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No. 1443_ 義淨譯 ) in Vol. 23

[First] [Prev+100] [Prev]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驚怖四面奔逃。世尊告曰。汝可急去報諸商
人。如來在處離師子怖。速命商旅勿復驚
惶。時阿難陀奉教告知。諸人咸住。時諸苾芻
見是事已。悉皆有疑。倶來白佛。大徳。何意六
衆作墮落聲驚諸商旅。世尊因此重爲安慰
令離憂怖
佛告阿難陀。非但今日驚怖商旅。乃往古昔
已曾恐懼於他。令彼四面逃走。我爲安慰令
離憂惱。汝等當聽。於過去世。於一水側有頻
&T045006;果林。於此林中有其六兎。共爲知友依止
而居。時頻&T045006;果熟墮水作聲。于時六兎聞果
落聲。形小志怯便大驚怖四向逃走。時有野
干見其奔走來問其故。兎曰。我聞水内有非
常聲。將非猛獸欲來害我。縁此事故我等逃
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
師子。各相詰問。聞斯語已悉皆奔竄。去斯不
遠。於山谷中有一猛師子王依止而住。于時
師子見諸獸類惶怖奔馳。問言。汝等何怖。皆
説其事。師子報曰。在何處所而作惡聲。諸獸
答曰。我亦不知。若未委者且勿馳走。我爲審
觀。即便次第而問。兎云。此之怖聲是我親證
非是傳聞。共觀聲處。于時諸獸咸悉共至須
臾暫住。還聞果落墮水作聲。報曰。此是食果
非關恐怖。爾時空中有天見已。説伽他曰
    不應聞他語便信 當須親自審觀察
    勿如樹果落池中 山林諸獸皆驚走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師子者。即我身
是。往時六兎者。即六衆是。爾時世尊漸次遊
行到王舍城。時六衆苾芻於燃火處。各以火
頭共相調弄。或作日月形。外道見時各生輕
賤。作如是語。仁等知不。沙門釋子火頭調戲。
與彼童兒有何異處。云何減割妻子之分。給
此禿人充其鉢食。時諸苾芻聞是語已。具白
世尊。佛以此縁。集諸苾芻問實訶責。告言。我
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

爾時世尊爲諸尼衆制學處已。諸苾芻尼。於
如來窣*覩波處。更不燒香然燈以爲供養。亦
不承事親教師軌範師煖湯水等。佛知故問。
乃至佛言。若觸火者。作時守持雖觸無犯。不
知云何守持。佛言。凡觸火時作如是念。我爲
供養佛故今須觸火。或云。爲法爲僧。爲鄔波
駄耶阿遮利耶。及己自受用并同梵行。爲某
事故今須觸火。乃至病縁。佛言。前是創制今
更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無病爲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
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此中犯相。若苾芻
尼。以火頭共相戲弄。或作日月輪形。皆得墮
罪。凡然火時。應觀其事而作守持。若不守持
輒然輒觸者。得波逸底迦。若滅火者。亦得
墮罪。亦應准事持心云我滅火。若捉火頭前
火。或抽火頭。或翻轉火炭。或翻轉糠&T065000;
火。隨作何事。謂作食煮水然燈燒香等觸著
之時。皆惡作罪。若以毛髮爪唾等棄火中者。
亦得惡作罪。若此等事准時觀察作守持者
無犯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四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欲已更遮學處第三十八
縁處同前。時六衆中。阿説迦補捺伐素。二倶
命過。其難陀鄔波難陀年並衰老。彼十七衆
年漸長大勇健有力。便共詳議。我等常被六
衆欺輕。於二人中鄔波難陀更爲苦切。我等
宜應爲作捨置羯磨。廣説乃至難陀苾芻爲
衆上座。權爲誘誑。不令入衆。即鳴稚便
作捨置羯磨。鄔波難陀詣難陀所。啼泣而住。
難陀報曰。持欲不成。是惡與欲。還我欲來。以
此因縁世尊訶責。廣説乃至爲二部弟子制
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與他欲已。後便悔言。還我欲
來不與汝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與欲已者。先已言與。後便等
者。是索欲詞。釋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先與欲已後便生追悔。即報衆云。還
我欲來我不樂與者。便得墮罪
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學處第三十九
縁處同前。爾時世尊大衆圍遶而爲説法。言
*詞美妙令衆樂聞聽者忘疲如蜂食蜜。時有
貧窮作人。聞佛法已作如是言。世尊出現皆
爲富人。若佛世尊於夜説法我得聽聞。佛言。
應夜誦經。或爲説法。應著燈燭勿令闇昧。時
有摩訶羅苾芻。不用心眠。遂即讇言説非法
事。俗人聞已遂即譏嫌而不聽法。以事白佛。
佛言。由與未圓具者同一室宿及然燈燭。有
是過生。是故我今不聽苾芻苾芻尼與未圓具
人同一室宿及然燈燭。此是縁起尚未制戒。時
尊者舍利子。有二求寂。一是准陀。二是羅怙
羅。欲夏安居。大衆集會共分房舍。此二求寂
不蒙其分情懷憂惱。乃至准陀問羅怙羅。何
故憂住。答言。仁具福徳有大威神。化作草菴
即堪止宿。我無威力其欲如何。准陀曰。非時
見佛欲有諮問。無有是處。有淨施主。以妙香
泥塗拭圊厠。可於此宿以度一宵。遂入厠屋
權時而臥。即於其夜天降大雨。去斯不遠。於
地穴中有大毒蛇依止而住。水滿穴中。其蛇
遂出便往厠中。如來大師得無忘心。作如是
念。若彼毒蛇螫羅怙羅者。此必當死。但有
其名。又釋迦種自恃高慢便生不信。作如是
語。若羅怙羅不出家者。繼轉輪王位。今既出
家無所依怙。臥於厠上被蛇所*螫枉苦身亡。
作是念已。便舒右手如象王鼻。&T016254;取彼身安
自床上。佛於是夜時行時坐以至天明。有
苾芻往世尊所欲。申禮敬。世尊常法。若欲爲
諸聲聞制學處者。未至待集至不令去。時求
寂羅怙羅覺已。知是佛床。即便驚起惶怖而
立。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凡諸求寂求寂女。
無父無母。唯有汝等同梵行人共相慈念。此
不愍護誰當見憂。是故我今聽諸苾芻苾芻
尼與未近圓人齊二夜同宿無犯。時六衆苾
芻過二夜宿。少欲苾芻聞是語已便生嫌賤。
云何苾芻不奉佛教。以縁白佛。佛問訶責。告
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者。
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有二圓具。謂苾芻苾芻尼。餘
非圓具。謂求寂女等。室有四種。一總覆總障。
如諸房舍及樓觀等。上總遍覆四壁皆遮。二
總覆多障。於其四壁少安窓戸。三多覆總障。
即四面舍。於四邊安壁中間竪柱。四簷内入
或可平頭。四多覆多障。謂三面舍。於四面舍
無其一邊。若半障半覆。或多障少覆。或簷際
等並皆無犯。若有病同宿。縱過二夜亦無

不捨惡見違諫學處第四十
縁處同前。時無相苾芻自生惡見。作如是語。
如佛所説。障礙之法不應習行。我知此法習
行之時非是障礙。以縁白佛。乃至佛言。衆
應與彼作別諫事。若復更有如斯等類苾芻
苾芻尼。應如是作。往至其所告言。汝莫作是
語。如佛所説障礙之法不應習行。我知此法
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世尊者
不善。世尊不説障礙法非障礙法。種種方便
説是障礙法。若習行者定是障礙。汝今應捨
如是惡見。如是應諫奉教而去。彼執不捨。佛
言。應作白四羯磨諫彼。事同大僧律。乃至作
捨置羯磨。然後堅執不捨。以縁白佛。佛集
衆問種種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説法。欲是
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苾芻尼應語
彼苾芻尼言。汝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説欲是
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
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以無量門
於諸欲法説爲障礙。汝可棄捨如是惡見。諸
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乃至二
三隨正應諫隨正應教令捨是事。捨者善。若
不捨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作是語者。謂説其事。我知佛所説
法者。謂如來應正等覺。法謂佛説或聲聞説。
説是彰表義。障礙法者。謂四他勝及衆教。
三十三捨墮。百八十墮。乃至七滅諍法。習行
之時非障礙者。謂不能障沙門聖果。謗者。謂
出非理言。不善者。招惡異熟。諸苾芻尼見是
語時。應作別諫。若不捨者作羯磨諫。乃至結
竟。廣説如前。此中犯相。若作如是語。我知佛
所説等。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得惡作罪。羯
磨諫時若白時及初二羯磨。若不捨者皆得
惡作罪。若第三竟時便得墮罪。若非法等彼
無有犯
第五攝頌曰
    與惡見同宿 求寂壞色衣
    捉寶洗傍生 惱指水同宿
隨捨置人學處第四十一
縁處同前。時無相苾芻既得羯磨。以掌榰頬
懷憂而住。六衆見問。何故懷憂。報言。諸黒鉢
者爲我作捨置羯磨。將我同爲旃荼羅不相
交渉。六衆報曰。設與城邑聚落及三界有情
作捨置羯磨者。豈城邑等而非有耶。且勿憂
惱。便共言説。受用衣食同室而臥。時少欲者
共生嫌賤。以縁白佛。廣説乃至。佛言。我觀十
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知如是語人未爲隨法不捨惡
見。共爲言説共住受用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未爲隨順法者。未作隨順懺摩之
法。不捨惡見。共爲言説等者。謂作教授依止
等事。於四室中同宿天明。結罪事皆如上。此
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如是語人未
作隨順法。共爲言論同宿等事。便得墮罪。若
彼身病看侍無犯。或共同居令捨惡見。此亦
無犯
攝受惡見不捨求寂女學處第四十二
縁處同前。時六衆有二求寂。一名利刺。二
名長大。時有乞食苾芻。與二共住。言戲掉擧。
後生懊悔。便自剋責發勇猛心。斷諸煩惱證
阿羅漢。獲大神通乘空往至二求寂處。具説
乃至獲得通果。求寂聞已便作是念。昔與我
等共作如是如是非法之事。云何於今得増
上果。以此因縁我知佛所説法云習諸欲是
障礙者此非障礙。以事白佛。佛言。此二求寂
所言非理。應作別諫開曉。若更有此類亦如
是諫。汝某甲等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説法欲
是障礙者此非是障。勿作是語謗𧶠世尊。謗
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佛以種種方便
説行諸欲是障礙法。汝今二人當捨惡見。奉
佛教已往彼示語。時二求寂堅執不捨。以縁
白佛。佛言。應作白四羯磨。廣如上説。其苾芻
尼亦應如是作
大徳尼僧伽聽。此某甲等求寂女。自起如是
惡見。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説法欲是障礙者
此非是障。苾芻尼與作別諫之時。彼猶惡見
堅執不捨。作如是語。此是眞實餘皆虚妄。若
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彼作白
四羯磨曉喩其事。廣説乃至作白。報言。衆僧
與汝作白竟。汝今應捨惡見。若捨者善。若不
捨者次作羯磨。乃至初了如前令問。第二第
三了時亦如前問。奉教作已。彼猶惡見堅執
不捨。以縁白佛。佛言。汝等應與彼求寂女作
不捨惡見擯羯磨。如是應作。鳴犍集衆。一
苾芻尼作白羯磨
大徳尼僧伽聽。彼某甲求寂女。自起惡見。如
前廣説。僧伽爲作別諫及白四羯磨曉喩之
時。堅執不捨。云此事是實餘皆虚妄。若僧伽
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彼作不捨惡
見擯羯磨竟。應告之曰。汝等從今已去。不得
更云如來應正等覺是我大師。亦復不應隨
苾芻尼後同一道行。如餘求寂女與大苾芻
尼二夜同室宿。汝今無是事。汝愚癡人今可
滅去。白如是同前告問。若不捨者次作羯磨。
准白應爲作一番訖。還令苾芻尼向彼陳説。
衆已與汝作初羯磨訖。應捨惡見。廣説如上。
乃至第三羯磨竟。結文准作。承佛教已爲作
驅擯羯磨已。惡見不捨。鄔波難陀苾芻。供給
供養言談同宿。以縁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
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
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見有求寂女作如是語。我知佛
所説法欲是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
苾芻尼。應語彼求寂女言。汝莫作是語。我知
佛所説欲是障礙法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
汝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
世尊以無量門於諸欲法説爲障礙。汝可棄
捨如是惡見。諸苾芻尼語彼求寂女時。捨此
事者善。若不捨者。乃至二三隨正應教隨正
應諫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諸苾芻尼
語彼求寂女言。汝從今已去。不應説言如來
應正等覺是我大師。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
不應隨行。如餘求寂女得與苾芻尼二夜同
宿。汝今無是事。汝愚癡人可速滅去。若苾芻
尼。知是被擯求寂女。而攝受饒益同室宿者。
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佛謂如來。應正等覺。説者。開導
義。法者。若佛説若聲聞説。欲是障礙者。謂是
五欲。習行者。謂作其事。非是障礙者。謂不能
障沙門聖果。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語彼求
寂女等者。述其惡見與作別諫及與衆諫。若
不捨者應作擯羯磨。語言。汝從今已去廣説
其事。是不應作共行同宿。汝是癡人可速滅
去。知者。或自知或從他聞。攝受者。與作依
止。饒益者。謂給衣食。同室者。四種室中與其
同宿。結罪同前。此中犯相。知是被擯求寂女。
乃至同室宿者。波逸底迦。若是親族或時帶
病。若復令彼捨惡見故。雖權攝受。並皆無犯」
著不壞色衣學處第四十三
縁在王舍城。時此城中有二龍王。一名祇利。
二名跋寠。時影勝王。即於城外林泉之所。造
二神堂。毎年二時至節會日。遍六大城所有
諸人並皆雲集。曾於一時至節會日。有南方
樂者來至王城。自相謂曰。若説大人殊勝行
迹。可使衆人情生歡愛多獲財物。詣六衆所
禮足白言。聖者。爲我宣説。如佛往昔爲菩薩
時所有勝行。六衆問曰。汝等問此欲何所爲
樂人告曰。我欲修入管絃緝爲歌曲。告曰癡
人。汝將我佛法勝事奏入*絃歌。汝可即行更
不須説。即便往詣吐羅難陀苾芻尼處。尼爲
宣。始從生位終至菩提。樂人聞已咸入
*絃歌。廣集諸人作衆伎樂。敬信之類生希有
心。皆云。奇哉樂人。善爲歌唱。多贈錢賄。有
異常倫復更思惟。不信之人終須汲引。即作
六衆形儀行動所爲之事。時不信人見皆大
笑多遺珍財。六衆聞説至二神堂所。自著俗
服皆爲舞樂。大衆雲奔棄彼戲場。多獲衣物。
樂兒嫌賤。云何苾芻著俗白衣。廣説乃至世
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
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得新衣。當作三種染壞色。若青
若泥若赤。隨一而壞。若不作三種壞色而受
用者。波逸底迦
尼謂此法中人。新衣者。有二種新。一謂體是
新衣。二謂新從他得。此中新者。謂是新衣。衣
十種。具如上説。青者謂青色。泥者謂赤
石。赤者謂樹赤皮。染壞色者謂壞其色。若不
壞而受用者。得罪同前。此中犯相。若得衣。三
種色中不隨一而壞者。皆得墮罪
捉寶學處第四十四
縁處同前。時鄔波難陀於日初分。執持衣鉢
入城乞食。於其中路。見諸童男以瓔珞具置
在一邊而共遊戲。鄔波難陀見謂藥叉物。遂
即收取。時諸童子便各競來牽其手足。咸以
塵土而散擲之。廣説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
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寶及寶類。若自捉若教人捉者。
波逸底迦
爾時世尊從廣嚴城。至室羅伐城。住逝多林。
時毘舍佉鹿子母。聞佛來至欲申敬禮。著諸
瓔珞周遍嚴身。禀性懷慚恥將見佛。遂脱瓔
珞付其從者。禮佛聽法從座而去。時彼從者
以其瓔珞置花樹下遂忘歸家。時阿難陀見
已作念。世尊所制由此當開。即便收取自往
白佛。佛言。善哉。我雖未許。汝已知時。廣説
乃至。世尊以此因縁。集衆讃歎持戒。告曰。前
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寶及寶類。若自捉教人捉。除在
寺内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内及白衣
舍。見寶及寶類。應作是念。然後當取。若有認
者我當與之。此是時
尼謂此法中人。寶謂七寶。寶類者。謂諸兵器
弓刀之屬及音樂具鼓笛之流。自捉使人及
以結罪廣如上説。苾芻尼。在寺中及以俗舍。
若見寶等聽作是念。具當收取。若有主來我
當持與。此中犯相。若自手捉使人捉寶物已
磨治者。皆得墮罪。未磨治者。得惡作。乃至捉
假瑠璃。亦惡作罪。若捉嚴身瓔珞之具。皆得
墮罪。乃至麥莛結爲鬘者。捉亦得惡作。若
捉琵琶等諸雜樂具有絃柱者。便得墮罪。無
絃惡作。乃至竹筒作一絃琴。執亦惡作。若諸
&T045006;貝是堪吹者。捉得墮罪。不堪吹者惡作。
諸鼓樂具亦然。像有舍利。執得墮罪。無舍利
者惡作。若作大師想&T016254;持者。無犯
非時洗浴學處第四十五
縁處同前。時此城傍有三温泉。一王自洗浴。
二是王宮人。三諸雜人。其王洗處苾芻亦洗。
宮人浴處苾芻尼亦浴。于時六衆及十二衆
苾芻尼。往洗浴時便念。試王信心厚薄意欲
相惱。沈吟久之不時速出。王遂遣人取水別
處而浴。不入温泉。既洗浴已往詣佛所頂禮
雙足。聽聞妙法辭佛而退。時阿難陀以事白
佛。佛言。由諸苾芻爲洗浴故有是過生。不應
洗浴。身不洗故體多垢膩。乞食之時俗旅見
問。將此垢膩爲清淨耶。佛言。半月應浴。於暑
熱時不數洗故同前見問。佛言。熱時應洗。有
苾芻病。醫人令洗。答言。世尊不許。佛言。病
時應洗。或營衆作。或窣覩波。身垢不淨人
見譏嫌。佛言。作時應洗。渉道行時來往疲極
委身而臥。諸人見怪。佛言。若道行時應洗。乃
至被風吹時身多塵坌。佛言。風時應洗。又觸
雨時。又風雨時泥汚身體。同前白佛。佛言。若
雨時若風雨時隨意應洗。爾時世尊讃歎持
戒。乃至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
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半月應洗浴。故違而浴者。除餘
時波逸底迦
餘時者。熱時病時作時行時風時雨。時風雨
時。此是時。尼謂此法中人。半月應洗浴者。謂
齊十五日一度聽浴。故違者。謂不依教行。除
餘時者。若在餘時此則無犯。時者。春餘一月
半在。謂有一月半在。當作安居。從四月一日
至五月牛是
夏初一月。謂入夏一月。謂從五月十六
日至六月半是
此兩月半
名極熱時。若病時者。謂有病除多洗浴不能
安隱者是。作時者。謂爲三寶所有作務。下至
掃地大如席許。或時塗拭如牛臥處。行時者。
謂行一踰膳那。或半還來者是。風時者。乃至
風吹衣角搖動。雨時者。乃至兩三渧落在身
上。風雨時者。謂二倶有。此是時者。是隨聽
法。結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苾芻尼。毎於開限
洗浴之時。常須心念口言而爲守持。應云在
某時中我令洗浴。若不守持者。以水洗身。
水未至臍得惡作罪。水至臍者即得墮罪。若
有事縁渡水過臍。無犯
殺傍生學處第四十六
縁在室羅伐城。時鄔陀夷。因乞食至教射堂
中。取箭射烏。乃至俗衆譏嫌。世尊訶責。告
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
是説
若復苾芻尼。故斷傍生命者。波逸底迦。餘義
如上。故者。明非錯誤。傍生者。謂是飛鳥。或
復諸餘禽獸之數。斷命者。謂殺其命根。釋罪
同前。此中犯相。言斷傍生命者。謂以三事。内
外及倶而興方便。斷彼命根。若苾芻尼作殺
害心。乃至以一指損害傍生。因此命終者得
波逸底迦。或當時不死。後時因此死者。亦得
墮罪。若後時不死者。得惡作罪。如前斷人命
學處具説
故惱苾芻尼學處第四十七
縁處同前。時十七衆親近六衆。告言。作如是
事。答曰。我不能作。即便駈遣不許同住。時十
七衆隨向餘處而爲讀誦。難陀詣鄔波難陀
處。告言。此諸小師不受我語。答曰。應可令彼
各生惱悔廢其習讀。當如是作。廣説惱縁。令
生追悔。以縁白佛。廣説乃至問實呵責。告曰。
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故惱他苾芻尼。乃至少時不樂。
以此爲縁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故惱者。欲令心惡作發起追悔。少
時不樂者。乃至須臾情不安隱。以此爲縁者。
非餘縁事。結罪如上。此中犯相。謂問其別事。
又問律教相應。云何問其別。若苾芻尼。於
他苾芻尼處。作惱亂心。往詣其所作如是言。
具壽。汝憶某王及某長者不。答言。彼已多時
我不記憶。報言。具壽。彼非多時汝不憶者。即
是生年未滿二十而受圓具。更可重受者。得
墮罪。如是問言。汝憶某時日蝕月蝕儉歳豐
年。廣説如上。云何問律教相應如作惱心。問
言。汝先於何處所而受近圓。答言。某處。報
曰。彼無大界不結界場。大衆不集便成別住。
非善受近圓。汝應更受。又問。誰是阿遮利耶。
鄔波馱耶。答言。彼是我二師。報曰。彼人破戒
不合爲師。汝則不名善受近圓。又問。汝向某
處不。答言。去。若向彼處。皆是愚癡破戒之
人。或鄙惡類非是善伴。汝定破戒。作如是等
語。惱亂他時。隨彼前人惱與不惱。但使聞知。
皆得墮罪又問具壽。汝取二師衣不。答言曾
取。報言。汝若取者。有賊心故犯他勝罪。問言
具壽。汝頗曾説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
滅不。答言我説。報曰。汝若説此上人法者。犯
他勝罪。若有苾芻尼。於諸苾芻尼所。作如
是問。具壽。汝憶某王及某長者不。答言我不
憶。報言具壽。彼已多時汝雖不憶。亦是年滿
二十善受近圓。又日月薄蝕年歳豐儉。如上
應知。是謂問其別事。如有苾芻尼詣苾芻尼
所作如是問。具壽。汝先於何處所而受近圓。
答言某處。報曰。我知某處先有大界舊結界
場。汝即善受近圓。如是問其二師。問所向處。
問取師衣。答曰。此皆無過。又問具壽。汝説諸
行無常乃至涅槃寂滅。答言我説。報曰。汝不
自稱得此上人法不。答言不也。若如是者説
亦無過。是謂問與律教相應
以指撃攊他學處第四十八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以指撃攊令他致死。世
尊訶責乃至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以指撃攊他者。波逸底迦。餘義
如上。以指撃攊者。謂是身業。結罪如上。此中
犯相。若以一指得一墮罪。乃至五指便得五
罪。若以指端示其靨處。或指瘡處。此皆無

水中戲學處第四十九
縁處同前。時十七衆中有最大苾芻。名鄔波
離。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已。便作是念。我始
觀察。於共住同梵行者。於此衆中誰有善根
誰無善根。觀已知有繋屬於誰。知屬於我。爲
作引導方便相隨。倶往阿市羅跋底河濾水
添瓶。觀察水已。正念用心爲洗浴事。既洗浴
竟住在一邊。時十六人亦皆澡浴。既入河中
乍浮乍沒。或往彼岸或還此岸。或沿波或泝
流。或打水鼓或撃水蛙。或爲水索或爲水杵。
如是等類作衆伎樂。身手掉擧共爲戲笑。時
勝光大王。於高樓上遙見彼戲。告勝鬘夫人
曰。試當觀汝所重福田。夫人白言大王。此輩
少年顏容盛壯。能修梵行王不稱奇。王雖年
邁未能靜息。彼水中戲亦何見責。時鄔波離
觀知王心已。告諸人曰。可各整衣倶持水瓶
共還住處。時鄔波離以神通力。與同梵行者
各昇虚空。於王樓上飛騰而過。時勝鬘夫人。
俯觀其影仰視希奇。便白王曰。王可觀此勝
妙福田騰空而去。王言夫人。豈有證阿羅漢
者水中戲耶。夫人答曰。此則是王之所聞知。
有未聞事王所不知。王曰。何謂也。夫人曰。
心如電光須臾改易。以堅固定猶若金剛。刹
那之間破無明惑。王不應怪。王聞語已默然
無答。時勝鬘夫人。令使白佛。唯願世尊而爲
憶念。爾時世尊知已集衆問實。訶責。告言。我
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水中戲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水中戲者。並如上説。皆得墮罪。此
中犯相。作水中戲意入水中。乃至未沒已來。
皆惡作罪。身若沒時。便得墮罪。乃至以指
彈作聲。皆得墮罪。若瓶器盛水而戲者亦墮
罪。若羹臛椀中打作聲。得惡作罪。欲令冷者
無犯
與男子同室宿學處第五十
縁處同前。時阿尼盧陀。斷衆結惑證阿羅漢。
執持衣鉢遊行人間。至一聚落。此聚落中有
一長者。二男一女。其女長成行不貞謹。彼二
兄弟因與他競。他人告曰。汝妹未嫁與外人
私通。聞已問妹虚實。妹即答曰。我實清謹。世
謾説。於後有娠。兄弟問曰。汝言清謹何
處得斯。妹曰。曾有禿人強逼於我因即有娠。
後遂生男。時人名爲禿子母。是時具壽阿尼
盧陀既至此村。日將欲暮求宿處所。時諸童
子報言。聖者彼處禿子母舍必相容宿。隨言
投宿。時禿子母遂相容止便生邪念。即於夜
中欲相抱捉。于時尊者知其惡見。以神通力
上昇虚空。女人見已生希有心。求哀懺謝。廣
説乃至。尊者見斯過已。更不復於俗舍中宿。
以事白佛。佛以此縁。同前集衆讃歎持戒。
告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
是説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共者兼彼也。男子者。若丈夫若童
男謂堪行婬境。同室宿者。室有四種如上。釋
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與男子同宿。身在中閣
男子在閣下。應拔梯令上。或門安扂鎖。或遣
人看守。若異此者。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
作罪。若過明相。便得墮罪。若苾芻尼在閣下。
男子在中閣。或苾芻尼在中閣。男子在上閣。
或復翻此。廣説如前。或苾芻尼在房。男子在
簷。前唯除梯一事。餘並如前。若男子在房中。
苾芻尼簷下。應外繋其戸。餘如前説。若在門
屋下。苾芻尼門内。男子在門前。應内安關扂。
翻斯外繋。餘並如前。假令共室。若有妻守護
者無犯
第六攝頌曰
    怖藏瞋二道 掘地四月請
    拒教竊聽言 默然從座起
恐怖苾芻尼學處第五十一
縁處同前。時十七衆勤爲習誦。六衆知已便
於初夜反披毛毯作可畏聲。時十七衆各大
驚惶。廣説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
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芻
尼。下至戲笑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他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此中犯
相。若苾芻尼爲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畏形
状。所謂諸雜色類。如燒杌樹。或復作諸鬼神
等像。云來食汝斷汝命根。隨彼苾芻尼怖與
不怖。而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若苾芻尼作
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畏諸聲。所謂師子虎
豹及諸鬼神等聲。云來食汝。餘並同前。若作
可畏諸氣。所謂大小便氣。或鬼神等氣。或作
恐怖他意。作不可意觸。所謂麁鞕席薦。及諸
鬼神惡觸之事。云來害汝。餘並同前。或作種
種可愛之色。所謂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天神
等像。云此來害汝。隨彼苾芻尼怖與不怖。得
惡作罪。若作可愛聲。所謂琵琶笙笛天龍等
聲。云此諸聲欲來害汝。若作可愛氣。所謂栴
沆水龍腦欝金天龍等香臭諸氣。欲來害
汝。若作可愛觸。謂繒綵細&T073554;等上妙諸觸。
及天龍等觸。云此諸觸欲來害汝。隨彼苾芻
尼怖與不怖。皆得惡作。若欲令前人生厭離
心。爲説捺洛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所有苦
樂之事。令發怖心者。此皆無犯
藏他苾芻尼等衣鉢學處第五十二
縁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舍而食。六
衆與十七衆。在後徐行至一池所。六衆即告
十七衆曰。未須急去。且共入池徐徐澡浴。既
入池已告十七衆曰。共汝倶沒誰後出頭。
七既後六衆疾出。取彼衣裳藏草叢下。廣説
乃至世尊呵責。告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
寂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者。波逸
底迦
復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寄餘苾芻
衣。彼苾芻但藏自衣不藏他衣。時有賊至盜
他衣去。其寄苾芻因此廢&T055626;。佛言。除時因
縁藏者無犯。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
寂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者。除餘
縁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苾芻等五衆並此法中人。衣有七
種。腰絛有三。及所餘物。並如上説。此中犯相
其事云何。若苾芻尼。自藏他苾芻尼等衣鉢
資具。若教人藏。咸得墮罪。除餘縁故者。謂八
難等。並皆無犯
以衆教罪謗清淨苾芻尼學處第五十三
縁在王舍城。時具壽實力子。住鷲峯山。於積
石池邊經行遊履。時嗢鉢羅苾芻尼。遙見尊
者來申禮敬。彼苾芻尼剃髮未久。低頭禮拜
欲起之時。頭戴實力子大衣而起。乃至
地。二苾芻見斯事已。遂還住處告諸苾芻曰。
諸具壽。欲令我等於何人處生信仰心。而我
自見實力子。共嗢鉢羅苾芻尼身相摩觸。廣
説其事乃至佛令究問。答言。我有瞋恨忿恚
之心故作是説。世尊呵責。告言。我觀十利爲
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知彼苾芻尼清淨無犯。
以無根僧伽伐尸沙法謗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瞋恚者。謂懷忿恨。清淨苾芻尼
者。謂此法中人。無根者。謂無三根見聞疑事。
餘如上説。此中犯相。謂知清淨人以無根法
謗。十事成犯五事無犯。事同上説
與男子同道行學處第五十四
縁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織師。禀性麁獷難
爲共住。娶妻苦楚鎭無樂意。出外見有苾芻
往室羅伐城。即與相隨尋路而去。是時織師
尋蹤急逐。見一苾芻共婦隨路。織師遙見待
至一村。喚諸相識共打苾芻。幾將至死。廣説
乃至世尊讃歎持戒。告言。我爲二部弟子制
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同道行。更無女人。乃至
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男子者。謂堪行婬境。更無女人者。
但有二人。道謂曠遠路。此中犯相。若與男子
於逈遠路相隨而去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
間有一拘盧舍。如是至七。若未滿得惡作。若
滿得墮罪。若於其處。他遣男子爲引導者。或
迷於道路男子來爲指授者。此皆無犯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五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賊同行學處第五十五
縁處同前。有一苾芻。於王舍城夏安居竟。時
有商人欲向室羅伐城。此之商人是偸税者。
苾芻不知。共相隨去偸道而行。遂便撿獲倶
縛將來。廣説乃至世尊告言。我觀十利爲二
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
間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與賊者。謂破壞村坊及偸關税。同
道行者。謂逈遠處共爲伴侶。乃至一村間得
波逸底迦。若以賊爲防援。引導人者同行無
犯。或迷失道。彼來指示者。雖同道去。此亦無

壞生地學處第五十六
縁處同前。時六衆苾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
俗旅見譏。乃至以縁白佛。佛集苾芻。以種種
方便。讃歎持戒少欲知足。訶責多欲。告言。我
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

餘義如上。自他同前。地者有其二種。謂生地
非生地。云何生地。謂性是生地。或因發掘於
三月中經天大雨是名生地。若無雨者經六
月後方名爲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尼掘損生地得墮罪。若非生地得惡作
罪。若擧地皮時。若與地性相連者。波逸底
迦。若不相連者。得惡作罪。若尼釘橛者。波逸
底迦。若拔橛者得惡作罪。若尼輒畫地者得
惡作罪。若輕爲記數者無犯。若牛糞著地而
發起者得惡作罪。若但取牛糞者無犯。若尼
崩河岸時損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
崩墮者得惡作罪。若尼搖動河池中泥者得
惡作罪。若瓨在泥處而&T016254;起者得惡作罪。若
牆上釘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糞著牆發擧者
得惡作罪。若推牆壁與濕性相連者得波逸
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惡作罪。若畫壁得惡作
罪。若作記數想者無犯。若牆上生青衣損動
者得惡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
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惡作罪。若純石者無犯。
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
者得惡作罪。若純砂者無犯。若營作苾芻尼
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
橛釘地。欲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五十七
縁在劫比羅城。時釋迦大名。請佛及僧三月
飮食供養。并及一切所須之物不令有闕。時
六衆於三月中常噉好食皆如醫教。三月既
了尚從厨人索好美味。大名譏嫌。受他請了
非分強索。以縁白佛。佛言。勿復從施主強爲
乞索因生忿惱。廣説先縁。乃至種種訶責。告
諸苾芻。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
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
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時勝光大王。請佛及僧三月供養。
時有苾芻施主復請。佛言我今隨開。若別
別請者應受無犯。復有客來不被王請遂行
乞食。王因見之。問言。我請。衆僧何因乞食。
答言。我不受請。王曰。我今更請食。佛言。若
更請者應受。乃至慇懃重請。王請食了而行
乞食。王復常請。佛言。若常請者亦應受。世尊
讃歎持戒少欲。訶責多欲。告諸苾芻曰。前是
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
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謂別請更請慇懃
請常請。此是時
餘義如上。四月者。謂齊四月。請受者。請許
其事。若過者。*請過期限。除餘時者。謂別請
時。即是不同餘人。更請。謂數數更請。慇懃請
者。謂更慇懃盡心而請。常請者。謂是長時延
請。此是時者。謂隨開時。釋罪如上。此中犯相
其事云何。若尼他請麁食從索美好。索時惡
作。食便墮罪。若他與好食從索麁者。索時惡
作。食時無犯。如與乳等時。便從索酪等。索時
惡作。食時墮罪。若病者無犯。若巡家乞食。主
人見已持食而出。尼情悕者應告彼曰。更不
飯。若返問言。聖者更何所須者。此即是
請。隨所須者當就覓之。無犯
遮傳教學處第五十八
縁在王舍城。世尊法爾。若制二部共學處時。
即二部僧伽。並皆須集此之學處。是二部共
有。然尼衆不集。佛告具壽阿難陀。汝可語朱
荼半託迦。汝當持此學處詣苾芻尼衆而爲
宣告。彼奉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於其
中路見六衆問是何學處。即爲陳説。若復苾
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餘時
波逸底迦。乃至此是時。既爲説已。六衆報曰。
汝是愚癡。不分明不善好。豈用汝言。我若見
餘善閑三藏者。當隨彼言受行學處。作是罵
已遂便捨去。又至十二衆尼處。彼亦作非法
言。餘衆苾芻苾芻尼。聞已歡喜頂受奉行。廣
説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制其
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聞諸苾芻尼作如是語。具壽。仁
當習行如是學處。彼作是語。我實不能用汝
愚癡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説之言受行學處。
我若見餘善閑三藏。當隨彼言而受行者。波
逸底迦。若彼苾芻尼實欲求解者。當問三藏。
此是時
餘義如上。具壽仁今當習如是學處者。謂是
所傳學處。不能用汝愚癡等者。謂思其惡思
説其惡説。作其惡作。名之爲愚。若不持經律
論。名之爲癡。若於三藏不了其義。名不分明。
若於三藏不善決擇。名不善解。餘文易知。乃
至釋罪皆如上説。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
告餘尼。作如是語。仁可習行如是學處。彼便
報云。我不能用汝語。便以愚等四事。一一
説時皆得墮罪。若彼前人是實愚等。説時無

默聽鬪諍學處第五十九
縁在室羅伐城。時十七衆。見六衆中有命過
者。鄔陀夷依大衆住。時十七衆憶先被欺。於
食堂中共爲籌議。欲與鄔波難陀作捨置羯
磨。彼便詣其窓所側耳而聽。即入堂中苦爲
剋責。如是十七衆在處議論。皆往竊聽共爲
鬪亂。廣説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
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知餘苾芻尼評論事生。求過紛
擾諍競而住。默然往彼聽其所説。作如是念。
我欲聽已當令鬪亂。以此爲縁者。波逸底

餘義如上。言評論事者。謂初見不可意事始
作評論。言求過者。謂求覓過愆更相道説。紛
擾者。謂情不含忍發擧其事。諍競者。以此諍
事入鬪諍門。自結朋黨共相扶扇。鬪諍而住
默而聽者。謂竊聽其言隨彼所説。鬪亂者。欲
令粉競不止息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若尼
在於閣共爲議論。有餘苾芻尼昇閣之時。應
蹈階道作聲。或謦欬或彈指。若不作如是事
昇閣之時。但聞言聲未解其義。得惡作罪。若
解言義便得墮罪。廣説如前。乃至門屋輕重
之罪。隨事應知。若經行處若靜林中。亦准事
應識。若隨路行時共爲籌議。苾芻尼後來。所
有行法皆准昇閣應知。若不作者得罪輕重
如上。若先無讐隙。偶爾聞之。或復聽已。欲
令鬪諍方便殄息者。無犯
不與欲默然起去學處第六十
縁處同前。時鄔陀夷斷諸結惑。廣如上説。乃
至十七衆共爲籌議。集苾芻衆已詣上座前。
作如是白。我今有所詰問。乃至欲與鄔波難
陀作捨置羯磨。難陀聞已遂生怖懼。默而起
去。廣説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爲二
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知衆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
起去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時諸苾芻尼久在衆中。其看病人
及授事人。事有廢闕。由此爲縁。佛更聽許。
若有縁者應囑授去。世尊讃歎持戒。乃至廣
説。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知衆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
起去。有苾芻尼不囑授者。除餘縁故波逸底

餘義如上。衆謂佛弟子。如法評論者。謂是如
法單白白二白四羯磨。默然從座起去者。謂
出勢分外。不囑授者。有尼不語知而去。釋罪
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衆有
如法事言論決擇。有尼不囑授。默然從座而
起去者。乃至言聲所及處來。得惡作罪。捨此
處時。得根本罪
第七攝頌曰
    不恭敬飮食 入聚往餘家
    明相攝耳筩 床足綿敷具
不恭敬學處第六十一
縁在王舍城。時有二苾芻。知諸苾芻集食堂
中欲殄諍事。一順衆命。一便違教不赴衆
所。以縁白佛。佛以此縁同前訶責。爲二部弟
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不恭敬者。其有二種。一謂大衆。
二是別人。於此二處不恭敬時。皆得墮罪。此
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知大衆集評論事時
喚令赴集。而不來者便得墮罪。喚住不住遣
去不去。遣取臥具而不肯取。不遣取時即便
強取。遣詣房等。事皆同此。違衆教時皆得墮
罪。若尼見親教軌範二師。作如是語。喚來不
來乃至房等事。違別人教時皆得惡作。若依
道理而白知者非不恭敬。此皆無犯
飮酒學處第六十二
縁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名曰浮圖。大富多
財衣食豐足。娶妻未久誕生一女。顏貌端正
人所愛樂。至年長大。娉與給孤獨長者男爲
妻。後誕一息。父見歡喜。唱言。善來善來。時
諸親族因與立名。號曰善來。由此孩兒薄福
力故。所有家産日就消亡。父母倶喪。時諸
人衆見其如此。遂號惡來。與乞匃人共爲半
侶。以乞活命。廣説乃至修青處觀影像現
前。世尊復爲演説法要示教利喜。便證見諦。
出家離俗修持梵行。發大勇猛守堅固心。於
初後夜思惟忘倦。斷除結惑證阿羅漢果。説
伽他曰
    昔於諸佛所 但持瓦鐵身
    今聞世尊教 轉作眞金體
    我於生死中 更不受後有
    奉持無漏法 安趣涅槃城
    若人樂珍寶 及生天解脱
    當近善知識 所欲皆隨意
時不信敬者便生嫌議。沙門喬答摩。貧賤愚
人皆度出家以爲走使。世尊爲欲發起善來徳
故。令調毒龍。乃至龍受三歸并五學處。佛告
諸苾芻。我諸弟子聲聞之中降伏毒龍。善來
第一。時收摩羅山遠近諸人婆羅門等。見伏
毒龍衆無惱害。時有婆羅門。奉請善來。以上
妙飮食至誠供養令飽食已。欲使善來食速
消化。便以少許飮象之酒置飮漿中。善來不
知。飮此漿已醉臥于地。諸佛世尊於一切時
得不忘念。便於善來臥處化爲草菴。蓋覆其
身不令人見。告諸苾芻曰。汝等當觀善來所
作。於江猪山處降伏菴婆毒龍。豈復今時能
調小蟹。汝諸苾芻若飮酒者有斯大失。即以
無量百千網鞔輪相福徳殊勝莊嚴王手。摩
善來頂。告言善來。何不觀察受斯困頓。爾時
善來得少醒悟。隨從佛後至逝多林。佛洗足
已。於如常座就之而坐。告諸苾芻曰。汝等當
觀。諸飮酒者有斯過失。讃歎持戒。廣説乃至
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飮諸酒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言諸酒者。謂米麹酒。或以根莖
皮葉花果相和成酒。此等諸酒飮時令人惛
醉。飮者謂呑咽。釋罪如前。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尼飮諸酒時能令人醉。波逸底迦。若
不醉人飮。得惡作罪。若尼見彼諸酒。有酒
色酒氣酒味。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
得三惡作。若尼飮諸酒時。有酒色酒氣。若能
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二惡作。若尼飮
諸酒時。但有酒色。若能醉者隨罪。若不醉者
得一惡作。若食酒糟醉者墮罪。若不醉者得
惡作罪。若尼食諸根莖葉花果能醉人者。皆
得惡作
佛告諸苾芻苾芻尼。汝等若以我爲師者凡
是諸酒不應自飮。亦不與人。乃至不以茅端
渧酒而著口中。若故違者得越法罪。若苾芻
尼飮醋之時。有酒色者。飮之無犯。若飮熟煮
酒者。此亦無犯。若是醫人令含酒。或塗身者。
無犯
非時入聚落不囑授苾芻尼學處第六十三
縁處同前。時有餘處婆羅門。來此城中娶婦
同居。未經多時誕生一女。年漸長大。共諸童
女。往逝多林至寺門前。時鄔陀夷。見此女人
顏容姿媚。遂起染心。即摩觸彼身嗚唼其口。
是時童女欲行非法。鄔陀夷不然其事。女懷
瞋忿。遂以指甲自爴身形。既還家已告其父
曰。鄔陀夷損我童女。其父即告五百婆羅門。
各懷瞋忿共集一處。欲打鄔陀夷。時五百人
即至其所倶共牽曳。乃至移足亦不能令動。
世尊知已作如是念。此是最後教誡鄔陀夷
事。佛衰其力令無所堪。諸婆羅門見其力弱。
即共熟打幾將至死。曳至王門。時王於高樓
上晝日而睡。佛以神力令王驚覺。廣説乃至
勝鬘夫人告令改悔。聞斯責已發勇猛心。未
久之間。衆惑皆斷證阿羅漢果。廣度人民。世
尊記爲教化人中最爲第一。後因夜入他舍。
非理被殺棄糞聚中。爾時世尊至住處已。告
諸苾芻。此由非時行。招斯大過。廣説乃至我
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若
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者。波逸底迦。如是制
已。諸苾芻尼有看病人。不得非時入村。遂闕
瞻視。知僧事者僧事廢闕。以事白佛。佛言。有
苾芻尼者囑授應去。應告彼曰。具壽存念。我
有看病因縁。或爲衆事。須非時入聚落。白具
壽知。彼答云。奧箄迦時。有苾芻於俗舍内先
寄衣鉢。其舍非時忽然火起。即便往取行至
中路憶不囑授。遂即迴還。衣鉢燒盡。佛言。除
因縁故。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不囑授餘苾芻尼。
除因縁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非時者。有二分齊。謂從過午至明
相未出。聚落義如上。入者。謂至村門。餘苾芻
尼者。謂於其處既有苾芻尼而不告語。除時
因縁者。謂有難縁。餘義如上。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苾芻尼。於非時非時想疑。得根本罪。
於時作非時想疑。得惡作罪。餘二無犯。餘有
昔因縁。同苾芻説
受食前食後請學處第六十四
縁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受用
豐足。時鄔陀夷。因乞食至其舍。爲説法要。施
食之人獲五功徳。謂長命色力安樂詞辯。長
者聞已持食奉施。深心歡喜頂禮其足。歸依
三寶受五學處。時鄔陀夷。復於他日至長者
家。長者白言。我請佛僧就舍而食仁可早來。
即於晨朝至長者宅。報曰。我有縁事暫至餘
家。我若未來不須行食。佛將大衆詣長者家。
時諸苾芻報長者曰。應唱隨意。長者報曰。聖
者。我爲大衆設斯座褥。佛言。此即便是唱隨
意訖宜應就坐。時鄔陀夷。時欲將過方至行
食。諸苾芻輩。有噉少許有不食者。佛爲長者
説施頌已。從座而去。鄔波難陀。即於此住不
往寺中。當時是十五日衆僧長淨不來赴集。
復無持欲人。衆皆久坐妨廢法事。求覓不得
令衆疲勞。廣説乃至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
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時有看病知僧事者同前過起。佛
聞此已。告曰。前是創制今復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
家。不囑授者。除因縁故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食家請者。謂他請喚。食前者。謂是
午前。若出行時過二家者。便得墮罪。食後者。
謂過午已後。若出行時過三家者。便得墮罪。
不囑授者。謂不報人。應囑施主云。我往某處。
或囑苾芻尼云。向某處。結罪如上。此中犯相。
若受食家請。食前行過二家。食後行過三家。
不囑授得墮罪。若不以此苾芻尼爲先首而
請喚者。無犯
入王宮學處第六十五
縁處同前。時鄔陀夷不知機變。夜聞兵馬鈴
鐸之響。即便驚覺作如是念。豈非王衆有事
他行。即於未明作天明想。執持衣鉢入王宮
中。勝鬘夫人聞已。迎接敬受經教。再三反覆
猶未天明。宮人譏議。王雖敬信情無間然。苾
芻不識時機中宵而至。王未藏寶及諸寶類。
而便造次輒到宮門。廣説乃至佛以此縁。告
諸苾芻苾芻尼。入王宮者有十種過失。廣説
具如大苾芻律。乃至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頂王未藏
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復於異時。王請佛僧。世尊不去。令
舍利子與衆倶行。既至王門不敢輒入。王命
令進。舍利子作念。世尊制戒。不許輒入宮門。
今得王教復不許違。佛以此縁或容開許。即
入宮内還至佛所。述如上事。佛告舍利子。善
哉。我未開許汝已知時。汝等當知。前是創制
今更隨開。爲諸弟子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頂王未藏
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縁故。波逸
底迦
餘義如上。明相未出者。謂天未曉。有三種相。
王及寶等並如餘説。宮門閫者。有三種別。謂
城門王門宮門。過者。謂擧足越。除餘縁故者。
除得勝法如舍利子等。釋罪如上。此中犯相。
若尼未曉未曉想及疑。越城門者。得惡作罪。
曉未曉想疑。亦得惡作。王門亦爾。若越宮門
想疑本罪。次二惡作。後二句無犯。若王妃及
太子大臣喚。亦無犯
詐言不知學處第六十六
縁處同前。佛言。半月半月應説波羅底木叉
戒。奉教而説。六衆聽戒之時。作如是語。我今
始知是法在戒經中説。諸苾芻曰。仁等比來
豈不聞耶。答曰。豈可我等唯聽説此更無餘
事。乃至世尊訶責。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
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半月半月説戒經時。作如是語。
具壽。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説。諸苾芻尼。知
是苾芻尼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
語彼言。具壽。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
應如法説悔。當勸喩言。具壽。此法希奇難可
逢遇。汝説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
作意。不一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
逸底迦
餘義如上。説戒經時者。謂從八他勝乃至七
滅諍法。相次而説詮其要義。我今始知等者。
謂六衆與餘苾芻屡同聽戒。而彼故言我不
知者。意欲令他心生憂悔故諠惱時衆。諸苾
芻當勸喩言等者。明不恭敬等有所虧失故。
此中犯相者。尼見説八他勝時如是乃至二
十一殘罪七滅諍法。作如是説者。一一説時
皆得墮罪。若實不了知如愚癡人者。説實無

作針筒學處第六十七
縁處同前。有一工人名曰達摩。善牙骨作。先
於外道心生敬信。因來寺中而聽法要。棄彼
僞教契想眞宗。念曰。然我家貧難修福業。宜
可自勵役己惠人。白諸苾芻苾芻尼曰。我善
牙作及骨。若須針筒我當施手爲造。時彼工
入因致貧困。衣不掩形食不充口。外道見問。
汝於先時家道豐贍。今依剃髮遂致貧窮。以
此察之孰爲勝友。廣説乃至世尊訶責。告諸
苾芻。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
是説
若復苾芻尼。用骨牙角作針筒。成者應打碎。
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其骨牙角如事可知。有二種針筒。
筒二管。若用骨牙角作者二皆不許。若
自若他並不應作。若成者即應打碎。其罪説
悔。其所對人應問云。爾針筒打碎未。若不問
者得惡作罪。問已方悔。尼應用竹&T033759;爲筒。或
氈片等以安其針。時可數看勿令生垢。此皆
無犯
作過量床學處第六十八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人間遊行至逝多林
間。日暮門閉。即於門屋下坐。短脚床洗足
歛身入定。有蛇愛冷在床前住。見苾芻垂頭。
遂螫其額。因即身亡生三十三天。廣説乃至
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下小床上而爲寢臥。亦
不應床前洗足。違者得越法罪。時六衆聞是
制已。遂作高床。脚長七肘縁梯上下。俗旅譏
嫌。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爲二部弟
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作大小床足。應高佛八指。若過
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如是制已。時鄔陀夷身形長大。坐彼床時
拄著膝。佛言。此更隨開。除入梐木。若過者
應截去。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作大小床者。謂自作使人造。此大
床及小座時應高佛八指者。佛謂大師。此之
八指長中人一肘。除入梐木者。除床脚入梐
木此非是量。若過作者。謂量若過應截去。墮
罪應説悔。此中犯相。若爲僧作。若自爲作。過
八指量者應截去。其罪説除。對説罪者。應可
問言。床脚截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其罪不
應説悔。若依量作者無犯
用草木綿貯床學處第六十九
縁處同前。時鄔波難陀分得大床。以木綿貯
安儭而臥。有年老者來。合與臥具時。便去儭
物以散木綿。令其寢息。身衣總白。以縁白佛。
佛言。我觀十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
是説。若復苾芻尼。以木綿等。貯僧床座者應
撤去。彼逸底迦
餘義如上。言貯物者有五種。一苫末梨。二荻
苫。三頞迦。四蒲薹。五羊毛。若尼以五種物
自貯教人貯。皆得墮罪。此中犯者。苾芻尼。
若僧私床座。以木綿等而散貯者。皆得墮罪。
絮應撤去罪應説悔。餘並同前
過量作尼師但那學處第七十
縁處同前。如世尊説。若受用僧伽臥具及
餘人物乃至私物。應用儭身替。不識其量遂
便大作。小者棄擲或嫌長短。廣説乃至世尊
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作尼師但那當應量作。是中量
者。長佛二張手。廣一張手半。若過作者波逸
底迦。如是制已。時吐羅尼身形長大。毎至臥
時。爲護臥具故於其足邊以諸樹葉而爲儭
替。乃至佛言。此復重開。長中更増一張手。
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尼師但那者。謂敷具也。若自作使
人皆悉同犯。應量者如文可知。若佛一張手。
當中人三張手。總長九張手。合有四肘半。廣
一張手半者。當中人四張手。復有六指。若
不依此量而過作者。物應截去罪應説悔。餘
問答等並如上説
第八攝頌曰
    覆瘡佛衣量 蒜剃洗手拍
    自煮食水灑 生草棄牆外
作覆瘡衣學處第七十一
縁處同前。如世尊説。作覆瘡衣。苾芻及尼。不
知當云何作其量。過大或時太小。乃至世尊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若復苾芻尼。作覆瘡衣
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四張手。廣二張手。
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餘義如上。覆瘡衣者。謂覆身瘡疥也。其佛張
手及有過截。并説罪等廣如上説
同佛衣量作衣學處第七十二
縁處同前。時鄔波難陀。與佛等量作衣。但披
一邊餘聚肩上。佛以此縁告諸苾芻。我觀十
利爲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同佛衣量作衣。或復過者。波逸
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長佛十張手。廣六張手。
此是佛衣量
餘義如上。佛衣者。大師衣也。長佛十張手。當
中人三十張手有十五肘。廣六者。當十八張
手有九肘。或復過此皆犯墮罪廣如上説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六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噉蒜學處第七十三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種蒜爲業。於其園
中多生好菜。時世飢儉乞求難得。長者毎見
諸苾芻尼爲行乞食皆空鉢而歸。長者告言。
聖者。我園種蒜多生餘菜。可隨意取。諸苾芻
尼。頻往彼園多將美菜。時吐羅難陀尼。亦往
取菜并取其蒜。餘尼見告。仁取蒜耶。尼便報
曰。菜即是蒜蒜即是菜。長者見已情生不忍。
即便苦打奪菜及蒜驅出園外。種種譏嫌。云
何苾芻尼而噉蒜耶。諸尼以縁白苾芻。苾芻
白佛。佛由此事集苾芻尼衆。佛是知者見者。
知而問非知不問。時而問非時不問。有利而
問無利不問。破決隄防爲除疑惑。問吐羅難
陀尼曰。汝實作斯不端嚴事而噉蒜耶。白言
實爾。大徳世尊。即便種種訶責。汝非沙門
女法。非淨行法。非端嚴事。告諸苾芻尼。我
觀十利廣説如餘。爲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
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説。若復苾芻尼。噉
蒜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噉蒜者。謂咽食。
波逸底迦者。謂是燒煮墮落義。謂犯罪者墮
在地獄傍生餓鬼惡道之中。受燒煮苦。又犯
此罪。若不慇懃説除。便能障礙所有善法。有
此諸義故名波逸底迦。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尼噉蒜者。皆得墮罪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唯願大徳。爲
説吐羅難陀尼爲貪心故被他所打驅出園外
往昔因縁。佛告諸苾芻。吐羅尼非但今時爲
貪心故遭諸無利事。往昔之時亦遭殃苦至
於死處。汝等諦聽。我當爲説。昔有一賊穿牆
作孔而入王家。盜多金銀諸妙珍寶裹持而
出。遂於孔邊遺忘一杓。却來欲取爲防守人
之所擒獲。送至王所。勅令法官截去手足。時
有天人爲説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如彼求遺杓 遂遭衆苦難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賊者豈異人乎。今
吐羅尼是。由其貪心獲無利苦。今亦如是。復
次諸苾芻。此尼由懷貪故。多遭無利所獲散
失。汝等諦聽。我今更説。乃往古昔。於婆羅痆
斯城中有一金寶作師。娶妻未久遂誕一女。
容儀端正顏色超絶甚可愛樂。女年長大其
父命過。遂生鵝趣得爲鵝王。女受貧苦甚大
艱辛。父爲鵝王憶前生事作心觀女。若爲存
濟遂見貧窮受諸苦惱。戀愛女故飛往寶洲。
銜一寶珠於晨朝時置女門下。女收寶珠遂
深藏擧。鵝王如是毎且常送。女亦收藏竟
不費用。如是其女有多寶珠。念曰誰與我珠。
即於後夜側門伺候。遂見鵞來便作是念。此
鵞身中並是寶藏。毎來門首棄一而去。作何
方便我當捉得總取寶珠。爲求鵞故密張羅
網。鵞王見網作如是念。此罪惡物不識恩情
而欲害我。便即飛去更不重來。天説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汝今爲捉鵞 寶珠便斷絶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女者豈異人乎。今
吐羅難陀苾芻尼是。由貪心故失諸寶物。今
由貪心被他所打驅出園外絶其希望。由是
義故。諸苾芻尼不應多貪
剃隱處毛學處第七十四
縁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於顯露處剃腋底
毛。餘尼見問。誰剃腋毛棄於此處。吐羅尼曰。
是我。諸尼復問。因何事故。答言。腋毛惱我是
以剃却。諸尼曰。聖姉。斯爲淨事耶。報曰。隨
淨不淨我已剃竟。諸苾芻尼白苾芻。苾芻白
佛。佛告吐羅難陀尼。汝實剃腋毛耶。白言實
爾。大徳。世尊種種呵責。廣説乃至爲諸聲聞
苾芻尼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剃隱處毛者。波逸底迦。若復苾
芻尼者。謂吐羅難陀苾芻尼。或復餘尼。隱處
者。謂非顯處。剃毛者。謂除其毛。墮罪如前。
乃至犯相其事云何。若諸苾芻尼。剃隱毛者。
皆得墮罪
洗淨不過量學處第七十五
縁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欲心熾盛。水洗淨
時即便以指内生支中。爲受樂想。如是作時
遂成瘡腫受大苦惱。告諸弟子曰。汝等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