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No. 1536_ 舍利子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證具足住。而未以慧永慧諸漏。是名身證補
特伽羅。云何慧解脱補特伽羅。答若補特
伽羅。雖於八解脱身未證具足住。而已以慧
永盡諸漏。是名慧解脱補特伽羅。云何倶分
解脱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於八解脱身
已證具足住。而復以慧永盡諸漏。是名倶解
脱分補特伽羅。問何故名倶分解脱補特伽
羅。答有二分障。一煩惱分障。二解脱分障。是
名倶分。此補特伽羅於彼二分障。心倶解脱
極解脱永解脱。是名倶分解脱補特伽羅。七
定具者。云何爲七。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
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如是七
種即七道支。應如彼相一一別説是名定具。
問何故名定具。答定謂正定。由七道支資助
圍繞。令彼増盛具大勢力。自在運轉究竟圓
滿。故名定具
七財者。云何爲七。一者信財。二者戒財。三者
慚財。四者愧財。五者聞財。六者捨財。七者慧
財。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
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爲沙門
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
名信財。云何戒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
有聖弟子。離斷在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虚誑語。離飮諸酒。是名戒財。云何慚財。答
如世尊説。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有
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
後世生老死法。深起慚羞。是名慚財。云何愧
財。答如世尊説。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
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生愧恥。是名愧財。云
何聞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多
聞聞持其聞積集。謂佛所説無上法要。初中
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於如
是無上法要。具足多聞能持語義。極善通利
心無散亂見善通達。是名聞財。云何捨財。答
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爲慳垢
所纒衆中能離慳垢。雖住居家而心無著。能
行惠捨能舒手施。常樂棄捨好設祠祀。惠捨
具足。於行施時平等分布。是名捨財。云何慧
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能如實
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
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財。此中世尊
説伽他曰
    男子或女人 具信戒慚愧
    聞捨慧財者 眞富貴應知
    我説彼大士 不虚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 受富貴妙樂
七力者。云何爲七。答一信力。二精進力。三慚
力。四愧力。五念力。六定力。七慧力。云何信
力。答如世尊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於如來
所修植淨信。乃至廣説。是名信力。云何精進
力。答如世尊説。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乃至廣説四種正勝。是名精進力。云何慚
力。答如世尊説。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
法。乃至廣説。是名慚力。云何愧力。答如世尊
説。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乃至廣説。
是名愧力。云何念力。答如世尊説。於此内身
住循身觀。乃至廣説四種念住。是名念力。云
何定力。答如世尊説。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
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廣説乃至第四
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云何慧力。答如世尊
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能如實知此是苦聖
諦。乃至廣説。是名慧力。此中世尊説伽他

    若有諸苾芻 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 速得盡衆苦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爲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
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惡慧。云何
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
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忍樂。不現忍樂心不
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
説是名無慚。云何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説
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
性。怯精進性。懼精進性。廣説乃至心懈怠懈
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
念。答諸空念性虚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
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
性。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
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云
何惡慧。答於不如理所引簡擇。執爲如理所
引。於如理所引簡擇。執爲不如理所引。是
名惡慧。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縁是七名
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
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
所有現有故。説是七名非妙法
七妙法者云何爲七。答一信二慚三愧四精
進五念六定七慧。云何信。答諸信信性。現前
信性隨順印可。已忍樂。當忍樂。現忍樂心清
淨。是名信。云何慚。答諸慚慚性。乃至廣説是
名慚。云何愧。答諸愧愧性。乃至廣説是名愧。
云何精進。答諸非下精進性。乃至廣説是名
精進。云何念。答諸念隨念廣説乃至。心明記
性是名念。云何定。答諸心住廣説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定。云何慧。答於如理所引簡擇覺。
爲如理所引。於不如理所引簡擇覺。爲不如
理所引。是名慧。如是七種名爲妙法。問何縁
是七名爲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
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
士所有現有故。説是七名爲妙法
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爲七。答一不知法。二
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自知。六不
知衆。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
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説伽
自説因縁譬喩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
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
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
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
相。此時應修擧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不
知時。不知量者。謂不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飮
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
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
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徳多少。謂自
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
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衆者。
謂不了知衆會勝劣。謂此是刹帝利衆。此是
婆羅門衆。此是長者衆。此是居士衆。此是
沙門衆。此是外道衆。我於此中應如是行。
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
等。是名不知衆。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
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徳行勝劣。謂如是
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徳行或勝或劣。
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
非妙法。問何縁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
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
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説是七
名非妙法。復有七妙法者。云何爲七。答一知
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量。五自知。六知衆。
七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知法者。謂正了知
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説伽他自説因縁
譬喩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知法。知
義者。謂正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
如是如是義。是名知義。知時者。謂正了知是
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擧相。此
時應修捨相等。是名知時。知量者。謂正了知
種種分量。謂所飮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
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
所有分量是名知量。自知者。謂正了知自徳
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
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自知。知
衆者。謂正了知衆會勝劣。謂此是刹帝利衆。
此是婆羅門衆。此是長者衆。此是居士衆。此
是沙門衆。此是外道衆。我於此中應如是行。
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
是名知衆。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正了
知補特伽羅徳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
羅。有如是如是徳行或勝或劣。是名知補特
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爲妙法。問何縁
是七名爲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
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
士所有現有。故名妙法。七識住者。云何爲七。
答有色有情種種身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
是名第一識住。有色有情種種身一種想。如
梵衆天劫初起位。是名第二識住。有色有情
一種身種種想如光音天。是名第三識住。有
色有情一種身一種想如遍淨天。是名第四
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
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
無邊處天。是名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
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
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識
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
有處天。是名第七識住。此中有色者。謂彼有
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
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
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
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
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
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
故名種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
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
者。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故名如人及一分
天。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
一。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有色受
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
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
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
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
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人意生
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
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
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
種身。一種想者。謂諸有情有時有分。於此
世界劫將壞時。多往生上光音等天衆同分
中。於彼具足意成色身根無缺減。支分圓滿
形顯清淨。喜爲所噉喜爲所食。長壽久住有
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初成時。於下空中有空
宮殿欻然而起。有一有情由壽盡故業盡故
福盡故。先從光音等天衆同分沒。生下梵世
空宮殿中。獨一無二無諸侍者長壽久住。時
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
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爲我伴
侶。當彼有情起此心願。有餘有情亦壽盡故
業盡故福盡故。復從光音等天衆同分沒。生
下梵宮與前有情共爲伴侶。時前生者便作
是念。我先於此獨一無二見壽久住。長時住
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
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爲我伴侶。我起如是心
願之時。是諸有情便生此處。滿我意願爲我
伴侶。是故當知此有情類是我所化。我於此
類及餘世間。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
是眞父祖。時諸有情亦作是念。我等曾見如
是有情。獨一無二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
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
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爲我伴侶。於彼正起
此心願時。我等便生彼同分内爲彼伴侶。由
斯我等是彼所化。彼於有情及世間物。是自
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眞父祖。故名一
想。如梵衆天者。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衆等
天。有種種身*唯有一想。劫初起住者。謂劫
初生時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爲第二。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有
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
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
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
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
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人
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
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
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
形。故名一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
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光音天者。謂總
顯示光音等天。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
次第數爲第三。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
繋。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
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
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
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
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
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
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
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
種種形。故名一種身。一種想者。謂彼有情*唯
有樂想故名一種想。如遍淨天者。謂總顯示
遍淨等天。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
數爲第四。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
有色受想行識蘊。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
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
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
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
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人
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
名有情。超一切色想者。謂超一切眼識身相
應想。滅有對想者。謂滅四識身相應想。不思
惟種種想者。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縁
色等種種障礙定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
足住。如空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空無邊天。
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五。
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有受想行
識蘊。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
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
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
想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
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
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
識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是名
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六。識住
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
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
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
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
等想施設言説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
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
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
所有處天者。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是名第
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七。識住者
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繋。所有受想行識蘊。總
名識住
七隨眠者。云何爲七。答一欲貪隨眠。二瞋隨
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明隨眠。六見
隨眠。七疑隨眠。云何欲貪隨眠。答若於諸欲
諸貪等貪。乃至廣説是名欲貪隨眠。云何瞋
隨眠。答若於有情欲爲損害。乃至廣説是名
瞋隨眠。云何有貪隨眠。答於色無色諸貪等
貪。乃至廣説是名有貪隨眠。云何慢隨眠。答
諸慢恃執。乃至廣説是名慢隨眠。云何無明
隨眠。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隨眠。云何見隨
眠。答五見是名見隨眠。謂有身見邊執見邪
見見取戒禁取。如是五見名見隨眠。云何疑
隨眠。答於諦猶豫。是名疑隨眠
七無過失事者。云何爲七。具壽當知有聖弟
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爲沙門
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
名第一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安住
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脱律儀軌則所行無不
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
犯。是名第二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
親近善友善爲伴侶。與善交通。是名第三無
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樂居閑寂具二
遠離。謂身遠離及心遠離。是名第四無過失
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
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無
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念安住成就
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説皆能憶念。是名第
六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慧安住
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
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七無過失事。於如
來所修植淨信者云何如來。答應正等覺説
名如來。云何淨信。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
法諸信信性。廣説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是故説爲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如
前廣説。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爲第一。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安
住淨戒者。云何淨戒。答諸所作業。謂身律儀
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安住者。謂成就淨
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故名安住。精勤守護
別解脱律儀者。云何別解脱。答謂諸如來應
正等覺廣説。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爲諸
苾芻半月半月。常所宣説別解脱契經。是名
別解脱。問何縁説此名別解脱。答最勝善法
由此爲門此爲上首此爲初縁。別行別住由
斯故立別解脱名。精勤守護此律儀者。謂於
如是別解脱法。恒隨作恒隨轉。由斯故説精
勤守護別解脱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
謂諸苾芻衆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云何
名爲五非軌則。答一他勝罪。二衆餘罪。三墮
煮罪。四別首罪。五惡作罪。云何名爲五非所
行。答一國王家。二執惡家。三婬女家。四音樂
家。五酤酒家。諸聖弟子於此所説五非軌則
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捨。於正軌則及
正所行具足成就。由斯故説軌則所行無不
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者。謂於小罪起極
怖想。由斯故説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
處常無毀犯者。謂聖弟子不作是念。我於如
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我於如是如是學處
不勤修學。諸聖弟子常作是念。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廣説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凡所
制立一切學處。我皆受學常無毀犯。由斯故
説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二。無過失事者。謂能顯
示清淨永斷。親近善友者。云何善友答一切
如來應正等覺。及佛弟子皆名善友。復次若
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徳。乃至廣説故名善友。
於斯善友親近等親近極親近。隨順承奉供
養恭敬。是故説爲親近善友。云何名爲善爲
伴侶。答於斷生命。若不與取。若欲邪行。若虚
誑語。若飮諸酒。皆能遠離止息棄捨。厭患永
斷説名謂善。與此善者爲伴爲侶。隨順趣向
身心無二。是故説爲善爲伴侶。云何名爲與
善交通。答若於具信具戒多聞具捨具慧。隨
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説爲與善交通。復次
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隨轉隨屬隨順不
逆。是故説爲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足出離
遠離善法。一樂一欲一喜一愛。同樂同欲同
喜同愛。是故説爲與善交通。是名第三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三。無過失事者。
謂能顯示清淨永斷。樂居閑寂者。云何名爲
樂居閑寂。答諸空迥舍皆名閑寂。若住此中
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是故説爲樂
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乃心遠離者。謂
住此中能勤修學。内心寂止不離靜慮。成就
妙觀長空迥舍勤修自義。能勤修學内心寂
止者。謂住此中能勤精進。修學世間四種靜
慮。不離靜慮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常勤思
慕。不下不劣。無怯無斷是故説爲不難靜慮。
成就妙觀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相應妙慧
具足成就。是故説爲成就妙觀。長空迥舍者。
謂住閑寂空迥舍中。由簡擇力歡喜愛樂。不
生愁思心無厭怖。増長身心及諸善法。是故
説爲長空迥舍。勤修自義者。謂諸愛盡。離滅
涅槃名最上義亦名自義。於如是義精勤修
學求疾證得。是故説爲勤修自義。是名第四
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四。無過失事
者。謂能顯示清淨増語勤精進住者。云何精
進。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猛勢
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
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
會。是故説爲勤精進。住有勢者。謂彼上品精
進圓滿故名有勢。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
固故名有勤。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
故。勇決而取堅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
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
能守護。是故説爲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
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熾然精進無間
無斷。是故説爲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
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五。無過失
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増語。具念安住者。云何
爲念。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
乃至廣説是名爲念。成就最勝常委念支者。
謂八支聖道説名常委。此念是彼一支所攝。
謂正念支。是故説爲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
作久説皆能憶念者。謂由此念於曾更事。不
忘不失令心明記。是故記爲久作久説皆
能憶念。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
爲第六。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増語。具
慧安住者。云何名慧。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
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説乃至毘
鉢舍那。是名爲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
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
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
五取蘊。云何爲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
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
及變壞。由斯故説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言聖
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
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説名爲聖故名聖慧。言
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
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善通達慧者。謂
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
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爲善
通達慧。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
有勝慧。此中説爲彼所作慧。正盡苦慧者云
何名正。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説名爲
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爲苦。此慧能令五取
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慧。是名第
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七。無過失
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増語。此中世尊説伽他

    具信戒善友 居寂樂精勤
    成就念正知 名七無過事
七止諍法者。云何爲七。答一現前毘柰耶。二
憶念毘柰耶。三不癡毘柰耶。四求彼自性毘
柰耶。五取多人語毘柰耶。六取自言持毘柰
耶。七如草覆地毘柰耶。如是名爲七止諍法。
問何縁是七名止諍法。答諍謂彼此鬪訟違
諍。由斯七法隨一現前。令所起諍皆調止息。
由此因縁名止諍法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八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八法品第九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衆言。具壽當知。佛於八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爲諸弟子宣説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衆。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八法云何。嗢
柁南曰
    道支數取施 懈怠精進福
    衆世法解脱 勝處各八種
有八道支。八補特伽羅。八種施。八懈怠事。八
精進事。八福生。八種衆。八世法。八解脱。八
勝處
八道支者。云何爲八。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
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八正定。
此八道支如前廣説
八補特伽羅者。云何爲八。答一證預流果向。
二證預流果。三證一來果向。四證一來果。五
證不還果向。六證不還果。七證阿羅漢果向。
八證阿羅漢果。如是八種補特伽羅。如法蘊
論廣説其相
八種施者。云何爲八。答一隨至施。二怖畏施。
三報恩施。四求報施。五習先施。六要名施。七
希天施。八爲莊嚴心爲資助心。爲資瑜伽爲
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施。云何隨至施。答
如有一類施隣近者。施親近者。施現至者。謂
作是念。云何乞者現來至此而不施耶。是名
隨至施。云何怖畏施。答如有一類有怖故施
有畏故施。由怖畏纒而行惠施。彼作是念若
不行施。勿有如是如是衰損。是名怖畏施。云
何報恩施。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彼既曾施
我如是如是物。我亦應施彼如是如是物。豈
得彼恩而不酬報。是名報恩施。云何求報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今若施彼如是如
是物。彼亦當施我如是如是物。期他反報而
行惠施。是名求報施。云何習先施。答如有一
類作是念言。我之父祖常行惠施。我家長夜
惠施無斷。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來常
樂布施。我若不施便斷種族。爲護種族而行
惠施。是名習先施。云何要名施。答如有一類
爲得廣大妙善稱譽聲頌美名。遍諸方域而
行惠施。是名要名施。云何希天施。答如有一
類希求生天勝異熟果。而行惠施。謂我命終
當生天上。由今布施受天妙樂。是名希天施。
云何爲莊嚴心爲資助心爲資瑜伽爲得通慧
菩提涅槃上義故施。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我心長夜爲貪瞋癡之所雜染。心雜染故有
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行惠施便發
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
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
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脱。解脱故證涅
槃。如是布施漸次増長諸勝妙法。展轉證得
菩提涅槃微妙上義。世尊於此説伽
    於衆相圓滿 所捨離慳貪
    施質直應時 必獲於大果
    智者善淨心 施可祠可愛
    以心清淨故 遂證得於欣
    即從此欣心 復發生勝喜
    由此心喜故 又起身輕安
    從此身輕安 智者心受樂
    由心受樂故 定心一境轉
    依如是勝定 心淨無染濁
    調順有堪能 發如實知見
    由如實知見 便厭患於身
    既厭患於身 智者正能離
    以能遠離故 解脱貪嗔癡
    智者自應知 梵行立生盡
    如是大利益 應知由布施
    若縁此修行 必證得常樂
八懈怠事者云何爲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
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
美妙衆多飮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
少身力羸劣。不能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
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
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一懈怠事。復次具
壽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
著衣持鉢。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
如是念。願得美妙衆多飮食。若得遂心便作
是念。我食既多身飽悶重。不能進修所修勝
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二懈
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營事業作如是
念。我於晝時既營事業身力勞倦。今於夜分
不能進修行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
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
未證。是名第三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
期至明日作諸事業。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
作事業。不應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
身力。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
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四懈怠事。復次具壽如
有一類。晝行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行
道路身力勞倦。今於夜分不能進修所修勝
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
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懈
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
路。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不應進修
所修勝行。且應偃臥長養身力。作是念已遂
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
第六懈怠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爲病苦
之所嬰纒作如是念。我正病苦之所嬰纒。身
力羸劣不任進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
將息。作是念已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
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懈怠事。復次具壽如
有一類。病苦嬰纒雖愈未久。作如是念我遭
病苦之所嬰纒。雖愈未久身力羸劣。不任進
修所修勝行。且應偃臥以自將息。作是念已
遂不精勤。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八懈怠事。如是八種名懈怠事。問何縁
此八名懈怠事。答懈怠者謂懈惰。由斯八
事未生而生生已倍復増長廣大。由此因縁
名懈怠事
八精進事者云何爲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
依止城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
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
美妙衆多飮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我食雖
小而身輕利。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
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一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依止城
邑或聚落住。於日初分著衣持鉢。入城邑等
巡行乞食。彼乞食時作如是念。願得美妙衆
多飮食。若得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多身力
強盛。堪能進修所修勝行。作是念已精進熾
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二
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晝營事業作如
是念。我於晝時既營事業。無暇修學大師聖
教。今於夜分應自策勤補先間缺。作是念已
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
名第三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
日作諸事業。便作是念我既明日。當作事業
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預精勤補
當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
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四精進事。復次具壽
如有一類。晝行道路作如是念。我於晝時既
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聖教。今於夜分應自
策勤補先間缺。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
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五精進事。
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期至明日當行道路。便
作是念。我既明日當行道路。無暇修學大師
聖教。今於夜分應預精勤補當間缺。作是念
已精進熾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
是名第六精進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正爲
病苦之所嬰纒。便作是念。我既病苦之所嬰
纒。或有是處因斯病苦之所嬰纒。便捨身命
於大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
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七精進
事。復次具壽如有一類。病苦嬰纒雖愈未久。
作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嬰纒。雖愈未久或
有是處病苦還起。因斯病苦便捨身命。於大
師教空無所得。作是念已精進熾然。求得未
得求至未至求證未證。是名第八精進事。如
是八種名精進事。問何縁此八名精進事。答
精進者謂策勵。由此八事未生而生。生已倍
復増長廣大。由此因縁名精進事
八福生者云何爲八。具壽當知如有一類。施
諸沙門或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苦行。
衣服飮食及諸香華。房舍臥具并燈明等資
生什物。見富貴人便作是念。由此布施所集
善根。願我來生當得如是富貴人類。彼於此
心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由彼於心若習若修
若多所作。先雖愛樂下劣諠雜。後便欣求勝
妙寂靜。彼有是處身壞命終。還生人中。得富
貴類。雖受富貴自在安樂。而具尸羅心願清
淨。先人身中尸羅淨故。是名第一福生。如願
生人得富貴類。如是願生四大王衆天。三十
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
天。梵衆天。應知亦爾。然梵衆天有差別者應
説離欲。此中是名第一乃至第八者。漸次順
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一乃至第八。言福生者
問何故説此名爲福生。答攝受福果生於此
處。故名福生
八種衆者云何爲八。答一刹帝利衆。二婆羅
門衆。三長者衆。四沙門衆。五四大王衆天
衆。六三十三天衆。七魔天衆。八梵天衆。云
何刹帝利衆。答顯示彼色顯示彼蘊顯示彼
部。是名刹帝利衆。乃至梵衆廣説亦爾
八世法者云何爲八。答一得二不得三毀四
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云何名得。答若於可
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飮食臥具病縁。醫藥資
生什物。諸得別得已得當得。是名爲得。云何
不得。答若於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飮食臥
具病縁。醫藥資生什物。諸不得不別得不已
得不當得。是名不得。云何名毀。答諸有隱背
不現在前。不稱不讃不歎不美。亦不揄揚言。
彼信戒聞捨慧等皆不具足。是名爲毀。云何
名譽。答諸有隱背不現在前。稱讃歎美亦復
揄揚言。彼信戒聞捨慧等悉皆具足。是名爲
譽。云何名稱。答諸不隱背正現在前。不訶不
毀不罵不辱。稱讃歎美亦復揄揚言。汝信戒
聞捨慧等悉皆具足。故名爲稱。云何名譏。答
諸不隱背正現在前。訶毀罵辱不稱不讃。不
歎不美亦不揄揚言。汝信戒聞捨慧等皆不
具足。是名爲譏。云何名苦。答順苦受觸所觸
故。生身及心苦不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爲
苦。云何名樂。答順樂受觸所觸故。生身及心
樂是平等受受類所攝。是名爲樂。世尊於此
説伽他言
    得不得毀譽 及稱譏苦樂
    無常意生欲 變壞法難保
    智者如實知 現見伏生死
    於愛非愛法 心不生欣恚
    彼雖逢順違 而能棄伏滅
    於一切解脱 至世邊彼岸
八解脱者云何爲八。答若有色觀諸色。是第
一解脱。内無色想觀外諸色。是第二解脱。淨
解脱身作證具足住。是第三解脱。超一切色
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
邊處具足住。是第四解脱。超一切空無邊處。
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第五解脱。超
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是第六解脱。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
想處具足住。是第七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
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是第八解脱。
若有色觀諸色者。謂彼於内各別色想。未遠
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
壞。彼由於内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
調伏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壞故。由勝解力
觀外諸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
作離散。或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
骨鎖。是名若有色觀諸色。第一者謂諸定中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一。解脱者謂此定中
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脱。内無色想觀
外諸色者。謂彼於内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
遠離。已調伏已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彼由
於内各別色想。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
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故。由勝解力觀外諸
色。或作青瘀或作膿爛。或作破壞或作離散。
或作啄噉或作異赤。或作骸骨或作骨鎖。是
名内無色想觀外諸色。第二者謂諸定中漸
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二。解脱者謂此定
中所有善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脱。淨解脱身
作證具足住者。問此淨解脱加行云何。修觀
行者由何方便入淨解脱定。答初修業者創
修觀時。取青樹相。所謂青莖青枝青葉青花
青果。或取青衣青嚴具相。或取所餘種種青
相。既取如是諸青相已。由勝解力思惟想念。
觀察安立信解此色是某青相。彼既如是由
勝解力。思惟想念觀察安立。信解此色是某
青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
思惟此色是青非餘。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
能一趣繋念一境。思惟此色定是青故。未能住
心入淨解脱。定爲攝散動馳流心。故於一青
相繋念思惟。謂此是青非非青相。思惟此相
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
淨解脱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
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
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
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
思惟此色定是青相。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
續一趣繋念一境。思惟青相無二無轉。便能
證入淨解脱定。如觀青相觀黄赤白。隨其所
應亦復如是。第三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
續次第數爲第三。解脱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色受想行識。是名解脱。超一切色想者。云何
色想。答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性。現想性已
想性。已現想性當想性。當現想性是名色想。
復次有説。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説
是名色想。今此義中眼識身相應諸想等想。
乃至廣説是名色想。入此定時於彼色想。皆
能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説超一切色
想滅。有對想者云何有對想。答四識身相應
諸想等想。乃至廣説是名有對想。復次有説。
五識身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説。是名有對
想。復次有説。瞋恚相應諸想等想。乃至廣説
是名有對想。今此義中。四識身相應諸想等
想。乃至廣説是名有對想。入此定時彼有對
想。已斷已遍知。已遠離已別遠離。已調伏已
別調伏。已滅沒已破壞。是故説爲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者。云何種種想。答有覆纒者
所有染汚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諸所有
想。若不善諸所有想。若非理所引諸所有想
能障礙定。如是一切名種種想。入此定時於種
種想。不引發不隨引發。不等引發。不思惟不
已思惟。不當思惟。由斯故説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空無邊處
解脱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空無
邊處解脱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
惟第四靜慮爲麁苦障。後應思惟空無邊處
爲靜妙離。彼既思惟第四靜慮爲麁苦障。亦
復思惟空無邊處爲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
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相續。思惟空無邊
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相
續。思惟空無邊處。故未能住心入空無邊處
解脱定。爲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繋念思惟空
無邊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相
續久住。由斯加行入空無邊處解脱定。精勤
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加
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行
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等
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思惟此是空無邊
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
思惟如是空無邊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空無
邊處解脱定。第四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
續次第數爲第四。解脱者。謂此定中。所有善
受想行識皆名解脱。超一切空無邊處者。云
何超一切空無邊處。答將欲趣入識無邊處
時。於一切空無邊處想。皆能超越平等超越
最極超越。是故説爲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
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者。問此識無邊處解
脱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識無邊
處解脱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思惟
空無邊處爲麁苦障。後應思惟識無邊處爲
靜妙離。彼既思惟空無邊處爲苦麁障。亦復
思惟識無邊處爲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流
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相續思惟識無邊
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
相續思惟識無邊處。故未能住心入識無邊
處解脱定。爲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繋念思惟
識無邊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令心
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識無邊處解脱定。精
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謂於
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於加
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安住
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思惟此是識
無邊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
一境。思惟如是識無邊處。無二無轉便能證
入。識無邊處解脱定。第五者。謂諸定中。漸次
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五。解脱者。謂此定中
所有善受想行識皆名解脱。超一切識無邊處
者。云何超一切識無邊處。答將欲趣入無所
有處時。於一切識無邊處想。皆能超越平等
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説爲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者。問此無所有
處解脱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便。入無
所有處解脱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先應
思惟識無邊處爲苦麁障。後應思惟無所有
處爲靜妙離。彼既思惟識無邊處爲苦麁障。
亦復思惟無所有處爲靜妙離。故心便散動
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相續思惟無
所有處。彼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
一境。相續思惟無所有處。故未能住心入無
所有處解脱定。爲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繋念
思惟無所有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乃至
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無所有處解脱
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此定方便。
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既
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所作。心便
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思惟此
是無所有處。由心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
繋念一境。思惟如是無所有處無二無轉。便
能證入無所有處解脱定。第六者。謂諸定中。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六。解脱者。謂此
定中所有善受想行識。皆名解脱。超一切無
所有處者。云何超一切無所有處。答將欲趣
入非想非非想處時。於一切無所有處。皆能
超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説爲超一切
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者。問此
非想非非想處解脱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
何方便。入非想非非想處解脱定。答初修業
者創修觀時。先應思惟無所有處爲苦麁障。
後應思惟非想非非想處爲靜妙離。彼既思
惟無所有處爲苦麁障。亦復思惟非想非非
想處爲靜妙離。故心便散動馳流諸相。不能
一趣繋念一境。相續思惟非想非非想處。彼
心散動馳流諸相。不能一趣繋念一境。相續
思惟非想非非想處。故未能住心入非想非
非想處解脱定。爲攝散動馳流心故。專繋念
思惟非想非非想處相。思惟此相精勤勇猛。
乃至令心相續久住。由斯加行入非想非非
想處解脱定。精勤數習此加行已。復進修行
此定方便。謂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
多所作。既於加行所引生道。數習數修數多
所作。心便安住等住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
境。思惟此是非想非非想處。由心安住等住
近住。相續一趣繋念一境。思惟如是非想非
非想處無二無轉。便能證入非想非非想處
解脱定。第七者。謂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
第數爲第七。解脱者。謂此定中所有善受想
行識。皆名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者。云
何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答將欲趣入想受
滅解脱時。於一切非想非非想處想。皆能超
越平等超越最極超越。是故説爲超一切非
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者。問
此想受滅解脱加行云何。修觀行者由何方
便入想受滅解脱定。答初修業者創修觀時。
於一切行不願造作不欲思覺。而入於定但
作是念。云何當令未生想受暫時不生。已生
想受暫時息滅。彼於諸行不願造作不欲思
覺。而入於定但作是念。云何當令未生想受
暫時不生。已生想受暫時息滅。故隨心所願
有時能令未生想受暫時不生。已生想受暫
時息滅。齊此名入想受滅解脱定。第八者。謂
諸定中。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爲第八。解脱
者。謂此定中諸解脱異解脱異極解脱。已解
脱當解脱是名解脱。復次若法想微細爲因。
想微細爲等無間。由想不和合義。非不成就
義。是名解脱。此中想受滅解脱定者。云何想
受滅。云何想受滅解脱。云何想受滅解脱定。
而説想受滅解脱定耶。答想受滅者。謂想及
受滅寂靜沒是名想受滅。想受滅解脱者。謂
想受滅諸解脱。異解脱。異極解脱。已解脱當
解脱。是名想受滅解脱。想受滅解脱定者。謂
想受滅及想受滅解脱。不隱不背現前自在
身所證得。是名想受滅解脱定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八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九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八法品第九之
八勝處者云何爲八。答内有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
第一勝處。内有色想觀外色多。若好若惡於
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二勝處。内
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
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三勝處。内無色想觀外
色多。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
想。是第四勝處。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青
青顯青現青光。猶如烏莫迦花。或如婆羅痆
斯深染青衣。若青青顯青現青光。内無色想
觀外諸色。若青青顯青現青光亦復如是。於
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五勝處。内
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黄黄顯黄現黄光。猶如
羯尼迦花。或如婆羅痆斯深染黄衣。若黄黄
顯黄現黄光。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若黄黄顯
黄現黄光亦復如是。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
如是想。是第六勝處。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若
赤赤顯赤現赤光。猶如槃豆時縛迦花。或如
婆羅痆斯深染赤衣。若赤赤顯赤現赤光。内
無色想觀外諸色。若赤赤顯赤現赤光亦復
如是。於彼諸色勝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七
勝處。内無色想觀外諸色。若白白顯白現白
光。猶如烏沙斯星色。或如婆羅痆斯極鮮白
衣若白白顯白現白光。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若白白顯白現白光亦復如是。於彼諸色勝知
勝見有如是想。是第八勝處。内有色想者。謂
彼於内各別色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伏
未別調伏。未滅沒未破壞。由彼於内各別色
想未遠離未別遠離。未調伏未別調伏。未滅
沒未破壞名内有色想。故觀外色少者。謂
所觀色其量甚小。微細非多故名爲少。若好
者。謂所觀色已善磨瑩。青黄赤白故名若好。
若惡者。謂所觀色未善磨瑩。青黄赤白故名
若惡。於彼諸色勝知勝見者。謂即於彼所觀
諸色。已伏欲貪。已斷欲貪。已超欲貪。於彼已
得勝知勝見。降伏自在都無所畏。如貴勝人
或貴勝子。以勝知見執取僮僕。降伏自在都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