由此感得身毛上*靡具四十齒
皆悉齊平於諸味中得最上味其頂上現烏瑟
膩沙。修善無厭無劣加行。由此感得其身
上分如師子王頷如師子。於諸有情以利
益心平等瞻視。得齒齊平目紺青色睫如牛
王。於下劣善不生喜足起勝加行由此
因縁得大梵音言*詞哀雅能悦衆意。譬若
羯羅頻迦之音其聲雷震猶如天鼓。如是四
種善修事業。能得菩薩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殊勝清淨
當知如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菩
薩若在種性地中。唯有種子依身而住。菩
薩若在勝解行地。始能修彼能得方便。菩
薩若在清淨増上意樂地中。乃名爲得。菩薩
若在諸餘上地。如是相好轉勝清淨。若在
如來到究竟地。當知相好善淨無上
如是諸相是有色故劣中勝品。諸有情類易
了知故。雖有一切不共佛法皆得名爲大
丈夫相。唯立此爲大丈夫相。又即如是三
十二種大丈夫相。由所依性能任持故。由
極殊妙令端嚴故。説名隨好
又於此中以要言之。一切有情福聚量等。
爾所福聚能感如來一毛孔處。乃至一切所
有毛孔隨入福聚。爾所福聚能感如來一種
隨好。乃至一切所有隨好隨入福聚増至百
倍。爾所福聚能感如來相中一相。乃至一切
所有諸相隨入福聚。除白毫相烏瑟膩沙。増
至千倍。爾所福聚能感如來眉間白毫。乃至
白毫隨入福聚。増至百千倍。爾所福聚能感
如來其頂上現烏瑟膩沙無見頂相。乃至白
毫隨入福聚。増至倶胝百千倍數。爾所福
聚能感如來諸相隨好所不攝餘大法螺相。
由此法螺隨如來欲發大音聲。普能遍告
無邊無際諸世界中所化有情。如是無量福
徳資糧修證圓滿。能感如來不可思議無上
無等遍一切種最極圓滿所攝自體。又此能
感諸相隨好無量善業。當知略由三因縁
故説名無量。謂經於三無數大劫。無間修習
乃圓證。故名時無量。於諸有情無量利益
安樂意樂増上縁力所集成故。名爲妙善意
樂無量。無量善業差別品類所集成故。名
品無量。故言無量福徳資糧修習圓證能
如來諸相隨好。云何如來四一切種清淨。一
者一切種所依清淨。二者一切種所縁清淨。
三者一切種心清淨。四者一切種智清淨。云
何一切種所依清淨。謂一切煩惱品麁重并
諸習氣。於自所依無餘永滅。又於自體如
自所欲。取住捨中自在而轉。是名一切種所
依清淨。云何一切種所縁清淨。謂於種種
若化若變若所顯現一切所縁皆自在轉。是
名一切種所縁清淨。云何一切種心清淨。謂
如前説一切心麁重永滅離故。又於心中
一切種善根皆積集故。是名一切種心清淨。
云何一切種智清淨。謂如前説一切無明品
麁重永滅離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智無障
礙智自在轉。是名一切種智清淨
云何如來十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自業
智力。三者靜慮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
勝劣智力。五者種種勝解智力。六者種種界
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
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盡智力。如是十種如
來智力。當知廣如十力經説
當知此中諸有所言所説所宣。一切如實
皆無虚妄故名如來。淨不淨果非不平等。
如實轉因。是名爲處。亦名建立。亦名爲依
亦名爲起。淨不淨果不平等因。與上相違
是名非處。遠離一切増上慢智説名如實。
若一切智若無滯智若清淨智。當知説名遠
離一切増上慢智。如是一切智等諸句。當
知如前最極無上菩提品説。數之次第最
居其首故名第一。以無上故。與一切種
饒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應。故畢竟勝伏
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説名爲力。攝受如實圓
證因故。如其所欲皆能現行自在轉。故説
名成就最上涅槃。以無上故説名爲大。八
支聖道所證得故。遠離一切災患畏故。名
仙尊位。能自了知自所證故。説名自知。既
自證已由哀愍心廣爲有情等開示。故名
轉梵輪。何以故。謂諸如來有是増語。説名爲
名爲寂靜。亦名清涼。最初能轉。從此
已後餘復爲餘。如是展轉梵所推運。周旋
一切有情衆中故名梵輪。自顯墮在最上
施設無上大師圓滿攝故。能説彼道對治
一切餘邪道故。於道怨敵異論現前無怯
弱故。爲欲勝伏一切他論。宣揚廣大無上
論故。名大衆中正師子吼。以要言之。當知
此中顯發辯了施設開示自利行滿利他行
滿自利利他圓滿不共。復有異門此中略義。
謂所應得得勝方便。此勝方便一切衆會隨
所樂欲。或天或人一切皆從我所。獲得此
勝方便。如病除愈。當知此顯自知已得大
安隱處。如彼疾病除愈方便。當知此顯轉
於梵輪。如遮一切邪醫。自稱顯已。決定能
愈衆疾。當知此顯於大衆中正師子吼
若有諸業已作已増已滅名爲過去。若有
諸業非是已作已増已滅。亦非正作而是當
作名爲未來。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増已
滅而是正作正造正爲名爲現在。如是諸
業品類差別復有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
法受分別復有四種。如前廣説。謂有法受
得現世樂後苦異熟。乃至廣説。又此諸業現
法當來有益無益加行差別。如應當知。若
所造業依此方所是名爲處。若所造業以
有情數非有情數爲所依事。是名爲事。若
所造業以不善根或以善根爲因縁起。是
名爲因。若所造業感愛非愛過失功徳相應
諸果。是名異熟。如是略説一切時分。一切
品類。一切分位加行差別。一切方所。一切依
處。一切因縁。一切過患。及與功徳。於此一
切種類差別。皆如實知。是名如來自業智
力。除此無有若過若増
有四靜慮有八解脱。即由如是靜慮解脱。
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隨所樂事皆能成辦。
若隨彼彼色類差別三摩地相而入定時。當
知説名等持等至。如説世尊隨此色類三
摩地相而入定時。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
切梵世妙音説法。但聞其聲都無所見。乃
至廣説。如是如來隨欲顯示彼彼事義。或
共世間不共世間。隨此色類三摩地相而
入定時。速疾能辦。當知此中即由靜慮解脱
勢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於心。隨所
樂事一切成辦。齊此名爲修靜慮者一切
所作。除此無有若過若増。如來於此靜慮
所作一切種類。皆如實知。是故唯説靜慮解
脱等持等至。又若略説此靜慮等有二雜
染。一者爲得所未得中障礙雜染。謂無方
便善巧加行。及以諸蓋隨一現行。二者已得
所應得中自地雜染。謂煩惱纒及以隨眠。如
是清淨復有四種。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又
即如是諸靜慮等種種引發假立名字。隨其
色類如應安立。是名建立。又即如是諸靜
慮等具證得已。後更勝進修習圓滿。得隨所
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澁。是名清淨。如來
於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於所得中若劣
若勝。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増進邊際。如是一
切皆如實知。故説如來普於一切靜慮解
脱等持等至。得無上智
如所成熟修證圓滿。信等五根成軟中上。
當知是名諸根勝劣。若從他信以爲其先。
或觀諸法以爲其先。成軟中上愛樂
解。當知是名種種勝解。若廣建立種種種
性。或諸聲聞所有種性。或諸獨覺所有種性。
或諸如來所有種姓。或有種種不定種性。
或貪等行差別道理。乃至有情八十千行。當
知此中名種種界。若即如是諸趣入門隨
順正行。如貪行者修不淨觀。如聲聞地已
廣宣説。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復有異門。謂
趣一切五趣之行。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復
有異門。謂依種種黨類差別。更互相違各
各異見。異欲諍論互相違背。諸外道類即諸
沙門或婆羅門所有諸行。或餘一切品類差
別。此世他世無罪趣行。當知此等名遍趣
行。如迦羅摩經等廣説
若於種種有情衆中。謂於東方南西北方。種
種名字假設安立品類差別。隨先過去所有
自體。八言説句差別類中。隨念六種略所行
行。有無量種宿住隨念。何等名爲八言説
句。謂如是名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飮
食。如是領受苦樂差別。如是長壽如是久
住。如是所有壽量邊際。何等名爲隨言説
句。六種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刹帝利
等色類差別。三者父母差別。四者飮食方軌。
五者興盛衰損。六者壽量差別。由諸世間依
憑如是八言説句六種略行。於自於他起
言起説。此是我名此是彼名。我是刹帝利彼
是刹帝利。我是婆羅門吠舍戍達羅。彼是婆
羅門吠舍戍達羅。此是我母此是彼母。如説
其母父亦如是。我食如是色類飮食。所謂
酪漿羹飯糜等。彼食如是色類飮食。乃至廣
説。我有如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彼有如
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我住如是色類年
齒。所謂或少或中或老。彼住如是色類年
齒。乃至廣説。唯有爾所隨先過去所有自
體。八言説句差別類中六種略行。過此無
有餘言説句及以略行。是故唯於如是品
類。發起隨念更無有増。即於此中若言説
行所有行相。若言説句所有標説。及即於此
隨起憶念。是故説言并相并説皆能隨念」
此中靜慮説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
彼攝受故。名爲天眼。是極圓滿是善清淨靜
慮果故。名極清淨。於其人中所有名字皆
不相似。是故説言超過於人。欲界天中亦
有生得名相似轉。清淨天眼人中亦無。諸
有情類臨欲終沒名爲死時。住在中有名
爲生時。趣黒闇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
生中有。如黒羺光及陰闇夜故。名惡色。
趣明白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生中有。
如晴明夜及婆羅痆斯極鮮白衣。故名好色。
諸惡色者。説名爲劣。諸好色者。説名爲妙。
諸下劣者。名往惡趣。諸勝妙者名往善趣。
所有壞戒及彼等起。説名成就諸身語意三
種惡行。有二邪見。謂壞見者所成邪見。誹
謗一切及住彼意。異品類者所成邪見。誹
謗賢聖。如是皆名謗賢聖者。由邪見
故計著邪因及以邪果。由此爲縁造作邪
業。造邪業故所有法受或現受樂。於當來
世受苦異熟。或現受苦於當來世受
異熟。是故復説起諸邪見業法受因。彼雖
成就其餘所有種種善法。而但由此往於
惡趣。是故説言由此因縁。名色二種更互乖
離。故名身壞。一切死中如是死者。最極下劣
故。名極死。爲欲開示那落迦想。是故説言
墮險惡趣。爲欲開示自性體事。是故復須
説那落迦由非法行不平等行往趣於彼。
故名爲險。於此趣中觸諸苦觸。長時種種
猛利無間受諸苦惱。平等出現故名惡趣。
墮下分故。大深坑故。難救拔故。甚可悲
故。極下賤故。以大綺言常悲怨故。説名爲
墮。由能發起上品厭離。是故唯説墮那落
迦。當知此中若由此生。若得生已受諸苦
惱。若受苦已復起所餘自業所作種種衆苦。
如是一切由此諸想之所顯示。與上相違
隨其所應一切白品。皆當了知。此差別者。
善行爲先所有諸趣名爲善趣。受極樂故
名樂。世界
一切諸漏所有隨眠無餘永斷。逮得能治勝
無漏心勝無漏慧。是其最勝増上心攝増上
慧攝。由漏盡故説名無漏心慧解脱。即此心
慧二種解脱。於最後有説名内證。第六神通
由依見道及依修道内所證故。既自證已
如實了知。隨其所欲能爲他説。是故説言
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開覺我生盡等諸
句差別。廣説如後攝異門分。應知其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