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阿毘曇經 (No. 1482_ 眞諦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482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第一卷上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以一千阿僧祇世界衆生所有功徳。成佛一
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徳。遍如來身毛孔
功徳。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種好功徳。増
爲百倍。乃成如來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
相功徳。増爲千倍。乃成如來額上一白毫相。
以一千毫相功徳。増爲百倍。乃成如來一頂
骨相。一切飛天所不能見頂。如是不思議清
淨功徳聚。成就佛身。是故如來於天人中最
爲尊勝。佛言。往昔諸佛所説。汝等比丘。若見
十二因縁生相。即是見法。若能見法其則見
佛。説如是語其義何也。其義者。以是因縁。見
十二因縁生相有生無生。即是見法。若能見
法有生無生。即是見佛。以隨從慧。復次何者
爲十二因縁名。往古諸佛皆説以二義故。説
十二因縁生。一從因二從縁。復應作二義觀
之。一外二内。其外因縁從因義。何者一切過
去未來諸佛種智。同説如是。以從種生芽。從
芽生葉。從葉生節。從節生莖。從莖生幹。從幹
生枝。從枝生蕚。從蕚生花。從花生子。若無子
則不生芽。如是無花則不生子。有子故得生
芽。如是有花故得生子。如此子亦不言我能
生芽。芽亦不言我能自生。如是一切法如理
而安。以是義故。外因縁從因義。應如是觀。此
是觀因義。觀縁義者何。如地性水性火性風
性空性。其地性者。能受種子。水性者能潤種
子。火性者能熟種子。風性者能増長種子。空
性者能爲種子作無礙。若離此縁則種子不
生。如地性能受種子。水性能潤種子。火性能
熟種子。風性能増長種子。空性能無礙種子。
頼時節故種子増長。種子増長故生芽。其地
性者亦不言我能受種子。水性者亦不言我能
潤種子。火性者亦不言我能熟種子。空性者
亦不言我能爲種子作無礙。種子亦不念言
我藉此等縁能得増長。若離此縁。種子則不
能生芽。其此芽亦非自作。亦非共作。亦非自
在天作。亦非無因生。皆從地水火風空種子
時節故生芽。此外因縁應作五事觀察。非常
非斷非傳度。藉縁故果實増廣。從相似生。言
非常者。此種滅故言非常。即此時種滅。即此
時芽生。以無障礙故。如稱低起。故言非斷。
種與芽亦不相似。故言非傳度。所種種少收
子滋多。故言藉縁故果實増廣。如所種種即
生。相似果。此是從相似生。是亦不然。如是從
花故生子。應如理安。如是外因縁。應二種觀
察。如是内因縁義。亦應二種觀察。一從因
二從縁。其内縁從因義何也。所言無明縁行
行縁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觸觸縁
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
悲苦惱。次第増長。如是等苦陰聚集増長。如
是有無明故行増長。如是乃至有生故老死
増長。若無無明則不生行。若無生則無老死。
如是有無明故有行増長。如是有生故有老死
増長。其無明亦不念言。我能造行。行亦不念
言。我爲無明所造。乃至生亦不言。我能造老
死。老死亦不言。我爲生所造。如是有無明故
有行増長。乃至有生故有老死増長云何名
無明。所言無明者。依六種性稱爲男女。何者
爲六種性。如是地性水性火性風性空性識
性。其地性者。堅相能成身使身不敗。水性亦
能持能潤能軟能濕。火性亦能持所飮噉食味
能令成熟。風性亦能持歔吸噫氣喘息吐等。
此等四大所成。内孔即是空大。乃至成名色。
喩如束荻縁由。則是識性。其地性非我非衆
生非命非男非女非自非他。如是乃至識性。
如是六性縁具故。有衆生想常想恒想有想
吾我想婬欲想我想。如是等類種種無知。稱
爲無明。有此無明故。於境則生愛著則生瞋
恚則生癡。此等貪瞋癡依境故起則稱爲行。
隨事分別故名爲識。從此識故復生四陰。即
是名色。依名色故有諸根。以此稱爲六入。此
聚集故有觸。覺觸故想。想後故愛。愛増廣故
取。依取故生後有。業有生故有有。以業爲因
故有陰。陰起故生。陰熟故老。陰壞故死。内煩
熱故憂。思想故悲。身識陰和會故苦。意識陰
和會故不適。如是等名隨煩惱分。其闇義故
無明。其造作義故行。識義故識。堅立義故名
色。入門義故六入。觸義故觸。領取義故受。愛
取義故取。更生後有義故有。起義故生。熟義
故老。壞義故死。煩熱義故憂。思想義故悲。逼
惱身義故苦。逼惱心義故不適。隨煩惱分義
故苦惱。如是不隨實相故則隨邪行。無知故
則無明。如是無明故生三種行。則是善不善
無記。故言無明縁行。有如是等行故。有善識
不善識無記識。以是故行縁識。以有善從識
故。則生從善名色。不善及無記亦如是生。識
縁故稱爲名色。名色増長故。有六門作所應
作等知智。名色縁故稱爲六入。六觸入故生
六觸。縁此六入故稱爲觸。此觸生故故生受。
故稱縁觸生受。領取諸縁味著故名受。縁受
故稱爲愛。歡悦躭著好色染味名色不能捨
離。深更貪求此等稱爲愛。縁愛故取。欲更希
求後有因身口意業。故稱取縁有。依業故生
陰。此是縁有故生。此陰生起故有熟壞。故稱
生縁老死。如是十二因縁生。更相因頼更相
生長。無始輪轉無有斷絶。復次業及識等。次
生十二因縁故生四支。此隨因義。何者爲四。
無明愛業識也。其識種子有爲因其名色者業
及田爲因。無明愛爲煩惱因。無此業煩惱故。
識種子不生長。則此因業識種子爲田。無明
故散識種子。愛故潤識種子。其無明亦不生
念言。我能散識種子。愛亦不念言。我能潤識
種子。業亦不念言。我於識爲田用。識種子亦
不念言。我縁此等故生。復次識種子安住業
田中。爲愛所潤漬。無明爲密覆故種子生長。
生名色芽於一切無生陰。則此名色芽。亦
非自造。亦非他造。亦非倶造。亦非自在天造。
亦非無因生。有如上業煩惱故。識種子増長
生名色*芽。亦不從此世度於後世。而有隨從
業果因縁備足故。警如明鏡覩見面像。面亦
不離身度於鏡中。而有相似形像。藉因縁備
足故如是。此身於此處滅於彼處生。有業因
縁隨逐備足故。譬如月輪於三萬二千由旬
形現於此。以鉢盛水覩見月形。月亦不從空
墜落於此。亦不度來。而有月形像。因縁具故。
譬如持火以密器盛貯。火然不滅焔亦不離
焔去。隨因故然。如是業煩惱生識種子。從此
生入相續。生名色芽於無主法。因縁具故如
是。一切有支如理而安如是。内因縁從因義
如是。觀如是從縁義。從因義如是。從縁義如
是。如修多羅中説。如是縁起如是縁集如是
縁。如是阿毘曇中今當説妙勝相。如男女聚
集有婬欲時節倶會相續。識種子於女人腹
内起名色*芽。如眼縁色藉明生意縁生眼識。
如是色爲眼識縁境。明爲開導空爲不礙。如
是生意。無如是縁則識不生。若眼入無&T055626;
色等外塵則爲縁對。明爲開導。空爲無礙。生
意縁則依意所作。如是眼色明空生意縁和
合故生眼識。則此眼亦不念言。我能爲眼識
作依。色亦不念言。我能爲眼識作縁。境明亦
不念言。我爲眼識作明導。空亦不念言。我能
爲眼識作無礙。生意縁亦不念言。我能爲眼
識作意縁。眼識亦不念言。我藉此等縁所生。
若有此縁則生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識。如
理廣如是説。安住明中依意及法生意縁。如
是廣説。如是内因縁從縁義。應如是觀其内
因縁義。應作五事觀察。非常非斷非傳度。藉
縁故果實増廣。從相似生。此亦不然。所以者
何。臨死之陰滅故非常。即此時死陰滅故。更
生餘陰中無間缺。如稱低起。故非斷。以非相
故從初心更生勝心。故非傳度。縁作小業
受大果報。故稱藉縁故果實増廣。如所作受
業便受相似果。故稱從相似生。此亦不然。若
是因縁。知十二因縁陰生有生無生。則於此
時。以用一識本所經。修四諦則能證。苦以智
證。集以命證。滅以現前證。道以觀證。如是見
四正諦諸正弟子。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
佛。隨從慧行其義何也。如是因縁見陰生有
生無生。即見二諦。所謂苦諦集諦。如是因縁
若能倶見。見初諦則見二諦。滅諦道諦。如是
見四諦諸正弟子。即見諸佛。隨從慧故則生
心念。其譬云何。所以者如有人見善畫師畫
作人像相好端正。即生識云。此畫師善能畫
也。如是諸正弟子見四正諦。即生念言。如來
應供正遍知。能説此法爲斷衆苦。即於佛生
無等信心。自然善説此聲聞法。甚深微密善
能安置。則於法得堅固信。於是自然善説此
阿毘曇經。爲斷一切苦。若能隨從即是善從。
則於僧生無等信。既見實諦故得清白戒品。
得離身見及戒取等。諸疑惑皆悉已離。如是
正弟子得見四諦具四無等四。則離三纒成
須陀洹。證決定法向正覺路。住於初果。薄婬
怒癡故成斯陀含。住於第二果。離五種陰纒
及九増上結。懃修治道盡諸漏結。成阿那含
住於三果。盡離色欲慢自高無明等。得最勝
第四沙門果。成阿羅漢住有餘涅槃。次漸捨
離諸有。隨待時節身壞命終。即入無餘涅槃。
如是觀身陰生相。了知四正諦故。得須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皆得現前。如是多
種觀身生相。覺四眞諦。離此觀身生相及了
四眞諦。不得解脱道。若欲求解脱道。求四眞
諦。求無等信。求成就沙門果。欲求入無餘涅
槃於阿毘曇經。應懃觀陰生相。無上正覺教
法如是。今次論律相。佛世尊。天龍夜叉阿修
羅迦樓羅乾闥婆。恭敬尊重供養世尊。已得
善利。已得心願滿足。離一切不善法。具足一
切善法。無愛無取離吾我想。一切種智慧已
得自在。已斷諸趣已斷別離無諸煩惱。已解
脱能解脱。轉諸輪迴生死輪種。諸後善増長。
前善現前。善根令得解脱舒所教化。佛現於
世莊嚴善利衆生。世尊爲眼爲慧爲義爲法。
是大法聚。於三種衆生佛爲軍師。將導教化
令人將導。爲師令人爲師。爲大商主。能知道
逕能説善道。是大醫王。無上轉輪人中最勝。
人雄受最後身。沙門大沙門得至沙門。無垢
無穢明淨遍見。能與明與眼除闇。作明作光
度生死海。未安令安。具足無等懃。具足無等
智。大勇猛大斂攝大威徳。大雄大神大力大
將導。世尊爲初。世尊爲最上。世尊吹法螺撃
法鼓。竪法幢挂法幡然法燈。遮惡趣示善
趣。除世間惡除世間險。蔽惡道開天道。示解
脱道以神通力。除以慧力滅一切衆生心惑。
雨法雨顯四無畏。如日初出光明照世。挫諸
異道。安置衆生天道及解脱果。己度度他。
己脱脱他。己安安他己涅槃涅槃他。佛世尊
安住摩伽陀國靈刹山林。摩伽陀王頻婆娑
羅。聞世尊與大比丘衆千數倶。皆是舊學外
道。諸漏已盡所作已辦。已捨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於正理中心得解脱。王聞已大嚴
駕兵衆。有大威勢。以王力故。駕萬二千車乘
萬八千馬騎兵衆。與無數百千摩伽陀國婆
羅門居士。從王舍城往詣佛所。爲欲見佛爲
欲供養。輿輦所至處已。王即下輦。仍足歩入
園。於時頻婆娑羅王遙見佛。即却五種莊嚴
如是寶衣冠傘蓋寶劍寶莊團扇寶革屣。
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偏袒右肩合掌向佛。
恭敬作禮三稱自姓名。大徳。我是摩伽陀王
頻婆娑羅。如是三稱。佛言如是。汝是摩伽陀
王頻婆娑羅。亦如是三稱。大王。於汝自坐處
坐。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禮佛足已却坐一
面。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倶在一處亦禮佛
足却在一面。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問訊
佛。佛種種慰喩竟却坐一面。又摩伽陀國婆
羅門居士。合掌向佛作禮却坐一面。又摩伽
陀國婆羅門居士。遠見佛已默然而坐。於時
漚樓毘螺迦葉。於此大衆中在近而坐。時摩
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各生念言。爲是此大沙
門從*漚樓毘螺迦葉學道。爲是*漚樓毘螺
從此大沙門學道。時佛知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心中所念。仍向*漚樓毘螺迦葉説偈
問言
    汝*漚樓毘螺 何所因見故
    而捨供養火 而從此學道
    如是等所以 應當向我説
    汝所供事火 云何乃捨置
*漚樓毘螺迦葉答言
    飮食等諸味 貪嗜此三種
    如是等過患 我深見所以
    是故捨事火 心不生安樂
佛言
    汝心不安樂 飮食等諸味
    云何心不樂 人天中勝道
    汝今應答我
迦葉言
    我見無餘滅 道最爲第一
    於世間欲樂 心不生貪著
    更無別異相 故不從餘教
    是故捨事火 心不生安樂
    供養并事火 我昔心邪盡
    縁此得解脱 我實大盲闇
    隨從生死流 不識正眞道
    今始見無爲 如來實善説
    大衆所歸依 世尊爲軍主
    我今已覺了 瞿曇實諦理
佛言
    善來修行道 爾所念皆是
    善分別法相 其最勝已得
迦葉汝當決衆疑。時長老*漚樓毘螺迦葉即
入三昧。如所起心。於東方住於空界。現四威
儀行住坐臥。身内出火。長老*漚樓毘螺迦
葉。身出種種光焔。青黄赤白紅水精色。現變
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如是南西
北方種種示現神通變化竟。攝還合掌向佛
作禮。而白佛言。佛是我師。我是佛弟子。如是
三説。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是汝師。汝是我
弟子。迦葉。汝坐於汝座。隨意坐。時長老*漚
樓毘螺迦葉還本座坐。時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作如是念。定非大沙門從*漚樓毘螺迦
葉學道。乃是*漚樓毘螺迦葉從大沙門學道。
時佛世尊告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大王。色亦
生亦滅。此生滅相應。當知識想受行亦生亦
滅。此生滅相應。當知大王。色生滅法。善男子。
知是事已識想受行生滅法。大王。善男子。知
是事已知是識已。大王。善男子。知色不著不
取不住不入。計識想受行爲我。善男子。知是
已不著不取不住不入。大王。善男子。計色爲
我不著不取不住不入作無我心。我説。是人
則得無量無邊解脱生死。時摩伽陀國婆羅
門居士。各作是念言。若色非我。識想受行非
我。即是誰當成我人衆生自體。能作所作能
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則應不生。不有
在在處處所作善惡業果。誰當爲受誰捨此
陰誰受後陰。爾時世尊。知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心中所念。告諸比丘有稱我者。皆是凡
愚無知。隨從他語。皆無我無我所。苦生故生。
苦滅故滅。行生故生。行滅故滅。依如是等因
縁故。生衆生身行。如來知衆生接續及生滅。
諸比丘我皆見。以勝眼清淨過人中眼。若衆
生生滅善色惡色。若勝若劣若生善道若生惡
道。如從業法我皆如實知。此等衆生具身
惡業。具口意惡業誹謗賢善。具邪見法業因
縁故。身壞命終即墮惡趣生地獄中。又此衆
生具身善業。具口意善業。不誹謗賢*善。正
見隨造正見業法。此因縁故身壞命終。即墮
善道生天中。如是等我皆知見。我亦不説言。
此是我此是衆生。此是命此人。此作此能作。
此生此能生。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
則應不生不有。在在處處受所作善惡業果。
捨此陰受後陰別法相頼。其法相頼者。此法
有故是法生。如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名色
名色縁六入六入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
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起如是
等大苦陰聚集。此等無故此等滅。此無明滅
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
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
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
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等滅。如是等大苦
陰滅。如是比丘。有爲皆苦涅槃寂滅。因集故
苦集。因滅故苦滅。斷本則不復續。不相續故
滅。如是極於苦邊。比丘云何名滅。即處有苦。
滅故即寂滅。即寂滅即盡已。此是寂靜處。若
離一切煩累。則愛盡離欲寂滅涅槃。時佛世
尊。重復告摩伽陀國頻婆娑羅。大王。是色爲
常爲無常。無常世尊。此苦爲常爲無常。苦
是無常。世尊是生滅法。然聲聞正弟子作如
是想。隨從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
不然世尊。大王汝意云何。識想受行。爲常無
常。無常世尊。此等苦爲常無常。苦皆無常。世
尊若此苦是無常。則是生滅法。然聲聞正弟
子作如是想。隨從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
所。是事不然世尊。以如是等故。大王。若有小
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内若外若廣大若微細。
若増若劣若近若遠。此等一切非是我我所。
以如是如實應以正智觀。若有受若有想。若
有行若有識。過去未來現在。若内若外若廣
大若微細若増若劣若近若遠。此等一切非
我我所。如是如實應以正智觀。如是正弟子。
如是知見故。厭色受想行識等。亦生厭厭故
離厭離故稱得解脱。解脱故得見慧。我生
已盡諸漏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説如是
等法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無復諸染離諸
垢穢。於法得法眼淨。時八萬諸天無量千數
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於法得法眼淨。時摩
伽陀王頻婆娑羅。見法得法解法入甚深法。
度希望心度諸疑網。不從他教更無餘信。於
佛教法中得無畏。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
向佛作禮。而白佛言。世尊。我已得過。我
已得過已。我今歸依世尊及比丘僧。憶持我
爲優婆塞。從今日乃至盡形壽。歸依不殺生
業清淨。願世尊來王舍城。我盡形壽供養世
尊。衣服飮食臥具湯藥等供具。願世尊與比
丘僧倶受我請。摩伽陀王頻婆娑羅請已。時
佛世尊默然而住。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知佛
默然受請頭面接足禮辭佛而退
爾時世尊向王舍城。次第行已至王舍城。住
王舍城柯蘭陀所住竹林。時王舍城有道士。
名刪闍夷。出化未久其等承習師始適無常。
其有二伴將領徒衆。一名優婆底沙。一名古
利多。領諸徒衆。其等二人共作是約。若有先
得甘露勝果者。必相分遺。時長老阿説耆。於
晨朝執持衣鉢入王舍城乞食。時優波底沙
道士。於王舍城出行。道路有小縁事故。優
*波底沙道士遠見長老阿説耆。心生歡喜。鄭
重觀視執持衣鉢。見已心作是念。在此王舍
城内。出家學道者。不見有人威儀如是。此出
家人我今宜問。乞士誰是汝師。汝何所爲而
出家耶。汝從誰法。欲訊訪故於路而立。待長
老阿説耆至。時優*波底沙道士。問長老阿説
耆言。乞士誰是汝師。汝爲誰出家。汝從誰法。
長老。有瞿曇沙門是釋種子。剃除鬚髮著壞
色衣。有於正信捨離有爲。出家學道無上正
遍知正覺道。此世尊是我師。我爲其出家。我
從其法。長老。爲我説其法耶。長老。我年尚幼
稚。學日復初淺。是故我未能説如來無上正
遍知甚深廣大法。我今且略説法中之少義。
願爲説之。我唯須義不須文字。時長老阿説
耆而説偈言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説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説如是等法時。道士優*波底沙。無染離垢。
於法得法眼淨。時優*波底沙道士。見法已得
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諸希望心度
網。不復餘信不從他教。於佛世尊法中得無
畏。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長老阿説耆
作禮。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説。無
動無憂惱。無數那由他劫昔來未聞見。世尊
今在何處住。即在此王舍城柯蘭陀住處竹
林。時優*波底沙道士。聞長老阿説耆語已。
心生歡喜。頭面禮阿説耆足已而退。時優*波
底沙道士。往詣古利多道士。古利多遙見優
*波底沙道士已。作如是言。汝諸根乃爾
悦。面色清淨皮光白色。長老。汝已得甘露耶。
如是長老。長老爲我説法。時優*波底沙道士。
而説偈言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説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長老更爲我重説
    若法從因生 如來説此因
    滅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説如是等法時。古利多道士無染離垢。於法
得法眼淨。時古利多道士。見法已得法已解
法已。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諸疑網。不復餘
信不從他教。於佛世尊法中已得無畏。從坐
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優*波底沙。作禮重作
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説無動無憂惱。
無數那由他劫昔來未聞見。世尊今在何處
住。即在此王舍城柯蘭陀住處竹林。便可共
往詣世尊。於世尊所修行梵行。宜往觀詣彼
衆。彼亦有智人如我等者。時優*波底沙與古
利多道士。告諸婆羅門弟子言。我等欲於佛
世尊所修行梵行。汝等今何所作。答言。我等
若有所知皆藉師教。師若依世尊修行梵行。
我等亦隨師出家。汝等婆羅門。當知今正是
時。時優*波底沙古利多。各有眷屬二百五十
人。出王舍城往世尊所。於是時中。佛世尊爲
無數百千衆生説法。世尊遙見優*波底沙古
利多二道士。各有二百五十眷屬導從。遠見
以即告諸比丘。汝等觀視此二伴。各領徒
衆在衆首行來詣此。優*波底沙古利多等如
是世尊。此二人當成我第一調從弟子。一者
神通第一。二者智慧第一。時衆中有比丘。而
説偈言
    見此二人來 優*波底沙等
    及古利多來 未至此竹林
    世尊今懸記 無邊佛智慧
    諸根過世人 滿足波羅蜜
世尊於世中最上。彼衆二人來應爲大弟子。
世尊已懸記。一神通第一。二智慧第一。時優
*波底沙古利多等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却住
一面。而白佛言。我等願得於世尊所出家受
具足戒作比丘。於世尊所修行梵行。優*波底
沙古利多等道士。於自然法教得出家受戒
作比丘已。時諸比丘於晨朝時。執持衣鉢入
王舍城乞食。時王舍城人民。見刪闍夷道士
徒衆出家受戒。見此比丘已訶責。而説偈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勝國
    何故不盡化 刪闍夷眷屬
時諸比丘默然無對。未解無有辯才。時諸比
丘於王舍城次第乞已飯食訖。仍還本處安
置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
足却坐一面坐已。時諸比丘而白佛言。世尊。
我等與諸比丘。於晨朝時執持衣鉢入王舍
城乞食。時王舍城人民。見刪闍夷道士眷屬
出家受戒。並訶責説偈言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勝國
    何故不盡化 刪闍夷眷屬
時諸比丘默然無對。未解無有辯才。若王舍
城人作如是言。汝等比丘應如是答
    大雄所將度 如來以正法
    善法攝衆生 誰無知當怪
若作是説時。王舍城人民即當默然。無對皆
失辯才。時諸比丘復於晨朝。執持衣鉢入王
舍城乞食。時王舍城人民。見刪闍夷道士眷
屬。復訶責而説偈言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勝國
    何故不盡化 刪闍夷眷屬
時餘比丘。即説偈言
    大雄所將度 如來以正法
    善法攝衆生 誰無知當怪
如是説已。王舍城人民。即默然退失辯才。時
佛世尊告諸比丘。及外道形服不應度出家。
世尊即制戒。外道形服不得度出家。時有比
丘不知。云何度外道出家。以是事白佛。佛言。
是故比丘應當更尋。於是時中。姓犢子外道
住在王舍城。時犢子外道。故往詣佛世尊所。
對佛已問訊。種種語論已。却坐一面。坐已姓
犢子外道。而白佛言。我今欲問瞿曇少義願
開許我爲我解説。説是語已。世尊默然。第二
第三亦作是言。姓犢子外道白佛言。我今請
問瞿曇大徳少義。唯願開許爲我解説。第二
第三作如是言。世尊默然。時姓犢子外道白
佛言。我共在此夜已淹久。世尊瞿曇。我今請
問少義。願開許我爲我解説。時佛念言。此姓
犢子外道。長夜無諂曲無欺誑。性淳直。若有
所問已解其意。非爲惱亂我。當如阿毘曇密
義。如律密義。有問當爲敷説。知姓犢子外道
心念已。佛言。犢子可問隨汝所樂。云何瞿曇。
善不善爲有爲無。犢子。有善有不善。善哉世
尊瞿曇。願爲我説善法不善法。令我識善不
善。犢子。我當種種分別爲汝説善不善。然當
略説。犢子諦聽。欲染不善。離欲染是善。恚
癡不善。離恚癡是善。殺生是不善。捨離殺生
是善。偸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言慳貪邪
見是不善。正見是善。犢子。我已説如是三種
是善三種是不善。若我弟子如是不善如實
知。三種善十種不善如實知。十種不善所餘
知欲盡知恚盡知癡盡。欲盡恚盡癡盡漏盡
故。得無漏心解脱得智解脱。自然見法證法
成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後
有。瞿曇。頗有一比丘。於此法中得盡諸漏。於
無漏法心得解脱。如上所説不受後有耶。犢
子。非一比丘。非二非三非五非百。如是無數
比丘。於此法中漏盡得無漏。如前説不受後
有。瞿曇。且置一比丘。頗有一比丘尼。於此法
教中漏盡得無漏心得解脱。如前所説不受
後有耶。犢子。非一比丘尼。非二非三非五
非百。如是無量比丘尼。於此法中盡漏得無
漏心得解脱。如前所説不受後有。瞿曇。且置
比丘尼。頗有優婆塞。修行梵行於此法中。度
希望度疑網耶。犢子。非一優婆塞。非二非三
非五非百。乃有無量優婆塞。於此法中於五
別分纒。得解脱化生。即於中涅槃。不復退還。
法應不還此界。瞿曇。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
且置優婆塞修行梵行。頗有優婆夷修行梵
行度希望度疑網。犢子。非一非二非三非五
非百。乃有無量優婆夷。於此法中於五別分
纒得解脱化生。即於中涅槃不復退還。法應
不還此界。瞿曇。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且置
梵行優婆塞。且置梵行優婆夷。頗有一優婆
塞。受五欲樂於此法中。度希望度疑*網。犢
子。非一優婆塞。非二非三非五非百。乃有無
量。於此法中。有諸妻子臥具居家著香花瓔
珞著妙好衣及諸塗身畜諸金寶驅策奴婢僕
使。解脱三纒薄婬怒癡。得斯陀含。一往來此
世界。盡諸苦邊。瞿曇。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
且置梵行優婆塞。且置梵行優婆夷。且置受
五欲樂優婆塞。頗有優婆夷。受五欲樂於此
法中度希望度疑網。犢子。非一優婆夷。非二
非三非五非百。乃有無量。於此法中。育養兒
子如前策使奴婢僕使。解脱三纒逆生死流。
得不退墮法必證正覺。受此七有七生天上。
還依人身盡諸苦邊。若爾瞿曇法成正覺。若
比丘皆得。及比丘尼優婆塞修梵行者。優婆
夷修梵行者。優婆塞受欲樂者。優婆夷受欲
樂者。世尊瞿曇。教法如是故。則應不成滿足。
以是故。如瞿曇法所成正覺。比丘皆得。及比
丘尼優婆塞修梵行者。優婆夷修梵行者。優
婆塞受欲樂者。優婆夷受欲樂者。如是故。瞿
曇教法以如是故滿足。瞿曇。我今意欲説譬。
犢子。今正是時。如是瞿曇。如天雨雨水隨下
流。如是世尊瞿曇。教一切男女童男童女若
老若少。隨涅槃下隨涅槃流隨涅槃低。隨從
説涅槃隨從已。奇哉善覺。奇哉善説法。瞿曇。
若有外道出家道士。若來若希求於自然法
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幾久依比丘共住。
犢子。若外道出家道士。若來若希求於自然
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則應依比丘
丘和上所四月日披袈裟試之。然取兩彼究
悉。我已説如是。瞿曇。若外道出家道士來。若
希求於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則
應依比丘和上所四月日披袈裟試之。我今
願欲非唯四月亦能四年依從。我今願樂。於
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我依世尊
瞿曇所修行梵行。犢子。然我先不已説二彼
究悉。汝瞿曇已説。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
比丘。度姓犢子道士出家受具足戒。姓犢子
道士得於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已。長老
姓犢子受具足戒已。得半月已乃至學慧。應
學應觀應至應覺。是等慧已見已知已覺已
證世尊正法。時長老犢子作如是念。我所應
學慧。應學應觀應至應覺。此等一切慧。已見
已知已覺已證世尊正法。我今正是時。應往
至世尊所。時長老犢子往詣世尊所。至世尊
所已頂禮世尊足已却住一面。却住一面已。
長老犢子白世尊作如是言。世尊。我乃至學
慧。應學應觀應至應覺。此等一切慧已見已
知已證世尊正法。善哉世尊爲我説法。使
我親近無放逸。乃至如本不知有後。以是故
汝犢子。應親近二法觀察。廣修如是等二法。
親近觀察廣修。則得性慧覺了諸性。已知種
種性覺種種性。知無量性覺無量性。犢子。若
比丘欲作是念。快哉我離諸欲。我離諸惡不
善法。有希望有籌量。寂靜安樂安住初禪。爲
滅希望滅籌量。令内喜則一心。無希望無籌
量。安住第二禪。離喜故安住捨中。安念覺了
覺身樂。則證正諦捨念安樂。安住三禪。離樂
離苦。滅憂喜無苦無樂。具捨安念清淨。安住
四禪。慈悲喜捨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
非想處。快哉我已離三纒得須陀洹。離三纒
已薄婬怒癡成斯陀含。離五別分纒故成阿
那含。成就種種神力。淨眼根淨耳根淨意根
至於本處。脱生死盡諸漏皆具如是。具種種
神通力。以一身能爲無量身。以無量身能作
一身。能作明作闇具觀諸慧。過石過壁離障
身無礙。而過於大地中猶如虚空。能出能沒
於大地。猶如在水能出能沒。住於虚空結跏
趺坐。去行猶如飛鳥。日月有大威光。手能摩
捉。乃至身昇梵天。以如意通皆得自在。於自
法門所有希望。快哉我是比丘。以清淨耳過
人中耳聞二種聲。若天若人若近若遠。隨以
所念即得現前。於自法門若有希望。快哉我
是比丘。知他衆生知他人所有希望。所有籌
量心心所念。如實而知。如是有欲心如實而
知。如是離欲心離欲想。如實而知。如是有欲
離欲。如是有恚離恚有癡離癡。如是攝心縱
心。高心不高心。靜心極靜心。作意心不作意
心。解脱心不解脱心。如實而知。隨心所向能
得如意。於自法門所有希望。快哉我是比丘。
無量種分別憶念知前時事。如是一生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
千生百千生。如是無量百千生。如是無量過
去未來劫數。此悉憶知。如曾有某衆生名某
甲。我於彼時名某甲。如是種姓如是飮食。如
是覺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長。如是壽命極
盡。我從彼死復生某處。又於彼死今於此生。
如相貌如處所。種種分別憶知往昔所更事。
隨心所向此得如意。於自法門所有希望。快
哉我是比丘。以清淨眼根過人中眼。見諸衆
生死時生時。善色惡色。若増減。若趣善道若
趣不善道。隨事隨業衆生。如實而知。此等衆
生具身惡業。具口意惡業誹謗賢善。邪見具
邪見業法習因縁。以此因縁故。身壞命終墮
惡道生地獄中。復有此等衆生。具身善業。具
口意善業。不誹謗賢善。正見具正見業法習
因縁。以此因縁故。身壞命終往趣善道生於
天上。隨心所向皆得如意。於自法門所有希
望。快哉我是比丘。已盡諸漏心得無漏解脱。
得慧解脱已具足證自然法。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無復後有。隨心所向能得如
意。於自法門所有希望。所覺之法喜樂爲證。
隨心所向能得如意。於自法門是等比丘。如
是二法應親近。應觀察應廣修。已修此等二
法已。親近觀察廣修。則成就性慧性覺。具種
種性慧無量性慧無量性覺。時長老犢子聞
佛説已。歡喜踊躍頂禮世尊足已辭佛而退。
時長老犢子已得最勝第一法。無放逸無煩
熱心。得自在安住。若善男子所欲爲者。剃除
鬚髮披壞色衣。有正信心捨離有爲。向於無
爲出家。此無上梵行白法。自知已具足證法。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已
覺了竟。是長老得阿羅漢果心得解脱。時衆
多比丘懃求欲見世尊供養世尊。時長老犢
子見衆多比丘。復作是言。長老欲何處去。我
欲往世尊所欲見世尊欲供養世尊。希長老。
傳我語禮世尊足問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
安樂行。長老犢子作如是説。我已安立世尊。
我已久習歡樂。非不歡樂。如是世尊弟子所
應作事。供養世尊我歡喜作。非不歡喜。時諸
比丘往詣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却坐一
面。坐一面已。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長老
犢子頂禮世尊足問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
行來氣力安隱無障礙安樂行。長老犢子作
如是説。我已安立世尊。我已久習世尊。歡樂
非不歡樂。如是世尊。弟子所應作事。供養世
尊我歡喜作。非不歡喜。諸比丘。諸天先已向
我説是事。次汝等後説。如來無上慧知見行。
如是彼比丘。亦是大神力大威徳。時佛世尊
説稱讃長老犢子已。如是説。諸比丘不依作
者。得娑底娑羅。若外道道士等來求出家者。
若比丘不與共住仍度出家。即得娑底娑羅。
云何與外道共住。若有外道來希求出家。即
應於僧求四月日住和南大衆。我某甲外道。
希求如來所覺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
我某甲外道。於僧乞求四月日住。願大徳僧。
與我四月日住。慈愍故。第二第三作如是説。
羯磨師應白衆
大徳僧聽。某甲外道。希求如來所覺法教。出
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此某甲外道。從僧乞四
月日住。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若與某甲外道
四月日住。白如是。應作羯磨
大徳僧聽。此某甲外道。希求如來所覺法教。
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此某甲外道。從僧乞
四月日住。僧若與某甲外道四月日住。誰諸
長老忍。與某甲外道四月日住者默然。誰不
忍者説。此初羯磨如是第二羯磨。如是第三
羯磨。僧與某甲四月日住。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其人飮食若爲僧作務。隨僧分中與食。若不
爲僧作應語言。汝自當覓食。此外道應自乞
食。諸比丘應一日之中三過於外道前毀
外道作如是説。外道無敬信。外道犯戒。外道
無羞恥。外道是墮落。外道邪見。長老應作如
上説。於時復應讃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等五種功徳。外道應言。如是長老如是
長老。外道實不敬信。乃至云外道實邪見。願
長老濟拔我。願長老濟度我。憐愍慈愍故。於
四月日共住試已。得諸比丘意已。應度出家
受具足戒。若餘外道作白衣形來。亦應如是
共住試已方聽出家受具足戒。若有外道雖
復解法。亦應如上共住試已方聽出家受具
足戒。若外道不經共住及如上試。不得度出
家受具足戒。若比丘不試度出家受具足戒
者。得娑底娑羅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卷上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第二卷下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佛世尊。天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恭
敬尊重供養世尊。已得善利已得心願滿足。
離一切不善法。具足一切善法。無愛無取離
吾我想。於一切種智慧。已得自在已斷諸趣。
已斷別離無諸煩惱。已解脱能解脱。轉諸輪
迴生死輪種。諸後善増長前善現前善根。令
得解脱舒所教化。佛現於世莊嚴善利衆生。
世尊爲眼爲慧爲義爲法。是大法聚。於三種
衆生。佛爲軍師。將導教化令人將導。爲師令
人爲師。爲大商主。能知道徑能説善道。是大
醫王。無上轉輪人中最勝人雄。受最後身。沙
門大沙門得至沙門。無垢無穢明淨遍見。能
與明與眼除闇。作明作光度生死海。未安令
安具足無等。懃具足無等智。大勇猛大斂攝
大威徳。大雄大神大力大將導。世尊爲初。世
尊爲最上。世尊吹法螺撃法鼓竪法幢掛法
幡然法燈。遮惡趣示善趣。除世間惡除世間
險。蔽惡道開天道。示解脱道。以神通力除以
慧力。滅一切衆生心惑。雨法雨顯四無畏。如
日初出光明照世。挫諸異道。安置衆生天道
及解脱果。己度度他。己解脱解脱他。己安
安他。己涅槃涅槃他
佛世尊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於是時有
諸比丘。善來度人出家。所出家人。披著衣服
不齊整。佛言。比丘不得善來度人出家。若度
出家者得娑底娑羅。十縁起二十先因縁已
廣説
佛世尊恭敬供養。乃至次第滅諸惡法。世尊
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比丘以三歸
授人爲具足戒。所受戒人。威儀衣服皆不齊
整。時有少欲比丘。訶怪是事。云何是等比丘。
以三歸爲具足戒。威儀衣服皆不齊整。比丘
即以此事白佛。佛言比丘不得以三歸授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