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遠在餘身者説名増上。迦濕彌羅國諸論師
言。色法亦有同類因。*唯除初無漏色。問若
爾雖大種蘊説。彼所引事當云何通。答
所出*埿中先有種子。餘縁闕故草未生。
後遇衆縁即便生草。又彼*埿聚屋脊山峯。
草樹生者風吹鳥銜。種子來至故得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八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
餘師説。色法雖同類因。而在此身
餘身。相似爲因非不相似此身羯剌藍
位。此身羯剌藍位同類因。與
縁非因。乃至此身老位與此身老位
同類因。與餘位縁非因。若作是説
位位中。初色無因後色無果。有作是説
色法雖同類因。而在此身餘身相似
因亦不相似。如此身羯剌藍位與此身羯
剌藍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此身頞部曇位
此身頞部曇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與
羯剌藍位縁非因。乃至此身老位與
身老位同類因。與前諸位縁非因。
若作是説羯剌藍位初色無因。老位後色無
果。或有説者色法雖同類因。在此身
亦在餘身。而相似爲因非不相似。如此身
羯剌藍位與此身及餘身。羯剌藍位爲同類
。與餘位縁非因。乃至此身老位。與
此身及餘身老位同類因。與餘位
因。復有説者色法雖同類因
。亦在餘身相似爲因亦不相似。而與
同類因。如此身羯剌藍位。與此身羯
剌藍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亦與餘身羯剌
藍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此身頞部曇位。
此身頞部曇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亦
餘身頞部曇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與
羯剌藍位縁非因。乃至此身老位與此身
老位同類因。亦與餘身老位同類因
前諸位縁非因。或復有説。色法雖
同類因。在此身亦在餘身相似爲因亦不
相似。而與此身前位因。如此身羯剌藍
位。與此身羯剌藍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
亦與餘身羯剌藍位乃至老位爲同類因。此
身頞部曇位。與此身頞部曇位乃至老位
同類因。亦與餘身羯剌藍位乃至老位
類因。與此身羯剌藍位縁非因。乃至
此身老位與此身老位同類因。亦與
身羯剌藍位乃至老位同類因。與此身前
諸位縁非因。評曰應是説。餘身十位
一一皆與餘身十位。及此身十位爲同類因
此身十位一一。皆與此身十位及餘身十位
同類因。後位已生法與前位不生法
同類因故。如是外分諸色相望。爲同類
如理應
復次善五蘊展轉爲同類因。染汚五蘊展轉
同類因。無覆無記五蘊。亦展轉爲同類因
性類等故。有説無覆無記四蘊。與無覆無記
色蘊同類因。無覆無記色蘊。不
覆無記四蘊同類因勢力劣故。有説無
覆無記色蘊。與無覆無記四蘊同類因
無覆無記四蘊。不無覆無記色蘊
類因。勝法不劣法因故。有説。無覆無記
四蘊。不無覆無記色蘊同類因。無覆
無記色蘊。亦不無覆無記四蘊同類
。勢用羸劣類各別故。無覆無記四蘊展轉
同類因。無覆無記復有四種。一異熟生。
二威儀路。三工巧處。四通果品。如次能
四三二一同類因。有餘師説。此四展
轉爲同類因。同一繋縛同一性故。評曰彼
是説。勿加行善互爲因故前説
善。染汚法有九品。謂下下下中下上。中
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九品展轉爲
類因。問若爾云何有九品。答由對治有
故。染汚法亦有九品。謂修下下道
上上煩惱。乃至修上上道治下下煩惱。復
次。以現行故亦有九品。謂諸煩惱現在前
時。或是下下品。乃至或是上上品。諸不善
者亦由異熟。有九品故建立九品。善法有
二種。一生得善。二加行善。生得善與生得
同類因。亦與加行善同類因。加行
善與加行善同類因。非生得善彼劣
故。有説。此二善法展轉爲同類因。同一繋
縛同一性故。評曰彼不是説。勿
加行退趣劣法。是故前説於理爲善。有説。
善法有三種。一加行善。二離染善。三生得
善。此中生得與三種同類因。離染善與
二種同類因。非生得彼劣故加行善與
加行善同類因。非餘二倶劣故。生得善
法復有九品。謂下下乃至上上。九品展轉爲
同類因。問若爾云何有九品。答由現行有
九品故。復次由異熟有九品故。離染善及
加行善亦倶有九品。謂下下乃至上上。此中
下下與九品同類因。下中與八品
類因。乃至上上唯與上上同類因。此二
*唯與等勝因非劣法故。加行善法復有
三種。一聞所成。二思所成。三修所成。聞所成
善與三種同類因。思所成善*唯與思所
成善同類因。非聞所成彼劣故。非修所
異界故。修所成善*唯與修所成善
類因。非聞所成彼劣故。非思所成彼亦劣
故。及異界故。修所成善復有四種。謂煖頂忍
世第一法。如次能與四二二一。爲同類因
前説。欲界通果心有四種。謂初靜慮果乃
至第四靜慮果。如是四種如次能與四三
二一同類因。有説。此四非互爲因如
故。有説。此四展轉爲因。同一繋縛同一
性故。評曰。初説爲善。同一地故加行生

初靜慮等諸通果心應知亦爾。問初靜慮有
諸識身。有變化心互爲因不。答諸識身與
變化心同類因。變化心不識身
類因。以彼劣故依前諸義問答。頗
前生法非後生法同類因不。答有。謂
不同界。頗有同界前生法非後生法同類因
不。答有。謂不同地。頗有同地前生法非後生
法同類因不。答有。謂有漏於無漏無漏於
有漏。頗有有漏前生法非有漏後生法同類
不。答有。謂不同部。或不同性。或勝於劣。
前生無漏於後生無漏。非同類因者謂勝

問諸同類因若與果者亦取果耶。答若與果
者。定亦取果。若不果。云何與果。或有
取果而不與果。謂阿羅漢最後諸蘊。此則總
説若別説者。依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多四句。問善同類因若時取果亦與
耶。答應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斷善
根時最後所捨得。有時與果非取果。謂續
善根時即住過去所捨善得。有時取果亦與
果。謂不斷善根於所餘位。有時不
亦不果。謂除。問不善同類因。若
時取果亦與果耶。答應四句。有時取果
與果。謂離欲染時最後所捨得。有時與
果非取果。謂退離欲染時即住過去所捨不
善得。有時取果亦與果。謂未離欲染於所餘
。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謂除前相。問有
覆無記同類因。若時取果亦與果耶。答應
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離非想非非
想處染時最後所捨得。有時與果非取果。謂
退離非想非非想處染時。即住過去所捨
有覆無記得。有時取果亦與果。謂未
想非非想處染所餘位。有時不取果
與果。謂除前相。問無覆無記同類因。若
時取果亦與果耶。答若時與果必亦取果。
有時取果非與果。謂阿羅漢最後諸蘊。已依
成就分別取果與果差別。今依現行分別取
果與果差別。復次已依不相應法。分別取果
與果差別。今依相應法別取果與果差
。問善同類因。若時取果亦與果耶。答應
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善心無間不
善無記心現在前。有時與果非取果。謂不
善無記心無間善心現在前。即住過去所
善心。有時取果亦與果。謂善心相續無間
斷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謂除前相。問
不善同類因。若時取果亦與果耶。答應
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不善心無間善無
記心現在前。有時與果非取果。謂善無記
心無間不善心現在前。即住過去所*間不
善心。有時取果亦與果。謂不善心相續無
間斷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謂除
。問有覆無記同類因。若時取果亦與果
耶。答應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謂有
覆無記心無間。善不善無覆無記心現在前。
有時與果非取果。謂善不善無覆無記心無
間。有覆無記心現在前。即住過去所*間有
覆無記心。有時取果亦與果。謂有覆無記心
相續無間斷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謂
前相。問無覆無記同類因。若時取果亦
與果耶。答應四句。有時取果非與果
謂無覆無記心無間。善染汚心現在前。有時
與果非取果。謂善染汚心無間。無覆無記
心現在前。即住過去所間無覆無記心。有
時取果亦與果。謂無覆無記心相續無間斷
位。有時不取果亦不與果。謂除前相。已依
相續分別取果與果差別。今依刹那分別取
果與果差別。謂一刹那心後。有二十刹那心
無間而起。於中得四句。且善同類因第
一句者。謂上首刹那善心現在前時。除
刹那善心後十九刹那善心。第二句者。
謂後十九刹那善心現在前時。即住過去上
首善心。第三句者。即上首善心現在前時。
初刹那善心。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如
同類因四句。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同類
因。隨其所應四句亦爾
頗有一刹那頃。或得同類因彼因。或
彼因同類因。或得同類因亦復彼
。或不同類因亦不彼因耶。答有謂
上沙門果退住預流果時。有此四句。得
同類因彼因者。謂爾時得過去初刹
那道類智。而不彼因見道
故。得彼因同類因者。謂爾時得
去預流果。而不過去預流勝果道。以
預流勝果道預流果因。與上沙門
同類因故。得同類因亦得彼因者。
謂爾時得過去。除初刹那諸餘刹那相續
預流果。不同類因亦不彼因者。謂
前相問頗有一刹那頃。或知同類因
彼所縁。或知彼所縁同類因
或知同類因亦知彼所縁。或不同類
亦不彼所縁耶。答有。謂住見道道法
時。有此四句。知同類因彼所縁
者。謂爾時知過去縁苦集滅三法智品。知
彼所縁同類因者。謂知未來四法智
。知同類因亦知彼所縁者。謂知過去道
法忍品。不同類因亦不彼所縁者。
謂除前相
問同類因力有増減不。答有謂若久習因力
便増。若不久習或遭損害因力便減。且不
善中因力増者。如具壽迷祇迦。曾一林中修
習靜慮一樹下。欲尋現起心生。便
此處餘樹下。恚尋復起心生厭*患。復
此處餘樹下。害尋復起。由彼具壽曾
此地大國王。若於是處五樂自娯受
諸欲樂。今坐其處便起欲尋。若於是處
截衆生頭耳手足。今至其處便起恚尋。若
是處使衆生。作諸事業繋縛鞭打。今
其處便起害尋。尊者阿難入城乞食。摩
登伽女見。已生貪。隨逐瞻觀不捨離。此
女過去五百生中作阿難婦。故今暫見便起
欲尋隨逐不捨。諸如是等皆由過去因力
増上。或有現在習諸煩惱因力増上。同類異
類展轉相生。如不善法。善無記法應知亦
爾。如尸拔羅久習施故。纔生便告父母等
言。今此家中有何財寶。我欲持施一切貧
。諸如是等廣如經説
問同類因以何爲自性。答過去現在一切有
爲法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
類因同類是何義。答種類等義是同類義界
地等義是同類義。部類等義是同類義。此同
類因*唯通過去現在二世。有等流果
云何遍行因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
他宗正理故。謂或有執。一切煩惱
皆是遍行。爲彼執。顯諸煩惱有是遍行
非遍行或復有執。五部煩惱。皆有是遍
非遍行。爲彼執。顯*唯見苦集所
斷煩惱。有是遍行非遍行。或復有執。見
苦集所斷一切煩惱皆是遍行見滅道所斷一
切煩惱皆無漏縁。爲彼執。顯見苦集所
斷煩惱。有是遍行非遍行。見滅道所斷
煩惱。有有漏縁無漏縁。或復有執。若諸
煩惱通三界者皆是遍行。爲彼執
煩惱通三界者。有是遍行非遍行。或復
有執。遍行有二。一者無明。二者有愛。如
喩者彼作是説。縁起根本名爲遍行。無明
是前際縁起根本。有愛是後際縁起根本故
是遍行。爲彼執無明有是遍行
遍行。有愛一向非遍行。或復有執。若諸煩惱
五部者名爲遍行。即是無明及貪瞋慢。
彼執無明有是遍行非遍行
貪瞋慢一向非遍行。或復有執。五法是遍行。
謂無明愛見慢及心。如分別論者。故彼頌

    有五遍行法 能廣生衆苦
    謂無明愛見 慢心是爲
彼執無明見有是遍行非遍行
餘三一向非遍行。爲此等種種異執
示正理故作斯論
云何遍行因。答前生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
後生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
遍行因。過去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未來
現在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
遍行因。現在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未來
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
行因。如見苦所斷見集所斷亦爾。是謂
遍行因。問此中何故。不過去與過去
遍行因耶。答前生與後生言已説彼故。
問何縁不過去自名。答欲後法非
故。若説過去與過去遍行因。或有
疑過去後法亦爲前法因。若説前生與
爲遍行因。此疑便息。有説。此文欲
去有前後義。若説過去與過去遍行因
復有疑過去諸法。同時展轉爲遍行因
若説前生與後生遍行因。此疑便息。問
自部於自部遍行因不。設爾何失。若有
者此中何故不説。若無者何故。於他部
自部無耶。答應説亦有。問若爾此中何故不
説。答亦應説而不説者有別意趣。爲
立不成義故。謂於自部遍行因。不
自成故不説。若於他部遍行因
其義不成是故須説。有説。爲無雜遍行
故。謂於自部二種因。謂遍行因及同
類因。其義雜亂是故不説。若於他部*唯有
一因。謂遍行因義無雜亂是故偏説。復次爲
無雜増長門故。謂於自部二門増長。謂
同類因門及遍行因門。其義雜亂是故不説。
若於他部*唯一門増長。謂遍行因門義無
雜亂是故偏説。問何故前生等*唯説隨眠
後生等兼説相應法耶。答前生等亦應
相應法而不説者。當知。此是有餘之説。復
次爲相似相續沙門意故。彼作是説
行隨眠。*唯與隨眠遍行因。彼相應法
*唯與隨眠相應法遍行因。爲彼意
遍行隨眠。與隨眠及相應法遍行因
彼相應法與隨眠相應法及隨眠遍行因
故作是説。問遍行隨眠。於諸隨眠倶有法
亦是遍行因不。設爾何失。若亦是者此
中何故不説。若非者何故於相應法是而
倶有法等非耶。答應説亦是。以一切
染汚法皆爲遍行因故。問若爾此中何故
説。答彼相應法與彼隨眠同一所縁同一
行相。極相隣近是故説之。生等不爾是故不
説。自界者。謂欲界*唯與欲界遍行因
色無色界應知亦爾。如説自界自地亦爾繋
縛別故。謂初靜慮*唯與初靜慮遍行因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應知亦爾於自地中
別部別。亦得展轉爲遍行因繋縛同故。復
過去等。欲過去未來體是實有。現在
是有爲故。如説見苦所斷見集所斷。亦爾體
類同故
問遍行隨眠以何爲自性。答欲界有十一
謂見苦所斷五見疑無明。見集所斷邪見見
取疑無明。色無色界各有十一知亦爾。
此中無明者。謂五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明。
品類足説。九十八隨眠中。三十三是遍行。六
十五非遍行。問見苦集所斷無明。有是遍
非遍行。何故彼説三十三是遍行六十
五非遍行耶。答西方尊者所誦本言。九十八
隨眠中二十七是遍行。六十五非遍行。六應
分別。謂見苦集所斷無明。有是遍行
非遍行。云何是遍行。謂見苦集所斷。非遍行
隨眠不相應。無明云何非遍行。謂見苦集
所斷。非遍行隨眠相應無明。如是所説於
義爲善。若作是説云何是遍行。謂見苦
集所斷遍行。隨眠相應無明。則便不
共無明。是故彼説於義爲善。問若爾何故。
迦濕彌羅國諸師不此誦。答亦應
。而不爾者有別意趣。以彼多分是遍行
故。謂見苦所斷。有十無明。七是遍行即五見
疑相應及不共無明。三非遍行即貪瞋慢相
應無明。見集所斷有七無明。四是遍行即
二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明。三非遍行即貪瞋
慢相應無明。又此國誦三十三是遍行。六十
五非遍行者。無明皆説不共無明。*唯遍非
遍自力起故。相應無明有八十三。謂二十
七遍行及五十六非遍行。隨眠相應彼隨
。現在前故説所相應。即亦説彼性不定
故不別説之。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
故名遍行隨眠遍行是何義。答一切縁義是
遍行義。縁力持義是遍行義。縁力持者能
廣縁故。復次本來一切。一切一切起故名爲
遍行。初一切者。謂無始來具起九品。中一切
者。謂無始來一切有情無皆起。後一切
者。謂無始來普縁一切有漏事起故。施設
論作是説。無異生長世來。於
有漏法執爲我。或執我所。或執斷常
或撥爲無。或執爲淨解脱出離。或執爲
最勝第一。或起疑惑猶預。或起愚闇無知
是故本來一切一切一切起故。名爲遍行。復
次若法一刹那頃現在前時。能縁五部
部因。令五部法於所縁。名爲遍行。問遍
行隨眠。云何令彼無漏縁法於所縁。答
若執我等法爾便謗。我滅對治先於中愚。
然後於彼撥爲無故。復次若法一刹那頃。現
在前時。能縁五部五部因。於五部法
悉隨増名爲遍行
問遍行隨眠相應倶有法。亦是遍行因不。設
爾何失。若亦是者何故但説三十三是遍行
若非者何故相應倶有法。有是遍行因
遍行因耶。有作是説彼非遍行因。問若爾
何故相應倶有法。有是遍行因非遍行
。答如相應倶有法。有是隨眠非隨眠
是相應倶有法。有是遍行因非遍行
。復有何過。評曰應是説。彼亦是遍行
因因義通故。相應倶有同一果故。問若爾何
故但説三十三是遍行耶。答彼説但欲
。九十八隨眠中。幾是遍行幾非遍行。不
總説遍行因義故不相違。復次遍行隨
眠具三事故名爲遍行。一於五部法遍隨
増故。二於五部法遍能縁故。三於五部法
遍爲因故是以偏説。彼相應法但有二事
遍隨増。彼倶有法但有一事。謂遍爲
故彼不説。問遍行隨眠等得亦是遍行因
不。尊者僧伽筏蘇説曰。若遍行得非遍行者。
非遍行得應是遍行。故遍行得亦是遍行因。
彼難非理。如色得既非色非色得。豈是色。
故遍行得非遍行因理爲善。問何故遍
行生等諸相。是遍行因彼得非耶。答生等諸
相與遍行法同一果。常相隨不相離
極親近故。亦是遍行因得。與遍行
一果。不常相隨不相離。或前或後非
親近。如皮於樹是故彼得非遍行因
問何故*唯於見苦集所斷法。立遍行隨
。非於見滅道所斷法耶。舊阿毘達磨師説
曰。此是彼族類故。謂見苦集所斷諸法。是遍
行隨眠族姓根本生地舍宅。非見滅道所斷
諸法。有説。此中隨眠極堅牢故。謂見苦
集所斷隨眠。皆同一意同一所作。故極堅
牢。以堅牢故於中可遍行隨眠。見滅道
所斷法不同一意。事業各異故極羸劣。極羸
劣故。於中不遍行隨眠。如城邑人若同
一意同一事業。則城邑主及餘怨敵不
。若彼諸人不同一意事業各異。則被
此亦如是。有説。此中我見所任持故。
謂於是處若有我見。則有漏法相續熾盛可
遍行。見集所斷雖我見而有長養。我
見諸法非見滅道所斷法中有是事。有説。
遍縁有漏因果事故。謂見苦集所斷隨眠。
倶能遍縁有漏因果故立遍行。餘則不爾。
有説。此於所縁定増長故。謂見苦集所斷隨
眠皆縁有漏。隨有漏隨漸増長。如人觀
月増益眼根若見滅道所斷隨眠。或縁
或縁無漏。縁無漏者隨所縁隨漸損
減。如人觀日損減眼根不定故。於
遍行隨眠。有説。此有二種隨眠事故。
謂見苦集所斷隨眠。倶由二門隨眠事
一由所縁。二由相應。見滅見道所斷隨眠。
或由二門隨眠事。或*唯相應不決定故。
立遍行隨眠。有説。此中決定安
故義如前説。有説。四部皆有二種道
故。謂見苦集所斷部中。有是遍行非遍

見滅道所斷部中。有有漏縁無漏縁
故不責。有説。一切隨眠墮此二故。謂諸
隨眠一切皆墮苦集諦攝故。*唯此有遍行隨
。有説。若見苦集有漏果因。則見滅道所斷
諸法根本羸劣。故彼不遍行隨眠。有説。
責故。謂遍行隨眠者定能遍縁。非
滅道所斷法中有遍縁者
問何故見苦集所斷。貪瞋慢非遍行耶。答以
彼皆無遍行相故。謂遍行者能縁一切
三不爾。有説。此三自相煩惱攝故。謂要共相
煩惱攝者可遍行。云何此三皆是自相煩
惱所攝。謂起貪者或於彼身此身
或於此身彼身。於諸身分亦各別起
瞋慢亦爾。故是自相有身見等。一刹那中總
一界一趣生等。或執爲我或執我所。或
復乃至愚闇無知故是共相。有説。難熾盛
故。謂貪瞋慢難可熾盛。要妻財怨
卑敵方熾盛故。遍行隨眠易熾盛。任運
相續如河流故。有説。見疑無明能縁四諦
中可遍行隨眠。貪瞋慢三無是事
是故不遍行隨眠。問何故見滅道所斷
貪瞋慢。見取戒禁取非無漏縁耶。答不
訶責故。無怨害相故性柔和故。最勝故。清
淨故。是以貪等非無漏縁
欲界有十一遍行隨眠。九通他界縁二*唯
自界縁。謂有身見及邊執見。問何故此二見
他界耶。答*唯有爾所縁境力故。復
次此二見*唯於麁法轉故。謂此二見*唯於
麁顯。現見諸蘊執我我所。及計斷常。若生
欲界色無色界。微細諸蘊不現見。故
執爲我我所等。問若爾生色界者現見
欲界麁顯諸蘊。何不執爲我我所等。答已離
染故。謂生色界者。於欲界蘊已得離染
故。雖現見而不執爲我我所等。復次上地
煩惱不下故。問因論生論何故上地煩惱
下耶。答已離彼染故。謂要已離下地
者。方起上地煩惱現前。於下地法既已
離染。上地煩惱寧復縁彼。問如何得知要
下染。上地煩惱方得現前。答如施設論
。有六種非律儀。謂三界繋各有二種。一
相應二不相應。欲界相應非律儀現在前時。
六非律儀成就四非律儀亦現在前。謂欲界
二色無色界各不相應。色界相應非律儀現
在前時。四非律儀成就。三非律儀亦現在前。
謂色界二無色界不相應。無色界相應非律
儀現在前時。二非律儀成就。亦現在前。謂
無色界二。此中染法名非律儀。由此故知
要離下染上地煩惱方現在前。問何故欲界
煩惱能縁色無色界。彼二界煩惱不
欲界耶。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染
。不伏自界隨眠。故得縁色無色
。色無色界是定界是修地是離染地。能善
伏自界隨眠故彼不縁下地。如
伏妻妾。便得他作非法事。若善
攝伏乃至不能。以眼顧眄況爲非法。此亦
是。復次生欲界者於上二界諸蘊。猶預
是苦耶爲苦耶。爲是集耶爲
耶。是第一耶非第一耶。是清淨耶非清淨
耶。由不了故欲界煩惱得上界。若生
下諸蘊已現見故無猶預。故上煩
惱不下地。復次若色無色界煩惱縁
者則應隨増。若隨増者界應雜亂。故彼
煩惱不欲界。問如欲界煩惱雖上界
而不隨増。上界煩惱何故不爾。答上界蘊勝
欲界煩惱雖彼起而不隨増。欲界蘊劣
上界煩惱。若縁此起即便隨増。如下劣人
尊勝者。雖能現見而不。若尊
勝者見下劣人便能損害。此亦如是。色界
亦有十一遍行隨眠。九通他界縁。二*唯自
界縁。無色界亦有十一遍行隨眠。皆是自
界縁無他界縁者。無上界故不下故。
有説亦有他界縁者。然能縁定非現起
。評曰。彼不是説。既無上界可
如何有能縁定。是故説無於理爲善。初
靜慮乃至無所有處皆有十一遍行隨眠。九
他地縁。二*唯自地縁。非想非非想處亦
十一遍行隨眠。皆*唯自地縁。無上地
故不上故。有説亦有他地縁者。然能
定非現起定評曰。彼不是説
上地可縁。如何有能縁定。是故説無於
理爲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八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一
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縁三界苦集而非
一時。謂異刹那縁欲界。異刹那縁色無色
。問何故不一刹那頃頓縁三界。若苦若
耶。答彼縁欲界亦隨増。縁色無色界
隨増故。問彼何故縁欲界亦隨増。縁色無
色界隨増耶。答欲界是彼隨増處。色無
色界非彼隨増處故。復次欲界是彼居宅。色
無色界非彼居宅故。復次欲界有彼等流異
熟果。色無色界無彼等流異熟果故。復次欲
界有彼五部遍行果。色無色界無彼五部遍
行果故。復次欲界無彼畢竟對治。色無色界
彼畢竟對治
復次若彼一刹那頃頓縁三界若苦若集者。
云何而縁爲欲界即隨増色無色
亦爾耶。爲色無色界隨増。縁
欲界亦爾耶。設爾何失。若如欲界則隨
。縁色無色界亦爾者界應雜亂。若如
色無色界隨増。縁欲界亦爾者則不
理。以煩惱自界法而有所縁
相應二隨増。縁自地法必具所縁相應
故。若一刹那頓縁三界若苦若集。於
縁境隨増不隨増者。亦應相應
隨増不隨増。是則違此因理亦壞
相應法。勿此失。故別時縁自界他界
善成立。如是初靜慮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縁
八地苦集而非一時。謂異刹那縁初靜慮
異刹那縁上七地。如是乃至無所有處見苦
集所斷邪見。能縁二地苦集而非一時
異刹那縁自地。異刹那縁上地。非想非非想
見苦集所斷邪見唯縁自地苦集。欲界
見滅所斷邪見唯縁欲界諸行滅。問何故欲
界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縁三界苦集。欲界見
滅所斷邪見唯能縁欲界諸行滅耶。脇尊
者曰。若法欲界愛所耽著身見執爲我我所
者。此諸法滅應欲界見滅所斷邪見所縁
彼煩惱能縁他界此亦如是。有説苦集
是有爲法自地他地展轉相引。故彼邪見能
他地。滅諦無爲自地他地無相引義。故彼
邪見不他地。如是初靜慮見滅所斷邪
見。唯縁初靜慮諸行滅。乃至非想非非想
處。見滅所斷邪見。唯縁非想非非想處諸
行滅。欲界見道所斷邪見唯縁欲界諸行對
。問何故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縁三界
苦集。欲界見道所斷邪見唯能縁欲界諸
行對治耶。脇尊者曰。若法欲界愛所耽著
身見執爲我我所者。此法對治應欲界
見道所斷邪見所縁。非彼煩惱能縁他界
此亦如是。有説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所縁
對治故能縁他地。欲界見道所斷邪見
所縁即對治故不他地對治。此中有
説。欲界見道所斷邪見。唯縁未至定法智
品道。唯彼是此斷對治故。評曰。應
。能縁六地法智品道種類同故。倶是欲
界壞對治故。如是初靜慮見道所斷邪見能
九地類智品道。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見道
所斷邪見。能縁九地類智品道。問何故見
滅所斷邪見唯能縁自地諸行滅。見道所斷
邪見能縁六地法智品道。或縁九地類智品
耶。答自他地滅非展轉因。多地聖道互
因故。問若爾法類品道亦互爲因。何故
見道所斷邪見不總縁耶。有説見道所斷邪
見亦能總縁法類品道。互爲因故。法智品
道亦能對治上二界故。評曰。彼不
。類智品道於欲界法對治故。法智
品道於上二界對治而非初非
故。又法類品種類品別故。有説九地類智
品道是上八地斷對治者。即爲彼地見道所
斷邪見所縁餘地道。評曰。彼不
。以能對治有多種故。又類智品展轉爲
因種類同故
問一刹那隨眠不遍縁一切。亦無遍隨
増理。何故名遍行耶。答依彼種類相續
説故無過。然遍行隨眠對遍行因
四句。有遍行隨眠遍行因。謂未來遍行
隨眠。有遍行因遍行隨眠。謂過去現在
遍行隨眠相應倶有法。有遍行隨眠亦遍行
。謂過去現在遍行隨眠。有非遍行隨眠
亦非遍行因。若不彼種類説者。應
是説謂除前相。若即依彼種類説者應
未來遍行隨眠相應倶有法。問一切染汚法
皆以見所斷法因不。設爾何失。若一切
染汚法皆以見所斷法因者。未斷亦作因
已斷亦作因。未斷已斷有何差別。又若爾
者。何故聖者修所斷染汚法。有起有不起
耶。不起者。謂無愛諸慢類極瞋纒。起者
謂餘貪嗔慢無明。又若爾者。識身論説當
云何通。如説頗有不善法。唯以不善
耶。答有。謂聖者退離欲染時。初染汚思現
在前。若一切染汚法。不皆以見所斷法
因者。品類足論當云何通。如説。云何見所
斷爲因法。謂一切染汚法。及見所斷法異熟。
又若爾者。復違彼説。云何無記爲因法
謂無記有爲法。及一切不善法。又若爾者。
復違彼説。或有苦諦有身見因。非
有身見因。謂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
廣説乃至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
住無常諸餘染汚苦諦等。又若爾者。識身
論説當云何通。如説。不善眼識。乃至不善
意識。皆以不善無記因。答應是説
一切染汚法。皆以見所斷法因。問若爾
未斷已斷倶能爲因。有何差別。答名即差
別。謂前未斷位名未斷因。後已斷位名已斷
。復次前位未對治所壞。後位雖亦爲
因。而已爲對治所壞。復次前位於自身中
能障聖道。後位雖亦爲因。而於自身中
聖道。復次前位於自身中。能起
煙焔得。後位雖亦爲因。而於自身中
能起煙焔得。復次前位於自身中。作
訶厭事及垢穢事。後位雖亦爲因。而於
身中復能作可訶厭事及垢穢事。復次前
位於自身中。能所應作事。後位雖亦爲
因。而於自身中復能*辦所應作事。復
次前位於自身中。能*辦同類因遍行因事
後位雖亦爲因。而於自身中復能*辦
同類因遍行因事。復次前位於自身中。能
*辦等流果異熟果。後位雖亦爲因。而於
自身中復能*辦等流果異熟果。復次前
位於自身中。能取果與果。後位雖亦爲因。
而於自身中復能取果與果。是名未斷
已斷差別。問若爾何故聖者修所斷染汚法。
起有不起耶。答見所斷法與彼或爲
續近因。或爲不相續遠因。若與彼爲相續近
者。聖者不起。若與彼爲不相續遠因者。
聖者猶起。復次若已得彼非擇滅者。聖者
起。若未彼非擇滅者。聖者猶起。復次
彼起定依異生性者。聖者不起。若不定者。
聖者猶起。復次彼起定能障聖性者。聖者
起。若不爾者。聖者猶起。問何故聖者不
無有愛耶。答彼是斷見所長養故。次斷
見後現在前故。一切聖者斷見已斷故彼不
起。問何故聖者不諸慢類耶。答彼是身
見所長養故。次身見後現在前故。一切聖者
身見已斷故彼不起。問何故聖者不極瞋
耶。答彼是邪見所長養故。次邪見後現
在前故。一切聖者邪見已斷故彼不起。問
若爾識身論説當云何通。如説。頗有不善
。唯以不善因耶。答有。乃至廣説。答彼
未斷因説故不相違。謂彼初起不善思
二種因。一已斷。二未斷。彼論但依未斷
説。復次彼依不善因説故不相違。謂彼
初起不善思有二種因。一不善。二無記。彼
論但依不善因説。復次彼依自部因説故
相違。謂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種因。一自
部。二他部。彼論但依自部因説。復次彼依
非遍行因説故不相違。謂彼初起不善思
二種因。一遍行。二非遍行。彼論但依
遍行因説。復次彼依不共因説故不相違
謂彼初起不善思有二種因。一共。二不共。彼
論但依不共因説。問聖者先未欲染時。
彼染汚思亦以不善因。何故彼論説
退時。答爾時彼思先不成就今得成就。先
縛今有縛。先死今生。是故偏説。問後
起染汚思亦以不善因。何故彼論但
初起。答爾時彼得先斷今續。先無用今有用。
先死今生。是故偏説。有作是説。一切染汚
法。皆以見所斷法因。問若爾。品類
足論識身論説。當云何通。答彼總相説。若
別説者。應是言。有染汚色。以見所斷法
因。非一切染汚色。乃至有染汚識。以
所斷法因。非一切染汚識。評曰。彼不
是説。以彼論説一切染汚法皆以見所
斷法因故。一切不善法皆以無記
故。諸餘染汚苦諦等皆以有身見因故。
不善六識皆以不善無記因故。前説爲
善。尊者設摩達多分別染法有異。彼作
。有見苦所斷法。唯以見苦所斷因。有
見苦所斷法唯以見集所斷因。無二爲
因。見集所斷法亦爾。實無是處分別故説。假
使聖者現觀苦已未觀集。從聖道起見
集所斷法唯以見集所斷因者。得
見集所斷法以見苦所斷因者。不
現前。因已斷故。有見滅所斷法唯以見滅
所斷因。有見滅所斷法唯以見苦所斷
因。有見滅所斷法唯以見集所斷因。
見滅所斷法唯以見苦集所斷因。無
三爲因。見道所斷修所斷染汚法亦爾。實無
是處分別故説。假使聖者現觀滅已未
觀道。從聖道見道所斷法唯以見道所
因者。得現前。見道所斷法唯以
苦集所斷因者。不現前。因已斷故。
是聖者於修道中。修所斷染汚法唯以
所斷因者。得現前。修所斷染汚法。
唯以見苦集所斷因者。不現前因已
斷故。然諸聖者離欲染時欲界修所斷染汚
法。若唯以修所斷因。若唯以苦集所
因。合爲一聚九品漸斷。彼後退時欲
界修所斷染汚法。唯以修所斷因者還成
就。唯以見所斷因者不成就。因已斷故。
又於爾時唯以修所斷因。修所斷染汚
法中未來者還成就。過去者不成就。彼後
現前故。評曰。彼不是説
云何同一對治所斷煩惱。彼後退時有還成
不成就。又不品類足論識身論
。是故如前所説
問愛於諸界諸地諸部皆等隔絶。何故遍行
隨眠能於他部隨増非他界地。答遍行隨眠
他部法。有等流果或異熟果故能隨増
他界地等流果及異熟果故不隨増
復次自地他部麁細相似故能隨増。上地細故
隨増。問遍行異熟與不遍行異熟
轉爲因不。有是説。遍行異熟與不遍行
異熟因。不遍行異熟不皆與遍行異熟
因。如遍行隨眠與不遍行隨眠因。
他部不遍行隨眠不能與遍行隨眠
異熟亦爾評曰。彼不是説。隨眠法異。
異熟法異。隨眠有五部異熟唯修所斷故。
是説。遍行異熟與遍行異熟因。亦
不遍行異熟因。不遍行異熟與不遍
行異熟因。亦與遍行異熟因。同地同
部性類等故
問遍行因以何爲自性。答一切過去現在遍
行隨眠。及彼相應倶有諸法。已説自性。所以
今當説。問何故名遍行因。遍行是何義。答
遍爲因義是遍行義。復次能遍縁義是遍行
義。復次遍隨増義是遍行義。此遍行因唯通
過去現在二世等流果
云何異熟因。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
他宗正理故。謂或有執離思無
異熟因。離受無異熟果。如譬喩者。爲
顯異熟因及異熟果倶通五蘊。或復有
執。唯心心所有異熟因及異熟果。如大衆部
彼執此因果。亦通諸色不相應行
或復有執。唯心心所及諸色法。有異熟因及
異熟果彼執此亦通不相應行。或
復有執。諸異熟因要捨自體其果方熟。彼作
是説。諸異熟因要入過去方與其果。過去
已滅故無自體。爲彼執異熟因至
果熟位猶有實體。或復有執。諸異熟因果
若未熟其體恒有。彼果熟已其體便壞。如
飮光部彼作是説。猶如種子芽若未生其
體恒有芽生便壞。諸異熟因亦復如是。爲
彼執異熟因。果雖已熟其體猶有。或
復有執。所造善惡無苦樂果諸外道。爲
彼執善惡業有苦樂果。故作斯論。云
何異熟因。答諸心心所法。受異熟色心心
所法心不相應行。此心心所法與彼異熟
異熟因。此中諸心心所法者。謂一切不善
善有漏心心所法。此言亦攝彼隨轉色。不
相應行與心心所同一果故。異熟色者。謂
色蘊。即眼等五根色香味觸。心者。謂識蘊。
即眼等六識。心所法者。謂三蘊。即受想思
等。心不相應行者。謂行蘊。即命根衆同分
等。此顯異熟因及異熟果倶通五蘊
復次諸身語業。受異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
應行。此身語業與彼異熟異熟因。問
隨心轉身語業心一果故。如前已説。此中復
言身語業者。説何法耶。答善不善表及依
表業所生無表不隨心轉身語二業。此定能
異熟果故。有説。此中説身語表及此刹
那所生無表同一果故。彼説非理。身語表業
彼倶生。身語無表非同一界。彼不互爲
倶有因故。有説。表業與依表生身語無表
一果。而定倶時受異熟果一心起故。
彼説非理。展轉相望非倶有因。如何定説同
一刹那受異熟果。然表無表展轉不倶有
故異熟果別。於表業中七支等異。一一
各別招異熟果。一一支等有多極微。一一極
微有三世別。於一一世多刹那。一一刹
那異熟果別非倶有因故。無表業亦爾。前隨
心轉七支無表能展轉爲倶有因故同異熟
果。此中所説表無表業。則亦攝彼隨轉生
等同一果故所受異熟如前應
復次諸心不相應行受異熟色心心所法心
不相應行。此心不相應行與彼異熟爲異熟
。是謂異熟因。問諸心心所表無表業隨轉
生等。如前已説。同一果故。今復説何不相應
行。答今説無想定滅盡定一切不善善有漏
得及彼隨轉生等諸相。前未説故。問無想
定受何異熟果耶。有説。無想定受無想及
色異熟果。彼命根衆同分異熟。是第四靜
慮有心業果。彼餘蘊異熟是共果。有説無
想定受無想及色異熟果。彼命根異熟是第
四靜慮有心業果。彼餘蘊異熟是共果。有
説。無想定受無想及色異熟果。彼餘蘊異
熟是共果。有説。無想定唯受無想異熟果
彼餘蘊異熟是共果。問若命根亦是非業異
熟果者。品類足論當云何通。如説。一法
是業異熟而非業謂命根。答一切命根唯
是異熟。一切異熟由業故顯。依此密意
故作是言。而實命根亦非業感。復次彼論
世俗説勝義。謂諸世間見短壽者
即言。是人作短壽業。見長壽者即言。是人
長壽業。有説。無想天處無心時亦受
四靜慮有心業果。有心時亦受無想定果。問
若無心時亦受有心果。有心時亦受無心果
者。云何因果不耶。答如有色業亦受
無色果。無色業亦受有色果。而無因果顛倒
過失。此亦如是。尊者設摩達多説曰。無想定
無想及衆同分異熟果。彼命根及色異熟。
是第四靜慮有心業果。彼心心所及餘心不
相應行。皆非異熟。評曰。彼不是説。異
熟衆同分是業果故。彼心心所及餘心不相
應行亦有是異熟者。故尊者佛陀提婆説曰。
無想定受無想異熟果。彼命根衆同分。是第
四靜慮有心業果。彼餘蘊異熟是共果。評曰。
彼不是説。眼等五根是業果故。應
是説。無想異熟唯是無想定果。彼命根衆
同分及五色根異熟。唯是第四靜慮有心業
果。彼餘蘊異熟是共果。問滅盡定受何異
熟果耶。答受非想非非想處四蘊異熟果
命根衆同分。彼唯是業果故。問諸得受
何異熟果耶。答諸得受色心心所法心不相
應行異熟果。色者謂色香味觸。非五色根。
彼業果故。心心所法者謂苦受樂受不苦不
樂受。及彼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謂諸得生
老住無常。尊者僧伽筏蘇説曰。得亦能受
眼等五根及命根衆同分異熟果。彼作是説
一一得力能引衆同分等衆得聚集
則能引彼然彼唯感愚鈍之身。如蚯蚓等
所感色九處除聲。心心所法通三受聚
不相應行。謂衆同分命根諸得生住異滅。
評曰。彼不是説。諸得相望非倶有因
設集倶胝復何所益。非一果故不共引
衆同分等。尊者妙音作是説。得不
衆同分等。諸業引得衆同分等時於
等根處。但能感得色香味觸。評曰。彼不
是説。勿無色界得無異熟果故。是以應
知初説爲
問品類足説。云何異熟因。謂一切不善善有
漏法。與此論所説異熟因。有何差別。答此
不了義彼是了義。此有餘意彼無餘意。此
餘因彼無餘因。此依世俗彼依勝義。此
影顯彼無影顯。復次此説已生異熟因
彼説已生未生異熟因。此説與果異熟因
彼説與果未與果異熟因。復次此説新業果
彼説新舊業果。復次此説過去異熟因。彼
三世異熟因。復次此説正與果異熟因
彼説已正當與果異熟因。是謂此説彼説
差別。問何故此中但説正與果異熟因耶。
答正與果者其相顯故。復次彼果現前施
五趣諸有情故。復次爾時此因用究竟故以
正與果。顯示當與已與果因。於義便故。此
中但説正與果因
復次欲界中有四蘊異熟因得一果。謂善不
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二蘊異熟因得
。謂善不善身業語業及彼生等。有一蘊異
熟因得一果。謂得及彼生等。色界中有五蘊
異熟因得一果。謂有隨轉色心心所法及彼
生等。有四蘊異熟因得一果。謂無隨轉色
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二蘊異熟因得
。謂善身語表及彼生等。有一蘊異熟因
一果。謂得無想定及彼生等。無色界中
四蘊異熟因得一果。謂善心心所法及彼
生等。有一蘊異熟因得一果。謂得滅盡定
及彼生等。復次有業唯受一處異熟。謂得
命根衆同分業。彼業唯受法處異熟。有
唯受二處異熟。謂得意處業。彼業唯受
處法處異熟。得觸處業亦受二處異熟。謂
觸處法處。得身處業三處異熟。謂身處
觸處法處。得色香味處業亦爾。各受自處
觸處法處異熟。得眼處業四處異熟。謂
眼處身處觸處法處。得耳鼻舌處業亦爾。
謂各受自處身處觸處法處異熟。有餘師説。
一切大種皆生色聲。欲界諸色不香味
彼作是説。得眼處業七處異熟。謂眼處
身處及色香味觸法處異熟。得耳鼻舌處業
亦爾。謂各受自處身處及色香味觸法處異
。得身處業六處異熟。謂身處及色香
味觸法處異熟。得色處業五處異熟。謂
色香味觸法處異熟。得香味觸處業亦爾。
謂各受色香味觸法處異熟。如是所説是定
得者。不定得者其數不定。然有業能受
處異熟。有業能受九處異熟。有業能受
十處異熟。有業能受十一處異熟。皆除
。問何故有業能受多處異熟。有業能受
少處異熟耶。答若業有種種功能種種
者。受多處異熟。若業無種種功能
種種果者。受少處異熟。如外種子有種種
功能種種果。如稻苷蔗葡萄藕等
種種功能種種果者。如素酌迦多
羅子等。謂澤中有草名素酌迦。一種一莖而
高數尺。上有少葉其形如蓋有多羅樹
百肘。上亦少葉其形如蓋。質幹雖長菓
實甚少。業亦如是。然一世業得三世果。無
三世業得一世果。一刹那業得多刹那果
多刹那業得一刹那果。業善不善果無記
故。如所生果減因故
問諸造業者爲先造引衆同分業。爲先造滿
衆同分業耶。有作是説。先造引業後造滿
。若先不引後無所滿。猶如畫師先作
後填衆彩。此亦如是。有餘師説。先造滿
後造引業。如菩薩先於三無數劫滿
已。後於百大劫中方造引業。如是説者。
此則不定。或有先造引業後造滿業。或有
先造滿業後造引業。隨造業者意樂起

復次有三種受異熟業。一順現法受業。二順
次生受業。三順後次受業。順現法受業者。若
業此生造作増長。即於此生異熟果。非
於餘生。順次生受業者。若業此生造作増長。
次後生異熟果。非於餘生。順後次受
業者。若業此生造作増長。於第三生或第四
生以後。如次受異熟果。然異熟聲説多種
。有處等流説名異熟。如受是愛支
異熟。有處長養説名異熟飮食及諸
醫藥得樂異熟有處夢事説名異熟
夢見是如是種類異熟。有處豐儉説名
異熟。如説。星宿在此路行。當是豐儉
異熟。有處梵王説名異熟。如説大仙我且
去觀此光明何異熟。有處異熟説名
異熟。如此中説色等異熟果名爲異熟。熟
二種。一者同類。二者異類。同類熟者。即
等流果。謂善生善。不善生不善。無記生
。異類熟者。即異熟果。謂善不善生無記
。此無記果從善不善異類因生故名
。問若異類而熟名異熟果者。何故惡趣
非熟耶。答彼亦異熟。然下賤故説名
。如下賤村城等物非村等。復次過
*熟故名非熟。如拙陶師諸瓦器。多費
薪草器皆燋融。不貿用亦名非熟。惡趣
亦爾。苦果太過故名非熟。復次於彼無善異
故名非*熟。問傍生鬼趣亦受善果。如何
惡趣皆名非*熟。答彼善果少故亦名無。如
少水河亦名無水。復次彼趣雖善果
而不餘勝善法。故名非熟。譬如
夫收穫鮮少亦名非熟。而實惡趣有異熟

問何故不善善有漏法有異熟果。無記無漏
法無異熟果耶。答自性衆縁有具有闕三
種不同。如外種故。如堅實種置良田中。以
水漑灌覆之糞壞。因縁力具即便生芽。如
是不善善有漏法自性堅實。置有田中
之愛水覆以餘結。因縁力具便生有芽。如
堅實種置於倉中。水糞縁闕不芽。如
是無漏善有爲法體雖堅實。而闕愛水餘結
潤覆芽不生。如朽敗種雖良田
漑灌覆之糞壞。而因力闕不芽。如
無記諸有爲法。雖愛水餘結潤覆。而體羸
劣有芽不生。問復何縁故諸無漏法無異熟
。答非田非器。乃至廣説。復次若法能令
諸有諸趣生老病死恒相續者有異熟果。無
漏能令諸有諸趣生老病死究竟斷故無
熟果。復次若法能令諸有諸趣漸増長者有
異熟果。無漏能令諸有諸趣漸損減故無
熟果。復次若法是苦諸有世間生老病死趣
集行者有異熟果。無漏是苦諸有世間生老
病死趣滅行故無異熟果。復次若法是身見
事是顛倒事。是貪愛事是隨眠事。有垢有
毒有穢有濁。苦集諦三有者有
熟果。諸無漏法不彼故無異熟果。復次
若無漏法有異熟者。則爲勝因下劣果
是無漏善有爲法。果是有漏無記法故。
復次若無漏法有異熟者。則爲聖道
相續。聖道續有與理相違。復次若無漏法
異熟者。何處當受。若在欲界則不
理。無漏法非欲界繋故。如色無色界業
若在色界亦不理。無漏法非色界繋故。
欲無色界業。若在無色界亦不理。
無漏法非無色界繋故。如欲色界業。若在
三界外亦不理。以三界外無別處故。
復次無漏聖道對治異熟及異熟因若復能
異熟果者。復須對治治此者。是無
漏故。復感異熟治彼復修聖道。即
彼聖道復感異熟。如是展轉便爲無窮
是則應解脱出離此過。故無漏法
異熟果。復次若無漏法感異熟者。則
畢竟不涅槃。聖者不精勤修習。是
生死輪轉法故。由此無漏無異熟果。問
復何縁故諸無記法無異熟果。答非田非
器。乃至廣説。復次若無記法有異熟果。此
異熟果爲是無記善不善。若是無記。何
故名異熟異類熟故。若善不善亦非
。以異熟果是無記故。復次若無記法
異熟者。此異熟果是無記故應異熟
即彼異熟復應能感餘異熟果。如是展轉
便爲無窮。是則應解脱出離。勿
故無記法無異熟果。由是等種種因
。唯諸不善善有漏法。是異熟因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九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二
問一刹那業爲但能引一衆同分。爲亦能
多衆同分耶。設爾何失。若一刹那業但能
一衆同分者。施設論説當云何通。如
諸衆生曾在人中。或作國王或作大臣
大勢力非理損害無量衆生。税奪資財
給自身及諸眷屬。由是惡業死墮地獄
無量時大苦惱。從彼捨命復由殘業
大海中。受惡獸身其形長大。噉食無量
水陸衆生。亦爲無量衆生唼食。遍著其體
拘執毛。既受苦痛堪忍。以身揩突
頗胝迦山在彼身蟲倶被殘害。遂令海水
縱廣百千踰繕那量皆變成血。又若爾者。尊
者無滅所説本事復云何通。如説。具壽。
我以一食福田故。七生天上大天
。七生人中大國主。又若爾者。大迦葉
波所説本事復云何通。如説。具壽。我以
器稗子米飯福田故。千返生彼北倶盧
洲自然衣食。千返生彼三十三天大快
。又若爾者。鹽喩經説復云何通。如説。一
類補特伽羅造作増長爾許惡業
獄受者。或現法受。有現法受者往
獄受。若一刹那業亦能引多衆同分者施設
論説當云何通。如説。由業種種差別勢力
設諸趣種種差別。由趣種種差別勢力
設諸生。種種差別。由生種種差別勢力
設異熟種種差別。由異熟種種差別勢力
設諸根種種差別。由根種種差別勢力
設補特伽羅種種差別。又若爾者。通達
經説復云何通。如説。云何應知諸業差別。
謂別業生地獄。別業生傍生。別業生餓鬼
別業生天上。別業生人中。又若爾者。云何
立順現法受等三業差別。又若爾者。施設
論説復云何通。如説。造作増長上殺生業
身壞命終墮無間獄。中生餘處下復生餘。
乃至廣説。答應是説。一刹那業唯能
一衆同分。問若爾。施設論説當云何通
説。有諸衆生曾在人中。乃至廣説。答
殘業者由別趣業。謂彼人中造作増
地獄傍生二惡趣業。地獄中受地獄業已殘
傍生業生大海中。故此殘聲非一業。問
尊者無滅所説本事復云何通。如説。具壽。
我以一食福田故。乃至廣説。答彼顯
因故作是説。謂彼先以一食施故。生富貴
多饒財寶。由宿生念或本願力。復以
千財食布施。如是展轉經於多生。常好
大富樂。彼依初因故作是説。譬如
少種子多年種殖。展轉増長至百千
。唱是言。我*殖少種今獲百千。又如
商客一金錢多時貿易至於千萬。唱
是言。我用一錢經求滋息。今至千萬。此等
皆依最初因故作是説。尊者亦爾。復次
或彼尊者於一生中先施一食後復數施。
此引發多人天因。彼依最初故作是説
復次或彼尊者施一食時起多思願。由
得天上人中多異熟果。復次或彼尊者因
一食。起下中上三品善業。由下業故生
在人中人主。由中業故生於天上
天王。由上業故於最後身釋氏家
多饒財寶出家修道成阿羅漢。由此理趣
已釋通大迦葉波所説本事問鹽喩經説
復云何通。如説。一類補特伽羅。乃至廣説。
有作是説。彼説二人造二種業二異熟
謂有二人倶害生命。一不修身戒心慧
少福故往地獄中此業異熟果。一能
修身戒心慧。彼多福故即於人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