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雜阿毘曇心論 (No. 1552_ 法救僧伽跋摩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非眼識界不成就得成就。謂生欲界不失眼
根及梵天上若命終生梵天及欲界。第二第
三第四禪沒生第二第三第四禪。無色界沒
生無色界。亦色者。若色界不成就得成就。彼
即眼界不成就得成就。或眼界非色界者。生
欲界漸得眼界。若色界不成就得成就。彼眼
識界耶。應作四句。色界不成就得成就非眼
識界者。無色界沒生上三禪中。眼識界不成
就得成就非色者。即彼三禪沒生欲界及初
禪若即住彼眼識現在前色界不成就得成
就。亦眼識界者。無色界沒生欲界及初禪。非
色界亦非眼識界者。除上爾所事。及與捨者。
如説得捨亦如是廣説
    色界二識識 乃至觸亦然
    諸餘十三界 一向意識縁
色界二識識者。謂色界二識識。眼識及意識。
眼識界自相意識界自相及共相。乃至觸亦
然者。聲界二識識。耳識及意識。耳識界自
相意識界自相及共相。乃至觸界二識識。身
識及意識。身識自相意識自相及共相。以五
識身自相境界故。不思惟故。現在境界故。一
念故。諸餘十三界一向意識縁者。五色*根
七心界及法界。此十三界一向意識。識自相
及共相。此意識二種壞縁及不壞縁。不壞縁
者。即此十三界縁。壞縁者。十三與五境界一
一合縁。乃至十八界總縁
    思惟識三種 是意欲有中
    色無色分別 一種謂餘界
思惟識三種是意欲有中者。欲界意識有三
種思惟。自性思惟。隨憶思惟。分別思惟。彼
自性思惟者。謂覺也。隨憶思惟者。意地念
也。分別思惟者。意地不定慧也。此三思惟。
欲界意識思惟也。色無色分別者。色無色界
意識或三種。謂初禪地不定。入定者二。不
定者三。三禪意識不定者二。除自性思惟。若
定者一。隨憶思惟。有説。無色界無不定者。彼
惟一種。隨憶思惟。若説有不定者。定者一。
不定者二。一種謂餘界者。五識身説餘唯有
自性思惟不利故。問如是分別法相已。云何
攝法爲自性爲他性。答自性。何以故
    諸法離他性 各自住己性
    故説一切法 自性之所攝
諸法離他性者。眼界離十七界異性故。餘界
亦如是。不應説若離性是攝以異相故。故説
自性之所攝非他性。各自住己性者。一切性
各住自相。此性非他相故。應説若住者是攝
非餘故。説一切法自性之所攝義。謂自性
自性不空。非餘自色色不空。又復説相持義
是攝。如契經説。如樓觀中心衆材所依爲樓
觀之最。如所説。如綖持衣。如戸樞持扇。如
斧持薪。或説方便攝。如所説。此五根慧
爲首。謂攝故。或説和合攝。謂四攝事能攝衆
生。或説隨順攝。如所説。等見等至等方便
是慧身。或攝取故名攝。謂和上以財法攝。此
等世俗言説非究竟攝。自性自性攝者。是究
竟第一義。三段攝。此中説者是自性攝。如
是自性攝不捨第一義故。已説自性攝。眼界
攝一界一入一陰。不攝十七界十一入五陰。
復次右眼攝右眼。左眼攝左眼。眼二種。長
養及報。長養攝長養。報攝報。報復二種。
業報不善業報。善業攝善業報。不善業報
攝不善業報。不善業報三種。謂三惡趣。畜生
攝畜生。餓鬼地獄亦如是。善業報二種。謂
人天。人攝人天攝天。過去攝過去。未來現
在乃至刹那攝刹那
    界中説一界 陰入亦復然
    如是陰入界 則攝一切法
一界者法界。一入者意入。一陰者色陰
界品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二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行品第
已説諸法自相住。法生今當説。若以諸法攝
自性。謂以自力生者不然。何以故
    至竟無能生 用離等侶故
    一切衆縁力 諸法乃得生
至竟無能生用離等侶故者。諸行自性羸劣
不能自生。問若不自生當云何生。答
    一切衆縁力 諸法乃得生
如人船相假得度彼岸。彼心心法展轉力生。
攝受境界亦如是。先當説心心法由伴生
    若彼心起時 是心必有倶
    諸心法等聚 及不相應行
諸行展轉相因生彼心。若依若縁若刹那生。
彼心法等聚生。問云何心法等聚。答
    想欲及觸慧 念思與解脱
    憶定及與受 此説心等聚
想者。於境界取像貌。欲者。於縁欲受。觸者。
於依縁心和合生觸境界。慧者。於縁決定審
諦。念者。於縁記不忘。思者。功徳惡倶相違造
作轉心。解脱者。於縁作想受彼限量是事必
爾。憶者。於縁發悟。定者。受縁不亂。受者。可
樂不可樂倶相違於境界受
    一切心生時 是生聖所説
    同共一縁行 亦復常相應
此十法一切善不善無記心。倶生大地可得
故説大地。同共一縁行者。一切心同一縁轉。
不相離無二決定。亦復常相應者。展轉共倶
及與心倶常相應辦一事故。問相應有何義。
答等義是相應義。問心法或多或少。云何等
義是相應義。答事等故。若一心中一想二受
者。非相應義。以一心一想生。餘心法亦爾。
以是故等義是相應義。復次時依行縁等義
是相應義。時等者。一刹那時生故。依等者。若
心依眼生心法亦爾。行等者。若心行青生心
法亦爾。縁等者。若心縁色生彼亦縁色。是
故説常相應。已説心法通一切。不通今當説
    諸根有慚愧 信猗不放逸
    不害精進捨 一切善心倶
諸根者。謂二善根。不貪不恚。於生及資生
具壞貪著名不貪。於衆生數及非衆生數壞
瞋恚名不瞋恚。於諸過惡自厭名爲慚。於諸
過惡羞他名爲愧。於三寶四諦淨心名爲信。
身心離惡名爲猗息。作善方便離惡不作名
不放逸。不逼迫他名不害。斷起未起惡生起
未起善欲方便勤修不息名精進。心平等名
爲捨。此善十法通一切善心中。若有漏無漏
五識相應意識相應故説善大地。已説善大
地。煩惱大地今當説
    邪解不正憶 不順智失念
    不信懈怠亂 無明掉放逸
顛倒解名邪解脱。邪受境界名不正憶。顛
倒決定名不順智。邪記妄受名失念。於三寶
四諦不淨心名不信。不斷起未起惡不生起
未起善不勤方便名懈怠。境界所牽散隨諸
縁名爲亂。前際等不知名無明。心躁動不息
名爲掉。離作善方便名放逸
    煩惱大地十 一切穢汚心
    無慚及無愧 説不善大地
煩惱大地十一切穢汚心者。此邪解脱等十
法。一切染汚心倶。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識
身意識地。是故説煩惱大地。問睡亦一切穢
汚心倶。何故不立煩惱大地。答順正受故。謂
衆生睡速發定。是故不立。若大地彼煩惱大
地。應作四句。或有大地非煩惱大地。謂受想
思觸欲。或煩惱大地非大地。謂不信懈怠無
明掉放逸。或大地亦煩惱大地。謂憶解脱念
定慧。或非大地非煩惱大地。除上爾所事。已
説煩惱大地。不善大地今當説
    無慚及無愧 説不善大地
謂於諸過惡不自厭名無慚。於諸過惡不羞
他名無愧。此二法一向不善。一切不善心相
應。是故立不善大地中。已説不善大地。小
煩惱大地今當説
    忿恨誑慳嫉 惱諂覆高害
    如此諸煩惱 説爲小大地
於饒益不饒益應作不作非作反作。瞋相續
生名爲忿。於可欲不可欲應作不作非作反
作。忿相續生名爲恨。爲欺彼故現承事相名
爲誑。於財法惜著名爲慳。於他利養恭敬
名譽功徳不忍心忌名爲嫉。不欲事會所欲
事乖思惟心熱名爲惱。覆藏自性曲順時宜
名爲諂。爲名利故自隱過惡名爲覆。方他
性族財富色力梵行持戒智慧正業心自擧
恃名爲高。欲逼迫他名爲害。此十法説小
煩惱大地。不通有故。修道斷非見道斷。在
意地非五識。非一心倶生行各異故。有一則
無二。問大地善大地煩惱大地不善大地小
煩惱大地何差別。答大地四種。善不善隱沒
無記不隱沒無記。善大地唯善。煩惱大地二
種。不善及隱沒無記。不善大地唯不善。小
煩惱大地中。誑諂高二種不善及隱沒無記。
餘一向不善
    不善心品中 心法二十一
    欲三見一減 二見除三種
不善心品中心法二十一者。不善。謂欲界煩
惱相應除身見邊見。轉成不愛果故名不善。
不善有八種。貪恚慢疑邪見見取戒取不共
及彼相應無明。彼貪恚慢疑心二十一法共
生十大地及懈怠等十法。謂懈怠無明不信
放逸掉睡覺觀無慚無愧。欲三見一減者。欲
界邪見見取戒取。彼相應心二十法共生除
慧。二見除三種者。欲界身見邊見。彼相應心
十八法共生。除慧及無慚無愧。餘如前説。除
無慚無愧一向不善故。無兩慧使見即慧故
    欲善二十二 不共有二十
    無記説十二 悔眠倶即増
欲善者。謂欲界淨心轉成愛果有三種。生得
及聞思。彼心二十二法共生十大地十善大
地覺觀。不共有二十者。不共名彼心獨一。
無明煩惱有二十心法共生。除一煩惱。無記
説十二者。欲界不隱沒無記心四種。報生威
儀工巧變化心。彼四種無記心。十二心法。共
生十大地覺觀。悔眠倶即増者。心追變名爲
悔。是善不善無記。彼心品中憎悔。餘如前
説。當知悔三種。善不善及不隱沒無記。非
餘自力故。毘婆沙者説。不欲令悔有無記。
以悔捷利故。眠名身心昏昧。略縁境界名爲
眠。彼一切五品心倶生。即彼心品増眠若悔
眠倶生。於三品中増二。問此説欲界心。色界
復云何。答
    初禪離不善 餘知如欲有
    禪中間除覺 於上觀亦然
初禪無不善。彼有四品心。善不共隱沒無記
不隱沒無記。此諸心品。除無慚無愧。餘如欲
界説。彼善品二十二。愛慢疑倶生十九。五
見及不共倶生有十八。不隱沒無記十二。無
慚無愧一向不善故。彼色界無色界無悔眠
亦爾。禪中間除覺。餘如初禪説。於上觀亦
然者。第二第三第四禪及無色界無觀。已説
心心法伴力生。色今當説
    極微在四根 十種應當知
    身根九餘八 謂是有香地
極微在四根十種應當知者。四根十種極微共
生四大色香味觸。眼根身根耳鼻舌根亦爾。
身根九者。謂餘身根有九種。彼唯有身根種。
餘如前説。餘八者。離根色香味觸極微八種。
問此諸極微何界説。答謂是有香地。欲界中
極微與香合。香味不相離。有香則有味。色界
極微非揣食性故離香味。色界四根極微八
種。餘身根極微七種。外極微六種。問若眼根
極微十種者。云何不眼即是色即是餘種。如
是則法性雜亂與阿毘曇相違。阿毘曇説。眼
根一界一入一陰攝。答二種極微。事極微。聚
極微。事極微者。謂眼根極微。即眼根微餘極
微皆説自事。以事極微故。阿毘曇説。眼根
一界一入一陰攝。聚極微者。衆多事此中説
聚極微。住自相故法相不雜亂。如心相應法
其相各異。非爲雜亂。彼亦如是。四種遠義。此
後當説。問前説若心生必心法共生。及不
相應行。於中已説心法。心不相應行云何。答
    一切有爲法 生住及異滅
    此亦有四相 展轉更相爲
一切有爲法生住及異滅者。一切有爲法有
四相。生住異滅。世中起故生。已起自事立故
住。已住勢衰故異。已異勢壞故滅。此相説
心不相應行。問若一切有爲法有四相者。應
相復有相。答此亦有四相。即此相倶生。生生
住住異異滅滅。問若爾者便無窮。答展轉更
相爲。相隨相展轉相生非無窮。前生生生生
生生生前生。如是住住住各各相住。異異異
各各相異。滅滅滅各各相滅。問相隨相展轉
相爲前相爲幾法。答
    當知前四相 相各爲八法
    隨相亦應知 相相唯相一
前四相一一爲八法。前生。除自己生八法。三
相四隨相及彼法。住者除自己住八法。異者
除自己異八法。滅者除自己滅八法。三相四
隨相。及彼法自性不自爲故。自性不自滅如
指端不自觸。問隨相爲幾法。答隨相亦應
相相唯相一。此四隨相各爲一法。隨生生前
生。隨住住前住。隨異異前異。隨滅滅前滅。已
説諸行展轉相生。謂一時生不亂今當説
    異性相説遠 處所時亦然
    戒種及大地 諸識性分別
異性相説遠處所時亦然者。遠有四種。所謂
異性遠相遠處所遠時遠。問何等遠法。答戒
種及大地諸識性分別。彼異性遠者。謂如
一身中善戒惡戒無作相續生。雖於一身中
一時起同無作性。而性各異故説遠。相遠者。
*謂四大種展轉相養共一處住合爲一體。其
相各異故説遠。處所遠者。*謂天竺振旦地
雖一時生合成一體。然彼處異故説遠。時遠
者。*謂眼生眼識。彼後生前生時間遠故説
遠。已説諸行一時生不亂。諸行從因生彼因
今當説
    所作共自分 一切相應報
    從是六種因 轉生有爲法
謂所作因。共有因自分因。一切遍因。相應因。
報因。此六因攝一切因。此六因生一切有爲
行。已説因名。一一相今當説
    相似不相似 各除其自性
    一切是作因 生時無障故
相似不相似各除其自性一切是作因者。若
相似不相似法。除自性展轉爲因。説所作因。
何以故。生時無障故。法生時除自性一切性
各自住異分等生不障礙。如因地故作淨不
淨業因空故得往來。如眼識生時十七界不
障礙。故生如是一切界。問何以故自性於自
性非所作因。答自性不自爲故。不自依故。自
性於自性不養不損不受不害不持不壞不増
不減不成不敗不障礙名所作因。自性於自
性無不障礙故不立所作因。問若不障礙是
所作因者。以何等故。不一切法一時生耶。一
時滅耶。生時滅耶。滅時生耶。答不和合故。
雖有所作因。要須和合生。亦非一切法一時
和合生和合滅亦非一和合二果。問若如是
者有一殺衆生餘衆生不爲障礙。何故殺者
有罪。非餘衆生耶。答無惡心分。又不作業故。
盜等亦如是。問若外物是一切衆生増上所
生者。何以故。不與取。不於一切衆生邊得
盜罪。答無受分故。無人功果故。若一切衆生
於彼悉有受分及人功果者。取者於彼則得
盜罪。亦非一物一切衆生受及人功果三種
増上。自増上法増上世増上。自増上者。彼起
煩惱境界現在前。能自守護不爲罪業。莫令
我受苦。法増上者。如有多聞者。彼起煩惱境
界現在前。爲護法故而不爲罪。世増上者。如
有一名聞大徳。彼起煩惱境界現在前。護世
間故而不爲罪。已説所作因。共有因今當説
    一起性有依 亦復説無依
    當知共有因 展轉爲因果
一起性有依亦復説無依。當知共有因者。一
時生心心法隨心轉心不相應行道共定共戒
及共生四大。此諸法説共有因。展轉爲因果
者。若一時起展轉爲果。是共有因。十一
雖一時生。彼不展轉爲果。自分因者。異時共
一果。共有因者。諸行展轉力一時生。謂心
於心法隨心轉心不相應行。隨心轉色此亦
於心也。眼於生等生等於眼。及四大種展轉
共有因。有對造色非展轉果故非共有因。問
隨轉有何義。答若有心則有彼法。謂下則下
中則中上則上。如是比。彼有十隨轉。所謂一
起一住一滅一果一依一報。善則善不善則
不善無記則無記墮一世生已説十種隨轉。
於中有漏斷結道八種隨轉。除不善無記。世
俗方便道解脱道勝進道及餘善有漏心七種
隨轉。除不善無記及解脱果。無漏斷結道七
種隨轉。除不善無記及報。無漏方便道解脱
道勝進道六種隨轉。除不善無記解脱果及
報。不善心七種隨轉。除善無記及解脱果。無
記心六種隨轉。除善不善解脱果及報。有共
有亦共有因。有共有非共有因。彼眼於八法
共有亦共有因。謂四相四隨相。相於眼共有
共有因。隨相於眼共有非共有因。生於八法
共有共有因。除生自性。眼及餘相隨相生。此
五法於生共有共有因。餘隨相共有非共有
因。如是餘相隨相亦如是。乃至觸入亦如是。
意入於五十八入相隨相。八法於餘共有非
共有因。有五十四法於意入共有共有因。除
四隨相。又説。十四法於意入共有共有因。謂
十大地心相四。餘八十四法共有非共有因。
大地亦如是説。五十四法於心共有共有因。
除心隨相。是説爲善。若異此者。與衆事分。
阿毘曇相違故如彼説。除身見等法生住異
滅諸餘穢汚苦諦。如是一切法盡當知。已説
共有因。自分因今當説
    前生與後生 亦説彼未生
    自地相似因 或説於他地
前生與後生者。謂過去前生。於過去後生及
現在自分因。問爲已生已生因復未生因耶。
答亦説彼未生未生者。謂未來如是前生後
生因。當知過去現在於未來自分因。未來於
未來無自分因。無前後故。問云何一切前生
於後生未生自分因爲不。答自地欲界欲界
因非他地乃至非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地
因非他地。何以故。因果斷地故。問云何一切
自地一切自地因爲不。答相似自分因。自地
亦相似自分因。非不相似。如善善因穢汚
穢汚因無記無記因。以相似相似法相續。*謂
習善生善。習不善生不善。習工巧生工巧。
習威儀生威儀。是説内分外分隨種生亦如
是。問一向自地自分因。復爲他地耶。答或説
於他地。他地當分別。若無漏法一切九地展
轉因。離愛故不墮界故。下與勝因非勝下因。
有漏者。愛縛故墮界故唯自地。已説種種自
分因。謂善法非一切善法因今當説
    穢汚有九種 展轉更相因
    謂受生所得 方便生非下
穢汚有九種者。此染汚九種。下下乃至上上。
展轉更相因。以展轉相續現在前故。及彼彼
受生。一切頓得故。問穢汚九種。展轉相因。餘
者復云何。答謂受生所得。若受生得善彼亦
九種展轉相因。問方便生者復云何。答方便
生非下。若方便生。謂聞思修生。彼於等及増
因非下。*謂下下因乃至上上因。上上唯上上
因乃至非下下因。復次聞聞因思因修因。復
次思思因及修因。非聞因以下故。修唯修因。
非餘以下故。復次修慧四種。暖頂忍世間第
一法。彼*暖法四種因頂三。忍二。世間第一
法唯世間第一法因非餘。此説善有漏法。不
隱沒無記四種。報生威儀工巧變化心。彼報
生四種因。威儀三。工巧二。化心唯化因。是
説有漏。無漏法者。苦法忍苦法忍因。乃至
無生智因。無生智唯無生智因非餘。已説自
分因。*謂此因受果與果今當説
    善等自分因 受果而不與
    或與而不受 或倶不倶説
有善自分因受果而不與。應作四句。受而不
與者。謂善根斷時最後捨得。或與而不受者。
謂善根續生時最生初得。或倶者。不斷善根
餘自性住。倶非者。除上爾所事。復次穢汚受
而不與者。謂當得阿羅漢果時穢汚得。最後
捨與而不受者。阿羅漢果退時最初得。得倶
者。未離欲餘自性住。倶非者。除上爾所事。
已説無縁有縁法受而不與者。善心次第穢
汚及無記心現在前。與而不受者。穢汚及無
記心次第善心現在前。倶者。善心次第善心
現在前。倶非者。除上爾所事。穢汚及無記
心亦如是説。已説自分因。一切遍因今當説
    苦集於自地 疑見及無明
    説一切遍因 諸煩惱前起
苦集於自地疑見及無明説一切遍因者。長
養境界故。一向決定故。二種使故。一切煩
惱苦集諦攝故。見苦集所斷煩惱種見疑。即
彼相應無明及不共無明。此諸使不勤方便
亦熾然故。及遍煩惱故説一切遍因。斷知分
別故。界分別故。自地非他地。問爲誰遍因。
爲何分是遍因。答諸煩惱前起過去現在未
來一切遍因。現在未來一切遍因。又復諸煩
惱心相續生。如我見審爾計著以見力故。起
常審爾計著謗眞諦相受第一及清淨。於諦
猶豫貪恚癡慢等諸過差別生。如是一切一
切遍應當知。一切遍使品當説。已説一切遍
因。相應因今當説
    謂同一行法 一依亦一時
    及一境界轉 是説相應因
若行若依若時若境界心轉。即彼行彼依彼
時彼境界受等心法轉。若彼心法轉。即彼心
轉性羸劣故。展轉力生如束蘆。是故説心於
心法相應因。心法於心法及心因。非心於心
因。何以故。三事故。無一刹那二心倶生。前
心不待後心。一切諸法自性不自顧。色心不
相應行無相應因。無縁故。已説相應因。報
因今當説
    不善善有漏 三世之所攝
    以彼有報故 説名爲報因
若善有漏及不善墮三世行。於生死中生生
相續果報生。謂善愛果不善不愛果。有業一
入果報生。謂命根。若得意入則二入。謂意入
法入。觸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則三入。謂身
入觸入法入。色香味入亦如是。若得眼入則
四入。謂眼入身入觸入法入。耳鼻舌入亦如
是。有業或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入報。以業種
種故。當知果報亦種種。如外種種果亦種
種。如稻甘蔗蒲桃等。非種種者如&MT02855;麥等。
當知内縁起亦如是。有一世業三世報。無三
世業一世報。果不減因故。如是一刹那業多
刹那果。非多刹那業一刹那果。欲界一陰報
因得一果。謂得也。二陰報因得一果。謂身
業口業。四陰報因得一果。謂善不善心心法。
色界一陰報因得一果。謂得及無想正受。二
陰報因得一果。謂初禪作色。四陰報因得一
果。謂無隨轉業善心心法。五陰報因得一果。
謂有隨轉業善心心法。無色界一陰報因得
一果。謂得及滅盡正受。四陰報因得一果。謂
善心心法一業種一身種類非多。謂現報業等
各別故。與阿那律陀契經相違者不然。彼説
初故如是説。一施報故生大性家生識宿命。
自見施果已更増淨業。果報増廣乃至漏盡。
説彼根本如一粒種子。又復説彼一施時有
衆多行。於一縁中發願。或願天上或願人中。
已説因自性如此。因受果與果今當説
    五中世受果 亦説二與果
    已盡與果一 二因當分別
五中世受果者。現在名中世五因。住現在世
受果。亦説二與果者。若相應因共有因。住現
在世與果。於此時受果。即於此時與果。故説
二與果。已盡與果一者。已盡名過去報因。於
過去世住與果二因當分別者。謂自分因及
遍因。或住現在世與果。或過去世所作因。不
説以亂故。已説因受果與果。世建立今當説
    作因一切法 二因説二世
    餘三説三世 増依報功果
作因一切法二因説二世餘三説三世者。有
爲無爲一切法説作因。自分因一切遍因説
過去現在。餘三因説三世。已分別三世諸因。
若果因有果今當説。増依報功果。作因有増
上果。自分因遍因有依果。報因有報果。相應
因共有因有功用果。已分別諸因。諸法從因
生今當説
    報生心心法 及與諸煩惱
    悉從五因生 是義應當知
報生心心法及與諸煩惱悉從五因生者。彼
報生心心法及煩惱心心法從五因生。報生
心心法五因。所作共有自分相應報因。所作
因者。彼法生時相似不相似法住不障礙共
有因者。展轉力生展轉爲伴及心不相應行
伴生。自分因者。彼前生自分法相應因者。彼
倶一縁中轉。報因者。彼善不善此則彼果除
遍因。報無記故。煩惱心心法除報因。染汚故。
從遍因生。餘四因如前説
    若彼不相應 諸餘相應法
    除其初無漏 是從四因生
報色及心不相應行從四因生。除遍因。無記
故。除相應因。無縁故。穢汚色及心不相應
行從四因生。除相應因。無縁故。除報因。染
汚故。諸餘相應法除其初無漏者謂善有漏
心心法。威儀工巧變化心心法。除苦法忍相
應。諸餘無漏心心法從四因生。除遍因報因
    謂餘不相應 自分當知三
    及諸餘相應 初生無漏法
謂報生穢汚餘若有自分因。除初無漏。從三
因生。所作因其有因自分因。非相應因。無
縁故。二因前已除。及諸餘相應初生無漏法
者。如苦法忍相應法亦三因生。所作因共有
因相應因。無前生無漏故無自分因。亦無遍
因報因
    於中不相應 是從於二因
    若從一因生 當知必無有
於中不相應是從二因生者。初無漏品中色
心不相應行從二因生。所作因共有因。已説
一切有爲法。於彼廣説中從一因生者必無
有。何以故。自性羸劣故。乃至一極微生亦除
自己。諸餘一切法所作因。及共生生住異滅
亦共有因。此總説義略説四種。法報生穢汚。
除報及初無漏。諸餘不穢汚。彼初無漏彼報
生相應不相應乃至初無漏法。彼報生相應從
五因生。除遍因報生不相應從四因生。除
遍因相應因。如是穢汚相應不相應差別者。
唯除報因。從一切遍因生。除報及初無漏。諸
餘不染汚相應四因生。除遍因報因。不相應
三因生。除遍因相應因報因。初無漏相應三
因生。相應因共有因所作因。不相應二因生。
所作因共有因。已説諸因。如此因世尊教化
力及覺眞實相力故説。縁今當説
    次第亦縁縁 増上及與因
    法從四縁生 世尊之所説
一切法性縁力境界力攝受生。性羸劣故。一
切縁皆四縁攝。彼與開道方便是次第縁。
杖方便是縁縁。不障礙分是増上縁。種
子法方便是因縁
    除羅漢後心 諸餘心心法
    常有行已生 是説次第縁
除阿羅漢最後心相應。諸餘過去現在心心
法一一相續生。彼諸心一一生相續無間故
名次第縁。彼阿羅漢最後心相應非次第縁。
無餘心相續故。未來心心法未起故。無餘心
相續。亦無次第縁。亦非未來先後次第方便
立。若未來先後次第方便立者。壞正方便修
義。正方便修邪方便修應隨分次第生。若言
一心次第建立二心善及穢汚。若正思惟時。善
心生穢汚心非數滅。若邪方便思惟時。穢汚
心生善心非數滅。如種子亦爲牙亦爲糜。
若*牙具和合*牙則生*糜則不生。若*糜具
和合*糜則生*牙則不生此則不然。何以故。
前已説先後非分故。以阿羅漢最後心是意
界故。應是次第縁者不然。縁分異故。若言阿
羅漢最後心不爲意識依亦名意界者。得依
相故。如是阿羅漢最後心無間相續亦名次
第縁。此亦不然。何以故。縁分異故。相故立
界。如無分眼不見色。以眼識空故。亦名眼
界。亦得依相故。阿羅漢最後心如前説。
者業故建立阿羅漢最後心作次第縁業事。
無間相續生非分心法亦如是説。常者非如
自分因遍因。問以何等故。色心不相應行非
次第縁。答以亂故。不亂者説。次第縁色心
不相應行亂故非次第縁。以一時善不善無
記漏無漏異界行現在前故。欲界三種思惟
聞慧。思慧生慧非修慧。不定故。彼欲界聞
慧思慧次第聖道現在前。聖道次第三種思
惟現在前。色界三種思惟聞慧。修慧生慧非
思慧。色界定故。彼聞慧修慧次第聖道現在
前。聖道次第聞慧修慧現在前。無色界二種
思惟修慧生慧。彼修慧次第聖道現在前。聖
道次第修慧現在前。此義擇品當廣説
    或法心次第 非彼心無間
    無間非次第 倶不倶當知
或法心次第非彼心無間者。除初正受刹那。
諸餘正受刹那相續。及起定心無間非次第
者。初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及諸相續心。
彼生住異無常倶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心
諸餘*相續心。不倶者。除初正受刹那。彼生
住異無常諸餘相續正受刹那等。彼生住異無
常。若法心次第。彼正受無間應作四句。或法
心次第非正受無間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
心諸餘*相續心。正受無間非心次第者。除初
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諸餘相續正受等。
彼生住異無常倶者。除初正受刹那諸餘相
續正受及起定心。不倶者。初正受刹那彼生
住異無常除起定心。彼生住異無常諸餘
*相續心。彼生住異無常滅盡正受。心所牽心
所作故。心次第心相違故。非心次第縁。起定
心前雖有定無間相續。以非心故還以心爲
次第縁。已説次第縁縁縁今當説
    境界於一切 心及諸心法
    是故一切法 説名爲縁縁
一切法是心心法縁隨其事。謂眼識及相應。
以色爲縁。乃至意識及相應。以一切法爲縁。
於一色眼識生一決定知言並見衆色者。此
則不然。以速故。非倶見言。倶者。増上慢如
旋火輪。非輪輪想増上慢。若不了了見色差
別者則可總受。如觀叢林。聲香味觸亦應如
是知。已説縁縁。増上縁今當説
    若彼所作因 此即増上縁
    所謂因縁者 當知餘因説
前説所作因。當知即是増上縁。除自性。一切
性不障礙故。法生時自作己事以勝故名増
上縁。已説増上縁。因縁今當説。所謂因縁
者。當知餘因説。除所作因餘因説因縁。已説
縁。諸法隨縁生今當説
    心及諸心法 是從四縁生
    二正受從三 謂餘説於二
心及諸心法是從四縁生者。心心法從四縁
生。前開導故生。是彼次第縁境界。是彼縁縁
除自己餘一切法。是彼増上縁餘因隨其所
應説因縁。二正受從三者。無想正受滅盡正
受從三縁生。二正受前心心法是彼次第縁。
自地前生善法及彼共起四相。是彼因縁増
上縁如前説。謂餘説於二者。除無想定滅盡
定。餘心不相應行及色。此諸法二縁生。謂因
縁増上縁。已説諸法從縁生。有爲法分齊今
當説
    分齊有三種 名色及與時
    初分説一字 極微刹那餘
分*齊有三種名色及與時者。一切有爲法立
三種分*齊。隨其事名分*齊。色分*齊時分
*齊。問此云何。答初分説一字極微刹那餘。
少名者。謂一字。名之至少極於一字。故説一
爲名分*齊。少色者。謂一極微。若眞實行
智分析色相。色之至細極於一微。故説一微
爲色分*齊。少時者。謂一刹那。時之至少極
於一念。故説刹那爲時分*齊。刹那量者。有
説。如壯夫疾迴歴觀衆星。隨其所歴一星一
刹那。如是一切。又説。如壯夫彈指頃經六十
四刹那。又説。如壯夫以極利刀斷迦尸細縷。
斷一縷一刹那。如是一切。又説。世尊不説刹
那。如所説。比丘當知。四善射夫執弓倶射。如
彼廣説。已説極微如是。色増長今當説
    七微成阿耨 七耨成銅塵
    水兎羊毛塵 當知從七
七極微成一阿耨。彼是最細色。天眼能見。及
菩薩轉輪王見。七阿耨爲銅上塵。七銅上塵
爲水上塵。七水上塵爲一兎毫上塵。七兎毫
上塵爲一羊毛上塵
    牛毛戸向塵 蟣&T045459;&MT05231;麥等
    小大是轉増 皆從七數起
七羊毛塵成一牛毛塵。七牛毛塵成一向遊
塵。七向遊塵成一蟣。七蟣成一&T045459;。七&T045459;成一
&MT05231;
    如是七&MT05231;麥 轉増爲一指
    二十四指量 名之爲一肘
&MT05231;麥爲一指。二十四指爲一肘
    四肘爲一弓 五百拘屡舍
    去村拘屡舍 是名爲空處
如是應當知。彼數即身量四肘爲一弓。去村
五百弓名爲空處。是摩竭提一拘屡舍。北方
名拘屡舍半。問已知刹那乃至拘屡舍。八拘
屡舍名*一由旬。當説身量。以何爲身量。答
彼數即身量。前所説肘量及拘屡舍。當知即
是身量。彼人間肘作身量。閻浮提人長三肘
半或四肘。弗婆提人長八肘。瞿陀尼人十六
肘。欝單越人三十二肘。以前説拘屡舍爲天
身量。四天王身。拘屡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
半拘屡舍。帝釋身一拘屡舍。夜摩天身拘屡
舍四分之三。兜率陀天身一拘屡舍。化自在
天身一拘屡舍及拘屡舍四分之一。他化自
在天身一拘屡舍半。此是欲界天身量。色界
梵天身半由延。梵福樓天身一由延。大梵天
身一由延半。少光天身二由延。無量光天身
四由延。光音天身八由延。少淨天身十六由
延。無量淨天身三十二由延。遍淨天身六十
四由延。福愛天身百二十五由延。福生天身
二百五十由延。廣果天身五百由延。無想天
身亦爾。無希望天身千由延。無熱天身二千
由延。善見天身四千由延。善現天身八千由
延。色究竟天身萬六千由延。此説色界天身
量。此名色分*齊。問如前説時分*齊一刹那。
餘時今當説。答
    刹那百二十 説名怛刹那
    六十名羅婆 三十摩睺羅
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
羅婆。七千二百刹那也。三十羅婆名一摩睺
羅多。二十一萬六千刹那也
    三十摩睺羅 説名一日夜
    欲界或晝夜 於上以劫數
三十摩睺羅多爲一日一夜。有六百四十八
萬刹那也。已知日夜刹那數。壽命今當説。欲
界或晝夜於上以劫數者。欲界衆生壽即以
上晝夜數爲欲界壽量。或劫數閻浮提人壽
或無量或十歳。弗婆提人二百五十歳。瞿陀
尼人五百歳。欝單越人千歳。人間五十歳爲
四天王天上一日一夜。即以是日三十日爲
一月。十二月爲一歳。如是日月歳數。四天
王天壽五百歳人間九百萬歳。是等活地獄
一日一夜。即以是日三十日爲一月。十二月
爲一歳。如是日月歳數。等活地獄壽五百歳
人間百歳。爲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
歳數。三十三天壽千歳人間三億六百萬歳。
是黒繩大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歳數。黒
繩大地獄壽千歳人間二百歳。爲焔摩天上
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歳數。焔摩天壽二千歳
人間十四億四百萬歳。是衆合大地獄一日
一夜。如是日月歳數。衆合大地獄壽二千歳
人間四百歳。爲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
日月歳數。兜率陀天壽四千歳人間五十七
億六百萬歳。是呼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
歳數。呼地獄壽四千歳人間八百歳。爲化樂
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歳數。化樂天壽八
千歳人間二百三十億四百萬歳。是大呼地
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歳數。大呼地獄壽八
千歳人間千六百歳。爲他化自在天一日一
夜。如是日月歳數。他化自在天壽一萬六千
歳人間九百二十一億六百萬歳。是熱大地
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歳數。熱大地獄壽一
萬六千歳。衆熱大地獄壽半劫。無擇大地獄
壽一劫。畜生趣極長壽亦一劫。如持地龍王。
餓鬼極長壽五百歳。問已説欲界壽。上界復
云何。答於上以劫數。彼色界梵身天壽半劫。
梵福樓天壽一劫。大梵天壽一劫半。少光天
二劫。無量光天四劫。光音天八劫。少淨天
十六劫。無量淨天三十二劫。遍淨天六十四
劫。福愛天一百二十五劫。福生天二百五
十劫。廣果天五百劫。無想天亦如是。無希
望天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見天四千劫。善
現天八千劫。色究竟天萬六千劫。無色界空
處二萬劫。識處四萬劫。無所有處六萬劫。非
想非非想處八萬劫。一切三界皆有中夭。唯
除欝單越及兜率天最後身菩薩及無想天。
問以何等故。此諸法説行。答
多法生一法。一亦能生多。縁行所作行。是
行應當知。無有法自力生。一法以多法力故
生。多法亦以一法力故生。如是一切有爲法。
是故説縁行所作行。是行應當知。縁彼行故
有所作故説縁行。行所作故作彼行故説作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三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業品第
已説諸行展轉因縁力生。彼諸行所起種種
生生生差別勝者唯業。彼業今當説
    業能莊飾世 趣趣各處處
    是以當思業 求離世解脱
業能莊飾世趣趣各處處者。如是一切五趣
種種性生種種業莊飾。以業爲種。彼有芽生
業差別故生差別。如種差別故芽差別。是以
當思業求離世解脱。業於受生勝故。是故欲
背生死者當善觀察。問誰業。答
    身口意集業 在於有有中
    彼業爲諸行 嚴飾種種身
身口意集業在於有有中者。身業口業意業。
此三業生種種果。衆生住於本有死有中有
生有中。修集諸業。問云何立三業。爲自性故。
爲依故。爲等起故。若自性者。應一業。謂語
業。若依者。一切依身亦應一業。謂身業。若
等起者。一切從意起亦應一業。謂意業。答
此亦如是。三事故。彼自性者語業。以語即業
故。依者身業。以業依身故。身作故。身合故。
身運故。等起者意業。雖身業口業意業所起。
然不共受名如眼識。問如所説業何所爲。答
彼業爲諸行及受種種身。此説一切衆生増
上果。謂外衆具名爲行。若衆生形相壽命等
是彼業果。問若彼内外分種種相者。此云何
爲四大種種相。爲造色種種相。爲業種種相。
答三種悉有生因依因建立因養因長因故。
是四大種種相。自分因故。是造色種種相。報
因故。是業種種相。雖外分無報因。然衆生
作善行彼得好色好處。若作惡行得惡色惡
處。以業種種故内外分亦種種。是業相今當
略説
    身業當知二 謂作及無作
    口業亦如是 意業當知思
身業當知二謂作及無作者。身業二種作性
及無作性。作者。身動身方便身作。無作者。身
動滅已與餘識倶彼性隨生。如善受戒穢汚
無記心現在前善戒隨生。如惡戒人善無記
心現在前惡戒隨生。口業亦如是者。口業二
種作無作性如前説。意業當知思者。意業是
思自性。有欲令意業是無作性。此則不然。意
非作性。非色故。及三種故。無作亦名不樂
亦名離。亦名捨。亦名不作。以不作之名是
無作。言非業者不然。何以故。作故。若善不
作不善。若不善不作善。亦名作。如捨覺支。
不以名捨故捨修道。止餘事故名爲捨。彼亦
如是。又復作因故作果故。見因説果。如世尊
説。形質故是色。無作亦非色。以作是色故
彼亦名色。彼亦如是。已説五業。如此業種種
差別今當説
    作當知三種 善不善無記
    意業亦如是 餘不説無記
作當知三種善不善無記者。身作及口作。三
種善不善無記。彼善者。淨心身口動。如施
戒等。不善者。不善心身口動。如殺生等。無記
者。無記心身口動。意業亦如是者。意業亦
三種。善心相應是善。不善心相應是不善。無
記心相應是無記。餘不説無記者。餘二業身
無作及口無作。彼二種善不善。無記何以
故。無記心羸劣故。強力心能起身口業。餘
心倶行相續生。如手執香華。雖復捨之餘氣
續生。非如執木石等。問已知五業思非色性。
大地中已説故。餘業有何性。答
    色性染不染 不染汚五地
    隱沒繋在色 不善在欲界
色者一切身業口業是色性。因四大故。彼身
作可見有對。口作不可見有對。無作倶不可
見無對。問身口業幾種。答染汚不染汚。彼色
二種。染汚不染汚。染汚者。煩惱所起。彼有二
種。隱沒無記及不善。隱沒無記者。無報無慚
無愧不相應一果煩惱等起。不善者。有報無
慚無愧相應二果煩惱等起。不染汚亦二種善
及不隱沒無記。善者。得愛果。彼亦二種。有漏
及無漏。此品後當廣説。不隱沒無記者。不隱
沒無記心等起。謂威儀工巧非報生。強力心
能起身口業。報生心羸劣故不起。是故身口
業非報性。若報生心能起身口業者。彼身口
業亦應是報。但不爾。現在方便生故。若報
生心。不應名。威儀*工巧。是故身口業非報。
問幾地所攝。答不染汚五地。欲界及四禪。此
則總説。若善作唯至初禪非上地。問何故善
身口作至初禪非上地。答麁心起身口作業。
彼心細故外向心起作業彼心。内向故覺觀
起作業彼地無故。善無作者。五地欲界及四
禪有無作禪律儀無漏律儀。不隱沒無記身
作亦五地如前説。差別者。欲界作威儀*工巧
心等起。色界作威儀心等起。彼無*工巧心。
問已説上地無起作心。云何有作。答彼初禪
力起作心現在前故起。若説善亦應爾者不
然以。生上地下地善心不現在前。以彼劣故。
隱沒繋在色者。若隱沒無記身口業在色界
初禪非上地無起作心故。非生上地下地染
汚心現在前離欲故。亦不在欲界修道斷煩
惱等起身口業。而欲界修道斷煩惱一向不
善故。見道斷心不起身口業。此品後當説。不
善在欲界者。若染汚中不善者。在欲界非色
界。何以故。彼善心易得故。正受長養故。無
無慚無愧故。無苦受故。不善者受苦受眷屬
報。色無色界無。無有色界業受欲界報界異
故。因果斷界故。已説身口業自性種地。謂無
作律儀差別今當説
    若作無作戒 略説有三種
    無漏及禪生 依別解脱戒
若*作無作戒略説有三種者。無作戒若律儀
所攝。略説當知三種。問何者是。答無漏及禪
生依別解脱戒。彼無漏戒與道一果道倶行。
謂學無學禪生者。彼禪戒與禪一果禪倶行。
正語正業正命。正命者。建立身業口業。無別
體故。身業口業從無貪無恚無癡生。無恚無
癡生者。名正語正業。無貪生者。名正命。雖
一心中有三善根。以増上故説如貪等。行如
動風藥如字音。依別解脱者。謂受戒式
叉尸羅隨轉亦有斷律儀。契經品當廣説。問
是身業口業何等不隨心轉。何等隨心轉。答
    無作在欲界 作依於二有
    當知非心倶 謂餘心倶説
欲界無作不隨心轉。謂受戒已不善無記心
亦隨轉。亦不與善不善無記心隨轉異相故。
又復覆惡戒故。由作故。不定故。作者欲色界
亦不隨心轉。由身故。非心一果故。謂餘心倶
説者。禪律儀無漏律儀是餘。彼隨心轉。心一
果故。由心故。已説建立業。成就戒今當説
    無漏戒律儀 得道則成就
    禪生若得禪 持戒生欲界
無漏戒律儀得道則成就者。得道謂一切聖
道。從苦法忍乃至無生智。成就無漏律儀。此
無漏律儀在六地。未來中間根本四禪。彼須
陀洹斯陀含向及果。成就一地無漏戒。阿那
含向或成就一地或六地。阿那含果或三地
乃至六地。阿羅漢六地。禪生若得禪者。若得
禪成就禪律儀。謂得不失此亦六地。持戒生
欲界者。若受戒則成就別解脱律儀。此律儀
謂欲界人非餘。無受分故。已略説成就戒。世
分別今當説
    謂住別解脱 無作於轉時
    當知恒成就 盡不捨過去
謂住別解脱無作於轉時當知恒成就者。別
解脱律儀現在無作戒常成就。念念得未曾
得。盡不捨過去者。住別解脱律儀無作若滅
而不捨。則成就過去。捨事。此品後當説
    若有作於作 即時立中世
    已盡而不捨 當知成過去
若有作於作即時立中世者。中世。謂現在住
身口求受戒。爾時成就現在身口作。已盡而
不捨。當知成過去者。若作盡不捨。爾時成就
過去作。非現在。以作不念念相續生故
    若得禪無作 成就滅未至
    中若入正受 作亦如前説
若得禪無作成就滅未至者。若得禪彼則成
就過去未來禪律儀。若初得禪彼無始生死
滅過去者今悉得之。中若入正受者。如禪正
受現在。彼無作亦爾。隨心生故。作亦如前
説者。如前別解脱作求時成就現在。若滅已
不捨。爾時成就過去非現在。住禪者作亦如
是。問若生色界。云何成就作。答世尊到色界。
色界諸天禮敬右遶。乃至未究竟。爾時成就
過去作
    悉成就當知 得道若未
    中間道在心 盡不捨前世
悉成就當知得道若未生者。一切聖人一切
時成就未來無漏律儀。中間道在心者。若道
現在爾時成就無漏無作律儀。盡不捨前世
者。前世是過去。若彼無作滅已不捨。是成就
過去
    若作不善業 立戒成就二
    至彼纒所纒 盡已盡當知
若作不善業立戒成就二者。謂住別解脱禪
生無漏律儀。若以不善極惱纒。起加捲等
不善作無作。此則成就作無作。此説未離欲
行不善故。問幾時成就。答至彼纒所纒。乃
至纒未捨住非律儀。盡已盡當知者。若彼纒
盡。作無作亦盡
    若住不律儀 無作成就中
    能受不愛果 或復盡不捨
若住不律儀無作成就中能受不愛果者。住
不律儀。謂屠膾等。彼一切時現在成就不善
作。不善無作念念生故。或復盡不捨者。
彼無作滅不捨。則成就過去
    若刹那住作 即時説中世
    已盡而不捨 善於上相違
若刹那住作即時説中世者。彼住不律儀者。
受不律儀時。成就現在作。已盡而不捨者。彼
作滅而不失。則成就過去非現在。不相續故。
善於上相違者。如住律儀説不善。住不律儀
説善
    若處中所作 是則立中世
    若盡而不捨 或二亦復一
若處中所作是則立中世者。處中。謂非律儀
非不律儀。若受善時心不淳淨。成就現在善
作。若住不善時不極惱纒。成就現在不善作。
若盡而不捨者。滅已不捨。彼成就過去作非
現在。不相續生故。或二者。若善淳淨心。不
善極惱纒。受彼現在成就作及無作。亦復一
者。謂第二刹那起唯無作現在。若過去現在
分別。若善不善分別亦爾
    隱沒不隱沒 二作倶非盡
    及淨不淨等 一切無生説
隱沒不隱沒二作倶非盡者。若隱沒無記及
不隱沒無記作不成就。過去羸劣心等起故。
餘勢不強故。若現在受作時則成就現在。刹
那成就故亦不説無作。以無記無倶故。及淨
不淨等一切無生説者。若善不善隱沒無記
及不隱沒無記作悉不成就。未來以無住。未
來世受作故。問何等爲律儀不律儀。答
    流注相續成 善及不善戒
    於一切衆生 律儀不律儀
彼別解脱律儀者。謂受戒於一切衆生一切
時戒不斷。或十二種或二十一種隨轉。不律
儀者。謂住不律儀於一切衆生一切時惡戒
不斷。問何等住不律儀。答十二種住不律儀。
所謂屠羊養雞養猪捕鳥捕魚獵師作賊魁膾
守獄呪龍屠犬司獵。屠羊者。謂殺羊。以殺
心若養若賣若殺。悉名屠羊。養雞養猪亦如
是。捕鳥者殺鳥自活。捕魚獵師亦如是。作
賊者。常行劫害。魁膾者。主殺人自活。守獄
者。以守獄自活。呪龍者。習呪龍蛇戲樂自活。
屠犬者。旃陀羅。*司獵者。王家獵主。若屠羊
者。雖不殺餘衆生。而於一切衆生所得不律
儀。何以故。若一切衆生爲羊像在前者。於彼
一切悉起害心。一切衆生有作羊理故。若復
無作羊理者。於彼亦有害心故得不律儀。如
住慈心仁想普周。當知住餘不律儀亦如是。
若王若典刑若聽訟官有害心者。悉墮不律
儀義。問得律儀齋何時。答
    謂受律儀戒 盡壽或日夜
    不律儀盡壽 二倶無増受
謂受律儀戒盡壽或日夜者。受別解脱律儀
有二種。或盡壽者。謂七衆。七衆者。比丘比丘
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日
夜者。謂受齋有二種時分齋。日夜及盡壽。
問不律儀復云何。答不律儀盡壽。謂不律儀
盡形壽。非日夜。問以何等故律儀得日夜非
不律儀。答彼無受性故。無有言我日夜受不
律儀者。以可羞厭故。善律儀有受性可欣慶
故。二倶無増受者。律儀不律儀倶無増受。半
月一月六月。善惡希望不究竟捨。日夜戒亦
如是。過者不然。無分*齋性故。二種分*齋前
已説。彼因縁故不律儀無日夜受。是因縁前
已説。問別解脱律儀云何得。答
    受別解脱戒 當知從他教
    隨心下中上 得三品律儀
受別解脱戒當知從他教者。別解脱律儀從
他教得。若衆若人若法。衆者。謂白四羯磨受
具足。人者。謂善來。法者。謂佛及五比丘等。
又問樂。謂須陀耶律毘婆沙説十種受具足。
所謂自起。謂佛超升離生。謂五比丘善來。謂
耶舍等師受。謂摩訶迦葉問樂者謂須陀耶
受重法。謂摩訶波闍波提遣使。謂法與律師
第五人。謂邊地十衆。謂中國三歸三説。問
何等種得律儀。答隨心下中上得三品律儀。
若下心受別解脱戒。彼得下戒。下心果故。若
極方便行善。乃至離色無色界欲。種三乘種
子。衆生種類相續。彼猶下品隨轉。若中心
受戒得中律儀。若極方便行善。若不捨戒作
諸惡行。彼猶中品隨轉。若増上心受戒得上
律儀。乃至種類相續。猶増上隨轉。或有年少
比丘得増上律儀。雖復阿羅漢猶成就下戒。
有別解脱戒從下中從中上。謂先以下心受
優婆塞律儀。次以中心受沙彌律儀。後以上
心受比丘律儀。從中下上從上下中。謂住律
儀。有於一切衆生起非一切支非一切因。有
於一切衆生起一切*支非一切因。有於一切
衆生起一切*支一切因。有於一切衆生起一
切因非一切*支者無也。彼衆生者。謂蠕動
類。枝者。不殺生乃至不綺語。因者。下中上
心。又説。無貪無恚無癡有於一切衆生起非
一切*支非一切因者。謂下心受優婆塞戒。下
心受沙彌戒。有於一切衆生起一切*支非一
切因者。謂下心受三種戒。或中或上或二。
有於一切衆生起一切*支一切因者。謂三種
心受三種戒。是故於一切衆生起一切因非
一切*支者無有也。若以初下心受日夜戒。次
中心受優婆塞戒。後上心受沙彌戒。謂言應
説於一切衆生起一切因非一切*支者。此義
不然。彼爲盡壽故説。問住何等心得別解脱
律儀答。於一切衆生起慈心若言我於此受不
於彼受不得律儀。惡心隨故。如言我受不獵
獸。以少分故是善業不得律儀。以別解脱戒
普於一切。能不能所得律儀故。若異此者律
儀應有増減。以能者生不能處不能者生能
處故。如是有何過。謂非捨時應捨別解脱律
儀應頓得別捨應不受而得別解脱律儀。於
現在陰界入得衆生處所得故。非過去未來
墮法數故。以是故應作四句。有陰界入得別
解脱律儀。非禪無漏律儀者。謂於現在起前
後眷屬及制罪。有陰界入得禪無漏律儀。非
別解脱律儀者。謂於過去未來起根本業道。
有陰界入得別解脱律儀亦禪無漏律儀者。
謂於現在起根本業道。有陰界入不得別解
脱律儀及禪無漏律儀者。謂於過去未來起
前後眷屬。於生草等得于時捨者不然。生草
處起故。謂能不能如是説者不然。衆生前後
同性。生草等後非性。於此論阿羅漢般涅槃
同此説。後非性故。此義擇品當廣説。問已説
別解脱律儀。禪律儀云何得。答
    得色界善心 得禪律儀戒
    是捨彼亦捨 無漏有六心
得色界善心得禪律儀戒者。若有得色界善
心彼得禪律儀。以色界善心戒常隨故。除六
心。初禪三識身心。聞慧心。起作業心。命終
心。以不定故。定心戒常隨轉。以三識身心
外向起故。起作業心亦如是。聞慧心名處起
故。死時心羸劣故。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有
二不定心。謂聞慧心命終心。問無色界何故
無戒耶。答彼無色性故。戒者是色。彼中無色
無四大性故。若彼有四大者應有戒。無色界
無四大故。戒者惡戒對治。非無色界惡
對治。惡戒者在欲界。無色界四遠遠故。所謂
依遠行遠縁遠對治遠。根本禪一切比智品。
雖非斷對治。然有持對治及遠分對治。若苦
法智集*法智有壞對治。根本禪攝故。未來
禪有斷對治。若滅道法智根本禪攝者非壞
對治。無漏縁故。問云何捨。答是捨彼亦捨。
若失色界心。彼律儀亦失。由心故。問無漏律
儀云何得。答無漏有六心。無漏律儀六地心
共得。禪未來乃至第四禪。以六地有見道非
上地。上地不廣境界故。若依未來超升離生
修一地。見道無間等邊修二地等智。謂禪未
來所攝及欲界乃至依第四禪超*升離生修
六地。見道無間等邊修七地等智。問何故。無
色界無見道耶。答無忍及法智性故。無拘舍
羅善根故拘舍羅者
業行也
無戒故。不縁欲界故。問禪
律儀無漏律儀有何差別。答禪律儀有垢。無
漏律儀離垢。又説禪律儀是根本禪戒。無漏
律儀一切無漏戒。此應作四句。或禪律儀非
無漏者。謂根本禪世俗戒。無漏律儀非禪者。
謂未來中間無漏戒。亦禪無漏律儀者。謂根
本禪無漏戒。非禪無漏律儀者。謂未來中間
世俗戒。得四句亦如是。問不律儀云何得。答
    若作及受事 而得不律儀
    隨心下中上 三品惡戒生
若作及受事而得不律儀者。有二因縁得不
律儀。謂作及受事。作者。謂不律儀家生。乃
至未殺生未得不律儀。若殺生彼得不律儀。
受事者。若生餘家作是言。我當作此業以自
活。彼即得不律儀。問以何名住不律儀。爲具
耶不具耶。答有説。不具亦名住不律儀。謂
不律儀家生。彼性不能語而殺生。得身業性
非口業。毘婆沙者説。如律儀不具足不名住
律儀。不律儀亦如是。但以惡希望具故生不
律儀家。雖性不能語。而以身表語義故從。彼
得不律儀。問若住不律儀而受日夜律儀法。
爾時得律儀捨不律儀。至明相出彼復捨律
儀還得不律儀耶。答有説。得。捨不律儀得律
儀。捨律儀得不律儀。有説不得。若一身種
類不殺生。乃至身種類盡不得不律儀。無作
無受故。捨不律儀得律儀。捨律儀得不律儀。
亦非不律儀。問云何得不律儀。答隨心下中
上三品惡戒生。若初以下心殺衆生。若受事
彼得下殺生無作及下不律儀。謂於餘一切
衆生得不律儀所攝。彼後若以中上心殺生。
彼得中上殺生無作不律儀。先已得從中上
起亦如是。有住不律儀於一切衆生起非一
切*支非一切因。有於一切衆生起一切*支
非一切因。有於一切衆生一切因非一
支。有於一切衆生起一切因一切*支。有
於一切衆生起非一切*支非一切因者。謂以
下纒殺衆生。若中若上而不作餘業道。有於
一切衆生起一切*支非一切因者。謂以下纒
殺衆生。乃至綺語非中上。有於一切衆生起
一切因非一切*支者。謂以下中上纒殺衆生。
非餘業道。有於一切衆生起一切因一切*支
者。謂以下中上纒殺衆生。乃至綺語。彼説
不具足不律儀。不名住不律儀者。彼説於一
切衆生起及一切*支而因不定。問諸律儀幾
時捨。答
    別解脱調伏 是捨於四時
    若捨及命終 斷善二根生
別解脱調伏是捨於四時者。別解脱調伏當
知四時捨。問何時。答若捨及命終斷善二根
生。謂捨戒身種類滅善根斷二形生。持律者
云。法沒盡時彼説戒結界羯磨一切息。阿毘
曇者説。法沒盡時先所受律儀相續生不捨。
未曾得律儀不得。是故説一切息。有説。犯初
衆罪名捨律儀。此則不然。若捨律儀者犯根
本罪已還俗應得更出家。以捨律儀故。佛
言非比丘者。以非第一義比丘故。此説無過
也。犯初衆罪於別解脱律儀是比丘。於無
漏律儀非比丘。盡壽律儀有四時捨*齋律儀
至明相起時捨。謂住律儀而犯律儀者。是犯
戒非捨戒。當知彼人住持戒犯戒也。彼若悔
者。即捨犯戒住持戒也。如富人負債名富者
亦名負債者。若還債已唯名富者。彼亦如是
    謂禪生律儀 當知二時捨
    若起煩惱退 生上及下地
禪律儀二時捨。問何時。答若起煩惱退生上
及下地。謂禪退時捨彼律儀。由禪故及生上
生下時
    無漏戒律儀 是説三時捨
    退及得聖果 増益根當知
無漏律儀三時捨。問何時。答退及得聖果増
益根。當知退者失勝功徳。得果者。謂得須
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増益根者。謂信解脱
得見到時解脱得不動。問不律儀云何捨。答
    不律儀四時 受戒及命終
    逮得諸禪定 二根生亦然
不律儀四時捨。受戒時。捨身種類時。得禪律
儀時。二根生時。問住不律儀若捨殺具名捨
不律儀不。答名爲止業。若不受律儀不名捨。
不律儀非對治故。如不服藥而捨病因病則
隨生。問已知律儀不律儀捨時。彼倶離者作
善戒惡戒。捨時云何。答
    謂彼限勢過 及與希望
    亦捨於方便 是説善惡捨
彼倶離者。若善戒惡戒三時捨。謂限勢過。希
望止。捨方便。限勢過者。若欲作善戒惡戒事
時先作齊限。限過則止。如陶家輪勢極則
住。希望止者。彼發心念言。後更不作。捨方
便者。息身口行。彼倶離者作善行惡行。盡
身種類無作隨生。謂作是誓言。不供養佛
終不先食。若以香華讃歎敬禮。及餘種種
日日供養。盡身種類無作隨生。有作是誓
言。不施他乃至一揣終不先食。彼亦盡身
種類無作隨生。若作定期施。若日若月若歳。
作是誓言。我盡壽作。即出少物以供彼用。彼
盡身種類無作隨生。若起塔。若四方僧舍。若
僧舍。若別房。若園觀浴池。若橋船。如是等有
三因縁。無作不斷。若希望若身若事。惡戒者
彼亦作是誓言。我當日日於彼怨家常作不
饒益事。若一打若一惡言。彼盡壽不善無作
隨生。已説捨色業。無色今當説
    善無色捨時 斷退生諸地
    穢汚唯離欲 當知是意業
善無色捨時斷退生諸地者。若善有漏無色
法三時捨。謂斷善根時。退時。生諸地時。穢汚
唯離欲者。穢汚無色法離欲時捨。若此品對
治生即捨此品。已説諸業自性及成就。如此
業世尊種種分別。今當説
    若業與苦果 當知是惡行
    復有意惡行 貪瞋恚邪見
若業與苦果當知是惡行者。若身口業及思
不愛報果生故。當知是惡行。問唯此惡行耶。
答復有意惡行。謂貪瞋恚邪見不善思。是意
惡行如前説。復有貪恚邪見
    是相違妙行 最勝之所説
    若於中増上 説名十業道
是相違妙行最勝之所説者。惡行相違悉是
妙行。若身善業悉是身妙行。若口善業悉是
口妙行。若意善業及無貪無恚正見悉是意
妙行。隱沒不隱沒無記業。無報故非惡行非
妙行。若彼不隱沒無記巧便者。如行行如説
説。與此相違不隱沒無記及隱沒名不巧便。
問一切善行惡行皆業道所攝耶。答若於中
増上説名十業道。此諸善行惡行中増上業
勝者是業道。彼妙行増者説善業道。惡行増
者説不善業道。若言不定者不然。以根本業
道多増上極逼迫故。極恐怖故。事究竟故。是
故説増上者是根本業道。問何等爲業道。答
殺生乃至邪見。彼殺生今當説
    有欲殺生心 衆生想殺生
    是名爲殺生 盜婬亦如是
有欲殺生心衆生想殺生者。謂欲殺他衆生。
定不定衆生起衆生想。殺彼衆生名作無作。
或復一向名無作。是身業殺生非餘不具自
在者。口語及仙人意所嫌而殺。謂是口意業
自性者不然。業自性異故。事不究竟故。若謂
有心無心殺彼衆生倶應得殺罪。如觸火食
毒者不然。非譬故。若手執刀若手擲刀。若有
心若無心。觸火不燒。若呪毒若藥雜毒服者。
若有心若無心不死。殺生不如是。是故非譬。
若復謂於火毒得不燒不死因縁而殺生不得
不殺因縁者不然。得不惡心故。如彼刀呪衆
藥等是不燒不死因縁。不惡心是不殺因縁
亦如是。以不惡心殺生則非殺生。如執刀觸
火不燒。問無心害衆生不死耶。答死。雖殺生
不得殺罪。無惡心故。雖逼迫他不得殺罪。
謂此非説者不然。如不逼迫不攝他而罪福
長養故。謂斷善根得慈心。是故不非説盜者
物他所有他物想知不與欲取。取作己有想
名作無作。或一向名無作。是身業盜。邪婬
者。父母等護起護想道非道行無護者非處
非時。是不應行而行名作無作。是身業邪婬
    謂彼異想説 別離不軟語
    無義不誠説 是則口業道
見聞等事顛倒不顛倒覆藏想起名作無作。
或一向名無作。是口業妄語。或身動或默
然。謂布薩事。是亦名妄語。若言身意業性
者不然。業性異故。著身口業故。譬如著身。若
放作者是身業。譬如曾眼更後身觸得長
等。譬如受戒時口作得身業。譬如受具足時
若默然若無心得身業。別離者。若壞若不壞
欲壞想。若已壞不令和合。名作無作。或一
向名無作。是口業兩舌。不軟語者惱亂心。若
惱不惱名作無作。或一向名無作。是口業惡
口。無義不語者。不善心非義非時不應
法言。隨入一切口惡行。如無明隨煩惱。如音
聲隨字
    衆生相違害 是名爲瞋恚
    他物己想貪 邪見謂何見
衆生相違害是名爲瞋恚者。於他衆生惡心
欲殺欲打。與慈悲相違。是名瞋恚。他物己想
貪者。愛他物欲爲己有想名爲貪。是一切欲
界貪。邪見謂何見者。於施等作無見名爲邪
見。問何業道誰究竟。答
    殺生與惡口 及瞋恚業道
    皆由瞋恚成 衆生處所起
殺生與惡口及瞋恚業道皆由瞋恚成者。殺
生惡口瞋恚當知從瞋恚成。究竟時要與瞋
恚倶。問從何處生。答衆生處所起。此三業
道當知從衆生處所起
    身二業及貪 貪欲所究竟
    皆由貪欲成 衆具處所起
身二業及貪貪欲所究竟皆由貪欲成者。偸
盜邪婬及貪。是三業道當知貪究竟。問此復
何處起。答衆具處所起。此三業道當知從衆
具處所起
    謂有餘口業 是皆三所成
    從名處所起 明智之所説
謂有餘口業是皆三所成者。妄語兩舌綺語
當知從貪欲瞋恚愚癡究竟。問彼復從何處
起。答從名處所起明智之所説。此三口業道
當知從名起
    邪見名色起 亦從愚癡成
    一切諸業道 三種爲方便
邪見名色起亦從愚癡成者。謂邪見從名色
處所起。問此誰究竟。答亦從愚癡成。此邪
見當知從愚癡究竟。問一切業道方便如根
本究竟爲有異耶。答一切諸業道三種爲方
便。一切十不善業道。貪欲瞋恚愚癡悉爲作
方便。貪殺者。爲皮肉筋骨等故殺。爲己故或
爲親友故。瞋恚殺者。殺怨家及怨親友。令其
憂惱。愚癡殺者。言殺諸毒蟲等因縁無罪。以
害人故。殺諸禽獸等因縁無罪。爲人食故。波
私國説。如父母老。若惡病應殺因縁無罪。貪
盜者。盜所須物爲己他故。瞋盜者。若盜怨若
怨親物令其憂惱。癡盜者。如婆羅門説一切
地所生物悉施婆羅門。婆羅門弱劣故刹利
等受用。是故婆羅門言自取己物無罪。而彼
取時作他物想。故名盜。貪邪婬者。於衆生所
貪心方便。若他所受及自所受。若爲財利非
貪方便則瞋恚起。謂於怨家及怨親所受。癡
邪婬者。如説橋船野田華果道路女人。一切
衆生悉共受用。如婆羅門説婆羅門應有四
婦。刹利應三。鞞舍應二。首陀羅唯一。口業
若貪起當知從貪生。若恚起當知從恚生。若
癡起當知從癡生。貪者若貪次第起是即從
貪生。若瞋所起是從瞋恚生。愚癡所起是從
愚癡生。瞋恚邪見亦如是。問云何業道定是
作無作非耶。答
    根本業無作 或復説有作
    方便終則異 貪不貪等起
根本業無作或復説有作者。色自性七業道
定無作。或復作邪婬定有作。以自究竟故。非
他餘業道不定。若自作則有作。若使他作者
一向無作。問頗非身作而得殺生耶。答有。謂
口作。頗非口作而得妄語耶。答有。謂身作。
頗非身口作而得二罪耶。答有。謂仙人起惡
心。謂布薩事。若欲界色性善業道定有作及
無作。禪無漏律儀唯無作非作。由心故。方
便者有作。若淳淨心及極利纒作有無作。若
不淳淨心及不極利纒作者唯有作無無作。
終則異者。業道終唯無作。作業已息故。問何
等爲業道方便。何等爲終。答殺方便。謂屠羊
者若捉若買若牽來一打三打。乃至命未盡
悉名方便。當斷命時刹那頃作及無作。是
根本業道。後乃至於是處不善身所作及
作。是殺生終。乃至綺語亦如是。是名爲終。
貪恚邪見無方便現在前則是根本起。有説。
身口業道一切十業爲方便及終。此云何。如
欲殺彼衆生殺此衆生爲因然後殺彼。謂殺
生祈請助力殺彼。或劫他財以資殺事。或婬
彼所受令殺其主。或於彼知友妄語惡口
兩舌綺語以離其親。或貪彼財。或復瞋彼。或
起邪見長養殺法後殺彼子。復婬彼婦。次第
乃至十不善業道。當知是終。如是一切盡當
知。貪不貪等起者。不善業道貪恚癡爲方便
亦爲終。善業道以不貪不恚不癡起。捨不善
業道方便即是善業道方便。捨根本即是根
本。捨終即是終。問此云何。答如沙彌受具足
入戒場周匝禮僧求和上受衣鉢白一羯磨
乃至二羯磨。皆是方便。第三羯磨彼刹那頃
作及無作。是根本業道。次説四依。如是乃至
於是處身口所作及無作。是名爲終。問何處
有幾業道。答
    地獄五業道 欝單曰後四
    餘方具有十 及餘惡趣天
地獄五業道者。地獄衆生有五不善業道。惡
口綺語貪恚邪見。無相殺故無殺業道。無受
財故無盜。無執受女人故無邪婬。異想説故
名妄語。彼無異想故無妄語。常離故無兩舌。
爲苦所逼故有惡口。不時説故有綺語。貪及
邪見成就而不行。瞋恚者倶有。欝單*曰後四
者。有後四不善業道。壽分定故無殺生。無
受財故無盜。無執受女人故無邪婬。欲行欲
時將彼女人往詣樹下。樹自曲枝而覆其上。
然後行欲去已還復。若樹不覆並愧而離。無
欺他故無妄語。常和故無兩舌。柔軟故無麁
言。有歌歎故有綺語。意業道雖成就而不行
餘方具有十者。除欝單*曰。餘三方有十業
道。或不律儀所攝。或離不律儀所攝。及餘
惡趣天者。畜生餓鬼及欲界天有十業道。離
不律儀雖天不害。天而害餘趣。又説天亦有
截手足斷而還生。若斬首若中截則死。展轉
相奪等。乃至十業道一切悉有。色無色天無
有不善業道。問何處有幾善業道。答
    地獄欝單*曰 有三善業道
    等現於無色 彼聖成就十
地獄欝單*曰有三善業道者。地獄有無貪無
恚正見。欝單*曰亦爾。等現於無色者。無色
界即此三現在前行。彼聖成就十者。無色界
聖人。成就無漏十善業道
    如此亦復異 謂色界律儀
    畜生餓鬼異 餘如是亦異
如此亦復異謂色界律儀者。色界禪律儀所
攝具十善業道。亦成就亦現在前。聖人生彼
則有無漏業道。畜生餓鬼異者。畜生餓鬼亦
有十善業道。離律儀亦離不律儀。餘如是亦
異者。閻浮提弗婆提瞿陀尼及欲界天説餘。
彼有十善業道。是律儀所攝。或離律儀。謂
欲界天唯有禪無漏律儀。問幾不善業道一
時與思倶轉。答
    不善業道起 一與思倶轉
    二三乃至八 當知次第増
此身自性三不善業道。彼一一與思倶轉。謂
殺生偸盜邪婬。二倶轉者。殺他衆生而盜取。
三倶轉者。遣二使已自行邪婬。以此行自究
竟非他故。若彼種類和合者則一切倶究竟。
口業道一。倶轉者。謂綺語。二倶轉者。攝妄語
非時説綺語。攝欲別離説非時説綺語。攝惡
口説非時説綺語。三倶轉者。攝欲別離説妄
語非時説綺語。攝惡口妄語非時説綺語。攝
惡口欲別離説非時説綺語。四倶轉者。攝
欲別離妄語惡口非時説綺語。意業道者。一
一倶轉。行別故不二。如是五六七八倶轉。
遣六使自行邪婬。不由他故。若彼種類和
合者則一時倶究竟及貪現在前。如是八不
善業道與思倶轉。問幾善業道一時與思倶
轉。答
    所謂善業道 二三及與四
    六七九與十 一時思倶轉
欲界善五識身現在前。初禪地三識及依無
色盡智無生智。此二善業道與思倶轉。謂無
貪無恚。欲界善意識現在前。色界不定心及
無色界。又依無色無漏正見三事與思倶轉。
優婆塞及沙彌染汚及無記心受律儀。四即
此善五識住。六即此善意識住及比丘染汚
無記心非心。七比丘善五識住。若依禪盡智
無生智倶心。九即此比丘善意識住及色界
定心依禪無漏正見現在前。十善業道與思
倶轉。問何業道有幾果。答
    一一果有三 所謂爲報果
    依果及増上 是名業道果
一一業道皆有三果。謂報果依果増上果。彼
業道修習多修習生地獄中是報果。從地獄
出來生人中受相似果。謂殺生者短壽。盜者
失財。邪婬者妻不貞良。妄語者惡名譏論。
兩舌者親友乖離。惡口者常聞惡聲。綺語者
言語不正。貪者増貪。瞋者増瞋。邪見者増癡。
是爲依果。此諸業道増上果者。謂衆具麁
無有光澤。多遭霜雹塵垢汚濁臭穢不淨。居
處嶮曲茨棘惡刺果實零落尠少微細極大
惱無有華果。問云何果相似。答
    苦他惡道苦 傷壽則短
    外具不光澤 壞彼光澤故
苦他惡道苦者。謂殺生令彼受苦得惡道苦。
此是相似。問殺何等陰。爲色陰耶爲五陰耶。
答有説。色陰以色可斷壞故。四陰非觸。有
説。五陰四陰雖非觸。彼依色陰轉。殺色陰
亦殺彼。如瓶破則失乳。問爲殺無記爲三種
耶。答有説。無記以無記受刀杖故。餘二非
觸。又説。一切三種如前説。問殺何陰過去耶
未來現在耶。若過去者彼已滅。若未來者不
可得。若現在者彼刹那頃不住。答有説。未來
現在世住壞未來和合。又説。未來現在以現
在受刀杖不相續陰滅。傷壽則短命者。謂彼
殺者斷彼命故而得短壽。外具不光澤壞彼
光澤故者。謂彼殺者壞彼光澤故。所得衆具
悉不光澤。一切業道隨其所應當知。盜及邪
婬雖不令彼苦。以壞希望故。如不別離亦名
兩舌。彼雖不惱亦名惡口。已説業道分。差
別今當説
    謂現法果業 次受於生果
    後果亦復然 當知分各定
三業現受生受後受。現法受業者。若業此生
作即此生熟。名爲現受。若第二生熟者。名爲
生受。第二生後熟者。名爲後受。或有欲令
四業前三及不定受。前三者不轉。不定者轉。
轉者謂持戒等護故。譬喩者説。一切業轉乃
至無間。彼説。若無間不轉者。亦無有越第一
有。若越第一有者。故知無間業亦轉。彼有
説現法業不必現報熟。若熟者現法受非餘。
如是説者。説八業現法報。或定不定乃至不
定受業亦如是。是故彼説分定熟不定應作
四句。或分定熟不定。或熟定分不定。或分
定熟亦定。或非分定亦非熟定。問此四業幾
一身種類種。答三。除現法受。欲界四種業種。
色無色界亦如是。地獄趣四種不善業種。善
者三種。除現受業。餘趣倶四種。生欲界凡
夫欲愛未盡。欲界四種。若欲愛盡梵天愛
未盡。若不退種性法者。欲界三*種。除生受。
梵天亦三種。除現受。若退種性法者梵天如
説。欲界四種善業種。如是隨其義一切地
生凡夫聖人亦如是説。已説現受等。樂受今
當説
    欲界中善業 及色界三地
    説名爲樂受 此亦定不定
欲界中善業及色界三地説名爲樂受者。欲
界善業得樂受及衆具報。色界乃至第三禪
業皆得樂報。問禪中間業得何等報。答有説。
初禪樂報。此非説。以阿毘曇説。或業得心
受非身耶。答有。善無覺業。又説。禪中間業不
得受報。唯有色心不相應行。問此分亦定耶。
答此亦定不定。若定若不定此四地中善皆
有樂報
    得不苦不樂 是説爲上善
    若受於苦報 是説不善業
得不苦不樂是説爲上善者。第四禪地善業及
無色地善業説不苦不樂報。以彼得不苦不
樂受及衆具故。問下地何故無不苦不樂報
耶。答有説下地麁而彼受細故。下地不寂靜
而彼受寂靜故。若下地作善業皆爲樂受故。
無有求不苦不樂受者。雖不求苦報。以求樂
故作惡行。是故雖不求而受苦報。若受於苦
報是説不善業者。不善業説苦報。苦受果故。
非獨業受報。四陰五陰亦受報。但業勝故説
業受報。當知此亦定不定。問幾種受。答
    所謂自性受 相應與報受
    現前及境界 是説五種受
五種受。謂自性受。相應受。報受。現前受。境
界受。自性受者。受也。相應受者。受相應法。
報受者。樂受等業。現前受者。現在受。如大
因經説。若樂受現在前時。二受則滅。境界受
者。眼觸生覺。受色是攀縁義。此五種受中當
知説報受非餘。問世尊説黒報等四業。云何
建立。答
    色有中善業 是白有白報
    黒白在欲中 倶黒説不淨
色*有中善業是白有白報者。色界善業一向
無瞋恚離黒。問無色界業勝非色界。何故不
説。答二報故。色界受中陰及生陰。無色界
唯有生陰。如是色無色可見不可見有對無
對受報。又彼有三業五陰十善業道受報故
説。黒白在欲中者。欲界善業雜不善業故。是
故説黒白。又一身中二種業可得。亦二種報。
是故如是説。非黒即是白。黒異相故。倶黒説
不淨者。不善業説黒。彼有黒報。彼因穢汚。
穢汚故説黒。及鄙賤可惡故説黒報。唯鄙
賤黒非穢汚黒。不染汚故
    若有思能壞 彼諸業無餘
    此説無閡道 謂是第四業
若道能滅彼三業。彼道相應思是第四業。此
業不染汚故。不黒不可樂故。不白不墮界故
無報。問何業幾思斷。答
    説有十二思 斷於黒報業
    四思能斷白 一思二倶離
説有十二思斷於黒報業者。黒業十二思斷
見道四法忍相應思。及離欲界欲八無*閡道
相應思。四思能斷白者。四思斷白業。初禪
離欲第九無*閡道相應思。乃至第四禪離欲
亦爾。以善有漏法最後無*閡道斷故。一思
二倶離者。欲界離欲第九無*閡道相應思。
滅黒業及黒白業問世尊説曲穢濁。此云何。

    曲者從諂起 穢從瞋恚生
    欲生謂爲濁 世尊之所説
曲者從諂起者。諂者説曲。於曲相法所起業
名爲曲。彼曲果故。諂者以不直故名爲曲。以
諂所*閡難出生死難入涅槃。譬如曲木。穢從
瞋恚生者。二種穢。穢自身及他身故。瞋恚者
名爲穢。於穢相法所起業名爲穢。彼果故。欲
生謂爲濁。世尊之所説者。欲者染性故名爲
濁。若業欲所起名爲濁。彼果故果似因説。
問幾種等起。答
    等起有二種 因及彼刹那
    如前所迴轉 此亦隨迴轉
等起有二種因。及彼刹那者。有二種等起因
等起者。我當作所作。彼刹那等起者。若心住
作彼業。問此二等起何等爲轉何等爲隨轉。
答轉者。謂彼前若彼因等起者名轉。後者説
隨轉。彼刹那等起説隨轉。問六識身何等爲
轉何等爲隨轉。答
    若識修道斷 在意有二種
    五種心説一 餘則説有漏
若識修道斷在意有二種者。修道所斷意識
亦轉亦隨轉以彼倶能起業故。彼亦善不善
無記。彼善轉即善隨轉。不善無記亦如是。無
記者威儀*工巧。彼威儀心轉即彼隨轉。善穢
汚心現在前去者不然。以速起故。如旋火輪。
*工巧心亦如是。前已説報生心不起身口業。
五種心説一者。五識身説隨轉受自作故。非
轉無思惟故。餘則説有漏者。見道斷心説餘。
彼是轉能爲因等起故非隨轉。不以見道斷
心等起身口業。以微細故。内向故。若復見
道斷心等起身口業者。彼業爲見道斷爲修
道斷爲倶道斷。若言見道斷者。無有色見道
斷。明無明相違故。若言修道斷者。修道斷
法而見道斷心等起者。此則不應。若言倶斷
者。則有可分。此亦不然。如契經説。邪見人
身口業説是見。彼亦説因等起。問何等爲淨。

    一切妙行淨 無學身口滿
    所謂意滿者 即是無學心
一切妙行淨者。若所有妙行一切説淨。若身
妙行是説身淨。如是比。問有漏法有垢。云何
説淨。答煩惱相違故。引導第一義淨故。問云
何滿。答無學身口滿。無學身口妙行説滿。所
謂意滿者即是無學心。無學心説意滿。牟尼
相故。問以何等故色陰識陰説滿非餘。答麁
細故。心者第一義滿。以身口業比知止息増
廣故。煩惱熱不損故。意語不壞故。是故説
阿羅漢滿非餘。問妙行淨滿何差別。答所作
善故説妙行。清淨故説淨。牟尼故説滿。復
次愛果故説妙行。離煩惱故説淨。離癡故説
滿。已説業。業果今當説
    相似説依果 報則不相似
    淨及不淨果 是則説爲報
依果者。謂善生善。如是比當知説自分因。報
果者。謂淨不淨果如前説。報因與果相似者。
謂依果。不相似者。善不善因無記果
    所謂解脱果 離欲見眞説
    以功力所得 是説功用果
所謂解脱果離欲見眞説者。解脱果謂斷也。
以功力所得是説功用果者。若果以功力所
招及斷。是説功用果
    種種相諸法 其果唯一相
    是説増上果 除前所起法
若多相諸法相似不相似唯一果。謂増上果。
謂所作因。除前所起法者。除前生於後生非
果。問増上果功用果何差別。答所作事成爲
功用果。受用爲増上果。謂種殖者有二果。
受用者有増上果。已總説果。若彼果是業有
今當説
    有漏斷結業 五果是有果
    無漏斷結道 彼則有四果
有漏斷結業五果是有果者。世俗斷結道彼
業有五果。彼後相似及増上是依果。彼業報
是報果。彼結斷是解脱果。彼所招及斷是功
用果。除自己餘一切法是増上果。無漏斷結
道彼則有四果者。無漏斷結道彼業有四果。
除報果。餘果如前説
    不善業四果 亦餘善有漏
    餘無漏有三 無記業亦然
不善業四果亦餘善有漏者。不善業四果。除
斷結道。諸餘善有漏業。謂方便道解脱道勝
進道及聞等慧。此諸業亦有四果。除解脱果。
餘無漏有三無記業亦然者。除斷結無漏。諸
餘無漏業。及無記業有三果。除報果及解
脱果
    四二及三果 三四亦復二
    三二三淨等 是説爲業果
善業者。以善法爲四果。除報果。以不善爲二
果。功用及増上果。以無記爲三果。除依果
及解脱果。不善業者以不善法爲三果。除報
果解脱果。以無記法爲四果。除解脱果。自
分因遍因以欲界身見邊見無記法爲依果。
以善爲二果。功用及増上果。無記業者以無
記法爲三果。依果功用果増上果。以善爲二
果。功用果及増上果。以不善爲三果。除報
果解脱果
    過去一切四 中未來亦然
    中於中説二 未生未生三
過去一切四者。過去業以一切三世法爲四
果。除解脱果。不墮世故。中未來亦然者。現在
業以未來法爲四果。如前説。中於中説二者。
現在業以現在法爲二果。功用果及増上果。
未生未生三者。未來業以未來法爲三果。報
果功用果増上果
    自地自地四 或以他地二
    若正思惟地 亦有解脱果
自地自地四者。自地業以自地法爲四果。除
解脱果。如欲界繋以欲界繋。乃至非想非非
想亦如是。或以他地二者。他地業以他地法
爲二果。功用果増上果。若無漏業以他地無
漏爲依果。若正思惟地亦有解脱果者。定地
或有解脱果謂無*閡道所攝
    皆以一切三 三二一復五
    二二次第説 謂是學等業
學業以學爲三果。依果功用果増上果。以無
學爲三果亦如是。以非學非無學爲三果。解
脱果功用果増上果。無學業以無學爲三果。
依果功用果増上果。以非學非無學爲二果。
功用果増上果。以學爲一果。増上果。非學非
無學業以非學非無學爲五果。以學爲二果。
功用果増上果。以無學爲二果亦如是
    謂説三四一 四三及與二
    四復一亦二 是説見等業
見道斷業以見道斷法爲三果。依果功用果
増上果。以修道斷法爲四果。除解脱果。以
無斷法爲一果。増上果。修道斷業以修道斷
法爲四果。除解脱果。以無斷法爲三果。解脱
果功用果増上果。以見斷法爲二果。功用果
増上果。無斷業以無斷法爲四果。除報果。以
見斷法爲一果。増上果。以修道斷法爲二果。
功用果増上果。已説業有果。身業口業四大
造。今當説
    自地若有大 身口業所依
    無漏隨力得 此即是彼果
自地若有大身口業所依者。若欲界身口業
即欲界四大造。色界初禪地身口業即初禪
四大造。乃至第四禪亦如是。以墮界故。煩
惱合故。無漏隨力得此即是彼果者。無漏身
口業隨所依力得。即彼地四大造。若生欲界
無漏初禪正受。乃至第四禪彼身口業即欲
界四大造。一切地生亦如是。不墮界故。非
煩惱合故。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及向
佛辟支佛聲聞波羅蜜道法智比智品。依欲
界身現在前。彼一切業欲界四大造。若依色
界身現在前。彼一切業色界四大造。學生無
色界依五地未來戒成就。若先彼地起無漏
道。即依彼地過去。若彼得阿羅漢果。彼捨學
戒得無學未來依五地戒。問世尊説三障。此
云何。答
    無間無救業 廣生諸煩惱
    惡道受惡報 障*閡應當知
三障。業障煩惱障報障。謂障*閡聖道及聖道
方便故説障。除此三障。餘法雖爲障。然此
三障五因縁易見易知。所謂處趣生果人。彼
業障者五無間業。所謂害父害母害阿羅漢
壞僧出佛身血。此業報無間必生地獄中。是
故説無間。有二因縁故得無間。背恩義及壞
福田。彼害父母是背恩無間。餘者壞福田無
間。罪最大者所謂壞僧。次出佛身血。次害阿
羅漢。次害母次害父。彼義雜品當廣説。煩
惱障者。謂勤及利煩惱。有衆生煩惱勤而不
利。應作四句。勤而不利者。數行軟煩惱。利
而不勤者。増上煩惱不數行。亦勤亦利者。數
行増上煩惱。不勤不利者。不數行軟煩惱。彼
軟煩惱不利者。此説煩惱障。以依軟結便有
中依中便増故。若利煩惱不勤者非障。以不
數行故。若倶者一切惡。不倶者一切勝。當知
善根亦如是。以行煩惱故建立障非成就者。
以一切衆生等成就煩惱故。隨其所應。彼煩
惱障者。當知黄門氣嘘富蘭那等。又復説難
陀央掘魔欝鞞羅迦葉。如是比以説力故彼
得見諦。舍利弗等非其境界。報障者。惡道處
欝單*曰無想天處。問此障何者最大惡。答
    所謂煩惱障 是説最大惡
    無間業爲中 報障則爲軟
三障中煩惱障最大惡。次業障次報障。以煩
惱障能轉業障業障轉報障故。又説報障最
大惡。以一切因時可轉果時不可轉故。此則
不然。彼或有煩惱障成就。或業障或報障或
惱業障。或煩惱障報障無業障報障倶成
就。以因果不倶故。彼業障者三方。煩惱障
報障者五趣。問如所説無間業其罪最大。謂
壞僧。僧壞有何性。答
    謂不和合性 當知是僧壞
    不隱沒無記 是不相應行
僧壞者。是不和合性。不隱沒無記不相應行
陰攝。壞僧罪是妄語。問何等誰成就。答
    壞者則是僧 罪則壞僧人
    彼受一劫報 無擇地獄中
壞者則是僧罪則壞僧人者。僧成就壞。壞僧
人成就罪。彼受一劫報無擇地獄中者。壞僧
罪無擇地獄中受一劫報。若作餘惡行種餘
地獄報。彼或無擇。彼後不能壞僧。壞僧後作
餘惡行。彼一切皆無擇地獄果。若多行惡行
者所受身。廣大而柔軟多受衆苦。餘無間業
後不能壞僧者。要族姓端正戒聞才辯。如是
之人乃能壞僧。以彼自立爲大師故。犯戒者
非増上。問云何壞僧。答
    大師及是道 諸比丘異忍
    破壞和合僧 所謂見行
大師及是道諸比丘異忍破壞和合僧者。謂
比丘起如是希望。提婆達多是我大師非瞿
曇。彼所制五法是道非八正。當知是壞僧。又
説受籌見聞倶増。問何等人破僧。答謂見行
増上者。見行人壞僧。惡希望故。非愛行人。
輕動故。問爲在家人壞僧爲出家。答比丘受
具足比丘壞僧非在家非沙彌非比丘尼。若
彼心住壞僧。即彼心是果。六識身一一現在
前。壞僧覺亦如是。問何處壞僧爲幾人。答
    三方極少八 是則羯磨壞
    閻浮提至九 是則法輪壞
三方極少八是則羯磨壞者。三天下羯磨僧
壞。極少者至八。以四人名僧非三故。若於
一住處界内。二部僧各別作布薩羯磨。當知
是僧壞。問何處壞法輪爲幾人。答閻浮提至
九是則法輪壞。閻浮提法輪壞非餘處。以此
有道則有異道。若此有大師則有異師。極少
至九人。乃至二部各別。有一人僧所同者教
僧者僧隨順者教無慚無愧部。謂提婆達也。
問爲壞聖僧爲凡夫僧。答凡夫壞非聖人。以
正定聚故。不壞淨故。又説得忍凡夫亦不壞。
入決定聖僧世尊不壞眷屬故。問住何分
僧不壞。答
    不結界前後 牟尼已涅槃
    息肉未起時 及無第一雙
    於此六時中 則無壞法輪
有六時僧不壞。謂不結界。結界因縁前已説。
亦非前亦非後。以此二分中僧一味故。亦非
大師般涅槃後。無異師故。亦非未起惡戒惡
見息肉。亦非未建立第一雙。以僧壞不經一
宿別住第一雙還和合故。或有欲令七因縁
不壞。謂大師在衆彼無威光故。非一切諸佛
悉有壞僧由行故。問此五無間業何等最大
惡。答
    妄語破壞僧 於諸業最惡
    第一有中思 是説最大果
妄語破壞僧於諸*業最惡者。壞僧妄語是爲
最惡。以轉法身故。法者佛所重。以彼廣方
便轉故。壞僧者惱亂大衆故。若僧壞未超昇
離生者。不超昇離生亦無得果亦無坐禪學
問思惟業生。大千世界法輪不轉。若僧還和
合者未超昇離生者。超昇離生及得果。離欲
漏盡坐禪學問思惟業生。大千世界法輪復
轉。問此説妄語最大罪。又餘處説。意業及邪
見是諸大罪有何差別。答五無間罪中妄語
爲最大。三業中意業爲最大。五見中邪見
最大。復次報廣故妄語最大罪。惱大衆故意
業最大罪。斷善根故邪見最大罪。問何等業
最大果。答第一有中思是説最大果。以彼思
於非想非非想處八萬劫壽以報果故説。解
脱果者金剛三昧相應思最大。以彼思永斷
一切煩惱得果故。又説一思種八萬劫。然
後多思成滿。如畫師先以一色作摸後布衆
綵。又説一時正受一行一縁。衆多思現在
前。於中或有思受十千劫壽。有三十千劫四
十千劫壽者。此説大劫數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三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四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譯 
  使品第
已廣説業。彼業伴煩惱受種種生。非離煩惱。
煩惱今當説
    一切有根本 業侶生百苦
    謂彼有七使 牟尼説當思
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此有貪欲等七使爲種。
以煩惱故業。業故受生。彼煩惱業伴生百苦。
不離於業。煩惱轉時作十事。所謂根堅固分
相續起於田生依果種業執自具愚於縁
引識流越善業急縛義不令作越界方便。彼
智者當知此義。如此七使爲九十八。今當説」
    界行種分別 説有九十八
    十種修道滅 餘則見道斷
此七使界行種分別爲九十八使。彼七使中
貪欲使於九十八使中以種分別爲五。恚使
亦如是。有愛使界種分別爲十。慢使界種分
別爲十五。無明使亦如是。見使行分別爲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