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法炬陀羅尼經 (No. 1340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21

[First] [Prev]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若諸菩薩自所學處。先觀世間所有漏法。即
見有爲皆從縁起無暫時住念念自滅本性空
寂。如是知已欲令一切生歡喜故。應先自行
六波羅蜜。亦化衆生令行六波羅蜜。令捨離
慳著。彼若無物菩薩給與。教勸行施令心歡
喜。又以持戒慰喩開示。如是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諸波羅蜜等。菩薩摩訶薩。常應勤行。亦
令衆生如是修學菩薩行已。身心歡喜。亦令
衆生身心歡喜。而彼菩薩乃至命盡。不捨如
是勤精進心。又彼菩薩。以多慈悲精進力故。
無量衆生願從其學。皆自思念。我等何時得
如是行。毘舍佉。上至諸天猶皆樂彼丈夫所
行。何況人也。是故汝等。應當勤學大丈夫行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五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六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三法藏品第十二
法師相品第十三
謗法果報品第十四
勸受持品第十五
三法藏品第十二
爾時放光如來復告毘舍佉言。毘舍佉。如我
所説三種業藏。若善思義。則能得入一切法
門。毘舍佉。若人願樂成就此法。當勤精進。何
以故。懈怠之人終不能到。所以者何。是人不
能具足愛樂如是正法。是故應當依善知識
深心勤學。毘舍佉。譬如妙寶。或頗梨珠或
琉璃珠。并餘淨寶置池水邊。能令其水同於
寶色。何以故。以此寶珠清淨力故。遙相映發
能令彼水隨逐寶色。如是如是。毘舍佉。一切
衆生近善知識其事亦爾。又彼水中隨投餘
物亦作寶色。此寶威光能變餘色。異此寶外
不能變也。毘舍佉。今此三種方便業藏亦復
如是。若人自學若教他學。一切人天無能壞
者。毘舍佉。此三種藏乃是諸佛如來言教。一
切所有吐發語言音聲詞辯論難解義。及諸
譬喩皆悉從此三教藏生。毘舍佉。若人受持
三藏義者。終不爲彼外道邪論之所破壞。假
使滿閻浮提無量衆人。一切皆是聰明外道
諸大論師。一切悉來種種問難。終不能屈。毘
舍佉。置閻浮提滿中論師。假使此四天下滿
中衆生。乃至皆能論議問難。亦不能屈。復次
毘舍佉。置四天下。假使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衆生。一切皆是大論議師。若佛經典及外道
書籍盡能受持。彼等咸來一時問難。悉皆能
答無有滯礙。何以故。由佛法中先經學此三
方便故。是故毘舍佉。有諸法師。若在家若出
家。但能受持此三法藏。一切問難隨意能答。
何以故。此法即是無量無邊智根本故。毘舍
佉。此法希有不可思議。名一切世間難壞經
典。我今略説汝尚不解。何況多説。毘舍佉。其
有久習智慧方便。乃能分別此三業藏。何以
故。佛智深大衆生心小不能容受。如此大智
若能解知。則得斷除一切衆生無量疑網。又
毘舍佉。若人雖能持此三種業藏言教。若不
知方便。則不能知入之方便。云何而能解釋
此也
佛告阿難。彼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如是説
已。時毘舍佉復問放光如來言。世尊。如此三
種業藏根本。云何得生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毘舍佉。我還問汝。隨汝意答。毘舍佉。
於意云何。如此風界從何而生。爲大爲小爲
狹爲寛。爲長爲短爲麁爲細。從何而來去至
何所。何姓何家何村何落何城何國。乃至如
是生處分齊形量大小。去來依止皆可知不。
毘舍佉言。不也世尊。如此風者不可得知無
處所故。不可得見無相貎故。乃至家姓生處
皆不可知。世尊。如此風者從虚空生。無所依
住無有方所。遍一切處。如是毘舍佉。風從空
出無有方所。家姓生處實不可知。如是如是。
三種業藏言教方便亦復如是。無有方處無
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何以故。佛法無
量唯佛智知。摩那婆。此三業藏實不可知。終
無有能得其邊際及以數量。若一劫若減一
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若百千億那由他劫。乃
至無量無邊不可數劫。亦不可知。唯佛世尊
乃能知此三種業藏。隨其根性而爲説耳。摩
那婆。是故汝等應當知。此三種言教無有住
處無有邊際。何以故。諸佛菩提無有住處亦
無依止。乃至行業因縁體性。無所從來亦無
至處。若能知此。即知業藏無有住所無量無
邊。爾時毘舍佉婆羅門復白放光佛言。世尊。
云何業縁。佛告毘舍佉。於意云何。初入胎時
名爲何等。毘舍佉言。世尊。是謂水界名迦羅。
邏。佛言。此迦羅邏過初七日復名何等。名頞
浮陀。佛復問言。是頞浮陀過七日已復名何
等。名蜱羅尸。佛復問言。是蜱羅尸過七日
已復名何等。名曰伽那。佛復問言。此伽那者
過七日已復名何等。世尊。是迦羅邏。頞浮陀
蜱羅尸及伽那等。過是已後。名之爲受。佛言。
毘舍佉。當知此受本來無實唯有虚妄。虚妄
因縁和合而生。因由此故。一切身分支節得
生。所謂五皰生故皮肉生。皮肉生故筋骨生。
筋骨生故髓腦生。髓腦生故髮毛生。髮毛生
故甲齒生。甲齒生故一切身分支節等生。如
是一切身分支節。皆無所從來無有住所。悉
從因縁和合而有。如是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相貎形色大小長短。皆亦無所從來無有住
處。彼若實有應有去來。如是一切無有住處
悉不可知。既無有名。云何可説。毘舍佉。若以
父母因縁和合。當於是時。識支託胎。成迦羅
邏大。名爲藏者。如是毘舍佉。若彼父母不和
合時。是則無有迦羅邏大。乃至無有皮肉筋
骨及諸髓腦髮毛爪齒一切身分。云何得有
色形長短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縁住處
往來也。又若此識不與一滴精水和合處胎
中者。形色等物皆不得成。又若不與十二因
縁相和合者。乃至老死亦不得生。若無生成。
云何而得有名有説。如是毘舍佉。但以十二
因縁相續力故。色受想行識等和合而生。如
是毘舍佉。此三種言教方便業藏。無有方所
無有邊際。亦無去來。當知此法無生無滅。無
有根本不可窮極。復次毘舍佉。應當知是三
種言教方便業藏。何等名爲三種藏也。一者
人言教藏。二者天言教藏。三者非人非天言
教之藏。婆羅門。所言人言教者。彼等皆以語
言相。應當知是名人言教也。毘舍佉。所謂天
言教者。事相異故得有見聞。如實不異生如
是心。如是思惟方便知已。能得禪定天眼天
耳及天心智。皆由一心攝念力故。則得如是
清淨智生。是名最上清淨天言教也。毘舍佉。
所言非人非天言教藏者。大慈悲生攝三言
教。出三乘道及一切法。是故名藏。此教方便
依大悲果。遍一切處觀於惡道。諸衆生等唯
有衆苦。一心拔濟無異思惟。故名大悲。利益
彼故。故言言教。毘舍佉。此三業藏所生住處。
諸佛菩薩常一心念作彼護持
大法炬陀羅尼經法師相品第十三
復次婆羅門。更有加持力因常精進生。云何
名爲加持力因精進生也。若有沙門婆羅門。
欲得具足如來辯者。皆由勤心精進所致。而
能於一時間説百千萬億修多羅章句無有窮
盡。何以故。以彼善能成就口業。因加持力得
無礙辯。以是辯故於一切問答。不可窮盡無
有斷絶。譬如高岸峻流下注。雖欲遮止終無
斷絶。彼流下時乃至小水尚難斷塞。豈況大
河。如是毘舍佉。若有法師。於此三種言教業
藏。修習辯才乃至一日。若聞若誦。或復思惟。
彼精進故隨宜演説。猶無斷時。諸餘問難寧
能沮壞。毘舍佉。譬如泉流但入於河不至海
者。無有是處。若人久修精進。於此陀羅尼中
休廢者。無有是事。我今少説。如大海中取
一微滴。豈能損減。我今説此大陀羅尼精進
辯才法門。少分亦無損減。如是毘舍佉。汝應
當知得彼三種業藏辯才。能照一切諸法根
底。於諸問難不可窮盡。何以故。以此法門無
邊際故。復次毘舍佉。其有得是精進加持辯
才藏者。當問難時或他毀辱。應生歡喜起大
慈心。不見罵辱不觀自他。無有我所亦無怖
懼。何以故。一切内外諸有畏惡悉滅無故。毘
舍佉。是爲法師口業成就
復次毘舍佉。若諸法師處座説法。或有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圍繞。如是衆等。
或經久學或有始聞。或有信心或不信者。其
中衆生若覩女人形貎端正。生染著心忘失
法念。爾時法師應善觀察。以巧方便調伏彼
人。明示罪相令其覺悟。内生慚愧勿令彼瞋。
何以故。若彼瞋恨起不善心。是人或時毀辱
法師。誹謗經典障礙佛法。過患轉増。是故毘
舍佉。若諸法師欲行呵責調伏事者。應先自
除欲瞋癡慢。然後教訶令他除斷。若自不斷
令他除者。無有是處。是故法師要先自行然
後正人。不應先取他人之過自虧己徳。何以
故。毘舍佉。一切衆生欲縛深厚。貪境現時不
顧自身。若捨方便先行呵責。唯増瞋垢如火
燒薪。瞋恚盛時癡更増長。三毒煩惱一時倶
作。而諸衆生三毒盛發。不聞外言不憶己事
善法惡法一切不知。假或暫聞不能納受。毘
舍佉。彼諸衆生三毒發時。猶如肓人不識道
路平夷艱險。亦如聾人不聞音聲麁鄙精妙。
又如醉人不醒方所東西南北。如鬼著者不
安其處猖狂妄言。一切衆生毒火燒心不覺
善惡亦復如是。毘舍佉。如是衆生煩惱盛時。
法師應爲説對治法不淨觀等。令彼速疾得
無漏智。燒彼衆生三毒諸結。如是毘舍佉。是
爲大智辯才法師。能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等四部衆中。方便開導令皆歡喜。滅
彼衆生諸煩惱病。復次毘舍佉若諸法師欲
説法時。應先觀察衆生根宜。然後隨須而爲
演説。若知衆生聞於布施獲利益者。法師即
應先説布施令彼歡喜。當知此時不應更説
諸餘法門。或復有人樂欲持戒。法師則應爲
説持戒。亦不得説餘深法也。如是衆生。或時
樂行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樂聞種種法
門。即皆爲説令速開解。毘舍佉。如是法師應
勤精進方便説法。何以故。若欲成佛要於無
量無邊劫中。勇猛精進勤修苦行乃至捨身
手足頭目髓腦。如餘經説。又諸法師不應諍
論。夫諍論者。即是無明煩惱根本。是故法師
應勤精進。速滅無明亦勸他離。毘舍佉。是諸
法師要先具備如上功徳。然後爲衆方便説
也。毘舍佉。法師常當如是思惟。我今所處。即
是如來師子之座。宜應忍默何忽起瞋。隨彼
衆生一切問難。我當解釋皆令歡喜。作是念
已。諸有諍論彼我之心自然消滅。復次毘舍
佉。夫法師者。常應慈慜愛語謙下將護衆
心。何以故。若懷瞋妬心存勝負獲大重罪。慈
心説法成大功徳。能令佛法久住於世。凡所
生處。常得値遇諸佛菩薩及衆聖賢。能消世
間種種供養。假以高大師子寶座。又以億數
無價名衣奉上法師。豈能報彼法師恩徳。而
彼法師雖受是事應深慚愧勿起貪心。應生
慈*慜不得我慢。無令消滅施主善根。當令衆
生咸得歡喜
復次毘舍佉。若諸法師凡欲説法調伏衆時。
必須聰慧利根多聞博識。形貎端雅正見家
生。三業清白衆徳具備。著淨潔衣威儀齊整。
如是法師。衆應勸請然後説法。何以故。諸佛
如來具足修集三十二相功徳圓滿。然後方
始轉大法輪。衆生聞已勤修大人丈夫相行。
是故法師凡説法時。應當次第説三十二相
果報如是。善根如是。亦次第説三業清淨業
清淨已然後爲説布施行等諸清淨法。乃至
種種差別義門。云何復名次第説也。毘舍佉。
譬如童幼初受教時。彼師先授摩帝迦字。次
授頞字。後授阿字。如是次第教十四音已復
次第教三十四字。具教如是五十二字已。然
後分別一切音聲字體名言諸教藏事。乃至
顯説不思議力。若人成就彼無礙辯。便能隨
意次第差別。説諸教義成就不忘。能知諸佛
三十二相及餘功徳具足圓滿。爲衆普宣一
切諸法名句味身。心善思惟必定不虚。而彼
法師當説法時。諸聽法衆。乃至得聞一句法
相隨順而解。一切顛倒異想不行。何以故。能
知諸法如實説故。是名清淨次第説相
復次毘舍佉。譬如射師教諸童子。初射法術。
先於平地置七歩垜。然後量力授弓與箭。告
童子言。我當教汝。汝今宜可學射彼垜。爾時
童子雖受師教。以初學故其所放箭。若至不
至終不能中。師教無倦稍得近垜。是兒後時
年漸長大。爲學不已。隨放便著無落垜者。如
是毘舍佉。彼説法師教徒衆時亦應如是。宜
察衆生上中下根。漸次教授。不可一時頓説
深法。何以故。若不知根妄説法者。令他失利
増長顛倒。是故應當先爲説彼六波羅蜜。次
第修已然後爲説空解脱門。若爲衆生説此
空法。或有得聞或有思惟或能證者。是亦不
應但有言説。何以故。如是空法。不可唯以心
想知放。若彼空法。但以心想能證知者。一切
衆生未修道時。亦應即是阿羅漢也毘舍佉。
彼空法者。亦不可説相貎形體。若可説者則
是作相。若有作相則有願求。若有願求則是
三世。何以故。毘舍佉。無相法中一切三世皆
不可得。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等事。皆寂
滅故。云何起願。復次應觀是色作無相想。云
何觀色作無相想。當知此色生滅輪轉念念
不停。毘舍佉。如是色相不可眼見。當知彼是
心識境界唯意所知。是故不可以眼得見。毘
舍佉。一切衆生所有心意不可言説。唯佛智
知。雖可慮知而不可見。念念不住猶如幻化。
云何可取而可得見。如是毘舍佉。不可以彼
衆生心識取心。眞相既不可取云何可説。何
以故。以愛憎事違平等故。毘舍佉。若欲滅除
愛憎想者。當勤精進觀一切法。悉皆空寂無
有取著。復次婆羅門。若能如是除滅愛憎不
取法相。當知即是無相解脱門。知無相已。如
是次第不起願求。無願求處。當知即是無願
解脱門。如是復觀一切諸法。皆悉平等無有
取著。所謂不見眼及色。乃至不見意及法。若
能如是不取不著。斷滅憂喜得平等心。當知
此是空解脱門。以能得此三解脱門三世平
等。爲方便已然後得入無生觀中。復觀彼色
從何而生。因於邪念不淨而生。知從邪念起
男女想。男女想故起愛著心。愛著増已和合
欲事。名破梵行。彼和合時即成胎藏。是名迦
羅邏大。此迦羅邏時。不可説有男女形相。毘
舍佉。當知如此迦羅邏相。唯佛如來聖智所
知。是故如來於彼時中教諸弟子。汝等今應
正觀色相。云何觀色。謂如實知是無常等。彼
既聞已。即時所有欲想色貪皆得除滅。色欲
滅已。如是喜樂憂悲苦惱一切皆滅。毘舍佉。
初未有人於迦羅邏始受胎時能證知彼若男
若女。出母胎時。無有一法從餘處來。亦無一
法去至餘處。唯有精水赤白和合成迦羅邏
藏。如來於彼建立爲因。而實諸法無有住處
何以故。一切諸法無生滅故。如修多羅中次
第説也。如是毘舍佉。汝等於此當勤修學。是
則名爲宣説過去諸言教事。既自知已亦爲
他説。如是次第説未來事此現在事。如迦羅
邏中説。如水泡。如沫聚。如陽焔。如芭蕉。如
幻化。都無眞實。如是十二因縁次第相續。生
至老死亦復如是。譬如虚空有時雲翳有時
清明。豈有教者。如是界大和合無有作者。是
中唯有如實正法無増無減。然有無量業行
差別法界義門。當如是説
爾時毘舍佉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彼諸法師
若他來問。若自欲説去來現在三世之事。忽
然疲倦迷惑不解。如此法障當云何除。佛
言。婆羅門。若諸法師他問疑惑。若生疲*倦
不能説者。如是法師。以未通達三種言教方
便藏故。設知少分。但得名字不閑義理。如是
毘舍佉。此三世事無量無邊難可窮盡。是故
初中後際生滅旋轉。喩如風輪無有邊際。毘
舍佉。而彼風輪終無有人知其限齊形量大
小。去來現在亦復如是。如彼時節。始自一日
二日乃至十日。半月一月乃至一時。半年一
年乃至無量。其實不知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又如光影無有形礙。時節晝夜往來可知。去
來現在不可數知亦復如是。如是三世既不
可知。亦不可見。既不可見則無所有。既無所
有則無名字。若無名字云何可説毘舍佉。是
中以因縁故有此三種言教方便。汝當善思
如是法句。於聽説時莫生疑惑。唯念法師諸
根寂靜。專求智辯勿起諍論。何以故。知法之
人無諍論故。若諸法師當説法時。衆中有人
起諍論者。法師應教念彼智力陀羅尼句滅
彼魔事
*大法炬陀羅尼經謗法果報品第十四
爾時毘舍佉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若人於
此三種法中生疑謗者。當云何滅。佛告婆羅
門。若有於此三種法門生疑謗者。在家出家。
一切法師悉不能除。何以故。毘舍佉。於佛智
中深起疑謗。破滅一切善法根本。是故無人
能爲除斷。毘舍佉復白佛言。世尊。若人於是
諸佛如來大慧門中生不信者。有何果報。佛
言。婆羅門。是人造業世間極重。是以一切尤
重惡報皆在斯人。斯人永失佛法深利。三世
諸佛同共放捨。於甚深法無有信樂。自既不
信一切佛法。復教他人多生誹謗。恒樂隨逐
極惡朋友。學習愚癡増長邪見。常爲己身貪
嗜衣食。是人未來雖聞諸佛説諸妙法亦不
生信。以其現無信分善根故。如是之人自於
佛法起深障礙。復更令他無量衆生於正法
中作深障礙。以是因縁。具受種種無量大苦。
何以故。以具惡業斷善根故。所以者何。是人
皆由自習愚癡無智邪見。復教多人無智邪
見。聞説深法不能信受而生輕慢。以輕慢故。
不能諮問智人勝法。毘舍佉。若有智者常應
諮問。不當親近愚癡邪見無智衆生。若人聞
此三教藏時不信行者。汝知是人乃至一切
天人世間不能令其歡喜信解。若聞説此三
種業藏不生信解。假使更聞諸餘法相能生
信者。無有是處。當知是人去佛法遠。如是愚
冥無智衆生。凡所行作不可隨順。乃至有説
亦勿聽受。我實不能分別具説是謗法人所
生惡趣。我亦不欲説是謗人所受生處身量
分齊形體容貎可異醜惡。何以故。若我具説。
衆生聞之或當怖死。故我不説。如是毘舍
佉。若人於法乃至一句欲作障礙生謗毀者。
彼所得報不可具説。我今爲彼未謗之人明
識斯過。故少説耳。毘舍佉。假使於此三千大
千世界。所有諸大地獄及小地獄。彼謗法人
悉生其中具受諸苦。何以故。以其斷滅一切
善根。復令無量無邊衆生起謗法心増長邪
見諸惡行業。是故備經惡道受殃。如是衆生
出地獄已更生餘趣。經無量世癡騃無知。若
生人間不得正念。諸根暗濁狂亂失心。喜習
邪法不識義理。毘舍佉。是人所受果報形量
時節分齊我今略説。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一切草木樹林盡以爲籌。計其罪報不可
爲比。身形麁醜難可具論。凡所至處皆成苦
縁。斯由謗法獲如是報
*大法炬陀羅尼經勸受持品第十五
阿難。時放光如來告毘舍佉婆羅門言。毘舍
佉。是故汝等從佛所聞如是三種言教藏義。
應至心聽專念受持勿興餘想。毘舍佉。如來
所説三藏法門。無法可説無可聞見。亦無一
法可得開示。若知如來如是説已。於餘法門
生疑惑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諸佛世尊不空
説故。如是説時若有人聞不信不受復障礙
他。是人自起無明邪見。更令無量無邊衆生
起謗法心我慢貢高。不知諮受不往聽聞。喪
失深法不知義理。隨逐邪友遠離智人。以是
因縁多受惡報。毘舍佉。譬如虎子從生隨母
日見其殺及身長大殺業自成。毘舍佉。衆生
亦爾。親近惡友具造邪業。墮於地獄畜生餓
鬼受大苦惱。毘舍佉。以是因縁汝等應先自
正身心然後説法。勿忘自正損己陷人。毘舍
佉。以是義故。如來應供正遍覺。建立宣説三
種言教方便業藏。汝等應知。一切衆生心所
思念口所欲問身所欲行。如是知已慈心教
示。衆生聞已歡喜受行。是故汝等。當爲攝受
諸衆生故修學大慈
爾時毘舍佉婆羅門復白放光佛言。世尊。我
聞略説尚未能解。唯願如來更爲具説三種
業藏令我等知。佛言。毘舍佉。我今問汝。汝應
正答。於意云何。譬如世間有異良馬。生駒未
幾身體柔弱氣力未成。人欲乘之帶甲持仗
負諸鬪具入陣決勝。是人所作可稱心不。毘
舍佉言。不也世尊。是愚癡人云何能濟。佛言。
毘舍佉。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其有新發意菩
薩及二乘人。少智少行未得神通。聞我所説
悉不能受。反更迷惑生四顛倒。如彼馬駒年
齒未滿氣力未成猶故不堪負重入陣。毘舍
佉。若使是駒毛骨漸成齒歳具足。身雄氣猛
耳目明利。令人騎乘負重致遠。輕行掩襲臨
敵決戰。不慮驚敗直入無前。乃至震鼓吹&T045006;
揮刀奮矟亦無驚恐。何以故。年齒滿故。身力
成故。數調習故。種性良故。如是毘舍佉。汝等
若得四無礙辯諸力無畏。然後堪受三種教
藏。聞衆麁語不起恨心。復能受持一切佛法。
如彼良馬身健力成。然後方能負重入陣。毘
舍佉。是爲第一戰鬪事也。所謂開示佛法教
化他時。若必多有鬪具器仗。是時外道雖有
種種異端諍論。皆能忍之不生怖畏。汝等當
知。*&T045006;貝鼓者是謂説佛法時多諸留難。亦能
堪受不生怖畏。若有精勤修習受持而行佛
法則無障礙。若有出家破戒愚癡不能依行
則有障礙。設能學者。或墮聲聞辟支佛地。毘
舍佉。若有長夜具足精勤修行佛法。彼於此
法猶尚難知或得少分。況復不修更受惡法。
彼人於此大乘藏中無有信心。云何能知。云
何能解。毘舍佉。汝於如是諸衆生等。常起慈
心不應放捨。若有衆生起正念心。但學一偈
或唯句字。乃至七日。汝等亦應勤教授之。隨
彼衆生若成不成。汝等皆獲無量功徳。毘舍
佉。諸佛世尊凡所演説。皆爲利益一切衆生。
或信不信。或行不行。諸佛世尊口業成就。但
有所説聞必蒙益。無空過者其間或有。雖不
現獲皆亦已作當得因縁。毘舍佉。汝等欲得
修證如是如來藏者。應於如來及如來法中
起平等想行平等行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六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智成就品第十六
忍成就品第十七
證涅槃品第十八
智成就品第十六
佛告阿難。時彼衆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栴
檀那。白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言。世尊。如佛
所説三法藏門。攝諸言教。我等已聞。世尊。我
雖聞是三種言教未達義理。今更諮問唯願
爲我具釋其義。世尊。我於如來三藏義門。重
請問者不爲戲論亦無是非。不起執著又無
疑惑。我但爲彼非佛法人外道諸師。或時復
説三藏義門。我等云何當能聽受。阿難時彼
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告栴檀那菩薩摩訶薩
言。善哉善哉。栴檀那。如是如是。栴檀那。非
但汝於此法不生疑惑。然此法中亦無可疑。
汝栴檀那。汝應當知。於此法中無彼外法。彼
外法中亦無此法。我今解説。汝至心聽。若諸
法師得此三種業藏義者。則能解知一切衆
生諸心差別。亦能解知衆生業行善惡不同。
然彼法師欲説法時。要先觀察衆生心根及
以業行。然後爲説。栴檀那。當知有諸菩薩摩
訶薩。具神通力無智慧力。有智慧力無神通
力。有得神通亦智慧力。彼得神通無智慧力。
及有智慧無神通力者。皆於生死不速出離。
若得神通及智力者。彼於後時能荷重擔。摩
那婆。其能荷負大重擔者。唯有智力則無退
失。所以者何。摩那婆。有諸外道及以仙人五
通具足。能作種種自在變化。能分一身以爲
多身。而是神通有時退失。以退失故還自害
身。何以故。皆由無彼智慧力故。是故若有智
慧力者。終不害身亦無染汚。常生天上不入
惡道。復次栴檀那。今此會中現有無量百千
萬億人衆來集。皆爲聽法。如是乃至十方各
有無量百千萬億人衆。亦悉來集。復有無量
諸天大衆。所謂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是一一天。各有百千萬億衆。亦皆來集。復有
無量色界諸天衆。謂大梵天衆乃至淨居天
衆。亦來聽法。旃檀那。若有如是大衆集時。彼
菩薩摩訶薩。於此三種業藏門中。應當了知
種種因縁種種衆生種種心行種種作業種種
身口意。若彼法師解此三種方便藏門。即知
衆生心行所趣。知彼衆生有種種疑。有種種
問能種種答。若不問者。法師即應知。彼心意
有信不信。從其初心乃至多心。法師悉應次
第了知。知已爲決勿令諍論。法師如是應爲
衆生若略若具隨宜宣説。法師先須自成智
力及精進力。於自學時。應當念離睡眠懈怠。
如是學已。令彼無量億百千數諸天人衆。伏
其聰明及與威徳。然後爲説
復次摩那婆。汝等若能成就智力精進力已。
復更學大精進心。何以故。若不能令人心
伏者。云何能化欲色諸天。摩那婆。汝等但自
思惟。莫謂如來於諸法中而生慳悋。亦勿謂
我於衆生處起輕蔑心。諸佛世尊於畜生所
尚不欺慢。何況菩薩摩訶薩也。爲衆生故如
來出世。若住一劫若減一劫。若無量劫。爲化
菩薩故在中生。摩那婆。若使現有菩薩摩訶
薩樂聽正法如來祕悋不爲説者。無有是處。
汝善諦聽。我當説喩。摩那婆。譬如長者唯有
一子。家饒財寶及諸僕使。而彼父母嚴勅家
人。侍衞守護不令傷損。無諸疾苦寒暑飢渇。
水火衆難不適之事。皆令遠離。亦令具足種
種醫藥飮食衣服房舍床敷。凡是資須無所
乏少。爲是兒故供養乳母。上饌美味亦常豐
足。如是摩那婆。如來應供正遍覺爲菩薩父。
常教菩薩行六波羅蜜。將養衞護菩提之心。
不令退沒。何以故。爲欲増長菩提心故。令心
不慳不瞋不懈怠。乃至令心不復退壞。所以
者何。以不退故。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故如來常教菩薩。爲菩薩父。亦名導
師。以能不退菩提道故。名爲導師。又不斷絶
菩提道故。復名導師
佛告阿難。爾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聞佛説
已即復問彼放光佛言。世尊。今此無量億數
衆中。頗有菩薩得此法不。佛言。栴檀那。汝今
何縁過深憂慮。以菩薩衆重問如來。斯諸菩
薩皆於如來深密法中。信心牢固猶若金剛。
何事方言此菩薩衆有得如是深法不耶。栴
檀那復言。世尊。此億數菩薩衆中有如是法
如佛説不。佛言。摩那婆。豈汝自心有斯疑慮
如是問我此菩薩衆有是法不。摩那婆。汝於
如來有誠實心。何故復發如是諮問。此大衆
中有是法不。以汝疑故今更引喩。譬如祭火
光王有一大臣。在大衆中發如是言。我今信
知此火光王。能行布施乃至能捨所重身命。
是人於後在大衆中。復發是言。是火光王貪
惜積聚乃至少分亦不能施。摩那婆。汝亦如
是初作是言。我信如來應供正遍覺。今不能
信我所説法隨喜奉行。便與先言自不相副。
唯數問我三種教藏。然不知我智力精進一
切諸事。摩那婆。有人聞説如來十力四無所
畏無礙辯才。即能信解。諸餘衆生寡聞少智
不能諮問。如是衆生難思難入。此等若能信
解思量分別如來諸力無畏辯才等者。無有
是處。何以故。摩那婆。此業難入。要於無量百
千億劫修行諸波羅蜜等。然後乃能信解如
是力無畏等。摩那婆。或有衆生聞上所説諸
功徳事不生信者。我於是人亦常教攝終不
放捨。是故汝等常應修學
大法炬陀羅尼經忍成就品第十七
爾時栴檀那菩薩復白放光佛言。世尊。云何
菩薩摩訶薩成就忍力。學佛如來爲諸衆生
作利益事。住自忍中而能於彼外道邪師一
切大衆百千問難無有傾動。佛言。摩那婆。汝
問忍力。忍力多種。汝問我何等忍力。所謂有
諸如來忍。有諸菩薩忍。有諸阿羅漢忍。有阿
那含忍。有斯陀含忍。有須陀洹忍。有八人地
忍。有信行人忍。亦有諸外道五通神仙忍。摩
那婆。今有如是種種忍門。汝於是中問何等
忍。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我於是中
問菩薩忍。世尊。菩薩摩訶薩得何等忍。便能
具足一切佛法。豈非菩薩忍力。依止如來大
忍力已。乃得具足一切佛法耶。佛言。摩那婆。
實亦依止如來忍力成就佛法。然非成就一
切佛法。摩那婆。彼忍所作汝宜諦聽。我今當
説。摩那婆。當知一切菩薩摩訶薩具足忍力。
凡有四種平等之心。何等爲四。所謂菩薩摩
訶薩。若起瞋心隨起即覺。覺已即能對治除
斷。摩那婆。當知是爲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
第一忍力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被他人惡口罵
詈誹謗毀辱。或以身手若打若撃。種種苦惱
不可耐事。悉皆能受無報答意。亦無恨心。摩
那婆。當知是爲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第二
忍力。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見無量
諸惡衆生。常行惡業不知恩徳。不孝父母
不愛親戚。不順師長不敬沙門婆羅門。遠
離善友無有信心。菩薩雖見如是等類諸惡
衆生。心無嫌恨不求其短。而常誨誘安住
善法。摩那婆。當知是爲菩薩摩訶薩具足
成就第三忍力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見衆生不信因
果貪染現樂。性多瞋恚忿恨鬪諍。好求他過。
邪見愚癡乖背正法。當起慈悲導令歡喜。然
後安置於正法中。摩那婆。當知是爲菩薩摩
訶薩具足成就第四忍力。汝等應知。若諸菩
薩住此忍中如法行者。更復能起増上忍力。
又忍與法恒自相應。若不學法則不能忍。欲
住忍者應當勤學
復次摩那婆。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忍者。必
得具足多種功能。或時復有種種苦事逼迫
其身。所謂惡罵毀辱繋縛撾打。楚毒酸切不
可堪忍。菩薩於中不生怨心終無恐怖。亦不
逃避甘心忍受。具足忍時。自然即得八種増
上勝功徳事。何等爲八。所謂菩薩摩訶薩成
就忍已。凡所生處身所經歴。有大名聞衆人
愛敬。讃美流布遇善知識。朋友親屬皆是世
間尊豪勝上。乃至一切天龍神鬼。見此菩薩
生希有心歡喜愛樂。摩那婆。是爲住忍菩薩
摩訶薩第一増上勝功徳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常行恩
徳。或時有人被菩薩徳。不識恩故反爲怨讐。
不喜聞見菩薩所作。威力勝恩諸功徳事。起
嫉惡心陷害菩薩。所謂一切呪術蠱魅毒藥
刀杖。種種惡事圖欲中傷。菩薩以有此忍力
故終無損壞。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訶薩
第二増上勝功徳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此忍已。便得無
量智慧辯才。善能宣説種種法門。何以故。如
是菩薩得住忍已。世間所有善行衆生。學佛
世尊。若學羅漢及餘聲聞。若學菩薩摩訶薩
者。如是菩薩爲欲攝取大菩提故皆詣彼所。
問如是修多羅義。更復於此陀羅尼中第
十八分天宮殿事次第不斷。於彼修多羅中
次第能入。此第六種分別修行。如上所説具
足決了。如是菩薩復能爲他。分明説此陀羅
尼門三種業藏。復能作彼七十二種句門差
別説也。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三
増上勝功徳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是忍已。處大衆
會誦説經時。若心散亂。或念他事。於所誦持
無量言教文句方便。有時忘失。當爾之時淨
居諸天爲菩薩下授所忘失。令是菩薩於彼
大衆。無有恐怖増益辯才。先所忘謬明了無
遺。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訶薩第四増上
功徳勝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安住忍已。而心悲
慜諸衆生故。其身常受無量諸苦。所謂受彼
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重苦。乃至更受人間種
種諸苦及憂悲等。而彼菩薩以忍力故。於生
死中無有恐怖變退休息。凡所願求隨意而
得。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五増上
勝功徳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是忍已。以忍力
故雖處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苦。不生驚怖。
於八難中亦不驚怖。生死長苦亦無憂怖。而
彼菩薩以忍力故。雖大火聚充滿虚空身處
其中亦無驚怖。而亦終無退沒之事。何以故。
以是菩薩安住忍時不見己身亦無住處。是
故無有可恐怖事。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
訶薩第六増上勝功徳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成就忍已。好樂功
徳而常行施。於布施時先捨床座。是以未來
凡所生處。常生最上大姓大家尊高之所。生
已即得四種功徳。何等爲四。一者飮食財物。
所謂穀米食具乃至衣服珍寶。無所乏少故。
二者親友眷屬。所謂父母乃至奴婢僕使。無
所乏少故。三者安無礙辯。所謂凡是生處身
心快樂。終無違迫不適之事。於所生中常得
辯才相續不斷。諸所至處多以辯才妙語導
利衆生。四者所生爲他愛敬。所謂凡所生處
形體端嚴。人天見聞莫不歡喜。雖未出家必
與衆生大利益事故。常爲衆生之所尊重。摩
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七増上勝功
徳事
菩薩具是七功徳已。所修行處無有障礙。所
謂若人若天若梵若魔。乃至神鬼不能留難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足忍已。若出家
時。悉能棄捨一切所有。妻子家屬資財珍寶。
以忍力故無復染著。諸餘煩惱不能障礙。如
是菩薩於一切處無障礙已。若欲成就聲聞
乘者。即能證獲阿羅漢果。禪定解脱無礙辯
才。若欲成就縁覺乘者。或於佛世或無佛世
正法滅後。觀察因縁得辟支佛。若欲成就最
勝上乘諸佛所行一切智智具足圓滿者。便
能成就無上菩提。摩那婆。是爲具忍菩薩摩
訶薩第八増上勝功徳事
*大法炬陀羅尼經證涅槃品第十八之一
佛告阿難。爾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復白放
光如來言。世尊。如來於此陀羅尼經。已説第
七思量法義。然尚未説此法門中一句別義
故令我等不得了知。世尊。先説有一法門名
億數入。以此法門我今欲問。若佛如來默然
許者。何不説此三種言教方便業藏妙法門
也。世尊。是故我等欲諮問此第七法句入億
數門。若佛説者。令此億數諸菩薩衆則能分
別入於甚深無畏之處。世尊。亦當方便爲斯
億數諸菩薩衆將來利益故。説此第七句門
百千億數。令次第入思惟義處也。世尊。若蒙
演説。我等亦當隨分受持此法門義。阿難。爾
時放光如來讃彼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言。善
哉善哉。摩那婆。汝今於此甚深法門。巧作名
字。亦善受持言教業藏義亦如是。摩那婆。汝
今爲此億數菩薩衆因縁故。問我此義。如是
摩那婆。汝今欲聞入億數法門耶。栴檀那菩
薩言。如是世尊。佛言摩那婆。若佛如來説是
第七思惟句義者。便已攝此億數法門。摩那
婆。如來世尊於此三種方便言教。開示宣説
令衆歡喜。然後知此億數法門次第得入
爾時栴檀那復問世尊。云何入此億數法門。
何故復名億數法門。然我須知所入之處。世
尊。我今問此億數法門所入之處。亦欲證知。
若覺知者必當受持。復欲増長此億數門所
入之處。世尊。如我所知是入法門。爲成就忍
眷屬義故。世尊。我實不見是大集中有一菩
薩而不成就此深忍門者。世尊。我見是事故
問如來應供正遍覺如是義處。世尊。如是義
處實亦非彼懈怠嬾墮貪著利養無有正念
樂多睡眠心常散亂耽味世事者能問如是深
大法門。彼亦不能聽聞讀誦受持思惟。乃至
不能如説修證
阿難。時栴檀那如是請已。放光如來應供正
遍覺告栴檀那言。摩那婆。是故汝等今當入
此億數法門。念自受持相與一心莫縁餘事。
心不散亂身無動搖。汝等復當持此法律除
滅諍根。摩那婆。如來應供正遍覺。昔在長夜
行菩薩時。爲衆生故備經種種艱難勤苦。受
彼苦時。當知久已住於忍地。是故勇猛精進
不怠。摩那婆。若人入此盡際法門。乃至於此
語義未盡。當於是中常應勤學。成就忍力具
足精進。終莫放捨此法門者。要須靜心然後
證知。栴檀那復言。世尊。是中何等名爲如來
一句法門。我等受持。持已欲於修多羅億數
法中分別其義。世尊。我等從佛欲聞是義。云
何方便教最勝法。我等當入。或能分別一切
法也。佛言。摩那婆。此二種義汝當證知。又亦
次第入億數法。及盡際門句義住處。若能如
是具分別已。其有成就如斯功徳及淨持戒
者。方能得入彼一切門。須知入處。乃至亦如
一一毛孔之處。皆無障礙。作如是心。當竭辯
才如法宣説也。云何作心。謂自生尊重建威
徳心。勝出一切天人大衆。如師子王具大自
在。悉能降伏一切諸獸。所謂虎豹豺狼乃至
野干狐狸之屬。法師亦爾。當説法時應生是
心。我於衆生常爲將導。乃至一切天魔外道
諸異論師。我皆調攝。如彼師子威制野干。起
是心已然後爲説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菩提樹下坐道場
時。願智力故右掌按地。出無億數大光明網。
遍照下方諸佛世界。彼世界中所有衆生堪
受法者。遇斯光已自然即能覺法證法。又是
光明凡所及處一切世界。其間多有無量異
衆。所謂若沙門衆。若婆羅門衆。若外道衆。若
天魔衆。若魔所化。或問或答。或勸或請。皆以
菩薩往昔本願大誓莊嚴精進力故。手按地
時。彼諸衆等一切所作無不散滅。設有存者
無復威光。不能復言猶如聾瘂。摩那婆。如彼
菩薩。所有地方手按之處出光明網。即現無
量億數法門。是爲初入盡際法門具足無缺。
我今説已
復次摩那婆。汝等欲入此最清淨盡際門者。
亦名千萬入亦名億入。當須最先清淨深心。
思惟觀察斷諸疑網。出妙音聲成就辯才。然
後得入。摩那婆。是名欲入盡際法門。汝宜諦
聽。爾時諸菩薩衆咸言。如是世尊。佛言。摩
那婆。汝今當知盡際法門。彼入亦爾。摩那婆。
何等名爲盡際法門。所謂名字從虚空生。汝
等當知。此言教法猶如虚空無有邊際。終不
可説虚空邊量。摩那婆。如是入義從虚空生
還依虚空。如彼風界依止於空。如是二法。無
有邊量亦無住處。不可得見亦不可説。以二
因縁故。有言説乃至一切動搖去來。摩那婆。
如彼虚空畢竟無有可作之相。如是此入法
門次第之處。唯彼心相精勤方便求諸法義。
一心善思如法觀察。既觀察已。即爲億數入
盡際門。得自在處。因起修行布施事業。然後
宣説具足成就諸波羅蜜。斷除他疑開顯法
義。摩那婆。是爲第八盡際法門。諸佛十力四
無所畏。以無量辯才説法論義。以久修故。
於大衆中都無怖畏。摩那婆。是中八種盡際
法門。及以菩薩右手按地。此二種中説何義
也。謂説此地直下過百億世界。彼世界中唯
以光明建立佛事。若諸衆生堪受化時。見觸
彼光即獲利益。諸菩薩等。乃至不説一句法
門及以業行。然彼衆生已解正法。摩那婆。彼
諸菩薩猶亦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
彼衆生已證佛慧。諸法師等亦已受持如是
正法。摩那婆。此事希有不可思議。彼諸菩薩
乃至不説一句一字。唯手按地能令無量無
邊世界諸衆生等。普得證法具足歡喜。摩那
婆。彼諸菩薩。復有一字不名爲空。以彼往昔
精進願智力因縁故。手掌按地。能與衆生大
事利益。摩那婆。我於今日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爲諸衆生種種方便譬喩解説。而此
衆生不樂聽聞。不解我法不能奉行。亦莫證
知。乃至不發精進之心。我今説此如虚空處。
所生法中猶不能知。況我更説深密勝法。云
何能生眞實定慧也。摩那婆。所有法數次第
名字。彼四大和合。亦此五陰依止及六入
處。此亦皆從虚空所生。但由妄想分別故。有
名色四大等分和合。宣説此義汝等當知。摩
那婆。是中但爲攝受愚癡諸衆生故。説陰入
等。譬如小兒初教學時。而彼父母將付其師。
先通章本然後教餘。摩那婆。如是如來應供
正遍覺。爲彼愚癡諸衆生等故。先分別此四
大義。爲最初處。次第説彼衆生諸陰。先説名
字後説陰事。摩那婆。當知是中我但宣説色
等五法合聚爲陰。不説實有色等聚也。衆生
不解妄分別故。取色等聚以爲定實。摩那婆。
如彼世間二種足迹。一陷塵成二踐泥出。然
是二迹於分別中皆得迹名。是謂世間分別
説故。又如博士爲教授彼童蒙小兒。書字於
板以成章句。是亦世間分別説。爲假名字句。
其實於彼眞法界中。本無其迹。云何爲句。如
是實中求其迹句終不可得。以分別故見有
跡句。畢竟無有跡句差別。如是摩那婆。如來
説陰其義亦爾。所言色者。一切五陰於分別
中初説此義。故立爲陰。雖言色陰但色自陰。
不得心等。是故第二更立受陰。色受雖定猶
不得想。故次第三更立想陰。色受想三雖次
第説。猶須第四更説行陰。雖説行已。彼行一
切不可得見。如是行陰既不可見知。云何得
入五陰數也。是以於中更立識陰爲第五也。
摩那婆。如來如是種種方便。譬喩言辭開示
假名。但爲一切愚癡衆生得證眞法。故爲世
間置立名字假言説耳。爲彼智人亦假名説
故。摩那婆。汝謂彼色住何處耶。當知彼色無
有住所。何以故。彼色既無云何住處。摩那婆。
多有如是方便譬喩。次第説已不能證知。彼
法既無云何可證。摩那婆。當知是中但滅盡
義。是滅盡義誰有證者。此滅盡義亦是如來。
爲諸聖智如是説也。摩那婆。於意云何。如來
豈於一衆生所有悋惜耶。摩那婆。汝應如是
思惟。如來曾於何等諸衆生所悋法不説。摩
那婆。諸佛如來宣説法時。終無嫉妬祕藏之
心。但觀衆生受以不受。若堪受者。即還爲説
如斯等法。摩那婆。於意云何。此陀羅尼法門
名字。及三言教方便業藏。亦入億數及盡際
門。誓願智力。豈可無因妄爲他説耶。不也世
尊。又摩那婆。於意云何。有人忽以輪王妙食。
置瓦器中是爲理不。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
是。摩那婆。我昔長夜行菩薩時。無量劫中受
大苦惱。其所願求。云何令彼諸衆生等解如
斯法。云何復令諸衆生等自證法已受安隱
樂。我於今日既成菩提。爲諸衆生轉大法輪。
豈於汝等更有愛惜而不宣説。若使衆生有
欲樂者。我當隨宜而爲演説。復次摩那婆。我
念往昔於佛世尊。名曰寶觀如來應供正遍
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
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出現世間。彼佛世尊。初
從兜率降母胎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
世界。乃至涅槃恒不斷絶。菩薩生時。三千大
千世界大地諸山樹林及衆藥草石沙瓦礫。
如是一切咸悉能言變成衆寶。摩那婆。如是
菩薩初爲童兒。便修梵行。年滿三十方始出
家。時有十八億諸衆生等。隨從菩薩咸同出
家。詣於道場觀菩提樹。亦觀花草盡成衆寶。
菩薩思惟要須草座。今此無草我將何施。時
天帝釋知菩薩心。即持九億天上妙衣。詣菩
提樹爲敷座已。敬繞菩薩因啓請言。人師子
王宜昇此座。菩薩報曰。吾已領座。汝於今者
且還天宮。聽我證獲無上菩提。然可來此奉
見如來應供正遍覺也。帝釋聞已禮拜還宮。
如是摩那婆。時彼菩薩日晩方詣菩提樹下
加趺坐。安固不動猶如金剛。是夜初分獲
宿命明。於夜中分獲天眼明。於夜後分證漏
盡明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七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八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證涅槃品之餘
勸證品第十九
證涅槃品之
爾時魔王及其眷屬。不覺不知菩薩已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既成道。彼十八億諸
衆生等及魔王衆咸來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
匝。一心合掌住如來前。時放光佛告栴檀那
言。於是寶觀如來思惟十八億諸衆生等。信
根増微煩惱厚薄。如是知已次第爲説。彼佛
説法經三百年。於此三種言教業藏中。説一
法句門。所謂一百。何者一百。彼佛告言。汝等
今當思惟觀察此百門義。何故名百。何者是
百。爲是現在。爲是未來。爲是過去。爲長爲
短。爲白爲黒。栴檀那。爾時彼十八億諸衆
生等。聞此法已。於山林間思惟此義。云何言
百。説百者誰。如是百義從何處來。彼諸衆生
經四十歳。思惟此義。然後證知。云何名百及
百來處。從何生滅。證得法已名曰八分圓滿
解義辯才。於此三種言教業藏方便門中。得
證知已。還來至彼寶觀佛前。如所證知向
佛宣説。栴檀那。爾時彼佛復告十八億諸衆
生言。摩那婆。汝等初時於此三教業藏門中。
得此法句名曰分門。既得知已。即能受持六
十億言教方便法門。猶是前言一百義者。譬
如小兒初學受章。始解初板。如是次第乃至
大解。更能教人從一字句至多字句。乃至義
味如是具演。從十四音乃至無量字門悉皆
通達。摩那婆。汝等於中應當正思百法門義。
栴檀那。汝當如彼十八億數諸衆生等。正念
百義。不久當得果報住處。於此最初阿字相
中。名字音聲是百義方便。於十四音法爲眷
屬。汝等於後復當得知。此迦字相及二十一
字。亦爲眷屬復當證知於後那字及彼七句。
亦爲眷屬。更取前二十一句。以後七句。成二
十八句。知此二十八句已。得入百億門。次第
即能明了證知此方便學。於百億數中集諸
法句。能問能答終無恐怖。又於百億衆中最
爲尊勝。世間疑惑皆能斷除。摩那婆。是爲菩
薩摩訶薩所當荷負大重擔也。何者是擔。所
謂一切世間出世間智。汝等學已。當爲世間
諸衆生等作大論師。凡是疑諍皆乘此智而
爲除斷。如是菩薩於阿字門世無過者。摩那
婆。若諸菩薩欲求是智。應勤修習莫生疲倦。
遠離怖畏勿捨重擔。摩那婆。當知如來欲爲
汝等作大利益。摩那婆。汝等亦應爲諸衆生
而作利益。云何利益。汝於是中當爲一切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