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
繋。此中義意廣如前説。若於此事有過去
愛結繋。亦有過去未來現在無明結繋耶。答
過去未來必繋。現在若現在前。此中義意皆
如前説。設有過去未來現在無明結繋。復
有過去愛結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
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繋。此中義意廣如前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八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四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見結
繋耶。答若未斷。謂於此事若有前生愛結
未斷。見結亦未斷。即於此事亦有過去見
結繋義。若於此事雖有前生愛結未斷而
見結已斷。即於此事無有過去見結繋義。
如道類智已生於修所斷法。有愛結前生未
斷。集類智已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
法。有愛結前生未斷。由此義故。此中總説
若未斷言。不説道類智未至已生位。由彼
位亦有有愛無見故。迷共相結過去未斷
必繋三世所繋事故。非如愛等作不定説。
設有過去見結繋。復有過去愛結繋耶。答
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
繋。謂於此事若有前生見結未斷。亦有前
生愛結未斷。即於此事亦有過去愛結繋
義。若於此事雖有前生見結未斷。而前於
此愛結未生。雖餘處生而於此事亦名未
生。設生已斷。即於此事無有過去愛結繋
義。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繋。亦有未來見
結繋耶。答若未斷。謂於此事若有前生愛
結未斷見結亦未斷。即於此事亦有未來
見結繋義。若於此事雖有前生愛結未斷。
而見結已斷。即於此事無有未來見結繋
義。餘如前説。設有未來見結繋復有過去
愛結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
生已斷則不繋。謂於此事。若有未來見結
未斷。亦有前生愛結未斷。即於此事亦有
過去愛結繋義。若於此事雖有未來見結
未斷。而前於此愛結未生。雖餘處生而於
此事亦名未生。設生已斷。即於此事無有
過去愛結繋義。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繋。亦
有現在見結繋耶。答若現在前。謂於此事
若有前生愛結未斷。亦有見結現在前則
有現在見結繋義。若於此事。或起餘結現
在前。或起善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或於餘
處起見結現在前。或無心時則無現在見
結繋義。設有現在見結繋。復有過去愛結
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生已
斷則不繋。謂於此事若有見結現在前。亦
有愛結前生未斷。即於此事亦有過去愛
結繋義。若於此事雖有見結現在前。而前
於此愛結未生。雖餘處生而於此事亦名
未生設生已斷。即於此事無有過去愛結
繋義。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
現在見結繋耶。答此中有三句。或有過去愛
結繋。無過去現在見結繋。謂於此事有愛
結前生未斷而見結已斷。此中有愛結前生
未斷者。顯有過去愛結。而見結已斷者遮
有過去現在見結。謂集類智已生。於見滅
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前生愛結未斷。道
類智已生。於修所斷法。有前生愛結未斷。
或有過去愛結繋及有過去見結繋。無現
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
未斷而不現在前。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
者。顯有過去愛結。有見結未斷者。顯有
過去見結。彼未斷位於所繋事必有過去見
結繋故。而不現在前者。遮有現在見結。或
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現在見結繋。謂
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亦有見結現在
前。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者。顯有過去愛
結。亦有見結現在前者。顯有現在見結。此
過去有不説自成。見結現在前過去必有故。
設有過去現在見結繋。復有過去愛結繋
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生已斷
則不繋。此中義意廣如前説。若於此事有
過去愛結繋。亦有未來現在見結繋耶。答此
中有三句。或有過去愛結繋。無未來現在
見結繋。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而見
結已斷。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者。顯有過
去愛結。而見結已斷者。遮有未來現在見
結。餘如前説。或有過去愛結繋。及有未來
見結繋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
斷。及有見結未斷而不現在前。此中有
愛結前生未斷者。顯有過去愛結有見結
未斷者。顯有未來見結。彼未斷位於所繋
事必有未來見結繋故。而不現在前者。遮
有現在見結。或有過去愛結繋亦有未來
現在見結繋。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
及有見結現在前。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
者。顯有過去愛結。有見結現在前者。顯
有現在見結。此未來有不説自成。見結現
在前未來必有故。設有未來現在見結繋。復
過去愛結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
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繋。此中義意廣如前
説。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未
來見結繋耶。答若未斷。此中義意如前應
知。設有過去未來見結繋。復有過去愛結
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未生設生已
斷則不繋。此中義意廣如前説。若於此事
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繋
耶。答此中有三句。或有過去愛結繋。無過
去未來現在見結繋。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
未斷。而見結已斷。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
者。顯有過去愛結。而見結已斷者。遮有過
去未來現在見結。謂集類智已生。見滅道所
斷見結不相應法。有愛結前生未斷。道類智
已生。修所斷法有愛結前生未斷。或有過去
愛結繋。及有過去未來見結繋無現在。謂
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未斷
而不現在前。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者。顯
有過去愛結。有見結未斷者。顯有過去未
來見結。而不現在前者遮有現在見結。或
有過去愛結繋。亦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繋。
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亦有見結現
在前。此中有愛結前生未斷者。顯有過去
愛結。亦有見結現在前者。顯有現在見結。
此過去未來有不説自成。見結現在前必有
過去未來故。設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繋。復
有過去愛結繋耶。答若前生未斷則繋。若前
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繋。此中義意廣如前説。
如對見結對取結疑結亦爾。倶唯三界見
所斷故。以愛對彼作小七句。如對見説。於
中亦有少分差別。謂取結唯有道類智已
生。於修所斷法有愛結前生未斷者。有過
去愛。無三世取。非如見結集類智已生於
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愛結前生未
斷者。亦有過去愛無三世見。差別義少故此
不説。如愛結對後作小七。乃至嫉結對
慳結隨其所應作小七亦爾。此中隨其所
應者。唯慢與愛倶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
遍行故。對後作小七句。皆如愛説。無明通
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見疑通
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二
取通三界唯四部。有漏縁通遍行非遍行。恚
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嫉慳唯欲
界修所斷有漏縁非遍行。如是諸結寛狹有
異。對後七句有不同者。是故須説隨所
應言
如小七大七亦爾差別者。以二對一乃至以
八對一。謂以過去愛結恚結。先對過去慢結。
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
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
在。慢結作七句如以過去愛結恚結。對慢
結作七句。對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
結各作七句亦爾。次除愛結。以過去恚結
慢結先對過去無明結。次對未來。次對現
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
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在無明結。作七
句。如以過去恚結慢結。對無明結作七句。
對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各作七句亦
爾。次除恚結。以過去慢結無明結。先對過
去見結。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
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
去未來現在見結作七句。如以過去慢結無
明結對見結作七句。對取結疑結嫉結慳
結各作七句亦爾。次除慢結。以過去無明
結見結。先對過去取結。次對未來。次對現
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
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在取結作七句。
如以過去無明結見結。對取結作七句。對
疑結嫉結慳結各作七句亦爾。次除無明
結。以過去見結取結。先對過去疑結。次對
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在疑
結作七句。如以過去見結取結對疑結
作七句。對嫉結慳結各作七句亦爾。次除
見結。以過去取結疑結。先對過去嫉結。次
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
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
現在嫉結作七句。如以過去取結疑結
對嫉結作七句。對慳結作七句亦爾。復
除取結。以過去疑結嫉結。先對過去慳
結。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
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
未來現在慳結作七句。如以二結對一
結。以三以四以五以六以七以八結對
一結亦爾
如過去愛等爲首有七。乃至過去未來現在
愛等爲首亦各有七。如是應知有七七句。
此中有説以過去愛等。先對過去恚等。次
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
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在
恚等爲初七句。以過去愛等。先對未來恚
等。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
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後
對過去恚等爲第二七句。以過去愛等。先
對現在恚等。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
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
對過去。後對未來恚等爲第三七句。以過
去愛等。先對過去現在恚等。次對未來現
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
對過去。次對未來。後對現在恚等。爲第四
七句。以過去愛等。先對未來現在恚等。次
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
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後對過去現在恚
等。爲第五七句。以過去愛等。先對過去未
來恚等。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次
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後對未
來現在恚等。爲第六七句。以過去愛等。先
對過去未來現在恚等。次對過去。次對未
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
在。後對過去未來恚等。爲第七七句。是謂
小七。以過去愛恚等。先對過去慢等。次對
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在慢
等爲初七句。以過去愛恚等。先對未來慢
等。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
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後
對過去慢等。爲第二七句。以過去愛恚等。
先對現在慢等。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
次對過去。後對未來慢等爲第三七句。以
過去愛恚等。先對過去現在慢等。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
次對過去。次對未來。後對現在慢等。爲第
四七句。以過去愛恚等。先對未來現在慢
等。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
對過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後對過去現
在慢等。爲第五七句。以過去愛恚等。先對
過去未來慢等。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
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
後對未來現在慢等。爲第六七句。以過去
愛恚等。先對過去未來現在慢等。次對過
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
對未來現在。後對過去未來慢等。爲第七
七句是謂大七。如是所説唐捐其功。於文
無益於義無益。以重説故。又非唯七七
句應作是説。以過去愛等。先對過去恚等。
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
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對過去未來現
在恚等。爲初七句。以未來愛等。先對未來
恚等。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
後對過去恚等。爲第二七句。以現在愛等。
先對現在恚等。次對過去現在。次對未來
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
次對過去。後對未來恚等。爲第三七句。以
過去現在愛等。先對過去現在恚等。次對未
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
在。次對過去。次對未來。後對現在。爲第四
七句。以未來現在愛等。先對未來現在恚
等。次對過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
對過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後對過去現
在恚等。爲第五七句。以過去未來愛等。先
對過去未來恚等。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
對過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
在。後對未來現在恚等。爲第六七句。以過
去未來現在愛等。先對過去未來現在恚等。
次對過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
現在。次對未來現在。後對過去未來恚等。
爲第七七句。是謂小七。以過去愛恚等。先
對過去慢等。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
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後
對過去未來現在慢等。爲初七句。以未來
愛恚等。先對未來慢等。次對現在。次對過
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次
對過去未來現在。後對過去慢等。爲第二
七句。以現在愛恚等。先對現在慢等。次對
過去現在。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未來。
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去。後對未來
慢等。爲第三七句。以過去現在愛恚等。先
對過去現在慢等。次對未來現在。次對過
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次
對未來。後對現在慢等爲第四七句。以未
來現在愛恚等先對未來現在慢等。次對過
去未來。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次
對未來。次對現在。後對過去現在慢等。爲
第五七句。以過去未來愛恚等。先對過去未
來慢等。次對過去未來現在。次對過去。次
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後對未
來現在慢等。爲第六七句以過去未來現在
愛恚等。先對過去未來現在慢等。次對過
去。次對未來。次對現在。次對過去現在。次
對未來現在。後對過去未來慢等爲第七
七句若作是説功不唐捐。於文有益於義
有益。不重説故。又唯有七七句
問一行・歴六・小七・大七。有何差別。答名即
差別。謂名一行。名歴六。名小七。名大七
故。復次依一行法作問答故名一行。依六
句法作問答故名歴六。依七句法作問
答以一對一故名小七。依七句法作問
答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故名大七。復
次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不以
世定故名一行。以相似法對相似法作
問答。以世定故名歴六。以不相似法對
不相似法作問答。以世定以一對一故名
小七。以不相似法對不相似法作問答。以
世定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故名大七。
一行歴六小七大七。是謂差別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於九十八隨眠中。一
一攝幾隨眠。答一切應分別。問何故作此
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義故。謂或有説。諸法
攝他性非自性攝。如分別論者。彼依假名
契經。及依世俗言論故作是説。依假名契
經者。如契經説。諸臺帳等所有中心爲臺
帳等。衆材所依能任持彼令不散墜。故説
中心能攝於彼。然彼中心與衆材異而説
能攝。故知諸法皆攝他性非自性攝。餘經
亦説於五根中慧根最勝。慧根能攝諸餘四
根。然彼慧根與四根異而説能攝。故知諸
法皆攝他性非自性攝。又餘經説。世尊告
彼手長者言。汝以何法攝自徒衆。徒衆云
何受汝所攝。手長者言。世尊爲我説四攝
事。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四者同
事。我以此四攝自徒衆。徒衆由此受我所
攝。然手長者與徒衆異而説攝衆。故知諸
法皆攝他性非自性攝。餘經復説。正見・正
思惟・正精進・慧蘊攝。正念・正定定蘊攝。然
正思惟正精進與慧蘊異。正念與定蘊異。
而説彼攝。故知諸法皆攝他性非自性攝。
依世俗言論者。謂世間説戸樞攝扇縷攝
衣服附攝薪等。在家者説。我能攝田諸畜
財寶僮僕家屬。出家者説。我攝徒衆資具衣
鉢。如是能攝與所攝異。故知諸法皆攝他
性。爲止彼意顯一切法皆攝自性是勝義
攝。若攝他性是勝義者。則一法自性應是
一切法。一法生時一切法應生。一法滅時一
切法應滅。復有別失。應見苦所斷即見集
滅道修所斷攝。斷見苦所斷時見集所斷等
煩惱亦應斷。若爾修後諸對治道應成無
用。勿有此過故一切法唯攝自性是勝義
攝。問若一切法唯攝自性是勝義攝非他
性者。分別論者所引契經世俗言論當云何
通。答所引契經是不了義。依假名説有別
意趣。謂契經説。諸臺帳等所有中心爲臺帳
等。衆材所依能任持彼。令不散墜。故説中
心能攝彼者於任持義假立攝聲。此任持
彼不散墜故。假立攝名。非勝義攝。又契經
説。於五根中慧根最勝。慧根能攝餘四根
者。於方便義假立攝聲。慧爲方便令餘四
根亦速運轉能辦大事。假立攝名。非勝義
攝。又契經説。以四攝事攝徒衆者。於能引
彼令不離散假立攝聲。由四攝事方便誘
引假立攝名。非勝義攝。又契經説。正思惟
正精進亦慧蘊攝。正念亦定蘊攝者。於隨順
義假立攝聲。以正思惟正精進隨順慧蘊。
正念隨順定蘊故。假立攝名。非勝義攝。又
彼所引世俗言論。戸樞攝扇縷攝衣服附
攝薪等。依任持義。假説攝名。非勝義攝。在
家者説能攝田等。出家者説攝徒衆等。依
饒益義假説攝名。非勝義攝。攝他性者待
時待因而立攝名。非究竟攝。待時者。謂有
時能攝。有時不攝。待因者。謂有因能攝。
有因不攝。故非究竟。如有頌
    有因故起愛 有因故起憎
    世間無無因 而起愛憎者
攝自性者。不待時因而有攝義。是究竟
攝。不待時者。諸法無時不攝自性。以彼
一切時不捨自體故不待因者諸法無因
而攝自性。以不待因縁而有自體故。若
欲觀察一切法者應先觀彼自性攝義。問
觀察諸法自性攝時。有何勝利得何功徳。
答除去我想及一合想。修習法想別想易
滿。謂諸有情若有我想一合想者。貪瞋癡等
煩惱増盛。由増盛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
愁歎憂苦諸災患事。若除我想及一合想。便
觀色法如麺麨聚不久離散。觀無色法前
後不倶不久磨滅。總觀一切有爲之法。猶
如沙摶風飄散壞。由此便得空解脱門相
似種子。觀有爲法空非我故。便於生死深
不願樂。由此復得無願解脱門相似種子。
彼於生死不願樂故。便於涅槃深心願樂。
由此復得無相解脱門相似種子。彼於如
是三三摩地。依下生中依中生上依上發
慧。離三界染得三菩提證永寂滅。觀察
諸法自性攝時。便獲如是勝利功徳。由此
因縁故作斯論。此中一切應分別者。謂三
結乃至九十八隨眠。一一所攝隨眠各異。是
故一切皆應分別
謂三結中有身見結攝三者。謂此結於九十
八隨眠中攝三隨眠。即三界見苦所斷有身
見隨眠。此約總種類説攝三隨眠。若別分
別欲界者攝欲界有身見。色界者攝色界有
身見。無色界者攝無色界有身見。此一一界
有三世別。過去者攝過去有身見。未來者
攝未來有身見。現在者攝現在有身見。此復
一一有多刹那。各自相攝後准應知。戒禁取
結攝六者。謂此結於九十八隨眠中攝六
隨眠。即三界見苦道所斷戒禁取隨眠。疑結
攝十二者。謂此結於九十八隨眠中攝十
二隨眠。即三界見苦集滅道所斷疑隨眠。三
不善根中貪瞋不善根各攝五者。謂攝欲界
五部貪瞋癡不善根攝四一少分者。謂攝
欲界後四部及見苦所斷不善無明。三漏中
欲漏攝三十一者。謂攝欲界三十六隨眠中
除五無明餘三十一。有漏攝五十二者。謂
攝色無色界六十二隨眠中除十無明餘五
十二。無明漏攝十五者。謂攝三界各五部
無明。四瀑流中欲瀑流攝十九者。謂攝欲
界五部貪瞋慢及四部疑有瀑流攝二十八
者。謂攝色無色界各五部貪慢及各四部疑。
見瀑流攝三十六者。謂攝三界各十二見。
即有身見邊執見各一戒禁取二邪見見取各
四爲十二。無明瀑流攝十五者。謂攝三界
各五部無明。如四瀑流四軛亦爾者。名義雖
別而體同故。四取中欲取攝二十四者。謂
攝欲界五部貪瞋慢無明及四部疑。見取攝
三十者。謂攝三界各十見即前所説十二見
中除二戒禁取餘十見。戒禁取攝六者。謂
攝三界各二戒禁取。我語取攝三十八者。謂
攝色無色界各五部貪慢無明及各四部疑。
四身繋中貪欲瞋恚身繋各攝五者。謂攝欲
界五部貪瞋。戒禁取身繋攝六者。謂攝三界
各二戒禁取。此實執身繋攝十二者。謂攝
三界各四見取。五蓋中貪欲瞋恚蓋各攝五
者。謂攝欲界五部貪瞋疑蓋攝四者。謂攝
欲界四部疑。餘蓋無所攝者。惛沈・睡眠・掉
擧・惡作是纒性故。不攝隨眠。五結中貪慢
結各攝十五者。謂攝三界各五部貪慢。瞋
結攝五者。謂攝欲界五部瞋。嫉慳結無所
攝者。此二結非隨眠性故。五順下分結中
貪欲瞋恚結各攝五者。謂攝欲界五部貪瞋。
有身見結攝三者謂攝三界各一有身見。戒
禁取結攝六者。謂攝三界各二戒禁取。疑結
攝十二者。謂攝三界各四部疑。五順上分
結中色貪結攝一少分者。謂攝色界修所斷
少分貪。無色貪結攝一少分者。謂攝無色
界修所斷少分貪。掉擧結無所攝者。非隨
眠性故。慢結攝二少分者。謂攝色無色界
各修所斷少分慢。無明結攝二少分者。謂
攝色無色界各修所斷少分無明。五見中有
身見邊執見各攝三者。謂攝三界各一有身
見・邊執見。邪見見取各攝十二者。謂攝三
界各四邪見見取。戒禁取攝六者。謂攝三界
各二戒禁取。六愛身中眼耳身觸所生愛身各
攝二少分者。謂各攝欲色界修所斷各少分
貪。鼻舌觸所生愛身各攝一少分者。謂各
攝欲界修所斷少分貪。意觸所生愛身攝十
三二少分者謂攝三界各前四部。及無色界
修所斷貪并欲色界修所斷各少分貪。七隨
眠中欲貪瞋恚隨眠各攝五者。謂攝欲界五
部貪瞋。有貪隨眠攝十者。謂攝色無色界各
五部貪慢。無明隨眠各攝十五者。謂攝三
界各五部慢無明。見隨眠攝三十六者。謂
攝三界各十二見。疑隨眠攝十二者。謂攝
三界各四部疑。九結中愛慢無明結各攝十
五者。謂攝三界各五部貪慢無明。恚結攝
五者。謂攝欲界五部瞋見。取結各攝十八
者。謂見結攝三界各一有身見・邊執見・四邪
見。取結攝三界各二戒禁取四見取。疑結攝
十二者。謂攝三界各四部疑。嫉慳結無所
攝者。非隨眠性故。九十八隨眠中欲界有
身見攝欲界有身見。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
明。攝無色界修所斷無明者。各各自攝彼
自性故。問云何諸法各攝自性。答自性於
自性是有是實是可得故説名爲攝。自性
於自性非異非外非離非別恒不空故説
名爲攝。自性於自性非不已有非不今
有非不當有故名爲攝。自性於自性非
増非減故名爲攝。諸法自性攝自性時。
非如以手取食指捻衣等。然彼各各執持
自體令不散壞故名爲攝。於執持義立
以攝名。故勝義攝唯攝自性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九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五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爲前攝後後攝前
耶。問何故作此論。答爲重遮遣分別論者
執他性攝。及重開顯應理論者説自性攝。
令轉分明故作斯論。答三結三不善根互不
相攝者。謂自性各別。故三結三漏三結二漏
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三結與欲漏有
漏中有身見戒禁取疑互相攝。自性同故。與
無明漏及二漏少分互不相攝。自性異故。後
准應知。三結四瀑流三結三瀑流少分互相
攝。餘不相攝者。謂三結與欲有見瀑流中
有身見戒禁取疑互相攝。與無明瀑流及三
瀑流少分互不相攝。如對四瀑流對四軛
亦爾。自性同故。三結四取三結一取三少分
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三結與戒禁取及餘
三取中有身見疑互相攝。與餘三取少分互
不相攝。三結四身繋一結一身繋互相攝。餘
不相攝者。謂戒禁取結與戒禁取身繋互
相攝。與餘三身繋互不相攝。三結五蓋一
結少分一蓋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疑結
中不善者與疑蓋互相攝。與餘四蓋互不
相攝。三結五結互不相攝者。自性異故。三
結五順下分結三結三順下分結互相攝。餘
不相攝者。謂三結與五順下分結中有身見
戒禁取疑結互相攝。與餘二結互不相攝。
三結五順上分結互不相攝者。自性異故。三
結五見二結二見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前
三結與五見中有身見戒禁取互相攝。與
餘三見互不相攝。三結六愛身互不相攝者。
自性異故。三結七隨眠三結一隨眠一少分
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三結與疑隨眠及
見隨眠中有身見戒禁取互相攝。與餘五隨
眠及見隨眠中餘三見互不相攝。三結九結
三結一結二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三
結與九結中疑結及見結中有身見取結中
戒禁取互相攝。與餘六結及見結中餘二見
取結中見取互不相攝。三結九十八隨眠三
結二十一隨眠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三結
與九十八隨眠中三有身見六戒禁取十
疑隨眠互相攝。與餘七十七隨眠互不相
攝。如是乃至九結九十八隨眠。七結九十八
隨眠互相攝。餘不相攝者。謂九結中前七結
與九十八隨眠互相攝。後二結與隨眠互
不相攝。此二倶非隨眠性故。此中擧初三
結擧後九結與後廣辨相攝。三不善根乃
至七隨眠與後相攝略不説者。相易了故。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令欲有相續幾令
色有相續。幾令無色有相續。答一切應分
別。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他宗顯己義
故。謂或有執不染汚心亦令有相續。如分別
論者。問彼何故作此執。答彼依契經故作
此執。謂契經説。菩薩正知入母胎。正知住
母胎。正知出母胎。既有正知。入母胎者。正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