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已現在前。已
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
果正現前此業已失。由三縁故。謂意樂息。
捨加行限勢過。若欲界繋善不善思已現在
前。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
前説。果正現前此業已失。謂若善者由斷善
根。或由捨衆同分等故。若不善者。由離染
故。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已現在前已牽異
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果正
現前此業已失。由斷善根故。或已離染故。
若初靜慮順退分。順勝進分。順決擇分等業。
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
受等如前説。果正現前此業已失。由已離
染故。或易界地等故。如是乃至非想非。非
想處。順退分等業廣説應知。有業成就此業
非自業。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
非已生正受。此業不失。如無間業已現在
前。已牽異熟果未現前此業不失。由未捨
所依衆同分故。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
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
欲界繋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已
現在前已牽異熟。皆有四種。謂順現法受
等如前説。果未現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
説諸失縁故。若初靜慮順退分。順住分。順
勝進分。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
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果未現
前此業不失。由未全離染不易界地等
故。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順退分等業廣
説應知。有業是自業此業亦成就。謂業已得
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不失。
如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
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已現在前。已牽異熟。
此有二種。謂順現法受。順不定受。果正現
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説諸失縁故。若欲
界繋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已現
在前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
前説。果正現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説諸
失縁故。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
勝進分。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
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果正現
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説諸失縁故。有業
非自業此業亦不成就。謂業非已得今有
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已失。如無
間業餘衆同分中。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
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若律儀業若不律儀
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
行。若欲界繋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
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
順決擇分等業。餘衆同分中。已消已受。已作
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此業已失。
由有前説諸失縁故。非亦有四句。翻是應
知。謂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
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
此第四句。廣説如前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
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二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自業納息第五之二
若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應作
四句。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
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
異熟已至最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
最後千劫。有最後百劫。有最後劫。有最
後千歳。有最後百歳。有最後歳。有最後月。
有最後晝夜。有最後刹那。云何最後千劫。
謂如一業能引非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
量。彼住最後千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
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
後百劫。謂如一業能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
量。彼住最後百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
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
劫。謂如一業能引遍淨天處六十四劫壽量。
彼住最後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
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千
歳。謂如一業能引他化自在天處十六千歳
壽量。彼住最後千歳時。此業是自業。此業
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
最後百歳。謂如一業能引北倶盧洲十百歳
壽量。彼住最後百歳時。此業是自業。此業
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
最後歳。謂如一業能引南贍部洲百歳壽量。
彼住最後歳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
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月。
謂如一業能引十二月壽量。彼住最後月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
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晝夜。謂如一業能
引三十晝夜壽量。彼住最後晝夜時。此業
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
熟位故。云何最後刹那。謂如一業能引百
刹那壽量。彼住最後刹那時。此業是自業。此
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有
業定當受異熟。此業非自業。謂業非已得
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
熟未熟。如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果
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
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繋善
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決擇分等
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
法受。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有業
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
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異熟未至最
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最後千劫。乃
至最後刹那。最後千劫者。謂如一業能引非
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量。彼住最初千劫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
受七十九千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七十九千
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
當受千劫異熟。最後百劫者。謂如一業能
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量。彼住最初百劫
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
受九百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九百劫時。此
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百
劫異熟。最後劫者。謂有一業能引遍淨天
處六十四劫壽量。彼住最初劫時。此業是
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六十三
劫異熟。乃至彼住第六十三劫時。此業是自
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一劫異熟。
如是最後千歳。乃至最後刹那。隨其所應。
廣説亦爾。如是諸業果正現前故名爲自業。
未至最後異熟位故。名定當受異熟。有業
非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非已得
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
已熟。謂諸無間業餘衆同分中。已消已受。已
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如律儀
業。若不律儀業。廣説乃至。若諸靜慮。無色
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決擇分等業。
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
已熟。非亦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
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
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
説如前。若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
應作四句。有業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
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不失。
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若業
無記無漏成就。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
異熟已熟。此業不失者。如律儀業。若不律
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
惡行。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二種。謂順
現法受。順不定受。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
前所説諸失縁故。若欲界繋善不善思。若惡
作憂根倶生善思。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
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果已現前
此業不失。無前所説諸失縁故。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
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
説。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前所説諸失縁
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者。
謂欲界繋善不善思。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
不生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惡作憂根
倶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
決擇分等業。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
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業無記無漏成就
者。謂無記無漏業。雖成就而性不貞實。及
無愛潤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有業定
當受異熟。此業不成就。謂業過去不善善
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
有漏不得而定當生。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
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者。如律儀業。已
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
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此業已失。
由前所説諸失縁故。若不律儀業。若非律
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
繋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諸靜
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
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
前説果未現前此業已失。由前所説諸失
縁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當
生者。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
當生故定當受異熟。若律儀業。若不律儀
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
行。若欲界繋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
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
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
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有
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
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
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若業現在不善善有
漏。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
業不失者。謂諸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
果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
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繋
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諸靜慮。
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現在前
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
説。果未現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説諸失
縁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
者。謂欲界繋善不善思。未來已得亦定當生。
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
法受等如前説。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
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未
來已得亦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
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説。若業現
在不善善有漏者。謂諸無間業正現在前。若
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
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繋善不善思。若
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
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正現在前。此有三種。謂
順現法受等如前説。有業不成就此業定當
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
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
不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此中謂業過
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已失者。謂諸
無間業餘衆同分中。已消已受。廣説如前。
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
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繋善不善思。
若惡作憂根倶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
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已在過去已消已
受。廣説如前。此業已失。由有前説諸失縁
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者。
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
定當不受異熟。若律儀業。廣説乃至。若諸
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決擇分等業。未
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定當不受異
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者。謂由不貞實
及無愛潤故。或先未得。或得已失故非。亦
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作此第一
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
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説如前
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乃至廣説。問
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説
二因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業。諸預
流者。雖已永斷見所斷業。而未能斷修所
斷業。或有生疑。諸預流者應墮惡趣。或復
生疑。彼應已斷修所斷業。欲令彼疑得決
定故。顯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業。而
彼決定不墮惡趣。故作斯論。若預流者有
不善業能順苦受。異熟未熟彼既成就。應墮
惡趣何道障故而不墮耶。答由二部結縛諸
有情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結。諸預
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結而已永斷見所
斷結。闕一資糧不墮惡趣。如車具二輪
有所運載。鳥有二翼能飛虚空闕一不
然。此亦如是。故預流者不墮惡趣。隨本論
文所釋如是。然有説者。愚墮惡趣智則不
然。一切預流是智者故。凡墮惡趣聖則不
然一切預流是聖者故。有惡意樂害意樂者
墮惡趣。有善意樂無害意樂者不然一切
預流有善意樂無害意樂故。犯戒者墮惡
趣。持戒者不然一切預流是持戒者。由彼
已得聖所愛戒堅牢船故。復有説者。一切
預流於諸惡趣得非擇滅。諸法若得非擇
滅者。彼法畢竟不現在前。是故預流不墮
惡趣。有餘師説。若有不見惡行過失妙行
功徳。彼墮惡趣一切預流如實知見善惡
得失。由失念故。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
趣。有作是説。薩迦耶見未斷未遍知。造惡
業者容墮惡趣。一切預流薩迦耶見已斷
已遍知。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如世
尊説。若有身見已斷已遍知。具五功徳。一者
障三惡趣。二者遮五無間業。三者解脱種
種諸惡見趣。四者無際生死已作分齊。五者
臨命終時心神明了。有説。預流智腹淨故。
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食不應
食。一内火劣所食不消便致大苦。一内火
盛所食易消不増大苦。如是異生及預流
者。雖倶受境作不善業而諸異生智腹不
淨。無聖道火故便墮惡趣受諸劇苦。諸預
流者智腹淨故。於人天中但受微苦。有説。
預流從無量殑伽沙等。如來應正等覺聖種
中生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
倶犯王法。一是凡庶便致重刑。一是王子
但遭訶責。如是異生及預流者倶作惡業
而諸異生非聖種故所造惡業招惡趣苦。一
切預流是聖種故。惡業但招人天輕苦。有説。
預流見境過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
有二魚倶貪鉤餌。一無善巧爲食呑鉤
喪失身命。一有善巧以尾撃餌接取食之
不失身命如是異生及預流者。雖倶受境
作不善業。而諸異生無聖智故於所受用
不見過失。深生耽著便招重苦。諸預流者
有聖智故。於所受用見諸過失。不深耽
著但受輕苦。有説。預流具止觀故雖有惡
業不墮惡趣。如瞿陀與烏倶於水上共
食死屍。有人以箭射之。瞿陀無翼便沒水
中。烏有翼故即時飛去。如是異生及預流
者。雖倶受境作不善業。爲無常箭所中射
時。異生無止觀翼故。即便沈沒惡趣水中。
預流有止觀翼故。便昇天人涅槃空界。有
説。預流及一來者。心調柔故。順涅槃故。信
種堅故。信根深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譬
如大海義勅衆流。汝今便可漂拔諸樹同
集我所。衆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楊柳。海
問其故。衆流復言。柳具二徳不可漂至。一
盤根深固。二柔軟隨流。設鼓波濤不能漂
拔。如是惡趣義勅惑流汝今可漂。諸受欲
者同集我所。惑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二
果。惡趣問其故。惑流復言。彼具二徳不可
漂至。一信根深固二心行調柔。鼓業波濤不
能漂拔。故預流者不墮惡趣
如世尊説。我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
傍生餓鬼嶮惡趣坑。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
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世尊説。若
有苾芻苾芻尼等。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
四證淨現在前者。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
生餓鬼嶮惡趣坑。又世尊説。若有多聞諸聖
弟子。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四證淨現在前
者。彼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
嶮惡趣坑。有於此疑諸預流者。於自己盡
地獄傍生餓鬼等事。有現量智能正知耶。
爲令彼知諸預流者。於前説事但由比量
非現量知故作此論。諸預流者。爲有現
智能自審知。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
而自記耶。答不能。若爾彼云何知。答信佛
語故。謂世尊説。若有苾芻苾芻尼等。如前
廣説。又世尊説若有多聞諸聖弟子。廣説乃
至。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問此中地
獄傍生餓鬼已攝惡趣。何故復説嶮惡趣坑。
答前廣後略。前別後總。前開後合。無重説
過。有作是説。地獄言顯地獄。傍生言顯傍
生。餓鬼言顯餓鬼。嶮惡趣坑言。顯扇搋半
擇迦無形二形。以彼是人中嶮惡趣坑故。復
有説者。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趣坑言
顯造無間業者。以彼於無間生必墮地
獄故。有餘師説。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
趣坑言顯斷善根者。以彼若不續必墮地
獄故。有餘師説。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
趣坑言顯不律儀者。以彼當墮諸惡趣故。
或有説者。地獄等言顯惡趣果。險惡趣坑
言顯往彼因。如世尊説汝等苾芻若見有
行三惡行者。當知已見地獄傍生餓鬼惡
趣。有餘復説。地獄等言顯三惡趣。嶮言重
顯地獄。以地獄中無善異熟不安隱故。
惡趣言顯餓鬼。以彼資具恒時匱乏所趣
皆惡故。坑言顯傍生。以彼劫成時生劫壞
時歿難可出故。有餘師言。險言總顯三
惡趣。以三惡趣極危險故。惡趣言亦總顯
三惡趣。以彼所趣皆穢惡故。坑言亦總顯
三惡趣。以彼身心皆極下劣。居鄙穢法
如糞坑故。問地獄等處有無量種苦具。現
在如何。可言已盡地獄傍生鬼等。答一切
聖者不生彼故。更不受彼蘊界處故説名
已盡。非全令彼苦具亦無。方名已盡。問亦
有異生不墮惡趣。何故但説聖者已盡。答
異生不定。或有不墮。亦有墮者。以不定故
不説已盡。一切聖者決定不墮是故偏説。問
諸預流者於人天趣亦少分盡。何故但説盡
地獄等。答諸預流者於人天趣有生不生。
於地獄等決定不生是故偏説。又預流者已
得四智。謂苦集滅道智。未得盡智無生智
故。問何故復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
故。謂有生疑。諸預流者於已盡中但比知
故。於四聖諦亦應比知。復有生疑。諸預流
者已斷見所斷煩惱及果故。亦應已得盡
無生智。爲除彼疑顯預流者已得四智。未
得盡智及無生智。得四智故於四諦中現
智證知。未得盡智無生智故。比知已盡故
作斯論。問何故預流未得盡智及無生智。
答盡一切生斷一切惑。辦一切事。方起盡
智及無生智。非預流者盡一切生。斷一切
惑。辦一切事。是故未得盡無生智。有餘師
説。永盡一切界趣生處生老病死。方可證
得盡無生智。非預流者永盡一切界趣生處
生老病死。是故未得盡無生智
如世尊説。由學謀害那伽諦觀却後七日
憍薩羅家必當殄滅。云何學謀害。乃至廣説。
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
契經説。苾芻當知。以害濕器壞尸羅威。由
學謀害那伽諦觀却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
殄滅。云何名爲害濕器耶。謂憍薩羅主。毘
盧擇迦。放縱癡狂害諸釋種。此諸釋種是彼
母親。自小已來數同器食。世間説此爲濕
器。親彼背此親而行殺害害濕器親故。説
害濕器言。有説。應言以害濕面謂諸釋種
雨涙求哀。不矜濕面而行殺戮。有説。應言
以害濕眼。謂諸釋種悲涙盈目不生慈哀
反害其命。以此業故必當殄滅。云何名曰
壞尸羅威。謂壞世俗無漏戒故。學謀害者。
學謂預流及一來果。彼行謀害由謀害故
令彼王種不久當滅。云何名曰那伽諦觀。
此那伽言目阿羅漢。諸阿羅漢審諦觀彼。或
薄伽梵名大那伽。謂佛世尊。當審諦觀察。
却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殄滅。學謀害故。毘
盧擇迦却後七日種族皆盡。西方諸師作如
是説。由學謀害憍薩羅家第七日中必當
殄滅。今欲分別彼契經中所説義故而作
斯論
云何學謀害。答如有學者。未離欲染。他加
害時便作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問何
縁學者被他害耶。答由三縁故。謂非時非
處非道行故。非時行者。謂夜分中遊於聚落
村亭。關邏爲巡候者之所捉獲。縛録推問種
種加害。非處行者。謂入酒家婬家王家博戲
家等。爲監察者之所捉獲。鞭撻考訊種種
苦切。非道行者。謂營農月輒入園田踐他苗
稼。爲守護者之所捉獲。加諸苦楚以苦逼
故。便作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衰壞者
謂死滅。母子乖離故名母失愛子。問學者已
得不作律儀。何故乃作如是謀害。答彼由
苦逼便於自身起如是念。寧當令我衰壞
失愛。勿令我爲斯苦所逼。不於他身是
以無過。有説。於他亦起斯念。然但欲訶責
不欲加害。所以者何。若彼了知由此謀害。
下至能殺一蟻卵者。設救自命亦不起此
心。故此所念但爲訶責。問此學謀害爲但
作念。爲亦發言。有説。但念而不發言。有説。
發言亦無有過。爲訶責故非加害故。所
以者何。若彼了知由此語業。下至能害一
蟻卵者。設救自命尚不起心況起語業。問
若城邑等父母所居。學者於中起謀害不。
有説。不起。有説。亦起。但爲訶責。廣説如
前又如學者已離欲染。他加害時從離欲
退作是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問彼爲
退已發此心言。爲未退時起此謀害。若彼
退已發此心言。便無威力所作謀害云何速
成。若未退時起此謀害。既無欲惡如何起
此謀害心言。答應作是言。彼必退已。問既
無威力如何速成。答未離欲時威力微劣。
起多心念謀害方成。離欲退時勝道餘勢。
資彼心願謀害速成。有作是説。彼未退位
天龍神鬼敬徳歸誠。彼遇苦縁退行謀害。
天等助力令事速成。問不還退時既行謀害。
阿羅漢退亦謀害耶。答無學退時不行謀害。
由果殊勝雖暫退時行相作業不同學退。
問無學退已謀害尚無。況未退時得有謀害。
若爾經説當云何通如説羯洛迦孫馱佛訶
叱度使魔羅。應時彼魔陷入地獄。答但爲
訶責不欲加害。然彼業盡自墮地獄曾聞
彼佛將一侍者。名曰至遠。入娑羅村次第
乞食。時魔度使化作少年。擲石遙打侍者。
頭破血流被面。隨佛後行。時佛右旋如象
王。顧見如是事。訶叱魔言。汝何非分造斯
惡業。魔時業盡便墮地獄。故但訶責非欲
加害
問諸學謀害爲但自爲亦爲他耶。答有亦爲
他。如昔於此迦濕彌羅國有王都名
邏吒。去城不遠有僧伽藍。名曰石崖。中有
苾芻是阿羅漢。僧伽藍側自染袈裟。城中人
有失一犢子。尋訪至此。遙問苾芻見犢
子不。答言不見。波漸前行。苾芻業力令彼
人見。衣似牛皮染汁如血。煮札似肉器如
牛頭。見已驚怒叱言大賊。如何苾芻盜我犢
子而復屠殺。遂加楚撻縛送王所。王付法
司禁閉牢獄。以彼業力令諸門人。雖歴
多時而無憶者。惡業盡已彼諸門人皆生憶
念。我師何在尋訪乃知禁在牢獄。便共白王
我師無辜枉禁多歳。願王照察放我等師。王
勅法司速宜放出。彼阿羅漢在禁多時。衣
壞髮長無沙門像。法司巡察不見苾芻。尋
還白王無此囚類。門人重啓師定在中。囚
縶多年失沙門相。願於禁所令宣告言。誰
是沙門王恩放出。王如其語尋令宣告。彼
阿羅漢惡業既盡。纔聞喚聲如睡夢覺。以
神通力上昇虚空。猶如鴈王翔空而住。王
見是已投身悶絶。冷水灑面良久乃穌。自
傷無知枉禁聖者。當墮惡趣無有出期。
遂與群臣仰空禮謝。唯願聖者哀恕我愆。
時阿羅漢俯而告曰。吾於汝等曾不生瞋。
王曰。若然請埀攝受。尊者慈愍下降王宮。
王及群臣歡喜讃禮。爲剃鬚髮奉上新衣。
并彼門人廣設供養。香花翼從送往伽藍。彼
門徒中多諸聖者。時阿羅漢勗衆而言。以
我宿殃横遭拘縶。勿以惡意觀彼王都。時
有勤策得預流果。其身在遠不聞此言。後
隨苾芻入王都邑。見師禁處竊起害心。此
非法城抂禁親教。綿歴歳序備受艱辛。
哀哉苦毒誠爲難忍。時有非人敬信三寶。
知勤策念於此夜中。雨土滿城一切堙滅。
又即此國昔有王都。名曰善堅去城不遠。
有僧伽藍名戰主迦。中有苾芻是阿羅漢。
入深靜慮不掩戸扇。城中有人妻叛投寺。
見僧入定藏竄床下。其夫尋後入寺問僧。
僧不審察。答言不見。夫遂遍求床下捉得
夫乃瞋罵云。賊苾芻。如何沙門輒藏我婦
縱情。楚撻縛送王所。王付法司廣如前
説。與前別者。有晩出家證預流果。而行謀
害非人縱火。燒滅王都故知亦有爲他謀

問諸學謀害其體是何。答瞋相應思是謀害
體。内法名謀害。外法名意憤。外仙意憤令
村無村。令城無城。令國無國。由斯彼觸
害生命罪。問何故倶令村等殄滅。外仙得罪
内則不爾答外無聖道。内有聖道外闕止
觀。内具止觀。外爲加害内爲訶責。外亦起
加行。内但發心言。是故外仙得罪非内。問
諸學謀害必果遂耶。答此不決定。若諸有情
造作増長。大威勢業異熟現前便不果遂。如
昔有一婆羅門王名補沙友憎嫉佛法。焚
燒經典。壞窣堵波破僧伽藍害苾芻衆。於
迦濕彌羅國一邊境中。破五百僧伽藍況於
餘處。惡魔方便使鳩叛荼藥叉鬼神冥助
威勢。令所往處無能拒者。漸滅佛法至菩
提樹。菩提樹神名爲諦語。作如是念。今此
惡王甚大愚暴。將欲毀壞殑伽沙等諸佛世
尊。破惡魔軍成妙覺處。即自化現殊勝女
身。佇立其前。彼王見已尋生貪染。護法善
神遂得其便。殺王及軍并惡神衆無得免
者。時佛法中有多學者。雖作謀害無一得
成。由彼國王福力大故。又如昔者達刺陀
王。入迦濕彌羅國。毀滅佛法。殺苾芻衆壞
窣堵波。破僧伽藍焚燒經典。爾時彼國有
多賢聖。雖起謀害亦無成者。由彼惡王福
力大故。由此故説。若諸有情造作増長大
威勢業。異熟現前便不果遂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
十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