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智度論釋顧視品第三十卷五
十六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諸天王及諸天。諸梵王及諸梵天。
&T049271;那天及神仙并諸天女。同時三反稱歎。
快哉快哉。慧命須菩提所説法。皆是佛出世
間因縁。恩力演布是教。若有菩薩摩訶薩。
行是般若波羅蜜不遠離者。我輩視是人如
佛。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中。雖無法可得。所
謂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而有三乘之
教。聞辟支佛佛乘。爾時佛告諸天子。
如是如是。諸天子。如汝所言。是般若波羅蜜
中。雖無法可得。而有三乘之教。所謂聲*聞
辟支*佛佛乘。諸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行
是般若波羅蜜不遠離者。視是人當如佛。以
無所得故。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説三
乘之教。所謂聲聞辟支佛佛乘。檀波羅蜜
中佛不可得。離檀波羅蜜佛亦不可得。乃至
般若波羅蜜中佛不可得。離般若波羅蜜佛
亦不可得。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
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亦如是。佛語諸天
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學是一切法。所謂檀
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以是事故。當視是菩
薩摩訶薩如佛。諸天子。我昔於然燈佛時。華
嚴城内四衢道頭見佛聞法。即得不離檀波
羅蜜行。不離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
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不離内
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
不離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一切三昧門
一切憐尼門。不離四無所畏佛十力四
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及餘無量諸佛
法行。亦無所得故。是時然燈佛記我。當來
世過一阿僧祇劫。當作佛號釋迦牟尼多陀
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鞞侈遮羅那脩伽
度路迦憊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
尊。爾時諸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是般若波
羅蜜能令諸菩薩摩訶薩得薩婆若。於色不
取不捨故。於受想行識不取不捨故。乃至一
切種智不取不捨故
釋曰。人以歡喜之至。則三反稱歎。是故
諸天聞大徳須菩提説般若波羅蜜。歡喜言
快哉快哉。天王者。四天處四天王三十三天
王釋提桓因。乃至諸梵天王。梵天已上更無
有王。諸天是欲界天。諸梵是色界天。伊&T049271;
那是大自在天王。并其眷屬。神仙者有二種。
或天或人。天女者是天帝釋夫人。舍脂等諸
天女。所以歎須菩提説深般若波羅蜜者。
知其承佛神力故。若能行是般若波羅
蜜。我等當視是人如佛。所以者何。尊重
法故。法者所謂深般若波羅蜜。深法者一
切法。雖畢竟空。而有三乘分別。所以者何。
諸法若畢竟空。更不應修集三乘功徳則
墮斷滅中。若修三乘功徳。則是分別差降。
不應是畢竟空。是般若波羅蜜雖畢竟空。
而不墮斷滅。雖分別有三乘。亦不生著
心。於二事中不取定相。是事甚深微妙
故。諸天大歡喜歎言快哉。佛然其讃。更説
甚深因縁。從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中佛
不可得。離此佛亦不可得。諸法和合因縁
故有佛。無有自性。若菩薩能如是行者。當
知是菩薩即是佛。即是佛者。是世界中語如
太子。雖未正位必當爲王。此中佛自引本
事以爲證。此菩薩*已得無生忍入菩薩
位。見十方諸佛。諸天聞佛廣明已所歎義。
解心轉深重復讃歎。以見一切法過罪故不
取。有利益故不捨。又以一切法畢竟空不
生不滅故。不取不捨
爾時佛觀四衆和合。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及諸菩薩摩訶薩并四天王天乃
至阿迦尼吒諸天皆會坐。普觀已佛告釋提
桓因。憍尸迦。若菩薩摩訶薩。若比丘若比
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若諸天子若諸天
女。是般若波羅蜜。若聽受持親近讀誦爲他
説。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諸天子。是人魔若
魔天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
諦了知色空。空不能得空便。無相不能得無
相便。無作不能得無作便。諦了知受想行識
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無作不能得無作便。
乃至諦了知一切種智空。空不能得空便。乃
至無作不能得無作便。何以故。是諸法自性
不可得。無事可得便。誰受惱者。復次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
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衆生中。善修慈
心悲喜捨心。以無所得故。憍尸迦。是善男子
善女人終不横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
行檀波羅蜜。於一切衆生等心供給故。復次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
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槃天他化自在天。梵
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是諸天中有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未聞是般若波羅
蜜。未受持親近。是諸天子今應聞受持親近
讀誦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復次憍尸迦。諸
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
讀誦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是諸善男子善
女人。若在空舍若在曠野。若人住處終不怖
畏。何以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明於内空
以無所得故。明於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以
無所得故
問曰。此中佛觀四部衆已。何以告釋
提桓因。答曰。餘品中多説般若波羅蜜體。今
欲讃般若功徳故。命釋提桓因。譬如先以
好寶示人然後讃寶所能。復次普觀者。
令會中衆生各知佛顧念則不自輕。不
自輕。故堪任聽法。是以普觀。譬如王顧
群下。群下則欣然自慶。説功徳故。應以
白衣證。白衣中釋提桓因爲大。説般若者
以出家人爲證。出家人中是舍利弗須菩
提等爲大。問曰。先言釋是字提婆因是天
主。今佛何以不言釋。乃命言憍尸迦。答曰。
昔摩伽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伽。姓憍尸
迦。有福徳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
徳命終。皆生須彌山頂第二天上。摩伽婆羅
門爲天主。三十二人爲輔臣。以此三十三
人故。名爲三十三天。喚其本姓故。言憍尸
迦。或言天主或言千眼等。大人喚之故稱
其姓。此中所説般若波羅蜜者。是十方諸佛
所説。語言名字書寫經卷。宣傳顯示實相智
慧。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無諸觀語言相。而
因語言經卷。能得此般若波羅蜜。是故以
名字經卷名爲般若波羅蜜。此中略説佛
意。若能聞受持般若。等當得種種功徳。
當廣説。欲度衆生爲得佛道故。供養受
學般若波羅蜜。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便。
問曰。何者是魔。何故惱菩薩。云何得便。答
曰。魔名自在天主。雖以福徳因縁生彼。而
懷諸邪見。以欲界衆生是己人民。雖復死
生展轉不離我界。若復上生色無色界還
來屬我。若有得外道五通。亦未出我界。皆
不以爲憂。若佛及菩薩出世者。化度我民
拔生死根。入無餘涅槃永不復還。空我境
界。是故起恨讐嫉。又見欲界人皆往趣
佛不來歸己。失供養故心生嫉妬。是以
以佛菩薩名爲怨家。是菩薩入法位。得
法性生身。魔雖起惡不能壞敗。若未得阿
鞞跋致者。魔則種種破壞。若菩薩一心不惜
身命。有方便求佛道者。十方諸佛及諸大
菩薩皆共護持。以是因縁故能成佛道。若
爲菩薩而有懈怠貪著世樂。不能專心
勤求佛道。是則自欺亦欺十方諸佛及諸菩
薩。所以者何。自言我爲一切衆生故求佛
道。而行雜行壞菩薩法。以是罪故。諸佛菩
薩所不守護。魔得其便。所以者何。一切聖
人已入正位。一心行道深樂涅槃。魔入邪
愛著邪道。邪正相違。是故憎嫉正行。狂
愚自高喚佛沙門瞿曇。佛稱其實名爲弊
魔。以相違故名爲怨家。如經説。魔有四
種。一者煩惱魔。二者五衆魔。三者死魔。四者
自在天子魔。此中以般若力故。四魔不能
得便。得諸法實相。煩惱斷則壞煩惱魔。天
魔亦不能得其便。入無餘涅槃故。則
五衆魔及死魔。云何爲得便。魔及魔民來
恐怖菩薩。如經中説。魔作龍身種種異形
可畏之象。夜來恐怖行者。或現上妙五欲
壞亂菩薩。或轉世間人心。令作大供養行
者貪著供養故。則失道徳。或轉人心令
輕惱菩薩。或罵或打或傷或害。行者遭苦或
生瞋恚憂愁。如是等魔隨前人意所趣向
因而壞之。是名得便。如魔品中廣説。問曰。
魔力甚大。肉身菩薩道力尚少。云何不得
便。答曰。如上説爲諸佛菩薩所護故。此
中佛自説因縁。是人善修諸法空。亦不著
空。不著空者。云何當得便。譬如無瘡則
不受毒。無相無作亦如是。復次一切法實
觀皆是空無相無作相。皆是空無相無作相
故。則無得便。亦無受便者。是故空不應
得空便。無相不應得無相便。無作不應
得無作便。以一相故。如火不能滅火得
水則滅。以異相故。問曰。菩薩住三解脱門。
則是受便處。與一切法相違故。空與有相
違。無相與有相相違。無作與有作相違。答
曰。此經中佛自説三解脱門無有自性。又
先論議中。説於空無相無作中亦不著。是
故雖住三解脱門。魔及魔民不得其便。問
曰。餘處皆言菩薩摩訶薩。今何以言善男子
善女人。答曰。先説實相智慧。難受以能受
故則是菩薩摩訶薩。今説供養受持讀誦等。
雜説故得稱善男子善女人。復次經中説。
女人有五礙。不得作釋提桓因梵王魔王
轉輪聖王佛。聞是五礙不得作佛。女人心
退不能發意。或有説法者。不爲女人説
佛道。是故佛此間説善男子善女人。女人可
得作佛。非不轉女身也。五礙者説一身
事。善男子善女人義先已廣説。人不得便
者。人名若賊若官若怨等。欲惱亂菩薩求
索其便。問曰。先説不得便因縁。何以
説空。今説人不得便。但説四無量心。答
曰。有人言。先説魔若魔民。怨大故法亦大。
故説空。怨小故法亦小。故説四無量心。有
人言。四無量心是菩薩常行。爲集諸功徳
故。後以般若波羅蜜空相令除邪見。不著
衆生亦不著法。是二法前後無在。復次上
魔作恐怖事甚多。多不現本形。或現雷
震或作風雨或作病痛等。是故説諸法
空。令人來惡口罵詈刀斫故。用
四無量心。不横死者。所謂無罪而死。或壽
命未盡錯投藥故。或不順藥法。或無看
病人。或飢渇寒熱等夭命。是名横死。菩薩
從初發意來。於一切衆生中。常行檀波羅
蜜。應病與藥隨病所須。拯濟孤窮隨其所
乞皆給與之。於一切衆生中。悉皆平等
好心供養亦行是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徳故
不横死。是中略説三功徳已。三千大千世
界中。諸天發心未聞般若波羅蜜者。先説
善男子善女人應聞受持乃至正憶念。今説
因縁。諸天有大功徳猶尚供養。何況於人。
雖一切人天應聽般若。能發無上道心者。
最應深心聽。所以者何。般若是佛道之本故。
問曰。此天發心。何以不聞般若。答曰。有人
言。此天前世人中發意今生天上。五欲覆心
故不聞。復次諸天雖發無上道心。五情利
五欲。妙染著深故。視東忘西。不能求般
若。色界諸天雖先聞法發心。以味著禪定
深故。不能求般若。是故説不聞者應聞
受持。復次先説魔及魔民不能得其便。是
内因縁。所謂空三昧。及四無量心。今更説不
得便。是外因縁。所謂佛告諸天。汝等供養
受持般若。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受持供養
是般若同事故。若魔來破汝應守護。復次
受持般若者。若在空舍住。若在曠野。若
在人間住。處空舍中多諸鬼魅及以賊寇。
衆惡易來故初説。除人住處及以空舍。餘殘
山澤樹林等皆是曠野。少人行故。多諸虎
狼師子惡賊鬼魅。人所住處不淨故。魔及鬼
神尟來諸難少故。是以後説。行者於三處
住無所畏懼。以二因縁故。一者善修十八
空。二者般若波羅蜜威徳故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三
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
天。乃至首陀婆諸天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
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羅蜜。親近讀誦正憶
念。亦不離薩婆若心者。我等常當守護。何
以故。世尊。以菩薩摩訶薩因縁故。斷三惡道。
天人貧。斷諸災患疾病飢餓。以菩薩因縁
故。便有十善道出世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
色定。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
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内空乃
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以菩
薩因縁故。世間便有生刹利大姓婆羅門大
姓居士大家諸王。及轉輪聖王四天王天乃
至阿迦尼吒天。以菩薩因縁故。有須陀洹須
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阿羅漢果辟支佛辟支佛
道。以菩薩因縁故。有成就衆生淨佛世界。
便有諸佛出現於世。便有轉法輪。有佛
寶法寶比丘僧寶。世尊。以是因縁故。一切世
間諸天及人阿脩羅。應守護是菩薩摩訶薩。
佛語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以菩薩
摩訶薩因縁故。斷三惡道。乃至三寶出現於
世。以是故。諸天及人阿修羅常應守護供養
恭敬尊重讃歎是菩薩摩訶薩。憍尸迦。供養
恭敬尊重讃歎是菩薩摩訶薩。即是供養我。
以是故。是諸菩薩摩訶薩。諸天及人阿修羅
常應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讃歎。憍尸迦。若三
千大千世界滿中聲聞辟支佛。譬如竹&T033759;
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恭敬尊重
讃歎不如供養恭敬尊重讃歎初發心菩薩摩
訶薩。不離六波羅蜜所得福徳。何以故。不
以聲聞辟支佛因縁故。有菩薩摩訶薩及諸佛
出現於世。以有菩薩摩訶薩因縁故。有聲聞
辟支佛諸佛出現於世。以是故。憍尸迦。是諸
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阿修羅。常
應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讃歎
釋曰。爾時諸天白佛。我等當守護是菩
薩。與我等同事故。亦以求佛道者。能自
捨身樂欲使一切衆生得樂故。因菩薩斷
三惡道者。菩薩雖未離欲。能遮衆生十
不善故。斷三惡道及天人貧諸災患等。行
十善故開三善道門。或有菩薩。見五欲
罪能離欲得四禪。以本願故起四無量心。
離種種因縁身苦故。起四無色定。爲
佛道故修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是法亦
自行亦教人。以是福徳道法。於衆生中展
轉相教常在世間。今當説是諸善法果報。
生刹利大姓。乃至三寶出現於世。如先義
中説。今是菩薩結業生身在因縁中無有
力勢。而能説是善法。令衆生修行。我等
何當不守護。譬如太子雖小群臣百官無
不奉承。佛可諸天述而成之。若供養菩
薩。即是供養佛者。般若是三世佛母。若爲
般若故供養菩薩。則爲供養佛。不如供
養恭敬初發意菩薩者。問曰。二乘*已證實
際。是一切衆生福田。何以故。不如初發意
菩薩。答曰。以三事故不*如。一者用薩婆
若心行般若。二者常不離六波羅蜜等諸
功徳。三者由是菩薩斷三惡道出生三乘。
依二乘人不能斷三惡道出生三乘
  大智度論釋滅諍亂品第三十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
諸菩薩摩訶薩。是般若波羅蜜。若聞受持親
近讀誦爲他人説正憶念時。得如是今世功
徳。亦成就衆生淨佛*世界。從一佛界至一
佛界供養諸佛所欲供養之具隨意即得。從
諸佛聞法。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
中忘。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屬成就
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
陀羅尼成就。是菩薩以方便力變身如佛。從
界至一界。到無佛處。讃檀波羅蜜乃至
*般若波羅蜜。讃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讃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以方便力説法。以
三乘法度脱衆生。所謂聲聞辟支佛佛乘。世
尊。快哉希有。受是般若波羅蜜。爲已總攝
五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攝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種
智。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受是般
若波羅蜜。爲已總攝五波羅蜜乃至一切種
智。復次憍尸迦。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
誦爲他説正憶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
世功徳。汝一心諦聽。釋提桓因言。唯世尊受
教。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若有外道諸梵志
若魔若魔民若増上慢人。欲乖錯破壞菩薩
般若波羅蜜心。是諸人適生此心。即時滅去
終不從願。何以故。憍尸迦。菩薩摩訶薩長夜
行檀波羅蜜。行尸羅羼提毘梨禪般
若波羅蜜。以衆生長夜貪諍故。菩薩悉捨内
物。安立衆生於檀波羅蜜中。以衆生長夜
破戒故。菩薩悉捨内外法。安立衆生於戒。以
衆生長夜鬪諍故。菩薩悉捨内外法。安立衆
生於忍辱。以衆生長夜懈怠故。菩薩悉捨内
外法。安立衆生於精進。以衆生長夜亂心故。
菩薩悉捨内外法。安立衆生於禪。以衆生長
夜愚癡故。菩薩悉捨内外法。安立衆生於般
若波羅蜜。以衆生長夜爲愛結故。流轉生死。
是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故。斷衆生愛結。安
立於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
八聖道分空無相無作三昧。安立衆生於須
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憍尸
迦。是爲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現世
功徳。後世功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
薩轉法輪所願滿足。入無餘涅槃。憍尸迦。是
爲菩薩摩訶薩後世功徳。復次憍尸迦。善男
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羅蜜。若聞受持親近讀
誦爲他説正憶念。其所住處魔若魔民若外
道梵志増上慢人。欲輕毀難問破壞般若波
羅蜜。終不能成其人惡心轉滅功徳轉増。聞
是般若波羅蜜故。漸以三乘道得盡衆苦。譬
如憍尸迦有藥名摩祇。有蛇飢行索食。見虫
欲噉。虫趣藥所。藥氣力故。蛇不能前即便還
去。何以故。是藥力能勝毒故。憍尸迦。摩祇藥
有如是力。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羅蜜
若受持親近讀誦爲他説正憶念。若有種種
鬪諍起。欲來破壞者。以般若波羅蜜威力故。
隨所起處即疾消滅。其人即生善心増益功
徳。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能滅諸法諍亂。何
等諸法。所謂婬怒癡無明乃至大苦聚諸蓋
結使纒。我見人見衆生見斷見常見垢見淨
見有見無見。如是一切諸見慳貪犯戒瞋恚
懈怠亂意無智常想樂想淨想我想。如是等
愛行著色。著受想行識。著檀波羅蜜尸羅波
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著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無法有
法空。著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著一切智
一切種智。著涅槃。是一切法諍亂盡能滅。
不令増長
釋曰。聞者。若從佛若菩薩若餘説法人
邊。聞般若波羅蜜。是十方三世諸佛法寶藏
聞已。用信力故受。念力故持。得氣味故常
來承奉。諮受故親近。親近已或看文或口受
故言讀。爲常得不忘故誦。宣傳未聞故
言爲他説。聖人經書直説難了故解義。觀
佛法不可思議。有大悲於衆生故説法。
不以邪見戲論求佛法。如佛意旨不著故
説法亦不著。除四顛倒等諸邪憶念故。住
四念處正憶念中。但爲得道故不爲戲論。
名爲正憶念。正憶念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修
習行者初入。名爲正憶念。常行得禪定故
名爲修。今世功徳者如先説義。今釋提桓因。
更説今世功徳。所謂教化衆生乃至令衆
生得三乘。先説般若波羅蜜攝三乘令解
其義。是故言般若波羅蜜中攝五波羅蜜乃
至一切種智。佛可其所説者。欲令人信故。
所得今世功徳汝一心諦聽者。上略説今世
功徳。佛今欲廣説其事。難信故。言一
心諦聽。復次因小果大難信故。言一心諦
聽。帝釋雖信受。人不知故言唯世尊。是般
若波羅蜜。雖不可破壞。而宣示實相。語言
可破。語言破故。信心未定者亦可破。是故
説若外道梵志等來欲破壞般若波羅蜜。
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
者。亦名梵志。梵志愛著其法。聞實相空法
不信故欲壞魔若魔民如先説。増上
慢人者。是佛弟子得禪定未得聖道自謂
已得是人聞無須陀洹乃至無阿羅漢無
道無涅槃。便發増上慢生忿惱心。欲破
是實相空法。是般若波羅蜜神力故。令彼惡
心即時滅去終不成願。如人以手障鉾但
自傷其手鉾無所損。何以故。菩薩於内外
法不著。衆生從無始世界來。常著内外法
故起鬪諍。菩薩捨内外著處。自安立六波
羅蜜。教化衆生令捨内外鬪法。安立衆
生於六波羅蜜。是無量世修集福徳力。鬪諍
根盡故。雖有鬪亂事來。不能得便。譬如
毒蛇欲食蝦蟆常隨逐之。蝦蟆到摩祇藥
所蛇聞藥氣毒即消歇。是壞法惡人亦復如
是。欲壞行般若波羅蜜人常隨逐之。以
般若力勢故。瞋恚邪見之毒即時消滅。有降
伏得道者。有作弟子者。有復道還去者。
是般若波羅蜜。能破無明等諸結使。滅諸斷
常邪見等。能滅五衆乃至涅槃。何況瞋
恚嫉妬鬪亂之事而不能滅。*復次憍尸
迦。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四天王天諸釋提桓
因諸梵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常守護是善
男子善女人能受持供養讀誦爲他説正憶
念般若波羅蜜者。十方現在諸佛。亦共擁護
是善男子善女人能聞受持供養讀誦爲*他
説正憶念般若波羅蜜者。是善男子善女人。
不善法滅善法轉増。所謂檀波羅蜜轉増。以
無所得故。乃至般若波羅蜜轉増。以無所得
故。内空轉増乃至無法有法空轉増。以無所
得故。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轉増。以無所
得故。諸三昧門。諸陀羅尼門。一切智一切
種智轉増。以無所得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所
説人皆信受。親友堅固不説無益之語。不爲
瞋恚所覆。不爲憍慢慳貪嫉妬所覆。是人
自不殺生。教人不殺生。讃不殺生法。亦
歡喜讃歎不殺生者。自遠離不與取。亦教
人遠離不與取。讃遠離不與取法。亦歡喜
讃歎遠離不與取者。自不邪婬教人不邪婬。
讃不邪婬法。亦歡喜讃歎不邪婬者。自不
妄語教人不妄語。*讃不妄語法。亦歡喜讃
歎不妄語者。兩舌惡口無利益語亦如是。
自不貪教人不貪。讃不貪法。亦歡喜讃歎不
貪者。不瞋惱不邪見亦如是。自行檀波羅蜜。
教人行檀波羅蜜。讃行檀波羅蜜法。亦歡喜
讃歎行檀波羅蜜者。自行尸羅波羅蜜。教人
行尸羅波羅蜜。讃尸羅波羅蜜。亦歡喜讃歎
行尸羅波羅蜜者。自行羼提波羅蜜。教人行
羼提波羅蜜。讃羼提波羅蜜。亦歡喜讃歎
行羼提波羅蜜者。自行毘梨耶波羅蜜。教人
行毘梨耶波羅蜜。*讃毘梨耶波羅*蜜。亦歡
喜讃歎行毘梨耶波羅蜜者。自行禪波羅蜜。
教人行禪波羅蜜。*讃禪波羅*蜜。亦歡喜讃
歎行禪波羅蜜者。自行般若波羅蜜。教人行
般若波羅蜜。*讃般若波羅*蜜。亦歡喜讃歎
行般若波羅蜜者。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
空亦歡喜讃歎修内空者。乃至自修無法
有法空。教人修無法有法空。*讃無法有法
*空。亦歡喜讃歎修無法有法空者。自入一切
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讃一切三昧。
亦歡喜讃歎入一切三昧者。自得陀羅尼。教
人得陀羅尼讃陀羅尼。亦歡喜讃歎得陀
羅尼者。自入初禪。教人入初禪。讃初禪。亦
歡喜讃歎入初禪者。二禪三禪四禪亦如是。
自入慈心中。教人入慈心中。讃慈心亦歡
喜讃歎入慈心者。悲喜捨心亦如是。自入無
邊空處。教人入無邊空處。讃無邊空處。亦
歡喜讃歎入無邊空處者。無邊識處無所有
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自修四念處。教
人修四念處。讃四念處亦歡喜讃歎修四念
處者。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
聖道分亦如是。自修空無相無作三昧。教
人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讃空無相無作三
昧。亦歡喜讃歎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者。自入
解脱中。教人入八*解脱。*讃八*解脱。
亦歡喜讃歎入八*解脱者。自入九次第定
中。教人入九次第定。讃九次第定。亦歡喜
讃歎入九次第定者。自修佛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自
行不謬錯法。自行常捨法。教人行不謬錯法
常捨法。讃不謬錯法常捨法。亦歡喜讃歎行
不謬錯法常捨法者。自得一切種智。教人得
一切種智。讃一切種智。*亦歡喜讃歎得一
切種智者。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所
有布施與衆生共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以無所得故。所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
慧與衆生共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亦無所得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六
波羅蜜時作是念。我若不布施。當生貧窮家。
不能成就衆生淨佛*世界。亦不能得一切種
智。我若不持戒。當生三惡道中。尚不得人身。
何況能成就衆生淨佛*世界。得一切種智。我
若不修忍辱。則當諸根毀壞色不具足。不能
得菩薩具足色身。衆生見者必至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亦不能得以具足色身成就衆
生淨佛*世界得一切種智。我若懈怠不能得
菩薩道。亦不能得成就衆生淨佛*世界得一
切種智。我若亂心不能得生諸禪定。不能以
此禪定成就衆生淨佛*世界得一切種智。我
若無智不能得方便智以方便智過聲聞辟支
佛地成就衆生淨佛*世界得一切種智。是
菩薩復作是思惟。我不應隨慳貪故不具足
檀波羅蜜。不應隨犯戒故不具足尸羅波羅
蜜。不應隨瞋恚故不具足羼提波羅蜜。不應
隨懈怠故不具足毘梨耶波羅蜜。不應
亂意故不具足禪波羅蜜。不應*隨癡心故不
具足般若波羅蜜。若不具足檀波羅蜜尸羅
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我終不能出到一切種智。如是
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
誦爲*他説正憶念。亦不離薩婆若心。得是今
世後世功徳。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希有。是
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爲迴向婆若
心故。亦爲不高心故。佛告釋提桓因。憍尸
迦。云何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爲迴向
薩婆若心故。亦爲不高心故。釋提桓因白佛
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行世間檀波羅蜜。布
施諸佛辟支佛聲聞及諸貧窮乞匂行路
人。是菩薩無方便故生高心。若行世間尸羅
波羅蜜。言我行尸羅波羅蜜我能具足尸羅
波羅蜜。無方便故生高心。言我行羼提波羅
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我行般若波羅
蜜。我修般若波羅蜜。以是世間般若波羅蜜。
無方便故生高心。世尊。菩薩修世間四念處
時。自念言。我修四念處。我具足四念處。無方
便力故生高心。我修四正懃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自念言。我修空無相
無作三昧。我修一切三昧門。當得一切陀羅
尼門。我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我
當成就衆生。我當淨佛*世界。我當得一切
種智。著吾我無方便力故生高心。世尊。如是
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善法。著吾我故生高心。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檀波羅蜜。不
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物。如是菩薩摩訶
薩行出世間檀波羅蜜。爲迴向薩婆若故。亦
不生高心。行尸羅波羅蜜。尸羅不可得。行
羼提波羅蜜。羼提不可得。行毘梨耶波羅
蜜。毘梨耶不可得。行禪波羅蜜。禪不可得。
行般若波羅蜜。般若不可得。修四念處。四
念處不可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
法不可得。修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可得。乃
至修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不可得。世尊。如是
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爲迴向薩婆若故。
亦爲不生高心故
問曰。先已説魔若魔民等。三種人欲
壞般若。今何以故重説。答曰。佛先説
三種人來求便恐怖欲令愁惱。中來者不
爲惱人但欲破毀般若波羅蜜。不隨其
願不能得破。後來三種人。雖欲生心破
壞即時滅去。所語人皆信受者。是菩薩常
令不善法斷滅。善法轉増。所謂檀波羅蜜。乃
至一切種智。是人修集福徳智慧故。成大
威徳。設使妄語人皆信受。何況實語親友堅
固者。是人於一切衆生中。深有慈悲心。何
況親友於我有益。是菩薩愛敬佛道。知身
口無常故。不説無益之言。以善法増長故。
瞋恚等煩惱不能覆心。行者作是念。結使
雖起智慧思惟不令覆心。結使若起今世
不善後世不善妨於佛道。設使心起結使
不起口業。設口業起不成身業。設身業起
至大惡如凡夫人也。是菩薩雖卑陋
鄙賤。以行勝法故。得在勝人數中。是今
世功徳。是人深樂善法故。能於善法四種
正行求。二乘人不能具足四行。以不深樂
善法故。所謂自不殺生慈悲一切。深自利
亦教他慈。是一切賢聖法故。常讃歎是
菩薩。常欲令人得樂故。見有不殺者歡喜
愛樂。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上四種行廣説。
今略説一切功徳。總攝入六波羅蜜中。所
得果報與衆生共之。是菩薩未入正位。諸
煩惱未盡故。或時起慳等諸煩惱。爾時應
作是思惟諫喩其心。若不布施我自失
四事功徳。所謂後身生貧窮。貧窮故自不
能利益何能利他。若不利他則不能成
就衆生。若不能成就衆生。亦不能淨
佛世界。何以故。以衆生淨故。世界清淨。
若不具足是等衆事。云何當得一切種智。
要言之。無方便者雖行六波羅蜜。内
不能離我心。外取諸法相。所謂我是施者
彼是受者是布施物。是因縁故。不能到佛
道。與此相違是有方便。問曰。若世間波
羅蜜等非是正道。是般若波羅蜜中。佛何以
説。答曰。此是行者初門。與正道相似故。先
相似法。後得眞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



大智度論釋寶塔校量品第三十
卷五
十七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誦正憶
念。不離薩婆若心。兩陣戰時是善男子善女
人。誦般若波羅蜜故。入軍陣中終不失命刀
箭不傷。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長夜
行六波羅蜜。自除婬欲刀箭。亦除他人婬欲
刀箭。自除瞋恚刀箭。亦除他人瞋恚刀箭。自
除愚癡刀箭。亦除他人愚癡刀箭。自除邪見
刀箭。亦除他人邪見刀箭。自除纒垢刀箭。亦
除他人纒垢刀箭。自除諸結使刀箭。亦除他
人結使刀箭。憍尸迦。以是因縁。是善男子善
女人。不爲刀箭所傷。復次憍尸迦。是善男子
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親近讀誦
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若以毒藥薫若以蠱
道若以火坑若以深水若欲刀殺若與毒。如
是衆惡皆不能傷。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是
大明呪是無上呪。若善男子善女人。於
明呪中學。自不惱身。亦不惱他。亦不兩惱。
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得我不得衆生
不得壽命。乃至知者見者皆不可得。不得色
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亦不可得。以不可
得故。不自惱身亦不惱他亦不兩惱。學是大
明呪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一切衆
生心隨意説法。何以故。過去諸佛學是大明
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來諸佛學是
大明呪。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
諸佛學是大明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憍尸迦。般若波羅蜜。若有但書寫經卷
於舍供養。不受不讀不誦不説不正憶念。是
處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般若
波羅蜜爲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諸天乃
至阿迦尼吒諸天子。及十方無量阿僧祇世
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所守
護故。是般若波羅蜜所止處。諸天皆來供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