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No. 1532_ 天親菩提流支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此中示現二種法相。一者示現實體。二者示
現得果。言實體者。令信法故。所言果者。令
離邪見得解脱故。畢竟示現正見相故。爲比
丘身此間説法能生種子。餘佛國土諸佛如
來亦説此法。明彼比丘以何處畏而無去處。
不能遠離所説法相。以一切處不離於法。以
不可避。示如是相令彼不去故。説虚空以爲
譬喩。示現此義。何處怖畏捨之而去。終不遠
離所怖畏處。如畏空者。不能過空有無空處
而可求也。依彼證法示現得相。空無相無願
者。是眞如。應知欲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
涅槃者。涅槃是眞如清淨相故。此以何義。
以彼眞如一切法中悉平等故名爲涅槃。口
中言説不可取故。此爲何義。遮彼實體是
可取故。如是遠離有無物法能如實知諸法
體相。彼諸比丘如是見已心得解脱。得心解
脱已則得實法。得實法已自説法相。彼諸比
丘先是凡夫。次作學人次成羅漢。以此義故。
於三時後依先不成而作是言。世尊我等今
者非凡夫非學非無學非阿羅漢也。不在世
間者。謂彼無餘涅槃界中。永斷一切受生處
故。不在涅槃者。有餘涅槃中取陰相未盡故。
如實示現有佛出世現覺知相。所言動者。散
亂心也。言我想者謂我見也。所言發者謂
能起作行心相也。*所言戲者動等三句分別
心也。如是因果或盡示現彼人有佛出世。聖
者舍利弗依道依得依滅依證。問諸比丘。諸
比丘應如是答。如舍利弗説而諸比丘如是
説言。我已得七不可作而作言語問答。此爲
示現實答返答故。此有二種。一者所證答。二
者説答。以有如是所立記故。同行諸比丘
説法不能至到。大生尊重心以彼比丘説彼
法體生尊重心故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二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三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住於福田能消供養者。依福田地住羅漢
道堪受供養故。大師世尊猶尚不能消諸供
養。何況我等能消供養者。此明何義。如實
知法性本來清淨故。以是故言。大師世尊猶
尚不能消諸供養。何況我等。此以何義。
離法界更無有人受供養者。以彼法界本來
清淨故。此以何義。以住福田地者住羅漢地
堪受供養。以如實知清淨法界故。以諸世間
不知如來是勝福田。是故説言。大師世尊猶
尚不能消諸供養。此*以何義。*以離法界
更無別有清淨法相。以波法界自性清淨故。
依受供養故問福田故。次問應受供養福田
之人。何者是耶。如經次言不爲世法之所
牽者故。世尊如是依諸菩薩是世福田。説受
供養福田之相。是故答言。不爲世法之所牽
故。此以何義。以諸菩薩摩訶薩等常在世
間行世間法。不爲世法之所染汚。雖有勝負
得失毀譽稱譏苦樂世法等門皆不能牽。菩
薩心體其心堅固不隨如是八種世法。於如
是等心堅不動。貪欲瞋癡所不能牽。如是人
者。是受供養福田人也。是名福田能受供養
是爲清淨。以是義故。因福田人故問清淨福
田之相
以諸菩薩雖復多受眷屬利養。而不起心攝
取一法執著一法。以是義故。能消供養。是勝
福田能消供養。示現此義。是故次問能消供
養無所取著者。示現能受福田勝相。是故得
彼二相功徳福田之名
以諸菩薩爲諸衆生不失安隱。起菩提心爲
諸衆生修行彼處諸功徳故。得彼功徳供養
恭敬福田中勝。示現此義。是故次問清淨福
田。以彼不壞菩提心故。是能受供清淨福田
以是菩薩能作福田攝取衆生作善知識。示
現此義。是故次第問善知識。直心修行如
是次第入於禪定。從禪定起與諸衆生安隱
之樂。不捨一切諸衆生故。示現菩薩勝善知
識。菩薩如是能作善友。依如來教自利利他
修行諸行不失師恩。示現此義。是故次問能
報佛恩。爲得菩提不斷佛種故。心爲利益
他故。於如來自作所作勝報恩行
以報恩者有諸功徳供養等行。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供養於佛以法身實際自體不生。於
如來身能知不生實際證相。爲求彼法必得
不失。於一切時供養如來。是故菩薩以勝供
養供養諸佛
以爲供養諸如來故。親近諸佛。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親近於佛。謂諸菩薩寧捨身命。終不
捨於十地諸行。以爲攝取十地行故。不捨禁
戒得如法體。親近諸佛及諸菩薩示現勝行

以近諸佛及諸菩薩生尊重心恭敬如來。示
現此義。是故次問恭敬於佛。以無差別一
切諸根爲一切根修行諸行。是故不生煩惱
之心以能修行。善護諸根。是故得彼尊重勝
心。菩薩如是正修行已得大果報。示現此義。
是故次*第問於財富。得出世間信等七種最
勝法財。示現於此勝法大財而得上上勝欲
心相。已得斷除障行諸欲離諸欲相。受於法
樂受飮食樂。得證如實法。如實修行信戒慚
愧聞捨慧等。説財物施如次第説。又慚與愧
二種法財。此依斷除煩惱熱法。應如是知
菩薩雖有七種法財不生心念我足不足。示
現此義。是故次第問於知足。以爲攝取諸
衆生故。菩薩雖求供養恭敬而心常求無上
般若。不以爲足不生具足心名爲知足。既知
足已離於諸欲。示現此義。是故次*第問於遠
離。菩薩雖於三界中行而不求彼處。以得寂
靜勝上心故
得寂靜勝上心已遠離身心。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無諸惡行。菩薩雖復受用種種勝妙
境界。而心不爲煩惱所染。以得勝心護諸根

菩薩既得護諸根已。於一切處皆不怖畏。不
怖畏故得受安樂。示現此義。是故次*第問
於樂人。菩薩雖受供養恭敬而不貪著。常不
離一切衆生。如實善知諸有爲行離諸煩
惱故。得勝樂
如是不著。離諸煩惱得勝樂已則得不捨受
樂衆生。如是則能到於彼岸。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能到彼岸以諸菩薩示現諸趣六入
之身。攝取一切六入衆生爲斷彼欲。令得彼
岸離貪欲心。是故名爲能捨六入捨六入故
則得勝心到於彼岸
菩薩如是以得勝心到彼岸故彼處正住。
示現此義。是故次問住於彼岸。以不分別世
間涅槃道。無分別智證無我法。住於無住涅
槃得無生法忍。以是義故。第八地中得同不
同智。是故名爲到於彼岸住於勝處
菩薩如是住於彼岸滿足出世間諸波羅蜜。
示現此義。是故次問云何増長諸波羅蜜。以
求一切智心故。施等増長以爲施等展轉増
長。是故菩薩爲諸衆生説一切智心。諸菩薩
等爲令衆生發菩提心増長施行。是故菩薩
先世已曾令諸衆生發菩提心修行布施。菩
薩如是自行布施教人行施。餘者復施教化
衆生令行布施。彼諸菩薩亦令衆生發菩提
心修行布施。彼諸菩薩復令衆生發心行施。
如是展轉自心住施。令他住施。以是義故。
施波羅蜜展轉増長。以常不捨菩提心故。説
持戒波羅蜜。餘毀禁者令得持戒。以不捨離
菩提行心爲得大菩提故。爲令住持戒故。以
見一切智心不退故。説忍辱波羅蜜。於菩提
心中説菩薩名爲令餘處諸餘衆生生忍心
故。忍一切罪忍一切惡。思惟一切智心不得
故。説精進波羅蜜。依精進波羅蜜不見彼岸
不取苦行相。是故不生疲倦之心。以證一切
智心寂靜故。説禪波羅蜜法。所謂心自性清
淨不生不滅。以知寂靜智故以散亂心一切
不行故。不戲一切法故。説般若波羅蜜。以攝
取無分別智故。以爲示現餘波羅蜜善清淨
故。爲餘波羅蜜依一切智心。
障行煩惱對治法者。其唯如是見波羅蜜
勝行無我。爲佛法淳熟故。爲教化衆生故依
於彼法。次問無量於諸衆生不生有心而生
慈心。此明何義。無異自身安隱心故。不生異
身他衆生想。菩薩依彼不生法想行於悲心。
以見苦法不成就故。以諸衆生著彼苦苦故
生悲心。菩薩依彼不生我想行於喜心。依彼
見自身相離於喜心。見他資生具足成就。起
貪嫉意心不生喜。菩薩不爾。更無貪相隨
喜於彼。是故遠離所治嫉妬。依離嫉妬行於
喜心。菩薩依彼不生彼我想行於捨心。依見
彼我想此對治故。行於捨心。第八地中無功
用行以得無分別智力故。以得同不同智慧
力故。能遠離自他二心相故。於諸衆生與
離染因快方便故
如是依波羅蜜依於無量。爲利自身亦利他
身而修行者。復依上上欲心依受法樂依斷
煩惱。爲如所説一切功徳得増長故。次問云
何住於信等。如彼次第能信無言之法住於
信法。信第一法甚深法無我已。餘甚深法難
信得信。以不執著一切音聲住聞慧中。如所
聞法無有如是執著之心異求於法。雖少聞
慧而能作多事故。但聞一行偈説多聞慧
故。依内心相是故有慚。謂依他身自身不
如法行。以知過失離於彼處。捨外入故愧
行成就。他人説法不如法行。離彼過失。以他
人身是外入故。嫉妬人説彼人如是捨於彼
法名捨外入。此義應知。身口意業三種清淨。
遍一切處成就功徳能受供養。淨福田等乃
至慚愧如是所説諸功徳等。對治所治身口
意業善惡相應。以是義故名爲清淨。依彼至
到功徳具足。是故名爲遍行一切功徳處也。
如是應知。又復有義遍至一切功徳處者。於
彼所説一切功徳法中住故
十偈之義一一如經
如是依世間法説能受供勝福田等諸功徳
已。即依彼義如是次第梵天發問。此義應知。
云何菩薩過世間法者。以諸聲聞亦過世間。
是故如來示現勝法過諸聲聞出世間法。是
故説言出過世間法。又復示現雖在世間行
世間法而過世間。又而不爲彼世法所染著。
現行世間化衆生故。如經如實善知世間諸
法故。又爲聚集諸衆生故。現巧方便爲彼衆
生攝取令入世間法故。知世間集諦知世間
所去。而依願智生於彼處。不爲世間集所生
故。取如是生示現世間成就世諦依世諦故
爲衆生説法。令諸衆生出過世間故。菩薩雖
於世間中行而終不爲世間所染。得法無我
住無住道。以爲教化一切衆生。是故雖生於
世間。爲彼攝取世間之道故
三十五偈如經所説
依説世間法。如來亦依自身世間法世間。識
知境界以樂説辯才説入世間法相。以如來
法出過聲聞出世間法。聲聞亦過世間境界。
如來過彼聲聞境界。復説勝法説彼法者。爲
餘衆生過世間故。示現如是出世間方便。梵
天言。世間者。我説五陰名爲世間者。此中示
現五取陰。應知依世間説故。貪著五陰者。貪
是愛也。名爲世間集者。以依彼愛世間
聚集故。過去未來現在諸陰滅故。以未來
世陰因盡故。以更不種未來種子故名爲滅。
觀察五陰不見二名爲世間滅道者。求道不
求道一。二一向不得聖道示現勝故。此
何義。世間對治非一向定。若有對治則能厭
苦。若無對治則退彼法。若有一法爲對治此
法。則不對治餘法。若有一法爲對治下地則
非上地對治。聖道對治則不如是。以一切時
一切法對治故
如是依聲聞乘對治之義。説世間等差別相
已。次依大乘對治法之義差別相説。依於
乘説法相者。如經復次梵天如是等故。所言
五陰五陰者但有言説者。於五陰中見聞知
等但是名字分別説故。以依無始久遠集來
依分別體。是故執著彼法。菩薩觀察若依如
是名字分別是言語見之世間也若如言語
名字分別貪著相者彼爲邪見。離隨順行名
世間集。如彼世間寂滅之相。如實觀察滅相
之體。如實觀察所縁滅故名世間滅。以何等
道不取彼見名世間滅道。向説分別能治分
別示現無分別智。如是等世間境界如來已
過。如來已得大涅槃故。攝取非過世間非離
世間道
如是依世間世間等説苦諦等。已依勝
諦。次下復問如來所説四聖諦者。以彼聖
人虚妄分別苦等諸諦。如來示現眞實聖諦
則不如是。此以何義。諦有二種。一者相諦。二
者心諦。以依如是二種諦故。依相諦者。説苦
諦等所有法相所有法體所有實體。依彼非
聖諦聖諦無差別故。説道聖諦。依心諦者。説
勝聖諦彼聖諦中知顛倒心不顛倒心故。此
以何義以非聖者。説苦諦者。彼但受苦不
知苦諦。説集諦者。彼人但聞虚妄集法不知
集諦。説滅諦者。彼聞滅名墮於斷見不知滅
諦。説道諦者。彼人但聞業與煩惱有爲之法。
如是之法但是有爲世間集法不知道諦。
如是分別苦諦等四諦。若如是等皆有諦者
生三惡道諸衆生等。皆應有諦而彼無諦。以
爲示現如是義故。如經梵天若彼苦是實聖
諦者。一切牛猪諸畜生等應有實諦。何以故。
以彼皆受種種苦故。以是義故苦非實諦如
是等故。以何義故。諸畜生中唯説牛猪餘不
説者。以畜生中唯牛與猪最愚朦故。以諸
世間皆知牛猪最爲鈍故。如是非聖虚妄分
別謂以爲諦。此義應知。以世間人依於苦
門虚妄執著以爲苦諦。依於集門虚妄執著
以爲集諦。依於滅門欲離有漏法虚妄執著
以爲滅諦。依道對治門虚妄執著以爲道諦。
又苦集二諦無彼體相。以彼自體不成就故。
以彼自體本來不生不和合故。以依彼虚妄
執著心對治故。説知無生無和合是名聖人
聖諦諸有漏法亦一切時無如是體以彼法
體無可離故。以依彼虚妄執著心對治。依眞
如清淨彼一切法本來寂滅故。説知無生無
滅是名聖人聖諦對治。對治亦無彼體相以
彼自體不成就故。以彼道諦非對治諦故。以
依彼虚妄執著心對治依自性清淨心。依平
等觀可觀。依淳熟智依觀察智依彼諸法一切
法平等無二無修道故。説以不二法得道。
名聖人聖諦。以説第一聖諦涅槃異名名
爲道諦。是名聖人聖諦。以不誑故以不生故
説爲聖諦。又從無生乃至不二。謂依涅槃所
修之道依聖道諦一切法平等故。説一切法不
二説涅槃者。以眞如法清淨得名。以彼涅槃
離於可取能取法故。以依彼法而得名故。
是次第
又彼諦者。因不正念名爲虚妄語非實聖諦。
又即彼諦因正念故名爲實語亦非實聖諦。
是故示現妄語實語皆不成就。如經梵天實
聖諦實聖諦者非妄語非實語故。彼非正念
取我相等示現應知。如是諸句於一一法中生
執著故。以異異義相縛。應知。謂有一我我
體是有以爲根本。依根本我故有種種。以我
不斷名爲衆生。依命根住故名爲命。數墮
六道故名丈夫。如是等見自身是一虚妄執
著。取我相等。即於彼我虚妄分別。常與無
常墮於常見墮於斷見。見我是色我是無色。
如是種種虚妄分別異異執著。著我是一。以
我是物以虚妄分別。是故取相。依彼我虚
妄分別取無明等生。虚妄分別。而取生相。
即依彼我虚妄分別取無明等滅。虚妄分別
取斷滅相。如是生滅依於我相。次第成彼虚
妄分別。取世間相取涅槃相。取彼世間取涅
槃者。如前所説諸取相等。所謂。取者希樂信
等虚妄分別堅執定取。唯此是實餘者虚妄
是名爲著。以彼諸見不可捨離。虚妄執著
是名爲觸。不離彼觸是名爲取。如是次第不
著不觸不取等者是名實語。示現正念」
如是依丈夫無我非妄語非實語説法已。次
依法無我説苦等分別。離無分別智是故名
誑。以是誑故名爲妄語。是故示現彼二乘諦
虚妄不實。分別三世一切法故彼念虚妄。是
故示現無分別智。此以何義。以憶過去一
切法門。分別現在一切諸法。念未來世一切
法門。以是義故離於正念。菩薩住彼無分別
智中不戲一切法相。觀法無我得無住涅槃。
以不住世間涅槃中故得平等見。菩薩如是
善知法已諸諦如説示現。不見成就諦故。聖
人諦者。彼處無實語無妄語。以是義故。示現
彼義
雖有正念不正念心二種差別。而彼聖諦猶
不成就。若住實相成就諦者。則一切時古今
常爾恒如是住自此以下示現彼義。如經梵
天言實。實者古今實故。此明何義。彼法
性法體示現勝法體聖法體因。世間涅槃無
差別故。是故名爲常聖諦也。依世間涅槃示
現二二聖諦成就。如是依眞如相聖諦。示現
不離世間聖諦。示現不取涅槃聖諦。如是説
法相諦證已而説者示現彼人名爲實説。彼
人説聖諦名爲邪説。自此以下示現彼義。
示現彼人無増上戒學因。彼人不能守護諸
根示現少因故。示現彼無増上戒學無彼増
上定學因。示現彼無増上定學無彼増上慧
學因。示現彼無増上慧學。示是生相是苦諦
等執著虚妄法。次第自配此義應知
如是彼婆伽婆以爲世尊。而彼聲聞但是
外道。次下示現彼聲聞人成於外道。以彼愚
人失物爲諦説物爲諦。示現彼人墮於惡道
故。以自不説。以如來得無言語法故。苦等
諸諦自體不成示説諦相。我如是證示現不
立有法相故。示現他不取故。菩提不可得以
無分別體故不取。我已得菩提法。無如是取
離一切有以離三界離五道故。以過彼法得
出世間聖道法故。如是不見一切諸法是菩
提相。不證一法而證諸法。是故説爲應正
遍知。若如來於法無所得者。以何義故。説如
來坐道場名爲佛者。此問如來。遮有物得故
如來説言我不得物聞説法名世諦攝故。分
別相故。依無體相法無我説。次依法無我
問。彼法相彼法無我以一切法無體爲體。遮
有無二法。示現何義。示現彼法非有物可證
非無物可證。以彼法離於二相。是故説證
如是説已自下次説。非謂一向不證實法。以
見虚妄執著法無故如實善知自性不生。
以依顛倒他體而生。所謂染等分別體性。
常一切時自性不生。知眞如我如是。證法
云何而知。如常不知不覺而知。言知識者。
此爲示現彼眞如相亦不分別。以不見彼眞
實法體。以彼法體一切言語不可得故。是
故示現彼證智因。不知不識不可見等者。於
見聞覺識墮四種語。此諸句等。上上起
示現。應知。不可取等如彼法體如是彼法
不可以彼見等取故。此以何義。以諸名字不
可得故。過心境界故。以無戲論事故。相應法
中不可相當故。以諸言語不能至到故。相應
法中不可相當故。不可問答故。過六根故過
名字故。内身一切不可説故。無世間相故。
世間法不行故。離於所作以有爲法所不行
故。以無世間心意意識分別相故。出過世間
以無彼體故。以過於戲論無可對事故
如是示現所説法體無有一切諸分別已。示
現彼法虚空相似。應知。彼法虚空相似。有二
種相應知。一者遍去。以離有無戲論法故。
以得諸佛不可思議畢竟法故。二者無礙以
大慈心第一忍苦所不可作而能作故。以無
言法依言説故。以依彼法令諸衆生得入法
故。爲示何義。諸有衆生依於黠慧我慢心
故。不能信此所説法相。以爲示現彼諸衆生
善根微薄故。説彼法相爲明何義。明此法門
一切世間所難信者。以世間意於同法中
常顛倒故。此義云何世間人意念云我等
應證實諦。依三學法修行滿足。我依彼法應
得涅槃。一向修善法以依彼法現受法樂此善
行次第依佛出世以爲根本。次有説法次有
如實修行伴侶衆僧。如是此法實諦等如實
而住以無戲論故。諸世間人所不能信。此義
應知。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者。爲
示何義。以爲示現煩惱如火以非寂靜體。遠
離彼體故菩提如水以其能滅煩惱火故。以
彼不信與信相違相應法而不相應。此義
應知。言煩惱者。所謂一切愚癡凡夫。如是執
著戲論言有煩惱染我爲彼愚人遮煩惱體不
成就故。以觀察法不可得故。以出世間智乃
證得故。以識不能分別知故。以對治所治學
修道故。以不執著能治所治二相法故。以得
眞如清淨法故。以無有心取得法故。能令彼
障無勢力故。以彼障法本性不生故。如説法
相若人不生諸法相者。則得遠離一切邪
見而得解脱。以得遠離取不實相能治所治
分別心故
自此已下。依諸菩薩摩訶薩信。法功徳讃歎
彼菩薩。有七種功徳。此義應知。何等爲七。
一者所作諸行滿足功徳。二者修行功徳。三
者入位功徳。四者以自在心生有功徳。五者
善練功徳。六者能集佛法修行功徳。七者得
果功徳
云何所作諸行滿足功徳。示現過去於諸佛
所能作所作種種功徳皆悉已辦故。復有何
義。依二種義。一依功徳。二依智慧。以能供
養恭敬給侍。諸修行等如威儀故。聞正法故。
如是次第菩薩如是滿足功徳智慧行已。次
應修行入地諸行。是故次説修行功徳四句。
示現有諸功徳智慧増上。以飮食法食二種
攝故。以依善知識復修諸行。能於義中能於
法中作巧方便。隨順正法如實修行故。以得
上妙善根力故。依巧方便故。妙有二種。一者
能作所作妙。二者深妙。能信彼處以聞如是
二種大妙不驚不怖故。以善護如來妙法藏
故。以如説法。一一隨順如實修行故。以不
自見以不自觸法故
菩薩如是如實修行。自身畢竟入菩薩位。是
故次説入位功徳。二十五句示現此義。云何
名爲生如來家。以是菩薩依佛家生得佛法
故。以能捨於分別煩惱。爾時攝取無分別智
故。示現修行施等行故。以斷所治破戒法故。
此*以何義。以持戒故對於破戒。能起破戒諸
煩惱滅。是故持戒治彼所治。以得對治惜身
命故。以得對治懈怠心故。以對欲界惡不善
故。以對一切諸不正見乃至對於小乘見故。
如是名爲入位功徳。是出世間波羅蜜行功
徳。應知以於如來如實所説甚深之法正入
功徳不顛倒故。以彼不能作諸功徳障所謂
天魔煩惱魔等不能作障。如是次第説以能
説法入功徳故。以深意説不顛倒法功徳入
故。説法功徳以如世諦第一義諦眞實説故。
如次第説。此明何義。法自性者。所謂諸法自
體相等入彼。應知住持功徳入法門流位得
清淨法故。以依如來住持之力能作所作故。
是諸菩薩不共住功徳同梵行故。以得持戒
平等行故。以是菩薩有善法分増長功徳。以
出世間信等功徳皆現前故。此是以不觸諸
食功徳。此明何義。隨宜而得。謂依乞食住
處臥具及湯藥等知足功徳。聖人所行隨何
資生皆不觸故。樂離諸欲修行之相不觸功
徳對觸。應知此復何義。不依於他智慧命
活。是故易滿易養。應知以能隨順證智功徳。
自身畢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以心
畢竟我定得故。當知是人爲能度者。以是人
能度未度者。如是等八句爲他利益修行功
徳。應如是知。以能安慰煩惱所縛諸衆生等
令入道故。能安衆生解脱法中故能令衆生
得解脱故。二句次第示現勝處能爲説道故
能與解脱故。二句次第示現能知對治法故。
示現能與對治所治能治法故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三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四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菩薩如是入菩薩位已。以爲利益一切衆
生心生有故。攝諸趣生。是故次説菩薩摩訶
薩以自在心生於三有。是故名爲攝取功徳
四句示現。以自在力攝勝處生。雖生彼處而
不爲彼之所染故。以長遠時攝取生處不疲
倦故。以不爲彼煩惱業等他力而生。自在如
意攝取生故。以諸菩薩一切處生。不畏彼處
所受種種諸苦惱故。菩薩如是以爲利益一
切衆生修行諸行。常爲一切衆生上首。是故
次説能爲上首。能領大衆能辦功徳。有十五
句示現此義。菩薩自身如佛所説修行之法
勤而學之教他無過故。以長遠時學習禁戒
受持不毀守愼堅固故。以有如是二種功徳
於先後時自善住故。以是義故能領大衆。此
義應知。以爲衆生能作上首令降伏故。以是
菩薩能領大衆諸魔不能與作障難。遠離一
切諸魔業故。以有不護身口意業畢竟得故。
不畏他人説其過故。以其現見甚深之法能
答問難不怯弱故。以説法勝巧方便故。以領
大衆行於大事。修行諸行不退自身善根分
故。二句示現可化衆生生於明故。可化衆生
離無明故能作因縁。如是次第此義應知。以
諸衆生有隨順者不隨順者而心堅固。雖有
相違有不相違諸煩惱等心不異故。以於衆
生無差別故。爲彼衆生成就一切種種功徳。
能受一切功徳數故。以作他恩他人不作報
恩障縛不住心故。以爲除滅一切諸使與諸
衆生對治法故。以其雖爲大衆圍遶而不高
心故。菩薩如是自利利他修行諸行。以爲成
就佛法修行。是故次説爲成就佛法修行功
徳。二十九句示現此義。當知是人如須彌山
以其堅固不可動者。以依一切諸勝功徳無分
別智。餘七地等一切分別不能動故。以依彼
法一切聲聞辟支佛念不能破壞以堅固故。
以依如來内法修行。違佛法者所不能壞。以
得勝力故。以入第一甚深之義法無我故。以
是人得轉身勝法依彼法故。得勝解脱滅煩
惱故。以依修行轉身得身。以一切種諸煩惱
染依身滅故。以於一切諸如來所常聞正法
不厭足故。以證實際更無境界。未證可證更
不求故。以爲衆生演説正法轉法輪故。以諸
相好莊嚴其身住持可樂。如帝釋王爲諸衆
生之所樂故。以得八地中十自在力故。二句
示現於九地中以依樂説辯才説法。與諸衆
生相應正念。如次第説此義應知。以於菩薩
第十地中得能治法善増長故。以得遠離所
治障法故。所言弱者所對治法。説名爲*弱
以諸菩薩住如是處説名佛故。以是菩薩雖
有障地而無障故。以是菩薩勝住餘地諸菩
薩故。以是菩薩無等地住菩薩平等。又復
無等無差別等復有差別説修多羅等法無我
平等一味證故。以諸菩薩住於彼處他不能
以覺觀測量故。以樂説辯説一切密無滯著
故。以於無量諸佛如來無量説法而能持能
受故。以不去而去。即次聞慧受大法雨。後以
如實覺入所覺故。以覺彼法隨順正入徹諸
法故。以入衆生八萬四千諸行門故。以如彼
行與對治法不疲倦故。以*是菩薩雖見世間
而離世間故。以得失等世間諸法憎愛貪恚
諸使煩惱不能増長故。以彼菩薩雖有得等
大利益事而於修行諸善根分不能滅壞故
菩薩如是修集佛法正修諸行得彼彼勝果。
是故次説得果功徳二十六句。示現此義。依
未解成就依色成就依業成就。依菩薩地盡
具足成就。依入佛地盡成就。如是次第此義
應知。當知是人爲得快愛。以諸黠慧之所愛
者。以是菩薩如實證諦。是故爲彼同伴侶
者之所恭敬心愛念故。以依法句依解法相
知彼法重而供養故。如次第説。以尊重佛法
者能供養故。以依中間人以依不信佛法人。
見彼菩薩有大勝事歸依菩薩禮拜等故。以
進究竟修菩薩行。餘諸菩薩於此菩薩亦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