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無相法耶。答言。是以是因縁故當知一
切法皆是無相。若無相汝云何難言有諸道。
正以無相故有三乘諸道。佛言。若菩薩能
如是學無相法。則能増益諸善法。所謂六
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此中佛自説因縁。
菩薩唯住三解脱門。不以餘法爲要。所以
者何。三解脱門是實法。餘四念處等法雖實
皆方便説。三解脱門近涅槃。亦能攝一切實
善法。是故説菩薩應學。問曰。若菩薩學是
三解脱門。即學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是三
解脱門皆空無相無分別。是五衆諸法皆是
有相有分別法。云何學三解脱門故學是餘
法。答曰。菩薩學是三解脱門。則出三界盡
三漏故。於諸法中得實智慧無所不通。
先來五衆中皆虚妄邪行。今得此三解脱門
故得正通達。此中佛自説因縁。菩薩行是
三解脱門無相法時。知色生知色滅知色
如。乃至識亦爾。如經中廣説。須菩提復
問。如佛所言。菩薩知色等相。知色等生。
知色等滅。知色等如。若如是分別將無色
性壞法性耶。佛答。若有法出法性者。色
性應壞法性。一切法實相名爲法性。是故
一切法皆入法性中。色性實相即是法性同
一性。云何色性能壞法性。佛更説因縁。諸
佛賢聖不見出法性更有法者。不得故不
説。諸佛賢聖最可信者。菩薩應如是學法
性。須菩提白佛。若菩薩學法性是爲無
所學。所以者何。法性無性故。佛答。法性無性
者。若菩薩學法性爲學一切法。若法性當
別有性。若無性是性。應但學法性不學一
切法。今法性實無別性。亦無無性故。
學一切法。但諸法實相是法性。是故得實
相則正遍學一切法。爾時須菩提白佛。世
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以何等
故學六波羅蜜乃至陀羅尼門。何以故。諸法
實相即是法性。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更何
所求。復次法性中無分別是六波羅蜜乃至
陀羅尼。今菩薩分別行是法將無墮顛倒
中耶。佛可須菩提意而答。若菩薩出法性
見有法者。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出法性有法者是常顛倒。無明不可
轉令實。云何斷一切法中無明得作佛。菩
薩知一切法即是畢竟空常寂滅相。無戲論
無名字憐愍衆生。以方便力故以名相
説。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經中所説幻喩。幻師即是菩
薩。幻法即是六波羅蜜等諸法。雖行是諸
法無著心如幻師雖幻作種種物知其無
實而不著。智者是佛及大菩薩。無智者凡夫
人及新發意。而大歡喜歎未曾有。菩薩行菩
薩道雖出法性更不見有法亦不見有
一定衆生。而大利益自身及衆生。如經中
説。是菩薩自行布施等。亦教他人讃歎布
施法。歡喜讃歎行布施者。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此中佛自説因縁。若法性先無後
有。菩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
不能以方便力説。所以者何。若法性先無
後有。從因縁生者則與凡夫共法無異。
若法性先有後無。衆生及諸法則墮斷滅。以
諸法性先空中後亦爾。非智慧力故令空。
衆生及諸法非以入無餘涅槃時乃空。從
本已來常空。菩薩教衆生。何以不觀其實
性而著顛倒。若觀諸法畢竟空性者。則知
從本已來常空今無所失。如是行般若
波羅蜜菩薩。則能祐利衆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九



大智度論釋實際品第八十卷九
  *聖者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
得。菩薩爲誰故行般若波羅蜜。佛告須菩提。
菩薩爲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實際
衆生際異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實際衆生際不異。以是故菩薩摩訶薩爲利
益衆生故行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不壞實際法立
衆生於實際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實
際即是衆生際。菩薩則爲建立實際於實際。
世尊。若建立實際於實際。則爲建立自性於
自性。世尊。不得建立自性於自性。世尊。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建立衆生
於實際。佛告須菩提。實際不可建立於實
際。自性不可建立於自性。須菩提。今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
生於實際。實際亦不異衆生際。實際衆生際
無二無別。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諸菩
薩摩訶薩方便力用是方便力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建立衆生於實際。亦不壞
實際相。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生於布施。建
立已説布施先後際相。作是言如是布施。前
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施者亦空。施報亦空
受者亦空。諸善男子是一切法實際中不可
得。汝等莫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若汝等不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是時布施能取甘露味得甘露味果。汝善男
子以是布施故莫著色。莫著受想行識。何以
故。是布施布施相空。施者施者空。施報施
報空。受者受者空空中布施不可得。施者不
可得。施報不可得。受者不可得。何以故。是諸
法畢竟自性空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教衆生持戒。
語衆生言。汝善男子除捨殺生法。乃至除捨
見。何以故。善男子如汝所分別法。是諸
法無如是性。汝善男子當諦思惟。何等是衆
生而欲奪命。用何等物奪命。乃至邪見亦如
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方便力成就衆
生。是菩薩摩訶薩即爲衆生説布施持戒果
報。是布施持戒果報自性空。知布施持戒果
報自性空已是中不著。不著故心不散能生
智慧。以是智慧斷一切結使煩惱入無餘
涅槃。是世俗法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空中
無有滅亦無使滅者。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見衆生瞋恚惱心。
教言。汝善男子來修行忍辱。作忍辱人當樂
忍辱。汝所瞋者自性空故。汝來善男子如
是思惟。我於何所法中瞋。誰爲瞋者。所瞋者
誰。是法皆空是性空法。無不空時。是空非諸
佛作。非辟支佛聲聞作。非菩薩摩訶薩作。
非諸天鬼神龍王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非四天王天。乃至非他化自在天。非梵衆天。
乃至非淨居天。非無邊空處。乃至非有想非
無想處諸天所作。汝當如是思惟。所瞋誰。
誰是瞋者。何等是瞋事。是一切法性空。性空
中無有所瞋。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以是因縁建立衆生於性空。
次第漸漸示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世俗法非第一實義。何以故。是性空
中無有得者無有得法無有得處。須菩提。是
名實際性空法。菩薩摩訶薩爲衆生故行是
法。衆生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離衆生
相。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方便力故見衆生懈怠教令身精進心精
進。作是言。諸善男子諸法性空中。無懈怠法
無懈怠者無懈怠事。是一切法性皆空無過
性空者。汝等生身精進心精進。爲生善法故
莫懈怠。善男子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
進若禪定若智慧。若諸禪定解脱三昧。若四
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脱門無相無作
解脱門。乃至十八不共法中莫懈怠。諸善
男子是一切法性空中。當知無礙相。無礙法
中無懈怠者無懈怠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教衆生令住性空不
墮二法。何以故。是性空無二無別故。是無
二法則無可瞋處。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性空般若波羅蜜時。教衆生令精進。作是
言。諸善男子勤精進。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
若精進若禪定若智慧若禪定解脱三昧若四
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脱門無相無作
解脱門若佛十力。若四無所畏。若四無礙智。
若十八不共法。若大慈大悲是諸法汝等莫
念二相。莫念不二相。何以故。是法性皆空。
是性空法不應用二相念。不應用不二相念。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方便力故成就衆生。成就衆生已。次第教令
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
支佛道菩薩位。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見衆生亂心以方便力爲利益衆生故。作是
言。諸善男子當修禪定。汝莫生亂想。當生一
心。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性。空中無有法可
得。若亂若一心。汝等住是三昧。所有作業
若身若口若意若布施若持戒若行忍辱若勤
精進若行禪定若修智慧。若行四念處。乃至
若行八聖道分。若諸解脱次第定。若行佛
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道若辟支
佛道若菩薩道若佛道。若須陀洹果斯陀含
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一切種
智。若成就衆生。若淨佛國土。汝等皆當應隨
所願得。行性空故。如是須菩提。若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爲利益衆生故。
從初發意終不懈廢。常求善法利益衆生。從
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從諸佛聞法。
捨身受身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忘
失。是菩薩常得諸陀羅尼諸根具足。所謂身
根意根。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常修
一切種智。修一切種智故一切諸道皆修。若
聲聞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薩神通道。行神通
道菩薩常利益衆生終不忘失。是菩薩住報得
神通利益衆生入生死五道終不耗減。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性空。
以禪定利益衆生。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住性空。以方便力故利益衆
生。作是言。汝等諸善男子觀一切法性空。
善男子。汝等當作諸業若身業若口業若意
業。取甘露味得甘露果。性空中無有法退。
何以故。性空不退亦無退者。以性空非法亦
非非法於無所有法中。云何當有退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如是教衆生
不懈廢。是菩薩自行十善亦教他人行十
善。五戒八戒亦如是。自行初禪亦教他人令
初禪。乃至第四禪亦如是。常自行慈心
亦教他人令行慈心。乃至捨心亦如是。自行
無邊空處。亦教他人令行無邊空處。乃至非
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自行四念處亦教他
人令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
八十隨形好亦如是。自於須陀洹果中生智
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須陀洹果。乃
至阿羅漢果亦如是。自於辟支佛道中生
智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辟支佛道。
自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亦教他人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如是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終不懈
怠。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性常空。常
空中衆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菩薩摩
訶薩云何求一切種智。佛告須菩提如是如
是。如汝所言。諸法性皆空。空中衆生不可
得。法非法亦不可得。須菩提。若一切法性不
空。菩薩摩訶薩不依性空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爲衆生説性空法。須菩提。色性空
受想行識性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説五陰性空法。説十二入十八界性空法。
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性空法。説三解脱門八背捨九次第定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
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性空法。説須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
一切種智。斷煩惱習性空法。須菩提。若内
空性不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性不空者則
空性。是性空不常不斷。何以故。是性空
無住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須菩提。是
名法住相。是中無法無聚無散無増無減無
生無滅無垢無淨。是爲諸法相。菩薩摩訶薩
在是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見法
有所發。無發無住是名法住相。是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一切法性空不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有
法能障礙。當何處生疑。是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性空。不得衆生不得我不得人不得
壽不得命。乃至不得知者見者。性空中色不
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乃至八十隨形好不
可得。須菩提。譬如佛化作四衆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常爲是諸衆説法。千萬億
劫不斷。佛告須菩提。是諸化衆當得須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記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是諸化衆無有根本實故。一切諸法性
空亦無根本實事。何等是衆生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爲衆生説性空
法。是衆生實不可得。以衆生墮顛倒故。拔
衆生令住不顛倒。顛倒即是無顛倒。顛倒不
顛倒。雖一相而多顛倒少不顛倒。無顛倒處
中則無我無衆生。乃至無知者見者。無顛倒
處中。亦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十二入。乃至無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爲諸法性空。菩
薩摩訶薩住是中行般若波羅蜜時。於衆生
相顛倒中拔出衆生。所謂無衆生有衆生相
中拔出。乃至知者見者相中拔出。於無色色
相中無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相中拔出衆生。
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有漏法亦如是。須
菩提。亦有諸無漏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如是等
法雖無漏亦不如第一義相。第一義相者無
作無爲無生無相無説。是名第一義。亦名性
空亦名諸佛道。是中不得衆生。乃至不得知
者見者。不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不得八十隨
形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非爲道法故。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爲諸法實相性空
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性空前際亦
是性空。後際亦是性空。中際亦是性空。常
性空無不性空時。菩薩摩訶薩行是性空般
若波羅蜜。爲衆生著衆生相。欲拔出故求道
種智。求道種智時遍行一切道。若聲聞道若
辟支佛道若菩薩道。是菩薩具足一切道拔
出衆生於邪想著。淨佛國土已。隨其壽命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過去十方
諸佛道性空。未來現在十方諸佛道亦性空。
離性空世間無道無道果。要從親近諸佛聞
是諸法性空行是法不失薩婆若。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甚希有。諸菩薩摩訶薩行是性
空法亦不壞性空相。所謂色與性空異。受想
行識與性空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與性空異。世尊但色即是性空。性空即是
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即是性空。性空即是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色與
性空異。若受想行識與性空異。乃至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與性空異。菩薩摩訶薩不能
得一切種智。須菩提。今色不異性空。乃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異性空。以是故。菩薩
摩訶薩知一切法性空。發意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何以故。是中無有法若實若常。但
凡夫著色受想行識。凡夫取色相取受想行
識相。有我心著内外物故。受後身色受想行
識。是故不得脱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往來五
道。以是事故。菩薩摩訶薩行性空波羅蜜。
不壞色等諸法相若空若不空。何以故。
色性空相不壞色。所謂是色是空。譬如虚空
不壞虚空。内虚空不壞外虚空。外虚空不壞
内虚空。如是須菩提色不壞色空相。色空相
不壞色。何以故。是二法無有性。能有所壞。
所謂是空是非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亦如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
空無分別。云何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
作是願。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
若一切法無分別。云何菩薩發心言。我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分別諸法不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
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行二相者。無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分別作二分者。無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不二不分別。諸法則是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是不二相不壞相。
須菩提。是菩提不色中行。不受想行識中行。
乃至菩提亦不菩提中行。何以故。色即是菩
提。菩提即是色不二不分別。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是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菩提非取
故行非捨故行。菩薩摩訶薩菩提何處行。佛
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佛所化人。在何
處行。若取中行若捨中行。須菩提言。世尊。非
取中行非捨中行。佛言。菩薩摩訶薩菩提亦
如是。非取中行非捨中行。須菩提。於汝意
云何。阿羅漢夢中菩提何處行。若取中行若
捨中行。不也世尊。非取中行非捨中行。世
尊。阿羅漢畢竟不眠。云何夢中菩提。若取
中行若捨中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亦如是。非取中行非捨中行。
所謂色中行乃至一切種智中行。世尊將無
菩薩摩訶薩。不行十地不行六波羅蜜。不行
三十七助道法。不行十四空。不行諸禪定解
脱三昧。不行佛十力乃至八十隨形好。住五
神通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今
菩薩雖菩提無處行。若不具足十地六波羅
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空無相無作解脱佛十力乃至八十隨
形好。常捨法不錯謬法。不具足是諸法。終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摩訶薩
住色相中住受想行識相中乃至住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相中。能具足十地。乃至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相常寂滅無有法能増
能減能生能滅能垢能淨能得道能得果。世
諦法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第一實義中無有
色。乃至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
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一切法皆以
世諦故説。非第一義。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從初發意已來。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
提亦不増衆生亦不減。菩薩亦無増減。須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初得道時。住無間
三昧。得無漏根。若成就須陀洹果斯陀
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爾時有所得若
夢若心若道若道果不。須菩提言。世尊。不
得也。佛告須菩提。云何當知得阿羅漢道者。
世尊。世諦法故分別名阿羅漢道。佛語須
提。世諦故説名菩薩。説名色受想行識。
乃至一切種智。是菩提中無法可得若増若
減。以諸法性空故。諸法性空尚不可得。何
況得初地心乃至十地心。六波羅蜜三十七
助道法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佛
法。當有所得。無有是處。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利益衆生
釋曰。上品中須菩提種種因縁難。若諸法
空。云何有五道生死善不善法。今難衆生
作是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得。菩薩爲誰
故行般若。先難法爲衆生。今難衆生爲法
故。佛答。爲實際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須
菩提意。謂菩薩爲度衆生故行般若波羅
蜜。佛意衆生假名虚誑畢竟不可得。菩薩爲
一切實法故行般若波羅蜜。實法即是實際。
問曰。一切菩薩見衆生苦惱。爲度衆生故
發大悲心。今何以言爲實際。答曰。初發意
菩薩但爲滅衆生苦故發大悲心。苦者所
謂老病死等及身心衰惱。云何滅是苦。尋苦
因縁由生故。如佛十二因縁中説。何因縁
故有老病死以有生故。問曰。一切衆生皆
知生因縁是苦。菩薩有何奇特。答曰。衆生
不知由生有苦。若遭苦時但怨恨人。自
不將適初不怨生。以是故増長結使。重
増生法不知眞實苦因。有人無鞭杖刀兵
諸愁惱苦而有死苦。此死從何所來。從
生而有。復次鞭杖刀兵愁惱皆由生故有。餘
法或有苦或無苦。是生法必定有苦。正使
大智及諸天。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苦。是
故知生定是苦本。如草木有生故必可焚
燒。若當不生雖有猛火大風無所燒害。
菩薩既得苦因縁復推生因縁。生因縁者
有。有有三種。欲有色有無色有。著是三有
起善惡業。是生因。有因者四種取。取因縁
者愛等諸煩惱。小者未能起業故名爲愛。
増長能起業故名爲取。欲取見取戒取我
語取取著是四事故能起種種業。愛因縁
三種受。受因縁者眼等六種觸。觸名受等
諸心數法。情塵識三事和合故。心中生受等
心數法。根本雖三事和合故生觸。爲六情
依止住處故但説六入。六入因縁名色。六
入雖即是名色分。成就名六入未成就名
名色。色成就名五入。名成就名一入。是胎
中時因縁次第名色因縁。是識若識不入
胎。胎初則爛壞。識名中陰。中五衆是五衆
細故但名爲識。若識不入而胎成者如一切
和合時。皆應成胎。問曰。識何因縁故入胎。
答曰。行因縁。行即是過去三種業。業將識入
胎。如風吹絶焔空中而去焔則依止於風。
先世作人身時。然六識故命終時業將識
入胎。問曰。上業何以名有。今業何以名行。
答曰。上是今世業。爲未來有故名爲有。今
業過去世已滅盡但有名名爲行。天竺語
迦羅秦言
是行因縁名無明。一切煩惱雖是過去業
因縁。無明是根本故但名無明。今世現在
著愛取多故愛取愛名。過去世中是疑
見處故但名無明。今得一切苦惱根本是無
明。問曰。無始生死展轉甚多。何以止齊無
明。答曰。是事先已答。菩薩思惟爲人從苦
得脱故求苦因縁。衆生過去現在老死等苦
不可得除。爲除未來世老死苦。斷相續
不令復生。如良醫過去病不可治現在病
亦不可治。服藥但能治應起病破其冷
熱不復令起。又如失火燒舍不爲己過
去火故勤滅。亦不爲現在火故勤滅。但
爲未來火不令更燒故勤滅。良醫滅火人
勤方便亦不虚。菩薩滅衆生苦惱亦如是。
過去苦已滅無所復能現在苦惱。先世因縁
成就故不可却。但破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縁
故。破是生法老死等苦自然永滅。是故菩薩
欲滅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縁生。得現在有等
八因縁。一名有漏業。二名現在世諸煩惱。
所謂四取一愛。是二種煩惱從二心數法生。
所謂受及觸。觸能生一切心數法。受前生
故得名。觸是受因縁。受雖能生三毒。一
切衆生愛是舊煩惱。觸因縁是内六入。如先
説。雖有外六入内六入無故。觸等心數法
不生。是故内六入得名。名色是六入因縁。
如此中説。初入胎識是名色因縁。識名色
在胎中。此中雖有六入未成就未可用
故未得名字。既生嬰孩未能有所作但
有六入。轉大有六觸。如小兒蹈火履
但有觸未知苦樂。轉大受苦樂未深愛著。
如小兒雖瞋未能起殺等惡業。雖喜未
能起施等善業。年及成人得苦生恚得
樂生愛求樂具故。取欲等四取。取時
起善惡業。若知先一世無明業因縁則億萬
世可知。譬如現在火熱。過去未來火亦如
是。若無明因縁更求其本則無窮。即墮邊
見失涅槃道。是故不應求。若更求則
戲論非是佛法。菩薩欲斷無明故求無明
體相。求時即入畢竟空。何以故。佛經説。無
明相内法不知外法不知内外法不知。菩薩
以内空觀内法内法即空。以外空觀外
法外法即空。以内外空觀内外法*内外
法即空。如是等一切是無明相如先品。徳女
經中破無明廣説。復次菩薩求無明體即
時是明。所謂諸法實相名爲實際。觀諸法如
幻如化。衆生顛倒因縁故起諸煩惱。作惡罪
輪轉五道受生死苦。譬如蠶出絲自
裹縛入沸湯火炙。凡夫衆生亦如是。初生
時未有諸煩惱。後自生貪欲瞋恚等諸煩
惱。是煩惱因縁故覆眞智慧。轉身受地獄
火燒湯煮。菩薩知是法本末皆空。但衆生
顛倒錯故受如是苦。菩薩於此衆生起大
悲心。欲破是顛倒故求於實法。行般若波
羅蜜通達實際。種種因縁教化衆生令住
實際。是故住實際無咎。復次經中説。若衆
生與實際異。菩薩不應行般若波羅蜜。異
者實際是畢竟空。衆生際是決定有。若爾者
應難。若諸法實際相空。菩薩云何爲衆
生故修是實際。若衆生畢竟空實際定有。
無衆生則無所利益。爲誰故行實際。今衆
生際實不異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欲
覺悟狂惑顛倒凡夫故行般若波羅蜜。令
衆生住實際中而不壞實際。是時須菩提
更問。若衆生際實際不異。云何以實際著
實際。自性不應自性中住。如指端不能自
觸指端。佛可其意菩薩以方便故建立
衆生於實際。如衆生實際不異一亦不可
得。若是一則壞實際相。所以者何。得是一
性故。菩薩知是二法不一不二亦不不一
亦不不二畢竟寂滅無戲論相。菩薩生大
悲心。但欲拔出衆生離於顛倒故教化衆
生。又問。云何名方便。佛言。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生於檀中
説是檀。先際後際空中際亦爾。如經中廣
説。菩薩知實際者到衆生邊。如先檀品中
説。衆生聞已發心。折薄煩惱深著布施。菩
薩憐愍衆生。我從慳中拔出。今復著布施。
衆生若受布施。福盡受諸苦惱。又受富貴
因縁得作大罪則墮地獄。是故愍此衆生
得少許時樂而受苦長久。是故菩薩爲説
布施實相所謂畢竟空。作是言。是布施過
去已滅。不可見不可得不可用但可憶
念。如夢所見無異。未來未生故亦無所有
畢竟空。是布施先後際無故中際亦無。
破六塵中破色法中説。現在布施雖眼見。
分破析乃至微塵不可得。布施三世空。
施者受者果報亦如是。菩薩語施者言。布
施等法是初入佛法門。實際中實際相亦無。
何況布施。汝莫念莫著布施等法。若不念
不著如布施體相。如是布施者則得甘露
味甘露果。甘露味者是八聖道分。甘露果者
是涅槃。菩薩雖住實際中。以方便力布施
門度衆生。餘波羅蜜亦如是。如經中廣説。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性空性空中
無法及非法亦無衆生。菩薩云何住是空
中求一切種智。佛答。菩薩安立性空中故
能行是布施等諸法。又問。性空破一切法
悉盡無餘。云何菩薩住性空中能行布施
等諸善法。佛可須菩提意而説因縁。菩薩
知諸法實相住是中。能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諸法實相者即是性空。若一切法性
不空。菩薩不應住是諸法性空中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爲衆生説性空法。所
謂色性空受想行識性空。乃至爲衆生説一
切種智斷煩惱習性空法。復次須菩提十八
空。若性不空是爲壞空體。何以故。十八空
能令一切法空。若自不空則爲虚誑。又若
不空者則墮常邊著處。能生煩惱。性空無
實住處。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名常住法
相。常住法相是性空之異名。亦名諸法實相。
是相中無生無滅無増無減無垢無淨。菩薩
住是中見一切法性空。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退不疑不悔。何以故。不見諸法
能障礙者。以方便力故度衆生。方便力者
畢竟無法亦無衆生而度衆生。問曰。若衆
生及法從本已來無爲。誰作方便爲度
脱誰。答曰。性空名空性亦無。汝何以取是
空性相作難。若有性空相應當作難。復次
得諸法實相者知是性空。是人則知諸法
性空。無法無衆生。凡夫未得實相故種
種憶想分別。如狂人妄有所見以爲實有。
爲度凡夫狂人故言爲衆生説狂法中
有是諸法分別實法中則無。菩薩欲滿
本願故。又不著性空故有度衆生。此中
則不應難。復次此經中佛自説因縁。性空
中衆生不可得。知者見者亦不可得。乃至八
十隨形好亦如是。而菩薩立是法。爲衆生
説是世諦故非是實。此中佛説譬喩。如佛
作化人。又化作四部衆而爲説法。可有
得道者不。須菩提言不也。所以者何。無定
根本實事。何有得須陀洹乃至得佛者。菩
薩説法度衆生亦如是。衆生無有定實。但
欲於顛倒中拔出衆生著無顛倒中。無顛
倒法亦無處所。是中無衆生乃至無知者
見者。雖空性一相而顛倒多不顛倒少。是故
貴是性空不顛倒法。菩薩住此中但破衆
生妄想不破衆生。又無漏法乃至八聖道
分。雖是無漏以生滅故不如第一義。須菩
是性空一切諸佛唯有是道更無異道。
何以故。諸佛皆求實智。不壞不異法雖有
十力四無所畏諸異法不名爲一道。所以
者何。此皆是有爲法轉變無常故。是性空中
無衆生亦無色等諸法。菩薩不爲菩薩道
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爲性空故。
問曰。何等是性空何等是菩薩道。答曰。第一
義中無分別。世諦中有分別。諸法實相名
性空。餘布施等乃至八十隨形好是菩薩道。
雖行是法不爲此法爲求性空故。是故
説不爲菩薩道故行是性空。先亦性空
後亦性空。從本已來常空無有作者。非
是福徳力故使空。亦非智慧力故使空。但
性自爾故。諸佛賢聖以大福徳智慧方便
力故。破衆生心中顛倒令知性空。譬如虚
空性常清淨不著垢闇。或時風雲闇翳。世
人便言虚空不淨。更有猛風吹除風雲。便
言虚空清淨。而虚空實無垢無淨。諸佛亦
如是。以説法猛風吹却顛倒雲翳令得
清淨。而諸法性常自無垢無淨。是菩薩知一
切法性空故。能行一切種種道度衆生。具
足一切道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隨意壽命。隨意壽命者。
菩薩得無生忍法入如幻菩薩道。能一時
變化作千億萬身。周遍十方具足行一切
菩薩道。處處國土中隨衆生壽命長短而
受其形。如釋迦牟尼佛於此國土壽命
百年。於莊嚴佛國壽七百阿僧祇劫。佛法
於五不可思議中。是第一不可思議。佛告須
菩提。一切法性空是諸佛眞法。若得是法
則名爲佛。若説此法名爲度衆生。三世
佛皆亦如是。離是性空則無道無果。道
者八聖道分。果者七種果。所以者何。若離
性空別有定法則取相生著。著故亦
離欲。無離欲故則無道果。若*離性空雖
行布施持戒行慈悲等。善法力故雖不墮
惡道生天。果盡還墮惡道如本不異。行
性空法亦不著性空即是涅槃。行餘法生
著心有退失。若行此法則無退失。須菩
提。歡喜白佛言。甚希有。菩薩行是性空法
亦不壞性空相。佛答。若色等法與性空異。
菩薩則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空法則不可得離。須菩提今色等諸法
實性空。菩薩知是法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此中無有一法定是
常。但凡夫生我心故著内外法。不得脱生
老病死。是故菩薩行是性空和合六波羅
蜜不壞色等諸法相。所謂若空若不空若空
不空若非空非不空。不作如是示諸法相
是名不壞。所以者何。色實相即是性空。性空
云何自壞性空。乃至菩提亦如是。此中佛
説譬喩。如内虚空不壞外虚空以同體
故。須菩提問。世尊。若諸法性空無別異。菩
薩於何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可
其意言如是。若分別有二相。則不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
實智慧。於色法中不行。所謂不著不染。所
以者何。是智慧不爲取色故行。是故不行
色中。須菩提復問。若菩提不取中行不捨
中行當於何處行。取名實法捨名空法。
取名著行捨名不著行。取名二行捨名
不二行。如是等分別。佛反問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佛所化人爲何處行。須菩提言。是
化人無處行。化人無心無心數法故。菩提
亦如是。復問。於汝意云何。阿羅漢夢中菩
提爲在何處行
須菩提言。阿羅漢尚不眠。何況夢中菩提有
行處。問曰。菩提有三種。阿羅漢菩提辟支
佛菩提佛菩提。阿羅漢菩提不在有漏心中
無記心中行。但在無漏心中行。佛何以故
問阿羅漢夢中菩提何處行。答曰。阿羅漢是
一切漏盡聖人則無夢。佛以必無處故。問
欲明必無行法
問曰。乃至佛猶尚有眠。何以知之。佛嘗命
阿難。汝四襞優多羅僧敷我欲小眠。汝爲
諸比丘説法。又薩遮尼乾問佛。佛自念晝
日有眠不。佛言。春末夏初以時熱故小眠
息。除食患故。薩遮尼乾白佛。餘人有言
晝日眠是癡相。佛言汝置汝不別癡相。諸漏
能生後身相續不斷者是名癡相。雖常不
眠亦是癡。若是諸漏永滅無餘。雖眠不名
癡。如是等經中處處説。須菩提。何以言阿
羅漢尚不眠。答曰。眠有二種。一者眠而夢。
二者眠而不夢。阿羅漢非爲安隱著樂故
眠。但受四大身法。應有食息眠覺。是故少
許時息名爲眠。不爲夢眠故。須菩提言。
阿羅漢尚不眠。有人言。離欲者得禪定。色
界繋四大入身中。身心歡樂則無有眠。慧
解脱阿羅漢。色界四大不入身中故有眠。
是故須菩提言阿羅漢尚不眠。是故阿羅漢
有眠有不眠。佛以方便力爲度衆生。受
人法故現眠
須菩提復問。若不行者。云何菩薩從一地
至十地。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可其意。菩提雖無處行未具足六波羅
蜜。諸法終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
薩住色相乃至菩提相中住。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捨色等法亦不著菩提相。知
色等法即是菩提。常寂滅無法。若増若減若
垢若淨若得道若得果。但世諦故説菩薩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一義中無有色乃
至菩提。佛欲明是事故。反問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汝斷煩惱得道時有所得不。所
謂如夢等五衆。若道若道果決定一法不。須
菩提言。不得也。所以者何。須菩提意。住無
相門中入道云何取相。佛言。汝若乃至不
得微細少法。云何説汝爲阿羅漢。須菩提
言。世諦法故説言阿羅漢。凡夫顛倒法中有
得有失有衆生有法。佛言。菩提亦如是。
世諦法故説有菩薩。説有色等乃至菩提。
菩提中無有定法。亦無衆生亦無菩提。菩
薩觀是菩提法無有増無有減。所以者
何。諸法性如是。菩薩亦不得是諸法性。何
況有初發心乃至十地及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當有所得。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諸法性是一切法根本尚不可得。
何況六波羅蜜等。是作當有定實。如
是菩薩行是諸法性得佛時。能大利益衆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







大智度論釋照明品第八十
卷第九
十一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六
波羅蜜十八空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不具足菩薩道。不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薩摩訶
薩當云何具足菩薩道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以方便力故行檀波羅蜜。不得施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遠離是法。行檀波
羅蜜。是則照明菩薩道。如是須菩提。菩薩
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薩道。具足已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佛告舍
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
力故不壞色不隨色。何以故。是色性無故不
壞不隨。乃至識亦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檀波羅蜜不
壞不隨。何以故。檀波羅蜜性無故。乃至十八
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法
無自性可壞可隨者。云何菩薩摩訶薩能習
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處。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不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菩
薩不學般若波羅蜜。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離方便力故可得。舍利弗。若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若有一法可得應
當取。若不可得何所取。所謂此是般若波羅
蜜。是禪波羅蜜。是毘梨耶波羅蜜。是羼提
波羅蜜。是尸羅波羅蜜。*是檀波羅蜜。是色
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
利弗。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乃至一切諸
佛法不可取相。舍利弗。是名不取般若波羅
蜜乃至佛法。是菩薩摩訶薩所應學。菩薩摩
訶薩於是中學時。學相亦不可得。何況般若
波羅蜜。佛法菩薩法辟支佛法聲聞法凡夫
人法。何以故。舍利弗。諸法無一法有性。如
是無性諸法。何等是凡夫人須陀洹斯陀含
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若無是諸賢
聖云何有法。以是法故分別説是凡夫人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法無性無實無根
無本。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佛告舍
利弗。凡夫人所著處色有性有實不。不也世
尊。但以顛倒心故。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以方便力故。見諸法無性無根本故。能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
力故。見諸法無性無根本故。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諸法根本。住中退沒
生懈怠心。舍利弗諸法根本實無我無所有
性常空。但顛倒愚癡故衆生著陰入界。是菩
薩摩訶薩見諸法無所有性常空自性空時。
行般若波羅蜜自立如幻師。爲衆生説法。慳
者爲説布施法。破戒者爲説持戒法。瞋者爲
説忍辱法。懈怠者爲説精進法。亂想者爲
説禪定法。愚癡者爲説智慧法。令衆生住布
施乃至智慧。然後爲説聖法能出苦。用是法
故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辟支佛道。
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白佛
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得是衆生無所有。教
令布施持戒乃至智慧。然後爲説聖法能出
苦。以是法故得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無有所得過罪。何以故。舍利
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衆
生。但空法相續故名爲衆生。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住二諦中爲衆生説法。世諦第一義
諦。舍利弗。二諦中衆生雖不可得。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爲衆生説
法。衆生聞是法。今世吾我尚不可得。何況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所用法。如是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
便力故爲衆生説法。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
菩薩摩訶薩心曠大無有法可得。若一相若
異相若別相。而能如是大誓莊嚴。用是莊
嚴故。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無色界。不見
有爲性。不見無爲*性。而於三界中度脱衆
生。亦不得衆生。何以故。衆生不縛不解。衆
生不縛不解故。無垢無淨。無垢無淨故。無
分別五道。無分別*五道故。無業無煩惱。無
業無煩惱故。亦不應有果報。以是果報故
生三界中。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
言。若衆生先有後無。諸佛菩薩則有過罪。
諸法*五道生死亦如是。若先有後無。諸佛
菩薩則有過罪。舍利弗。今有佛無佛諸法相
常住不異。是法相中尚無我無衆生無壽命。
乃至無知者無見者。何況當有色受想行識。
若無是法云何當有*五道往來拔出衆生處。
舍利弗。是諸法性常空。以是故諸菩薩摩
訶薩從過去佛聞是法相。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意。是中無有法我當得。亦無有衆生
定著處法不可出。但以衆生顛倒故著。以是
故菩薩摩訶薩發大誓莊嚴。常不退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不疑。我當不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必當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用實
法利益衆生令出顛倒。舍利弗。譬如幻師。幻
作百千萬億人。與種種飮食令飽滿。歡喜唱
言。我得大福我得大福。於汝意云何。是中
有人食飮飽滿不。不也世尊。佛言如是。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行六波羅
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十四空三解脱門八背捨九次第定佛
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具足菩薩道成就衆
生淨佛國土。無衆生法可度。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道。菩薩行是道能
成就衆生淨佛國土。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從初發意已來。行檀波羅蜜。行尸羅羼
提毘梨耶禪般若波羅蜜。乃至行十八不共
法。成就衆生淨佛國土。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成就衆生。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
自布施亦教衆生布施。作是言。諸善男子汝
等莫著布施。汝著布施故當更受身。受身故
多受衆苦。諸善男子。諸法相中無所施無施
者無受者。是三法性皆空。是性空法不可取。
不可取相是性空。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行檀波羅蜜時布施衆生。是中不得布施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何以故。無所得檀波
羅蜜。是名爲檀波羅蜜。是菩薩不得是三法
故。能教衆生令得須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羅
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成就衆
生。是菩薩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讃
歎布施法。歡喜讃歎行布施者。是菩薩如是
布施已。生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
若作小王若轉輪聖王。是時以四事攝取衆
生。何等四。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四事攝
衆生已。衆生漸漸住於戒四禪四無量心四
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空無相無作
三昧。得入正位中。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
羅漢果。若得辟支佛道。若教令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作是言。諸善男子。汝等當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易得耳。何以故。無有定法衆生所著處。
但顛倒故衆生著。是故汝當自離生死。亦
當教他離生死。汝等當發心能自利益。亦當
得利益他人。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
檀波羅蜜是行檀波羅蜜因縁故。從初發意
已來終不墮惡道。常作轉輪聖王。何以故。隨
其所種得大果報。是菩薩作轉輪聖王時。見
有乞者作是念。我不爲餘事。故受轉輪聖
王果。但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是時作是言。此
是汝物汝自取之莫有所難我無所惜。我爲
衆生故受生死。憐愍汝等故具足大悲。行是
大悲饒益衆生。亦不得實定。衆生相。但有
假名故可説是衆生。是名字亦空如嚮聲。實
不可説相。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檀
波羅蜜。於衆生中無所惜。乃至不惜自身
肌肉。何況外物。以是法故能出衆生生
死。何等是法。所謂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
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
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令衆生從生死中得脱。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檀波羅蜜中布
施已。作是言。諸善男子。汝等來持戒。我當供
給汝等令無乏短。衣食臥具乃至資生所須
盡當給汝。汝等乏少故破戒。我當給汝所須
令無所乏。若飮食乃至七寶。汝等住是戒律
儀中漸漸當得盡苦。成於三乘而得度脱。若
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住檀波羅蜜中。若見衆生瞋惱。作是言。
諸善男子。汝等以何因縁故瞋惱。我當與汝
所須。汝等所欲從我取之。悉當給汝令無所
乏。若飮食衣服乃至資生所須。是菩薩住檀
波羅蜜中教衆生忍辱。作是言。一切法中無
有堅實。汝等所瞋是因縁空無堅實。皆從
虚妄憶想生。汝無有根本。汝瞋恚壞心惡
口罵詈刀杖相加以至害命。汝等莫以是虚
妄法起瞋故墮地獄畜生餓鬼中及餘惡道受
無量苦。汝等莫以是虚妄無實諸法故而作
罪業。以是罪業故尚不得人身。何況得生
佛世。諸人佛世難値人身難得。汝等莫失好
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是菩薩摩訶薩如是
教化衆生。自行忍辱亦教他人令行忍辱。讃
歎忍辱法。歡喜讃歎行忍辱者。是菩薩令衆
生住忍辱中。漸以三乘得盡衆苦。如是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住檀波羅蜜。令衆生住忍辱。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波羅蜜。令衆
生精進。須菩提。菩薩見衆生懈怠。作如是
言。汝等何以懈怠。衆生言。因縁少故。是菩
薩行檀波羅蜜時。語諸人言。我當令汝因縁
具足。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縁令
汝具足。是衆生得菩薩利益因縁故。身精進
口精進心精進。身精進口精進心精進故。一
切善法具足。修聖無漏法。修聖無漏法故。當
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檀波羅蜜時。住精進波羅蜜攝取衆
生。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
教化衆生令修禪波羅蜜。佛告須菩提。菩薩
見衆生亂心。作是言。汝等可修禪定。衆生言。
我等因縁不具足故。菩薩言。我當與汝等作
因縁。以是因縁故。令汝心不隨覺觀亦不
馳散。衆生以是因縁故。斷覺觀入初禪二禪
三禪四禪。行慈悲喜捨心。衆生以是禪無量
心因縁故。能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修三
十七助道法時。漸入三乘而得涅槃終不失
道。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
以禪波羅蜜攝取衆生。令行禪波羅蜜。須菩
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以般若波
羅蜜攝取衆生。須菩提。菩薩見衆生愚癡無
有智慧。作是言。汝等何以故不修智慧。衆生
言。因縁未具故。菩薩住檀波羅蜜中。作是
言。汝等所須得智慧*具從我取之。所謂布施
持戒忍辱精進入禪定。是因縁具足已。汝等
如是思惟。思惟般若波羅蜜時。有法可得不。
若我若衆生若壽命。乃至知者見者可得不。
若色受想行識。若欲界色界無色界。若六波
羅蜜。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須陀洹果。若斯陀
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可得不。是衆生如是思惟時。於
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可著處。若不著
諸法。是時不見法有生有滅有垢有淨。不分
別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阿修羅衆是天是
人是持戒是破戒是須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
含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是佛。如是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以般若波羅蜜攝
取衆生。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檀波羅
蜜中。以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
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以三十七
助道法攝取衆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檀
波羅蜜中。以供養具利益衆生。以是利益因
縁故。衆生能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衆生行是三十七
助道法。於生死中得解脱。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以無漏聖法攝取衆生。復次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教化衆生時。如是言。諸善男子。
汝等從我取所須物。若飮食衣服臥具香華。
乃至七寶等種種資生所須。汝當以是攝取
衆生。汝等長夜利益安樂莫作是念。是物非
我所有。我長夜爲衆生故集此諸物。汝等當
取是物如己物無異。教化衆生令行布施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三十七
助道法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令得無
法果。所謂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
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應如是教化衆生令
得離三惡道及一切生死往來苦。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住尸羅波羅蜜教化衆生。作
是言。衆生汝等少何因縁故破戒。我當與
汝作具足因縁。若布施乃至智慧。及種種資
生所須。是菩薩住尸羅波羅蜜利益衆生。令
行十善遠離十不善道。是諸衆生持諸戒。不
破戒不缺戒不濁戒不雜戒不取戒。漸以三
乘而得盡苦。尸羅波羅蜜爲首。如檀波羅蜜
説餘四波羅蜜亦如是
問曰。先説菩薩行六波羅蜜等諸助道
法不具足菩薩道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今須菩提應自知行六波羅蜜
等具足菩薩道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以更問。答曰。須菩提不疑。云何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但問。云何具足菩薩
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答。若菩薩
用六波羅蜜等諸法。以方便力和合故能
行。是時具足菩薩道。方便力者。不決定得
是布施等三事。亦不離是三事行檀波羅
蜜。是時照明菩薩道。照明具足是一義。若菩
薩決定得布施等三事。直墮常顛倒取相著
法等過罪。若不得是三事則墮斷滅邊著
空。還起邪見等諸煩惱便離菩薩道。若菩
薩離是二邊。因空捨是施等假名字虚誑
法。因諸法實相離是著空無施者無受者。
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觀是布施亦爾
無異。如是布施名爲具足。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舍利弗在會中聞佛與須菩提
説般若甚深果報大有利益。雖有利益無
決定性云何可習。佛答。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不壞色不隨色。如是名習般若波
羅蜜。菩薩初發心爲知實法故。常行般
若波羅蜜。次第隨其所宜行布施等諸法。
故常説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行布施
等諸法。色不壞者。不言是色無常。不言是
色空無所有。是名不壞色。不隨色者。不如
眼見色取相生著。復次不説是色若常若
無常若苦若樂等。是名不隨色。常無常等
皆非色實相。復次不説是色根本從世性
中來若從微塵中來從大自在天中來。亦
不説從時來。亦不説自然生。亦不説無
無縁而強生。如是等名爲不隨不壞。此
中佛自説因縁。是色性無故不隨不壞。性
無者。是色從一切四大和合假名爲色。是
中無定一法名爲色。如先破色中説。是色
從因縁和合生故即是無性。若無性即是性
空。若得是色相性空。即是習般若波羅蜜。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復問。世尊若諸法
無自性可壞可隨者。云何菩薩習般若波
羅蜜。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佛可舍利弗意自説因縁。若菩
薩用方便力行六波羅蜜。是人雖知諸法
空而能起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若菩薩求一
切法。若得少許定性則可取可著。今菩薩
實求覓一切法不得定實。所謂是般若波
羅蜜是禪波羅蜜。乃至是十八不共法。是諸
法皆不可得。不可得故何所取。舍利弗。是
名菩薩無取般若波羅蜜。菩薩應學無取般
波羅蜜。無取尚不可得。何況般若等諸
法。一切法無性故。舍利弗復問。若一切法無
性云何知是凡人乃至佛。佛答。一切法雖
無根本定相。但凡人顛倒故著。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見一切法無根本。
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菩薩深行
諸法性空故不見一切法有根本。不見故
不懈不退。了了知一切法無我無所有性性
常空。但衆生愚癡顛倒故著是陰界入。是時
菩薩思惟籌量諸法甚深寂滅相。而衆生深
著虚誑顛倒。菩薩自立如幻師。種種神通變
化説法度人。如幻所作。無憎無愛等心説
法。所謂慳者教施等六法復爲説轉勝法
令出生死得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問曰。六波羅蜜外更有何法爲勝。
何以言更爲説勝法。答曰。此中不説波羅
蜜。但爲慳者説施。乃至癡者爲説智慧。諸
佛菩薩法有初有後。初法所謂布施持戒。
受戒施果報得天上福樂爲説五欲味利
少失多。受世間身但有衰苦。讃歎遠離
世間斷愛法。然後爲説四諦令得須陀洹
果。此中菩薩但説欲令衆生得佛道故先
教令行六法。此中善智慧不名爲三解脱
門所攝。是善智慧能生布施等善法。能滅
慳貪瞋恚等惡法。能令衆生得生天上。何
以知之。更有勝法故。勝法者所謂四諦聖
法。出法一切聖人所行法名爲聖法。出
界生死名爲出法。以是四諦説法故隨衆
生根因縁令得須陀洹果。乃至得一切種
智。此中雖不説初六法説布施等當知
已攝。復次菩薩爲佛道故説是六法。但衆
生意劣故自取小乘。是故不説布施持戒生
天受報等初六法。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先
説菩薩是畢竟不可得法。今爲無所有衆生
説法。令得無所有法。所謂須陀洹果乃至
一切種智。世尊。菩薩今得無所有法故能
令衆生得無所有法。無所得是有所得。佛
答。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有有所得
過。何以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衆
生及法。但諸因縁和合假名衆生。菩薩住
二諦中爲衆生説法。不但説空。不但
説有。爲愛著衆生故説空。爲取相著空衆
生故説有。有無中二處不染。如是方便力
爲衆生説法。衆生現在我身及我尚不可
得。何況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
歡喜白佛言。世尊。曠大心是菩薩。曠大心
者。此中自説因縁。所謂無有法可得若一
相若異相如人市買必須交易。大心人則
不然。無所依止而能發大莊嚴。大莊嚴故
不生三界。亦拔衆生令出三界。而衆生不
可得。不縛不解故一切法空。從久遠以來
煩惱顛倒皆是虚誑不實。是故名無縛。
無故亦無解。縛即是垢。解即是淨。無淨無垢
故無六道分別。不分別六道故無罪福業。
罪福業無故無煩惱。能起罪福業者不起
罪福業。亦不應有果報。如是諸法畢竟空
中而作大莊嚴。是爲希有。譬如人虚空中
種樹樹葉花果多所利益。佛可舍利弗意。
舍利弗難是空故佛亦答亦可。以其説空
故可。以其難空故答。所謂舍利弗若衆生及
諸法先有今無。諸佛賢聖有過罪。過罪者所
謂令衆生入無餘涅槃永滅色等一切法
入空中皆無所有。以斷滅衆生及一切法
故有過罪。舍利弗。衆生及一切法先來無。
若有佛無佛常住不異。是諸法實相。是故無
六道生死。亦無衆生可拔出。舍利弗。一切
法先空。是故菩薩於諸佛所聞諸法如是
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念。
菩提中亦無有法可得。亦無實定法令衆
生著而不可度。但衆生癡狂顛倒故著是虚
誑法。是故菩薩發大莊嚴。不轉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我必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非不得得已用實法利益
衆生。利益衆生故衆生從顛倒得出。欲明
了是事故經中説幻師譬喩。幻師即是菩薩。
幻師所作園林盧觀。即是六波羅蜜等度衆
生法。幻師所作象馬男女。即是菩薩所度
衆生。如幻師一身以幻力故幻作衆生園
林盧觀等娯樂衆生。若幻師以所幻作事
爲實。於所幻人求其恩惠即是狂人。菩
薩亦如是。從諸佛聞一切法性空如幻。而
以布施等利益衆生欲求恩*惠福報即
是顛倒。問曰。幻法呪術實有。幻所作物可
虚。如衆生空菩薩亦空。菩薩不化作衆生
何得爲喩。答曰。諸法實相中法尚無。何況
衆生。衆生異名名爲幻師。幻師實無何以
言幻師有而所幻者無。如汝以幻師實有所
幻者無。聖人觀幻師及所幻物不異。以明
了事故説譬喩。取其少許相似處爲喩。
何以盡取爲難。如師子喩王。師子於獸
中無畏。王於群下自在。無難故以爲喩。復
何可責四脚負毛爲異也。佛説性空法。諸
法皆空猶有衆生。是故説幻爲喩。我今説
喩以破衆生。汝云何復以衆生爲難。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成就衆生淨
佛國土道。須菩提雖知菩薩道。以中説
甚深性空故聽者生疑。是故發問。佛答。菩
薩從初發心行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是菩薩道行是道。成就衆生淨佛國土。須
菩提復問。云何行是法成就衆生。須菩提
意。若是法性空衆生亦性空。云何可得成
就。佛答。菩薩以方便力故以布施法教化
衆生不教令著布施以爲眞實。方便者。菩
薩語衆生。汝曹善男子來布施莫著是布
施。如經中説。衆生以布施生貴樂處。貴
樂因縁故生我憍慢。我憍慢増長故破善
法。破善法故墮三惡道。是故菩薩先教言
著布施。但因是布施修持戒等善法。
皆迴是法向涅槃。所以者何。是性空。諸法
實相不可取相。如是菩薩方便力故。教
化衆生令得須陀洹果乃至佛道。是菩薩自
行布施亦教衆生布施。若不自施。或有人
言。若施是好法何不自行。是故菩薩先自布
施。復次菩薩深愛善法布施是初門。是故
行是布施。又菩薩深慈悲衆生。以慈悲心
雖大而不能充滿衆生。是故先行布施令
其心濡可以引導。布施因縁生於四姓。
及作轉輪王以四攝法攝取衆生。漸漸以
三乘法令得涅槃。教他布施讃歎布施
法歡喜讃歎行布施者。是深愛布施。見
同行故歡喜讃歎。復次憐愍心於衆生。若
見修福則爲之歡喜。如慈父見子行善心
則歡喜。是人四種行布施。生刹利等貴
姓中。以布施攝已漸漸教令持戒禪定等。
乃至令得辟支佛道。或見衆生有大心者。
有少許慈悲心。是人怖畏生死長遠故其
心懈退。菩薩方便力故語是衆生。咄衆生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汝等何以爲難。衆
生所著處此中無有定實法能遮者難解者。
汝等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自得
度復當度脱衆生。度脱衆生者。菩薩
自乘大乘得度。以三乘隨衆生所應度
而度之。既自利益復利益他人。利益
者。既自作佛而以三乘度脱衆生。若菩薩
能如是行般若波羅蜜者。從初發心終不
墮三惡道。常作轉輪聖王者。菩薩多生欲
界。何以故。以無色界中無形故不可教化。
色界中多味著禪定樂。無厭惡心故難化。
亦不生欲天。所以者何。著妙五欲多故難
化。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攝衆生故作轉
輪聖王。此中佛自説因縁。隨其所種得
大果報等。如經中説布施相。復有菩薩行
檀波羅蜜時。見衆生破戒作是言。汝曹以
因縁不具足故破戒。我當給汝所須令無
乏少。破戒人有二種。一者持戒因縁不具足
故。如貧窮人飢寒急故作賊。二者持戒因
縁雖具足以習惡心故。好行惡事貧窮
破戒者。菩薩語之言。汝但持戒我當給汝
所須。汝等住持戒中漸漸以三乘而得度
脱。是名因布施生戒。衆生以不如意事故
瞋。若以求物不如意故瞋。人不稱意故
瞋。菩薩住檀中隨其意而給足之。問曰。若
貧乏者。給施令不瞋可爾。人不得稱意
惱之令瞋復云何。答曰。以如意珠施之則
使人皆稱意。珠之威徳故人無瞋者。如行
者入慈三昧故人無瞋者。是故説少。何因
縁故瞋。我當令汝所少具足。復次一切法
性皆空無所有。汝所瞋因縁亦皆虚誑無定。
汝云何以虚誑事故瞋罵加害乃至奪命。
起此重罪業故墮三惡道受無量苦。汝莫
以虚誑無實事故而受大罪。如山中有一
佛圖。彼中有一別房。房中有鬼來恐惱道
人故。諸道人皆捨房而去。有一客僧來。維
那處分令住此空房而語之言。此房中
有鬼神喜惱人。能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
戒力多聞故。言小鬼何所能我能伏之。
即入房住。暮更有一僧來求住處。維那亦
令在此房住。亦語有鬼惱人。其人亦言。小
鬼何所能我當伏之。先入者閉戸端坐待
鬼。後來者夜闇打戸求入。先入者謂爲是
鬼不爲開戸。後來者極力打*戸。在内道
人以力拒之。外者得勝排戸得入。内者
打之外者亦極力熟打。至明旦相見乃是
故舊同學各相愧謝。衆人雲集笑而怪之。衆
生亦如是。五衆無我無人空。取相致鬪
諍。若支解在地但有骨肉無人無我。是故
菩薩語衆生言。汝莫於根本空中鬪諍作
罪。鬪諍故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値佛。當
知人身難得佛世難値好時易過。一墮諸
難永不可治。若墮地獄燒炙屠割何可教
化。若墮畜生共相殘害亦不可化。若墮餓
鬼飢渇熱惱亦不可化。若生長壽天千萬
佛過著禪定味故皆不覺知。如安息國。諸
邊地生者。皆是人身愚不可教化。雖生中
國或六情不具。或四支不完。或盲聾瘖
唖。或不識義理。或時六情具足。諸根通利
而深著邪見言無罪福不可教化。是故爲
説好時易過。墮諸難中不可得度。餘波羅
蜜如經中廣説故不復解之。問曰。住檀波
羅蜜行五波羅蜜訖。何以復更説六波羅
蜜。答曰。上一度中次第具足五。今則一時總
説。復次先但説六波羅蜜。今通説三十七
品及諸道果。問曰。三十七品自從心出。云何
是因縁可與。答曰。菩薩供給坐禪者衣服飮
食醫藥法杖禪鞠禪鎭。令得好師教照。令
得好弟子受化。與骨人令觀。與禪經令
人爲説禪法。如是等三十七助道法因縁。
又令人爲説摩訶衍法。汝等所須衣服飮食
盡來取之。便是汝物莫自疑難。汝等得是
物已。自行六波羅蜜亦教化他人令行六
波羅蜜。是布施性皆空。汝等莫著是施及以
果報。衆生得是性空。漸漸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入無餘涅槃。如布施爲首生五波
羅蜜。餘波羅蜜亦如是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一



大智度論釋淨佛國土品第八十
卷第九
十二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須菩提作是念。何等是菩薩摩訶薩
道。菩薩住是道。能作如是大莊嚴。佛知須
菩提心所念告須菩提。六波羅蜜是菩薩摩
訶薩道。三十七助道法是菩薩摩訶薩道。十
八空是菩薩摩訶薩道。八背捨九次第定是
菩薩摩訶薩道。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
菩薩摩訶薩道。一切法亦是菩薩摩訶薩道。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頗有法菩薩所不學。能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須菩提。無有法
菩薩所不應學者。何以故。菩薩不學一切法。
不能得一切種智。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
切法空。云何言菩薩學一切法。將無世尊無
戲論中作戲論耶。所謂是此是彼。是世間法
是出世間法。是有漏法是無漏*法。是有爲
*法是無爲*法。是凡夫人法是阿羅漢法。
辟支佛法是佛法。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一
切法實空。須菩提。若一切法不空者。菩薩
摩訶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
提。今一切法實空故。菩薩摩訶薩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汝所言。若一
切法空。將無佛於無戲論中作戲論。分別此
彼。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乃至是佛法。須菩
提。若世間衆生知一切法空。菩薩摩訶薩不
學一切法得一切種智。須菩提。今衆生實不
知一切法空。以是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已。分別諸法爲衆生説。須菩
提。於是菩薩道從初已來。應如是思惟。一
切諸法中定性不可得。但從和合因縁起法
故有名字。諸法我當思惟諸法實性無所著。
若六波羅蜜性。若三十七助道法。若須陀洹
果。乃至阿羅漢果。若辟支佛道。若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一切法性
空。空不著空。空亦不可得。何況空中有著。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不著一切法而
學一切法。住是學中觀衆生心行。是衆生心
在何處行。知衆生虚妄不實中行。是時菩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