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寶雲經 (No. 0659_ 曼陀羅仙僧伽婆羅譯 ) in Vol. 16

[First] [Prev]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善男子。如諸商賈貧窮困乏。而往依投大薩
泊主。即得出於曠野稠林。尼揵梵志種種外
道。依投菩薩大薩泊主。獲得出離生死曠野
諸大險難處。善男子。如薩泊主能爲安立文
武等衆諸憑附者。菩薩宗主能爲安立生死衆
生。亦復如是。善男子。如薩泊主隨方發趣。與
大群衆冒渉山林險難曠野。爲得至彼安樂
大城。足有資糧。安隱得出曠野之難。不覺疲
勞。乃得到彼豐樂之處。菩薩宗主亦復如是。
是過去佛所行之方。而隨行之。將領是等大
群衆生。欲令得度生死大險。欲令是等速至
一切種智大城。而修種種福徳資糧。豐足無
限示導而行。善男子。如大宗主。多畜種種資
生之具隨方而行。所謂金銀瑠璃眞珠璧玉
珊瑚等寶。菩薩宗主亦復如是。趣向一切種
智大城。善修佛法種種諸行。善男子。如薩泊
主求諸財物不知厭足。菩薩宗主求聖法財
不知厭足。亦復如是。善男子。如薩泊主於諸
商賈引導之首。何以故。富財物故。衆中勝故。
以將領故。語言有用故。如是菩薩大薩泊主。
於諸衆生爲引導主。何以故。豐功徳故。階位
勝故。法自在故。所説無謬故。善男子。如薩泊
主善能令至豐沃國土。如是菩薩大薩泊主。
善領衆生至於一切種智國土。善男子。如是
菩薩具是十法作大宗主。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具足十法。作大導師了知正道。何等爲十。
所謂知路平坦。知路阻險。知路豐沃。知路安
隱。知路有水無水。知路蘇息處所。知路相貌。
知路正直。知路迴曲。知路速出。善男子。如是
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了知正道。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示導正路而不顛倒。
何等爲十。所謂若以大乘所應化者。而爲是
等説大乘道。而不爲説聲聞之乘。若有衆生。
以聲聞乘而受化者。即爲是等説聲聞道。而
不爲説菩薩之乘。若有衆生以一切智應得
度者。即爲是等説一切智道。而不爲説二乘
之道。若有衆生以辟支佛道所應化者。即爲
是等説辟支佛道。而不爲説大乘之道。若有
衆生執著我見執著諸法。爲是等故而説無
我空無相道。不説我人衆生壽者。若有衆生
著於二邊。而爲是等不説二邊。若有衆生心
有散亂。爲是等故説奢摩他毘婆舍那。不説
散亂。若有衆生多有戲論。爲是等故説如如
道。不説戲論凡夫之道。若有衆生樂住生死。
爲是等故説涅槃道不説生死。若有衆生行
於邪道。爲是等故説平坦道。不説煩惱刺棘
等道。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能
示正道而不顛倒。善男子。我今爲諸四部弟
子大衆安樂行故。説是經者。聽是經者。護其
身心。令其辯才明了無盡。使諸天龍八部擁
護是衆。令其獲得四事供養。離諸疾惱四百
四病令滅無餘。生生世世得宿命智。見佛聞
法遇善知識。展轉増長乃至成佛。十力具足
得無所畏。而説呪曰
怛絰咃 陀柯第
 陀柯婆羅第 陀柯那
伽脚那呵利膩 毘梨履膩 迦蘭闍蘭那桎
叉桎叉薩婆薩埵
 婆羅耶寐 莎呵阿祇
那伽多羅祇 阿致那祇 禰弟
 斯思伊
履旨履 比詈 須呵羅怒 摩訶薩衣
 
    因陀羅闍 液叉 卑多屈居勿
 砂䐽茶柯
喃羅裳伽多喃 婆覆莎呵 南無般那伽寐
詈 莎呵 怛絰咃 豆富豆富 柯支留 
一柯支喜遏婆詈他 離樓地
 紀理矩鏤
蔗 魔磨 陀罕塼彌莎呵 *怛絰咃 他
彌他彌他彌他須 旨利旃陀利乾他梨常伽
利 拘波癡
 婆羅磨那 頗婆枳展那&T049271;
耶泥 展那閤示 拘留師理 尼猗婆 弼
地耶 娑莫伽羅呵禰 薩跋痤邏 毘那尸
尼 薩婆魯伽婆奢摩尼 摩訶摩由羅喜陀
耶 䐽多 婆摩波多 伊底莎呵
若火難。若王難。若災厄難。若劫賊難。若惡鬼
難。若兩足難。若四足難。若多足難。若無足難。
若有色難。若無色難。若煩惱難。一切諸難。當
用一心憶念受持讀誦此呪。即得消除遠離
諸難。便得安樂永無怖畏。得如所願
大乘寶雲經卷第四



大乘寶雲經卷第五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安樂行品第五
爾時世尊。復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
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十法。在在處處
心恒寂靜而安樂住。何等爲十。所謂善修憶
念。觀察於身及受心法。善修憶念。觀察境界
阿蘭若處。於諸聚落國城都邑。於諸利養恭
敬名聞。於諸如來所制禁戒。於皮肉心一切
煩惱上中下品。善修憶念而觀察之。善男子。
云何菩薩觀察於身而安樂住。菩薩摩訶薩
以智慧故觀察是身從足至頂。唯見是身三
十六物假合成人。念念生滅無常敗壞。筋脈
連持不淨充滿無可樂者。如是觀察即生厭
離。以厭離故身染身貪身見身著悉不復生。
以是因縁。凡諸不善與身相應皆得遠離。有
諸善法與身相應悉皆増長。云何觀受善修
憶念而安樂住。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凡是
諸受一切皆苦。所以者何。嬰兒凡夫頑囂無
智。以顛倒故。以苦受中而生樂想。一切聖人
唯見是苦。復能安立一切衆生。於是法中令
得隨順。如是學之已得觀受善住念處。於苦
樂受不瞋不貪。爲滅受故勤修憶念。於是法
中勸化他人令如是行。云何觀察於心念處
而安樂住。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是心顛倒
無常常想苦生樂想。於無我法而作我想。於
不淨中而作淨想。躁動易轉一念不住。爲諸
煩惱而作根本。長爲衆生開三塗門。爲諸苦
惱而作因縁。能閉善道。能爲發起貪瞋癡等。
爲一切法作増上縁。一切諸法心爲上首。若
知於心則能得知一切諸法。心能盡作一切世
間種種色像。唯心見心唯心造業若善不善。
唯心輪轉無暫休息猶若火輪。唯心奔逸猶
如惡馬。唯心能燒猶如野火。唯心潤生猶若
大。如是觀察住心念處。則便能得不隨於
心能爲心師。以心師故則能得爲一切法師。
若能於心得自在者。則於諸法而得自在。云
何菩薩觀法念處而安樂住。菩薩摩訶薩於
如是等不善諸法如實而知。言不善者貪瞋
癡等及諸煩惱因無明生。以是義故修對治
門。若貪心生修不淨觀。若瞋心生修慈悲觀。
若癡心生而修十二因縁之觀。修行正勤而
令除滅。復爲觀察一切善法。見善法已於善
法中攝心令住。憶念觀察受持是法。於是法
中轉更勸化。令他衆生安住其中。云何菩薩
於諸境界攝念觀察而安樂住。菩薩於色聲
香味觸若好若醜。而不生於戀著隔礙貪瞋
之心。作是思惟。我今不宜起如此心。一切諸
法皆非是持。我今云何横生戀著。於是法中
我若戀著。我是愚癡。我是不了。我是顛倒。所
以者何。如佛所説。以戀慕故而生染著。以染
著故而取境界。以愚癡故則不能了善不善
法。以是因縁當墮惡道。復作是念。我今不宜
生如是心。於危脆法而生隔礙。若生隔礙則
不堪忍。由不忍耐便生瞋恚。以生瞋故爲諸
聖人之所呵責。一切同學而生毀呰所不稱
歎。作是觀已。於憎恨境善修憶念而安樂住。
云何菩薩於阿蘭若而安樂住。菩薩摩訶薩
作如是念。夫阿蘭若無諍三昧之所居處。此
阿蘭若多有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得他心智
證知我心及心數法。是故我今於此林中。不
宜起諸不善思惟。於一切法若能不生不善
思惟。觀行得成多修善法。云何菩薩於村聚
落國城都邑。而作觀察得安樂住。菩薩摩訶
薩行於聚落脱見是處。於出家人不相宜者。
應遠避之。何等是耶。所謂若酤酒家若婬女
舍若國王家。若波羅塞等嬉戲之處。及以飮
酒聚集之處。若白衣群作倡伎樂歌舞之處。
凡是出家非所宜者悉遠離之。是中觀察而
安樂住。云何菩薩於諸利養恭敬名聞。而作
觀察得安樂住。菩薩摩訶薩於諸利養檀越&T049514;
施功徳事中。於是利養而須自策調伏其心。
勿令貪著不生愛樂。亦復不生我我所心。所
得利養皆與一切困乏衆生共同平等普受用
之。若藉是縁而得名聞。於是名中亦不自高。
不生憍慢亦不自恣。作如是念我今所得如
是名聞。不久之頃自當歇滅。能得名者及所
得名一切無常。何有智者於諸虚妄無常迅
速敗壞危脆無安立處。而生貪著起於憍慢
輕蔑他人。如是觀察得安樂住。云何菩薩於
諸如來所制戒律。憶念觀察得安樂住。菩薩
摩訶薩作如是念。於過去世一切如來學此
法律已成等覺而般涅槃。於未來世一切如
來學此法律當成正覺而般涅槃。於現在世
一切如來亦學是法今成正覺而般涅槃。作
是觀已。於諸法律至心恭敬。勤求是法修行
諸善得安樂住。云何菩薩於皮肉心上中下
品三種煩惱。憶念觀察得安樂住。菩薩摩訶
薩於皮煩惱而觀察之。肉心煩惱亦觀察之。
以觀察故知其因縁。是諸煩惱從何縁生。是
諸因縁復依何生。即得知見煩惱因縁則是
無明。無明因縁不善思惟。不善思惟復何因
生。不聽正法。不聽正法復何因縁。不近
善友。如是知已煩惱因縁。煩惱源由煩惱境
界。悉能遠離得安樂住。善男子。如是菩薩具
是十法。在在處處心恒寂靜得安樂住。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著糞掃衣。何等爲
十。所謂受持堅固。謙卑堪忍。無疲倦心。無染
汚心。不見其惡。唯見功徳。亦不自高。不輕蔑
人。具足淨戒。感諸天人之所供養恭敬禮拜。
云何菩薩受持堅固。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信
根成就内懷清淨。隨順如來所制法律。若喪
身命終不故犯。所受持法堅固持已得謙卑
心。謙卑心故憍慢不生。無憍慢故摭拾弊
壞世間所棄。異於世俗所著之衣。摭拾得已
浣濯練治。壞其本色縫納爲衣。不生煩惱不
辭劬勞。心無疲倦亦無汚染。直爲成就所作
功徳。於如是等糞掃衣中不見其惡。謂是糞
掃大藍縷哉。過麁弊哉。聚多虱哉。迮我身
哉。出垢汚哉。以是義故。菩薩觀察於糞掃衣
唯見功徳。是糞掃衣一切仙聖所經受持。隨
於無欲順於聖種。一切諸佛之所稱歎。不以
此縁生我慢心。亦不自高不輕蔑人。若離憍
慢即不輕他。不輕他故戒品具足。戒具足已
一切釋梵及諸天衆之所供養。稱嘆禮拜一
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之所擁護。人非
人等之所恭敬。國王豪族及諸臣民之所供
養。一切同學之所勸進。善男子。如是菩薩具
足十法著糞掃衣。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
尊。一切菩薩心地廣大。何縁樂此下劣麁弊
糞掃衣耶。佛言。善男子。一切菩薩欲使一切
世間願力自在成就。然諸菩薩於願力中未
成就者。爲諸煩惱不得生故。對治法門而修
習之。善男子。汝意云何。如來世尊廣大心耶。
弊陋意耶。鄙下心耶。對曰。世尊。我無此辯
能答是言。所以者何。世尊。諸佛如來應現信
解非我境界。何以故。唯是世尊了見是法。唯
修伽陀了見是法。諸佛如來無有一法而不
知見不可信者。佛言。善男子。汝意云何。何因
縁故如來世尊於閻浮提人非人等。種種根
性種種信解。於衆生前現弊陋行。及諸天龍
夜叉乾闥婆等於其前。説光揚稱歎頭陀功
徳。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又言。世尊。爲是衆生
所應化者而現是事。及諸無量新發心者。行
菩提行煩惱未斷。如來爲示對治法門。善男
子。如是菩薩得誓願力。但爲教導諸衆生故
著糞掃衣。非鄙下心。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
摩訶薩著糞掃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
十法受持三衣。何等爲十。所謂其心知足而
常少欲。遠離貪求遠離儲蓄。既無所蓄無去
失憂。既無失憂離有失苦。離失苦故惡心不
生。惡心無故無有愁毒。無愁毒故無所求取。
無求取故能得修行盡諸有流。善男子。以知
足故菩薩摩訶薩。隨宜法服而爲自足以自
足故即得少欲。以少欲故遠離貪求。離貪求
故無所儲蓄。無儲蓄故無有失憂。無失憂故
不生苦惱。無苦惱故惡心不生。無惡心故不
生愁毒。無愁毒故無所求取。無求取故能得
修行盡諸有流。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
受持三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
低昂住。何者爲十。所謂不隨貪欲。不隨瞋
恚。不隨愚癡。安隱而住。是名不低昂住。無怨
恨住。無嫉妬住。無慳悋住。無憍慢住。不顯己
徳住。不求名聞住。不貪利養住。不輕蔑他住。
不自高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無
低昂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行乞
摶食。何等爲十。所謂發心利益諸衆生故。次
第行乞無渇愛求。已自知足性樂分施無貪
婪想。於所乞食自知限量。趣向助道巧摶善
根遠離摶想。善男子。云何菩薩利益衆生乃
至遠離摶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見諸衆生
貧窮困苦。功徳微薄不種善根。爲利彼故行
詣乞食。若入城郭若入聚落而行乞時。應善
攝念内善思惟。於諸境界勿令馳騁。威儀庠
序諸根不動。愼無於放逸。視地七尺低頭而
行。於諸善法勿使心散。以如是法次第行乞。
不長出手斂鉢在胸。若入大富長者之家。亦
不多求知量受之。充足是日一食而已。勿妨
法事。若處多有惡狗惡牛惡馬惡象種種禽
獸來相惱觸。若男若女若小若大惡口戲調。
或相是非毀呰誹謗。如是等處悉皆遠離。修
行乞法勿渇愛求。勿強逼求。於諸檀越勿起
愛慕亦不瞋恨。既無渇樂隨宜所得。已自知
足持鉢而還。至所住處安置衣鉢而洗手足。
若見佛像而前恭敬供養禮拜。然後入寺。於
所食者分爲四分。一分與同學。一分施貧窮。
一分與畜生。一分而自食。如是取食無貪著
心無希望心。隨宜飮食但能持身。莫爲過少
莫爲過多。於食多少籌量取足。所以者何。若
食過少不能行道。若食過多睡眠身重。亦不
堪任學問坐禪。夫求道者。皆應正勤而作是
念。懈怠懶惰何由能得滿助道法。若能合集
助道法已則不著我。若不著我能自割肉以
飴衆生。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行乞
摶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唯一
坐食。何等爲十。所謂坐於菩提道場。一切魔
兵爲作恐怖而坐不動。於出世座而坐不動。
於出世慧而坐不動。於出世智而坐不動。於
空三昧而坐不動。覺了諸法而坐不動。於八
正道而坐不動。於眞實際而坐不動。於如如
中而坐不動。於一切智而坐不動。所言一坐
唯是法座。是故名爲一坐食也。善男子。如是
菩薩見是十法唯一坐食。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具足十法持不再食。何者爲十。所謂一食
之後無所希望。無所染著。勸食不食。是時非
時悉皆不受。脱能治身種種湯藥所可食者。
所謂若蘇若油若石蜜若白蜜若砂糖若根
若果。設見他食亦不生瞋。亦不貪樂亦不悋
惜。若菩薩中後不食而病困苦。若以病故恐
失壽命恐廢行道。以無疑心審知是藥能治
是病許爲受用。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
持不再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
阿蘭若。何者爲十。所謂久習梵行。善解毘尼。
諸根不缺。廣博多聞。持戒徳業。離著我怖。譬
如野鹿攝身威儀。修身輕利。趣向寂靜。心無
愁悶。善男子。云何菩薩久習梵行。乃至心無
愁悶。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出家已來。於正法
律具足戒品三輪清淨。善解法相威儀具足
出入以時。凡是如來所示道法上中下品。皆
悉通達不復求人。不易可動。不著邪論一切
外典。於佛正法文義明了。犯與不犯懺悔方
法無不具知。於所犯者皆悉遠離。恭敬正法
數數懺悔。一切惡法發露改往。是罪源由莫
不洞達而遠離之。上中下業上中下報亦悉
了知。已信解故守護正法。眼耳等根具足身
分無所殘缺。住阿蘭若。阿者言無。蘭若謂諍。
住山林中不與世諍。於是林中無相觸惱。不
近不遠便於乞食。是山林中有清淨水。無諸
難事灌洗易得。樹木蔭映華果豐足無惡禽
獸。自然石室不過峻阻登渉無難。寂靜閑居
獨而無侶。曾所聞法而誦習之。日夜六時憶
念不忘。聲不高下誦之勿廢。調伏諸根不令
馳騁。攝心思惟勿生散亂。恬然自樂受持經
典。取於三相謂止發捨。勿著睡眠。脱有國王
大臣長者。及諸人民故來尋詣。應作是言。善
來善來。若至住處。喚大王坐隨宜坐處。王若
能坐二人倶坐。王若不坐莫獨自坐。王若躁
動不就鄙座。應作愛語。大王。此山林地甚有
利益。持戒道徳多聞沙門。是中安止。無怖無
畏無劫盜賊。若是國王安隱寂靜。堪聽説法
而爲説之。其若不樂廣分別説。當爲略説隨
順厭離。其若不樂聽厭離法。當説嘆佛無上
功徳。若諸長者人民來至。隨其所應爲説法
要。悉令得生信法之心。亦使受持三歸戒等。
令諸人輩生歡喜心。自利利他。已生諸惡及
諸煩惱令得滅故。而修多聞不著於我。不著
我故住於山林無憂無畏。無怯弱想不生恐
怖。趣向寂靜遠離喧雜。獨居如鹿少欲知足。
善男子。菩薩居山不同於鹿怖畏馳走。不取
其失。言如鹿者。遠離郭邑聚落居家。其作是
念。近惡人故或失壽命。如是菩薩離於喧雜
若男若女若小若大。而作是念。親近是等失
我宿昔所習善根。勿生散亂。如是恒生怖畏
心住故向寂靜。於世間中生厭離心。住山林
中唯見功徳。唯見寂靜。唯見畢竟。唯見安樂。
無憂愁心。無迷悶心。不近惡友。不障山中寂
定功徳。受持修行一切善法。善男子。如是
菩薩具是十法住阿蘭若。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具足十法依止樹下。何等爲十。所謂所依
樹下。去於聚落不近不遠。無諸棘刺及毒草
木穢雜之處。樹葉不彫。非猿猴處衆鳥巣處。
非惡禽獸所居之樹。無有惡人危難之處。所
依樹下身安樂處。心無悶處安心而止。善男
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依止樹下。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坐於露地。何等爲十。所
謂冬時夏時春時。不得近於舂場之處。不近
樹木非叢聚處。不約山險莫近江河。不遮寒
不遮風亦不遮雨。亦不遮熱不遮霜露。唯除
疾病。菩薩摩訶薩若坐露地身有疾病不堪
行法。當住寺中而作是念。諸佛如來制頭陀
法。但爲斷除一切煩惱。如佛教法我當奉行。
我雖住寺應學正勤。爲斷煩惱不得懈怠散
亂閑住。雖居寺舍不生貪著。復作是念。如是
寺舍皆是檀越之所起造。利益一切修道之
人。是故我今不應於寺生我所心。雖住寺中
恒不離於露地之想。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
十法坐於露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
法住屍陀林。何等爲十。所謂若在中住多生
厭離。恒作死想。作八萬戸蟲所唼食想。作赤
血想。作青淤想。作臭穢想。作膖脹想。作血塗
想。作膿爛想。作解離想。作骸骨想。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住屍陀林恒興慈悲憐愍衆生。
持戒清淨具足威儀。恒習素食支持活命。所
以者何。善男子。是屍陀林有諸非人。依止中
住食人血肉。若見菩薩食魚肉者。而起惡心
來相觸惱。善男子。住屍陀林菩薩。脱入寺舍
前禮佛塔。次禮大徳問訊上座。恭敬事畢一
處而立。於衆僧座不得坐之。何以故。菩薩
之法將護世間諸俗人意。是屍陀林住止菩
薩。翻於世間凡愚衆生不違衆聖。若於私座
請菩薩坐。審如是僧心無變異乃可就坐。勿
令前人而生悔心。以卑下心於己身中作旃
陀羅想。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住屍陀
林。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宴坐不臥。
何等爲十。所謂不爲苦身故而坐不眠。不爲
惱心故不爲眠。所牽故不萎身坐。菩薩摩訶
薩凡坐不眠。但爲滿足菩提諸行。爲一心故。
爲向正道故。爲坐道場故。爲利衆生故。爲滅
一切煩惱故。坐而不臥。善男子。如是菩薩具
是十法常坐不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
十法隨宜敷坐。何等爲十。所謂於坐之處不
過經營。亦不求他而爲敷座。不作相貌令他
敷座。所坐之處若葉若草隨得而坐。若有地
所多諸虫蟻蚊虻蠅蚤作窟住處。及闍維處
悉遠離之。若消息時右脇而臥。上下累脚袈
裟覆身。正念專心作光明想。恒作悟想而暫
眠臥。不取眠樂不取脇樂但調其身。持於四
大勿令過困。晝夜用心趣助道法。善男子。如
是菩薩具是十法隨敷而坐。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具足十法攝心與理相應。何者爲十。所
謂多修不淨觀。多修慈悲觀。多修十二因縁
觀。善識汚心之法。多修空相。多修無相。多
修攝心。無所願求。恒修不息不令悔恨。具足
戒品。善男子。云何菩薩多修不淨觀。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獨居閑寂。不出人間隱山林
中。一向默念其心調直。令身調直結跏趺
坐。見其支節屈伸俯仰生厭離心。當觀身内
三十六物。念念相次莫觀皮外。作如是觀乃
至衆生種種飮食美味淨潔。若麁若好纔入
腹中即成不淨。觸於内火則便臭爛穢氣逆
鼻。一切世間之所不耐。如此之身。一切嬰兒
凡夫衆生之所戀著。當依聖教以善智慧如
實觀之。是故我今不應愛此臭處之身。以是
因縁故厭離之。如是菩薩多修不淨觀。云何
菩薩多修慈悲觀。菩薩摩訶薩獨居閑靜具
如前説。依前次第而作是念。是諸衆生多諸
瞋恚怨憾忿恨。造諸惡業結搆怨家無縁責
主。若於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瞋恚究竟滅已。
我方得坐菩提道場。作是甚深觀察思惟。眞
實慈悲非但口説。云何菩薩多修十二因縁
觀。菩薩摩訶薩若貪欲生若瞋恚生若愚癡
生。作是思惟。是貪瞋癡藉因縁生。而此因縁
復藉因縁。於是諸法因縁所生。無有自性悉
是虚妄。何有智者以虚妄法因縁所生。於自
己身而作瘡疣。云何菩薩善知汚心之法。菩
薩摩訶薩觀是汚法。若在自心若在他心不
可量度。爲滅是等因縁法故當觀察之。何者
是耶。所謂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律
不敬同學。若老若少並不恭敬。是名染汚心
法。唯重自身輕蔑他人。於諸境界馳騁散亂。
背於涅槃著於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執著
空見執著斷見。執常無常憎忿善人。親近凡
愚離持戒者。近破戒衆伏事惡友。遠善知識
誹謗諸佛甚深經典。於甚深法生怖畏相懈
怠懶惰。於己身中生下劣想無有威徳。訥於
言語非處生疑。應疑不疑不疑而疑。諸蓋諸
結之所纒縛。幻惑世人間構諂曲。睡眠瞪瞢
唯貪利養。求於名聞恃於姓族。戀於眷屬染
於邪見。恃怙國土戀慕群衆。習學呪術路伽
耶陀世俗文章。捨離正法廢於道行。於不善
忽務經營。於功徳業不勤其事。憎惡毀
呰出家之人。但好歌詠歎諸女色。稱美少年
若男若女。不樂寂靜於阿蘭若愁憒不樂。於
善不善不知量度。於可尊重不往問訊親近
供養。讀誦經典不知時節。於所行處不避譏
嫌。於諸戒律若輕若重悉不能持。於諸惡法
皆無怖畏。諸根暗鈍愚癡障重。心恒躁動惡
業快利。無所忌難自恣獨歩。横理取法憂慮
愁毒。於色好醜取相評量。於瞋恚境不修慈
悲。於諸貧窮不起憐愍。見疾病苦不生厭離。
見死不怖住火宅中不欲出離。但經營身不
護戒律。於過去中經作何事。於現在中正作
何事。於未來中當何所作。如是境界都無思
惟。於不思議而作思議。於不可量而作限量。
所不可求而競勤求。於非清淨作清淨想。於
非出離作出離想。於非正道作正道想。於所
未得謂言已得。我正多事未得修善。我是凡
夫那能修行諸聖道法。多戀俗務推斥度日。
迴避微妙功徳善根。於大小乘不能稱歎。設
見信樂佛正法者。而誹謗之。樂於鬪諍好相
是非。麁獷惡口自大高擧。惡頼罵詈卒暴怱
凌轢於他。説無義語喜論人過。所不可説
而好説之。樂於戲論耽著嬉戲。如是等事
名染汚法。能染汚心而善知之。爲滅一切諸
戲論故。多修於空而入禪定。以調其心如是
修空。於此境界隨心著處。當尋是處求其體
性遂無所有。無所有故通達於空。所縁之境
及能縁心並須觀察。作觀察已。心境二法悉
無所有而通達空。通達空故爲修無相。而
攝其心入於禪定。一切相貌顯現相似。善觀
察之則見非相。既了非相不得己身則無身
相。得無相已不著己身。不著身故不得一切
外諸境相。於諸外境不作分別不更移心。於
内外相心既不動。爲滅無相之相故。於修觀
行不生憂喜。雖得是定習氣尚多。爲滅習氣
恒修是定。心心相續無令休息猶如&MT05193;火。住
於奢摩他毘婆舍那中。毘婆舍那者如實法
觀。奢摩他者一心寂默。得心定故後不致悔。
不致悔故生歡喜心。何故歡喜由戒清淨。一
切菩薩具足戒品。清淨攝心與理相應。何以
故。持戒清淨故攝心得成。是故説名與理相
應。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攝心與理
相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受持經
典。所謂爲護正法而往聽聞不爲資生。爲護
正教勤聽正法不爲利養。爲三寶種不斷絶
故。勤求多聞不爲世利。爲欲利益學大乘者。
而修多聞不爲稱歎。爲諸衆生無救護者。利
益因縁而修多聞。爲諸衆生三苦所逼。作安
樂故而修多聞。爲無慧眼諸衆生故。令得慧
眼而修多聞。爲小乘人説聲聞法而修多聞。
爲大乘人説菩薩道而修多聞。爲自得證無
上智慧而修多聞。不求下乘而修多聞。善男
子。菩薩具是十法受持經典。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具足十法。受持毘尼。何等爲十。所謂了
知毘尼。并律宗體。毘尼甚深。毘尼微細。犯與
不犯。性罪制罪。波羅提木叉。學之本源。聲聞
毘尼。菩薩毘尼。悉皆了知。善男子。如是菩薩
足十法受持毘尼。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
足十法。威儀行處齊整具足。何等爲十。所謂
於聲聞法已經修學。於縁覺法已經修學。於
菩薩法已經修學。如是學已威儀具足。凡是
沙門不宜處行皆悉遠離。以是因縁非處不
行。非時不行。非國不行。修行沙門所應行處。
不失威儀。勿令沙門婆羅門之所譏誚。夫威
儀者與理相應。復勸化他令住此法。使行法
者具諸威儀庠序細密。内懷相應無有虚假。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威儀行處齊整
具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心無慳
貪亦無嫉妬。何等爲十。所謂自能惠施。復勸
他人令行布施。稱歎布施。見他布施起隨喜
心。勸歎成奬令其歡喜。不作是念但施於我
莫施餘人。唯使我豐不令他得。應作是念。令
諸衆生得安樂具種種資生。若於世間若出
世間具足安樂。我今所爲是等衆生利益安
樂修諸苦行。是故我今於衆生邊不應起諸
慳貪嫉妬。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無
有慳貪嫉妬之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
十法。於諸衆生行平等心。何等爲十。所謂於
諸衆生業行平等。於諸衆生無忿憾心。於諸
衆生平等利益。而行布施受持禁戒。修於忍
辱勇猛精進。善思禪定修般若智。不依二邊
而修是心。縁諸衆生起平等心。修行六度令
得是法。生死火宅衆苦熾然自得出已。復救
餘人令其得出。以心平等不生彼此隔礙之
想。無有憎愛。善男子。譬如長者其家巨富。唯
有六子愛念憐愍而悉平等。是等子息嬰稚
愚癡。於事不了匍匐而戲。是長者宅被火所
燒。熾然猛焔炎盛遍起。是等諸子各各東西。
善男子。於意云何。是時長者頗作是念。我今
前可且救一子。然後方便救餘子不。降伏一
切障礙菩薩對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而是
長者於其諸子。平等救濟無有偏心。而隨近
者前引出之。善男子。如是一切衆生之類。皆
是菩薩之嬰兒也。未了苦樂。無所知解生死
火宅。六道之中各各住處。菩薩摩訶薩隨其
善根有成熟者前救脱之。安置令住清淨法
界生死之外。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
於諸衆生行平等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
足十法。慇懃恭敬供養諸佛。何等爲十。所謂
供養於法是供養佛。不以財物是供如來。爲
作安樂利益衆生。爲欲攝受一切衆生。爲欲
成就衆生善根不捨所受清淨禁戒。不癈一
切菩薩行業。如所説法身即能行。如是修行
心無疲倦。不捨無上菩提之心。如是恭敬供
養諸佛不用財寶。若能修行諸佛正法即供
養佛。所以者何。供養於法則是供養一切如
來。是法所生利益群品令出世間。若背菩薩
所行之業則爲身口相乖。如所誓願不得成
滿則心疲倦。便捨菩提則不能得利益衆生。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但爲利益諸衆生故。若無衆生亦無菩薩
取於正覺。善男子。當如是觀法即是佛。一切
諸佛法爲身故。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
法。慇懃恭敬供養諸佛。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具足十法斷除憍慢。何等爲十。所謂出離家
居勤苦求道。親識朋友一切眷屬不復相關。
何異死人故無憍慢。改其形相著壞色衣。而
我今者別有所求故無憍慢。剃頭持鉢家家
乞食活此身故不生憍慢。以乞食故生謙下
心。如栴陀羅不應憍慢。今我身命寄於人活。
受他摶食猶若餓狗。人所輕蔑不應憍慢。我
應紹續尊重福田不應憍慢。令諸同學見而
歡喜不應憍慢。持諸威儀庠序齊整不應憍
慢。所未得法我當得之不生憍慢。於弊惡性
諸衆生中。多修忍辱不生憍慢住。善男子。如
是菩薩具足十法斷除憍慢。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具足十法心多清淨。何等爲十。所謂福
業所持過去善根。宿因具足。正見具足。不著
邪論不可移動不事餘師。内懷清淨無有諂
曲。意無貢高亦不幻惑。其心質直備諸智慧。
諸根明利離衆障蔽。心行清潔親近善友遠
惡知識。摧伏憍慢勤求妙理。於聽法時不伺
過失。諸佛功徳皆悉了知。善男子。如是菩薩
具是十法心多清淨。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諸佛功徳不可思議。我於此法云何得
聞能了知之。佛言。善男子。汝善諦聽。我今爲
汝説於如來少分功徳。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如來大慈具足圓滿。於諸衆生
悉皆平等如於一人慈悲平等。於遍法界一
切衆生。其心亦爾如虚空界遍於一切衆生
界中。如來慈悲遍一切處。無量無邊亦復如
是。異於聲聞縁覺菩薩。善男子。諸佛如來説
法無盡。於無量劫不可窮竭。種種名字種種
義趣。於無量衆一時一音而爲説法。隨其類
音各各得解無限無盡。善男子。諸佛如來問
答具足。設有一切預衆生類。以種種問倶問
如來。如來隨其種種類音種種名字。於一刹
那一念一時。皆悉能答無滯無礙。善男子。諸
佛禪定境界無礙。善男子。設有一切衆生之
類位階十地。一時一念倶時入於百千萬億
禪定三昧。於諸無量種種三昧。皆不能及如
來三昧無邊境界。善男子。如來具足無量色
身。善男子。設有衆生以如來身應受化者。一
念之頃遍於衆生。對其面前而現佛身隨衆
生願。一念之頃現種種身。善男子。如來具足
天眼無量境界。善男子。有諸衆生得天眼者。
所見諸色無量無邊諸世界中。如來悉見如
菴摩勒在手掌中。善男子。如來無量天耳境
界。善男子。設有衆生得天耳者。滿於無量無
邊世界。隨其所聞種種音聲。如來能於一刹
那頃。皆悉得聞是等音聲。善男子。如來具足
知他心智無邊無盡等於虚空。善男子。設有
一切諸衆生界。種種覺觀種種思惟種種業
行。如來能於一念之頃。悉能了知無量無邊
一切諸心。及所造業并業果報。於三世中以
無礙智悉皆了知。善男子。如來恒在禪定不
曾忘失。所以者何。佛無失念諸根不動内心
無亂。何以故。一切煩惱煩惱習氣。畢竟盡故
恒在寂靜。善男子。有煩惱人内心迷亂不得
禪定。如來不爾。夫如來者無復煩惱無復塵
累。無漏無爲得一切法。自在遊於一切甚深
三昧境界。善男子。如來設住隨一威儀中隨
一三昧中。乃至涅槃常住其中無有動移。故
常在三昧。善男子。諸佛如來於無量劫。備修
諸行得成正覺。不可思量不可思議。無有邊
限。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如來不於無
量劫中修功徳耶。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説。何
以故。菩薩摩訶薩不應思量如來境界。如來
境界不可思量。但爲淺近諸衆生等説三僧
祇修習所得。而實菩薩發心已來不可稱計。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尊幸甚。是等衆生
修諸善根。已滅業障多生信解。近於菩提聞
佛功徳心生歡喜。何況聞已盡能受持。讀誦
解説書寫供養。世尊。是等衆生不久當得如
來功徳無異今日。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
來攝受是等衆生。於諸佛所已種善根。恭敬
承事於無量佛。是等衆生聞佛功徳不生疑
惑。善男子。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七日七夜無
餘思想。内心不亂念念相續。憶持如來如是
功徳甚深微妙。著淨潔衣設諸供養心心成
就。是七日内即見如來三十二相色身具足。
若有散亂不平其事。而恒一心於臨死時如
來現身立在其前。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世
尊。頗有衆生聞佛所説如來功徳生不信耶。
佛言。善男子。有諸衆生聞佛説是如來功徳。
以其惡口麁獷罵詈生瞋恚心。於説法者生
怨家想。以是因縁。捨身之後生於地獄受無
量苦。善男子。有諸衆生聞佛功徳生歡喜者。
於説法人生善友想生如來想。善男子。是等
衆生信最極理。已於過去曾聞如來如是功
徳。是等衆生於大衆中而作是説。我於過去
曾聞如來説佛功徳。無異今日經中所説。爾
時世尊。出長舌相以覆其面。覆於面已復覆
其頂。覆於頂已復覆於身。覆於身已覆師子
座。覆師子座已復覆菩薩及聲聞衆。覆聲聞
衆已復覆釋梵四天等衆。如是普覆大衆等
已而縮舌相。問大衆言。如來世尊有此舌相。
頗復能作妄語不耶。善男子。汝等當信如來
所説必非虚妄。若信此經於未來世。爲汝等
故長夜利益安樂無盡。説是語時。八萬四千
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無邊諸衆生
等遠塵離垢。於佛法中得法眼淨。無量衆生
未曾發於菩提心者。即於是時皆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寶雲經卷第五






大乘寶雲經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二諦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
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世諦。
何等爲十。所謂假説有色非第一義故。得於
色法而不執著。假説受想行識非第一義故。
雖得於識而不執著。假説地界非第一義故。
雖得地界而不執著。假説水火風虚空識界非
第一義故。雖得是界而不執著。假説眼入非
第一義故。雖得眼入而不執著。假説耳鼻舌
身意入非第一義故。乃得意入而不執著。假
説有我非第一義故。雖得是我而不執著。假
説衆生非第一義故。雖得衆生而不執著。假
説壽命士夫養育衆數人等。非第一義故。雖
得是等而不執著。假説世間非第一義故。雖
得世間而不執著。假説世法非第一義故。雖
得世法而不執著。假説佛法非第一義故。雖
得佛法而不執著。假説菩提非第一義故。雖
得菩提而不執著得菩提者。善男子。假名言
説名字論量名爲世諦。於世法中無第一義。
雖然若離世法。第一義諦不可得説。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是法處善解世諦。而不名解
第一義諦。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
解世諦。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
第一義諦。何等爲十。所謂具無生法。具無滅
法。具不壞法。具不増不減不出不入法。具離
境界法。具無言説法。具無戲論法。具無假名
法。具寂靜法。具聖人法。所以者何。善男子。
夫第一義不生不滅。不敗不壞不増不減。文
字章句所不能説。不可詮辯絶於戲論。善男
子。第一義者。無言無説本性清淨。一切聖人
内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爾不
減不増。善男子。爲是法故一切菩薩。剃除鬚
髮著壞色衣。以善心故遠離親屬。往空閑處
出家修道。精進耐苦如灸頭然。但爲求得是
妙法故。善男子。若無有此第一義諦。所修梵
行皆悉無用。佛出於世亦復無用。善男子。是
故汝當知有第一義諦。有第一義諦故。説諸
菩薩解第一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
法。善知第一義諦。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
十法善解十二因縁。何等爲十。所謂諸法空
虚無實厄縛危脆。如水中月如鏡中影。如谷
中響如夢如幻。無暫時停搖動不住。藉因縁
生皆悉知之。作是觀察是等諸法一切空虚。
無有眞實如是危脆。乃至藉因縁生見生住
滅。復更思惟。以何因縁是等法生。以何因縁
是等法滅。作是觀已。即知無明爲是等法作
生因縁。無明所生。無明源由。無明根本。依因
無明諸行法生。行縁於識以識因縁假説名
色。名色立已而説六入。因於六入觸方得生。
觸因縁故生於三受。受因縁故嬰兒凡夫生
渇愛苦。渇愛因縁而取四取。縁於四取而有
接續。有因縁生。以生因縁老死憂悲苦惱等
生。純是大苦共相聚集。以是義故聰明智者。
應當勤求滅是無明。破裂無明拔無明根令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