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 (No. 1442_ 義淨譯 ) in Vol. 23

[First] [Prev+100] [Prev]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欲墮。時善續長者有一小女。見彼手*戰便脱
釧用支其鉢。見不動已即便發願。猶如此
鉢不復動搖。我於來世所聽妙法心無動搖
領悟不忘。復一聖人身患曲脊。便於他日食
時不見。女問父曰。有一聖者何不來食。父曰
聖者何状。女便戲心曲脊學聖者形。如此聖
人衆中不見。又復常喚親戚爲婢。大王當知。
由奉鉢支發願力故。今得聞持聰明領悟。由
作輕心學聖人故。今得曲脊報。由昔喚人。爲
婢故常居賤類王復請佛。何因無比於七日
中居地。牢内不得飮食而容貌不變。佛告大
王。於過去世有婆羅門女。與刹帝利女共爲
知友。其刹帝利女有信敬心。毎施苾芻隨時
飮食。後時婆羅門女命刹帝利女就舍而食。
既至舍已。有獨覺者。爲乞食故來至其家。刹
帝利女報婆羅門女曰。與聖者食。女言。我不
能與。報曰。若不施者我自還家奉施其食。時
婆羅門女隨知友情持食施與。刹帝利女見
施食已教其發願。即發願曰。願我此福。今生
後生莫受勝報。遭厄難時勿受飢苦。由彼願
力今不受飢顏容不變。後於異時妙音長者
供養佛僧。有一使女常令供給。此女遇疾因
即身亡。臨命終時便發是願。我比役力供佛
及僧。所有福縁捨此身已。當於妙音長者最
大夫人託娠受生。顏貌姝美與妙容相似。鄔
陀延王納我爲后。作是願已即便命終託娠
夫人。時經九月初誕之際室滿光明。因名吉
祥慧。憶前生事。年漸長大。宿殖信心。具壽阿
難陀次行乞食遇至其舍。時吉祥女頂禮足
已白言。聖者願持我語敬禮世尊并諸聖衆。
疾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時阿難陀。還
住處已。持吉祥慧語。爲禮世尊及諸大衆申
問訊已。佛告阿難陀。汝識彼吉祥慧不。白言
不識。佛言。彼是妙音園中供養使女。由供養
僧發願力故。還生妙音長者家。廣説乃至既
長成已。於高樓上望鄔陀延王。王遙見之謂
是無比。遂召長者問曰。何故宅内久藏無比。
答曰不是。王不信語重問是誰。答曰。是我之
女。王曰。隨其是非當娉與我。遂具盛禮
娶後宮。與五百婇女以爲給侍。時吉祥慧欲
見世尊及苾芻衆。便白王知。王隨其意。即辦
供養請佛僧衆。欲於七日受食宮中。王自親
往。既至佛所具威儀已白佛言。世尊。吉祥慧
請佛及僧宮中受食。佛默然受。王禮而去。還
報夫人令辦種種上妙美食。往白時至。世尊
不去。令舍利子與衆倶行。既至王門不敢輒
入。王命令進。舍利子作是念。世尊制戒不許
輒入宮門。今得王教復不許違。佛以此縁或
容開許。即入宮内安置坐定。時吉祥慧夫人
及王。自手持奉上妙飮食。食已聽法。即於座
上夫人獲預流果。經七日已僧衆辭去。諸苾
芻既至佛所。禮佛足已述如上事。佛告舍利
子。善哉我未開許汝已知時。汝等當知。前是
創制此是隨開。爲諸苾芻重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明相未出。刹帝利灌頂王未藏寶
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縁故。波逸底

若復苾芻者謂鄔陀夷。餘義如上。明相未出
者謂天未曉。有三種相。王及寶等並如前説。
宮門閫者有三種別。謂城門王門宮門。過者
謂足越也。除餘縁故者除得勝法。如舍利子
等。釋罪如上。此中犯者其事云何。苾芻未曉
未曉想。及疑越城門者得惡作。曉未曉想。疑
亦得惡作。王門亦爾。若越宮門想疑本罪。次
二句惡作。次二句無犯。若王王妃及太子大
臣喚亦無犯。又無犯者謂最初犯人。或癡狂
心亂痛惱所纒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十八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
十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詐言不知學處第八十三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佛告諸苾芻。半月半月應説波羅底木叉戒。
時諸苾芻奉教而説。六衆苾芻聽戒之時作
如是語。具壽我今始知是法在戒經中説。諸
苾芻報曰。豈可具壽於半月半月説戒經時
不聽聞耶。六衆答曰。我今豈可唯聽説此更
無餘事。於諸欲境亦復思量。諸苾芻白佛。佛
言。此等愚人輕慢學處。乃至我觀十利。爲諸
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説戒經時作如是語。具
壽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説。諸苾芻知是苾
芻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語彼言。
具壽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應如法
説悔。當勸喩言。具壽此法希奇難可逢遇。汝
説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慇重不。作意不一
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衆。餘義如上。説戒經時
者。謂從四他勝乃至七滅諍法。相次而説詮
其要義。我今始知等者。謂六衆苾芻與餘苾
芻屡同聽戒。而彼故言我不知者。意欲令他
心生憂悔故。誼惱時衆故。諸苾芻當勸喩言
等者。明不恭敬等有所虧失故。此中犯相者。
苾芻見説四他勝時。如是乃至十三殘罪七
滅諍法。作如是説者一一説時。皆得波逸底
迦罪。若實不了知如愚癡人者。説實無犯。又
無犯者廣説如上
作針筒學處第八十四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工人。
名曰達摩。善牙骨作。先於無衣外道心生敬
信。因來寺中就乞食苾芻。而聽法要。遂於佛
教深起信心。復爲演説七有事福業。彼既聞
已作如是念。我先無知歸露形者。彼以拔髮
爲業苦身修行。既處邪邊靡渉中道。我今宜
應棄彼爲教契想眞宗。現在當來冀希津濟。
然我家業貧窶難修福業。宜可自勵役已惠
人。即便以自工巧告諸苾芻曰。我善牙作。若
須針筒我當施手。時有苾芻令造象牙針筒。
奇巧可愛。餘苾芻嗟歎驚訝復令其作。如
是轉展乃至多人。匠者象牙因斯罄盡。復令
骨作骨盡。用角角復終盡。時彼工人因致貧
困。衣不掩形食不資口。時露形者見而告曰
爾於昔時歸依我等家道豐贍。今依剃髮遂
致困窮。以此察之孰爲勝侶。時諸少欲苾芻。
聞是語已共生嫌賤。云何苾芻使他工人不
知量度。以至貧窮復致譏醜。以縁白佛。佛告
諸苾芻。廣如上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用骨牙角作針筒。成者應打碎。波
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此法中人。其骨牙角如事可
知。有二種針筒。一筒子二合子。若用骨牙角
作者。二皆不許。若自若他並不應作。若成者
即應打碎。其罪説悔。其所對之人應問云。爾
針筒打碎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問以方
悔。苾芻應用竹葦爲筒。或氈片等以安其針。
時可數看勿令生垢。此皆無犯。又無犯者廣
説如上
作過量床學處第八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有苾芻人間遊行。
至逝多林門日暮門閉。即於門屋下坐短脚
床。既洗足已斂身入定。有蛇愛冷在床前住。
見苾芻垂頭遂螫其額。因致身亡。遂生三十
三天端拱而坐。時天帝釋遣五百婇女而爲
給侍。天女瓔珞出妙音聲。能令聞者心生愛
樂。時彼天子雖聞其聲不相觀視。彈指告言。
姉妹何因惱我。天女見已嗟歎奇異。遂以其
事往白帝釋。天主報曰。汝等可持大鏡安在
彼前。女便置鏡。時彼天人方覩自身。具諸瓔
珞周匝嚴飾。深生厭離説伽他曰
    於此世間中 人身最難得
    正信如來教 出家爲更難
    如斯難遇事 而我已曾得
    云何喪法眼 墮於牢獄中
    我不得正見 終不受欲樂
    由斯障解脱 當淪於惡趣
    我居天女内 如<#0894_7/>被鬼神圍
    入此愚癡林 云何當出離
法爾諸天初生之時得三種念。我於何處死。
今於何處生。復由何業力。即便觀知從人中
死。生在三十三天。由淨持戒善業所感。作是
念已。時諸天女告天子曰。大仙。今可往禮帝
釋。方與我等共爲歡戲。天子答曰。姉妹天主
帝釋者。已能遠離染瞋癡耶。白言未離。天子
曰。姉妹我昔歸依大師世尊。離染瞋癡而行
禮敬。云何今時禮具三毒。姉妹頗有因縁能
令帝釋禮敬我不。天女答曰。有勝苑園名爲
妙地。中有住處是天仙所居。若在其中而出
家者。帝釋自往申其禮敬。是時天子於天婇
女作鬼神想。棄之而去。往妙地中天仙住處。
於彼衆内而爲出家。爾時帝釋聞是事已。詣
苑園中躬申禮敬。稱善而退。天子自念我若
不往禮覲世尊。即受天樂者是所不應。今我
先當禮世尊足是時天子。以天四花置衣裾
内。諸妙瓔珞具莊嚴身。猶如壯士屈伸臂頃。
於天宮沒現逝多林。由彼天光威神力故。光
明赫奕周遍照曜逝多園林。詣世尊所頂禮
雙足。即以天花布在佛前虔誠供養。繞佛三
匝在一面坐。以妙伽他請世尊曰
    我居天女内 如被鬼神圍
    入愚闇稠林 云何修出離
世尊告曰
    有妙平直道 去處無所畏
    法忍爲大牛 牽車無亂響
    慚愧充机褥 專念爲侍從
    智慧御車人 正見令前導
    若有善男女 乘此安隱車
    一心無異縁 能至最勝處
爾時世尊。觀彼天子意樂根性。隨機説法令
得開悟。即於座上以金剛智杵。摧破二十種
薩迦耶見山。得預流果。既見諦已白佛言。世
尊。由佛令我於諸難中得解脱果。此非父母
高祖人王及諸天衆。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
之所能作。我逢世尊大善知識故。於地獄傍
生餓鬼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
盡生死苦得涅槃道。乾竭血海超越骨山。無
始積集。身見之山。以智慧杵而摧破之獲得
初果。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始從今日乃至命
存。受五學處不殺生乃至不飮酒。唯願世尊
證知我是鄔波索迦。即於佛前説自慶頌曰
    我由佛力故 永閉三惡道
    得開天妙門 長昇涅槃路
    我依世尊故 今得清淨眼
    證見眞聖道 超過有海岸
    佛超於人天 離生老死過
    有海中難遇 我逢今得果
    我以莊嚴身 歡心禮佛足
    右繞除怨者 今往赴天宮
爾時彼天於生死中得未曾得禮佛足已更以
天花至誠供養。便往天宮忽然不現。時逝多
林授事苾芻。至天曉已便開寺門見彼苾芻
在小床上端坐命終。復見毒蛇住其床下。即
以此事往白世尊。世尊告曰。可爲焚燒。復告
諸苾芻曰。不應下小床上而爲寢臥。亦不應
床前洗足。違者得越法罪。時六衆苾芻聞是
制已。遂作高床脚長七肘縁梯上下。諸婆羅
門居士等見生嫌賤。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
言。我今以此爲縁。爲諸苾芻廣説乃至制其
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作大小床。足應高佛八指。若過作
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已。時具壽鄔陀
夷身形長大。坐彼床。時頦拄著膝。苾芻白
佛。佛言前是創制此更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作大小床。足應高佛八指。除入梐
木。若過者應截去。波逸底迦。若復苾芻者
謂六衆也。作大小床者。謂自作使人造。此
大床及小座時。應高佛八指者。佛謂大師。此
之八指長中人一肘。除入梐木者。除床脚入
梐木。此非是量。若過作者。謂量若過應可截
去。墮罪説悔如前應作。此中犯相者。若苾
芻若爲僧作若自爲作。過八指量者應截去。
其罪説除。對説罪者應可問言。床脚截未。若
不問者得惡作罪。其罪不應説悔。若依量作
者無犯。又無犯者廣如上説
用草木綿貯床學處第八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鄔波難陀分得大
床。以木綿*貯安襯而臥。有老苾芻從他處
來。合與臥具。其授事人隨次分與。至鄔波難
陀房。爲彼年老并合得床。鄔波難陀便去襯
物分散木綿。令其寢息。苾芻臥已。天曉出房
身衣總白。諸苾芻見報言。上座豈可臥在葦
苕積中耶。具以上縁告諸苾芻。諸苾芻白佛。
佛言。我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以木綿等*貯僧床座者。應撤去。
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鄔波難陀。餘義如上。言*貯物
者有五種。一木綿二草綿三蒲薹四劫貝五
羊毛。若復苾芻以五種物自*貯教人*貯。皆
得墮罪。罪應説悔。此中犯者。苾芻若僧私床
座。以木綿等而散*貯者。皆得墮罪。絮應撤
去。罪應説悔。對説罪者應可問言。絮撤去未。
若不問者得惡作罪。其罪不應説悔。廣説如

過量作尼師但那學處第八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如世尊説。汝諸苾
芻。若受用僧伽臥具。及餘人物乃至私物。應
用襯替。苾芻不識其量遂便大作。小者棄擲。
或嫌長短。作務煩多常有營爲。妨修善品。廣
説乃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作尼師但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
長佛二張手廣一張手半。若過成者截去。
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已。具壽鄔陀夷
身形長大。毎至臥時爲護臥具。故於其足邊
以諸樹葉而爲襯替。世尊因觀房舍見葉狼
藉。問知事已告諸苾芻曰。前是創制。此復重
開。廣説乃至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作尼師但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
長佛二張手廣一張手半。長中更増一張手。
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此法中人。尼師但那者謂敷具
也。若自作使人皆悉同犯。應量者如文可知。
若佛一張手當中人三張手。總長九張手合有
四肘半。廣一張手半者當中人四張手。復有
六指此中制意者尼師但那本襯替臥具恐有所損
不擬餘用然其大量與自身等頂上餘有一磔手
在斯乃正與臥具相當又復佛望餘人身有三倍言二倍者
蓋是部別若依二倍即尼師但那其量全小不堪替臥敷地
禮拜不見有文故違聖言
代當罪細論可不廣如餘處
若苾芻不依此量而過
作者物應截去。罪應説悔餘問答等並廣如
上説
作覆瘡衣學處第八十八
佛在給孤獨園。如世尊説作覆瘡衣。苾芻不
知當云何作。其量過大或時大小。諸苾芻白
佛。佛言。乃至應如是説。若復苾芻作覆瘡衣。
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四張手廣二張手。
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若復苾芻等義
如上説。覆瘡者謂覆身瘡疥也。其佛張手及
有過截。并説罪等廣如上説
作雨浴衣學處第八十九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三月夏安居時。毘
舍佉鹿子母往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
佛爲説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時毘舍佉即
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願佛及僧明
當就舍受我微供。爾時世尊默然而受。時毘
舍佉知佛受已。頂禮佛足奉辭。而去。既至舍
已。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飮食。佛於其夜
天將曉時。便於東方見多雲起。形如圓鉢遍
滿虚空。如是之雲能降大雨充滿溝渠。爾時
佛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往告諸苾芻。今此雲
起必降洪雨。此雨霑濡有大威力。若洗浴者
能除衆病。若諸苾芻樂欲洗者。可於空地隨
意洗浴。阿難陀既受教已。具以佛語告諸苾
芻。時諸苾芻悉於露地雨中立洗。時毘舍佉
母飮食辦已。敷設座具安淨水瓮。令其婢使
往逝多林。請佛及僧白言時至。婢到門所覓
諸苾芻。時諸苾芻閉門而浴。婢於門隙遙見
苾芻露形於寺中浴。便作是念。此中不見苾
芻皆是露形外道。即便歸舍白其母曰。我於
寺内不見一人是苾芻者。但見露形外道立
洗雨中。時毘舍佉便作是念。今日天雨聖衆
多在雨中露形而浴。非是外道。便遣餘人往
扣門喚。白言聖者。毘舍佉母令白時到。爾
時佛與大衆著衣持鉢。詣毘舍佉處既坐定
已。先行淨水次下美食。種種珍羞無不備
具。衆既食了受水齒木。淨澡漱已皆收鉢器。
時毘舍佉即於佛前以瓶注水。聽説發願竟。
前禮佛足白佛言。世尊唯願慈悲許我微願。
佛言隨汝所求。欲作何願。毘舍佉曰。我有八
願。一者欲施苾芻衆雨浴衣。二者欲施苾芻
尼衆雨浴衣。三者客苾芻來先我舍食。四者
將行苾芻。當於我舍食已而去。五者有病苾
芻我施飮食。六者看病苾芻我亦施食。七者
有病苾芻須醫藥者。我當給施。八者常施僧
粥。佛告毘舍佉曰。汝以何縁施雨浴衣。答言。
大徳今日時至。令婢詣門見諸苾芻露形而
浴。謂是外道。大徳我縁此故施雨。浴衣。令諸
聖衆遮身洗浴。又毘舍佉。汝以何縁施苾芻
尼雨浴衣。答言。大徳我憶曾見諸苾芻尼。在
河水中露身而浴。諸俗譏恥出嫌誚言。爲此
施衣令障形醜隨處而浴。又毘舍佉。汝以何
縁施客苾芻新來者食。答言。大徳諸新來者
未善委知乞食次第。又復疲勞須食美食。是
故我施。又毘舍佉。汝以何縁施將遠行苾芻
飮食。答言。大徳行侶苾芻若乞食時。恐失其
伴。故我施食。又毘舍佉。汝以何縁施病苾芻
食。答言。大徳諸病苾芻不得食者。病便増劇。
是故我施。又毘舍佉。汝以何縁施看病者食。
答言。大徳若看病人行乞食者瞻侍便闕。湯
藥所須有乖時節。是故我施。又毘舍佉。汝以
何縁施病苾芻所須醫藥。答言。大徳若無醫
藥病即難差。長時帶患廢修善品。是故我施。
又毘舍佉。汝以何縁施苾芻僧粥。答言。大
徳若諸苾芻不食粥者。被飢渇逼。是故我施。
爾時毘舍佉。復白佛言。世尊我聞某處苾芻
命過。佛記彼人得預流果。有記一來不還阿
羅漢果。大徳彼諸聖人頗曾來至室羅伐城。
受我供給供養不佛。言曾受。若曾受者我所
施福。由是因縁必定當得福智圓滿。佛告毘
舍佉。善哉善哉。汝所施福功徳圓滿。時毘舍
佉。即從座起禮佛而去。佛以此縁告諸苾芻。
我聽諸苾芻畜雨浴衣隨處洗浴。時諸苾芻
不知其量。太長太狹。佛言不應如是。當應量
作。廣説乃至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作雨浴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
佛六張手。廣二張手半。若過作者。應截去。波
逸底迦
若復苾芻等並如上説。雨浴衣者。謂天雨時
用。若自作教人。當應量作。長廣如文。若過者
得罪同前。説悔問答廣如上説
同佛衣量作衣學處第九十
縁處同前。時鄔波難陀與佛等量作衣。但
披一邊餘聚肩上。諸苾芻見謂是新客欲爲
解勞。報云。我非新至。同佛衣量作支伐羅。苾
芻譏嫌。云何作此過量之衣。以縁白佛。佛言。
我因此事。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同佛衣量作衣。或復過者波逸底
迦。是中佛衣量者。長佛十張手廣六張手。此
是佛衣量。若復苾芻者鄔波難陀。佛衣者大
師衣也。長佛十張手。當中人三十張手有十
五肘。廣六者當十八張手有九肘。或復過
皆犯墮罪。餘廣如上説
四波羅底提舍尼法
攝頌曰
    非親尼自受 舍中處分食
    不請向學家 受食於寺外
從非親尼受食學處第一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爾時得叉尸羅城有
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女。身有三徳如青
嗢鉢羅花。一者身黄金色猶如花鬚。二者
目紺青色猶如花葉。三者香氣芬馥猶如
花香。生三七日諸親集會欲與立名云此孩
子身如青蓮花。應與立字名青蓮花。年既長
大娉與同城長者之子。命來入舍。未久之頃
青蓮花。父遇疾而終。其母後時不能守志。遂
與女婿私密交通。其青蓮花先生一女。年在
幼稚。忽於屏處見母與夫共行非法。因發瞋
怒。便持幼女而告夫曰。汝無頼物何不共此
行非法耶。便擲木上。因損女頭見有血出。
青蓮花忿而不顧。遂以巾覆頭。出求行伴。見
有商族向未度城。即入營中相隨而去。于時
商主見青蓮花儀貌端正。問曰。爾屬於誰。答
言。若有能以衣食共相濟者。我當屬彼。商人
便給衣食納以爲妻。將至本家共居既久。商
主齎貨還向得叉尸羅城。同伴知友語商主
曰。有財不樂。欲待何時更覓端妍共爲婚娶。
商主答曰。若有得與青蓮花儀容相似者。方
可爲婚。其同伴曰。某家有女倍勝青蓮。便共
往觀。稱可其意。即備婚禮納以爲妻。歸未度
城相隨而去。去家不遠遂留少妻并留半貨。
既至舍已。妻曰。貨何少耶。報曰。我被賊奪。
妻曰。何不急覓。報曰。我今爲此欲往追尋。商
主去後。友人來問。商主何之。報曰。云去尋
賊。友人曰。非關尋賊。只爲尋妻。具以其事報
青蓮花。不久商主還來歸宅。青蓮花曰。君非
遭賊故誑於我。既有別婦何不將來。夫曰。室
有兩妻無暇飮水。恐有鬪諍故不將來。報曰。
我能容忍必無忿競。若年與我相似看如姉
妹。若全少者視之如女。其夫受言遂迎少婦
歸宅。青蓮花聞是同郷特鍾慈念。曾於暇日
便與少婦梳理頭髮。見其頭上有一瘡痕。問
曰。汝此瘡痕因何致損。少婦報曰。我小不憶。
聞家中説。爲孩子時。母因有事共父相瞋擲
我木上。當時被損故有此痕。復更問曰。住在
何坊門戸何向。女便具告。青蓮花的知是女
深自感傷。作如是念。此既我女。欲如之何。往
時與母同婿。今復共女同夫。鳴呼哀哉。何惡
之甚。即復以巾覆頭更求捨離。覓同行伴往
廣嚴城。既至彼已不作婬女。但與人私通。未
久之間人皆共美。時諸婬女倶至其舍告言。
爾偸我法以自活命。而不與我言義交通。即
掣帔巾強曳而去。倶來問曰。汝有何術能誘
多人。答曰。亦無別術。若有少年但令我見無
不隨者。諸女曰。若如是者。今此城中有一賣
香男子。作不淨觀成。於諸女人久生厭離。若
能壞彼行。我等立汝爲婬女中尊。若不壞者。
當罰金錢六十。問諸女曰。彼是丈夫不。答言
是。若爾彼何足牽。即近彼而住。詐設種種
愛夫方便。令其使女就買塗香。復買諸藥。云
爲夫主身患所須。彼賣香男子聞是事已。念
此女人必是貞謹。乃於夫處能爲盡心。遂生
愛戀。青蓮花遂詐云夫死悲號慟哭於賣香
者門前而過。彼男子見倍生愛著。廣説乃至。
終被此女壞其觀行。諸婬女等共見嗟歎。遂
即立爲婬女中尊。既與賣香男子久事還往。
因即有娠。時廣嚴城東西兩門各有守門男
子。因相愛念共作是議。我之二人交歡日久。
若生男女必爲婚娶。時青蓮花未久之間便
誕一子。遂作是念。我若養兒身不清淨。恐諸
男子嫌汚不來。我今宜可棄此孩兒。即以孩
兒授與使女。并授燈明。告曰。汝可持此置於
道中。屏處伺看誰將兒去。是時使女棄近東
門。并安燈火。時守門者遙見燈明。來就觀察
乃見孩子。持歸與婦告曰。宜善恩育當爲汝
子。時守門者便作大會。告及宗親云我婦生
子。其西門人聞東門人生子。便將禮直就
之慶賀。其青蓮花復於後時又生一女。同前
思念不自收養。令其使女夜棄西門。時守門
人同前收養爲慶樂事。二家男女皆並成立。
其東門子因節會時。爲諸友朋命同遊賞。共
以六十金錢與青蓮花。同往芳園而爲歡戲。
衆共立制。若於今日不同集者罰金錢六十。
其東門子不樂同歡。諸人欲罰。爲無錢物俛
仰相隨。既與交歡因生愛重。將青蓮花入舍
同住。時廣嚴城衆皆議曰。云何守門之子將
衆婬女獨納家中。彼東門子聞是語已懺謝
諸人。厚設歡會因娶爲婦。其東門人報西門
人曰。爾女長成可遂前要。報曰。汝男今娶
婬女何事求婚。答曰。縱娶多妻斯亦何過。彼
便隨要以女娉之歸東門宅。爾時尊者大目
乾連來至其舍。告新來女曰。汝今知不。汝夫
舊婦是汝之母。汝夫主者即是汝兄。勿復於
此更相嫉妬。令汝因斯廣生惡業。作是語已
捨之而去。後於異時青蓮花復生一子。時西
門女抱此孩兒門前戲弄。時有相師婆羅門。
來至其所。以頌問曰
    汝容如妙花 於三寶深信
    所弄之孩子 與汝有何親
時彼女人即便以頌答曰
    婆羅門善聽 此是我之弟
    亦是兄之子 亦復是我兒
    復是夫之弟 此父是我父
    亦父亦爲夫 聖者慈悲告
時婆羅門聞已笑而捨去。時青蓮花室中聞
語。怪其所以問使女曰。此女抱兒與婆羅門
何所論説。時彼使女具以其事告青蓮花。時
青蓮花聞是語已便作斯念。我由何業前與
母同夫。後與女同婿。今以兒爲婿。又共女同
夫。作是念已。投身靡地不勝慚恥。即便出舍
覓王城伴。棄之而去至王舍城。停息未久。時
此城中有五百人常共遊集。聞青蓮花共相
謂曰。彼女姿容世間希有。今來至此。可命同
歡。即以五百金錢與青蓮花。携至芳園耽樂
而住。時尊者大目連知青蓮花堪任受化。詣
彼園内樹下經行。時彼衆中有一少年。告青
蓮花曰。汝見彼尊者不。有大威神戒行清潔。
貪欲淤泥不能染汚。汝能令彼生染心不。青
蓮花曰。此何足言。曾有賣香男子不淨觀成。
我亦令彼情生染著。況復此耶。諸人報曰。聖
者堅固汝不能動。時青蓮花至尊者所。現諸
嬌態以身相逼。尊者踊身虚空。以頌告曰
    汝將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纒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來輕我
    皮嚢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横穢氣鎭盈躯
    若使諸人悟知此 如我識汝身不淨
    譬如夏厠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慧目 常被愚癡瞖所覆
    爲此心迷愛樂汝 猶如老象溺深泥
時青蓮花目覩尊者神力希奇。於自己身審
知不淨。遙禮尊者而説頌曰
    我知可厭骨鎖身 周遍筋脈相纒縛
    元由精血所成就 依他活命輒相輕
    我身不淨常充滿 晝夜入出無停息
    九孔恒流瘡不差 縱横穢氣鎭盈躯
    若彼諸人體識此 如大聖者知不淨
    譬如夏厠不可近 棄之遠去心無著
    由彼盲冥無識知 常被愚癡之所覆
    爲此心迷愛樂我 猶如老象溺深泥
    唯願大聖縱身下 爲我演説微妙法
    於最勝教求出家 發願常修離欲行
時大目連爲愍彼故縱身而下。觀機説法令
見眞諦。既得果已頂禮尊足求哀出家。往諸
人處還彼金錢共相愧謝。諸人隨喜一時倶
來禮尊者足。時大目連將青蓮花詣世尊所。
頂禮足已具述其事。爾時世尊爲青蓮花以
書告室羅伐大世主苾芻尼。與其出家便令
教誨。勅青蓮花隨書而往。時影勝王遣人
送至室羅伐城。既至彼已詣大世主所。出家
受學策勤不息。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佛
所稱讃於苾芻尼中有大神力最爲第一。爾
時佛告諸苾芻。汝等當觀生死海中輪迴不
定。誰非父母誰非男女。及餘親識如青蓮花。
現見如是於親族中共行非法。況隔生耶。非
證聖果沈淪靡息。是故汝等。於三界中勤求
出離如救頭然。世間欲境無厭足期。當速捨
離修無常想作臭尸想。晝夜繋心應如是學。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以何因縁青
蓮花尼身具三徳不乏男子。於己親處常爲
雜亂。既出家後得阿羅漢果。於神力中佛讃
第一。世尊告曰。汝等善聽。此青蓮花尼因縁。
乃往古昔有一商主。持諸貨物求利他方。其
婦於後被煩惱逼欲火燒心。去之不遠有婬
女舍。毎見男子入彼家中情生愛樂。問一老
母曰。作何福業於所求事皆得稱心。老母曰。
於勝上人行業成就者。奉其飮食并諸供養。
於所求事皆得遂心。時有獨覺聖者。老母令
其飮食供給。以青蓮花奉持供養。彼見神變
女生深信。即發願言。以我此福於未來世得
端嚴身。如青蓮花色香圓滿。隨念所求男子
無闕。乃至獲大神力遭遇大師親得承事。又
復前身數爲媒媾。令他父母兄弟姉妹男女
之屬共行非法。由供養發願故得勝妙身如
花三徳。於諸男子無闕乏時。由媒媾親屬今
者於親受斯惡報。復由願力得値目連。而遇
於我捨俗出家成阿羅漢。如是應知
佛在室羅伐城。時青蓮花苾芻尼既得果已。
敬重三寶常發是願。初乞得食將奉僧衆。次
乞得者以充自食。便於他日先食奉僧。次擬
自噉。見乞食苾芻空鉢而去。即以己分持施
彼人。一日之中絶食而住。復於明日初食奉
僧。次欲自食。鄔波難陀亦來乞食。見青蓮花
便作是念。此苾芻尼但於僧衆而興供養。亦
有普意該別人耶。我今應試即就索食。尼心
慇重闕己濟人。還持己分奉施尊者。同前絶
食。至第三日觸熱巡門。身體飢羸悶絶于地。
時有外道俗人。見已作如是議。我聞青蓮花
離欲得果。如何今時見釋迦子顏容端正。起
欲染心投身躄地。時諸苾芻聞共譏嫌。以事
白佛。佛言。我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乃至應
如是説
若復苾芻於村路中。從非親苾芻尼自手受
食食。是苾芻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
別告言。大徳。我犯對説惡法。是不應爲。今對
説悔。是名對説法
若復苾芻者謂鄔波難陀。餘義乃至非親並
如上説。苾芻尼者謂在此法中。村路中者謂
在途中。自手者親自受取。食者謂是二五噉
嚼之類。又食者呑咽入喉。是苾芻者謂犯過
人。村外住處者謂至寺處。詣苾芻所者謂寺
中人。各別告者謂別別對説。我犯惡法者。謂
不善法所不應爲發言告白。此中犯者。若
苾芻於非親尼作非親想疑。於村巷中自手
受取五噉五嚼而食咽者。皆得對説罪。若是
親尼作非親想疑。得惡作罪。無犯者廣如上

受苾芻尼指授食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遭儉歳乞食難
得。六衆苾芻被飢所苦。往十二衆苾芻尼處。
時彼見已便請小食。六衆不受。告言。諸妹。汝
若請我及諸大衆正食之時。汝當指授令彼
施主多與我等美好飮食。我當食之。時有施
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諸苾芻往。世尊不去。
爲制戒故。衆僧食時吐羅難陀尼告施主曰。
此聖者難陀是釋迦子捨俗出家。善閑三藏
是大法師。可多與美好飮食。并餘五人悉皆
讃歎。時彼施主於六人處數倍多與。令諸苾
芻並多絶食。時彼施主知其非法無均等心。
遂生譏罵。時取食人具以此事白佛。佛言。我
制學處。乃至應如是説
若復衆多苾芻於白衣家食。有苾芻尼指授
此苾芻應可多與美好飮食。諸苾芻應語是
苾芻尼言。姉妹。且止少時待諸苾芻食竟。若
無一人作是語者。是諸苾芻應還村外住處。
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徳。我犯對説惡法。
是不應爲。今對説悔。是名對説法。衆多苾芻
者。謂二三人已去。白衣家者謂四姓等家。食
者謂受請食。尼謂吐羅難陀。指授者謂處分
事。此苾芻應可多與美好飮食者。謂是過量
與食。諸苾芻等者謂出呵止言。若無一人者
謂極少限齊。皆得本罪。應還村外住處等者。
指説悔法。廣説如前。此中犯者。若苾芻食在
上閣。復有食在中閣。於上閣處有苾芻尼指
其食。彼苾芻乃至一人應爲呵止。若不呵
者諸苾芻犯對説法。其中閣苾芻應問上閣。
有呵苾芻尼不。不問而食。皆得惡作。若苾芻
在閣下食。有在門屋中食者。若於閣下尼指
授時。准前呵止。不問者得本罪。門屋下人准
棚問。不問惡作。又若苾芻從門屋出。復
有苾芻從外而至。聞指授聲應問出者。有人
呵苾芻尼不。不問而食。得惡作罪。如是應知。
一施主家多處而食。尼指授處皆得本罪。餘
悉犯輕。或上或下准事應知。若其施主縁爲
此尼施僧食者。尼雖指授苾芻無犯。或雖指
授情無簡別。或見不得食令其與者。並皆無
犯。又無犯者廣如上説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十九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學家受食學處第三
爾時薄伽梵在廣嚴城。於此城中有一長者。
名曰師子。先事外道。因詣佛所聽受法故獲
得初果。見營田業多有過失。即皆棄捨於三
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施三
寶以至貧窮。時舍利子與大目連。從他方來
至斯住處。時師子長者二倶延請明當就食。
諸婆羅門居士見起譏嫌作如是語。師子長
者。歸外道時家産巨富。信苾芻後頓至貧窮。
衣不掩身食不充口。故知釋子非歸依處。舍
利子大目連聞是語已。便往白佛。佛言。汝諸
苾芻。應可爲彼師子長者作學家白二羯磨。
更有餘類亦應爲秉。如常集僧應令一人作
白羯磨。應如是作
大徳僧伽聽。此師子長者信心殷重意樂淳
善。隨其所有悉皆惠施。於三寶所曾無悋心。
諸有求人亦皆給與。由是衣食悉皆罄盡。若
其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許。與師
子長者作學家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應作。
若苾芻知僧伽作學家羯磨已。不應往彼受其
飮食床座臥具。及爲説法。時二尊者雖曾受
請。知衆作法不往赴食。佛言。若受請者就
食無犯。二人便往赴請。六衆見去作如是語。
彼初見諦亦常請我等。我今合往受彼飮食。
既至彼已。飮食不充。所食之分悉皆食盡。童
兒啼泣。諸俗譏嫌苾芻呵厭。云何苾芻知彼
學家衆爲作法。仍往彼舍受二五食。世尊因
此廣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知是學家僧與作學家羯磨。苾芻
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受取珂但尼蒲膳
尼食。是苾芻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
別告言。大徳。我犯對説惡法。是不應爲。今對
説悔。是名對説法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師子長者婦告其夫
曰。因何聖者久不見來。師子答曰。僧伽知我
家生貧乏。衆作羯磨制不許來。妻曰。若如
是者。即是僧伽與我家中作覆鉢羯磨。我之
福業因何得生。時彼長者即以其事往白佛。
佛言。汝等苾芻從今以去。向師子舍受用床
座。并爲説法者無犯。時諸苾芻往彼舍時。空
鉢而入空鉢而出。其妻見已情生悒歎面帶
憂色。時諸苾芻以事白佛。佛言。苾芻不應空
鉢而入。時諸苾芻奉佛教已。乞得鉢食持入
其舍。苾芻食時諸小男女情希殘食。苾芻不
與。遂便啼泣。以事白佛。佛言。應與。苾芻以
全餅果與之。男女得已便持出外。諸外道見
問曰。汝於何處得好餅果。報言。聖者與我。外
道曰。師子受分迴與野干。以瓶注瓶更相供
給。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與全餅果。可碎
而與。家人有持葉與苾芻籍鉢。苾芻不受。
佛言。應受。時廣嚴城栗姑毘等。見長者家
財食罄*乏。遂遣傭人助力耕墾。昔時所廢之
地。地既停久沃壤異常。所費不多成實數倍。
未久之間衣食豐贍倍勝於前。時彼長者既
見家道隆盛思仰福田。往詣佛所請解羯磨。
佛便聽許。佛教長者曰。應入寺中具以其事
白上座知。令鳴集衆。於上座前向衆禮
拜。蹲踞合掌作如是白。大徳僧伽聽。我師
子於三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
由施三寶故以至貧窮。由此僧伽哀愍我故
爲作羯磨。令諸聖衆不入我家。我今財食還
復豐盈。然我師子先得衆法。今從大衆乞解
羯磨。唯願爲我解羯磨法。慈愍故。三説。如是
白已禮衆而去。是時大衆應令一人准所爲
事作白四羯磨應解。既作解已。諸苾芻衆如
昔還往。隨受供養並皆無犯。若復苾芻者謂
六衆也。餘如上説。學者謂信三寶證得見諦。
家謂四姓。僧謂世尊弟子。羯磨者謂白二法。
於如是家先不受請。輒往受食者得罪。此中
犯者。於如是處受二五食。噉咽之時同前得
罪。其説悔法如上。若得解法食皆無犯。又無
犯者廣如前説
阿蘭若住處外受食學處第四
佛在劫比羅伐窣覩城多根樹園。於此夏安
居。時諸釋子知諸苾芻前安居了。於八月十
四日倶往佛所。禮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明日
聖衆夏了。我等送食來至住處。願佛及僧慈
愍納受。世尊默然。時諸釋子知佛受已禮
而退。便於明日以好飮食滿車載去。令諸使
女隨從而行。既至半途諸賊來劫。賊帥令曰。
其釋迦女勿爲劫奪。不用其言皆奪衣服。
露羞恥入草潜形。時六衆苾芻怪食遲至。共
相謂曰。我等當行乞食無宜久住。行至中途
見諸飮食載滿車乘。即便大喚誰在此中。時
諸釋女在草叢内遙告之曰。我被賊劫露體
無衣。所有飮食隨自取噉。六衆報曰。汝何不
出。答曰。我現無衣如何相見。報曰。汝身支分
我悉曾觀同汝己親。何事羞恥。可宜速出
授我飮食。諸女遂出露形授食。是時六衆
飽食而去
時諸釋迦子隨後而來。見諸女被劫即皆四
散。討覓賊徒執捉將來欲加苦害。諸女告曰。
賊帥無心令劫奪我。諸人遂放。于時賊帥求
請釋迦子曰。仁等慈悲恩流普洽。寧容殺此
無識之輩。幸能釋放存彼微生。時釋迦子皆
放令去。遂將飮食往至寺中與苾芻食。諸釋
女等於六衆處不與好食。釋子問曰。何意行
食不爲平等。報曰。此皆食訖。問曰誰當先與。
報言。我與。彼怪覆問。女皆具答。釋子聞已極
生嫌賤。時諸釋子告苾芻曰。聖者。何不於險
路處令人告知。我等備擬免被賊盜。苾芻以
事白佛。佛言。於險林處應差苾芻。五法成就
令其看守。無愛恚怖癡善知道路先應問能
以事勸喩。若言能者。以白二法而差遣之。應
令一人准所爲事作白羯磨。佛告諸苾芻。其
看守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説。看守苾芻於
寺四邊半踰膳那内。悉應觀察。若有怖處應
可放煙。或懸幡幟或於路中横布樹葉。或書
字告知。若無怖處應懸白幡。此之行法。不依
行者得惡作罪。若看守人飢須食者。於小食
時隨情食飯。須伴應與。時諸苾芻聞彼六衆
寺外林中險怖之處。令露形女授與飮食。共
生嫌恥具以白佛。佛言。廣説乃至。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在阿蘭若恐怖處住。先無觀察險
難之人。於住處外受食食者。是苾芻應還住
處。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徳。我犯對説惡
法。是不應爲。今對説悔。是名對説法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衆。阿蘭若義如捨墮中
説。無觀察者。謂未差遣看守之人。住處外者
謂在寺外。食有二五。亦如上説。此中犯者。苾
芻於險怖處無看守人。作無看守想疑。皆得
本罪。次二句輕。後二無犯。若於險處有看守
人。食時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説
衆多學法
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時五苾
芻雖復出家尚同俗服。威儀容飾甚不端嚴。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過去諸佛云何教聲聞
衆著衣服耶。是時諸天前白佛言。如淨居天
所著衣服。世尊即以天眼觀知如諸天所説
事無差異。即告苾芻曰。汝從今後應同淨居
天圓整著泥婆珊
時六衆苾芻著衣太高。淨信婆羅門等見不
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諸苾芻衣不齊
整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太
高著衣。應當學。六衆聞已著衣太下。俗復譏
嫌。佛言。不應太下著衣如新嫁女。應當學。或
時當前長垂猶如象鼻。諸俗譏嫌。佛言。不應
當前垂下。或時腰邊細襵。諸俗譏嫌。佛言。
不應如多羅葉著衣。應當學。或時撮聚一角
反擪腰邊。猶如蛇頭。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反
擪著衣猶如蛇頭。應當學。或時捉其上角團
内腰邊猶如豆團。佛言。不應如是著衣猶如
豆團。應當學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齊
整著裙。應當學。不太高。不太下。不象鼻。不
蛇頭。不多羅葉。不豆團形著裙。應當學。佛
言。團整著三衣。應當學。時六衆苾芻著衣太
高。淨信婆羅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
是語。此諸苾芻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
聞已白佛。佛言。不應太高著三衣。應當學。
六衆聞已著衣太下。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太
下著三衣如新嫁女。應當學。或披上衣垂前
一角。猶如象鼻。諸俗譏嫌。廣如上説。如是世
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齊整著三
衣。應當學。不太高不太下。好正*披好正覆。
少語言不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衆苾芻覆頭入
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覆頭時作如是語。
同無恥人及新嫁女。諸苾芻聞已白佛。佛
言。不應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衆苾芻偏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偏
抄衣。應當學
六衆苾芻雙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雙
抄衣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衆苾芻叉腰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叉腰
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衆苾芻拊肩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拊肩
入白衣舍。應當學。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
説乃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不覆
頭不偏抄衣不雙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
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蹲行入白衣舍。淨
信婆羅門等。見蹲行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
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蹲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乃至苾芻足指行入白衣舍。乃至佛
説不足指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跳行入白
衣舍。應當學
苾芻庂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説不*庂足
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努身行入白衣舍。佛言。廣説乃至爲諸
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不努身
行。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搖身入白衣舍。淨
信婆羅門等。見搖身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
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搖身入白衣
舍。應當學
苾芻掉臂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掉臂入白衣
舍。應當學
苾芻搖頭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搖頭入白衣
舍。應當學
苾芻肩相排入白衣舍。佛言。不應肩相排入
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連手入白衣舍。佛言。不應連手入白衣
舍。應當學
佛言。廣説乃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
説。不搖身。不掉臂。不搖頭。不肩排。不連手。
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在白衣舍。他未請
坐輒便自坐。淨信婆羅門等。見自輒坐作如
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説
乃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在白衣
舍他未請坐。不應輒坐。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衆苾芻在白衣
舍不善觀察。輒爾便坐。淨信婆羅門等。見在
白衣舍不善觀察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
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説乃至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在白衣舍不善觀察不
應坐。應當學
爾時世尊。過十二年方至劫比羅伐窣覩城。
於第一日在王宮中食。至第二日在自宮中
受其供養。佛衆食時瞿卑夫人自手行食。時
具壽鄔陀夷不善斂身。令瞿卑夫人怪其非
法。後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床。放身
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説乃至。佛言。
苾芻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身而坐。可善觀
察。應當學。或於俗舍壘足而坐。或重内外
踝而坐。或急*斂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
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當制學處
在白衣舍不*壘足。不重内踝。不重外踝。不
急*斂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當學
佛在江猪山。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
其行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團。苾芻於鉢不
恭敬護。遂多損破。佛言。恭敬受食。應當學」
佛在江猪山。時六衆苾芻入菩提長者舍
食。長者與食滿鉢受飯復受羹臛。鉢便溢滿
流落汚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爲制學
處。應如是説
不得滿鉢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鉢縁
邊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當學
或食未至預申其鉢。如乞索人現饕餮相。因
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爲制學處。應如是
説。行食未至勿預申鉢。應當學
不安鉢在食上。應當學
或復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婬女。佛
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恭敬而食。應當學」
或復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乞入。佛
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摶不極大摶。圓整而食。
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
食。時鄔波難陀苾芻與摩訶羅苾芻隣次而
坐。時摩訶羅大開其口向上而望。時鄔波難
陀便以土塊遙擲口中。報云。且食此物。佛
言。不應如是預張其口
若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
食。時六衆苾芻含食言話。諸俗譏嫌。沙門釋
子不知慚愧。與俗不殊。共生譏醜。以事白佛。
佛言。不應如是含食語。應當學
或復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請得
羹以飯蓋覆更望得。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
是。不得以飯覆羹菜。不將羹菜覆飯更望多
得。應當學。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甜。六
衆即便彈舌相告。謂食大醋。或復其食過醋。
六衆即便&MT02353;㗱相告。謂食大甜。或有施主請
苾芻食。其食過熱。六衆即便呵氣相告。云食
大冷呵熱方食。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
冷。六衆即便吹氣相告。云食大熱吹氣方
食。此等皆是倒説其事故惱施主。佛言。不應
爾。應制學處
不彈舌食。不&MT02353;㗱食。不呵氣食。不吹氣食。
應當學
或時六衆受請食時。以手爬散飯食。猶如雞
鳥。或云食惡。共相毀訾或復以食填頬細細
取食。或復食時齧半留半。或復舒舌舐掠唇
口。佛言。應制學處
不手散食。不毀訾食。不填頬食。不齧半食。
不舒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先曾歸依露形外
道。近生信敬歸佛法僧。遂請佛僧就舍而食。
時彼施主行諸飮食。及以麨團薄蘿蔔。
是時六衆欲譏施主。便以麨團作窣覩波像。
上置*蘿蔔覆以薄餅。遂相告曰。此是惡趣中
露形外道晡刺拏塔。漸取食之。*蘿蔔便倒。
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覩波。今便崩
倒。施主見已息歸敬心。佛言。應制學處。不作
窣覩波形食。應當學
或時六衆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著手。即
便以舌重舐其手。鉢亦如是。或時振手或復
振鉢。謂以鉢水振灑餘人汚彼衣服。見他好
衣生嫉妬故。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學。
時有施主飯食衆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莫
多請麨。六衆不信便多受麨。後見好食欲棄
其麨。比坐有一摩訶羅苾芻。四顧而望。于時
六衆便持麨團置彼鉢内。遂令溢滿不暇受
餘。佛言。常看鉢食。應當學
時有苾芻。食持鉢滿。六衆傍觀共生輕慢。
云此摩訶羅大能噉食。佛言。不輕慢心觀比
坐鉢中食。應當學
六衆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令諸蠅競
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汚手捉淨水瓶。
應當學
六衆苾芻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樓上食。
以洗鉢水棄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應制學
處。在白衣舍不棄洗鉢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縁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有鄔
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
逝多林中。從諸苾芻乞鉢中水。令其洗沐必
得平善。時婆羅門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陀從
乞鉢水。鄔波難陀便以殘麨飯。内置鉢水中
而授與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
兒寧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以事
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於人。若有人
來乞鉢水時。應淨洗鉢置清淨水。誦阿利沙
伽他呪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飮。能除
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説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
有大威力但是餘處令誦伽他者皆此類也即如河
池井處洗浴飮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
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荼羅踐佛塔影或時己影障蔽尊
容或大衆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毎
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繁皆須口誦伽他奉
行獲福若故心違慢咸得惡作之罪但以東川法衆
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如有頌云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槃處
    所爲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爲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學。時有苾
芻。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致譏醜令疾損壞。
佛言。應制學處。地上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
時有苾芻。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佛言。
不立洗鉢。應當學
時有苾芻。於危險崖岸置鉢。佛言。不應爾。不
於危險岸處置鉢。應當學。河水急流逆以鉢
&T012161;。遂令鉢破。佛言。不應爾。不得逆流酌水。
應當學
六衆苾芻前人坐自己立。爲其説法。時有敬
信三寶婆羅門居士等。呵止苾芻曰。大師世
尊於無量劫勤修苦行。捨頭目髓腦國城妻
子。求得此法。云何仁等以逋慢心人坐己立。
輒爲陳説。佛言。不應爾。人坐己立不爲説
法。應當學
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是病人坐
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著靴覆頭冠花
纓絡。持蓋刀仗並著甲冑等。若是病者隨何
威儀爲説無犯。爲制學處。當如是説
人坐己立不爲説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己坐不爲説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爲説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爲説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爲説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覆頭者。不爲偏抄衣。不爲雙抄衣。不爲
叉腰者。不爲拊肩者説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乘象者。不爲乘馬。不爲乘輿。不爲乘車
者説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著屐靴鞋及履屨者説法。除病。應當學」
不爲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者。不爲纒頭。不
爲冠華者説法。除病。應當學。不爲持蓋者説
法。除病。應當學
縁在劫比羅伐窣覩。鄔波難陀立大小便。諸
俗人見共作譏嫌。作如是語。汝師世尊常懷
慚恥。云何仁等得無羞愧。同彼俗流立泄不
淨。佛言。不應爾。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見有青草從彼乞用。他不肯與。
遂服瀉藥。以不淨盆夜灑草上。廢他受用。
鄔波難陀往其舍。見愁憂問其故。彼具答。鄔
波難陀曰。是我治汝不以草施。因生譏罵。
佛言。不應爾。不得青草上棄大小便及洟唾。
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持己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
洗。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故放不淨。時
彼不覺以手觸水便汚其手。遂起譏罵。佛言。
不應爾。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城中施主。
請命佛僧就舍而食。其看守人寺中守護。鄔
波難陀爲其請食。故欲調弄不疾歸還。從城
出已至逝多林。於其中間歩量其地可有幾
許。時看寺人怪其遲晩。恐日時過遂上高樹
企望歸來。時有俗侶見而譏笑。沙門釋子
上高樹與俗不殊。佛言。不應爾。不上過人樹。
時有苾芻。爲繋染繩不敢*昇樹。復有虎狼。
難至亦不敢昇。因被殘害。佛言。不得上過人
樹。除爲難縁。應當學
衆學法
七滅諍法
攝頌曰
    現前并憶念 不癡與求罪
    多人語自言 草掩除衆諍
佛告諸苾芻。有七滅諍法。應當修學
  應與現前毘奈耶當與現前毘奈耶
應與憶念毘奈耶當與憶念毘奈耶
應與不癡毘奈耶當與不癡毘奈耶
應與求罪自性毘奈耶當與求罪自性毘奈

應與多人語毘奈耶當與多人語毘奈耶
應與自言毘奈耶當與自言毘奈耶
應與草掩毘奈耶當與草掩毘奈耶
若有諍事起。當以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律
殄滅之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處
    出家惱他人 不名爲沙門
此是毘鉢尸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明眼避險途 能至安隱處
    智者於生界 能遠離衆惡
此是尸棄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不毀亦不害 善護於戒經
    飮食知止足 受用下臥具
    勤修増上定 此是諸佛教
此是毘舍浮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苾芻入聚然
此是倶留孫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不違逆他人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諾迦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勿著於定心 勤修寂靜處
    能救者無憂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 福増怨自息
    行善除衆惡 惑盡至涅槃
此是迦葉波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一切惡莫作 一切善應修
    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
    護身爲善哉 能護語亦善
    護意爲善哉 盡護最爲善
    苾芻護一切 能解脱衆苦」
    善護於口言 亦善護於意
    身不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
    是則能隨順 大仙所行道
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説是戒經
    毘鉢尸式棄 毘舍倶留孫
    羯諾迦牟尼 迦葉釋迦尊
    如是天中天 無上調御者
    七佛皆雄猛 能救護世間
    具足大名稱 咸説此戒
    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經故 獲得無上果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爲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所爲説戒經 和合作長淨
    當共尊敬戒 如犛牛愛尾
    我已説戒經 衆僧長淨竟
    福利諸有情 皆共成佛道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五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