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家。十八苦行。十九非苦行。二十律儀。二十一
不律儀。二十二非律儀非不律儀。二十三離
欲。二十四未離欲。二十五邪性聚定。二十六
正性聚定。二十七不定聚定。二十八苾芻。二
十九苾芻尼。三十正學。三十一勤策男。三十
二勤策女。三十三近事男。三十四近事女。三
十五習斷者。三十六習誦者。三十七淨施人。
三十八宿長。三十九中年。四十少年。四十一
軌範師。四十二親教師。四十三共住弟子及
近住弟子。四十四賓客。四十五營僧事者。
四十六貪利養恭敬者。四十七厭捨者。四十
八多聞者。四十九大福智者。五十法隨法行
者。五十一持經者。五十二持律者。五十三持
論者。五十四異生。五十五見諦。五十六有學。
五十七無學。五十八聲聞。五十九獨覺。六十
菩薩。六十一如來。六十二轉輪王。此轉輪王
復有四種。或王一洲。或二三四。王一洲
鐵輪應。王二洲者有銅輪應。王三洲
銀輪應。王四洲有金輪應。云何八位。
謂處胎位。出生位。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
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處胎位者。謂羯羅藍
等。出生位者。謂從此後乃至耄熟。嬰孩位
者。謂乃至遊行嬉戲。童子位者。謂能
彼事。少年位者。謂能受用欲塵乃至
。中年位者。謂從此位乃至五十。老年位
者。謂從此位乃至七十。從以上名
熟位。云何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
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倶能正知。四
倶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四
謂所餘有情
云何六種活命。一營農。二商賈。三牧牛。四事
王。五習學書算計數及印。六習學所餘工
巧業處
云何六種守護。謂象軍馬軍車軍歩軍藏力
友力
云何七種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
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云何七種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増上慢
卑慢邪慢
云何七種憍。謂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族性
憍。色力憍。富貴憍。多聞憍
云何四種言説。謂依見聞覺知有言説。
見言説者謂依眼故現見外色。由此因
他宣説。是名見言説。依聞言説者。
謂從他聞。由此因縁他宣説。是名
言説。依覺言説者。謂不見不聞。但自思惟
稱量觀察。由此因縁他宣説。是名
言説。依知言説者。謂各別於内所受所證所
觸所得。由此因縁他宣説。是名知言

云何衆多言説句。謂即此亦名釋詞句。亦名
戲論句。亦名攝義句。如是等類衆多差別。
又諸字母能攝諸義。當知亦名衆多言説
。彼復云何。所謂地根境法。補特伽羅自
性差別。作用自他有無。問答取與。正性邪性
句。又有聽制功徳過失得不得毀譽苦樂稱
譏堅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現教導讃勵慶慰

又有七言論句。此即七例句。謂補盧沙。補
盧衫。補盧崽拏。補盧沙耶。補盧沙&T058340;。補盧
殺娑。補盧鎩。如是等。復有施設教勅標相
靜息表了軌則安立積集決定配屬驚駭初中
後句。族姓等。立宗言説成辦受用尋求守護
羞恥憐愍堪忍怖畏簡擇句。又有父母妻子
等一切所攝資具。應當廣説。及生老等乃至
所求不得。愁歎少年無病長壽愛會怨離所
欲隨應若不隨應。往來顧視若屈若申。行
住坐臥警悟語默解睡解勞句。又有飮噉咀
味。串習不串習。放逸不放逸。廣略増減。尋
伺煩惱隨煩惱。戲論離戲論。力劣所成能
成。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
和合。相似不相似句。又有雜糅共有現見不
現見隱顯句。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産
眞妄利益非利益骨體疑慮驚怪句。又有
怯弱無畏顯了不顯了殺害繋縛禁閉割截驅
擯句。又有罵詈忿怒捶打迫脅訶責燒爛燥
暑。摧伏渾濁聖教隨逐比度句
瑜伽師地論卷第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復次即前所説自性。乃至業等五事當知。皆
三處所攝。謂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
無爲故。除餘假有法。今當先説色聚諸法
問一切法生。皆從自種而起。云何説諸大
種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
。彼所任持。彼所長養耶。答由一切内外
大種又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内相續心。乃
至諸大種子未諸大以來。造色種子終
生。造色要由彼生。造色方從自種子
生。是故説彼能生造色要由彼生爲前導
故。由此道理。説諸大種爲彼生因。云何造
色依於彼耶。由造色生已不大種處
故。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種損益。彼同
故。云何彼所任持。由大種量不
壞故。云何彼所長養。由飮食睡眠修習
梵行三摩地等彼造色倍復増廣。故説
彼養因。如是諸大種望所造色。有
種作用
復次於色聚中。曾無極微生。若從自種
時唯聚集生。或細或中或大。又非極微集成
色聚。但由覺慧折諸色極量邊際。分
別假立以爲極微。又色聚亦有方分。極微亦
方分。然色聚有分非極微。何以故。由
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極微。復有餘極
。是故極微非有分。又不相離有二種。一
同處不相離。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於
無根處離根者。於有根處有根者。是
同處不相離。二和雜不相離。謂即此大種
極微與餘聚集能造所造色處倶故。是名
雜不相離。又此遍滿聚色。應知如種種物石
磨爲末以水和合互不相離。非胡麻緑
豆粟稗等聚。又一切所造色。皆即依止大種
。不大種處量乃至大種所據處所。諸所
造色還即據此。由此因縁所造色依
大種。即以此義諸大種名爲大種。由
大種其性大故爲種生故
復次於諸色聚中。略有十四種事。謂地水火
風。色聲香味觸。及眼等五根。除唯意所行
。一切色聚。有色諸根所攝者。有一切。如
所説事界。如有色諸根所攝聚。如是有色諸
根所依大種所攝聚亦爾。所餘色聚除有色
諸根唯有餘界。又約相攝十四事。即由
相攝施設事極微。若約界攝。隨於此聚
爾所界。即説此聚爾所事攝。若約不相離
。或内或外所有諸聚。隨於此聚中。乃至
爾所法相可得。即説此聚爾所事攝
知。所以者何。或有聚中唯一大種可得。如
石末尼眞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等中。或池
沼溝渠江河等中。或火焔燈燭等中。或四方
風輪有塵無塵風等中。或有聚中二大種可
得。如雪濕樹葉花果等中。或熱末尼等中
或有聚中三大種可得。如即熱樹等中。或
動搖中。或有聚中四大種可得。謂於内色
聚中。如薄伽梵説。於各別内身。若髮毛等
乃至糞穢是内地界。若小便等是内水界。若
身中有煖等是内火界。若上行等風是
内風界。如是若於此聚。彼相可得説彼相
有。若不得説彼相無。復次聲於
一切色聚中界故説有。相即不定。由現在
方便生故。風有二種。謂恒相續又不恒相
續。恒相續者。謂於彼彼聚恒旋轉風。不
恒相續者。謂旋風及空行風。又闇色明色。説
空界及孔隙。又諸闇色恒相續者。謂世界
中間。不恒相續者。謂於餘處是。明色恒
相續者。謂於自然光明天中。不恒相續者。謂
餘處。又明闇色。謂於顯色増聚知。又
止色聚種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縁時。
或小聚無間大聚生。或大聚無間小聚生。由
此因縁設諸聚増有減。如經言。若堅
堅攝近攝非近攝執受乃至廣説。堅云何謂
地。堅攝云何謂彼種子。又堅者即彼界堅。攝
者謂髮毛等或土塊等。近攝云何謂有執受。
執受云何謂内所攝。非近攝云何謂無執受。
無執受云何謂外所攝。又心心所。所執種子
近攝執受。與此相違名非近攝
執受。又隨逐自身故名近攝。執受如前説
是水等界如理應知。又於一切色聚中
一切時具有一切大種界。如世間現見乾薪
等物鑚即火生。撃石等亦爾。又銅鐵金銀等
極火所燒即銷爲水。從月愛珠水便流出。
又得神通者。由心勝解力。變大地等
銀等。又色聚有三種流轉。一者長養。二者等
流。三者異熟生。長養有二種。一處遍滿長
養。二相増盛長養。等流有四種。一長養等
流。二異熟等流。三變異等流。四自性等流。異
熟生有二種。一異熟體生名異熟生。二從
異熟生名異熟生。又諸色聚略説依六處
轉。謂建立處。覆藏處。資具處。根所依處。根
處。三摩地所行處
復次於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
所可得。謂作意等。乃至尋伺爲後邊
。問如是諸心所。幾依一切處。心生一切
地一切時一切耶。答五謂作意等。思爲
。幾依一切處。心生一切地一切時
一切耶。答亦五。謂欲等。慧爲後邊。幾唯依
善非一切處。心生然一切地非一切時
一切耶。答謂信等。不害爲後邊。幾唯依
一切處。心生非一切地一切時
一切耶。答謂貪等。不正知爲後邊。幾依
切處。心生非一切地一切時一切耶。
答謂惡作等。伺爲後邊。復次根不壞。境界
現前能生作意正起。爾時從彼識乃得生。
云何根不壞。謂有二種因。一不滅壞故。二
羸劣故。云何境界現前。謂或由所依處
故。或由自性故。或由方故。或由時故。或
顯了不顯了故。或由全分及一分故。若
四種障所障礙亦非極遠。謂覆蔽障。隱
沒障。映奪障。幻惑障。極遠有二種。謂處所
極遠。損減極遠。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由
故。一由欲力。二由念力。三由境界力。四
數習力。云何由欲力。謂若於是處
愛著。心則於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念力
謂若於彼已善取其相已極作想。心則於
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境界力。謂若彼境界或
極廣大。或極可意正現在前。心則於彼多作
意生。云何由數習力。若於彼境界。已極串
習已極諳悉。心即於彼多作意生。若異
者。應一所縁境唯一作意一切時生。又
五識身有二刹那相隨倶生。亦展轉
無間更互而生。又一刹那五識身生已。從
無間必意識生。從此無間或時散亂或耳識
生。或五識身中隨一識生。若不散亂。必定意
識中第二決定心生。由此尋求決定二意識
故。分別境界。又由二種因故。或染汚或善
法生。謂分別故。又先所引故。意識中所有由
二種因。在五識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
何。由染汚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間
眼等識中。染汚及善法生。不分別。彼
分別故。由此道理眼等識隨意識
。如。起一心若衆多心。云何安
此一心耶。謂世俗言説一心刹那生起
刹那。云何世俗言説一心刹那。謂一處爲
。於一境界事。有爾所了別生。總爾所時
一心刹那。又相似相續亦説名一。與
二念極相似故。又意識任運散亂縁不串習
時。無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心。唯
過去境。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
定。唯應現在境。若此即彼境生。
又識能了別事之總相。即此所未別所了
境相。能了別者説名作意。即此可意不可意
倶相違相。由觸了別。即此攝受損害倶相違
相。由受了別。即此言説因相。由想了別。即
此邪正倶相違行因相。由思了別。是故説
作意等思爲後邊。名心所有法一切處
一切地一切時一切生。作意云何謂心迴轉。
觸云何謂三和合。受云何謂領納。想云何謂
像。思云何謂心造作。欲云何謂於可樂
。隨彼彼行所作性。勝解云何謂於
決定事。隨彼彼行印可隨順性。念云何謂
串習事。隨彼彼行明了記憶性。三摩地
云何謂於所觀察事。隨彼彼行審慮所依心
一境性。慧云何謂即於所觀察事。隨彼彼
擇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
理所引。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又作意作何業。謂引心爲業。觸作何業。謂
受想思所依爲業。受作何業。謂愛生所
業。想作何業。謂於所縁心發起種種
言説業。思作何業。謂發起尋伺身語業
業。欲作何業。謂發勤爲業。勝解作
。謂於所縁持功徳過失業。念作
何業。謂於遠所思所作所説憶念爲業。
三摩地作何業。謂智所依爲業。慧作何業
謂於戲論所行染汚清淨隨順推求爲
云何建立三世。謂諸種子不法故。如
建立。又由與果未與果故。若諸果法。若已
滅相是過去。有因未生相是未來。已生未
滅相是現在
云何建立生老住無常謂於一切處識相續
中一切種子相續倶行建立。由縁力故。
先未相續生。法今最初生。是名生有爲相
即此變異性。名老有爲相。此復二種。一異性
變異性。二變性變異性。由相似生故。立
異性變異性。由不相似生故。立變性變
異性。即已生時唯生。刹那隨轉故名住有爲
。生刹那後。刹那不住故名無常有爲相
是即約諸法分位差別。建立四相
又有四縁。一因縁。二等無間縁。三所縁縁。
四増上縁。因縁者。謂種子。等無間縁者。謂若
此識無間諸識決定生。此是彼等無間縁。所
縁縁者。謂諸心心所所縁境界。増上縁者。謂
種子餘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識。所
餘識亦爾
又善不善性。能取愛非愛果。如是等類名
上縁。又由種子故建立因縁。由自性故立
等無間縁。由所縁境故立所縁縁。由所依
及助伴等故立増上縁。如經言。諸因諸縁
能生識者。彼即此四因縁。一種亦因亦縁。
餘唯是縁。又如經言。善不善無記者。彼差別
云何。謂諸善法或立一種。由無罪義故。或
二種。謂生得善。及方便喜或立三種。謂
自性善。相應善。等起善。或立四種。謂順福
分善。順解脱分善。順決擇分善。及無漏善。或
五種。謂施性善。戒性善。修性善。愛果善。
離繋果善。或立六種。謂善色受想行識及
擇滅。或立七種。謂念住所攝善。正勤所攝
善。神足所攝善。根所攝善。力所攝善。覺支所
攝善。道支所攝善。或立八種。謂起迎合掌問
訊禮敬業所攝善。讃彼妙説揚實徳
攝善。供承病者所攝善。敬事師長所攝善。
善所攝善。勸請所攝善。迴向所攝善。修無
量所攝善。或立九種。謂方便無間解脱勝
進道所攝善。及軟中上世出世道所攝善。或
十種。謂有依善。無依善。聞所生善。思所
生善。律儀所攝善。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善。
根本眷屬所攝善。聲聞乘所攝善。獨覺乘所
攝善。大乘所攝善。又立十種。謂欲界繋善。
初二三四靜慮繋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
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繋善。無漏所攝善。又
十種。謂十善業道。又有十種。謂無學正
見乃至正解脱正智。又有十種。謂能感八福
生及轉輪王善。及趣不動善。如是等類諸善
差別。略説善有二種義。謂愛果義善。
知事及彼果義。不善法者。謂與善法
違。及能爲障礙。由能取不愛果故。及不
知事故。無記法者略有四種。謂異熟生。
及一分威儀路。工巧處及變化。若諸工巧。但
戲樂活命。非習業想簡擇
此工巧處業是染汚餘是無記。如工巧處。威
儀路亦爾。變化有二種。謂善及無記。復次眼
一種。謂能見色。或立二種。謂長養眼。異
熟生眼。或立三種。謂肉眼天眼慧眼。或立
四種。謂有瞚眼。無瞚眼。恒相續眼。不恒相續
眼。恒相續者。謂色界眼。或立五種。謂五趣
所攝眼。或立六種。謂自相續眼。他相續眼。
端嚴眼。醜陋眼。有垢眼。無垢眼。或立七種
謂有識眼。無識眼。強眼弱眼。善識所依眼。不
善識所依眼。無記識所依眼。或立八種。謂
依處眼。變化眼。善業異熟生眼。不善業異熟
生眼。食所長養眼。睡眠長養眼。梵行長養眼。
定所長養眼。或立九種。謂已得眼。未得眼。
曾得眼。未曾得眼。得已失眼。應斷眼。不應斷
眼。已斷眼。非已斷眼。或立十種者無。或立
十一種。謂過去眼。未來眼。現在眼。内眼外眼。
麁眼細眼。劣眼妙眼。遠眼近眼。如眼如是。
耳等亦爾。是中差別者。謂増三増四。三種耳
者。謂肉所纒耳。天耳。審諦耳。四種耳者。謂
恒相續耳。不恒相續耳。高聽耳。非高聽耳。三
種鼻舌者。謂光淨。不光淨。及被損。四種鼻舌
者。謂恒相續。不恒相續。有識無識。三種身
者。謂滓穢處。非滓穢處。及一切遍諸根
隨逐故。四種身者。謂恒相續。不恒相續。有
自然光。無自然光
或立一種意。謂由識法義故。或立二種。謂
施設意。不施設意。初謂了別名言
者意。後謂嬰兒意。又初謂世間意。後謂出世
間意。或立三種。謂心意識。或立四種。謂善
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或立五種謂五
位差別。一因位。二果位。三樂位。四苦位。五
不苦不樂位。或立六種。謂六識身。或立
。謂依七識住。或立八種。謂増語觸。相應
有對觸。相應依。耽嗜依。出離有愛味。無愛
味。世間。出世間。或立九種。謂依九有情居
或立十種者無。或立十一種前説。或立
十二種。即十二心。謂欲界善心不善心。有覆
無記心。無覆無記心。色界有三心不善
無色界亦爾。出世間心有二種。謂學及無學」
或立一種色。謂由眼所行義故。或立二種
謂内色外色。或立三種。謂顯色形色表色。或
四種。謂有依光明色。無依光明色。正不正
光明色。積集住色。或立五種。謂由五趣差
故。或立六種。謂建立所攝色。覆藏所攝
色。境界所攝色。有情數色。非有情數色。有見
有對色。或立七種。謂由七種攝受事差別
故。或立八種。謂依八世雜説。一地分雜色。
二山雜色。三園林池沼等雜色。四宮室雜色。
五業處雜色。六彩畫雜色。七鍛業雜色。八資
具雜色。或立九種。謂若過去。若未來。若現
在。若麁若細。若劣若妙。若遠若近。或立
。謂十種資具。或立一種聲。謂由耳所行
故。或立二種。謂了義聲。不了義聲。或立
三種。謂因受大種聲。因不受大種聲。因倶大
種聲。或立四種。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
無記。或立五種。謂由五趣差別故。或立
。一受持讀誦聲。二請問聲。三説法聲。四論
議決擇聲。五展轉言教若犯若出聲。六喧雜
聲。或立七種。謂男聲女聲。下聲中聲上聲。
鳥獸等聲。風林叢聲。或立八種。謂四聖言
聲。四非聖言聲。四非聖言者。一不見言見。
見言不見。非聖言。二不聞言聞。聞言不聞
非聖言。三不覺言覺。覺言不覺。非聖言。四
知言知。知言不知。非聖言。四聖言者。一
見言見不見言不見聖言。二聞言聞不聞
不聞聖言。三覺言覺不覺言不覺聖言。
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聖言。又有八種。謂
四善語業道。四不善語業道。或立九種。謂過
去未來現在。乃至若遠若近。或立十種。謂五
樂所攝聲。此復云何。一舞倶行聲。二歌倶行
聲。三絃管倶行聲。四女倶行聲。五男倶行聲。
六螺倶行聲。七腰等鼓倶行聲。八岡等鼓倶
行聲。九都曇等鼓倶行聲。十俳叫聲
或立一種香。謂由鼻所行義故。或立二種
謂内及外。或立三種。謂可意不可意及處中
香。或立四種。謂四大香。一沈香。二窣堵魯
迦香。三龍腦香。四麝香。或立五種。謂根香
莖香葉香花香果香。或立六種。謂食香飮香
衣香莊嚴具香乘香宮室香。或立七種。謂皮
香葉香素泣謎羅香栴檀香三辛香熏香末
香。或立八種。謂倶生香。非倶生香。恒續香。
非恒續香。雜香純香。猛香非猛香。或立
。謂過去未來現在等如前説。或立十種。謂
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洟香。脂髓膿
血香肉香。雜糅香淤埿香
或立一種味。謂由舌所行義故。或立二種
謂内及外。或立三種。謂可意等如前説。或
四種。謂大麥味。粳稻味。小麥味。餘下穀
味。或立五種。謂酒飮味。非酒飮味。蔬菜味。
林果味。所食味。或立六種。謂甘苦等。或立
七種。謂酥味油味蜜味甘蔗變味乳酪味鹽
味肉味。或立八種。如香説。或立九種。亦如
香説。或立十種。謂可嚼味。可噉味。可甞味。
可飮味。可吮味。可爆乾味。充足味。休愈味。
盪滌味。常習味。後五謂諸藥味
或立一種觸。謂由身所行義故。或立二種
香説。或立三種。謂可意等。或立四種。謂
摩觸搦觸打觸揉觸。或立五種。謂五趣差別。
又有五種。謂蚊&T044844;風日蛇蠍等觸。或立
。謂苦樂不苦不樂。倶生所治攝能治攝。或
七種。謂堅鞭觸。流濕觸。煖觸動觸。跳墮
觸。摩按觸。身變異觸。謂濕滑等。或立八種
謂手觸觸。塊觸觸。杖觸觸。刀觸觸。冷觸觸。
煖觸觸。飢觸觸。渇觸觸。或立九種。如香説
或立十種。謂食觸飮觸。乘觸衣觸。莊嚴具
觸。床坐觸。机橙臺枕及方座觸。女觸男觸。
彼二相事受用觸
略説法界。若假若實有八十七法。彼復云
何。謂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從作意。乃至
尋伺爲後邊。法處所攝色有二種。謂律儀不
律儀所攝色。三摩地所行色。不相應行有
十四種。謂得。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命
根。衆同分。異生性。生老住無常。名身句身文
身。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
不和合。無爲有八事。謂虚空。非擇滅。擇滅。
善不善。無記法。眞如不動想受滅。如是無爲
廣八略六。若六若八平等平等
復次法界或立一種。謂由意所行義。或立
二種。謂假所攝法。非假所攝法。或立三種
謂有色無色及有爲無爲。或立四種。謂有色
假所攝法。無色心所有所攝法。無色不相應
假所攝法。無色無爲假非假所攝法。或立
。謂色心所法。心不相應行。善無記無爲。
或立六種。謂受想。相應行。不相應行。色無
爲。或立七種。謂受想思。染汚不染汚。色無
爲。或立八種。謂善不善無記受想行色無爲。
或立九種。謂由過去未來等差別。或立
。謂由十種義。一隨逐生義。二領所縁義。
三取所縁相義。四於所縁造作義。五即彼
諸法分位差別義。六無障礙義。七常離繋義。
八常非離繋義。九常無顛倒義。十苦樂離繋
義。非受離繋義及受離繋義如是。若内若外
六處所攝法。差別分別有六百六十
復次屡觀衆色。觀而復捨。故名爲眼。數數
此聲至能聞。故名爲耳。數由此故能嗅
諸香。故名爲鼻。能除飢羸數發言論表彰
呼召。故名爲舌諸根所隨周遍積聚。故名爲
身。愚夫長夜瑩飾藏護。執爲己有計爲
。我及我所又諸世間。依此假立種種名想
之有情。人與命者生者意生及儒童等。故
名爲意。數可示現其方所質量可増。故
名爲色。數宣數謝隨増異論。故名爲聲。離
質潜形屡隨風轉。故名爲香。可舌甞屡
疾苦。故名爲味。數可之所證得
故名爲觸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爲法。
是等類諸法差別應知。此中重説嗢拕

    自性及所依 所縁助伴業
    由此五種門 諸心差別轉
此中顯五法六識身差別轉。謂自性故。
所依故。所縁故。助伴故。業故
又復應知蘊善巧攝。界善巧攝。處善巧攝。縁
起善巧攝。處非處善巧攝。根善巧攝。又復應
知諸佛語言九事所攝。云何九事。一有情事。
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淨事。六
差別事。七説者事。八所説事。九衆會事。有情
事者謂五取蘊。受用事者謂十二處。生起事
者謂十二分事。縁起及縁生。安住事者謂四
食。染淨事者謂四聖諦。差別事者謂無量界。
説者事者謂佛及彼弟子。所説事者謂四念
住等菩提分法。衆會事者所謂八衆。一刹帝
利衆。二婆羅門衆。三長者衆。四沙門衆。五四
大天王衆。六三十三天衆。七焔摩天衆。八
梵天衆。又嗢拕南曰
    色聚相應品 世相及與縁
    善等差別門 巧便事爲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
已説意地。云何有尋有伺地。云何無尋唯伺
地。云何無尋無伺地。總嗢拕南曰
    界相如理不如理 雜染等起最爲
如是三地。略以五門施設建立。一界施設
建立。二相施設建立。三如理作意施設建立。
四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五雜染等起施設
建立。云何界施設建立。別嗢拕南曰
    數處量壽受用生 自體因縁果分別
知界建立由種相。一數建立。二處建
立。三有情量建立。四有情壽建立。五有情受
用建立。六生建立。七自體建立。八因縁果建
立。云何數建立。略有三界。謂欲界色界無色
界。如是三種名墮攝界。非墮攝界者。謂方
便。并薩迦耶。滅及無戲論。無漏界。此中欲界
及色界初靜慮。除靜慮中間若定若生。名
尋有伺地。即靜慮中間若定若生。名無尋唯
伺地隨一有情由此故。得大梵。從
二靜慮。餘有色界及無色界。全名無尋無伺
。此中由尋伺欲道理。故説名無尋無
伺地。不不現行故。所以者何。未欲界
者。由教導作意差別故。於一時間亦有
無尋無伺意現行。已離尋伺欲者。亦有
伺現行。如彼定及生彼者。若無漏界有
爲定所攝初靜慮。亦名有尋有伺地。依尋伺
處法。縁眞如境入此定故。不分別
現行故。餘如前説。處所建立者。於欲界中
三十六處。謂八大那落迦。何等爲八。一
等活。二黒繩。三衆合。四號叫。五大號叫。六
燒熱。七極燒熱。八無間。此諸大那落迦處。廣
十千踰繕那。此外復有八寒那落迦處。何等
八。一皰那落迦。二*皰裂那落迦。三𠿒哳
詀那落迦。四郝郝凡那落迦。五虎虎凡那落
迦。六青蓮那落迦。七紅蓮那落迦。八大紅蓮
那落迦。從此下三萬二千踰繕那。至等活那
落迦。從此復隔四千踰繕那。有餘那落迦
等活大那落迦處。初寒那落迦處亦爾。
此復隔二千踰繕那。有餘那落迦。應知。
又有餓鬼處所。又有非天處所。傍生即與
人天同處。故不別建立。復有四大洲。如
。復有八中洲。又欲界天有六處。一四大
王衆天。二三十三天。三時分天。四知足天。五
樂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復有摩羅天宮。即他
化自在天攝。然處所高勝。復有獨一那落迦
近邊那落迦。即大那落迦及寒那落迦。以
故不別立處。又於人中亦有一分獨一
那落迦可得。如尊者取菉豆子説。我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