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掌珍論 (No. 1578_ 清辯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前所説比量無諸障難故所立宗。謂就眞性
眼處性空道理成就。又所立因縁生故者。略
擧名相。爲遮所説眼等自性。復有餘因。謂可
壞故。隨縁別故。可生起故。有時能起邪正智
故。由此等因如其所應。隨所對治應正遮破。
復有説言。眼實有性。彼相因果皆現有故。非
實性空現有相等現見眼等相等現有。是故
眼等非實性空
此就勝義無同喩故。有性不成。若就世俗共
知實性。便立已成。又依同喩因成相違。同喩
唯有世俗性故
如就眞性眼處性空。如是耳鼻舌身與意色
聲香味觸處法處性空亦爾。修觀行者。亦應
如是悟入性空。又應總別就其眞性成立蘊
界。縁起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波羅蜜多
諸三摩地陀羅尼門諸無礙解十力無畏不共
法等一切智智皆自性空。修觀行者。亦應如
是悟入性空。又諸外道遍計所執大及我執。
唯量根大。實徳業等有爲句義。悉皆攝在十
二處中。是彼相故。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
性空
如是雖由思擇力故悟入性空闕修習力。譬
如衆鳥翅羽初生未能作用。故復精勤習修
習力。如眩翳者餌能遣除眩翳藥故眼得清
淨。離諸麁大。髮蚊蠅等明見境界。如是勤習
修習力故除遣執取。有爲相垢疑惑邪智。修
眞觀行初現前時。不由他縁受妙喜樂。不取
一切有爲相故。不取一切施物施者及受者
故。不取一切施者受者及施果故。二種三輪
皆得清淨。乃能正勤攝受無量福智資糧。二
種重擔終不貪求。現非現果亦不愛樂。現事
當果親近供養。所愛有徳種種天神。亦不妄
執。徳爲作者我爲作者。大自在天極微性等。
常修大捨。如是等事皆由已説當説正理證
得一切有爲無爲所破能破。法性空故。如世
尊言。菩薩不應安住諸事行於布施。都無所
住應行布施。乃至廣説。又世尊言。若諸菩薩
有情想轉。不應説名眞實菩薩。又世尊言。無
有少法名能發趣菩薩乘者。是諸菩薩尚不
希求般涅槃故勤修梵行。況復欣樂三界生
死。如是正修一切有爲性空觀已。復應正觀
若自性空即無有生。若無有生即無過去未
來現在。於其三世無有罣礙。正觀三世皆清
淨相。依前所説無顛倒理。三輪清淨趣大菩
提。如有問言。曼殊室利云何菩薩趣大菩提。
答言。梵志。應如菩提。復問。云何名爲菩提。
曰。梵志。此非過去亦非未來及以現在。
是故菩薩應觀三世皆清淨相。三輪清淨趣
大菩提
大乘掌珍論卷上



大乘掌珍論卷下
  清辯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已説修觀行者總相悟入。有爲性空。而
未悟入無爲性空。若不開示無由悟入。若不
悟入無分別慧。謂趣入行終不得成。爲開示
故復説是言。無爲無有實不起似空花。此中
簡別立宗言詞。即上眞性須簡別意。如前應
知。就眞性故立無爲空。非就世俗。非有爲故
説名無爲。翻對有爲是無爲義。即是虚空擇
非擇滅及眞如性。謂前所除法處一分先顯
悟入。虚空性空易開示故。唯就空無有質礙
物。世間共立名虚空故。由此爲門悟入所餘
無爲空性。即此世間所知虚空。就眞性故空
無有實。是名立宗。即此所立就眞性故無實
虚空。二宗皆許爲不起故。或假立爲不起法
故。説名爲因。空花無實亦不起故。立爲同喩。
不説遮止異品立爲不同法喩。如前應知。云
何此中建立比量。謂就眞性虚空無實以不
起故。諸不起者愚智同知。其性無實猶如空
花。此所立因不起故者。略擧名相。復有餘因。
非所作故。非能作故。無滅壞故。如是等因能
遮所説無爲空性。是故如應皆得爲因。如説
汝當守掌此酥勿令烏近。爲令所守無損汚
故。亦應遮彼猫鼠等類
毘婆沙師咸作是難。若所立宗無爲無實。是
無有義。空處等至即無所縁。云何得有。然無
障礙是虚空相。此若方便立比量言。空處等
至實有所縁。或境實有。是等至故。如是等
至所縁境故。如餘等至。或如彼縁。其餘等至
及彼所縁。是有爲故。已辯性空則無同喩。此
就勝義辯虚空相。若就世俗所立虚空亦非
實有。以不起故。猶如空花。由此比量彼所建
立實有不成。又即由此我所説因。汝言等至
所縁境故。因有決定相違過失。是故我先所
立義成無障難故
自部他部有作是言。若就眞性虚空無實。以
不起故。此言義准。起者皆實。若言起者。亦無
有實是則此因。不遍同品因性不成。此是義
准。相似過類似不成過。此審定言。諸不起者
皆無有實。非審定言。諸無實者悉皆不起。雖
復勤勇無間所發。不遍同品亦許爲因。故此
無過
有餘難言。虚空有性世共知故。花亦有性。嗢
缽羅等世現見故。空花二種雖不相應非無
自性。故空花喩所立不成。此難不然。此空花
喩就第六轉依士訓釋。空之花故説名空花。
此既非有故喩非無
由此道理修觀行者應正悟入虚空性空。於
擇滅等三種無爲性空道理亦當悟入
毘婆沙師不忍遮破擇滅無爲。復作是難。佛
説擇滅對治有爲故名出離。若謗言無。汝等
便有違宗過失。又世尊説。喜貪倶行諸受盡
滅。名爲涅槃寂靜微妙。云何言無。此中世尊
欲令所化於有爲境勤修厭離於無爲境隨順
欣樂故。就世俗説有擇滅出離涅槃寂靜微
妙。如佛説有化生有情。説有無爲涅槃亦爾。
許此有故無違宗過。但就眞性遮破擇滅。故
世尊言。諸有尋求涅槃有性。我説癡人外道
弟子。乃至廣説。又言。如來不見生死及以涅
槃。言涅槃者如來假立。此中都無涅槃自性。
乃至廣説。亦無誹謗聖諦過失。以就世俗説
有愛苦畢竟不生出離涅槃寂靜微妙無顛倒
故。非就勝義説有愛苦畢竟不生本性寂滅
名爲滅諦。由此聖教及所説理。就眞性故説
無擇滅無此過失
有餘不善正理論者作如是難。所立宗言無
爲無實。無爲既無。所立不成。所依不成。空花
無故有法不成。立宗因喩皆有過失。此難不
然。想施設力於唯無有有質礙物。立爲虚空。
由慧簡擇於唯無有煩惱生起。立爲擇滅。由
闕衆縁於唯無有諸法生起。立非擇滅。於唯
無有一切所執。立爲眞如。想施設力許有假
立。虚空等故不顯差別。由共許力總立有法。
差別遮遣非所共知。立爲宗法。彼不起等共
所了知。立爲因法。是故無有立宗因過。所説
空花雖無有事。是不起等法之有法無性性
故。由是能成所成立義。故無有法不成過失
毘婆沙師復作是説。此亦不然。擇滅實有。道
所縁故。違煩惱故。非無實法可有是事。此言
唯有遮異品故。如遮虚空實有性故。前已具
破不應重執
經部諸師咸作是説。立虚空等皆非實有。如
是比量立已成過。若此義言。有礙色等無性
爲體。非立已成辯彼無故。所立宗言。無爲無
實。此言正遣執實有性。亦復傍遣執實無性。
鐷部師復作是説。諸間隙色説名虚空。我
宗立彼是有爲故。汝遣無爲立已成過。有爲
自性如前已遣。故亦不然。毘婆沙師與犢子
部。所執多同。應如彼破
相應論師有作是説。於勝義上更無勝義。眞
如即是諸法勝義。故就勝義説眞如空。此言
稱理。而言眞如非實有者。此不稱理。云何出
世無分別智及此後得清淨世智。縁無爲境
是應正理。實不應理。如説世智縁無爲境。
不應正理。如是此智縁有爲境亦不應理。非
執眞如實有應理。此實有性難成立故。縁眞
如智非眞出世無分別智。有所縁故及有爲
故。如*世縁智。是故經言。曼殊室利。慧眼何
見。答言。慧眼都無所見。又説。云何名勝義
諦。答言。此中智尚不行。況諸名字。又説。梵
志。如來菩提非能現觀。又契經言。曼殊室利。
云何見諦。答言。此中無法可見憶持。此等諸
契經者。不應許此無分別智是能現觀及縁
眞如。又彼眞如非眞勝義。是所縁故。猶如色
等。又汝所説於勝義上更無勝義。如是等言。
若於此上空無此故説名爲空。諸衣絹上更
無衣絹。牧羊人等亦共了知。彼亦應名見眞
理者。又爲對治諸惡見故説如是空。於勝義
上更有勝義。此類惡見曾未有故。不應遮彼
説如是空。又彼眞如非實有性。違如前説。比
量理故。如説如來不見生死及以涅槃。已正
了知。非有顛倒所起煩惱。本性畢竟無生自
性。如是正知本性畢竟。非是正知非不正知。
由此聖教應知眞如唯是一切分別永滅。非
實有性非離非有。實性眞如轉依爲相。法身
成就。由得觀空眞對治道。一切分別遍計所
執種子所依異熟識中分別等種無餘永斷。
因縁無故畢竟不生。本性無生本性常住。是
名如來轉依法身。如契經説。曼殊室利。言如
來者即是畢竟本無生句。常無生法是名如
來。乃至廣説。若言眞如雖離言説而是實有。
即外道我名想差別説爲眞如。如彼眞如雖
是實有。而就勝義有非有等分別不成。我亦
如是彼亦計我。雖是實有周遍常住。作者受
者而離分別。以非語言所行處故。分別覺慧
所不縁故名離分別。彼教中説。言説不行心
意不證。故名爲我。我相既爾。而復説言。縁眞
如智能得解脱。非縁我智。此有何別。並無言
説。有實性故。唯執朋黨。説如是言。故我不能
信受如是似我眞如實有非有。且止廣諍諸
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入眞甘露已具
分別。復有同類乘劣乘者。作如是言。十二處
攝有爲無爲定有自性。以有苦等十六聖行
觀四聖諦。精勤修習見修二道。能滅見修所
斷一切三界所攝煩惱熾火。及令三界衆苦
息故。若不開示諸法性空。誰當能捨如是過
失。誰復能修如是功徳。三乘雖有資糧根性
勝解差別。現觀聖道應無差別。如是一切我
皆信受。爲欲斷除煩惱障故。依世俗理彼道
差別。若離證入法無我性。不能永斷所知障
故。大師應成少分解脱。爲不説言解脱解脱
無差別耶。實有此説。皆同解脱煩惱障故。作
如是言。非一切種。譬如毛孔與其太虚空性
雖同非無差別。若不爾者。應不能發勝果作
用如意神通。所證應非眞實究竟。且止傍論
應辯正論
修觀行者。如已悟入自宗所計虚空等空。亦
當悟入他宗所計自性士夫極微自在時方命
等諸句義空
此中自性士夫論者作是難言。我宗三界一
切皆似空花轉變非無空花。由彼是有同喩
不成違所立故。今應詰問。汝言三界一切皆
似空花轉變。如是三界爲是空花爲非空花。
若言三界皆是空花。違害自宗及共知故不
應道理。若言三界非是空花。是則爲無同喩
成就失汝本宗。若言不失空花無聲所説三
界有性故者。且應審察。汝爲謂我説空花無
爲同法喩爲説空花爲同法喩。若汝謂我説
空花無爲同法喩。是惡審察。我説空花爲同
法喩故。若説空花爲同法喩。即非三界。不
應説言。三界有故彼亦是有。此言顯汝自慧
輕微。又遮詮言。遮止爲勝。遮所遮已。功能即
盡。無能更表所遮差別。如是難辭前已具釋。
故非智者心所信受
諸數論師復作是説。我雖不能親現成立最
勝士夫。然就共知諸變異聚方便成立。彼體
實有。謂諸顯事。有性爲因。有種類故。諸有種
類一切皆見。有性爲因。如檀片等。顯事既是
有種類故。有性爲因。如是顯事有能受者。所
受用故。諸所受用一切皆見有能受者。如婆
羅門所受飮食。顯事既是所受用故有能受
者。前説比量便爲敵量之所違害。此就世俗。
若以總相立諸顯事。有性爲因。不辯差別便
立已成。若立顯事樂等爲因。即無同喩因亦
不成。樂等種類非共許故。若以比量成立因
言。四蘊皆是苦樂癡性。是蘊性故。如受蘊者
此所説癡。非受蘊攝。同喩不成。又汝士夫多
體相遍有積聚義。即是蘊義。由此士夫因成
不定。又汝樂等各別無能一一立宗。是蘊性
故因義不成。若就勝義有實檀片。有性爲因。
非共許故同喩不成。又就世俗。若以總相立
諸顯事。有能受者。不辯差別。便立已成。世所
共知。受者有故。若立顯事有實受者常住周
遍。思爲自性同喩不成。如是體相諸婆羅門
非共許故。若就勝義同喩不成。受者飮食皆
實有性。非共許故。前説比量。無有敵量能爲
違害
諸勝論師復作是説。諸入出息閉目開目。
意行動。根變等相定有所相。是能相故。如見
煙等。此就世俗。若以總相立彼諸相定有所
相不辯差別便立已成。世俗共知我非無故。
若立彼相有所相我常住周遍。樂等所依便
無同喩。違所立故。若就勝義亦有如是喩不
成過。時方空等由此道理亦應遮破
諸勝論師復作是難。極微與意我立無爲成
立空因不起故者。自不成因。若謂此二是有
爲攝成立空因縁生故者。他不成因。應成少
分悟入空性。若意極微世俗亦許是無爲者。
可有此難。然所立意且非無爲智生因故。猶
如色等。如是句義同異性故。念生因故。此
等餘因如應當説。又諸極微亦非無爲。能成
因故。猶如縷等。如是其餘有合離數同異等
因。隨應當説。或二極微所成麁物。非常爲因。
是所成故。猶如瓶等。如是其餘是所作故。可
滅壞故。是有因故。此等諸因。隨應當説。由此
道理他所妄執。意與極微皆自性空。是故無
有如所説過
如上所説遮破數論勝論句義種種道理。無
衣等論所執句義。亦隨所應當立爲空
如是遣除諸過難已。修觀行者。正比量力悟
入自他二宗所執無爲性空。雖聞所成智階
梯力已入性空。闕勝修力未能永斷所應除
障。故復精勤習勝修力。若於此中隨有一種
爲無爲相有間無間。復現行時即應如理觀
彼性空。遣除彼相令不顯現悟入諸法。離自
性故。其性本空。由性空故相不成實。則是無
相。由無相故無所願求。則是無願。由離相垢
故成遠離。又離性故縁彼煩惱畢竟不生。故
成寂靜。自性無起故成無生。由無生故則無
無常。亦無有苦。亦無無我。又無生故則無有
相。由無相故能以無相一相之行。觀一切法
悟入無二。由此行相勤習勝修。増長如是勝
修力故。遣除麁相令不顯現。由此令無所行
行相。謂取有爲無爲行相。如眩翳者離麁眩
翳眼得清淨。不見先來所取諸相。雖於此中
已得無住。然由空等分別現行。有功用心
猶相續住。未得無動了知空等分別現行。障
礙出世無分別慧。爲欲棄捨勇猛正勤如是
觀察。就勝義故空性境上空等分別亦非實
有。從縁生故。猶如幻等。如是勤修復能除遣
空等分別。除遣彼故空不空等二邊遠離。不
更以其空等行相觀察諸法。如説般若波羅
蜜多。正現行時於其色上不觀爲常不爲無
常不觀爲樂亦不爲苦。不觀爲我亦非無我。
不觀寂靜非不寂靜。不觀爲空亦非不空。不
觀爲相亦非無相。不觀爲願亦非無願。不觀
遠離非不遠離。如是於其受想行識一切色
聲香味觸法所有眼耳鼻舌身意布施持戒忍
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念住正斷。神足
根力覺支道支靜慮無色等至神通十力無畏
諸無礙解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一切
智上。不觀爲常亦非無常。乃至廣説
既能如是遠離二邊。即能生長處中妙行。此
離二邊處中道理。由如上説二種比量有爲
無爲色類無故説名無色。由無色故。亦無有
等諸分別故。無有少法可相表示。言彼既然
此亦如是。故名無示。由無性故所依能依皆
不成就。無有住持。故名無住。若有爲相或無
爲相。若所分別非所分別。若能分別非能分
別。如是等相覺慧不行。故名無現。遠離一切
有相無相。此境界識皆不生故。名無了別。由
無色故。無形質故。方維幖幟皆無有故。名無
幖幟。如世尊告迦葉波言。常爲一邊無常第
二。此二中間無色無示無住無現無所了別
無有幖幟。是則名爲處中妙行。如實觀察一
切法性。廣説乃至有爲一邊無爲第二。乃至
廣説。又如佛告迦葉波言。明與無明皆無有
二無二差別。此中正智是則名爲處中妙行。
既能如是遠離二邊。於能安住無二想上所
起分別無二之想。亦能了知障礙出世無分
別慧寂靜安住。如所説因速能永斷。永斷彼
故即無如是如是分別。語意二言並皆止息。
證得無動無現無相。離諸戲論。諸法實性於
其所縁無動證入。自相妙智相續安住。雖勤
修習無倒空觀。而於空性終不作證。如是名
爲勝義靜慮。如世尊言。雖修靜慮然不依色
而修靜慮。如是不依受想行識而修靜慮。不
依眼耳鼻舌身意而修靜慮。不依色聲香味
觸法而修靜慮。不依於身分別安住而修靜
慮。不依於心分別安住而修靜慮。不依於地
水火與風而修靜慮。不依於空日月星宿而
修靜慮。不依帝釋梵王世主而修靜慮。不依
欲界色無色界而修靜慮。不依此世及以他
世而修靜慮。不高不下證住無動而修靜慮。
不依我見而修靜慮。如是不依有情命者養
育士夫補特伽羅及以意生摩納婆見而修靜
慮。不依斷常有無有見而修靜慮。不爲漏盡
而修靜慮。不爲趣入正性離生而修靜慮。不
爲證果而修靜慮。不爲畢竟無所造作而修
靜慮。雖爲修習無倒空觀而修靜慮。然於空
性不爲作證而修靜慮
相應論者有定執言。一切所取能取分別悉
皆遠離是出世間無分別智。即於其中起堅
實想精勤修習。有餘於此正審察言如是智
生。雖無如上所説分別。而隨無相境相起故。
自性分別所隨逐故。是有爲故。如餘現量有
分別覺。不成出世無分別智。又彼所計離相
離言眞如勝義。是所縁故。如餘所縁不成勝
義。即由此因倶非最勝。如契經言。云何此中
名勝義諦。謂於其中智亦不行。又如問言曼
殊室利。言慧眼者當何所觀。答言。若有少所
觀者即非慧眼。由此慧眼無分別故不觀有
爲。亦復不能觀於無爲。以諸無爲非此慧眼
所應行故。由此理教彼亦應斷於此定執。復
審察言。就勝義諦如是出世無分別智亦非
實有。從縁生故。猶如幻士。於有所有妨難過
失。如理觀見當正遣除。若智能斷如是定執。
此亦如彼有過失故。不復精勤審察開示。如
是等執既滅除已。於所應知無相境性亦無
行解。因縁闕故。餘智不生由無行解。是故説
名眞實行解。如世尊言。云何名爲眞實行解。
謂於諸法都無行解。是則名爲眞實行解。又
如經言。如來菩提都無現觀。又如問言曼殊
室利。諸見諦者當何所見。答言。無有少法可
見。所以者何。凡有所見皆是虚妄。若無所見
乃名見諦。又如問言。云何精勤應修現觀。答
言。若知無有少法思惟分別。如是精勤應修
現觀。復問云何已證現觀。答言。若能觀一切
法皆平等性。復問。有能見一切法平等性耶。
答言。無能見平等性。若有所見是則應成不
平等見。眞實行解見諦現觀皆同一義。修觀
行者。爾時心意識智不行。説名正行無分別
慧。若能如是行無所行。則得如來應正等覺
眞實授記。如契經言。世尊。菩薩云何修行於
其無上正等菩提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眞實授
記。梵志。菩薩若於是時不行於生不行於滅。
不行於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間不行出世。不
行有漏。不行無漏。不行有罪不行無罪。不行
有爲不行無爲。不行相應及不相應。不行於
斷及以不斷。不行生死及以涅槃。不行於見
及聞覺知。不行於施及以棄捨。不行於戒及
以律儀。不行於忍不行精進。不行靜慮不行
等持。不行於慧不行於解。不行於智不行於
證。菩薩如是行無所行。於其無上正等菩提
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眞實授記
如是慧行名聖默然。如契經言。於三十七菩
提分法。如佛所説如實開示。是名説法。復於
是法雖以身證而不觀察離身有法。亦不觀
察離法有身。如是觀察。謂觀無二亦無不
二。如是觀時不隨觀察現量智見。不觀察故
名聖默然
由是理教審觀察時。一切有爲無爲自性。無
有能爲若心若慧若有分別若無分別境界自
性。如是知已。明慧日光能除一切愚癡黒闇
    諸心慧境現 智者由不取
    慧行無分別 無所行而行
此中能集諸行種子。或爲諸行種子所集。故
名爲心。能持勝徳或由彼持令不流散。故名
爲慧。心慧所行名心慧境。境地所行是名差
別。心境即是有爲無爲所有諸相。慧境即是
有爲無爲所有空性。如契經言。無相分別慧
終不轉。現謂顯現。即似心慧。所行境界性相
現義。諸謂地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眼
等及以色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色受
想行與識。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念住及
以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波羅蜜多一切
神通。十力無畏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
門。預流一來及以不還。若阿羅漢所有道果。
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廣説乃至一切智智。於
一切法能正了知無顛倒性。故名智者。由者
謂説捨相因縁。言不取者無執無見。即是覺
慧不計度義。由不取因爲何所證。慧行無分
別。無所行而行慧者即是無分別智。雖復永
離一切分別覺慧増益。假名爲智。以無影像
相無言境界起相自性分別亦無有故名
無分別。雖無住者而就異位假名建立。如言
燈滅阿羅漢滅。覺慧増益依俗言。説於此相
續名無分別。如分別智名有分別。此中意取
智無生行。説名爲行。由此智行自他法性一
切種相非所見故不名能見。即非能見説名
眞見。如所證故。非非所見作所見相。或有分
別或無分別。眞見得成。眞如若是所見性者。
不應説爲非可見性。雖依世俗有平等見説名
眞見。不應執此不平等見。説名眞見。諸可見
者皆非眞實。起解因故。如陽焔水一切可見
皆非眞實。眞如若是可見性者。可見相取不
成眞見。若非可見不應説言證見眞如。見非
可見豈名平等。又智有爲眞如無爲性不平
等。若見應成不平等見。又諸法性皆非能見。
見亦應爾。倶以無生爲自性故。如是非見假
名爲見。非不平等。又一刹那證一切法。皆無
現觀名眞現觀。不應難言。返照自體難成立
故。智應不證智之實性。二種倶非可見境性。
無差別故同時倶證。若就勝義。似境相智。本
性無生。故無現觀亦無證得。如契經言。汝不
應以現觀證得。觀於如來體是無爲。出過一
切眼所行故。如是梵志。如來安坐菩提座時。
證一切法皆無所得。永斷一切虚妄顛倒所
起煩惱。如是等經悉皆隨順。且止傍論應辯
正論。遊履名行。無遊履故名無所行。是無行
解無生起義無分別慧。以不行相而爲行故。
即無所行説名爲行。此則略説。如前正勤所
成立果
修觀行者。如是慧行無分別故。不行而行行
即不行。遠離一切所縁作意。於一切法都無
所住。猶如虚空。棄捨一切遍計分別。淡泊寂
然如入滅定觀諸法性。諸佛法身不可思議
不可了別。無二無藏無相無見。不可表示。無
生無滅無有起盡。淡泊寂然無有差別。無相
無影離諸瑕穢。超過一切覺慧語言境界道
路。雖如是觀而無所見。不見而見見即不見。
如是妙見所攝受故。能正増長無量福聚。能
感無邊微妙樂果。清淨一味能滅他苦。如藥
樹王饒益一切正所求願。如是正觀如來法
身。不見諸法有無相故名爲正見。以息一切
遍計分別名正思惟。由證諸法離諸戲論一
切語言悉皆靜息名爲正語。由一切法非所
作性不造彼因身語意業名爲正業。以一切
法皆是無増無減法性所有増減皆永不生名
爲正命。以一切法皆無發起無有造作勇猛
方便名正精進。以於諸法畢竟不證境性有
無無有憶念無所思惟名爲正念。以一切種
不取諸法無所依住名爲正定。如是正觀能
修如此八支聖道。此義廣如菩薩藏中處處
宣説
如是正觀非但能修八支聖道。亦能圓滿略
説六種波羅蜜多。雖無加行而有是事。其義
云何。謂能棄捨一切種相。及能棄捨一切煩
惱。是名爲施波羅蜜多。能息一切所縁作意
修無所得。是名爲戒波羅蜜多。於諸所縁能
不忍受。是名爲忍波羅蜜多。無取無捨離一
切行。是名精進波羅蜜多。一切作意皆不現
行都無所作。是名靜慮波羅蜜多。於一切法
不起戲論遠離二相。是名般若波羅蜜多。此
義廣如梵問經等處處宣説
如是妙住有無量門。無量經中世尊廣説。有
大義利多所饒益。諸有智者。應如實知離諸
放逸當勤修學
大乘掌珍論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