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五百青衣藥叉。勇健端嚴踰繕那量。各嚴
鎧仗守城門。於其城中殊勝殿。種種
妙寶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號殊勝。面二
百五十。周千踰繕那。其城四隅有四臺觀
金銀等四寶成。種種莊嚴甚可愛樂
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
衆車苑。謂此苑中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麁
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須甲仗等現。三雜
林苑。諸天入中所玩皆同倶生勝喜。四喜林
苑。極妙欲塵殊類皆集歴觀無厭。如是四苑
形皆正方。一一周千踰繕那量。中央各有
如意池。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徳水盈滿
其中。隨欲妙花寶舟好鳥。一一奇麗種種莊
嚴。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去苑各二十
踰繕那。地一一邊量皆二百。是諸天衆勝遊
戲所。諸天於彼捔勝歡娯。城外東北有
生樹。是三十三天受欲樂處。盤根深廣五踰
繕那。聳幹上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踰繕
那。舒葉開花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
。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城外西南角有大善
法堂。三十三天常於半月八日十四日十五
。集此堂中人天。及制伏阿素洛
等。如法不如法事是等類餘處廣説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三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縁納息第二之四
已説立風水金輪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
立空居諸天大梵天等所居宮地。然
彼宮殿。有説。依空。有説。空中密雲彌布如
地。爲彼宮殿所依。外器世間。至色究竟。上
無色故不施設。問從夜摩天色究竟
所依雲地其量如何。有説。從夜摩他化
自在雲地。皆等妙高頂量色界雲地下狹上
廣。謂初二三四靜慮地。如次等彼四洲。小
千中千大千。諸世界量。有餘師説。夜摩天宮
雲地倍於妙高山頂。乃至他化自在天宮雲
地。望前展轉相倍。初二三定如次。等於小
千中千大千界量。第四靜慮其量無邊。由
若依第四靜慮。起有身見極難除斷。以
無邊地我故。問第四靜慮地。若無邊災
及寧非常住。答刹那無常故無此失
有説。第四靜慮地中。宮殿所依倶無常定
謂彼宮池隨彼諸天生時死時倶起沒故。
此説非理。所以者何。應有情共器業故。
此如前所説者好。諸器世間既成立已。
最初有一極光淨天。由壽業福隨一盡故。
彼歿已生大梵宮。後諸有情亦從彼歿有
梵輔。有梵衆。有他化自在天宮
漸漸下生。乃至人趣北洲爲始。次瞿陀尼。次
毘提訶。後生贍部。次生鬼趣。次生傍生。後
地獄。由法爾力。若處後空彼必先住。若
處先空彼必後住。若大地獄一有情生。爾時
已度二十成劫。二十住劫此爲最初。問幾劫
器世間成。幾劫有情漸住。有説。十劫器世
間成。十劫有情漸住。有説。五劫器世間成。
十五劫有情漸住。如是説者。一劫器世間成。
十九劫有情漸住
問齊幾世界倶壞倶成。有説。齊百倶胝四
大洲界。有説。無數世界倶壞倶成。云何知
然。經爲量故。如契經説。佛告苾芻我眼清
淨過於人眼。見東方等無數世界。或有
。或壞已空。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天大
雨。滴如車軸。無間無缺此亦如是。問何故
一切世界不倶壞倶成。答以諸有情業不
故。謂有情類。於此處所共業増長世界便
成。共業若盡世界便壞。又有情類。於彼處
淨業若増此界便壞淨業若減此界便成。
問若諸有情。於劫將壞餘半劫。在和合
。墮無間獄中夭不。若有中夭。彼業云
一劫壽。若不中夭。彼於劫壞寧不
稽留。如契經言。若處乃至一蟻卵在災便不
壞。況彼在耶。有作是説。彼無中夭。若爾。
彼於劫壞寧不稽留。劫欲壞時業増上力。
置餘界大地獄中。譬如王都有嘉喜事
先移極罪邊獄中。後於王都方降恩赦
有餘師説。劫欲壞時法爾有情其心調善。於
餘重罪尚能不爲。況有壞和合僧。復
説者劫欲壞時。若造破僧無間業者。命
終便墮他界獄中。法爾不將壞處故。如
説。火劫世間壞時有情上生。災起時分水劫
風劫廣説亦然。但水風災壞相有異。謂水能
浸爛。風能飄撃。所壞勢力遠近不同。復如
火劫。世間成時先後時分水風亦爾
彼大劫有大三。如是中劫小三災現。
一刀兵。二疾疫。三飢饉。初刀兵劫將欲
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歳。爲非法貪染汚相續
不平等愛映蔽其心。邪法縈纒瞋毒増上。相
見便起猛利害心。如今獵師見野禽獸
手所執皆成刀杖。各逞凶狂互相殘害
七日七夜死亡略盡。贍部洲内纔餘萬人
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名爲刀兵劫
次疾疫劫將欲起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歳。由
前諸過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
輒命終難救療。都不醫藥之名。時
七月七日七夜。疾疫流行死亡略盡。贍部
洲内纔餘萬人。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
名爲疾疫劫。後飢饉劫將欲起時。贍部
洲人極壽十歳。亦具前諸過失故。天龍
忿責不甘雨。由是世間久遭飢饉。由
故便有聚集。白骨運籌三種言異。由
故名聚集。一人聚集謂彼時人。由
飢羸聚集而死。二種聚集。謂彼時人爲
後人。輟其所食於小篋。擬爲種子故飢
饉時名聚集言。有白骨亦由二因。一彼
時人身形枯燥。命終未久白骨便現。二彼時
人飢饉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飮之。有運籌
。亦二因故。一由糧少籌食之。謂一家
中從長至幼隨籌至日得少麁食。二謂以
籌挑故場蘊得少穀粒多用水煎。分共飮
之以濟餘命。如是飢饉經七年七月七日
七夜。飢饉所逼死亡略盡。贍部洲内纔餘
萬人。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名爲
饉劫。此三災横雖復難除。然有聖言
對治。謂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
來生決定不刀兵災起。若能以一訶梨
怛鷄。起殷淨心施僧衆當來世決定
疾疫災起。若有能以一摶之食
淨心施僧衆。於當來世決定不飢饉
災起。問如是三災餘洲有不。答無根本災
而有相似。謂瞋増盛身力羸劣數加飢渇。此
二洲。北拘盧洲亦無相似。以無罪業
彼故。又彼無瞋増盛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一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
繋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如是等章。及解
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
答欲疑者得決定故。謂契經説。佛告
。若此身中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適悦遍
適悦。於此身中少分。離生喜樂而
遍滿。此契經中説根本地。勿唯此根
本地中有能離法近分地。斷此疑故。顯
近分中亦有相似能離善法。有餘師説。欲
分別論者。説預流一來亦得根本靜慮
彼何故作是説。依契經故。如説。慧闕無
。靜慮闕無慧。是二具足者去涅槃遠。
預流一來。無慧故。彼亦有根本靜慮
彼執初二果未得靜慮。問若爾彼
所引頌當云何通。尊者世友作是説。彼
正思擇靜慮。若不爾者外道亦得
本靜慮。豈便許彼亦有慧耶。分別論者作
是説言。許彼有慧復有何過。彼説不然。所
以者何。具是二者便於涅槃已爲不遠。非
諸外道去涅槃。以彼無解脱法故。有
説。爲譬喩者意。彼説諸近分地唯有
。今明近分具有三種。謂善染無記。若近
分地唯有善者。世尊弟子未欲貪。依
至定世俗道。彼隨轉律儀何地大種造。譬
喩尊者作是言。是初靜慮大種所造。豈不
汝等説。預流一來未靜慮。彼作是説。我
善靜慮非染無記。彼説非理。未欲貪
尚不初善靜慮。況能起彼無覆無記
是故爲他宗及顯正理故作斯論
問已説已具見諦。何故復言世尊弟子。答已
見諦者。欲別隨信隨法行故。世尊弟
子者。欲別諸異生故。此是誰耶。答此是
預流。及一來果非餘。以未離欲染故。問
隨信法行何故不已具見諦。有作是説
已見四諦及已害邪見者。名已具見諦。隨
信隨法行。非已見四諦。今正見故。非已害
邪見。今正害故。由此不已具見諦。有餘
師説。若相續中。已除一切見倒惡行惡趣煩
。方得名爲已具見諦。隨信隨法行。今正
能除不已除猶成就故。由此不已具
見諦。如良田中無一切塵雹災横。名具足
田致諸稼穡。復有説者。若相續中已除
四決定。爾時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
*今除四疑。生四決定。不已具。有説。若
身中已除四闇。已起四明。已除四無智。已
四智。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則不是。
已具。有説。已伏四諦洲渚。已除其中
煩惱怨敵。乃名已具。隨信隨法行。今伏今除
已具。問何故異生不世尊弟子。答
若唯順佛語餘教。名世尊弟子。異生
或順佛語。或順邪言故。不世尊弟子。有
説。諸有正聞非邪聞所伏。乃名世尊弟子
異生不爾。有説若成就四種證淨。名世尊
弟子。異生無四證淨故不世尊弟子。有
説。若唯稱佛以爲大師。名世尊弟子。異生
或稱外道邪魔以爲師故。不世尊弟子
有説。若唯歸敬三寶以爲福田。名世尊弟
。諸異生類。或以邪神諸外道等以爲
。不世尊弟子。有説。若信唯佛是一切
智。唯佛所説法能生死。唯苾芻僧是梵
行者。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與此相違。是
故不世尊弟子。有説。於佛聖教其心堅
牢。如天帝幢。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於
教中心不堅牢。猶如疊絮隨風上下
動無恒。故不名爲世尊弟子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
繋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繋。此依
總相而説。若別説者。應言未至地大種所
造。此則遮預流一來亦得靜慮者。意説。
欲染故。無未離欲染而能得靜慮
。又亦遮未至地中無無記者。意説。色
界大種造故。無未得靜慮地而能起彼大
。問何故此中但問隨世俗道身語業
無漏耶。答彼造論者意欲爾故。隨彼意
而作斯論。但令法相
所以。有説。應具足問而不問者。當知此義
餘有説。無漏身語業決定不離。隨世俗
道身語業。若問世俗。當知已問無漏。有説。
無漏律儀以世俗戒加行。爲門。爲依。
安足處。若問彼加行則已問彼。有説。
無漏戒依世俗戒得故。問世俗則問無漏
有説。隨世俗道身語律儀。必與能造
種類。今但問同類隨地差別。無漏異類是
以不問。有説。此隨世俗道色有異諍論。謂
有説。是未至地大種所造。有説。是初靜慮
大種所造。是以問之。無漏定是欲界大種所
造。是以不問。由此等縁。唯問世俗身語業
無漏。生欲界有漏四靜慮。身語業
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
而説。若別説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
靜慮繋大種所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
色。即第四靜慮繋大種所造
欲界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
所造。答欲界繋。依欲界身現在故。問何
故有漏所依大種。必與所造同一地繋。無漏
所依隨何身起。即彼繋耶。答有漏律儀有
縛有繋故。爲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離
縛離繋。然依身起故。隨何地身中現前。即
彼大種所造。有説。有漏律儀墮界墮地故。
自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雖於地而不
界。然依身起故。隨所依大種所造
説。有漏律儀爲同類大種所造故地必同
無漏律儀異類大種所造故。隨身別。以
必依身現在前
色界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
造。答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而説。若別説
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靜慮繋大種所
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色。即第四靜慮
繋大種所造
色界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
造。答色界繋此亦依總相説。若別説者。若
初靜慮無漏四靜慮。彼身語業皆初靜
慮大種所造。若生第二靜慮。入無漏三靜
。彼身語業皆第二靜慮大種所造。若生
三靜慮。入無漏二靜慮。彼身語業皆第三靜
慮大種所造。若生第四靜慮。入無漏第四靜
。彼身語業第四靜慮大種所造。此中應
下地上地定現前。生上地下地定不
。問何故爾耶。答下地定劣。上地定勝。於
勝生欣尚故起。於劣生厭背故不起。有
説。下趣於上。上不下。如臣朝王。王不
臣。有説。生下地者於上地法。更有
故起現前。生上地者。於下地法更無
所作。是故不起。如阿羅漢三界斷對
治道。以無用故。有説。加行善法由功用
起。生上地者下地法無用。作無用法
功力現在前。非無記
問大種隨地有五類別幾無間滅幾無間現
前。答生欲界者。若欲界心無間有漏初靜慮
現在前。彼一類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
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
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二類大
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
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謂
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
無漏初靜慮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
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無
漏初靜慮無間。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類
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
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心現在前。
彼二類大種滅。謂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
間現前。謂欲界。若欲界善心無間。無漏初
靜慮現在前。若無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善
心現在前。倶一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
前謂欲界如出初靜慮。乃至入出第四靜
。隨其所應皆應廣説。如欲界乃至
第四靜慮。隨其所應亦應廣説
問若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時。何處現前。
有説。眉間。有説。鼻端。有説。心邊。有説。臍
邊。有説。足指。有作是説。隨先加行安心處
是處現前。有餘師説。欲界大種麁。色界
大種細。細入麁隙。如油入沙。然根本靜慮
現在前時。色界大種遍身内起。若近分定現
在前時。色界大種唯心邊起。有説。近分定現
在前時。色界大種亦遍身起。然長養身
根本。如二人倶詣池浴。一在池側
水浴身。一入池中身而洗。二人用
倶遍身。然長養身入池者勝。問欲界身
中先有間隙。色界大種來入中耶。答不爾。
未來欲界身自有二種。一唯欲界大種。二色
界大種雜。若時遇入色界定彼唯欲界者
便滅。色界雜者便生。故不先有間隙
後來住
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成就無漏身語業
色。何大種所造。答或欲界繋。或色界繋。
問此中何故復作斯論。答欲疑者得
故。謂無色界無諸色。或有疑。世
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色非大種
所造。爲此疑故説。或欲界繋。或色界
繋大種所造。問彼所成就色。定欲色界大種
所造。何故言或。答應決定説。而言或者
界無雜亂。無漏對治有雜亂。由界無
雜亂故。欲界大種所造異。色界大種所造異。
一色二界大種所造。是故説或。此即
總説。然無漏色隨起依地。能造大種有五類
。謂欲界四靜慮繋大種所造。世尊弟子生
無色界。若阿羅漢唯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
造無漏色。非現在不起故。非過去已捨故。
若不還者亦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造無漏
現在不起故。過去不定。依五地身
多少。或全無故。由此應説。或有學者生
無色界就未來五地依戒。過去全無。謂先
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四向。諸無
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
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一。謂先欲
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
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
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二。謂
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二身第三果或第
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
。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
。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三身第三
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
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
來五。過去四。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四身
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
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
就未來五。過去五。謂具依欲界四靜慮身
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
彼命終生無色界。有作是説。無
者生無色界就過去色。以彼先在
色界時。於第三果或第四向。必已起滅方命
故。是故本論説言。若諸學者。生無色界
就過去未來所造色。若於彼得阿羅漢果
就未來所造色。非過去所造色。若謂不
爾本論應説。學者生無色界。有就過
去所造色。尊者僧伽伐蘇説曰。或有學者生
無色界。都不就過去未來五地身中無漏
業色。謂先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
四向。諸無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
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就過去未來
各一。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
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
終生無色界。如是成二成三成四成五。准
前廣説如理應思。若生彼界阿羅漢果
別得未來五地依戒。此説非理。無得果
唯得無爲有爲故。又與本論所説相違。
説。聖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所造色。非
過去大種。若如彼意本論應説。聖者生
色界就未來所造色。故前所説於
理爲
無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
種爲因。乃至廣説。問何故復作斯論。答欲
疑者得決定故。謂無色界都無諸色。或
是疑。欲色界歿生無色界。彼色或
八萬六萬四萬二萬劫斷。從彼命終生
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無因而生。爲
。顯彼諸色非無因生故作斯論。無色界
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爲因。
答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而説。若別説者。
是説。無色界沒來生欲界。最初所得
諸根大種。若生地獄還以地獄大種因。
乃至若生天趣。還以天趣大種因。若眼
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所依大種因。餘
根及境類此應知。眼中左眼及彼大種還
左眼所依大種因。左中異熟還以
因。長養還以長養因。如左右亦
爾。餘根及境廣説亦爾。然續生心倶起大種
展轉爲倶有因。於眼等生等因。無始生
死久滅大種。與今大種同類因。問何故
此中不問。眼等與初所得根大因。有説。
此是要略之言。故不問耳。有餘師説。大種
通與根大因。是以問之。眼等不
因。是以不問。有説。大種久滅及今並
因義。眼等但有久滅爲因。是故不
無色界歿生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
種爲因。答色界繋。此亦依種類總説。若別
説者應是説。無色界歿來生色界。最初
所得諸根大種。若生初靜慮。還以初靜慮大
因。乃至若生第四靜慮。還以第四靜
慮大種因。若眼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
所依大種因。眼中左右異熟長養廣説如
前。餘根及境廣説亦爾。然續生心倶起大種
展轉爲倶有因。如是等廣説如
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
因。答欲界繋。此亦總説。若差別説如前。
知餘義亦如前廣説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三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二
欲界色界化。乃至廣説。問何故作
。答欲他義己義故。如譬喩者
是説。諸所化物皆非實有。若實有者云何
化。大徳亦言。化非實有。是修所現。如
起作鬼呪所爲。爲是所説意趣
化事皆是實有。由此等縁故作斯論
欲界色界化色界語。彼身語色何
大種所造。答色界繋。生色界欲界化。發
欲界語。彼身語色何大種所造。答欲界繋。以
有漏所造色皆同分界地大種所造故。然所
化身差別有八。謂生欲界欲界化
。一似自身。二似他身。作色界化亦有
。及生色界色界化二種。一似
。二似他身。作欲界化亦有此二。是謂八。
此中但依二種論。謂生欲界色界化
及生色界欲界化。似他身者。問何故此
中但依二身論。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
彼意欲而造論。但令法相。不
其所以。有説。唯此二身微細難見難
了。是故偏説。有説。唯此二身最難現前。藉
多加行方能起故。有説。此於世間
。謂誰能作他界他身。有説。此二最爲
。謂能化作異界異身。是故偏説。諸變化心
總有二種。一欲界繋二色界繋。或爲五。謂
欲界四靜慮繋。或爲十二則十二種能化
者心。謂得初靜慮果者。乃至得第四靜慮
者。各有三種。何等爲三。一異生。二有學。
三無學。復有三。一外法異生。二内法異
生。三聖者。復有三。謂三位得。一離染時
得。謂離下染靜慮時二得果時得。謂得
無學果時。三練根時得。謂轉根作見至
動時。或分十四。謂欲界繋有四。*則四靜慮
果。初靜慮繋亦有四。如欲界説。第二靜慮
繋有三。*則上三靜慮果。第三靜慮繋有二。
*則上二靜慮果。第四靜慮繋有一。*則第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