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煩惱退。分別論者又説隨眠是纒
種子隨眠自性心不相應。諸纒自性與心相
應。纒從隨眠生。纒現前故退諸阿羅漢。已
隨眠纒既不生彼如何退。故説無退
正理。彼如是説是無知果。是黒闇果。是
無明果。是不勤方便果。然實有煩惱
彼宗及顯退法相應正理故作

問退以何法自性耶。有作是説。若起
是煩惱諸纒現前故退。即以此法退自
。若作是説退以不善有覆無記其自
。有餘師説。若退墮時隨順退者是退自
性。若作是説一切法退自性。由退墮
時諸法皆有順退。譬喩尊者作
。退無自性唯假施設。所以者何。身中先
諸善功徳。今遇退縁退失此法何自
。如人有財爲賊所奪。有人問曰。汝今失
財以何爲體。財主答曰。我本有財今爲
奪但無財物何體。如人有衣爲他奪
去露形而住。有人問曰。汝今無衣以何爲
體。衣主答曰。我先有衣今被奪去
。如人衣破有人問曰。汝今衣破用何爲
性。衣破者曰。我衣先完今衣破已知
。如是身中先有勝徳今唯退失有何自
。評曰。退自性者是不成就無覆無記。即是
非得心不相應行蘊所攝。即在復有所餘如
是類法心不相應中攝。應知退與順退法
異。退以不成就非得自性。無覆無記心不
相應行蘊所攝。順退法以一切不善有覆無
其自性。如僧破與破僧罪。僧破以
不和合自性。無覆無記心不相應行蘊所
攝破僧罪以虚誑語自性。僧成就破
僧人成就罪。如是退與順退法異故。退自
性決定實有是不相應行蘊所攝。即是非得
其理極成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六
問爲煩惱現在前故退。爲退已煩惱現在前
設爾何失。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煩惱現在
前故退者。品類足説當云何通。如説三縁故
欲貪隨眠。一欲貪隨眠未斷未遍知。二順
欲貪纒法現在前。三於彼有非理作意。廣
説乃至。起疑隨眠知亦爾。契經所説復
云何通。如説由五因縁時解脱阿羅漢
退。謂多營事業。乃至身恒多病。定蘊所説復
云何通。如説由非學非無學心退學法
。云何彼是阿羅漢而起煩惱現在前。又何
等心無間起煩惱現在前。若退已煩惱現在
前者。施設論説當云何通。如説若時心遠心
剛強起無色界三纒現在前。謂貪慢無明。而
多起慢。彼三纒内隨一現前。應説彼退
色貪盡。住色貪盡中。識身論説復云何通。如
説一類補特伽羅無色染汚心現在前故。捨
無學善根學善根相續。退無學心住學心
品類足説復云何通如説云何順退法。謂不
善及有覆無記。住何等心後煩惱現在前。答
是説。煩惱現在前故退。問此已善通
後諸違難。前諸違難當云何通。答皆非
。所以者何。品類足説三縁故起諸隨眠
者。依盡煩惱説。謂起煩惱現在
前者。或有已斷盡自地煩惱。或有未斷
自地煩惱。彼依盡自地煩惱而起
現在前者説。又起煩惱現在前者。或退
或不退。彼依不退而起煩惱現在前者説。
又起煩惱現在前者。或染汚心無間。或不染
汚心無間。彼依染汚心無間而起煩惱現在
前者説。又起煩惱現在前者。有具因縁
因縁。彼依因縁而起煩惱現在
前者説。謂諸有情三因縁故起諸煩惱
因縁。一由因力。二由境界力。三由加行
。欲貪隨眠未斷未遍知者説因力。順欲貪
法現在前者説境界力。於彼有非理作
者説加行力。復次爲外道所説意趣
故作是説。由三縁故起諸隨眠。謂外道説
專由境界諸煩惱。若有境界煩惱便生。
若境界壞煩惱不起。爲彼意。説諸纒起
亦因自類隨眠。亦由彼有非理作意
契經中説。由五種因縁時解脱阿羅漢
退者。彼於退具説退因縁。如餘經説。彼具
彼定蘊所説。由非學非無學心退
法得者。彼説根退果退。復次煩惱相
應心亦名非學非無學故。説果退亦不
理。云何彼是阿羅漢而起煩惱現在前者。
先是阿羅漢後起煩惱現在前。若起煩惱
在前便非阿羅漢。如先異生後入聖道。入
聖道已便非異生。如先學者後起無學法
無學法已便非學者。此亦如是於理何
違。何等心無間起煩惱現在前者。若畢竟
非想非非想處染。起彼地纒現在前故。
退者即彼地善心無間起煩惱現在前。若未
畢竟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起彼地纒現在前
故。退者即彼地或善心或染汚心無間起
現在前。乃至初靜慮應知亦爾。若畢竟
欲界染欲界纒故。退者即欲界或善心
或無覆無記心無間起煩惱現在前。若未
竟離欲界染欲界纒故。退者即欲界或
善心或染汚心或無覆無記心無間起煩惱
現在前。此中若未根本善靜慮無色定現
在前者。彼不色無色界纒現在前故
退。但能起欲界纒現在前故退。若得根本
善靜慮現在前無色定者。彼不
色界纒現在前故退。但能起欲色界纒現在
前故退。若得根本善靜慮無色定現在前者。
彼能起三界纒現在前故退。有餘師説。退已
煩惱現在前。問此已善通前諸違難。後諸違
難當云何通。答皆非違難。所以者何。施設
識身二論所説。依覺知位退時。謂先
退而未覺知。煩惱現在前乃覺知故。如
先誦四阿笈摩。餘務所纒遂便忘失。乃
至未誦猶不覺知。後若誦時方知忘失。彼
先忘而今始覺。此亦如是先退後知。依
知時説故不理。品類足説。不善及有覆
無記名順退法者。依損善品轉遠善品
是説。如如煩惱現在前時。如是如是損
善品故説順退。非煩惱現在前時方退
善法先已退故。住何等心後煩惱現在前者。
欲界無覆無記心後煩惱現在前。謂威儀
路及工巧處非異熟生性羸劣故。問豈不
劣彌順於退。答若於淨品其性雖劣而於
染品力強勝者住彼便退。退已煩惱即現在
前。異熟生心於淨染品性倶劣故住彼心
時非進非退。有説欲界三無記心隨住一
皆有退義。此心無間煩惱現前。然此欲界
無覆無記心。有三界纒相違者。住此心
時必不退起三界煩惱。有欲色界纒相
違不無色界纒相違。住此心時雖
退起欲色界煩惱。而容退起無色界煩
。有欲界纒相違不色無色界纒
。住此心時雖退起欲界煩惱。而
退起色無色界煩惱。有三界纒皆不
相違。住此心時皆容退起三界煩惱。評
曰。此二説中前説爲善。要起煩惱現在前
時乃成退失勝功徳故此説退位。若退
性者不必要煩惱現前退無學位
退*性者故。問退時爲意地
識身耶。答應是説。住意地退非五識
。問若爾云何通隖陀衍那事。昔有王號
*隖陀衍那。將諸宮室水跡山去男
純與女人妓樂。縱意嬉戲樂音清
妙香氣馚馥。命諸女人露形而舞。時有
百離欲仙人神境通此上過。有
妙聲妙香皆退神通。墮
山上翼鳥復能飛。王見問曰汝等
是誰。諸仙答曰。我是仙人。王復問言。汝得
非想非非想處根本定不。仙人答言。我等未
得。王乃至問汝等爲初靜慮不。仙乃至
答我等曾得而今已退。時王瞋忿作是言
不離欲人如何觀我宮人婇女極非宜。便
利劍截五百仙人手足。彼諸仙人有
眼識退者耳識退者鼻識
退者。如何言意地退耶。猛憙子事復云
何通。昔有仙人猛憙子。食時常受勝軍
王請。毎至食時神通力雁王飛
王宮上。王自承接抱置金床香散花恭
敬禮拜以妙飮食而供養之。仙人食訖除
器澡漱呪願王已飛空而去。王於後時以
國事故欲餘處是念言。我行去後誰
我承事仙人。脱不如法仙人性躁。或
咀我王位。或斷我命或害國人
便問少女。我行去後汝能如我事仙人耶。
女答言能。王遂慇懃約勅少女。令如常法
養仙人。然後乃行營理國事。仙人後日
至食時空而來至王宮所。王女承抱
金床上。仙人離染力微劣故觸細軟觸
退失神通。如常受供食訖澡漱及呪願已
空去而不飛。入王苑中
。聞象馬等種種喧聲極作意而不
得。時彼仙人知室羅筏城中士女恒作是念
若大仙人履地行者我等當接足供養。彼
仙爾時便起矯慧。語王女曰汝告城中。今
日仙人履地而出。諸所作皆應之。於
是王女即便依教。諸人聞已除去城中瓦礫
糞穢掃灑清淨。嚴列幢幡香散花作
音樂莊飾嚴麗猶如天城。是時仙人歩行而
出去城不遠入林樹間。欲舊道諸鳥
其心驚亂而不得。便捨此去詣於河
。復聞水中龍魚騰躍。心既喧擾而不
修。遂即登山作是念。我退善品都由
有情。設我曾修戒禁苦行有翅猫狸
之形。水陸空行無我者。發惡願已毒心
稍息。須臾復能離八地染後生非想非非想
。有頂寂止甘露門田。八萬劫中受閑靜樂
業壽盡已還生此間苦法林中。作猫狸獸身
及兩翅各廣五十踰繕那量。以此大身
情類空行水陸無免者。從此命終墮
間獄。受諸劇苦難出期。如是仙人住
退。如何言意地退耶。復云何通天帝
釋事。謂釋迦佛未出世時有一仙人名爲
洲胤。天帝數往諮受法義。後於一時天帝
輦欲仙所。阿素落女設芝夫人竊作
是念。今天帝釋將我欲其餘諸美
人所。便先昇輦自隱其形天帝釋不
同往。臨至仙所迴顧見之。因即告言汝何
來。此仙人不諸女人。宜速還宮不
此。設芝推託不宮。天帝既忿以
夫人。遂以諂媚音謝。仙人聞之便生
欲愛退勝定故螺髻便墮。此即仙人住
退。如何言意地退耶。答應知此等
意地退。由眼等識引令起故作是説
理無違。尊者僧伽筏蘇説曰。住五識退
理何違。五識取境時亦生煩惱故。謂對
治力極羸劣者眼見色等亦容退故。評曰應
是説。住意地退非五識身。對違順境
要有分別煩惱故。由此故説若住意地
六勝事五識。一退二離染三死四
生五斷善根六續善根
退有三種。一已得退。二未得退。三受用退。
已得退者謂先已得諸勝功徳縁而退。未
得退者如伽他説
    我觀天世間 退於聖慧眼
    由著名色 不四眞諦
此頌意説。一切有情若勤方便皆應得諸
聖慧眼。但由著名與色故不精懃修
正方便。於四眞諦現觀。於聖慧眼
未得退。又如頌言
    愚夫衆所敬 是則爲衰損
    於頂而退墮 斷滅諸善根
此頌佛依天授而説。謂彼已起暖善根
久當頂善根。中間貪著勝名利故於
善根未得退。從此展轉斷滅善根。諸如
是等名未得退。受用退者。謂於已得諸勝
功徳現在前。如佛於已得諸佛功徳
現在前。獨覺於已得獨覺功徳現在前
聲聞於已得聲聞功徳現在前。餘亦應
爾。問如是三退佛・獨覺・聲聞各有幾種。答
佛有一種。謂受用退已得諸功徳有不現前
故。無未得退。住諸有情最勝根故。無已得
退諸佛皆是不退法故。獨覺有二種。謂未得
退及受用退。未得退者未諸佛最勝根
故。受用退者有已得功徳不現在前故。無
已得退。獨覺皆是不退法故。聲聞乘中不時
解脱有二種。謂未得退及受用退。未得退者
諸佛獨覺根故。受用退者有已得功
徳不現在前故。無已得退不時解脱非退
故。時解脱具三種。已得退者。已得功徳
退故。未得退者。未三乘不退根故。
受用退者。有已得功徳不現在前故。有作
是説。佛全無退。無已得退者諸佛皆是不
退法故。無未得退者住諸有情最勝根故。
受用退者佛於過去三無數劫。修集百
千難行苦行皆爲樂一切有情。得成佛
已晝夜六時觀有情界化者而不
。是故諸佛無受用退。雖功徳不現在
本所期故不退。獨覺唯有一受用
退。有已得功徳不現在前故。無未得退
獨覺乘根性已定更不佛勝根性故。
已得退者獨覺皆是不退法故。聲聞乘中
不時解脱亦唯有受用退。有已得功徳不
在前故。無未得退者。於聲聞乘根性已定
更不佛獨覺乘故。無已得退者。不時解
脱不退法故。時解脱有二種。一已得退。已得
功徳有退故。二受用退有已得功徳不
現在前故。無未得退者於時解脱根性已
定。不三乘勝根性故。評曰。此二説中初
説爲善。諸佛定有受用退故。獨覺聲聞於
勝根性欽羨故。時解脱者有轉作
時解脱如何説彼無未得退。問云何知
受用退。答契經説故。如契經説。佛告
。如來所得四増上心現法樂住。我説
展轉有退。如弟子共集會時。若不動心
解脱身作證具足住。我説於彼都無退。
此知佛有受用退。問此經爲已得
退。爲受用退耶。設爾何失。二倶有
過。所以者何。若此經説已得退者。四増上
心現法樂住亦不退。諸佛皆是不退法
故。若此經説受用退者不動心解脱亦應
退。非一切時現在前故。答此中説佛有
用退。問此已善通前所設難。後所設難當
何通。謂不動心解脱亦應退。非一切時
現在前故。答不動心解脱以成就勝。若
彼法更無所作故。雖現前而不
退。四増上心現法樂住以現行勝。不
現前者便説爲退。有作是説。此契經中説。
未至定名不動心解脱。説根本靜慮
上心現法樂住。世尊多起未至定現在前。
根本靜慮。謂食前食後將説法時。及説
法竟并説法已入靜室時。佛雖諸定
速疾入。而於最近者數入非餘。故佛數數
未至定。如勇健者諸處能速往來
而於近處數數遊從非於遠處。故作是説
有餘師説。此契經中説益他不動
心解脱。説自利益事増上心現法樂住
世尊多起益他現在前。非自利益事
故作是説。或有説者。此契經中説慈悲
不動心解脱。説喜捨増上心現法樂住
世尊多起慈悲現在前。少起喜捨故作
。復有説者。此契經中説大悲不動心
解脱。説大捨増上心現法樂住。世尊多
大悲現在前。少起大捨故作是説。尊者
妙音作是説。此契經中。説一切結永斷
遍知不動心解脱。説一切種有爲功徳
増上心現法樂住。佛於一切無爲功徳
成就故説爲不退。佛於一切有爲功徳
起者故説有退。有爲功徳以起現前
勝事故。尊者覺天作是説。此契經中説
能得得名不動心解脱。説所得
上心現法樂住。佛於一切所得功徳
現前故説有退。諸能得得恒現在前故説
不退。問若佛亦有受用退者此受用退何者
最多爲佛爲獨覺聲聞耶。答此受用退
佛最爲多。非獨覺聲聞彼功徳少故。謂佛
一刹那頃功徳不現在前受用退。多
二乘盡衆同分諸功徳受用退。所以
者何。如來功徳無量無數微妙熾盛最勝清
淨。過諸世界極微塵量一一功徳皆應
。若不現前受用退故受用退佛最爲
多。如轉輪王統四洲渚。若一日夜捨
自國土受用退。多餘小王盡衆同分
自國土受用退。前來且説三乘無學
三種退具不具。學位異生隨其所
此説。如定蘊説。以何等故上三
果有退非預流果耶。且彼文説見所斷
煩惱。於無事起故斷已不退。云何説彼
無事起。謂無處轉故云何無處轉。謂於
我轉故於勝義諦我畢竟無故彼煩惱斷
已不退。修所斷煩惱於有事起故斷已有
退。云何説彼於有事起。謂有處轉故。云何
有處轉。謂於少分淨相轉故。云何名爲
分淨相。謂於髮爪脣齒面目手足指等形顯
色中少淨相。於中亦有諸不淨相
淨相如理作意。先離煩惱彼淨相。由
非理作意煩惱退。無少法有我我所
彼退無我觀。如契經説。一切法無
我無有情命者養育者補特伽
。於此身内空無士夫能作者遣作
能受者遣受者。純空行聚。是故一
切見所斷結聖慧斷已皆永不退。是故無退
預流果。復次永斷三界見所斷結
流果。無退三界見所斷結永斷者故。復次
永斷非想非非想處見所斷結預流果。無
退非想非非想處見所斷結永斷者故。問云
何無退彼永斷者。答以彼非想非非想處見
所斷結。難斷難破難越度。是故斷已不
還續。復次以忍對治無事煩惱預流
。必無退忍起無事結故彼不退。復次由
見道力預流果定無退失見道故。問
論生論。何故定無退見道。答以見道
是極速疾道不心道。無退失如
故。復次諸瑜伽師入見道已。名法河
大法流法彼浪法洄澓。尚無
有漏善無覆無記心。況有能起染汚心
退。如人墮在山谷瀑流浪漂溺。尚不
此彼兩岸何況能出。復次見道能治三界
所有見所斷結。無退三界見所斷結對治道
故。復次見道能治所有非想非非想處見所
斷結。無退非想非非想處見所斷結對治
故。復次見道能治忍所對治無事煩惱。無
退彼對治道故。復次見道創見四聖諦
決了明白。無此理重迷謬者故必不
退。問如無學位退住修道。寧無
修位退住見道。答修道位中有煩惱
現在前義見。道位中無煩惱現在前義
是故彼此不例。復次修道位中容
退者故至無學位退住修道。見道位中
退者故至修道位退住見道。問
退阿羅漢果預流果時。名退不還一來
不。答亦名退彼。所以者何。住彼下故。
人從彼第三層舍墮至于地。彼人亦説
初二層此亦如是。問本不就中間二
今何言退。答已不成就復不成就故亦
退。問如何説彼已不成就復不成就
彼先已遠今更遠故。復次先斷爾所煩惱
故建立二果。今還退起爾所煩惱故説
退。復次先斷二果所對治得今還退起故説
彼退。復次先用是無間解脱。斷諸煩惱
二果者。今還退起所斷煩惱彼二道
遠而更遠故説彼退。復次不還一來果是阿
羅漢因故退果時因亦名退。問預流果亦是
阿羅漢因。退阿羅漢時預流退。答此預
流果是下聖位。退上果時極住此果。若復
退失預流果者。應本得果今還不得。見道
位中無住義故。應本見諦今還不見。應
現觀今非現觀。應本聖者今成異生。欲
是等過故無退失預流果。復
次以預流果是見道證先説見道必無退
。是故無退預流果。此説位退
根性。預流果轉根亦有退者故退根本沙門
。若未還得命終義。若退彼向
還得命終。所以者何。根本果位易
施設。謂此是預流果乃至此是阿羅漢果。
是故退已若未還得必不命終。向位難
施設。故從彼退已雖未還得命終義
復次根本果位諸瑜伽師於果發起増上慶
。如農者六月中治稼穡後收
子實積置場中大慶悦。此亦如是。故退
果時生大憂惱。若未還得終不捨命。向中
爾故退彼時雖還得命終義。復次
根本果位具三因縁。一捨曾得道。二得
曾得道。三證結斷一味得。故退果時若未
必不命終。向即不爾故退彼位
可命終。復次根本果位具五因縁。一
曾得道。二得未曾得道。三證結斷一味
。四頓得八智。五一時修十六行相。故退
果時若未還得命終理。向中不爾故退
彼時雖還得命終義。復次根本果位
是瑜伽師最勝安隱穌息之處。故退果時若
還得命終義。向即不爾故退彼時雖
還得命終理。復次根本果位所有結
斷是所作及所作究竟。所有聖道是功用及
功用究竟。故退果時若未還得命終理
向中結斷是所作非所作究竟。所有聖道是
功用非功用究竟。故退向時雖還得
命終義。復次根本果位容諸行者廣修聖道
故退果時若未還得命終理。向中不
廣修聖道故退向已雖還得命終義
復次根本果位諸瑜伽師能善了知功徳過
。功徳者謂道及道果。過失者謂生死因
果。故退果時若未還得命終理。向中不
爾故退彼時雖還得命終義。復次根
本果位諸瑜伽師方能善取四聖諦相。向中
爾事未成故。如人道行於四方相
善取若坐一處方能善取。果向亦然故退果
時若未還得命終理。若退向時雖
命終義。復次根本果位若退失時有
知者故未還得必不命終。退失向時無
知者故未還得命終義。如村邑中若被
劫奪證知者速可還得。兩村邑間若被
劫奪證知者還得。復次根本果位
諸瑜伽師先廣加行安足堅固。由此退時若
還得終不捨命。向中不爾故退彼時若
還得命終理。預流果先廣加行者。謂
彼先求解脱果故。精勤修習惠施淨戒。不
淨觀持息念念住。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
成慧。及&T024912;頂忍世第一法。并見道中十五心
頃。即此總名安足堅固。有作是説。從初乃
至世第一法名廣加行。見道十五心名安足
堅固。一來果先廣加行者。謂即前説及離
諸加行道六無間道五解脱道即此名爲
安足堅固。有作是説。預流果名安足堅固
不還果先廣加行者。謂即前説及離欲染諸
加行道三無間道二解脱道。即此名爲安足
堅固。有作是説。一來果名安足堅固。阿羅漢
果先廣加行者。謂即前説及離初靜慮乃至
無所有處染。一一地各有諸加行道・九無間
道・九解脱道。并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諸加行
道・九無間道・八解脱道。即此總名安足堅
。有作是説。不還果名安足堅固。復次根
本果位諸瑜伽師。斷絶止息一切生分故。
退果時若未還得命終義。向中不爾故
退彼時雖還得命終理。謂預流果除
欲界七生。及色無色界一一處一生。餘一切
生得非擇滅。一來果除欲界二生。及色無色
界一一處一生。餘一切生得非擇滅。不還果
色無色界一一處一生。餘一切生得非擇
。阿羅漢果於一切生非擇滅復生
故。復次根本果位諸瑜伽師總集三界見修
所斷煩惱斷得。故退果時若未還得終不
。向中不爾故退彼時雖還得命終
。謂預流果位總集三界見所斷煩惱斷得。
一來果位總集三界見所斷。及欲界修斷六
品煩惱斷得不還果位總集三界見所斷。及
欲界修所斷九品煩惱斷得。阿羅漢果位總
集三界見修所斷一切煩惱斷得。復次根本
果位是瑜伽師本所求處。故退果已若未
必不命終。向位不爾故退彼時若未
命終義
若離欲界染或離初靜慮染。或復乃至離
所有處染。此後得正性離生。後若退者決
定不下地纒退但容上地纒退
以者何。下地煩惱有漏無漏二對治道所
故無勢力起彼而退。復次斷彼纒
見道生壓其上故不下地纒退
譬如人從山墮落墮後復有頽山上。
尚不動況能起行。復次斷彼纒後有
智生退忍智故。不下地纒
退。復次斷彼纒後起法類智全退
類智。故不下地纒退。復次斷彼纒
後起増上忍世第一法退増上忍世第一
。故不下地纒退。復次異生離
界染乃至離無所有處染時。地地見修所斷
煩惱總爲九品斷。後入見道
聖果已。設起下地煩惱退者。爲但得彼修
所斷結。爲亦得彼見所斷結。若但得彼修
所斷結。如何二結同一道斷。退彼道時但唯
一。若亦得彼見所斷結。如何得聖果
見所斷結。是故異生隨離何地何品染已後。
若得正性離生聖果已。必無還起
時所斷煩惱退義
問如當得阿羅漢果金剛喩定。猶成
就非想非非想處下下品結。若退阿羅漢果
還起非想非非想處下下品結時。爲亦得
就金剛喩定不。答不就金剛喩定
所以者何。金剛喩定用大功力加行作意修
習而得。彼下下品結不功力加行作意修
而得。是故退時但得彼結此定。復
次金剛喩定勝進時得。彼下下品結退墮時
得。是故退時但得彼結此定。復次金
剛喩定現在前時。違彼結現行彼成
。是故金剛喩定現在前時。猶成就彼結。非
想非非想處下下品結現在前時。違金剛喩
定現行亦違成就。是故退起彼品結時必
金剛喩定。復次金剛喩定是無間
道。無無間道而退者。亦有無退已住
間道。有解脱道而退者。亦有退已住
解脱道。有作是説。亦有勝進道而退
。及有退已住勝進道。是故住金剛喩
時成就有頂下下品結。退起有頂下下品
時。必不還得金剛喩定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一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七
問何處有退。答欲界有退非餘界。人趣有
退非餘趣。問欲界天中何故無退。答無退
故。問豈不彼天有五妙欲於人趣
説爲無。答諸契經中説五退具天中非
故説爲無。復次六欲天中初入聖道
者皆是利根諸利根者皆不退故。問鈍根
人中入聖道已後生天上退不。答彼
亦不退。所以者何。經生聖者決定不退。亦
轉根。亦不色無色界。聖道於彼相
續中住既經多時極堅牢故。問三惡趣中
何故不退。答彼無離染入聖道。既無
。於何説退。問色無色界既有勝徳何故
退。答彼無退具功徳堅牢。是故不退
問何等人可退。何等人不退耶。答有
他隨他意欲而入聖道。有人自信隨
意欲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
次有量觀察得失而入聖道。有
量觀察得失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
退。復次有人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皆
廣大。有人三力悉皆廣大。初人可退。後
人不退。復次有信爲先而入聖道。有
先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退。
復次有奢摩他爲先而入聖道。有毘鉢舍
那爲先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
退。復次有止行。有觀行。初人可退。
後人不退。復次有多愛樂求於止
多愛樂求於觀。初人可退。後人不
退。復次有止増上。有觀増上。初人可
退。後人退。復次有止熏心依
解脱。有觀熏心依止得解脱。初人可
退後人不退。復次有内心止
増上慧法觀増上慧法觀内心
。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次有
多聞。有多聞習定。初人
退。後人不退。復次有自利
利他。有利他自利。初人可退。後
人不退。復次有隨信行種。有隨法行
種*性。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次有
根者。有利根者。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
次有縁力入道。有因力入道。初人可退。後
人不退。復次有友力入道。有内*友
力入道。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次有
他聞法力入道。有内正思惟力入道。初人可
退後人不退。復次有無貪増上。有無癡
増上。初人可退。後人不退。復次契經中
説。人有四法能多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
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初二法増
上者可退。後二法増上者不退。復次有
心善解脱慧不善解脱。有慧善解脱心不善
解脱。初人可退。後人不退。有作是説
心善解脱慧不善解脱。有慧善解脱心不
善解脱。此二人可退。有心善解脱慧善解
。此人不退。問諸已退者住經幾時。答
住經少時。乃至未覺彼尋覺已速修勝進
次彼起煩惱現前退時深生慚愧速即令
斷。如明眼人晝日平地忽自顛蹶。速起四顧
他人見我者不。如是行者起煩惱
深生慚愧。勿諸佛或佛弟子或餘善人知
我者不。故速令斷還復本位。復次彼起
現前退時燒身心故速令還滅。如軟體
者迸火觸身不堪耐速即除滅。復次彼
煩惱現前退時嫌臭穢故速便除斷。如
淨人有少糞穢彼身上速即除洗。復
次彼起煩惱現前退時身心重故速便棄捨。
羸弱者忽得重擔力所逮速即棄之。
有作是説。退者不定。不自在故起諸煩惱
或速能斷還復本位。或經久時方得本果
謂以欲界聞思慧力起修慧聖道現前。
信勝解見至根。然後復趣阿羅漢果
故彼退已遲速不定。問若退不還・阿羅漢
。已爲復作彼不應作事耶。答不復能作。
所以者何。退上果者所作事業與先未得上
果聖人事業異故
阿羅漢有六種。一退法。二思法。三護法。四
安住法。五堪達法。六不動法。此中退法者謂
彼應退思法者謂彼思已持刀自害。護法者
謂彼殷重守護解脱。安住法者謂彼不退亦
昇進。堪達法者謂彼堪能達至不動。不
動法者謂彼本得不動種*性。或由練根
不動。問退法阿羅漢必退耶。乃至堪達法
阿羅漢必練根至不動耶。有作是説。阿羅
漢中退法必退。思法必思持刀自害。護法必
能守護解脱。安住法必能不退亦不昇進
堪達法必能練根至不動。以是事故。彼名
退法。乃至名堪達法。若作是説。依六作用
立六種阿羅漢名。彼説欲界具有六種
色無色界唯有二種。謂安住及不動法。如
説者。退法阿羅漢不必退。乃至堪達法阿羅
漢不必練根不動法。問若爾何故彼名
退法。乃至彼名堪達法耶。答阿羅漢中退
法者不必退。若退從此種*性餘乃至堪
達法者不必練根不動法。若能練根至
不動者。決定從此種*性餘。若作是説
六種*性立六種阿羅漢名。此説三界
皆具六種。六種種*性遍三界故。問云何建
立如是六種阿羅漢耶。答依根建立。問根
九品。謂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
下上中上上。云何依根建立六種
耶。有作是説。此六種中退法成就二品根
謂下下下中。思法成就一種根。謂下上。護法
就一種根。謂中下。安住法成就一種根
謂中中。堪達法成就一種根。謂中上。不動法
阿羅漢成就一種根。謂上下。獨覺成就一種
。謂上中。佛成就一種根。謂上上。評曰。彼
是説。無一成就二品根故。利根尚
二品根。況鈍根者有二品根。應
是説。阿羅漢中退法成就下下品根。思
法成就下中品根。護法成就下上品根。安住
法成就中下品根。堪達法成就中中品根
時解脱練根不動法。成就中上品根
本種*性。不動法成就上下品根。獨覺成
上中品根。如來成就上上品根
有説。六種阿羅漢中。退法作一事。謂退。思
法作二事。謂退及思。護法作三事。謂退・思・
護。安住法作四事。謂退・思・護及安住。堪達
法作五事。謂退・思・護・安住及練根至不動
如是説者。退法作三事。一退住學根。二練
根至思。三即住彼般涅槃。思法作四事。一
退住學根。二退住退法根。三練根至護。四
即住彼般涅槃。護法作五事。一退住學根
二退住退法根。三退住思法根。四練根至
。五即住彼般涅槃。安住法作六事。一退
學根。二退住退法根。三退住思法根。四
退住護法根。五練根至堪達。六即住彼般
涅槃。堪達法作七事。一退住學根。二退住
退法根。三退住思法根。四退住護法根。五
退住安住法根。六練根至不動法。七即住
彼般涅槃。問思法阿羅漢退住學根時得
學根。爲退法種*性學根。爲思法種
*性學根。答彼得退法種*性學根。非思法種
*性學根。所以者何。彼先於學位思法
學根故。今若退得思法學根。是進非退不
正理。契經中説。有阿羅漢喬底迦。是
時愛心解脱彼六反退失阿羅漢果已。第七
反還得阿羅漢果時。恐復退失刀自害。
問彼爲是退法是思法耶。設爾何失。二
倶有過。所以者何。若是退法何縁自害若是
思法何故退耶。答應是説。彼是退法。問
若爾何故以刀自害。答彼厭退故以刀自
害。若先不退而自害者乃是思法。有作
。彼從退法練根思。仍恐退故以刀自
害。故不理。若本性思至無學位決定無
退住學義
諸用此道欲界結。退此道時還得彼結
不。答還得彼結繋。諸用此道色無色
界結。退此道時還得彼結繋不。答還得
結繋。此中有説。結用名繋。謂先離染時斷
諸結繋用。退時還得彼結繋用。有作是説
結得名繋。謂離染時斷諸結得。今退道時
還得結得。結用結得互相資助。但有一時
必有第二。爲縛不捨名爲結用必現在
結屬已是結得用。此唯現在過去未來
得用故。問若道能斷結住此道不退。若
此道退此道結。謂無間道能斷
。無此道而有退者。住解脱道
退者。無此道諸結。今何故説諸用
此道三界諸結。退此道時還得彼結繋
答此不理。所以者何。無間道是解脱道因。
解脱道是無間道果。退此果時亦説因退
復次諸無間道是煩惱得對治。退起煩惱得
時亦説退彼。復次煩惱故立無間
。退起煩惱時亦説退彼。復次斷名有二。
一通二別。別*唯無間道。通通解脱道今依
通義故不相違。尊者僧伽筏蘇説曰。住
間道及解脱道倶有退義。如預流者已斷
前五品煩惱上上品纒。退時名退前五
品無間解脱道。評曰。彼不是説。所以
者何。必無無間道退。亦無退已住
間道。是故前説於理爲善。謂退果時名退。
因等
九遍知。謂欲界見苦集所斷結盡第一遍
知。色無色界見苦集所斷結盡第二遍知。欲
界見滅所斷結盡第三遍知。色無色界見滅
所斷結盡第四遍知。欲界見道所斷結盡第
五遍知。色無色界見道所斷結盡第六遍知。
五順下分結盡第七遍知。色愛結盡第八遍
知。一切結盡第九遍知。問何故作此論。答
他宗正理故。謂或有説。無斷遍
諸無爲法無自性故。爲彼宗無爲
法實有自性故。斷遍知決定實有。或復有説。
此斷遍知非唯有九。一切擇滅皆得名爲
斷遍知故。爲彼説斷遍知*唯有
。後當説立九因縁。有説。斷遍知唯有
一種一切擇滅體唯一故。爲彼意
斷遍知體非唯一故作斯論
問斷是無爲不縁慮。無決了用。何名
。答此雖縁慮決了。而是智果故名
遍知。如阿羅漢是解果故亦名爲解。如
觸處是業果故亦名舊業。如天眼耳是通
果故亦名爲通。此斷亦爾。是智果故亦名
。問修所斷斷是智果故可遍知。見所斷
斷乃是忍果何名遍知。答彼斷亦是世俗智
果。謂世俗道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彼八
地中見所斷斷是世俗智果故亦名遍知。問
若世俗道有作用處。見所斷斷是智果故可
遍知。此於非想非非想處斷作用。彼
見所斷斷云何名遍知。尊者僧伽筏蘇説曰。
彼是慧果故名遍知。斷有二種。一是智果。
二是慧果。此中慧果説名遍知。評曰。彼不
是説。所以者何。契經但説二遍知
一智遍知。二斷遍知。佛曾不慧遍知
又慧非智應遍慧。何名遍知知。是智故
是説。忍所得斷金剛喩定現在前時。復
能證故亦名智果。謂金剛喩定是勝義。沙門
彼所證滅名沙門果。由此定得阿羅漢
時。總證得三界見修所斷斷。是故此斷亦
遍知。復次忍是智眷屬故亦名智。此忍所
得滅亦名遍知。復次此斷既由智種族得
遍知。如瞿答摩種族所出名喬答摩。復
次此斷既有遍知相故亦名遍知。由此亦
智所證故。如過去未來眼色而
眼相故亦名爲眼。尊者妙音作
。此斷應理遍知名。謂遍了知勝義諦
理究竟諦理而證得故。脇尊者言。此斷應
捨遍知名。謂遍了知生死過失。永捨
而證得故。如是二説雖理而經但
斷遍知名。故三説中初説爲
然斷自性亦名爲斷。亦名爲離。亦名爲滅。
亦名爲諦。亦名遍知。亦名沙門果。亦名
餘依涅槃界。亦名無餘依涅槃界。如是八種
諸位中具不具。謂苦法智忍滅苦法智
生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未
遍知。未沙門果。未有餘依涅槃
。未無餘依涅槃界。苦類智忍滅苦類智
生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未
遍知。未沙門果。未有餘依涅槃
。未無餘依涅槃界。集法智忍滅集法智
生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名
。謂欲界見苦集所斷結盡遍知。未沙門
。未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
。集類智忍滅集類智生時。彼所得斷。名
離名滅名諦名遍知。謂色無色見苦集
所斷結盡遍知。未沙門果。未有餘依
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滅法智忍滅滅
法智生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滅名
遍知。謂欲界見滅所斷結盡遍知。未
沙門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
涅槃界。滅類智忍滅滅類智生時。彼所得斷。
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謂色無色界
見滅所斷結盡遍知。未沙門果。未
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道法智忍
滅道法智生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
諦名遍知。謂欲界見道所斷結盡遍知。未
沙門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
依涅槃界。道類智忍滅道類智生時。彼所得
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謂色無色
界見道所斷結盡遍知。名沙門果。謂預流果。
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
爾時此斷及三界見苦集滅所斷結斷。并欲界
見道所斷結斷。總證一味離繋得。彼斷爾時
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即前所得名
沙門果。謂預流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
無餘依涅槃界。預流求一來果。斷欲界
一品乃至五品結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
滅名諦。未遍知。未沙門果。未
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斷第六
品結無間道滅。解脱道生時。彼所得斷。名
離名滅名諦。未遍知。名沙門果。謂
一來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
涅槃界。爾時此斷及三界見所斷結斷。并欲
界修所斷前五品結斷。總證一味離繋得。彼
斷爾時名斷名離名滅名諦。未遍知。即
前所得名沙門果。謂一來果。未有餘依
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一來求
還果。斷第七第八品結時。彼所得斷名
離名滅名諦。未遍知。未沙門果
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
第九品結無間道滅。解脱道生時。彼所得
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謂五順下
分結盡遍知。名沙門果。謂不還果。未
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爾時此斷
及三界見所斷結斷。并欲界修所斷前八品
結斷。總證一味離繋得。彼斷爾時名斷名
滅名諦名遍知。謂五順下分結盡遍知名
沙門果。謂不還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
無餘依涅槃界。離初靜慮乃至第三靜慮
各九品結。及離第四靜慮前八品結時。彼所
得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未遍知。未
沙門果。未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
依涅槃界第四靜慮第九品結無間道滅。
解脱道生時。彼所斷名斷名離名滅名
遍知。謂色愛盡遍知。未沙門果。未
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
問此色愛盡遍知云何建立爲色界一切修
所斷結盡。爲第四靜慮一切修所斷結盡。爲
第四靜慮修所斷下下品結盡耶。有作是説
唯第四靜慮修所斷下下品結盡。有餘師説。
唯第四靜慮一切修所斷結盡。評曰。應
。色界一切修所斷結盡。皆是色愛盡遍知。
然斷下下品結時得遍知名空無邊處。
乃至無所有處各九品結。及離非想非非相
處前八品結時。彼所得斷。名斷名離名
諦。未遍知。未沙門果。未有餘
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離彼第九
品結金剛喩定滅。初盡智生時。彼所得斷。
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謂一切結盡
遍知名沙門果。謂阿羅漢果。名有餘依涅槃
。未無餘依涅槃界。爾時此斷及三界見
所斷結斷。及下八地修所斷結斷。并非想非
非想處前八品修所斷結斷。總證一味離繋
。彼斷爾時名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
謂一切結盡遍知名沙門果。謂阿羅漢果。名
有餘依涅槃界。未無餘依涅槃界。若阿羅
漢蘊界處滅。後更不續。入無餘依涅槃界
已。爾時彼斷名斷名離名滅名諦名遍知
即前所得名沙門果。謂阿羅漢果。不
餘依涅槃界。而名無餘依涅槃界。問一切擇
滅皆名爲斷。斷是智果故皆應遍知。何
故此名唯在九位。餘位不遍知名耶。答
唯九位中。或四縁具或五縁具得遍知名。餘
位不然故唯立九。謂前六位唯見道果。具
四縁故得遍知名。一滅雙因。二離倶繋。三
無漏離繋得。四缺有頂諸遍行。後之三
位是修道果。具五縁故得遍知名。即前
四縁及永度界。謂苦法智忍滅苦法智生時。
雙因。雖見苦所斷因。未見集
所斷因故。未倶繋。雖見苦所斷繋
見集所斷繋故。唯得無漏離繋得
有頂諸遍行。雖一縁三縁故。
彼所得斷未遍知。苦類智忍滅苦類智生
時。未雙因。雖見苦所斷因。未
集所斷因故。未倶繋。雖見苦所斷繋
見集所斷繋故。然得無漏離繋得。及
有頂諸遍行。雖二縁二縁故。彼所
得斷未遍知。集法智忍滅集法智生時名
雙因。先滅見苦所斷因。今滅見集所斷
故。亦離倶繋。先離見苦所斷繋。今離
集所斷繋故。既得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
諸遍行。具四縁故。彼所得及前斷名第一遍
。集類智忍滅集類智生時名雙因。先
見苦所斷因。今滅見集所斷因故亦離
倶繋。先離見苦所斷繋。今離見集所斷繋
故。既得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具
四縁故。彼所得及前斷名第二遍知。滅法智
忍滅滅法智生時名雙因。先滅見苦集所
斷因。今滅見滅所斷因故。亦離倶繋。先離
見苦集所斷繋。今離見滅所斷繋故。既得
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具四縁故。
彼所得斷名第三遍知。滅類智忍滅滅類智
生時名雙因。先滅見苦集所斷因。今
見滅所斷因故。亦離倶繋。先離見苦
集所斷繋。今離見滅所斷繋故。既得無漏
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四縁故。彼
所得斷名第四遍知。道法智忍滅道法智生
時名雙因。先滅見苦集所斷因。今滅
見道所斷因故。亦離倶繋。先離見苦集所
斷繋。今離見道所斷繋故。既得無漏離繋
。及缺有頂諸遍行。具四縁故。彼所得
斷名第五遍知。道類智忍滅道類智生時名
雙因。先滅見苦集所斷因。今滅見道所
斷因故。亦離倶繋。先離見苦集所斷繋
今離見道所斷繋故。既得無漏離繋得。及
有頂諸遍行。具四縁故。彼所得斷名
第六遍知。如是六種唯見道果。具四縁立
欲界修所斷一品乃至八品染時未
。雖一品乃至八品因。未八品乃至
一品因故。亦未倶繋。雖一品乃至八
品繋。未八品乃至一品繋故。雖無漏
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而未永度界。雖
二縁三縁故。彼所得斷未遍知
彼第九品染無間道滅解脱道生時名滅
雙因。先滅八品因今滅第九品因故。亦離
倶繋。先離八品繋。今離第九品繋故。既得
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并永度
五縁故。彼所得及前斷名第七遍知
謂五順下分結爲盡遍知。離四靜慮修所斷
各一品乃至八品染時未雙因
品乃至八品因。未八品乃至一品因故。
倶繋。雖一品乃至八品繋
八品乃至一品繋故。雖無漏離繋得
有頂諸遍行。而未永度界。雖二縁
三縁故。彼所得斷未遍知。離前三靜
慮修所斷各第九品染。無間道滅解脱道生
時名雙因。先滅八品因。今滅第九品因
故。亦離倶繋。先離八品繋。今離第九品繋
故。雖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
永度界。雖四縁一縁故。彼所得
斷未遍知第四靜慮修所斷第九品
。無間道滅解脱道生時名雙因。先滅
八品因。今滅第九品因故。亦離倶繋。先離
八品繋。今離第九品繋故。既得無漏離繋
。及缺有頂諸遍行并永度色界。具五縁
故。彼所得及前斷名第八遍知。謂色愛盡遍
知。離四無色修所斷各一品乃至八品染
雙因。雖一品乃至八品因。未
品乃至一品因故。亦未倶繋。雖一品
乃至八品繋。未八品乃至一品繋故。雖
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行而未
界。雖二縁三縁故。彼所得斷未
遍知。離前三無色修所斷各第九品染。無
道滅解脱道生時名雙因。先滅八品
。今滅第九品因故。亦離倶繋。先離八品
。今離第九品繋故。雖無漏離繋得。及
有頂諸遍行。而未永度界。雖四縁
一縁故。彼所得斷未遍知。離非想非
非想處修所斷第九品染。金剛喩定滅初盡
智生時名雙因。先滅八品因。今滅第九
品因故。亦離倶繋。先離八品繋今離第九
品繋故。既得無漏離繋得。及缺有頂諸遍
并永度無色界。具五縁故。彼所得及前
斷名第九遍知。謂一切結盡遍知。此後三種
是修道果具五縁立。問四沙門果是穌息處。
諸斷皆證一味離繋得。何故不還阿羅
漢果總集諸斷立一遍知。預流一來不
總集諸斷立一遍知。答雖四果位皆總集
。而後二果時具二義故。總集諸斷立
遍知。二義者何。一者得果二者越界。得預流
果一來果時雖是得果而非越界。離第四
靜慮第九品染時。雖是越界而非得果。得
不還果時二義無闕。一者得果。謂得不還
。二者越界。謂越欲界。得阿羅漢果時亦
二義。一者得果。謂得阿羅漢果。二者越
界。謂越無色界。言總集者是合一義。於
色界分染故得預流果。全離染故得
羅漢果。於欲界分染故得一來果。全離
染故得不還果。於色界分離全離染倶不
果唯於二處二義無闕。謂得果時亦即
越界故。阿羅漢及不還果總集諸斷立一遍
。復次要具二義處方總集遍知。一者於
三界中隨越一界。二者於順下順上分結
隨盡一種。得預流果一來果時二義皆
闕。離第四靜慮第九品染時。雖色界
一義。得不還果時二義無闕。一越欲界
二順下分結盡。得阿羅漢果時亦具二義
一越無色界。二順上分結盡故。後二果位方
總集遍知。復次要具二義處方總集遍知。一
者於三界中隨越一界。二者於不善無記
煩惱中隨盡一種。得預流果一來果時二
義皆闕。離第四靜慮第九品染時。雖
而闕一義。得不還果時二義無闕。一越
欲界。二不善煩惱盡。得阿羅漢果時亦具
二義。一越無色界。二無記煩惱盡故。後二
果位方總集遍知。復次要具二義處方總集
遍知。一者於三界中隨越一界。二者於
異熟無異熟煩惱中隨盡一種。得預流果一
來果時二義皆闕。離第四靜慮第九品染
時。雖色界而闕一義。得不還果時二義
闕。一越欲界。二有異熟煩惱盡。得阿羅
漢果時亦具二義。一越無色界二無異熟
煩惱盡故。後二果位方總集遍知。復次要具
二義處方總集遍知。一者於三界中隨越
一界。二者於二果一果煩惱中隨盡
。得預流果一來果時二義皆闕。離第四
靜慮第九品染時。雖色界而闕一義。得
不還果時二義無闕。一越欲界。二感等流
異熟二果煩惱盡。得阿羅漢果時亦具
。一越無色界。二唯感等流一果煩惱盡
故。後二果位方總集遍知。復次要具二義處
方總集遍知。一者於三界中隨越一界。二
者於無慚無愧相應不相應煩惱中隨盡
。得預流果一來果時二義皆闕。離第四
靜慮第九品染時。雖色界而闕一義。得
不還果時二義無闕。一越欲界。二無慚無
愧相應煩惱盡。得阿羅漢果時亦具二義
一越無色界。二無慚無愧不相應煩惱盡故。
後二果位方總集遍知。復次要具二義處
總集遍知。一者於三界中隨越一界。二者
五趣四生中隨盡一種。得預流果一來
時二義皆闕。離第四靜慮第九品染時。
色界而闕一義。得不還果時二義無
闕。一越欲界。二盡人趣胎生。得阿羅漢果
時亦具二義。一越無色界。二盡天趣化生
故。後二果位方總集遍知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八
是九遍知誰捨幾誰得幾。答有諸有情
捨無得。謂諸異生。問此中問答不
。但依聖者有。聖者於九遍知
不。答有。謂住本性勝進時亦無
。謂苦法智忍滅苦法智生時。及苦類智忍
滅苦類智生時。皆於九遍知捨無得。集
法智忍滅集法智生時無捨得一。集類智忍
滅集類智生時無捨得一。滅法智忍滅滅法
智生時無捨得一。滅類智忍滅滅類智生時
捨得一。道法智忍滅道法智生時無捨得
一。道類智忍滅道類智生時。若未欲染
正性離生者亦無捨得一。若已離欲染
正性離生者捨五得一。謂捨前五。得
順下分結盡遍知。此中有説。六地見道捨得
皆爾。有説。後五三法智位不遍知。聖者
欲界一品乃至八品染時。無捨無得。離
第九品染無間道滅解脱道生時捨六得一。
謂捨前六五順下分結盡遍知。離初靜
慮一品染。乃至離第四靜慮八品染時。無
捨無得。離第四靜慮第九品染。無間道滅
解脱道生時無捨得一。謂色愛盡遍知。離
空無邊處一品染。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八
品染時。無捨無得。離非想非非想處第九
品染。金剛喩定滅初盡智生時捨二得一。謂
五順下分結盡及色愛盡遍知。得一切結
盡遍知。此説勝進時遍知捨得。退時亦有
得此。謂阿羅漢起無色界纒退時。捨
一得二。謂捨第九第八第七。即彼起
界纒退時捨一得一。謂捨第九第七。即
彼起欲界纒退時。捨一得六。謂捨第九
前六。已離色界染不還者。起色界纒退
時。捨一無得。謂捨色愛盡遍知。即彼起
界纒退時。捨二得六。謂捨第八第七。得
。未色界染不還者。起欲界纒退時。捨
一得六。謂捨五順下分結盡。得前六。未離
欲界染聖者。起欲界纒退時。於九遍知
捨無
是九遍知問幾是靜慮果。答九是靜慮及
眷屬果。問幾是無色果。答二是無色及眷屬
果。謂色愛盡及一切結盡。問幾是根本靜慮
果。答五。謂第二第四第六及後二。有説。第二
第四及後三爲五。尊者妙音説。此有八。謂
第七。問幾是靜慮眷屬果。答九。謂未至
定非餘。靜慮中間如根本靜慮説。問幾是根
本無色果。答一。謂第九。問幾是無色眷屬果。
答一。謂第八是空無邊處近分非餘。問幾是
見道果。答六。謂前六。有説七。謂前七。問幾
是修道果。答三。謂後三。問幾是忍果。答應
見道果。問幾是智果。答應
道果。問幾是法智果。答三。謂後三。問幾是類
智果。答二。謂後二。問幾是法智品果。答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