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正法念處經 (No. 0721_ 瞿曇般若流支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100] [Prev]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故一切時 當勤加精進
    遠離於放逸 則得寂滅法
如是菩薩鵝王。昇彼山上。以美妙音。説此偈
頌。令天女歌皆悉掩蔽。其聲不美。時諸天衆。
聞鵝王音。皆生愛樂。遍於山上。一切諸天。得
未曾有。謂是歌音。以貪著心。非敬重法。一切
皆來向山峯中。至鵝王所。爾時菩薩鵝王。復
以偈頌如前所説。時諸天衆天子天女。聞其
音聲。心皆隨順。如是鵝王。於人中時。大長
者子。名優鉢羅達多。於迦那迦牟尼佛所。得
聞正法。而來生此。今以妙音。敷揚宣説。勝妙
無等。天子天女。一心諦聽。鵝王所説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二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三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四十二夜摩天之
二十八
爾時鵝王。告諸天衆。常當聽法。勿行放逸。當
近善友。能利他者。詣之聽法。聞正法已。以敬
重故。是人善心乃至涅槃漏盡大樂。有二種
人生於梵福。一者善觀察持。二者求漏盡。
復有二種。一者常説法。二者常聽法。如是法
師。猶如父母。爲人説法。能出生死。得究竟
善法。如是法師。猶如父母。説法之人。以法布
施。法之施主。令他聞法。既聞法已。心得清
淨。直心敬重。聽法之人。得三十二功徳。何
等三十二。法師説法。於聽法人。猶如父母。
於生死中。猶如橋梁。所謂聞所未聞。聞已覺
知。知已思惟。既思惟已。則修行入。既修行
已。則能安住。安立他人。共彼思量。若得衰
惱。其心不動。未種善根。能種善根。思量増
上令根熟者而得解脱。令邪見者入於正見。
若不善念生。能令斷滅。増長善心。斷不善因
縁。不放逸行。親近善人。離慳諂曲。供養父
母。信業果報。集長壽業。世人稱歎。諸天所
護。所念成就。得如法樂。離於懈怠。發勤精
進。知恩報恩。常修念死。於命終時。心不悔
恨。終得涅槃。如是聽法。三十二功徳説法之
師。猶如父母。説法示人。畢竟利益。不濁心
説。以清淨心。利益衆生。通達智慧。聞是法
已。如佛利益。於生死中。而得解脱。是聞法
者。於無始來流轉生死。未曾聞法。於法師所。
初得聞已。發希有心。如生盲人。良醫決瞙。
得見世間種種色像。本所不見。種種妙色。見
已歡喜。如是衆生。於無始來。流轉生死。癡力
所盲。得聞正法。於覺分地。種種善根。可愛
四聖諦。本未曾聞。經義光明。見之歡喜。如生
盲人見色歡喜。見覺分地。心生歡喜。亦復如
是。是名聞法第一功徳
復次第二聞法功徳。以聞法故。内心思惟。法
有何義。若自不解。從他諮問。如是法者。有何
等義。是聞法者。從他聞法。復自思惟。以思
惟故。修習増長。説法義故。前後相應。至心
受持。數數觀義。以觀察故。心則歡喜。如是如
是。隨所思惟。憶念觀察。通達深義。是爲聞
法第二功徳
復次第三聞法功徳。隨所聞法。聞已思惟。如
此之義爲何意説。如此之義。何因縁説。如是
之義。爲調伏衆生。是故宣説。復與同心同行
之人。而共思量。思惟前後。得大利益。終得涅
槃。是名第三聞法功徳
復次第四聞法功徳。思量前後説法之義。了
知而受。了知受者。名曰如所説義。身口意業。
攝受修行。作三善業。修習増長。攝取説法。以
清淨心既受持已。句句思量。尋其因縁。隨其
所思。隨思則得未曾有義。以得義故。則能滅
諸煩惱結使。悉能攝受無量功徳。戒施智慧。
深心勝故。戒施智故。是名第四聞法功徳。當
樂習行。修習増廣
復次第五聞法功徳。善聞善攝。三種之業。自
修堅固。聞法安住。若沙門婆羅門。若在家
人。説某善男子安住正法。如説修行。如是修
行。能知自住。又攝受法。隨其所住。能滅百
千億那由他劫百千萬億億億生死。能滅無
量百千萬億地獄餓鬼畜生之苦。是名聞法
大功徳聚。修習親近。得多利益。説法之人。示
人涅槃。如佛世尊。令住法中。是爲聞法第五
功徳。聽正法故
復次第六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自住法
中。建立他人。令成法器。令厭生死。示安隱
處。説苦集滅。自他二身。倶生福徳。利益他
故。得大功徳。隨所聞法。轉轉増長。隨滅煩
惱。亦復如是。煩惱滅故。而得涅槃。以聞正
法。得此功徳。是名第六聞法功徳
復次第七聞法功徳。修習増廣。何等功徳。所
謂若逢衰惱。其心不退。聞業報故。雖逢衰惱。
心不退沒。不作惡業。不作惡口。不惡思惟。不
壞勇猛。是名第七聞法功徳
復次第八聞法功徳。云何功徳。或見他人。或
知他人。來從求法。或求聞法。或從求戒。或求
智慧。離於憍慢。爲之解釋。隨其所説種種
分別。令其淺易。是名第八聞法功徳
復次第九聞法功徳。聞正法者。種善根子譬
如稻田。封畔不壞。放以清流。下種芽生。往
法師所聽聞正法。以善種子。種於耳田心之
封畔。亦復如是。至於熟時。多收果實。救於地
獄餓鬼畜生飢儉惡怖。救三惡故。一切衆苦
皆得斷滅。住於曠野。解脱一切怖畏處故。得
入無上寂滅之處。因説法故。得入涅槃。説法
之人。猶如世尊。是故聽法功徳。出生死中。
最爲第一。常當親近。專心聽法。聞已修行。是
名第九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聞法功徳。云何功徳。既已種於聞
法種子。當善護持。令其成熟。若人聞法。善
根種子。常習行故。則得成就。譬如稻田。以時
下種。以日光照。時至則熟。聽法之人種諸善
根。以智慧日。令得成就。亦復如是。以是因
縁。常應詣於説法之處。聽受正法。是名第
十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一聞法功徳。何等功徳。如是成就。
以心善根。常詣法會。聽聞正法。聞法受持。思
惟攝受。以是因縁。令心調伏。能滅煩惱。煩惱
盡故。則得解脱。以解脱故。厭有爲法。應作是
念。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
有。一切皆由聞法功徳。是故應當常聽正法。
是名第十一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二聞法功徳。有異方便。是大功徳。
解脱之因。何等功徳。所謂令邪見者。入於正
見。無始流轉。在生死中。聞於惡法。攝受邪
見。以邪見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正法。
樂習親近。修令増廣。能捨邪見。修行正法。増
長正智。得第一樂。無誑之樂。以聽法故。修習
増長。是名第十二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三聞法功徳。何等功徳。習修増
廣。所謂若生微少不善念心。即能除斷。若生
欲覺。修不淨觀。而斷滅之。若生瞋恚。修慈心
觀。若愚癡覺。應當觀察十二因縁對治斷滅。
以聞法故。知對治法。非不聞法。以聞法故。尚
滅如是三不善根。微細覺觀。況隨煩惱。是故
聞法是大功徳。是名第十三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四聞法功徳。以聞法故。滅於不善
覺觀之心。猶如日光。滅於闇冥。智亦如是。能
滅一切不善之闇。令法増長。煩惱損減。離聞
正法。則不能滅。是爲第十四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五聞法功徳。所謂能令善心増長。
以此聞法功徳力故。非唯滅於不善覺觀。復
増善觀。善觀増故。則得智慧。譬如少火置草
木中。以風吹故。火則増長。少善根生。亦復
如是。以智慧故。而得増長。若聞正法。聽受其
義。生一念善。能滅無量百千劫生死。令不復
生。既知如是聞法功徳。當勤聽法。無有異法。
能作此護。以聞正法。作大施主。行於布施。
以聞法故。捨離非法。以聞法故。而得智慧。既
觀如是聽法功徳。能出生死。應當精勤。乃至
盡壽勤聽正法。如是聽法。第一救護。第一歸
依。能出有海。是名第十五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六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能避
不善因縁。若不善縁生觀惡道畏。智慧之人。
觀已捨離。怖畏生死。若不善縁生避而不行。
爲不生故。勤行精進。持戒智慧。若生貪心。應
行布施。若生慳心。不貪滅之。以智慧心。破壞
愚癡。以如實見。滅不善觀。以正見心。斷於
邪見。以正覺觀。斷妄分別。若起樂覺。當觀
衆苦。若起實覺。當修空觀。若起我覺。當觀無
我。是爲如實對治覺觀。若因縁生當遠離之。
若細若麁若中。當斷滅之。一切不善因縁生
者。聞正法故。能遠避之。若不聞法。則不能
避。一切聞法。如安隱藏。是名第十六聞法
功徳
復次第十七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放逸
之人。以聞法故。滅惡覺觀。行不放逸。不放逸
人。能攝諸根。一切善法皆得増長不放逸人。
能斷一切不善之法。其人則去涅槃不遠。得
一切安樂。以何因縁。斷於放逸。謂聞正法。
聞正法故。知放逸過。則能遠避。聞正法故。
能調諸根。調五根故。則能攝心。善念増長。滅
惡覺觀。以善觀故得第一樂。一切煩惱放逸
爲本。亦如一切善法之中。不放逸心以爲根
本。聞正法故斷除放逸。是故衆生常應一心
聽受正法。聞已修行修習増長。是名第十七
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八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聞
正法故。親近善友供養善人。愛重尊敬。思
惟籌量。近善友故。得大功徳。若近惡友。多招
過咎。無有餘法。得近善友。如聞正法。聞正法
故。得近善友。是故第一梵行。謂近善友。是
名第十八聞法功徳
復次第十九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聞正
法故。能斷姦詐慳嫉之心。若近善友。得何功
徳。近善友故。得勝功徳。所謂能斷姦詐慳嫉。
以聞法故。能如實信業及果報。若有衆生姦
詐慳嫉。身壞命終。墮於惡道。或墮餓鬼。或墮
地獄。若本多行姦詐慳嫉。以聞正法。即能捨
離。毀之不行。於先所作。厭離悔過。見他姦
詐。勸令不作。令他厭離。悔本所作。令住善
道。以聞正法。得此功徳。於人天中。第一堅
固。謂聞正法。是爲第十九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得聞
法已。供養父母。知業果報。知於福田。是上功
徳。第一福田。所謂父母。以是知業果報因縁。
能爲種種供養父母。多設敷具。病痩醫藥。所
須之具。隨其所作。供養父母。能生梵福。以福
徳故。後得涅槃。又以聞法供養父母。衆人所
愛。於現在世。爲一切人之所讃歎。命終之後。
生於善道。受諸天身。聞法力故。終得涅槃。是
故智者知此功徳。乃至失命。常當供養父母
福田。正行正意。一心敬重。是名第二十聞法
功徳
復次第二十一聞法功徳。所謂知業果報。知
業報故。不樂異法。以聞正法。能知業果。若念
不善。知不善念。若心念善。知心念善。如實
知於。業之果報。若心縁念不善之法。知不善
念。後得不善不愛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以是知故。不復生於不善之心。以此不善。定
知當得不愛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以作
如是惡業縁故。我身必當墮於地獄餓鬼畜
生。此三種業。以聞正法而得了知。離聞法已。
餘無能知。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應聽法。若
常聞法。修習善業。則不造作不善之業。是名
第二十一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二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能
集増長長命之業。聞正法故。信業果報。不作
殺生偸盜等業。隨何善業。樂修増廣。生天人
中。壽命延長。以聞正法。樂修増廣。是故復
得如此功徳。壽命延長。以此聞法因縁。生天
人中。若生天上。於餘天衆。最爲長壽。飮食遊
戲。受第一樂。以聞法故。若生人中。種種色
力。財富長壽。生好國土。常習正見。以聞正
法。樂習増廣。必得出苦。若人能以善心聽
法。第一福徳。爲聽法故。若行一歩。皆生梵
福。聽正法者。常行聽法。得善身業。聞已讀
誦。得善口業。聞已心淨。得意善業。是聽法
者。三業善故。生天人中。受於第一最勝富
樂。壽命長遠。終得涅槃。如是一切諸大功徳。
皆由聽法。非餘能得。是故聞法第一安隱。是
名第二十二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三聞法功徳。何等功徳。謂聞法
者。一切衆人之所稱歎。持戒功徳。及以多聞。
調伏勝慧。一切世人。皆共恭敬。禮拜問訊。於
一切人。美言直心。如是之人。功徳相應。於
微塵惡。常生怖畏。衆所知識。一切讃歎。若得
惱亂。衆人救護。是聞法者世所讃歎。是名第
二十三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四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諸
天之所護念。聞法之人。善業相應。身行善業。
口行善業。意行善業。以此功徳。諸天所護。以
此人故。衆人安隱。此人命終。無量人衆。
得利益。護此人故。魔衆損減。正法増長。見此
因縁。是故諸天晝夜守護。常隨其後。隨其所
作。一切成就。天恩力故。以善業故。互相爲
因。彼所作業。既得成就。隨所作業轉修増廣。
一切善業。皆得成就。如是次第。二世利益。如
是聞法功徳。即是第一安隱之藏。是名第二
十四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五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一
切憶念。皆得成就。是順法行。智慧之人。持戒
布施現前業報。一切憶念。皆得成就。隨其所
作皆得成就。無能劫奪。若其所作。易得成就。
如法受用。離五種難。正命清淨。不爲他攝。身
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是名第二十五
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六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如
法富樂。同持戒者。豪富之人。悉來親近。同持
戒故。迭相齎遺。所得財物。非害人得。非
他人。順法得財。施法行人。其人布施功徳。上
上増長。二世利益二世安樂。以聞法故。得此
功徳。是名第二十六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七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智
慧。遠離懈怠。以聽正法。聞懈怠過。以懈怠
故。於諸世間出世間法。義不得成就。以聞法
故。捨離懈怠。一切所作。常勤精進。正念不
亂。離懈怠人。一切所作。方便疾成。如時所
作。如法所作。一切成就。二世利益。若離懈
怠。常勤精進。一切所作。皆悉究竟。一切發
心。無不成辦。若本懈怠。聞正法故。知懈怠
過。速捨離之。如捨刀火。以懈怠故。能壞一
切世間作業。聞懈怠過。一切義利皆得成就。
以聞正法功徳力故。是名第二十七聞法功

復次第二十八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次
第聞法。起報恩心。知他恩分。聞正法中説報
恩故。思念報恩。知恩報故。一切親友悉皆堅
固。以功徳故。一切怨家。猶如親友。若人少
恩常念不忘。知恩報恩得大功徳。是名第二
十八聞法功徳
復次第二十九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修
行念死。第一勝念。所謂念死。以常念死。則
懷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惡業。設見美色。不念
分別。聞諸樂音。亦不憶念。若聞衆香。不貪不
樂。亦不憶念。若舌得味。不貪不樂。亦不憶
念。若身得觸。不貪不樂。亦不憶念。意思惟
法。不貪不樂。亦不憶念。斷離如是一切有
網。如是之人怖畏死故。觀諸世間悉無堅固。
一切皆苦。一切無我。一切皆空。實見之人於
一切處。若天若人。無有著心。何況地獄餓鬼
畜生。於五道中。悉斷悕望。而得解脱。於一切
生死苦中。不復欣樂。怖畏厭離。以厭離故。而
得解脱。得解脱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若離聞法。不得如是梵行立
等厭離功徳。是故應勤聽受正法。親近師長。
供養聽法。現在未來。二世利益。所謂近善知
識。聽聞正法。以此二法。而得安隱。是名第
二十九聞法功徳
復次第三十聞正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以
聞法故。死時不悔。修念死者。若有過起。則
能速斷。若三種垢。貪瞋癡起。生死因縁。以
念死故。則能斷除。以斷三垢。不生不死。不退
不出。無有異法。能斷此法。以得聞法功徳力
故。得如是法。一切安隱功徳之中。聞法功徳
第一根本。爾時鵝王菩薩。説迦那迦牟尼所
説經法。爲天衆説。正法相應。是爲第三十聞
法功徳
復次第三十一聞法功徳。何等功徳。所謂死
時。心不悔恨。若得聞於正法之義。行善業故。
於命終時。心不生悔。隨所聞義。既得聞已。憶
命思惟。既思惟已。於佛法僧。増長淨心。以
心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身
心淨故。臨命終時。見於善道。有白光明可愛
天處。見生處故。轉増淨心。隨其淨心。信佛法
僧。轉生勝處。若作四天王業。心淨信故。生
第二天。若有三十三天之業。生夜摩天。若有
夜摩天業生兜率陀天。如是展轉。乃至第六
他化自在天。以心淨力故。得増勝處。如是一
切。皆由聞法。若離聞法。終不能得。若聽正
法。於命終時。爲救爲歸。是名第三十一聞法
功徳
復次第三十二聞法功徳。何等功徳。以聞法
故。終得涅槃。聽法功徳。於一切功徳。最勝最
上。何等勝上。所謂涅槃。以聽正法。修習増
長如説修行。如實成就。其人決定。能斷煩惱。
到於涅槃。如是善時鵝王菩薩。爲斷夜摩天
衆放逸行故。以無等音説於眞法。天衆皆生
希有之心。爾時天衆。聞佛法故。心得清淨。一
切天衆。白鵝王言。於此天中。汝是天主。以有
智慧辯才力故。我等天衆。猶如畜生。以放逸
故樂於境界。常爲欲愛。自害心故。鵝王音聲。
我等歌音。所不能及。爾時鵝王菩薩。説於正
法相應頌曰
    以聞正法故 能止於惡法
    以離惡法故 常得安隱處
    以聞正法故 其心得清淨
    能令心安住 不作衆惡業
    聞法能總持 聞法不造惡
    聞法知業果 後得於涅槃
    聞法故知法 聞法故信佛
    智者聞法故 能解脱衆苦
    以聞正法故 能知眞法相
    是故有智者 當勤聽正法
    聞如來説法 能離於生死
    斷離三種愛 得至無盡處
    以聞正法故 知四法因縁
    及諸法生滅 聞法皆能知
    以聞正法故 了知陰界入
    如是二種相 智者應修行
    第一大力過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知
    以惡大力故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滅
    於一切轉相 一切不轉相
    以聞勝法故 一切皆能知
    若死時欲至 則受大苦惱
    以念聞法故 死苦不能亂
    以聞智慧故 燒諸煩惱樹
    以智火燒故 滅已不復生
    聞法不放逸 則得一切樂
    聞法故安隱 是故應聽法
    得聞正法已 近智及耆老
    能到無上處 永離老病死
    聞故不造惡 聞故順法行
    聞法故離苦 聞法最第一
    以聞正法故 得三業清淨
    若求清淨者 當勤聽正法
    以依聞法故 堅固勤精進
    是則能速度 廣大三界海
    聞法之財富 世間最第一
    多財不知義 智者説貧窮
    遠離於師長 失聞正法財
    是人無命果 爲惡所破壞
    放逸懈怠人 親近惡知識
    是人無命果 如殖種沙鹵
    遠離見聞法 是則爲盲人」
    若人遠離法 而行於非法
    是人捨離藥 攝取於疾病
    若人近善友 増長無量法
    猶如注大雨 河流皆増長
    順法寂靜行 夙興念正法
    必定得安樂 不爲放逸誑
    既知智功徳 智者應修行
    非是無智者 而得受安樂
如是善時鵝王。爲諸天衆種善根故。數數爲
説利益之法。斷無利益。説佛經法。爾時天衆。
既聞法已。生敬重心。生歡喜心。放逸薄少。天
同業故。復詣異處而受天樂。善時鵝王。
以迦那迦牟尼所説經。名集無量功徳聞法
堅固經。爲諸天衆。具演説已。復詣異處。思
念法。樂行地天五樂音聲。受五欲樂。乃
愛善業盡。以惡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
生。若有餘業與人同業。生於人中。大富安樂。
善持禁戒。常樂聞法。第一順法。聰慧正見。
或爲王者。或爲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
以聞慧。見夜摩天名種種雜地。衆生何業。生
此地處。彼見有人造作善業。身口意善。正見
正命。遍行善行。直心樂實。不殺不盜。遠離邪
婬。若在夢中。見於女人。心不親近。晝亦不
念。濁心覺觀。如我此身。以捨邪婬。得善果
報。離邪婬故。得生天上。與諸天女圍遶受樂。
捨離女人。悕望天女。以求天女。名濁梵行。望
生天故。捨離邪婬。我先與女人歌笑舞戲。是
爲不善。當墮惡道。以是義故。於本所習。不生
貪欲。覺觀之心。不念本習。歌舞戲笑。若心
生念。尋即斷除。以是因縁。命終生於種種雜
地。既生此地。善業果成。五欲和合。天子生
已。以善業故。一切天處。雜寶光明。自然而
生。所謂無量金剛種種山峯。種種光色。如毘
琉璃。因陀青寶。大青寶王。車磲頗梨。赤蓮花
寶。及餘種種。百千光明。周遍天處。初見如
是種種光明。眼識樂著。本未曾見。見之樂著。
種種音聲。歌衆樂音。不可譬喩。復聞種種天
之妙香。新生天子。初爲如是。三種境界。無
等無比。心生樂著。退光明林。諸天女衆。見新
生天子。從林中出。其林種種光明。莊嚴如是。
天子以善業價。貿得天女。時諸天女種種莊
嚴。皆悉端正。種種妙色。種種歌詠。天樂音
聲。爾時天子。爲諸天女。無始愛欲。引其心
故。以歡喜心。近諸天女。或有天女。手執樂
器。作衆妓樂歌衆妙音。復有天女。聞妙花香。
愛眼含笑。以視天子。復有天女。在於地上。手
執樂器。出妙音聲。復有天女。手執妙花。馳
赴天子。復有天女。手&T016254;種種上味天飮色香
味具。離於醉過。到天子所。以蓮花葉。盛天上
味色香味具飮已。増悦過踰十倍。是爲心著
第四境界。先著妙色。次聲香味。又復身受種
種樂觸。隨意所念。念之即得。是名新生天子
著五欲樂。爾時新生天子。共諸天女往詣。一
切隨順欲林。受五欲樂。爾時新生天子。天女
圍遶。觀諸天衆。種種遊戲。或有遊戲在於榛
林。或有在於山峯遊戲。或有遊戲作五樂音。
或有天子。共諸天女種種莊嚴。在虚空殿遊
戲娯樂。或有天子。手攀樹枝歌舞戲笑。五樂
音聲。爾時新生天子。見諸天衆如斯遊戲。心
生歡喜。天女圍遶。共入天衆。和合遊戲。新生
天子。共諸天女遊戲受樂。自業相似。受五欲
樂。久受樂已。從林中出。復昇種種寶莊嚴山。
共相娯樂。遊戲受樂。或在流泉。或在園林種
種寶石莊嚴之山。清涼泉水。以爲莊嚴。遊戲
其中。時諸天衆。心行放逸。爾時有一天遊戲
鳥名流水行。爲放逸天。以偈頌曰
    以種種業故 而受樂果報
    天中受報已 業盡當還退
    愚人現得樂 而不觀怖畏
    後得衰惱至 爾時乃知業
    放逸之所縛 苦樂等無異
    以天業盡故 後生大悔心
    放逸如毒害 是故應捨離
    放逸害諸天 將入於地獄
    和合生欣慶 離別則大苦
    和合必有離 一切法如是
    世無有一法 有生而不壞
    一切生滅法 出沒法如是
    隨所見諸天 而受於天樂
    放逸毒所迷 一切皆歸滅
    一切放逸樂 初謂爲可愛
    後得衰惱至 乃知爲大怨
    放逸著女色 智者説大怨
    著色喪身命 修羅龍亦然
    嗜酒著女色 貪於諸境界
    躁擾懈怠心 是放逸根芽
如是流水行鳥。爲放逸天。説如是偈。爾時天
衆。雖聞此偈。而不覺知。境界所害。歌笑遊
戲。入光明林。其林可愛。枝葉遍覆。多有種
種樹林。欝茂甚可愛樂。時諸天衆。共新生天
子。五樂音聲。遊戲受樂。於園林中。及&T033556;
樹。種種流水。蓮花林池種種地處。樹枝蔭覆。
猶如宮室。種種林中。種種意樹。種種山谷。七
寶光明。種種莊嚴。殊勝宮殿。昔所未見。天衆
見之。生希有心。況新生天子。如是新生天子。
皆悉遍觀與天女衆。遊於林間。於新境界。極
生渇愛。欲火所燒。放逸爲煙。天女圍繞。燒已
復燒。於園林中。處處遊行。無量愛力。境界所
燒。久與天女圍繞受樂。復向種種雜蓮花池。
其蓮花池。可愛無比。所謂種種雜色。鉢頭摩
花。毘琉璃葉。眞金爲莖。赤蓮花寶。以爲其
臺。白銀爲鬚。青因陀寶。以爲衆蜂。莊嚴花
池。復有蓮花。白銀爲莖。青因陀寶。以爲其
葉。眞金爲莖。青因陀寶。以爲其葉赤蓮花寶。
以爲其鬚。白銀爲臺。赤蓮寶蜂。以爲莊嚴。
復有蓮花。莖葉鬚臺。一切皆赤赤蜂莊嚴。
復有蓮花銀莖銀葉銀鬚銀臺。銀蜂莊嚴。復
有蓮花一切青色。如青蓮花青葉青莖。青鬚
青臺青蜂莊嚴
復有蓮花。種種雜色。一一蓮花。七寶間錯
種種相貌。種種妙香。種種色葉。而以莊嚴。所
謂青黄赤白紺色莊嚴。種種衆葉。衆蜂莊嚴。
如是種種雜蓮花池。其水清涼。其味甘美。甚
可愛樂。多有蓮花。天色妙香。衆相具足。新生
天子。共天女衆。五樂音聲。受五欲樂。種種雜
色。蓮花池岸。有諸林樹圍繞花池。以樹莊嚴
百倍殊勝。其樹具足雜花莊嚴。其一切花。從
根至條。青黄赤白。紺色衆花。皆悉具足。其
蓮花池。出大光明。滿十由旬。多有衆鳥。出美
妙音。蓮花池岸。復有林樹。名日宮殿。天善
業故。有大勢力。若天昇樹。念生宮殿。隨念即
成。以善業故。七寶花葉。化爲宮殿。七寶莊
嚴。多有河池。園林山嶽。處處多有嚴飾宮
殿。昇此宮殿。衆寶嚴身。共諸天女。歌舞遊戲
或飛虚空。觀夜摩天。所住諸地隨意遍觀。如
是等花。岸樹力故。復有種種雜色花池。於池
岸上。復有異樹。名摩尼音。種種衆鳥。以爲
莊嚴。以樹勢力。若諸天衆。遊戲花池。微風
吹動。互相掁觸。出妙音聲。寶珠如花。從樹
而墮。光遍虚空。如閻浮提日月光明。於虚
空中寶珠光明。亦復如是
蓮花池岸。復有異樹。名授飮食。若諸天衆遊
戲花池。以天善業。從樹果中出天美飮色
香味具。天子飮之。十倍増悦。無有醉亂。共
諸天女歌舞遊戲。復有林樹。出須陀食。如
業所得。於池岸邊。復有異樹。名葉歌音。若
諸天衆。遊戲此池。以善業故。微風來吹。而
受快樂。風吹樹葉。互相*掁觸。出妙音聲。
如天女音。不可分別。一切諸樹所出音聲。
亦復如是
於蓮花池岸。復有異樹。名曰鳥樂。以樹勢力。
鳥在樹上。若天入池遊戲受樂。五樂音聲。互
相娯樂。或昇寶樹。或乘天鳥。爲觀天衆可愛
之處。隨其所念。鳥在其前。即於鳥上有大宮
殿。多有流泉。衆蓮花池。枝蔭宮室。皆悉具足
復有異鳥。爲諸天衆以偈頌曰
    持戒人安隱 破戒勿久壽
    寧受下賤身 不欲入地獄
    智者次第行 漸漸念念修
    淨治我見垢 如工匠錬金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三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身念處品第七
爾時世尊遊王舍城。在那羅帝婆羅門聚落。
告諸比丘。我今爲汝説身念處。初善中善後
善。善義善味。純備具足。清淨梵行。所謂身
念處法門。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説。諸
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諸比丘
云何名爲身念處法門。所謂内身循身觀。比
丘觀已。則不住於魔之境界。能捨煩惱。如
實觀身。既得知見證如是法。我説是人。涅槃
所攝。如是比丘。實見身已。不爲諸惡之所亂
也。能斷眼耳鼻舌身意。内染及外色聲香味
觸法。如是循身觀。能到涅槃。如是比丘。眼雖
見色。不生分別。不起染欲歡喜之心。如實觀
身。此身唯有髮毛爪齒。薄皮脂血。筋肉骨
髓。生藏熟*藏。黄白痰癊。冷熱風病。大腸小
腸。屎尿不淨。肝膽腸胃。脂髓精血。涕唾目
涙。頭頂髑髏。如是觀身。隨順係念。若如是
念。則不著色聲香味觸外境界也。初觀眼色。
如實見眼。但是肉摶。四大所成。云何行者。如
實觀眼。觀於眼根。此肉堅分。内有覺法。是名
眼根肉摶内地界也。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内
有覺法。目涙濕等。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内水
界也。復觀眼根。肉搏之中。内有覺法。有暖有
熱。是名眼根肉搏之中内火界也。復觀眼根。
肉摶之中。内風輕動。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内
風界也。於内風界。如實觀察。耳鼻舌身。隨
順觀察。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於可愛色不生
樂著。不爲愛境之所破壞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如此身者。念念生
滅。生老病死。此身如幻。空無所有。無實無
堅。如水泡沫。衆苦集處。衆苦所依。衆苦之
藏。如是身中無有少樂。一切皆苦。一切無常。
一切破壞。衰變之法。磨滅不淨。復次修行者。
觀身循身觀。如是身者。孰爲其本。云何順行。
誰爲救護。云何而住是比丘如實觀察。復作
是念。如是身者。以業爲本。由業順行。業爲能
救。若集善業。生天人中。惡業相應。墮於地獄
餓鬼畜生。如是身者。不淨不堅。無常不住。如
是比丘。如實觀身。於愛欲中不復生念
復次修行者。如實觀眼。如閻浮提人所有眼
根。有虚空處。得見色像。餘方所見如是不
耶。若諸弟子或聞我所説或以天眼智慧觀
察。閻浮提人見色之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
無礙有意念心。五因縁故。而得見色。欝單越
人。則不如是。設無空處。亦得見色。猶如魚
等水中見色。欝單越人。於山障外徹見無礙。
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耳之所
聞。愛不愛聲。近則了了。遠則不了。大遠不
聞。欝單越人。則不如是。是比丘如實觀於欝
單越人。耳之所聞。若近若遠。若大若小。若愛
不愛。以報勝故。而皆能聞。譬如日光。近遠麁
細。若淨不淨。光明悉照。欝單越人。所聞音
聲。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鼻根所
聞。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欝單越人。以報勝故。但聞衆香。不聞
臭氣。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鵝王飮之。但飮
乳汁。其水猶存。欝單越人。亦復如是。但聞
衆香。不聞臭氣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舌所得
味。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閻浮提人上中下食。欝單越人。則不如
是。欝單越人。無我所心。常自行善。自然粳
米。其食一味。閻浮提人。則不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種種色
身。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觀閻浮提人種種色身。欝單越人。則不如
是。以善業故。純一色身。道等身等。其色猶
如閻浮檀金。其身圓直。柔軟端正。其報不比
閻浮提人。閻浮提人。無量種業。其行不同。
是故則有無量種身無量種色。如是比丘。於
二天下人世界中。隨順觀已。次觀第三弗婆
提國。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所有諸入。與弗
婆提人諸入所見。爲同不耶。彼以聞慧。或以
天眼。見弗婆提人。於黒闇中。亦見衆色。如閻
浮提中猫虎兕馬角鵄之屬。無光明處能見
衆色。弗婆提人。亦復如是。於夜闇中如眼境
界。能見一切麁細衆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閻浮提人。
如前所説。如閻浮提人所聞之音。弗婆提人。
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
聞怖畏聲。耳識所縁。盡一箭道。以福徳故。不
聞遠處怖畏之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已。觀三天下衆生住
處。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鼻識所縁。弗婆
提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
提人。晝所聞香。鼻識嗅已。夜亦如是。以報勝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欝單越
人。舌識知味。如是弗婆提人。所得之味。如
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
一食&T049271;盧迦。三日不飢。弗婆提人。乃至命終。
身無病惱。以法勝故。若臨命終。遇病五日。
爾乃命終。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
人。欝單越人。身之形相。弗婆提人。如是不
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其身
圓滿。如尼倶陀樹。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
於三天下如實觀已。觀於第四瞿陀尼人所
住之處。云何瞿陀尼人縁身境界。彼以聞慧。
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眼識所縁。山壁無礙。
如於頗梨琉璃之中見衆色像。瞿陀尼人。亦
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中。欝單越
中。弗婆提中。三天下人。聞聲差別。瞿陀尼人
耳識縁聲。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
瞿陀尼人。眼識聞聲。如閻浮提中蛇虺之
類。眼中聞聲。瞿陀尼人。亦復如是。如隔障
礙。聞衆音聲。見衆色像。亦復如是。以法勝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弗婆提
人。鼻識縁香。瞿陀尼人。如是不耶。瞿陀尼
人嗅香法異。眼等別縁。云何瞿陀尼人。鼻識
縁香。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若眼
見色。即亦知香。若眼不見。亦聞其香。以法
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瞿陀尼人。舌識
縁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食於
稗子。飮於牛味。如閻浮提人飮&T043491;酒。蒲
桃之酒。瞿陀尼人。飮牛五味。能令惛醉。亦
復如是。瞿陀尼人。食於稗子。如閻浮提人食
粳糧飯。充足飽滿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瞿陀尼人
身之量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
人。其身長短。半多羅樹。如業相似。自業色

復次修行者。思惟觀察四天下中。何等住處。
性等相似。意等相似。行等相似。互對觀察。彼
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下衆生心意。無有
一人心意相似。無有一人行等相似。無有一
人身等相似。一切無有一人相似。是名比丘
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下人。頗有
一人無業無因。來生不耶。無業藏耶。無業流
轉耶。頗有不行習欲法耶。如是比丘。不見一
人無業藏者。無有一人無業而生。無有一人
無業流轉。無有一人不習欲法。隨所作業。或
善或不善。隨業受報。無有一人不爲怨親中
人所攝。是名修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隨順觀身。云何集業而得天身。云何天
中受五欲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諸衆生。
生四天王天處。受天五欲。眼視美色。不知
厭足。或細或麁。自以天眼。見萬由旬。若化神
通。能見無量百千由旬。如是修行者。觀天無
量善業勢力。四天王天。所見色貌。皆悉可愛。
心生愛樂。不見惡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耳聞
音聲。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若
聞天聲。甚可愛樂。若以報耳。聞三千由旬。若
化神通。則能聞於二萬由旬。所聞音聲。皆可
愛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鼻聞
香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自報
鼻根。聞於衆香二百由旬。若化神通。聞於百
千由旬之香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四天王天
舌根充滿。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
舌根無厭。亦無不愛。如業所得。以善業故。於
味不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諸天身耶。
若麁若細。若速疾行。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
諸天身。有大勢力。神通微細。於一手中。置五
百天。在手而住。各令諸天身不妨礙。亦不迫
隘。譬如一室燃五百燈。其*燈光明。不相逼
迫。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復如是。不迮不

復次諸天。若化大身。無量由旬。若好若醜。
若有見者。或怖不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速行天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速行天。一眴目頃。能
行無量百千由旬。還至本處。隨天憶念所
之處。無所障礙。若有所欲。皆悉具足。無能奪
者。於一切處所得之物。皆悉自在。於他無畏。
無能爲礙。天境界樂。念念増長。以善業故。受
五欲樂。是名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三十三天
身耶。云何縁於境界受樂。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觀三十三天。如四天王天受境界樂。三十
三天受於愛色聲香味觸。勝四天王天。足一
千倍。何以故。三十三天。所作之業。勝愛大
力可愛樂故。勝於四天王天所作業故。以三
十三天所作業勝。是故四天王天。不及上天。
如是三十三天。所受樂勝。不可具説。是名修
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地獄。地獄
衆生所受之身。謂活地獄。黒繩地獄。大合
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
熱地獄。阿鼻地獄。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
衆生所作之業。不可愛業。不喜樂業。不善之
業。謂三種業。於身口意。造集業故。墮地獄
中。集惡業故。受地獄苦。於地獄中。受諸劇
苦。乃至惡業不盡。終不得脱。是名修行者隨
順身觀
復次修行者。作是思惟。作何等業。墮於地獄。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衆生。習近殺害。樂
習増長。以是因縁。墮活地獄。又見衆生。習近
殺生偸盜。喜樂習近。増長斯惡。以此因縁。墮
黒繩地獄。又見衆生。習近殺生偸盜邪婬。
習近喜樂。増長斯惡。以是因縁。墮衆合地獄。
又見衆生。習近殺生。偸盜邪婬妄語。習近喜
樂。増長斯惡。以是因縁。墮叫喚地獄。又見衆
生。殺生偸盜邪婬妄語。勸人飮酒。以是因縁。
墮大叫喚地獄。又見衆生。殺生偸盜邪婬妄
語飮酒邪見。以是因縁。墮焦熱地獄。又見
衆生。殺生偸盜邪婬妄語。以酒飮人。邪見不
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以是因縁。墮大焦熱
地獄。又見衆生。作五逆業。五種惡業。以是因
縁。墮阿鼻地獄。云何五逆。若有衆生。殺父殺
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若以惡心出佛身血。
如是五種大惡業故。墮阿鼻地獄。思惟如是
地獄業報。於諸衆生。起悲愍心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衆生墮餓鬼道。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無量餓鬼。以慳嫉故。
墮餓鬼中。在於地下五百由旬。無量餓鬼。
惡食無食。或食不淨。互相食噉。飢渇所逼。
受大苦惱。上雨大火。以燒其身。此諸餓鬼。隨
惡業故。受如是苦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
見畜生道。彼見無量種種畜生。略説三處。一
者水行。所謂魚等。二者陸行。所謂象馬牛羊
麞鹿猪等。三者空行。所謂無量衆飛鳥等」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
觀於畜生。有幾種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
諸畜生。有四種生。何等爲四。一者胎生。所謂
象馬水牛牛羊之類。二者卵生。所謂蛇蚖鵝
鴨鷄雉種種衆鳥。三者濕生。蚤虱蚊子之類。
四者化生。如長面龍等。是修行者。如實觀畜
生已。若天若人。若地獄餓鬼畜生。不見一處
不爲恩愛別離所惱。一切衆生。輪轉生死。或
怨家。或爲親友。無有一處不生不滅。如
是比丘。於生死處不生愛心。如是心不喜樂。
如是厭離不隨。如是破壞。如是滅法。不可久
住。一切衆生衆苦之處。是故比丘生死之中。
多苦少味。無常破壞。當應厭離。厭離生死便
得解脱。如是那羅帝婆羅門聚落比丘修行
者。内身循身觀。觀於内身。於此身中。分分不
淨。如實見身。念念思惟。從頭至足。循身觀
察。是修行者。初觀頭頂。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觀頭髑髏。以爲四分。於頭骨内。自有蟲行。
名曰腦行。遊行骨内。生於腦中。或行或住。
常食此腦。於髑髏中。復有諸蟲。住髑髏中。若
行若食。還食髑髏。復有髮蟲。住於骨外。食於
毛根。以蟲瞋故。令髮墮落。復有耳蟲。住在耳
中。食耳中肉。以蟲瞋故。令人耳痛。或令耳
聾。復有鼻蟲。住在鼻中。食鼻中肉。以蟲瞋
故。能令其人飮食不美。腦涎流下。蟲食腦涎
是故令人飮食不美。復有脂蟲。生在脂中。住
於脂中。常食人脂。以蟲瞋故。令人頭痛。復有
續蟲。生於節間。有名身蟲。住在交牙。以蟲
瞋故。令人脈痛。猶如針刺。復有諸蟲。名曰
食涎。住舌根中。以蟲瞋故。令人口燥。復有諸
蟲。名牙根蟲。住於牙根。以蟲瞋故。令人牙
疼。是名内修行者循身身觀。是十種蟲。住
於頭中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頭肉中。有幾骨
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髑髏骨。頭有四
分。額骨頬骨。合有三分。鼻骨一分。交牙二
骨。頤有一骨。牙齒合有三十二骨。齒根亦
爾。咽喉二骨。如是項中。有十五骨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云何頭肉。以食
増長。和合有覺。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頭
*肉。則有四分。兩頬二分。咽喉及舌肉段一
分。上下兩脣。及其兩耳。皮肉四分。其舌根
者。名爲脈肉。貪嗜上饍樂於六味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住在何
處。作何等業。或病或安。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初觀咽喉。咽喉有蟲。名曰食涎。咀嚼食
時。猶如嘔吐。唌唾和雜。欲咽之時。與腦涎
合。喉中涎蟲。共食此食。以自活命。若蟲増
長。令人瘶病。若多食膩。或多食甜。或食重
食。或食醋食。或食冷食。蟲則増長。令人咽
喉生於疾病。觀涎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於唾蟲。能消諸
唾。或能爲病。或令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消唾蟲。住咽喉中。若人不食。如上膩
等。蟲則安隱。能消於唾。於十脈中。流出美
味。安隱受樂。若人多唾。蟲則得病。以蟲病
故。則吐冷沫。吐冷沫故。胸中成病。觀唾蟲已。
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於吐蟲。云何
令人安隱疾病。住在何處。食何等食。彼以聞
慧。或以天眼。見於吐蟲住人身中。住於十脈
流注之處。若人食時。如是之蟲。從十脈中。
踊身上行。至咽喉中。即令人吐。令人生於
五種嘔吐。何等爲五。一者風吐。二者陰吐。
三者唾吐。四者雜吐。五者蠅吐。若蟲安隱。食
則調順。入於腹中。云何吐蟲。生於風吐。彼以
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若無膩食。則發風
病。令人大小便利難通。眼不能睡。風入咽喉
風動吐蟲。以此過故。是名風吐。觀吐蟲已。如
實知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
吐*陰。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辛。醎熱
和合。令人發熱。惱於吐蟲。從其住處動而上
行。令人吐*陰。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
吐唾。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於甜冷重
食膩滑之食。或食已睡眠。令唾増長。唾増長
故。唾蟲増長。爲咽喉病。令身沈重。則有冷
唾。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云何吐蟲。生於
雜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無膩之
食。辛酢醎食滑冷重膩。能令吐蟲行咽喉中。
以是三過。能令人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云何蠅吐。令人
嘔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蠅食不淨故。蠅
入咽喉。令吐蟲動。則便大吐。觀吐蟲已。如實
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
天眼。見醉味蟲。行於舌端。乃至命脈。於其中
間。或行或住。微細無足。若食美食。蟲則*惛
醉増長。若食不美。蟲則萎弱。此蟲食時。如蜂
食花。微細甜味。以用作蜜。嗜味蟲食。亦復如
是。然其所食。雖復微細。亦得充足。若蟲得
味。我亦如是。得此食味。若蟲憶食。我亦憶
食。若我不食。如是醉蟲。則亦病苦。不得安
隱。觀醉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内身循身觀。觀放逸蟲。云何
此蟲爲我病惱。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放逸蟲。住於頂上。若至腦門。令人疾
病。若至頂上。令人生瘡。若至咽喉。猶如蟻
子。滿咽喉中。若住本處。病則不生。是名觀
於放逸之蟲。觀放逸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於貪嗜六味之
蟲。云何病惱。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六味蟲所貪嗜者。我亦貪嗜。隨此味蟲
所不嗜者。我亦不便。若得熱病。蟲亦先得。
如是熱病。以是過故。令於病人所食不美。無
有食味。觀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抒氣蟲。住於頂
下。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抒氣蟲。以瞋恚故。
食腦作孔。或咽喉痛。或咽喉塞。咽喉風噎。
生於死苦。此抒氣蟲。共咽喉中一切諸蟲。皆
悉撩亂。生諸病惱。此抒氣蟲。常爲唾覆。其
蟲短小。有面有足。觀抒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憎味蟲。住於頭下咽喉根中。云何此蟲
爲我病惱。或作安隱。彼見此蟲。憎嫉諸味。唯
嗜一味。或嗜甜味。憎於餘味。或嗜酢味。憎於
餘味。或嗜辛味。憎於餘味。或嗜醎味。憎於餘
味。或嗜苦味。憎於餘味。或嗜醈味。憎於餘
味。隨所憎味。我亦憎之。隨蟲所嗜。我亦嗜
之。舌端有脈。隨順於味。令舌乾燥。以蟲瞋
故。令舌&T028777;&T028777;腫。或令咽喉即得瘶病。若
不瞋恚。咽喉則無如上諸病。觀憎味蟲已。如
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見嗜睡蟲。其形微
細。状如牖塵。住一切脈。流行趣味。住骨髓
内。或住肉内。或髑髏内。或在頬内。或齒骨
内。或咽骨中。或在耳中。或在眼中。或在鼻
中。或在鬚髮。此嗜睡蟲。風吹流轉。若此蟲
病。若蟲疲極。住於心中。心如蓮花。晝則開
張。無日光故。夜則還合。心亦如是。蟲住其
中。多取境界。諸根疲極。蟲則睡眠。蟲睡眠
故。人亦睡眠。一切衆生。悉有睡眠。若此
蟲。晝日疲極。人亦睡眠。觀睡蟲已。如實知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見有腫蟲行於身
中。或住頭中。或住項中。行於血中。或行脂
中。其身微細。隨飮血處。則有腫起&T028777;&T028777;而疼。
或在面上。或在項上。或在咽喉。或在腦門。或
在餘處。所在之處。能令生腫。若住筋中。則無
病苦。觀腫蟲已。如實知身。如是那羅帝婆羅
門長者聚落比丘修行者。觀蟲種類。從於頭
中。舌耳腦門。毛孔髮中。皮肉骨血筋脈之
中。如實觀之。既觀察已。於舌味中。生厭離
心。於後生處。不復愛味。於無量無邊由旬愛
縛味海。能生厭離。以厭離故。不爲食愛之
所亂惱。不復親近豪貴長者。離於多欲。於食
知足。取得支身。以是義故。不嫉他人。得供
養利。不樂多言。不樂住寺。不起身慢。不生
色慢。不恃衣服而生憍慢。不恃袈裟鉢盂而
生憍慢。不恃弟子而生憍慢。不恃聚落而生
憍慢。不恃親里而生憍慢。獨一無貪。遠離塵
垢。住寂靜處。近於涅槃。若貪嗜美味。沒於
味海。爲魔所攝。去涅槃遠。是修行者。觀諸蟲
已。於味厭離。不貪飮食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如實觀於脊骨。彼
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脊有四十五骨胸十
四骨。左右脇肋各十二骨。節亦如是。胞骨亦
然。如是分別。觀骨節已。復觀從肩至髖。幾
分肉臠。如是左右。各十二臠。作是觀已。如實
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有幾許筋。連綴繋
縛。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左右脇。除於皮
肉。一百細筋。以爲纒縛。觀筋纒已。如實知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於此身。從
至髖。有幾許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己
身。以食因縁。脂則増長。以食因縁。令脂損
減。極羸痩人。摩伽陀等。有五兩脂。既觀察
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我此身。有幾許
水。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身中。有十掬
水。從毛孔出。名之爲汗。於諸根中。眼則出
涙。名爲濕界。以食因縁。脂血増長。觀身水
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許糞
穢。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有七掬
屎。有六掬唾。作此觀已。如實知身
有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
痰癊及尿。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五
掬黄癊。尿有四掬。除其病時。或増或減。如是
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脂
髓。不淨穢精。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
中十二掬脂。髓有一掬。精有一掬。如是觀已。
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其身中有幾許
風。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空處有三
風。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脈常
流。飮食消化。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
有十三脈。若脈流注。令身肥悦。譬如&T019889;
汲水。流注漑灌。令其増長。身脈漑灌。亦復如
是。何等十三。一名命流脈。二名隨順流脈。三
名水流脈。四名汗流脈。五名尿流脈。六名糞
流脈。七名十流脈。八名汁流脈。九名肉流脈。
十名脂流脈。十一名骨流脈。十二名髓流脈。
十三名精流脈。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如彼流脈。與誰爲
本。令身肥悦。復有諸蟲。處處遍行。彼以聞
慧。或以天眼。見命流脈。心爲其本。隨順流
脈。兩脇爲本。水流脈者。生腭心以爲
根本。汗流脈者。毛根及脂以爲根本。尿流脈
者。根胞爲本。糞流脈者。熟藏下門爲本。十
流脈者。咽喉及心以爲其本。汁流脈者。肺爲
其本。肉脂流脈者。筋皮爲本。骨流脈者。一
切續節爲本。髓精流脈者。卵及身根爲本。如
是行者。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何處流
行。或爲*疾病。或爲安隱。從於髖骨。乃至遍
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至於肝
肺。人則得病。何等爲十。一名食毛蟲。二名
孔穴行蟲。三名禪都摩羅蟲。四名赤蟲。五者
食汁蟲。六名毛燈蟲。七名瞋血蟲。八名食血
蟲。九名&T028777;&T028777;蟲。十名酢蟲。此諸蟲等。其形
微細。無足無目。行於血中。痛痒爲相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一一諸蟲。在
於身中。爲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
毛蟲。若起瞋恚。能噉鬚眉。皆令墮落。令人癩
病。若孔行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身麁澁
頑痺無知。若禪都摩羅蟲。流行血中。或在鼻
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惡。若其赤蟲
而起瞋恚。行於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瘡。若
食汁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人身體作青
痶瘓。或黒或黄。痶瘓之病。若毛燈蟲。起於
瞋恚。血中流行。則生病苦。瘡癬熱黄。疥癩破
裂。若瞋血蟲。以瞋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
病。女人赤下。身體掻痒。疥瘡膿爛。若食血
蟲瞋而生病腦。頭旋迴轉。於咽喉中口中生
瘡。下門生瘡。若&T028777;&T028777;蟲血中流行。則生*疾
病。疲頓困極。不欲飮食。若酢蟲瞋恚。亦令其
人得如是病。如是一切諸蟲。及其種類。既觀
察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十種蟲行於*陰
中。何等爲十。一名生瘡蟲。二名刺蟲。三名閉
筋蟲。四名動脈蟲。五名食皮蟲。六名動脂蟲。
七名和集蟲。八名臭蟲。九名濕蟲。十名熱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何等蟲。住我身
中。或爲*疾病。或爲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於瘡蟲。隨有瘡處。諸蟲圍遶。噉食此
瘡。或於咽喉而生瘡病。觀瘡蟲已。如實知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於刺蟲作何等
病。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刺蟲。若生瞋
恚。令人下痢。猶如火燒。口中乾燥。飮食不
消。其身刹刹。水入熟藏。晝夜不睡。於熟藏
中。撓攪糞穢。令尿冷等。與尿和合。住如是
處。作下痢病。令不憶食劣弱不健。若人愁惱。
蟲則歡喜。噛人血脈。以爲衰惱。或下赤血。或
不消下痢。如是觀刺蟲已。如實知身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四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五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身念處品之二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閉筋蟲。彼以聞
慧。或以天眼。見閉筋蟲。或行麁筋。或行細
筋。若覺蟲行。筋則疼痛。若不覺行。筋則不
痛。一切骨肉。皆亦消痩。筋中疼痛。若蟲
瞋恚。人不能食。若住筋中而飮人血。令人無
力。若食人肉。令人羸痩。觀噛筋蟲已。如實
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觀動脈蟲。是蟲遍行一切脈中。其身微細。
行無障礙。若蟲住人食脈之中。則有病過。令
身乾燥。不憙飮食。若蟲住在水脈之中。則有
病生。令口乾燥。若在汗脈。令人一切毛孔
汚。若在尿脈。令人淋病。或令精壞。或令
痛苦。若蟲瞋恚。行下門中。令人大便閉塞
不通。苦惱垂死。觀動脈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食皮蟲。彼以聞
慧。或以天眼。見食皮蟲。以食過故。蟲則瞋
恚。能令人面顏色醜惡。或生惡皰。或痒或
赤或黄或破。或復令其鬚爪墮落。令人惡
病。或皮斷壞。或肉爛壞。觀食皮蟲已。如實知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噛脂蟲。彼以聞
慧。或以天眼。見動脂蟲。住在身中脂脈之
内。若食有過。若多睡眠。此蟲則瞋。不消飮
食。或生疥&MT02694;。或生惡腫。毛根瘭病。或得癭
病。或脈脹病。或乾消病。或身臭病。或食時流
汗。如是觀動脂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觀。觀和集蟲。於我
身中。作何等業。或病或安。彼以聞慧。或以天
眼。見和集蟲。集二種身。一者覺身。二不覺
身。皮肉骨血脂髓精等。是名覺身。髮毛爪齒。
名不覺身。是名和集二身。以食過故。蟲則無
力。人亦無力。不能速疾行來往返。睡眠&MT90116;
或多焦渇。皮肉骨血。髓精損減。觀和集蟲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