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智度論釋三假品第七卷第四
十一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鳩摩羅什奉  詔譯
爾時佛告慧命須菩提。汝當教諸菩薩
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應
成就般若波羅蜜。即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聲
聞大弟子諸天等作是念。慧命須菩提。自以
智慧力。當爲諸菩薩摩訶薩説般若波羅蜜
耶。爲是佛力。慧命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
大弟子諸天心所念。語慧命舍利弗。敢佛弟
子所説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説法。法相
不相違背。是善男子學是法得證此法。佛説
如燈。舍利弗。一切聲聞辟支佛。實無力。能爲
菩薩摩訶薩説般若波羅蜜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説菩薩。菩
字何等法名菩薩。世尊。我等不見是法名
菩薩。云何教菩薩般若波羅蜜。佛告須菩提。
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名字。名爲般若波羅蜜。
菩薩菩薩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
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如説我名和合故
有。是我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説。如
衆生壽命。生者養育者。衆數人。作者使作
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等。和
合法故有。是諸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
故説。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
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説。
須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
以世間名字故説。須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識
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
故説。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
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
名字故説。須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
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説。是眼不在内不
在外不在中間。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
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説。色乃至法亦
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
間名字故説。乃至意識界亦如是。須菩提。般
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
是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説。是名字亦不
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如内身名
爲頭但有名字。項肩臂脊&T075120;脚是和
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
故説。是名字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須
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
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説。是亦不生不滅。不在
内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
葉莖節。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説。是法及
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内非外非中間住。須菩
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
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内非外非
中間住。須菩提。譬如過去諸佛。名字和合
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説。是亦
非内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
亦如是。須菩提。譬如夢響影幻炎。佛所化皆
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説。是法及名字不生
不滅。非内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
菩薩字亦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名假施設。受假施設。法假施設。
如是應當學。問曰。佛既不自説。諸菩
薩摩訶薩福徳智慧利根勝諸聲聞。何以
故。命須菩提令説。答曰。先舌相中已有二
因縁故。使須菩提説。復次佛威徳尊重畏敬
心故不敢問佛畏不自盡。復次佛知衆
中心所疑衆人敬難佛故不敢發問。所以
者何。衆生見佛身過須彌山。舌覆三千大
千世界。身出種種無量光明。是時衆會心皆
驚怖不敢發問。各各自念。我當云何從佛聞
法。以是故佛命須菩提。令爲衆人説法。
言汝所説者皆是佛力。如經中説。復次般若
波羅蜜有二種。一者共聲聞菩薩合説。二者
但與諸法身菩薩説。爲雜説故命須菩提
爲首。及彌勒舍利弗釋提桓因。爾時衆會聞
佛命須菩提令説。心皆驚疑。須菩提知衆
人心。告舍利弗等言。一切聲聞所説所知
皆是佛力。我等當承佛威神爲衆人説。譬
如傳語人。所以者何。佛所説法法相不相違
背。是弟子等。學是法作證敢有所説皆
是佛力。我等所説即是佛説。所以者何。現在
佛前説。我等雖有智慧眼。不値佛法則
無所見。譬如夜行險道無人執燈必不得
過。佛亦如是。若不以智慧燈照我等者
則無所見。又告舍利弗。一切聲聞辟支佛。實
無力能爲諸菩薩説般若波羅蜜。況我一
人。所以者何。菩薩智慧甚深問答玄遠。諸餘
淺近法於菩薩邊説猶難。何況深法。如人
能食一斛飯從有一斗者索。欲以除
飢是不能除。以是故説。聲聞辟支佛無力
能爲菩薩説般若。須菩提大明。菩薩
佛亦然可令須菩提欲於實相法中説。是
故言一切法中求菩薩不可得。菩薩不可
得故字亦不可得。菩薩菩薩字不可得故。般
若波羅蜜亦不可得。是三事不可得故。我云
何當教菩薩般若波羅蜜。問曰。佛命須菩
提爲諸菩薩説般若。而須菩提言無菩薩。
與佛相反佛何以同之。答曰。有二種説。一
者著心説。二者不著心説。今須菩提以不著
心説空。佛不訶之。復次須菩提常行空三
昧。知諸法空故。佛告須菩提。爲諸菩薩
説般若波羅蜜。而菩薩畢竟空。是故須菩提
驚言。云何名菩薩。佛即述成。菩薩如是從
發心已來乃至佛道。皆畢竟空故不可得。若
如是教者。是即教菩薩般若波羅蜜。復次凡
有二法。一者名字。二者名字義。如火能照
能燒是其義。照是造色*燒是火大。是二法和
名爲火。若離是二法有火。更應有第三
用。除*燒除照更無第三業。以是故知。
二法和合假名爲火。是火名不在二法内。
何以故。是法二火是一。一不爲二二不爲
一。義以名二法不相合。所以者何。若二法
合説火時應燒口。若離索火應得水。如
是等因縁知不在内。若火在二法外。聞火
名不應二法中生火想。若在兩中間則
無依止處。一切有爲法無有依止處。若在
中間則不可知。以是故火不在三處。但
有假名。菩薩亦如是。二法和合名菩薩。所
謂名色。色事異。名事異。若定有菩薩應更
有第三事。而無有事則知假名。是菩薩菩
薩名亦如是。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兩中
間。是中佛説譬喩。如五衆和合故名爲我。
實我不可得。衆生乃至知者見者。皆是五衆
因縁和合生假名法。是諸法實不生不滅。世
但用名字説。菩薩菩薩字。般若波羅蜜
亦如是。皆是因縁和合假名法。是中佛更説
譬喩。有人言但五衆和合有衆生。而衆生空
但有五衆法。佛言。衆生空五衆亦和合故。假
名字有。十二處十八界亦如是。復次菩薩
有二種。一者坐禪。二者誦經。坐禪者。常觀
身骨等諸分和合故名爲身。即以所觀爲
譬喩言。頭骨分和合故名爲頭。脚骨分和合
故名爲脚。頭脚骨等和合故名爲身。一一推
尋皆無根本。所以者何。此是常習常觀故以
爲譬喩。不坐禪者。以草木枝葉華實爲
喩。如過去諸佛亦但有名字。用是名字可
説十譬喩。亦但有名字。菩薩義亦如是。十
喩義如先説。菩薩應如是學三種波羅聶
提。五衆等法是名法波羅聶提。五衆因縁和
合故名爲衆生。諸骨和合故名爲頭骨。如根
莖枝葉和合故名爲樹。是名受波羅聶提。
用是名字取二法相。説是二種是爲名字
波羅聶提。復次衆微塵法和合故有麁法
生。如微塵和合故有麁色。是名法波羅聶
提。從法有法故。是麁法和合有名字生。
如能照能燒有火名字生。名色有故爲人。
名色是法。人是假名。是爲*受波羅聶提。取
色取名故名爲*受多名字邊。更有名字如
梁椽瓦等名字邊。更有屋名字生。如樹枝
樹。葉名字邊有樹名生。是爲名字波羅
聶提。行者先壞名字波羅聶提到*受波
羅聶提。次破*受波羅聶提到法波羅聶提。
破法波羅聶提到諸法實相中。諸法實相即
是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時。不見色名字是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
是常。不見色名字無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
無常。不見色名字樂。不見色名字苦。不見色
名字我。不見色名字無我。不見色名字空。不
見色名字無相。不見色名字無作。不見色名
字寂滅。不見色名字垢。不見色名字淨。不見
色名字生。不見色名字滅。不見色名字内。不
見色名字外。不見色名字中間住。受想行識
亦如是。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縁生諸受。
乃至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縁生諸受亦
如是。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字菩薩菩薩字。有爲性中亦不見。
無爲性中亦不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是法皆不作分別。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住不壞法中修四念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
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
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
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菩
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但知諸法
實相。諸法實相者無垢無淨。如是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當作是知名字
假施設。知假名字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
不著眼乃至意。不著色乃至法。不著眼識
乃至不著意識。不著眼觸乃至不著意觸。不
著眼觸因縁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乃
至不著意觸因縁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
樂。不著有爲性不著無爲性。不著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著三十二相。不著菩
薩身。不著菩薩肉眼。乃至不著佛眼。不著智
波羅蜜。不著神通波羅蜜。不著内空。乃至不
著無法有法空。不著成就衆生。不著淨佛
界。不著方便法。何以故。是諸法無著者。無著
法。無著處。皆無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著一切法。便増益檀波
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
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鞞
跋致地。具足菩薩神通。遊一佛國。至一佛國。
成就衆生。恭敬尊重讃歎諸佛。爲淨佛世界。
爲見諸佛供養。供養之具。善根成就故隨意
悉得。亦聞諸佛所説法。聞已乃至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終不忘失。得諸陀羅尼門諸三
昧門。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當知諸法名假施設。須菩提。於汝意云
何。色是菩薩不。受想行識是菩薩不。不也世
尊。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不。不也世尊。色聲
香味觸法是菩薩不。不也世尊。眼識乃至意
識是菩薩不。不也世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
地種是菩薩不。不也世尊。水火風空識種是
菩薩不。不也世尊。於須菩提意云何。無明是
菩薩不。不也世尊。乃至老死是菩薩不。不也
世尊。於須菩提意云何。離色是菩薩不。不也
世尊。乃至離老死是菩薩不。不也世尊。須菩
提。於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薩不。不也世
尊。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薩不。不也世尊。離色
如相乃至離老死如相是菩薩不。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乃至
老死非菩薩。離色非菩薩乃至離老死非菩
薩。色如相非菩薩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薩。離
色如相非菩薩。乃至離老死如相非菩薩。須
菩提言。世尊。衆生畢竟不可得。何況當是菩
薩色不可得。何況色離色。色如離色如。是菩
薩。乃至老死不可得。何況老死離老死。老死
如離老死如。是菩薩。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衆生不可得故。般
若波羅蜜亦不可得。當作是學。於須菩提意
云何。色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是
菩薩義不。不也世尊。於須菩提意云何。色常
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常是菩薩
義不。不也世尊。色無常是菩薩義不。不也世
尊。受想行識無常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色
樂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樂是菩
薩義不。不也世尊。色苦是菩薩義不。不也世
尊。受想行識苦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色我
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我是菩薩
義不。不也世尊。色非我是菩薩義不。不也世
尊。受想行識非我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於
須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空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色非空
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非空是菩
薩義不。不也世尊。色相是菩薩義不。不也世
尊。受想行識相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色無
相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無相是
菩薩義不。不也世尊。色作是菩薩義不。不
也世尊。受想行識作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
色無作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識無
作是菩薩義不。不也世尊。乃至老死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義受
想行識非菩薩義。乃至色受想行識無作非
菩薩義。乃至老死亦如是。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色畢竟不可得。何況無色是菩薩義。受
想行識亦如是。世尊色常畢竟不可得。何況
色無常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樂
畢竟不可得。何況色苦是菩薩義。乃至識亦
如是。世尊。色我畢竟不可得。何況色非我是
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有畢竟
不可得。何況色空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
世尊。色相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相是菩薩
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作畢竟不可得。何
況色無作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佛告須
提。善哉善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色義不可得。受想行識義
可得。乃至無作義不可得。當作是學般若波
羅蜜。須菩提。汝言我不見是法名菩薩。須菩
提。諸法不見諸法。諸法不見法性。法性不見
諸法。法性不見地種。地種不見法性。乃至識
種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識種。法性不見眼色
眼識性。眼色眼識性不見法性。乃至法性不
見意法意識性。意法意識性不見法性。須菩
提。有爲性不見無爲性。無爲性不見有爲性。
何以故。離有爲不可説無爲。離無爲不
説有爲。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於諸法無所見。是時不驚不畏不怖。心
亦不沒不悔。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不見
色受想行識故。不見眼乃至意。不見色乃至
法。法不見淫怒癡。不見無明乃至老死。不
見我乃至知者見者。不見欲界色界無色界。
不見聲聞心辟支佛心。不見菩薩不見菩薩
法。不見佛。不見佛法。不見佛道。是菩薩一切
法不見故。不驚不畏不怖不沒不悔。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何因縁故。是菩薩心不怖不
沒不悔。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心
心數法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菩薩摩訶薩
不怖不沒不悔。世尊。云何菩薩心不驚不
畏不怖。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意及意界不可
得不可見。以是故不驚不畏不怖。如是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不可得故。應行般若
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行處不得
般若波羅蜜。不得菩薩名。亦不得菩薩心。即
是教菩薩摩訶薩。釋曰。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觀色法名字。非常非無常。乃至有爲
爲性中。不見有菩薩菩薩字如先説。
一切法中不作憶想分別。菩薩住不壞法
中。行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諸法實
相智慧。於諸法中求不見一定法。所謂般
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名字。又不
見菩薩及菩薩名字。用是智慧故破無明
等諸煩惱。用是不見亦不見智慧故。破著
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名字。菩薩菩薩名
字。諸法實相清淨通達無礙。菩薩得如是智
慧。若見若聞若念皆如幻化。若聞見念皆是
虚誑以是故不著色等。住是無礙智慧中。
増益六波羅蜜入菩薩位。得如是等利益。
是一章佛自教菩薩作如是觀。次後章人謂
佛多説法空故反問須菩提。若諸法不空
頗有一法定是菩薩不。所謂色是菩薩不。
乃至如是菩薩不。須菩提作是念。諸法和合
故有菩薩。我云何言一法定是菩薩。以是
故言。不也世尊。須菩提善得衆生空故。佛
言善哉善哉。菩薩知衆生空不可得故。應
行般若波羅蜜。色是菩薩義。乃至無作畢竟
空亦如是。須菩提入諸法深空中不疑故。
能益諸菩薩故。佛讃言。善哉善哉。菩薩法
應如是學一切法不可得空般若波羅蜜。如
須菩提説。我不見是法名爲菩薩。佛言。
非但菩薩獨不可見。都無有法見法者。法
性無量不可見故。是故諸法。不見法性。諸
法因縁和合生。無有自性畢竟空故。法性
不見諸法色性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色
性乃至識性亦如是。五衆性與法性同名
故名爲性。十二處十八界有爲法無爲法亦
如是。略説因縁。離有爲性不得説無爲
性。離無爲性不得説有爲性。是二法中攝
一切法故。是菩薩雖不見一切法亦不怖
畏。何以故。有所見有所不見則有恐畏。若
都無所見則無所畏。所謂五衆乃至十八不
共法。問曰。若佛已説不恐畏因縁。須菩提
以故重問。答曰。須菩提若謂法都空無
所有恐墮邪見。所以者何。佛弟子得正見
故名爲行道人。云何言都不可見。佛知須
菩提意故。説言一切心心數法不可得不可
見故無畏。凡夫人欲入空中。見心心數法
可得外法不可得故恐怖。菩薩以心心數法
虚妄不實顛倒果報。不能示人實事故不
恐怖。以是異義故重問。問曰。若爾者何以
復有第三問。答曰。心心數法意識中。
見意及意識。是心心數法根本。所以者
何。意識中多分別故生恐怖。五識時頃促故
無所分別。欲破怖畏根本。以是故重問
無咎。若菩薩能行如是般若波羅蜜。雖不
見四種事菩薩菩薩字。般若波羅蜜般若
波羅蜜字。能三種因縁不畏。即是教菩薩
般若波羅蜜。若但了菩薩般若波羅蜜相。是
爲行般若波羅蜜。不從十方求亦無與
者。亦非如金銀寶物力求而
  大智度論釋勸學品第八
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
欲具足檀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具足
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
羅蜜般若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欲知色。當學般若波羅蜜。乃至欲知識。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眼乃至意。欲知色乃
至法。欲知眼識乃至意識。欲知眼觸乃至意
觸。欲知眼觸因縁生受乃至意觸因縁生受。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斷婬瞋癡。當學般若波
羅蜜。菩薩摩訶薩欲斷身見戒取疑婬欲瞋
恚。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等一切結使
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斷四縛四結四顛
倒。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十善道。欲知四禪。
欲知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十八
不共法。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入
覺意三昧。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入六神通九
次第定超越三昧。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師
子遊戲三昧。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師子奮
迅三昧。欲得一切陀羅尼門。當學般若波羅
蜜。菩薩摩訶薩欲得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
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一切法印三昧。觀印
三昧。畢法性三昧。畢住相三昧。如金剛三昧。
入一切法門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淨
力三昧。高出三昧。畢入一切辯才三昧。入諸
法名三昧。觀十方三昧。諸陀羅尼門印三昧。
一切法不忘三昧。攝一切法聚印三昧。虚空
住三昧。三分清淨三昧。不退神通三昧。出鉢
三昧。諸三昧幢相三昧。欲得如是等諸三昧
門。當學般若波羅蜜。復次世尊菩薩摩訶薩
欲滿一切衆生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曰。初品中言種種欲有所得當學般若波
羅蜜。今何以重説。答曰。先但讃歎欲得是
諸功徳。當行般若波羅蜜。未説般若波羅
蜜。今已聞般若波羅蜜味。因欲得餘功
徳。所謂六波羅蜜等。當學般若波羅蜜。復
次上種種因縁説諸法空。有人謂佛法斷滅
無所復作。爲斷是人疑故言。欲得布施
等種種功徳。當行般若波羅蜜。若般若波
蜜實空無所有斷滅者。不應説應行
布施等功徳。有智者説何縁初後相違。復次
前廣説此略説。彼是佛説。此是須菩提説。復
次般若波羅蜜深妙故重説。譬如讃徳之美
故言善哉善哉。六波羅蜜義如先説。知五
衆者見無常苦空總相別相等。六情六塵
六識六觸六受亦如是。一切世間繋縛受爲
主。以*受故生諸結使。樂受生貪欲。苦受
生瞋恚。不苦不樂受生愚癡。三毒起諸煩
惱及業因縁。以是故但説受。餘心數法不
説。所謂想憶念等。三毒十結諸使纒。乃至十
八不共法如先説。覺意三昧超越三昧師子
遊戲三昧。是菩薩諸三昧後當説。欲滿一
切衆生願先已説
欲得具足如是善根常不墮惡趣。欲得不
生卑賤之家。欲得不住聲聞辟支佛地中。欲
得不墮菩薩頂者。當學般若波羅蜜。爾時
慧命舍利弗問須菩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
墮頂。須菩提言。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
以方便行六波羅蜜。入空無相無作三昧。不
墮聲聞辟支佛地。亦不入菩薩位。是名菩
薩摩訶薩法生故墮頂。舍利弗問須菩提。云
何名菩薩生。須菩提答舍利弗言。生名
法。舍利弗言。何等法*愛。須菩提言。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色是空受念著。受
想行識是空受念著。舍利弗。是名菩薩摩
訶薩順道法愛生。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色是無相受念著。受想行識無相受念著。
色是無作受念著。受想行識無作受念著。色
是寂滅受念著。受想行識寂滅受念著。色
是無常乃至識。色是苦乃至識。色是無我
乃至識受念著。是爲菩薩順道法*愛生。是
苦應知集應斷盡應證道應修。是垢法是淨
法。是應近是不應近。是菩薩所應行是非
菩薩所應行。是菩薩道是非菩薩道。是菩
薩學是非菩薩學。是菩薩檀波羅蜜乃至般
若波羅蜜。是非菩薩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
羅蜜。是菩薩方便。是非菩薩方便。是菩薩
熟是非*菩薩熟。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是諸法受念著。是爲菩薩摩訶薩
順道法愛生。*問曰。何等善根故。不墮
惡道貧賤及聲聞辟支佛。亦不墮頂。答曰。
有人言行不貪善根故。愛等諸結使衰薄。
深入禪定。行不瞋善根故。瞋等諸結使
薄。深入慈悲心。行不癡善根故。無明等諸
結使薄。深入般若波羅蜜。如是禪定慈悲般
若波羅蜜力故無事不得。何況四事。問曰。
何以四事中但問墮頂。答曰三事先已説。墮
頂未説故問。問曰。頂者是法位此義先已
説。今何以重説。答曰。雖説其義名字各異。
無方便入三解脱門。及有方便先已説。法
愛於無生法忍中無有利益故名曰生。
譬如多食不消。若不療治於身爲患。菩薩
亦如是。初發心時貪受法食。所謂無方便
行諸善法。深心繋著於無生法忍。是則爲
生爲病。以著法愛故於不生不滅亦愛。譬
如必死之人雖加諸藥藥反成病。是菩薩
於畢竟空不生不滅法忍中。而生愛著反
爲其患。法愛於人天中爲妙。於無生法
忍爲累。一切法中憶想分別諸觀是非。隨
法而愛。是名爲生。不任盛諸法實相
與生相違。是名菩薩熟。問曰。是一事何以
故。名爲頂名爲位名爲不生。答曰。於
順忍無生忍中間。所有法名爲頂。住是頂
上直趣佛道不復畏墮。譬如聲聞法中煖
忍中間名爲頂法。問曰。若得頂不墮今云
何言頂墮。答曰。垂近應得而失者名爲
墮。得頂者智慧安隱則不畏墮。譬如上山
既得到頂則不畏墮。未到之間傾危畏墮。
頂増長堅固名爲菩薩位。入是位中一切結
使一切魔民不能動搖。亦名無生*法忍。所
以者何。異於生故。愛等結使雜諸善法
爲生。復次無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爲生。
有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爲熟。是人能信
受諸佛實相智慧故名爲熟。譬如熟瓶能
盛受水生則爛壞。復次依止生滅智慧故
得離顛倒。離生滅智慧故不生不滅。是名
無生法。能信能受能持故名爲忍。復次位者
拔一切無常等諸觀法故名爲位。若不如
是是爲順道法愛生
舍利弗問須菩提。云何名菩薩摩訶薩
無生。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内空中不見外空。外空中不見内空。外空
中不見内外空。内外空中不見外空。内外空
中不見空空。空空中不見内外空。空空中不
見大空。大空中不見空空。大空中不見第一
義空。第一義空中不見大空。第一義空中不
見有爲空。有爲空中不見第一義空。有爲空
中不見無爲空。無爲空中不見有爲空。無爲
空中不見畢竟空。畢竟空中不見無爲空。畢
竟空中不見無始空。無始空中不見畢竟空。
無始空中不見散空。散空中不見無始空。散
空中不見性空。性空中不見散空。性空中不
見諸法空。諸法空中不見性空。諸法空中不
見自相空。自相空中不見諸法空。自相空中
不見不可得空。*不可得空中不見自相空。
*不可得空中不見無法空。無法空中不見
*不可得空。無法空中不見有法空。有法空中
不見無法空。有法空中不見無法有法空。無
法有法空中不見有法空。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入菩薩位。復次舍利弗。
菩薩摩訶薩欲學般若波羅蜜應如是學。不
念色受想行識。不念眼乃至意。不念色乃
至法。不念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
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
至十八不共法。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得是心不應念不應高。無等等
心不應念不應高。大心不應念不應高。何以
故。是心非心心相常淨故。舍利弗語須菩提。
云何名心相常淨。須菩提言。若菩薩知是心
相。與婬怒癡不合不離。諸纒流縛等諸結
使。一切煩惱不合不離。聲聞辟支佛心不合
不離。舍利弗。是名菩薩心相常淨。舍利弗
語須菩提。有是無心相心不。須菩提報舍利
弗言。無心相中有心相無心相可得不。舍利
弗言。不可得。須菩提言。若不可得不應問有
無心相心不。舍利弗復問。何等是無心
相。須菩提言。諸法不壞不分別。是名無心相。
舍利弗問須菩提。但是心不壞不分別。色
亦不壞不分別。乃至佛道亦不壞不分別耶。
須菩提言。若能知心相不壞不分別。是菩薩
亦能知色乃至佛道不壞不分別。爾時慧命
舍利弗讃須菩提。善哉善哉。汝眞是佛子。
從佛口生從見法生從法化生。取法分不取
財分。法中自信身得證。如佛所説。得無諍三
昧中汝最第一。實如佛所擧。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是中亦當分
別知。菩薩如汝所説行。則不離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欲學聲聞地。亦當應
聞般若波羅蜜持讀誦正憶念如説行。欲學
辟支佛地。亦當應聞般若波羅蜜持*讀誦正
憶念如説行。欲學菩薩地。亦當應聞般若波
羅蜜持*讀誦正*憶念如説行。何以故。是般
若波羅蜜中廣説三乘。是中菩薩摩訶薩聲聞
辟支佛當學。*釋曰。内空中不見外空。
外空中不見内空。有人言。外四大飮食入
其身中故名爲内。若身死還爲外。一切法
無來去相故。外空不在内空中。餘十七空
亦如是。不生不滅無異相。無來去故各各
中不住。復次菩薩位相不念一切色爲
有。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念是有。不念有
義如先説。問曰。菩提心無等等心大心有何
差別。答曰。菩薩初發心縁無上道。我當作
佛是名菩提心。無等名爲佛。所以者何。一
切衆生一切法無與等者。是菩提心與佛
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無等等心。
是心無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決定。復次
檀尸波羅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羅
蜜因縁故。得大富無所乏少。尸波羅蜜因
縁故。出三惡道人天中尊貴住。二波羅蜜果
報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羼提
毘梨耶波羅蜜相。於衆生中現奇特事。所
謂人來割肉出髓如截樹木。而慈念怨
家血化爲乳。是心似如佛心。於十方六道
中。一一衆生皆以深心濟度。又知諸法畢
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諸行。是爲奇特。譬如
人欲空中種樹。是爲希有。如是等精進波
羅蜜力勢與無等相似。是名無等等。入禪
定行四無量心。遍滿十方與大悲方便合。
拔一切衆生苦。又諸法實相滅一切觀。
諸語言斷而不墮斷滅中。是名大心。復次
初發心名菩提心。行六波羅蜜名無等等
心。入方便心中是名大心。如是等各有差
別。復次菩薩得如是大智心亦不高心。
相常清淨故。如虚空相常清淨。煙雲塵霧
假來故覆蔽不淨。心亦如是常自清淨。無
明等諸煩惱客來覆蔽故以爲不淨。除
去煩惱如本清淨。行者功夫微薄。此清淨
非汝所作。不應自高不應念。何以故。畢
竟空故。問曰。舍利弗知心相常淨何以故
問。答曰。以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深入深著故。雖聞心畢竟空常清淨。猶
憶想分別取是無心相。以是故問。是無心相
心爲有爲無。若有云何言無心相。若無何以
讃歎是無等等心當成佛道。須菩提答
曰。是無心相中畢竟清淨。有無不可得不
應難。舍利弗復問。何等是無心相。*須菩提
答曰。畢竟空一切諸法無分別。是名無心
相。舍利弗復問。但心相不壞不分別。餘法亦
如是。須菩提答言。諸法亦如是。若爾者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如虚空無壞無分
別。諸菩薩深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作是念。諸凡夫法可言虚誑。以不眞實
故。菩薩漏未盡故。亦可言不清淨。云何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虚誑。是時心驚不
悦。須菩提知其心已。思惟籌量。我今應
爲説實相法不思惟已自念。今在佛前
當以實相答。若我有失佛自當説。重思惟
竟。以是故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是
第一。亦從虚誑法邊生故。亦是空不壞不分
別相。以是故行者當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相行。不應取相自高。爾時舍利弗讃須
菩提言。善哉善哉。佛時默然聽須菩提所
答。亦可舍利弗所歎。從佛口生者。有人言
婆羅門從梵天王口邊生故。於四姓中第
一。以是故舍利弗讃言。汝眞從佛口生。所
以者何。見法知法故。有未得道者亦依
佛故得供養。是名取財分。又如弊惡子不
隨父教但取財分。取法分者。取諸禪定根
力覺道種種善法。是名取法分。得四信故
名爲法中自信。得諸神通滅盡定等。著身
中故是名身得證。如舍利弗於智慧
第一。目揵連神足第一。摩訶迦葉頭陀第一。
須菩提得無諍三昧中第一。得無諍定阿羅
漢者。常觀人心不令人起諍。是三昧根本
四禪中攝。亦欲界中用。問曰。般若波羅蜜是
菩薩事。何以言欲得三乘者皆當習學。
曰。般若波羅蜜中説諸法實相。即是無
餘涅槃。三乘人皆爲無餘涅槃故精進習行。
復次般若波羅蜜中種種因縁説空解脱門
義。如經中説。若離空解脱門無道無涅槃。
以是故三乘人皆應學般若。復次舍利弗自
説因縁。於般若波羅蜜中廣説三乘相。是
中三乘人應學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釋第七品
訖第八品


大智度論釋集散品第卷第四
十二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鳩摩羅什奉  詔譯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覺
不得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爲誰説般若波
羅蜜。世尊。我不得一切諸法集散。若我爲菩
薩作字言菩薩。或當有悔。世尊。是字不住
不不住。何以故。是字無所有故。以是故
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
至識集散。若不可得云何當作名字。世尊。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