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No. 1536_ 舍利子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可愛。能發尊重者。謂由此法能發尊重。能發
可意者。謂由此法能發可意。能引可愛尊重
可意悦意攝受歡喜無違無諍一趣者。謂由
此法能引可愛尊重可意悦意攝受歡喜無違
無諍一趣此中攝受。謂令和合。言一趣者。謂
趣一境一味現前。如慈身業。慈語意業應知
亦爾。以法獲得如法利養者。云何以法獲得
如法利養。答若諸利養不由矯妄而得。不由
詭詐而得。不由現相而得。不由激發而得。不
由以利求利而得。然受用時無罪生長。故名
以法獲得如法利養。下至鉢中所受飮食者。
謂下至墮鉢中飮食。尚共受用。況餘財物。於
此利養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別
藏隱者。謂以法獲得如法利養。是名於此利
養。若苾芻苾芻尼。正學勤策勤策女。近事近
事女。是名有智同梵行者。以法所得如法利
養。應與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用不應各別
藏隱受用。是名第四可喜法等。如前廣説。諸
所有戒者。云何名爲諸所有戒。答無漏身業
語業。及命清淨。一切皆名諸所有戒。無缺無
隙無雜無穢者。謂於此戒恒隨作恒隨轉。平
等共作平等共轉。故名無缺無隙。無雜無穢。
言應供者。謂諸有情有貪嗔癡名爲給使。
若諸有情離貪嗔癡名爲應供。應受給使以
衣服飮食臥具醫藥等常供養故。言無執者。
謂聖弟子於戒不起若取若執。善究竟者。謂
於此戒善守善護至極究竟。善受取者。謂於
此戒殷重恭敬。具足攝受諸有智者。稱讃無
毀者。謂諸佛及弟子名有智者。此諸智者皆
共稱讃。無訶毀者。由斯故説諸有智者稱讃
無毀。於如是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
持無所藏隱者。云何名爲於如是戒。答謂平
等戒。平等戒者。謂八聖道支中正語正業正
命名平等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謂解憍
那等。皆名有智同梵行者。等共受持無所藏
隱者。謂於此戒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共一義
利共一所趣。彼此相似。是名第五可喜法
等。如前廣説。諸所有見者。云何名爲諸所有
見。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諸
簡擇極簡擇。乃至廣説。如是名爲諸所有見。
是聖出離等。如前廣説。於如是見與諸有智
同梵行者。等共修學無所藏隱者。云何名爲
於如是見。答謂平等見。平等見者。謂八聖道
支中正見名平等見。餘如前説。如是亦名六
和敬法
六通者。云何爲六。一神境智證通。二天耳智
證通。三他心智證通。四宿住智證通。五死生
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云何神境智證通。答
領受示現種種神境。乃至廣説。是名神境智
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諸神境所
有妙智。云何天耳智證通。答以天耳聞種種
音聲。謂人聲非人聲遠聲近聲等。是名天耳
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於天耳境
所有妙智。云何他心智證通。答於他有情補
特伽羅尋伺心等。皆如實知。謂有貪心如實
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如是。有嗔
心離嗔心。有癡心離癡心。略心散心。下心擧
心。掉心不掉心。寂靜心不寂靜心。不定心定
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實知。
是名他心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耶。答
於他心等所有妙智。云何宿住智證通。答能
隨憶念過去無量諸宿住事。謂或一生。乃至
廣説。是名宿住智證通。問此中通者何所謂
耶。答於諸宿住所有妙智。云何死生智證通。
答如明廣説。云何漏盡智證通。答亦如明廣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論*第十五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六法品第七之二
六順明分想者。云何爲六。答一無常想。二無
常苦想。三苦無我想。四厭食想。五一切世間
不可樂想。六死想。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脱想
説。云何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答世間謂五取
蘊。即色取蘊乃至識取蘊。有諸苾芻於五取
蘊。以有思慮倶行作意審諦思惟。以有恐懼
倶行作意審諦思惟。以不可樂倶行作意。審
諦思惟。以不可喜倶行作意審諦思惟。彼於
五取蘊如是思惟時。諸想等想。現前等想。
已想當想。是名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問何故
名爲順明分想。答明有三種。一無學宿住智
證明。二無學死生智證明。三無學漏盡智證
明。由前六想。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増
長廣大故。名順明分想
六隨念者。云何爲六。答一佛隨念。二法隨念。
三僧隨念。四戒隨念。五捨隨念。六天隨念。云
何佛隨念。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
於世尊所。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
如來阿羅漢。廣説乃至佛薄伽梵。若聖弟子
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見爲根本證智相應。諸
念隨念別念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
性。不忘法性心明記性。是名佛隨念。云何
法隨念。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
如是相隨念正法。謂佛正法善説。乃至知者
内證。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正法見爲根
本。證智相應廣説如前。是名法隨念。云何僧
隨念。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
是相隨念諸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廣説乃
至無止福田世所應供。若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諸僧。見爲根本證智相應。廣説如前。是
名僧隨念。云何戒隨念。答如世尊説。苾芻當
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謂此淨戒
無缺無隙。廣説乃至諸有智者稱讃無毀。若
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戒。見爲根本。證智
相應。廣説如前。是名戒隨念。云何捨隨念。答
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隨
念自捨。謂我善得無染財利。我於慳垢所縛
衆中。能離慳垢心無染著。舒手惠施所有財
物。棄捨財物心無所顧。分布施與心無偏黨。
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自捨。見爲根本證
智相應。廣説如前。是名捨隨念。云何天隨念。
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諸天。謂有四大王衆天。有三十三天。有
夜摩天。有覩史多天。有樂變化天。有他化自
在天。若有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者從此捨
命得生彼天。我亦成就無倒信戒。聞捨慧善
云何不得當生彼天。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
念諸天。見爲根本。證智相應。諸念隨念。別念
憶念。念性隨念性。別念性不忘性。不忘法性
心明記性。是名天隨念
六無上法者。云何爲六。一見無上。二聞無上。
三利無上。四學無上。五行無上。六念無上。云
何見無上。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
補特伽羅。往觀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
藏臣寶主兵臣寶。或復往觀若沙門若婆羅
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我説彼類雖有所見
非無所見。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見。若
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觀如來或佛弟子。我説
彼類爲無上見。能自利益能自安樂。能令自
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滅諸憂苦。疾能證得
如理法要。是名見無上。云何聞無上。答如世
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往聽象
聲馬聲車聲歩聲螺聲大小鼓聲呼叫聲歌舞
聲伎樂聲。或復往聽若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
見邪見行者所説邪法。我説彼類。雖有所聞
非無所聞。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聞。若
有修植清淨信愛。往聽如來或佛弟子所説
正法。我説彼類爲無上聞。能自利益。廣説乃
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聞無上。云何利
無上。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
伽羅。或得妻子或得珍財。或得諸穀。或
親友。或於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
者得深信樂。我説彼類。雖名得利非不得利。
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利。若有修植清淨
信愛。能於如來及佛弟子。得深信樂。我説彼
類。得無上利。能自利益。廣説乃至疾能證得
如理法要。是名利無上。云何學無上。答如世
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或學乘
象或學乘馬。或學乘車或學彎弓。或學放箭
或學執鉤。或學執索或學執排。或學上乘或
學下乘。或學馳走或學跳躑。或學書數或學
算印。或學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
者所説學處。我説彼類。雖有所學非無所學。
而是下劣本性異生非賢聖學。若有修植清
淨信愛。能學如來及佛弟子所説學處。我説
彼類爲無上學。能自利益。廣説乃至能疾證
得如理法要。是名學無上。云何行無上。答如
世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特伽羅。行調
象行或調馬行。或調人行或調牛行。或事火
行。或事月行或事日行。或事藥行或事珠行。
或事星宿宮殿等行或行。沙門若婆羅門發起
邪見邪見行者所受持行。我説彼類。雖有所
行非無所行。而是下賤本性異生非賢聖行。
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行如來及佛弟子所
行之行。我説彼類爲行無上。能自利益。廣説
乃至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行無上。云何
念無上。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如有一類補
特伽羅。或念妻子或念財穀。或念親友。或念
沙門若婆羅門發起邪見邪見行者及彼邪法。
我説彼類。雖有所念非無所念。而是下賤本
性異生非賢聖念。若有修植清淨信愛。能念
如來及佛弟子。我説彼類爲念無上。能自利
益能自安樂。能令自身安隱而住。超越災愁
滅諸憂苦。疾能證得如理法要。是名念無上。
此中世尊説伽他曰
    若得離相應 安隱無上見
    聞利學行念 必得趣無憂
六觀待者。云何爲六。答一觀待色。二觀待聲
三觀待香。四觀待味。五觀待觸。六觀待法。云
何觀待色。答若色有漏有取。於此諸色若過
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或貪或瞋或癡。或隨
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觀待色。聲
香味觸觀待亦爾。云何觀待法。答若法有漏
有取。於此諸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
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
時生。是名觀待法
六生類者。云何爲六。答一有黒生類補特伽
羅生起黒法。二有黒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
法。三有黒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黒非白涅
槃法。四有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五有
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黒法。六有白生類補
特伽羅。生起非黒非白涅槃法。云何黒生類
補特伽羅生起黒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
謂旃荼羅家。廣説乃至少飮食家。彼生此家。
形容醜陋。人不喜見。衆共訶毀。多分爲他作
諸事業。故名爲黒。如是黒類。行身惡行行語
惡行行意惡行。由行三種惡行因縁。身壞命
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是名黒生
類補特伽羅生起黒法。云何黒生類補特伽羅
生起白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荼羅
家。廣説乃至少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醜陋。
人不喜見。衆共訶毀。多分爲他作諸事業。故
名爲黒。如是黒類。行身妙行行語妙行行意
妙行。由行三種妙行因縁。身壞命終生於善
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是名黒生類補特伽
羅生起白法。云何黒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
黒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貧賤家。謂旃
荼羅家。廣説乃至少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
醜陋。人不喜見。衆共訶毀。多分爲他作諸事
業。故名爲黒。如是黒類聞有如來爲衆宣説
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受。既聽受已得
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作是思惟。居家
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家寛廣猶若虚
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念。耽著居家。
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命精勤修學。純
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除鬚髮。身被法
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勤修梵行。既思念已。
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正
信捨家。出趣非家受持淨戒。精勤守護別解
脱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
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依斯戒蘊漸次勤修。
乃至證得第四靜慮。由定心故乃至漏盡。證
得無漏心慧解脱。廣説乃至不受後有。是名
黒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非黒非白涅槃法。云
何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答如有一類
生富貴家。請刹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
長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
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
皆樂見。衆共稱美。故名爲白。如是白類。行身
妙行行語妙行行意妙行。由行三種妙行因
縁。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世界中受諸妙樂。
是名白生類補特伽羅生起白法。云何白生
類補特伽羅生起黒法。答如有一類生富貴
家。謂刹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者大
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饒財
寶倉庫盈溢。彼生此家。形容端正。人皆樂見。
衆共稱美。故名爲白。如是白類。行身惡行行
語惡行行意惡行。由行三種惡行因縁。身壞
命終墮於惡趣。生地獄中受諸劇苦。是名白
生類補特伽羅生起黒法。云何白生類補特
伽羅生起非黒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類生
富貴家。謂刹帝利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或長
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餘隨一富貴家生。多
饒財寶倉庫盈溢。故名爲白。如是白類。聞有
如來爲衆宣説如實所證法毘柰耶。便往聽
受。既聽受已得淨信心。彼成如是淨信心故。
作是思惟。居家迫迮譬如牢獄。多諸塵穢。出
家寛廣猶若虚空。一切善法因之生長。又作是
念。耽著居家。彼尚不能恒修世善。況能盡命
精勤修學。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是故我應剃
除鬚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勤修
梵行。既思念已。便於後時。棄捨親財剃除鬚
髮。身被法服正信捨家。出趣非家受持淨戒。
精勤守護別解脱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於微小罪具大怖畏。受諸學處常無毀犯。依
斯戒蘊修根律儀。具念正知斷蓋證得四種
靜慮。由斯展轉乃至漏盡。得心解脱及慧解
脱。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覺知。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白生類
補特伽羅生起非黒非白涅槃法
  七法品第八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衆言。具壽當知。佛於七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爲諸弟子宣説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衆。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七法云何。嗢
拕南曰
    支數具財力 非妙妙各二
    識住與隨眠 事止諍各七
有七等覺支。七補特伽羅。七定具。七財七力。
七非妙法七妙法。復有七非妙法。復有七妙
法。七識住七隨眠。七無過失事。七止諍法。
七等覺支者。云何爲七。答一念等覺支。二擇
法等覺支。三精進等覺支。四喜等覺支。五輕
安等覺支。六定等覺支。七捨等覺支。云何念
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
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
諸念隨念。廣説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等覺
支。云何擇法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
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
漏。作意相應諸簡擇法。廣説乃至毘鉢舍那。
是名擇法等覺支。云何精進等覺支。答諸聖
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
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諸勤精進。廣説
乃至勵意不息。是名精進等覺支。云何喜等
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
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
欣極欣。數欣欣性欣類。適意悦意可意踴躍
非不踴躍。悦受適悦調柔性堪任性。歡悦歡
悦性。歡喜歡喜性。是名喜等覺支。云何輕安
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
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
身輕安心輕安。輕安性輕安類。是名輕安等
覺支。云何定等覺支。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
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
無漏。作意相應心住等住。廣説乃至心一
境性。是名定等覺支。云何捨等覺支。答諸聖
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
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心平等性。心正
直性。心無警覺寂靜住性。是名捨等覺支
七補特伽羅者。云何爲七。答一隨信行補特
伽羅。二隨法行補特伽羅。三信勝解補特伽
羅。四見至補特伽羅。五身證補特伽羅。六慧
解脱補特伽羅。七倶分解脱補特伽羅。云何
隨信行補特伽羅。答此隨信行補特伽羅。先
凡位中禀性多信。多愛多淨多勝解多慈愍。
少思惟少稱量少觀察少簡擇少推求。彼由
多信多愛多淨多勝解多慈愍故。得遇如來
或佛弟子。宣説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
佛弟子。宣説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
開示。苦眞是苦集眞是集。滅眞是滅道眞是
道。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虚妄。
苦眞是苦集眞是集。滅眞是滅道眞是道。我
於今者應懃觀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
法空無我。作是念已遂勤觀察。諸行無常有
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由勤觀察諸行無常
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便於後時後分。
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相應
聖道觀欲界行。爲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隨
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在前。爾時名隨
信行。是名隨信行補特伽羅。云何隨法行補
特伽羅。答此隨法行補特伽羅。先凡位中禀
性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少
信少愛少淨少勝解少慈愍。彼由多思惟多
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故。得遇如來或
佛弟子。宣説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佛
弟子。宣説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開
示。苦眞是苦集眞是集。滅眞是滅道眞是道。
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虚妄。苦
眞是苦集眞是集。滅眞是滅道眞是道。我於
今者應自審知。應自審見應自審察。諸行無
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作是念已便自
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由
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
便於後時後分。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間生
苦法智忍。相應聖道觀欲界行。爲無常或苦
或空或無我。隨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
在前。爾時名隨法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
云何信勝解補特伽羅。答即隨信行補特伽
羅。得道類智故捨隨信行性。入信勝解數。是
名信勝解補特伽羅。云何見至補特伽羅。答
即隨法行補特伽羅。得道類智故。捨隨法行
性。入見至數是名見至補特伽羅。云何身證
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雖於八解脱身已
證具足住。而未以慧永慧諸漏。是名身證補
特伽羅。云何慧解脱補特伽羅。答若補特
伽羅。雖於八解脱身未證具足住。而已以慧
永盡諸漏。是名慧解脱補特伽羅。云何倶分
解脱補特伽羅。答若補特伽羅。於八解脱身
已證具足住。而復以慧永盡諸漏。是名倶解
脱分補特伽羅。問何故名倶分解脱補特伽
羅。答有二分障。一煩惱分障。二解脱分障。是
名倶分。此補特伽羅於彼二分障。心倶解脱
極解脱永解脱。是名倶分解脱補特伽羅。七
定具者。云何爲七。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
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如是七
種即七道支。應如彼相一一別説是名定具。
問何故名定具。答定謂正定。由七道支資助
圍繞。令彼増盛具大勢力。自在運轉究竟圓
滿。故名定具
七財者。云何爲七。一者信財。二者戒財。三者
慚財。四者愧財。五者聞財。六者捨財。七者慧
財。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
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爲沙門
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
名信財。云何戒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
有聖弟子。離斷在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虚誑語。離飮諸酒。是名戒財。云何慚財。答
如世尊説。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有
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
後世生老死法。深起慚羞。是名慚財。云何愧
財。答如世尊説。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
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生愧恥。是名愧財。云
何聞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多
聞聞持其聞積集。謂佛所説無上法要。初中
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於如
是無上法要。具足多聞能持語義。極善通利
心無散亂見善通達。是名聞財。云何捨財。答
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爲慳垢
所纒衆中能離慳垢。雖住居家而心無著。能
行惠捨能舒手施。常樂棄捨好設祠祀。惠捨
具足。於行施時平等分布。是名捨財。云何慧
財。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有聖弟子。能如實
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
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財。此中世尊
説伽他曰
    男子或女人 具信戒慚愧
    聞捨慧財者 眞富貴應知
    我説彼大士 不虚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 受富貴妙樂
七力者。云何爲七。答一信力。二精進力。三慚
力。四愧力。五念力。六定力。七慧力。云何信
力。答如世尊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於如來
所修植淨信。乃至廣説。是名信力。云何精進
力。答如世尊説。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
欲。乃至廣説四種正勝。是名精進力。云何慚
力。答如世尊説。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
法。乃至廣説。是名慚力。云何愧力。答如世尊
説。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乃至廣説。
是名愧力。云何念力。答如世尊説。於此内身
住循身觀。乃至廣説四種念住。是名念力。云
何定力。答如世尊説。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
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廣説乃至第四
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云何慧力。答如世尊
告諸苾芻言。有聖弟子。能如實知此是苦聖
諦。乃至廣説。是名慧力。此中世尊説伽他

    若有諸苾芻 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 速得盡衆苦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六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爲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
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惡慧。云何
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
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忍樂。不現忍樂心不
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
説是名無慚。云何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説
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
性。怯精進性。懼精進性。廣説乃至心懈怠懈
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
念。答諸空念性虚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
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
性。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
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