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論 (No. 1523_ 菩提流支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今取二本爲正。其所釋經本。則是大經第
一百一十二卷耳後賢欲知今之所去宋本
初卷是何等者。請見彼經。即是耳



大寶積經論卷第二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爾時佛語迦葉。菩薩有四種得大伏藏。何等
爲四。能持諸佛能聞六波羅蜜。乃至樂著山
林心無懈怠。問曰。何故但定四法。不多不
少。答曰。爲遮無窮故。亦是非問故。復爲顯示
未曾有因故説四種。於長夜中善修空故。得
一切智。猶修空因故。無明闇弊世間者。爲
滅無明故。説法以能親近向涅槃心者。寂靜
甚深以不修故。不調伏淨故。世間者説上妙
法。誰能親近。故財法二施。是妬悋心相違。
久修習故。世間樂阿梨耶。爲著阿梨耶故。説
法時能親近。或復攝取一切菩薩行故。略説
四法。諸菩薩有二種助菩薩道行。一者助智
道行。二者助功徳道行。是中信空無我及不
捨。涅槃等。是助智道行。信業報等三句助
成功徳智。廣修六波羅蜜。攝取行故。助四種
行。是中不捨化衆生意故。財法二施而不望
報。是名助檀波羅蜜行。不捨涅槃意故。助戒
波羅蜜行。向涅槃心菩薩者。常恐怖世間。常
防伏破戒等諸煩惱因故。得性持戒法體。菩
薩成就無我忍。及以伏衆生相所依故。設使
衆生有逼過及惱時。而心不可動。能信業
報故。及意不捨世間故。助成精進波羅蜜行。
助成功徳智慧行果。信薩婆若事菩薩者。雖
照世間重苦。己心不捨衆生。及丈夫志故。不
捨世間諸苦。唯在世間。爲増長善根故。起
大精進。以大悲故助成禪定波羅蜜。大悲者。
依止根本禪定故。信空者。助成智慧波羅蜜
行。菩薩不捨菩提心者。是名持諦語。不欺誑
故。彼菩薩有大悲及信業報心。常向世間伴
故。作衆生處中而不助説顛倒。是故大悲及
信業報心。不捨世間行。不捨菩提心因故。此
諸法如是示現持諦語。菩薩諦語者。不捨菩
提心。是即取發心處不望報財法等施。是名
持勢。菩薩施心者。於財法二施中破慳悋妬
事。成向涅槃心者。是持寂靜事。菩薩寂靜
者。滅除不寂靜事故。能成善因信空無我等。
是名持智慧。菩薩智慧者。伏滅諸煩惱。對治
令得淨菩提。善根及能増長。乃至得菩提不
望報。及財法二施等慈。令利益他故。大悲者
是名大悲。以大悲爲首。及信業報故。行世間
時唯作衆生益等成就事中所生心喜悦等是
名喜。或復心向涅槃故。能伏諸煩惱以無煩
惱故。心喜事者名喜。或觀諸行無我等。諸法
離愛敬。或憶念如來。無量諸功徳故。生喜
者是名喜。或復自觀知我堪能出世。或見世
間諸衆生墮沒煩惱塵中已。我堪能於此大
世間塵中拔諸無明闇弊衆生已。令致寂滅
涅槃界中。所有此濟拔塵衆生心。或我能作
他利益。及見他益不相離。或見衆生受諸樂
故。心生喜事者是名喜。觀諸行無我故。除怨
親等事。得眞如平等作衆生益。相違法中自
然捨。菩提分法。是名捨財法等施。及不望施
報。布施愛語及悲。不捨作衆生益。利益餘
句常益持衆生行故。明同事耳。是故攝取一
切菩薩助道行故。釋成此四句。問曰。今須説
空義。以何爲空。答曰。以智慧善釋諸行性
相。而不得者是名空。問曰。爲智能滅諸行
也。答曰。不也。然是識相境界故。眞實中無
虚妄耶。而施識境界是不實事。於有作地
中同識生智慧。從發行下忍乃至性。法時。上
中下漸次別分前中後。了別已能與無漏智
作縁。已還滅無漏智故。眞實中無故。虚妄而
識故。識境界是不實事。於作地中同識生智。
從發行忍乃至性法時。漸次分別前中後。了
別已與無漏智作縁。已還滅無漏智。亦與眞
實見中障因相識境界中不能縁故。退還己
眞實境界故。見無相境界見法界故。過煩惱
地。非自相見故。自相境界唯行識在故。彼
法事等耳。唯識作世間者。修道行成向智是
相者。不能自取相故。若作如是依智。非性相
分別智。是自相本無常等智慧。非正事有記
相是識。是故非識劣勝。是義不成。何故不能
取自相故。若智非相者。智是同相境界。彼不
虚自取相。若能取自相者。捨自相故。唯有記
事相釋成識。是不異識。隨順報者是不相違
若作如是依智。共識同生是縁。然是事境界
如是相累智亦取自相。無上等者。是事不然。
何故。相違故。況自同相相違。已色事亦無
常。若以色事成無常者。智即能取然是不成。
是故智無自取相義。智隨順識故。彼性是故
不滅。作眞實境界相故。成捨自相義。是故智
無自相境界。或識是眞實相境界。問曰。以何
爲信空業報事能隨順。以是義故説言能信
諸業報耳。答曰。以有生故説。是故無患。此
亦有以智分別。觀諸行衆生不可見故。智知
諸行生無相無分別縁此故。不善不能住事
及無分別事有故。諸行誰作是誰果。而能相
順故生疑惑。生疑惑故不信業報。以是義故。
佛語迦葉。寧起衆生見積如須彌。不以我慢
者起於我慢心。如論中説偈
    空除一切見 見諸佛所説
    若有空見者 是則不可治
    不正觀諸空 能壞無智明
    喩若惡捉蛇 及行咒無方
    是中迴向故 如來説是偈
    知法及次法 鈍根難測量
菩薩善巧世諦第一義諦。雖善觀分別諸行。
故通達諸因縁集。甚深智已久長習故。乃識
知因縁事。是故不生疑惑。成彼隨所如是因。
他已不成就性故。諸行無分別。以是義故。有
如是種種分別。念佛方便善巧所攝作行。而
作所成。如應化處故。漸次得薩婆若果。菩薩
以信心故。發上勇猛精進忍無我等故。問
曰。應説忍無我事。答曰。以觀衆生想識境
界。以有世諦故。諸法同唯知善擇分別。已求
覓無衆生故。作是念。此但有法。亦如幻無分
別。不能自由迭相縁力。業煩惱柴火因生故。
如燈焔體。以本法縁相似義故。而相續不斷。
然彼生時無所從來。滅亦無迹。及無所至。於
中所有尚希用求者。是名無我忍。問曰。若無
我忍能作無衆生分別。及令菩薩皆衆生益
者。何故爲説無我忍事。答曰。於諸衆生所。
能作利益義故。説菩薩無我忍者。唯爲利益
衆生故。以彼無我忍故。菩薩伏諸煩惱。及觀
修衆生相故。知諸行縁假無分別事已。設使
有衆生患。及世間行還來惱菩薩者。以善知
衆生故。不捨菩提心。還持彼心成就智慧慈
悲故。不捨衆生及修習種種善根。爲得薩婆
若故。不捨諸行爲乃得菩提耳。問曰。信空及
忍無我。有何異義。答曰。信空無我事者。能
順分別觀一切諸行故。證法界根本處。無我
忍者。自相境界彼能順分別觀衆生物。唯見
法處本根故。信空者。除取法性慢。無我忍
者。除衆生性慢。問曰。菩薩有衆生相故起
大悲。何故爲説信無我法。是菩薩大悲相違
法。答曰。是大悲因故菩薩證知一切法無我
已。唯念衆生界。此諸衆生是無明闇弊故。但
有習於無我法中。横計作衆生相。已作執此
是我我所。已愛縁故造復有業。以此故還不
斷世間生死。是故作是念。我令衆生信樂此
諸法。是故菩薩生深重憐愍悲心。問曰。向涅
槃心者。今須釋涅槃義。答曰。無業煩惱親縁
果故。無縁故陰流滅故。名爲涅槃。如縁無故
火滅。或智慧火煖。彼識種無縁滅。有未來
縁。雖有所有有芽生如種。火熬滅有芽
生。滅煩惱火是眞涅槃。如樹拔根。然彼涅槃
有二種。一者有餘。二者無餘。是中有餘者。唯
滅煩惱。無餘者縁無故。不從集苦滅故名涅
槃。至涅槃故名到涅槃。亦名住涅槃。問曰。何
者向涅槃心。答曰。見世間諸患生如是心。我
云何如是滅煩惱已。得彼寂滅甘露處耳。向
涅槃等意同識生。諸白法心集。是名向涅槃
意。問曰。意不捨世間者。何者是世間義。答
曰。業煩惱事中迭相縁假。無始以來相續不
斷世間。至世間等故。名倒世間。寂滅世間
有學是義。菩薩雖見諸患而心發。以世間意
不捨衆生故。唯修發行世間行。問曰。若隨心
相似發諸行時。應修白得白修黒得黒者。云
何菩薩意向涅槃。與世間不相似發諸業行。
答曰。菩薩心利益他故。久修習行菩薩。向涅
槃意者。以利益他心能違退。善知世間多有
諸患故。菩薩雖厭世間向涅槃意。以心不捨
衆生故。發世間行菩薩作如是念。諸菩薩非
無漏法體中。増長生菩薩法。然唯有漏體中
増長生諸佛法。是故菩薩不捨菩薩法。雖見
世間諸患。而願取世間。如佛所説。迦葉。譬
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者。乃至有諸使雜世
間法故。能長佛法。菩薩爲化衆生故。而行布
施。問曰。今須釋化衆生事。答曰。以煩惱水
所潤作自相。諸衆生心戒聞思等修。造煖相
爲初。乃至攅成出世善根燒煖故。隨心令安
無漏善根種中。隨衆生心戒普化故。名教化
菩薩。以善修慈悲及方便善巧。爲化衆生心
戒故。以財法二施攝取衆生。攝已觀衆生心
所樂。隨於力化三乘法中。問曰。説布施者。
何故名布施。答曰。不貪等同生心念。及同起
一果施法持行布施及不望報心。是名布施。
是中種種化受故。報種種果差別義故。不望
報者。捨己之樂不求果報。是義。問曰。説不
捨衆生意而行布施者。豈不名爲求報也。何
故復説所行布施心不求報。答曰。雖不求報。
行布施化衆生。自然有故無患。或作如是念。
此是果報處。廣博方便。所謂發菩提心已。念
一切衆生。及不捨衆生。爲化衆生故。行布
施。行布施已世間得無量果報。後乃至得薩
婆若事中相違。雖現向衆生行施。爲遮彼故。
勸令修菩薩眞實功徳故。説言所行布施不
望其報。而示現此義故。説菩薩成就深心直
心故。不爲希求己之樂故行諸布施等法而
求果報。然於因及果中。心不著不希求。唯爲
利益衆生。令他衆生得佛菩提故。而發諸願
修諸善根時。作如是願。菩薩復作是念。若有
如是法者。我修薩婆若已。捨與一切衆生。然
諸法各自有體。修諸行者。自身得報。雖爾我
此薩婆若唯爲利益他。以此方便義故。菩薩
從靜心已來。所有行令發一切智。及布施等
諸法因。所有依縁。一切智等諸果法。彼一切
法皆是菩薩爲益他故。起心現向成利益。以
是義故。菩薩功徳不與聲聞縁覺同。故名爲
菩薩眞實功徳。是諸聲聞辟支佛行者。是世
間布施。爲化自身故而行布施。諸外道爲求
外事果報。行邪行故。對治説住正行意故。明
四種利益。四四句説應知。何等四種利益事。
一者得大伏藏。自在事故。二者超過魔道故。
令無諸怨家故。三者離諂曲心。在空閑處等
故。於諸受用中無諸譏嫌事故。四者助無量
福徳莊嚴故。得助無邊功徳事。此諸益等次
第相釋。於中初句得大伏藏者。助成功徳
智慧行。是中能値諸佛者。助成功徳行。餘三
句助成智慧行。依集功徳智慧行故。第二四
句超過魔道故。令淨諸障。依淨障故。第三四
句。攝一切善根法。集一切諸白法門。依集一
切諸白法門故。第四四句。助集成無量功徳。
能作一切衆生益事相。及得無邊功徳應知。
四種得大伏藏者。親近善人能聞正法。寂靜
思惟順行法及以次法應知。能値佛故。親近
善人。能聞六波羅蜜故。能聞正法。以無我心
親侍説法者故。寂靜思惟心不放逸。樂住山
林心無懈怠故。能行順法及以次法。是中能
値諸佛者。供養諸佛故。助成功徳行。餘三句
者。聞思修等慧淨故。助成智慧行。依世間勢
事相似法故。説此四種得大伏藏等法應知。
世間四種事。一者見事相樂種種戲等。二者
聽受用事伎樂等。三者念受用等事庫藏諸
財等。四者觸受用事餘食等。如是見佛者聞
思修等。應知。菩薩有四種超過魔道法者。依
四種魔故。説超過魔道法。應知。四種魔者。
於行大乘法中作障捨菩提心。教化衆生中
作障。於一切衆生所不生惡心。於不異行中
作障。能善覺知一切見故。於行滿足中作障。
及一切衆生起憍心對治説不動乘自捨衆
生諸非行因。捨諸邪行因。及捨不滿足正行
因超過魔道。應知。菩薩有四法攝一切善根。
依四種善根故。説四種法。攝一切善故。應
知。一者一心地修相。二者不一心地相。是三
種化衆生相。修苦行相。及聞思相離諂曲心。
在空閑處者。示現修相善根。於諸衆生行四
攝法。而不求報者。爲化衆生故行行。是化衆
生故行行。是化衆生相。爲一切衆生故。不
惜身命爲求正法是難。有苦行相聞無厭足。
及義無厭足故。爲集一切善根及行精進。是
名聞思相。菩薩有四無量福徳莊嚴事。依欲
起發衆生令捨故説四處。何等四處疑惑猶
豫等。爲防墮惡道故。樂小乘故。及於佛法中
起惡心謗等。是中心不求報而行布施者。迴
彼疑惑猶豫等心故。於破戒人。而生大悲者。
迴彼墮惡道衆生故。稱揚讃歎勸化一切衆
生菩提心者。迴彼樂小乘之心故。於諸下劣
修習忍者。迴彼於佛法中起惡心謗等。若不
護狹劣者。於正法中起惡故。説菩薩有四種
超過無明煩惱地法。何等爲四。以持禁戒攝
取正法。及施光明世世資用乃至同意。
名四法超過無明煩惱地。菩薩有四無障礙。
令得具足無障礙智。一者法施。二者攝護正
法。三者不起妬心。四者不輕謗他耳。非但名
字名爲菩薩者。示現正行差別故。發意至漸
次説法行等方便示現。依勝如等行故。菩薩
法行者。示現聲聞等行中勝故。等行者。自身
及他身與己等故。菩薩行行示現。不以一切
衆生故。善行者於菩薩行中。示現勝義盡至
善淨。方便善巧依菩提故。行正法行者。菩薩
行中示現彼方便故。是中菩薩行正法行。於
聲聞縁覺行中。示現有五種勝事故。常爲一
切衆生深益求樂。令得住一切智。善能稱量
己之功徳者。以深心勝故。菩薩深心勝故。自
身常爲一切衆生深益與樂。非諸聲聞縁覺
等。能以四種勝行。勸令信入一切智人
諸菩薩者。勸衆生令入一切智慧中。非諸聲
聞縁覺等。善能稱量己之功徳。不壞他智者。
菩薩善能知己之所得。亦知二乘等行。非二
乘等能達菩薩功徳故。無諂曲心者。菩薩無
執著慢心。以證知法無我故修彼。第二句聲
聞等。有説此是福田處勝故。深入堅意者。菩
薩爲化利益衆生故。起深入堅意。非諸聲聞
縁覺等捨衆生益而入涅槃故。菩薩等行中。
示現有八種等故。愛敬等者。有三種差別故。
心行時差別故。不虚愛敬者。示現無所悕求
心故。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者。示現於作利益
不作利益中等同行行故。永能作善知識。乃
至涅槃者。示現一切時愛敬故。常籌量至意
念具愛敬先意問訊者。示現慰喩問訊中等
同心故。有限量諸成熟心等化喜樂故。所許
之事終不患息者。示現佐助同等事。隨所許
重擔乃至未下故。普爲一切衆生。不斷行大
悲心。無疲倦者。示現悲心同等無偏心。許諸
重擔故。復心無疲惓者。示現不被縛。等同不
喜惱心而將諸重擔故。永求正法名聞無厭
足者。示現方便善巧等同。文義善巧等故。
隨化者方便化故。但見自過。見他過者以不
瞋心。令彼人説。*示現於諸説中等同故。若
不見自過乃以瞋心説者。是名不等同説。以
菩提心行一切依儀者。示現發願等等同一
切善故。所作皆等迴向大菩提。作願善根行
者示現。謂六波羅蜜所行布施而不求報。如
是等一一波羅蜜。説有障對治。顯説無礙。布
施等諸波羅蜜事。容有身口能忍。一切衆生
而不能不壞心忍故。經言不壞一切衆生忍
故。爲修集一切諸善根者。示現修習三乘善
根故。勤行精進。雖生無色而起禪定行者。以
有生故。色界中善劣應知。非三摩拔提中
菩薩生色界中者。成熟己身佛法故。至餘世
界親近諸佛故。欲界中利益衆生勝故。非色
界處方便所攝慧行四攝法所攝。方便者。彼
方便者以四攝法所攝。示現何等四法。一者
法行事。二者修行事。三者性行事。四者果
修行事。有三種相行者。於持戒破戒衆生
中。生慈悲心。無二之心及作分別心。此教
授者。是持戒是不持戒。所有教授者。諸功
徳及諸患等。彼即捨諸分別悕求教授。及親
近教授故。至心聽法者。至心勇猛受諸教
誨故。常樂山林者。依寂靜治諸欲貪等故。此
三句示現修行事。何等三句示現性事。心不
樂著世間衆事者。示現心相不散。以不亂故
不著小乘。於大乘中常見大利者。過捨小乘
心成就順大乘心故。離惡知識成親近善友
者。於寂靜勇猛無暫息。衆生親近忍親近。寂
靜勇猛無暫息化衆生。故所説法行者。奢摩
他毘婆舍那不亂想所攝。隨有念及隨所同
侶而有此法行事。性果有二種相心淨故。及
教化衆生。是中心淨者以智慧淨故。世間出
世間應知。成四梵行莊嚴遊戲五通者。依淨
世間智慧受大功徳。助集依力修果故。淨世
間智慧應知。常依止智慧者。修世間智慧而
爲知足。捨彼心而淨求出世間智慧故。是名
出世間智慧。應知。教化衆生事四句示現。於
諸衆生住邪行正行。而意不捨者。住不能忍
惱等諸患故。越堪忍惱而不報故。言常決定
者。所説之言常定。及敬前後相覆非前説已
後不喜説貴眞實語者愛敬及護實語隨説而
行故。一切威儀所作之中。唯菩提心爲首
者。依爲得菩提故。不喜求利養名聞故。如是
分別住正行。菩薩已爲顯*示諸勝功徳故。説
諸喩應知。迦葉譬如大地皆能容受者。初喩
中示現菩薩依衆生。令増長發種種愛果種
子故。然心無分別。不求其報者。作惡不能
報。作好不悕報。於利益及惡中心不足故。以
第二第三第四喩。示現發依義故。爲教化衆
生。令増長善根因盡至事。譬如月初生時。月
輪光明形色。日日轉明滿足増長。第五喩。依
衆生益故。示現菩薩増長自成菩提助道行。
譬如師子獸王。隨所至處不驚不怖。安
而行。第七喩。示現不恐怖世間涅槃。及不著
彼二。譬如善調象王。能持一切重擔。不生疲
惓。第八喩。示現荷負世間重擔。而不住疲
惓。譬如蓮華生於水中。水不能著。第九喩。示
現世間煩惱不能染故。譬如有人伐樹根在
還生。第十喩。示現雖不煩惱染而不證涅
槃。譬如一切諸方一切諸河水皆入大海。入
海已皆成一味。第十一喩。雖有善根及以煩
惱。迴向發願攝取故。示菩提因。譬如須彌山
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等皆依止住。第十二
喩。防聲聞同涅槃。彼聲聞捨自願及諸善根
而取涅槃。諸菩薩者。雖示涅槃而不捨自願。
示現於諸善根得大自在。譬如國王以臣力
故。能辦一切國繼等事。第十三喩。*示現釋
成云何入涅槃。而能作衆生益。譬如天起大
雲。必能降雨。皆能増長一切果實。第十四
喩。隨轉輪王所出之處。彼處則有具足七寶。
第十五喩。何故不恒説及生示現待時。第十
六喩。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彼處則有
無量百千萬金銀等寶。第十六喩。示現同
聲聞等。涅槃中有過患故。彼聲聞等則無。譬
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所有用物皆悉同等。
第十七喩。示現彼聲聞等無力。不堪證入勝
法故。菩薩於己及他。等行利益一切衆生。譬
如咒術藥力。持毒不能害人。諸大城中所有
糞穢。彼若致甘蔗桃田中則有利益。第
十八。第十九喩。説菩薩雖未斷諸煩惱。示現
勝聲聞等。以不能作患及作大利益功徳之
事。此諸喩前句顯分別説。後句漸次應知。彼
復云何。答曰。菩薩從初發心。前中後依助成
一切衆生善根心不悕報。於一切好惡中心
如大地。復非如無分別地。諸衆生依己。自假
力而能受用。菩薩不爾。然菩薩爲欲生善根
因故。起敬愛等。心如水。復非如水。於正受
増長中而相違。菩薩不爾。然菩薩爲欲成熟
諸善根故。説厭離等法。心如火。復非如火。化
諸佛世界相違成。菩薩不爾。然菩薩爲欲教
化成熟者。示現解脱現氣應化故。助正教授。
心如風。復非如風。見相假力故。而能受用。菩
薩不爾。然菩薩自能増長諸白法。心如月。復
非如月。唯能照白月不照黒月。菩薩不爾。然
菩薩於諸黒白法中。等心以智慧照明一切
法故。心如日。復非如日。畏羅睺障而轉行。菩
薩不爾。然菩薩於一切道。生處不畏諸煩惱而
行。心如師子。復非如師子。將諸重擔而生退
還。菩薩不爾。然菩薩能忍一切重擔諸苦等。
心如調伏龍王。復非如龍王得利或失利。柔
軟語苦樂防護益失中有染心。菩薩不爾。然
菩薩於一切世間法中。増益之中心不生染。心
如蓮華。復非如蓮華。斷莖已不復能生。菩薩
不爾。然菩薩雖復滅諸煩惱。以善根力故。即
能世間生心。如不伐樹根。復不如樹根伐之
唯有正根。菩薩不爾。然菩薩諸善根迴向發
願。大菩提及涅槃故。心如入海水。復非如
入海水。唯名順如海水。菩薩不爾。然菩薩依
修集大成就大菩提涅槃等諸善根故。而能
遊戲。心如須彌山王所住諸天。復非如須彌
山王所住者。唯樂著自樂心多放逸。菩薩不
爾。然菩薩以不共方便智慧力故。能辦一切
諸佛所作之事。心如國王以臣力故能辦國
繼等事。復非如國王以臣力故唯爲自利故。
防護己之國。菩薩不爾。然菩薩捨己之樂。將
護潤益衆生。心如天起大雲。復非如天起大
雲。不能常與以時善熟。菩薩不爾。然菩薩
永能増長生諸菩提分等法。心如轉輪王所
出之處。復非如轉輪王所出之處。唯一無二
大人共生。菩薩不爾。然菩薩解脱心等共同
一時生故。心如摩尼珠。復非如摩尼珠。永不
離庫藏迦離沙波那等。菩薩不爾。然菩薩已
入無漏戒中。同有所作同受諸樂。心如忉利
諸天入同等園。復非如忉利諸天入同等林。
己唯能増長諸煩惱業。捨身墮惡道中。菩薩
不爾。然菩薩滅諸煩惱。不能令墮惡處故。如
伏滅煩惱毒故。復非如持毒己。不能害物
及無利益。菩薩不爾。然菩薩以自己煩惱。能
利益一切衆生。心如諸大城中所有糞穢煩
惱。菩薩亦爾。如世間讃歎等事功徳。過勝彼
功徳故。名無比功徳。以是義故。諸菩薩者
名爲無比功徳。應知正行差別中。已説諸勝
功徳。未説正行體性相。是故彼體性相。以中
道義示。現捨二邊。是中道義。應知。何者二
邊。一者外道邊所有我見。彼則於陰界入中
横而執。是則常見。是後時總而説言。常是
一邊。我是一邊。二者聲聞縁覺邊。若於諸陰
等中。執無常及執無我。是則後時總而説言。
無常是二邊無我是二邊。所有此二邊中間。
是名無分別智。彼無分別義故。名無色。不可
演説義故。名不可見。非識事住故。名不住。離
可取所取義故。故名無相。離能取唯記識等
義故名無記。不住世間及涅槃義故。名無著。
應知於中是諸外道横執有我故。説對治若
不觀我人衆生衆生壽命養育丈夫富伽羅。
及不觀摩那婆等。所説應知。聲聞縁覺於諸
陰中横執無常。及以無我對治彼故。説若觀
色非常亦非無常。觀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
常。乃至我是一邊無我是二邊。所有此二中
間。彼一切無色無行無命無智無覺無著。迦
葉。是名中道諸法眞實正觀。説執無常執無
我爲因者。無破陰無常執時亦*陰無我執
事應知。示現分別所取之事無量故。分別説
能取之事。亦復無量。迦葉。若心有實是名
一邊。若心無實是名二邊。是中眞實心者。若
本所説順執分別無常無我眞實者。若分別
常我等。若無心數者。業行所依故。無心數
者。唯造業行故。無意者。若非思量所説故。無
識者是報。善不善法者。順愚癡非愚癡故。彼
即是不愛果對治彼故。説有罪無罪者。無諸
惡世間出世間故。有漏無漏。無漏者。有漏心
不能取故。有漏者。彼復黒朋所説染等法故。
白朋等法者。諸淨等法故。是中若心有實若
心無實者。此是二*乃彼所順諸法中。有善不
善乃至有垢無垢。所有此二邊不可得。不可
説不可辦。是名諸法中道眞實正觀。是中不
可得者。以彼見故。不可説者。唯説彼故。體
不可説。他來問者。不能爲正説。復有餘傍
義。善不善者。是本餘上上句是正釋。應知外
道聲聞等對治。説中道義已對治説。菩薩邊
對治説。是中有諸外道等常我執倒。從何而
起。説言如盲者倒地。諸聲聞縁覺等修行見
人無我。已唯覺知行故。生諸行無常無我。及
本見法無我。依諸行從無常無我而生。菩薩
見修行法無我已。本習法無我。後生横執有
邊依爲三種横執有邊故。示現對治等自相
横執。於有無事中説迦葉。有是一邊無是二
邊。乃至無命無知無覺無著。是名中道諸法
眞實正觀。如説應知依有障對治故。所執無
明爲明説。經言。迦葉。我爲汝等所説十二
因縁。所謂無明縁行。乃至無明滅已憂悲苦
惱妄想等滅。執有爲無爲及滅餘道故。行及
滅行如是等諸句。此諸執等對治。是名不二
妄想分別執性離。是平等性故。説不二相故。
非明令能生非無明能滅。非行等能滅除非
令可得者。雖有分別性相成就。如是此所
有智彼能防謗邊。非明非無明如是等。若不
以空故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故。
令諸法無相但法自無相。乃至但法自無起
無取無性。如是等。示現何義。已得明空等相
因縁生法妄想分別性。或成就性不能令空。
何以故。是諸法體爾。若妄想分別性。或復成
就性故。諸法亦空。如是乃至無性。此説有明
及有彼障。示現離妄想成就性。已防遮護謗
邊。是中有七種障對治故。説明爲空。乃至
無性。七種障。一者見對治彼故説空。貪瞋癡
相因對治彼故。説無相。復於有中取願。對治
彼故説無願。復造有諸業行對治彼故説無
作。因彼有果故有生。對治彼故説無生。生已
必起苦樂。對治彼故説無起。見空故生我慢。
對治彼故説諸法亦無性耳。是中作無我觀。
遮人執取相。餘者乃至不二等相者。諸法執
取相故言迦葉非無人故。名曰爲空。但空自
空者。遮人及法横執取相。非滅衆生執取相。
非滅衆生執取相故而修空。然空自空。示現
滅法中執相故。以妄執分別性故。空是空。何
況一切法妄者分別中所執取者。故如是以
空則非事。依妄執分別性中無故。復非無事。
以成就性中有故。如空者。一切諸法亦爾者。
諸法中執取故。示現法無我。然彼者成就示
現故日月經言前際空中際空。後際亦空。示
現一切時。凡夫有學無學體中示現有故。汝
等當依於空者。依了義故。於空示現防方便。
莫依其人者依了義故。遮依彼已。名住依了
義事。所有人分別及隨事因。彼二富伽羅故。
言若以得空便依空。此示現何義。非妄分別
空性覺故。應依空義。如是依已。本以執人我
見故。懷有取執故。我法亦失令轉失疾。以
作彼及知疾失事。釋成故言迦葉寧起我見。
積如須彌不以空見。乃至一切諸見唯空能
滅。以分別覺空故。識知空我慢眞實義。令不
能得爲得而起謗。是則轉難除人見故。汝藥
動病在内而不出者。是名有病。經言。迦葉若
起空見者。我説彼人則不可治。或以妄執分
別性。一切諸物一切非事。但横執是義。虚空
喩者。防護轉變不正執取。若有空見彼以空
故。色等法中求非事故。於事中作非事分別。
是名彼者轉變中横執取。是諸色等法性自
無喩。若起求除空諸衆生者喩行。空法體中
幻畏彼體已事妄分別故。若色等諸法無者。
徒修諸行護此患故説畫師喩。喩若實無鬼
畫師自分別思量已。迷沒躄地。如是亦無色
等事。諸凡夫横。自分別行念故。世間轉輪而
行可除彼無智故。修行而不虚。先者已釋
妄分別行。今説發行中不虚事。若此但是迷
心者。云何彼心能識知。是彼心遮防護難。故
言先防妄分別發取。今須遮説發行事故。説
幻師喩。是中如幻師處者。如繋心念智如幻
師幻作者。觀無事智如食者唯觀無念想智觀
如空等故。本從聖慧根如實觀見故。無彼云
何不如實觀。而得出世間智。遮難故。説二木
相磨處寂靜思惟縁故。火處生聖慧根。生已
捨彼寂靜觀示現應知。爲已生智與無智對
治爲當未生遮故説燈明喩。智無分別相示
現智慧生時即對治無智。云何無始煩惱染
有始對治。能滅遮防難故。説著内燈明喩。
此喩喩中道義。略而釋説。廣分別者。菩薩住
正行戒中故。差別應知。法行菩薩者。説世諦
實語理。及分別實語。現漸教不如聞音聲取。
以如是相故。不依聲聞乘。遇彼已説是中曾
供養及修善根者。順向大乘諸甚深法及順
空。於分別不分別。實諦理所攝故。世諦及眞
實諦所説。唯一法界了義中説。以是義故。順
向所依名爲行寂靜。行寂靜故名曰順向中
道義。如是彼法指斥。釋説十三種中道之事。
釋衆生空是衆生無我及法空。是法無我横
分別。如邊及謗邊。證法并彼發願向大菩
提。如是行已。於煩苦中心無厭足。及勝信二
無我。前無我中後無我爲最盡至諸空。彼者
亦如是釋説神力云何釋衆生空。以一相故。
言若不自觀者。示現不自覺知。是中有此不
分別。有三種不分別事。於衆生事中。明陰事
及彼種種事。轉明諸界中彼受用事中諸入
等。内及外并二中間。如凡夫横執
大寶積經論卷第二


大寶積經論卷第三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不見我。云何釋成人無我。示現以一相覺故。
是中有此覺事故。説不常觀知還彼三種事
中。凡夫計執所生常不見凡夫所計自異相
見故。陰等無常事云何。釋法空。示現亦以一
相不覺故。説非無常觀故。知是中有此不覺
事。還彼事中無常趣故。内外及二中間。是凡
夫計執假説相體性不可覺知。得無常者若計
執已。於不可説事中横安云何釋説法無我。
示現以一相覺故。是中有此覺覺事故。還彼
事中所覺見聖智境界。唯彼自内證知。餘人
不能説。彼有六種相。如凡夫所計執假見説
性不相似。何者六種。非色者自測指斥不可
得説。是此此是不可見者。是以彼不可得。示
他不住者。過色根境界故。彼處色等根不能
住故。無相者離念性相故。無記者離意識境
界故。無著者無煩惱事故。云何釋成横計執
有邊。示現有二種勝相正説故。及示現彼體
性相正説故。是中何者勝正説性相。彼上上
有八種應知。還彼事中常正執無常正執。及
依常正執故。有我取正執。及依無常執有無
我執。及依無我取執故。有取實心大執依有
我執故。説不取實心執彼所依者。亦求彼復
求者。依執故及依執共順依取不實心所執
取不善。等執著乃至取染執相有五種障患。
於染法中有顛倒患謗患發起患麁惡患無常
患。依執取實心。彼對治於淨法中善等所安
乃至淨得所安。此是成八種諸勝安。是諸八
種勝安。菩薩不覺念順不執著故。不説順不
勸他故。不悟順不動他故。是中眞實執安者。
上明依此八種勝安事中。凡夫繋念假用性
執安言有如是安云何釋謗邊。亦以一相故。
示現有謗事故。是中有謗事者。如彼信邪法
無我一切時執故。言無一切法相。以是義故。略
説此横執謗邊。離六種相。顯説中道義。云何
釋成諸法證事。如經迦葉明與無明無異無
別。如是知者。是名中道眞實正觀。乃至老死
滅。是無二無別等。有三種相釋説證法事。還
彼本説三種事中。及第四因縁事。中有障有
對治。住有爲無爲示現性相不可得。故示現
勝事不可得故。及習彼已證得如實智。是中
性相不可得者。如凡夫計執。明與無明性相
不可得。是中勝事不可得者。所有彼凡夫横
計執性相滅生聚集不見二相故。是中證得智
者。所説彼智及依所依念相行不念故。及行
不障故。以内智知證法無我故云何釋菩薩
證法。迴發願向大菩提故。亦是一相故。言若
不以空故。令諸法空。如是等七句説。菩薩爲
利益衆生故。以空故。不令諸法空不捨煩惱。
是義如是。不以無願故。令諸法無願。不以無
相故。令諸法無相。不現起復業生流及念生
流。一切諸行無性。以涅槃滅世間流。云何如
是行已。釋成未離煩惱苦心事。亦以一相義
故。言如諸法有性無性。如是等七句説。未滅
諸怨障等法。如實觀證。是中如實證者。還彼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