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毘婆沙論 (No. 1546_ 迦旃延子浮陀跋摩道泰五百羅漢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七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犍度八道品上
問曰。四道體性是何。答曰。是五陰四陰性。
若在禪地是五陰。在無色定是四陰。此是四
道體性我相物分
已説體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道。道是何義。
趣向正義是道義。趣向涅槃城義是道義。苦
遲慧道者。問曰。無漏道非苦受不與苦受相
應。何故名苦耶。答曰。諸邊無色道難生故名
苦。根本禪道易生故名樂。云何諸邊無色道
難生耶。答曰。欲界煩惱及業繋縛故。多用
功。乃生未至禪。如人被縛。多用功力。乃能自
解。彼亦如是。或有修不淨觀生彼地者。或有
修安那波那念生彼地者。修不淨觀者。或於
十年或十二年中。常觀白骨。或有能生彼地
者。或不能生者。修安那波那念者。若於十年
若十二年中。常數息。或有能生彼地者或不
能生者。已離欲愛。不多用功。能起初禪現在
前。初禪異心心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滅
麁心生細心。覺倶心滅。觀倶心生。如人以木
折木多用功然後乃*折。初禪亦爾。異心心
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麁心滅細心生。覺倶
心滅。觀倶心生。已離初禪欲。不多用功。起第
二禪現在前。第三第四禪亦如是。問曰。離第
四禪欲。亦不多用功起無色定現在前。何故
名苦道耶。答曰。無色定是微細法。或有言無
無色定者。如多毘婆居士。往詣尊者阿難所。
作如是問。尊者阿難。我是在家之人。長夜樂
著色聲香味觸。聞説無色衆生。心生怖畏。如
臨大坑。云何名衆生而無有色根本禪是樂
道。如二人倶至一方。一從水道。一從陸道。雖
倶至一方。從水道者樂。非陸道者。諸衆生離
欲亦如是。或依諸邊無色定。或依根本禪。雖
倶得離欲。依禪者樂。非諸邊無色定。復次
有二種樂故名樂。謂受樂猗樂。三禪中有猗
樂受樂。第四禪雖無受樂。而猗樂多勝。餘地
二種樂。復次有二種樂故名樂。謂舊樂客樂。
舊樂者。住禪起禪現在前。客樂者。住禪起無
色定現在前。餘説禪樂相。如上四禪中廣説。
問曰。何故名遲。答曰。以得此道不能速至涅
槃城故名遲。問曰。何故名速。答曰。以得此道
能速至涅槃城故名速。問曰。若不速至名遲
疾至名速者。有信解脱人速至勝見到者。若
信解脱人精勤。見到人不精勤。則信解脱人
速有所至。非見到者。如偈説
    不放逸放逸 睡眠覺寤者
    猶如利鈍馬 前發者先至
猶如二人倶至一方。一乘疾馬。一乘鈍馬。雖
乘鈍馬。以前發故。先有所至。如是信解脱人。
勤行精進。先至涅槃。見到人不勤精進故。後
至涅槃。答曰。此中説等行精進者。若等行精
進。見到者則先至。問曰。此四道是四陰五陰
性。何故説名慧耶。答曰。此道雖是四陰五陰
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如見道是五陰性以
見偏多故名爲見道。邊等智。是五陰四陰
性。以智偏多故名智。金剛喩定是五陰四陰
性。以定偏多故名定。四道亦爾。是五陰四陰
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云何苦遲慧道。如經
説。比丘厭惡五取陰。是名苦遲慧道。問曰。此
道縁四諦。何故世尊唯説縁苦諦耶。答曰。應
説縁四諦。而不説者。當知此説有餘。復次此
説始初入法。爲説縁苦諦。當知亦説縁餘諦。
復次佛經説四道方便。不説四道體。四道方
便道中。作如是厭惡觀集法。經中復説。云何
苦遲慧道。答曰。非根本禪所攝鈍五根是也。
云何苦速慧道。答曰。非根本禪所攝利五根
是也。云何樂遲慧道。答曰。根本禪所攝鈍五
根是也。云何樂速慧道。答曰。根本禪所攝利
五根是也。問曰。此道是五陰四陰性。何故但
説是根耶。答曰。此中説最勝者五根性。是巧
便能成大事故。問曰。爲有中根不。若有者
此中何故不説耶。若無者佛經云何通。如説
諸衆生隨世而生。隨世而長。有下根者。有中
根者。有上根者。其上根者。煩惱微薄易可教
化。若不聞法則退失善根。答曰。應作是説。無
有中根。所以者何。見道有二種。一堅信道。二
堅法道。修道中亦有二種。一信解脱道。
見到道。無學道中亦有二種。一時解脱道。二
不時解脱道。以無第三道故。無有中根。問
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答曰。受化見聖諦
者。或有在初。或有在中。或有在後。在初者
名利根。在中者名中根在後者名下根。復
次受化見聖諦者。有近有遠。或有不近不
遠者。近者是利根。如憍陳如等。遠者是鈍
根。如須跋陀羅等。不近不遠是中根。如舍
利弗目揵連等。復有説者。有中根。問曰。此
中何故不説耶。答曰。已説在先所説中。若
説下根時。中根則在上根中。若説上根時。中
根則在下根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説。中
根爲在何處。答曰。在下中。所以者何。上中下
者名中。復次在上中。所以者何。下中上者名
中。復次倶在二中。評曰。如是説者好。所以者
何。佛亦是堅法人。辟支佛亦是堅法人。聲聞
得波羅蜜者。亦是堅法人。彼根盡等耶。以
於一道有三種根故。經作是説。以無第三道
故。阿毘曇者。則説無中根。是故二説善通。集
法經復説。修行廣布苦遲慧道。能滿足苦速
慧道。修行廣布樂遲慧道。能滿足樂速慧道。
問曰。此説何者滿足。爲説滿足根。爲説滿
足離欲耶。若滿足根者。苦遲慧道則滿足二
速慧道。樂遲慧道亦滿足二速慧道。若滿足
離欲者。則遲道滿足遲道。速道滿足速道。答
曰。應作是説。滿足根。所以者何。彼經説相似
法滿足。不説不相似法滿足。苦道與苦道相
似。樂道與樂道相似。問曰。誰成就幾道。答
曰。或一或二。誰一耶。答曰。未離欲界欲鈍根
者。成就苦遲道。已離欲界欲成就二。謂樂
遲道。未離欲界欲利根者。成就一苦速道。已
離欲界欲成就二。謂樂速道。尊者僧伽婆修
説曰。有盡成就四道者。如依根本禪。轉根
住無礙道時。不捨二鈍道。已得二利道。不應
作是説。所以者何。若作是説。則壞根壞人。壞
根者。亦是鈍根。亦是利根。壞人者。亦是信解
脱。亦是見到
問曰。誰以此幾道能有所作。答曰。或有以
一二三四道者。而不於一時。鈍根者。離欲界
欲時。以苦遲慧道。而有所作。即此人依根本
禪。離禪欲時。以樂遲道。而有所作。信解脱
人。依根本禪。轉根作見到。復依根本禪。離禪
欲以樂速慧道。而有所作。復依無色定。離無
色定欲。以苦速道。而有所作。復有以四道而
有所作者。鈍根人。離欲界欲。乃至離非想
非非想處欲時。以苦遲道樂遲道。而有所作。
於彼離欲退。從信解脱。轉根作見到。復離欲
界欲時。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以二速
道。而有所作
問曰。誰當得此幾道。誰當捨此幾道。答曰。或
有不當得不當捨者。如一切凡夫人。問曰。此
中不應問答凡夫人。答曰。聖人亦有不當得
不當捨者。如住本性聖人。若聖人勝進時。乃
有當得當捨者。未離欲界欲。得正決定時。苦
法忍乃至道法智無所捨。當得一道比忍。當
捨一得一。已離欲界欲。依未至禪。得正決
定時。苦法忍乃至道法智無所捨。當得一道
比忍。當捨一。當得二。若依上地。得正決定
時。苦法忍乃至道法智無所捨。當得二道比
忍。當捨二。當得二。須陀洹向斯陀含果時。方
便道。五無礙道。五解脱道。無所捨。當得一。
第六無礙道。當捨一。當得一。斯陀含向阿那
含果時。方便道二無礙二解脱道無所捨。當
得一第九無礙道。當捨一得二。離初禪欲。乃
至離無所有處欲。方便道無礙道解脱道無
所捨。當得二。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方便
道八無礙道八解脱道無所捨。當得二第九
無礙道。當捨二得二。是説離欲法。轉根時未
離欲界欲。信解脱轉根作見到。方便道無所
捨。當得一無礙道。當捨一得一。已離欲界欲。
信解脱轉根作見到時。方便道無所捨。當得
二無礙道。當捨二得二。時解脱阿羅漢。轉根
作不動時。方便道八無礙道八解脱道無所
捨。當得二第九無礙道。當捨二得二。未離
欲界欲聖人。起無量初一解脱初四勝處不
淨安那波那念念處時無所捨。當得一。已離
欲界欲聖人。起無量解脱勝處。一切處不淨
安那波那念念處修熏禪起通時。五無礙道
三解脱道。起無礙無諍願智般多倶置空無
願無相空無願無相三昧滅定微細想時無所
捨。當得二是説勝進時。退時者阿羅漢起色
無色界結退當捨二得二起欲界結退時。當
捨二得一。離色界結阿那含。起色界結退時。
當捨二無所得。即此阿那含。起欲界結退時。
當捨二得一。退斯陀含果時。捨一得一
如説有四種人。一現法遲身壞速。二現法速
身壞遲。三現法遲身壞遲。四現法速身壞速。
問曰。如説。有現法遲身壞亦遲有現法速身
壞亦速。此事可爾。若説現法遲身壞速者。
此則不然。所以者何。聖人易世尚不退不轉
根不生色無色界。何況有現法速身壞遲耶。
答曰。此中不説退。亦不説轉根者。但説精勤
不精勤者。若現身精勤身壞不精勤。是説現
身速身壞遲。若現身不精勤身壞精勤。是説
現身遲身壞速。若現身不精勤身壞亦不精
勤。是説現身遲身壞亦遲。若現身精勤身壞
亦精勤。是説現身速身壞速
經説有四種道。一不堪忍道。二堪忍道。三調
伏道。四寂靜道。不堪忍道者不堪忍寒熱飢
渇蚊虻虱蚤諸虫等他人惡語非理之言。身
生種種苦痛。不能堪忍如是等事。是名不堪
忍道。堪忍道者。能堪忍寒熱等苦。是名堪忍
道。調伏道者。是能守護諸根。是名調伏道。寂
靜道者。無漏聖道。名寂靜道。問曰。爲前四道
攝後四道。後四道攝前四道耶。答曰。後
攝前。非前攝
問曰。不攝何等
答曰。不攝後三道。謂不堪忍道堪忍道調伏

經説有四種斷。有苦遲慧斷苦速慧斷樂遲
慧斷樂速慧斷。若斷是苦是遲是斷以苦以
遲故是下。若斷是苦是速是斷以苦故是下。
若斷是遲是樂是斷以遲故是下。若斷是樂
是速是斷不能利益多人亦不廣及人天故是
下。世尊所有斷。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故。是
斷最上。問曰。爲四道攝四斷四斷攝四道耶」
答曰。展轉隨相相攝。若斷是苦是遲。是苦遲
慧道。若斷是苦是速。是苦速慧道。若斷是樂
是遲。是樂遲慧道。若斷是樂是速。是樂速慧
道。或有説者。四斷是無學。四道是學無學。若
作是説。四斷是無學。四道是學無學者。四
道則攝四斷。非四斷攝四道。不攝何等。不攝
學四道。問曰。聖道非下。如波伽羅那説。云何
下法。不善隱沒無記法。何故説斷名下耶。
答曰。下有二種。一染汚下。二減損下。斷雖非
染汚下。是減損下。是故名下。若斷是苦是遲。
是説未至禪禪中間三無色定。是説時解脱
道。若斷是苦是速。是説聲聞人。非時解脱
道。若斷是樂是遲。是説根本禪。時解脱道。若
斷是樂是速。不利益多人。不廣及人天。是説
根本禪聲聞人。非時解脱道。若斷是樂是速。
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説佛道。是中餘者
是辟支佛道。爲在何分。或有説者。是聲聞
分。評曰。應作是説。是佛分。所以者何。如佛
獨覺無師。辟支佛亦爾。復有説者。三斷如先。
若斷是樂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者。
説是辟支佛道。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多
人。廣及人天。是説佛道。是中餘者是根本禪
聲聞人。非時解脱道。爲在何分。或有説者。是
辟支佛分。評曰。應作是説。是佛分。所以者
何。此根從佛邊生故。復有説者。三道是外道
法。若斷是樂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
是説辟支佛道。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多人。
廣及人天。是説佛道。是中餘者是聲聞道。爲
在何分耶。答曰。或有説者。在辟支佛分。評
曰。應作是説。在佛分。所以者何。此根從佛邊
生故。復有説者。前三道是外道法。若斷是樂
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説聲聞道。
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説
佛道。是中餘者辟支佛道。爲在何分。答曰。
或有説者。在聲聞分。評曰。應作是説。在佛
分。所以者何。如佛無師。辟支佛亦爾
問曰。此四道中。世尊爲依何道入正決定得
果離欲盡漏。辟支佛。爲依何道得波羅蜜。聲
聞人。爲依何道耶。答曰。佛世尊依樂速道入
正決定得果離欲盡漏。何以知之。經説摩勒
迦子。往詣佛所。作如是問。世尊於此四道。爲
以何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答摩
勒迦子言。如來依樂速慧道。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時摩勒迦子便作二難言。是樂道」
云何行種種苦行。言是速道。云何經六年。佛
告摩勒迦子。愚人我不以如是威儀所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知如來以
樂速慧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渇伽
獸角獨出辟支佛當知。如佛世尊。爲衆多出
世者。此則不定。尊者舍利弗依苦速慧道。入
正決定。依樂速慧道得盡漏。所以者何。依未
至禪。入正決定。依第四禪盡漏故。尊者目
犍連。依苦速慧道。入正決定。乃至盡漏。所
以者何。依未至禪。入正決定。依無色定盡漏
故。問曰。何故尊者舍利弗。依第四禪。尊者
目*犍連。依無色定。得阿羅漢果耶。答曰。尊
者舍利弗多行慧故。依第四禪。尊者目*犍
連多行定故。依無色定。問曰。得波羅蜜聲聞
人。爲盡次第得四沙門果不耶。答曰。盡次第
得。所以者何。彼尊者善能解説出入住沙門
道果故。問曰。善能解説出入住沙門果道。
無有與如來等者。何故不次第得四沙門果
耶。答曰。不應於如來作如是問。所以者何。
如來本爲菩薩時。自在解説四沙門果。勝於
尊者舍利弗得盡智時。復有説者。得波羅蜜
聲聞人。不次第得四沙門果。所以者何。若有
先離欲者要退然後得須陀洹果耶。問曰。若
然者。云何能善解説四沙門果耶。答曰。此亦
無過。如尊者阿難。是鈍根人。住於學地。善能
解説四沙門果。何況利根住無學地者。評曰。
應作是説。得波羅蜜聲聞人。盡次第得四沙
門果。不以善能解説四沙門果。如恒河沙數
得波羅蜜聲聞人。盡順次入正決定。次第得
四沙門果法。應如是
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十種無學道。幾成就
過去。幾成就未來。幾成就現在。答曰。若
有覺有觀三昧。有覺有觀三昧者。是未至禪
初禪。依者如先説。初者有二種。一得阿羅漢
果初。二時解脱轉根作不動初。是中因此二
初而作論。應隨相而説無學初智現在前。如
所説。二時初刹那無過去。所以者何。未有刹
那生滅故。已有者。以得果轉根故捨。十成就
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
除正見。所以者何。彼刹那中無故。若滅已不
捨滅者是無常滅。不捨者捨聖道有三種。如
先説。彼不得果不退不轉根。依彼地復起聖
道現在前。所以復起聖道現在前者。如先説。
第二刹那頃。九成就過去。是前刹那生滅者。
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是現
在前者。彼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無學
智現在前。九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
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
現在前者。除正覺。彼地中無故。除正見。彼刹
那中無故。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無學智現
在前。九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十
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五成就現在。是現在
前者。除正見。彼刹那中無故。除正覺正語正
業正命。彼地中無故。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
若起世俗心。九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
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現在無入滅
定者。無心有心者。能修道世俗心。是有漏無
學法。是無漏。彼滅已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
無學初見現在前。九成就過去。是與智倶生
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
是現在前者。除正智。彼刹那中無故。彼滅
已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
在前。十成就過去。是與智與見倶生滅者。十
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是現在
前者。若智現在前彼刹那中無見。若見現在
前。彼刹那中無智。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
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十成就過去。是有
覺有觀地生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
八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若智現在前。彼刹
那中無見。若見現在前。彼刹那中無智除正
覺。彼地中無故。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無學
若智若見現在前。十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
地生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五成就
現在。見現在前者。若智現在前。彼刹那中
無見。若見現在前。彼刹那中無智。除正覺正
語正業正命。彼地中無故。彼滅已不捨。若入
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十成就過去。十成
就未來。現在無。如先説。若依無覺無觀三昧
無學初智現在前。無覺無觀三昧者。是第二
第三第四禪。問曰。何故不説中間禪耶。答曰。
如先説。依者如先説。初者如先説。無學初正
智現在前。過去無。如先説。十成就未來。如先
説。八成就現在。除正見。彼刹那中無故。除正
覺。彼地無故。彼滅已不捨。如先説。復依無覺
無觀三昧。無學正智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
前刹那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如先説。八成
就現在。如先説。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無學
正智現在前。八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五成
就現在。如先説。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若起
世俗心現在前。八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現
在無。如先説。彼滅已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
無學正智現在前。八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
如先説。九成就現在除正見。彼刹那中無故。
彼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無學初見現
在前。八成就過去。與智倶生滅者。十成就未
來。如先説。八成就現在除正智。彼刹那中無
故。除正覺。如先説。彼滅已不捨。復依無覺無
觀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九成就過去。
與智與見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八成就現
在。如先説。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無學若
智若見現在前。九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五
成就現在。如先説。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若
起世俗心現在前。九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
在無。如先説。彼滅已不捨。依有覺有觀
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九成就過去。
十成就未來。九成就現在。如先説。若依無
色定。無學初智現在前。無色定是空處識處
無所有處。依者。如先説。初者如先説。無學初
智現在前。過去無。十成就未來。五成就現在。
如先説。彼滅已不捨。復依無色定。無學正智
現在前。五成就過去。是前刹那倶生滅者。十
成就未來。五成就現在。如先説。彼滅已不
捨。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五成就過
去。十成就未來。現在前無。如先説。彼滅已
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無學正智現在前。五
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九成就現在。如先
説。彼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無學正智
現在前。五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八成就現
在。如先説。彼滅已不捨。依無色定。無學初見
現在前。五成就過去。是與智倶生滅者。十
成就未來。如先説。五成就現在。除正智。彼刹
那中無故。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中無
故。彼滅已不捨。復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
現在前。六成就過去。與智與見倶生滅者。
十成就未來。五成就現在。如先説。彼滅已
不捨。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六成就
過去。十成就未來。現在無。如先説。彼滅已不
捨。依有覺有觀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
六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九成就現在如先
説。彼滅已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無學若
智若見現在前。六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八
成就現在。如先説。問曰。何故餘沙門果見是
無礙道見是解脱道。阿羅漢果見是無礙道
智是解脱道耶。答曰。得阿羅漢果時。息一切
所作。更不施設方便故
問曰。學人爲有正智正解脱不耶。若有者此
中何故不説。若無者佛經云何通。如説。居士
莫怖。凡夫愚小。成就邪智邪解脱故。畏墮地
獄畜生餓鬼趣。汝已斷邪智邪解脱。成就正
智正解脱。答曰。應作是説有。問曰。此中何
故不説。答曰。法或有唯是法體者。或有是
法體亦是支體者。學人唯有法體而無支體。
問曰。何故無學正智正解脱立支學人不立
耶。答曰。以名義勝故。若以法而言。無學法勝
學法。若以人而言。無學人勝學人。復次以無
學正智正解脱名勝。無過患故。復次以無學
斷一切有根本故。復次無學得二種心解脱。
一自性解脱。二在身解脱。是故得作四句。有
心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有在身解脱非自
性解脱。有自性解脱亦在身解脱。有非自性
解脱非在身解脱。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者。
學心是也。在身解脱非自性解脱者。無學有
漏心是也。自性解脱亦在身解脱者。無學心
是也。非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者。學有漏心
一切凡夫人心是也。復次無學正智正解脱無
障礙故。學人邪智障礙正智邪解脱障礙正
解脱。問曰。邪見能障礙正見。何故學正見立
支耶。答曰。學人正見。斷於煩惱時。猶如鎧
仗。故立支。復次無學正智正解脱。無相對法
故。學人正智。與邪智相對。正解脱與邪解脱
相對。復次無學心一切解脱學心。少分解脱。
少分不解脱。少分解脱者。是見道所斷煩
惱。少分不解脱者。是修道所斷煩惱。復次若
心一切障礙解脱一切障礙處解脱者立支一
切障礙者。是五種斷煩惱。一切障礙處者。是
五種斷煩惱。境界學人不爾。餘無學功徳。廣
説如雜*犍度。問曰。若如所説學人。則有邪
智邪解脱。佛經云何通。如説。居士莫怖。凡夫
愚小。成就邪智邪解脱故。畏墮地獄畜生餓
鬼趣。汝邪智邪解脱。已斷成就正智正解脱。
答曰。經説無墮惡趣。邪智邪解脱。學人猶有
餘邪智邪解脱
佛經説。阿難當知。舍利弗。是聰明比丘。須陀
洹所有四支。爲須達長者。分別有十種。問曰。
云何尊者舍利弗。分別須陀洹四支爲十種
耶。尊者波奢説曰。一支説有十種。親近善知
識有十種。乃至如法修行有十種。尊者富那
耶奢説曰。信是親近善知識多聞法。正見
是正思惟。餘是如法修行。尊者瞿沙説曰。信
戒是親近善知識。多聞是聞法。正見是正思
惟。餘是如法修行。尊者和須蜜説曰。信戒是
親近善知識多聞智慧是聞法。正見是正思
惟。餘者是如法修行。阿毘曇者。作如是説。信
戒施是親近善知識多聞智慧是聞法。正見
是正思惟。餘是如法修行。尊者佛陀提婆説
曰。須陀洹支者。即是須陀洹支尊者舍利弗
爲須達長者。分別不壞信有十種。以三事故。
一以自體。二以起處。三以所依。以自體者。是
信是戒。何者是信戒根本。謂無漏智。無漏善
根。以起處者。是正覺依正覺故。長養戒聞施
慧所依者是解脱
問曰。何故名阿羅漢。答曰。阿羅名煩惱漢名
殺。以智慧刀殺煩惱故。名阿羅漢。復次更不
生諸界諸趣諸生死中。名阿羅漢。復次遠離
惡不善法故。名阿羅漢。如偈説
    遠離惡不善 安住善住中
    應受世上供 故名阿羅漢
復次應受最勝供養故。名阿羅漢。一切沙門。
所應用物。無有不應受者。漏盡者。問曰。如漏
處亦盡。何故但説漏盡。答曰。世尊先説漏盡。
當知亦説漏處。復次若法是自性斷。斷已不
成就。此法與聖道相妨。聖道不與有漏善不
隱沒無記法相妨。唯與漏法相妨。若漏斷善
有漏法。不隱沒無記法亦斷同一對治故。如
燈不與炷油器相妨而與闇相妨。爲破闇故。
然燈亦燋炷盡油熱器。復次以漏難斷難除
難過。復次以漏是重過患故。復次漏是漏是
漏處。流枙縛取使結亦爾。善有漏不隱沒無
記法不爾
云何爲智。云何爲見。云何爲慧。問曰。何故作
此論。答曰。或有説。忍是智。如譬喩者。佛陀
提婆作如是説。慧眼初縁境界是忍。後増長
是智。是故下智是忍。如人在道行。先生念欲
住。然後乃住。慧眼初縁境界時是忍。増長是
智是故下智是忍。爲止如是説者意。亦明忍
非智故而作此論。復次所以作論者。或有説
盡智無生智是見性。爲止如是説者意。亦明
盡智無生智非見性故。而作此論。復次此揵
度是智。此中應分別。何者是智性見性慧性

云何爲見。答曰。眼根五見世俗正見學見
無學見是也。問曰。眼根何故名見耶。答曰。以
四事故名見。一以賢聖人説故。二以世俗人
説故。三以經説故。四以世間現見故。賢聖世
俗人説者。如説我見是人行住坐臥。若見人
顛蹶迷錯者。作如是説。如有見邪經説者。佛
説。若眼見色。不應分別。是男是女。生於染
愛。復説。若眼見色。好不生愛。惡不生恚。復
説。若見適意。色不適意。色非適意。色非不適
意。色應當觀察。復説。若眼見色。不應生愛
恚。應生捨心。復説。若見色應當正觀是不淨
法世間現見者。尊者和須蜜説曰。此是世人
言説。我現見是事淨。現見是事不淨。尊者佛
陀提婆説曰。經亦説。世人亦説。眼所及識所
更。是名爲見。五見名見者。以四事故。廣説如
見揵度見處中所説。世俗正見名見者。以是
見性故。學見無學見。所以名見者。以是見性
故。如夜有雲時見色。染汚慧見法亦爾。如夜
無雲時見色。善有漏慧見亦爾。如晝有雲時
見色。學慧見法亦爾。如晝無雲時見色。無學
慧見法亦爾。云何爲智。答曰。除見道中忍。餘
意識相應慧是也。彼有三種。善染汚不隱沒
無記。善有二種。有漏無漏。有漏者。是世俗正
見。無漏者。是學無學八智。染汚者。是五見及
愛恚慢疑無明相應者。不隱沒無記者。威儀
工巧報生變化心倶者是也。及五識身相應
慧。彼亦有三種。善穢汚不隱沒無記善者是
生得善。穢汚者。與愛恚倶。不隱沒無記者。與
報心倶。云何爲慧。答曰。意識相應慧是也。
彼亦有三種。善穢汚不隱沒無記善者。有二
種。有漏無漏。有漏者。是世俗正見。無漏者。
是見道中八忍。學無學八智。餘如先説。五識
相應慧。如先説。已説自體。今當説同異相。若
見是智耶。乃至廣作四句。是見非智者。眼
根見見道中諸忍是也。問曰。何故眼根非智
耶。答曰。眼根是色智非是色。復次眼根是非
相應非依非行非縁。智是相應是依是行是
縁。見道中諸忍。何故非智耶。答曰。是忍非已
忍。是觀非知是觀非已觀。是求覓非已足。是
施設止息方便。復次忍是疑對治。彼疑得與
此忍倶生故。決定義是智義。復次無礙。道解
脱道。雖同作一事。不得同在一刹那中生。尊
者和須蜜説曰。堪忍故名忍。不可以堪忍是
智。尊者佛陀提婆説曰。己見名智忍非己見。
是名見非智。智非見者。除五見及世俗正見。
諸餘意識相應有漏慧。彼有二種。染汚不隱
沒無記。染汚者。與愛恚慢疑無明相應者是
也。問曰。何故與愛等相應染汚慧非見耶。答
曰。見所行猛利。彼慧所行不猛利。復次見於
縁深入。慧於縁不深入。復次愛相應慧。爲二
結所覆蔽遍故。二結者。謂愛及相應無明。餘
亦如是。問曰。不共無明相應慧。不爲二結所
覆。何以故。不名見耶。答曰。不共無明覆慧
重於三結。不隱沒無記者。是威儀工巧報
變化心倶者是也。問曰。何故不隱沒無記慧
非見耶。答曰。見所行猛利。彼慧所行不猛利。
復次見於縁深入。彼慧於縁不深入。復次見
有勢力。彼慧微劣。問曰。如報慧微劣可爾。威
儀工巧者。亦有勢用。如世尊威儀毘首羯
磨天工巧。乃似願智所作。答曰。雖極工巧。
爲邪命所覆。復次雖是極巧。猶爲他人所譏
言。是處不好五識相應慧。何故非見耶。答
曰。見所行猛利。於縁深入。彼慧所行不猛利。
於縁不深入。復次見能分別。彼慧不能分別。
復次見縁三世及無爲。彼慧唯縁現在。復次
見縁總相別相。彼慧唯縁別相。復次見於
縁數數行。彼慧不爾。復次見於縁籌量觀察。
彼慧不爾。問曰。盡智無生智。何故非見耶。答
曰。見所行猛利。彼智所行不猛利。復次見生
時。於施設有所作。彼智生止息方便無所作。
如鳥住安隱處。復次見現在前有所求。彼智
現前無所求。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説。於勝
法更無所求故。盡智無生智非見。復次一切
無漏慧有二種。或對治邪見。或對治無智。復
有説者。無漏法三種。或對治邪見非無智。或
對治無智非邪見。或對治邪見亦對治無智。
若對治邪見非無智者。是見非智。如見道中
諸忍。若對治無智非邪見者。是智非見。如盡
智無生智。對治邪見亦對治無智者。諸餘無
漏慧。尊者和須蜜。説曰。盡智無生智。何故非
見耶。答曰。若盡智無生智。是見性者。阿羅漢
則成就九種道。然佛世尊説阿羅漢成就十
種道。問曰。如世俗正見是見性智性。學見
是見性智性。無學見是見性智性。若盡智無
生智。亦是見性智性者。有何過耶。答曰。若
如方便初入法時。世俗正見是見是智。立是
正見支。非正智支。學見是見是智。立正見支
非正智支。無學見是見是智。立正見支。不立
正智支如是盡智無生智體。亦是見是智者。
亦應立正見支不立正智支。則阿羅漢成就
九種道無十。世尊説阿羅漢成就十種道。尊
者佛陀提婆説曰。決定無疑。此智是見所以
者何。以猛利故。若作是問。阿羅漢成就九種
道。然佛説有十種道。應如是答。十道二在無
學地。八在學無學地。亦見亦智者。除見道中
諸忍盡智無生智。諸餘無漏慧。彼是何耶。謂
學八智無學正見五見世俗正見。亦是見相。
亦是智相。非智非見者。除上爾所事。若法
第一第二第三句已立名已稱説。除之諸餘
法。未立名未稱説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色
陰中除眼根。諸餘色陰是也。行陰中除一
切慧。謂善染汚不隱沒無記。亦在意地。亦五
識地。亦有漏無漏。諸餘相應不相應行陰是
也。三陰及無爲法。如是等作第四句。是名除
上爾所事。若見是慧耶。乃至廣作四句。見非
慧者眼根是也。慧非見者。除五見世俗正見。
諸餘意識相應有漏慧。五識相應慧。及盡智
無生智。餘廣説如前四句。亦見亦慧者。除盡
智無生智。諸餘無漏慧彼是何耶。謂見道中
諸忍。學八智無學正見五見世俗正見。是諸
法有見相慧相。非見非慧者。除上爾所事。如
先説。若智是慧耶。答曰。諸智是慧。頗有是慧
非智耶。答曰。有見道中諸忍是也。廣説攝亦
如是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七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四十八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犍度八道品中
若成就見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
智亦成就見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見亦成
就慧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慧亦成就見耶。答
曰如是。若成就智亦成就慧耶。答曰如是。若
成就慧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誰成就見智
慧耶。答曰。一切衆生。總而言之。一切衆生。
然有多少斷善根者。成就三界見道所斷見
智慧。三界修道所斷染汚智慧。欲界繋不隱
沒無記智慧。不斷善根者。若不得色界善心。
成就三界見道所斷見智慧。三界修道所斷
染汚智慧。欲界繋善見智慧。欲界繋不隱沒
無記智慧。若得色界善心。未離欲界欲。成
就三界見道所斷見智慧。三界修道所斷染
汚智慧。欲色界善見智慧。欲界繋不隱沒無
記智慧已離欲界欲。若不得無色界善心。成
就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智慧。修道所斷染
汚智慧。欲色界善見智慧。欲色界不隱沒。無
記智慧。若得無色界善心。未離色界欲。成就
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智慧修道所斷染汚
智慧。三界善見智慧。欲色界不隱沒無記智
慧。若離色界欲。成就無色界見道所斷見智
慧修道所斷染汚智慧三界善見智慧。欲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