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忍菩薩所行。如此中所説。何以故。住無
相無漏心中。行布施等諸法故。問曰。生身
菩薩貪惜未除故。割截甚痛是則爲難。得
無生法忍菩薩。如化人所作割截無痛。有
何恩分
答曰。得無生法忍菩薩。行是六波羅蜜爲
難。所以者何。得無生法忍寂滅心。應受涅
槃樂。而捨此寂滅樂。入衆生中受種種身。
或爲賤人或爲畜生等。是則爲難。生身菩
薩貪愛未除。著佛身故以身布施。是爲悕
望非清淨施。是故不如。復次行無漏無相
六波羅蜜。是時能具足有漏有相。則不能
具足。是故能具足者有大恩分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



大智度論釋六喩品第七十七
卷八
十八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無相不可分
別自相空。諸法中具足修六波羅蜜。所謂檀
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
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世尊云何無異
法中而分別説異相。云何般若波羅蜜攝檀
尸羼精進禪。云何行異相法以一相道得果。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
如影如焔如幻如化。住是中行布施持戒。修
忍辱勤精進入禪定修智慧。知是五陰實如
夢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化。五陰如夢無相。
乃至如化無相。何以故。夢無自性響影焔幻
化皆無自性。若法無自性是法無相。若法
無相是法一相所謂無相。以是因縁故。須菩
提當知。菩薩布施無相。施者無相受者無
相。能如是知布施。是能具足檀波羅蜜。乃
至能具足般若波羅蜜。能具足四念處乃至
八聖道分。能具足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能
具足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能具足八背捨
九次第定五神通五百陀羅尼門。能具足佛
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是菩
薩住是報得無漏法中。飛到東方無量國土。
供養諸佛衣服飮食。乃至隨其所須而供養
之。亦利益衆生。應以布施攝者而布施攝之。
應以持戒攝者教令持戒。應以忍辱精進禪
定智慧攝者。教令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攝取
之。乃至應以種種善法攝者。以種種善法而
攝取之。是菩薩成就是一切善法受世間身。
不爲世間生死所汚。爲衆生故。於天人中受
尊貴富樂。以是尊貴富樂攝取衆生。是菩薩
知一切法無相故。知須陀洹果。亦不於中住。
知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亦不於中
住。知辟支佛道。亦不於中住。何以故。是菩薩
用一切種智。知一切法已。應當得一切種智。
不與聲聞辟支佛共。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知一切法無相已。知六波羅蜜無相。乃至
知一切佛法無相。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化。能具
足無相尸羅波羅蜜。是戒不缺不破不雜不
著。聖人所讃無漏戒。入八聖道分住是戒中
持一切戒。所謂名字戒自然戒律儀戒作戒
無作戒威儀戒非威儀戒。是菩薩成就諸戒
不作是願。我以此戒因縁故。生刹利大姓婆
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若小王家若轉輪聖王家
若四天王天處。生若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
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不作是願。我持戒
因縁故。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何以故。一切法無相所
謂一相。無相法不能得無相法。有相法不能
得有相法。無相法不能得有相法。有相法不
能得無相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時。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而入
菩薩位。入菩薩位已得無生法忍。行道種智
得報得五神通。住五百陀羅尼門得四無礙
智。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成就衆生
淨佛國土。雖入五道中生死業報不能染汚。
須菩提。譬如化轉輪聖王。雖坐臥行住不見
來處不見去處不見住處坐處臥處而能利益
衆生亦不得衆生。菩薩亦如是。須菩提。譬
如須扇多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三
乘轉法輪無有得菩薩記者。化作化佛已捨
身壽命入無餘涅槃。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行
般若波羅蜜時。能具足尸羅波羅蜜。具足
尸羅波羅蜜已攝取一切善法。復次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五陰如夢
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化。具足無相羼提波
羅蜜。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無相羼
提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二忍中。能
具足羼提波羅蜜。何等二忍。生忍法忍。從
初發意乃至坐道場。於其中間若一切衆生
來罵詈麁惡語。或以瓦石刀杖加是菩薩。是
菩薩欲具足羼提波羅蜜故。乃至不生一念
惡。是菩薩如是思惟。罵我者誰害我者誰。
以惡言加我以瓦石刀*杖害我者誰。何以故。
是菩薩於一切法得無相忍故。云何作是念。
是人罵我害我。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能具
足羼提波羅蜜。以是羼提波羅蜜具足故得
無生法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爲無生
法忍。是忍何所斷何所知。佛告須菩提。得
法忍乃至不生少許不善法。是故名無生
忍。一切菩薩所斷煩惱盡。是名斷。用智慧
知一切法不生。是名知。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諸聲聞辟支佛無生法忍。菩薩無生法忍有
何等異。佛告須菩提。諸須陀洹若智若斷是
名菩薩忍。斯陀含若智若斷是名菩薩忍。阿
那含若智若斷是名菩薩忍。阿羅漢若智若
斷是名菩薩忍。辟支佛若智若斷是名菩薩
忍。是爲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是忍。勝
一切聲聞辟支佛。住如是報得無生忍中。行
菩薩道能具足道種智。具足道種智故。常不
離三十七助道法及空無相無作三昧。常不
離五神通。不離五神通故。能成就衆生淨佛
國土。成就衆生淨佛國土已當得一切種智。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具足無相羼提波
羅蜜。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無相五陰
如夢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化。行身精進心
精進。以身精進故起神通。起神通故到十方
國土。供養諸佛饒益衆生。以身精進力教化
衆生令住三乘。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能具足無相精進波羅蜜。是菩
薩以心精進聖無漏精進入八聖道分中。能
具足毘梨耶波羅蜜。是毘梨耶波羅蜜皆攝
一切善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四禪四無量心四無
色定八解脱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是菩薩行是法應具
足一切種智具足。一切種智已斷一切煩惱
習。具足滿三十二相。身放無等無量光明。放
光明已三轉十二行法輪。法輪轉故三千大
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中衆生。聞説法聲皆以三乘
法而得度脱。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精
進波羅蜜中能大饒益。及能具足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住無相五陰如夢如響如
影如焔如幻如化。能具足禪波羅蜜。世尊。
云何菩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
化。能具足禪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入
初禪乃至入第四禪。入慈悲喜捨無量心。入
無邊虚空處。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入
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入如電光三昧。入如
金剛三昧。入聖正三昧除諸佛三昧。諸餘三
昧若共聲聞辟支佛三昧皆證皆入。亦不受
三昧味亦不受三昧果。何以故。是菩薩知是
三昧無相無所有性。當云何於無相法受無
相法味。無所有法受無所有法味。若不受味
則不隨禪定力生若色界若無色界。何以故。
是菩薩不見是二界。亦不見是禪。亦不見入
禪者。亦不見用法入禪者。若不得是法。即
能具足無相禪波羅蜜。菩薩用是禪波羅
能過聲聞辟支佛地。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
何菩薩具足無相禪波羅蜜故。能過聲聞辟
支佛地。佛告須菩提。菩薩善學内空善學
外空。乃至善學無法有法空。於是諸空無法
可住處。若須陀洹果若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乃至一切種智。是諸空亦空。菩
薩摩訶薩行如是諸空能入菩薩位中。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位云何非
位。須菩提。一切有所得是非菩薩位。一切無
所得是菩薩位。世尊。何等是有所得何等是
無所得。須菩提。色是有所得。受想行識是
有所得。眼耳鼻舌身意乃至一切種智有所
得。是非菩薩位。須菩提。菩薩位者。是諸法不
可示不可説。何等法不可示不可説。若色乃
至一切種智。何以故。須菩提。色性是不可示
不可説。乃至一切種智性是不可示不可説。
須菩提。如是名菩薩位。是菩薩入位中。一
切禪定三昧具足。尚不隨禪定三昧力生。何
況住婬怒癡於中起罪業生。菩薩但住如幻
法中饒益衆生。亦不得衆生及如幻法。若無
所得是時能成就衆生淨佛國土。如是須菩
提。是名菩薩具足無相禪波羅蜜。乃至能轉
法輪。所謂不可得法輪。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知一切法。如夢如響
如焔如影如幻如化。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
薩摩訶薩云何知一切法如夢如響如影如焔
如幻如化。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不見夢不見見夢者。不見響不見聞響
者。不見影不見見影者。不見焔不見見焔者。
不見幻不見見幻者。不見化不見見化者。何
以故。是夢響影焔幻化。皆是凡夫愚人顛倒
法故。阿羅漢不見夢不見見夢者。乃至不見
化不見見化者。辟支佛菩薩摩訶薩諸佛。亦
不見夢不見見夢者。乃至不見化亦不見見
化者。何以故。一切法無所有性不生不定。若
法無所有性不生不定。菩薩摩訶薩當云何
行般若波羅蜜。是中取生相定相。是處不然。
何以故。若諸法少多有性有生有定。不名
修般若波羅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不著色乃至不著識。不著
欲色無色界。不著諸禪解脱三昧。不著四念
處乃至八聖道分。不著空三昧無相無作三
昧。不著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著
故能具足菩薩初地。於初地中亦不生著。何
以故。是菩薩不得是地云何生貪著。乃至十
地亦如是。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般
若波羅蜜。若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般若
波羅蜜。是時見一切法皆入般若波羅蜜中。
亦不得是法。何以故。是諸法與般若波羅蜜
無二無別。何以故諸法入如法性實際故無
分別。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無相無
分別。云何説是善是不善是有漏是無漏是
世間是出世間是有爲是無爲。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諸法實相中有法可説是善是不善
乃至是有爲是無爲是須陀洹果乃至*是阿
羅漢是辟支佛是菩薩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世尊。不可説也。須菩提。以是因縁故。
當知一切法無相無分別無生無定不可示。
須菩提。我本行菩薩道時。亦無有法可得
性。若色若受想行識乃至若有爲若無爲須
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從初發意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善學諸法性。
善學諸法性故。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道。行是道能具足六波羅蜜。成就衆生淨佛
國土。住是法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
三乘法度脱衆生亦不著三乘。如是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以無相法應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須菩提問佛。若諸法無相無分別。
云何差別説六波羅蜜。佛還答。菩薩住是如
夢五衆中。能具足六波羅蜜。須菩提以空
問。佛還以空答。此問答云何得別異。答曰。
須菩提問。若諸法空。今眼見菩薩行六波
羅蜜作佛。佛答。凡夫遠實智慧取相。見
菩薩行六波羅蜜作佛。著是空法故難。菩
薩雖住五衆。住五衆如幻如夢空法中。亦
以空心行布施。是故雖行諸法具足六波
羅蜜不妨於空。譬如雲霧遠視則見。近
之則無所見。凡*夫亦如是。遠實相故見
諸佛。菩薩近實相故見皆空。是故不妨。不
妨故能於檀波羅蜜一念中。具足行諸善
法。是人常修無漏清淨波羅蜜故。轉身還
報得無漏波羅蜜。報得名更不修行自然而
得。譬如報得眼根自然能見色。得是報得
無漏波羅蜜已。能變一身作無量阿僧祇
身。於十方佛所具足聞諸佛甚深法。度脱
十方衆生。漸漸淨佛世界。隨願作佛。問曰。
若諸法空無相。云何分別云何得知行檀波
羅蜜等。各各具足餘波羅蜜。答曰。行者雖
不自分別。而諸佛菩薩説其行檀行尸具
足諸行。如聲聞人入見諦無漏無相無分別
法中。餘聖人亦數其所入法。知諸法實相。
所謂無相相。是名正見。正見得力已名爲
正行。是時不惱衆生不作諸惡。是名正
語正業正命。是時雖無所説亦無所造。而
名爲正語正業。所以者何。是名深妙正語
正業。所謂畢竟不惱衆生故。是中發心有
所造作是名精進繋念縁中是名正念。
攝心一處是名正定。見身受心法實相是
名四念處。乃至七覺意亦如是。於四念處
中亦如八直聖道中諸聖人爲數。菩薩亦如
是。行是無相檀波羅蜜。能具足尸波羅蜜
等諸善法。如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等攝諸
善法亦如是。問曰。上品中以一波羅蜜具
諸波羅蜜。此無相攝一切法有何差別。答
曰。上以一念中能具諸波羅蜜。此以諸法
雖空無相而能具諸波羅蜜爲
大智度論釋四攝品第七十八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如夢如響如
影如焔如幻如化無有實事。無所有性自相
空者。云何分別是善法是不善法是世間法
是出世間法是有漏法是無漏法是有爲法是
無爲法。是法能得須陀洹果。能得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能得辟支佛道。能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凡夫愚人
得夢得見夢者。乃至得化得見化者。起身口
意善業不善業無記業起福業。若起罪業作
不動業。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二空
中。畢竟空無始空。爲衆生説法作是言。諸衆
生是色空無所有。受想行識空無所有。十二
入十八界空無所有。色是夢。受想行識是夢。
十二入十八界是夢。色是響是影是焔是幻
是化。受想行識亦如是。十二入十八界是夢
是響是影是焔是幻是化。是中無陰入界。無
夢亦無見夢者。無響亦無聞響者。無影亦無
見影者。無焔亦無見焔者。無幻亦無見幻者。
無化亦無見化者。一切法無根本實性無所
有。汝等於無陰中見有陰。無入見有入。無界
見有界。是一切法皆從因縁和合生以顛倒
心起屬業果報。汝等何以故。於諸法空無根
本中而取根本相。是時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於慳法中拔出衆生。教
行檀波羅蜜持是布施功徳得大福報。從大
福報拔出教令持戒。持戒功徳生天上尊貴
處。復拔出令住初禪。初禪功徳生梵天處。二
禪三禪四禪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
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衆生行是布施及
布施果報。持戒及持戒果報。禪定及禪定果
報。種種因縁拔出安置無餘涅槃及涅槃道
中。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覺分八聖道分空解脱門無相無作解脱門
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
十八不共法。安隱衆生令住聖無漏法無色
無形無對法中。有可得須陀洹果者。安隱教
化令住須陀洹果。可得斯陀含果阿那含
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者。令住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可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亦安隱教化令住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
菩薩摩訶薩甚希有難及。能行是深般若波
羅蜜。諸法無所有性畢竟空無始空。而分別
諸法是善是不善是有漏是無漏乃至是有爲
是無爲。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菩薩摩
訶薩甚希有難及。能行是深般若波羅蜜。諸
法無所有性畢竟空無始空而分別諸法。須
菩提。汝等若知是菩薩摩訶薩希有難及法。
則知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報。何況餘人。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希有
難及法。諸聲聞辟支佛所無有。佛告須菩提。
一心諦聽。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
報得六波羅蜜中。及住報得五神通三十七
助道法。住諸陀羅尼諸無礙智。到十方世界
可以布施度者以布施攝之。可以持戒度者
以持戒攝之。可以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度者。
隨其所應而攝取之。可以初禪度者以初禪
取之。可以二禪三禪四禪無邊空處無
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度者。隨
其所應而攝取之。可以慈悲喜捨心度者。以
慈悲喜捨心攝*取之。可以四念處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三昧無
*相無作三昧度者隨所攝之。世尊。菩薩摩
訶薩云何以布施饒益衆生。須菩提。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布施隨其所須。飮食衣服
車馬香華瓔珞種種所須。盡給與之。若供養
佛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等無
有異。若施入正道中人及凡人。下至禽獸
皆無分別等一布施。何以故。一切法不異不
分別故。是菩薩無異無別布施已當得無分
法報。所謂一切種智。須菩提。若菩薩摩
訶薩見乞匈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應供
養禽獸非福田不應供養。是非菩薩法。何
以故。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不作是念是衆生應以布施饒益。是不應
布施是衆生。布施因縁故應生刹利大姓
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乃至以是布施因縁
以三乘法度之。令入無餘涅槃。若衆生來從
菩薩乞。亦不生異心分別應與是不應與是。
何以故。是菩薩爲是衆生故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若分別簡擇便墮諸佛菩薩辟
支佛學無學人一切世間天及人訶責處。誰
請汝救一切衆生。汝爲一切衆生舍一切衆
生護一切衆生依。而分別簡擇應與不應與。
復次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若人
若非人來欲求乞菩薩身體支節。是時不應
生二心。若與若不與。何以故。是菩薩摩訶
薩爲衆生故受身。衆生來取何可不與。我
以饒益衆生故受是身。衆生不乞自應與之。
何況乞而不與。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應如是學。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見有
乞者應生是念。是中誰與誰受所施何物。是
一切法自性皆不可得。以畢竟空故空相法
無與無奪。何以故。畢竟空故。内空故。外空
内外空大空第一義空自相空故。住是諸空
布施。是時具足檀波羅蜜。具足檀波羅蜜故。
若斷内外法。時作是念。截我者誰割我者誰。
復次須菩提。我以佛眼見東方如恒河沙等
諸菩薩摩訶薩。入大地獄令火滅湯冷。以三
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説法。是
菩薩以神通力令大地獄火滅湯冷。知他心
以慈悲喜捨隨意説法。是衆生於菩薩生清
淨心。從地獄得脱漸以三乘法得盡苦際。南
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如是。復次須菩提。我以
佛眼觀十方世界。見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
菩薩。爲諸佛給使供養。諸佛隨意愛樂恭
敬。若諸佛所説盡能受持。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終不忘失。復次須菩提。我以佛眼
觀十方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菩薩摩訶薩。
爲畜生故捨其壽命割截身體分散諸方。諸
有衆生食是諸菩薩摩訶薩肉者。皆愛敬
菩薩。以愛敬故即得離畜生道値遇諸佛。聞
佛説法如説修行。漸以三乘聲聞辟支佛佛
法。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如是須菩提。諸
菩薩摩訶薩所益甚多。教化衆生令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説修行乃至於無餘
涅槃而般涅槃。復次須菩提。我以佛眼見十
方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菩薩摩訶薩。除諸
餓鬼飢渇苦。是諸餓鬼皆愛敬菩薩。以愛
敬故得離餓鬼道値遇諸佛。聞諸佛説法如
修行。漸以三乘聲聞辟支佛佛法而般涅
槃。乃至無餘涅槃。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爲度衆生故行大悲心。復次須菩提。我
以佛眼見諸菩薩摩訶薩。在四天王天上説
法。在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
化自在天上説法。諸天聞菩薩説法漸以三
乘而得滅度。須菩提。是諸天衆中有貪著五
欲者。是菩薩示現火起燒其宮殿而爲説法
作是言。諸天。一切有爲法悉皆無常誰得安
者。復次須菩提。我以佛眼觀十方世界。見
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梵天著於邪見。諸菩
薩摩訶薩教令遠離邪見作是言。汝等云何
於空相虚妄諸法中而生邪見。如是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住大慈心爲衆生説法。須菩提。
是爲諸菩薩希有難及法。復次須菩提。我以
佛眼觀十方世界如恒河沙等國土中諸菩薩
摩訶薩。以四事攝取衆生。何等爲四。布施
愛語利益同事。云何菩薩以布施攝取衆生。
須菩提。菩薩以二種施攝取衆生。財施法
施。何等財施攝取衆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以金銀琉璃頗梨眞珠珂貝珊瑚等諸寶物。
或以飮食衣服臥具房舍燈燭華香瓔珞。若男
若女若牛羊象馬車乘。若以己身給施衆生。
語衆生言。汝等若有所須各來取之。如取己
物莫得疑難。是菩薩施已教三歸依。歸依佛
歸依法歸依僧。或教受五戒。或教一日戒。或
教初禪。乃至教非有想非無想定。或教慈悲
喜捨。或教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或
教不淨觀。或教安那般那觀。或相或觸。或
教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
八聖道分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八背捨九
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
法大慈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或教須
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或教
辟支佛道。或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
便力教衆生財施已後。教令得無上安隱涅
槃。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希有難及法。須
菩提。菩薩云何以法施攝取衆生。須菩提。法
施有二種。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何等爲
世間法施。敷演顯示世間法。所謂不淨觀安
那般那念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如是等
世間法。及諸餘共凡夫所行法是名世間
法施。是菩薩如是世間法施已。以種種因
縁教化令遠離世間法。遠離世間法已。以方
便力令得聖無漏法及聖無漏法果。何等是
聖無漏法。何等是聖無漏法果。聖無漏法者。
三十七助道法三解脱門。聖無漏法果者。須
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聖無漏
法。須陀洹果中智慧。乃至阿羅漢果中智慧。
辟支佛道中智慧。三十七助道法中智慧。六
波羅蜜中智慧。乃至大慈大悲中智慧。如是
等一切法若世間若出世間智慧。若有漏若
無漏若有爲若無爲是法中一切種智。是名
菩薩摩訶薩聖無漏法。何等爲聖無漏法果。
斷一切煩惱習。是名聖無漏法果。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得一切種智不。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一切種
智。須菩提言。菩薩與佛有何等異。佛言。有
異。菩薩摩訶薩得一切種智。是名爲佛。所以
者何。菩薩心與佛心無有異。菩薩住是一切
種智中。於一切法無不照明。是名菩薩摩訶
薩世間法施。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因世間
法施得出世間法施。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教衆生令得世間法已。以方便力教令得
出世間法。須菩提。何等是菩薩出世間法。不
共凡夫法同。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三解脱門八背捨
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
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五百陀羅尼門。
是名出世間法。須菩提。云何爲四念處。菩
薩摩訶薩觀内身循身觀。觀外身*循身觀。
*觀内外身*循身觀。勤精進以一心智慧觀
觀身集因縁觀身滅。觀身集生滅。行是道
無所依。於世間無所愛。受心法念處亦如
是。須菩提。云何爲四正勤。未生惡不善法爲
不生故。勤生欲精進。已生惡不善法爲斷故。
勤生欲精進。未生善法爲生故。勤生欲精進。
已生諸善法爲増長修具足故。勤生欲精進。
是名四正勤。須菩提。云何爲四如意足。欲三
昧斷行成就初如意足。精進三昧心三昧思
惟三昧斷行成就如意足。云何爲五根。信根
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云何爲五力。信力精
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云何爲七覺分。念覺分
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息覺分定覺
分捨覺分。云何爲八聖道分。正見正思惟正
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云何爲三三
昧。空三昧門無相無作三昧門。云何爲空
三昧。以空行無我行攝心是名空三昧。云何
爲無相三昧。以寂滅行離行攝心是爲無相
三昧。云何爲無作三昧。無常行苦行攝心是
爲無作三昧。云何爲八背捨。内色相外觀色
是初背捨。内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背捨。淨
*背捨是三*背捨。過一切色相滅一切對相。
不念一切異相故。觀無邊虚空入無邊空處。
乃至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背
捨是名八背捨。云何九次第定。行者離欲惡
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第二
第三第四禪。乃至過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
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云何爲佛十力。是
處不是處如實知。知衆生過去未來現在諸
業諸受法。知造業處。知因縁知報。諸禪定
解脱三昧定垢淨分別相如實知。*知他衆生
諸根上下相。知他衆生種種欲解。知一切世
間種種無數性知一切到道相。知種種宿命
一世乃至無量劫。如實知。天眼見衆生乃至
生善惡道。漏盡故無漏心解脱如實知。是爲
佛十力。云何爲佛四無所畏。佛作誠言。我
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
若梵若復餘衆。如實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見
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隱得無所畏。安住
聖主處。在大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
一無畏也。佛作誠言。我一切漏盡。若有沙
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如實言
是漏不盡。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
安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在大衆中作師
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
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二無畏也。佛作誠言
我説障法。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
若復餘衆。如實言受是法不障道。乃至不見
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隱得無所畏。安住
聖主處。在大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
三無畏也。佛作誠言。我所説聖道能出世間。
隨是行能盡苦。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
若梵若復餘衆。如實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間
不能盡苦。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
安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在大衆中師子
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
若復餘衆實不能轉。四無畏也。云何爲四無
礙智。一者義無礙智。二者法無礙智。三者辭
無礙智。四者樂説無礙智。云何爲義無礙
智。縁義智慧。是爲義無礙智。云何爲法無
礙智。縁法智慧。是爲法無礙智。云何爲辭無
礙智。縁辭智慧。是爲辭無礙智。云何爲樂説
無礙智。縁樂説智慧。是爲樂説無礙智。云
何爲十八不共法。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
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
無不知已捨心。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
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脱無減。十二解脱
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
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
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云何三十
二相。一者足下安平立平如奩底。二者足下
千輻輞輪輪相具足。三者手足指長勝於餘
人。四者手足柔軟勝餘身分。五者足跟廣具
足滿好。六者手足指合縵網勝於餘人。七者
足趺高平好與跟相稱。八者伊泥延鹿&T050509;&T050509;
纖好如伊泥延鹿王。九者平住兩手摩膝。十
者陰藏相如馬王象王。十一者身縱廣等如尼
倶盧樹。十二者一一孔一毛生色青柔軟右
旋。十三者毛上向青色柔軟右旋。十四者金
色相其色微妙勝閻浮檀金。十五者身光面一
丈。十六者皮薄細滑不受塵垢不停蚊蚋。
十七者七處滿兩足下兩手中兩肩上項中皆
滿字相分明。十八者兩腋下滿。十九者上身
如師子。二十者身廣端直。二十一者肩圓好。
二十二者四十齒。二十三者齒白齊密而根
深。二十四者四牙最白而大。二十五者方
頬車如師子。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咽中二
處津液流出。二十七者舌大軟薄能覆面至
耳髮際。二十八者梵音深遠如迦蘭頻伽聲。
二十九者眼色如金精。三十者眼睫如牛王。
三十一者眉間白毫相軟白如兜羅綿。三十
二者頂髻肉成。是三十二相佛身成就。光
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欲廣照則遍滿
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爲衆生故受丈光。若
放無量光明則無日月時節歳數。佛音聲遍
滿三千大千世界。若欲大聲則遍滿十方無
量阿僧祇世界。隨衆多少音聲遍至
問曰。上來已處處説諸法性空。云何分
別有善不善。須菩提。何以從後已來。品
中義無異而作種種名問。答曰。是事上已
答。復次衆生從無始生死已來著心深難解
故。須菩提復作是重問。復次是般若波羅蜜
欲説是空義要故數問。復次佛在世時。衆
生利根易悟。佛滅度五百年後。像法中衆生
愛著佛法墮著法中。言若諸法皆空如夢
如幻何以故有善不善。以是故須菩提憐
愍未來衆生鈍根不解故重問世尊。若諸法
皆空。云何分別有善不善等。此中佛自説
因縁。凡夫顛倒心故。於法皆作顛倒異見。
乃至不見一法是實。凡夫於夢中著夢得
夢見夢者。亦著夢中所見事。是人若不信
罪福起三種不善業。若信罪福起三種善
業。善不善不動。善名欲界中善法喜樂果報。
不善名憂悲苦惱果報。不動名生色無色
界因縁業。菩薩知是三種業皆是虚誑不實。
住二空中爲衆生説法。畢竟空破諸法。
無始空破衆生相。住中道爲衆生説法。所
謂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皆是空如夢如幻乃
至如化。是法中無夢亦無見夢者。菩薩語
衆生。汝等於空法顛倒心故生諸著。如經
中廣説。是菩薩方便力故。於顛倒中拔出
衆生著破顛倒法中。譬如慳貪是顛倒。以
布施破慳貪法。而衆生著是布施故。爲
説布施果報無常實空。從布施拔出衆生
令持戒。持戒及持戒果報中拔出衆生。語
衆生言。天福盡時無常苦惱。拔出衆生令
離欲行禪定。而爲説禪定及果報虚誑不
實能令人墮顛倒中。種種因縁爲説布施
持戒禪定無常過失令住涅槃得涅槃方
便。所謂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令衆生住
是法中。若布施持戒禪定是定實法。則不應
令遠離。如布施持戒等破凡夫法。此則因
顛倒而生。雖少時益衆生。久則變異能生
苦惱故。亦教令捨離。菩薩方便力故先教
衆生捨罪。稱讃持戒布施福徳。次復爲説
持戒布施亦未免無常苦惱。然後爲説諸
法空。但稱讃實法。所謂無餘涅槃是。時須
菩提歡喜甚希有。菩薩能如是知是諸法實
相。所謂畢竟空。而爲衆生説法令至無餘
涅槃。佛言。是一種希有問。欲更知菩薩希
有法。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報是菩薩。何
況餘人。須菩提問。何等是更有希有法。佛答
如經中説。問曰。經中教令布施持戒禪定。
今復更説有何等異。答曰。先説生身菩薩。今
説變化身。先説一國土。今説無量世界。如是
等差別。問曰。若菩薩知佛是福田衆生非福
田。是非菩薩法。菩薩以何力故能令佛與
畜生等。答曰。菩薩以般若波羅蜜力故。一
切法中修畢竟空心。是故於一切法無分
別。如畜生五衆十二入十八界和合生名爲
畜生。佛亦如是。從諸善法和合假名爲佛。
若人憐愍衆生得無量福徳。於佛著心起
諸惡因縁得無量罪。是故知一切法畢竟
空故。不輕畜生不著心貴佛。復次諸法實
相是一切法無相。是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
畜生。若分別即是取相。是故等觀。復次菩薩
有二法門。一者畢竟空法門。二者分別好惡
法門。入空法門則得等觀入分別法門。
諸阿羅漢辟支佛尚不及佛。何況畜生。爲
其輕衆生不憐愍布施故教不分別。問曰。
菩薩身非木石。云何衆生來割截而不生
異心。答曰。有人言。菩薩久修羼提波羅蜜
故能不愁惱。如羼提仙人被截手足血皆
爲乳。有人言。菩薩無量世來深修大慈悲
心故。雖有割截亦不愁憂。譬如草木無
有瞋心。有人言。菩薩深修般若波羅蜜。轉
身得般若波羅蜜果報空心故了了知空。
割截身時心亦不動。如外物不動。内亦如
是。得般若果報。故於諸法中無所分別。
有人言。是菩薩非生死身。是出三界法性
生身。住無漏聖心果報中故身如木石。而
能慈念割截者。是菩薩能生如是心故。割
截劫奪内外法時。其心不動。是爲菩薩希
有法。復次希有法者。如經中説。我以佛眼
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菩薩。入地獄中
令火滅湯冷。以三事教化衆生。如經中
説。問曰。若爾者不應有三惡道。答曰。三惡
道衆生無邊無量。菩薩雖無邊無量衆生
倍多無量。菩薩隨衆生可度因縁。若於三
惡道中有餘功徳者菩薩則度。重罪者則不
見菩薩。菩薩一相見無分別心故。不一
一求覓衆生。譬如大赦及者得脱不及者
則不蒙。問曰。若衆生割截菩薩或食其肉。
應當有罪。云何得度。答曰。此菩薩本願。若
有衆生噉我肉者當令得度。如經中説。
衆生食菩薩肉者則生慈心。譬如有色聲
香觸人聞見則喜復有聞見則瞋。味亦如
是。有瞋者有起慈心者。如毘摩羅鞊經
説。服食香飯七日得道者有不得者。非
以噉肉故得度。以起發慈心故得免畜
生。生善處値佛得度。有菩薩於無量阿僧
祇劫深行慈心。外物給施衆生意猶不滿。
并自以身布施。爾乃足滿。如法華經中。藥
王菩薩外物珍寶供養佛。意猶不滿。以身
爲燈供養於佛。爾乃足滿。復次人得外
物雖多不以爲恩。所以者何。非所愛重
故。得其身時乃能驚感。是故以身布施。菩
薩又爲天上諸天説法。如經中廣説。人以
四事攝之。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布施有二
事。如經中廣説。問曰。何以略説餘四道。而
廣説人道中法。答曰。三惡道中苦多故衆生
少疑。若見菩薩大神通希有事。則直信愛著
得度。諸天有天眼故自見罪福因縁。菩薩
少現神足則解。人以肉眼不見罪福因縁
果報。又多著外道邪師及邪見經書。諸煩惱
有二分。一者屬見。二者屬愛。若但有一事
則不能成大罪。三毒人得邪見力。能盡作
重惡。邪見人得貪欲瞋恚。能大作罪事。如
須陀洹雖有三毒無邪見故。不作墮三
惡道重罪。是故人中多有三毒邪見。又眼不
見罪福因縁故難度。難度故多説。問曰。
若爾者於四事中何以多説布施。餘三略
説。答曰。布施中攝三事故。以財施法施
教化衆生。則無所不攝。復次四事中初廣
開布施。則知餘三亦如是。問曰。若爾者何
以略説財施而廣説法施。答曰。財施少法
施廣故。所以者何。財施有量果報。法施無量
果報。財施欲界繋果報。法施亦三界繋果
報。亦是出三界果報。財施能與三界富樂。
法施能與涅槃常樂。又財施從法施生。聞
法則能施故。復次財施果報但富樂無種
種。法施亦有富樂亦有餘事。乃至佛道涅
槃果報。以是等因縁故廣説法施。二施義
如經中佛自廣説。問曰。經中須菩提何以故
言菩薩得一切種智不。答曰。須菩提意。若
菩薩時得一切種智則不名菩薩。云何未
得佛而能得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故名
爲佛。若先作佛何用一切種智爲。佛答。今
得一切種智名爲菩薩。已得一切種智名
爲佛。菩薩時具足佛因縁。生心欲得一切
種智。得已名爲佛。眞實之言菩薩不得。佛
亦不得。所以者何。菩薩未得佛。得已竟更
不復得。世俗法故説菩薩今得佛得已竟。第
一義中則無一切法。何況佛及菩薩。又經中
言。佛心不異菩薩。菩薩不異佛心。次第相
續不斷故有二心。如無異無分別故。問
曰。九次第定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此是世
間共有法。何以故。名爲出世間不共法。答
曰。四禪四無色定滅受想名九次第。滅受定
但聖人能得。四禪四無色定。從初禪起更不
雜餘心而入二禪。從二禪乃至滅受定。念
念中受不雜餘心名爲次第。凡夫是罪人
鈍根。云何能得三十二相。如轉輪聖王提婆
達難陀所得相。名字雖同而威徳具足。淨潔
得處則不同於佛。如先分別轉輪聖王佛
相不同中説。又是相聖無漏法果報故。自
在隨意無量無邊。轉輪聖王等相。是福徳業
因縁不能自在有量有限。復次提婆達難
陀。有三十相無三十二相。轉輪聖王雖有
三十二*相無威徳不具足。不得處與
愛等煩惱倶。八十隨形好具足。唯佛菩薩
有之。餘人正可有少許。或指纖長或失腹。
有如是等無威徳之好不足言。是故説言
出世間不共凡夫法無咎
問曰。從初來處處説諸法五衆乃至一切種
智不説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今經欲
竟何以品品中説
答曰。佛有二種身。法身生身。於二身中法
爲大。法身大所益多故。上來廣説。今
經欲訖故生身義應當説。是故今説。復次是
生身相好莊嚴。是聖無漏法果報。今次第説。
上雜諸波羅蜜説四念處等諸法義。如先
説十力等。是佛法甚深義今當更略説
問曰。佛十力者若總相説則一力。所謂一切
種智力。若別相説則千萬億種力。隨法爲
名。今何以但説十力
答曰。佛實有無量智力。但以衆生不能得
不能行故不説。是十力可度衆生事辦。所
以者何。佛用是處非處力。定知一切法中
因果。所謂行惡業墮惡道。有是處。行惡
業生天上無是處。善亦如是。不離五蓋
不修七覺得道者。無有是處。離五蓋修
七覺得道者有是處。餘九力盡入此力
中。佛以此力籌量十方六道中衆生可度
者不可度者。可度者以種種因縁神通變化
而度脱之。不可度者於此人中修捨心。譬
如良醫觀其病相審定知其可活則治之
不可活者則捨之。度衆生方便者。所謂二
力。業力定力。求其業因縁生處。人以業因
縁故。受身縛著世間。禪定因縁故得解脱。
行者必應求苦。從何而生由何而滅。是故
用二力。業力有二分。一者淨業能斷惡業。
二者垢業。淨業名禪定解脱諸三昧。不淨業
者。能於三界中受身。人有二種。鈍根爲受
身故作業。利根爲滅身故作業。問曰。若爾
者何以不皆令作淨業。答曰。以衆生根有
利鈍故。問曰。衆生何因縁故有利鈍。答曰。
以有種種欲力故。惡欲衆生常入惡故鈍。
欲名嗜好。嗜好罪事生惡業故鈍。善欲者
樂道修助道法故利。問曰。衆生何以不皆
作善欲。答曰。是故佛説世間種種性惡性
善性。惡性者惡欲。惡欲故根鈍。如火熱性水
濕性。不應責其所以。問曰。惡欲即是惡性
有何差別而作二力。答曰。性先有欲。得因
縁而生。譬如先有瘡得觸因縁則血出。
性在内欲在外。性重欲輕。性難除欲易捨。
性深欲淺。用性作業必當受報。用欲作業
不必受報。有如是等差別。復有人言。欲常
習増長遂成爲性。性亦能生欲。是人若今世
若後世常習是欲。則成爲性。住是性中作
惡作善。若住善性則可度。若住惡性則
不可度。佛既知衆生二種性。已知其果報
善道惡道種種差別。惡性者墮三惡道。善性
者有四種道。人天阿修羅涅槃道。問曰。一切
到處道力與天眼力有何差別。答曰。天眼
但見生死時此中未死時知。見因知果天
眼。見現前罪福果報。是名一切到處道力。
問曰。聲聞辟支佛亦得涅槃。亦能化衆生。
何以無是力。答曰。是故説後三力。三世中
衆生事盡能通達遍知。以宿命力一切衆生
過去事本末悉知。以天眼生死智力故。一切
衆生未來世中無量事盡能遍知。作是知已
知現世中衆生可度者。爲説漏盡法。以是
故但佛有此力二乘所無。如有一人即日
應得阿羅漢。舍利弗日中時語言。汝無得
道因縁捨而不度。晡時佛以宿命神通見。
去八萬劫前得道因縁今應成就。晡時説
法即得阿羅漢道。復次佛以初力知衆生
可度不可度相。以第二力知衆生爲三障
所覆無覆者。以第三力知衆生禪定解脱
淨不淨者。以第四力知衆生根有利有鈍
能通法性不通者。以第五力知衆生
鈍根因縁善惡欲。以第六力知二欲因縁
種種性。以第七力知衆生利鈍根善惡果報
處七種道。以第八力知衆生宿世善惡業障
不障。以第九力知衆生今世未可度未來世
生處可度。以第十力知是人以空解脱門
入涅槃無相無作門入涅槃。知是人於見
諦道思惟道中念念中斷若干結使。以是十
力籌量衆生。所應度縁而爲説法。是故説
法初無空言。問曰。佛智慧無量身相亦應無
量。又佛身勝諸天王。何以正與轉輪聖王
同有三十二相。答曰。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義如先説。復次有人言。佛菩薩相不定。如
此中説。隨衆生所好可以引導其心者
爲現。又衆生不貴金而貴餘色琉璃頗梨
金剛等。如是世界人。佛則不現金色。觀其
所好則爲現色。又衆生不貴纖長指及網
縵。以長指利爪爲羅刹相。以網縵爲水
鳥相。造事不便如著手衣。何用是爲。如罽
賓國彌帝隷力利菩薩。手網縵。其父惡以爲
怪。以刀割之言。我子何縁如鳥。有人不好
肩圓大以爲似腫。有以腹不現無腹如
餓相。亦有人以青眼爲不好。但好白黒分
明。是故佛隨衆生所好而爲現相好。如
是等無有常定。有人言。此三十二相。實定
以神通力變化身。隨衆生所好而爲現相。
有人言。佛有時神通變化。有時隨世界處
生。當生處不得言神通變化。又於三千大
千世界中。隨可度衆生處生則爲現相。如
密迹經中説。或現金色或現銀色。或日月
星宿色。或長或短。隨可引*導衆生則爲現
相。隨此間閻浮提中天竺國人所好。則爲
現三十二相。天竺國人于今故治肩&MT01409;。令
厚大頭上皆以有髻爲好。如人相中説
五處長爲好。眼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輪若
蓮華若貝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輻輪纖
長指。鼻高好舌廣長而薄。如是等皆勝於
先所貴者故。起恭敬心有國土。佛爲現
千萬相。或無量阿僧祇相。或五六三四相。
隨天竺所好故。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



大智度論釋四攝品第七十八
之餘卷八
十九
  *聖者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云何爲八十隨形好。一者無見頂。二者
鼻直高好孔不現。三者眉如初生月紺琉璃
色。四者耳輪埵成。五者身堅實如那羅延。
六者骨際如鉤鎖。七者身一時迴如象王。八
者行時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現。九者爪如赤
銅色薄而潤澤。十者膝骨堅著圓好。十一者身
淨潔。十二者身柔軟。十三者身不曲。十四者
指長纖圓。十五者指文莊嚴。十六者脈深。十
七者踝不現。十八者身潤澤。十九者身自
逶迤。二十者身滿足。二十一者識滿足。
二十二者容儀備足。二十三者住處安無能
動者。二十四者威震一切。二十五者一切樂
觀。二十六者面不大長。二十七者正容貎不
撓色。二十八者面具足滿。二十九者脣赤如
頻婆果色。三十者音響深。三十一者臍深
圓好。三十二者毛右旋。三十三者手足滿。三
十四者手足如意。三十五者手文明直。三十
六者手文長。三十七者手文不斷。三十八者
一切惡心衆生見者和悦。三十九者面廣姝。
四十者面淨滿如月。四十一者隨衆生意和
與語。四十二者毛孔出香氣。四十三者
口出無上香。四十四者儀容如師子。四十五
者進止如象王。四十六者行法如鵝王。四十
七者頭如摩陀羅果。四十八者一切聲分具
足。四十九者牙利。五十者舌色赤。五十一
者舌薄。五十二者毛紅色。五十三者毛潔淨。
五十四者廣長眼。五十五者孔門相具足。五
十六者手足赤白如蓮華色。五十七者齎不
出。五十八者腹不現。五十九者細腹。六十
者身不傾動。六十一者身持重。六十二者其
身分大。六十三者身長。六十四者手足
潔軟澤。六十五者邊光各一丈。六十六者光
照身而行。六十七者等視衆生。六十八者不
輕衆生。六十九者隨衆生音聲不過不減。七
十者説法不差。七十一者隨衆生語言而
爲説法。七十二者一發音報衆聲。七十三
者次第有因縁説法。七十四者一切衆生不
能盡觀相。七十五者觀者無厭足。七十六者
髮長好。七十七者髮不亂。七十八者髮旋好。
七十九者髮色好如青珠。八十者手足有徳
相。須菩提。是八十隨形好。佛身成就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二施攝取衆生。所謂
財施法施。是爲菩薩希有難及事。云何爲菩
薩摩訶薩愛語攝取衆生。菩薩摩訶薩以六
波羅蜜爲衆生説法作是言。汝行六波羅蜜
攝一切善法。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利行攝取
衆生。菩薩摩訶薩長夜教衆生令行六波羅
蜜。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同事攝取衆生。菩薩
摩訶薩以五神通力故。種種變化入五道中。
與衆生同事以此四事而攝取之。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教化衆生。
善男子當善學分別諸字。亦當善知一字乃
至四十二字。一切語言皆入初字門。一切語
言亦入第二字門乃至第四十二字門。一切語
言皆入其中。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
亦入一字。是衆生應如是善學四十二字。善
學四十二字已。能善説字法。善説字法已。
善説無字法。須菩提。如佛善知字法。善
知字善知無字。爲無字法故説字法。何以故。
須菩提。過一切名字故名爲佛法。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得。法亦不可
得。法性亦不可得。畢竟空故。無始空故。世
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行禪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
羅蜜時。行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三十七
助道法十八空。行空無相無作三昧八背捨
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
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云何住報得五
神通爲衆生説法。衆生實不可得。衆生不
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識亦不可得。五衆
不可得故六波羅蜜乃至八十隨形好皆不可
得。是不可得中無衆生無色。乃至無八十隨
形好。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爲衆生説法。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菩
薩尚不可得。何況當有菩薩法。佛告須菩提。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衆生不可得故。當知
是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
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諸法空自相
空性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
空。當知五陰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十二
因縁空四諦空我空壽者命者生者養者育者
衆數者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
受者知者見者皆空。衆生不可得故。當知四
禪空四無量心空四無色定空。當知四念處
空乃至八聖道分空。空空無相空無作空八
背捨空九次第定空。衆生不可得故。當知佛
十力空四無所畏空四無礙智*空十八不共
法空。當知須陀洹果空斯陀含果空阿那含
果空阿羅漢果空辟支佛道空。當知菩薩地
空。當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空。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如是見一切法空爲衆生説法不
失諸空相。是菩薩如是觀時知一切法無礙。
知一切法無礙已不壞諸法相不二不分別。
但爲衆生如實説法。譬如佛所化人。化人復
化作無量千萬億人。有教令布施者有教持
戒有教忍辱有教精進有教禪定有教智慧。
有教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者。於汝意云
何。佛所化人有分別破壞諸法不。須菩提
言。不也世尊。是化人無心無心數法。云何
分別破壞諸法。以是故。須菩提。當知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爲衆生如應説法拔出
衆生。於顛倒地令衆生各得如所應住地。以
不縛不脱法故。何以故。須菩提。是色不縛
不脱。受想行識不縛不脱。色無縛無脱不是
色。受想行識無縛無脱不是識。何以故。色
畢竟清淨故。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法。若有爲
若無爲亦畢竟清淨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爲衆生説法。亦不得衆生及一切法。一
切法不可得故。菩薩以不住法故住諸法相
中。所謂色空乃至有爲無爲法空。何以故。色
乃至有爲無爲法自性不可得故。無有住處。
無所有法不住無所有法。所有法不住所有
法。自性法不住自性法。他性法不住他性法。
何以故。是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不可得法當
住何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以是諸空能如是説法。如是行般若波
羅蜜。於諸佛及聲聞辟支佛無有過。何以故
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得是法已爲衆生
説法。亦不轉諸法相。何以故。如法性實際
不可轉故。所以者何。諸法性無故。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若法性如實際不轉。色與法
性異不。色與如實際異不。受想行識乃至有
爲無爲法。世間出世間有漏無漏異不。佛言
不也。色不異法性不異如不異實際受想行
識乃至有漏無漏亦不異。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若色不異法性不異如不異實*際受想
行識乃至有漏無漏不異者。云何分別。黒法
有黒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白法有白報。所
天及人。黒白法有黒白報。不黒不白法有
不黒不白報。所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佛告須菩提。世諦故分別説有果報。非第
一義。第一義中不可説因縁果報。何以故。是
第一義實無有相。無有分別。亦無言説。所
謂色乃至有漏無漏法。不生不滅相。不垢不
淨畢竟空無始空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
以世諦故。分別説有果報。非第一義者。一
切凡夫人應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凡夫人爲知是世
法是第一義諦不。若知是凡夫人應是
須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
提。以凡夫人實不知世諦不知第一義諦不
知道。不知分別道果。云何當有諸果。須菩提。
聖人知世諦知第一義諦。有道有修道。以是
故聖人差別有諸果。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修
道得果不。佛言不也。須菩提。修道不得果。不
修道亦不得果。亦不離道得果。亦不住道中
得果。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爲衆生故分別果。亦不分別是有爲性
無爲性。世尊。若不分別有爲性無爲性得諸
果者。云何世尊自説。三結盡名須陀洹果。
婬怒癡薄故名斯陀含果。五此間結盡名阿
那含果。五彼間結盡名阿羅漢*果。所有集
法皆滅散相名辟支佛道。一切煩惱習斷故
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當云何知
不分別有爲性無爲性得諸果。佛告須菩提。
汝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果。是
有爲是無爲。須菩提言。世尊。皆是無爲。須
菩提。無爲法中有分別不。不也世尊。須菩
提。若善男子善女人通達一切法。若有爲若
無爲一相所謂無相。是時有分別。若有爲若
無爲不。不也世尊。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爲衆生説法不分別諸法。所謂内空故。乃
至無法有法空故。是菩薩自得無所著法。亦
教人令得無所著法。若檀波羅蜜尸羅波羅
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
波羅蜜。初禪乃至第四禪。慈悲喜捨無邊虚
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若四念處乃至
一切種智。是菩薩自不著故。亦教他令得
無所著。無所著故無所礙。譬如佛所化人。布
施亦不受布施報。但爲度衆生故。乃至行一
切種智不受一切種智報。菩薩摩訶薩亦如
是行六波羅蜜。乃至一切法有漏無漏有爲
無爲不住亦不受報。但爲度衆生故。何以故。
是菩薩摩訶薩善達一切諸法相故
問曰。八十隨形好是莊嚴身法。識滿足
何以在隨形好中。答曰。此識是果報生識。世
間好醜自然而知。凡人識不具足故學人
法乃知。佛一歳具足滿乃生故身識皆具
足。餘人若八月若九月處胎總言十月。菩薩
處胎十月總得一歳。身根具足故果報得識
亦具足。問曰。足安立住處與安住處何異。
答曰。住處安者。如白衣勇士。牢持器仗安
據住處則不可動。又出家時魔民惡鬼無
能動轉令退敗者。四十二字義如摩訶衍中
説。一字盡入諸字者。譬如兩一合故爲二
三一故爲三四一爲四。如是乃至千萬。又
如阿字爲定阿變爲羅亦變爲波。如是
盡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入一字者。四十
二字盡有阿分。阿分還入阿中。善知字故
善知諸法名。善知諸法名故。善知諸法
義。無字即是諸法實相義。所以者何。諸法義
中諸法無名字。須菩提問。若諸法畢竟空無
名字。云何菩薩住果報六神通。爲衆生説
諸法。若畢竟無衆生則無有法。佛可須菩
提言。如是以十八空故一切法不可得。我
衆生乃至知者見者。乃至當知佛菩薩皆空。
如是知已而爲衆生説是空法。若衆生是
有而爲説空是則不可。以衆生空但從顛
倒有。是故菩薩不失於空而爲説法。不失
者不作諸法皆空所説不空。若以所説不
空則爲失空相。若口説空而心是有是亦
爲失。此中佛自説不二。不壞法相故。欲
明了是事説譬喩。如佛所化作化人。而
爲説法。持戒布施諸功徳。若以如是方便
説法是則無咎。則能拔出衆生於顛倒。無
縛無解故。第一義中無縛無解。世諦故有
有解。此中佛自説因縁。色不縛不解。
何以故。是不縛不解中無色相故。乃至識亦
如是。菩薩如是用不住法故。住空法中
爲衆生説法。衆生不可得。衆生及一切法
不可得故。此中佛自説因縁。所謂無所有法
不住無所有。譬如虚空不住虚空。自性法
不住自性法。譬如火不住火中。他性法不
住他性法。譬如水性中無火性。又他性不
定故。若能如是清淨説法。是菩薩於諸佛
賢聖則無有過。何以故。諸佛賢聖不著一
切法。説法者亦不著一切法。諸佛賢聖以
畢竟空皆寂滅相。爲心所行説法者亦如
是。諸佛賢聖入三解脱門。得一切法實性。
所謂無餘涅槃。説法者隨是法故無咎。此中
佛自説因縁。諸佛賢聖得是法已。爲衆生
説法不轉法性。法性空無相故。須菩提問。
若不轉法性。色等諸法與法性異不。佛答
不也。何以故。色等諸法實相即是法性故。佛
意以菩薩説法時亦不壞法性。須菩提
問。色等諸法亦與法性不異。何以故。但貴
法性。以佛答色不異法性故。故須菩提
難。若不異者云何分別有善惡白黒。須陀洹
等諸果。佛答。色等法雖不離法性。以世諦
故有分別。於第一義中無分別。何以故。得
第一義聖人無所分別。聞有所得不喜
聞無所有不憂。得空無相證故。乃至微細
法尚不取相。何況分別有善惡。未得實相
者欲得第一義故有所分別。佛此中自説
因縁。是法無言説。亦無生滅垢淨法者。所
謂畢竟空無始空。問曰。此中何以但説二空
名爲法。答曰。一切所有若法若衆生。若言
畢竟空則破諸法。若言無始空則破衆生。
破此二法已則一切法盡破。此中菩薩爲衆
生説法。是故以二空破二事。雖有餘空。
不如畢竟空甚深畢盡。餘空如火燒木猶
有灰燼。畢竟空無灰無燼。有人言。若説十
八空無咎。略説故説二空。須菩提言。若以
世諦故。分別有善惡白黒及諸聖果者。第
一義中凡夫人應有須陀洹等聖果。何以故。
若以世諦虚妄中分別有諸賢聖者。第一義
中凡夫應作賢聖。須菩提分別實相凡夫
爲異。佛言。第一義一相。是故須菩提言。凡
夫應是聖人。爾時佛答。若凡夫知分別是
第一義是世諦者。凡夫人應有須陀洹等諸
聖果。以凡夫實不知道。不知分別道不
知行道修道。何況得道果。佛言。聖人能
作是分別故説是聖果。爾時須菩提自知
有失故。言無量無相無動性中。我云何取
相欲量無量法。云何強以凡夫法爲聖果。
爾時受佛語知行道者得果不行道者不
得果。是故白佛修道得果不。佛言不。問
曰。佛上説分別修道得道果。今云何言不。
答曰。佛先説非著心。今須菩提以著心問。
欲從道中出果。如麻中出油。若爾者道之
與果同爲虚誑。是故言不。聽者生念若修
不得不修應當得。是故佛言修尚不得。何
況不修。譬如二人欲有所到。一者住不行。
二道失道二倶不到。若不修道尚無少許
攝心樂。何況道果。若心取相修道。雖有攝
心禪定樂無有道果。若不取相著心。修道
則有道果。是故佛説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
分別有爲無爲性故。有道果差別。爾時須
菩提問。若爾者佛何以故。説斷三結得須
陀洹。有如是等分別。佛以反問答。於汝
意云何。汝以須陀洹果等是有爲是無爲。
須菩提言是無爲。佛言。若爾者無爲中有差
別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若無分別汝云
何作難。又復問。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通達一切法一相。所謂無相住三解脱門
中證涅槃時。是時有法分別若有爲若無
爲不。答言不也。佛意唯是心爲眞實。餘時
皆虚誑。汝云何作難。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不分別一切法。住内空等諸空中是大清
淨。自不著亦教衆生令無所著。所謂檀波
羅蜜乃至一切種智。菩薩道中皆教令不著。
譬如佛所化人。行布施等亦不分別布施
等。亦不受布施等法果報。但爲利益度衆
生故。菩薩心亦如是。何以故。善通達諸法
性故。善通達者不取法性相亦不住法性
中。於法性中不疑不悶而説法。無
無礙無遮。是則通達法
 ◎大智度論釋善達品第七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善達諸法
相。佛告須菩提。譬如化人不行婬怒癡。不
行色乃至識。不行内外法。不行諸煩惱結使。
不行有漏法無漏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爲法
無爲法亦無聖果。菩薩亦如是。無有是事。亦
不分別是法是名善達諸法相。須菩提言。世
尊。化人云何有修道。佛言化人修道不垢不
淨。亦不在五道生死。須菩提。於汝意云何。
佛所化人有根本實事。有垢有淨不。須菩提
言不也。佛所化人無有根本實事。亦無
無淨。亦不在五道生死。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善達諸法相亦如是。須菩提言。世尊。一
切色如化不。一切受想行識如化不。佛言。
一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識如化。世尊。若一
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識如化。一切法如化。
化人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垢無淨無五道生
死亦無解脱處。菩薩有何等功用。佛告須菩
提。於汝意云何。菩薩摩訶薩本行菩薩道時。
頗見有衆生從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中得解
脱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見衆生從三界得解
脱。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見知一切法如幻如
化。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見知一切法如幻如
化。爲何事故行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四
無色定三十七助道法。乃至行大慈大悲淨
佛國土成就衆生。佛告須菩提。若衆生自知
諸法如幻如化。菩薩摩訶薩終不於阿僧祇
劫爲衆生行菩薩道。須菩提。以衆生自不知
諸法如幻如化。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
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成就衆生淨佛國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若一切法如夢如響如影如焔如幻如
化。衆生在何處住。菩薩行六波羅蜜而拔出
之。須菩提。衆生但住名相虚妄憶想分別中。
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名相虚妄中拔
出衆生。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名何
等是相。佛言此名強作假施設。所謂此色此
受想行識。此男此女。此大此小。此地獄此畜
生此餓鬼此人此天。此有爲此無爲。此須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
此佛道。須菩提。一切和合法皆是假名。以
名取諸法。是故爲名。一切有爲法但有名
相。凡夫愚人於中生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於名字中教令遠離。作
是言。諸衆生是名但有空名。虚妄憶想分
別中生。汝等莫著虚妄憶想。此事本末皆無
自性空故。智者所不著。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爲衆生
説法。須菩提是爲名。何等爲相。須菩提有二
種相。凡夫人所著處。何等爲二。一者色相。二
者無色相。須菩提。何等名色相。諸所有色
若麁若細若好若醜皆是空。是空法中憶想
分別著心是名爲色相。何等是無色相。諸無
色法憶想分別著心取相故生煩惱。是名無
色相。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
力故教衆生遠離是相。著無相法中令不墮
二法。所謂是相是無相。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教化衆生遠離相令
住無相性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
但有名相。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能自饒
益亦教他人令得善利。云何菩薩具足諸地。
從一地至一地。教化衆生令得三乘。佛告須
菩提。若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能自益亦不能利益他
人。須菩提。諸法無有根本實事。但有名相。是
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能具足禪波羅蜜。
無相故。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
羅蜜檀波羅蜜。無相故。具足四禪波羅蜜四
無量心波羅蜜四無色定波羅蜜。無相故。具
足四念處波羅蜜。無相故。乃至具足八聖道
分波羅蜜。無相故。具足内空波羅蜜。無相
故。乃至具足無法有法空波羅蜜。無相故。
八背捨波羅蜜。無相故。具足九次第定
波羅蜜。無相故。具足佛十力波羅蜜。無相
故。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波羅蜜。無相故。是
菩薩無相故自具足是善法。亦教他人令具
足善法。無相故。須菩提若諸法相。當實有
毫釐許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不能知諸法。無相無憶念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亦教衆生令得無漏法。何以故。一
切無漏法無相無憶念故。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漏法利益衆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相無憶念。
云何數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薩法是佛
法。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無相法與聲
聞法異不。不也世尊。無相法與辟支佛法菩
薩法佛法異不。不也世尊。佛告須菩提。無
相法即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
漢果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須菩提言。如是
世尊。須菩提。以是因縁故當知一切法皆是
無相。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學是一切法無相
得増益善法。所謂六波羅蜜四禪四無量心
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
菩薩不以餘法爲要。如三解脱門。所謂空無
相無作。所以者何。一切善法。皆入三解脱門。
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是名空解脱門。一切
法無相。是名無相解脱門。一切法無作無起
相。是名無作解脱門。若菩薩摩訶薩學三解
脱門。是時能學五陰相。能學十二入相。能學
十八界相。能學四聖諦十二分因縁法。能學
内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能學六波羅蜜
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能學佛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學五受
陰相。佛告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色
相知色生滅知色如。云何知色相。知色畢竟
空。内分異虚無實。譬如水沫無堅固。是爲
知色相。云何知色生滅。色生時無所從來。去
無所至。若不來不去是爲知色生滅相。云何
知色如。是色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増不
滅不垢不淨。是爲知色如。須菩提。如名如
實不虚。如前後中亦爾常不異。是爲知色如。
云何知受相。云何知受生滅。云何知受如。菩
薩知諸受相如。水中泡一起一滅。是爲知
受相。知受生滅者。是受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是爲知受生滅。知受如者。是如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不増不減不垢不淨是爲知受如。云
何知想相。云何知想生滅。云何知想如。知想
相者。是想如焔水。不可得而妄生水想。是
爲知想相。知想生滅者。是想無所從來去無
所至。是爲知想生滅。知想如者。諸想如不
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増不減不垢不淨不轉於
實相。是爲知想如。云何知行相。云何知行
生滅。云何知行如。知行相者。行如芭蕉葉葉
除却不得堅實。是爲知行相。知行生滅者。諸
行生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爲知行生滅。知
行如者。諸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増不減
不垢不淨。是爲知行如。云何知識相。云何
知識生滅。云何知識如。知識相者。如幻師幻
作四種兵。無有實識亦如是。知識生滅者。
是識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是爲知識
生滅。知識如者。知識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
垢不淨不増不減。是爲知識如。云何知
入。眼眼性空。乃至意意性空。色色性空。乃至
法法性空。云何知界。眼眼界空。色色界
空。眼識眼識界空。乃至意識界亦如是。云何
知四聖諦。知苦聖諦時遠離二法。知苦
諦不二不別。是名苦聖諦。集滅道亦如是。
云何知苦如。苦聖諦即是如。如是苦聖諦。
集*滅道亦如是。云何知十二因縁。知十二因
縁不生相。是名知十二因縁。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各各
分別知諸法。將無以色性壞法性乃至一切
種智性壞法性耶。佛告須菩提。若法性外更
有法者。應壞法性。法性外法不可得。是故不
壞。何以故。須菩提。佛及佛弟子。知法性外法
不可得故。不説法性外有法。如是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學法性。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學法性爲無
所學。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學法性
則學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即是法性。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縁故一切法即是
法性。佛言。一切法皆入無相無爲性中。以
是因縁故學法性則學一切法。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
何以學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何以學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菩薩摩
訶薩何以學慈悲喜捨。何以學無邊虚空處
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何以
學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
八聖道分。何以學空無相無作解脱門。何以
學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
智十八不共法。何以學六神通。何以學三十
二相八十隨形好。何以學生刹利大姓婆羅
門大姓居士大家。何以學生四天王天處三
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
天。何以學生梵天王住處光音天遍淨天廣
果天無想定淨居天。何以學生無邊空處生
無邊識處生無所有處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何以學初發意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
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何以學聲聞地辟支
佛地菩薩法位。何以學成就衆生淨佛國土。
何以學諸陀羅尼。何以學樂説法。何以學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學已得一切種智知一
切法。世尊。諸法法性中無是分別。世尊。將
無菩薩墮非道中。何以故。世尊法性中無如
是分別。法性中無色無受想行識。諸法性亦
不遠離色受想行識。色即是法性。法性即是
色。受想行識亦爾。一切法亦如是。佛告須
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色即是法性。受
想行識即是法性。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時。若法性外見有法者。爲不求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知一切法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知一切法即是法性。已以無名相之法以名
相説。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是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譬如工幻師若幻
弟子多人處立幻作種種形色男女象馬端嚴
園林。及諸盧館流泉浴池衣服臥具香華瓔珞
餚膳飮食。作衆伎樂以樂衆人。又復幻作人。
令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修智慧。是幻師
復幻作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
王天處須彌山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
樂天他化自在天以示衆人。復幻作梵衆天
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復幻作須陀洹斯陀
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從初
發意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
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初地
乃至行十地入菩薩位。遊戲神通成就衆生
淨佛國土。遊戲諸禪解脱三昧。行佛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具
足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以示衆人。是
中無智之人歎未曾有。是人多能巧爲衆事
娯樂衆人。種種形色乃至三十二相八十隨
形好莊嚴佛身。其中有智之士思惟言未曾
有也。是中無有實事。而以無所有法娯樂衆
人令有形相。無事事相無有有相。如是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不見離法性有法行般若波
羅蜜。以方便力故雖不得衆生而自布施。亦
教人布施。讃歎布施法。歡喜讃歎行布施
者。自持戒亦教人持戒。自忍辱亦教人忍辱。
自精進亦教人精進。自行禪亦教人行禪。自
修智慧亦教人修智慧。讃歎修智慧法歡喜
讃歎修智慧者。自行十善亦教人行十善。讃
歎行十善法。歡喜讃歎行十善者。自受行五
戒亦教他人受行五戒。讃歎五戒法。歡喜
讃歎受行五戒者。自受八戒齋亦教他人受
八戒齋。讃歎八戒齋法。歡喜讃歎行八戒齋
者。自行初禪乃至自行第四禪。自行慈悲喜
捨。自行無邊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亦
教他人行。自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自行
三解脱門佛十力。乃至自行十八不共法。亦
教他人行十八不共法。讃歎十八不共法歡
喜讃歎行十八不共法者。須菩提。若法性前
後中有異者。是菩薩摩訶薩不能以方便力
示法性成就衆生。須菩提。以法性前後中無
異。是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爲利益衆
故行菩薩道
問曰。佛品品中説通達諸法相。今須菩
提。何以更問。答曰。是般若波羅蜜無一定
相。無言説故雖數聞猶未足具故更問。譬
如犢子雖大善母美乳飮猶不止。佛大慈
悲猶如善母。般若波羅蜜如美乳。須菩提
如犢子。雖數聞諸法相猶未厭足。復次唯
佛一切智能通達諸法實相。餘人雖達不
能究盡。是故問餘菩薩未作佛。云何能通
達。佛以譬喩答。如幻化人。無三毒諸煩
惱結使。無心心數法。内外有漏無漏法中所
不攝。不墮凡夫法亦不墮聖果中。不得
言是須陀洹等亦能發他心善惡。所爲變
化事必能令成就。此變化其實不垢不淨。
六道所不攝。菩薩身亦如是。無三毒等煩
惱。知是心心數法。皆是先世虚誑顛倒法。因
縁生故不信不隨。逐能如是行。是爲善通
達諸法相。是時須菩提。雖善知空以貴敬
尊重佛法不能限量佛法故問佛。世尊。
一切色等法皆空如化耶。佛答。一切色等法
皆如化。汝貴重佛法故不敢言空。我以
一切智故。能説諸法空。如餘人貴師子力
師子自不貴其力。爾時須菩提言。若一切法
畢竟空皆如化。佛何以種種讃菩薩功徳。因
菩薩故斷三惡道。能拔出衆生令得涅槃。
佛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菩薩本行菩
薩道時。見定有衆生從五道中拔出不。
須菩提言無也。佛可其意如是如是。何以
故。菩薩得無生法忍時。知見一切法如幻
如化。須菩提言。若爾者菩薩以何事故行
六波羅蜜等。佛答。若衆生自知諸法空如
幻。菩薩則無功夫。復次若諸法決定空相。
則菩薩無功*夫。令諸法非實非空。過諸語
言道畢竟空寂滅相。衆生不知是事故。生
吾我心起惡罪業受無量苦。是故菩薩知
諸法實相生大悲心。如長者有子盲而飮
毒。長者知其必死起種種方便遮令不
飮。菩薩亦如是。見是衆生顛倒無明。盲
故飮三毒則生大悲心。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教化衆生。須菩提
聞*是已更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無根
本如夢如幻等。衆生在何處住而菩薩拔
出。須菩提意。謂如人沒深泥而得拔出。佛
答。衆生但住名相虚誑憶想分別中。佛意一
切法中無決定實者。但凡夫虚誑故著。如人
闇中見似人物謂是實人而生畏怖。又如
狗臨井自吠其影水中無*狗但有其
相而生惡心投井而死。衆生亦如是。四大
和合故名爲身。因縁生識和合故動作言語。
凡夫人於中起人相。生愛生恚起罪業
墮三惡道。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憐愍衆
生種種因縁教化。令知空法而拔出之。作
是言是法皆畢竟空無所有。衆生顛倒虚妄
故見似如有如化如幻如乾闥婆城無有
實事。但誑惑人眼。復次一切法但從名字
和合。更有餘名。如頭足腹脊和合故假名爲
身。如髮眼耳鼻口皮骨和合故假名爲頭。
諸毛和合故名爲髮。分分和合故假名爲毛。
諸微塵和合故名爲毛分。亦和合諸分故名
爲微塵。問曰。微塵第一微細故。不得作
分。無分故無和合。此則定法。是故不得
言一切空無有定法。答曰。若微塵是色則
應有分。何以故。一切色皆在虚空中。皆有
方。若微塵是色則有十分。若有十分
云何是極微。若如汝説微塵無分者則非
色。何以故。出色相故。又復色名五情可
得。若微塵非五情所得者。云何得知是
色。是故微塵但有虚名。眼見麁色尚可破
令空。何況不可見不可觸。問曰。微塵細故
情所不能得。聖人得天眼則見。答曰。
天眼見雖細是色相故應當有分。若無分
則非色。非色則天眼不見。以是故天眼亦
虚誑妄見。是故聖人以慧眼觀世間則得
道。微塵如先説。但有名無實。微塵無故一
切法名字和合故。更有假名無有實定。而
衆生妄生貪著。貪欲瞋恚因縁故起惡業。
無量阿僧祇劫在三惡道受苦。若諸法實定
尚不應作貪欲瞋恚罪因縁。何況虚誑無
實。若能捨虚誑名相不著空法者。則受涅
槃常樂
問曰。名相有何差別。答曰。名者是衆物字。
如熱物字爲火。相者如見煙知是火相。熱
是火體。復次如五衆和合中男女。是爲名
貎可別男女是爲相。見是相故作名
字名爲男女。問曰。若爾者名相無異。所以
者何。見相故得名。知名故得相。答曰。汝不
解我所説耶。先見男女*貎。然後名爲男
女。相爲本名爲末。又復如人眼見色。偏取
所好相而生著。於餘人則不然。以其能
生染著心是名爲相。復次此中佛自説名
相分別。名者假名以名取諸法。如經中廣
説。須菩提問。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薩云何
自利利人。佛答。若諸法根本定有。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不能自利利人。何以故。
若諸法性定實有即是無生。何以故。以性先
定有故。若是法從因縁和合生。即是無
性。若性定有則不須因縁和合。若爾者則無
生。無生故無滅。無滅故無罪福。以知無常
故則捨罪修福。若常則無縛解無世間無
涅槃等。是故佛告須菩提。若法定有非但名
相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自利利人。
不行禪波羅蜜等自利利人。無相故。是菩
薩自具足是善法。亦以善法利益衆生以
無相故。佛告須菩提。若諸法當實有如毫
釐許。菩薩坐道場時。不能觀一切法空
無相無所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
不能以此法利益衆生。何以故。是菩薩坐
道場時。觀一切法第一眞實。若小錯不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爲衆生
説是空無相法。所以者何。法若定有。佛云何
誑衆生。一切法無漏無相無憶念。問曰。四諦
中三諦皆有相。苦諦則有苦相。集諦則有集
相。道諦則有道相。唯滅諦無相。亦有憶念
是無相涅槃。汝何以言一切無漏法無相無
憶念。答曰。摩訶衍法與聲聞法異。摩訶衍
法中説一切無漏法無相無憶念。復次有相
有憶念。皆是虚誑不實。若虚誑不實。即是諸
煩惱漏。云何是無漏。復次是三諦皆隨滅諦。
見苦即捨。見集即斷。不言實定見道爲
趣滅故。亦不住是道中滅盡是主。是
滅盡法無相無縁。云何有憶念。憶念皆是縁
相著法。是故無漏法皆無相無憶念。須菩提
意。若無漏法是第一實無相無憶念。一切法
性亦應無相無憶念。但凡夫顛倒故有相有
憶念。是故問佛。若一切法無相無憶念。云何
數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薩法是佛法。
佛反問須菩提。三乘法與無相法異不。須菩
提答曰。諸煩惱滅即是斷。斷即是無爲法。
亦知滅道諦即是無漏無相。是故言三乘
不異無相法。佛復問。須陀洹乃至佛不即
是無相法耶。答言。是以是因縁故當知一
切法皆是無相。若無相汝云何難言有諸道。
正以無相故有三乘諸道。佛言。若菩薩能
如是學無相法。則能増益諸善法。所謂六
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此中佛自説因縁。
菩薩唯住三解脱門。不以餘法爲要。所以
者何。三解脱門是實法。餘四念處等法雖實
皆方便説。三解脱門近涅槃。亦能攝一切實
善法。是故説菩薩應學。問曰。若菩薩學是
三解脱門。即學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是三
解脱門皆空無相無分別。是五衆諸法皆是
有相有分別法。云何學三解脱門故學是餘
法。答曰。菩薩學是三解脱門。則出三界盡
三漏故。於諸法中得實智慧無所不通。
先來五衆中皆虚妄邪行。今得此三解脱門
故得正通達。此中佛自説因縁。菩薩行是
三解脱門無相法時。知色生知色滅知色
如。乃至識亦爾。如經中廣説。須菩提復
問。如佛所言。菩薩知色等相。知色等生。
知色等滅。知色等如。若如是分別將無色
性壞法性耶。佛答。若有法出法性者。色
性應壞法性。一切法實相名爲法性。是故
一切法皆入法性中。色性實相即是法性同
一性。云何色性能壞法性。佛更説因縁。諸
佛賢聖不見出法性更有法者。不得故不
説。諸佛賢聖最可信者。菩薩應如是學法
性。須菩提白佛。若菩薩學法性是爲無
所學。所以者何。法性無性故。佛答。法性無性
者。若菩薩學法性爲學一切法。若法性當
別有性。若無性是性。應但學法性不學一
切法。今法性實無別性。亦無無性故。
學一切法。但諸法實相是法性。是故得實
相則正遍學一切法。爾時須菩提白佛。世
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以何等
故學六波羅蜜乃至陀羅尼門。何以故。諸法
實相即是法性。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更何
所求。復次法性中無分別是六波羅蜜乃至
陀羅尼。今菩薩分別行是法將無墮顛倒
中耶。佛可須菩提意而答。若菩薩出法性
見有法者。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出法性有法者是常顛倒。無明不可
轉令實。云何斷一切法中無明得作佛。菩
薩知一切法即是畢竟空常寂滅相。無戲論
無名字憐愍衆生。以方便力故以名相
説。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經中所説幻喩。幻師即是菩
薩。幻法即是六波羅蜜等諸法。雖行是諸
法無著心如幻師雖幻作種種物知其無
實而不著。智者是佛及大菩薩。無智者凡夫
人及新發意。而大歡喜歎未曾有。菩薩行菩
薩道雖出法性更不見有法亦不見有
一定衆生。而大利益自身及衆生。如經中
説。是菩薩自行布施等。亦教他人讃歎布
施法。歡喜讃歎行布施者。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此中佛自説因縁。若法性先無後
有。菩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
不能以方便力説。所以者何。若法性先無
後有。從因縁生者則與凡夫共法無異。
若法性先有後無。衆生及諸法則墮斷滅。以
諸法性先空中後亦爾。非智慧力故令空。
衆生及諸法非以入無餘涅槃時乃空。從
本已來常空。菩薩教衆生。何以不觀其實
性而著顛倒。若觀諸法畢竟空性者。則知
從本已來常空今無所失。如是行般若
波羅蜜菩薩。則能祐利衆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九



大智度論釋實際品第八十卷九
  *聖者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
得。菩薩爲誰故行般若波羅蜜。佛告須菩提。
菩薩爲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實際
衆生際異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實際衆生際不異。以是故菩薩摩訶薩爲利
益衆生故行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不壞實際法立
衆生於實際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實
際即是衆生際。菩薩則爲建立實際於實際。
世尊。若建立實際於實際。則爲建立自性於
自性。世尊。不得建立自性於自性。世尊。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建立衆生
於實際。佛告須菩提。實際不可建立於實
際。自性不可建立於自性。須菩提。今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