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故。見此衆分合故名爲見牛。更不見餘物
爲牛。異者破一一者破異。不一不異破一
異若無一異云何有不一不異。若入
諸法平等中。爾時始如實得牛相。是故言若
佛不分別諸法相不説二諦。云何善説畜
生等。所謂於平等不動而分別諸法。不
動者分別諸法時不著一異相。須菩提白
佛。如佛於諸法等中不動。辟支佛乃至凡
夫於諸法等中亦不動。何以故。諸佛平等
相。乃至凡夫亦平等相。世尊若爾者。佛云何
分別諸法是色異色性異受性異乃至有爲
無爲性異。若不分別諸法。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不得從一地至一地乃至淨佛
國土。佛答。於汝意云何。推尋色等相爲是
空不。世尊。空。空中有異相法不。答
言不。何以故。是畢竟空以無相智慧可解。
是中云何有異相。佛語須菩提。若空中無異
相空便是實。是故汝云何於空中分別諸
法。作是難畢竟空中空亦不可得。各各相亦
不可得。汝云何以空各各相爲難。以是因
縁故。當知諸法平等中無分別故無凡夫
人。但凡夫人非實相不離實相。凡夫實相
即是聖人相。是故言不。但凡夫不離凡夫。
乃至佛亦如是。須菩提以平等相大利益。
欲知平等定相。是故問爲是有爲爲是無
爲。佛答非有爲非無爲。何以故。若有爲皆
是虚誑作法。若無爲無爲法無生住滅故無
法。無法故不得名無爲。因有爲故有無
爲。如經中説離有爲無爲不可得。如離長
無短。是相待義。問曰。有爲法是無常。無爲
法是常。云何言離有爲無爲不可得。答曰。
無爲法無分別故無相。若説常相不得言
無相。破有爲法故名無爲。更無異法。如人
閉在牢獄穿牆得出破壁是空更無異空。
空亦不從因縁生。無爲法亦如是。有爲法
中先有無爲性。破有爲即是無爲。是故説
離有爲無爲不可得。是有爲無爲性皆不合
不散一相所謂無相。佛以世諦故説是事
非第一義。何以故。佛自説因縁。第一義中
無身口意行。有爲無爲法平等。即是第一
義。觀是有爲無爲法平等。亦不著一相。菩
薩於第一義中不動而利益衆生。方便力故
種種因縁爲衆生説法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五



大智度論釋涅槃如化品第八十
卷第九
十六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平等無所
爲作。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
等中不動而行菩薩事以布施愛語利益同
事。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説。是諸
法平等無所作。若是衆生自知諸法平等。佛
不用神力於諸法平等中不動而拔出衆生吾
想。以空度五道生死乃至知者見者相。度
色相乃至識相眼相乃至意相地種相乃至識
種相。遠離有爲性相令得無爲性相。無爲性
相即是空。須菩提言。世尊。用何等空故一切
法空。佛言。菩薩遠離一切法相。用是空故一
切法空。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有化人作
化人。是化頗有實事不空者不。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是化人無有實事而不空。是空及
化人二事不合不散。以空空故空。不應分別
是空是化。何以故。是二事等空中不可得。所
謂是空是化。所以者何。須菩提。色即是化
受想行識即是化。乃至一切種智即是化。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世間法是化。出世間
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覺分八聖道分三解脱門佛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并諸法果及賢聖人
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
薩摩訶薩諸佛世尊。是法亦是化不。佛告須
菩提一切法皆是化。於是法中有聲聞法變化
有辟支佛法變化有菩薩摩訶薩法變化有諸
佛法變化有煩惱法變化有業因縁法變化。
以是因縁故。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是諸煩惱斷。所謂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佛道。
斷諸煩惱習皆是變化不。佛告須菩提。若
有法生滅相者皆是變化。須菩提言。世尊。何
等法非變化。佛言。若法無生無滅是非變化。
須菩提言。何等是不生不滅非變化。佛言。無
誑相涅槃是法非變化。世尊。如佛自説諸法
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
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
即是涅槃。云何言涅槃一法非如化。佛告須
菩提。如是如是。諸法平等非聲聞所作。乃至
性空即是涅槃。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法
皆畢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則驚怖。
爲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
滅者不如化。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教新
發意菩薩令知是性空。佛告須菩提。諸法本
有今無耶
問曰。是事佛先已答。須菩提今何以更
問。所謂世尊若諸法平等無所作爲。云何菩
薩於諸法平等中不動而大利益衆生。答
曰。以是事難解故雖先説而更問。又經將
訖佛説深空。凡夫聖人所不能行所不能
到。是故須菩提知一切法平等相定空。云
何菩薩住是法中而能利益衆生。平等法無
作相利益是有作相。佛可須菩提意。還以
須菩提問而答。可其平等答。其利益衆生
所謂若衆生自知諸法平等畢竟空。佛無恩
力。若病人自知將適則藥師無功。須菩提
復問。若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所能作。菩薩何
以住是中而利益衆生。若菩薩用是平等
利益衆生則壞實相。佛答。菩薩不以諸法
實相利益衆生。但衆生不知畢竟空故菩
薩教詔令知。菩薩教化衆生是爲對治悉
檀。須菩提以第一義悉檀無利益爲難。佛
答。衆生顛倒不知。佛但破其顛倒不言是
實。是故菩薩住是平等相中。遠離我相乃至
知者見者相。是名衆生空。以是一切無吾我
法教化衆生。衆生有二種。一者愛多二者
見多。愛多者得是無我法則生厭心離欲。
作是念若無我何用餘物。見多者雖知無
我法於色等法中戲論若常若無常等。是故
次説色相五衆十二入十八界。乃至遠離有
爲性相令得無爲性相。無爲性相即是空。
名法空。問曰。須菩提何以作是問。用
何等空故一切法空。答曰。空有種種。如火
中無水水中無火亦是空。五衆中無我亦如
是。或有衆生空或有法空。法空中或有人
言。諸法雖空亦不盡空。如色空中有微塵
根本在。是故須菩提問以何等空故一切法
空。佛答。以無所得畢竟空故遠離一切相。
是故此中説衆生空法空。是二空故一切法
無不空。問曰。若爾者此中何以説離一切
法相。答曰。一切法不可盡壞。但離其邪憶
想。一切法自離。如神通人壞色相故則石
壁無礙。如佛説汝等當於五衆中修正憶
念斷貪欲得正解脱。是故説離相。須菩
提聞是已心驚。云何一切法若大若小都無
本實。凡夫人虚妄可無實事。聖人應有
少許實。須菩提雖是阿羅漢深貴佛法。亦
爲新發意菩薩故問。佛知須菩提意欲明
了是事故説譬喩。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
何。如化人復作化。是化有本實不空不。
答言不也。是化無有實事而不空者。空及
化人二事不合不散皆空故用空空故空。問
曰。何以名爲空空故空。答曰。爲破十八事
實故有十八空。破衆生心中變化空法故
用空空。世間人皆知幻化法不久住無所
能作故名空。是故言空空故空。不應分別
是空是化。凡夫人知變化是空不實。謂餘法
爲實。是故以化爲喩。當知餘法與化無異。
如聖人所解不得以化爲喩。以無所分
別故。一切法名爲五衆。佛言。色受想行識
無不是化以空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凡
夫法虚妄應如化。出世間法亦如變化耶。
所謂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若四念處法等。
從因縁邊生故如化。是法果所謂涅槃。亦
復如化耶。若能起是行者。所謂須陀洹乃
至佛。亦復如化耶。佛答。若有爲若無爲及諸
賢聖皆是化。畢竟空故是義從初品已來
處處廣説。是故言一切法空皆如化。問曰。若
一切法皆空如化。何以故有種種諸法別異。
答曰。如佛所化及餘人所化。雖不實而有
種種形像別異。夢中所見種種亦如是。人見
夢中好惡事。有生喜者有生怖者。如鏡
中像雖無實事而隨本形像有好醜。諸
法亦如是。雖空而各各有因縁。如佛此中
説。是化法中有聲聞變化有辟支佛變化
有菩薩變化有佛變化有煩惱變化有業
變化。是故一切法皆是變化。聲聞變化者。三十
七品四聖諦乃至三解脱門。何以故聲聞人住
持戒中。禪定攝心求涅槃。觀内外身不淨。是
名身念處。如是等法爲涅槃故。勤精進生
起是法。本無而今有已。有還無。是爲聲聞變
化。辟支佛變化者。所謂觀十二因縁等諸法。
所以者何。辟支佛智慧深於聲聞人故。菩
薩變化者。所謂六波羅蜜及二種神通報得
及修得。佛法變化者。三十二相八十隨形
好。十力一切種智等無量佛法。煩惱變化者。
煩惱起種種業。善不善無記業畢定業不畢
定業善不善無動業等無量諸業。問曰諸煩
惱是惡法。云何能生善業無動業。答曰有二
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因。人有我心爲後
當常樂故修布施是近因。爲離欲界
衰惱不淨身故修禪定是爲遠因。復有人
言一切凡夫皆以我心和合故起業。有人言
無有離我心起第六識住我心故起第
六識。我心即是諸煩惱根本。問曰煩惱是垢
心。善心是淨心。垢淨不得和合。何以言
住我心中能起善業。答曰不爾一切心皆
與慧倶生。無明心中亦應有慧。慧與無
明相違法。而一心中起淨。垢亦如是。凡夫
未得聖道云何能得離我心而行善。瞋等
煩惱中則不得行善。我心無記柔軟故。是
故煩惱心中生善業無動業無咎業。變化
者生一切果報法所謂六道。惡業果報是三
惡道。善業果報是三善道。惡業有上中下。
上者地獄中者畜生下者餓鬼。善業亦有上
中下。上者天中者人下者阿修羅等。上善業
有種種輕重等分別。上惡業亦有輕重差別。
次第輕重如地獄中説。餘道亦如分別業品
中説。問曰若從業有何以言變化。答曰凡夫
人見諸法不如化。聖人知畢竟空相故
以天眼觀衆生皆無有終始中間。如化
主遠處作變。化業亦如是。在過去世中
作。今身變化如變化事。能種種令人生憂
喜怖畏。智者觀之皆無有實而人横生憂
喜是人可笑。業亦如是。是故説業變化。
問曰是諸變化皆業所作。何以不但説業變
化。答曰業有二種淨業垢業。淨業者聲聞變
化乃至佛變化。垢業是煩惱變化。復次有二
種業。凡夫業聖人業。凡夫業是煩惱變化。
聖人業須陀洹乃至佛。是故雖皆是業變化
而廣分別無咎。是故須菩提當知一切法空
皆如化。須菩提復問。世尊是諸聖人煩惱斷。
所謂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斷
一切煩惱習。是諸斷皆如化不。須菩提意有
爲法虚誑故如變化。無爲法眞實無作故不
應是化。是故問。佛答。一切法若生若滅皆
如化。何以故本無今有今有後無。誑惑人
心故。佛意一切從因縁生法皆無自性。無
自性。故畢竟空。畢竟空故皆如化。須菩提求
諸法實相意猶未息故問。佛何等法不如
化。須菩提意謂有一決定實法不如化。可
依是法而精進求。佛答。有若法無生無滅
即是非化。何者是所謂無誑相涅槃。是法無
生故無滅。無滅故不能令人生憂。佛分別
一切有爲法畢竟空皆如化唯有涅槃一法
非如化。爾時須菩提白佛。如佛説平等法
非佛所作。非聲聞辟支佛所作。有佛無佛
諸法常住性空相。性空相即是涅槃。須菩提
意謂。深入般若波羅蜜中涅槃亦空。上品中
處處説。今佛何以説唯一涅槃不如化。是故
引佛語爲難。諸法實相性空法常住。諸佛
但爲人演説。性空者即是涅槃。今何以於生
滅法中別説無誑相涅槃不如化。佛答。諸法
平等常住非賢聖所作。若新學菩薩聞則恐
怖。是故分別説。生滅者如化不生滅者不如
化。問曰唯佛一人是無誑人。一切人皆於佛
所欲求實事。今佛何以説一切法都空或
説不都空。答曰佛此中自説因縁。爲新
發意菩薩故説涅槃不如化。問曰可爲人
故轉諸法相耶。答曰此中佛説諸法相者性
空。性空云何可轉。佛初得是諸法實相時。
心但趣向涅槃寂滅。是時十方諸佛諸天請
佛莫入涅槃。一切衆生苦惱當度脱之。佛
即受請。佛但爲度衆生故住。以是故知有
可利益衆生隨事爲説。觀諸有爲法虚誑
故涅槃爲實不變不異。有新發意菩薩著
是涅槃。因是著起諸煩惱。爲斷是著故
説涅槃如化。若無著心是時則説涅槃非
如化。復次有二道。小乘道大乘道。小乘
論議以涅槃爲實。大乘論議以利智慧深
入故。觀色等諸法皆如涅槃。是故二説無
咎。須菩提復問。云何教化新發意菩薩令
知平等性空。須菩提意謂。性空是凡夫人
大怖畏處。聞性空無所有如臨深坑。何以
故。一切未得道者。我心深著故怖畏空法。
作是念佛教人勤修善行終歸入無所有
中。以是故須菩提問。以何方便教誨是新
發意者。佛答。諸法先有今無耶。佛意以新發
意者怖畏後當無故。説諸法先有今無耶。
須菩提自了了知諸法先自無今亦無。但以
發意者我見心覆故生驚怖。爲除顛倒
令得實見竟無所失。知諸煩惱顛倒實相
所謂性空。是時則無恐怖。如是等法應教
新發意者。若諸法先有以行道故無。應
當恐怖初自無故不應恐怖。但爲除顛倒

 ◎大智度論釋薩陀波崙品第八十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求般若波羅蜜。
當如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是菩薩今在大
雷音佛所行菩薩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薩
陀波崙菩薩摩訶薩。云何求般若波羅蜜。佛
言。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本求般若波羅
蜜時。不惜身命不求名利。於空閑林中聞
空中聲言。汝善男子從是東行。莫念疲極。莫
念睡眠。莫念飮食。莫念晝夜。莫念寒熱。
莫念内外。善男子。行時莫觀左右。汝行時
莫壞身相。莫壞色相。莫壞受想行識相。何
以故。若壞是諸相則於佛法有礙。若於佛
法有礙便往來五道生死中。亦不能得般若
波羅蜜。爾時薩陀波崙菩薩報空中聲言。我
當從教。何以故。我欲爲一切衆生作大明。欲
集一切諸佛法。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薩陀波崙菩薩復聞空中聲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於空無相無作之法應生信
心。以離相心求般若波羅蜜。離我相乃至離
知者見者相。當遠離惡知識。當親近供養善
知識。何等是善知識。能説空無相無作無生
無滅法及一切種智。令人心入歡喜信樂。是
爲善知識。善男子。汝若如是行不久當聞般
若波羅蜜。若從經卷中聞。若從菩薩所説
聞。善男子。汝所從聞。是般若波羅蜜處。應生
心如佛想。善男子。汝當知恩。應作是念。所從
聞是般若波羅蜜者。即是我善知識。我用聞
是法故疾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親近諸佛。常生有佛國中遠離衆難。得具
足無難處。善男子。當思惟籌量是功徳。於
所從聞法處應生心如佛想。汝善男子。莫
以世利心故隨逐法師。但爲愛法恭敬法故
隨逐説法菩薩。爾時當覺知魔事。若惡魔與
説法菩薩作五欲因縁假爲法故令受。若説
法菩薩入實法門以徳力故受而無所染。又
以三事故受是五欲。以方便力故。欲令衆生
種善根故。欲與衆生同其事故。汝於是中莫
汚心當起淨想。自念我未知漚和拘舍羅。
大師以方便法爲度衆生令得福徳故受是諸
欲。於智慧無著無礙不爲欲染。善男子。即
當觀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所謂一切法
不垢不淨。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無衆生。
無人無我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響如影如炎如
化。善男子。觀是諸法實相已當隨法師。汝
不久當成就般若波羅蜜。復次善男子。汝當
復覺知魔事。若説法菩薩見欲受般若波羅
蜜人意不存念。汝不應起心怨恨。汝但當以
法故恭敬。莫起厭懈意常應隨逐法師
釋曰。上品中説。新發意菩薩云何教性
空法。性空法畢竟無所有空難解難得故。佛
答。法先有今無耶。佛意性空法非難得難
知。何以故。本來常無更無新異。汝何以心
驚謂爲難得。是性空法雖甚深菩薩但能
一心勤精進不惜身命。作如是一心求便
可得。此中説薩陀波崙本生爲證。佛法有
十二部經。或因修妬路偈經本生經得度。今
佛以本生經爲證。若有聞者作是念。彼人
能得我亦應得。是故説薩陀波崙菩薩本生
因縁。佛告須菩提。菩薩求般若波羅蜜
如薩陀波崙。問曰。若般若波羅蜜無相畢
竟空。行禪定猶尚難得。何況憂愁啼哭
散心求覓而當可得。答曰。爲新發意菩薩
説薩陀波崙。問曰。若薩陀波崙是新發意。十
方諸佛云何現在其前得諸三昧不惜身。
又見曇無竭復得無量阿僧祇三昧。云何
名新發意。答曰。新學菩薩有二種。一者深
心著世間樂軟心發意。二者深心發意不
著世間樂。軟心發意者。佛不以爲發心。
深心發意者。乃名爲發心。如聲聞法中。佛
語二比丘。於我法中乃至無如毛釐煖法。
佛觀是煖法最爲微小。凡人觀之以爲大。
譬如國王見一張&T073554;不以爲多。貧者見之
以爲多。以一心不惜身故説薩陀波崙爲
證。問曰。若薩陀波崙菩薩能作如是苦行。
從曇無竭得諸三昧應當作佛。今何以故。
在大雷音佛所修菩薩行。答曰。佛法無量
無邊。若千萬阿僧祇劫修勤苦行尚不可
得。何況薩陀波崙一世苦行。復有菩薩具
足菩薩道十力四無所畏等。爲衆生故住世
間未取實際。如文殊師利等。薩陀波崙
或能如此故未作佛。菩薩三昧如十方國土
中塵數。薩陀波崙所得六萬三昧何足爲多。
大雷音佛者。應如大龍王將欲降雨震大
雷音。烏雀小虫悉皆怖畏。是佛初轉法輪時。
十方衆生皆發心。外道邪見皆恐怖懾伏。是
故天人衆生稱佛爲大雷音。是佛今現在。須
菩提問。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云何求般若
波羅蜜。問曰。薩陀波崙未得阿鞞跋致。何
以故。名菩薩摩訶薩。答曰。以有大菩薩故
小者亦名大。又以其雖未得實智慧
能深念般若波羅蜜故不惜身命。有大功
徳故亦名菩薩摩訶薩。
問曰。何以名薩陀波崙。薩陀秦言常
論名啼
爲是
父母與作名字。是因縁得名字。答曰。有人
言。以其小時喜啼故名常啼。有人言。此菩
薩行大悲心柔軟故。見衆生在惡世貧
窮老病憂苦爲之悲泣。是故衆人號爲薩陀
波崙。有人言。是菩薩求佛道故遠離人衆
在空閑處求心遠離。一心思惟籌量勤求佛
道時世無佛。是菩薩世世行慈悲心。以小
因縁故生無佛世。是人悲心於衆生欲精
進不失。是故在空閑林中。是人以先世福
徳因縁及今世一心。大欲大精進。以是二因
縁故聞空中教聲不久便滅。即復心念。我
云何不問。以是因縁故憂愁啼哭七日七
夜。因是故天龍鬼神號曰常啼。佛答須菩
提。過去世有薩陀波崙菩薩。不惜身命不
貪財利求般若波羅蜜時。在空閑林中
聞空中聲到空林中如上説。問曰。空中聲
爲是何聲。答曰。若諸佛菩薩諸天龍王。憐
愍衆生故。見是人不著世間法一心求佛
道。以時無佛法。欲示其得般若因縁。故空
中發聲。有人言。是薩陀波崙。先世善因縁
人。在此林中作鬼神見其愁苦。以其是
先世因縁故。又是神亦求佛道。以是二因
縁故發聲如蜜膊婆羅門。爲須達多至王
舍城詣大長者家求兒婦。時蜜膊於王舍
城大婆羅門衆中。飮食過度腹脹而死作鬼
神。於王舍城城門上住。須達多聞是婆羅
門已死自往長者家宿。長者於後夜起辦
具飮食。須達多問言。汝有何事爲欲
婦嫁女。爲欲請大國王。爲是邑會何其
怱營事乃爾。長者答言。我欲請佛及僧。
須達多聞佛名驚喜毛竪。長者先得道迹。
爲其廣説佛徳。須達多聞已愛樂情至。甚欲
見佛乘。念佛心。而小睡以念佛情至故須
臾便覺。夜見月光謂爲日出。即起趣門見
*城門已開。王舍城門初夜未閉爲客來故。
後夜早開爲客去故。既見門開即直向
佛。佛時在寒林中住。於其中路月沒還
闇。須達多心悔躊躇欲還入城。時蜜膊神
放身光明照諸林野。告言居士。居*士。
莫怖莫畏。直去莫還去得大利。如彼經
偈中廣説。須達多見佛得須陀洹道。請佛
及僧於舍衞城盡形供養佛。令舍利弗
爲須達師。於舍衞作精舍。如須達知識神
示導薩陀波崙知識示導亦如是。是故見
其愁苦而示導之。作是言。善男子。汝從
是東行。行時莫念疲極等。問曰。疲極飢渇
交來切身云何不念。答曰。大欲精進力
故。一心愛樂佛道不惜身命。休息飮食等
皆是助身法。是事雖來不爲亂心。知皆虚
誑無常無實如怨如賊。但爲身樂故何足
存念。莫爲飢渇疲極等故而捨佛道。莫
念晝夜者。莫念晝是行法夜應止息。實
無晝夜。所以者何。日依須彌影翳故名夜。
莫念内外者。衆生多著内法。内法名身外
法名五欲。内外法不定性空故不應著。莫
觀左右者。人散心行道故左右顧看。行者
無縁觀後。當前則不得不視。故但言莫
左右顧看。復次惡魔常惑亂行者。或作種
種形或作好色或作畏獸。在道左右故
言莫觀。是皆止其麁念莫壞身相色等相
者。五衆和合故假名爲身。若説別更決定
有身法。是則壞身相。若著無身法是亦壞
身相。離是一異有無等邊行於中道。則疾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説莫壞身
相等。此中佛自説因縁。若壞是諸相則
佛法有礙。佛法有礙者。則往來五道生死
中。不能得般若波羅蜜。薩陀波崙報空中
聲言。而自説因縁。所謂薩陀波崙見一切
衆生墮在無明黒闇中。我欲爲然智慧光
明。一切衆生有一切煩惱。我欲設一切佛
藥。一切衆生皆墮邪道。我爲是衆生
故求無上道。是三種願得般若波羅蜜則能
具足。是故言受教。問曰。薩陀波崙不見其
形但聞其聲。何以便言受教。答曰。人所求
事急故聞聲則應。薩陀波崙亦如是。復次
聞其所説理好則知其人亦好故不須眼
見。如黒闇中有種種。衆生眼雖不見聞其
聲則知其種類。爾時空中聲復讃言善哉。
以其雖不見形而能信受善語故。又復
以其欲度一切衆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不懈息。如是等因縁故讃言善
哉。於三解脱門中應生信心者。是門諸法
實相所入門。離是三門皆是虚誑無有實
者。汝雖未得應生大信根力。信根力故漸
具諸根。以離相心求般若波羅蜜者。所謂
觀諸法畢竟空。離衆生相離法相。問曰。三
解脱門攝在般若中不。若攝何以別説。若
不攝云何經中説一切助道法皆攝在般若
中。答曰。一切法皆入般若中。人皆畏苦
故求解脱。是故於般若分中前説三解脱
門。以何因縁得此解脱離諸二邊。所謂衆
生相法相行般若波羅蜜。問曰。初教精進
後教三解脱門般若。今復欲爲何事故教
親近善知識。答曰。雖有好法若無教者行
時多錯。譬如雖有好藥亦須良醫。又薩陀
波崙是新發意菩薩。般若波羅蜜甚深。云何
但聞空中略教而能自具足。是故教語
親近善知識。善知識義如先説。今略説二
相是善知識。一者教一心向薩婆若。二者
教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等般若波羅蜜法。
若能如是行不久得般若波羅蜜。如藥
師爲病者説服藥法。汝能如法服病則得
差。若從經卷聞從菩薩説聞者。遣薩陀
波崙至曇無竭菩薩所。彼中二處有般若。
一寶臺上金牒書。二曇無竭所説。若人福徳
多者從曇無竭所説聞。福徳少者從經卷
聞。於師生佛想。以能教佛道因縁故。世
間小人因縁事訖則忘其恩義。作是念。如
人乘船度水。既到彼岸何用船爲。是故説
汝當知恩。應作是念。所從聞般若者即是
我善知識。一切諸利中般若利最勝。行是般
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又
復行般若因縁故親近諸佛。常生有佛國
中。離於八難値佛在世。菩薩應作是念。
我得如是等諸功徳。皆從般若得。般若波
羅蜜從師而得。是故視師如佛想。有人能
説般若波羅蜜者。有大福徳多知識多得
供養。弟子初爲般若故隨逐。後漸漸爲供
養利。是故説莫以世利故隨逐法師。問
曰。何以不但説親近善知識。而説是種種
因縁。答曰。有人既得善知識不得其意。反
成讎隙而墮地獄。更相謗毀故。唯佛一人
無有過失。餘人誰能無者。若弟子見師之
過。若實若虚其心自壞不復能得法利。是故
空中聲教若見師過莫起嫌恨。汝應作
是念。我先世福徳不具足故不得値佛。今
値是雜行師我不應念其過失。而自妨
失般若。師之過失不著於我。我但從師受
般若波羅蜜法。如狗皮嚢盛好寶物不應
以嚢故而棄其寶。如罪人執燭照道不可
以人罪故不受其明自墜溝壑。又如行
遣小人導道不可以人小故不隨其語。
如是等因縁不應遠離於師。師若實有罪
尚不應離。何況此中魔作因縁令説法者
有深妙五欲。令弟子不染著法。説法者以
方便故現受。方便者。所謂欲令衆生種福
徳因縁。亦爲同事攝衆生故。復有諸菩
薩通達諸法實相故。無所障礙無有過
罪。雖作過罪亦無所妨。如人年壯力盛
腹中大熱雖食不適飮食不能生病。又
如有好藥雖被惡毒不能爲害。如是等
因縁故汝於師所莫起*嫌恨而自失般
若。如經中説。復有説法者。持戒清淨離於
五欲。多知多識有好名聞。威徳尊重。弟子
受法而不顧録。汝於是中莫生怨恨。當
作是念。我宿世罪故今爲小人。師不輕我
我自無福不能得道。又我於師所應破
憍慢。以求法利有如是等種種諸師。菩薩
爲求般若波羅蜜故。但一心恭敬不
念其長短。若能如是忍辱於師一心不起
増減者。汝於師所盡得妙法。如完牢之器
所受不漏。薩陀波崙聞空中聲已從是東
行。如經中廣説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










大智度論釋薩陀波崙品第八十
八之餘卷第九十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薩陀波崙菩薩。受是空中教已。從
是東行不久。復作是念。我云何不問空中
聲。我當何處去。去當遠近當從誰聞般若波
羅蜜。是時即住啼哭憂愁作是念。我住是中
過一日一夜。若二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不
念疲極乃至不念飢渇寒熱。不聞聽受般若
波羅蜜因縁終不起也。須菩提。譬如人有一
子卒死憂愁苦毒。唯懷懊惱不生餘念。如是
須菩提。薩陀波崙菩薩。爾時無有異心。但
念我何時當得聞般若波羅蜜。我云何不問
空中聲。我應何處去。去當遠近當從誰聞般
若波羅蜜。須菩提。薩陀波崙菩薩如是愁念
時。空中有佛語薩陀波崙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求般若波羅
蜜亦如汝今日。善男子。汝以是勤精進愛樂
法故。從是東行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衆香。
其城七重七寶莊嚴。臺觀欄楯皆以七寶校
飾。七寶之塹七寶行樹周匝七重。其城縱廣
十二由旬。豐樂安靜人民熾盛。五百市里街
巷相當端嚴如畫。橋津如地寛博清淨。七
重城上皆有七寶樓櫓。寶樹行列以黄金白
車磲馬瑙珊瑚琉璃頗梨紅色眞珠以
爲枝葉。寶繩連綿金爲鈴網以覆城上。風吹
鈴聲。其音和雅娯樂衆生。譬如巧作五樂甚
喜。其城四邊流池清淨冷暖調適。中
有諸船七寶嚴飾。是諸衆生宿業所致。乘此
寶船娯樂遊戲。諸池水中種種蓮華青黄赤
白衆雜好華遍覆水上。是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衆華皆在其中。其城四邊有五百園觀。七
寶莊嚴甚可愛樂。一一*園中各有五百池。
池各縱廣十里。皆以七寶校成雜色莊嚴。諸
池水中亦有青黄赤白蓮華彌覆水上。其諸
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
光白色白光。諸池水中鳧鴈鴛鴦異類衆鳥
音聲相和。是諸*園觀適無所屬。是諸衆生
宿業所致。長夜信樂深法。行般若波羅蜜因
縁故受是果報。善男子。是衆香城中有
高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宮舍在上。其宮縱
廣一由旬。皆以七寶校成。雜色莊嚴甚可喜
樂。垣牆七重皆亦七寶。七欄楯七寶樓
閣寶塹七重。皆亦七寶。周圍深塹七寶
成。七重行樹七寶枝葉。七重圍繞其宮舍。中
有四種娯樂*園。一名常喜二名離憂。三名華
飾。四名香飾。一一*園中各有八池。一名賢
二名賢上。三名歡喜四名喜上。五名安隱六
名多安隱。七名遠離八名阿鞞跋致。諸池四
邊面各一寶。黄金白銀琉璃*頗梨玟&T026801;
底。其上布金沙。一一池側有八梯陛。種
種妙寶以爲嚴飾。諸梯*陛間有閻浮檀金芭
蕉行樹。一切池中種種蓮華。青黄赤白彌
覆水上。諸池四邊生好華樹。風吹諸華墮池
水中。其池成就八種功徳香。若栴檀色味
足。曇無竭菩薩與六萬八千婇女。五欲
具足共相娯樂。及城中男女倶入常喜等*園
賢等池中。五欲具足共相娯樂。善男子。曇無
竭菩薩與諸婇女遊戲娯樂已。日三時説般
若波羅蜜。衆香城内男女大小。於其城中
多聚人處敷大法座。其座四足或以黄金或
以白銀或以琉璃或以*頗梨。敷以綩綖雜
色茵褥。垂諸幃帶以妙白&T073554;而覆其上。散
以種種雜妙花香。座高五里張白珠帳。其
四邊散五色花。燒衆名香澤香塗地。供養恭
敬般若波羅蜜故。曇無竭菩薩於此座上説
般若波羅蜜。彼諸人衆如是恭敬供養曇無
竭。爲聞般若波羅蜜故。於是大會百千萬衆
諸天世人一處和集。中有聽者。中有受者。中
有持者。中有誦者。中有書者。中有正觀者。中
有如説行者。當是時中衆生以是因縁故。皆
不墮惡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善男子往趣曇無竭菩薩。當聞般若波羅
蜜。善男子。曇無竭菩薩世世是汝善知識。能
教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示教利喜。是曇
無竭菩薩本求般若波羅蜜時亦如汝。今汝
去莫計晝夜。莫生障礙心。汝不久當得聞般
若波羅蜜。爾時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歡喜
心悦作是念。我當何時得見是善男子得聞般
若波羅蜜。須菩提。譬如有人爲毒箭所中更
無餘念。唯念何時當得良醫拔出毒箭除我
此苦。如是須菩提。薩陀波崙菩薩摩訶薩更
無餘念。但作是願。我何時當得見曇無竭菩
薩。令我得聞般若波羅蜜。我聞是般若波羅
蜜。斷諸有心。是時薩陀波崙菩薩於是處住。
念曇無竭菩薩。一切法中得無礙知見已。即
得無量三昧門現在前。所謂諸法性觀三昧。
諸法性不可得三昧。破諸法無明三昧。諸法
不異三昧。諸法不壞自在三昧。諸法能照明
三昧。諸法離闇三昧。諸法無異相續三昧。諸
法不可得三昧。散華三昧。諸法無我三昧。如
幻威勢三昧。得如鏡像三昧。得一切衆生語
言三昧。一切衆生歡喜三昧。入分別音聲三
昧。得種種語言字句莊嚴三昧。無畏三昧。性
常默然三昧。得無礙解脱三昧。離塵垢三昧。
名字語句莊嚴三昧。見諸法三昧。諸法無礙
頂三昧。如虚空三昧。如金剛三昧。不畏著
色三昧。得勝三昧。轉眼三昧。畢法性三昧。能
與安隱三昧。師子吼三昧。勝一切衆生三
昧。華莊嚴三昧。斷疑三昧。隨一切堅固三昧。
出諸法得神通力無畏三昧。能達諸法三昧。
諸法財印三昧。諸法無分別見三昧。離諸見
三昧。離一切闇三昧。離一切相三昧。解脱
一切著三昧。除一切懈怠三昧。得深法明
三昧。不可奪三昧。破魔三昧。不著三界三
昧。起光明三昧。見諸佛三昧。薩陀波崙菩
薩住是諸三昧中。即見十方無量阿僧祇諸
佛。爲諸菩薩摩訶薩説般若波羅蜜
問曰。薩陀波崙何以忘不問空中聲。答
曰。薩陀波崙大歡喜覆心故忘。如人大憂愁
大歡喜。以此二事故忘。問曰。空中聲已滅。
何以住此七日不更求問處。答曰。如本於
空閑處一心求般若故空中有聲。今亦欲
一心如本冀更聞聲斷其所疑。復次薩陀波
崙於世樂已捨深入佛道愛樂情至。空中
聲告少爲開示竟未斷疑。其聲便滅。如小
兒得少美味著是味故更復啼泣而欲
得之。薩陀波崙亦如是。得般若波羅蜜因
縁味不能通達。不知那去。是故住而啼
泣。問曰。何以乃至七日佛身乃現。答曰。譬
如人大渇故乃知水美。若二日三日精進欲
未深。若過七日恐其憂愁妨心不任求
道。是故七日憂愁。如譬喩經中説。問曰。薩
陀波崙何以愁憂乃爾如喪愛子。答曰。般若
波羅蜜於諸法中第一。實是十方諸佛眞實
法寶。薩陀波崙得少氣味未具足故。
愁如喪愛子。念其長大多所成辦冀得其
力。菩薩亦如是。念増益般若波羅蜜力。得
阿鞞跋致已成就佛事。如子於父孝行終
身無有異心。般若波羅蜜於菩薩亦如是。
若能得入乃至成佛終不遠離。如父見子
心即歡悦。菩薩雖得種種諸法。不如見般
若波羅蜜之歡喜。如子假爲其名。般若波
羅蜜亦如是。空無定實但有假名。如是
等是總相因縁。父雖愛子不能以頭目與
之。菩薩爲般若波羅蜜故。無量世中以頭
目髓腦施與衆生。子之於父或不能報恩。
若能報恩正可現世小利衣食歡樂等。菩薩
於般若波羅蜜中無所不得乃至一切智
慧。何況菩薩力勢世間富樂。子之報父恩
極一世。般若之益至無量世乃至成佛。子
之於父或好或惡。般若波羅蜜無諸不可。子
但是假名虚誑不實之法。般若波羅蜜眞實
聖法無有虚誑。子之報恩雖得現世小樂。
而有憂愁苦惱無量之苦。般若波羅蜜但得
歡喜實樂乃至佛樂。子但能以供養利益
於父。不能免其生老病死。般若波羅蜜令
菩薩畢竟清淨無復老病死患。子但能令父
得世樂自在。般若波羅蜜能令菩薩於一切
世間爲天人主。如是等種種因縁譬喩差
別相。世人皆知喪子憂愁故以此爲喩。
問曰。空中佛現是何等佛。先何以但有音
聲而今現身。佛既現身何以不即度。方遣
至曇無竭所。答曰。有人言非眞佛但是像
現耳。或諸佛遣化或大菩薩現作。以先善根
福徳未成就故但聞聲。今七日七夜一心念
佛功徳成就故得見佛身。佛所以不即度
者。以其與曇無竭世世因縁應當從彼度
故。有人應從舍利弗度。假使諸佛現身不
能令悟。佛讃言善哉者。以薩陀波崙至
意求知去處聞般若因縁故。佛現身而
讃善哉。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求此般
若亦如是種種勤苦。以初發心先罪厚重福
徳未集故。佛安慰其心。汝求般若波羅蜜。
雖勤苦莫懈怠莫生退沒心。一切衆生行
異因時皆苦受果時樂。當思惟諸佛無量
功徳果報以自勸勉。如是安慰已作是言。
汝從是東行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衆香。
乃至不久當聞般若波羅蜜。問曰。衆香城
在何處。答曰。過去佛滅度後但有遺法。是
法不周遍閻浮提。衆生有聞法因縁處則
到。爾時衆香國土豐樂。多出七寶故以七
寶作城。時薩陀波崙雖同在閻浮提而在
無佛法無七寶處生。但傳聞佛名般若波
羅蜜是佛道。是人先世廣集福徳。煩惱輕
微故聞即信樂厭惡世樂。捨其親屬到空
林中住。欲至有佛法國土。音聲示語者。恐
其異去不得到曇無竭菩薩所。是故語之
次後佛爲現身示其去處。問曰。薩陀波崙因
縁已具聞於上。今曇無竭因縁爲云何。答
曰。鬱伽陀秦言盛。達磨秦言法。此菩薩在
衆香城中。爲衆生隨意説法。令衆生廣種
善根故號法盛。其國無王。此中人民皆無
吾我。如鬱單越人。唯以曇無竭菩薩爲王
其國難到。薩陀波崙不惜身命。又得諸佛
菩薩接助能到。大菩薩爲度衆生故生如
是國中。衆生無所乏短。其心調柔易可得
度。故問曰。曇無竭菩薩爲是生身。爲是
身爲度衆生故以神通力化作此身。若化
身者何用六萬婇女*園觀浴池種種莊嚴而
自娯樂。若是生身云何能令薩陀波崙供
養具皆在空中化成大臺。入諸三昧乃
至七歳。答曰。有人言是生身菩薩。得諸法
實相及禪定神通力故。欲度是城中衆生。
如餘菩薩利根故能入禪定。亦能入欲界
法。爲攝衆生故受五欲而不失禪定。如
人避熱故在泥中臥還洗則如故。凡
鈍根故不能如是。是故以神通力化作
華臺七歳入定。又以方便力故能受五欲。
如先義説菩薩不但行一道。爲衆生故行
種種道引導之。如龍起雲能降大雨雷
霹靂。菩薩亦如是。雖是生身未離煩
惱而能修行善法。爲衆生故不盡結使。有
人言。是菩薩是法性生身。爲度衆香城人
故變化而度。若是生身云何能令十方佛稱
讃而遣薩陀波崙。令從受法得六萬三昧。
是故知是大菩薩變化身。譬如大海中龍死
相出時如果熟應墮金翅鳥則來食之。衆
生亦如是。行業因縁熟故大菩薩來度之。爾
時薩陀波崙聞空中佛教大歡喜大欲心生
故。我何時當得見曇無竭菩薩説般若
波羅蜜者。能令我心中愛見等諸煩惱箭
出。欲明是事故。此中佛説毒箭譬喩。如人
毒箭在身更無餘念。一者苦痛急。二者毒
不疾出則遍滿身中而失命。薩陀波崙亦
如是。諸邪疑等箭入心。貪欲等毒塗箭。
聞曇無竭菩薩能拔出此箭。是人以*邪見
箭毒傷心。人畏貪欲等毒遍入身中奪
智慧命與凡人同死。是故急欲見曇無竭
菩薩無復餘念。此中説斷諸所有心。所有
心者取相著。乃至善法中亦有是病。薩陀波
目覩佛身。先所未見從佛聞教。得法
喜故離五欲喜。即得一切法中無礙知見。
無礙知見者如薩陀波崙力所得無礙。非佛
無礙。是時得入諸三昧門。諸法性觀三昧
者。能觀一切諸法實性。實性者如先種種因
縁説。諸法性不可得三昧者。初得三昧所謂
空無生無滅。今得是三昧則不著是性。
不得其決定相。破諸法無明三昧者。諸法
於凡夫人心中以無明因縁故*邪曲不正。
所謂常樂我淨。得是三昧故常等顛倒相應
無明破。但觀一切法無常空無我。問曰。若是
菩薩破一切法中無明。此人尚不須見佛。
何用至曇無竭菩薩所。答曰。破無明不唯
一種。有遮不起亦名爲破。有得諸法
實相故破無明。又無明種數甚多。有菩薩
所破分有佛所破分。有小菩薩所破分大菩
薩所破分。如先説燈譬喩。又須陀洹亦名
破無明。乃至阿羅漢方是實破。大乘法中亦
如是。新發意菩薩得諸法實相故亦名破
無明。乃至佛無明盡破無餘。是故薩陀波崙
於佛法中*邪見無明及我見皆盡。故得名
破無明三昧無咎。諸法不異三昧者。得是
三昧觀一切法一相。所謂無相諸法。不壞
自在三昧者。得是三昧觀一切法如法性實
際無爲相故名不壞。得是法已得自在。了
了知諸法。爲佛道故不證是法。諸法能
照明三昧者。以總相別相知一切法。諸法
離闇三昧者。無明有二種。一者厚二者薄。
薄者名無明。厚者名黒闇。破厚無明故名
離闇。先破薄無明故名破諸法無明。諸法
無異相續三昧者。五衆念念滅。相似相續生。
死時相續生而不相似。得是三昧知諸法
念念相續法不異。諸法不可得三昧者。即是
一切法空相應三昧。散華三昧者。得是三
昧者。於十方佛前能以七寶華散佛。諸法
無我三昧者。觀一切法無我。如幻威勢三昧
者。得是三昧者能種種變化身如大幻師。
能引導衆生發希有心如大幻師。以
力故能轉一國人心。得如鏡像三昧者。得
是三昧者觀三界所有。如鏡中像虚誑
實。得一切衆生語言三昧者。得是三昧
故能解一切衆生語言。一切衆生歡喜三昧
者。入是三昧能轉衆生瞋心令歡喜。入
分別音聲三昧者。入是三昧中。皆能分別
一切天人音聲大小麁細等。得種種語言字
句。莊嚴三昧者。得是三昧者義理雖淺能
莊嚴字句語言。令人歡喜。何況深義。無畏
三昧者。得是三昧者。不畏一切魔民外道
論師及諸煩惱性。常默然三昧者。入是三昧
者。常默然攝心。爲度衆生故隨所應聞
而出音聲。如天妓樂應意而出。得無礙
解脱三昧者。得是三昧者。於一切法中
得無礙智慧離塵垢三昧者。得是三昧者。
諸煩惱結使塵垢皆滅。即是無生法忍三昧。
名字語句莊嚴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能種種
莊嚴偈句語言。説法見諸法三昧者。入是三
昧者。以見世諦及第一義知諸法。諸
法無礙頂三昧者。如人在山頂遍觀四方。
菩薩住是三昧中。普見一切諸法無礙。如
虚空三昧者。入是三昧者。身及外法皆如
虚空。皆得自在。如金剛三昧者。如金剛能
破諸山。是三昧亦如是。能破障礙。六波羅
蜜法直至佛道。不畏著色三昧者。得是三
者。乃至天色尚不著。何況餘色。得勝三
昧者。欲有所作皆能得勝不負。轉眼三
昧者。得是三昧者。魔及魔民欲見菩薩短
者。轉之令作好見。畢法性三昧者。得是三
昧者。見一切法畢入法性中。能與安隱三
昧者。得是三昧雖往來六道迴轉。自知必
當作佛。安樂無憂師子吼三昧者。入是三
昧者。皆能降伏一切魔民外道無敢當者。
勝一切衆生三昧者。得是三昧於一切衆
生最勝。一切有二種。一者名字一切。二者
實一切。於三界著心凡夫及聲聞辟支佛及
發意未得是三昧者中勝故言一切。花
莊嚴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見十方佛坐七
寶蓮花上。於虚空中雨寶蓮花於諸佛上。
斷疑三昧者。得是三昧者。雖未得佛能
斷一切衆生所疑。隨一切堅固三昧者。諸法
實相名堅固。得是三昧者。隨諸法實相不
隨餘法。出諸法得神通力無畏三昧者。得
是三昧者。過出一切凡夫法。得菩薩六神
通十力四無所畏。能達諸法三昧者。得是三
者。乃至諸法如法性實際中通達不住。
乃至諸法平等。諸法財印三昧者。財名善法。
者名相如人得印綬無敢陵易。菩薩
善法財印亦無能爲作留難者。諸法
無分別見三昧者。若分別諸法即生憎愛
心。得是三昧者。見一切法不作分別。離
諸見三昧者。見者六十二*邪見。及色等法
中取相。乃至佛見法見僧見涅槃見。皆名爲
見。所以者何。取相能生著心故。離一切相
三昧者。即是無相解脱門相應三昧。離一切
著三昧者。離一切相故於一切法亦不
著。除一切懈怠三昧者。得是三昧者。如
此中説乃至七歳不坐不臥。菩薩得是三
昧常無懈怠心。乃至得佛初不止息。得深
法明三昧者。深法名諸佛法一切智慧等。
菩薩得是三昧故能遙見佛法。思惟籌量知
深妙無比。不可奪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行
菩薩法無能奪其志者。破魔三昧者。得是
三昧力魔雖是欲界主。菩薩以人身能破
魔事。不著三界三昧者。得是三昧身雖在
三界中心常在涅槃故。不著起光明三昧
者。得是三昧者。能放無量光明照於十方。
見諸佛三昧者。得是三昧雖未得天眼天
耳。而能見十方諸佛。聞十方諸佛所説法。
諮問所疑。薩陀波崙住如是等三昧中。即
見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在大衆中。爲諸
菩薩説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七



大智度論釋薩陀波崙品第八十
八之餘卷第九
十八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是時十方諸佛。安慰薩陀波崙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薩道時。求般
若波羅蜜得是諸三昧。亦如汝今所得。我等
得是諸三昧。善入般若波羅蜜。成就方便力
住阿鞞跋致地。我等觀是諸三昧性。不見有
法出三昧入三昧者。亦不見行佛道者。亦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