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毘尼母經 (No. 1463_ ) in Vol. 24

[First] [Prev]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明相現不犯。若與相識者辭知不放者。可直
去不須辭也。是名二日二夜相應法
三夜相應法者。受具足者。與未受具足者。三
夜同房。至第四夜明相未現時。未受具足者
應出界外。若不能出。受具足者應出界外。是
名三夜相應法也。復有五日五夜相應法。若
比丘有盜賊難軍賊難。不得持三衣自隨者。
應持三衣寄知舊白衣舍五日。至六日明相
未現。應來看衣手自捉之。若過六日至明相
現。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作親意。不語取他
衣著。過五日至六日明相現突吉羅
若比丘自三衣。至五日應撿挍。無蟲鼠傷壞
不。若過五日至六日明相現。得突吉羅。是
名五夜相應法
六夜相應法者。若比丘離衣宿。至六日明相
現失衣。復有六夜所行法。六夜行摩那埵是
也。是名六夜相應法。七夜相應法者。酥油
生*酥蜜黒石蜜。爲病者七日應畜。明相現至
八日不應畜。若比丘夏安居中。若爲佛法僧
塔病。如是等衆多受七夜法。尊者薩婆多説
曰。若比丘受依止竟。乞七日法出界外。七日
滿還來到寺不失依止。是名七夜相應法
毘尼母*經卷第七



毘尼母經卷第八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十夜相應法者。若比丘畜長衣。不作淨施不
過十日。畜長鉢不作淨施。亦不過十日。是名
十夜相應法。半月相應法者。夏安居前一月
求浴衣。得衣已要半月著。至夏安居中半月
一用浴。若比丘尼犯僧殘。二部僧集半月行
摩那埵。比丘尼半月中從僧乞教誡法。二部
衆半月應洗。半月應布薩。比丘夏安居中有
縁出界外。遠者應受十五日法。爲持戒令清
淨故。名半月相應法。一月相應法者。比丘三
衣中若少一衣。求衣財得已。一月中要割截
染治縫竟受持。若過一月尼薩耆波逸提。自
恣後一月離衣宿。春一月殘應求浴衣。浴衣
法。長六肘廣二肘半。夏安居中所爲事。七
日十五日竟應求一月。受迦絺那衣法。七月
十六日應受。若事縁不及乃至八月十五日
故得受。過是不得受。是名一月相應法
二月相應法者。不剃髮極遲。得滿二月不得
過。是名二月相應法。三月相應法者。三月夏
安居竟。應一宿出外。是名三月相應法。四月
相應法者。夏四月中用雨浴衣。若檀越施僧
四月藥令服者。僧即應受用。不得過四月。若
外道詣諸僧求出家。應四月令別住觀其行
跡。不覓僧過故來也。不僞心求出家不。心意
調和不。知其行已然後剃髮度令出家
復有四月相應者。四月是冬。四月是春。四月
是夏。是名四月相應法。五月相應法者。自恣
後滿五月。捨迦絺那衣。是名五月相應法。十
二月相應法者。受大道人具足戒已。十二月
中教授。一切大道人所作法竟。然後更有受
具足者當爲受。未滿十二月不得受也。沙彌
受大戒已。後更得受一沙彌。沙彌尼受戒式
叉摩尼戒二年。不得度沙彌尼。式叉摩尼受
具足已得度沙彌尼。比丘尼亦如大僧十二
月中教其所應作法竟。後若有式叉摩尼欲
受具足。聽與受具足。是名十二月相應法。依
止法亦十二月竟。得受人依止。不得一時並
受二人依止。一歳相應法。即上十二月相應
法是。二歳相應法者。若度童女年十八者。受
沙彌尼戒。即得受式叉摩尼二年學戒。若女
人十歳已有夫主者。度令出家受沙彌戒。滿
二年後。得與受式叉摩尼戒。復滿二年後。得
受具足戒。是名二歳相應法。三歳相應法者。
一臘比丘得與五臘者同床坐簡三歳。是名三
歳相應法。五歳相應法者。比丘滿五臘。要誦
戒令利。誦白一白二白四三羯磨皆令使
利。未滿五臘比丘不離依止。五種失依止如
上説。是名五歳相應法。六歳相應法者。尼師
壇滿六年應畜。若過不滿破應用施人。若著
衲得自畜。若不破亦應自畜。若房先已有四
邊牆上未覆。僧羯磨差人令覆竟。滿六年在
中住應還僧。不得過也。是名六年相應法。十
歳相應法者。比丘滿十臘。得爲人作和上受
具足。得受人依止。得受沙彌。十歳女人有
夫主者。受沙彌十戒二年。得受式叉摩尼
戒。是名十歳相應法。十二歳相應法者。若比
丘有檀越主。欲爲僧作房。僧差比丘令營房。
房成已十二年在中住。後還僧不得過也。是
名十二年相應法。十八歳相應*法。度沙彌尼
年滿十八。受式叉摩尼戒。是名十八歳相應
法。二十歳相應法者。童女受沙彌戒。二歳學
戒年滿。二十得受具足。是名二十歳相應法。
一人相應法者。胡床唯得一人坐。故名一人
相應法也。二人相應法者。繩床唯受二人。是
名二人相應法。三人相應法者。大床唯容三
人。是名三人相應法。四人相應法者。若極大
床得安四人。是名四人相應法。五相應法者。
五正食是。七相應法者。夜中離衣七七四十
九弓地一弓四肘。是名七相應法。八相應法
者。作床法。一切床脚。除上入梐。下八指。是名
八相應法。十相應法者。聽用十種衣財作衣。
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者。二十衆作阿
阿那。是名二十相應法。一相應法者。受
具足時惟一和上。是名一相應法。二相應法
者。受具足時唯二阿闍梨。是名二相應法。
三相應法者。受具足時先辦三衣。若少不得
具。是名三相應法。四相應法者。白四羯
磨而得受*具。是名四相應法。五相應法者。
無五種遮得受具足。是名五相應法。七相應
法者。取欲者語一人。如是展轉語第七人。皆
得取欲清淨。是名七相應法。八相應法者。若
有長財。廣佛四指長八指。應作淨施。是名八
相應法。十相應法者。受具時有十人得受具。
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者。年滿二十而
得受具。是名二十相應法
一相應法者比丘尼織繩一匝。是名一相應
法。二相應法者。不織繩一匝織繩一匝。是名
二相應法。三相應法者。織繩一匝不織繩二
匝。是名三相應法。四相應法者。四迦羅沙畔
是也。天竺國十六銅錢。是一迦羅沙畔。冬天
遮寒極重價衣。用四迦羅沙畔作不過。是名
四相應法。五相應法者。比丘尼五衣具足得
受具足。是名五相應法。七相應法者。七種飯
是。是名七種相應法。八相應法者。有檀越請
比丘尼食。比丘尼去時晩至。彼中尼多問臘
次第。日已逼中食不得足。世尊聞已因而制
戒。從今已去比丘尼大衆集時。聽上座八人
問次第餘者隨意而坐。十相應法者。比丘
成就十法。僧羯磨差令作教誡比丘尼師。何
者十。一成就波羅提木叉戒。二多聞。多聞者。
誦三藏文義皆利。是爲多聞。三誦比丘比丘
尼經。四口中常説微妙好語。心中起悲語了
了可解。五諸根完具相貌殊特人所愛敬。六
族姓子若刹利居士婆羅門。七有好才辯爲
尼説法示教利喜。八爲比丘尼所貴重。九於
比丘尼三業無失。十若二十臘若過二十臘。
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者。二十臘是
一相應者。阿練若比丘獨在一處。僧布薩日
心念口言。衆僧今日布薩我亦布薩。二相應
法者。二比丘共展轉言。長老。今日衆僧清淨
布薩。我亦布薩清淨。是名二相應法。三相應
法者。三人亦展轉相語。是名三相應法。四相
應法者。一人白已然後布薩。是名四相應法。
五相應法者。邊地無僧。通律師五人得受具。
是名五相應法。七相應法者。七滅諍是。是名
七相應法。八相應法者。比丘尼八敬法是。是
名八相應法。十相應法者。比丘成就十法得
正説戒。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者。如上
童女説。一相應法者。一比丘自恣是。二相應
法者。二比丘展轉自恣法是。三相應法四相
應法。皆展轉自恣是。五相應法者。五人羯
磨差一人作自恣者是。是名五相應法。七相
應法者。成就七法。是名七相應法。八相應法
者。在家白衣篤信三寶成就八非法。僧爲作
覆鉢羯磨。捨八非法已。僧還爲捨覆鉢羯磨。
是名八相應法。十相應法者。不成就十法。不
得與人受具。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
者。若比丘三衣不具盡力求索滿二十日作
辦割截縫受持。若不辦至三十日得辦者割
截縫受持。若過三十日不辦應作淨施。若不
淨施犯捨墮。一相應法者。二比丘共住。一者
命過。在者作是念。此亡比丘物應屬我。此人
即得。後來者不得。是名一相應法。二相應法
者。三人共住。一人命過。二人應展轉相語。大
徳憶念。此物應屬我等。二人如是展轉。是名
二相應法。三相應法者。四人共住一人終亡。
三人展轉如上所説。是名三相應法。四相應
法者。五人共住一人終亡。四人作羯磨分之。
是名四相應法。五相應法者。五人羯磨分亡
比丘物。四人羯磨施一人。一人還施衆。然後
得共分之。是名五相應法。七相應法者。恭敬
七法。是名七相應法。八相應法者。比丘成就
八法。僧應差令發檀越信心懺悔。是名八相
應法。十相應法者。有説十人作法事得如法。
若説九人十一人不如法。是名十相應法。二
十相應法者。二十人拔籌。是名二十相應法。
一相應法者。若比丘獨住。自知有所犯。無懺
悔處。應作心憶持。後見一比丘即懺悔。是名
一相應法。二相應法者。比丘犯罪已向一人
發露。若不除後至衆中更懺悔。是名二相應
法。三相應法者。比丘犯罪已向二比丘發露。
若不除後至僧中更懺悔。是名三相應法。四
相應法者。若比丘犯罪。向四人懺悔作羯磨
得除。是名四相應法。五相應法者。五種懺悔
法是。是名五相應法。七相應法者。比丘成就
七法得止説戒。八相應法者。如來見八種
過患。是名八相應法。十相應法者。聽畜十種
糞掃衣。是名十相應法。二十相應法者。若
比丘欲作新敷具。應用二十兩羊毛作。是名
二十相應法。中前相應者。五正食九種似食。
及餘中前相應者是。是名中前相應法。初夜
相應者。如蒲桃漿乃至水解漿等。是名初夜
相應法。七日相應者。五種藥及餘藥。是名七
日相應法。盡形壽相應法者。一山渉子。二識
留三留草。四善善。五盧破羅。六胡椒。七薑。
八毘鉢。九尸羅折勒。十眞浮留。十一填力。十
二伽倫拘盧喜。如此等衆多。是名盡形相
應法。養生衆具相應者。三衣鉢敷具針氈筩
瓫瓶篋。如是等比丘所須物。名爲養生具相
應法。鉢與人相應者。鐡鉢蘇摩鉢如是等衆
多。是名與人相應法。衣與人相應者。十種衣
財如法染治割截得受持。是名與人相應法。
敷具相應者。如齊量作。是名與人相應法。針
氈筩與人相應者。如上文説。是名與人相應
法。乞食相應者。乞食時得食與鉢平不得多
受。乞衣時檀越雖大有所施。少三衣者取不
得過取。是名乞衣相應法。爾時世尊。乞食已
還住處。執衣擗揲著一處。是名衣相應法。
敷具相應者。如敷具揵度中廣明。是名敷
具相應法。齊量者。泥洹僧。長四肘廣一肘半。
是名齊量。鉢衣敷具針氈筩行道人房。如是
等一切物。如佛説者名爲齊量。不如佛語名
不齊量。染色相應者。諸比丘衣色脱。佛聽染
用十種色。十種色者。一泥。二陀婆樹皮。三婆
陀樹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
菓。八佉陀樹皮。九施設婆樹皮。十種種雜
和用染。如是等所應染者。此十種色。是衣三
點作淨法。一用泥二用青三用不均色。用此
三種三點淨衣。威儀相應者。所著衣服齊整。
乃至不應立大小便。是名威儀相應法。所應
差人者。白二白四羯磨差人。先結不淨地。次
結衆僧房舍。後結十界。結大界已當問衆僧。
何處作淨厨。僧所可處結作淨厨。後結布薩
處。最後結不失衣界。解界時。先解不失衣界。
後解布薩界。復解衆僧淨厨界。次解大界。次
解僧房舍界。次解不淨地界安雜物處。教授
比丘尼。自恣行籌僧使。爲四方僧營事。從檀
越信心分粥分前食。乃至寺中淨人。不聽篤
信檀越家乞食。作制狂亂失性爲尼受大戒。
如是等及餘未列名者。差人作羯磨。是皆名
差人相應法。處所相應者。若塔若衣壞破
穿。皆應修補塗治。是名處所相應。和尚住
處。阿闍梨住處。衆僧住處。僧布薩處。爾時世
尊。爲病比丘羯磨淨地作食處。若客比丘來
到。寺主人應語。不淨處。僧房處。結大界處。
淨厨處。布薩處。不失衣界處。飮水處。是名
處所相應法。方相應者。若和上衆僧。隨師
僧向何方。是名方所。又復方者。佛在王舍城
中。月盡十五日説戒時衆僧皆來集。佛問。汝
等從何處來。諸比丘説其方所。是名爲方。東
方有羅睺跋陀塔。南方有處所名多奴。西方
有處所。名書毘陀樓陀。北方有處所。名無至
羅毘闍。此四處最是邊方。通律師得五人受
戒。是名方所相應法。國土相應法者。阿槃提
國通律師五人得受具足。阿犯乾提熱得數
數洗。亦聽兩三重皮作革屣著。爾時諸比丘
雪山中夏安居。身體剥壞來到佛所。佛聞已
如此國土。聽著富羅複衣。有二比丘。一名烏
嗟羅。二名三摩跎。來到佛所白言。諸比丘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
經義。願世尊聽我用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
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失其
義。令人受解爲要。爾時世尊在毘舍離。世儉
穀貴乞食難得。諸比丘乘神通力至豈伽國
乞食。彼國人惡賤道人。持食著地不過手中。
有諸比丘往白世尊。佛言。雖非手受施心已
竟可取食之。是名國土相應法。自恣相應法
者。一人心念口言。二人三人四人皆展轉相
語。五人羯磨自恣。是名自恣相應法。自恣與
欲相應法者。有五種與欲。一我與自恣。二我
自恣。三爲我故作自恣。四手作相貌自恣。五
口作相貌自恣。若此五種不成。不名與自恣
欲。是名自恣相應法。自恣取欲相應法者。僧
差人令取欲。取欲者。若父母病難非梵行
難。如是衆多難。當與餘人令持欲去。與欲法。
語持欲去者言。大徳憶念我某甲。今日衆僧
自恣我亦自恣。與衆僧清淨欲。是名與欲相
應法。取欲比丘若未得還。忽大水來及師子
虎狼難不得往自恣。出界外自恣者亦得清
淨。去者亦得清淨。是名取欲人自恣相應法」
波羅提木叉相應者。爾時世尊。在靜房中作
是思惟。今爲諸比丘制聽集一處説波羅提
木叉戒。我若不爲制者。新學比丘欲學波羅
提木叉者。云何得聞何所修集。爾時世尊從
靜房起告諸比丘。從今已去汝等當集一處
説波羅提木叉戒。欲説戒時先白。大徳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集一處説波羅提木
叉戒。白如是。名波羅提木叉戒相應法。説波
羅提木叉相應者。有五種略説波羅提木叉。
文如上説。復有説波羅提木叉相應者。文如
上母經中説。是名説戒相應法。布薩相應者。
乃至三人展轉語布薩。如法布薩者。四人已
上一白然後布薩。布薩處下座比丘應掃灑
地。是名布薩相應法。欲相應者。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當唱淨。唱淨已今日衆僧布薩。有病
比丘不來者聽與欲遣人取之。是名欲相應
法。若有縁與欲無縁應去。與欲有五種。如上
文説。取欲人相應者。若取欲有衆難不得來
取欲者。清淨衆僧清淨。是名取欲人相應。
清淨相應者。若病不得來自説清淨。是名清
淨相應布薩。自恣中得言與清淨欲餘欲直
言與欲。不言清淨。是名與欲清淨。取欲者。有
難不得去。名清淨取欲。是名取欲人清淨相
應法。上來所説種種制者。比丘經。比丘尼經。
摩得勒伽經。増一經。諸乾度經。如此等經
中推求之。若與五經義合者。應受持莫捨。若
不與合者。置而莫行。復應推法。一縁二制三
重制。總略犯不犯。要與五種經相應。五經中
縁制重制。對而求之。云何名爲總。比丘即名
一切比丘。是名爲總。云何名爲略説。初中後
説但令義顯。是名爲略。廣説者。若有比丘
向比丘説其所解。我從佛邊聞如是説。聞此
者即不得非其所説。亦不得即取持。此所解
與五部經對之。若與經相應者。應語言。長老
所説甚善。好自受持莫令廢捨。常應爲人如
是廣説。若不與五經相應者應諫之。長老所
説不應受持。亦莫廣爲人説更求勝解。是名
第一廣。第二廣者。自云。從衆僧邊聞。亦向他
人説其所解。聞者亦如上。不非不受取。五經
驗之。是名第二廣。第三廣者。若有比丘自云。
從三人邊聞。亦向餘比丘説其所解。此聞者
受不受亦推五部經中驗之。是名第三廣。第
四廣者。復有比丘自稱。我從二大徳比丘邊
聞如是説。亦向餘人説其所解。彼聞比丘受
不受亦應如上驗之。是名第四廣。廣有二種。
一者廣文。二者廣義。是名爲四廣。復更略明
應不應義。應者鐡鉢瓦鉢。優伽國鉢。優伽
奢國鉢。毘舍離國黒鉢。舍衞國赤鉢。鉢雖有
六種。其實鐵瓦二也。是名鉢相應鉢。不相
應鉢者。栴檀鉢尸舍婆木鉢。石鉢金鉢銀鉢。
琉璃鉢玉鉢七寶鉢。是名不相應。是故言相
應不相應也。彼人應此人不應。應者。比丘畜
長鉢得滿十日。不應者。比丘尼畜長鉢不得
過一日。是名不應。此是彼人應此人不應。
爾所人應爾所不應者。若鉢破過五綴更求
新鉢受持者。要四人中白二羯磨受持。三人
已下不得。是名爾許人應爾許人不應。齊量
應不齊量不應。應者。升半已上至二升半。是
名應。不應者。不滿升半過二升半。是名不應。
以是義故。言齊量相應不相應也。是色應是
色不應者。受熏色應。不受熏色不應。是名
色相應不相應
或時應或時不應。應者。若爲賊劫水&T023738;若墮
地破若失。如是人者應語父母親里眷屬索。
是名應。若不爲水&T023738;賊劫墮地破失。語父母
里眷屬索者。是名不應。是名人應不應。
衣相應不相應。應者。十種衣財應。不應者。上
色衣錦衣白色衣著&T061228;衣。如是等衆多皆不
相應。是名衣不應。三衣獨受持一衣亦不應。
乃至頭有*&T061228;欽婆羅衣亦不應。有時中應有
時中不應。若爲賊急水&T023738;火燒若忘失。如是
時中應語父母兄弟親里。若不如此不應語
求索也。是名是時應是時不應。僧竭支相應
者。極短過繋腰下一搩手作。法令覆兩乳
腋下。是名相應。不相應者。過限短作不相應。
襯身衣者。暮臥時齊咽覆脚。但使莫汚外淨
衣。是爲齊量。覆瘡衣長四肘廣二肘。雨浴衣
長二搩手半。淨體巾長一搩手廣一搩手。淨
面巾長結捲一肘廣亦結*捲一肘。淨眼巾
縱廣皆自一搩手。是名此應此不應。爾所人
應爾所人不應。應者。四人三人。二人不應。是
名爾所人應爾所人不應。或時應或時不應。
應者。從自恣後一月中得受迦絺那衣。過是
不得受。是名或時應或時不應。有色應有色
不應。佛所聽者應。佛所不聽者不應。是名有
色應有色不應。有齊量應有齊量不應。應者。
泥洹僧踝上三指應。過是長不應。是故名應
不應。行路法。前安居後安居。隨向何處好應
行向安居處。安居處後有縁乞七日法是亦
應行。安居前後一月是亦應行。不應行者。夏
中無縁不應乞七日。冬中無縁不應行。是名
應行不應行。人應不應者。過度長過度短。有
諸難師僧不具。是名不應。應者。不長不短年
滿二十。無諸難師僧清淨具足。是名應。是故
名人應不應。房應不應。應者。僧如法施地。地
處無諸難。作應齊量。是名應。不應者。僧不如
法與地。地處有諸難。作過量所求甚多。令檀
越譏嫌。是名不應。此是房應不應。犯毘尼者。
七聚犯乾度。是此七聚法應一一推其所犯
縁。復應推此罪。當云何懺悔而得滅除。復應
知起此罪時。初夜竟夜何時中起。復是二夜
中起耶。復應更推前食後食晝日犯。所起犯。
爲因人爲因法。初夜所犯者。不應受用而受
用是也。夜犯者。比丘爲比丘尼説法犯也。二
夜犯者。共未受具人過二夜。明相未現不起
不出。是名爲犯。中前犯者。中前洗足以油塗
足入聚落除病犯也。後食犯者。先受人請中
食。後更餘處受請。不語比座去。是名犯也。晝
日犯者。若比丘晝日露處脇著地臥。是名爲
犯。復有晝日犯者。不著泥洹僧僧竭支。單
著袈裟經行。又復弟子與和上阿闍梨。過食
取食不中著革屣。是名晝日犯。從法所起犯
者。得過人法。不得向白衣説。若同出家人知
舊言不相違者可向説。不應向餘者説。復有
因法犯者。若授前人經若並誦。授經者授前
句。受者接後句誦。如此人者不應授經。不並
誦者。上座誦前句竟。下座次應誦上座所誦
句。若同時誦不得。不得爲女人説法過五六
語。不得爲覆肩覆頭。如是等衆多不得爲説
法。是名因法所犯。因人所犯者。長短過度
不滿二十。有遮法師僧不具亦不清淨。非法
群品受戒。虚空中受戒。界外受戒。若授十三
種非法人戒。受戒不得戒者。一切皆名因人
犯也。所犯因六處起。應推六處懺悔。有犯因
身起非心口。有犯因口非身心。有犯因心非
身口。有犯因身心起。有犯因心口起。有犯因
身口心起。有犯因貪欲起。有犯因瞋恚起。有
犯因愚癡起。有犯是身口愚癡所害。有犯是
身口瞋恚所害。有犯是身口貪欲所害。有犯
因身非心口者。初波羅夷故弄陰出精。有犯
是不善。有犯是無記。離三衣宿若故以杖手
打人等。比丘皆名身犯。從口所起犯者。第
四波羅夷。若共女人婬欲心麁濁語若瞋恚心
語。若自稱歎己身以婬欲供養我。若以二無
根謗。若毀呰他種姓形貌。妄語兩舌。如是等
及餘口業所犯者。是名口業所起犯。從身口
所起犯者。第二波羅夷。爲人行媒。若爲房事。
此等及餘。是名身口所犯。因心所起犯者。如
三十事中。金銀施主所與。手雖不捉心作己
有。語淨人持著某處。不語淨人言任汝所爲。
如比丘見他所犯。覆藏不向人發露。是爲心
犯。身心所起犯者。如上身心所犯是也。從身
口心所起犯者。如上身口心所犯是也。從貪
欲所起犯者。初波羅夷。故弄陰出精。身觸口
讃歎己身。如是等是也。從瞋恚所起犯者。第
三波羅夷二無根謗是也。從愚癡所起犯者。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諫。如是比皆因愚癡所
起犯也。身貪者。初波羅夷身觸故弄陰出精。
及餘身貪所起者是也。口貪者。麁濁語爲
欲故讃歎己身乃至及餘。如此比皆名口貪
也。身口貪者。如有母子二人出家。子常來供
養母。母子各生貪心。母語子言。此是汝本所
出處。今還看之有何咎也。子用母言即行不
淨。是名身口所貪也。如此比衆多略説之耳。
從身瞋生者。手自斷他命。及杖打他。復有
比丘共白衣諍。決他穀田中水。令穀得死。如
是等瞋。是名從身瞋所生。從口瞋所生者。若
比丘語人言。爲我斷某甲命若遣書。如是等
非一。是名從口瞋所生
從身口瞋所生者。乘瞋心若身若口害他惱
他。是名從身口瞋所生。從身愚癡所生者。若
比丘取床敷臥具。露地敷坐。去時不自擧。是
名從身愚癡所生。從口愚癡所生者。若客比
丘受衆僧房舍臥具。去再宿不自來語不教
人來語。是名從口愚癡所生。從身口愚癡所
生者。若受衆僧房舍床敷。去時不教人擧不
自擧。是名從身口愚癡所生
從身貪所害者。有一比丘名能加僧提。僧差
令守寺。後有一小女來至寺中。即捉共行不
淨。此女年小根壞而死。諸比丘心疑。殺婬於
此二處何中犯罪。往問世尊。佛言。婬邊得罪
也。是名身貪所害犯也。從口貪所害犯者。爾
時白衣疾病而臥。其人有妻顏貌端正。有一
比丘往到問疾。語彼妻言。可共行欲事。女
人答言。我有夫主不得自從。比丘即爲病者
説法語言。若作罪行久住於世。後世受罪甚
久。若有福徳命終即受天樂。何用此惡活爲。
此病者即因此厭身方便取死。諸比丘白佛。
佛言。此人犯波羅夷。是名從口所貪犯也。從
身口所染害者。即身口貪是也。爾時有優婆
夷蘇毘耶。語比丘言。若共我行欲者。不淨欲
出時應捨起去不犯。比丘即用其言共行欲。
爲不犯。如是展轉世尊聞之。佛言。此是身
口所貪犯也。又復身口所貪犯者。有一比丘
爲弟子受戒。白四羯磨受戒已。不爲説戒相。
直捨來向寺。弟子在後見其本二。問言君何
所作。答言。師將此中受大戒。婦即語言。持戒
日長。今因便相見可共行欲。夫即用婦言共
行不淨。此人所以行不淨者。不識戒相故爾。
佛聞已制戒。從今已去受戒已。即爲受戒者
説戒相令知。是名身口所貪犯也。身瞋恚所
害者。乘瞋心手自斷他命。是名身瞋心害犯
也。口瞋害犯者。遣使殺人。是名口瞋害犯也。
身口瞋恚所害者。身自殺口語人殺。是名身
口瞋所害犯也。身愚癡所害者。若屬他木。若
菓若樹。不語主輒取。是名身愚癡所害犯也。
口愚癡所犯者。若有比丘。見比丘所作不是。
語言。長老此所作不如法。不須重作。答
者言。我不用大徳語。當更問有智慧者。此名
口愚癡所犯也。復有口愚癡所犯者。衆僧説
戒時語言。何用説此微細戒爲。此亦是口愚
癡所犯也
復有人僧説戒時作如此語。汝等所説我等數
數聞。他何須重説也。此是口愚癡所犯」
身口愚癡所犯者。若二三人教一人令殺。去
者言可爾即往殺之。是名身口愚癡所犯也。
不善犯者。是凡夫人故作所犯。及學人故作
所犯是。何者犯是無記。凡夫人非故心作忘
誤作。學人及阿羅漢忘誤作。名爲無記有犯。
憶念懺悔者。若知而故作者重。若愚癡不解
作者輕。重者若一人前若衆僧前懺悔得除。
輕者心念口言除也。此是犯突吉羅惡口罪
也。一切不善無非突吉羅
突吉羅者。皆名惡作也。死人未壞尸上取糞
掃衣。穿牆壁出死尸置外尸上取糞掃衣籬
上有衣謂糞掃衣取。皆輕。心念懺悔即除。是
身所犯。若有所犯。説戒時至不得懺悔。當自
憶持説戒竟然後懺悔。有忘誤犯者。心念自
責滅也。心念自*責滅者。衆學中不故作者
是。故作下者。一人前懺悔者。是名輕也。故
作中者。自性偸蘭。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
是名中犯。一人前悔也。重者。十三僧殘。僧殘
邊偸蘭。波羅夷邊偸蘭。此是懺悔中重者。不
可悔者。四重突吉羅波逸提偸蘭。此罪不可
悔也。若比丘共諍欲除罪者。先共鬪者懺悔。
如草敷泥上令人過不汚。共和合懺悔。覆惡
上得生善。然後悔所犯也。阿浮呵那懺悔。
如上文所説滅鬪諍言訟毘尼者。相打惡罵。
是名爲鬪。諍者。朋黨相助。是名爲諍。言者。
徹斷事官。故名爲言。訟者。各説事理是非。名
爲訟也。鬪有三種。善不善無記。復應推諍縁
因何而起。云何懺悔而得滅也。此諍爲初夜
起中夜起後夜起。爲前食起後食起中後起。
爲二夜起。爲因法起。爲因人起也。因初夜起
者。此初夜漿。或言過初夜中飮。或言不中乃
至長短非法群品受具。或言得或言不得。因
是起鬪。如是一切皆如上犯毘尼文中説。此
諍縁根本有六分別十八。何者爲六。一者瞋
恚。二者惱害。三者幻僞。四者慳嫉。五者見取。
六者邊邪二見。瞋者。面色變異令人可怖。惱
害者。能害他令惱。幻僞者。心不眞實詐作虚
事。是名幻僞。慳嫉者。貪前物不欲與人。名之
爲慳。嫉者。見他所得生惱。是名爲嫉。見取
者。取已所見爲是。他見爲非。是名見取。邊見
者。見續爲常見滅爲斷。邪見者。謗無因果。是
名六處所起。何者十八種分別。上起從法非
法乃至説非説。十八種上起鬪。是名諍根本
聚也。此鬪聚有二因縁滅。一者人現前。二者
推求所起處。如六群比丘住舍衞城。向阿梨
跋提河上浴。脱衣著岸上。後迦留陀比丘來。
脱衣著六群衣上。出來不審諦。著六群比丘
衣去。六群謗迦留陀盜衣。即屏處爲作羯磨。
迦留心疑往白世尊。佛言。汝取衣時作何等
心取。迦留言作已想取。佛言。若如是者不犯
盜也。因此即制。從今已去要具二縁。一推其
縁。二人現前。然後作滅毘尼。是名滅諍毘尼。
斷煩惱毘尼者。此毘尼斷欲界色界無色界
見諦修道使纒。是名滅煩惱毘尼。使者。隨逐
行人不令修善。是使義。久來所習難捨。是使
義。能使人沈沒惡道。是使義。繋縛行人在生
死中。是使義。能使人受身相續不絶。是使義。
不斷煩惱是使義。怨家是使義。方便不捨是
使義。作惡不斷是使義。十使者。見使疑使戒
取使欲染使恚使色染使無色染使無明使
慢使掉使。纒者。無明纒瞋恚纒懈怠纒睡纒
掉纒悔纒疑纒自貪己物纒復貪他物纒。從
是生鬪諍競訟。因此後生害心。纒縛行人不
令解脱。是名纒義。又復纒者。我見纒疑纒戒
取纒欲纒恚纒慳纒嫉纒無明纒慢纒*掉纒。
此十纒即是十結。是故名纒。欲界所攝十二
居止。色界二十二居止。無色界四居止。見諦
所斷。身見戒取疑。何者修道所斷。薄欲界貪
欲瞋恚無明。得斯陀含果斷欲界貪欲瞋恚
無明盡。得阿那含果。斷色無色界貪欲無明
盡。得阿羅漢果。此所起煩惱應推求。何處起
何處滅。起處者。於結使起處。生貪著染心。能
生一切煩惱。何者結使起處。眼見身色生愛
著心。計以爲常亦計我。乃至意法亦如是。外
六塵中六識内六觸。六受六愛六覺六觀。乃
至五陰十二入四大識眷屬。觀此以爲我以
爲常。因此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上起我起常
故。能生結使一切煩惱。凡有五百故言一切
也。是名所起處聚。滅聚者。於煩惱起處法中。
生過患想。眼見身色乃至意法。作無常無我
觀。識眷屬。作無常苦病癰毒箭在身空無我
觀。作此觀已。能斷一切煩惱。是名滅聚處也。
欲斷煩惱要作五種觀行。無常行苦行無我
行寂滅法。空行。無常行者。念念不住病壞
所加。是名無常。苦者。如癰如病如箭入心如
物壞生苦。是名苦行。空者。觀我我所皆如
幻化無有實法。是名爲空。無我行者。觀一切
諸法皆無有我。無常苦二行總觀一切有漏
法。空無我二行。通觀有漏無漏法寂滅義。無
有生死變易。故名寂滅法也。是故行者。常應
繋心在五行觀也。所觀境界者。五陰十二入
十八界十二因縁。乃至作六念處觀。及寂滅
法身念處。安般念處乃至四無量心念處。食
不淨想乃至斷想。雜阿含中應廣知。若作骨
想壞想。從足至頂作不淨觀乃至散滅想。此
是心所縁境界。若住三空中。隨用何門觀而
斷結使。是名住三解脱門。若行人住地中時。
應觀六地。一者白骨觀地。二者性地。三者八
人地。四者薄地五者離欲地。六者已作地。是
名住地。見諦中所應斷者。有六。一身見。二
疑。三戒取。四向惡道欲。五向惡道恚。六向惡
道癡。修道所應斷。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
無色染。五無明。六慢。七調。斷如此七煩惱。
便得證果。斷三結得須陀洹。欲染恚薄故得
斯陀含。欲染恚斷故得阿那含。一切結盡故
名阿羅漢。是故言。此等斷故得果。以果分別
於人。得須陀洹果故名須陀洹。得斯陀含果
故名斯陀*含。得阿那*含果故名阿那*含。得
阿羅漢果故名阿羅漢。是名斷聚集處。比丘
毘尼受具足者。或應或不應乃至齊量。或應
或不應或聽或不聽。應齊量聽不應不聽。有
犯不犯。如法者不犯。不如法者犯。如此次第
應推。鉢乃至房。應不應如上文所説。一切受
具足人相應者。鉢嚢革筩針筒禪帶袈裟
紐繩腰繩盛眼藥筩&MT03048;藥器頭上帽水漉。
如是等物有應不應。是名比丘毘尼。比丘尼
毘尼者。受具足比丘尼或應或不應若齊量
者不犯。不齊量者犯。亦應次第推鉢乃至房。
若諸比丘尼得鉢。即日受持一。餘者若作淨
施若遣與人。若泥洹僧僧竭支如上説。覆瘡
巾如上説。浴衣如上説。衣乃至房。如比丘經
中説。式叉摩尼得自取食。今日取明日得食。
餘者皆如大比丘尼法學。是名比丘尼毘尼。
少分毘尼者。比丘有二百五十法。比丘尼有
五百法。式叉摩尼如大比丘尼法。但除自取
食食取已至明日故得食。沙彌尼優婆塞優
婆夷。各自有戒。皆是其人毘尼。是名少分毘
尼。一切處毘尼者。一切淨持戒淨心戒淨慧
戒應當學。一切微細戒盡應如重持之。乃至
究竟令梵行。波羅提木叉戒使得清淨。一切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應隨順行正見乃至
正定。優婆塞優婆夷。應當除其邪婬。乃至遠
離殺生邪見。是名俗人戒也
推求所犯輕重聚。及起處縁可滅不可滅經
毘尼母*經卷第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