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毘婆沙論 (No. 1546_ 迦旃延子浮陀跋摩道泰五百羅漢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所以者何。若於境界生愛。所有心心數法馳
騁縁中。是時此身猶無情物。若於境界生恚。
猶不能以面向之。何況正視。復有説者。此二
能變身。能變生處。欲心能變身者。或有衆生。
起貪欲纒。能變男形使滅。女形使生。或有
衆生。起瞋恚纒。能使人身滅。使成蛇身。此中
應説外道來作比丘喩。曾聞有尼揵子。來詣
佛法出家時。諸比丘在其人前。説惡法中種
種過患。其人聞已。於佛法生大瞋恚。以瞋恚
故人身即滅。便成蛇身。云何欲心能變生處。
如世尊説。告諸比丘。有遊戲失念天。彼天若
快意遊戲受樂之時。身體疲惓心則失念。以
失念故於彼命終。云何恚變生處。世尊亦説。
有恚害意天。彼諸天心懷恚時。以惡眼相視。
惡眼相視故恚心轉盛。恚心轉盛故。於彼命
終。瞋恚復能變生處。如以恚心打他他人即
死。復有説者。欲能變時。恚能變形。欲變時
者。以欲故有嬰孩少壯男女等時差別。恚變
形者。以恚故。鋸截他手足耳鼻種種身分。以
此二法能壞時壞形故。是以説之。復有説者。
以此二法能生憎愛種種過患故。是以説之。
復有説者。此二法。速能令身色變異。是以
説之
若心有染一切彼心變易耶。乃至廣説。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先説婬欲心變易。或謂
唯婬欲心是變易非餘。今説三界欲心盡是
變易故。而作此論
若心有染。一切彼心變易耶。答曰。若心有染。
一切彼心變易。若過去心。有二種變易。若未
來現在。有一種變易。謂法變易。頗有心變易
彼心非有染耶。答曰。有過去欲不相應心。若
染汚。有二種變易。不染汚一種。謂隨世變易。
未來現在恚相應心。如説。伺賊以鋸截汝身
體。乃至廣説。如是心。是法變易非有染。問
曰。現在心至過去名變易。未來心至現在。何
以不名變易耶。答曰。若變易心。更不變易。故
名變易。未來心至現在。復當變易。至過去故
不名變易。復有説者。若所作變易。隨世變易。
是名變易。現在心。雖有隨世變易。無所作變
易。所以者何。猶有所作。復當變易。至過去
世故。問曰。何故名伺賊耶。答曰。晝伺其便。
夜則偸劫。問曰。何故以鋸爲喩耶。答曰。以刀
截人。有入時痛出時不痛。有出時痛入時不
痛。以鋸截人。出入倶痛。是以爲喩。若心有恚
一切彼心變易耶。答曰。若心有恚一切彼心
變易。如前所説。盡應説之。頗變易一切彼心
非有恚耶。答曰。有過去恚不相應心。未來現
在欲相應心。如是一切煩惱相應心。隨相應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九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雜揵度無慚愧品
一切掉盡悔相應耶。乃至廣説。問曰。何故作
此論。答曰。世尊説掉與悔作一蓋。或謂掉外
無悔悔外無掉。欲説悔外有掉掉外有悔。決
定義故。而作此論
一切掉盡悔相應耶。乃至廣説作四句。云何
掉不與悔相應。答曰。非悔時心不休不息。乃
至廣説。彼是何耶。答曰。一切色無色界掉。欲
界見道所斷。四種掉。修道所斷。五識身掉。意
識地欲恚慢慳愱相應掉。如是等掉。不與悔
相應。所以者何。彼品中無悔故。云何悔不與
掉相應。答曰。不染汚心悔。乃至廣説。彼是
何耶。如比丘畏戒故悔。若不自擧。若使人擧。
露地臥具。若自閉若使人閉。大小行處門。若
爲作福悔。何者是耶。有悔因不善悔亦不善。
有悔不善因善。有悔因善悔亦善。有悔善因
不善。有悔因不善悔亦不善者。猶如有一作
惡悔我所作惡少應當益作。有悔不善因善
者。猶如有一作善後悔我何故作此善耶。如
彼居士施辟支佛食。後便悔言。我寧以此食
與奴婢作人何用施是人爲。有悔因善悔亦善
者。猶如有一作善後悔便悔言我作善少應當
益作。如尊者阿尼盧頭。作如是言。我若知此
大徳有如是威神者。我當益施其食。有悔善
因不善者。猶如有一於戒不犯我作如是事
非是善好。如不擧露地敷具如是等戒是也。
此四種中。悔善因善。悔善因不善。是悔不與
掉相應。云何掉與悔相應。謂染汚心悔是也。
乃至廣説。問曰。何故問掉應悔。而答悔應掉
耶。答曰。此文應如是説。云何掉應悔。若心悔
時。不休不息。乃至廣説。而無説者。有何意
耶。答曰。此説染汚心悔。應於掉時。諸餘染汚
心。唯掉相應。不與悔相應。復有説者。悔之
與掉。體倶是蓋。應作是問。云何掉與悔相應。
悔云何與掉相應。云何掉不與悔相應。悔不
與掉相應。除上爾所事。諸法已立名已稱説
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稱説者。作
第四句。一切睡眠相應耶。乃至廣説。問曰。
何故作此論。答曰。世尊説。睡與眠作一蓋。或
謂睡外無眠。眠外無睡。今欲説睡外有眠。眠
外有睡。決定義故。而作此論
一切睡眠相應耶。乃至廣作四句。云何睡不
與眠相應。若身未動時。身重是説五識身睡。
心重是説意識身睡。身心瞪&MT02774;等餘句亦如
是。彼是何耶。一切色無色界睡。欲界不眠時
睡。是謂睡不與眠相應。云何眠不與睡相應。
不染汚心眠夢。身動心不散心不行。五識在
意。識中眠。不汚染心者。善心不隱沒無記
心。是名眠不與睡相應。云何睡與眠相應。答
曰。染汚心眠夢。乃至廣説。餘句答餘句如
上掉悔中説
眠當言善耶。乃至廣説。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此因論生論。先説不染汚心眠夢。乃至廣
説。不説眠是善不善無記。彼中不説者。今欲
説故。而作此論
眠當言善耶。乃至廣説。答曰。眠或善不善無
記。云何善。善心眠夢。是謂善。問曰。爲是生
得善心眠夢。爲是方便善心眠夢耶。答曰。生
得善。非方便善。問曰。何等衆生善心中眠耶。
答曰。不眠時。多修行善者。以多修行善故眠
時亦善。如行者不眠時念其境界耶。念境界
而眠。眠中還見本境界。誦經施主亦如是。如
是衆生善心眠。何等衆生不善心眠耶。答曰。
不眠時多作惡行者。如屠兒獵師晝作不善。
眠夢亦然。如屠獵師盜賊婬人亦如是。如是
等衆生不善心眠。何等衆生無記心眠耶。答
曰。不眠時。多作無記行。亦無記心眠。還見
無記事報。無記心中亦眠。威儀工巧心亦眠。
還作威儀工巧事。身見邊見隱沒無記心亦
眠。如本有陰。多修行善不善無記。善不善無
記心而死。不眠時。多行善不善無記。眠時亦
善不善無記心而眠
眠中所作善増益。當言迴耶。乃至廣説。問曰。
何故作此論。答曰。前説善心眠。乃至廣説。不
説眠所作善増益當言迴耶不迴耶。彼中不
説者。今欲説故而作此論
眠中所作善増益當言迴耶。乃至廣説。或有
説。得是増益。或有説。生是増益。云何説得是
増益耶。如定揵度説。以何等故。凡夫人退時。
見道修道所斷煩惱増益。世尊弟子退時。唯
修道所斷煩惱増益。云何説生是増益。如施
設經説。凡夫人若生欲界愛。必生五法。何謂
爲五。一欲界愛。二欲界愛増益。三無明。四無
明増益。五掉。此中説善不善思。得愛不愛果。
説名増益。彼増益。爲生愛果。爲生不愛果耶。
答曰。若善生愛果。若不善生不愛果。云何善
増益。如眠夢時施與。如人常行布施。彼眠夢
時。亦行是事。若好行多聞。彼眠夢時。亦行是
事。讀修多羅阿毘曇持戒善亦如是。若好修
定。彼眠夢時。亦行是事。如修不淨等善眠。是
名善増益。云何不善増益。若好惡事。彼眠夢
時。亦行是事。如獵師屠兒夢作殺事。賊取他
財。婬人犯他女色。是名不善増益。云何非善
増益。非不善増益。如人好行威儀工巧事。彼
眠夢時。亦行是事。如行者夢作農夫種植。
如銅鐵師等夢作銅鐵等物
問曰。若眠時所作善増益者。何以佛説愚人
眠時無有果報。答曰。如不眠人。能作田種等
作。以眠故不作。佛説是人言無果報。如不眠
人。能讀誦經。能修不淨等善根。能生念處。能
煖等達分善根。能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阿
那含阿羅漢果。以眠故不得如是等果報。是
故佛説愚人眠時無有果報。尊者和須蜜説
曰。以眠時得果少故。佛説無果
佛經中説。寧當眠莫起惡覺。問曰。若眠不善
増益者。何故佛説寧當眠不起惡覺耶。答曰。
以不眠時數數多起惡覺故。眠時則少。以是
事故。佛説寧當眠不起惡覺
問曰。眠時能作生處造業不耶。答曰。或有説
者。能作惡道生處造業。如婆羅地迦虫曲
虫等。受此微怯弱之身是也
夢名何法。乃至廣説。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先説夢所作事。未説夢體。今欲説故而作
此論。復次佛經説。我爲菩薩時。夢見五事。波
斯匿王夢見十事。如難陀迦母優婆斯。白佛
言。我夫命過。爲我現夢。餘經説偈
    夢中共人會 寤已便不見
    一切所有物 死已亦不見
餘經亦説。汝等當捨如夢之法。云何如夢法。
五陰是也。乃至廣説。佛經雖處處説夢而不
分別。佛經是此論所爲根本。彼中不説者。今
欲説故而作此論。復有説者。譬喩者説夢。非
實有法。彼以何故。作如是説。答曰。以世現
事故。作如是説。如人夢中飮食飽足。諸根増
益寤已飢渇。夢中夢作五樂。寤已都不復
見。夢四種兵而自圍遶。寤已獨己。以是事故。
夢非實有。爲止如是説者意亦明夢是實有
法故。而作此論
夢名何法。答曰。眠時心心數法。隨其所縁。寤
已不忘。向他人説我夢見如是事。是名爲夢。
問曰。如夢所見事。寤已不憶。設憶不向他人
説。爲是夢不。答曰。此亦是夢。此中所説。是
滿足夢。滿足夢者。夢中所見。寤已不忘。亦
向他人説者是也
問曰。夢體性是何。答曰。體性是意。所以者
何。以意力故心心數法生。復有説者。夢體性
是心心數法。所以者何。如經本説。心心數法
隨其所縁。復有説者。心心數法境。是夢體性。
所以者何。如經本説。心心數法隨其所縁。復
有説者。夢體性是五陰
問曰。何處有夢耶。答曰。欲界非色無色界。或
有説者。欲界不盡有夢。如地獄衆生。所以者
何。以苦痛所逼故不得眠。復有説者。地獄亦
有眠時。所以者何。如説活地獄中。或時有冷
風來。如是唱言。衆生活。衆生活。時諸衆生即
便還活。冷風吹故暫時得眠。以是事故。知地
獄中亦有眠夢。畜生餓鬼人亦有眠夢。問曰。
何等人有夢耶。答曰。凡夫聖人倶夢。聖人從
須陀洹至辟支佛盡夢。唯有諸佛不夢。所以
者何。唯有諸佛。無有疑故。亦離一切無巧便
習氣故。問曰。夢中所見。爲是所更事爲非所
更事耶。答曰。是所更事。非不所更事。問曰。
若然者。夢見人有角。何處曾見有角人耶。答
曰。此是亂想故。異處見人。異處見角。以亂想
故。言是一處見人有角。復有説者。大海中有
人形虫。頭上有角。以曾見故。今亦夢見。問
曰。如菩薩夢見五事。爲於何處曾見是事耶。
答曰。所更有二種。一者曾見。二者曾聞。菩
薩所夢是曾聞。於何處聞。過去諸佛。爲諸弟
子説此五夢。菩薩於彼而得聞之。以曾聞故
今亦夢見。問曰。誰現此夢耶。答曰。或有説
者。是諸鬼神。爲現吉不吉事。尊者和須蜜説
曰。以五事故現夢。如偈説
    以疑心分別 覺習因現事
    非人來相語 因此五見夢
醫方説。有七事故夢。如偈説
    或所更聞見 所求亦分別
    覺習及諸患 因此七見夢
問曰。如現在意識不能見色等。云何言夢是
意地而能見色等耶。答曰。以見吉不吉相故
言見。諸仙人説夢亦如是。尊者佛陀提婆説
曰。眠時五識不現在前。不能見色等。如難陀
迦母優*婆斯所夢。以眠勢衰微。是以能見色
等。問曰。夢所念事多。第四禪地宿命智所念
事多耶。答曰。夢所念事多。非第四禪地宿命
智所念事多。以是事故。而作是説。頗不入禪。
不起通現在前。能憶念阿僧祇劫事不。答曰
有。謂夢中所念是也
仙人所説夢書。若人夢見如是事。當有如是
果。問曰。如知未來世事。是願智境界。彼不
得願智。何由能知耶。答曰。以過去現在事。比
未來世事故能知。如諸仙曾有如是夢有如
是果。今有如是夢。亦當有如是果。如此皆以
比相故知
如經説。當捨如夢等法。云何是如夢等法。答
曰。五陰等是也。問曰。以何等故。説五陰如
夢。答曰。以不適人意。暫有不經久故。説陰如
夢。問曰。於何處眠耶。答曰。如經先説。五道
中有眠。中陰中亦眠。在母胎諸根具者亦眠。
乃至佛世尊亦眠。問曰。如薩遮尼揵所説。若
人眠者。其人亦愚所以者何。以是蓋故。此云
何通。答曰。非一切眠盡是蓋。有眠是蓋。有眠
非蓋。眠非蓋者。佛起現在前。欲調適身故。眠
是蓋者。佛不起現在前。所以者何。已離一切
愚故有五蓋。五蓋攝一切蓋耶。乃至廣説。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佛經説五蓋。或謂唯五
蓋更無餘蓋。欲明五蓋外更有無明蓋故。而
作此論。五蓋攝一切蓋一切蓋攝五蓋耶。答
曰。一切蓋攝五蓋非五蓋攝一切蓋。乃至廣
説。五蓋者所説者是也。一切蓋者第六無明
蓋是也。彼一切蓋能攝五蓋。以多故。五不攝
一切。以有餘故。如以大器覆小器則遍。小器
覆大器則不遍。彼亦如是。一切攝五。非五攝
一切。不攝何等。謂無明蓋
佛説無明覆愛結繋愚小得此身聰明亦然。
問曰。如無明是蓋亦是結。愛亦是蓋亦是結。
何以唯説無明覆不説愛覆耶。答曰。或有説
者。欲現種種文種種説故。若有種種文義則
易解。復有説者。蓋義是覆義。更無有結覆衆
生慧眼如無明者。繋義是結義。更無有結繋
於衆生如愛結者。猶如一人有二怨家。一縛
其手足。二以土坌其目。是人被縛無目。不能
有所至。如是無明覆衆生慧眼。愛結繋之。不
能起向涅槃。以是事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説。
以無明覆愛結繋故。不善法得生。是中應説。
一名伊利摩。二名摩舍輸賊。尊者佛陀羅測
説曰。此現二門。乃至廣説。如説。無明覆愛結
繋。説愛結覆無明繋亦如是。以是故。欲現
二門義。乃至廣説。問曰。以何等故。不説無明
蓋在五蓋中耶。答曰。覆義是蓋義。此五法覆
勢用等無明覆勢用偏多。如一無明蓋覆勢
用勝於五蓋所覆勢用。復有説者。以無明體
重故不立無明蓋。在五蓋中
諸蓋盡覆耶。乃至廣説。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先解經中五蓋所不攝無明蓋。今欲説阿
毘曇義一切煩惱盡是蓋。所以者何。一切煩
惱盡覆此身中故。以是事故。尊者迦旃延子。
作如是問。諸蓋覆耶。乃至廣作四句。云何是
蓋非覆。過去未來五蓋是也。所以者何。以是
蓋相故言蓋。過去蓋所作已竟。未來蓋所作
未生。故不名爲覆。云何覆非蓋。除五蓋諸餘
煩惱現在前。何者是耶謂色無色界一切結。
欲界繋諸見慢無明蓋所不攝。諸纒現在前
時是也。云何蓋亦覆。五蓋展轉現在前。若不
眠欲愛蓋現在前時。三蓋現在前。謂欲愛睡
掉蓋。眠時有四。即増眠蓋。瞋恚癡悔説亦
如是。不眠睡蓋現在前時。二蓋現在前。謂睡
掉蓋。眠時三蓋現在前。即増眠是也。云何非
蓋非覆。除上爾所事。諸法已立名已稱説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稱説者作第
四句。何者是耶。行陰作四句。在三世五蓋。現
在煩惱五蓋所不攝者。如是法。作第一第二
第三句。諸餘相應不相應行陰全四陰無爲
法。如是等法。作第四句。問曰。如過去煩惱覆
過去法。未來煩惱覆未來法。現在煩惱覆現
在法。何以故但説現在煩惱是覆。不説過去
未來耶。答曰。或有説者。若説現在。當知亦説
過去未來。復有説者。現在煩惱。能障聖道。過
去未來煩惱。不能障聖道。復有説者。現在煩
惱。能取依果報果。非過去未來。復有説者。現
在煩惱能取果與果。非過去未來。復有説者。
現在煩惱現呵責。染汚此身墮不是處。非過
去未來。復有説者。現在煩惱能生世愚及縁
中愚。復有説者。現在煩惱。有所作。復有説
者。現在煩惱障礙所依所行所縁。復有説者。
或有爲法。或有爲人。若爲法而言。過去法爲
過去煩惱所覆。未來現在法爲未來現在煩
惱所覆。若爲人而言。則現在煩惱名覆人。如
世人言。誰爲煩惱所覆。謂不得解脱人爲煩
惱所覆。現在陰界入假名爲人。過去未來陰
界入假名爲法。以是事故。現在煩惱名覆。非
過去未來也
一切欲界繋無明使。盡不善耶。乃至廣説。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説。一切結使盡是
不善。如譬喩者作如是説。一切煩惱盡是不
善。所以者何。無巧便故。欲止如是説者意。亦
欲説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色無色界一
切結盡是無記故。復有説者。一切欲界煩惱。
盡是不善。一切色無色界煩惱。盡是無記。
今欲現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亦是無
記。以是事故。欲止他義顯於己義。亦欲説法
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一切欲界繋無明使盡不善耶。答曰。諸不善
者。盡欲界繋無明使。頗有欲界無明使非不
善耶。答曰有。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使是
也。問曰。何故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非不
善耶。答曰若體是無慚無愧。與無慚無愧相
應。從無慚無愧生。是無慚無愧依果者是不
善。彼與此相違故非不善。復次此法非一向
壞於期心。云何非一向壞於期心耶。答曰。體
非無慚愧等故。復次此法不妨布施持戒修
定等故。所以者何。計我見者。爲我樂故行於
布施。爲我生善道故行於持戒。爲我得解脱
故而修於定。邊見隨身見後生。彼相應無明
亦爾。復次此二見。於自法中愚不逼切他。所
以者何。我見者。不如是説眼能見色是可見。
作如是説。我能見我所是可見。乃至意知法
説亦如是。此見未曾逼切於他。邊見隨身見
後生故。相應無明亦爾。復次以此見不能生
報故。尊者和須蜜作如是説。何故身見邊見
是無記耶。答曰。以不能生身口麁業故。問
曰。不善煩惱亦有不能生身口麁業者。可是
無記耶。答曰。現在雖不起後増益時。能起身
口麁業。身見邊見終不能起。復次此見不能
令衆生墮於惡道。問曰。不善煩惱亦有不能
令衆生墮惡道者。可是無記耶。答曰。不善煩
惱後増長時。能令衆生墮於惡道。身見邊見
終不能令衆生墮惡道故。復次此見不能生
不愛果故。問曰。若能得未來有。即是生不愛
果。世尊亦説。比丘我不稱美乃至彈指頃生
未來有者。所以者何。有皆是苦故。邊見隨身
見後生。相應無明亦爾。尊者佛陀提婆説曰。
此二見是顛倒。能生諸煩惱。非安隱法故是
不善。若當身見非是不善者誰是不善。世尊
亦説。比丘若無明是不善。邊見隨身見後生。
相應無明亦爾
一切色無色界無明使盡無記耶。答曰。一切
色無色界無明使盡是無記。廣説如經本。問
曰。何故色無色界煩惱是無記耶。答曰。若體
是無慚無愧。乃至是無慚無愧依果者是不
善。色無色界煩惱。與此相違故非不善。復次
此諸煩惱不一向壞期心。如上所説。復次以
不能生報故。如是因論生論。以何等故。彼諸
煩惱不能生報。答曰。此諸煩惱。爲四支五支
三昧所制持故。猶如毒蛇爲呪所持不能螫
人。彼亦如是。復次彼無報器故。若當色無色
界煩惱當生報者。應生何報。必生苦報。苦報
在欲界。不可以色無色界行欲界中受報。復
次彼煩惱。非一向受於顛倒。亦少有所因。如
色無色界邪見謗苦。彼有少樂故。亦有少勝
見取見第一。亦有少淨戒取見淨。如色界道
能淨欲界。色無色界道。能淨色無色界道。能
淨無色界。尊者和須蜜説曰。以何等故。色無
色界煩惱是無記。答言。不能生身口麁業。
廣説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説曰。若當色無色
界煩惱非是不善者。誰是不善。世尊亦説煩
惱生業。一切見苦集所斷無明使。盡是一切
遍耶。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應如上一切遍
因中説。一切見苦集所斷無明使。盡是一切
遍使耶。答曰。諸一切遍。盡是見苦集所斷無
明使。頗見苦集所斷無明使非一切遍耶。答
曰有。非一切遍使相應無明。何者是耶。欲恚
慢等相應無明。隨相而説
云何不共無明使。答曰。不説苦於苦不忍不
可。餘諦亦爾。此心一向愚。一向劣。一向癡。
是故説不共無明。問曰。若然者。云何非是邪
見耶。答曰。邪見謗言無苦。此不欲忍苦。猶如
宿食不消憎於乳食。彼亦如是。或有説者。
上已説體。所行云何。答曰。無知黒闇愚癡是
也。復有説者。先説所行。如不説苦於苦不忍
不可是也。問曰。若然者。波伽羅那經所説云
何通。如説云何無明使所使。答言若無知黒
闇愚癡是也。答曰。彼説無明所行不盡有煩
惱所行彼中不説。復有説者。不説苦等。是説
無明所縁
問曰。云何是不共義耶。答曰。罽賓沙門作如
是説。不與縁四諦煩惱相應故名不共。復有
説者。此使縁於四諦。唯是凡夫所行故名不
共。尊者婆已説曰。不共餘煩惱故名不共。所
以者何。以遠離煩惱所行各異不待煩惱而
生故名不共。尊者婆摩勒説曰。與煩惱別異
不共一意故名不共。復有説者。與煩惱別異
不共方便故名不共。問曰。不共無明。爲是五
種所斷。爲是見道所斷耶。若是見道所斷者。
識身經所説云何通。如説彼是修道所斷。不
共無明相應心。若是五種者。此中何以不説
耶。答曰。或有説者。見道所斷。問曰。若然者。識
身經所説云何通。答曰。此文應如是説。彼是
修道所斷。無明使相應心。應作是説。而不説
者有何意。答曰。識身經所説。不説不共無明
使。若以自功力不因他生者。是不共無明。彼
雖不與煩惱相應。不以自功力因他而生。是
故不是不共。復有説者是五種斷。問曰。此中
何以不説耶。答曰。或有説者。若無明縁四諦。
不與餘使相應故名不共。修道所斷無明。有
不與煩惱相應者。不縁四諦。復有説者。若不
與諸使相應。唯凡夫所行者。是中則説彼修
道所斷。雖有不與煩惱相應。而是凡夫聖人
所行。是故不説。問曰。修道所斷不共無明使
何等心邊可得耶。答曰。欲界十小煩惱大地。
色界初禪地諂放逸。第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
處放逸倶者是也。問曰。於何時現在前行耶。
答曰。若人起正見。若人起見。心疲勞已。或時
起如是等不共無明不共無明不説苦。乃至
廣説。問曰。如一切心中盡有慧。何以説不忍
可苦耶。答曰。爲無明所蔽故彼慧不明不了。
頗有使不爲倶使所使耶。答曰有。縁使已斷
不共無明使是也。頗有使不爲使所使耶。答
曰有。即前者是也。頗有使不能使耶。答曰
有。無漏縁不共無明使是也。云何不共掉纒
耶。答曰。無不共掉纒。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爲止人疑故。如有不與煩惱相應不共無
明使亦謂有不共掉纒爲止如是疑意故。答
曰無不共掉纒。所以者何一切染汚心中。盡
有無明使。復次如有不與煩惱相應不共無
明使。亦謂有不與纒相應不共掉纒。爲斷如
是疑意。答言。無不共掉纒。所以者何。一切
染汚心有睡掉故。以是事故而作此論
問曰。如睡掉通三界五種斷。六識身一切染
汚心可得。何故不問睡。但問掉耶。答曰。或有
説者。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説。復有説者。以
掉多放逸過生諸罪咎故。以多過患故波伽
羅那經。立掉爲煩惱大地。此經本中問。云何
不共掉纒。亦立爲上分結。施設經亦説。凡夫
起欲愛使時。五法現在前。謂欲愛使欲愛使
増益。無明使。無明使増益。掉睡無如上等過
故不問。復次掉能發動四支五支定覺心。睡
隨順三昧。與三昧相似若睡現在前時。如入
禪者。復次睡爲無明所蔽。似無明所行。愚小
不猛利。掉不與無明相似猛利。是故問掉不
問於睡。復次睡依於無明。若説無明。當知已
説睡復有説者。修善時掉能令遠善退失。令
人心退故。發動睡則不爾復有説者。掉能令
三昧中心心數法散亂。亦於所縁事移動睡
則不爾。復有説者。亦應問睡。此文應如是説
云何不共睡纒答言。無不共睡纒。而不説
者。當知此説有餘。復有説者。若説掉當知亦
説睡。所以者何。一切處共倶故
  ◎阿毘曇毘婆沙論雜*揵度色品第六
色法生住老無常。當言色耶。乃至廣説。此章
及解章義。是中應廣説優婆提舍。問曰。何
故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中説。告諸比
丘。有三有爲相。不解此經義趣故。諸家作種
種異説。其義不同。如譬喩者説。三有爲相。無
有實體。所以者何。三有爲相。是不相應行陰
所攝。不相應行陰。無有實體。欲止如是説者
意。亦明三有爲相是實有法故。而作此論。復
有説者。言此法是無爲法。如毘婆闍婆提。作
如是説。若此法是有爲者。其性羸劣。以羸劣
故。不能生法住法滅法。無爲有力。以有力故。
能令法生住滅。或有説。此二法是有爲。一是
無爲。如曇摩掘部作如是説。二是有爲謂生
住。一是無爲謂滅。若此是有爲。其性羸劣。不
能滅法。以是無爲故能滅法。爲止如是説者
意。欲明此三法是有爲故。復有説者。此法是
相應。爲止如是説者意故。復有説者。爲止即
彼法沙門意故。彼法沙門作如是説。色法生
住無常。即是色體。乃至識亦如是。爲止如
是等説者意。欲顯己義亦欲説法相相應義
故。而作此論
色法生住老無常。當言色耶非色耶。答曰。當
言非色。問曰。非色入有二種。謂意入法入。
爲意入所攝。爲法入所攝耶。答曰。法入所攝
非色法。當言非色。即法入所攝。可見法。當言
不可見。不可見法。有十一入。除色入。彼非眼
入乃至意入所攝。是法入所攝。不可見法。當
言不可見。即法入所攝。有對法當言無對。無
對是二入。謂意入法入。非意入所攝。是法入
所攝。無對法當言無對。即法入所攝。有漏法
當言即有漏。從是已後還與彼法相似。無漏
即無漏。有爲即有爲。以是義故。爲止説有爲
相是無爲者意故。無爲法無過去未來現在
當言即過去未來現在。問曰。何以過去法得
通三世。生住老無常唯過去耶。答曰。過去法
得與彼。不同一果。不共行。相離不相隨。於彼
聚爲非聚。如樹皮離樹。生等不爾。與彼同一
果。乃至廣説。如過去者。未來現在説亦如是。
善不善無記。當言即善不善無記。三界繋不
繋。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見道所斷。修道所斷
不斷。説亦如是
云何老云何死云何無常。問曰。何故作此論。
答曰。先説眞實義有爲相。今欲説假名有爲
相故。復有説者。先説刹那無常。今欲説一世
無常故作此論。云何爲老。乃至廣説。問曰。此
中何故不問生耶。答曰。或有説者。彼作經者
意欲爾。乃至廣説。復有説者。若法於彼法無
増益。令彼法散壞者。是中則問。生於彼法。能
令増益熾盛。是故不問。復有説。若法能令
彼法相離相遠。此中則問。生能令彼法相近
相隨。是故不問。云何爲老。答曰。髮白零落身
體皮皺轉轉損減身形曲膢。氣息損少。身生
黒點猶如彩畫。扶杖而行。恒患顛伏。行歩遲
微諸根漸損。轉轉衰熟擧身戰掉是爲老。云
何爲死。答曰。諸行散滅是名爲死。如説若死
即無常耶。云何死是無常。云何無常非死。答
曰。或有説者。最後命根滅一刹那。是名爲死。
亦名無常餘。時陰散滅。是名無常。不名爲死。
復有説者。與最後命根倶滅五陰。是名爲死。
亦名無常。餘時陰散滅。是名無常。不名爲死。
復有説者。一生中命根散滅。是名爲死。亦名
無常。餘陰散滅。是名無常。不名爲死。復有
説者。一生中與命根倶五陰散失。是名爲死。
亦名無常。餘陰散失。是名無常。不名爲死。復
有説者。衆生數陰散失。是名爲死。亦名無常。
非衆生數陰散失。是名無常。不名爲死。問曰。
業力強無常力強耶。答曰。業力強非無常。業
是聖道。無常即無常。世尊。或説道是受。或説
是想。或説是思。或説是意。或説是燈明。或説
是信進念定慧。或説是栰是石是水是花。或
説是慈悲喜捨何處説道是受。如説我實覺
苦聖諦。何處説道是想。如説比丘修行廣布
無常想能斷欲愛。乃至廣説。何處説是思。如
説有業無黒報無白報能盡業。何處説是意。
如偈説
    意能燒屋宅 亦不染於縁
    謂佛天人師 應受一切供
何處説是燈明。如偈説
    汝起莫放逸 以戒自調伏
    如是等燈明 馳流不能滅
何處説是信。如偈説
    信能度大河 不放逸亦然
    精進除衆苦 慧能到解脱
何處説精進。如説佛告阿難。精進能増長菩
提。何處説是念。如説佛告比丘。我説念過一
切處。我聖弟子。具足念力。守護。根門。則離
不善法。能修善法。何處説是定。如説有定是
正道無定是邪道。有定心得解脱。非不定。如
是等是也。何處説是慧。如偈説
    慧爲世間上 趣向於至眞
    若能正知此 必盡於老死
何處説是栰。如説比丘當知。栰者即八聖道。
何處説是石。如説比丘當知。此是正見大石
山。何處説是水。如説比丘當知。此八聖道。是
八味水。何處説是花。如説此七覺意花。何處
説是慈悲喜捨。如説修慈心三昧。得阿那含
果。悲喜捨亦如是。此中説道是業。是故説業
力彊非無常。業能滅過去未來現在行。其滅
是數滅。無常滅現在行。其滅是無常滅。或有
説無常力彊非業力。所以者何。業能滅過去
未來行。無常能滅彼業。若人能殺千人敵者。
是人名爲二千人敵。彼亦如是是故無常力
強非業力。如我義者。業力彊非無常力。所以
者何。業能令過去未來現在行不行境界。無
常何所滅耶。復有説者。業名和合。無常名壞
和合。爲業力強。無常力強。答曰。業力強非無
常力。所以者何。和合事難。壞和合易。復有説
者。無常力強非業力。所以者何。彼和合者。必
有別離。如我義。業力強非無常力。所以者何。
和合事難。壞和合易。如人作瓶時難壞瓶時
易。復有説者。若業能作五道受生處造業。是
業力強。非無常力。復有説者。無常力強非業
力。所以者何。彼業亦爲無常所壞。如我義。業
力強非無常力。所以者何。法造時難壞時易。
此中亦應説瓶喩
世尊説三有爲相。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爲
止他義故。如譬喩者。不欲令一刹那中有三
有爲相。彼作是説。若一刹那中。有三有爲相
者。則一法一時。即生即老。即無常。問曰。若
然者。其義云何。答*言。法初時名生。後時名
無常。此二中間名老。如是説者。則一刹那中。
無三有爲相。此説不如實分別。所以者何。説
一生中相似法故。一生中。初生者名生。最後
者名無常。此二中間名老。若作是説者。則一
法無三相。爲止如是説者意。亦明一法有三
相故。問曰。若一法有三相者。云何不一法一
時即生即老即無常耶。答曰。所作異故。所以
者何。法生時。生有所作。法滅時。老無常有所
作。以所作次第各異故。而無有過。是故爲止
他義。欲顯己義亦欲説法相相應義故。而作
此論。此三有爲相。有爲法。有生有滅有住變。
云何有爲法一刹那中。有生有滅有住變耶。
答曰。法起時生。生彼法。法滅時滅。滅彼法。
住變是老。老能熟彼法。問曰。若然者。法體是
變異者。云何法不捨自體耶。若不變異者。何
以説住變是老。答曰。應作是説。法體無變異。
問曰。何以説住變是老耶。答曰。此是老名老。
名爲老亦名住變。復有説者。以其體不異故。
名不變異。所作異故。名爲變異。所以者何。法
生時所作異。滅時所作異。云何生時所作異。
滅時所作異。答曰。法生時有力。有功能。有所
作法滅時。衰退散壞。以是義故。言有變異。復
有説者。法迅速故生。迅速遲微故滅。濕潤
故生。萎枯故滅。復有説者。以經三世故變異。
所以者何。過去法異未來現在法
問曰。此相爲是總相。爲是別相耶。若是別相
者。云何一法而有四相若是總相者。諸法各
自有相。云何是總相耶。答曰。或有説者。此
相是別相。問曰。若然者。云何一法而有四相。
答曰。此説自相。非如火熱。是自相如受自有
生住滅受生住滅不能生乃至識。是故言自
相。諸法各各自有別相。如色是不久散壞。如
病如癰如瘡如箭等。百四十種相。相有二種。
一者舊相。二是客相。生等於彼法。是客相非
是舊相。合聚他物相。本自體相亦如是。復有
説者。是總相。問曰。若然者。諸法各自相。云
何是總相耶。答曰。相似相。如一法有三相。
一切法亦有三相。復有説者。非別相亦非總
相。所以者何。非自體故非別相。各有相故非
總相。問曰。若此非總相非別相者。當言是何
法耶。答曰。此是諸法印幟。若法有此印幟是
有爲。無印幟者是無爲。如大人相非大人體。
若有此相者。名爲大人。若無此相者。不名大
人。彼亦如是。評曰。不應作此説。説總相者

問曰。法生時。除其自體。餘一切法。能生此法。
何故唯説能生生此法耶。答曰。法生時。餘
法雖有功。不名能生。唯生體能生。如女人産
時。諸餘女人。雖復佐助。不名爲産。唯母名産。
彼亦如是。尊者和須蜜説曰。唯生能生彼法。
非餘法。所以者何。若無生者。則彼法不生。
問曰。若無餘法。彼法亦不生。復次若有生
彼法。生非無生。問曰。亦有餘法作縁使此法
生非無餘法縁。尊者佛陀提婆説曰。法生時。
生勢最勝故生得其名。餘法不爾。如作伎書
畫染法。作伎時。非無伎子毘頭梢等而伎得
成。然彼伎成師得其名。如畫非不因筆墨紙
等。而人受其名。畫時非不因衆彩。而人受
其名。染時非不因瓫水等。而染者得名。彼亦
如是
問曰。生相爲有生相不。若有者云何非無窮。
彼生復有生故。若無者誰生此生。答曰。應作
是説。生相復有生相。問曰若然者。云何非無
窮。答曰。無窮有何過。未來世寛。無住處耶。
又生死是無窮法。以是事故。難除難過。能生
衆生無量連瑣之苦。復次此二同在一刹那
中。故非無窮。彼一刹那中。生生二法。一生法。
二生生生。生生唯生生問曰。何故生生二法。
生生唯生生。答曰。如是亦無有過。猶如女人
有生一子者有雙生者。復有説者。生相生八
法。謂彼法生生老後老住後住無常後無常
生生生一法。謂生。問曰。何故生生八法。生生
唯生生。答曰。是亦無過。猶如猪犬狼犲等。
或生一子或生多子
問曰。諸行爲有住相不。若有者有爲相中。何
以不説。此經復云何通。如説。諸行不住。猶如
壽行。乃至廣説。若無者此文云何通。如説色
法生老住無常。當言色耶。乃至廣説。波伽羅
那經亦説。云何住諸行生不散壞。答曰。應作
是説。諸行有住相。問曰。諸行有住相者。有爲
相中。何以不説耶。答曰。應説有爲法有四相。
若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住相似無爲
法故。不説是有爲相。復次若相能令諸行歴
世者。是有爲相。如生移未來行現在世。老
無常移現在行在過去世。住與彼法相著無
捨離時。復次分別諸相時。三相墮有爲部中。
住相墮無爲部中。復次若相能令諸行不増
益散壞者。説是有爲相。住能令諸行増益不
散壞。不説是有爲相。問曰。若然者。生能令諸
行増益不散壞。何以説是有爲相耶。答曰。生
能令諸行増益散壞其於老無常。所以者何。
若生不生諸行。在現在者。則老無常不能散
壞以生生諸行在現在世故。老令衰微。無常
能壞猶如有人雖居牢固之處有三怨家。一
於牢固之處。挽其人出。二共斷其命。此三於
彼人倶作不饒益事。若一人不於牢固之處
挽出者。則二人無由斷其人命。彼亦如是問
曰。若諸行有住相者。佛經云何通耶。答曰。佛
經説不住。無有久住相。非謂一刹那。如命根
等。復次言無住者。無長久時住。住相謂少時
住。復次刹那中。住相微細。唯佛所知。所以者
何。如以神足屈申臂頃。從此間沒。住須彌山
頂。於其中間。衆多刹那相續。非不相續。是故
言從此至彼。如是等相。唯佛境界。非餘所
知。是故經説無有住相。復有説者。雖有少時
住。速爲老所衰無常所滅。是故住相有如是
過患故佛經不説。復有説者。諸行無住相。是
以有爲相中不説。佛經善通。此文云何通。如
説。色法生老住無常。乃至廣説。答曰。此文應
如是説。色法生老無常。乃至廣説。不應言住
若言住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住是老異名如
生名生亦名出現。無常名無常。亦名滅盡。老
名老。亦名住。評曰。應作是説。諸行有住相。
若諸行無住相者。不能有所縁。欲令無如是
過故。説諸行有住相
問曰。何者是變異。爲以滅故壞故以爲變易
故言變異耶。答以滅故言變異者。變異與滅。
則是一體。有爲法。唯有二相。若以壞者。則法
捨自相。若以變易者。云何不助成外道。作如
是説。諸法變易。答曰。應作是説。勢衰故言變
易。所以者何。諸行勢盛故生。勢衰故言變
異。復次諸行有力故生。衰劣故變異。復次諸
行未熟名生。已熟名變異。復次諸行漸羸故
變異。復次諸行新故名生舊故名變異。問曰。
若然者。云何不助成外道義。答曰。諸行相續
不住。外道計有住時。住滅言是變。如乳作酪。
如薪作灰。不説刹那勢衰故變異。此説刹那
勢衰變異。不説住時變異。問曰。此有爲相與
所相。爲一爲異耶。若一者。云何一法不爲多
法耶。若異者。相與所相則異者。何故不以餘
相爲相。答曰。應作是説相所相不一。是故一
不爲三。三不爲一。問曰。若然者。云何不以餘
相爲相耶。答曰。隨相所作處則相所相。是故
無過。復次相與所相。常不相離。若相離者。可
以餘相爲相。以相所相不相離故。無如是過。
如是雜合不相離共説亦如是。復次相從所
相生。生所生異。如烟雖從火生烟火各異。彼
亦如是。復次相是所相過患。如病是人之過
患。人異病。若當不異者。人病愈時。應當無
人。餘亦如是。復次佛説此相是有爲相。以是
言故。當知相異所相。如言此人舍亦如是
問曰。一切刹那中。盡有老者。何以不一切時
頭生白髮耶。答曰。不應作如是問有白髮無
白髮。然老與壯年。或有相妨。或不相妨。相妨
者。不生白髮。不相妨者。頭生白髮。復次或有
羸弱四大多強盛四大少。或強盛四大多羸
弱四大少。若羸弱四大多。強盛四大少。頭生
白髮。若強盛四大多。羸弱四大少。不生白髮。
多力少力亦如是。復有説者。白髮非老。白髮
是色。老是非色。但此身後時。生如是報滓不
好之法。猶如麻油。亦如木酒。後欲盡時。必
生濁滓。彼亦如是。問曰。何處有此白髮。答
曰。界者欲界中。有非色無色界。趣者人畜生
餓鬼中。有方者三方有。非欝單曰。所以者
何。白髮是罪報。彼方非受罪報處。問曰。誰有
此白髮耶。答曰。凡夫聖人倶有。聖人從須陀
洹。至辟支佛。唯除世尊。所以者何。佛世尊
無髮白漸落皮緩面皺音聲破壞。死時無解
支節。痛心不錯亂。根不漸滅。一時而滅。此
是佛身之法。問曰。以何等故佛世尊。無白髮
漸落皮緩面皺耶。答曰。此是惡色。佛世尊永
離惡色故。問曰。佛作何業。無如是報耶。答
曰。佛世尊。本爲菩薩時。修行善法。信心堅
固。未曾衰退。以行相似因故。受如是相似
果。以是事故。無白髮漸落皮緩面皺
問曰。若一切刹那中。盡是無常者。何以不一
切時有死屍現耶。答曰。不應問此事有死屍
無死屍。所以者何。有相有*相法異。無*相
無*相法異。有心無心説亦如是。復有説者。
以根法滅生有根法。所以無死屍。有根法滅。
生無根法。所以有死屍。有心無心。衆生數非
衆生數。内法外法。説亦如是。復有説者。衆生
業力故所以有。衆生業力故所以無。衆生業
力故所以有者。衆生須皮肉筋骨齒爪毛角
等。以爲資生具。所以便有。衆生業力故所以
無者。一日夜。二十不滿。有六十五百千刹
那。一一刹那。有五陰生滅。若當一一刹那有
死屍者。則一衆生死屍。滿於世間。以衆生業
報。所以無。問曰。化生衆生。何以無死屍耶。
答曰。或有説者。以生時頓得諸根死時頓捨
諸根故。如人水中暫出暫沒不知沒至何所
出從何來。復有説者。化生衆生。其身輕漂。猶
如火焔。風吹至空。不知去處。雲霧電光。亦復
如是。復有説者。四大多者有死屍。彼造色多
故無死屍。復有説者。受身非根法多者有死
屍。受身非根法少者無死屍。復有説者。受身
可捨法多者有死屍。受身可捨法少者無死
屍。可捨法。謂髮毛爪齒等也
問曰。有爲法。爲體是生故生。爲與生合故生
耶。若體是生者。生相何所作。若與生合生
者。何故不與無爲法合而使無爲法生耶。答
曰。應作是説。體是生相。問曰。若然者。生相
何所作耶。答曰。雖體是生。由生相故顯發。猶
如闇中有瓨瓶等物。而由燈顯發。不從燈生
彼亦如是。復有説者。與生合故生。問曰。若
然者。何以不與無生法合。令使無爲法生耶。
答曰。以無合義故。若有者亦應生。無常説亦
如是
問曰。如有爲法有三有爲相。無爲法有三無
爲相不耶。若有者。云何無爲法非是聚法耶。
若無者。波伽羅那經所説云何通。如説。云何
不生法。答曰。無爲法。以無生相故。云何不住
法。答曰。無爲法。以無住相故。云何不滅法。
答曰。無爲法。以無滅相故。答曰。應作是説。
無爲法無無爲法相。問曰。若然者。波伽羅那
經所説云何通。答曰。對有爲法故。如有爲法
有生住滅。無爲法無生住滅故。作如是説
佛經説。汝等比丘。即出現。即生。即沒。即滅。
問曰。出現與生有何差別。沒與死有何差別
耶。答曰。或有説者。無有差別。所以者何。出
現即生沒即死。同是刹那性故。尊者波奢説
曰。受中陰身。是名出現。受生陰身。是名生。
壞中陰身。是名沒。壞生陰身。是名死。復次卵
生胎生濕生衆生。受身時是出現。所以者何。
眼等諸根。漸出現故。化生衆生。受身是生。所
以者何。頓得眼等諸根故。捨卵胎濕生衆生
身。是名死。所以者何。有死屍故。捨化生衆
生身。是名沒。所以者何。以無死屍故。尊者和
須蜜説曰。入母胎時名生。出胎時名出現。代
謝諸陰是名沒。死時陰是名死。尊者佛陀提
婆説曰。諸趣中。初受身時名生。已在趣中諸
陰名出現。中陰中死。向生陰中是名沒。捨命
根時陰是名死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揵度無義品第七
    諸他修苦行 當知無義倶
    畢竟無有利 如陸地船&T034103;
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説優波提舍。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雖一切阿毘曇盡皆説
佛經然此品偏多。所以者何。此論品多以經
爲論。復次所以作此論者。此是佛經。佛經中
説。佛在優樓頻螺村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
成佛未久。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遠離苦行。
於此苦行。快得解脱。以自願力故。今得第一
菩提。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深生愛樂。一心不
亂。攝耳聽法。爾時惡魔波旬。作如是念。沙門
瞿曇。今在尼連禪河邊優樓頻螺村菩提樹
下。坐爲弟子説法。乃至攝耳聽法。我今應往
爲作留難。爾時惡魔。化作婆羅門摩納婆像。
往詣佛所。到已説如是偈言
    汝今捨苦行 衆生清淨道
    若更行餘道 畢竟無有淨
此偈義者。時魔語世尊言。汝捨古先苦行
之道所依耶。不能令人淨而生淨想。魔以無
是淨。種種苦行是淨道。佛語惡魔。非我不能
行於苦行而捨之也。我諦觀察此道。不能斷
煩惱。以無所能故。而我捨之。以是事故。而説
此偈
    諸他修苦行 當知無義倶
    畢竟無有利 如陸地船*&T034103;
諸修苦行。有何義耶。答曰。或有説者。此法之
外所行。盡言爲他説法者。謂八聖道。及聖道
方便。除此餘是也。以道是邪道故。與無義
倶。以是事故説。諸他修苦行當知無義倶。復
有説者。他者言下賤。非他言妙勝。諸外道所
行苦行。是下賤法。所以者何。以計我故。是故
説諸修苦行當知無義倶。復有説者。他言不
死。不死者惡魔也。是故世尊。告不死者。諸
他修苦行當知無義倶。復有説者。諸爲生天
修苦行者。是苦行皆言不死苦行。以是事故。
而作是説。諸他修苦行當知無義倶。必竟無
有利如陸地船*&T034103;。無用邪見所行苦行。不能
斷結。無用亦如是。時魔復語佛言。若種種苦
行是邪行者。汝以何道。而自淨耶。爾時世尊。
即説此偈
    我修戒定慧 如是究竟道
    今已逮清淨 無有上菩提
佛經雖作是説。而不廣分別。此論即是佛經
優波提舍。佛經是此論根本諸佛經中所不
説者。今欲説故。而作此論
問曰。世尊何故説諸他修苦行當知無義倶。
答曰。此是老死道。近老死法。隨順老死法。不
能以是法得盡老死道。所以者何。衆生欲度
老死海。行此苦行。此諸邪見。所行苦行。還令
衆生沒老死海。尊者瞿沙説曰。一切増長法
是無義。一切寂滅法是有義。邪見苦行苦
行。是隨順増長法。以隨順増長故。不能生寂
滅法。衆生欲度老死海故。修諸苦行。而此苦
行。必令衆生墮老死海。所以者何。以行邪方
便。邪方便者。爲生天故。行此苦行。是故言墮
老死海中
又世尊言。正身結跏趺坐。繋念在前。乃
至廣説。問曰。如一切威儀盡中行道。何故但
説結*跏趺坐。答曰。或有説者。此是舊所行
法所以者何。過去恒河沙諸佛。及佛弟子。盡
行此法。復有説者。能生他人恭敬心故。若
結*跏趺坐起於惡覺猶生他人恭敬之心。是
故欲生他人恭敬心故。復有説者。此法非是
世俗愛欲法故。餘威儀者。世俗用之。復次
此法能生三種菩提道故。聲聞辟支佛佛菩
提。不以餘威儀得。但以是得。復次此法行道
時。隨順安隱。非餘威儀故。復次此法能壞魔
軍。如佛世尊結*跏趺坐能破煩惱及天魔軍。
復次此法能適可天人心故。復次此法不與
外道共故。餘威儀與外道共。云何名結*跏趺
坐。尊者波奢説曰。*跏趺坐者。累兩足正觀
境界。則得隨順定。*跏趺坐。云何繋念在前。
面上故名繋念在前。復次背煩惱在後。正觀
寂滅在前。故名繋念在前。復次背生死在後。
正觀涅槃在前。故名繋念在前。復次背色等
境界在後。正觀所縁在前。故名繋念在前。復
次繋念在眼中間。故名繋念在前。復次以勝
慧力。正觀境界。念念不散故名繋念在前。
復次念與不貪。倶縁於境界。故名繋念在前。
復次繋念在眉中間。故名繋念在前
觀青想等。乃至廣説。問曰。何故繋念在面上
耶。答曰。無始以來。男於女身起欲心。女於男
身起欲心。多因於面。復有説者。以面是七入
所依處。行者欲觀察諸入故。復有説者。面是
隨順不淨觀。所以者何。面上有七孔流出不
淨。以此處多出不淨故。行者偏觀。復有説
者。非因照不於自面而生於愛。以不生愛故。
繋念在面。復次以面上能生猗樂。然後遍身。
猶如受欲時。男女根邊生樂。然後遍身。復
次面上速能生欲心故。如見眼耳鼻口好相
即生欲心。問曰。繋念在面者。爲是初行。爲
是已行。爲是久行人耶。答曰。是久行人。行人
有三種。謂初行已行久行。初行者。往至塚間。
善取死屍相。謂若青若脹。若爛若壞。若骨若
瑣。若骨*瑣。善取如是相已。復觀脚骨踝骨
膞骨膝骨腦骨&T038710;骨腰骨脊骨臂骨手骨腕
骨肩骨項骨額骨齒骨髑髏骨。於塚間。善取
如是相已。憶而不忘。速還住處。洗足坐繩床
上若草敷上。憶念所見死屍。我身亦爾。如是
名爲初行。行者於所觀境界。能令廣亦能令
略。云何名廣。如觀自身骨。觀所坐床。亦復是
骨。次觀屋舍所住之坊僧伽阿藍村落田地
所有國土人民乃至大海内所有大地。皆觀
是骨。是名爲廣。云何爲略。捨大海内所有骨。
觀一國土所有骨。捨國土内骨。乃至捨觀
骨。唯觀己身骨。能作如是廣略觀。是名已
行。捨自脚骨。觀自踝骨。捨踝骨。乃至觀髑髏
骨。髑髏骨有二種。有左分右分。若捨左分。觀
於右分。若捨右分。觀於左分。捨於二分。繋念
眉間。是名久行。是時名爲始入。身念處觀。
不淨觀。或有縁少自在多。或有自在少縁多。
或有縁少自在少。或有縁多自在多。初句者。
謂能數數觀自身。於所觀境界。不能令轉
廣。第二句者。謂能觀大海内骨。不能令此觀
數數現在前。第三句者。謂*唯觀自身。不能
令此觀數數現在前。第四句者。謂能觀大海
内骨。復令此觀數數現在前。不淨觀。或有縁
無量非自在無量。或有自在無量非縁無量。
或有縁亦無量自在亦無量。或有縁亦非無
量自在亦非無量。初句者。謂行者能觀大海
内骨。不能令此觀數數現在前。第二句者。謂
能觀自身骨。數數現在前。不能令此觀廣。第
三句者。能觀大海内骨。數數現在前。第四
句者。能觀自身骨。不能令此觀數數現在前。
是名行者觀於骨想。云何觀揣食。不淨想行
者。觀手中若器中食。此食爲從何處來。知從
倉中種種穀中來。觀倉中穀。復從何來。知從
田中種種種子中來。復觀以何長養種子。知
以糞水。糞復從何來。知從屎尿糞掃聚中來。
如是觀時。見不淨物。還増益不淨物。行者或
時入村乞食。或在僧中。欲入村時。所受用水。
而作尿想。所嚼楊枝。作臂骨想。所取衣。作人
肉想。帶作腸想。鉢作髑髏想。杖作髀骨想。
行石道上時。作髑髏骨想。若至村時。見牆壁
屋舍。作骨聚想。見男女大小。作骨人想。其所
得食麨。作骨麨想。鹽作碎齒想。種種菜。作髮
想。&MT02990;作皮想。飯作虫想。羹作膿糞穢想。生
酥乳酪作腦想。*酥油蜜石蜜。作人肪想。
桃漿。作血想。肉作人肉想。若入僧時。所受
淨草。作人髮想。得麨等。作骨麨想。餘如前
説。問曰。行者何故作如是想耶。答曰。彼行者
作是念。無始已來。不淨爲淨念。應觀此物。
不淨即作不淨想。能作如是想者。能對治欲
愛。復次欲對治欲愛故。作如是觀。義言。行者
作師子吼。語不淨分。我無始已來。取汝淨
相。今欲廣取汝不淨相
問曰。何以説不淨觀繋念在前。不説阿那波
那念觀界方便耶。答曰。或有説者此説初起
方便。如説不淨觀繋念在前。亦應説阿那波
那念觀界方便。而不説者。當知此説有餘。復
有説者。隨多分故。諸比丘。多修不淨觀。少有
修阿那波那念者。是故説不淨觀。不説阿那
波那念。尊者瞿沙説曰。隨其入法時。所用繋
念在前。不必以不淨觀也。尊者迦旃延子。解
佛經故。佛經説。正心繋念在前。除世貪心住
無貪法中。乃至斷疑蓋亦如是。五蓋之中。何
者最重。謂貪欲蓋。不淨觀。是貪欲蓋近對治。
不淨觀。次第亦能斷餘蓋。亦能起禪。是故以
不淨想繋念在前。問曰。不淨觀體性是何。答
曰。是無貪。若取其想應共有。則體是五陰。
諸阿練若。説體是慧。所以者何。佛經説若能
善攝諸根。是名見不淨觀。復有説者。不淨觀
體。是厭厭名*想。應心數法在如是等。是名
心數法中。評曰。不應作是説。説是不貪者好。
若取相應共有體。是四陰五陰
界者。是欲色界。地者是十地。謂欲界中間禪
根本四禪四禪邊。身者在欲界。行者非十六
行別行不淨行。縁者縁欲界色入。問曰。此爲
縁欲界一切色入不。答曰。盡縁。問曰。若然者。
何以尊者阿尼盧頭。不能於快意天身作不
淨觀耶。曾聞尊者阿尼盧頭。於一林中。跏趺
坐禪。有四快意天女。自化其形。端正極妙。來
詣尊者阿尼盧頭所。作如是言。尊者阿尼盧
頭。我是快意天。能於四處。自在變化。若欲見
我身何色者。我悉能現。以娯樂之。是時阿尼
盧頭。作是思惟。我今應當作不淨觀。即起初
禪不淨觀。而不能令此觀現在前。乃至欲起
第四禪不淨觀。亦復不能。復作是念。彼是種
種色。若當純是一色。我則能起。即語天女言。
諸姊妹。盡作青色。是時天女。即作青色。復作
不淨觀。猶故不能。復作是言。諸姊妹。盡作黄
色。是時天女。即作黄色。復起不淨觀。猶故不
能。復語之言。諸姊妹。盡作赤色。是時天女。即
作赤色。復起不淨觀。猶故不能。問曰。尊者阿
尼盧頭。何故語諸天女作種種色耶。答曰。彼
作是念。移轉其色。我或能起不淨觀。復次欲
觀彼色好不好相故。如是語。復作是念。白色
隨順骨相。彼若作白色者。我能作不淨觀。即
語言。姊妹。汝作白色。是時天女。即作白色。
起不淨觀。猶故不能。復作是念。此諸天女。端
正殊妙。即時默然。閉目不看。是時天女。忽然
不現。如是義云何通耶。答曰。彼尊者阿尼盧
頭。雖不能觀。餘利根者能。如尊者目*犍連
舍利弗辟支佛佛。問曰。有能於佛身作不淨
觀不耶。答曰。一切聲聞辟支佛能觀。而不能
作不淨想。所以者何。佛身極明淨。極妙極勝。
無諸過咎。衆生樂見故。是故一切聲聞辟支
佛。不能作不淨觀。*唯佛能觀。復有説者。聲
聞亦能觀。所以者何。不淨有二種。一是色過
患。二是色縁起。不能觀色過患。而能觀色縁
起。不淨觀。復有二種。一是總相。二是別相。
能觀總相。不能觀別相。念處者。根本而言。非
念處方便而言。是身念處智者。與等智相應。
根者。總與三根相應。定者。不與定相應。過
去未來現在者。是三世法。縁過去未來現在
者。過去即縁過去法。現在者即縁現在法。未
來不生者。縁三世。當生者。縁未來。善不善無
記者是善。縁善不善無記者三種盡縁。縁無
記法多。三界繋者欲色繋。縁三界者縁欲界。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是非學非無學。縁學
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縁非學非無學。見道斷
修道斷無斷。是修道斷。縁見道斷修道斷不
斷者。是縁修道斷。縁自身他身者。縁自身亦
縁他身。縁名縁義者是縁義是離欲得。方便
得者。亦是離欲亦是方便。離欲得者離欲界。
欲得初禪地者乃至離三禪。欲得第四禪地
者。最後身凡夫人聖人。得曾所得。亦得未曾
得。其餘凡夫。得曾所得。離欲得者。離欲時得。
後作方便。起現在前。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起下方便。聲聞或作中方便。或作上
方便。起現在前不淨觀。有作方便而得。後作
方便起現在前。問曰。何等人能起不淨觀耶。
答曰。凡夫聖人倶能。聖人者。從須陀洹。乃
至阿羅漢。何處起者。答曰。先作是説。欲界中
是三方。非欝單越。欲界天中。不能使初行現
在前。所以者何。以無青等死屍故。先於人中
得。後於彼起現在前。聞思修者。是三種。欲界
者是聞思修。色界者是聞修。問曰。觀一切
是骨。而一切非骨。云何此觀非顛倒耶。答曰。
能斷結故。非是顛倒。問曰。觀房舍是骨。此觀
何所縁耶。答曰。或有説者。縁本所見塚間骨
&T027083;復有説者縁房舍中所有虚空界。評曰。此
是虚想。觀其所觀。即縁彼法。如是説者妙。
問曰。此不淨觀。爲在意地。爲在六識身耶。答
曰。是意地縁於形色非五識身。問曰。若是意
地非五識身者。此經云何通。如説。眼見色作
不淨思惟。答曰。先眼識見色。後意地作不淨
思惟。復有説者。從其門從其道。如六喜觀行。
是意識地。從眼門道生。乃至身門道生。是故
説六不淨觀。當知亦如是。問曰。從眼門道生
不淨觀。作如是説者可爾。如彼經説。耳聞聲。
鼻嗅香。身覺觸。意知法。作不淨思惟。此云何
通。所以者何。除色入餘入。非不淨觀境界。答
曰。或有説者。不淨觀不縁聲等。更有勝行。能
厭離聲等。復有説者。爲色愛所覆。修不淨觀。
爲聲香味觸法愛所覆。亦修不淨觀。故作如
是説。復有説者。行者觀形色是不淨。形色所
依聲香味觸法。更以勝不淨觀厭離行觀。故
作如是説。復有説者。行者善修不淨觀。能伏
作色。復欲伏於聲等境界。若能伏者善。若不
能者。還修不淨觀。猶如鬪軍時。先安營壘。然
後出陣。與怨共鬪。若勝怨者善。若不勝者。便
還營壘。彼亦如是。是故作如是説。經説。有
五現見三昧。云何爲五。如説。汝等比丘。當
如實觀察此身。從足至頂髮。種種不淨。充滿
其中。所謂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脈肉骨心
肺脾腎。肝膽蔭大小腸胃。屎尿涕唾口
中流涎。肪&MT01543;髓腦及以腦腕。膿血汗涙生藏
熟藏。猶如有人。於門窓向觀見倉中種種雜
穀。謂胡麻粳米大。小諸豆大麥小麥等。比丘
如實觀察此身。亦復如是。若能如是觀者。是
名初現見三昧。復次比丘。如實觀察此身。乃
至廣説。除去血肉。唯觀白骨。識於中行。若
能如是觀者。是名第二現見三昧。復次比丘。
如實觀察此身。乃至廣説。觀於骨身。識於中
行。亦住今世。亦住來世。若能如是觀者。是名
第三現見三昧。復次比丘。如實觀察此身。乃
至廣説。但觀骨身。識在中行。住於來世。不住
今世。若能如是觀者。是名第四現見三昧。復
次比丘。乃至觀身白骨。識在中行。不住今世。
亦不住來世。若能如是觀者。是名第五現見
三昧。問曰。此五現見三昧。誰之所有。答曰。
第一第二現見三昧。凡夫聖人所有。第三者。
是須陀洹斯陀含所有。第四者。阿那含所有。
第五者。阿羅漢所有。問曰。第一第二三昧。是
現見可爾。所以者何。因現見生故。觀識行時。
云何是現見。答曰。現見是其方便。從現見生
故。亦名現見。諸法立名處多。或以自體故
立名。或以所依故立名。或以相應故立名。或
以對治故立名。或以行。或以縁。或以行縁故
立名。或以方便故立名。自體立名者。如諦如
陰。諦者。體是逼切故名苦諦。乃至體是求故
名道諦。體是色故名色陰。乃至體是識故名
識陰。所依立名者。如眼識依眼生故名眼識。
乃至意識依意生故名意識。相應立名者。如
意業意行。如意觸生愛。此法與意相應故立
名。對治立名者。如法智比智。若法對治欲界。
是名法智。若法對治色無色界。是名比智。
行立名者。如苦智集智。所以者何。此智縁同
行不同。縁立名者。如無相三昧。縁無十*想
法故。名無相行。縁立名者。如滅智道智。所以
者何。此二智行不同。縁亦不同。方便立名者。
如他心智空處識處五現見三昧。以現見爲
方便。生此定故。名現見三昧。問曰。不淨
觀。何故名現見三昧耶。答曰。能生現見三昧

問曰。何故佛不淨觀。獨名無上耶。答曰。或有
説者。佛不淨觀。能勝伏一切境界故。獨名無
上。聲聞辟支佛所有不淨觀。不能勝伏一切
境界。如尊者阿尼盧頭。不能勝伏境界。不名
無上。復有説者。佛不淨觀是骨觀。觀骨是骨。
觀筋肉等是筋肉。乃至廣説。評曰。若作是説
通。佛是少境界。不淨觀者。如前説者好。能勝
一切境界故。獨稱無上
如佛告目揵連提舍梵天。何以不爲汝説第
六人住無相。乃至廣説。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此是佛經。佛經中。佛住舍衞國祇陀林
中給孤獨精舍。爾時有三梵天。身光明照
曜。以夜初分。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
在一面立。時一梵天白佛言。世尊。婆翅多國。
有衆多比丘尼命過。第二梵天。復白佛言。世
尊。彼命過者。有是有餘涅槃者。第三梵天。復
白佛言。世尊。彼命過者。有是無餘涅槃者。時
諸梵天。説是語已。繞佛三匝。忽然不現。爾時
世尊。過此夜已。使敷床坐。於僧中坐已。告諸
比丘。作如是言。昨夜初分。有三梵天。光明照
曜。來詣我所。乃至第三梵天。説是語已。繞我
三匝。忽然不現。爾時大目揵連。在彼衆中。作
是思惟。彼天有如是知見。言是有餘涅槃無
餘涅槃者。是何天耶。爾時大目揵連。隨其所
應。即入三昧。三昧力故。於祇陀林。忽然不現。
住梵天上。去提舍梵天不遠。爾時目揵連。從
三昧起。詣提舍梵天所。到已作如是言。提舍。
何等梵天。有如是知見。知是有餘涅槃。知是
無餘涅槃。問曰。如目揵連知見。勝於梵天。百
千萬分。何以問於梵天耶。答曰。欲顯提舍梵
天功徳故。此天本是目揵連弟子。得阿那含
果。有大功徳。彼諸梵天。無有識者。欲顯彼功
徳令諸梵衆恭敬尊重故。是以問之。時提舍
梵天。答目揵連言。此梵身諸天。有如是知見。
能知有餘涅槃者。爾時目揵連。問提舍梵天。
一切梵身諸天。盡有此知見。知有餘涅槃無
餘涅槃不也。提舍梵天答曰。非一切梵身
天有如是知見。乃至廣説。此諸梵天。雖有天
壽妙色名譽。而不知足。不知如實最上遠離
法者。無是知見。若諸梵天。有壽色名譽。而行
知足。能知如實最上遠離法者。有如是知見。
尊者目揵連。復問提舍梵天。此諸梵天云何
能知。提舍言。尊者目揵連。若諸比丘。得阿
羅漢道是倶解脱。是諸梵天。作是思惟。若此
大徳有身之時。人天皆見。若身壞命終。人天
更不復見。不但倶解脱。若比丘得阿羅漢。是
慧解脱。是諸梵天。作是思惟。此比丘得阿羅
漢是慧解脱。此大徳有身之時。人天皆見。乃
至廣説。不但慧解脱也。若比丘是身證。此大
徳亦能勝進。得無學根見到信解脱語亦如
是。問曰。彼諸梵天。何以不説堅信堅法耶。答
曰。或有説者。若是彼天境界者則説。堅信堅
法。非其境界。是故不説。復有説者。若是諸梵
所行法者則説。此法非其所行。是故不説。爾
時目揵連。聞提舍梵天所説心生歡喜。隨
其所應。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從梵天沒。到祇
陀林。爾時尊者目揵連。從三昧起。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坐。先共提舍梵天所論説
事。具以白佛。爾時世尊。告目揵連言。提舍梵
天。不説第六人行無相耶。爾時大目揵連。即
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時。
唯願世尊説第六人行無相。若諸比丘聞已。
當奉行之。佛告目揵連。諦聽善思念之。我今
當説。目連當知。若比丘。不觀一切相入心無
相三昧。是名第六人行無相。佛經雖作是説。
而不分別。佛經是此論所爲根本。此論是佛
經優波提舍。諸經所不説。今欲説故而作此

云何第六人行無相。答曰。堅信堅法。是第六
人行無相人。所以者何。七種聖人。攝一切聖
人。提舍梵天。已説五種。不説此二種。是以知
之。問曰。此二人。何以説行無相者耶。答曰。
彼尊者不可施設立名。在此在彼。乃至廣説。
問曰。此是二人。何以説一耶。答曰。即如文
説。此二倶不可施設立名。在此在彼。以義同
故。説名爲一。復有説者。此二倶不起不相似
心。復有説者。此二所行心等。倶有十五心故。
復有説者。此二倶不起期心故。復有説者。此
二倶是不可施設。倶是無言説。倶是速疾道。
以是義故。二人爲第六人。問曰。彼五人是行
無相人耶。何以説此行無相者。名第六行無
相人。答曰。彼五人者。非行無相人。唯此名
行無相人。問曰。若然者。何以説此是第六行
無相人。答曰。此是數法第六。非是行無相第
六。餘處亦説已害第五常行。前四非是常。
*唯第五者是常。以數法故。第五者是常。非
四盡是常。如説。第六増上。五亦如是。如是
以數法故言第六。非無相故言第六也。問曰。
此所説無相無相解脱門。不動法心解脱。亦
説是無相。非想非非想處。亦説是無相。此四
有何差別。答曰。此中説見道是無相。所以者
何。此是速疾道。不起期心。若人入此法者。不
可施設。在此在彼。故説無相。無相解脱門。言
無相者。以縁無十相法故言無相。不動法心
解脱。言無相者。不爲諸煩惱相所覆蔽。亦不
更生煩惱相。故言無相。非想非非想處。言無
相者。以彼處愚劣不猛利不決定所行以疑。
彼無了了想相。無了了非想相。是故言無相。
見道有十五心。第十六心倶道比智是修道。
聲聞能知見道中二心。謂苦法忍。苦法智。若
欲觀第三苦比忍心。是時乃知第十六道比
智相應心。辟支佛知見道中三心。謂苦法忍。
若法智。若欲知苦比忍時。是時乃知第八集
比智相應心。佛世尊。知見道中所更相續心。
問曰。何故聲聞知見道中二心。辟支佛知三
心。佛悉知耶。答曰。他心智。知相似境界。不
知不相似境界。世俗知世俗心心數法。無漏
知無漏心心數法。法智知法智分。比智知比
智分。聲聞辟支佛。作方便他心智。乃現在前。
行者欲入見道。聲聞他心智現在前。是時知
見道中二心。謂苦法忍倶心。苦法智倶心。行
者入比智分。聲聞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
比智分他心智現在前。欲知第三心。乃知第
十六心。行者欲入見道。辟支佛作法智分他
心智方便。行者入見道。辟支佛起法智分他
心現在前知二心。謂苦法忍苦法智。行者入
比智分。辟支佛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比
智分他心智現在前。欲知第三苦比忍心。乃
知第八集比智心。佛不作方便。他心智現在
前。如行者起見道中一一刹那現在前。佛亦
起他心智。知見道一一所更相續心
問曰。有能施堅信堅法人食者不*也。答曰不
能。若施衣服床座則能。食則不能。所以者何。
此是速疾道故。若入此道。必不起期心。不可
施設。在此在彼。是故不能施其食。問曰。若不
能施其食者。優伽長者經云何通。如説。居士
此是須陀洹。此是向須陀洹。乃至廣説。答曰。
此是天語此天。或有説。是魔王眷屬。欲嬈亂
居士心故。復有説者。彼天是餘鬼。欲欺誑
居士故。作如是説。復有説者。此天是居士家
中受記祠神。欲令居士心生歡喜。亦欲示現
情相親近故。作如是説。復有説者。此天是彼
居士本日親屬。欲示其福田非福田故。作如
是説。問曰。天於居士。縱令極親。非其境界。
何由而知。答曰。向須陀洹果有二種。一是假
名。二是眞實。若眞實者。非其境界。若假名
者。是其境界。復有説者。有能施其食者。而
彼未食。所以者何。如行者入見道。若弟子。若
比坐。爲其受食。若檀越以食著其草上。若衣
裓上。如餘經説。婆陀利於意云何。若比丘
是堅信。我語之言。汝於汚泥。以身爲橋。我欲
從上而過。爲違我言不。答言不。此亦説假名
須陀洹向。非是眞實。所以者何。眞實須陀洹
向者。不起不相似心。聞佛所説故。復有説者。
此中亦説眞實須陀洹向。問曰。彼不起不相
似心。能聞佛所説。云何言是眞實耶。答曰。
雖不聞佛所説。以深心敬重佛故。假令見道
可起者。亦當隨順佛言。是故佛作是言。有如
是功徳者。隨順我言。何況汝無功徳者也
如説。世尊轉法輪。地神唱言。乃至廣説。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爲斷疑故。人謂地神有
現前了了智。知佛轉法輪。非是比相智。欲説
地神無有現前了了智。有比相智。知佛轉法
輪故。而作此論
問曰。轉法輪非是生得智境界。地神云何
知耶。答曰。以五事故知。一世尊起世俗心故
知。問曰。何故世尊起世俗心。答曰。見三阿僧
祇劫所行今有果報。生歡喜故。起世俗心。復
有説者。見本所立弘誓今已果故。復有説者。
見本所立願今已果故。復有説者。欲饒益他
意令滿足故。以是事故。世尊欲令他知起世
俗心。乃至畜生亦知。何況地神。世尊或起世
俗心。舍利弗等諸大聲聞。入頂第四禪。以願
智力。尚不能知。或時起世俗心。乃至畜生亦
能知。二者亦告他。問曰。佛何故告他耶。答曰
欲現善説法中所言誠諦故。復有説者。欲現
三阿僧祇劫所行有果報故。復有説者。欲顯
憍陳如是世良福田故。復有説者。欲令人天
生信敬心故。復有説者。欲現非如世師悋法
已破法悋故。復有説者。欲現己身是大人法
故。復有説者。欲現己身是聰明人故。如説。有
三事是聰明相。謂所思是善。所行是善。所言
是善。以是事故告他。三者彼尊者亦起世俗
心。問曰。彼尊者何故起世俗心耶。答曰。彼尊
者令無始生死今有邊故。除無量苦。斷惡道
因。生決定聚得見眞諦故。復有説者。見本所
立誓本所立願本所行事今有果故。起世俗
心。四者彼尊者亦告他。問曰。何故告他耶。答
曰。欲現善説法中所言誠諦故。復次欲現世
尊三阿僧祇劫所行今有果故。復次欲現佛
法有大威勢故。亦欲現色身爲世福田故。復
次欲生五人等欣仰心故。復次欲顯現如來
大功用故。復次欲現佛法是神變出離法故
告他。五者從大威徳天邊聞。問曰。何者是大
威徳天耶。答曰。或有説者。是淨居天。復有
説者。是欲界天。見眞諦者。復有説者。是欲界
天。曾見過去佛者。所以者何。過去諸佛。轉法
輪時。有如是相。今現是相。知佛欲轉法輪。即
便告他。從彼得聞
問曰。云何是法輪義。答曰。或有説者。法體法
性義。是法輪義。復有説者。選擇法義。是法輪
義。復有説者。能現見法義。是法輪義。復有説
者。淨法眼義。是法輪義。復有説者。對治非法
輪義。是法輪義。所以者何。如六師自言。是
天人師。亦轉法輪。然其輪是八邪道。是故對
非法輪。是法輪義。問曰。何等是輪義。答曰。
速疾義。是輪義。復有説者。捨此趣彼義。是輪
義。復次破煩惱義。是輪義
問曰。何故此輪名梵法輪耶。答曰。以梵世在
初具聖道故。名梵法輪。第二第三禪不在初。
亦不具聖道。第四禪。雖是佛身初得。而不具
聖道。復次梵行者。身中可得故。名梵法輪。復
次對非梵行故。名梵法輪。復次破非梵煩惱
故。名梵法輪。復次如來等正覺是梵。彼分別
解説施設顯現。名梵法輪。復次以梵音説故。
名梵法輪。復次若具有八聖道處。名梵法輪。
復次若有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煩惱對治法可
得處。名梵法輪。不善無記。有報無報。能生二
果。能生一果。無慚無愧相應。無慚無愧不相
應。有聚體。無聚體。忍對治。智對治。可得處。
名梵法輪。復次若有九斷知果道。名梵法輪。
餘三禪中。有五斷知果道。無色中。有一斷知
果道。初禪中。倶有九斷知果道。故名梵法輪。
亦如經説四十法。二十是不善分。二十是善
分。若分別解此四十法。名梵法輪四十法者如
十邪道自稱
勝有十謗十直道十
正見等十直亦如是
問曰。如善法隨順法輪。可
是梵法輪。不善法不隨順法輪。云何言是梵
法輪耶。答曰。不以善不善體言是法輪。以縁
善不善智。名梵法輪。所以者何此是寂靜。無
有過咎。不害於他。故名梵法輪
問曰。何故説見道是法輪修道非法輪耶。答
曰。或有説者。速疾義。是法輪義。見道是速疾
道。不起期心道故。復有説者。捨此趣彼。是法
輪義。見道捨苦趣集。捨集趣滅。捨滅趣道。復
有説者。以四事故名法輪。一捨此。二趣彼。三
未選者選。四已選者不捨。捨此者。見道中捨
苦。趣彼者。趣集。未選擇選擇者。是集。已選擇
不捨者。是苦。復有説者。上下義。是法輪義。
猶如輪輻。或時在上。或時在下。見道亦爾。或
時智忍縁欲界苦在下。或時智忍縁於有頂
在上。縁於有頂已。復縁欲界。是故上下義。是
法輪義。復有説者。降伏四方天下義。是法輪
義。如轉輪王所有輪寶。則能降伏四方天下。
行者亦爾。以見道輪降伏四諦四方天下。復
有説者。獨如輻轂輞法。輻用持輞。轂用持輻。
見道苦忍苦智集忍集智如輻。滅忍滅智如
轂。道忍道智如輞。所以者何。此忍智縁一切
道故。法智縁法智分。比智縁比智分。復有説
者。見道所斷結。能生非法八邪法輪。見道能
對治此法。故名法輪。尊者瞿沙説曰。八聖道
一時在此身中轉。故名法輪。正見正覺正精
進正念如輻。正語正業正命如轂。正定如輞。
此八法皆是中道中修。故名法輪
佛在波羅㮈國。初轉法輪。問曰。菩提樹下。
已轉法輪。何以言波羅*㮈國初轉法輪。答
曰。轉法輪有二種。一在自身。二在他身。在菩
提樹下。是自身轉法輪。波羅*㮈國。是他身
轉法輪。以在波羅*㮈國他身中初轉法輪故。
名初轉法輪。復有説者。轉法輪有二種。有
共不共。如聲聞辟支佛。是共法輪。佛是不共
法轉。以轉共法輪故。言初轉法輪。復有説者。
以最初得無我證人故。言初轉法輪。復有説
者。若是時得勝辟支佛者。言初轉法輪。所以
者何。辟支佛亦於自身。能轉法輪。不能於他
身而轉法輪。*唯佛能於他身而轉法輪。復有
説者。若於三阿僧祇劫所行得其果處。名初
轉法輪。所以者何。佛若欲於過去諸佛所般
涅槃者。即得隨意。所以身心不解。作百
千苦行者。但欲利益他故。若我得無上智時。
當令無量衆生。於生死牢獄。而得解脱。如是
願行。於波羅*㮈國。而得滿足。故名初轉法
輪。復有説者。能降伏他故名輪。猶如國王降
伏城村一切人民故得名爲王。不但降伏宮
人。彼直名之爲王。如是能降伏他身。名爲
法王。不獨己身名爲法王。問曰。若聖道所在
身中。即自身名轉法輪者。何以名佛轉法輪。
耶。答曰。或有説者。以覺悟故。言佛轉法輪
所以者何。隨彼身中有聖道。若不以佛語光
照。則聖道不生。若以佛語光照。則彼身中聖
便生。如池水中。雖有波頭摩拘物頭分陀
利華。若日光不照。則不開不敷不香。日光
若照。則開敷香。彼亦如是。復有説者。雖有
聖道在彼身中。若不以如來言説之手而轉
之者。則聖道不生。如轉輪王。若不以金輪寶
右手中以左手轉之。作如是言。我今輪
寶。當有所降伏者。是時諸神則不爲轉行其
輪。若以輪寶。置左手中。以右手旋之。是時
諸神則爲轉行其輪。然轉其輪者是神。而王
受其名。彼亦如是。復有説者。彼身中雖有聖
道。若不得如來縁顯發者。則聖道不生。猶如
倉中有諸種子。若不以縁發者。牙則不生。
彼亦如是。復有説者。彼身中雖有聖道。若如
來不以善巧方便名句味身除彼身中障礙者。
則聖道不生。若除其障礙。則聖道生。復有説
者。有二因二縁。生於正見。一從他聞法。二内
自思惟。如從他聞法。名佛轉法輪。如内自思
惟。言身中自有聖道。如是得於人身。成就四
法者。名多有所作。如近善知識。從其聞法。名
佛轉法輪。如内自思惟。如法修行。言身中有
聖道
問曰。如住苦法忍時。已轉法輪。何以道比智
時言轉法輪耶。答曰。或有説者。住苦法忍時。
雖轉法輪。而轉義未足。道比智時。轉義乃足。
復有説者。以道比智時有五事應。一得未曾
得道。二捨曾得道。三斷煩惱同一味故。四頓
得八智。五修十六行。是時名轉法輪。憍陳如
汝解法耶。乃至廣説。問曰。此五人皆是解
法者。何以獨問憍陳如耶。答曰。或有説者。
以憍陳如先見聖諦後乃餘者。憍陳如見聖
諦時。餘者方在達分善根。復有説者。以本願
故。先告憍陳如。汝解法耶。答言已解。乃至廣
説。問曰。世尊何故。三問憍陳如耶。答曰。或
有説者。憍陳如見聖諦已。世尊起於知見。觀
前後際。爲憍陳如應在惡道陰界入多。爲我
於三阿僧祇劫所經刹那須臾頃多。作是觀
時。見憍陳如應在惡道陰界入多。非我三阿
僧祇劫所種刹那須臾頃多。佛見是已。作是
思惟。我於三阿僧祇劫修集無量苦行。今得
無上智。但能使憍陳如應在惡道陰界入在
不生法中。不更爲餘事者。於我便足。是以三
問。復有説者。憍陳如能縁縛一切衆生身。一
切衆生。亦能縁縛憍陳如身。憍陳如見諦已。
佛作是念。我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更
不作餘事。但斷憍陳如及一切衆生展轉縁
縛者。於我便足。是故三問更相呑噉。更相斷
命。説亦如是。復有説者。爲近誹謗故。佛本爲
菩薩時。出迦毘羅城。是時迦毘羅諸釋遣侍
者五人。二人是母親。三人是父親。二人言受
欲得淨。三人言苦行得淨。當於菩薩修苦行
時。言受欲得淨者。即便捨去。言苦行得淨者。
而故給侍菩薩。菩薩捨苦行處已。酥油塗身。
食諸飯食。彼言苦行得淨者。心生惱亂。即便
捨去。是時菩薩身力轉増。詣菩提樹。降伏
衆魔。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正覺已。遍
觀世間。誰先應聞法。我當爲説。見欝陀迦子。
應先得聞。是時有天。即便白言。欝陀迦子。昨
日命終。爾時如來亦説知見。知昨日命終。復
作是念。誰次應聞法。我當爲説見阿蘭迦蘭。
次應得聞。天復白言。阿蘭迦蘭喪來七日。佛
説知見。知阿蘭迦蘭喪來七日。佛作是念。
阿蘭迦蘭。不聞我法。便爲大失。問曰。佛已成
道。應爲彼人説法。而不爲説。云何不名教化
失時。尊者瞿沙説曰。佛初成道。心愛敬法。不
思餘食。未觀衆生誰應得度。復有説曰。如來
大悲。未及彼人。而便命終。復有説者。佛未分
衆生立爲三聚。復有説者。受佛化者。必須根
熟。彼根未熟。而便命終。又諸根成熟。必由
自心。彼人慢意行禪自稱是一切智。必須久
時諸根乃熟。問曰。若此人根未熟者。佛何以
言彼人不聞我法便爲大失。答曰。若彼人不
命終者。佛能除其自稱一切智心。亦生信佛
是一切智。心亦可先令憍陳如前諸根得熟
得受化。若彼一人。佛得道後。四十二日。
有餘命者。能令彼人於我法中大得利益。而
彼命行盡故。世尊捨之。若有衆生應受化者。
如來能自住壽。如待須跋陀羅等。若能住他
壽命者。無有是處。復有説者。佛本爲菩薩時。
是彼人弟子。若當彼人不命終者。當示其師
法。亦令彼人知佛所得法。非是彼人本所
法。以是事故。言彼人大失。佛作是念。誰次應
聞法。天復白言。阿若憍陳如等五人。次應得
亦起知見。知阿若憍陳如等次應聞法。
佛復作是念。今在何所。天復白言。在波羅
*㮈國。佛亦起知見。知在波羅*㮈國。於時世
尊。漸次向波羅*㮈國。趣彼五人。是時五人。
見世尊來。即共立制。如修多羅廣説。憍陳如
見眞諦已。佛告之言。汝於法解耶。乃至廣説。
汝今觀我有懈慢耶。多行法耶。於離欲法有
退失耶。我得甘露法耶。是時憍陳如。極生慚
愧。而答佛言。今觀世尊。無有懈慢。不行多
法。於離欲法。亦無退失。得甘露法。我悉證
知。以是事故。而三問之。復次欲滿本誓願故。
曾聞此賢劫中。有王名惡行。有仙人名忍辱。
時王除去男子。將諸伎女。遊戲林間。種種
快意。時王疲厭而便眠臥。時諸*伎女。爲花
果故。於林樹間。處處求覓。是時仙人。於自住
處。閑靜禪思。時諸*伎女。遙見仙人。即詣其
所。頂禮足已。在一面坐。是時仙人。爲諸*伎
女。説欲過患。時王眠覺。四方觀視。不見侍
人。作是思惟。將無有人將我*伎女去耶。其
王即時瞋恚拔劍。遍林樹間。而推求之。見諸
*伎女坐仙人邊。心生是念。今此大鬼將我
伎來。前問之言。汝是誰耶。仙人答言。我是
仙人。王復問言。汝於此間何所作耶。仙人
答言。行忍辱道。王作是念。此人見我瞋恚。自
稱忍辱。我今當試爲實爾不。復更問言。汝得
初禪耶。答言不得。汝乃至得非想非非想定
耶。答言不得。其王聞已。瞋恚轉増。語仙人
言。可申汝臂。以刀斷之。而問之言。汝是何
人。仙人答言。是忍辱人。如是復斷一臂。亦
斷兩足。割其耳鼻。令仙人身。使爲七分。復問
之言。汝是何人。仙人答言。是忍辱人。仙人語
王。今何故生疲厭心。汝若以刀割我身體。令
如微塵者。我言忍辱。終無有異。爾時仙人。復
作是念。如彼今日斷我身體使爲七分。我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先以大悲。令汝修
七種道斷汝七使。時惡行王者。今憍陳如是。
忍辱仙人者。今世尊是。憍陳如見眞諦已。
佛之威力。自見己身。本是惡行王。斷仙人身。
使爲七分。亦憶本誓願。是時世尊告憍陳如。
非我違本誓耶。遵本所願耶。是時憍陳如。即
從座起。極懷慚愧。白佛言。世尊。不違本誓。
遵本所願。我愚小作是罪。今重懺悔。以本願
滿故。三問阿若憍陳如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二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雜揵度無義品第七下
地神作如是唱。世尊轉聖法輪。乃至廣説。
問曰。時會亦有餘天唱言佛轉法輪。何以獨
言地神唱耶。答曰。或有説者。地神隨從世尊。
欲令轉法輪無諸留難。如來從時。轉正法輪。
無諸留難。地神自念所有功勞。今已得果。心
生歡喜。是以高聲先唱。復有説者。時會雖有
餘天。而聞地神輕躁。是以先唱。如今大衆集
處性輕躁者。毎喜高聲先唱。彼亦如是。復有
説者。彼深生歡喜故。是以先唱。復有説者。
是次第法故。所以者何。地神先唱。次虚空神。
經刹那須臾頃。上至梵世。問曰。如處所起聲
即處所滅。何以言上至梵世耶。答曰。此是轉
轉法。地神唱已。餘天復唱。如是轉轉乃至梵
世。猶如一燈轉轉相然。彼亦如是
問曰。如天亦解法。何故言爲人轉法輪。答曰。
或有説者。以人先見諦天在後故。復有説者。
人是現見。天非現見故。復有説者。以人爲證。
不以天爲證故。復有説者。佛所行事業。與人
同故。天則不同。復有説者。諸天亦從人中得
善利故。復有説者。人中有四衆故。復有説者。
若於此處滅。亦於此處生。雖有聖人滿諸天
宮人中有證甘露法者。不名法滅。若無證者。
乃名法滅。是故若於此處滅。亦於此處生。若
轉輪聖王出世。聲徹他化自在天宮。憍陳如
等聲徹梵世。佛聲徹阿迦膩吒。問曰。何故轉
輪聖王聲徹自在天宮。憍陳如等聲徹梵世。
佛聲徹阿迦膩吒。答曰。或有説者。衆生造業。
有下中上。造下業者。聲徹自在天宮。造中業
者。聲徹梵世。造上業者。聲徹阿迦膩吒。復
有説者。衆生造名譽業。有下中上。造下業者。
聲徹自在天宮。造中業者。聲徹梵世。造上業
者。聲徹阿迦膩吒。復有説者。衆生讃歎父母
師長。沙門婆羅門。有下中上。若下者聲徹
自在天宮。中者聲徹梵世。上者聲徹阿迦膩
吒。復有説者。若轉輪聖王出世。則以十善教
化。於六欲天中。受其果報。若有新生天者。
諸天歡喜。我受樂親屬。今已増多。以轉輪聖
王出世之時諸天歡喜故。聲徹自在天宮。梵
天請佛轉法輪故。聲徹梵世。首陀會諸天。覺
悟菩薩故。出迦毘羅城。得無上智。是以佛出
於世。聲徹阿迦膩吒。復有説者。轉輪聖王。是
愛欲人。是以聲徹不離欲處。梵世中有尊卑
上下故。憍陳如聲徹梵世。佛有最勝大名稱
故。聲徹阿迦膩吒。設當有頂衆生有耳識者。
世尊聲亦應徹彼。世尊廣修無量名譽業故。
問曰。何故轉法輪聲徹於梵世。答曰。以梵世
是一切人所尊重處。復有説者。以梵世作三
千大千世界分齊故。復有説者。以梵世有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