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意聲。是等流果。彼増上故所感外物麁弊鄙
惡毒刺沙礫。雖有金等少而無光不調難
用。是増上果。諸雜穢語。若習若修若多修
習。生那落迦傍生鬼趣。是異熟果。從彼處
沒來生人中。言不威肅。是等流果。彼増上
故所感外物時候乖變。速疾磨滅多不成實。
是増上果。諸有貪欲。若習若修若多修習。生
那落迦傍生鬼趣。是異熟果。從彼處沒來
生人中。貪欲猛利。是等流果。彼増上故所感
外物多分損減微細尠少。是増上果。諸有瞋
恚。若習若修若多修習。生那落迦傍生鬼
趣。是異熟果。從彼處沒來生人中。瞋恚猛
利。是等流果。彼増上故所感外物多分枯悴
果實苦澁。是増上果。諸有邪見。若習若修
若多修習。生那落迦傍生鬼趣。是異熟果。從
彼處沒來生人中。愚癡猛利。是等流果。彼
増上故所感外物多分零落乏少花果或全
無果。是増上果。離斷生命。若習若修若多
修習。生人天趣。是異熟果。從彼處沒來生
此間無病長壽。是等流果。彼増上故所感外
物皆多光澤長時堅住。是増上果。由此道理
其餘白品九善業道。與上相違皆應廣説。故
由三果立十業道
問何故不説思爲業道。答思即是業。思所
行故名爲業道。當知業道非即是思。是故
不説。如王所行説名王路。而王路非王。此
亦如是。思所行故説名業道。而業道非思。
王座等喩亦復如是。復有説者。若法與思
譬如三事和合而生。有作用轉立爲業道。
思不與思譬如三事和合而生。有作用轉
故非業道。復有説者。若法與思倶時而生。
有作用轉立爲業道。思不與思倶時而生。
有作用轉不立業道。復有説者。若法與思
同在現在。與思爲路立爲業道。思不與思
同在現在。與思爲路不立業道。問若遣他
斷生命。乃至作雜穢語。彼使或經多日。乃
作時遣他者思滅已久。云何得名與思同
在現在爲路。令思究竟立業道耶。答就
可得義建立業道。謂若餘法可得與思同
時爲路故立業道。非一刹那二思可得現
在爲路。是故不立思爲業道。問思亦與思
同在現在。謂他相續思。何故不説。答依自
相續建立業道不依他立
已説三業十業道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
相。三業十業道。爲三攝十。十攝三耶。答
應作四句。有業非業道。謂業道所不攝
身語業及意業全。有業道非業。謂後三業
道。有業亦業道。謂前七業道。有非業非業
道。謂除前相。相謂所名。如前廣説。謂色蘊
中除業取餘色蘊。行蘊中除不善貪瞋邪
見及無貪無瞋正見并一切思。取餘相應不
相應行蘊。及三蘊全并爲爲法。如是一切作
第四句故言謂除前相。問十業道中何故前
七建立業及業道。後三*唯業道非業耶。答
如施設論説。諸斷生命是業是作用。與能發
起斷生命思。爲因爲道爲跡爲路。廣説乃
至諸雜穢語是業是作用。與能發起雜穢語
思。爲因爲道爲跡爲路。所有不善貪恚邪
見。非業非作用。*唯與即彼倶生品思。爲
因爲道爲跡爲路。離斷生命是業是作用。
與能發起離斷生命思。爲因爲道爲跡爲
路。廣説乃至離雜穢語是業是作用。與能
發起離雜穢語思。爲因爲道爲跡爲路。所
有無貪無瞋正見。非業非作用。*唯與即彼
倶生品思。爲因爲道爲跡爲路。由此證知
彼義應爾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三
三業。謂身語意業。四業。謂黒黒異熟業。白白
異熟業。黒白黒白異熟業。非黒非白無異熟
業。能盡諸業。爲三攝四。四攝三耶。問何
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
説三業四業。契經雖作是説。而未廣辯。亦
未曾説爲三攝四。爲四攝三。乃至廣説。復
有説者。前雖分別三業。而未分別四業。今
欲分別故作斯論。此中云何黒黒異熟業。
謂不善業能感嶮惡趣異熟。問異熟不應名
黒。所以者何。如品類足説。云何黒法。謂不
善法及有覆無記法。云何白法。謂善法及無
覆無記法。諸異熟果無覆無記。何故名黒。
答此中但應説云何黒業。謂不善業能感嶮
惡趣。不應更説黒異熟言。應如是説而
不爾者。有何意趣。謂如是説已成立黒是
因非果。如説。賊兒此所出言罵父非子。此
中亦爾。復有説者。此中依止不可意黒故
作是説。黒有二種。一染汚黒。二不可意黒。
此中業由二黒故説名爲黒。異熟但由不
可意黒故亦名黒。問黒業亦感人天中異
熟。何故但説感惡趣異熟耶。答亦應説而
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有説者。彼不決
定。謂人天中若處有黒業異熟。此處必有白
業異熟。無處唯有黒業異熟。無白業異
熟者。諸惡趣中若處有白業異熟。此處必
有黒業異熟。有處*唯有黒業異熟。無白
業異熟者。由惡趣中有決定黒異熟處。是
故偏説。集異門論復作是説。云何黒黒異熟
業。謂不善業感那落迦趣。問諸不善業亦感
傍生鬼趣異熟。何故*唯説感那落迦不説
餘耶。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
有説者。彼不決定。謂傍生鬼趣亦受不善
業異熟。亦受善業異熟。那落迦趣決定*唯
受不善業異熟。是故偏説。復有説者。世尊
經中以重惡業怖諸有情。爲順彼經是故
但説感那落迦諸不善業名黒黒異熟業。爲
顯此義應引彼經。有二外道。一名布剌
拏憍雉迦。受持牛戒。二名頞制羅拪爾迦。
受持狗戒。此二外道於一時間同集會坐。
作如是言。世間所有難行禁戒。我等二人
修學已滿。誰能如實記別我等所感異熟。聞
釋迦種生一太子顏貌端正。以三十二大丈
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觀無厭足。身眞
金色。常光一尋言音清亮和雅悦意。過妙音
鳥羯羅頻迦。智見無礙辯才無滯。厭捨家
法出趣非家勤修苦行。復還厭離修處中
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具一切智如實證
見諸法性相。斷一切疑網。施一切決定。究
達一切問論原底。我等二人今應往問。若得
記別我等禁戒所感異熟。則當依學豈不
快哉。於是二人來至佛所。種種愛語。相慰
問已。退坐一面。時布剌拏。先爲他問。而白
佛言。此拪爾迦受持狗戒修學已滿。當何
所趣當何所生。世尊告曰。汝布剌拏止不
須問勿因此事。汝等皆當不忍不信心懷
恥恨。如是至三。彼猶慇懃請問不止。佛以
慜告言。諦聽吾當爲汝如實記別。受持
狗戒若無缺犯當生狗中。若有缺犯當
墮地獄。時布剌拏聞佛語已。心懷憂怖悲
泣哽咽不能自勝。世尊告曰。吾先豈不數
告汝言。止不須問勿因此事。汝等皆當不
忍不信心懷恥恨。今果如是。時布剌拏便
自抑止而白佛言。不以世尊記拪爾迦。當
生狗趣故我悲泣。然我長夜受持牛戒修
學已滿。恐亦當爾所以憂怖。*唯願大慈爲
我宣説受持牛戒。當何所趣當何所生。世
尊告曰。受持牛戒若無缺犯當生牛中。若
有缺犯當墮地獄。如是等事如經廣説。問
云何受持狗戒牛戒。名無缺犯。答若持狗
戒一如狗法名無缺犯。若持牛戒一如牛
法名無缺犯。若不爾者名有缺犯。是故世
尊以重惡業怖諸有情。故説能感那落迦趣
諸不善業。爲順彼經故集異門作如是説。
感那落迦諸不善業名黒黒異熟業。復有
説者。見道所斷諸不善業名黒黒異熟業。自
種類中無白雜故。如是説者。一切不善業皆
名黒黒異熟業。由欲界中不善強盛。不爲
善法之所陵雜。以不善法能伏能斷自地
善故。善業羸劣而爲不善之所陵雜。以欲
界善不能斷不善故
云何白白異熟業。謂色界繋善業。問無色界
繋善業亦感白異熟。何故*唯説色界繋善
業名白白異熟業。不説無色界繋善業耶。
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有説
者。若説色界繋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當知
已説無色界繋善業亦是彼業。同是定地修
地法故。若説此當知亦説彼。復有説者。若
諸善業能感二種異熟果。謂中有生有。此善
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業*唯感生有。不
感中有。是故不説。如中有生有如是。起
受生受。起異熟生異熟起果生果。細果麁果。
應知亦爾。復有説者。若業能感二種異熟。
謂色非色此諸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
業*唯感非色。不感於色。是故不説。復有
説者。若具二業能感異熟。謂色非色。此中
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唯有非色業。
無有色業。是故不説。如色非色如是。相
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行相無行相。有
所縁無所縁。有作意無作意。二種業應知亦
爾復有説者。若具三業能感異熟。謂身語
意。此淨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中*唯
有意業能感異熟。是故不説。復有説者。若
具以五蘊能感異熟。此淨善業名白白異
熟業。無色界中*唯有四蘊能感異熟。是故
不説。復有説者。若有具足十善業道能感
異熟。此淨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中
*唯有三善業道。能感異熟。是故不説。復
有説者。若此界中有二鮮淨。有二明白。一
因。二果。此界善業名白白異熟業。無色界
中有一鮮淨明白。謂因。是故不説。由如是
等種種因縁。*唯色界繋善業名白白異熟
業。非無色界繋善業。云何黒白黒白異熟業。
謂欲界繋善業。能感人天趣異熟業。問無
有一業亦黒亦白。何故名黒白黒白異熟
業耶。答爲欲顯示一依止中。一相續中。受
二種業所感異熟。一黒。二白。是故説名黒
白黒白異熟業。問諸惡趣中亦受黒白二業
異熟。何故*唯説能感人天趣異熟業。名黒
白黒白異熟業。不説能感惡趣異熟業耶。
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
有餘。復有説者。若説能感人天善業名黒
白黒白異熟業。當知已説能感惡趣善業亦
是彼業。以雜雜相無差別故。若説此當知
已説彼。復有説者。彼不決定。是故不説。
謂在欲界人天趣中。無有一處而不雜受
黒白業異熟者。諸惡趣中雖有雜受黒白業
異熟處。而更有處一向純受黒業異熟。謂一
分傍生鬼。及一切地獄。由惡趣中有不決定。
是故不説。復有説者。欲界繋修所斷善不
善業。名黒白黒白異熟業。一種類中二業雜
故。復有説者。若善不善業。能感欲界人天傍
生鬼趣異熟。名黒白黒白異熟業。於一趣
中雜受二業異熟故。如是説者。欲界一切
善業。名黒白黒白異熟業。以彼善業體雖
是白。而爲不善黒所陵雜。以不善能斷自
地善故。不善不爾。不爲自地善所陵雜。
自地善不能斷自地不善故。由此欲界善
業名第三業。云何非黒非白無異熟業能
盡諸業。謂能永斷諸業學思。問諸無漏業
是勝義白。何故乃名非黒非白。答集異門論
施設論。皆説此業不同。不善染汚黒。及感
不可意異熟黒故説非黒。又亦不同善有
漏白。及感可意異熟白故説非白。復有説
者。此依果白故説非白。白有二種。一因
白。二果白。善有漏業具二白故名白。諸無
漏業。唯有因白而無果白。故不名白。復
有説者。依異熟白故名非白。白有二種。
一自體白。二異熟白。善有漏業具二白故
名白。無漏業*唯有自體白無異熟白故不
名白。復有説者。此無漏業能斷世間所愛
異熟。非世所愛無有白相。故不名白。以
是義故名非黒白。此無漏業非如前三感異
熟果。是故説名無異熟業。此無漏業令前
三業畢竟滅盡等盡遍盡。永斷永害棄捨變
吐離欲寂滅。是故説名能盡諸業。如是則
説十七學思。謂見道中四法智忍相應學思。
離欲界染八無間道相應學思。此十二思能
盡黒黒異熟業。離欲界染第九無間道相應
學思。能盡黒黒異熟業。及黒白黒白異熟業。
離初靜慮染第九無間道相應學思。乃至離
第四靜慮染第九無間道相應學思。能盡白
白異熟業。如是十七無漏思。説名能斷諸
業學思。復有説者。一切無間道無漏思。皆
名能斷諸業學思。以一切無間道皆能斷諸
業故。復有説者。一切學思皆名能斷諸業
學思。以諸學思皆能對治有漏業故。如是
説者。謂初説*唯十七無漏思。正能對治前
三業故。問諸無漏慧相應倶有。皆能正斷前
三種業。何故*唯説無漏學思。答思能發動
諸法令斷是故偏説。復有説者。雖皆能斷
此中辨業故*唯説思。問若爾。亦應説隨
轉身語業。何故*唯説思耶。答由此學思與
無漏慧相應而轉。同一所縁。同一行相。同
一所依。相助有力能斷諸業。非身語業得
有是事。是故不説
已説三業四業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
三業四業爲三攝四四攝三耶。答三攝四。
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諸業學思。
餘無漏業無色界繋善業一切無記業。此中
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者諸説十七無
漏思爲第四業者。彼説除十七思。餘無漏
加行無間解脱勝進道相應思。及學隨轉業。
并一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諸説一切無
間道相應學思爲第四業者。彼説除一切無
間道。餘無漏加行解脱勝進道相應學思。及
學隨轉業。并一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諸
説一切學思爲第四業者。彼説學隨轉業。一
切無學業。是名餘無漏業。如是説者。謂初
説除無色界繋善業者。謂無色界繋一切
善業。除無記業者。謂三界繋諸無記業。由
此道理三業具攝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業。四
業*唯攝學非學非無學業。三業具攝欲界
色界無色界繋業。四業*唯攝欲色界繋業。
三業具攝善不善無記業。四業*唯攝善不
善業。三業具攝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業。四業
*唯攝三種一分。三業具攝有漏無漏業。染
汚不染汚業。有異熟無異熟業。相應不相應
業。有隨轉無隨轉業。表無表業四業*唯攝
諸二業少分。如是等門皆應廣説。是故説
言三攝四。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
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繋善業。一切無
記業。三業謂身語意業復有三業。謂順現法
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問何故作
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説。順
現法受等三業。而不廣辯。廣説如前。復有
説者。前雖分別身等三業。而未分別順現
法受等三業。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云何順現法受業。謂若業此生造作増長。
於此生受異熟果。是名順現法受業。問若
業此時造作増長。*則於此時受異熟果耶。
答不爾。所以者何。諸善惡業要待相續。或
度相續方受異熟。謂若此業造作増長。或
*則於此一相續中。或*則於此一時分中。或
*則於此一衆同分中受異熟果。如是名爲
順現法受業。必無有業此刹那造。*則此及
次刹那熟義。由異類故。親引發故。此中所有
世所現見順現法受業者。曾聞。有採樵者。
入山遇雪迷失途路。時會日暮雪深寒凍。
將死不久即前入一蒙密林中。乃見一羆
先在林内。形色青紺眼如雙炬。其人惶恐分
當失命。此實菩薩現受羆身。見其憂恐尋
慰喩言。汝今勿怖。父母於子或有異心。吾
今於汝終無惡意。即前捧取將入窟中。溫
煖其身令穌息已。取諸根果勸隨所食。
恐冷不消抱持而臥。如是恩養。經於六日
至第七日。天晴路現人有歸心。羆既知已
復取甘果飽而餞之。送至林外慇懃告別。
人跪謝曰。何以報恩。羆言。我今不須餘
報。但如此日我護汝身。汝於我命亦願如
是。其人敬諾擔樵下山。逢二獵師。問言。山
中見何虫獸。樵人答言。我亦不見餘獸。*唯
見一羆。獵師求請。能相示不。樵人答曰。若
能與我三分之二。吾當示汝。獵師依許相
與倶行。竟害羆命分肉爲三。樵人兩手欲
取羆肉。惡業力故雙臂倶落。如珠縷斷。如
截藕根。獵師荒忙驚問所以。樵人恥愧具
述委由。是二獵師責樵人曰。他既於汝
有此大恩。汝今何忍行斯惡逆。怪哉汝身何
不糜爛。於是獵師共持其肉施僧伽藍。時
僧上座得妙願智。*則時入定觀是何肉。則
知是與一切衆生作利樂者大菩薩肉。尋
時出定以此事白衆。衆皆驚歎共取香薪。
焚燒其肉收其餘骨。起窣堵波禮拜供養。
如是惡業。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其

復次昔有屠販牛人。驅牛渉路人多糧盡飢
渇熱乏。息而議曰。此等群牛終非己物。宜
割取舌以濟飢虚。*則時以鹽塗諸牛口。牛
貪醎味出舌舐之。*則用利刀一時截取。
以火暗炙而共食之。食已相與臨水澡漱。
倶嚼楊枝揩齒既了。擘以刮舌。惡業力故。
諸人舌根猶如爛果一時倶落。如是惡業。
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其果
復次聞昔有暴惡者。令母執器自搆牛乳。
搆便過量。母止之言。餘者可留以乳犢子。
其人既聞忽生瞋忿。以手掬乳散其母面。
隨著母身乳滴多少。惡業力故則令彼人身
上還生爾所白癩。如是惡業要待相續。或
度相續。方受其果。是爲略引順現法受三
種惡業。昔憍薩羅國有王名勝軍。生其一
女具十八醜。貧賤者不與。富貴者不求。有
長者子財位喪失。王聞遣使召至告言。吾
有小女少乏容色。卿若不恥厚俸珍財。其
人許之。王聞歡喜。多賜財寶田宅僕使恣
其所欲。降嬪以禮密令歸第。其人慚恥出
則關鑰。親知莫見。有諸密友。責言。何故不
示我妻。長者子言。何遽之有。衆人怪其推
延遂共立約。却後七日各將室家會某園
林歡娯讌賞。違者當罰金錢五百。至第七
日皆如所約。*唯長者子不將婦來。自恃
財富任罰多少。其婦獨在家中自責自恨。
我宿何罪受此惡身。衆人皆樂*唯我獨苦。
不如早死。一心念佛便欲自害佛知時至。
則於此沒踊出其前。女見如來深生悲喜。
發殷淨心觀佛相好。善業力故。須臾變身
猶如天女。倍増踊躍。佛爲説法。遠塵離垢
得預流果。世尊既還彼女獨坐。端正無比安
隱快樂。時彼朋類既見其人不將妻室便
醉以酒。竊其戸鑰共往其家。遙見其婦端
嚴無比如帝釋妃。於是衆人深生讃仰。因
相謂曰。比不示人誠由於比。*則馳園所
共謝其夫并慶讃之。其人慚&T049543;謂相譏弄。
及還見之深生疑怪。問言。聖女爲是幻術。
爲鬼魅耶。我婦安在。其妻具以上事答之。
於是其夫得未曾有歸依三寶。如是善業。
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其果
昔健馱羅國迦膩色迦王。有一黄門恒監内
事。暫出城外見有群牛數盈五百來入
城内。問驅牛者。此是何牛。答言。此牛將去
其種。於是黄門*則自思忖。我宿惡業受不
男身。今應以財救此牛難。遂償其價悉令
得脱。善業力故。令此黄門*則復男身。深
生慶悦尋還城内。佇立宮門附使啓王。請
入奉覲。王令喚入怪問所由。於是黄門具
奏上事。王聞驚喜厚賜珍財。轉授高官令
知外事。如是善業。要待相續。或度相續。
方受其果
昔怛叉尸羅國有一女人。至月光王捨千
頭處禮無憂王所起靈廟。見有狗糞在佛
座前。尋作是思。此處清淨。如何狗糞穢汚
其中。以手捧除香泥塗飾。善業力故。令此
女人遍體生香如栴檀樹。口中常出青蓮華
香。如是善業。要待相續。或度相續。方受
其果。是爲略引順現法受三種善業
云何順次生受業。謂若業此生造作増長。於
第二生受異熟果是名順次生受業
云何順後次受業。謂若業此生造作増長。隨
第三生。或隨第四。或復過此。受異熟果。是
名順後次受業
問諸順現法受業。定於現法受耶。順生順
後爲問亦爾。譬喩者説。此不決定。以一切
業皆可轉故。乃至無間業亦可令轉。問若爾。
云何説名順現法受業等耶。彼作是説。諸
順現法受業不定。於現法中受異熟果。若受
者定於現法非餘。故名順現法受業。順生
順後所説亦爾。彼説一切業皆可轉。乃至
無間業亦可轉。若無間業不可轉者。應無
有能越第一有。然有能越第一有者。是
故無間業亦應可轉。阿毘達磨諸論師言。諸
順現法受業。決定於現法中受異熟果。故
名順現法受業。順生順後所説亦爾。是故若
問何故名順現法受業。乃至順後次受業。應
以此答
復有餘師。説四種業。謂順現法受業。順次
生受業。順後次受業。順不定受業。諸順現法
受業。乃至順後次受業此業不可轉。諸順
不定受業此業可轉。*唯爲轉此第四業故。
受持禁戒勤修梵行。彼作是思。願我由是
當轉此業。復有餘師。説五種業。謂順現
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各*唯一
種順不定受業中復有二種。一異熟決定。二
異熟不決定。諸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
後次受業。順不定受業中異熟決定業。皆不
可轉。順不定受業中異熟不決定業。此業
可轉。*唯爲轉此第五業故。受持禁戒勤
修梵行。彼作是思願我由是當轉此業。復
有餘師。説八種業。謂順現法受業有二種。
一異熟決定。二異熟不決定。順次生受業。順
後次受業。順不定受業亦各有二。一異熟決
定。二異熟不決定。是謂八業。於中諸異熟
定業皆不可轉。諸異熟不定業皆可轉。爲
轉此故受持禁戒勤修梵行。是故此中應
作四句。謂或有業時分決定異熟不定。或
有業異熟決定時分不定。或有業時分決定
異熟亦定。或有業時分不定異熟亦不定。云
何業時分決定異熟不定。謂順現法受業。順
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中。異熟不定業。云何
業異熟決定。時分不定謂順不定受業中異
熟定業。云何業時分決定異熟亦定。謂順現
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中異熟定
業。云何業時分不定異熟亦不定。謂順不定
受業中異熟不定業。如是名爲八業四句
問頗有一時一刹那頃能起三種業耶。謂順
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答有。
謂先遣二使。斷生命。不與取。後自行欲邪
行。以此自所究竟非由他故。若有如是種
類法生。三業同時皆得究竟。於中初業於
現法中受異熟果。第二業於無間生受異
熟果。第三業於隨第三生以後諸生受異
熟果。其餘業道自作教他差別亦爾
問此順現法受業等。幾能引衆同分果。幾能
滿衆同分果。或有説者。二能引衆同分果。
亦能滿衆同分果。謂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
業。二能滿衆同分果。不能引衆同分果。謂
順現法受業。順不定受業。復有説者。三能
引衆同分果。亦能滿衆同分果。謂除順現
法受。一能滿衆同分果。不能引衆同分果。
謂順現法受。復有欲令順現法受業。亦能
引衆同分果。若作是説。此四種業。一切皆
能引衆同分果。及滿衆同分果。問如是諸
業何者最勝。或有説者。順現法受業最勝。所
以者何。近得果故。復有説者。順後次受業
最勝。所以者何。一切菩薩業最爲勝。而皆
是順後次受故。問順現法受業能近得果。於
諸業中可説爲勝。順後次受業去果懸遠。
云何最勝耶。答順現法受業雖近得果。而果
下劣不名最勝。順後次受業雖去果遠。而
果殊勝難盡故名最勝。如外種子有近得
果而果下劣。有去果遠而果最勝。如有秋
苗經三半月則便結果。此果最近而最下
劣。如稻麥等經於六月其果乃熟。去果次
遠而次爲勝。如佉梨樹經五六年或十二
年方結其果。此果次勝。如多羅樹經於百
年方結其果。此果最勝。如外種子去果最
近其果最劣。去果次遠其果次勝。去果最遠
其果最勝。種隨其果勝劣差別内業亦爾。順
現法受業。去果最近而果最劣。順次生受業
去果次遠而果次勝。順後次受業。去果最遠
而果最勝。業隨其果勝劣差別。故順後次受
業最勝非餘。問於何界中能造幾業。有説。
欲界能造四種善不善業。色無色界能造三
種善業。除順現法受。所以者何。於欲界中
依佛菩薩聲聞獨覺父母師長諸有徳邊。發
起増上善惡業故。此業速疾受異熟果。色
無色界無此勝縁。是故於彼不能起此順
現法受業。問若爾。品類足説當云何通。如
彼説言。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
業。一切隨眠之所隨増。答於彼論中應作
是説。順現法受業。欲界一切隨眠之所隨増。
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欲界一切隨眠。色
無色界遍行隨眠。及修所斷隨眠之所隨増。
應作是説。而不説者。有何意趣。當知彼
文是總略而説。問若爾。集異門説復云何通。
如彼説言。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
次受業。欲界一切隨眠。色無色界遍行隨眠。
及修所斷隨眠之所隨増。答彼文應作是
説。順現法受業。欲界一切隨眠之所隨増順
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欲界一切隨眠。色
無色界遍行隨眠。及修所斷隨眠之所隨増。
應作是説。而不説者有何意趣。當知彼中
言勢所引。故作是説。如是説者。色無色界
亦能引起順現法受業。問前説欲界依佛菩
薩等勝縁能起順現法受業。上二界無此勝
縁。云何能起。答彼處但以因力任持。亦能
引起順現法受業。欲界亦有但由因力起
此業者。謂或有人開門大施供養賢聖。而
不能引順現法受業。或復有人以一摶食
施一傍生。而能引起順現法受業。如是等故
知不必皆依勝縁而起此業。然其要由因
力任持方能引起。是故往昔阿毘達磨迦濕
彌羅諸大論師咸作是説。若慇淨心持一把
草施他牛食。當知能引順現法受業
問於何趣中能造幾業。答那落迦中能造
四種不善業三種善業。除順現法受。傍生餓
鬼。及三洲人。欲界天中。能造四種善不善
業。北拘盧洲能造四種善業三種不善業。除
順次生受。色無色界天中。能造多少如前
已説。問於何生中能造幾業。答於四生中
皆能造四種善不善業
問誰於何地能造幾業。答若諸異生生在欲
界未離欲界染。能造欲界四種善不善業。
若已離欲界染未離初靜慮染。若退法者。
彼能造欲界四種業。能造初靜慮三種業。
除順現法受。有説。彼能造初靜慮二種業。謂
順後次受及不定受。若不退法者。彼能造欲
界三種善業。除順次生受。能造初靜慮三種
業。除順現法受。若已離初靜慮染。未離第
二靜慮染。若退法者。彼能造欲界四種業。能
造初二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受。有説。彼
能造第二靜慮二種業謂順後次受。及不定
受。若不退法者。彼能造欲界三種善業。除
順次生受。能造初靜慮二種業。謂順後次受。
及不定受能造第二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
受。廣説乃至。若已離無所有處染。若退法
者。彼能造欲界四種業。能造四靜慮四無色
三種業。除順現法受。有説。彼能造非想非
非想處二種業。謂順後次受。及不定受。若不
退法者。彼能造欲界三種善業。除順次生
受。能造四靜慮三無色二種業。謂順後次受
及不定受。能造非想非非想處三種業。除順
現法受。如是已説異生生在欲界。若諸異
生生初靜慮未離初靜慮染。彼能造初靜
慮四種業。若已離初靜慮染未離第二靜
慮染。彼能造初靜慮三種業。除順次生受。
能造第二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受。廣説
乃至。若已離無所有處染。彼能造初靜慮
三種業。除順次生受。能造三靜慮三無色
二種業。謂順後次受及不定受。能造非想
非非想處三種業。除順現法受。如説生
初靜慮。如是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亦應
廣説。如是已説諸地異生。若諸聖者生
在欲界未離欲界染。彼能造欲界四種善
不善業。已離欲界染未離初靜慮染。彼
能造欲界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
能造初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受。已離初
靜慮染。未離第二靜慮染。若退法者。彼能
造欲界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
造初二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受。有説
彼能造第二靜慮二種業。謂順後次受及不
定受。若不退法者。彼能造欲界二種善業。
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初靜慮一種業。
謂不定受。能造第二靜慮三種業。除順現
法受。乃至若已離無所有處染。未離非想
非非想處染。若退法者。彼能造欲界二種業。
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四靜慮三種業。
現法受。能造四無色三種業。除順現法
受。此則總説。若別説者。四無色中。若造順
次生受業。則不造順後次受業。若造順後
次受業。則不造順次生受業。有説。彼能造
非想非非想處二種業。謂順後次受及不定
受。若不退法者。彼能造欲界二種善業。謂
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四靜慮三無色一
種業。謂不定受。能造非想非非想處二種
業。謂順次生受及不定受。若已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彼能造欲界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
不定受。能造四靜慮四無色一種業。謂不定
受。如是已説聖者生在欲界。若諸聖者生
初靜慮。未離初靜慮染。彼能造初靜慮三
種業。除順後次受。若已離初靜慮染。未離
第二靜慮染。彼能造初靜慮二種業。謂順現
法受及不定受。能造第二靜慮三種業除順
現法受。若已離第二靜慮染。未離第三靜
慮染。彼能造初靜慮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
不定受。能造第二靜慮一種業。謂不定受。能
造第三靜慮三種業。除順現法受。廣説乃
至。若已離無所有處染。未離非想非非想
處染。彼能造初靜慮二種業。謂順現法受
及不定受。能造三靜慮三無色一種業。謂不
定受。能造非想非非想處二種業。謂順次生
受及不定受。若已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能
造初靜慮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
造三靜慮四無色一種業。謂不定受。如説聖
者生初靜慮。如是生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廣説亦爾。除未離自地染。彼能造自地四
種業與前差別。若諸聖者生空無邊處。未
離空無邊處染。彼能造空無邊處二種業。
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若已離空無邊處染。
未離識無邊處染。彼能造空無邊處二種
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識無邊處二
種業。謂順次生受及不定受。若已離識無邊
處染。未離無所有處染。彼能造空無邊處
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識無邊
處一種業。謂不定受。能造無所有處二種
業。謂順次生受及不定受。若已離無所有處
染。未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能造空無邊
處二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識無
邊處無所有處一種業。謂不定受。能造非想
非非想處二種業。謂順次生受及不定受。若
已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能造空無邊處二
種業。謂順現法受及不定受。能造三無色一
種業。謂不定受。如説聖者生空無邊處。如
是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廣説亦爾。住欲
界中有位。能造二十二種業。謂中有位異熟
定業及不定業。如是羯剌藍。遏部曇。閉尸。
鍵南。鉢羅奢佉。初生。嬰孩。童子。少壯。衰
老位。各有異熟定及不定業。是名二十二
業。住羯羅藍位。能造二十種業。謂除中有
業二。如是乃至住衰老位能造二業。謂則
老位定及不定業。問若中有位所造諸業。至
本有位受異熟者。此業當言是順現法受。
順次生受耶。答此是順現法受業。非順次
生受。所以者何。中有本有總衆同分無差別

已説前後三業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
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前攝後。非後攝
前。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無漏業。此
中前三通攝定不定業。後三*唯攝定業。前
三通攝善不善無記業。後三*唯攝善不善
業。前三通攝有漏無漏業。後三*唯攝有漏
業。如是廣説有無量門前後差別。今簡略
説。故言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不
定業。無記業。無漏業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四
三業。謂身語意業。復有三業。謂順樂受業。
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問何故作此論。
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説。順樂
受等業。契經雖作是説。而不廣辯。廣説如
前。復有説者。前雖分別身等三業。而未
分別順樂受等三業。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所説受名總有五種。一自性受。二現前受。三
所縁受。四相應受。五異熟受。自性受者。如
説三受。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現前受
者。如大因縁法門經説。阿難當知。受樂
受時餘二受便滅。應知如是所受樂受。是無
常苦滅壞之法。離我我所如是苦受。不苦
不樂受應知亦爾。所縁受者。如識身論説。
眼色爲縁生於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爲縁
故受。當知此受能領受色非數取趣。色是眼
觸所生受縁非數取趣。如是乃至意法廣説
亦爾。相應受者。如説有樂受法。有苦受法。
有不苦不樂受法。云何樂受法。謂樂受相應
法。云何苦受法。謂苦受相應法。云何不苦不
樂受法。謂不苦不樂受相應法。異熟受者。如
此中説。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
業。於此五受中。依異熟受而作此論。云何
順樂受業。謂欲界繋善業。乃至第三靜慮地
善業。云何順苦受業。謂不善業。云何順不苦
不樂受業。謂廣果繋善業。及無色界繋善業。
問順樂受業決定能感樂受異熟果耶。餘二
受業爲問亦爾。若決定者。此後所説當云
何通。如後論言。頗有業不感身心受異熟。
而感異熟耶。答有。謂諸業感色心不相應
行異熟。若不定者。何故説名順樂受業。順
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有説定感。謂順
樂受業。決定能感樂受異熟。由此故名順
樂受業。乃至順不苦不樂受業。決定能感不
苦不樂受異熟。由此故名順不苦不樂受業。
問若爾。後所説云何通。如説。頗有業不感
身心受異熟。而感異熟耶。乃至廣説。答彼
業定感彼受異熟。及感色心不相應行。然
所感受不常現前。所感色等則恒相續。於所
感受不現前時。説彼受業唯感色心不相
應行。是故無過。如此則二文善通。復有説
者。順樂受業不定。能感順樂受異熟。乃至
順不苦不樂受業不定。能感不苦不樂受異
熟。問若爾。何故此業名順樂受等耶。答順
樂受業。雖不定感樂受異熟。然感樂受異
熟者*唯此業非餘。故説此爲順樂受業。餘
二受業所説亦爾。復有説者。順樂受業。雖
不定感樂受異熟。然如樂受能與喜樂作
所依止。令喜樂生相續而轉作安足處。餘
異熟果亦能如是。故名順樂受業。順苦受
業。雖不定感苦受異熟。然如苦受能與憂
苦作所依止。令憂苦生相續而轉作安足
處。餘異熟果亦能如是。故名順苦受業。順
不苦不樂受業。雖不定感不苦不樂受異熟。
然如不苦不樂受。不能與喜樂憂苦作所
依止。不能令喜樂憂苦生。相續而轉作安
足處。餘異熟果亦復如是。故名順不苦不
樂受業。復有説者。如樂受能長養所依。餘
異熟亦爾。故名順樂受業。如苦受能損害
所依。餘異熟亦爾。故名順苦受業。如不苦
不樂受。非能長養亦非損害所依。餘異熟
亦爾。故名順不苦不樂受業。問欲界乃至第
三靜慮。有不苦不樂受異熟不。若有者。此
中所説云何通。如説。云何順不苦不樂受
業。謂廣果繋善業。及無色界繋善業。若無者。
靜慮中間所有善業。當言能感何受異熟。或
有説者。下地無有不苦不樂受異熟。所以
者何。下地法麁。此受微細。下地不寂靜。此
受寂靜。復有説者。下地有情所起善業。皆爲
求樂受故起。無有希求不苦不樂受者。
是故下地所有善業。不感此受異熟。問彼亦
無有求苦受者。何故下地感此異熟。答欲
界有情爲求樂故多造苦因。故雖不求而
感彼異熟。捨受寂靜無有求樂受而造捨
受業者。是故無彼異熟。問靜慮中間所有
善業。當言能感何受異熟。答感初靜慮喜
根異熟。復有説者。感初靜慮樂受異熟。問
若爾。後文云何通。如説。頗有業感心受異
熟。非身耶。答有。謂善無尋業。答彼文應作
是説。謂善無尋無伺業。而不作是説者有
何意耶。應知此中言勢減少。或有説者。靜
慮中間所有善業。雖不感受異熟果。而能
感色心不相應行。問若爾。何故此後論言。善
無尋業感心受耶。答但言能感心受非身。
不言*唯感心受異熟。非感色心不相應
行。復有説者。下地亦有不苦不樂受異熟。
問此中所説當云何通。如説。云何順不苦
不樂受業。謂廣果繋善業。及無色界繋善
業。答此中但顯順不苦不樂受業異熟最後
邊際。謂第四靜慮是有色地邊。無色界是三
界邊。復有説者。此中但顯此受異熟不共
田器。誰是此受異熟不共田器。謂第四靜
慮。及無色界。復有説者。下地雖有此受異
熟。然爲餘受所覆。相不明了不久相續。
從廣果上更無餘受。*唯有此受明了相
續。是故偏説。諸説下地無不苦不樂受異熟
者。彼説欲界下三靜慮阿羅漢等。住威儀心
入涅槃。廣果阿羅漢。住威儀心異熟心入
涅槃。無色界阿羅漢。住異熟心入涅槃。諸
説下地亦有不苦不樂受異熟者。彼説欲界
四靜慮阿羅漢等。住威儀心異熟心入涅槃。
無色界阿羅漢。住異熟心入涅槃
已説前後三業自性。今當顯示雜無雜相。
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前攝後。非後攝
前。不攝者何。謂無記業無漏業。此中前三業
通有記無記。後三業*唯有記。前三業通有
漏無漏業。後三業*唯有漏。是故言前攝後
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記業及無漏業。
三業謂身語意業。復有三業。謂過去未來現
在業。復有三業謂善不善無記業。復有三
業。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業。復有三業。謂
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業。爲前攝後。後攝前
耶。答隨其事展轉相攝。所以者何。以身語
意業自性。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善或不
善或無記。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或見
所斷或修所斷或無斷。故言隨其事展轉相

三業謂身語意業。復有三業。謂欲色無色界
繋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前攝後。非
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此中前三業
通有漏無漏。後三業*唯有漏。是故言前攝
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
四業如前説。三業謂順現法受等業。爲四攝
三。三攝四耶。答應作四句。有四非三。謂
能斷諸業學思。欲界繋善不善不定業。色界
繋善不定業。有三非四。謂無色界繋善決
定業。有四亦三。謂欲界繋善不善決定業。及
色界繋善決定業。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
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繋善不定業。及
無記業。四業如前説。三業謂順樂受等業。
爲四攝三。三攝四耶。答應作四句。有四
非三。謂能斷諸業學思。有三非四。謂無色
界繋善業。有四亦三。謂欲界繋善不善業。色
界繋善業。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諸業學
思。餘無漏業。及無記業
四業如前説。三業謂過去等業。復有三業。
謂善等業。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
謂見所斷等業。爲四攝三。三攝四耶。答三
攝四。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諸
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繋善業。及無記

四業如前説。三業謂欲界繋等業。爲四攝
三。三攝四耶。答應作四句。有四非三。謂
能斷諸業學思。有三非四。謂無色界繋善
業。一切無記業。有四亦三。謂欲界繋善不
善業。色界繋善業。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
諸業學思。餘無漏業。三業謂順現法受等業。
復有三業。謂順樂受等業。爲前攝後。後攝
前耶。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
定業。此中前三*唯攝定業。後三通攝定不
定業。是故言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
謂不定業
三業謂順現法受等業。復有三業。謂過去等
業。復有三業。謂善等業。復有三業。謂學等
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等業。爲前攝後。後
攝前耶。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
不定業。無記業。無漏業。此中前三業。*唯攝
定*唯有記*唯有漏業。後諸三業。通攝定
不定。有記無記。有漏無漏業。是故言後攝前
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無
漏業
三業謂順現法受等業。復有三業。謂欲界繋
等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後攝前。非
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此中
前三業。*唯攝定。唯有記業。後三通攝定不
定。有記無記業。是故言後攝前。非前攝後。
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
三業謂順樂受等業。復有三業。謂過去等業。
復有三業。謂善等業。復有三業。謂學等業。
復有三業。謂見所斷等業。爲前攝後。後攝
前耶。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
無記業。無漏業。此中前三業。*唯有記*唯有
漏。後諸三業。通有記無記。有漏無漏。是故
言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記業。
無漏業。問何故無記及無漏業不感樂受等
異熟耶。答諸無記業自性羸劣勢不堅住。故
無異熟。諸無漏業離諸煩惱。非三界繋。故
無異熟。所以者何。若所起業自性堅強。煩
惱所繋者能感異熟。譬如外種若體堅實。
有水所潤糞土所覆。乃能生芽。若不堅實。
雖有水潤糞土所覆不能生芽。若雖堅實
無水所潤糞土所覆亦不生芽。内業亦爾。
若體堅強愛水所潤。餘煩惱覆能感異熟。諸
無記業雖愛水潤餘煩惱覆。而性劣不堅不
感異熟。諸無漏業雖體堅強。無愛水潤餘
煩惱覆不感異熟。諸不善業有漏善業具
足二義能感異熟。是故無記及無漏業。非
前所攝
三業謂順樂受等業。復有三。業謂欲界繋等
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後攝前非前
攝後。不攝者何。謂無記業。此中前三業*唯
有記。後三通有記無記。是故言後攝前非
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記業
三業謂諸過去等業。復有三業。謂善等業。
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
等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隨其事展
轉相攝。義異體不異故。三業謂過去等業。復
有三業謂欲界繋等業。爲前攝後後攝前
耶。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
業。此中前三業通有漏無漏。後三*唯有漏。
是故言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
漏業
三業謂善等業。復有三業。謂欲界繋等業。
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前攝後非後攝
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此中前三業通有
漏無漏。後三業*唯有漏。是故言前攝後非
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三業謂善等
業。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
斷等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隨其事展
轉相攝。義異體不異故。三業謂欲界繋等業。
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
等業。爲前攝後。後攝前耶。答後攝前非前
攝後。不攝者何。謂無漏業。此中前三業*唯
有漏。後三業通有漏無漏。是故言後攝前
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漏業。三業謂學
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等業。爲前攝後。
後攝前耶。答隨其事展轉相攝如前釋。頗
有業感身受非心耶。答有。謂不善業。謂以
不善業*唯感苦根異熟故。問何故不善業
不感心受耶。答彼類心受。所謂憂根而憂
根非異熟故不感心受。問何故憂根非異
熟耶。答憂根作意生故。分別強故。離欲捨
故。異熟不爾
頗有業感心受非身耶。答有。謂善無尋業。
此中諸有欲令下地無不苦不樂受異熟果
者。此善無尋業所感心受異熟。謂第二靜慮
喜根。第三靜慮樂根。第四靜慮。及無色界捨
根。有説。亦感初靜慮喜根同一地故。而不
感三識相應。樂根以此業微細故。諸有欲
令下地亦有不苦不樂受異熟果者。此善
無尋業所感心受異熟。謂第二靜慮喜根捨
根。第三靜慮樂根捨根。第四靜慮。及無色界
捨根。有説。亦感靜慮中間捨根。有説。亦感
初靜慮喜根樂根麁故非此業感
頗有業感身心受耶。答有。謂善有尋業。諸
有欲令下地無不苦不樂受異熟果者。此善
有尋業。若在欲界感五識身相應。樂根身
受異熟。及感意識相應。喜根心受異熟。若
在初靜慮感三識身相應。樂根身受異熟。
及感意識相應。喜根心受異熟。諸有欲令
下地亦有不苦不樂受異熟果者。此善有尋
業。若在欲界感五識身相應。樂根捨根身
受異熟。及感意識相應。喜根捨根心受異
熟。若在初靜慮感三識身相應。樂根捨根
身受異熟。及感意識相應。喜根捨根心受異
熟。問何故喜根是異熟果非憂根耶。答喜
受行相有麁有細。不必恒時作意而起。不
必恒時是強分別。微細定中亦得有故。又此
喜根非離欲捨。與異熟法不相違故有是
異熟。憂根不爾故非異熟。問何故捨根*唯
善業感非不善耶。答捨根行相微細寂靜。智
者所樂故善業感。諸不善業性是麁動。故不
能感捨受異熟。頗有業不感身心受而
感異熟耶。答有。謂諸業感色心不相應行異
熟。色異熟者。謂九處除聲處。心不相應行
異熟者。謂命根衆同分得生住老無常。有説。
及無想事
問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
在五識身名身受。在意地名心受。復有
説者。諸受中無分別者名身受。有分別者名
心受。復有説者。若受縁自相境名身受。縁
自相共相境名心受。復有説者。若受縁現
在境名身受。縁三世及無爲境名心受。復
有説者。若受縁實有境名身受。縁實有假
有境名心受。復有説者。若受於境一往取
者名身受。數數取者名心受。復有説者。若
受於境暫縁即了者名身受。推尋乃了者名
心受。復有説者。諸受中若依色縁色名身
受。若依非色縁色非色名心受。如色非
色如是有對無對。積聚非積聚。和合非和
合説亦爾。尊者世友説曰。佛説二受。謂身
受心受。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此中無
有身受。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
應故。然所有受若依五根轉名身受。恒以
身爲増上縁故。若依意根轉名心受。恒
以心爲増上縁故。有作是説。無有身受。
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應故。然
所有受若依三根轉。取和合境名身受。恒
作想故。若依三根轉取不和合境名心受。
非恒作想故。大徳説曰。受有二種。一者身
受。二者心受。若是身受。亦是心受。有是心
受而非身受。謂所有受不取外事而起分
別。但依内事執取其相而起分別。謂縁一
切補特伽羅。有縁法處所攝色。心不相應行
無爲法等名心受。大徳欲令如是心受。無
實境界*唯分別轉
如説三障。謂煩惱障業障異熟障。問何故作
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説。若
諸有情成就六法。雖聞如來所證所説法毘
奈耶。而不堪任遠塵離垢。於諸法中生淨
法眼。何等爲六。一煩惱障。二業障。三異熟
障。四不信。五不樂。六惡慧。雖説成就如是
六法。而未廣辯亦未曾説。云何名煩惱障。
云何業障。云何異熟障。彼契經是此論縁起
根本。彼所未説者今應説之故作斯論。復
有説者。前雖分別諸業。而未分別彼業等
障。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如是三障。總以熾然猛利煩惱五無間業那
落迦等種種異熟。爲其自性。已説自性所以
今當説。問何故名障。答如是三種。能礙聖
道及聖道加行善根。是故名障。云何煩惱障。
謂如有一本性具足熾然貪瞋癡煩惱。由如
此故。難生厭離。難可教誨。難可開悟。難
得免離。難得解脱。此中本性具足熾然猛
利貪煩惱者。如難陀等。具足熾然猛利瞋
煩惱者。如指鬘等。具足熾然猛利癡煩惱
者。如迦葉波等。問若爾者如説難生厭離。
難可教誨。難可開悟。難得免離。難得解
脱。此言善通。由彼精勤方便教化皆見諦
故。如説能礙聖道及聖道加行善根。此云何
通。答彼雖能礙聖道及聖道加行善根。然
由佛力巧化方便彼得見諦。於舍利子等
諸大聲聞非所化境。復有説者。具足熾
然猛利貪煩惱者。如黄門等。具足熾然猛
利瞋煩惱者。如氣嘘等。具足熾然猛利癡
煩惱者。如六師等。問若爾如説能礙聖道
及聖道加行善根。此言善通。由彼畢竟不見
諦故。如説難生厭離難教誨等。此云何
通。由彼畢竟不得見諦不名難故。答應作
是説。不生厭離不可教誨等。而不作是
説者有何意趣。謂即不生厭離名難生
厭離。乃至即不得解脱。名難得解脱
問云何建立此煩惱障。爲依成就。爲依現
行。答此依現行。不依成就。若依成就者
則一切有情無有差別。等具成就諸煩惱
故。由依現行而建立故煩惱差別。則成四
句。或有煩惱熾然非猛利。或有煩惱猛利
非熾然。或有煩惱亦熾然亦猛利。或有煩
惱非熾然亦非猛利。煩惱熾然非猛利者。
謂下品煩惱數行者是。猛利非熾然者。謂上
品煩惱不數行者是。熾然亦猛利者。謂上品
煩惱數行者是。非熾然非猛利者。謂下品
煩惱不數行者是。此中熾然非猛利煩惱。亦
是煩惱障。由此煩惱雖是下品以數行故。
依下生中。依中生上。漸次乃至能斷善根。
彼猛利非熾然煩惱。亦非煩惱障。由此煩
惱雖是上品。不數行故漸可損減。乃至能
入正性離生究竟斷滅。彼熾然亦猛利煩惱。
是煩惱障一切爲重。彼非熾然非猛利煩
惱。非煩惱障一切爲輕。如是善根亦有四
句。或有善根熾然非猛利。或有善根猛利
非熾然。或有善根熾然亦猛利。或有善
根非熾然非猛利。熾然非猛利者。謂下
品善根數行者是。猛利非熾然者。謂上品
善根不數行者是。熾然亦猛利者。謂上品善
根數行者是。非熾然非猛利者。謂下品善
根不數行者是。此中熾然非猛利善根。不
爲煩惱障所障。由此雖是下品善根以數
行故。依下生中。依中生上。漸次増長能
速趣證一切結斷。彼猛利非熾然善根。則爲
煩惱障所障。由此雖是上品善根不數行
故。或容煩惱數數現行。漸次増長能斷善
根。彼熾然亦猛利善根一切爲勝。彼不熾然
不猛利善根一切爲劣
云何業障。謂五無間業。何等爲五。一害母。
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惡心出佛
身血。問如前所説能礙聖道及聖道加行善
根。故名爲障。除五無間業。復有其餘妙行
惡行。所謂決定第八有業。及上瞋恚纒害捃
多蟻等。由此爲障不能於現法中趣入聖
道。何故不説爲業障耶。答亦應説此以爲
業障。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此中三障
皆有餘説。復有説者。五無間業定能爲障是
故偏説。餘妙行惡行。或能爲障。或不爲障。
是故不説。復有説者。五無間業具五因縁。
易見易知是故偏説。何等爲五。一自性故。
二趣故。三生故。四果故。五補特伽羅故。自
性故者。謂此五種性是決定極重惡業。趣故
者。此五決定於地獄受不於餘趣。生故者。
此五決定順次生受。非順現法受。非順後
次受。非順不定受果故者。謂此五種定感
世間極不愛果。補特伽羅故者。謂能造此五
補特伽羅易見易知。謂此能害母。此能害
父。乃至此能出佛身血。除此五種所餘一
切妙行惡行。皆無如是五種因縁。易見易
知是故不説
問諸無間加行能滿彼果業。此於彼果爲
定不定。若言定者此中何故不説。又尊者
指鬘室利毱多云何能轉。若不定者。害生命
納息所説云何通。如説頗有未害生殺生未
滅。此業異熟定生地獄耶。答有如作無間
業加行時命終。或有説者。此業於彼果定。
問害生命納息則爲善通。而此中何故不説。
答此中應説五無間業及彼加行。而不説
者有何意耶。答此已説在五無間中。五無
間業用此爲加行故。若説果當知已説加
行。問尊者指鬘云何能轉。答彼猶未作無間
加行。是故彼説我今且未殺母且當飯食。
問豈非欲害一切智耶。答爾時彼於非一
切智起害加行。非於一切智。由是因縁世
尊化作凡流苾芻。入踏婆林勿彼尊者。於
一切智起殺加行不可救療。若諸有情於
一切智起殺加行。如殑伽沙數如來應正等
覺。亦不能救令脱地獄。故知彼於非一切
智起殺加行。非於一切智。問室利毱多云
何能轉。答彼亦不作無間加行。是故彼雖
密設火穽及雜毒食。而心念言。如來若是一
切智者自當避之。若非一切智者便當殄
滅。勿令幻惑食噉世間故。彼非於一切
智所起殺加行是以可轉。復有説者。此業
於彼果不定。問此中不説則爲善通。尊者
指鬘室利毱多業亦可轉。害生命納息當云
何通。答諸無間加行能滿彼果業。此於彼
果有定有不定。害生命納息説。彼定者。尊
者指鬘室利毱多所可轉易。是不定者。如
是二説倶爲善通。云何異熟障。謂諸有情
處。那落迦。傍生。鬼界。北拘盧洲。無想天處。
問餘洲亦有異熟爲障。如扇搋迦半擇迦
無形二形等。此中何故不説。答此中應説而
不説者當知此是有餘之説。是以前説此中
三障皆有餘説。復有説者。此中但説決定爲
障。彼非決定。由彼有情所有異熟。或有爲
障或不爲障是以不説
問如是三障於一相續可成就幾。答或但
成一。謂於三種隨一一成就或成就二。謂
煩惱障業障。或煩惱障異熟障。無有成就
業障異熟障非煩惱障者。由此亦無成就
三者
問如是三障何者最重。或有説者。異熟障
重。所以者何。因時可轉。果時不可轉故。復
有説者。業障最重所以者何。業障能引異熟
障故。如是説者。煩惱障重。以煩惱障能引
業障。業障復能引異熟障。如是皆以煩惱
爲本是故最重
三惡行中何者最大罪。謂破僧虚誑語。此業
能取無間地獄一劫壽量異熟苦果。餘業不
定故。問此説破僧虚誑語爲最大罪。餘處
復説。意業爲最大罪。餘處復説。邪見爲最
大罪。此三大罪有何差別。或有説者。罪有
三種。一業。二煩惱。三惡行。業中意業爲大
罪。煩惱中邪見爲大罪。惡行中破僧虚誑語
爲大罪。復有説者。惱亂大衆故意業爲大
罪。滅一切善根故邪見爲大罪。能感大苦
異熟果故。破僧虚誑語爲大罪。復有説者。
三業中意業爲大罪。五見中邪見爲大罪。五
無間業中破僧虚誑語爲大罪。復有説者。見
所斷業道中邪見爲大罪。修所斷業道中。破
僧虚誑語爲大罪。見修所斷業中意業爲大
罪。復有説者。依思業故説意業爲大罪。
依思所造業故。説破僧虚誑語爲大罪。依
非業故説邪見爲大罪。復有説者。依能
起業故説意業爲大罪。依所起業故説破
僧虚誑語爲大罪。依非業故説邪見爲大
罪。復有説者。依能轉業故説意業爲大
罪。依所轉業故。説破僧虚誑語爲大罪。
依非業故説邪見爲大罪。是名三種大罪
差別
問彼破僧時。亦有身業往來加行思惟及餘
語業。何故但説虚誑語能破僧耶。答若破
僧時加行究竟。一切時有者此中説之。於諸
業中*唯虚誑語加行究竟。一切時有能令
僧壞是故偏説。餘業不爾是故不説
問如説能取無間地獄果。何故名無間地
獄耶。答此假立名假立想。不必如名悉
有其義。又此地獄亦名無間。亦名熱鐵猛
焔熾然攅射支體。亦名常於六觸處門受
諸苦惱。亦名自受業所招苦。復有説者。以
於此中無間無隙可令樂受暫現在前故
名無間。問餘地獄中。爲有歌舞及飮食等
喜樂事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熟喜樂。而
有等流喜樂。如施設論説。等活地獄有時
有分涼風暫吹。或聞如是音聲唱言。等活
等活。時彼有情忽然還活。支節血肉平復
如本。暫生喜樂。無間地獄無如是事故名
無間。復有説者。生彼有情其數甚多。無間
無隙故名無間。此説不然。所以者何。上品
惡行生彼地獄。世間有情不皆能起上品惡
行。如要修習上品妙行方生有頂。世間有
情不皆能起上品妙行。是故生有頂者少。
生無間者亦爾。故彼非説。問若爾云何名
無間。答依異熟果説名無間。以諸有情造
大惡業生彼地獄。得廣大身一一身形悉
皆廣大。遍彼多處中無間隙故名無間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六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五
問此業能取一劫壽果爲是何劫。或有説
者。是成劫。復有説者。是壞劫。復有説者。是
大劫。如是説者此是中劫。由彼亦有不盡
中劫而得脱故。如毘奈耶説。提婆達多。當
於人壽四萬歳時來生人中。必定當證獨
覺菩提。舍利子等所不能及。問如是伽他
當云何通
    諸有破僧人 破壞和合僧
    生無間地獄 壽量經劫住
尊者世友作如是説。減一劫住亦名一劫。
如世間人於減一日。住持所作亦名直日。
此亦如是
問此破僧罪亦能取地獄五蘊異熟。何故但
言取一劫壽。或有説者。以壽爲先。世尊
總説取五蘊果。復有説者。此中世尊説最
勝法。謂五蘊中壽命最勝是故偏説。復有説
者。壽命能持一切五蘊。令不散壞是故偏
説。復有説者。壽從初生盡衆同分無有
間斷。令衆同分亦無間斷。餘法不爾是故
不説。復有説者。由壽量故表知世間。或
増或減。或進或退。或興或衰。是故偏説
問何故破僧得劫住罪。非起惡心出佛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