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 (No. 0994_ 不空譯 ) in Vol. 19

[First] [Prev]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994

新譯仁王般若經陀羅尼念
誦儀軌序
 大興善寺翻經沙門慧靈述 
我皇帝聖徳廣運。仁育群品。亦既纂暦吹大
法螺。刊梵言之輕重。警迷徒之耳目。偉矣
哉。迺辟興善寺大廣智三藏不空。與義學沙
門良賁等一十四人。開府魚朝恩翰林學士
常袞等。去歳夏四月。於南桃園再譯斯經。
秋九月詔資聖西明。百座敷闡。下紫微而
五雲抱出經長衢而萬姓作禮。阡郭充滿猶
牆堵焉。稽緇衣。覽青史。自摩騰入漢。僧會遊
呉瑞法之來。莫與京者。經云若未來世有
諸國王。建立正法護三寶者。我令五方菩
薩往護其國令無災難。又云五菩薩。自於佛
前。發弘誓言。我有陀羅尼能加持擁護。是
一切佛本所修行速疾之門。若人得聞一經
於耳。所有罪障悉皆消滅。況復習誦而令通
利。佛即讃言。若誦持此陀羅尼者。我及十
方諸佛悉常擁護。諸惡鬼神敬之如佛。不久
當得阿耨菩提。則知此陀羅尼。字母之根
底。衆瑜伽之藪澤。如彼水木歸其本源故
菩薩演之。王者建之。黎人念之。諸佛讃之。俾
爾昌而熾。俾爾福於可以見聖人
心。其益既弘。其軌亦妙。苟于誠不克
曷降之以嘉三藏是以譯貝多之文。良賁
法師乃受從簡素。始夫處所方便終其觀
行儀則修爲五門第以位次。一一昭著。庶無
懵焉。凡我道俗。將保厥躬。遂求願踐菩提
之路。登仁壽之域者。何莫由斯之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羅尼念誦儀軌出金剛瑜伽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
肅國公食邑三千戸賜紫贈司
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
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第一明五菩薩現威徳
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
經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杵放
青色光。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金剛手者。依三藏所持梵本金剛頂瑜
伽經云。堅固利用具二義也。依彼經者。
五菩薩依二種輪現身有異。一者法輪。現眞
實身。所修行願報得身故。二教令輪。示威
怒身。由起大悲現威猛故。此金剛手即普賢
菩薩也。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
能斷我法微細障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降
三世金剛。四頭八臂。摧伏一切摩醯首羅大
自在天諸魔軍衆。侵害正法損害衆生者令
調伏故。放青色光者。顯能除遣魔等衆也。與
彼東方持國天王及將無量乾闥婆衆毘舍闍
衆而爲眷屬。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
*經南方金剛寶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摩尼
日色光。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解曰言
金剛寶者。如彼經云虚空藏菩薩也。依前法
輪現勝妙身。修施等行三輪清淨。手持金剛
摩尼者。梵云摩尼此翻云寶。體淨堅密猶如
金剛。即是金剛如意寶也。隨諸有情所求皆
得。依教令輪現作威怒甘露軍茶利金剛。
示現八臂。摧伏一切阿修羅衆眷屬
鬼神。惱害有情行疾疫者令調伏故。放
色光者顯能除遣修羅等也。與彼南方増
長天王及將無量恭畔*茶衆薜茘多衆而爲
眷屬。四倶胝者。且一倶胝華嚴經云百
洛叉爲一倶胝。即當此方百億數矣。餘三倶
胝准此應悉。與如衆往護其國
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
*經西方金剛利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劍放
金色光。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利者。如彼經云文殊師利菩薩
也。依前法輪現勝妙身。正智圓滿得自在故。
手持金剛劍者。示其所作能斷自他倶生障
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六足金剛。手
各六坐水牛上。摧伏一切諸惡毒龍。興惡風
雨損有情者令調伏故。放金色光者。顯能除
遣惡龍等也。與彼西方廣目天王及無量諸
龍富單那衆而爲眷屬。與四倶胝菩薩往護
其國
第四北方金剛藥叉菩薩
*經北方金剛藥叉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
鈴放琉璃色光。與四倶胝藥叉往護其國
解曰梵云藥叉此云威徳。又翻爲盡。能盡諸
怨故。如彼經云摧一切魔怨菩薩也。依前法
輪現勝妙身。事智圓滿得自在故。手持金剛
鈴者。其音震撃覺悟有情。表以般若警群
迷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淨身金剛。示現四
臂。摧伏一切可畏藥叉。常於晝夜伺求方便。
奪人精氣害有情者令調伏故。放琉璃色光
者。顯能除遣藥叉等也。與彼北方多聞天王
及將無量藥叉衆羅刹娑衆而爲眷屬。與四
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五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經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手持金
剛輪放五色光。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解曰言金剛波羅蜜多者。此云到彼岸也。如
彼經云轉法輪菩薩也。依前法輪現勝妙身。







行願圓滿住等覺位也。手持金剛輪者。毘
盧遮那初成正覺。請轉法輪以表示故。又以
法輪化導有情。令無數無量至彼岸故。依教
令輪現作威怒不動金剛。摧伏一切鬼魅惑
亂。諸障惱者令調伏故。放五色光者。顯具
衆徳破前諸闇也。與天帝釋及將無量諸天
而爲眷屬。與四倶胝菩薩往護其國
  第二建立漫茶羅軌儀
夫依經建立護國護家護身除災轉障從凡
成聖。修行瑜伽至究竟漫茶羅者。先於寂靜
清潔之處。有舍利處最爲殊勝。或於精室或
於山林巖窟之所。或於兩河合流之處。或於
園林花果茂盛蓮華池側。或於賢聖得道之
處。及於行者所愛樂處。或於船上及重閣上
盤石之上。或於悦意林樹之下。如是處等
壇立*漫茶羅。於吉祥日。掘地深兩肘廣四
肘六肘乃至十二肘。除去瓦礫髮毛
骨。諸雜穢物盡皆除去。別取淨土兩河岸
土。如法作壇。於掘處無諸穢物。却填舊土。
土有賸最上之地。祈願速滿。填若平滿
其地爲中。所願則中。填若不足其地則下。
所願遲晩。難得成遂。填築平滿。如於舍利塔
船上重閣上盤石之上及委清淨無
穢地。即但如法建立*漫茶羅。則不須掘。於
壇中心既平填已擇吉日日初分時。掘
深一尺縱廣亦爾。以五穀種子及諸香藥。各
取少分置之於中。誦地天眞言曰
曩莫三漫多沒馱畢哩二合聽以
二合娑嚩
誦二十一遍加持香等。安置其中填土平滿。
次於壇上面向東坐。於壇中心縱廣一肘。取
諸香水塗一圓壇。以諸時花遍布其上。及以
乳粥珍果飮食。至心供養。以右手按其壇
上。誦地天眞言一百八遍即説偈曰
    汝天於佛所 親證成正覺
    我建漫荼羅 當願常加護
誦偈三遍。即取瞿摩夷不墜地者。
取和諸香水。誦前眞言加持二十一遍。即
從壇東北角。右手漸次如法右旋塗。誦前眞
言至塗壇畢不得間斷。勿作異語。壇既乾
已。又准前法純用瞿摩夷汁。如前再塗。誦
前眞言並皆如上。乾已。又取蓮子草或
蜀葵葉或龍葵葉。搗以用摩飾令壇
淨。次於壇上張青色蓋。稱壇大小。繞壇懸幡
二十四口。次於壇中如法彩畫畫人沐浴著
新淨衣受近住戒。其壇三重。莫用皮膠用
諸香膠。如無香膠。煎糯米汁用和彩色。於
壇中心畫十二輻輪。東畫五股金剛杵。南
邊畫金剛寶。西*邊畫金剛劍。北*邊畫金
鈴。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手中所執
祕密之契。東南隅畫三股金剛杵。西南隅畫
寶冠。西北隅畫箜篌。東北隅畫羯磨金剛杵。
當四角上置四賢瓶。金銀銅瓷新瓦亦得。
受一升已下。滿瓶盛水挿枝條花。用四色
繒各長四尺。青黄赤緑如上次第繋四瓶項。
次第三重東門畫金剛鉤。南門畫金剛索。西
門畫金剛鎖。北門畫金剛鈴。東南角畫香爐。
西南角畫荷葉。於中畫雜花。西北角畫燈。東
北角畫塗香器。所畫杵等皆有光焔。三重壇
外一重界道。四面畫門。當外界道。於壇四
角釘佉陀羅木橛。如無此木橛鐵紫檀木
橛亦得。長十二指入地四指。誦下第三金
眞言。加持橛二十一遍已。然後釘也。以五色
縷令童女右合。麁細如小指。以繋橛頭周圍
壇上。於檀四門置四香爐。燒沈檀熏陸
合等香。於檀四角畫三股半金剛杵。四角之
上各然一盞燈。於四門外左右兩邊。各置二
瓷椀金銀
並得
盛閼伽香水。毎時皆換其水。
灑於淨處不得踐踏。如若要祈一七二
*七乃至七七日。即毎日晨朝以八椀乳粥
八*椀酪飯八疊珍果八*疊甜脆。日日新
潔。恭敬供養。若不要*祈。尋常供養焚香
燈閼伽塗香。及採時花日常供養。毎月十
十五日。於此兩日飯果等。如上供養。













爲國爲家爲自身除災難者。面向北坐。觀
想本尊及諸供養皆作白色。寂靜默誦。爲求
増益面向東坐。想本尊等皆作黄色。歡喜寂
靜不出聲誦。爲降伏者面向南坐。想本尊
等作青黒色。内起大悲外現威怒。大聲念
誦。爲求愛面向西坐。想本尊等皆作赤
色。以喜怒心出聲念誦。隨此四種若息災者。
從月一日至月八日。若求増益。從月九日至
十五日。若求敬*愛。從十六日至二十二日。
若調伏者。*從二十三日至月盡日。建立道
場終。而復始如有切要不得依日。但晝夜
分依時建立。若息災者取初夜時。若増益者
取初日分。若敬愛者取後夜分。若調伏者取
中中夜。若建道場及以念誦要祈等四
種。依日時以爲常則若求出離無上
菩提修瑜伽者。晝夜四時。後夜日中黄昏中
夜。運心供養最爲上勝。至下當悉恐人難解
故畫壇耳
  第三入道場儀軌
若行者爲求息災。先須沐浴著新淨衣。
若在家者受近住戒。應起慇重大乘之心。欲
求成就不惜身命。於無邊有情廣起悲願濟
度之心。能如是者速得成就。入道場已五體
投地。遍禮法界一切三寶。右膝著地懺悔三
業一切罪障。勸請十方佛轉正法輪。請諸
如來久住於世。隨喜三乘所修福智。以我某
甲所修功徳。悉皆迴向無上菩提。願共法界
一切有情。所求悉地速得滿足。次結
跌坐。如其闕縁不得澡浴。二手塗香發慇重
心結清淨印。兩手當心虚心合掌如未敷蓮
華誦眞言曰
唵娑嚩二合薩嚩達磨
入引娑嚩二合婆嚩輸度
誦此眞言三遍。正誦之時運心廣布。一切諸
法本來清淨。是故我身悉亦清淨。即閉目
運想。遍滿虚空一切諸佛菩薩道場衆會。執
持種種上妙香花。三業至誠頭面禮敬
第一結佛部三昧耶印
兩手當心内相叉作拳。並竪二大母指誦
眞言曰
*唵爾那爾迦娑嚩去引
不出聲誦此眞言三遍。下皆准知。於頂上
散。由結此印契誦此佛部三昧耶眞言故。
十方法界一切諸佛。悉皆雲集遍滿虚空。加
持行者離諸障惱。三業清淨所修行願速得
成就
第二結諸菩薩部三昧耶印
兩手當心如前作拳。左大*母指屈於掌中誦
眞言曰
唵阿力*迦娑嚩二*合
准前誦三遍於頂上散。由結此印契誦
諸菩薩部三昧耶眞言故。即得觀自在菩薩
等。十方法界一切菩薩。悉皆雲集遍滿虚空。
加持行者三業清淨無諸災難。謂諸菩薩承
本悲願。今所求者皆悉滿足
第三結金剛部三昧耶印
右如前印舒左大母指。屈右大拇指於掌
中誦眞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力*迦娑嚩二合
*訶
准前誦三遍於頂上散。由結印契誦金剛
部三昧耶眞言故。即得十方法界一切金剛。
現威怒身如雲而集。滿虚空界加持行者。三
業堅固猶如金剛。謂彼聖者承佛威神。以自
願力大則護持國界令無災難。小則乃至
一身令無諸厄
第四結護身印
又用三部所結印契。及誦眞言五處加持。
額右肩左肩喉五處。於頂上散。即
被金剛堅固甲冑。由此加持遍行者身威
光赫奕。一切諸魔作障惱者。眼不敢覩疾走
而去
第五結辟除印及金剛方隅寶界印
右以前金剛部印契。誦彼眞言遶壇左轉三
匝。即能辟除大力諸魔隨佛菩薩善隱顯者。













遠去他界。隨心大小便右轉三匝。即成金
剛方隅寶界。諸佛菩薩尚不違越。況障惱者
能得其便。於頂上散
第六結請聖衆降壇印
右用前三部印契及誦眞言。以大母指向身。
召請三遍招。即前滿空三部聖衆。各依
本位不相障礙寂然而住。頂上散
七獻閼伽香水印
右以兩手持捧摩尼寶器。盛滿香水置於眉
中誦眞言曰
唵嚩日二合
娜迦吽
准上誦三遍運心廣布。次第普浴一切聖衆。
於頂上散。由獻閼伽故。從勝解行地乃至
法雲地。於地地中十方法界諸佛菩薩。皆
悉加護獲諸灌頂
第八獻寶座印
右以兩手當心虚心合掌。二大*母指及二
小指相附少屈。餘之六指各散微屈。如開敷
蓮華眞言曰
*唵迦磨攞娑嚩二合
由結印契及誦眞言。所獻寶座令諸聖衆皆
如實受用則令行者至果位中。獲得金剛堅
固寶座
第九結普供養印
右以兩手合掌。五指互交以右押左。置於心
上誦眞言曰
那莫三曼多沒馱
娜誐二合諦薩頗二合囉呬𤚥誐誐曩
劍娑嚩二合
*引
由結此印誦眞言故。運心廣布。周遍法界諸
佛菩薩道場海會。普雨一切諸供養具。初誦
一遍。塵沙寶器滿盛塗香普塗聖衆。誦第二
遍。種種花鬘普遍莊嚴。誦第三遍。燒種種香
普遍供養。誦第四遍。雨諸天中上妙飮食。置
於寶器普遍供養。誦第五遍。雨諸摩尼以爲
燈明。普遍供養諸佛菩薩。由誦眞言加持力
故。所獻香等於諸海會。悉皆眞實聖衆受用。
行者當來常
第十結般若波羅蜜多根本印
又以兩手背相附。收二頭指。以二小指屈
於掌中。以大拇指各押二指頭。置於心上誦
經中陀羅尼七遍。由結此印誦陀羅尼故。行
者自身即變成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爲一切
諸佛之母。其菩薩像結加趺坐白蓮華上。身
黄金色。衆實瓔珞遍身莊嚴。首戴寶冠
冠白繒兩邊垂下。左手當心持般若梵夾。右
手當乳作説法印。以大母指押無名指頭。即
想菩薩從頭至足。身諸毛孔流出光明。作
種種色遍滿法界。一一光中化無量佛遍虚
界。諸世界中普爲衆生。當根宣説般若波
羅蜜多甚深之法。皆令悟解住三摩地。行者
作此觀已。頂上散印手。持數珠置於掌中。合
當心誦眞言曰
*唵尾者那攞娑嚩二合
*引
*訶
此三遍。加持數珠頂上戴已。然後當心。
左手承珠右手移珠。念念相應住佛母三昧。
觀心莫間斷。誦一百八或二十一遍。掐數
足已。頂戴數珠置於本處。結三摩地印。横舒
兩手以右押左。置於臍下。端身閉目頭少微
屈。注心心上。諦觀圓明鏡上縱廣一
肘。漸遍法界布字行列。右旋次第觀。一一字
光明徹照。從外向内至於地字。從内向外漸
觀諸字。周而復始。至第三遍心善寂定。了
了分明觀所詮義。不生不滅一一平等皆遍
法界。非動非靜定慧雙運。永離諸相即是般
若波羅蜜多三摩地觀
從此欲結般若波羅蜜多印。誦陀羅尼七遍
於頂上散。次結普供養印。如前運心次第供
養。對聖衆前以向所修所生功徳。盡將資益
所求諸願。爲國爲家利他滿足。然後迴施衆
生迴嚴淨土。迴向實際迴求無上菩提。願共
有情速至彼岸。次結前結界印誦前眞言三
左轉。即成解界。次結前三部印誦前眞言
三遍皆以大拇指向外撥之。即成發遣。聖衆
各歸本土。行者作禮而去。如常經行受持讀
誦大乘。勿散動也











  第四釋陀羅尼文字觀行法
娜謨此云
歸命
囉怛二合此
云寶
怛囉
此云
三。
順此方言。歸命三寶。謂由持經。誦陀羅尼者。密語乃云
歸命三寶。何故須歸耶。謂梵本金剛頂瑜伽經云。
歸依佛故。即得諸佛五菩薩等一切菩薩。與無量眷屬
皆來加護。謂諸菩薩尊敬菩提心。見發菩提心歸依佛者。
常加護故。歸依法者。即得帝釋并諸眷屬。四天王
皆來加護。謂由帝釋往因危難。得般若法加護獲益故。
常尊敬歸依僧者。即得色究竟天五淨居等。并諸眷屬
皆來加護。謂諸菩薩及聲聞僧。多居彼天住現法樂故。
常尊
*娜此云
歸命

哩也二合引此云遠離惡不善
法。會意翻云聖者也
&T005579;娜野此云遍照。亦云大日。如世間日。唯照
一邊。不照一邊。照晝不照夜。照一
世界。不照餘世界。但得名日不得名大。盧廬遮那名大日
者。色身法身普周法界。十方世界悉皆照曜。若人稱名
歸命禮拜。則得法界一切諸佛菩
聖賢。乃至八部加持衞護
怛他
此云
如來
囉訶二合此云應供。亦云
害怨。亦云不生
三藐此云
三沒馱
此云等覺。順此方言。歸命
聖者遍照如來應供正等覺
*娜莫此云
歸命
二合此
云聖者
三滿多此云遍。亦云
普。亦云等
跋捺此云
依聲明法。八轉聲中第四爲聲。爲彼作禮。故名爲也。
下諸野字。皆准此釋。謂此菩薩説三密門廣明行願。若有
諸佛不修三密門。不依普賢行願。得成佛者無有是處。若
成佛已。於三密門普賢行願。有休息者無有是處。故歸

冐地薩怛嚩二合舊云菩提。今云冐地。舊云薩
埵。今云薩怛縛二合於上五
字此方語略。略彼
三字。但云菩薩
訶薩怛嚩二合
此云大
勇猛者
*訶迦嚕抳迦此云大悲者。順此方言。歸命聖
者普賢菩薩大勇猛大悲者。由
*歸此故即得十方諸佛菩薩悉皆加護。諸佛菩
薩修三密門。行普賢行。證得勝果。故常尊敬
怛儞
也他引此云所謂。
古云即説
抧穰那此云
鉢囉二合
此云燈。由此智燈破諸闇故。瑜伽釋云。以無所得
智爲方便無智無得即成般若波羅蜜多智燈。普照一
切法界。
無分別故
本此是阿字。此翻爲
無。隨文便作惡字
乞叉二合

翻爲藏無盡藏也。瑜伽釋云。阿字爲種
子。阿字者詮一切法本不生故。然此阿字是
一切字母。能生一切字。若得阿字門瑜伽相應。則得
諸佛無盡法藏。則悟一切法本不生。由如虚空。一相清
淨平等無二。
即成無分別智
鉢囉二合底婆此云
辯才
嚩底此云具
也。順
此方言。具辯才也。瑜伽釋云。鉢囉二合字爲種子。
鉢囉二合字者。詮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也。由證諸法本
來不生故。獲諸佛無盡法藏。於
後得智得四無礙解辯説自在故
薩嚩此云
一切


枳諦此云所觀察。即一切佛所觀實相
也。瑜伽釋云。薩字爲種子。薩字者。
詮一切法平等義也。瑜伽者。能縁所縁。悉皆平等。
智證眞理入法駃流。即同無邊一切佛所觀察故
此云
相應
跛哩儞澁跛二合&T058676;此云圓成。順此
方言。圓成相應
也。瑜伽釋云。瑜字爲種子。*瑜字者。詮一切乘無所得
也。觀智相應證圓成理。即於諸乘教理行果。悉皆證得
一眞
法性
儼避此云
甚深
努囉嚩誐此云難測。謂前
圓成甚深難測也
瑜伽釋云。儼字爲種子。儼字者。詮眞如法無
來無去。性離言詮。唯自覺聖智離相而證
底哩野
三合特嚩二合此
云三世
跛哩儞澁跛二合&T058676;此云圓成。
即三世圓成
也。瑜伽釋云。底哩也三合三字。是梵一字。以爲種子。
底哩*野三合者。詮一切法眞如平等。塵沙功徳性自成
就也。此眞如法。雖遍一切體非三世也。然過去現在未來
世者。從虚妄生。是不相應行蘊所攝有爲法故。眞如非彼
悉皆
遠離
地質多此云
覺心
散惹曩儞此云能生。順此
方言。即前三世
圓成能生菩提心。瑜伽釋云。冐字爲種子。冐字者。詮一
切法無縛義也。若能知自身中菩提之心。自性成就三世
平等。猶如虚空離一切相。即能了知一切有情心。及諸
佛心皆如自心。本來清淨。則起大悲深生矜愍。種種方
便。令諸有情離苦解脱。得至究竟
無*縛無解。是爲廣大菩提心也
薩嚩毘曬迦
云一切
毘色訖諦二合此云所灌。會意翻云。以灌
頂法而灌其頂灌頂法者。彼經有
五。所謂寶冠印契及水。光明名號而灌頂也。瑜伽釋云。
薩字爲種子。薩字者。詮一切法無染著義。由觀自他及諸
心同一眞如。得同體悲。是故獲得不染不著。則得。
十方一切諸佛。法雨灌頂獲勝地也。謂十地中地地。皆
得勝上灌頂三業加持於
無量修多羅演説自在
達磨此云
娑誐囉此云
歩諦此云出生順此方言。謂從法海出生無礙解脱。
無斷盡故。瑜伽釋云。達字爲種子。達字者。詮一切
法。染淨二體。皆不可得。以正體智斷本識
中倶生智障。則成法海。流出教法。廣利樂故
去聲
短呼
此云無間斷。古
云不空者謬也
室囉二合嚩儜此云
聞也
順此方言。於諸佛所無間聽聞。瑜珈釋云。今依聲論
釋。無間者。阿字爲種子。阿字者詮一切法本來寂靜本來
涅槃。由證此法。遍周法界諸佛刹土大集會
中。於諸佛前所聞教法。悉皆憶持永不忘故
引此云
三漫多此云
跋捺囉二合此
歩彌此云
哩野二合
此云出生。順此方言。從前諸地所修行願
能出生此大普賢地。即十地後等覺地也。
然瑜珈中。從凡至聖總爲四地。一勝解行地。通目地
前。二普賢行願地。通目十地三大普賢地。即等覺地。四
普照曜地。即成正覺地。依彼釋者。摩字爲種子。摩字者。
詮一切法我法空故。*謂瑜*珈者斷微細障。證我法空。
即超出此大普賢地。證普照曜。成
正覺。福智莊嚴。受用法身倶圓滿
尾野
囉拏此云
授記
跛哩鉢囉二合跛儜此云獲得。順此方言。
獲得授記。即是先得
受記今獲滿足也。瑜伽釋云。尾野*二合字爲種子。尾
*野二合字者。詮一切法畢竟不可得。由果圓滿。究
竟證得一切諸法自性寂靜自性涅槃。能證
所證。皆同一性。不増不減。常圓滿*故
薩嚩悉馱
此云成就人即
是十地諸菩薩也
*娜麼塞訖哩
此云作禮。禮
有二義。一者
禮彼般若之法。二者禮彼成正覺人。具此二義故十地
者之所作禮也。瑜伽譯云。薩字爲種子。薩字者。詮生
滅義。於薩字中有阿字。詮無生義。然果位中由證阿字。
不生不滅體常堅固。猶若金剛勝用自在。即能普現無邊
應化。種種利樂。示
有生滅實無生滅故
薩嚩此言
一切
地薩怛嚩
*合
















此云
菩薩
散惹曩儞此云出生。順此方言。出生一切菩
薩也。瑜伽釋云。薩字爲種子。薩字
者。詮一切法無等義也。由觀此字。心與眞如平等一
相清淨。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出生一切菩薩地故
誐嚩底敵對翻云。具福智
者。會意釋云世尊
沒馱*此
云覺
此云
母。
順此方言。佛世尊母。婆伽梵者男聲呼也。婆誐嚩底
女聲呼也。二倶會意釋云世尊。若依聲明敵對*譯者。婆
伽云破。梵翻爲能。能破四魔名婆伽梵。又云薄阿梵。依
聲明論分字釋云。薄名爲破。阿名無生。梵名爲證。智能
證阿名爲阿梵。由阿梵故。能破煩惱。故佛世尊不生不滅
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増不減。具如是徳名薄
阿梵。又云薄伽梵薄伽云福智。梵名爲具。會意釋云。由
具福智。莊嚴滿足。名薄伽梵。亦是男聲。瑜伽釋云。婆
字爲種子。婆字者。詮一切法有不可得。由心染故有生
死。由心淨故有涅槃。彼二離心倶不可得。謂由般若爲生
了因。即能出生一切諸佛。故名爲母。上十
六句。如瑜伽經中。亦爲普賢菩薩十六行也
阿囉嬭迦
囉嬭阿囉拏迦羅嬭然此十二字。明三祕密。
業清淨阿字名者。詮一切法本
來不生。由知一切法本來不生故。悟一切法離塵。囉字門
者。詮一切法離塵義也。由知一切法離塵故。即悟一切
法無諍。嬭字門者。詮一切法無諍義也。由知一切法無諍
故。即悟一切法無造作。迦字門者。詮一切法無造作。由
知一切法無造作*故即悟一切法清淨。*羅字門者。詮一
切法清淨。由知一切法清淨故。即悟一切法無諍。嬭字門
者。詮一切法無諍。由知一切法無諍故。即悟一切法本來
寂靜。阿字門者。詮一切法本來寂靜。由知一切法本來寂
靜故。即悟一切法無垢。囉字門者。詮一切法無垢。由知
一切法無垢故。即悟一切法無諍。孥字門者。詮一切法無
諍。由知一切法無諍故。即悟一切法無造作。迦字門者。
詮一切法無造作。由知一切法無造作故。即悟無分別智。
囉字門者。詮一切法無分別。由知一切法無分別*故。
即悟一切法無動。嬭字門者。詮一切法無動。由知一切法
無動故。即證摩訶般
若波羅蜜多無住道也
摩訶引此
云大
鉢囉二合枳穰二合
此云

囉弭諦依聲明論分句。釋云播藍伊上聲多。
伊多者。此岸也。播藍者。彼岸也。乘大
極智。離生死此岸。到涅槃彼
岸。得無住處大般涅槃也
娑嚩二合
*訶*此云成就
義。亦云吉
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息災増益義。亦云無住義。今依
無住義。即是無住涅槃。依此涅槃盡未來際。利樂有情無
盡期故。此上凡言種子者。是引生義攝持義。具如十字
成一句。以初一字而爲種子。下之九字所有觀智。依
初引生攝入初字。由此而言。若知一法即知一切法。若
知一法空即知一切法空。能於一字專注觀察修諸行願。
一切行願皆
圓滿
  第五陀羅尼觀想布字輪
若行者能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修瑜伽
觀智者。於此陀羅尼從初至末所有文字。一
一句一一字思惟觀察。於自心中清淨圓明
大圓鏡上。想一金輪。外第一重有十六輻。
次第右旋想十六句。分明顯現。次第二重有
十二輻。想十二字右旋安布。次第三重布列
十字。於十字中有一地字。此中意者。攝前
長行乃至諸會大般若等。爲十六句。攝十六
句爲十二字。攝十二字爲其十字。攝彼十字
歸于一字。從廣至略漸減漸深。一字現前周
于法界。性相平等至究竟故。然修行者觀諸
梵字。了了分明周而復始。若心專注於諸文
字屈曲次第。心不異縁即成定品。觀所詮理
即成慧品。二法雙運任運現前通達無礙。念
銷滅一切業障報障煩惱障。身心轉依皆
得自在。獲諸神通至究竟位。三身具矣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