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分別功徳論 (No. 1507_ ) in Vol. 25

[First]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鹿所乳。遂至于今。復問曰。鹿無乳時何所噉
食。曰我隨鹿噉草葉以自濟命。又問曰。頗有
欲意不。曰有。遂便將歸。以状白王曰。此
草人身形羸痩。尚有欲情。況諸道士飮食恣
口身體肥盛。豈無欲情乎。王心念曰。當何方
便化此弟乎。即設權謀詐欲出遊。大集人兵。
嚴政出外。王盜還入隱而不現。王先與諸臣
議。若我出後便擧爲王。諸臣即勸試著王服。
詐佯不肯。諸臣曰。但作我等當著。即著天冠
王服。咸稱萬歳。左右侍立。如聖王法。阿育
王見其已定。便從外來。曰何如大王。弟見王
慚赧莫知所如。阿育王曰。我暫出遊。卿等
云何便作此事。我鐵輪不在那。何乃如此縱
横耶。我殺汝斯須間耳。即命諸臣。收撿桎
梏。蜜遣信白道人。善念此意。當來請。
正欲殺汝。念汝作王日淺未得恣意。今且假
汝七日作王。如我王法群臣侍從。宮人妓
女。飮食進御。恣意七日當就極法。即如教施
行。雖滿七日無心自歡。道人來請。持鉢執
錫詣王宮門。王問曰。道人何所欲也。曰欲
乞死人。王曰。此罪人應死。不得乞道人。道
人重曰。但乞道人。當使學道。王曰。問此人能
學道不。道人即問。今乞汝作沙彌。能不。答
曰。正使作奴猶當不却。況復沙彌。王曰。作道
人難爲審能不。道人法當麁衣惡食趣支形
命行道而已。汝串優樂。何能堪此苦行耶。
答曰。尚當死豈不堪苦行耶。王曰。若堪者
聽。使七日乞食。王令宮内。修伽妬路來乞時。
與極惡食餘殘穢臭者。即使著弊衣造諸房
乞食。處處皆得惡食。以免死之情重。甘心食
惡食。滿七日已。王見其無悔恨。即聽爲道。汝
常言。道人閑樂多情難信。汝所乞食故在我
宮内。猶尚精細。道人乞食又甚於此。所食如
是。豈可有情欲乎。即付善念爲沙門。王遣
使至石室城。於彼城中行諸禪觀。或在塚間。
或在樹下。時在塚間觀死屍。夜見有餓鬼打
一死屍。問曰。何以打此死屍耶。曰坐此屍
困我如是。是以打之耳。道人曰。何以不打
汝心。打此死屍。當復何益也。須臾頃復有一
天。以天文陀羅花散於死屍。道人復問曰。何
以散此臭屍爲。答曰。我由此屍得生天上。此
屍即是我之善友。故來散華報往昔恩耳。道
人曰。何以不散華於汝心中。乃散此臭屍花
爲。夫善惡之本。皆心所爲。汝等乃復捨本取
其末耶。時修伽妬路自念。我從死得活。由是
因縁當得解脱。於是觀身念死。思惟分別解
了無常苦空非身。即得羅漢。以是言之。念死
者亦至涅槃
分別功徳論卷第三



分別功徳論卷第四
  失譯人名附後漢録
如來所以廣爲四部各各説第一者。乃爲
將來末世遺法之中。或有四姓外學梵志。及
部弟子。共相是非。自稱爲尊。餘人爲卑。
如是之輩不可稱計。故豫防於未然。故開自
足之路耳。今稱拘隣爲第一者。以其釋種豪
族。王簡遣侍從勞苦功報。應敍是第一。又復
初化受法。無能先者。亦是第一。善能勸導將
養聖衆。先受善來之稱。復是第一。人中所
歸仰。遮加越爲最。光明之中日爲最。星宿
中月爲最。萬川中海爲最。四天王中提頭頼
爲最。三十三天中釋提桓爲最。欲界六天中
波旬以爲最。色界十八天淨居以爲最。九十
六部僧釋僧以爲最。九十六種道佛道爲上
最。拘隣比丘等五人中爲最。以是言之。拘隣
爲第一
優陀夷比丘勸導以爲最。比丘皆勸導所以
稱最者。佛將還度本國。先遣現神變。與王相
酬酢。一一解釋。人所度不可計。故稱勸導最
也。摩訶曇比丘。利根捷疾。餘比丘皆漏盡成
神通。此比丘漏未盡以成神通。故稱第一」
凡乘虚者皆以神足。此比丘能行空如履地。
是善肘比丘之所能也。故稱第一也
目連神足默往異刹。婆破比丘神足陵虚。聲
振遐邇。能攝伏外道。故稱第一
牛脚比丘者。以二事不得居世間。何者。此比
丘脚似牛甲。食飽則呞。以是二事不得居世。
若外道梵志見其呞者。謂沙門食無時節。生
誹謗心。是以佛遣上天。在善法講堂坐禪定
意。善覺比丘常爲衆僧。使至天上。佛涅槃後。
迦葉鳴揵椎。大集衆僧。命阿那律。遍觀世
界誰不來者。阿那律即觀世界盡來。唯有
洹比丘今在天上。即遣善覺命召使來。善覺
到三十三天。見在善法講堂入滅盡定。彈指
覺之曰。世尊涅槃已十四日。迦葉集衆。遣我
相命。可下世間至衆集所。*橋洹答曰。世間
已空。我去何爲。不忍還世。欲取涅槃。即以衣
鉢付於善覺。還歸衆僧。便取涅槃。以是因縁。
善處天上。故稱第一
善勝比丘者。本是貴族之子。初生之時。有自
然金屣著足而生。父母珍之。爲起三時殿。
妓女娯樂不去左右。時婦睡眠。覩其白齒。
身形雖妙但是骨*耳。具觀惡露森然毛竪。顧
視宮宅猶似塚墓。驚走出戸。二神迎接。問二
神曰。今者委厄誰能爲救。二神答曰。唯有
世尊善能*救厄。曰今爲所在。答曰。近在祇
洹。可從啓請。尋光至佛頭面禮足。佛因本心
爲演妙法。即時心開漏盡結解。以是因縁。善
勝比丘惡露觀第一
優留毘迦葉所以稱第一者。乃宿世以來弟
兄三人。常有千弟子相隨。今遇釋迦文佛世。
佛以十八變度迦葉千人。佛衆得成。四事供
養猶此而興。以是言之。優留毘迦葉。能將護
聖衆供養第一也
江迦葉所以稱第一者。佛爲説法。一心聽受。
誼入神。諸結消盡。徳實内充。乃徹骨髓。
故脂髓外流。状似汗出。以是言之。心意寂
然能降諸結。故稱第一
馬師比丘者。從佛受學。方經七日。便備威儀。
將入毘舍離乞食。於城門外遇優波坻舍。
遙見馬師威儀庠序法服整齊。中心欣悦。問
曰。君是何等人。曰吾是沙門。曰君爲自知爲
有師宗耶。曰有師。師名爲誰。云何説法。答
曰。吾師名釋迦文。天中之天三界極尊。其所
教誨以空無爲主。息心達本。故號沙門。優波
坻舍聞此妙語。即達道迹。坻舍同學本有要
誓。先得甘露者。當相告示。即辭馬師至拘律
陀所。拘律陀見來顏色異常。疑獲甘露。尋
問得甘露那。曰得也。甘露云何。甘露者達
諸法空無也。拘律尋思復得道迹。馬師所以
威儀第一者。以宿五百世爲獼猴。今得爲人
性猶躁擾。出家七日即改本轍。學雖初淺善
宣尊教。使前覩者悦顏達教。以威儀感悟故
稱第一。身子所以稱智慧第一者。世尊又云。
欲知身子智慧多少者。以須彌爲硯子。四大
海水爲書水。以四天下竹木爲筆。滿中人爲
書師。欲寫身子智慧者。猶尚不能盡。況凡夫
五通而能測量耶。故稱智慧爲第一
目連所以稱神足第一者。世尊亦説有證。昔
日三災流行。人民大飢。目連心念。此地下故
有曩日地肥在中。今人民大飢。意欲反此地
取下地肥以供民命。念已白佛。今欲以四神
足。反地取下地肥以濟民命。不審可爾以不。
佛言。止止。目連。汝神足雖能反此無難。那中
衆生。可以一手執蟲一手反地。佛言。不可。
所以然者。後世比丘多無神足。設後有飢時。
國王臣民命沙門反地。若不能者。謂非沙門。
以是神足證故稱目連爲第一
二十億耳比丘。所以稱苦行第一者。昔占波
國有大長者。生一子。端正姝妙。足下生毛長
四寸。未曾躡地。所以足下生毛者。昔迦葉佛
時。爲大長者。財寶無極。爲衆僧起精舍講堂
訖。以白&T073554;布地。令衆僧蹈上。由是因縁故。
得足下生毛。所以字二十億耳者。生時自然
耳中生寶珠。價直二十億。即以爲稱。時瓶沙
王聞其奇異。欲與相見。故命令來。計道里十
五日行乘車而來。將欲下車。輒布&T073554;在地。然
後行上。既到王所。王命令坐。勞問訖。聞能彈
琴。即命使彈之。相娯樂訖。共至佛所。時佛
與大衆廣説妙法。見佛歡喜頭面禮足。佛命
令坐。聞法欣悦即求出家。佛然其出家之志。
即爲沙門。勇猛精進經行不懈。肌肉細軟
足下傷破。經行之處血流成泥。積行遂久漏
猶未除。疲懈心生欲還白衣。我家錢財自恣。
廣爲福徳且免三惡。佛知其念。忽然於前從
地踊出。問比丘曰。汝本彈琴時。急緩衆絃得
成妙曲不。答曰。不成。若衆絃盡緩復得成不。
答曰。不成。若不緩不急絃柱相應得成妙音
不。答曰。得成。佛言。行亦如是。不急不緩處
其中適。和調得所。乃可成道*耳。思惟佛語。
心豁開解。便成羅漢。以是因縁故稱苦行第
一也
阿那律所以稱天眼第一者。時佛爲大會説
法。阿那律在坐上睡眠。佛見其眠謂曰。今
如來説法。汝何以眠耶。夫眠者心意閉塞與
死何異。那律慚愧剋心自誓。從今以後不敢
復眠。不眠遂久眼便失明。所以然者。凡有六
食。眼有二食。一視色。二睡眠。五情亦各有二
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眠食故喪眼根。
佛命耆域治之。曰不眠不可治。已失肉眼無
所復覩。五百弟子各棄馳散。倩人貫針。捫
摸補衣。線盡重貫。無人可倩。左右唱曰。誰欲
求福者與我貫針。世尊忽然。到前取來。吾與
汝貫。問曰。是誰。曰我是佛也。佛已福足。復
欲求福耶。曰福徳可厭耶。那律思惟。佛尚求
福。況於凡人耶。心中感結。馳向佛視。以至心
故忽得天眼。以得天眼。復重思惟便得羅漢。
凡羅漢皆有三眼。肉眼天眼慧眼。那律正有
二眼。慧眼天眼也。三眼視者亂肉天爭功。精
麁雜觀故曰亂也。那律專用天眼。觀大千世
界。精麁悉覩。別形質中。有識無識。皆悉別
知。天人所見。有淨不淨。極淨觀者。見世界中
諸有形類。有識無識。見皆動搖。疑謂是蟲而
非蟲也。不淨觀者。見飯粒動皆謂是蟲。優劣
之殊有自來矣。以是言之。天眼第一
離越比丘坐禪入定。所以稱第一者。昔波斯
匿王。請令坐禪在一樹下。時王請入宮食。經
歴六年不他周旋。正欲移在他樹。樹神不聽。
以何爲驗。將欲移時。樹神便散華供養。以是
爲驗。知其不聽。何以知其意無他念。時拘絺
羅來至離越所曰。何不坐好樹下。坐此枯樹
爲。答曰。名仁四辯第一。能分別法義及以應
辭。不審分別枯樹。是何辯中耶。自我坐此已
向六年。不別生枯。仁者方至而便分別耶。
王請入宮日日供養。使諸夫人各自當直。六
年以滿布施發遣。當達嚫時不識主人字。王
曰。六年受請不識人名。何定乃爾。答曰。我
樹下坐。尚不知樹枯生。況識人字耶。供養禪
福其徳至淳。隨王所願可至涅槃。福田之良
也。故稱樂禪第一也
他羅婆摩比丘。勸率施立齋講者。佛委僧
事。分部所宜。契經契經一處。毘尼毘尼一
處。大法大法一處。坐禪坐禪一處。高座高座
一處。乞食乞食一處。教化教化一處。隨事部
分各使相從。若有檀越來請者。以次差遣不
問高下。若有私請者。不聽在此例。時檀越請
盡。六群比丘。次値貧家懷恨而還。向佛怨
言。摩羅見欺。自受好處。見遣貧家。豈是平等
耶。佛命摩羅。卿實爾耶。答曰。不也。于時無
食。日欲差中。便和牛屎飮以當齋。聞六群
語。無以自明。即於佛前吐此糞漿。六群慚
愧。二人感結漏盡。二人還爲白衣。二人面孔
出沸血。命終墮阿鼻也。齋講者。齋集部衆綜
習所宜。善能勸成故。稱第一也
小陀羅婆者。主立房室。興招提僧。共成其功。
不復別稱也
頼吒婆羅比丘。所以稱豪貴者。是王者種。爲
人聰明博達。少好追學。聞佛出世開化愚蒙。
即詣祇洹精舍。聽採法言。聞教入神。思欲
出家。歸白父母。父母不聽。心自惟曰。一切衆
生盡是父母。豈獨二人是耶。念已便至佛所。
求爲沙門。佛問。父母聽不。曰不聽也。兄爲國
王。復白王求爲道。王亦不聽。心中思惟。要作
方便出家爲道。父母正有一子。不欲離目前
斯須之間。索一獨榻坐父母前。不飮不食經
六日。父母惶怖。懼殺其子。若殺此兒者。用此
死兒爲。聽當放之爲道。與兒要曰。今放汝爲
道。當數還歸。父母已許。便至佛所。問曰。聽
汝耶。曰已聽。佛便命曰。善來比丘。手摩其頭
鬚髮自落。如剃鬚髮七日者。袈裟著身便成
沙門。爲説四諦便成羅漢。以本要故。尋還歸
家。著衣持鉢在門而立。時婢淘米。將欲棄
泔。舒鉢索飮。婢擧頭視知是大家。便入白曰
郎君在外。父母欣悦。審是兒者。放汝爲良人。
即出迎入爲設餚膳。曰日時已過。法不應食。
父母曰。今日已爾。明日早來。即還所止。還
去之後父母約勅諸婦。兒明當來。汝等好自
莊嚴。汝容服飾各盡妙技。能使我兒還爲
白衣者。於汝大佳。復勅藏吏出諸珍寶。金銀
七寶各各別聚。冀兒意動還染於俗。明日食
時執鉢而還。就座而坐訖。諸婦婇女各設姿
態。或散華香。或拂衣捻草。婆羅曰。諸妹何
足煩勞耶。諸婦念曰。持我等作妹者將無還
理。語父母曰。用此寶物爲。此但誤人*耳。
由是致災禍。何不棄之於山澤耶。父母諫曰。
道徳在心何必出家。質多長者。亦在家得道。
曰未聞在家得漏盡者。質多所得。由有一生
分在。何足爲貴耶。雖復豪珍美玉棄之若遣。
故稱出家第一也
迦旃延所以稱善分別義者。將欲撰法。心中
惟曰。人間憒鬧精思不專。故隱地中七日。
*撰集大法。已訖呈佛。稱曰。善哉。聖所印可。
以爲一藏。此義微妙。降伏外道故稱第一
又復稱第一者。世尊至釋翅國。坐一樹下執
一杖。釋種咸來觀佛。往棄我女相好勝前。今
意復云何。答曰。意者不著世間不染於俗。梵
志曰。善哉。受解還去。後諸比丘不解此語。問
迦旃延。佛稱仁者。辯才折理。解義第一。世
尊所答。梵志不染不著者。其義云何。時迦旃
延即爲解説。比丘當知。眼縁色起痛。縁痛
起想。縁想來往。生識分別起染著心。於此染
著永已捨離。諸比丘聞説此語。意猶快然。
迦旃延觀諸比丘意不了。即引喩曰。有人於
此。欲求牢固之物。反捨根本而取枝葉。爲
得牢固不。曰不得也君等亦如是。佛近
此。而反見問。豈非捨本取其末耶。諸比丘即
往問佛。稱迦旃延所解。如是不審理應爾不。
佛答曰。如迦旃延所説。等無有異。以是因縁
復稱第一。君頭波歎所以稱行籌第一者。凡
籌者記録人數知爲誠實以不。答誠實。受籌
得其福。虚妄受者罪積彌大。漢言曰
籌。天竺爲舍羅。舍羅者亦名壞盡。福則罪盡。
罪則福盡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阿難邠坻女。
適尼揵國。問佛可爾不。佛言。宜知是時。
往必有益。女既到遙請世尊。佛知其意即默
然受請。勅阿難曰。明當受釋摩男請。鳴
集衆行神通。舍羅時上座。君頭未得神通。聞
行籌請自鄙未得神通。顧惟形影在衆座首。
由老野狐在紫金山。進退惟慮。正欲受籌不
在通例。正欲不受居爲上座。八歳沙彌尚得
神通。積年之功而無所獲。計惟如此。何用
爲。感結受籌。還授之間霍然漏盡。若以
虚妄受籌者。人身有九十萬毛孔。以此爲數。
不得受如此之數人身也。若以精誠受者。即
可得漏盡之證。以此上座可爲明證。所以復
爲上座者。以善能説法適可衆人。衆所推擧
故爲上座。以是因縁故。稱上座受籌第

所以稱賓頭盧能降伏外道者。毘舍離城中。
有質多長者。毎患六師貢高自大言。瞿曇沙
門。自稱爲尊。當與其捔技。若彼現一我當現
二。如是轉倍至三十二。時長者普請内外僧
供養訖。立大幢高四丈九尺。置栴檀鉢於
上。唱言。其能引手取此鉢者。便得第一。時賓
頭盧心自念曰。今當現神足令六師等默然
降伏。又念曰。世尊常誡諸弟子。不得現神
足。若今不現者。懼彼永以得罪。若現者懼違
尊教。俛仰不已。便現神足。伸手取此旃檀鉢。
昇在虚空。繞城七匝。還在座上。謂諸梵志
曰。卿等復現其二也。六師默然。時大鬼將
軍名曰半師。謂六師曰。促現其二。時六師
徒衆莫知所湊。以是言之。知賓頭盧降伏外
道最爲第一也。所以稱讖比丘瞻病爲第一
者。時祇陀精舍有一比丘。病疾困篤。久寢
床褥。脊下蟲出。呻號終日。佛與諸比丘按行
房舍。見此比丘困篤如是。問曰。有人瞻視汝
不。曰無也。又問曰汝先時頗瞻視他病不。答
曰。不也。佛言。汝不視他病。云何欲望人看
也。於是如來襞僧伽梨。自手摩捫。爲其湔
浣。時天帝釋亦來佐助。世尊瞻視病人。於是
病比丘蒙世尊恩。即得除愈。佛告諸比丘。自
今已後。若有病者。當相膽視。時世尊顧謂
諸比丘。誰能常*膽視病者。唯有讖比丘*耳。
讖比丘常以五事*膽視病者。云何爲五。分別
良藥。亦不懈怠先起後。臥。恒喜言談少於睡
眠。以法供養不貪飮食。堪任與病人説法。是
謂讖比丘以此五法*膽視病人。未曾有不
差者。所以者何。此比丘乃前世時。曾五百
世爲醫善解方藥。聽聲察色知病根源。兼以
四事*膽養病者。以是因縁。稱讖比丘*膽病
第一也。所以稱朋耆奢比丘能造偈頌者。此
比丘前爲長者子時。爲人天才聰朗觸物讃
頌。時出行遊。遇一技家女。形容端正世之希
有。覩之情欣便欲納之。歸白父母。啓以
見。願父母爲我娉索不。父母不悦。卿族姓子。
如何改趣毀先人風。其子意猛。復重啓曰。
若不爲我納者。不能存世。父母見子言。重不
忍呵制。便言。隨汝非我所知。即自遣人與女
家相聞。女家是技種唯技爲先。便荅來使曰。
不貪君財。唯能衆技兼備者。便持相與。朋
耆聞之。即詣技工學於諸技。不經數旬衆技
兼備。復重遣信。所學已備便可相惠。主人
答曰。若伎備者當詣王試。時在正節。王集
衆技普試藝術。若最勝者賜金千兩。王亦聞
此女妙。欲納之宮裏。試之技法縁幢爲最。
竪幢高四丈九尺。下置刀劍。刃皆上向。間
趣容足。時朋耆縁幢於上空旋七匝便下投
之空地。王懼失女。詐佯不視。人皆言妙。王
言。不見。若審妙者更復爲之。朋耆念曰。若不
順王教者。必失此女。規一果情。朋耆冒死
復縁既至幢頭。顧視女面。心自惟曰。何坐
此人乃至斯困。心懼形慄恐不自全。女人虚
妄何用此爲。佛知此人。必可濟度。若不救者
當墮三塗。告目連曰。汝以神足救彼危厄。
目連奉教即往現變。於虚空中結加趺坐。復
於幢下現七寶階。餘人不見朋耆獨覩。徐於
梯間七匝而下。神力所接内安外危。王與衆
人甚爲奇異。王手自牽女以付朋耆。朋耆曰。
不用此虚詐之物。誑惑世人迷誤清直。亡國
破家莫不由之。即尋目連往詣世尊。世尊告
曰。善來比丘。便成沙門。爲説四諦。即得應
眞。喜情發中而形於言。便作頌偈。讃於世尊
    清淨十五日 五百比丘集
    已斷諸結使 仙人不受習
    猶如轉輪王 群臣普圍遶
    四海及與地 所典無有表
    降伏人如是 導師無有上
    將護諸聲聞 三明壞結性
    一切世尊子 無有塵垢穢
    已破愛欲網 今禮星中月
以是因縁。稱朋耆奢能造偈頌讃如來徳爲
最第一
所以稱拘絺羅爲四辯第一者。凡聲聞四辯
不必具足。或有法辯而無義辯。或有義辯而
無法辯。或有應辯而無辭辯。或有辭辯而無
應辯。拘絺羅盡具此四辯。舍利弗迦旃延亦
有四辯。所以不稱爲最者。身子自以智慧爲
主。迦旃延自以*撰集爲主。故各不稱四辯
*耳。雖復四辯亦不及拘絺羅。拘絺羅但辯一
句之義。七日不盡。況復四辯。豈可計量乎。以
此事故爲四辯第一
所以稱難提比丘乞食第一者。餘比丘雖復
乞食。或不具戒。或有貪心。或左右顧視。心不
專一。或避寒暑。然此比丘當乞食時。都無此
事。乞食既精。施者福多。今故引喩。以況大
小。有人問射法。一人射百歩玄毛。一人射
地塵出。何者爲難。答曰。*玄毛爲難。雖射而
不著地。此不足言也。若施乞食。若施衆僧。何
者爲大施眞阿練。喩中*玄毛施不得眞。喩其
射空。其事雖難有得有失。箭著地者。喩施衆
僧。射毛雖精有失者多。射地雖易未曾失地。
福田地厚故無増減。阿練精麁故有得失。難
提得精故稱第一也
所以稱施羅一坐一食者。此謂頭陀一行也。
夫阿練法。或乞食。或坐樹下。或閑居獨處。
今此一坐一食者。從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
食。不問多少。其於一處坐食而已。若食未飽
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復食。常
一處食而不捨離。故稱施羅爲第一。所以言
金毘羅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過七。所
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時欲福度衆
生。專心念道無有貪想。若得好惡不以増減。
隨次乞食不擇貧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時。更
有布施者。足則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
食者。便還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當至某
家不至某家。都無分別之想。故名七家沙門
也。還則靜坐斂心在道。故稱金毘羅於七家
乞食爲第一也
堅牢比丘者。以常居山澤閑靜之處爲行。難
提比丘。常以乞食耐辱爲行。金毘羅比丘。以
七家乞食爲行。施羅以一處食爲行。十二頭
陀各居一行。浮彌比丘者。守持三衣不離食
息。或曰。造三衣者。以三轉法輪故。或云爲三
世。或云爲三時故。故設三衣。冬則著重者。夏
則著輕者。春秋著中者。爲是三時故。便具三
衣。重者五條。中者爲七條。薄者十五條。若大
寒時。重著三衣可以障之。或曰。亦爲蚊虻蟆
子故設三衣。以是縁故常持不忘。故云第一。
所以稱婆差比丘者。本在家時常以家爲患。
出家求道常在露坐。若入房室常苦氣閉。如
似掩口。是以常求露坐思惟行道。然後身體
調和氣息通暢。行道無閡。以是因縁。稱婆
差露坐第一
所以稱狐疑離越常處樹下者。在凡夫地。欲
求禪定。處在樹下。依倚計意。以除縛結。餘
比丘亦在樹下坐禪。所以不稱者。以其不能
一聞而自專思。此比丘一聞佛教。即能履行
專意不捨。六年盡結。前離越者。樂遊禪定。行
止不異。樂習事殊故各稱第一
所以稱陀多索比丘樂空者。此比丘入屋解
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喩識。外空喩身。入屋
達識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諸法亦如
是。此比丘聞説空教戢在心懷。入屋見空即
達身識。餘比丘者。結盡然後達空。空心難獲。
貴其先得故稱第一
所以稱尼婆比丘五納爲上者。此比丘觀身
穢漏三十六物。無可貪貴。厭賤此身故。以賤
物自障。或説曰。夫衣有可親近者不可親近
者。何者可親近。著惡衣令人羞慚自愧。是
可親近。著好衣令人自大奇雅。是不可親
近。弊衣助行。是以著五納。此比丘善能内外
相況故稱第一
所以稱優多羅比丘常樂塚間者。此比丘阿
難弟子也。先師得道心自念曰。此身流轉無
處不更。在天上時服御自然。今以捨棄。若
在人中爲轉輪王。七寶導從。亦復過去。或在
畜生恒食草棘。此亦過去若在餓鬼融銅爲
食。或在地獄。刀劍爲對。諸此罪形。皆以過
去。今得人身。齊此分畢。古今所貴。皆是棄
物幻危之形。無一可貪。倶當棄捐。便止塚
間。復念曰。正欲在樹下山澤。皆生民所貪。唯
有塚間人所不樂。是以居之。塚間所樂唯有
鬼*耳。兼有狐狼烏鵄之屬。今當入慈三昧以
濟彼類。以是故復居塚間。以是因縁常樂塚
間不處人中。故稱第一
所以稱盧醯甯比丘恒坐草蓐第一者。此比
丘常坐草蓐除去愛心云何除愛。雖復金床
机。都無愛著。或復説曰。若有人施妙座
者。亦如施草座無異。愛心既盡諸結亦盡。便
手執草向草作禮。有人問曰。何以向草作禮。
答曰。我因此草榮飾心盡。得道由之即是我
師。故向作禮*耳。五百獼猴得生天上。亦以
天文陀羅花散於故屍。由屍生天。故來散華。
夫貴者必以賤爲本。以是因縁稱坐草蓐爲
第一
所以稱優鉗摩比丘不與人語視地而行第一
者。此比丘常患口過。將欲改之。自思惟曰。正
坐此口。生天人中三塗。地獄啾吟喚呼。
備五道更苦無量。我今當如慕魄太子結誓
不言。四過三殃何由而生。既便不言端視而
行。佛奇其能。爾毎向諸比丘稱美其徳。語
阿難曰。如此比丘。宜存識録。以率來薄。以是
因縁稱之第一
所以稱一心比丘三昧第一者。此比丘昔曾
習定。研麁至。精今定功既立。行若遊塵。坐
而忘想。忘想理足。其喩如何。猶如有人食
百味食。意以飽滿更無食想。雖復行歩進止
蓋感。而後應白而後動*耳。依定立字。故曰
坐起行歩入三昧第一也
所以稱曇摩留支好遠遊第一者。其事有由。
佛在世時有一長者。字曇摩留支。來至佛所。
禮訖問訊佛言。曇摩留支別來大久。乃能相
見。有人問佛。不審。何以言別來大久。世尊答
曰。汝欲知之耶。答曰。欲知。佛言。我昔阿僧
祇劫時。世有一佛。名曰定光。我時爲梵志。
字曰超述。時*定光佛方欲入城。我即中路
相逢。見佛光相暉布。即嘆曰。世尊光相明踰
日月。世尊徳者乃隆二儀。世尊心者仁過慈
母。顧惟形影無以供之。今正是時。福田良美
可以殖根。見地少泥恐汚佛足。即解髮布泥
上。令佛蹈而過。佛即記曰。汝勇猛乃爾。却
後阿僧祇劫。汝當作佛字釋迦文。時邊亦有
一梵志。却起恚心曰。此人與畜生無異。乃
蹈他頭髮上過去也。從是以來阿僧祇劫常
墮畜生中。復在大海中爲魔竭魚。身長七千
由延時有五百賈客。乘船入海採寶。値此大
&T005156;船。垂欲入口。五百人惶怖各稱所事。時
賈客主語衆人言。今世有佛名釋迦文。濟人
危厄無復是過。我等稱名冀蒙得脱。即便齊
聲稱喚。魚聞佛名。本識由存。即自惟曰。釋
迦文佛已出世間。我身云何故在魚中。即還
沒水。五百賈客安隱而歸。時魚即半身出沙
壇上。不飮不食經二七日。命終生長者家作
子。字曇摩留支。今方來得與吾相見。是以稱
之久遠*耳。留支聞此。本末。即向海邊求故
屍。見海邊有大魚骨皮肉已盡。便行脇骨上。
思惟言。此是我故屍。即以華散故屍上。尋
既往忽然道成。以是因縁稱遠遊第一

所以稱迦渠比丘集衆説法第一者。此比丘
音辭朗達。聲震遐邇。其聞音聲。集衆無數。
即爲演説法奧美之業。諸人當知。如來出世
難可値遇。四諦甘露亦難得聞。諸人曼時。當
思惟眞諦。除去十二牽連之縛。可得涅槃。此
比丘恒助佛揚化。常以此教未墜於地。以是
因縁稱集衆説法音聲第一也
所以稱婆拘羅壽命極長者。以曩昔曾供
養六萬佛。於諸佛所常行慈心。蜎飛蠕動
有形命類。恒加慈愍。無有毫釐殺害之想。由
是慈福今獲其報。佛告阿難。如我今日。皮身
清淨無過於我。猶如蓮華不著泥水。正壽八
十。不如婆拘羅壽百六十者。如來隨世欲適
衆生。不現其異故壽八十。婆拘羅者受前宿
世慈心之福。故得年壽加倍之報。或問。但
以慈心便獲如此之壽耶。復更有。餘乎。曰有。
昔毘婆尸如來出世。時有十六萬八千比丘。
遊行教化。時有長者。居明貞修。禀性良謙不
好飮酒。時歳節會少相勸勉。薄飮少多。輒以
酒勢行詣世尊禮拜問訊訖。便請佛及諸弟
子。願受我九十日請。比丘疾病者。皆詣我
家而取醫藥。所須之物皆來取之。語訖還家
勅家内曰。我已請佛及諸弟子。四事供
養皆當辦具。約*勅竟。便睡眠。眠久還覺。其
婦白曰。君先約*勅嚴辦供具。而今默然所以
得爾。長者驚曰。我向何所言説耶。婦曰。君未
眠時無所説耶。曰我不省有所説。婦曰。君先
言。我已請佛及諸弟子。供九十日所須短乏。
不作是語耶。長者思惟曰。酒之誤人乃至於
斯已爾。慚愧便當即請。明日清旦於舍燒香。
遙請世尊。有一比丘來索藥。長者問曰。何所
患苦。答曰。患頭痛。長者曰。此必膈上有水
仰攻其頭。是以頭痛*耳。即施一呵梨勒果。
但服此藥足消此患。比丘服藥病即除愈。縁
是福報。九十一劫未曾病患。生長者家至年
八十。出家學道經八十年。道俗之紀合百六
十。在家時曾捔牛。斯須頭痛尋即除愈。自
爾常無疾患。以是之故。婆拘羅長壽第一。
於百年壽中而加六十者。此人五濁壽命。最
爲奇特。其喩於臭穢之中而生蓮花也。阿難
問婆拘羅。何以不爲人説法耶。爲無四辯。爲
乏智慧。而不説法乎。答曰。我於四辯捷疾之
智。非爲不足。直自樂靜不喜憒鬧。故不説法
*耳。難曰。婆拘羅長壽者。何以不生三方耶。
答曰。諸佛所以不生者。以其土人難化故。此
土衆生利根捷疾。極惡勇猛取道不難。是故
往古諸佛皆生此中。婆拘羅應在此成道。故
不生三方*耳
所以稱滿願子説法第一者。有三事得稱第
一餘比丘亦説法。無有三事可記。故不言第
一。滿願子説法時。先以辯才唱發妙音。使衆
座歡喜僉然傾仰。次以苦楚之言責切其心。
使令内腐肅悚興難遭之想。終以明慧空無
之教。聞者結解使恬智交養。世尊演法初
中竟善。滿願子亦然。三事倶善。自捨如來莫
能先者。身子自誓。從旦至中。要度一人令至
道迹。目連比丘亦誓度人。於四向之中課進
一階。然後乃食。其餘比丘皆亦度人。比滿願
子百不當一。滿願子從成道至涅槃。度九萬
九千人。於聲聞之中度人最多。故稱説法第
一也
所以稱優波離持律第一者。昔佛還本國。受
父王請。所從比丘雖復心精。無表容貎。時王
欲勸釋種豪族子弟出家爲比丘侍從世尊。
即宣令諸釋。其有兄弟二人者。皆當一人出
家爲道。若不從令者當重罰之。時有一釋種
子。名曰面王。釋中最長。次應先下髮。時佛命
優波離。爲其剃頭。重告曰。此諸釋種憍樂
體軟。汝好徐徐輕手與剃。優波離即輕手
復太輕不著。時優波離復反刀刃。以脊用之。
佛言。不可復用刀腹。亦曰。不可即以刀從頂
上剃泯然除盡。五百釋子皆悉如是。佛命優
波離曰。善來比丘。即成沙門。佛即授戒得
阿羅漢。次授五百釋子戒。優波離爲上座。以
手摩五百人頭爲弟子。受戒訖。次當禮優波
離。諸釋先素憍豪。不能下屈。加復是己之
子弟。各言。此是我家僕何縁禮之。佛言。不
爾。法無貴賤。先達爲兄。後者爲弟。俛仰不
已。制意爲禮。即時天地大動。諸天於上讃曰。
善哉善哉。今日諸釋降伏貢高。此意難勝
故地爲動*耳。當五百釋爲道時。亦有九萬九
千人出家爲道。優波離自從佛受戒已來。未
曾犯如毫釐。以是因縁故稱第一。但以是更
有餘事耶。祇園精舍北有一比丘。得病經六
年不*差。時優波離往問比丘。何所患苦。若
所須者便道。曰我所須者不可説。又問曰。汝
欲須何物。若此無者當從四方求之。若世間
者上天求之。曰我所須者舍衞城中有。以
違佛教故不可説*耳。曰但説無苦。曰我
思酒*耳。得五升酒者病便愈。優波離曰。且
住。我爲汝問佛。還即問佛。比丘病須酒爲藥。
不審。可得飮不。世尊曰。我所制法。除病者
優波離即還索酒與病即愈。重與説法得羅
漢道。佛讃優波離。汝乃問如來此事。使病比
丘得除差。又使得道。此比丘若不得度
者。後當墮三塗作識無有出期。汝乃爲將來
比丘説禁法。使知輕重得濟危厄。汝眞能持
律。以律藏付汝。勿令漏失。此藏諸藏之中。最
在其内不可示沙彌及以白衣。以是縁故復
稱爲第一也
所以稱婆迦利比丘得信解脱者。此比丘久
病著床。乃經六年。諸瞻視者皆悉捨去。比丘
自念。疾病經久。瞻視疲倦甚可患厭。又復如
來不見垂愍。且當自害以除患苦。即便索刀
向刀説曰。但當殺我亦當斷結耶。説訖以
刀自刎。正至咽半已得漏盡。比至頭斷以取
涅槃于時大地震動乃感波旬。波旬念曰。此
何瑞應乃爾震動。即以天眼觀見比丘自殘。
其形神爲所趣。遍觀諸天不見其神。復觀人
中亦不見之。復觀三惡道中。亦復不見。時佛
將諸比丘欲耶旬之。見屍火起。此波旬放火
覓比丘神。都不知所在。所以覓者。欲知進
趣壞令不成。諸比丘便耶旬之。佛歎此比丘
得信解脱。或曰。夫至信者委命自然。尚不執
何以自防況復自害*耶。答曰。信所以執
刀者。以刀爲慧劍。欲擬斷諸結。身即結本。根
則支從。身斷則結除。是以執刀者。不爲
閡也。執信刀斷疑樹故。下句云。意無猶
豫。從信解脱至無疑解脱者。即轉鈍爲利也。
以是義故。稱信解脱爲第一也
分別功徳論卷第四



分別功徳論卷第五
  失譯人名附後漢録
所以稱難陀比丘端政第一者。諸比丘各
各有相。身子有七。目連有五。阿難有二十。獨
難陀有三十相。難陀金色。阿難銀色。衣服光
曜金鏤履屣。執琉璃鉢入城乞食。其有見
者無不欣悦。自捨如來。餘諸弟子無能及者。
故稱端政第一。亦云諸根寂靜者。佛將諸弟
子至毘舍離柰女精舍。時難陀在外經行。柰
女聞佛來心中欣悦。欲設微供即行請佛。於
外見難陀經行。愛樂情深。接足爲禮以手摩
足。雖覩美姿寂無情想。形形相感便失不淨。
甘味潤體。體滿則盈。不淨之溢豈由心哉。柰
女不達疑有欲想。佛知其意。告柰女曰。勿生
疑心。難陀却後七日當得羅漢。以是言之。知
心不變易也。所以稱婆陀比丘解人疑滯者。
三世諸佛。皆共八萬四千。以爲行法。衆生得
道不必遍行。衆行隨其所寤處以爲宗。何者
衆生結使不同。病有多少。垢有厚薄。是故如
來設教若干。或有一藥治衆病。或有衆藥治
一病。猶六度相統。一行爲主衆行悉從。一行
者不專常名隨病所起對藥應之。若計常起
以無常對之。若計有心起以空心對之。當其
無常領行。萬行皆無常也。猶施造八萬。八萬
皆爲施。所謂略説者也。猶如來八音中。一音
統八響。一響統百教。一教統百義。一一相
領至千萬億。一音報萬億。其變如是。略説
統行。其喩亦爾。此比丘專以略説爲主。故
稱第一也。所以稱斯尼比丘能廣説法者。此
比丘三十年。在凡夫地中。廣爲人説法分別
義理。云何廣説。或因一行而長衆行。支流
繁衍乃至無數。猶病有相因而生。是以
藥相從而成。此比丘專以剖判爲主。不以斷
漏爲先。是以乃經三十年。方取道證。寂默忘
言乃遺前蹤。録其本績故。稱廣説第一也
所以稱天須菩提著好衣第一者。五百弟子
中。有兩須菩提。一王者種。一長者種。天須菩
提出王者種。所以言天者。五百世中常上生
化應聲天。下生王者家。食福自然未曾匱乏。
佛還本國時。眞淨王勸五百釋種子。出家學
道侍從世尊。此比丘在其例出家。時佛約勅
諸比丘。夫爲道者皆當約身守節。麁衣惡食
蓐爲床。以大小便爲藥。此比丘聞佛切
教。心自思惟。吾生豪貴衣食自然。宮殿屋
舍雕文刻鏤。金銀床榻七寶食器。身著金縷
織成服飾。足履金薄妙屣。然則猶不盡吾意。
況當著五納服耶。且當還家適我本意。念已
欲還。時佛在舍衞精舍。受波斯匿王請。即往
詣佛所辭退而還。時阿難語曰。君且住一宿。
須菩提曰。道人屋舍床榻座席如何可止。且
至白衣家寄止一宿。明當還歸。阿難曰。但住。
今當嚴辦供具。即往至王所。種種坐具幡蓋
華香。及四燈油事事嚴飾。皆備具足。此比丘
便於中止宿。以適本心意便得定。思惟四諦
至於後夜即得羅漢。便飛騰虚空。阿難心念。
此比丘儻捨屋去。所借王物恐人持去。便往
看之屋内不見。仰視空中見飛在上。阿難白
佛。天須菩提已得羅漢。今飛在虚空。佛語阿
難。夫衣有二種。有可親近。有不可親近。何者
可親近。著好衣時益道心。此可親近。著好衣
時損道心者。此不可親近也。是故阿難。或從
好衣得道。或從五納弊惡而得道者。所
在心。不拘形服也。以是言之。天須菩提著好
衣第一也。所以稱難陀迦比丘教授第一者。
舍利弗亦教授。普教授四部弟子。從旦至中。
要使一人至於道迹。此比丘者專教授比丘。
使得羅漢。譬如善射之人。以一發箭射於彼
賊。即中要處便使不起。喩此比丘善誨要慧。
聞者結除徑至無爲。不善射者。雖用多箭正
可一發。喩於身子雖廣演慧終成一階。優劣
之殊格然易見。故言教授後學最爲第一也。
須摩那比丘所以善誨比丘尼僧者。此比丘
常以苦切之言。誡勅諸尼僧。夫女人者多諸
情態。姿媚綺飾幻惑世人。身形穢漏九孔不
淨。三十六物無一可貪也。所以名須摩那者。
即華名也。以其生時耳上自然有此華。即以
華爲稱。時頻婆娑羅王來至佛所。見此比丘
耳上有華。怪而問佛。比丘法得著華耶。佛
告王曰。王自&MT01419;却。時王即以手捻去。續生
如故。如是不止。遂成華聚。王怪益甚。問其
所由。佛告王曰。乃昔毘婆尸如來出世時。此
比丘爲長者子。時歳節會共彈琴作倡戲訖。
便至佛所。此長者見佛喜悦。即以耳上華。擧
著佛耳上。佛即以神足化此花。於虚空中變
爲四柱臺。耳上如故。長者見變即發誓願。願
使將來世世値佛。所生端政耳上生花。以昔
福願今獲其報。王聞所説心即開解。前禮佛
足辭退還宮。所以善誨比丘尼者。比丘尼等
本是多情。人見比丘。端政兼耳上有花。心
猶愛樂。縁此愛情誨約切教。由是苦言愛著
即解。是故言善誨禁誡比丘尼僧最爲第一
也。所以稱尸婆羅比丘福徳第一者。尸婆羅
初生時。手把無價摩尼珠出。墮地便言。世間
頗有金銀七寶可持布施不。我今欲大布施。
作是言已。父母諸家皆大驚懼棄捨而走。或
呼是羅刹鬼。或謂天神。夫小兒生要須日月
滿足乃當言。今墮地便言。是大可怪。母情不
然。復還看之。語母曰。莫懼。我非鬼。我正是
母兒耳。其父月光曰。今當抱兒至尼揵子
所問其吉凶。即與婦抱兒至尼揵所。以状白
師。師曰。此兒無福。後當致禍。長者曰。兒手
中有摩尼珠。何以言無福耶。尼揵曰。至年八
歳時。汝家財寶盡。當在此兒手中消滅&T021250;。由
是皆當餓死。長者懼怖深惟疑惑。聞世有大
沙門。儻能知吉凶。當往至其所問此可否。
即往世尊所。中路復念。大沙門是王者種。生
長深宮又不學問。婆羅門等少小博學。尚不
知吉凶。沙門豈得能知耶。即欲還家。天
於虚空告長者曰。但當前進。何以復還耶。如
大聖無所不達。往必決疑。是非速往。即
前至佛所。禮拜問訊訖。便啓白。如向所説不
審吉凶。佛告長者。吉無不利。乃生此福徳之
子。此兒年二十當出爲道。常有五百童子共
倶。當得羅漢還度父母。長者聞佛所説。歡喜
踊躍不能自勝。即還歸家。辦具餚膳。請佛至
舍。願世尊賜小兒字。佛告長者。正欲爲字爲
天。人所不解。正欲字爲賢聖。凡夫所不解。迦
葉佛時名鬼爲尸婆羅。今正當字爲尸婆羅。
尸婆羅者。開通鬼神言語音聲。是故字尸婆
羅。阿難臨般涅槃時。度二弟子。一名摩禪
提。二名摩呻提利。摩呻提利者地王也。若不
作道人者。當王此閻浮提及三天下。故名摩
呻提利。阿難教此弟子。汝至師子渚國。興
顯佛法。彼國人與羅刹通。要須文字然後交
接。市易六十種書。書中有鬼書。名阿浮。人書
音名阿羅。摩呻承教至彼顯揚佛法。自是教
迹今日現存。尸婆羅開通鬼神。其亦如是。
故名尸婆羅。所以稱尸婆羅福徳者。生時兩
手中自然把摩尼珠出。乃昔毘婆尸如來時。
此比丘爲賈客。入海採寶。經過五難乃至寶
所。得一寶珠還持上佛。願所生處獲報自然。
以是因縁生即奇異。價二十億。初生之時自
然寶珠著耳而生。父集賈人訪其價直。衆
賈銓曰。直二十億。尸婆羅手珠無有限量。故
曰無價計。其寶所潤乃及七世。七世之中無
所渇乏。故稱福徳第一也。至年二十出家學
道。至世尊所。佛命善來。即成沙門。思惟四
諦。便得羅漢。時有五百童子。亦出家爲道。
常侍從尸婆羅。尸婆羅供給此五百人衣食。
所在適處供養無乏。所周旋處輒悉供養。至
羅悦祇。城南有大深山。山中饒諸毒虫虎狼
羅刹。即自心念。欲於山中避隱一時。時天帝
釋以知所念。即於山中作五百房及僧伽藍。
種種供養復經一時。夏坐已訖心念。違
以久當還禮覲。天時大熱念欲得涼。天
知之即降雲雨。少思漿飮即降甘露。所欲念
者應意即至。故曰福徳第一也。尸婆羅有叔
父。事外道梵志。爲人素慳不好布施。時有親
友。勸令作後世資。即請梵志數千。施百千
兩金。尸婆羅念。叔慳貪生不造福。設復施
慧不値良田。我不度者永爲棄捐。便往其家
持鉢乞食。叔曰。卿來何晩。我昨日大施。昨日
來者可得僧竭支。曰我自有竭支。亦不須之。
卿來何爲。曰我欲乞食。時叔不與。便現身
於虚空中。作十八變。身出水火。長者心念。
此必瞋恚。儻燒我家。即呼使下來與座。坐
曰。我欲得食。即與臭穢惡食。即便受之呪願
而食。食入鉢中。福徳所感變成甘露。有天於
上歎曰。善哉長者。乃作是大施也。福徳之施
也。無能過者。長者心念。我先施梵志百千兩
金。而無歎我者。今施此少惡食。乃歎爲善。將
無妄語耶。天復告曰。所施雖少福田良美。
故曰大施也。長者復念。天必眞實重來告我。
即以百千兩金與尸婆羅。尸婆羅曰。我比丘
法不應取金。尋往詣佛問其所以。答曰。可取
隨意轉施。即受此金施諸同學。爲叔父説法
即得道迹。能變臭惡成爲甘露。故稱福徳第
一也。從生至涅槃未曾有乏。般涅槃時身上
雨種種甘膳飮食。所以得爾己身足。復欲潤
及衆生故也。以是故復稱爲第一也
所以稱優波先比丘具足衆行第一者。此比
丘徳行充足於内。形容端嚴於外表裏相應。
所適皆悦。難陀三十相。阿難二十相。表相雖
多。於沙門威儀不能悉備。此比丘相雖十一。
禮儀備擧。以備造適無往不應。長中幼年覩
莫不歡。所謂内充者。謂四諦如有八正眞妙。
充實靈府未曾虚耗。故稱具足衆行道品之
法爲最第一也
所以稱婆陀先比丘所説和悦不傷人意者。
此比丘常愼口。不犯四過。夫士處世斧在口
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此比丘於是麁獷之
言。永已除盡。常擇言徐語思而後露。發言
投意必令歡喜。若在長老中年幼稚。隨其所
好皆能可悦。所以稱此比丘能善言者。有比
丘已得羅漢。雖復漏盡。由有口過。因行
江水漸欲深。便發惡言曰。弊婢婬種物。時江
神女聞此惡言心念曰。此比丘乃發惡聲如
是。正欲推著水中。以是比丘故。且當問佛。即
行問佛。有比丘渡江水小深。便罵詈言弊婢
婬種。比丘法應罵耶。佛即遣一比丘。呼此罵
比丘來。比丘即來。佛告比丘。汝爲沙門何以
罵耶。比丘對曰。弟子不罵。直言婢婬種*耳。
江神女曰。看此比丘已復罵歟。願世尊説此
本末。羅漢故有瞋恚在耶。何以罵耶。佛言。羅
漢無復瞋恚。直以口串故*耳。此比丘曾爲
婆羅門。婆羅門法喜罵詈。曰胎中奴。不必瞋
罵。直自口慣習*耳。又復前五百世爲汝夫
時常罵汝爲婢。是以宿識不除故復罵*耳。江
女曰。雖復羅漢故有口過。我不用羅漢。願我
後求無上正眞道。度脱一切如佛無異。佛語
比丘。汝向此女人懺悔。比丘即悔。女亦向比
丘懺悔作禮已各別去。雖復漏盡猶有麁言。
況於凡夫而不愼言也。以是因縁知是比丘
護口第一也
所以稱摩訶迦延那比丘安般第一者。千二百
弟子中。唯有此比丘及羅云。能行安般第一。
何以知之。昔羅云從佛行。佛以善權故。現脚
&T050509;使羅云見。羅云見已。心念曰。此老公持
如此形貎。捨轉輪王位。著道行乞耶。何以不
羞。我不能復行乞且歸去。我祖父眞淨王故
在。何能作是勤苦爲。佛即知羅云心中所念。
告羅云曰。汝知不。天地尚無常。況汝轉輪聖
王。豈可得久。當解非常。有形皆苦。身非我
有。皆當磨滅不得久停。羅云思四非常。意猶
未*寤。佛教行安般守意。安般者入出息也。
息長亦知。息短亦知。短息者從心還。長息者
謂從足跟中來。復知冷暖。入息爲冷。出息爲
暖。所以知長短冷暖者。欲分別五陰所趣深
淺。所從出入尋息本末。知病源由。若息入時
不知所從來。若息出時不知去至何所。解無
來往。病亦復然。如是思惟遂得羅漢。摩訶迦
延那行安般者不同羅云也。於息自在。若欲
從眼從耳。隨意出入。復閉眼耳鼻口。便從九
十萬毛孔出。何以知其從毛孔出。此比丘本
是王種。弟兄二人。其弟端政姝妙。時王崩亡。
兄應紹繼。弟自以爲勝。密望人擧。然國俗
法不得越次。即擧兄爲王。弟心不伏。不肯稱
臣。自求出國。王即聽之。求索兵衆。王恣與
之。即選八萬牙象被鉀鼻劍。嚴辦已訖。念
曰。何國最善。吾欲攻取。毘舍離國諸國最勝。
當往攻取。以爲己用。即引兵而趣。正至半道
時。有五百賈客*採寶而還。欲詣摩竭中路相
逢。問賈人曰。天下人中形容姿貎頗有勝我
者不。賈人便笑。王問。何以笑耶。答曰。我爲
自笑*耳。復重問曰。笑要當有意。何以不説。
答曰。王若不瞋者。便當説之。王曰。但説終不
瞋汝。賈人曰。我聞有白淨王子。名曰悉達。巨
身丈六紫磨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時
迦延那聞賈人語。心懷恐懼。悉達若知我來
者。必當興軍逆來見伐。頓止中路不敢復前。
時毘舍離人聞其興軍欲來攻伐。不能自寧。
即往問佛。如何禳之。佛言。無苦。吾自化之。
其夜世尊即往現變。於虚空中結加趺坐。晃
若金山曜於大衆。擧頭視曰。是何等人。答
曰。我是賈客所道者。即曰。賈客誑我也。向
者不道能飛。而今現飛。心中惶怖懼其爲害。
叉手問曰。不審至此。何所約勅。世尊答曰。勿
懷恐懼。吾不害汝。我名爲佛。濟渡一切。甘露
妙法汝欲聞不。答曰。願欲聞。佛觀其根應
從安般而得度。即爲説守出入息。知息長短。
及知冷暖。聞佛所説。心即開解。得須陀洹道。
便捨軍衆求爲道人。佛即受之。善來比丘。
便成沙門。重思安般分別四大三十六物惡
露不淨。尋達至妙逮無漏果。故稱諸比丘中
安般第一也
所以稱優頭槃比丘計我無常爲第一者。此
比丘宿行恭恪。若見長老師父事之。若見中
年敬之如兄。於己小者愛之如弟。謙恪之至
故受姝大之報。得爲比丘侍佛左右。雖有高
大之形。常不自恃。恒計非我身無常主。解
達明慧。心亡是非。故能遺形。喪憍謙遜爲首。
何以知形體姝大也。佛始成道。度迦葉兄弟
三人。有千比丘。遊摩竭國。度洴沙王將還
本國。先遣優陀夷告眞淨王。却後七日當來
入化。時王聞之喜踊無量。即勅嚴駕。平治道
路。掃灑燒香。以待如來。如來將千二百五十
比丘來過釋翅。如來心念。今父王必當來
迎。不可使尊重屈體。當現神足。昇虚而行與
人頭齊。欲使王手接如來足而已。所以爾者。
佛雖徳尊。不欲使父母屈體故也。時優頭槃
比丘在如來右。密迹力士在如來左。如來身
正至此比丘肩。王問曰。佛左右者是何等人。
乃爾高大耶。答曰。右者是優頭槃比丘。左
者是閲叉鬼金剛力士也。又曰。是何等國人。
乃爾殊異。答曰。是摩竭國人。又問曰。爲是
神足身。爲是遺體耶。答曰。是父母遺體身。非
神足也。諸釋念曰。如來神徳不可思議。乃令
羅刹惡鬼高大之人在其左右也。以是因縁。
知是比丘身爲延短也。此比丘侍佛左右。恒
欲障曀如來。諸天世人以是爲患。如來有二
種身。一法身。二肉身。此比丘但愛金色肉身。
不愛無漏法身。親近弟子法當囑累。懼遺法
身闕於將來。以是二事故。如來發之以及阿
難*耳
所以稱拘摩羅迦葉能雜種論者。此比丘常
爲人敷演四諦。時兼有讃頌引譬況。喩一諦
一偈讃引一喩。乃至四諦亦皆如是。故稱雜
論第一也。拘摩羅者童也。迦葉者姓也。拘
摩羅迦葉即是童女子。何以知其然。昔有長
者。名曰善施。居富無量。家有未出門女。在家
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躯。父母驚怪詰其由
状。其女實對不知所以爾。父母重問。加諸杖
楚。其辭不改。遂上聞王。王復詰責。辭亦不
異。許之以死。女即稱怨曰。天下乃當有無道
之王。抂殺無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試。見抂如
是。王即撿程如女所言。無他増減。王即
其父母。我欲取之。父母對曰。隨意取之。用此
死女爲。王即内之宮裏。隨時瞻養。日月遂滿
産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家學道。聰
明博達。精進不久。得羅漢道。還度父母。時有
國王。名曰波紲。信邪倒見。不知今世後世作
善得福爲惡受殃。謂死神滅不復受生。不信
有佛。不識涅槃。以鐵鍱腹畏智溢出。誇王
獨歩自謂無比。時童迦葉往至其門。王見迦
葉被服異常。行歩庠序威儀整齊。王即與論
議。王問道人。道人言。作善有福爲惡受殃。
王言。今我宗家有一人。爲善至純。臨欲死
時。我與諸人共至其邊。語其人言。如君所行
死應生天。若上天者來還語我。死來于久不
來告我。我是以知作善無福*耳。道人答王曰。
夫智者以譬喩自解。譬如有一人。墮百斛圊
厠中。有人挽出。洗浴訖著好衣服。以香熏身
坐於高床。有人語此人曰。還入厠中去爾。此
人肯入。以不。王曰。不肯。道人曰。生天者其
喩如是。天上快樂五欲自恣。以甘露爲食。食
自消化無便利患。身體香潔。口氣苾芬。下觀
世間猶猪處溷。正使欲來聞臭即還。以是言
之。何由得相告耶。如是比譬喩數十條事。王
意開解。信向三尊。以是因縁故。童迦葉能雜
種論爲第一也
所以稱面王比丘著弊惡衣無所羞恥者。可
名作十一頭陀耶。或曰。非也。何以謂爲第一
也。比丘著一種衣。終身不改。何以知其然。此
比丘本是釋種子。初生之時有異神徳。母始
懷妊時。請梵志占相。梵志策曰。此兒頭上有
天冠相。其母聞之歡喜佯不樂。念曰。夫天冠
者王者相。一國之中不可有兩王。恐王害之。
是以不樂。所以内喜者。若實是王者。自然當
有護。何憂不濟也。日月遂滿産一男兒。頭上
有天冠影。復請梵志爲作字。梵志曰。頭上有
王相。復不可離此相。當名爲面王。即字爲面
王眞淨王聞之。心懷愁憂。此兒有王者相。
後必奪我位。當如之何。正欲輒殺罪不應死。
正欲置之懼必奪己。俯仰憂悒不能自寧。佛
來還國時。王宣令諸釋曰。若有兄弟二人
者。遣一人出家爲道侍從世尊。此兒復一已。
不得使出家在五百人例。是以益懷愁悴。時
面王年十歳。心自念曰。正使轉輪聖王。亦
復無常。又復不及諸釋出家。人身難得。佛世
難値。曼値佛世。宜當出家。即白其母。我欲出
家學道。母曰。我正有汝一人。捨我者我便當
死。面王即啓眞淨曰。我欲出家。王當聽不。眞
淨歡喜曰。大可爾。面王曰。自惟一已。母無所
付囑。以此爲恨*耳。王曰。卿若能出家者。我
便當以卿母爲姊分半國相給。面王歡喜。即
還家以状白母。母即聽之。當出家時。被一張
&T073554;。至世尊所欲求爲道。世尊曰。善來比
丘。即成沙門。佛制比丘有三衣。此面王比丘
直更染此白&T073554;。以爲袈裟。都不用餘衣。白佛。
弟子正欲終身被此一衣。願世尊聽之。佛即
默然可之。自是已往常被此一衣。故世尊曰。
我弟子中著弊惡衣者。無過面王比丘也。此
於八大人念中。少欲知足最爲第一也
所以稱羅云持戒不毀者。或曰。羅云喜妄語。
云何言持戒也。或曰。羅云不妄語。直自瞋佛
*耳。何以瞋佛也。以佛不作轉輪聖王故。若
作聖王者。當有八萬四千大臣。八萬四千玉
女。象馬車乘事事有八萬四千。捨如此之位
而作沙門東西行乞。不可羞耶。計聖王之利。
嫌如來故。作妄語*耳。人問羅云如來所在。
如來實在祇樹精舍。而答云在晝闇園。實在
晝暗園。而詐言在祇園。反覆妄語誑於來人。
阿難白佛。羅云妄語。佛喚羅云來。卿實妄
語耶。對曰。實爾。羅云。汝何以作妄語耶。我
所以捨聖王位者。以聖王位不可恃怙。皆歸
無常無長存者。正使帝釋梵王皆不可保。況
復聖王而可恃頼耶。羅云。我前後捨此不可
稱計。而汝方恨也。佛語羅云。汝取水來。羅
云即盛滿鉢水授如來。如來執鉢水。謂羅云
曰。汝見此水不。對曰。已見。佛言。此水滿鉢
無所缺減者。喩持戒完具無所損落。復
半棄。謂羅云曰。汝見此水不。對曰。見之。佛
言。此水以失半。喩戒不具足。復*寫水使盡。
示羅云曰。見此空鉢不。答曰。已見。佛言。犯
戒都盡。喩如空鉢。復以鉢覆地示曰。汝見不。
答曰見。佛言。已犯戒盡當墮地獄。喩鉢口向
地也。羅云自被約勅以後。未曾復犯如毫釐。
故稱第一持戒也。或曰。復更有事。身子將羅
云。入舍衞城乞食。時有婆羅門。見羅云在後
行。即興惡意打羅云頭。血流汚面。羅云即生
惡念。要當方便報此怨家*耳。但言婆羅門
者。皆當破滅終不置也。身子已知羅云心中
所念。爲其拭血。謂羅云曰。當憶汝父。昔爲須
念王時。人來索眼。即挑眼與。亦不悔恨。在園
中坐禪時。王截手足。亦不悔惋。若爲象時。
以牙與人。亦不厭惓。汝今云何起此惡念。羅
云聞師所説。即自剋責。我今云何惡心向彼。
即忍如地。不起害心如毛髮許。時打羅云首
者。墮無擇地獄中。以是因縁知羅云持戒第
一也
所以稱般咃比丘能隱形不現者。般咃者道
也。有雙生兒棄之於路。有人收取養長令大。
各出家爲道。無人與作字。即字爲道生。
言般咃也。時摩竭國數天雷暴雨。五穀不
登。王名頻頭&T005293;羅。是阿闍世王祖。募四遠
曰。有能却暴雨者。大與財寶。時有婆羅門。名
梵志。善知呪術。來應募曰。我能却雨。王
即聽使現術止雨。時陰陽和調五穀大熟。梵
志白王索止雨功報。王雖口許竟不報惠。諸
臣人民見王不與。各復許之。梵志家儉毎從
索之。其於不與遍索不得。梵志大恚誓作毒
龍。滅人苗稼。若有種五穀者。苗稼成好。大
震雹殺。使根莖不立。何況有葉耶。誓已命
終。即生龍中。號名無葉。時摩竭國人民種作
苗稼適生。龍即雹殺。如是經數年人民飢困
死亡者衆。佛愍傷之。欲化此龍。即將密迹
阿難般咃。至倶持國詣龍所止。時龍見佛來
惡心生。曰今當放雹殺此沙門。即雨山石佛
右迴視密迹。密迹知佛意。即以金剛杵擬之
墮大石山。塞其龍淵。龍大瞋怒。眼中火出。佛
右迴視般咃比丘。般咃比丘即知佛意。欲使
降龍。般咃即以神足隱形。以水滅龍眼火。龍
於耳鼻口出火。亦以水滅此。比丘復以神
力。於龍眼耳鼻口中反覆出入。而龍不見。隱
形在内現手於外。龍覩此變即便心伏。佛復
與三人等於前往反經行。石上有四人迹。而
三人現。龍即問佛一人所在。答曰。是汝師迹。
又曰。師名爲誰。今何不現。答曰。名曰般咃。
佛欲使遠現。即知佛意。百歩現形。龍遙見
之。歡喜爲禮。佛即授之八關齋法。自是以往
風雨和調。五穀豐熟人民安寧。以是因縁。知
般咃隱形第一也
所以稱祝利。般咃能化形體作若干變者。祝
利者極闇也。此比丘精神疏鈍。佛教使誦掃
帚。得帚忘掃得掃忘帚。六年之中專心誦此。
意遂解悟。而自惟曰。帚者篲。帚者除。篲者
即喩八正道。糞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掃三
毒垢。所謂掃帚義者。正謂此耶。深思此理心
即開解得阿羅漢道。所謂化形體者。以四諦
妙慧化五陰形也。正有此化。更復有餘。曰有
婆羅門。名曰梵天。亦名世典。所以名世典者。
博覽群籍圖書祕讖。天文地理無不關練。故
名世典也。自以徳高命敵而行。誰能與我論
者。聞釋種比丘中最下者有祝利般咃。
婆塞中最下者。有瞿蜜多羅。吾當與此二人
共論。即來與般咃共論。謂般咃曰。能與我
共論耶。般咃曰。我尚能與汝祖父梵天共
論。何況汝盲無目人乎。梵志尋言即詰曰。
盲與無目有何等異耶。般咃默然不對。心念
曰。無以相詶。當以神足相答*耳。即以神足
飛騰虚空去地四丈九尺。結跏趺坐。梵志
瞻見其神變。敬情内發冀其清詶時舍利
弗在祇桓經行。以天耳聞梵志與般咃論。知
其辭匱現變相答。我若不往比丘受屈。梵志
不度。即以神足作般咃形。使般咃本形不現。
化形問梵志曰。汝爲是天。是人乎。答曰。是
人。又問。人爲是男子不。曰是男子。又問。男
子與人有何等異。答曰。不異。又問。人者統
名。男子者據形言之。何得不異耶。向言盲者。
謂不見今世後世。善惡之報無目者。謂無智
慧之眼以斷結使也。梵志心解。即得法眼淨。
以是因縁知祝利般咃變形第一也
所以稱釋王比丘豪族富貴天姓柔和者。凡
姓有四。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也。所以
言貴者。以作沙門同一釋姓。是以稱貴*耳。
喩如四恒水。牛口師子口馬口象口。各有五
百支。合入大海。共爲一水。無若干味。故海得
稱大。致貴於百川也。釋姓亦如是。故稱爲豪
貴第一也
眞淨王有三弟。最小弟名誤淨。有小兒年四
歳。時眞淨王在正殿上坐。會諸群臣。王自惟
曰。我兒不出家者。我應當作聖王。我兒。既
生應當爲聖王。然復出家去。我何用是天冠
爲。即脱天冠著地。有應作者便作。諸臣愁悒
各無歡心。時釋王小兒在前遊行。見地天
冠。即擧著頭上坐地。以左手拄肩。右手摩捋
髭鬚。王與諸臣驚怪。所以王曰。此小兒天使
其然。或能作聖王。我兒聖王相盡在此兒許。
故使其然*耳。衆臣僉然曰。或能如王所言。
王念曰。悉達既出家。又見小兒之相。即自廢
王位。乃經八年。聞悉達以成佛。度三迦葉師
徒得千比丘。并優波提舍。拘律陀。師徒二百
五十人。合千二百五十比丘。從摩竭國。欲還
至釋翅舍。先遣優陀夷。白還消息。眞淨聞之
歡喜踊躍。即還著天冠。平治道路。掃灑燒香。
以待如來。如來既至。王見諸比丘。雖復心精
無表容貎。當選諸釋五百人姿容可者。出爲
沙門侍從世尊。釋王比丘最在其先。時佛在
精舍大衆之中。告諸比丘。普論種姓所以豪
貴意。時眞淨王來至衆中。向釋王比丘禮。諸
衆皆怪所以。佛知此意。欲解衆疑。故問王
曰。何以禮此比丘。答曰。所以禮者。以此比丘
有二事勝我。夫天有三。一日擧天。二*日生
天。三*日清淨天。我正有擧天。此比丘有生
天。有清淨天。所以言生天。以年四歳時。擧吾
天冠。著己頭上。自然生意。無有與者。故曰生
天清淨天者。今已漏盡結解無復塵垢。故曰
清淨天也。以是二事勝我故。爲作禮*耳。以
是因縁。知釋王比丘豪族第一也
分別功徳論卷第五
  按此論丹藏爲三卷。開元録云四卷。而注
云或三卷或五卷者。但分卷有異耳。文無
増減焉。録有注敍云。右此一論。釋増一阿
含經義。從初序品至弟子品過半。釋王比
丘即止。法上録云。竺法護譯者不然。此中
牒經。解釋文句。並同本經。似與増一阿含
同一人譯。而餘録並云失譯。且依此定。僧
祐録云。迦葉阿難撰者。此亦不然。如論第
一卷中。引外國師及薩婆多説。故知非是
二尊所撰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