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毘尼母經 (No. 1463_ ) in Vol. 24

[First] [Prev]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何故得爾。阿難言。有諸女人。如來臨涅槃時
悲感戀慕。以頂禮如來足。是故垢著。佛現足
令迦葉見已即還不現。迦葉遶如來七匝説
偈讃歎。火即自燃焚已供養如來竟。迦葉於
王舍城耆闍崛山竹林精舍。集五百大阿羅
漢語言。我在波*婆國道中。聞如來已入涅槃
語五百比丘。皆悲感懊惱。跋難陀釋子忽
作是言。如來在世法律切急。如來滅後各
其性何須懊惱。諸外道等若聞此語。當作
是言。諸釋子。世尊在世奉教修行。如來滅
後皆已廢捨。我等應當聚集結集經藏使法
不絶。諸羅漢答言。我等集於經藏須於阿難。
迦葉答言。阿難結漏未盡。云何得在此衆。諸
羅漢言。所廢*忘處應當問之。迦葉言。若爾
者當作求聽羯磨使入僧中。五百僧坐已。取
五部經集爲三藏。諸經中有説比丘戒律處。
集爲比丘經。諸經中有説戒律與尼戒相應
者。集爲尼經。諸經中乃至與迦絺那相應者。
集爲迦絺那*犍度。諸*犍度母經。増一比丘
經。比丘尼經。總爲毘尼藏。諸經中所説。與長
阿含相應者。總爲長阿含。諸經中所説。與中
阿含相應者。集爲中阿含。一二三四乃至十
一數増者。集爲増一阿含。與比丘相應。與比
丘尼相應。與帝釋相應。與諸天相應。與梵王
相應。如是諸經。總爲雜阿含。若法句若説義
若波羅延如來所説。從修妬路乃至優波提
舍。如是諸經與雜藏相應者。總爲雜藏。如
是五種名爲修妬路藏。有問分別無問分別。
相攝相應處所此五種。名爲阿毘曇藏。此十
五種經集爲三藏
阿難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摩訶迦葉言。親
從如來邊聞如是説。吾滅度後應集衆僧捨
微細戒。迦葉還問阿難。汝親從如來聞如是
語。微細戒者何者是。阿難答言。當爾之時爲
憂苦惱所逼。迷塞遂不及問。迦葉即訶阿難。
汝所語非時。先何不問世尊。今乃言不問」
爾時迦葉。問諸比丘。我等宜共思惟此義。何
等是微細戒。有一比丘説言。除四事餘者名
微細戒。一一説乃至除九十事。餘名微細戒。
迦葉説言。汝等所説皆未與微細戒合。隨佛
所説當奉行之。佛不説者此莫説也。若捨微
細戒者。諸外道輩當生謗言。如來滅後微細
戒諸比丘皆已捨竟。瞿曇沙門法如火烟焔
忽生已滅。若捨微細戒者。但持四重餘者皆
捨。若持四重何名沙門。以是義故。尊者迦葉
責阿難七事。因阿難爲女人求出家中。彼有
九事讁阿難。一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
越等常應各各器盛食在道側胡跪授與沙
門。二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等常應與
衣服臥具逆於道中求沙門受用。三者若女
人不出家者。諸檀越等常應乘象馬車乘在
於道側以五體投地求沙門蹈而過。四者若
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常應在於路中以
髮布地求沙門蹈而過。五者若女人不出家
者。諸檀越輩常應恭敬心請諸沙門至舍
供養。六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見諸
沙門常應恭*敬心淨掃其地脱體上衣布地
令沙門坐。七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
常應脱體上衣拂比丘足上塵。八者若女人
不出家者。諸檀越輩常應舒髮掃比丘足上
塵。九者若女人不出家者。沙門威徳過於日
月。況諸外道豈能正視於沙門乎。十者若女
人不出家者。佛之正法應住千年。今減五百
年。一百年中得堅固解脱。一百年中得堅固
定。一百年中得堅固持戒。一百年中得堅固
多聞。一百年中得堅固布施。初百歳中有解
脱堅固法
    安住於此中 悉能達解義
    第二百歳中 復有堅固定
    第三百歳中 持戒亦不毀
    第四百歳中 有能多聞者
    第五百歳中 復有能布施
    從是如來法 念念中漸減
    如車輪轉已 隨轉時有盡
    正法所以隱 阿難之愆咎
    爲女人出家 勸請調御師
    正法應住世 滿足於千年
    五百已損減 餘者悉如本
    是故五百歳 五法興於世
    解脱定持戒 多聞及布施
毘尼母*經卷第三



毘尼母*經卷第四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諸比丘欲集法藏。時摩訶迦葉以手拍地。聲
震之響喩如銅鍾。爾時王舍城中舊住五百
羅漢師子阿蘭那。聞此之音共相告言。集
法藏時至。尊者富蘭那。與其徒衆五百羅漢。
即共相隨向王舍城耆闍崛山竹林精舍中。
至摩訶迦葉所。到已語摩訶迦葉言。我等聞
摩訶迦葉五百羅漢於王舍城竹林精舍中欲
集法藏。我等亦欲得聞。摩訶迦葉即向富蘭
那等。出集法藏因縁。富蘭那語尊者摩訶迦
葉言。大徳。所集法藏縁已得聞竟。甚善不可
言。但於八法中我所不解。從界裏宿食乃至
池邊種種草根等。如此八法親從佛邊聞。如
來聽畜。復言。不聽者是處不解。迦葉答言。實
如汝語。佛爲飢饉穀貴乞食難得。憐愍衆生
故聽畜。世豐穀賤乞食易得。是故如來還不
聽也。富蘭那言。迦葉。如來是一切知見者。畜
時欲使人知畜時。捨時欲使人知捨時。迦葉
答言。以是義故。佛知時而説。是時中應畜。是
時中不應畜。富蘭那。是故我等應隨如來。制
時隨制聽時隨聽。如來應供成就八種善法。
一者善得金剛智。二者悉斷一切煩惱破無明
闇。三者於一切法無諸障礙。四於一切處而
得自在。五能善降伏外道異論。六善示衆生
利不利。七能與衆生如法分別。八善能巧制
犯不犯自在無礙。成此八法名法王法主。爾
時摩訶迦葉。問阿難言。此事復云何。阿難答
摩訶迦葉曰。如我佛邊所聞。如迦葉答富蘭
那也。若人如佛語而行者。此人能熾然佛法。
是故應如法行之。尊者富蘭那徒衆。聞此語
已如法而行。即是熾然佛法者。此是雪山中
五百比丘所集法藏。七百比丘集法藏今當
説。如來涅槃後一百年。毘舍離毘利祇子諸
比丘等。如佛所説行於十法。隨順行者熾然
佛法。一應用。二指抄飯食。二入聚落得食。
説言飽已不言不足。後得食時不作殘食法
得食。三界裏群品作法事亦得。四讃歎群品
作法事善。五前人作法後人復作所作皆善。
酥油蜂蜜石蜜。以酪和之得食。七昨日受
鹽今日得和飯食。八得飮奢留伽酒。九坐具
不剪鬚得敷。十金銀七寶得自手捉亦得畜
之。以是因縁故。迦蘭陀子耶舍。欲除滅此過
患。於毘舍離集七百羅漢。衆僧集已。迦蘭陀
子耶舍。問尊者離婆多言。比丘入聚落中食。
得兩指抄飯食不。尊者離婆多答曰。不得兩
指抄飯食。耶舍問曰。何處制此不得兩指
抄飯食也。離婆多答曰。舍衞國制殘食處制
之。耶舍復問尊者離婆多言。若比丘食足已
不作殘食法得食不。答言不得。耶舍復問尊
者。界裏作法事得不。尊者即問。界裏作
等法事。答曰群品作法事。尊者答曰不得。
問何處制。答曰。王舍城中布薩犍度中制。
耶舍復問。界裏群品作法事。説言好得。作
如是語不。答言不得。此亦王舍城中布薩
度中制。耶舍復問尊者。前所作事更得重作
不。尊者答曰。云何名爲重作。耶舍説曰。此事
今作曾作。尊者答曰。若此事以阿毘曇毘尼
修妬路不合者。已作不應作。未作不應作。今
作不應作。若此事與三藏合者。已作應作。未
作應作。今作應作。耶舍復問尊者。得食美食
不。答曰何者美食。耶舍説曰。*酥油蜜石蜜
與酪和之。是爲美食。尊者答曰。不得食也。何
處制也。舍衞國中制。殘食處制耳。耶舍復問
尊者。所受鹽得食不。尊者答曰。何者所受鹽。
耶舍説曰。昨所受鹽今日得和飯食不。尊者
答曰不得食也。何處制也。舍衞國藥草*犍度
中制。復問尊者。得飮奢留伽酒不。答言不得。
何處制。拘睒彌國因莎提比丘制。耶舍復問
尊者言。得畜不剪鬚敷具不。答言不得。何處
制之。舍衞國因六群比丘制。復問尊者。得畜
金銀寶器不。答言不得。何處制之。王舍城
因跋難陀釋子制。以何義故。更集法藏欲使
比丘捨惡修善。若四人住處乃至衆多人住
處。欲使知法如法修行佛法熾然。若和尚阿
梨若知法人。如此人等皆能如法者。可佛
法増長。有二種法不可違。一佛法不可違。二
轉輪聖王法不可違。以是義故。更集七百僧
集法藏也。所以言毘尼經者。諸經中與毘尼
相應者。總爲比丘比丘尼經。諸經中與迦絺
那衣相應者。總爲迦絺那*犍度。比丘經。比
丘尼經。一切*犍度。摩得勒伽。毘尼増一。此
五種總爲毘尼藏。是故名毘尼*經。所言大廣
説者。所説事多故名廣説。我今教授大法故
名爲大。我今説大法大毘尼。是故名大廣
説。大人所説法名之爲大。何者大人諸佛世
尊。名爲大人此大人説故名爲大人。又言廣
者。有大徳比丘略説經。若衆多比丘前。若四
三二一比丘前。説其所解經。我親從佛邊聞
如此説。上座有徳知見者。應取其所説思惟
此理。若與三藏相應者應語言。大徳所説甚
善。若有後學者應以此法教之。若不與三藏
相應者語言。大徳莫行此法。亦莫教人行此
法也。是故名爲廣説。説大調伏現前。故名廣

若有一人聰哲高才。自備此徳捉其所解。與
如來所説法競。如人捉僞金與眞金並。若眞
僞難別者。以火燒之眞僞自現。若以僞法言
是如來説者。與三藏經並之。知其眞僞也。如
世有眞醫。有人實非醫。妄稱是醫人。不別
者就其治病。虚喪身命。猶如世人不識眞法。
隨行邪僞法者。能滅善心身命也。不滅正法
者。佛所説毘尼。如佛所説行。是人能使正法
熾然於世。何以故。此人知此是佛説。知此非
佛説。是故能典正法。是名廣説。尊者薩婆
多説曰。有四白廣説。有四黒廣説。以何義故
名爲廣説。以此經故。知此是佛語此非佛語。
若有才辯了了能識是非爲人説者。此言應
受。黒廣説亦應如白廣知。四者。若衆多若。三
若二若一。是名爲四。又比丘作如是言。世尊
在浮彌城告諸比丘。汝等若村若落我親從
佛邊聞説受持。此是法此是毘尼此是師教。
此比丘所説非可非不可。若以増一阿含中
阿含長阿含雜阿含比丘經比丘尼經諸*犍
度摩得勒伽與法理合者。應語言。大徳此法
可自勤行亦教人勤行。若不合法理者語言。
大徳此法不應自行亦不應教人行。此是初
廣説。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亦如是説。第一大
衆前。第二四人前。第三二人前。第四一人前。
是名廣説
佛告諸比丘。吾教汝一句一偈。若多若少。若
應行者如語行之。不應行者如語莫行。若後
世比丘所説。與三藏相應者亦應行之。若吾
所説或多或少。不應行者亦莫行之。後代比
丘所説。不應行者亦莫行之此法増一經中
廣明。有廣説者。如來臨涅槃時告阿難言。吾
滅度後汝等言。我等無依。莫作此説。吾所制
波羅提木叉。即是汝依即是汝師。是故阿難。
吾去世後。當依波羅提木叉而行行法。應當
各各謙卑行之。汝等應當除去憍慢安心淨
法。阿難。從今已去。下者應稱上座尊者。上座
應稱下座慧命。阿難。若人見十二因縁。是爲
見法亦得見我。如來臨涅槃時。欲爲利益衆
生故。説是四廣。以是義故。名爲廣説。佛復告
言。有物和合故應畜。有物不和合故不應畜。
云何名爲和合。如舍利弗外得上色納。以此
納縫著條衣上。佛即聽畜之。故名和合。不和
合者。上色錦上色白雖和合不應畜。故名不
和合。猶如酒若和藥得飮。不和不得飮。上色
與下色合得畜。不合不得畜。和合有二種。一
色和合。二衣和合。色和合者。先用根染後用
弱染。復有先用上色染後用下色染。此二名
色和合應畜。何者名爲上色。五正色名爲上
色。薩婆多説曰。上色者。純青純赤純黄純黒
純白。是名五種上色。大色和合者。先用青染
後用餘色染。先用餘色染後用青色染。五種
亦如是。是色應得畜。衣和合者。若衣作淨納
未作淨。縫納著衣上。若衣未淨納已淨者。縫
納著衣上。此二皆名淨衣。若衣未滿十日未
作淨施。納已作淨施。縫納著衣上得畜。若納
十日未滿未作淨施。縫納著衣上得畜。故名
衣和合。淨施法。一日得一日作淨施。若過十
日不作淨施。犯尼薩耆。若復放逸故不説淨
者。以心惡故。不滿十日皆犯捨墮。何者不和
合應畜和合不應畜。不和合應畜者。山渉子
識其留草閻婆伽毘鉢優勒伽蜜苦酒閻陀
林斤提力薑。如是等藥不合應畜。何以故。此
藥一一別中投食。合不中投食。如煮乳令沸
熟已寫置一器中。時節小久乳水各別。此乳
著鹽不中食。不和鹽中食。上所列藥草和合
投合。不中一一中投食。亦如乳鹽合不中食。
別食甚好。是名不和合用。當於爾時。佛爲病
比丘聽飮蘇毘勒漿著鹽得飮不著亦得。是
名和合用
盡形受藥者。薑椒蓽茇訶梨勒鹽菖蒱。如
是等皆名盡形受藥。藥草*犍度中廣説。寺中
應可作者。從羯磨一切法事。乃至飮食臥
起。及露著泥洹僧竭支皆中。復有中者。若寺
中地見金銀。知主不知主。皆應取擧之。知主
者後來當還。若不知主者。應當衆僧中唱。我
昨日僧地中得金銀。是誰物也。有人來言是
我物者。應問。此物頭數多少及與斤兩。裹持
繋縛用何等物。若言一一相應者可還之。不
相應者不應與也。復有寺中可中作者。若比
丘比丘尼。用木葉作蓋。用木皮作蓋。或織
草作蓋。如此等皆寺中得用。復有比丘。寺中
得用物富羅上。重著革皮落縮。若出聚落雨
雪得著。無雨雪不得也。所著革屣四重三重
乃至一單。寺裏皆應得著。入聚落時雨雪得
著。無時不得也。病時亦得著。革屣*犍度
中廣説
寺中應畜鐵鑰木鑰瓢杖浴室中床。是名
寺中應畜物。比丘僧差入林者。應與七日。若
七日不得來者。應與十五日。若十五日不得
來者。應與一月。是名應入林
若比丘身上生瘡。比丘用麁澁散洗瘡。佛言
聽。諸比丘用細末柔軟散洗瘡。擧散法。著瓶
中塞口乃至著橛上。藥草*犍度中應廣知」
若比丘有白癩病自裂膿血流出。諸比丘用
麁澁散塗洗。佛言。當用細末柔軟散塗洗。雜
*犍度中應廣知
若比丘新生瘡病痛不壞者。當用壞藥
之。後時當畜種種愈瘡藥治之令差
若比丘下分中有痔病者。當作裹瘡衣。莫令
膿血流出汚衣。隨醫師分處作衣聽畜之
若諸比丘頭上生瘡。若面上生瘡。若脣上生
瘡。若肩頭生瘡。若腋下生瘡。若脇上生瘡。
若臍上生瘡。若坐處生瘡。若膝頭生瘡。若&T050509;
上生瘡。若頭上有瘡者。聽裹頭覆頭入白衣
舍。若面上有瘡者。聽鉢水中自照。或壁上
自照見瘡。得自塗藥。脣上有瘡者。得聽兩脣
不相到嚼食。若舌上有瘡者。聽著口中不嚼
呑之。若肩頭有瘡者。聽以手捉瘡以衣覆上
入白衣舍。復聽肩頭瘡上衣不覆得入白衣
舍。若腋下有瘡者。聽手扠腰入白衣舍。若
脇上有瘡者。聽反抄衣入白衣舍。若臍上有
瘡者。聽下繋泥洹僧。若坐處有瘡者。聽入白
衣舍蹲坐。若膝上有瘡。聽褰衣過膝入白衣
舍。若&T050509;上有瘡者。聽高著泥洹僧入白衣
舍。是故名有瘡聽也。若衆僧寺裏有三四人
別作大堂。住止處應遶四邊掘深塹遮水。塹
裏應作大小行處。此事敷具*犍度中廣説。佛
告阿難。汝捉*鑰可房房語諸比丘。吾欲南行
按行諸國。誰能隨吾去者。可自料理衣鉢。阿
難即受告勅。房房語之。諸長老比丘白阿難
言。若師去者得隨佛去。若師不去自亦不得
去。何以故。至彼中更須覓依止師故。爾時世
尊即共堪能去者。相隨向南路上。佛見諸比
丘少。告阿難言。汝不房房語也。比丘何故少。
阿難即具以上事白世尊。佛告阿難。從今已
後。若比丘滿十臘知法者。應受十臘乃至百
臘不知法者依止。依止法。受具*犍度中廣説。
此房房中所作事。應二指作法。若鉢破作五
段。綴此鉢法。應相去二指安一綴。若上厠時
洗大便道。應用二指頭洗之。若衣破著納者。
孔外蔭二指。若比丘畜髮法。極長不過二指
應剃。是名法。略説共作法。若比丘性行調柔
持戒亦具威儀可觀。如此人者。僧應與共同
一切法事。乃至飮食臥起皆應共同。是名略
説共作法。若比丘行來到他寺上。應問此寺
中一比丘結大界處。復問離衣宿處。兼問衆
僧淨厨處。亦問布薩説戒處。如是等處皆問
一人。故名略問。問已若有同伴亦應語之。又
復應問。所飮水中有蟲不。清淨不。此水屬誰。
又問。菓菜淨未。一人問。餘人皆得淨。故名
略。若舊住比丘請客比丘。客比丘到寺。一人
問淨不淨。如是可問處皆問。是餘比丘皆得
清淨。尊者薩婆多説曰。有利養生人貪著。佛
不聽取。然不制所犯。應如前所制法行
世尊説曰。若人所作不善。知慚愧者不爲障
道。若比丘無慚愧心亦無所知。如是所説不
應受用。又復有人無慚愧心有所知解。其所
説法亦不應受。復次有人雖知慚愧然無所
知。若有所説亦不應受。若復有人有慚愧心
能達法相。如此説者應受用之。尊者迦葉惟
説曰。有諸人智慧等所見亦同。其性柔雅戒
行清淨無有瑕穢。是名和雅所説應受。有應
作處。何者是。尼師壇有破穿處。應用弊納
補四邊蔭一寸。如是廣知。若有瘡處應治。若
僧食處應掃。若和*尚阿闍*梨食處應
掃。是名處所。若比丘病。佛聽煮粥食之。
淨地。衆僧當與作白二羯磨作淨處所。如是
等皆名處所
佛在世時。常在王舍城中説戒。至十五日月
盡。諸比丘遠近不避疲勞。詣王舍城聽佛説
戒。佛知諸比丘疲苦。即問諸比丘方所。隨其
方所住處説戒。是名爲方。東方塔名羅多跋
陀羅。乃至北方有山。名無之羅毘羅。是名爲
方。如是等邊方。有律師五人得受具足。阿練
若比丘應善知方所。亦應知處及時。爾時諸
比丘北方受安居。安居已竟。各執衣鉢往到
佛所。世尊問言。從何方來。皆説所從來處。故
名爲方。佛聽何等國土應五人受具。阿畔提
國有毘尼師。聽五人受具。有一比丘字數虜
奴。少小信道欲得受具。國土無僧。尊者迦旃
延有縁到彼國。此比丘求迦旃延欲受具。十
二年中集僧乃得受具。迦旃延爲受具已來
到佛所。佛問言。迦旃延汝何故遲。迦旃延即
以受戒因縁具白世尊。佛即立制。從今已去。
聽邊地無衆僧處有律師五人受具。有國大熱
處聽日日洗。荊棘多處聽著厚革屣。作革屣
法。隨土地所有厚皮聽作。有諸比丘在雪山
中夏安居。手脚頭耳皆凍壞。安居已訖。各執
衣持鉢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退立一面。佛知
而故問。汝等何故身體皆壞。比丘白佛。雪山
中寒凍故是以皆壞。佛問言。應著何等不令
身壞。諸比丘白佛。若脚著皮革鞾上著複衣
應當不壞。佛即聽著富羅。復聽著羅目伽上
聽著駒執。復聽著複衣若用羊毛駱駝毛。乃
至綿紵之聽著。有二婆羅門比丘。一字烏嗟
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佛弟子
中。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種種郡縣人。言音
不同語既不正。皆壞佛正義。唯願世尊。聽我
等依闡陀至持論。撰集佛經次比文句。使言
音辯了義亦得顯。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
美言爲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衆
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爲説之。是故名爲
隨國應作。毘舍離飢饉如上文説。佛聽畜迦
絺那衣。有五種利。一得中前數數食。二得有
檀越來請得別衆食。三得畜長財不説淨。四
得離衣宿。五不白得出界。是名受迦絺那衣
利。作漿法。先研米與水和濾著一器中。後炊
飯𩛢饙取飯汁著一處經一宿。中食時如法
受飮之。薩婆多迦葉惟説曰。此漿中後乃至
初夜得飮。初一分竟。諸比丘夏安居法。若有
破壞房舍。應受取任力所能修補治之。自恣
法者。若有大衆。應如法白二羯磨自恣。若阿
練若比丘。或一或二乃至三四。應胡跪合掌
展轉相向言。今日衆僧自恣我亦自恣。如是
三説。若獨一人。應心念口言。今日衆僧自恣
我亦自恣。如是三説。云何與自恣欲。爾時世
尊告諸比丘。今日自恣。有一比丘白佛言。世
尊。病比丘不堪來者。爲看病不得來者。爲佛
法僧不得來者。此事云何。佛告比丘。如此等
皆應與欲。説言。今日衆僧自恣。我不得往自
恣。與衆僧清淨如法自恣欲。如是三説。是名
與自恣法。有五種與自恣法。一今日僧自恣
我與僧自恣。二我白自恣。三爲我故自恣。四
若口不能言者。手作説相亦得與自恣。五語
雖不了亦是與自恣。是名五種自恣。若前人
身口不能。後復更問之。身口無相貌者。命根
未斷耳聞人語。衆僧就其前羯磨自恣。取自
恣人若將自恣來。道中命終。或爲婬欲所迷。
或失性。或出界外。或捨道還俗。如此等皆不
成取欲。應更遣人取欲。若取欲者。爲賊爲水
爲虎狼所遮不得來者。此取欲成就。如此等
難事非一。但取欲者。欲來而力不能。皆取欲
成就。波羅提木叉法者
爾時世尊在淨房中作是念。我今爲諸比丘制
説波羅提木叉戒。何以故。後學比丘欲行法
者。不知何者佛制何者非佛制。乃至阿羅漢
果樂。佛告諸比丘。我今説波羅提木叉。汝等
當善受行之。若有所犯即應懺悔。若無所犯
應繋念思惟。吾説戒時若默然者。當知皆是
清淨之人。汝等屏處發露無隱。吾大衆中問
無隱等無有異。第二第三亦如是問。若故作
不妄語者。佛説障道。障者。障於四禪四空
乃至障四果四向。若後能改悔。四禪四空四
向四果皆可得取。是故名波羅提木叉法也。
説波羅提木叉。有五種如上説也。布薩取欲。
如上自恣取欲無異。田舍園。前所施後所施
處。不應轉易更施餘處。若五錢轉施。皆是惡
作。復有十八種分別。復有八種阿練若處所。
有若比丘尼外來所施。若有所作爲人所嘆。
有作爲人呵擯。如是等皆名爲物。云何名呵
責擯出。呵*責擯出者。要示彼擯者罪相貌
然後擯出。不得直驅
爾時自恣前。有一比丘犯罪。見者欲諫。語言。
我欲諫汝。聽不。犯罪者可。當欲諫時。犯罪者
無。是名事在人無。若後時欲諫者。還犯罪人
邊取欲得諫。不取不得也
爾時世尊從迦尸國與五百比丘。向幽蘭精
舍。此寺中有舊住五人。一名阿犯祇。二名
富那婆蘇。三名半持陀路醯尼。四名伽路
羅。五名帝奢。此比丘等聞世尊來。即共分此
寺中房舍園田花菓敷具及養生具。唯留佛
一房。所以分者。恐佛共舍利弗目連諸大比
丘等來。必奪我房舍及田業。是故急分。生此
念已。房舍作一分。園田作一分。一切敷具作
一分。一切養生具作一分。一切花菓作一分。
分已。世尊來到。到已告舍利弗目連言。汝語
舊住比丘。客僧來到。可房房料理敷具。如佛
告勅即往語之
舊住者即答舍利弗目連言。第一房爲佛拔
竟。唯願如來安樂住止。餘物一切五分分竟。
目連聞此語已。即傳此言具白世尊。世尊即
遣目連復重語之。諸比丘答亦如前。佛即喚
舊住比丘。種種因縁呵*責。爲説世有五賊。
第一賊者。有惡比丘不持禁戒多將徒衆遊諸
國邑食人信施者是。二若有比丘實不清淨
自言清淨此亦是賊。三若有比丘自恃聰明
多智起於憍慢訶罵比丘言無節度此亦是
賊。四若有比丘爲衣食故自言得過人法此
復是賊也。五若有比丘用僧祇物以自資命
此亦是賊。是故一切屬四方僧物不應獨用。
諸比丘白佛。若有物諸比丘因此生諍訟者。
此物云何。佛言。比丘若共懺悔。此物得分。不
和合不得分也。分法。要作白二羯磨。此事拘
睒彌*犍度中廣明。提婆達多破僧有五法。一
者盡形壽乞食。二者糞掃衣。三者不食
鹽。四者不食肉魚。五者露坐。以此五法僧中
行籌。可者受籌。爾時座中有百比丘受籌。
阿難即衆中脱僧伽梨擲地唱言。此是非法。
有五十大上座亦脱僧伽梨擲地。諸比丘以
此因縁具白世尊。佛言。此便是地獄人。當入
阿鼻地獄一劫。不可救也。此破僧*犍度中廣
明。上提婆達多五法不違佛説。但欲依此法
壞佛法也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諸比丘在塚間樹下。或
在水邊大澤中。處處敷草露宿。有大長者晨
朝出行。見諸比丘爲作禮問言。昨暮何處宿。
諸比丘答曰。家間樹下處處皆敷草臥。長者
問言。若有檀越爲作房舍得不。諸比丘答曰。
佛未聽作。比丘以是因縁即往白佛。佛告諸
比丘。若有檀越信心。能爲僧造房者聽作之。
長者聞佛告已。即造六十口房施設飮食。請
佛及僧供養已。捉金瓶行水竟。胡跪合掌白
佛言。今爲佛及僧作六十*口房。願世尊及比
丘僧。爲弟子受用。佛因長者施房爲説施房
利益。一者能遮風雨。二者能遮寒熱。三者能
遮惡獸毒蟲。如是種種利益盡爲説之。因此
房故令諸比丘得善寂安樂住。此敷具*犍度
中廣説
佛在阿吒毘國。聽諸比丘私作房。諸比丘各
各私作大房。所索甚多。諸檀越遙見沙門入
村。皆避之不欲相見。有比丘字阿吒毘。爲私
作房故自伐林木。林中有神以林爲舍。此鬼
内自思惟。正欲打此道人。恐畏有咎。若默
然者無住止處。即往白佛。佛告言。若打持戒
者其罪極重。汝渡河有大樹。此樹神昨已命
終。汝可依彼大樹住。因此制戒。不聽私起大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有比丘字闡陀。與國
主優填王極善。自往語之。今欲私起房乏材
木。王即語言。國中所有材木隨意取之此比
丘官路中有一大樹。枝條蔭覆五百乘車。國
中諸人皆以此樹有命之想。闡陀比丘伐此
樹。檀越慊之。比丘往白世尊。佛即因而制
戒。自今已去。若有神樹。路中諸人所貴重樹
不聽伐也。若伐者得波逸提。或言偸蘭遮。從
此以來不聽過量私作大房
爾時闥婆摩羅子出家。翹勤行道得阿羅漢
果。内自思惟。於此身上更修何業。思惟既定。
當爲僧勸化中食及造敷具。於一日中有比
丘。逼夜來向寺不知寺處。*闥婆摩羅子即入
火光三昧。擧手照明令知寺處。此比丘到已
示房舍敷具大小行處。澡手水塗足油一切
示處。若有客僧來到寺者。隨其所須皆供給
之。心無愛憎。佛即讃歎。一切飮食敷具平等
無過。*闥婆摩羅子無根謗縁。因此廣知
爾時提婆達多共阿闍世論議。汝可殺父我
亦殺佛。新王新佛共治天下。世皆大平人民
安樂不亦快乎。阿闍世問提婆達多。須幾兵
衆可得除佛。提婆達言。得六十兵可得除之。
與六十兵。得兵已先遣二人往殺佛。殺佛已
從餘道迴莫著本路。復遣四人殺前二人從
餘道迴。如是展轉皆欲令相殺盡。所以爾者。
不欲令此惡名流布於外。二人往見佛。自然
不起惡心。即向佛説本來之意。佛爲説法得
須陀洹果。佛即語之。汝等迴去莫隨餘道得
到提婆達多所。提婆達多聞不得殺佛。即生
瞋恚自到佛所。以大石打佛。諸天即接此石
擲著他山。有小石破來傷佛足。諸比丘等皆
來捉杖圍繞世尊房。佛語諸比丘。假使有人
捉須彌山欲壓吾者猶不能害。況提婆達
多。汝等各自隨所修業安樂行之。佛未制戒
前。比丘一不得與沙彌同房宿。羅睺羅無別
房。諸比丘驅出。羅睺在厠上宿。厠中有大毒
蛇。佛知有此毒蛇恐傷羅睺故來到厠。知而
故問。汝是誰耶。羅睺答言。是沙彌羅睺。佛
問。汝何故此中住。答言。更無別房。諸比丘不
聽共宿。佛即將入房。後日集諸比丘告曰。出
家人法常應慈心。從今以後。沙彌聽共大比
丘二宿。至三夜若無去處。比丘不應睡臥。
當結加趺坐至明相現。若第四日復無去
處。明相欲現時應遣沙彌出房外。若沙彌恐
怖不能出者。大比丘應自出去。有客比丘來
到寺上。舊住比丘拔房舍臥具供給之。後去
時不白舊住者。經多日已。主人入房始知客
比丘去敷具蟲鼠噛壞。以是因縁比丘具白
世尊。佛因而制戒。若客比丘寄寺中宿者。去
時應揲敷具及料理坐床。當白舊住比
丘去。若不爾出界外。得波逸提
有於一時六群比丘共十七群比丘倶作客寄
宿。六群是上座。十七群是下座。十七群語六
群言。大徳可簡取上房。六群答言。誰問好
惡。十七群自取房敷坐具竟。六群即奪房取
驅令出外。十七群瞋恚高聲唱叫。主人聞已。
十七群爲何等事。十七群如上因縁答主人。
諸比丘往白世尊。佛因而制戒。從今以後。下
座推上房與上座。上座不取。下座敷敷具
竟。上座不得強力奪取驅出。若下座先至不
知上座來。上座既至。下座應避出去。上下皆
不得恃力驅出。若恃力者得波逸提。時有六
群比丘。在重閣上住。意不審悉。不看閣地厚
薄放身而坐。床脚陷過。傷下住比丘頭。佛因
而制戒。從今以去。閣上住者。要審悉厚薄。
不得直放身坐。若坐者得波逸提
有於一時闡陀比丘。作房用有蟲水和泥。諸
檀越見慊言。云何比丘無慈心。佛因而制戒。
從今已去。比丘不得用雜蟲水和泥作房。若
用得波*逸提。房舍竟
爾時佛在波羅奈國。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往到佛所白世尊言。聽諸比丘何等處住敷
何等敷具。佛告憍陳如。聽比丘阿練若處樹
下塚間河邊山谷間空閑處住敷草木葉以爲
坐具。此敷具*憍度中廣明。住處總明有二。
一者聚落中。二者空靜處
爾時有客比丘。寄他寺中安居。不自看房舍
臥具。得下房下臥具。心中不悦修道有廢。瞋
舊住比丘。有生謗之言。比丘心有愛瞋癡怖。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從今以去。夏安居時。要
自看房舍臥具。然後受之。若依上座次第得
房。不看無咎。若分房者語。汝自看房。懈怠
不看者得突吉羅。如來所以教諸比丘護敷
具者。見五種過。一不欲令風吹。二不令日
曝。三不令得天雨。四不令塵土坌之。五不令
蟲鳥敷具上放不淨。比丘夏安居法。差分房
分敷具人。令房房看之。何等房敷具多何處
無。若多處分著無處。若遍有長敷具。從上座
次第賦之。是名敷具處所。營事有二種。一
者作。二者覆。作者。有檀越欲爲衆僧起房。僧
差營事人白二羯磨令料理。若此營事人。意
欲成此房己盡形受用者。僧當令其十二年
住。後衆僧隨意分處。若營事人二三年中不
能成房。僧當觀其力能。若堪辦者聽使作
竟。若不能者更差餘人。是名作者。云何名爲
覆者。若作者作牆壁已不能覆。後僧更差堪
能者令覆。若覆者意欲盡形住。僧當聽六年
住。後隨僧分處。是名覆處者。比丘相恭敬法。
當起迎作禮執手問訊。隨其所須供給。莫違
其志
諸比丘白佛。上座於下座有所犯罪。現前應
立幾法發露。佛言。當立四法。一者偏袒右肩。
二者脱革屣。三者合掌。四者當説所犯罪。下
座向上座悔過。所犯者現前應立五法。一偏
袒右肩。二脱革屣。三胡跪。四合掌。五説所
犯罪
若客比丘到他寺中見上座。應立五法恭敬。
一偏袒右肩。二脱革屣。三*胡跪。四兩手捉
上座足。五和南。若舊住比丘小者。亦應立五
法恭敬。是法持戒*犍度中廣明。治風病法。
當用蘇毘勒漿。此漿作法。先遣淨人搗大麥
器中盛之。著水經二三日。小酢已淨濾飮之。
若和*尚病。弟子應作此漿養病。弟子若病。
和*尚亦應如此
有比丘尼持蘇毘勒漿隨道行。道中見一人
截手足而臥。比丘尼以蘇毘勒漿灌瘡上。此
人即死。佛言。從今已去。不聽持蘇毘勒漿灌
瘡上。有比丘持蘇毘勒漿到尸陀林。見一病
人臥地。從比丘索蘇毘勒漿飮。比丘慈悲心
故施之。此人即死。諸比丘生疑。無有所犯
也。佛言。憐愍心故無犯。是名蘇毘勒漿。佛
爲病比丘故。聽服六種散。一離畔散。二破羅
私散。三怖羅羅散。四阿犯却羅散。五波却羅
散。六阿半陀散。如是等散衆多不一。若比丘
病。隨醫分處服之
爾時離車子有寶鉢。滿中盛細末旃檀。持用
奉佛。佛言。吾佛法中不聽受寶器。離車子言。
若不受寶。願世尊。可受*旃檀香。佛即爲受。
有比丘用麁澡豆洗鉢壞鉢色。佛言。應當熟
*搗細物篩之然後得用。有一女人夫主已
喪。婬欲熾盛。與外人交通。遂成有胎。恐事發
露。語交通者求藥墮胎。此人於比丘比丘尼
中求得藥即墮其胎。佛聞而制戒。不聽出家
者與人墮胎藥。比丘法不得用雜香澡豆洗
身。乃至病亦不得用
毘尼母*經卷第四



毘尼母*經卷第五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爾時佛在波羅奈。五比丘往白世尊。聽諸比
丘畜何等藥。佛言。聽諸比丘畜陳棄藥。乃
至流離亦聽畜。治病藥有四種。中前服藥不
得中後七日終身服也。中後藥中前亦得服
之。不得終身畜也。中後藥有得七日畜有不
得者。終身藥中。中前中後乃至七日皆得服
也。藥犍度中當廣明。有婆羅門子尸羅。持
八種漿施佛。一菴羅漿。二瞻婆漿。三棗漿。
四壞味漿。五多漿。六沙林毘漿。七破留沙漿。
八甘漿。如此漿等。佛聽比丘得服。佛制酒者。
因莎提比丘飮酒醉。是故制之不聽飮也。尊
者彌沙塞説曰。莎提比丘小小因酒長養身
命。後出家已不得飮四大不調。諸比丘白佛。
佛言。病者聽甕上嗅之。若差不聽嗅。若嗅
不差者聽用酒洗身。若復不差聽用酒和麺
酒餅食之。若復不差聽酒中自漬。尊者迦
葉惟説曰。有漿初中*飮後不中飮。有漿初中
飮中後亦中飮。有漿初不中後亦不中。有漿
初不中飮中後中飮。如佛毘舍離所制。麹不
苦酢酒不中飮。尊者迦葉惟曰。有八種
酒不得飮。與麹和合作酒不得飮。若麺和合
作酒。雖著種種藥亦不得飮。有酒酢能使人
醉者亦不得飮。有酒雖甜能使人醉者亦不
得飮。清酒不得飮。小酢酒亦不得飮。細末
飯酒亦不得飮。有書陀酒不得飮。如是等酒
甚多皆不得飮。尊者薩婆多説曰。用
穀和作酒不得飮。用蜜作酒不得飮。破穀作
酒不得飮。種種菓雜作酒不得飮。如是等一
切酒不得飮。是名不中飮酒。著屐人不應爲
説法。如耶奢童子。渡波羅河脱金屐捨去。
已見此屐。即知耶奢詣佛求出家
爾時佛在舍衞國。有六群比丘著高屐入禪
坊。屐聲高大。坐禪比丘聞此。謂是賊軍馬來
到。生大惶怖。佛聞之因而制戒。從今已去。比
丘一切不得著屐。除病者上厠。是名屐因縁。
爾時有長者字流盧奴。其初生時父歡喜故。
施子二十萬億金錢。即以二十億爲名。此人
豪貴巨富生年已來足不蹈地。後求佛出家。
勤修學得阿羅漢果。行道苦故足皆流血。
佛知其小小已來。富樂足不蹈地。聽著一重
革屣。流盧奴即白世尊。弟子能捨豪富如此
家業。豈復貪著一革屣也。若世尊聽一切比
丘著者。弟子當著。佛因此故聽一切比丘。
革屣者不得聽法。病者得著聽法。有比丘著
革屣入塔。佛即制戒。不聽著革屣入塔遶塔。
乃至富羅亦不得著入塔。所以爾者。彼土諸
人著革屣富羅者。皆起憍慢心。是故佛不聽
著也。是名著革屣因縁。阿盤提國寒故聽畜
皮。除五種皮。一師子皮。二熊皮。三羆皮。四
龍皮。五人皮。如是等皮皆不得畜非所應
也。所應畜者。象皮馬皮駝皮牛皮驢皮。如是
應畜者衆多是。出家人法。不畜盛酒大甕中
盛酒大銅瓶斛。如是等生人慊疑。不應畜也」
爾時毘舍佉鹿母。施僧六種物。一者
好床。二者銅盔。三者燭竪。四者扇。五者掃
箒。六者大銅器。諸比丘等生疑問佛。佛言。大
銅器不應受。餘五應受。有一瓦師。大作瓦器
持布施僧。僧生疑問佛。佛言。除大器餘者皆
受。爾時有二賈客。去祇桓精舍不遠。一者
信道一不信道。不信者言。沙門釋子爲貪心
故多畜大器。信者言。沙門釋子無貪心也。不
畜大器。兩人相敢&T049445;金錢五百。共到祇桓見
諸檀越多將大器布施衆僧。信者不如償五
百金錢。佛聞此已即制比丘。從今已去。不聽
畜盛酒大器。二賈復於餘時更共諍理。不信
者言。沙門今者貪心多故猶畜大器。信者言。
沙門今者不畜大器。二人共諍更&T049445;千錢。不
信者多將大器往施沙門。諸比丘皆不受。不
信者負還償千錢。是名不應畜器。爾時婆難
陀釋子。杖頭繋羊毛荷負而行。檀越見嗤笑
佯問賣之。難陀答言。不賣也。如是展轉
徹世尊耳。世尊即制。從今已去。不聽比丘杖
頭繋羊毛肩上擔行
不聽爲捉杖人説法。杖頭若鐵若鹿角皆應
著也。何以故。恐杖盡故。諸比丘煮染草法。作
三尺杖。杖頭繋草。沸溢出時以杖攪之。若不
知染草生熟者。一器中著水。取杖刺染草汁
中。漉著水器中。染草若熟。染汁直沈水下。若
不熟散浮水上。熟竟淨漉染衣。染竟欲綣衣
時著平地。當四角莫令綣縮。欲疊衣時當
纒著軸上。莫令不平。跋難陀釋子。結絡
盛鉢繋杖頭倚頭而行。諸大臣遙見謂王&T016254;
幢來到。皆遠避之。到已始知是沙門。諸臣皆
嫌之。佛聞即制。不聽比丘杖頭繋鉢絡倚
而行
六群比丘畜筩杖。俗人見之皆嫌言。沙門與
國王大臣無異。佛聞之即制。不聽畜也
若病比丘有縁入聚落須杖。應求僧乞白二
羯磨。僧爲作羯磨者。得持鉢絡繋杖頭而行。
不羯磨不得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有比丘尼檀林中夜闇
行。心生怖畏。毒蛇蟲螫諸惡獸等。因此白佛
佛言。聽諸比丘夜怖畏處。動錫杖作聲。令諸
惡毒蟲遠去。如是廣知
讁罰杖者。呵責羯磨。擯出滅擯羯磨。
依止羯磨。懺悔羯磨。僧不見犯事者羯磨。未
受懺悔羯磨。不捨惡見羯磨。如是等作白四
羯磨。與別住行六日摩那埵異語違返覆
鉢不語。五白四羯磨。二白一羯磨。是名擯

云何名爲絡嚢。乞食時至應安鉢中置絡
嚢中。諸檀越施羹飯。手捉絡令瀉鉢中。羹
飯雖溢出鉢汚絡無患。但莫使熱來觸手。若
有弟子乞食時至。應盛鉢授與和尚阿闍

爾時王舍城中有大長者。大得栴檀香木
匠作栴檀鉢。用寶作絡。庭中立高幢。挂絡幢
頭。唱言。若王舍城中沙門婆羅門有神徳者。
能飛取申手取。取者得之。外道富蘭那迦
葉。來到長者所語言。吾是眞大阿羅漢現神
力取之。諸六師等各各現神力不能得取。當
於爾時。目連在大磐石上經行。賓頭盧語目
連言。大徳。佛弟子中神通第一。能師子吼可
現神力取是鉢也。目連答言。不復樂現神通
不能取也。世尊亦説。大徳。是大阿羅漢神通
第一。能師子吼今可取之。賓頭盧即現神力
立大石上。乘空而行遶王舍城。見者莫不驚
怖。此石若下無有免者。長者爾時在高樓上。
見賓頭盧現神足已。叉手合掌向賓頭盧禮
白言。弟子已施尊者鉢竟。願取此鉢。賓頭盧
取已。長者請入家内。取鉢盛種種美食供養
賓頭盧。諸比丘以是因縁具白世尊。佛喚賓
頭盧問言。汝實爲此鉢現神力也。賓頭盧答
世尊言。實爾。佛種種呵責賓頭盧。云何爲此
木鉢與諸白衣現神力耶。譬如婬女爲半錢
故示人形體。汝亦如是。從今已去。不聽畜
栴檀鉢。亦不得爲木鉢故現神力也。若爲降
伏諸外道故可得現耳。所以令畜絡者。沙彌
淨人共外行得菓。好者自食惡者與師。佛聞
此已。教諸比丘令得作絡*嚢。得菓著中堅繋
口自持之。至寺内洗手如法受食。尊者薩婆
多説曰。有一比丘共淨人乞食。此淨人捉食
不用心。外道著毒藥不覺。比丘到住處食即
命終。佛因此勅諸比丘。從今已去。各各作絡
*嚢盛鉢自持之。以諸因縁聽畜絡也若
有老病比丘隨路行須杖。或道中有種種毒
蟲之難。佛聽捉杖行。杖頭或鐵或銅或角應
著之。蒜者。比丘除病。一切皆不得食
爾時世尊在祇桓精舍。大衆中説法。有比丘
食蒜。遠佛在大衆外坐。佛問阿難言。此比丘
何故獨遠別坐。阿難白佛。此比丘食蒜。是以
別坐。佛告阿難。如來善説法中。爲此小事不
聞法也。佛告阿難。自今已去。除病皆不得食
蒜。有一時中。舍利弗得風病。醫分處服蒜。
即往白佛。佛言。病者聽服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城外有一檀越大種蒜。
偸羅難陀比丘尼數數過此蒜園邊行。檀越
善心爲福徳故。問言。尊者須蒜食不。尼答言。
素自不能食。得蒜下食甚善。檀越即施之。日
許與衆僧五顆蒜。偸羅難陀即白尼衆。某檀
越日許僧五*顆蒜。僧若須者遣沙彌尼往取。
有一尼須蒜。遣式叉摩尼沙彌尼往取。正値
蒜主持蒜入城市易。有一淨人守蒜園。沙彌
尼問。蒜主何處去。淨人答言。入城市易。沙彌
尼從彼索蒜。淨人答言。我不知也。但知守
蒜。沙彌尼怒曰大家見與。汝豈得護。手自
掘之。此是和尚分。此是阿闍梨分。此是今日
分。此是明日分。如是分處恣意持去。蒜主迴
還見之。問守園人言。此蒜誰持去。守園者以
上因縁具白大家。蒜主即大嫌責諸比丘尼。
如是展轉世尊聞之。喚諸比丘尼種種呵責。
告言。從今已去。比丘尼不得食蒜。食者波
夜提
諸比丘問佛。剃髮法應用何等刀。佛言。若銅
若鐵用作刀剃髮。既作刀已無安置處。復問
世尊。佛言。若銅若鐵若角若骨若竹若葦用
作。安置刀處藏法。若木皮若牛羊皮裹之安
置藏處。是名安置剃髮刀法。雜犍度中廣説。
比丘尼剃髮法。應各各展轉相剃。若男子爲
剃髮者。應二比丘尼抱令剃。若比丘尼於剃
髮男子有欲心。男子於尼亦有欲心者。不應
令剃。乘有四種。一者象乘。二者馬乘。三者車
乘。四者輿乘。爾時拘睒彌城外有大樹。名尼
拘陀。此樹下有種種乘憩駕止息。是名爲乘
若爲法來。不下乘者。不應爲説法。除病。應
如瓶沙王乘八萬四千象馬詣夜置林到佛聽
法。當爾時亦有迦葉兄弟徒衆千人在佛邊
聽法。當爾時世尊。從毘梨祇國遊行到毘舍
離。菴羅女并離車子等。皆乘種種上妙御乘
來至佛所而聽法。聞法已勸請世尊。至菴羅
園中宿。明日受弟子微供。如是諸人所乘皆
名爲乘
爾時六群比丘乘種種御乘。諸人遙見。謂是
國王大臣。到已始知是沙門。諸人皆嫌之。佛
聞已制戒。除老病比丘。皆不得乘乘。不得象
馬乘也。病者皆得乘之
爾時摩竭提國瓶沙王。有五種莊飾之具。一
者金繩刀。二者七寶乘。三者七寶冠。四者
雜七寶羅網扇。五者雜寶革屣。捨此五種嚴
身之具。跣足到於佛前。頭面著地禮如來足
退坐一面。爾時摩竭提國。從王來者八萬四
千人。見優樓頻&T045006;迦葉兄弟皆在於坐。心中
生疑。爲優樓頻*&T045006;迦葉就大沙門出家。爲
大沙門就迦葉出家。佛知諸人心中生疑。即
説偈問迦葉
    於汝所行法 見於何等過
    棄捨求出家 欲求何等利
    本習事火法 云何息不奉
    更見異勝法 不覩而捨之
迦葉即説偈。答佛
    飮食味爲最 過患之甚大
    女色味之上 其患過於彼
    本所事火法 未免於彼苦
    出家所求法 永絶諸苦難
爾時世尊説偈。重問迦葉
    爲味所繋縛 習久以成性
    於天上人中 見何利解脱
迦葉還重説偈。答佛
    見三有生死 空寂無所有
    諸法念念滅 是故捨不著
爾時摩竭提國瓶沙王諸從來者。疑猶未解。
佛與迦葉各説二偈。爲是誰勝。佛知此念。即
告迦葉。汝持扇扇吾。迦葉即起捉扇扇佛。扇
已即空中作神通。還下佛前頂禮佛足。口復
嗚足説言。世尊是師我是弟子。諸人見已。始
知佛是大師度迦葉也。佛知時坐心疑已解。
便爲説法示教利喜。王等八萬四千人。皆得
須陀洹果。十億那由他諸天。亦遠塵離垢得
法眼淨
爾時天帝釋四天王等。變身爲婆羅門形。捉
金扇扇佛。如是應廣知
爾時六群比丘。捉珠拂自拂傷損衆生。諸檀
越嫌之。云何出家人畜此拂。爲莊飾故傷損
衆生。佛因而制戒。從今已去。不得捉堅&T057344;
傷損衆生
又比丘捉拂欲拂如來塔。佛即可之。爾時有
八人在邊捉拂拂佛。一者迦葉。二者優陀夷。
三者莎伽陀。四者彌卑喩。五者那迦婆羅。
六者均陀。七者修那刹邏。八者阿難。如此等
比丘所捉拂拂佛。名之爲拂
爾時諸比丘齊集一處。時景盛熱。佛聽諸比
丘畜扇。若破壞聽補治。作扇法。若布若&T073554;
竹若&T033759;若紙皆得作也。爾時有夫婦二人年老
出家。後此道人乞食到尼寺。此老尼食上持
扇扇之。比丘語言不須扇也。此尼忿恚用扇
打比丘直捨入房。佛聞之因而制曰。從今已
去。不聽尼捉扇扇比丘也。若時熱衆僧大
集。聽和上共行弟子扇之。阿闍梨聽共宿弟
子扇之。大衆差下座比丘扇之。如迦葉等八
人捉扇扇佛。名之爲扇
爾時六群比丘。捉傘蓋著革屣隨路而行。諸
檀越嫌之。云何比丘自恣捉傘蓋著革屣隨
路而行。佛因而制曰。從今已去。不聽捉傘蓋
著革屣而行。若在寺中聽著革屣。木皮或
作蓋聽之。入聚落除老病。餘者一皆不聽。爾
時諸離車子詣佛來時。乘馬乘車及與衣服。
一切嚴身之具皆作青色。佛告諸比丘。汝欲
知忉利諸天出遊觀時相貌。如今離車子等
無有異。爾時*跋難陀。手捉奇妙寶蓋隨路而
行。諸人遙見。謂是大國王。至已知是比丘。
諸人嫌言。云何出家之人捉如此妙蓋隨路
而行。佛聞已即制。不聽比丘捉蓋行除老病
者。是名爲蓋
云何名爲鏡。能令身體現處名之爲鏡。若病
比丘面上有瘡欲塗藥者。當喚比丘令塗。若
無比丘。或水或鉢或壁。於面可現處照見自
塗。鐵鏡中一不得照有比丘眼痛。往白世
尊。佛教作三種眼藥。一者羊膽。二者其蘭禪。
三者蘇毘蘭禪。石上細磨之用塗眼。若有寶
入眼藥者。佛亦聽之。擧藥法。當筩盛。不聽用
寶作。如是應廣知
復有比丘。眼冥無所見。佛聽用人血塗。亦聽
若人骨人髮燒令作灰細磨。亦得著眼中。如
是應廣知
天竺土地常用藥塗眼當爲嚴飾。六群比丘
如俗人法。日用藥塗治眼當爲莊嚴。佛聞之。
不聽用此藥日塗眼也。若病者聽用三種藥
治眼
爾時六群比丘尼爲女人莊飾。佛聞之。喚比
丘尼呵責。從今已去。不聽尼與婦女莊飾
比丘法自不得舞。亦不得教人舞。佛所不聽。
阿犯祇富那婆蘇六群比丘等。自歌舞作伎
也。佛聞之制。一切比丘不得歌舞作伎也」
有六群比丘。如狗槃走法走。佛不聽也。舞法。
是童蒙小兒所作。歌者似哭音。此法比丘皆
不應作。露齒笑者。狂人相貌亦不聽也
六群比丘作歌音誦經嘆佛。佛不聽也。作者
有五種過。一者於此音中自生染著。二者生
人染著。三者諸天不樂。四者言音不正。五者
語義不了。是名音樂。花鬘瓔珞自不得著。
亦不得作花鬘瓔珞與俗人著。比丘若爲佛
供養若爲佛塔聲聞塔供養故作伎不犯。何
者是作鬘瓔珞花。一優鉢羅花。二婆師迦花。
瞻蔔迦花。四阿提目多迦花。五打金作
花。六打銀作花。七白鑞花。八鉛錫花。九作
木花。十作衣花。十一作帶花。是名花鬘花。
尊者迦葉惟説曰。若爲佛不爲。餘衆生得作。
不犯
爾時六群比丘。用跋那香塗身。諸白衣嫌之。
佛不聽。六群比丘復用香搗香塗身。而爲俗
人所譏。如是等衆多皆不聽也
若比丘得種種好香。塗佛塔聲聞塔。爲供養
塔故。作種種形像。皆得爲之。佛於一時。不
聽諸比丘著死屍衣入塔。比丘言。我等皆著
糞掃衣。云何入塔禮拜。佛聞之告諸比丘。汝
等得糞掃衣。水中久漬。用純灰浣令淨。用奚
墨伽香塗上。然後得著入塔。諸比丘所住房
内。若有臭氣不得住者。聽燒種種好香
之。是名爲香
天竺土法。貴勝男女皆和種種好香用塗其
身上著妙服。六群比丘如俗人法用香塗身。
諸檀越嫌之。云何比丘如俗人法。世尊聞已
制。一切比丘不聽用香塗身。若有病者須香
塗差隨宜得不犯。云何名爲坐。坐者。衆僧集
會斂容整服加趺而坐。用可觀名之爲坐。
又復坐者。佛遊行到一樹下*加趺而坐。觀者
無厭名之爲坐。如坐禪人一坐經劫身不動
搖皆名爲坐。出家人不應與女人屏覆處坐。
俗人所以。共屏覆處坐者。男以女欲爲食。女
以男欲爲食。比丘既捨。此法。不應同屏處坐。
波斯匿王遣軍馬出路邊。有一小寺客僧來
多。爲避軍故盡入房裏。房小人多狹膝而坐。
亦名爲坐。尊者離跋多。來到薩婆鉗邊。薩
婆鉗見離婆多來處懸遠身體疲懈。自狹坐
令離婆多寛坐。離婆多内自思惟。尊者薩婆
鉗。閻浮提中第一上座。云何於其前懈怠寛
縱。即斂身端坐繋念思惟。如此二人坐。名之
爲坐。云何名爲不應臥。不得與女人同房
臥。被擯沙彌亦不得*同房臥
敷具者。床繩床草敷木葉敷及道人所有敷
具。皆名敷具
有比丘尼。遊行入聚落乞食。主人不在。尼輒
入舍坐。舍主從外來。見尼坐問内人。汝等
誰安此尼住此。内人答曰。尼自來無人安也。
家主嫌言。云何比丘尼不語直坐。佛聞此已
制。比丘尼到檀越舍。不問不得坐也
時比丘尼問佛。出家人入聚落中。若僧多
房舍迮狹。人應得幾許地。佛告諸比丘。
隨房寛狹籌量分之
若人無病自大臥地。不應爲説法。病者臥欲
聞法。應爲説
爾時億耳比丘。阿槃提國迦旃延子邊出家。
持戒修道翹勤不懈得阿羅漢。得果已。從阿
槃提國向瞻婆國到如來所。佛見其遠來兼
得阿羅漢果。以此因縁告阿難言。汝爲吾敷
敷具。亦爲此比丘吾房内敷敷具。此比丘佛
裏臥法。面向佛不得背佛臥
爾時復有諸比丘。貪著睡眠樂故廢捨三業。
金剛力士默作此念。如來三阿僧祇劫種種苦
行乃得成佛。今諸比丘貪著睡臥樂故。不復
行道。云何得爾心念口言。諸比丘聞已。具以
上事往白佛世尊。佛告諸比丘。食人信施不
應懈怠。夜三時中。二時應坐禪誦經經行。一
時中以自消息。是名臥具。有諸比丘露地而
坐。上座長宿皆患背痛。如是展轉乃徹世尊。
佛告諸比丘。露地坐背痛者。除錦上色白皮
革。餘一切得用作禪帶坐。時當用帶自束。作
帶法。廣一磔手。長短隨身量作。是名禪帶」
爾時比丘初出家。時佛未聽用繩繋著泥洹
僧法。用兩頭接腰間。後時到檀越舍衆中忽
脱落地。諸人皆笑。比丘慚愧。以是因縁往白
世尊。佛言。從今以去。聽編長短使得再匝
纒腰。餘有二尺長。若作繩令三匝直用纒腰
頭。各使有一尺餘。是名帶因縁。共行弟子
共宿弟子。和尚阿闍梨欲出行時。應看此繩。
蟲鼠噛處不。審悉看已然後過授。若阿
練若處比丘無弟子者。下座應如是審悉看
已授與上座。若比丘頭痛者。應用腰繩急繋。
若比丘腰繩頭有鬚者。不應得畜。六群比丘
畜如是繩。佛即制也
有比丘爲戲笑故藏他繩。過時不與令
憂惱。佛亦不聽
爾時舍利弗入白衣舍。値飄風急疾吹體上。
袈裟落地露身而立。佛因而制曰。從今已去。
比丘袈裟上皆應著紐。一邊安鉤*鉤紐中。
莫令衣墮。是名衣安紐鉤*法
爾時六群比丘。抄泥洹僧背上。負重低頭而
行。身體露現。爲白衣所嫌。佛聞之因而作制。
今已去。不聽比丘負重襞*抄。若有因縁。
爲三寳事須襞*抄者。好自料理莫令身現。是
名襞*抄法。比丘應畜稚弩。何以故。若有賊
時。應望空放*弩令賊怖去。有法。名同用異。
如稚*弩甘蔗。皆名憶初。有賊索憶初。知索
稚*弩。食時索憶初。知索甘蔗。是同名用異。
有比丘經行處應敷氈&T073554;不得敷皮革。寒處
得也。和尚阿闍梨經行處。弟子不得在中經
行。可在邊行。有老道人。如和尚阿闍梨臘數
年相似者。經行處年少比丘不得在中經行」
和尚阿闍梨若經行時。弟子有所諮問。應合
掌曲躬低頭而問。有重閣。上屋欲崩向不淨
地。諸比丘心疑。往白世尊。佛言。但使不壞。
未落不淨處者。名爲淨房。衆僧住處未有淨
厨。若衆集羯磨第一好房作淨厨者。佛所不
聽。應用第二房作淨厨。若先作羯磨者。應還
解羯磨第二房以爲淨厨。所以錦不聽敷經
行處者。有檀越持國土所貴重錦。持來施僧。
僧得已用敷經行地。檀越後來見之嫌言。云
何比丘無愛惜心。如此貴物云何敷經行地。
而踐蹈之。如此展轉世尊聞之。告諸比丘。
從今已去。檀越所施好貴重物。不應敷經行

有二種比丘。不得與僧同宿。一者行事別住
比丘。二者有比丘不如法。智者諫之不用其
言。輒自出寺。是二人等各不得共宿。有檀
越施僧地。佛聽受用。是名爲地
有五種樹。比丘不得斫伐。一菩提樹。二鬼神
樹。三閻浮樹。四阿私陀樹。五尼屈陀樹
有諸釋子出家。優波離是其家剃髮人。喚來
語言。汝奉事吾已久。今欲別去。無可餘饋汝。
唯有身上所著好寶衣瓔珞環玔及七寶
刀。盡捨與汝。優波離得已内自思惟。此人
性高體貴。尚能捨去求道。況我微賤守
受苦。即用三疊裹懸著樹上。誰須有須者
隨意持去。即隨釋子詣佛出家。若比丘爲三
寶種三種樹。一者菓樹。二者花樹。三者葉樹。
此但有福無過。有比丘樂空靜處樹下安居
者。往白世尊。得樹下安居不。佛言。可得安居。
心中生疑。復更問佛。大小樹下。復得安居
耶。佛言。大者益好若無。極小者高於人。枝葉
四布稠緻極厚。雨雪不漏日光不徹。如此樹
下可得安居。有比丘樹上安居。縛木作床。即
不下樹放便利樹下。此樹有大鬼。忿瞋打此
比丘殺。佛言。從今已去。不聽比丘樹上安居
樹下便利。佛未制戒前。比丘尼皆塚間樹下
空閑處坐禪經行。花色比丘尼得無著果。行
坐威儀善有法式。賊主行來會遇見之。即生
信心。去餘處食已。有餘長肉。以*疊裹之
著樹上。作是願言。若有阿羅漢得道者。中前
或來至此。可得中食。花色尼六通具足。遙聞
此言。明日遣沙彌尼往取。爾時世尊隨路而
行。到一樹下敷座而坐。値遇毘頼吒子散祇
耶。六十乘車載黒石蜜供佛及僧。樹因縁如
是廣知
有比丘共一女人獨樹下坐。俗人見之嫌言。
云何沙門與女人獨樹下坐。諸比丘聞已往
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不聽比丘獨共女人
樹下坐
若衆僧地中有樹木枯者。不得獨取燃火。何
以故。此是屬四方僧故。若僧地中有好樹。衆
和合得用作佛塔僧房。不和不得。若大衆中
三四人別作大房共住。作房地中先有樹。衆
僧分處與得用。若僧不分處與不得用也。若
作房者。此地中自種樹得用。若本作房者無
後僧住。此樹不須白僧得用。若所住房處有
空地處。房主爲此房故種樹。得用治房。若種
樹者不在。有餘僧住。此樹不須白僧亦得用
也。花樹菓樹。除衆僧和合用治塔作房。私不
得斫
有五種樹不得斫。一菩提樹。二神樹。三路中
大樹。四尸陀林中樹。五尼拘陀樹。除因縁。因
縁者。若佛塔壞。若僧伽藍壞爲水火燒。得斫
四種。除菩提樹。有五種樹應得受用。一者火
燒。二者龍火燒。三者自乾。四者風吹來。五者
水漂。如是等樹得受用。云何名爲鬪諍。言
訟鬪者。二人共競名之爲鬪。徒黨相助是名
爲諍。往徹僧者名之爲言。各説其理是名爲

復有四種諍。一言語諍。二不受諫諍。三所犯
諍。四所作諍。是名爲諍。云何名爲破。破有
二種。一破法輪。二破僧。法輪者。八正道不
行。邪法流布。以智爲邪。用愚爲正。智障邪
顯。是名壞法。輪破僧者。一僧伽藍中一人
布薩。乃至五人布薩。或一人爲二人羯磨。
乃至爲大衆羯磨。大衆爲大衆羯磨。是名
破僧
共提婆達多相隨者。皆得偸蘭遮。還來僧中
懺悔者得除。不來者助成破僧。不得破僧罪。
唯提婆達多一人得破僧罪。復有一説。無有
破僧法輪。不行即是破僧
復有二種破。一朋黨破。二見破。如拘睒彌比
丘。朋黨共諍不依阿毘曇修多羅毘尼。以非
爲是。此是愚癡故爾。此拘睒彌犍度中廣明。
見破者。如提婆達多破僧。是名破見。破僧犍
度中廣明。如上所説十八種破
爾時有一比丘獨處安居。聞有一比丘欲行
破僧法。此比丘心生疑。若往諫恐破安居。若
不往恐惡法流行。佛聞已告此比丘。言若爲
法事不破安居。比丘尼亦如是。爲法不破安
居也。所以諫者。畏其墮地獄受報慈心諫。復
有比丘聞彼中已破僧竟。欲往和合之。恐失
安居。心中疑念。佛知而告曰。若爲和合破僧
法者。不失安居。比丘尼亦如是。用四句法破
僧。法言非法。非法言法。非毘尼言毘尼。
毘尼言非毘尼。非犯言犯。犯言非犯。輕者言
重。重者言輕。以此四句或比丘心。一僧伽
藍中別有徒衆。乃至布薩羯磨十八種法。皆
自別作。不與僧同。比丘經比丘尼經中應廣
知。是名爲破。云何爲和合。爲破僧者説。法如
法説。非法如非法説。犯如犯説。不犯如不犯
説。毘尼如毘尼説。非毘尼如非毘尼説。重如
重説。輕如輕説。乃至布薩羯磨皆與僧同。不
復別作。是名和合。復有五種和合。一者見法
和合。二者見初和合。三者與欲和合。四者信
和合。五者默然和合。以此五法能令僧和合。
如是廣知。優波離問世尊。和合破僧者得何
等利
佛説曰。和合破僧者生天受一劫報。比丘白
佛言。僧諍事起未懺悔名和合不。佛言。不懺
悔不名和合。如法悔已乃名和合
毘尼母*經卷第五



毘尼母*經卷第六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若有比丘欲捨房餘行。應先掃除房内塗治令
淨。擗疊敷具。以床遠壁。安敷具床上。好者
著下惡者覆上。二種敷具如上應廣知。去時
應白和尚阿闍梨。若聽應去。不聽當住。
若過十臘有勝法事必能利益者。和尚阿闍
梨雖不聽去自往無過。若去時出寺外應望去
處方所。復應籌量行伴。中同行不中同行。若
欲過國邏被破取税物而去者不中共伴。若
盜賊人不中同伴。若有不信邪見亦不中共
伴。如是衆多今總説二三。復應思惟。同寺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