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先雖有四大。四大造色未清淨故。不名眼
根。不斷善根人雖有信未清淨故。不名
爲根。若菩薩得是信等五根。是時能信諸
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非有非無非取
非捨常寂滅眞淨如虚空。不可示不可説。
一切語言道過出一切心心數法所行如涅
槃。是則佛法。菩薩以信根力故。能受精進
根力故。懃行不退不轉。念根力故不令不
善法入攝諸善法。定根力故心散五欲中。
能攝實相中慧根力故。於佛智慧中少多
得義味不可壞。五根所依意根必與受具。
若喜若樂若捨。依是根入菩薩位乃至未
得無生法忍果。是名未知欲知根。此中知
諸法實相。了了故名知根。從是得無生法
忍果。住阿鞞跋致地得受記。乃至滿十
地。坐道場得金剛三昧。於其中間名爲知
根。斷一切煩惱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一切可知法。智慧遍滿故。名爲知已根
丹云三
根竟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三



大智度論初品十力釋論第三十
卷二
十四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遍知佛十力四無
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當習
行般若波羅蜜。問曰。是十力四無所畏
等。是佛無上法。應當前説。何以故。先説九
相八念等。答曰。六波羅蜜是菩薩所應用
先已説。三十七品乃至三無漏根是聲聞法。
菩薩行是六波羅蜜得力故。欲過聲聞辟
支佛地。亦欲教化向聲聞辟支佛人令入
佛道。是故呵是小乘法捨一切衆生無所
利益。若諸聲聞人言。汝是凡夫人未斷結使。
不能行是法是故空呵。以是故佛言菩薩
應具足三十七品等。諸聲聞法不可得故。雖
行是諸法以不可得故。爲衆生行邪行
故。行此正行常不捨是諸法不可得空。亦
不疾取涅槃證。若菩薩不解不行是小乘。
而但呵者誰當肯信。譬如釋迦牟尼佛。若
先不行六年苦行。而呵言非道者無人信
受。以是故自行苦行過於餘人。成佛道
呵是苦行道人皆信受。是故六波羅蜜
後次第行聲聞法
復次此非但是聲聞法。是法中和合不捨衆
生意具足一切佛法。以不可得空智故。名
菩薩法。問曰。若菩薩具足三十七品諸法
者。云何不入聲聞法位。答曰。具足者具足
觀知而不取證。了了觀知故名具足如佛

    一切畏杖痛 莫不惜壽命
    恕已可爲喩 杖不加群生
雖言一切畏杖痛。無色界衆生無身。色
界雖有身而無鞭杖。欲界中諸佛轉輪聖王
夜摩天已上皆不畏杖楚。爲畏得杖處者
故言一切。具足亦如是。不爲求證著法故
言具足。復次我先説。不捨衆生以不可得
空智和合故。不墮聲聞地。問曰。從六波羅
蜜。至三無漏根。但言應具足。自此以後何
以故。皆言欲得欲知是事。當習行般若
波羅蜜。答曰。聲聞法有量有限故。言應具
足。自此已下是諸佛法甚深無量。菩薩未得
故言欲得是事當學般若波羅蜜。復次聲聞
法易解易知故言具足。菩薩法佛法難解
難知故言當學。復次聲聞法總相。但知苦
知苦因知苦盡知盡苦道。譬如二種醫。一
者但知病知病因知差病知差病藥。而不
知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一切病
差。不知一切差病藥。若復但知治人病
不知治畜生病。或能治一國土。不能治
餘國土。有能治數十種病。不悉知四百四
種病病因病差差病藥亦如是。二者於四
種中悉皆遍知。遍知藥遍知病。聲聞人如
小醫不能遍知。菩薩摩訶薩如大醫。無病
不知無藥不識。以是故聲聞法應具足。菩
薩法應當學
有十力者。是處不是處如實知一力也。
知衆生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知造業
處知因縁知報二力也。知諸禪解脱三昧
定垢淨分別相如實知三力也。知他衆生諸
根上下相如實知四力也。知他衆生種種
欲五力也。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六力也。知
一切道至處相七力也。知種種宿命。共相共
因縁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劫盡。我在
彼衆生中如是姓名。飮食苦樂壽命長短。彼
中死是間生是間死還生是間。此間生名姓
飮食苦樂。壽命長短亦如是八力也。佛天
眼淨過諸天人眼見衆生死時生時端正醜
陋。若大若小若墮惡道若墮善道。如是業
因縁受報。是諸衆生惡身業成就。惡口業成
就。惡意業成就。謗毀聖人邪見邪見業成
就。是因縁故身壞死時入惡道。生地獄中。
是諸衆生善身業成就。善口業成就。善意業
成就不謗聖人正見正見業成就。是因縁故
身壞死時入善道生天上九力也。佛諸漏
盡故。無漏心解脱。無漏智慧解脱。現在法中
自識知我生已盡持戒已作後有盡。如實
知十力也。問曰。是十力菩薩未得。聲聞辟
支佛所不能得。今何以説。答曰。聲聞人
雖不能得。若聞是十力功徳。作是念佛
有如是大功徳。自慶言我等善利蒙益不
少。得信心清淨入盡苦道。諸菩薩者聞之。
懃修菩薩道。當得如是十力等大功徳果。
復次有聲聞人及菩薩。修念佛三昧。非但
念佛身。當念佛種種功徳法身。應作是念
佛一切種一切法能解故名一切智人。一切
法如實善分別説故。名一切見人。一切法現
前知故。名一切知見無礙人。等心一切衆
生故。名大慈悲人。有大慈悲故。名爲世
救。如實道來故。名爲如來。應受一切世間
供養故。名爲應供人。成就不顛倒智慧故。
名正遍知。戒定慧智成就故。名明行。成不
復還故。名善逝。知世間總相別相故。名世
間解。善説出世間安隱道故。名無上調御
師。以三種教法度衆生故。名天人師。一切
世間煩惱睡能自覺亦能覺人故。名爲覺人。
一切所願具足故。名有徳。十力成就故。名
堅誓。得四無畏故。名人師子。得無量甚深
智故。名大功徳海。一切記説無礙故。名如
風。一切好醜無憎愛故。名如地。燒一切結
使薪故。名如火。善斷一切煩惱習故。名
具足解脱。最上處住故。名爲世尊。佛有
如是等諸功徳故應念佛。以是故菩薩摩
訶薩。欲得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當學般若波羅蜜。復次佛在王舍城耆闍崛
山中。説是般若波羅蜜時。佛四部衆及諸外
道在家出家。諸天龍鬼神等種種大衆集會。
佛入三昧王三昧。放大光明遍照恒河沙
等世界。地六種震動。説是般若波羅蜜六波
羅蜜乃至三無漏根。是中有衆生疑。有何等
力有幾種力故。能作如是不可思議感動
利益。佛知衆生心有如是疑故言。我有諸
法實相智力。是力有十種用。是十種智故。
能作如是感動變化。亦能過是所作。以是
故言欲得十力當學般若波羅蜜。復次佛弟
子世世殖善根。以少罪縁故墮外道。諸外
道常言。佛非實有功徳力。是幻術力誑惑
人心。佛弟子墮外道者。心疑若爾者佛非
大人。欲滅是惡謗故言。我實有十力四無
所畏故度衆生。非是幻誑也。復次諸菩薩
修菩薩道。苦行事難辦難成故欲懈息。是
故佛言。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譬如
估客主慰喩商人言。汝等愼勿疲惓。精勤
努力得至寶山。當得七寶如意寶珠。佛亦
如是安慰諸菩薩言。無得疲厭當勤精進
修菩薩道。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如是
等種種利益因縁故。説十力等。問曰。佛有
無量力。何以故但説十力。答曰。諸佛雖有
無量力。度人因縁故。説十力足成辦其事。
以是處不是處智力。分別籌量衆生是可度
是不可度。以業報智力。分別籌量是人業
障是人報障是人無障。以禪定解脱三昧智
力。分別籌量是人著味是人不著味。以上
下根智力。分別籌量衆生智力多少。以種
種欲智力。分別籌量衆生所樂。以種種性
智力。分別籌量衆生深心所趣。以一切至
處道智力。分別籌量衆生解脱門。以宿命
智力。分別衆生先所從來。以生死智力。
分*別衆生生處好醜。以漏盡智力分別籌
量衆生得涅槃。佛用是十種力度脱衆生。
審諦不錯皆得具足。以是故佛雖有無量
力但説此十力。復次是處不是處力定。知
從是因縁出是果報。是中總攝九力。爲欲
度衆生故。於初力中分別有九種。何以
故。是世間衆生現前見穀從種出。而不能
知。何況心心數法因縁果報。佛於内外因縁
果報。了了遍知故名爲力。佛知是衆生業煩
惱因縁故縛。淨禪定三昧解脱因縁故解。是
一切衆生三世三種諸業諸煩惱輕重深淺麁
細。佛悉遍知故名力。一切衆生諸禪定解脱
三昧大小深淺解脱因縁。佛悉遍知故名力。
衆生鈍根爲後身故。作罪福業因縁。利根
人爲不生故集諸業。佛悉知此上下根好
醜相故名力。知一切衆生二種欲。作上下
根因縁。二種欲善惡種種別異。佛悉遍知故
名力。二種欲由二種性因縁故。遍知衆
生深心所趣故名力。一切衆生種種*性因
縁故行二種道。所謂善道惡道種種門所至
處。佛悉遍知故名力。過去未來世中因縁果
報智慧無礙。是名宿命生死智力。知過去未
來因果。已悉知方便壞因縁果報相續。是
名漏盡力。佛知三世中二種因縁。分別籌
量衆生根欲性。爲盡漏故説法。是漏盡力。
問曰。何等爲是處不是處力。答曰。佛知一
切諸法因縁果報定相。從是因縁生如是
果報。從是因縁不生如是果報。所以者何。
如多性經中説。是處不是處相。女身作轉輪
聖王無是處。何以故。一切女人皆屬男子。
不得自在故。女人尚不得作轉輪聖王
何況作佛。若女人得解脱涅槃。亦因男子
得。無有自然得道。二轉輪聖王。一時出世
無是處。何以故無怨業成就故。二轉輪聖
王尚不同世何況二佛。惡業得受樂報無
是處。惡業尚不能得世間樂。何況出世樂。
若惡行生天無是處。惡行尚不能得生天
何況涅槃。五蓋覆心散亂。離修七覺而得
涅槃無是處。五蓋覆心離修七覺。尚不能
得聲聞道何況佛道。心無覆蓋佛道可得。
何況聲聞道。如是等是處不是處。多性經中
佛口自説。諸論議師輩。依是佛語更廣説
是處不是處。若言佛有闕失罪過。若諸賢
聖求外道師。若諸賢聖自言我是佛。若諸賢
聖墮惡道。若見諦所斷結使更生。若諸賢
聖覆藏罪。若須陀洹二十五有皆無是處。
如賢聖分別中廣説。五逆人五種黄門墮
四惡道。衆生鬱多羅越人魔眷屬三障所遮。
若言得道皆無是處。經説法者輕法自輕
破戒愚癡。若言得具足法喜亦無是處。自
言我是佛。此身口惡不悔欲見佛。若破僧
罪不悔欲見佛。邪定入正定。正定入邪定。
正定入不定。除佛法別有眞得道人應得
道身若死皆無是處。除因縁生識出名色
更有法無是處。佛遣使事未訖。若遮礙無
是處。入慈三昧若他因縁死入滅盡定。在
見諦道中若死皆無是處。若害佛及佛母
無是處。轉輪聖王女寶象馬主藏臣主兵
臣。若在胎中死母子夭喪皆無是處。鬱多
羅越人女寶佛母。命終次身入惡道皆無是
處。有爲常涅槃無常。凡夫人能斷非有想非
無想結使。一切取相禪定中修聖道。無漏道
有漏因。若地濕相水堅相火冷相風住相皆
無是處。無明不能生諸行。乃至生不能
生老死無有是處。二心一時生五識衆。
能分別取相。若著若離眼能起身業口
業。若眼能入禪定無有是處。但五識相續
生不生意識但五識衆中著有相續。但五
識衆能縁名能縁相。能縁無色法。能縁過
去未來。能縁離三世法。但五識衆中有
觸明觸修禪定。若受善律儀不善律儀。若
憂喜若有無覺無觀。若増益諸根皆無是
處。鼻識舌識有隱沒無記凡夫人第六識離
行無是處。如是等無量無是處。是處亦
如是。佛知是處無是處。分別籌量可度者
爲説法。不可度者爲作因縁。譬如良醫
知病可治不可治。聲聞辟支佛所知少少故
或不應度者欲度。如首羅應度而不度。如
舍利弗所不度者。是佛無是事。無能壞無
能勝。悉遍知故是名初力。業報智力者。身
口所作業。及此生無作業所受戒業亦惡業。
日夜隨生業用生罪福業。是業佛略説三
處攝。是名一切業相。佛知一切衆生有業
過去報亦過去。有業過去報在現在。有業
過去報在未來。有業過去報在過去現在。
有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有業過去報在
現在未來。有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現在。
現在業亦如是。復次善心中。受善不善無記
業報。不善心無記心亦如是。復次樂業因縁
故受樂報。苦業因縁故受苦報。不苦不樂業
因縁故。受不苦不樂報。現報業因縁故。受
現報。生報業因縁故受生報。後報業因縁故
受後報。不淨業因縁故受惱報。淨業因縁故
受無惱報。雜業因縁故受雜報。復次二種
業。必受報業不必受報業。必受報業不可得
離。或待時待人待處受報。如人應共轉
輪聖王受福。待轉輪聖王好世。出是時。
乃受是爲待時。待人者。人即是轉輪聖王。
待處者轉輪聖王所出處。復次是必受報
業。不待技能功勳。若好若醜不求自來。
如天上生人福樂自至地獄中人罪苦自追。
不待因縁此業深重故。復次必受報業。如
毘琉璃軍殺七萬二千諸得道人及無量五
戒優婆塞。如目連等大神通人所不能救。
如薄拘羅後母投著火中湯中水中而不
死。如佛遊諸國。雖出家行乞不須膳供。
而五百乘車載王所食。葉中生粳米。隨飯
百味羹。如是等善惡業必受。餘者不必受。欲
界受三種業報處。樂受業苦受業不苦不樂
受業。色界受二種業報處。樂受業不苦不樂
受業。無色界受一種業報處。不苦不樂受業。
或待事者依是事得受業報。如弗迦
婆王。池中生千葉金色蓮華大如車輪。因
是大會快樂。多人出家得道。佛知一切衆生
造諸業處。或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在何道
中。若天道在何天中。若人中在何天下。若
閻浮提在何國。若是國在何城何聚落。
精舍何土地若是城在何里何巷。何舍在何
處。知是業何等時作。過去一世二世乃至
百千萬世。是業果報幾已受幾未受幾必受
幾不必受。知善不善所用事物。所謂刀杖教
勅殺等。自殺遣人殺。諸餘惡業亦如是。善
業亦如是。知如是布施持戒修善。施中所
施何等土地。房舍衣服飮食醫藥臥具七寶
財物。戒中受戒自然戒心生戒口言戒一行
戒少分戒多分戒滿分戒一日戒七善道戒十
戒具足戒定共戒。善福中修初禪二三四禪
慈心悲喜捨心。如是等善業因縁。若慳貪
若瞋恚若怖畏若邪見若惡知識等。種種惡
業因縁福業因縁。若信若憐愍若恭敬若禪
定若智慧若善知識等。種種善業因縁。是諸
業自在。一切天及人。是諸業相無能轉者。
於億千萬世。常隨逐衆生不捨。如債主隨
人。得因縁具足便與果報。如地中種子。
得因縁時節和合便生。是業能令衆生六道
中受生駛疾於箭。一切衆生皆有諸業報
分。如父母遺財。諸子皆應得分。是業果報
時到不可遮止。如劫盡火隨衆生應生處
處安置。如大國王隨其所應而與官職。
人命終時是業來蔭覆其心。如大山映物。
是業能與種種身。如工畫師作種種像。
人以正業則與好報。若以邪*行
則與惡報。如人事王隨事得報。如是等
分別諸業相果報。復次如分別業經中。佛
告阿難。行惡人好處生。行善人惡處生。阿
難言。是事云何。佛言。惡人今世罪業未熟。
宿世善業已熟。以是因縁故。今雖爲惡而
生好處。或臨死時善心心數法生。是因縁
故亦生好處。行善人生惡處者。今世善未
熟。過世惡已熟。以是因縁故。今雖爲善而
生惡處。或臨死時不善心心數法生。是因縁
故亦生惡處。問曰。熟不熟義可爾。臨死時
少許時心。云何能勝終身行力。答曰。是心
雖時頃少而心力猛利。如火如毒雖少能
成大事。是垂死時心決定猛健故。勝百歳
行力。是後心名爲大心。以捨身及諸根事
急故。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名爲健。如阿
羅漢。捨是身著故得阿羅漢道。如是等種
種罪福業報。轉報亦應如是。知聲聞人但
知惡業罪報善業福報。不能如是細分別。
佛悉遍知是業及業報。智慧勢力無礙無
無能壞故。是名第二力。禪定解脱三昧淨
垢分別智力者。禪名四禪。佛知是禪佐助
道法名相義分次第熏修有漏無漏學無學淨
垢味不味深淺分別等。八解脱如禪中分
別相説。禪攝一切色界定。説解脱。攝一
切定禪波羅蜜。即是諸解脱禪定三昧解
脱禪三昧皆名爲定。定名爲心不散亂。垢
名愛見慢等諸煩惱。淨名眞禪定。不雜愛
見慢等煩惱如眞金。分別名諸定中有一
心行不一心行。常行不常行。難入易入。難出
易出。別取相。總取相。轉治不轉治。轉治如
婬欲中慈心。瞋人不淨觀。愚癡人思惟邊
無邊。掉戲心中用智慧分別諸法。沒心中
欲攝心。若不爾者名不轉治。是定中應分
別時及住處。若身痩羸是非行定時。如菩
薩苦行時。作是念。我今不能生禪定。若多
人處亦非行定處。復次佛知是禪定失。是
禪住是禪増益是禪到涅槃。復次佛知是
人難入定難出定易入易出易入難出
難入易出。佛知是人應得如是禪。知是
人失禪受五欲。知是人受五欲已還得禪。
依是禪得阿羅漢。如是等一切諸禪定解
脱即是三昧是禪定。佛以甚深智慧盡知無
能壞無能勝。是名第三力。知衆生上下根
智力者。佛知衆生是利根鈍根中根。利智名
爲上。鈍智名爲下。佛用是上下根智力。分
別一切衆生。是利根是中根是鈍根。是人如
是根。今世但能得初果。更不能得餘。是人
但能得第二第三第四果。是人但能得初禪。
是人但能得第二第三第四禪。乃至滅盡定
亦如是。是人當作時解脱證。是人當作不
時解脱證。是人能得於聲聞中第一。是人
能得於辟支佛中第一。是人具足六波羅
蜜。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知已。
或爲略説得度。或爲廣説得度。或爲略
廣説得度。或以軟語教或以苦語教或以
軟苦語教。佛亦分別。是人有餘根。應令増
生信根。是人應令生精進念定慧根。是人
用信根入正位。是人用慧根入正位。是
人利根爲結使所遮。如鴦群梨摩羅等。是
人利根不爲結使所遮。如舍利弗目連等。
知根雖鈍而無遮。利般陀伽。有根
鈍而遮者。知是人見諦所斷根鈍思惟所斷
根利。思惟所斷鈍見諦所斷利。是人一切根
同鈍同利。是人一切根不同鈍不同利。是
人先因力大。是人今縁力大。是人欲縛而得
解。是人欲解而得縛。譬如鴦群梨摩羅。
欲殺母害佛而得解脱。如一比丘。得四
禪増上慢故還入地獄。知是人必墮惡道。
是人難出是人易出。是人疾出是人久久乃
出。如是等一切衆生上下根相皆悉遍知。無
能壞無能勝。是名第四力。知衆生種種
欲智力者。欲名信喜好樂。好五欲如孫陀
羅難陀等。好名聞如提婆達等。好世間財
利如須彌刹多羅等。好出家如耶舍等。
好信如跋迦利等。好持戒如羅睺羅等。
好施如施跋羅丹注云佛姑甘
露女所
好頭陀遠離
如摩訶迦葉。好坐禪如隷跋多等。好智慧
如舍利弗等。好多聞如阿難等。好知毘
尼如優婆離等。如是佛弟子各各有所好。
凡夫人亦各各有所喜。或有喜婬欲或有
喜瞋恚。復次佛知是人多欲多瞋多癡。問
曰。何等是多欲多瞋多癡相。答曰。如禪經
中説。三毒相是中應廣説。知如是相已。多
婬欲人不淨法門治。多瞋人慈心法門治。多
愚癡人因縁法門治。如是隨所欲説法。所
謂善欲隨心爲説。如船順流。惡欲以苦切
語教。如以榍出榍。是欲智中佛悉遍知。無
能壞無能勝。是名第五力。性智力者。佛知
世間種種別異性。性名積習。相從性生。欲
隨性作行。或時從欲爲性。習欲成性。性名
深心爲事。欲名隨縁起。是爲欲性分別。世
間種種別異者。各各性多。性無量不可數。
是名世間別異。有二種世間。世界世間。衆
生世間。此中但説衆生世間。佛知衆生如
是性如是欲從是處來。若成就善根不善
根。可度不可度。定不定。必不必。行何行生
何處在何地。復次佛知是衆生種種性相。
所謂隨所趣向。如是處偏多。如是貴。如
是*深心事。如是欲。如是業。如是行。如是
煩惱。如是禮法。如是定。如是威儀。如是
知。如是見。如是憶想分別。爾所結使生。爾
所結使未生。隨所著生欲。隨欲染心。隨
*染心趣向。隨向貴重。隨貴重常覺觀。
隨覺觀爲戲論。隨戲論常念。隨念發行。
隨發行作業。隨作業果報。復次佛用
是種種性智力。知是衆生可度是不可度。
是今世可度是後世可度。是即時可度。是
異時可度。是現前可度。是眼不見可度。
是人佛能度。是人聲聞能度。是人共可度。
是人必可度。是人必不可度。是人略説
可度。是人廣説可度。是人略廣説可度。是
人讃嘆可度。是人折伏可度。是人將迎可
度。是人棄捨可度。是人細法可度。是人麁
法可度。是人苦切可度。是人軟語可度。是
人苦軟可度。是邪見是正見。是著過去是
著未來。是著斷滅是著常。是著有見是
著無見。是欲生是厭生。是求富貴樂。是著
厚邪見。是説無因無縁。是説邪因縁。是説
正因縁。是説無作業。是説邪作業。是説正
作業。是説不求。是説邪求。是説正求。是
貴我。是貴五欲。是貴得利。是貴飮食。是
貴説戲樂事。是樂衆。是樂憒鬧是樂遠
離。是多行愛。是多行見。是好信。是好慧。
是應守護是應捨。是貴持戒。是貴禪定。
是貴智慧。是易悟。是講説乃悟。是可引導。
是句句解。是利根是鈍根是中根。是易出易
拔。是難出難拔。是畏罪。是重罪。是畏生
死。是不畏生死。是多欲是多瞋是多癡。是
多欲瞋。是多欲癡。是多瞋癡。是多欲瞋癡。
是薄煩惱是厚煩惱。是少垢是多垢。是覆慧
衣裓慧是廣慧。是人善知五衆相十二
入十八界十二因縁。是處非是處。苦集滅道。
善知入定出定住定。復次佛知是欲界衆
生是色界是無色界衆生。是地獄畜生餓鬼
人天。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有色是無色
是有想是無想。是短命是長命。是但凡夫人
未離欲。是凡夫人離下地欲未離禪欲。如
是乃至非有想非無想。是向道是得果。是辟
支佛。是諸無礙解脱。如是等種種分別。
五道四生三聚假名障衆入界。善根不善根。
諸結使地業果。是可度是不可度滅智分
別。以如是等分別。知世間種種別異性。
無礙解脱。如是等種種別異佛悉遍知。無能
壞無能勝。是名第六力。一切至處道智力
者。有人言業即是道。所以者何。業因縁故
遍行五道有業。能斷業能有所至。所謂三
聖道分及無漏思。以是故諸業是一切至處
道。復次有人言。五別五智三昧丹云無漏三
昧禪五
住一切處利益事辦。復有人言第四禪即是。
何以故。第四禪一切諸定至處。如諸經中説。
是善心定心不亂心攝心。皆入第四禪中。
復次有人言。如身念處。即是至處道。是諸道
利益之本。復有人言。一切聖道是用是聖
道得隨意利益。復有論者言。一切善道一
切惡道一切聖道。各各知諸道至處。如毛竪
經中説。佛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是名第
七力。宿命智力者。宿命有三種。有通有明有
力。凡夫人但有通。聲聞人亦通亦明。佛亦通
亦明亦力。所以者何。凡夫人但知宿命所
經。不知業因縁相續。以是故。凡夫人但有
通無有明。聲聞人知集諦故。了了知業因
縁相續生。以是故。聲聞人亦有通亦有明。
若佛弟子先凡夫人時。得宿命智。入見諦道
中知集因縁。第八無漏心得斷見故。通變
爲明。所以者何。明名見根本。若佛弟子先
得聖道。後宿命智生。亦知集因縁力故通
變爲明。問曰。若佛本爲菩薩時。先得宿命
智。諸菩薩離無所有處煩惱。後入聖道故。
云何佛説我初夜得初明。答曰。是時非明。
若佛在衆中説我彼時得是明。示衆人言
是明初夜得。譬如國王未作王時生子。後
作王時人問王子何時生。答言。王子某時
生。是生時未作王。以今是王故以彼爲王
子。言王子彼時生。佛亦如是。宿命智生爾
時未是明。但名通。後夜時知集因縁故。通
變爲明。後在衆中説言。我初夜時得是
明。問曰。通明義。如是云何爲力。答曰。佛
用是明。知己身及衆生無量無邊世中宿命
因縁所更種種悉遍知。是爲力。是名第八
力。生死智力者。佛用天眼見衆生生死處。
凡夫人用是天眼。極多見四天下。聲聞人極
多傍見小千世界上下亦遍見。問曰。大梵王
亦能見千世界有何等異。答曰。大梵王自
於千世界中立則遍見。若在邊立則不見
餘處。聲聞人則不爾。在所住處常見千世
界。辟支佛見百千世界。諸佛見無量無邊
諸世界。凡夫人天眼智。是通而非明亦如
是。但見所有事。不能見隨業因縁受生。
如宿命中説。復次得天眼人中最第一者阿
泥盧豆。色界四大造色半頭清淨是天眼。佛
天眼四大造色遍頭清淨。是爲差別。復次聲
聞人所住於三昧中得天眼。即所住三昧中
能見。若有覺有觀三昧。若無覺有觀三昧。若
無覺無觀三昧。佛隨所入三昧中住欲見盡
見。若依無覺無觀三昧中得天眼。入有覺
有觀三昧。若無覺有觀三昧中。亦能見。復次
聲聞人用是天眼見時。所住三昧中心入餘
三昧天眼則滅。佛則不爾。心雖入餘三昧
天眼不滅。是智慧遍知一切衆生生死所趣。
無能壞無能勝。是名第九力。漏盡智力者。
問曰。九力智慧分別有差別。漏盡則同。一切
聲聞辟支佛有何等異。答曰。雖漏盡是同。
智慧分別大差別。聲聞極大力思惟所斷結
生分住分滅分三時斷。佛則不爾。一生分時
盡斷。聲聞人見諦所斷結使生時斷。思惟所
斷三時滅。佛則見諦所斷思惟所斷無異。
聲聞人初入聖道時。入時與達時異。佛則
一心中亦入亦達。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心中
壞一切障。一心中得一切佛法。復次諸聲聞
人。有二種解脱。煩惱解脱法障解脱。佛有
一切煩惱解脱。亦有一切法障解脱。佛自然
得智慧。諸聲聞人隨教道行得。復有人言。
若佛以智慧斷一切衆生煩惱。其智亦不
鈍不減。譬如熱鐵丸著少綿上。雖燒此
綿而火熱勢不減。佛智慧亦如是。燒一切
煩惱智力亦不*減。復次聲聞但知自盡漏。
諸佛自知盡漏亦知盡他人漏。如淨經中
説。復次佛獨知衆生心中分別有九十八使
一百九十六纒。除佛無有知者。佛亦獨知
苦法智苦比智中斷爾所結使性。乃至道比
智亦如是。思惟所斷九解脱道中亦爾。佛悉
遍知一切衆生如是事聲聞若少知少説皆
隨佛語。佛如是漏盡智慧力勢。無能壞
無能勝。是名第十力。問曰。是十力何者最
勝。答曰。各各於自事中。大如水能漬火能
燒。各自有力。有人言初力爲大。能攝十力
故。或言漏盡力大。事辦得涅槃故。論者言
是十力皆以無礙解脱爲根本。無礙解脱
爲増上。問曰。若是十力獨是佛事。弟子今世
無人能得。佛何以故説。答曰。斷人十力中
疑故。無智人令心決定堅牢故。令四衆
歡喜。言我等大師獨有如是力。不與一切
衆生共。又諸外道輩言。憍曇氏沙門常寂靜
處住。智慧縮沒。以是故發至誠言。我十種
智力四無所畏安立具足。在大衆中説
足智慧教化衆生。如師子吼轉梵輪。一切
外道及天世人無能轉者。爲止是謗故説
是十力。問曰。好人法一事。智慧尚不應自
讃。何況無我無所著人而自讃十力。如説
    自讃自毀 讃他毀他 如是四種
    智者不行
答曰。佛雖無我無所著。有無量力。大悲爲
度衆生故。但説十力不爲自讃。譬如好
賈客導師。見諸惡賊誑諸賈客示以非
道。導師愍念故語諸賈客。我是實語人。汝
莫隨誑惑者。又如諸弊醫等誑諸病人。良
醫愍之語衆病者。我有良藥能除汝病。莫
信欺誑以自苦困。復次佛功徳深遠。若佛
不自説無有知者。爲衆生少説所益甚
多。以是故佛自説是十力。復次有可度者
必應爲説。所應説中次第應説十力。若不
説彼不得度。是故自説。譬如日月出時。
不作是念。我照天下當有名稱。日月既出
必自有名。佛亦如是。不自念爲有名稱故
自説功徳。佛清淨語言説法。光明破衆生愚
闇。自然有大名稱。以是故佛自説十力等
諸功徳無有失。力名能有所辦。用是十種
力増益智慧故。能破論議師。用是十種力
増益智慧故能好説法。用是十種力増益
智慧故。能摧伏不順。用是十種力増益智
慧故。於諸法中得自在。如大國主於臣民
大衆中得自在。是爲以聲聞法略説十力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四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四無畏義
第四十卷二
十五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四無所畏者。佛作誠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
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如
實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
故我得安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如牛
王在大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
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一
無畏也。佛作誠言。我一切漏盡。若有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如實言是
漏不盡。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
安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如牛王在大
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
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二無畏也。佛
作誠言我説障法。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
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如實言受是障法不
障道。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
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如牛王在大
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
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三無畏也。佛
作誠言。我所説聖道能出世間。隨是
能盡諸苦。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
若復餘衆。如實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間。
不能盡苦。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
得安隱得無所畏安住聖主處。如牛王
在大衆中師子吼能轉梵輪。諸沙門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衆實不能轉。四無畏
也。問曰。以何事故説四無所畏。答曰。有人
言。佛自稱一切智一切見。世間一切經書
技術智巧方便甚多無量。若一切衆生共知
一切事猶尚難。況佛一人而有一切智。或
有是事有是難。佛將無有畏而欲斷是
疑妄。斷是難故佛説四無所畏。復次若佛未
出世間。外道等種種因縁。欺誑求道求福
人。或食種種果。或食種種菜。或食種種草
根。或食牛屎。或日一食稊稗。或二日或十
日。一月二月一食。或噏風飮水或食水衣。
如是等種種食。或衣樹皮樹葉草衣鹿皮。或
衣板木。或在地臥。或臥杵上枝上灰上棘
上。或寒時入水。或熱時五熱自炙。或入水
死入火死投巖死斷食死。如是等種種苦
行法中。求天上求涅槃。亦教弟子令不
捨是法。如是引致少智衆生以得供養。
譬如螢火虫日未出時少多能照。若日出
時千光明照。月及衆星皆無有明豈況螢火。
若佛未出世。諸外道輩小明照世得供養。
佛出世時以大智光明。滅諸外道及其弟子
皆不復得供養。以失供養利故。便妄語謗
佛及佛弟子。如孫陀利經中説。自殺孫陀利
而謗佛。語衆人言。世間弊人尚不爲是。是
人世間禮法尚不能知。何況涅槃。佛欲滅
如是等誹謗故。自説實功徳四無所畏言
我獨是一切智人。無有能如實言佛不能
知。我不畏是事。我獨一切諸漏及習盡。
無有能如實言佛漏未盡。我不畏是事。
我説遮涅槃道法。無有能如實言。是法
不能遮涅槃。佛不畏是事。佛説苦盡道
達到涅槃。無有能如實言。是道不能
到涅槃。佛不畏是事。略説是四無所畏體。
一者正知一切法。二者盡一切漏及習。三者
説一切障道法。四者説盡苦道。是四法
中若有如實言不能盡遍知。佛不畏是事。
何以故。正遍知了了故。初二無畏爲自功徳
具足故。後二無畏爲具足利益衆生故。復
次初第三第四無畏中説智。第二無畏中
説斷。智斷具足故。所爲事畢。問曰。十力皆
智。四無所畏亦是智。有何等異。答曰。
廣説佛諸功徳是力。略説是無畏。復次能
有所作是力。無所疑難是無畏。智慧集故
名力。散諸無明故名無畏。集諸善法故
名力。滅諸不善法故名無畏。自有智慧故
名力。無能壞者故名無畏。智慧猛健是
力。堪受問難是無畏。集諸智慧是名力。
智慧外用是無畏。譬如轉輪聖王七寶成就
是力。得是七寶已。周四天下無不降伏。
是名無畏。又如良醫善知藥方是名力。
合和諸藥與人是名無畏。自利益是名力。
利益他是無畏。自除煩惱是名力。除他
煩惱是無畏。無能沮壞是名力。不難不退
是無畏。自成己善是名力。能成他善是無
畏。巧便智是名力。用巧智是無畏。一切智
一切種智是名力。一切智一切種智顯發是
無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力。十八不共法顯
發於外是無畏。遍通達法性是名力。若有
種種問難不復思惟。即時能答是無畏。得
佛眼是名力。佛眼見已可度者爲説法是
無畏。得三無礙智是名力。得應辯無礙是
無畏。無礙智是名力。樂説無礙智是無畏。
一切智自在是名力。種種譬喩種種因縁莊
嚴語言説法是無畏。破魔衆是名力。破諸
外道論議師是無畏。如是等種種因縁。分
別力無畏。問曰。何等名無所畏。答曰。得無
所疑無所忌難。智慧不却不沒衣毛不竪。
在在法中如説即作是無畏。問曰。云何當
知佛無所畏。答曰。若有所畏不能將御
大衆。能攝能捨能苦切治或軟語教。如佛一
時驅遣舍利弗目連等。還復憐愍心受。若
有所忌難者。諸論議師輩住憍慢山頂。以
外智慧心狂醉。皆言天下唯有我一人更
無餘人。自於經書決定知故。破他經書。論
議以惡口訾毀。如狂象無所護惜。如是
狂人菴跋咤長爪薩遮祇尼揵昆盧坻等。諸
大論議師皆降伏。若有所畏則不能爾。及
憍陳如等五出家人。漚樓頻螺迦葉等千結
髮仙人。舍利弗目揵連摩訶迦葉等。於佛法
中出家。及百千釋子。并諸閻浮提大王。波
尼示王。頻婆娑羅王。旃陀波殊提王。
填王。弗迦羅婆利王。梵摩達王等。皆爲弟
子。諸在家婆羅門皆度。一切世間智慧。爲大
國王所師仰。梵摩喩弗迦羅婆利鳩羅檀
陀等。皆爲弟子。有得初道有得第二第三
第四道。諸大鬼神阿羅婆迦鞞沙迦等。諸大
龍王阿波羅羅伊羅鉢多羅等。鴦群梨摩
羅諸惡人等。皆降化歸伏。若有所畏不能
獨在樹下師子座處坐。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時。魔王軍衆化作師子虎狼熊羆
之首。或一眼或多眼或一耳或多耳。擔山
吐火四邊圍遶。佛以手指按地。眴息之頃
即皆消滅。諸天阿修羅鞞摩質帝隷釋提婆
那民梵天王等。引導其心皆爲弟子。若有
所畏不能在此大衆中説法。以無所畏
故。能爲如是諸天鬼神大衆中説法故。名
無所畏。復次佛於一切衆生。最尊最上盡到
一切法彼岸。得大名聞故。自説無所畏。復
且置是佛功徳。佛一切世間功徳亦無能
及者。所畏法一切已拔根本故。所畏法者。弊
家生弊生處惡色無威儀麁惡語等。弊家生
者。如首陀羅。所謂擔死人除糞養鷄猪。捕
獵屠殺酤酒兵伍等。卑賤小家。若在大衆
中則多怖畏。佛從本已來常生轉輪聖王種
中。所謂頂生王快見王娑竭王摩訶提婆王。
如是等名王種家中生。亦以是故無
所畏。弊生處者。安陀羅舍婆羅裸國
兜呿羅
小月
修利安息大秦國等。在此邊國中生。若
在大衆中則多怖畏。佛在迦毘羅婆中國
生故無所畏。惡色者。有人身色枯乾羸痩
人不喜見。若在大衆則亦有畏。佛金色光
潤如火照赤金山。有如是色故無所畏。
無威儀者。進止行歩坐起無有人儀。則有
怖畏。佛無是事。麁惡語者。有人惡音聲
吃重語無有次第。人所不喜則多怖畏。
佛無是畏。所以者何。佛語眞實柔軟次第易
了。不疾不遲不少不多不沒不垢不調
戲。勝於迦陵毘伽鳥音。辭義分明不中傷
物。離欲故無染。滅瞋故無礙。除愚故易
解。法喜増長故可愛。遮罪故安隱。隨他心
隨解脱義深語妙。有因縁故言有理。譬
喩故善顯示。事訖故善會事。觀種種衆生
心故雜説。久久皆入涅槃故一味。如是等
種種無量莊嚴語故。佛於語中無所畏。佛
但以如是等世間法尚無所畏。何況出世
間法。以是故説佛有四無所畏。問曰。佛十
力中有無所畏不。若有無所畏不應但言
四。若有所畏云何言無畏成就。答曰。一
智在十處名爲佛。成就十力。如一人知十
事隨事受名。是十力四處出用。是無所畏。
是處不是處力。漏盡力。即是初二無畏。八力
雖廣。説是第三第四無畏。以是故十力中
雖有無畏。別説亦無失。正遍知者。知一
切法不顛倒正不邪。如餘過去諸佛。是名
三藐三佛陀。如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天及人
所不能知。佛能遍知故。名三藐三佛陀。若
有人言是法不知。問曰。是何人。答曰。是中
佛説。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乃至
欲與佛論者。論何等法。有人言。佛所不
説外諸經書弊迦蘭那僧佉韋陀等。十八種
大經書。有人言。須彌山斤兩大地深淺一切
草木頭數。有人言。是常無常有邊無邊十四
難佛不能答。有人言。是法色法無色法可見
不可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等。佛
但知一種道事因縁。是異法種種因縁。佛或
不悉知。沙門者説出家人。婆羅門者。説在
家有智人。天者説地天虚空天。魔者説六欲
天。梵者説梵天王爲首。及一切色界。餘者
除此更有餘人。如實者。若以現事若以因
縁難。乃至不見是微畏相者。相名因縁。我
不見小小因縁。如法能來破我者。以不見
故至誠言安立阿梨沙秦言
聖主
住處。佛至誠
言。我一切漏盡。若有人言。是漏不盡者無
有畏也。何等是漏。漏名三漏。欲漏有漏無
明漏。復次漏名六情中出垢心相應心數法。
復次如一切漏障經中分別説七漏障道
法。名諸有漏業及一切煩惱惡道報障。爲世
間故。布施持戒修十善道受諸味禪。略説
若能障涅槃。若善若不善若無記。是名障道
法。有人言。道名二法。聖定聖慧是二事等
達到涅槃。有人言。三聚道無漏戒定慧。有
人言。四法所謂四聖諦。有人言。出世間五根。
有言六出性。有言七覺意。有言八聖道達
到涅槃。論議師等言。一切無漏道達到涅槃。
是中若有沙門婆羅門等來。如實言是事不
爾。乃至不見微畏相。以不見故至誠言安
阿梨沙住處。問曰。何以故佛至誠言安
立阿梨沙住處。答曰。自功徳具足。亦令衆生
得安樂利益。若佛自得安樂住處。不能利
益衆生。不名阿梨沙住處。若但利益衆生。
不自具足功徳。亦不名阿梨沙住處。若
自有功徳亦利益衆生。以是故至誠言我
安立阿梨沙住處。復次佛自滅惡。亦滅衆
生惡。滅二惡故第一清淨。妙説法故安立
阿梨沙住處。復次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能轉
能分別顯示敷演故。至誠言我安立阿梨沙
住處。復次一切疑悔邪見能除却故。一切甚
深問難悉能解釋。故名安立阿梨沙住處。
阿梨沙第一最上極高。不退不却不沒。具
足功徳無所減小。是名阿梨沙住處
如是等
因縁功徳力故。至誠言我安立阿梨沙住處。
衆中師子吼者。衆名八衆。沙門衆婆羅門衆
刹利衆。天衆四天王衆。三十三天衆。魔衆梵
衆。衆生於此八衆悕望智慧。是故經中但
説是八衆。此中佛師子吼亦在一切衆中。
以是故此經中言。若復餘衆。何以故。聞佛
音聲者。盡皆是衆。復次有人言。佛獨屏處説
法。以是故説在衆中作是至誠言。我有
十力四無所畏。是名衆中師子吼。復次佛示
我是至誠言。我爲一切世間師一切智人。
諸有疑不信者悉來我當解釋。以是故言
衆中師子吼。師子吼者。如師子王。清淨種中
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頬大骨身肉肥滿。頭大
眼長光澤明淨。眉高而廣牙利白淨。口鼻方
大厚實堅滿。齒密齊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
髦髮光潤。上身廣大膚肉堅著。修脊細腰其
腹不現。長尾利爪其足安立。巨身大力從
住處出偃脊頻伸。以口扣地現大威勢。
食不過時顯晨朝相。表師子王力。以威獐
鹿熊羆虎豹野猪之屬。覺諸久睡降伏高
強。有力勢者自開行路而大哮吼。如是吼
時。其有聞者或喜或怖。穴處者隱縮。水居
者深入。山藏者潜伏。廏*象振鎖狂逸而
去。鳥飛空中高翔遠逝。佛師子亦如是。從
六波羅蜜古四聖種大姓中生。寂滅大山深
濬禪定谷中住。得一切種智頭。集諸善
根頬。無漏正見修目光澤。定慧等行高廣眉。
四無所畏牙白利。無礙解脱具足口。四正懃
堅滿頤。三十七品齒密齊利。修不淨觀吐
赤白舌。念慧耳高上。十八不共法髦髮光潤
鮮白。三解脱門上身肉堅著。三示現修脊。明
行具足腹不現。忍辱腰纖細。遠離行尾長。四
如意足安立。無學五根*爪利。十種力勢無
量。無漏法衆具足身。諸佛三昧王等住處出。
四無礙智頻申。諸法地中著無礙解脱口。
依是十力廣度衆生。時不過。示一切世
間天及人晨朝相。顯諸法王徳。威諸外道論
議師黨邪見之屬。覺諸衆生四諦中睡。降
伏吾我著五衆者憍慢力。開異學論議諸邪
見道。行邪者怖畏。信正者歡喜。鈍者令利
安慰弟子破壞外道。長壽諸天久受天樂
則知無常。如是衆生聞四諦師子吼皆生
厭心。厭心故得離。得離故入涅槃。是名衆
中如師子吼。復次佛師子吼及師子吼有差
別。師子吼者衆獸驚怖。若死若近死苦。佛師
子吼得免死畏。師子吼怖世世死苦。佛師
子吼但今世死更無後苦。師子吼者其聲麁
惡物不喜聞。生死怖畏。佛師子吼其聲柔
軟。聞者無厭心皆深樂。普遍遠聞能與二
種樂。生天樂涅槃樂。是爲差別。問曰。佛師子
吼亦令聞者生怖。與師子吼有何等異。答
曰。聞佛師子吼。當時小怖後大利益。著吾
我心者渇愛世間樂。人常顛倒所縛邪見
心者生怖畏。如經中言。佛説四諦乃至上
諸天悉皆怖畏作是念。我等無常相苦相無
我相空相。何以故。爲顛倒心故著常樂
相。是爲差別。復次聞師子吼者。除離欲人
餘者皆怖畏。佛師子吼求涅槃。離欲人皆
怖。師子吼者善人不善人皆怖。佛師子吼者
但善人怖。復次師子吼一切時怖畏。佛師子
雖小怖畏。衆生示世間惡罪。令不樂
世間生。觀涅槃功徳利益。能除世間種種怖
畏。閉惡趣開善道。能令到涅槃城。
復次二十事故。佛語名師子吼。所謂依止
十力故。不縮故。不展故。梵音故。未曾有故。
能引大衆故。惡魔驚怖故。擾亂魔民故。諸
天歡喜故。得出魔網故。斷魔縛故。破魔
鉤故。過魔界故。自法増長故。減損他法
故。果報不誑故。説法不空故。凡夫人入聖
道故。入聖道者得具足漏盡故。隨所應
得三乘故。以是故佛語名師子吼。是名師
子吼總相別相義。轉梵輪者清淨故名梵。佛
智慧及智慧相應法是名輪。佛之所説。受者
隨法行是名轉。是輪以具足四念處爲轂。
五根五力爲輻。四如意足爲堅牢輞。而正
懃爲密合輪。三解脱爲榍。禪定智慧爲調
適。無漏戒爲塗輪香。七覺意爲雜華瓔珞。
正見爲隨右轉輪。信心清淨爲可愛喜。正
精進爲疾去。無畏師子吼爲妙聲能怖魔輪
破十二因縁節解輪。壞生死輪離煩惱輪。
斷業輪障世間輪破苦輪。能令行者歡喜
天人敬慕。是輪無能轉者。是輪持佛法。以
是故名轉梵輪。復次佛轉法輪。如轉輪聖
王轉寶輪。問曰。佛與轉輪聖王有何相似。
答曰。如王清淨不雜種中生。隨姓家業成
就。衆相莊嚴身。王徳具足能轉寶輪。香湯
灌頂受王位。於四天下之首。壞除一切賊
法令無敢違。寶藏豐溢軍容七寶以爲校
飾。以四攝法攝取衆生。善用王法委任
貴姓。主兵大臣以治國政。妙上珍寶樂以布
施。有所知念終始無異。佛法王亦如是。
釋迦牟尼然燈寶華等佛諸佛清淨姓中生。
先佛威儀行業。具足三十二相以自莊嚴。
聖主威徳備具轉眞法輪。智慧甘露味灌智
首。於三界中尊。破壞一切煩惱賊。學無學
衆歡喜。所結禁戒無敢違者。無量法寶藏具
足。七覺分寶莊嚴。八萬四千法聚軍。出世間
四攝法以攝衆生。知方便説四聖諦法爲
法王儀。舍利弗彌勒等大將善治佛國法。諸
無漏根力覺。種種妙寶樂以布施。深求一切
衆生善事。爲所念堅固。是爲相似。復次佛
於轉輪聖王有殊勝。轉輪聖王不離諸煩
惱。佛已永離諸煩惱。轉輪聖王沒在老死
泥。佛已出離。轉輪聖王爲恩愛僕。佛已
出。轉輪聖王行生死險道中。佛已過度。轉
輪聖王在愚癡闇中。佛住第一光明中。轉輪
聖王極自在四天下。佛自在無量無邊
界。轉輪聖王財寶自在。佛心寶自在。轉輪聖
王渇樂天樂。佛乃至有頂樂已離。轉輪聖
王從他求樂。佛自心生樂。以是故佛於轉
輪聖王爲最殊勝。復次轉輪聖王手轉寶
輪空中無礙。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
無礙無遮。其見寶輪者衆毒皆滅。遇佛法
輪一切煩惱毒皆滅。見寶輪者諸災惡害皆
滅。遇佛法輪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
王以是輪治四天下。佛以法輪治一切世
間天及人。令得法自在。是爲相似。復次法
輪於寶輪大有殊勝。寶輪欺誑法輪堅實。
寶輪長三毒火。法輪滅三毒火。寶輪有漏。法
輪無漏。寶輪樂五欲樂法輪樂法樂。寶輪
結使處。法輪非結使處。寶輪有量處行。法輪
無量國行。寶輪以一心清淨布施故世世可
得。法輪無量阿僧祇劫。集一切善業因縁及
智慧故得。寶輪王死後更不轉。佛滅度
法輪猶轉。寶輪在一人。法輪在一切可度
者。復次梵名廣。佛轉法輪十方無不遍故
名廣。復次四梵行心説故名梵輪。復次佛初
得道時。梵天王請轉法輪故名梵輪。復次
佛在波羅柰轉法輪。阿若憍陳如。得道聲
徹梵天故名梵輪。復次有人貴梵天。
令歡喜故名梵輪。以是故名梵輪。問曰。
佛或時名法輪。或時名梵輪。有何等異。答
曰。説梵輪法輪無異。復次有人言説梵輪
者。現四無量心。説法輪者示四諦法。復次
梵輪因四無量心得道。是名梵輪。依餘法
得道是名法輪。梵輪示四禪。法輪示三十
七品。梵輪示修禪定聖道。法輪示修智慧聖
道。如是等分別梵輪法輪差別。問曰。何
法是無畏性。答曰。佛初得道時。得一切佛
法十力四無所畏等。此中未來世。得四無
所畏智相應法。名無所畏。如布施時心中
思相應捨法生。又如四無量心相應名慈法
門。問曰。是四無所畏中有何次第。答曰。
初無畏中示人知一切法。知一切法故我漏
盡。漏盡故知障漏盡法。斷是障法故説
道。復次初無畏。如示藥師一切藥草。第二
示一切病滅。第三知禁忌第四示所應食。
復次初無畏中。説一切種智。第二無畏中。
説無一切煩惱習。第三無畏中。説法無謬
失。第四無畏中。所説事辦得至涅槃。問曰。
如般若波羅蜜中説。五*衆乃至十力四無
所畏十八不共法皆空。今云何分別説其相。
答曰。佛法中不可得空。於諸法無所礙。
因是不可得空。説一切佛法十二部經。譬
如虚空無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長成。復次
是十力四無所畏。不以取相著心分別故。
但爲度衆生。知衆生從是因縁得解脱。譬
如藥草但爲差病。不爲求藥草相。如中
論中説
    若信諸法空 是則順於理
    若不信法空 一切皆違失
    若以無是空 無所應造作
    未作已有業 不作有作者
    如是諸法相 誰能思量者
    唯有淨直心 所説無依止
    離於有無見 心自然内滅
問曰。聲聞法。説十力四無所畏如是。摩訶
衍分別十力四無所畏復云何。答曰。是十力
四無所畏中盡知遍知。是摩訶衍中説十力
四無所畏。問曰。聲聞法中亦説盡知遍知。
云何言摩訶衍中説盡知遍知。答曰。諸論議
師説。佛盡知遍知非佛自説。今説摩訶衍中
十力四無所畏故。佛自説我盡知遍知。復次
爲聲聞人。説十力四無所畏。合説四諦十
二因縁等。諸聲聞法皆爲到涅槃今説摩
訶衍中十力四無所畏合大悲諸法實相不
生不滅説。問曰。佛有十力四無所畏。菩薩有
不。答曰有。何者是。一者發一切智心堅深
牢固力。二者具足大慈故不捨一切衆生力。
三者不須一切供養恭敬利故具足大悲
力。四者信一切佛法具足生一切佛法及
心不厭故大精進力。五者一心惠行威儀
不壞故。禪定力。六者除二邊故。隨十二因
縁行故。斷一切邪見故。滅一切憶想分別
戲論故。具足智慧力。七者成就一切衆生
故。受無量生死故。集諸善根無厭足故。
知一切世間如夢故。不厭生死力。八者觀
諸法實相故。知無吾我無衆生故。信解
諸法不出不生故。無生法忍力。九者入空無
相無作解脱門觀故。知見聲聞辟支佛解脱
故。得解脱方。十者深法自在故。知一切衆生
心行所趣故。具足無礙智力。是爲菩薩十
力。何等爲菩薩四無所畏。一者一切聞持故。
諸陀羅尼得故。憶念不忘故。在衆説法無
所畏。二者一切法中得解脱故。一切法藥
分別知用故。知一切衆生根故。在大衆中
隨應説法無所畏。三者菩薩常離一切衆
畏。不作是念十方有來難我者我不能
答。不見是相在大衆中説法無所畏。四
者恣一切人來問難者。一一皆答能斷疑惑。
在大衆中説法無所畏。是爲菩薩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者。義無礙智法無礙智辭無礙
智樂説無礙智。義無礙智者。用名字言語
所説事。各各諸法相。所謂堅相。此中地堅
相是義。地名字是法。以言語説地是辭。於
三種智中樂説自在是樂説。於此四事中。
通達無滯是名無礙智。濕相水。熱相火。動
相風。心思相五*衆無常相。五受*衆無常苦
空相。一切法無我相。如是等總相別相。分
別諸法亦如是。是名義無礙智。法無礙智
者。知是義名字。堅相名爲地。如是等一切
名字分別中無滯。是名爲法無礙智。所以
者何。離名字義不可得。知義必由於名。
以是故次義有法。問曰。義之與名爲合耶。
爲離耶。若合名。説火時應燒口。若離。説
火時應得水。答曰。亦不合亦不離。古人假
爲立名以名諸法。後人因是名字識是事。
如是各各有名字。是爲法。是名字及義。云
何令衆生得解。當以言辭分別莊嚴能令
人解通達無滯。是名辭無礙智。説有道理
開演無盡。亦於諸禪定中得自在無滯。
是名樂説無礙智。第一第四無礙智在九地
中。第二第三無礙智。在欲界及梵天上。第
二第三無礙世智。第一十智第四九智。是無
礙三種上中下。上諸佛中大菩薩下大阿羅
漢。問曰。力無所畏無礙皆是智慧。内有力外
無所畏則具足。何以復説無礙。答曰。力無畏
已分別。有人雖無所畏在大衆中説法而
有礙。以是故説四無礙智。得是無礙智莊
嚴四無所畏。四無所畏莊嚴十力。復次説無
所畏。或有疑者言。云何一人於大衆中得
無所畏。佛以前有十力。後有四無礙智。是
故在大衆中説法無所畏。如是等分別四
無礙智。問曰。摩訶衍中。有菩薩四無礙智
不。答曰有。何者是。義無礙智者。義名諸法
實相不可言説。義名字語言不別異。前後
中亦如是。是名義不應離名字語言別有
義。三事等故名爲義。復次一切諸法義。了了
知通達無滯。是名義無礙智。法無礙智者。法
名一切義。名字爲知義故。復次菩薩入是
法無礙智中。常信法不信人。常依法不依
非法。依法者無非法事。何以故是人一切諸
名字。及語言知自相離故。復次以是法無
礙智分別三乘。雖分別三乘而不壞法
性。所以者何。法性一相所謂無相。是菩薩用
是語言説法知語言空。如響相所説法示
衆生。令信知同法性。所説名字言語通達無
滯。是名法無礙智。辭無礙智者。以語言説
名字義。種種莊嚴語言。隨其所應能令得
解。所謂天語龍夜叉揵闥婆阿脩羅迦樓羅
摩睺羅伽等非人語。釋梵四天王等世主語
人語。一語二語多語略語廣語女語男語過
去未來現在語。如是等語言能令各各得
解。自語他語無所毀譽。所以者何。是一切
法不在語中語是非實義。若語是實義。不
可以善語説不善。但爲入涅槃故。説令
解莫著語言。復次用是語言。能令衆生隨
法義行。所以者何。言語皆入諸法實相中。
是名辭無礙智。樂説無礙智者。菩薩於一字
中。能説一切字。一語中能説一切語。一法
中能説一切法。於是中所説皆是法皆是
實皆是眞。皆隨可度者而有所益。所謂樂
修妬路者。爲説修妬路。樂祇夜者爲説祇
夜。樂弊迦蘭陀者爲説弊迦蘭陀。樂伽陀
優陀那阿波陀那一筑多闍陀爲頭離
浮陀達摩優波提舍。皆爲説是經。隨一切衆
生根樂説。若好信者爲説信根。好精進者
爲説精進根。好懃念者爲説念根。好攝心
者爲説定根。好智慧者爲説慧根。如五根
等一切善根亦如是。復次二萬一千婬欲人
根。爲是根故。佛説八萬四千治法根。隨是
諸根。樂説治法次第。菩薩樂説二萬一千瞋
恚人根。爲是根故。佛説八萬四千治法根。
隨是諸根。樂説治法次第。菩薩樂説二萬一
千愚癡人根。爲是根故。佛説八萬四千治
法根。隨是諸根。樂説治法次第。菩薩樂説
二萬一千等分人根。爲是根故。佛説八萬
四千治法根。隨是諸根。樂説治法次第。菩薩
樂説是名樂説無礙智。復次菩薩用是無礙
智。若一劫若半劫。各各莊嚴説法。亦不壞
諸法性相。是菩薩或隱身不現。而爲衆生
用一切毛孔説法。隨其所應不失本行。是
菩薩智慧無量。一切論議師不能窮盡亦
不能壞。是菩薩得是無礙智轉身受生時。
一切五通仙人所有經書呪術智慧技能自
然悉知。所謂四韋陀六鴦伽呪術。知日月五
星經原夢經地動鬼語鳥語獸語四足獸鬼
著人語國王相占豐儉日月五星鬪相醫藥
章算數卜歌舞伎樂。如是等工巧*技術諸
經盡知明達。過一切人及諸外道。亦不自
高亦不惱他。知是俗事不爲涅槃。是菩
薩成就四無礙智故。色力光明殊於諸梵。
諸梵恭敬愛樂尊重心無所著。爲如是等一
切諸天所尊重恭敬亦無所著。但生無常
苦空無我心。亦以神通發起諸天令心渇
仰而爲説法無盡無壞。斷除疑悔令住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摩訶衍中菩薩
四無礙智力能度衆生。是名四無礙智義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



大智度論初品中十八不共法
釋論第四十一卷第二
十六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十八不共法者。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
無失。三者念無失。四者無異想。五者無不定
心。六者無不知已捨。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
無減。九者念無減。十者慧無減。十一者解脱
無減。十二者解脱知見無減。十三者一切身
業隨智慧行。十四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
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者智慧知過
去世無礙。十七者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
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問曰。是三十六法皆
是佛法。何以故。獨以十八爲不共。答曰。前
十八中聲聞辟支佛有分。於後十八中無
分。如舍利弗能分別諸法暢演一句通達
無礙。佛讃言善通法性。阿泥盧豆天眼第
一。如是等諸聲聞。皆有分於四無所畏。有
分者如佛説。弟子中能師子吼。第一賓徒羅
叵羅埵逝。舍利弗亦自誓言。我七日七夜能
演暢一義。令無窮盡四分別慧。諸阿羅漢
舍利弗目揵連富樓那阿難迦栴延等亦
是義。名字語言樂説。以是故前十八不名
不共。問曰。何以故佛無身失無口失。答曰。
佛於無量阿僧祇劫來。持戒清淨故身口業
無失。餘諸阿羅漢。如舍利弗等。極多六十
劫。不久習戒故有失。佛無量阿僧祇劫。集
諸清淨戒成就故。常行甚深禪定故。得一
切微妙智慧故。善修大悲心故無有失。
復次佛拔諸罪根因縁故無有失。罪根本
因縁有四種。一者貪欲因縁。二者瞋恚因縁。
三者怖畏因縁。四者愚癡因縁。是罪根因縁
及習皆已拔。阿羅漢辟支佛。雖拔罪因縁
習不盡故。或時有失。佛於一切法中。遍滿
智慧常成就故。若不知故有失。如舍利弗。
與五百比丘遊行。至一空寺宿。是時説戒
日。不知内界外界事。白佛。佛言。住處乃至
一宿棄捨則無界。又異時舍利弗目揵連。將
五百比丘還時。高聲大聲故。佛驅遣令出。
是爲口失。又如舍利弗。不知等食法。佛言。
食不淨食。如是等身口有失。佛諸煩惱習
盡故無如是失。復次佛一切身口業隨智
慧行故。身無失口無失。如是等種種因縁
故。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者。四念處心長
夜善修故。善修甚深禪定。心不散亂故。善
斷欲愛及法愛。諸法中心無著故。得第一
心安隱處故。若心懅匆匆念有忘失。佛心
無得失。以是故無失。復次佛宿命通明力
三種莊嚴念故。念則成就無失。念多在過
去用故。復次念根力無邊無盡故念無失。
復次佛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故念無失。一
一念隨意行故。如是等名爲念無失。如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