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剛石。阿濕麼秦言石。若聞火字即知一切
法無音聲相。火夜秦言喚來。若聞蹉字
即知一切法無慳無施相。末蹉羅秦言慳。
若聞伽字即知諸法不厚不薄。伽那秦言
厚。若聞*他上荼
*反
字即知諸法無住處。南天
竺*他那秦言處。若聞拏字即知一切法及
衆生不來不去不坐不臥不立不起。衆生空
法空故。南天竺拏秦言不。若聞頗字。即知
一切法因果空故。頗羅秦言果。若聞歌字
即知一切法五衆不可得。歌大秦言衆。若
聞醝字即知醝字空諸法亦爾。若聞遮字
即知一切法不動相。遮羅地秦言動。若聞
吒字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吒羅
秦言岸。若聞茶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
波茶秦言必。茶外更無字。若更有者是四
十二字枝派。是字常在世間相似相續故。
入一切語故無礙。如國國不同無一定名。
故言無名。聞已便盡故言滅。諸法入法性
皆不可得。而況字可説。諸法無憶想分別
故不可示。先意業分別故有口業。口業因縁
故身業作字。字是色法。或眼見或耳聞。衆
生強作名字。無因縁。以是故不可見不可
書。諸法常空如虚空相。何況字。説已便滅。
是文字陀羅尼。是諸陀羅尼門。問曰。知是陀
羅尼門因縁者。應得無量無邊功徳。何以
但説二十。答曰。佛亦能説諸餘無量無邊
功徳。但以廢説般若波羅蜜故。但略説二
十。得強識念者。菩薩得是陀羅尼。常觀諸
字相。修習憶念故得強識念。得慚愧者。集
諸善法厭諸惡法故。生大慚愧心。得堅固
者。集諸福徳智慧故。心得堅固如金剛。
乃至阿鼻地獄事尚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何況餘苦。得經旨趣者。知佛五種方
便説法。故名爲得經旨趣。一者知作種種
門説法。二者知爲何事故説。三者知以
方便故説。四者知示理趣故説。五者知以
大悲心故説。得智慧者。菩薩因是陀羅尼。
分別破散諸字言語亦空。言語空故名亦空。
名空故義亦空。得畢竟空即是般若波羅蜜
智慧。樂説者。既得如是畢竟清淨無礙智
慧。以本願大悲心度衆生。故樂説易。得陀
羅尼者。譬如破竹初節既破餘者皆易。菩
薩亦如是。得是文字陀羅尼。諸陀羅尼自然
而得。無疑悔心者。入諸法實相中。雖未得
一切智慧。於一切深法中無疑無悔。聞善
喜聞惡不瞋者。各各分別諸字。無讃
歎無毀*呰故。聞善不喜聞惡不瞋。不
高不下者。憎愛斷故。善巧知衆生語者。得
解一切衆生言語三昧故。巧分別五衆十二
入十八界十二因縁四縁四諦者。五衆等義
如先説。巧分別衆生諸根利鈍。知他心天
耳宿命。巧説是處非處者。如十力中説。巧
知往來坐起等者。如阿鞞跋致品中所
説。日月歳節者。日名從旦至旦。初分中分
後分。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春秋分
時十五時屬晝。十五時屬夜。餘時増減。五
月至晝十八時夜十二時。十一月至夜十八
時晝十二時。一月或三十日或三十日半。或
二十九日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一者
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
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
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
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閏月者。從
日月世間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二
月或十三月名一歳。是歳三百六十六日。周
而復始。菩薩知日中分時。前分已過後分未
生。中分中無住處。無相可取。日分空無
所有。到三十日時二十九日已滅。云何和
合成月。月無故。云何和合而爲歳。以是故。
佛言。世間法如幻如夢。但是誑心法。菩薩
能知世間日月歳和合。能知破散無所有。是
名巧分別。如是等種種分別。是名菩薩摩
訶薩摩訶衍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八釋第
九品



大智度論釋發趣品第二卷四
十九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告須菩提。汝問云何菩薩摩訶薩大
乘發趣。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從一
地至一地。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從一地至
一地。佛言。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無來去相
亦無有法。若來若去若至若不至諸法相不
滅故。菩薩摩訶薩於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
治地業亦不見地。何等菩薩摩訶薩治地業。
菩薩摩訶薩住初地時行十事。一者深心堅
固。是不可得故。二者於一切衆生中等心。
衆生不可得故。三者布施。與人受人不可
得故。四者親近善知識亦不自高。五者求
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
故。七者愛樂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
法教。諸法分別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
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實語。諸語不可得故。菩
薩摩訶薩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業。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二地中常念八
法。何等八。一者戒清淨。二者知恩報恩。三者
忍辱。四者受歡喜。五者不捨一切衆生。
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師恭敬諮受。八者勤
求諸波羅蜜。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二
地中應滿足八法。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學問無厭
足。二者淨法施亦不自高。三者莊嚴佛國土
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間無量勤苦不以爲厭。
五者住慚愧處。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
三地中應滿足五法。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住四地中應受行不捨十法。何等十。一者
不捨阿練若住處。二者少欲。三者知足。
者不捨頭陀功徳。五者不捨戒。六者穢
惡諸欲。七者厭世間心。八者捨一切所
有。九者心不沒。十者不惜一切物。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住第四地中不捨十法。復
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地中遠離十二
法。何等十二。一者遠離親白衣。二者遠離比
丘尼。三者遠離慳惜他家。四者遠離無益談
處。五者遠離瞋恚。六者遠離自大。七者遠
離蔑人。八者遠離十不善道。九者遠離大慢。
十者遠離自用。十一者遠離顛倒。十二者遠
離婬怒癡。須菩提。是爲菩薩摩訶薩住
地中遠離十二事。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住六地中當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謂六波羅
蜜。復有六法所不應爲。何等六。一者不作聲
聞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應生憂心。三者見
有所索心不沒。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
之後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須菩提。是名菩
薩摩訶薩住六地中應滿具六法遠離六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七地中二十法
所不應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
衆生。三者不著壽命。四者不著衆數乃至知
者見者五者不著斷見。六者不著常見。七者
不應作相。八者不應作因見。九者不著名
色。十者不著五衆。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
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
不作著處。十五者不作所期處。十六者不作
依處。十七者不著依佛見。十八者不著依法
見。十九者不著依僧見。二十者不著依戒見。
是二十法所不應著。復有二十法應具足滿。
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無相證。三者知
無作。四者三分清淨。五者一切衆生中具足
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衆生。七者一切法等
觀。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諸法實相。是事
亦不念。九者無生法忍。十者無生智。十一
者説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別相。十三者轉
憶想。十四者轉見。十五者轉煩惱。十六者等
定慧地。十七者調意。十八者心寂滅。十九者
無礙智。二十者不染愛。須菩提。是名菩薩摩
訶薩住。七地中應具足二十法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應具足
五法。何等五。順入衆生心。遊戲諸神通。
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
身自莊嚴佛身。是名五法具足滿。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復具足五法。何等
五。知上下諸根。淨佛世界。入如幻三昧。常
入三昧。隨衆生所應善根受身。須菩提。是爲
菩薩摩訶薩住八地中具足五法。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住九地中應具足十二法。何
等十二。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菩薩得如
願。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而爲説法。處
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屬成就
出生成就出家成就莊嚴佛樹成就。一切諸
善功徳成滿具足。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
九地中應具足十二法。須菩提。十地菩薩
當知如佛。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
何菩薩摩訶薩深心治地業。佛言。菩薩摩訶
薩應薩婆若心集諸善根。是名菩薩摩訶薩
深心治地業。云何菩薩於一切衆生中等心。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生四無量
心。所謂慈悲喜捨。是名於一切衆生中等心。
云何菩薩修布施。佛言。菩薩施與一切衆生
無所分別。是名修布施。云何菩薩親近善知
識。佛言。能教入薩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識親
近諮受恭敬供養。是名親近善知識。云何菩
薩求法。佛言。若菩薩應薩婆若心求法。不墮
聲聞辟支佛地。是名求法。云何菩薩常出家
治地業。佛言。菩薩世世不雜心。佛法中
家無能障礙者。是名常出家治地業。云何菩
薩愛樂佛身治地業。佛言。若菩薩見佛身相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念佛。是
名愛樂佛身治地業。云何菩薩演出法教治
地業。佛言。菩薩若佛現在若佛滅度後。爲
衆生説法。初中後善妙義好語淨潔純具。所
謂修妬路乃至優婆提舍。是名演出法教
治地業。云何菩薩破於憍慢治地業。佛言菩
薩破是憍慢故。終不生下賤家。是名破於
憍慢治地業。云何菩薩實語治地業。佛言。菩
薩如所説隨説行。是名實語治地業。是爲菩
薩摩訶薩住初地中修行十事治地業
釋曰。須菩提上問摩訶衍。佛種種答摩
訶衍相。上又問發趣大乘者。今答發趣大
乘相。菩薩摩訶薩乘是乘。知一切法從本
已來不來不去無動無發法性常住故。又以
大悲心故。精進波羅蜜故。方便力故。還修
諸善法。更求勝地而不取地相。亦不見此
地。問曰應答發趣大乘。何以説發趣地。答
曰。大乘即是地。地有十分。從初地至二地。
是名發趣。譬如乘馬趣象捨馬乘象乘象
趣龍捨象乘龍。問曰。此中是何等十地。答
曰。地有二種。一者但菩薩地。二者共地。共地
者。所謂乾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薩地者。歡喜
地離垢地有光地増曜地難勝地現在地深
入地不動地善根地法雲地。此地相如十地
經中廣説。入初地菩薩應行十法深心乃
至實語。須菩提雖知。爲斷衆生疑故問世
尊。云何是深心。佛答。應薩婆若心集諸善
根。薩婆若心者。菩薩摩訶薩初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意。作是願。我於未來世當作
佛。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即是應薩婆
若心。應者繋心願我當作佛。若菩薩利根
大集福徳。諸煩惱薄過去罪業少。發意即得
深心。深心者。深樂佛道世世於世間心
薄。是名應薩婆若心。所作一切功徳若布施
若持戒若修定等。不求今世後世福樂壽命
安隱。但爲薩婆若。譬如慳貪人無因縁乃
至一錢不施。貪惜積聚但望増長。菩薩亦如
是。福徳若多若少不向餘事。但愛惜積
向薩婆若。問曰。是菩薩未知薩婆若不得
其味。云何能得深心。答曰。我先已説。此人
若利根諸煩惱薄。福徳純厚不樂世間。雖
未聞讃歎大乘。猶不樂世間。何況已聞。
如摩訶迦葉。娶金色女爲妻。心不
樂棄捨出家。又如耶舍長者子。中夜見衆
婇女皆如死状。捨直十萬兩金寶屐。
於水岸邊直渡趣佛。如是等諸貴人國王
厭捨五欲者無數。何況菩薩聞説佛道種種
功徳因縁。而不即時發心深入。如後薩陀波
崙品中。長者女聞讃歎佛功徳。即時捨家
詣曇無竭所復次信等五根成就*純熟。故能
得是深心。譬如小兒。眼等五情根未成就
故。不別五塵不識好醜。信等五根未成
就亦復如是。不識善惡不知縛解。愛樂
五欲沒於邪見。信等五根成就者。乃能識
別善惡。十善道聲聞法猶尚愛樂。況無上道
而不深念。初發無上道心。已於世間最上。
何況成就。復次菩薩始得般若波羅蜜氣味
故。能生深心。如人閉在幽闇微隙見光。心
則踊躍作是念言衆人。獨得見如是光
明。欣悦愛樂即生深心。念是光明方便求
出。菩薩亦如是。宿業因縁故。閉在十二入
無明黒闇獄中。所有知見皆是虚妄。聞般若
波羅蜜。少得氣味深念薩婆若我當云何
於此六情獄得出。如諸佛聖人。復次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隨願所行。以是故
生深心。深心者一切諸法中愛無如愛薩
婆若。一切衆生中愛無如愛佛。又深入悲
心利益衆生。如是等名深心相。初地菩薩
應常行是心。於一切衆生等心者。菩薩得
是深心已。等心於一切衆生。衆生常情愛
其所親惡其所憎。菩薩得深心故。怨親平
等視之無二。此中佛自説。等心者四無量
心。是菩薩見衆生受樂。則生慈喜心作是
願。我當令一切衆生皆得佛樂。若見衆生
受苦。則生悲心愍之作是願。我當拔一切
衆生苦。若見不苦不樂衆生。則生捨心作
是願。我當令衆生捨愛憎心。四無量心餘
義如先説。捨心者捨有二種。一者捨財行
施。二者捨結得道。此以除慳爲捨。與第
二捨結作因縁。至七地中乃能捨結。問
曰。捨相有種種。内外輕重財施法施世間出
世間等。佛何以故。但説無分別憶想出世間
施。答曰布施雖有種種相。但説大者不取
相。復次佛於一切法不著。亦以此教菩
薩布施。令如佛法不著。此中應廣説無
分別布施。餘布施相處處已種種説。近善知
識義如先説。求法者法有三種。一者諸法
中無上。所謂涅槃。二者得涅槃方便八聖道。
三者一切善語實語。助八聖道者。所謂八萬
四千法衆十二部經四藏。所謂阿含阿毘曇
尼雜藏摩訶般若波羅蜜等。諸摩訶衍經
皆名爲法。此中求法者。書寫誦讀正憶念。
如是等治衆生心病故。集諸法藥不惜身
命。如釋迦文佛本爲菩薩時。名曰樂法。
時世無佛不聞善語。四方求法精勤不懈。
了不能得。爾時魔變作婆羅門而語之言。
我有佛所説一偈。汝能以皮爲紙以骨爲
筆以血爲墨書寫此偈。當以與汝。樂法
即時自念。我世世喪身無數不得是利。即
自剥皮曝之令乾欲書其偈。魔便滅身。是
時佛知其至心。即從下方踊出爲説深法。
即得無生法忍。又如薩陀波崙苦行求法。
如釋迦*文菩薩五百釘釘身。爲求法故。又
如金堅王。割身五百處。爲燈炷投巖入
火。如是等種種苦行難行爲衆生求法。復
次佛自説求法相。爲薩婆若。不墮聲聞辟
支佛地。常出家者。菩薩知在家有種種罪
因縁。我若在家自不能得行清淨行。何能
令人得諸淨行。若隨在家法。則有鞭杖等
苦惱衆生。若隨善法行。則破居家法。籌量
二事。我今不出家者。死時倶亦當捨。今自
遠離福徳爲大。復次菩薩作是念。一切國王
及諸貴人力勢如天。求樂未已死強奪之。
我今爲衆生故。捨家持清淨戒。求佛道
具足尸羅波羅蜜因縁。此中佛自説。菩薩世
世不雜心。出家不雜心者。不於九十六種
道中出家。但於佛道中出家。所以者何。佛
道中有二種。正見世間正見出世間。正見故
愛樂佛身者。聞種種讃佛功徳十力四無所
畏大慈大悲一切智慧。又見佛身三十二相
八十種隨形好。放大光明。天人供養無有
厭足。自知我當來世亦當如是。假令無得
佛因縁猶尚愛樂。何況當得而不愛樂。得
是深心愛樂佛故。世世常得値佛。演出
法教者。菩薩如上求法已爲衆生演説。菩
薩在家者多以財施。出家者愛佛情重常以
法施。若佛在世若不在世。善住持戒不求
名利。等心一切衆生而爲説法。讃歎檀義
故。名爲初善。分別讃歎持戒。名爲中善。是
二法果報。若生諸佛國若作大天。名爲後
善。復次見三界五受衆身多苦惱。則生厭
離心名爲初善。棄捨居家爲身離故名爲
中善。爲心離煩惱故名爲後善。解説聲
聞乘名爲初善。説辟支佛乘名爲中善。宣
暢大乘名爲後善。妙義好語者。三種語雖
復辭妙而義味淺薄。雖義理深妙而辭不
具足。以是故説妙義好語。離三毒垢故。但
説正法不雜非法。是名清淨。八聖道分六
波羅蜜備故。名爲具足。修多羅十二部經如
先説。破憍慢者。是菩薩出家持戒説法能
疑。或時自恃而生憍慢。是時應作
是念。我剃頭著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憍
慢法。我云何於中生憍慢。又此憍慢在人
心中。則覆沒功徳。人所不愛惡聲流布。後
身常生弊惡畜生中。若生人中卑鄙下賤。
知是憍慢有如是無量過罪。破是憍慢。爲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如人求財。猶
尚謙遜下意。何況求無上道。以破憍慢故
常生尊貴。終不在下賤家生。實語者。是諸
善之本生天因縁。人所信受。行是實語者。
不假布施持戒學問。但修實語得無量
福。實語者如説隨行。問曰。口業有四種。
何以但説實語。答曰。佛法中貴實故説實。
餘皆攝四諦。實故得涅槃。復次菩薩與衆
生共事惡口綺語兩舌。或時有妄語罪重
故。初地應捨。是菩薩行。初地未能具足。行
此四業故但説實語。第二地中則能具足。問
曰。初地中何以但説十事。答曰。佛爲法王
諸法中得自在。知是十法能成初地。譬如
良醫善知藥草種數。若五若十足能破病。
是中不應難其多少初地
云何菩薩戒清淨。若菩薩摩訶薩不念
聲聞辟支佛心及諸破戒障佛道法。是名戒
清淨。云何菩薩知恩報恩。若菩薩摩訶薩行
菩薩道。乃至小恩尚不忘。何況多。是名知
恩報恩。云何菩薩住忍辱力。若菩薩於一切
衆生無瞋無惱。是名住忍辱力。云何菩薩受
歡喜。所謂成就衆生以此爲喜。是名受歡喜。
云何菩薩不捨一切衆生。若菩薩念欲救一
切衆生故。是名不捨一切衆生。云何菩薩入
大悲心。若菩薩如是念。我爲一一衆生故。如
恒河沙等劫地獄中受勤苦。乃至是人得佛
道入涅槃。如是名爲爲一切十方衆生忍苦。
是名入大悲心。云何菩薩信師恭敬諮受。若
菩薩於諸師如世尊想是名信師恭敬諮受。
云何菩薩勤求諸波羅蜜。若菩薩一心求諸
波羅蜜無異事。是名勤求諸波羅蜜。是爲菩
薩摩訶薩住二地中滿足八法。云何菩薩摩
訶薩多學問無厭足諸佛所説法。若是
間世界若十方世界諸佛所説盡欲聞持。是
名多學問無厭足。云何菩薩淨法施。有所
法施乃至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
餘事。是名不求名利法施。云何菩薩淨佛*世
界。以諸善根迴向淨佛*世界。是名淨佛*世
界。云何菩薩受世間無量勤苦不以爲厭。諸
善根備具故。能成就衆生亦莊嚴佛界。乃至
具足薩婆若終不疲厭。是名受無量勤苦不
以爲厭。云何菩薩住慚愧處。恥諸聲聞辟支
佛意。是名住慚愧處。是爲菩薩摩訶薩住三
地中滿足五法。云何菩薩不捨阿蘭若住處。
能過聲聞辟支佛地。是名不捨阿蘭若住處。
云何菩薩少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尚不欲。何況餘欲。是名少欲。云何菩薩知足。
得一切種智。是名知足。云何菩薩不捨頭陀
功徳。觀諸深法忍。是名不捨頭陀功徳。云何
菩薩不捨戒。不取戒相。是名不捨戒。云何菩
薩穢惡諸欲。欲心不生故。是名穢惡諸欲。
云何菩薩厭世間心。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
厭世間心。云何菩薩捨一切所有。不惜内外
諸法故。是名捨一切所有。云何菩薩心不沒。
二種識處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沒。云何菩薩
不惜一切物。於一切物不著不念。是名不惜
一切物。是爲菩薩於四地中不捨十法。云何
菩薩遠離親白衣。菩薩出家所生從一佛
至一佛*界。常出家剃頭著染衣。是名遠離親
白衣。云何菩薩遠離比丘尼。不共比丘尼住。
乃至彈指頃亦不生念。是名遠離比丘尼。云
何菩薩遠離慳惜他家。菩薩如是思惟。我應
安樂衆生。他今助我安樂云何生慳。是名遠
離慳惜他家。云何菩薩遠離無益談處。若有
談處。或生聲聞辟支佛心我當遠離。是名遠
離無益談處。云何菩薩遠離瞋恚。不令瞋心
惱心鬪心得入。是名遠離瞋恚。云何菩薩遠
離自大。所謂不見内法故。是名遠離自大。云
何菩薩遠離蔑人。所謂不見外法故。是名遠
離蔑人。云何菩薩遠離十不善道。是十不善
道能障八聖道。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遠離十不善道。云何菩薩遠離大慢。是
菩薩不見法可作大慢者。是名遠離大慢。云
何菩薩遠離自用。是菩薩不見是法可自用
者。是名遠離自用。云何菩薩遠離顛倒顛倒
處不可得故。是名遠離顛倒。云何菩薩遠離
婬怒癡。婬怒癡處不可見故。是名遠離婬怒
處。是爲菩薩住五地中遠離十二法。云何
菩薩住六地中具足六法。所謂六波羅蜜。諸
佛及聲聞辟支佛。住六波羅蜜中能度彼岸
是名具足六法。云何菩薩不作聲聞辟支佛
意。作是念。聲聞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布施不生憂心。作是
念。此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
見有所索心不沒。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道。云何菩薩所有物布施。菩薩初
發心時布施。不言是可與是不可與。云何菩
薩布施之後心不悔。慈悲力故。云何菩薩不
疑深法。信功徳力故。是爲菩薩住六地中遠
六法
者言。戒清淨者。初地中多行布施。次
知持戒勝於布施。所以者何。持戒則攝一
切衆生。布施則不能普周一切。持戒遍滿
無量。如不殺生戒則施一切衆生命。如衆
生無量無邊。福徳亦無量無邊。略説諸能破
佛道事。此中皆名破戒。離是破戒垢皆名
清淨。乃至聲聞辟支佛心尚是戒垢何況餘
惡。知恩報恩者有人言。我宿世福徳因縁
應得。或言。我自然尊貴汝有何恩。*墮是邪
見。是故佛説。菩薩當知恩。衆生雖有宿世
樂因。今世事不和合則無由得樂。譬如穀
種在地無雨則不生。不可以地能生穀故
言雨無恩。雖所受之物是宿世所種。供奉
之人敬愛好心豈非恩分。復次知恩者。是大
悲之本開善業初門。人所愛敬名譽遠聞。
死則生天終成佛道。不知恩人甚於畜生。
如佛説本生經。有人入山伐木迷惑失
道。時値暴雨日暮飢寒。惡虫毒獸欲來侵
害。是人入一石窟。窟中有一大熊。見之
恐怖而出。熊語之言。汝勿恐怖。此舍温煖
可於中宿。時連雨七日。常以甘果美水供
給此人。七日雨止。熊將此人示其道逕。熊
語人言。我是罪身多有怨家。若有問者莫
言見我。人答言爾。此人前行見諸獵者。獵
者問言。汝從何來。見有衆獸不。答言。我
見一大熊。此熊於我有恩不得示汝。獵者
言。汝是人當以人類相親。何以惜熊。
一失道何時復來。汝示我者與汝多分。此
人心變即將獵者示熊處所。獵者殺熊即
以多分與之。此人展手取肉二肘倶墮。
獵者言。汝有何罪。答言。是熊看我如父
視子。我今背恩。將是此罪。獵者恐怖不敢
食肉。持施衆僧。爾時上座六通阿羅漢語
諸下座。此是菩薩。未來世當得作佛。莫
食此肉。即時起塔供養。王聞此事勅下國
内。不知恩人無令住此。又以種種因縁
讃知恩者。知恩之義遍閻浮提人皆信行。
復次菩薩作是念。若人有惡事於我。我猶
尚應度。何況於我有恩。住忍辱力者。如忍
波羅蜜中廣説。問曰。種種因縁是忍辱相。此
中何以但説不瞋不惱。答曰。此是忍辱體。先
起瞋心然後身口惱他。是菩薩初行故。但
説衆生忍不説法忍。受歡喜者。菩薩見
是持戒故身口清淨。知恩忍辱故心清淨。
三業清淨故。則自然生歡喜。譬如人香湯沐
浴著好新衣。瓔珞莊嚴鏡中自觀心生歡喜。
菩薩亦如是。得是善法自莊嚴。戒是禪定
智慧根本。我今得是淨戒。無量無邊福徳
皆應易得。以是自喜。菩薩住是戒忍中教
化衆生。令得生他方佛前及生天上人中
受樂。或令得聲聞辟支佛乘。佛乘者。觀衆
生樂著。如長者觀小兒共戲亦與之同戲。
更以少異物與之令捨前所好。菩薩亦如
是。教化衆生令得人天福樂。漸漸誘進令
得三乘。以是故言受歡喜樂。不捨一切衆
生者。善修集大悲心。誓度衆生故。發心牢
固故。不爲諸佛賢聖所輕笑故。恐負一切
衆生故不捨。譬如先許人物後若不與則
是虚妄罪人。以是因縁故不捨衆生。入大
悲心者。如先説。此中佛自説。本願大心爲
衆生故。所謂爲一一人故。於無量劫代受
地獄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徳作佛入無
餘涅槃。問曰。無有代受罪者。何以作是
願。答曰。是菩薩弘大之心深愛衆生。若有
代理必代不疑。復次菩薩見人間有天
祠。用人肉血五藏祀羅刹鬼。有人代者則
聽。菩薩作是念。地獄中若當有如是代理
我必當代。衆人聞菩薩大心如是。則貴敬
尊重之。所以者何。是菩薩深念衆生踰於
慈母故。信師恭敬諮受者。菩薩因師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不信恭敬供養
師。雖智徳高明。若不恭敬供養。則不能得
大利。譬如深井美水若無綆者無由得
水。若破憍慢高心。宗重敬伏則功徳大利歸
之。又如雨*墮不住山頂必歸下處。若人
憍心自高則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師則功
徳歸之。復次佛説。依止善師。持戒禪定智
慧解脱皆得増長。譬如衆樹依於雪山。根
莖枝葉華果皆得茂盛以是故。佛説於諸
師宗敬之如佛。問曰。惡師云何得供養信
受。善師不能視之如佛。何況惡師。佛何
以故。此中説於諸師尊如世尊想。答曰。
菩薩不應順世間法。順世間法者。善者
心著惡者遠離。菩薩則不然。若有能開釋
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敬之不
念餘惡。如弊嚢盛寶不得以嚢惡故不
取其寶。又如夜行嶮道*弊人執炬。不得
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菩薩亦如是。於師
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復次弟子應作是
念。師行般若波羅蜜無量方便力。不知以
何因縁故有此惡事。如薩陀波崙。聞空中
十方佛教。汝於法師莫念其短常生敬畏。
復次菩薩作是念。法師好惡非是我事。我
所求者唯欲聞法以自利益。如泥像木像
無實功徳。因發佛想故得無量福徳。何況
是人智慧方便能爲人説。以是故。法師有
過於我無咎。如世尊想者。我先説。菩薩
異於世人。世人分別好醜。好者愛著猶不
如佛。惡者輕慢了不比數。菩薩則不然。觀
諸法畢竟空。從本已來皆如無餘涅槃相。
觀一切衆生視之如佛。何況法師。有智慧
利益。以能作佛事故視之如佛。勤求諸波
羅蜜者。菩薩作是念。是六波羅蜜是無上正
眞道因縁。我當一心行是因縁。譬如商人
農夫。隨所適國土。所須之物地之所宜種
子。勤修求辦事無不成。又如今世行布施
後得大富。持戒後得尊貴。修禪定智慧得
道。菩薩亦如是。行六波羅蜜則得成佛。
勤求道者。常一心勤求六波羅蜜。所以者
何。若軟心漸進。則爲煩惱所覆魔人所
壞。以是故佛説。於二地中勤求莫懈。二地
多學問無厭足者。菩薩知多學問是智慧因
縁。得智慧則能分別行道。如人有眼所至
無礙。是故菩薩作是願十方諸佛有所説
法我盡受持。聞持陀羅尼力故。得清淨天
耳力故。得不忘陀羅尼力故。譬如大海能
受持一切十方諸水。菩薩亦如是。能受持
十方諸佛所説之法。淨法施者。如苗中生草
除穢則*茂。菩薩亦如是。法施時不求名利
後世果報。乃至爲衆生故。不求小乘涅槃。
但以大悲於衆生。隨佛轉法輪法施相莊
嚴佛國相。受世間無量勤苦住慚愧處。不
捨阿蘭若住處。少欲知足如先説。問曰。種
種因縁在生死中不厭。何以故。但二因縁
説不厭。答曰。是善根備具故。在生死中苦
惱薄少。譬人有瘡良藥塗之其痛差少。菩
薩得善根清淨故。今世憂愁嫉妬惡心等悉
皆止息。若更受身得善根果報。自受福樂。
亦種種因縁利益衆生。隨其所願自淨*世
界。世界嚴淨勝於天宮視之無厭。能慰
釋大菩薩心。何況凡夫。以是故。雖有多因
縁。但説二事無厭。慚愧雖有種種。此中大
者聲聞辟支佛心。菩薩發心欲廣度一切衆
生。得少苦惱便欲獨取涅槃。是可慚愧。譬
如有人大設餚膳請呼衆人。慳吝心起
便自獨食。甚可慚愧。三地
不捨阿蘭若住處
者。離衆獨住。若過聲聞辟支佛心。是名離
衆。一切法以無所得空故。不取不著相。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取。用無
有著心故。菩薩常集諸功徳無厭足。得
無上道則足。更無勝法故。飮食衣服臥具
知足者。是善法因縁。不以爲要故不説。不
捨頭陀功徳者。如後覺魔品中説無生法忍。
此中以無生法忍爲頭陀。菩薩住於順忍
觀無生法忍。是十二頭陀爲持戒清淨故。
持戒清淨爲禪定故。禪定爲智慧故。無生
忍法即是眞智慧。無生法忍是頭陀果報。果
中説因故。不捨戒不取戒相者。是菩薩知諸
法實相故。尚不見持戒。何況破戒。雖種種
因縁不破戒。此最爲大入空解脱門故。
汚穢諸欲者。如先説。此中佛説。知是心相
虚誑不實故。乃至不生欲心。何況受欲。厭
世間心者。如世間不可樂相中説。此中佛
説厭心。果報所謂無作解脱門。捨一切所有
者。如先説。不沒心者。先已種種因縁説。菩
薩聞是不沒不畏相不生二識處者。二識
處所謂眼色中不生眼識。乃至意法中不
生意識。菩薩住是不二門中。觀六識所知
皆是虚誑無實。作大誓願。令一切衆生住
不二法中離是六識。不惜一切物者。不惜
一切物中雖有種種因縁。此因縁最大。所
謂菩薩知一切法畢竟空。不憶念滅一切
取相。是故於受者不求恩。惠施中無高心。
如是具清淨檀波羅蜜。四地
遠離親白衣者。
行者以妨道故出家。若復習近白衣。則與
本無異。以是故。行者先求自度然後度
人。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
人欲救於溺相與倶沒。是菩薩遠離親白
衣。則能集諸清淨功徳。深念佛故。變身
至諸佛國。出家剃頭著染衣。所以者何。常
樂出家法。不樂習近白衣故。遠離比丘尼
者。如初品中説。問曰。菩薩等心視一切衆
生。云何不得共住。答曰。是菩薩未得阿鞞
跋致。未斷諸漏集諸功徳人所樂著。以
是故不得共住。又爲離人誹謗。若誹謗者
*墮地獄故。遠離慳惜他家者。菩薩作是念。
我自捨家尚不貪不惜。云何貪惜他家。菩
薩法欲令一切衆生得樂。彼人助我與衆
生樂。云何慳惜。衆生先世福徳因縁。今世少
有功夫故得供養我。何以慳嫉。遠離無益
談説者。此即是綺語。爲自心他心解愁事。
説王法事賊事大海山林藥草寶物諸方國
土如是等事。無益於福無益於道。菩薩
愍念一切衆生沒在無常苦火。我當救濟。
云何安坐空説無益之事。如人失火四邊倶
起。云何安處其内語説餘事。此中佛説。若
説聲聞辟支佛事。猶爲無益之言。何況餘
事。遠離瞋恚者。心中初生名瞋心。以未定
故。瞋心増長事定打斫殺害。是名惱心。惡
口讒謗。是名訟心。若殺害打縛等。是名鬪
心。菩薩大慈悲衆生故。則不生是心。常防
此惡心不令得入。遠離自大蔑人者。不見
内外法。所謂受五衆不受五衆。遠離十不善
道者。菩薩觀十不善道中過罪種種因縁。如
先説。此中佛説十不善道破小乘。何況大
乘。遠離大慢者。菩薩行十八空。不見諸法
定有大小相。遠離自用者。拔七種憍慢根
本故。又深樂善法故。遠離顛倒者。一切法
中常樂淨我不可得故。遠離三毒者。三毒義
如先説。又此三毒所縁無有定相。五地
六波
羅蜜者如先説。此中佛説。三乘之人皆以此
六波羅蜜得到彼岸。問曰。此是菩薩地。何
故説聲聞辟支佛得到彼岸。答曰。佛今
説六波羅蜜多有所能。大乘法中則能含
受小乘。小乘則不能。是菩薩住六地中。具
足六波羅蜜。觀一切諸法空。未得方便力。
畏墮聲聞辟支佛地。佛將護故説不應生
聲聞辟支佛心。菩薩深念衆生故。大悲心
故。知一切諸法畢竟空故。施時無所惜。見
有求者不瞋不憂。布施之後心亦不悔。福
徳大故信力亦大。深清淨信敬諸佛。具足六
波羅蜜。雖未得方便。無生法忍般舟三昧。
於深法中亦無所疑。作是念。一切論議皆
有過罪。唯佛智慧滅諸戲論。無有闕失
故。而能以方便修諸善法。是故不疑六地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九









大智度論釋發趣品第二十之餘
卷五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云何菩薩不著我。畢竟無我故。云何菩
薩不著衆生。不著壽命。不著衆數乃至知
者見者。是諸法畢竟不可得故。云何菩薩
不著斷見。無有法斷。諸法畢竟不生故。云何
菩薩不著常見。若法不生是不作常。云何菩
薩不應取相。無諸煩惱故。云何菩薩不應作
因見。諸見不可得故。云何菩薩不著名色。名
色處相無故。云何菩薩不著五衆。不著十八
界。不著十二入。是諸法性無故。云何菩薩
不著三界。三界性無故。云何菩薩不應作著
心。云何菩薩不應作願。云何菩薩不應作依
止。是諸法性無故。云何菩薩不著依佛見。作
依見不見佛故。云何菩薩不著依法見。法不
可見故。云何菩薩不著依僧見。僧相無爲不
可依故。云何菩薩不著依戒見。罪無罪不著
故。是爲菩薩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應。著云
何菩薩應具足空。具足諸法。自相空故。云何
菩薩無相證。不念諸相故。云何菩薩知無作。
於三界中不作故。云何菩薩三分清淨十善
道具足故。云何菩薩一切衆生中慈悲智具
足。得大悲故。云何菩薩不念一切衆生。淨
世界具足故。云何菩薩一切法等觀。於
諸法不損益故。云何菩薩知諸法實相。諸法
實相無知故。云何菩薩無生忍。爲諸法不生
不滅不作故。云何菩薩無生智。知名色不生
故。云何菩薩説諸法一相。心不行二相故。
云何菩薩破分別相。一切法不分別故。云何
菩薩轉憶想。小大無量想轉故。云何菩薩
轉見。於聲聞辟支佛地見轉故。云何菩薩轉
煩惱斷。諸煩惱故。云何菩薩等定慧地。所謂
得一切種智故。云何菩薩調意。於三界
不動故。云何菩薩心寂滅。制六根故。云何菩
薩無礙智。得佛眼故。云何菩薩不染愛。捨六
塵故。是爲菩薩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云何菩薩順入衆生心。菩薩以一心知一切
衆生心及心數法。云何菩薩遊戲諸神通。以
是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亦不作佛國想。
云何菩薩觀諸佛國。自住其國見無量諸佛
國。亦無佛國想。云何菩薩如所見佛國自莊
嚴其國。住轉輪聖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
以自莊嚴。云何菩薩如實觀佛身。如實觀法
身故。是爲菩薩住八地中具足四法。云何菩
薩知上下諸根。菩薩住佛十力。知一切衆生
上下諸根。云何菩薩淨佛世界。淨衆生故。云
何菩薩如幻三昧。住是三昧能成辦一切事。
亦不生心相。云何菩薩常入三昧。菩薩得報
生三昧故云何菩薩隨衆生所應善根受身。
菩薩知衆生所應生善根。而爲受身成就衆
生故。是爲菩薩住八地中具足五法。云何菩
薩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
中衆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脱之。云何
菩薩得如所願。六波羅蜜具足故。云何菩薩
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諸辭辯力故。云何
菩薩胎生成就。菩薩世世常化生故。云何菩
薩家成就。常在大家生故。云何菩薩所生成
就。若刹利家生若婆羅門家生故。云何菩薩
性成就。如過去菩薩所生姓。從此中生故。
云何菩薩眷屬成就。純諸菩薩摩訶薩爲眷
屬故。云何菩薩出生成就。生時光明遍照無
量無邊世界。亦不取相故。云何菩薩出家成
就。出家時無量百千億諸天侍從出家。是一
切衆生必至三乘
云何菩薩莊嚴佛樹成就。是菩提樹以黄金
爲根。七寶爲莖節枝葉。莖節枝葉。光明遍照
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云何菩薩一切
善功徳成滿具足。菩薩得衆生清淨佛國
淨。是爲菩薩。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云
何菩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若菩薩摩訶薩
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
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爲菩薩
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
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過乾慧地性地
忍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
菩薩地。過是九地住於佛地。是爲菩薩十地。
如是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
者言。我等二十法不可得故不著。不可
得因縁如先種種説。我見乃至知者見者佛
見僧見。是入衆生空故。是見不應著。餘斷
常乃至戒見。是法空故不應著。問曰。餘者
可知。因見云何。答曰。一切有爲法展轉爲
因果。是法中著心取相生見。是名因見。
所謂非因説因。或因果一異等。具足空者。
若菩薩能盡行十八空。是名具足空。復次能
行二種空。衆生空法空。是名具足空。復次
若菩薩能行畢竟空於中不著。是名具足
空。問曰。若爾者佛此中何以但説自相空。答
曰。此三種空皆是自相空。以住六地菩薩
福徳故利根。利根故分別諸法取相。以是
故。七地中以相空爲具足空。佛或時説有
爲空無爲空名具足空。或時説不可得空
名具足空。無相證者。無相即是涅槃。可證
不可修。不可修故不得言知。無量無邊
不可分別。故不得言具足。知無作者。三事
雖通是知。二事更義立其名。無作但有知
名。三分清淨者。所謂十善道身三口四意三。
是名三分。上以説三解脱門故。此中不
復説。三分清淨者。或有人身業清淨口業不
清淨。口業清淨身業不清淨。或身口業清淨
意業不清淨。或有世間三業清淨。而未能
離著。是菩薩三業清淨及離著故。是名三
分清淨。一切衆生中具足慈悲智者。悲有三
種。衆生縁法縁無縁。此中説無縁大悲名
具足。所謂法性空乃至實相亦空。是名無
縁大悲。菩薩深入實相。然後悲念衆生。譬
如人有一子。得好寶物則深心愛念欲以
與之。不念一切衆生者。所謂淨世界具足
故。問曰。若不念衆生者。云何能淨佛世界。
答曰。菩薩令衆生住十善道。爲莊嚴佛
國。雖莊嚴未得無礙莊嚴。今菩薩教化
衆生不取衆生相。諸善根福徳清淨。諸善
根福徳清淨故。是無礙莊嚴。一切法等觀者。
如法等忍中説。此中佛自説。於諸法不
増損。知諸法實相者。如先種種因縁廣説。
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
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無生智者。初
忍後名智。麁者忍細者智。佛自説。知名色
不生故。説諸法一相者。菩薩知内外十二
入。皆是魔網虚誑不實。於此中生六種識。
亦是魔網虚誑。何者是實唯不二法。無眼無
色乃至無意無法等是名實。令衆生離十二
入故。常以種種因縁説是不二法。破分別
相者。菩薩住是不二法中。破所縁男女長短
大小等。分別諸法。轉憶想者。破内心憶想
分別諸法等。轉見者。是菩薩先轉我見邊
見等邪見。然後入道。今轉法見涅槃見。以
諸法無定相。轉涅槃者。轉聲聞辟支佛見
直趣佛道。轉煩惱者。菩薩以福徳持戒力
故。折伏麁煩惱安隱行道。唯有愛見慢等
微細者在。今亦離細煩惱。復次菩薩用實智
慧觀是煩惱即是實相。譬如神通人能
轉不淨爲淨等定慧地者。菩薩於初三地
慧多定少。未能攝心故。後三地定多慧少。
以是故不得入菩薩位。今衆生空法空定
慧等故。能安隱行菩薩道。從阿鞞跋致地。
漸漸得一切種智。慧地調意者。是菩薩先憶
念老病死三惡道。慈愍衆生故調伏心意。
*今知諸法實相故不著三界。不著三界
故調伏。心寂滅者。菩薩爲涅槃故。先於五
欲中折伏五情。意情難折伏故。今住七
地意情寂滅。無礙智者。菩薩得般若波羅
蜜。於一切實不實法中無礙。得是道慧將
一切衆生令入實法。得無礙解脱得佛眼。
於一切法中無礙。問曰。是七地中何以説
得佛眼。答曰。是中應學佛眼。於諸法無
礙似如佛眼。不染愛者。是菩薩雖於七地
得智慧力。猶有先世因縁有此肉身。入禪
定不著。出禪定時有著氣隨此肉眼所
見。見好人親愛。或愛是七地智慧實法。是
故佛説。於六塵中行捨心不取好惡相。
順入衆生心者。菩薩住是八地中。順觀一
切衆生心之所趣。動發思惟深念順觀。
智慧分別。知是衆生永無得度因縁。是衆
生過無量阿僧祇劫然後可度。是衆生或一
二劫乃至十劫可度。是衆生或一世二世
乃至今世可度。是衆生或即時可度者。是熟
是未熟。是人可以聲聞乘度。是人可以辟
支佛乘度。譬如良醫診病知差久近可治
不可治者。遊戲諸神通者。先得諸神通。今
得自在遊戲。能至無量無邊世界。菩薩住
七地中時欲取涅槃。爾時有種種因縁。及
十方諸佛擁護。還生心欲度衆生。好莊嚴
神通隨意自在。乃至無量無邊世界中無所
罣礙。見諸佛國亦不取佛國相。觀諸佛國
者。有菩薩以神通力飛到十方。觀諸清淨
世界。取相欲自莊嚴其國。有菩薩佛將至
十方。示清淨世界。取淨國相自作願行。
如世自在王佛。將法積比丘至十方。示清
淨世界。或有菩薩自住本國。用天眼見十
方清淨世界。初取淨相後得不著心故還
捨。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者。如先説。是八
地名轉輪地。如轉輪王寶輪至處無礙無
障無諸怨敵。菩薩住是地中。能雨法寶
滿衆生願無能障礙。亦能取所見淨國相
而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者。觀諸佛身
如幻如化。非五衆十二入十八界所攝。若
長若短若干種色。隨衆生先世業因縁所見。
此中佛自説。見法身者。是爲見佛。法身者。
不可得法空。不可得法空者。諸因縁邊生。
法無有自性。知上下諸根者。如十力中説。
菩薩先知一切衆生心所行。誰鈍誰利誰布
施多誰智慧多。因其多者而度脱之。淨佛
世界者。有二種淨。一者菩薩自淨其身。二
者淨衆生心令行清淨道。以彼我因縁清
淨故。隨所願得清淨世界。入如幻三昧者。
如幻人一處住所作幻事遍滿世界。所謂
四種兵衆宮殿城郭。飮食歌舞殺活憂苦等。
菩薩亦如是。住是三昧中。能於十方世界
變化遍滿其中。先行布施等充滿衆生。次
説法教化破壞三惡道。然後安立衆生。於
三乘一切所可利益之事無不成就。是菩
薩心不動。亦不取心相。常入三昧者。菩薩
得如幻等三昧。所役心能有所作。今轉身
得報生三昧。如人見色不用心力。住是
三昧中。度衆生安隱勝於如幻三昧。自然
成事無所役用。如人求財。有役力得者
有自然得者。隨衆生所應善根受身者。菩薩
得二種三昧二種神通行得報得。知以何
身以何語以何因縁以何事以何道以
何方便。而爲受身。乃至受畜生身而化度
八地
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者。無量阿僧
祇十方世界六道中衆生。是菩薩教化所應
度者而度之。是世界有三種有淨不淨有
雜。是三種世界中衆生。所可應度有利
益者。皆攝取之。譬如然燈爲有目之人不
爲盲者。菩薩亦如是。或先有因縁者。
始作因縁者。復次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
界。一時起一時滅。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
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
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數。
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如是世界
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於一切世界
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得如所
願者。是菩薩福徳智慧具足故。無願不得。
聽者聞無量無邊世界所度之分。疑不可
得。以是故次説所願如意。此中佛自説六
波羅蜜具足。五度則福徳具足。般若則智慧
具足。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者。我上説福
徳智慧具足所願如意。知他人種種語。即是
所願事。復次菩薩得宿命智清淨故。知處
處生一切語。復次得願智故。知立名者心
強作種種名字語言。復次菩薩得解衆生語
言三昧故。通一切語無礙。復次自得四無
礙智。又復學佛四無礙智。以是故知衆生
語言音聲。處胎成就者。有人言。菩薩乘白
象與無量兜率諸天圍遶恭敬供養。侍從
入母胎。有人言。菩薩母得如幻三昧力故。
令腹廣大無量。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菩薩及
天龍鬼神皆得入出胎中。有宮殿臺觀。先
莊嚴床座。懸繒幡蓋散花燒香。皆是菩薩
福徳業因縁所感。然後菩薩來下處之。亦以
三昧力故下入母胎。於兜率天上如故。
生成就者。菩薩欲生時。諸天龍鬼神莊嚴
三千大千世界。是時有七寶蓮花座自然而
有。從母胎中有無量菩薩先出坐蓮華上。
叉手讃歎俟待。菩薩及諸天龍鬼神仙聖諸
玉女等。皆合手一心欲見菩薩生。然後菩薩
從母右脇出。如滿月從雲中出。放大光明
照無量世界。是時有大名聲遍滿十方世
界。唱言某國菩薩末後身生。或有菩薩化
生蓮華。於四生中菩薩胎生化生。於四種
人中菩薩生刹利婆羅門二姓中。生此二種
姓人所貴故。家成就者。婆羅門家有智慧。
刹利家有力勢。婆羅門利益後世。刹利
益今世。是二種於世有益。是故菩薩在此
中生。復次諸功徳法家。所謂不退轉生。是名
生。姓成就者。菩薩兜率天上觀世間。何
姓爲貴能攝衆生。即於是姓中生。如七佛
中初三佛。憍陳如姓中生。次三佛迦葉姓中
生。釋迦文尼佛憍曇姓中生。復次菩薩初深
心牢固。是名諸佛姓。有人言。得無生法忍
是諸佛姓。是時得佛一切種智氣分故。如
聲聞法中姓地人。眷屬成就者。皆是智人善
人世世集功徳。此中佛自説。純以菩薩爲
眷屬。如不可思議經中説。瞿毘耶是大菩薩。
一切眷屬皆是住阿毘跋致地。菩薩以方
便三昧變化力。爲男爲女共爲眷屬。如轉
輪聖王居士寶。是夜叉鬼神現作人身與人
共事。出家成就者。如釋迦文菩薩。夜於宮
殿見諸婇女皆如死状。十方諸天鬼神
齎持幡華供養之具。奉迎將出。是時車匿
雖先受淨飯王勅。而隨菩薩意自牽馬至。
四天王使者接捧馬足踰城而出。爲破
諸煩惱及魔人示一切衆人在家之穢。如此
大功徳貴重之人猶尚出家。況諸凡細。如是
等因縁名出家成就。莊嚴佛樹成就者。莊嚴
菩提樹如先説。佛此中自説。是菩提樹以
黄金爲根。七寶爲莖節枝葉。莖節枝葉光
明遍照十方無數阿僧祇諸佛世界。或有佛
以菩薩七寶莊嚴佛樹。或有不如是者。所
以者何。諸佛神力不可思議。爲衆生故現
種種莊嚴。一切諸善功徳成滿具足者。菩薩
住七地中。破諸煩惱自利具足。住八地九
地利益他人。所謂教化衆生淨佛世界。自
利利他深大故。一切功徳具足。如阿羅漢辟
支佛。自利雖重利他輕故不名具足。諸天
及小菩薩雖能利益他。而自未除煩惱故
亦不具足。是名功徳具足。九地
當知如佛者。
菩薩坐如是樹下入第十地。名爲法雲地。
譬如大雲澍雨連下無間。心自然生無量
無邊清淨諸佛法念念無量。爾時菩薩作是
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間光令百億
魔宮闇蔽不現。魔即瞋惱集其兵衆來逼
菩薩。菩薩降魔已。十方諸佛慶其功勳。皆
放眉間光從菩薩頂入。是時十地所得功
徳變爲佛法。斷一切煩惱習。得無礙解脱。
具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
慈大悲等無量無邊諸佛法。是時地爲六種
震動。天雨華香。諸菩薩天人皆合手讃歎。
是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十方諸
菩薩天人大聲唱言。某方某國某甲菩薩。
坐於道場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
地當知如佛。復次佛此中更説第十地相。所
謂菩薩行六波羅蜜。以方便力故。過乾慧
地乃至菩薩地住於佛地。佛地即是第十地。
菩薩能如是行十地。是名發趣大乘
  大智度論釋出到品第二十
佛告須菩提。汝所問是乘何處出至何
處住者。佛言。是乘從三界中出。至薩婆若中
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訶衍薩婆若是二
法。共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
相。若人欲使實際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
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議性出。是人爲欲
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爲欲
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識空出。是人
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色空相不
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受想行識空相不出
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
想行識識相空故。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爲
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
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觸因
縁生受空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
須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乃至
意觸因縁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
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觸因縁生受意
觸因縁生受相空故。若人欲使夢出。是人爲
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幻焔響影化出。是
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夢相不
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幻焔響影化相亦不
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須菩提。若人欲使檀
波羅蜜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
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
出。何以故。檀波羅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薩
婆若。尸羅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出三
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檀波羅蜜檀
波羅蜜相空。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
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相空故。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無法有法
空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須菩
提。内空相乃至無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
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
至無法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性空故。若人欲
使四念處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
故。四念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
者何。四念處四念處性空故。若人欲使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出。
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故。八聖道分性
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八聖道
分八聖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
是。須菩提。若人欲使阿羅漢出生處。是人爲
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處。是
人爲欲使無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
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生處。是人爲欲使無
相法出。何以故。須菩提。阿羅漢性辟支佛性
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婆若。所以者何。
阿羅漢阿羅漢性空。辟支佛辟支佛性空。
*佛佛性空故。若人欲使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種
智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如上説。若人欲
使名字假名施設相但有語言出。是人爲欲
使無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
住薩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
至施設亦如是。若人欲使不生不滅法不垢
不淨無作法出。是人爲欲使無相法出。何以
故。不生乃至無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薩
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無作性性空
故。須菩提。以是因縁故。摩訶衍從三界中出。
至薩婆若中住。不動法故。問曰。佛已
知須菩提所問。今何以更稱而答。答曰。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有十萬偈三百二十萬言。與
四阿含等。此非一坐説盡。又上須菩提所問
已答。二事異時異日故。稱第三問而答。
復次有人言。聲聞法中無有不可思議事。不
得一日一坐中説盡。佛有無礙解脱。菩薩
有不可思議三昧。能令多時作少時。少時
作多時。亦能以大色入小。小色作大。又如
六十小劫説法華經人謂從日至食。問曰。
色有形可見。時無形但有名。云何得以近
爲遠以遠爲近。答曰。以是故説。以不可思
議神通力。如人夢中夢有所見自以爲覺。
夢中復夢。如是展轉故是一夜。以是故更
稱其問而答。是乘何處出至何處住者。佛
答。是乘從三界中出。至薩婆若中住。問曰。
是乘爲是佛法。爲是菩薩法。若是佛法云何
從三界出。若是菩薩法云何薩婆若中住。答
曰。是乘是菩薩法乃至金剛三昧。是諸功徳
清淨變爲佛法。是乘有大力。能有所去直
以至佛。更無勝處可去故言住。譬如劫
盡火燒三千世界勢力甚大。更無所燒故
便自滅。摩訶衍亦如是。斷一切煩惱。集諸
功徳盡其邊際。更無所斷。更無所知。更
無所集故。便自歸滅。不二法者。斷諸菩薩
著故説。此中佛自説。大乘薩婆若是二法不
一故不合。不異故不散。六情所知盡虚妄
故。無色無形無對一相。問曰。先言不一故
不合。今何以言一相。答曰。此中言一相。所
謂無相。無相則無有出至佛道。爲引導凡
夫人故。説言一相。實際者。是諸法末後。實
相無出無入。若有狂人欲使實際出至佛
道者。此人則欲使無相法出。如法性法相
如先説。不可思議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
實際無量無邊心心數法滅。故言不可思議。
復有人言。過實際涅槃更求諸法實。若有
若無。是名不可思議。復次一切諸佛法無
有能思惟籌量者。故名不可思議。復有人
言。一切諸法分別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
思議。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則欲使無相
法中出。此中佛自説。五衆空相不能出三
界。不能至薩婆若。五衆中五衆相空故。十
二入乃至意觸因縁生受空亦如是。夢等空
譬喩亦如是。自相空故無出無至。若人欲
使六波羅蜜出。此人則爲欲使無相法出。
何以故。六波羅蜜因縁和合故無自性。自性
無故空。菩薩著六波羅蜜。墮邪道故爲説
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問曰。六
波羅蜜有道俗。俗可著故可説空。出世
間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無
所著故。何以説空。答曰。諸菩薩漏未盡。
以福徳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愛著故。
凡夫法虚妄顛倒。此法從凡夫法邊生。云
何是實。以是故佛説是亦空。以喩無相
法。是大乘即是無相。無相云何有出有
至。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語言。今名
字等亦空。以喩無相。第一義中不可得。世俗
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義如先説。用如
是法從三界出至薩婆若中住。非是實
法。亦無所動
須菩提。汝所問是乘何處住者。須菩提。是
大乘無住處。何以故。一切法無住相故。是乘
若住不住法住。須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無起無作非住非不住。須菩提。
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法性相
乃至無作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
相性空故。乃至無作性無*作性性空故。諸
餘法亦如是。須菩提。以是因縁故。是乘無
住處。以不住法不動法故
問曰。上言是乘到薩婆若更無勝法
可去。今何以復説是乘無住處。答曰。先説
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夢。雖有坐臥
行住非實是住。菩薩亦如是。雖言到薩婆
若住。亦無定住。佛此中自説。一切法從本
已來無住相云何獨大乘有住。若有所住
以畢竟空法住。譬如如法性法相實際非住
非不住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起不作。不住
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異相中不住。不
住者。説空破有。非不住者。説世諦方便有
住。不住者。説無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滅
相。此中佛自説。法性法性相空。何以故。自
相空故。乃至無起無作。諸餘法亦如是
須菩提。汝所問誰當乘是乘出者。無有
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
及出時。是一切法皆無所有。若一切法無所
有。用何等法當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
知者見者不可得。畢竟淨故。不可思議性不
可得。畢竟淨故。衆入界不可得。畢竟淨故。
檀波羅蜜不可得。畢竟淨故。乃至般若波羅
蜜不可得。畢竟淨故。内空不可得。畢竟淨故。
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可得。畢竟淨故。四念處
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畢竟淨故。
須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
不可得。畢竟淨故。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種智不可得。畢竟淨故。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起無作不可得畢竟淨
故。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生住滅不可得。畢
竟淨故。増減不可得畢竟淨故。何法不可得
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實際不
可思議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羅蜜不可得故
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可得故不可得。
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不
可得故不可得。四念處不可得故不可得。乃
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須陀洹不
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須
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
故不可得。不生不滅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
故不可得。復次須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
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畢竟淨故。
云何爲初地乃至十地。所謂乾慧地性地八
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
薩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無法有
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
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
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須菩提。初地非得非不
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畢竟淨故。内空乃
至無法有法空中成就衆生不可得。畢竟淨
故。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淨佛世界不可
得。畢竟淨故。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中五眼
不可得。畢竟淨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以一切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訶衍出薩婆若
者言。出者行是乘到佛道邊出。又復
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薩婆若。是
名爲出。此中佛自説空因縁。乘者是六波羅
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諸法六波羅蜜
所不攝。出者是菩薩。是三法皆空。此中佛復
説因縁。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不可得。
畢竟空故。五衆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羅蜜。乃
至十八不共法須陀洹乃至薩婆若。不生不
滅不垢不淨。乃至三世三相増減等。是名
法空。我乃至知者見者。須陀洹乃至佛。是
名衆生空。問曰。有二種不可得。一者有法
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
能得。此云何不可得。答曰。是法無故不可
得。問曰。一切法本末不可得。於人有何利
益。答曰。此中佛自説。畢竟清淨故。畢竟者。
若行者依無而破有。於有得清淨。於無未
清淨。以依止故。此中佛自説不可得因縁。
一切衆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
實際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復次十八空
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十八空中。無
初地乃至十地。無成就衆生。無淨佛世界。
無五眼。以十八空故空。畢竟清淨故不可
得。菩薩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薩婆若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釋第十九品
訖第二十品



大智度論釋勝出品第二十二卷五
十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摩訶衍摩訶
衍者。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世
尊。是摩訶衍與虚空等。如虚空受無量無邊
阿僧祇衆生。摩訶衍亦如是。受無量無邊阿
僧祇衆生。世尊。是摩訶衍不見來處不見去
處不見住處。是摩訶衍前際不可得後際不
可得中際不可得。三世等是摩訶衍。世尊。以
是故是乘名摩訶衍。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六波羅蜜。檀波羅
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一
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昧門所謂首楞嚴三昧。乃
至離著虚空不染三昧。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内
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四
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薩摩訶薩摩
訶衍。如須菩提所言。是摩訶衍勝出一切世
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欲界當有實
不虚妄不異諦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
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
阿修羅。須菩提。以欲界虚妄憶想分別和合
名字等有一切無常相無法。以是故摩訶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色
界無色界若當實有不虚妄不異諦不顛倒。
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
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以色界無
色界虚妄憶想分別和合名字等有一切無常
破壞相無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
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色當實有不虚
妄不異諦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
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
羅。須菩提。以色虚妄憶想分別和合名字等
有一切無常破壞相無法。以是故是摩訶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受想行識
亦如是。須菩提。若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識
乃至意識。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縁生受乃
至意觸因縁生受。若當實有不虚妄不異諦
不顛倒有常不壞相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眼乃至意觸因縁生受虚妄憶想分別和
合名字等有一切無常破壞相無法。以是故
摩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
菩提。若法性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以法性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
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如實際不
可思議性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
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如實際不可思議性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
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
若檀波羅蜜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
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檀波
羅蜜。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一切世
間及諸天人阿修羅。若尸羅波羅蜜羼提波
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衍不能勝出一切
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尸羅波羅蜜乃至
般若波羅蜜*無法非法。以是故摩訶衍勝出
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提。若内空
乃至無法有法空。是有法非無法者。是摩訶
衍不能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以
内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非法。以是故摩
訶衍勝出一切世間及諸天人阿修羅。須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