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正法念處經 (No. 0721_ 瞿曇般若流支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100] [Prev]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不可譬喩。天境界中受樂成就。迭互相愛無
有鬪諍。隨所須念一切皆得。五樂音聲心。受
快樂。若如是樂。具足失壞。則得苦惱。以業盡
故。復墮地獄餓鬼畜生。臨欲墮時。如是生處。
次第無隔。已於久來無量種作。皆得苦惱。復
生異處。種種苦惱。如是彼天。若生地獄。彼
地獄中。大力熾火。周匝燒身甚爲飢渇。不可
譬喩。受大苦惱。作地獄業。作業道已。見於自
身墮活黒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如是七種
大地獄中。唯除阿鼻最大地獄。資生離別。生
大苦惱見苦惱事。彼苦惱事。不可得説。如是
比丘。常一切時晝夜修行如是正念
又復比丘念彼如是財物具足資生失壞。修
行此念。念天人中有如是事。自餘三道。則無
財物資生之具。何得有失。所謂地獄餓鬼畜
生人中少有相似樂受。非是自在於彼人處。
則有五種具足失壞。何等爲五。謂眼於色若
愛若樂。見則悕求悕求味著。爲樂攝取。如此
顛倒。不利益者。則不愛樂。見不淨色。彼於色
中。心則惡之。是故無樂。如是具足。與彼失
壞。同一根本。又彼比丘隨順繋念具足失壞
何者具足。云何失壞。謂耳聞聲。耳聞聲已。隨
順彼聲。愛樂相應。心生歡喜。如是具足。又
所聞聲有異因縁。所謂四大。於四大聲。心不
愛樂。不生歡喜。與心相違不利益心。是名失

又彼比丘。聞好花香。和合末香。種種雜香。聞
嗅香等。種種諸香。順心受樂。彼香因縁。則生
樂心。能令欲發。又彼比丘繋念思惟。彼念香
者。思惟彼人。鼻嗅諸香。彼一一香。有無量
種。所謂爛臭。與心違逆。聞糞屎等無量臭
氣。心不喜樂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專心繋念。復有異種。世間之中。具
足失壞。云何繋念。於人世間。舌味愛樂。順
心喜樂。食味易消。消已則適。得命色力。樂辯
才等。心生喜樂。若復餘味。不可愛樂。違心不
樂。食之難消。心則不適。於命色力。安樂辯
才。資用則微。唯生苦惱。彼人如是。此物失

又彼比丘。復念身觸。可愛可樂。寒時得温。
熱時得涼。順心生樂。人世間中。如是具足。若
異因縁。復令身觸。不愛不樂心不生樂。熱
時不涼。寒時不温。違心受苦。不喜不樂。唯
生苦惱。世間人中。如是五種具足失壞。比丘
如是。若晝若夜。繋念修行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五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六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五夜摩天
之十一
又彼比丘。復念天中可愛境界。根和合生。分
別風吹。數數増長。愛火所燒。諸世間人貪彼
處樂。起如是心。天中甚樂。如是比丘。繋念思
惟。彼天失壞。比丘於彼可愛境界。不生貪
樂。離熱惱意。如是比丘。第一善意。見六欲
天。皆悉失壞。彼四天處。有十二種失壞之
事。一謂力劣。二謂常與阿修羅鬪。彼阿修羅。
忽然闇至入其軍中。三謂鬪時。爲阿修羅打
彼天身所著鎧鉀。四謂鬪時。撥其頭上所著
兜鉾。令墮海中。五謂壞已。則生羞慚。六謂鬪
時。見羅睺羅。則生驚怖。七謂退時。彼天女
衆捨之而去。向餘天子。八謂食時。以自業故。
見食劣者則生羞慚。九謂軍衆量色形相莊
嚴具等。自業相似。於他劣者。則生羞慚。十謂
彼天遊戲之時。於彼天中所生之鳥。見彼劣
者。亦生輕賤。十一劣天向遊戲處。歩行而往。
十二劣天所受欲觸。自業相似。他莊嚴具則
爲勝妙。見他勝故。則生慚恥。四天王處有如
是等十二失壞。如是比丘。善修心者。不貪天
樂。以無垢意觀察彼天既觀察已。心生厭離。
毀呰天欲。若其有人悕求天故。而行梵行。如
是梵行。非梵行因。如是等人。爲彼比丘之所
輕賤。何以故。無自在故。又彼比丘觀察三十
三天失壞。彼見三十三天之中八種失壞。何
等爲八。一者鉀劣。共阿修羅鬪戰之時。雨墮
不淨。二者鬪時見彼敵主勇阿修羅。其心退
弱。三者食時。劣者羞慚。四者劣天不爲天王
帝釋所識。五者劣天色力形相一切下劣。六
者劣天聲觸色味香等皆劣。不與他齊。七者
劣天退天之時。天女捨離。八者劣天若昇遊
戲殿堂之時。神通則劣。不能速進。此是八種
三十三天失壞之事。夜摩天中。有六失壞。何
等爲六。一者食時劣者羞慚。二者劣天所有
教勅天女不受。三者劣天少福業故。彼天女
衆雖供養之。不如供養多福徳者。四者劣天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説法之時。心不愛樂。此
是彼中最大失壞。五者劣天本業少故。光明
則變。若天前世。行善業多。彼天則坐大青寶
座。坐已復起。下劣業天。在彼處坐。座變爲
銀。業種種故。如是失壞。六者量短。如是六
種。是夜摩天失壞之事
兜率陀天有四失壞。何等爲四。一者劣天兜
率陀中聞法之時心不喜樂。不樂鵝王説法
之聲。是名失壞。兜率陀中。鵝王常在無漏樂
地。彼鵝王者則是菩薩以隨意生。故作鵝王
如意之色。鵝身七寶。光明遍滿。不可喩色。身
光周遍五千由旬有種種色。兜率陀天光明。
不如鵝王悉勝。令彼諸天心生希有。彼鵝王
菩薩令彼得生希有心已。即爲彼天説法偈

    福徳業既盡 命則速減損
    勤精進攝法 兜率常應爾
    若捨離於法 放逸所壞天
    不集福徳業 後時則生悔
    乃至老未來 亦未有病死
    皆應作福徳 莫後時生悔
    若不攝福徳 爲放逸壞者
    以放逸壞故 在地獄受苦
    既得根具足 而非法行者
    何用命與財 親舊兄弟等
    常數作福徳 心意攝受法
    或復止惡業 或時近善人
    以智慧利刀 割去惡枝葉
    破壞過惡聚 斷除過相續
    重智戒福徳 心不悕望物
    常近善男子 示眞實道者
    若持戒生天 爲欲所迷惑
    不修福業者 常在有中行
    若常樂於智 持戒寶莊嚴
    若畏欲蛇者 則是天中天
    若常行法者 彼則天應禮
    若顛倒行者 則入於惡道
    此岸彼岸遠 既得法橋已
    若不速度者 於有不得脱
    智慧火能燒 無量煩惱薪
    何義煩惱縛 著彼愛境界
    厚重染欲垢 障礙於智眼
    佛語如良藥 能除彼障礙
    正法之大將 能破欲賊軍
    口説善法語 汝應勤聽受
    有四種顛倒 常能爲誑惑
    世間有八法 能令一切失
    大力愛河中 百疑不可度
    若上智筏者 度已到寂靜
    若天近於欲 欲能令心癡
    常在於五處 未有解脱期
    欲難得易壞 如電何用爲
    欲生苦如刀 金波迦火毒
    如是如是近 亦如是増長
    欲者不可足 猶如火燒薪
    癡天悕欲樂 不知畏過燒
    若離不善欲 後時得大樂
    癡者染欲已 爲欲堅繋縛
    欲如電不異 然後異處去
    若習近於欲 欲則上上勝
    彼爲欲火燒 燒已到燒處
    若天近於欲 此心爲大癡
    不悕無體法 樂中之大樂
    欲者無涅槃 無樂無解脱
    是故莫近欲 近欲甚爲惡
    若近欲境界 根則不知足
    不知足無樂 寂靜不可得
    應畏有爲處 生死之大海
    以大惡欲愛 常與衆生故
    如此山峯上 種種可愛樹
    依之而修禪 思惟欲生滅
    四種諦寂靜 智者善修行
    怖畏生老死 脱到善彼岸
    愚意不思惟 樂欲故有縛
    欲樂既盡已 生老死必脱
    若念此大苦 於有海不倦
    癡故欲箭射 墮地獄惡處
    癡樂欲樂故 畢竟捨安樂
    於惡不知畏 死時到如火
    乃至死到時 能破壞一切
    此能破壞故 破壞命種子
    皆利益安隱 丈夫應精勤
    得樂離憂悲 恒常作善業
    若除於欲藏 離熱得清涼
    如是智不癡 則不悕望欲
如是鵝王。調伏天故。説如是偈。若天放逸行
放逸者。離聞不念。心不思惟。若天樂聞彼鵝
所説調伏偈句。向無漏地速疾而行。欲聞正
法。聞正法已。生敬重心。如是天衆。得聞正
法。心敬重已。速速疾走。復向行堂。彼行堂
中。所有諸天。以聞正法。心敬重故。光明増
長。百倍千倍。餘放逸天光明則劣。如是天中。
得現世果樂天欲者。彼天少色。形服莊嚴一
切皆劣。此如是等。兜率陀天。最初失壞
又兜率天。第二失壞。衆集聽法。無量百千億
數衆會。五百菩薩。所住地處。兜率天王。名曰
寂靜。爲衆説法。所謂無明因縁行等。彼諸天
衆聽正法時。一心專意。諦聽諦聞。如是聞故。
威徳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増長。若
天動心。心則如電。亦如大風吹大海水。種種
波動。以愛因縁。如是動心。愛樂境界。彼天
威徳。形服莊嚴。如本不異。不更増長。見他勝
故。内心慚恥。此則名爲兜率陀天第二失壞。
又兜率天第三失壞。若天聞法。心生敬重如
説而知。如法相知。如是知已。心念正住。彼
天威徳。形服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
増長。若彼諸天。不念法者。彼天威徳形服莊
嚴。則不増長。此則名爲兜率陀天第三失壞。
又兜率天第四失壞。若彼諸天聞正法時。心
生敬重。專心憶念。如法攝取。專心受持。如
是修行。久思惟已。然後修行。彼天如是敬法
重法。勝因縁故。聞法力故。威徳光明。形服
莊嚴。轉更勝上有百千倍。轉勝増長。若天聞
已。不能修行。彼天見他威徳光明形服莊嚴
勝増長己。自見己身威徳光明形服莊嚴則
不増長。彼天見他威徳光明形服莊嚴轉勝
増長。則生慚恥。此則名爲兜率陀天第四失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兜率陀天四種失壞。見
失壞已。觀化樂天復見失壞。彼見如是天勝
妙樂。猶故而有四種失壞。何等爲四。所謂一
者善業盡故。脚則有影。普餘身分。皆有光明。
脚上則無。是故彼天。脚則有影。自餘諸天。所
有光明。如山圍遶。彼少光明劣天見已。則避
而去光明勝者。見之則笑。作如是言。此天鄙
劣。善業盡故。彼脚影天。聞已羞慚。心生愁
惱。如是心言。我業盡故。今則如是。一切具
足。終必失壞。如人世間。以有日故。終必有
夜。如是此中一切具足終必失壞。若人有
命終必有死。如是具足終必失壞。如是世間。
無有具足而不失壞。此失壞者。是化樂天最
初失壞。又化樂天第二失壞。如閻浮提人中
所有劫貝等綿。甚爲柔軟。足踏則下。擧則
還起。化樂天中地處柔軟。亦復如是。若天受
報。善業盡時。地不柔軟。脚踏不下。擧脚不
起。餘天見之。知其業盡。有天見之。語餘天
言。彼天業盡。退時將到。此化樂天第二失

又化樂天第三失壞。彼化樂天遊戲之時。若
至樹下遊戲受樂。樹則雨花在彼天上。此花
遍在遊戲處地。若天善業欲盡之時。樹花不
墮。不散地處。餘天見其樹花不墮不散地處。
則便説言。此天業盡退時將至。彼天聞已羞
慚愁惱。如是心言。我今欲退。如是失壞。此化
樂天第三失壞
又化樂天第四失壞。彼化樂天必定失壞。天
中具足。必定失壞。彼化樂天。何者第四具足
失壞。謂一一天。住寶地處。如是寶地。清淨無
垢。如鏡不異。一天之身。無量處現。見種種
影。種種形服。種種莊嚴。如人界中日輪是
一。於無量處蓮花水池。無量百千種種處現。
如是天身。無量百千寶地之中處處皆現。如
身而見。若其有天善業盡者。彼天之身。一寶
地中影現而已。非處處現。如是失壞。如是見
已。餘智慧天既如是見即便説言。如是天者。
善業盡故將欲退壞。此化樂天第四失壞。爾
時世尊。而説偈言
    世間樂具足 不覺知失壞
    具足必有失 如日出有夜
    如是具足樂 如是必失壞
    於欲不知足 是故愛少時
    若心愛具足 或悕望常樂
    彼若捨離愛 如是常得樂
    天欲樂未足 以入地獄中
    一切皆由愛 是如來所説
    若人入地獄 百到若千到
    亦以愛網誑 故得如是惡
彼化樂天。有如是等四種破壞
又彼比丘。復觀他化自在天中四種失壞。若
彼諸天善業將盡。臨欲退時則有失壞。彼處
天中。多有種種妙鬘莊嚴。天花不蔫。處處覆
地。第一善香不可譬喩。彼鬘莊嚴。有種種色
勝妙光明。若寶光明。於十六分不及其一。彼
鬘多有七寶翅蜂。常一切時出天歌聲。如是
他化自在天中。天業若盡欲失壞時。彼寶翅
蜂。出不美聲。捨如是天種種花香。到餘處
去。餘智慧天。以知彼天臨欲退故。向之説言。
汝於今者。以放逸故。退時欲到。而不覺知。彼
業盡天如是聞已。復見彼蜂捨至餘處。彼天
自知有如是心。我福業盡。如是天子。心生愁
苦。不可譬喩。以見自樂將欲盡故。如是心熱。
與地獄火等無有異。唯除地獄。更無此火。
此是他化自在天中最初失壞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壞。彼天之身。第
一滑觸。周匝光明。形人中日。如螢火虫。彼天
之身。所著瓔珞。及餘種種莊嚴具等。所有
光明。寶壁山峯。皆在中現。如於鏡中現見不
異。若彼天子欲到退時。彼天身上所著瓔珞
莊嚴具等。山峯若壁。於中不現。餘黠慧天。
如是見已。語彼欲退業盡天言。汝放逸行。退
時欲到。汝身所著瓔珞莊嚴。無有光明。寶壁
山峯於中不現。彼黠慧天。曾見餘天臨欲退
時有如是相。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所謂彼天退
時。將到彼處。諸天業未盡者。乘種種寶妙光
明殿。三處能行。所謂虚空陸地水中。行則速
疾。無所障礙。不搖不動。若天業盡將欲退
時。彼殿搖動。行則不速。自餘諸天見其殿動
而語之言。汝於今者退時欲到。我先曾見餘
天退時。有如是相。彼業盡天。如是聞已。與天
境界將欲離別。愁火燒心。如地獄火。所燒不
異。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若彼諸天。善
業未盡。五樂音聲。莊嚴具聲皆悉美妙。所有
歌聲。美妙可愛。聞已心喜。若其有天善業盡
者。彼天五樂音聲不妙。歌聲亦爾。如瘂不異。
彼天聞已。心不生喜。以自業故。莊嚴*具中。
聲出説言。汝於今者善業盡滅。以汝放逸。放
逸行故。汝於今者。將欲到於異世間去。以業
縛故。彼天如是。以自業故。聞莊嚴聲。其心極
愁。作如是言。我於今者境界之樂。福徳業盡。
彼種種寶。所莊嚴幘。即時墮落。如是見已。生
大苦惱。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於三
界中。更無有處。有物是常。一切無常。如是六
天是失壞處。彼如是天善業盡故。必定當退。
此失壞天悕望此天持戒生者。善業盡時必
定當爾。如是第五山樹具足地處諸天。牟修
樓陀夜摩天王。迦迦村陀世尊塔中所有經
字。示彼天衆如是説言。汝等天衆。捨離放逸。
勿放逸行。放逸味苦。地獄中受。一切欲味。悉
皆如是。彼諸天衆。聞第三佛所説經已。若天
放逸樂放逸者。放逸則減
於六經中迦迦村陀如來所説第三經竟
爾時彼處夜摩天主。知彼天衆心生厭離。而
告之言。汝等天衆。已聞大仙所説正法。能盡
諸苦。除捨放逸。爲天人説寂靜之法。汝等天
衆。已聞第三如來之法。汝於今者。聞法律
已。精勤修行。復聽餘佛所説之法。聞已攝取。
則得利益。退此天已。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牟
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説已。一切天衆。皆白
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唯願天王。利益我
等。安樂我等。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衆言。
汝等天衆。一切皆看此之第四如來之塔。種
種珍寶。而爲莊嚴。無量百千光明照燿。有種
種寶。間錯奇麗。無量功徳之所莊嚴。光明普
覆。此天世間。一切遍滿。爾時天衆白天王
言。我今已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衆言。
汝等今者。一切共我詣如來塔。天衆答言。如
是天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并天衆等。相
隨而去。到佛塔已。其心清淨。頭面敬禮如來
之塔。心則清涼。禮已則起。看毘葉婆如來
之塔。彼如來塔。種種妙寶。光明照燿。如前所

彼佛塔中寶壁之上。有經法字。利益天人所
謂説言若有人能成就七法。則生天上。何等
爲七。一者所謂有善男子。聞法聞義。聞法修
行。聞法善意。隨所聞法。心則攝取。聞已堅
固。聞已受持。聞已愛樂。心生喜樂。此善男
子。近七功徳。具足知識。何者七種知識功徳。
皆悉具足。所謂一者如説而行。二者近他如
説行者。三者則能如説而行堅固攝取。四者
得法堅固思惟。五者住意。六者謂近同善業
者。七者他教不取他惡。近如是等七種功徳
具足知識。云何名爲如説修行。如是知識。善
行善作。若有所説。知量少説能爲利益。時相
應説。方相應説。不疾不遲。多義少語。美妙易
解。與法相應。自他利益。如是而説。如彼所
説。如是而行。云何近他如説行者。常正修行
身口意等。意内外淨猶如眞金。彼人如是如
説修行。云何名爲如説而行。堅固攝取。若有
所作。普清淨作。三種作業。觀察彼業。善清淨
已。生天人中。乃至涅槃。如是之人。或自思
惟。或從他聞。此業報樂。堅固喜樂。堅固攝
取。如是知識。堅固攝取。彼善男子。云何得
法堅固思惟。所謂善淨堅固攝取。二世利益。
如是見已。堅固思惟。如是堅固思惟意者。或
從他所得聞堅固善業果已。或自思已。喜樂
眞諦。如是喜樂眞諦知識。云何住意。此多聞
已。意則不亂。此名住意云何爲近同善業者。
謂見他人同己功徳。如是見已。則近彼人。云
何他教不取他惡。餘人非法似善法者所不
能牽。如是親近七種功徳具足知識。善男子
者。或生人間。或生天中。此説初法
何等復是自餘六法成就彼法。得生天上。所
謂多聞攝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熱惱他。不誑
等六。此等七法。如是已説。成就如是七種法
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如七大殿。
若王大臣。乘如是殿。五樂音聲歌舞喜笑。妙
鬘莊嚴。如是而行。向遊戲處。如是七法。若人
成就。行向天處
何者多聞而名多聞。謂聞眞法。聞已調伏。不
生憍慢。如其所聞。多聞増長。不放逸行。智不
厭足。常諮問他。自己功徳。不向他説。不
己名。此多聞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
中。此第二法隨順正入修行成就
云何第三攝取修行。謂聞法已。攝取修行。若
復有人得聞法已。於非法律。攝取修行。唯聞
法已。荷法重檐。不修不行。不取法果。若復
有人。以智慧鉤。調伏持戒。若智不靜。則彼持
戒。猶如晝燈。無有光明。不堅不實。若持戒
中。有智和合。彼人猶如火燈光明。堅而復實。
得果不虚。若修法者。得説言堅。非唯口中
言説爲堅。彼人身業口業意業。皆悉寂靜。身
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三法
云何第四名不懈怠。言懈怠者。所謂不作。何
名不作。隨所作法。發已不作。不能究竟。彼如
是法。精勤不斷。則能究竟。若是懈怠不精勤
者。不能究竟。少發起者。於世間法。出世間
義。不具足行。若懈怠者。一切所作。皆悉羸
劣。爲一切人之所輕賤。毀呰嫌薄。自受苦惱。
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懈
怠所壞。如是懈怠。應當捨離。如火如刀。如墮
嶮岸。如惡毒蛇。若爲懈怠所破壞者。則不精
勤。無有威徳。如羊不異。彼則無智。種種所
作。一切不知。若智非智。若法非法。應行不
行。一切不知。何以故。以不讀經。不聞法故。
以懈怠故。若復有人。論開心意。於智所知。
若法非法。一切皆知。應作不作。應行不行。一
切皆知。如是等法。智慧所知。一切皆知。智及
精進。懈怠者無。彼懈怠者。如盲不異。身壞
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出世間
義。一切皆劣。受第一苦。他舍而乞。常依他
門悕望乞匃。常看他面。第一惡色。頭髮覆眼。
眼目乾燥。脚爪皮等一切焦枯。四出巷中。家
家乞行。辛苦活命。一切輕毀此因縁故。應當
捨離一切懈怠
與此相違。勤精進者。一切所作皆悉成就。乃
至涅槃。何況其餘世間之法。身壞命終。生於
善道天世界中。以是等故。若天若人。一切皆
應捨離懈怠。勤發精進。時彼世尊毘葉*婆
佛。而説偈言
    懈怠意及幻 或慢或惡口
    或捨離智等 此是失壞地
    親近惡知識 捨離善智識
    或復邪見等 此是失因縁
    不知善不善 非時而語言
    或信婦女等 此不饒益地
    近何人何人 何處何處食
    身自不利益 此法令人輕
    壞勇若失念 或爲王所憎
    或心堅強等 此法未時死
    不諦知業果 及以法非法
    離善知識者 則墮於惡道
    懈怠若多睡 或貪著諸味
    瞋及故妄語 若惡口言説
    多貪若憍慢 心動捨離法
    若習近婬欲 或讃婬欲法
    如是有三過 懈怠是根本
    若勤精進者 則無諸使過
    一切精進者 必定成就果
    如所應精進 業必定得果
    如是三種業 能得三種果
    三聚三根本 決定三有行
彼佛世尊毘葉*婆塔壁上書字如是説偈。毀
呰懈怠。天衆見已。作如是言。我等決定捨離
懈怠。從此懈怠有枝條過。如佛所説。懈怠之
者。若天若人一切作業。於一切時。一切減劣。
若天若人不懈怠者。次第乃至到於涅槃。此
第四法。人天之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五法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謂念也。一
切法中能爲妨者。所謂懈怠。如是一切世間
之法攝涅槃者。念則是根。若出家者。若在家
者。念不放逸。不放逸行。一切所作。皆悉成
就。如是之人。數數作業。如法作業。勤發精
進。隨所悕望。心念正行。彼人五根。護五境
界。心不迷惑。眼見色已。於彼色中不生欲染。
心不憙樂。如色實見。知其根本。見如是色根
本因縁。何因縁生。彼人如是知見色已。心不
濁亂。如是彼色。則不能牽。以如實見如是色
故。若出家者。若在家者。若天人等。知生色
過。欲生色過。已滅色過。如是念知某方某處。
心縁彼色。如是境界之因縁故。共眼生識。由
彼境界。已生我畏。此無垢念。能除煩惱。我以
此念已除如是境界怖畏。如是怖畏因縁而
生於諸境界。第一悕望心正念故。則能除遣
無量種色境界怖畏。念縁能除。於念念中。稍
除漸除。譬如世間善巧銅師。以好銅器。置火
中已。然後治之。如是數數。入火復治。勤不休
息。漸漸除垢。令其滑淨。如是善念。數數除
垢。爾乃清淨。又如瓶師。因縁合集。以久習
故。泥團成瓶。如是之人。勤心發念。修集因
縁。如縁生瓶。正念觀察。如所著衣。從初次
第。念念至盡。如是如是。始發善念。次第乃
至一切過盡。得見眞諦聖印印心。彼過相盡。
過相盡故。人則知之。是故若有欲得善者。當
一切時如實正念。若眼縁色。念繩縛心。令不
動轉。如調惡馬。如是善念。於先住持。過去
境界。攀縁念已。如是復遮現眼境界。念九十
八。云何念住。謂生欲染。不生觀風不能令動
如是念住。如實思惟。此色彼色。有無量種。無
量形相。觀四聖諦苦集滅道。令彼欲染一切
寂靜。或令欲染一切盡滅。或皆微薄。此是何
者善法勢力。所謂繋念是其根本。一切善法。
皆依念住。如是轉行。是念現在
云何復念未來世法。未來未有。未生未見。彼
境界相。云何而念。若得境界。是則可念。未來
世中境界未有。當云何念。彼所念者。雖復未
來。見因縁相。攀縁未來。如是得念。謂見有
人。修身口意。善業行者。見已則念。如是之
人。決定生天。若見有天惡業行者。見已則念。
如是天者。必墮地獄。如是念知。此第五法。於
人天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六法。於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謂
第六者。不熱惱他。若不惱他。其心寂靜。不生
分別。此有梵行。此無梵行。見他敷具。病藥所
須。不生譏嫌。不自言是。亦不説言。我能持
戒。若少持戒。少讀誦經。於檀越所。不自稱
説。等心怨親。常念三寶。不朋破戒。不惱持
戒。於諸檀越。不數參承。而取資用其心柔潤。
數數諮請。説法師長常住空閑。常一切時近
梵行者。如是功徳相應之人。不熱惱他。如是
於他不熱惱故。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七法。於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
謂不誑。自隱功徳。除去惡業。心意正直。衣鉢
知足。恒常乞食。山谷巖窟。樹林中住。行食
知足。其心平等。無有高下。非無因縁。人中遊
行。疑有虫處。不行於彼。不壞澤中水岸河坎。
畏殺虫故。不呪霹靂雷電雨等令墮傷殺。不
説星宿日月薄蝕諸曜吉凶。而求財物飮食
供養以資自命。不常往返一檀越家。亦不戴
面仰頭而行。亦不動脣詐作誦習。不高聲語。
亦不私竊。不著間雜鞾鞋履等。不以雜繩用
繋身體。自身不著雜色香嚢。至敷具等。皆悉
不畜。無戒功徳。大衆會處。則不入中。不令他
人到於城邑聚落等處説己持戒本望利養。
不種種處妨亂心意。不貪不求。不近村住。於
舊知識親眷等舍。不自在入攝令屬己。不彰
他惡。不隱他徳。見他實過。屏處不説。捨棄婦
女。如遠惡蛇。於諸婦女。不共語説。不與同
行。饒華之樹。一切不往。可愛園林。亦不遊
行。畏聞可愛衆鳥聲故。畏聞彼聲欲心動故。
是故不欲聞彼鳥聲。饒聲水河。不近坐禪。畏
聞彼聲心動亂故。多熏香花。不近坐禪。亦不
近行。何以故。畏鼻聞香心意動故。亦不觀看
種種諸鳥。種種色鳥。鵝鴨命命。若孔雀等。多
欲諸鳥。不看不見。不近彼行。畏心動故。畏見
畜生婦女因縁欲心發故
椰子果樹波那*婆樹。母柘果樹。菴*婆果
樹。毘羅果樹。迦卑他樹。波留沙樹。佉殊羅等
種種林樹不近坐禪。恐畏生心貪其味故。捨
離果樹。在寂靜林。無味可貪。無多人衆。在安
樂行園林之中。如是坐禪。勤發精進。共過怨
鬪。心恒不亂。乃至不取爲寺因縁。犁地之土。
如是斷愛。朽壞鐵鉢。以繩連綴。用受飮食。而
心不念銅銀等鉢。不畜三椀。所有袈裟。不翻
披著。於夏天時。除大小便。更不餘行。乃至
一歩。畏殺虫故。食奢彌果。時食好果。不食
爛果。食小棗等。不看不食。若食梨果。佉殊羅
軟棗豌豆。若朽豆等。不看不食。恐畏其
内有諸虫故。於自屋壁所生諸虫。終不除却。
畏傷損故。畏其死故。坐處一坐。不觀他鉢。畏
貪食故。若行道時。不近他行。恐爲妨故。饒虫
之地。不大小便。畏傷虫故。畏殺虫故。乞食行
時。看一尋地。以直心故。恒常親近正直心
者。如是比丘。不集諸物。於一切物。皆不悕
望。於希有物。心不樂見。常勤坐禪。彼善比
丘如是不誑。彼善比丘。如是持戒。清淨不犯。
如是淨命。如是内心。清淨善淨。如是比丘。如
説學句。堅持不犯。彼善比丘。如心所念。如是
道生。常淨命故。有善意生。不樂劣生。願生善
道。時彼世尊毘葉*婆。佛而説偈言
    清淨命之人 寂靜身口意
    坐禪而離愛 去涅槃不遠
    頭陀不放逸 塚間樹林中
    常如是處住 去涅槃不遠
    塵土物敷具 一鉢復破壞
    根果食知足 彼人安樂行
    於欲解脱人 常樂於知足
    善意勇健者 去涅槃不遠
    不諂誑之人 遠離於塵垢
    其心如虚空 去涅槃不遠
彼佛世尊。如是讃歎善行比丘不諂誑者」
成就如是七法之人。是善男子若行欲者。沒
生死海。則是畜生。形雖是人。而實非人。若能
成就七法之者。則爲善人之所讃歎。身壞命
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受天樂已。退生人中。
則得涅槃。以餘業故。第一善者。此七種法。所
謂從初近善知識。次第多聞。攝取修行。不懈
怠念。不熱惱他。不誑等法。如是七法。非諂曲
法以如是等七法寶藏之因縁故。得生天中。
若天等中。得七法已。莫放逸行。令福徳盡。天
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天不應行放
逸行。以自破壞。於諸有中。無有放逸。行放逸
行而得樂者。人中成就如是七法。則生天上。
有三因縁。天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所
謂三者。不聞正法。近惡知識。不信業果。若
不成就此七種法。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爾時
天主牟修樓陀告天衆言。此等一切。汝等已
聞。彼佛世尊。以憐愍心。利益衆生。已如是
説。時彼天衆。一切皆共白天王言。我等今者
已聞如來此所説經。彼佛世尊。憐愍世間。
已作利益。爲除放逸。故如是説。牟修樓陀
夜摩天王。告天衆言。汝聞此經。勿行放逸。天
放逸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何以故。汝以大
價貴重之物。貿得此間天中生處。今者不應
以放逸故。令其空盡。如佛所説。如是經法。攝
取正行。捨離放逸
於六經中。毘葉*婆佛所説經典第四已竟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六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六夜摩天
之十二
爾時第三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示其天衆。佛
塔經文。令彼天衆心純熟已。復示生死衰惱
之處。無量百千諸過充滿。恩愛別離。近不
愛者。所謂老死憂悲啼哭衆過。皆滿具足。失
壞生死。乃是具足一切諸衰惱處。爾時天王。
既見天衆心善調伏。然後復以憐愍心故。利
益衆生。如是告言。汝等天衆。今者應知一切
諸天放逸行故。必致衰惱。後死到時。心則生
悔。極大熱惱。得大殃禍。當於彼時。無有方
便而可得脱。業繩繋縛。如是將去。獨而無伴。
若人若龍。或地獄人。將入地獄。死羂所縛。無
有同侶。唯除善法若不善法。在於一切諸衆
生海。時彼天衆。復白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
言。如是如是。當於爾時無一同侶。除法非
法。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衆言。汝等天衆。
應如是知。更無同伴
又復告言。汝等天衆。若欲増長信心種子。欲
得安樂。畢竟除苦。今此天中。又復更有閻浮
那陀金寶妙塔。眞珠網覆。有七寶柱而爲莊
嚴。種種雜寶。種種光明。是迦那迦牟尼佛塔。
我今共汝一切天衆。往詣彼塔。到彼塔已。禮
拜供養入彼佛塔。入彼塔已。隨彼塔中所有
諸法。一切遍看。見已攝取。得已修行。以自利
益。出於生死。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