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華手經 (No. 0657_ 鳩摩羅什譯 ) in Vol. 16

[First] [Prev]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從娑羅刹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照明。是中有
佛號無邊光。今現在爲不虚歩力菩薩摩訶
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説。如是無量阿僧祇
等諸佛世界。一生補處菩薩摩訶薩。從東北
方悉來集此娑婆世界。到王舍城行詣竹園。
頂禮佛足覲問訊已。於一面坐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大威徳天龍夜叉揵
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訶羅伽人非
人等。及一生補處諸大菩薩摩訶薩衆。充滿
其中無空缺處。而此大衆以佛神力。皆悉容
受不相妨
*佛説華*手經卷第五



*佛説華*手經卷第六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三昧品第十九
爾時世尊。見諸大衆普皆集會。即於坐上入
佛首楞嚴三昧。從首楞嚴三昧起。入佛妙金
剛三昧。從妙金剛三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
差別三昧。從知十方言音差別三昧起。入佛
無量莊嚴三昧。從無量莊嚴三昧起。入佛師
子月三昧。從師子月三昧起。入佛師子奮迅
三昧。從師子奮迅三昧起。入佛無邊縁三昧。
從無邊縁三昧起。入佛光王三昧。從光王三
昧起。入佛妙陀羅尼三昧。從妙陀羅尼三昧
起。入佛無相生三昧。從無相生三昧起。入佛
師子自在力三昧。從師子自在力三昧起。入
佛淨月三昧。從淨月三昧起。入佛一相嚴三
昧。從一相嚴三昧起。入佛衆相嚴三昧。從衆
相嚴三昧起。入佛無邊光三昧。從無邊光三昧
起。入佛大海三昧。從大海三昧起。入佛
一切法海法性定三昧。從*起一切法海法性
定三昧起。入佛示無邊願縁三昧。從示無邊
願縁三昧起。入佛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
從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起。入佛一切法
無住處三昧。從一切法無住處三昧起。入佛
無邊光高華三昧。從無邊光高華三昧起。入
佛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從一切法思量淨
印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垢印三昧。從一切
法無垢印三昧起。入佛示無邊佛自在力三
昧。從示無邊佛自在力三昧起。入佛一切衆
生滅相三昧。從一切衆生滅相三昧起。入佛
一切法如來所行三昧。從一切法如來所行
三昧起。入佛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從
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起。入佛三世無
礙一切法性定三昧。從三世無礙一切法性
定三昧起。入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從
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起。入佛攝一切法
海自在印三昧。從攝一切法海自在印三昧
起。入佛堅固三昧。從堅固三昧起。入佛善通
達三昧。從善通達三昧起。入佛無動三昧。從
無動三昧起。入佛觀見一切法三昧。從觀見
一切法三昧起。入佛普明三昧。從普*明三
昧起。入佛普觀印三昧。從普觀印三昧起。入
佛無明闇三昧。從無明闇三昧起。入佛無見
三昧。從無見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礙無取
三昧。從一切法無礙無取三昧起。入佛無盡
相三昧。從無盡相三昧起。入佛無盡定三昧。
從無盡定三昧起。入佛無盡縁三昧。從無盡
縁三昧起。入佛一寶相三昧。從一寶相三昧
起。入佛大莊嚴三昧。從大莊嚴三昧起。入佛
無邊莊嚴三昧。從無邊莊嚴三昧起。入佛無
瞋恨三昧。從無瞋恨三昧起。入佛示一切衆
生善根三昧。從示一切衆生善根三昧起。入
佛一切衆生種善根因縁三昧。從一切衆生
種善根因縁三昧起。入佛一切入三昧。從一
切入三昧起。入佛一切法淨行三昧。從一切
法淨行三昧起。入佛不現一切法三昧。從不
現一切法三昧起。入佛照明莊嚴一切菩薩
三昧。從照明莊嚴一切菩薩三昧起。入佛淨
一切聲聞眼三昧。從淨一切聲聞眼三昧起。
入佛一切衆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從一切
衆*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起。入佛息三惡
趣苦惱三昧從息三惡趣苦惱三昧起。入佛
一切佛土中衆生種善根三昧。從一切佛土中
衆生種善根三昧起。入佛不動變三昧。佛在
是不動變三昧中。時淨居諸天以偈讃
    佛住不動變 威徳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爲壞衆疑網 哀愍故説法
    無疑常處定 三明出三界
    大智徳菩薩 今皆集此會
    佛無疑在定 唯願決衆疑
    佛定不依眼 亦復非不依
    非二無眼相 是定聖所讃
    在定若依眼 佛則爲虚誑
    知眼無所有 故佛定無依
    佛不依六根 亦復非不依
    外道迷此議 世間所不解
*求法品第二十
爾時世尊。從不動變三昧安祥而起。告舍
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行。得不退智。獲
大慈悲諸三昧慧。亦能無礙逮佛十力。又於
諸法得分別慧。得無礙辯無斷辯捷疾辯樂説
辯深辯利辯無辯。得諸總持常見諸佛。
以信出家奉修正法。世世所生財利無匱。眷
屬無減色像無乏。身無殘漏眼耳鼻舌身根無
毀。言辭無短心智無闇。不行邪道志無
亂念無錯謬。憶本昔事得上慚愧。常善思
離一切惡。世世轉身不忘正念不失本願。謂
諸佛所殖無量果衆善根。本無我我所。但爲
一切衆生共之。無衆生相。雖分別法無所依
止。以無依故。魔若魔民及諸邪道不能沮
壞必至道場。坐道場已住一切法思量淨印三
昧。以一念相應慧。諸所有法可知可識可得可
斷可證可修。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若出世
間。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若長若短。若於過
去未來現在。若心所行若智所行。若心所量
若智所量。若心所縁若智所縁。若心所
若智所*相。若在心數若在法數若衆生數。若
假名有若實法有。總相別相及諸説者。所因
説法若所説事。以何故説。若以語言若以事
相。若垢若淨。一切世間種種言辭。所謂眼諸
名字。耳鼻舌身意諸名字。首足髮毛種種支
體此諸名字。亦外法中所有一切地水火風種
種生處差別名字。日月名字。梵釋諸天夜叉
名字。隨其相有隨其相説。隨所分別及所貪
著。若因若縁。若道若行。若縛若解。若方便若
轉進。若智若慧若智方便及諸世間種種
術。若好若醜。如是等事。住一切法思量淨印
三昧。以一念相應慧通達究竟。斷煩惱習一
切無餘。何等爲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建
大乘心。爲深利益多衆生故發大莊嚴。作如
是念。一切衆生貪欲瞋恚愚癡熾盛。空無善
行死墮大坑少可救者。我今當爲此等衆生
集大智藥。以救療之令出三界。當爲衆生作
不請師。治之令得不壞相法。謂不壞色受想
行識。亦得不壞至涅槃道。諸菩薩等發是心
時。爲求法故起大莊嚴。何謂爲法。諸有能
助無上菩提集諸佛法。謂斷衆疑令衆歡喜
菩薩藏經。讀誦受持如説修行。隨諸衆生根
有利鈍。而爲演説。菩薩如是專求法時。乃至
能得一四句偈。甚深方便有要義趣。佛之所
説。若受若持讀誦書寫乃至能爲一人演説。
先作是願。欲令此人隨順是義。一切衆生亦
皆得解。菩薩以是説法因縁。當得最上。佛所
聽許智者所讃。如是四法何謂爲四。一於佛
法得不斷念及決定念。二身能作堪受法
器。三爲諸佛對揚法化。四能逮得諸陀羅尼。
世世轉身能生佛法。所生不墮邪見之門。於
佛法中常樂出家厭離五欲。是爲四法。菩薩
以是四法善根因縁。當得十法。何謂爲十。於
諸法中能斷疑悔。知諸衆生心之所樂。能得
諸佛無礙解脱。以是解脱故。佛身毛孔一一
皆出百千萬億無數光明。一一光照百千萬
億阿僧祇界。光光皆有百千萬億阿僧祇數
妙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以
一説法。悉能度脱百千萬億無數衆生。得不
壞法。如來以是解脱力故。一一毛孔所現光
明。皆出百千萬億火焔如須彌山。亦出恒沙
諸大流水。以是無礙解脱力故。能以三千大
千世界。内一毛孔棄著他方。過乎無量恒
沙國土。而諸衆生無所嬈害。亦復不覺有往
來想。舍利弗。以是無礙解脱力故。能解十
方一切衆生言辭差別。亦悉了知十方世界
一切衆生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心念相續。亦
斷無量阿僧祇界無佛法處衆生所礙。又以
疑解脱力故。能知衆生調伏熾然及次第
心。知一切法差別之相。亦決定知畢竟皆空。
而於是中無我我所。捨離一切諸有爲相。所
以者何。如來推求有爲法中。多諸過患離諸
功徳無一可取。以如是知故得此法。舍利弗。
如來以是解脱力故。復有四法。何謂爲四。一
者悉斷煩惱及習。二者佛行時若生衆生觸
其足者七日受樂。三者如來右迴身時地深
八萬四千由旬如輪旋轉。四者常定初無退
失。舍利弗。取要言之。菩薩求法。盡能攝取
一切佛法。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説偈
    若人求佛智 及欲大慈悲
    到智慧彼岸 當深恭敬法
    欲得大神通 能動三千界
    及知衆生心 當深恭敬法
    若欲以一念 遍知一切心
    是心無形色 如幻不堅固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上果報
    亦能證諸佛 無量無邊法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不失念
    在在所生處 正念常増長
    以恭敬法故 常不失妙色
    所生常端正 身分皆具足
    能得値諸佛 値佛心信樂
    以心清淨故 能深供養佛
    世世所生處 信力常増長
    離穢惡五欲 常樂行出家
    以是信力故 安住持戒中
    但爲求禪定 不以戒自高
    常樂得諸禪 而不以爲
    以求眞智慧 能斷滅諸漏
    常樂行智慧 而不取慧相
    但以無相慧 深求諸佛法
    得諸法慧明 佛所讃總持
    堪任爲法器 佛神通所護
    是人以佛護 得四無礙智
    辯才無有量 利衆故説法
    三時守護法 初中及最後
    常爲佛所讃 能大利衆生
    爲諸天所護 龍神等恭敬
    諸佛所護念 名聞振十方
    名稱常不減 好行諸善行
    終不樂非法 常修行佛道
    常照然法明 蠲除衆狐疑
    能淨智慧性 滅衆生憂惱
    安住於正路 終不説邪徑
    修行最勝法 所謂無上道
    是人不依心 亦復非不依
    知心法如幻 故無所依止
    以此無依心 常修行佛道
    遊行大衆聚 而心無所著
    樂遊化諸方 適無所繋
    不貪名利養 離親及諸
    無有諸瑕穢 心淨如虚空
    誰見是菩薩 而不恭敬者
    是故聞此法 應當一心學
    得是佛法故 能大利衆生
    於是妙法中 無有所限礙
    我説是正道 唯智者所學
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爲求法故。當學
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
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
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説順道之言。所
謂修多羅。祇夜。闍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
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闍多伽。廣經。
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
道之言。何謂思量專心正念。於法方便。善知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縁從縁生法。是白
是黒是好是醜。分別簡擇皆入法性法相法
位。如是通達名爲正念。所以者何。舍利弗。如
來方便演説五陰而非五陰。説十二入及十
八界而非界入。説十二因縁而非因縁。説法
從縁生而無定相。爲度衆生作如是説。是故
汝等。當依於義莫依於語。凡夫無智隨逐言
説。智者隨義。舍利弗。何謂言説。所有言
文字差別。取相推求可知可識可見可斷可
證可修有相無相隨心心數可疑悔處有此有
彼。分別宣示如是等法皆名言説。舍利弗。何
謂爲義。言説所示是名爲義。若分別義即名
言説。是故舍利弗。當知義者不可言説。以斯
義故我經中説。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
我諍。舍利弗。唯有如來。能方便説陰界諸入
十二因縁從縁生法。餘無能者。舍利弗。佛所
説法及選擇法無有諍訟。何謂爲法。云何選
擇。舍利弗。眼即是法。耳鼻舌身意即是法。所
以者何。是眼過去未來尚空。何況現在。所以
者何。眼性自爾是故名法。耳鼻舌身意去來
尚空。何況現在。所以者何。意性自爾故名
爲法。云何選擇選擇眼者。眼從縁生空無定
相。若有定相應眼得眼。若眼得眼則有二眼。
如是亦應内有見者。有如此咎。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如是選擇名爲法眼。於此義中正見
大士。應當觀察眼假名字。眼及眼法是三事
中何者爲實。作如是知三事皆空但有言説
無一眞實。所以者何。諸有言説皆是識處。識
所知法皆是世間。若世間法非出世間。不出
世間是外道義。若外道義則非佛説。所以者
何。佛所言説有出世間。出世間法則無言
説。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故如來。雖復言
説而無所著。亦不決定分別眼相。從善不善
業因縁生。所以者何。眼是有分。何謂有分。從
十二縁出生三有。舍利弗。何故名有分。自
念我當得如是眼。種種分別好樂眼果以受
諸塵。著眼是我眼是我所。故名有分。復次衰
滅而復熾然。一切苦惱謂我我所。墮在二邊
故名有分。舍利弗。譬如銅器撃之有聲。汝謂
此聲爲從外來爲在内有。答言。世尊。是聲
但從衆因縁有。非内非外。佛告舍利弗。汝
已達此衆縁法耶。答言不也。佛言。此聲本
無所有。但假衆縁誑惑耳根。如是凡夫於空
眼中而生貪著。眼中眼相終不可得。如是推
求無所貪著。是名選擇。所謂無眼亦無眼相。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
説偈言
    雖説眼無常 眼即無所有
    若眼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雖説耳無常 耳即無所有
    若耳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雖説鼻無常 鼻即無所有
    若鼻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雖説舌無常 舌即無所有
    若舌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雖説身無常 身即無所有
    若身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雖説意無常 意即無所有
    若意無所有 誰爲無常者
    隨是十二入 故有十二名
    若隨十二名 應有十二入
    因地水火風 和合故名人
    凡夫隨名字 如狗逐瓦石
    若人不隨名 亦不分別我
    知我但假名 是人得寂滅
    寂滅中無法 可名寂滅者
    如是説無説 無説即寂滅
    是法中無去 亦無有去者
    若人通達此 則知寂滅相
    若滅心行處 斷諸語言道
    無我無衆生 是名爲寂滅
    不分別有無 是分別亦空
    若心想泥洹 是心亦非有
    於法不見遠 亦復不見近
    得是慧眼者 自知寂滅義
    若人聞是法 能正觀察者
    當斷諸疑悔 癡冥盡無餘
    無疑亦無悔 善寂無所畏
    決定住實相 於法無所礙
    菩薩摩訶薩 能自除惑網
    哀愍衆生故 爲斷法中疑
    以是上妙論 顯示法實相
    爲滅諸戲論 汝等勿生疑
    言説皆諍訟 因之墮惡趣
    若人貪著此 不任演正法
    如是名隨義 則無有憂患
    亦近無上道 能行是義故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於四事中應勤精
進。何謂爲四。爲出家故勤行精進。於遠離處
勤行精進。於佛教中勤行精進。見苦衆生勤
行精進。爲疾逮得無上菩提。作是念言。我當
何時得大智慧滅衆生苦而爲説法。舍利弗。
我當爲汝説諸菩薩勤行精進能疾得成無
上菩提。汝當諦聽。舍利弗。乃往過去無量無
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安王。
壽七萬歳。爲聲聞衆三會説法。其初會者。二
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四十億人得阿
羅漢。第三大會六十億人亦得阿羅漢。時
閻浮提極大廣博九萬由旬。中有八萬四千
大城。一一皆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金銀琉
頗梨眞珠車&T027012;馬瑙七寶合成。其城第一
清淨莊嚴。人民熾盛豐樂安隱。其城七重有
七重塹。倶亦七寶。一一塹中皆有流水周迴
圍遶。青黄赤白雜色蓮華羅列水上。鳧鴈鴛
鴦鴻鵠孔雀猩猩異類遊戲其中。諸塹岸
上皆有七寶七重行樹。金樹銀枝碼瑙爲
條。琉璃爲葉頗梨爲華。車&T027012;爲果赤眞珠
根。銀樹金枝頗梨爲條。琉璃爲葉車&T027012;
華。瑪瑙爲果赤眞珠*根。琉璃樹者珊瑚爲
枝。車&T027012;條瑪瑙爲葉。銀華金果頗梨爲
根。車&T027012;樹者。瑪瑙爲枝。珊瑚爲條銀葉金華。
頗梨爲果琉瑙爲根。瑪瑙樹者珊瑚爲枝銀
條金葉頗梨爲華。琉璃爲果車&T027012;爲根。珊瑚
樹者金枝銀條。頗梨爲葉琉璃爲華。車&T027012;
果瑪瑙爲根。諸城各有八萬園林。縱廣正等
二十由旬。七寶牆壁七重圍遶。其諸園中皆
有七寶七重樓閣七寶欄楯七寶羅網彌覆其
上。寶塹七重莊嚴如城。是園林中有種種樹。
謂栴檀樹。諸沈水樹。迦羅那等種種香樹。
諸音樂樹。亦有種種華樹果樹器物諸樹衆
飮食樹。其中亦有金樹銀樹琉璃頗梨車&T027012;
瑪瑙珊瑚諸樹。有種種華。所謂阿提目多華。
薝蔔華。婆梨師華。陀&T072933;伽梨華。文陀羅
華。和利華。多羅利華。劬多羅利華。曼
陀羅華。五色華。月上華。有如是等種種諸
華。園中各有七百大池縱廣五里。八功徳水
充滿其中。其池皆以七寶莊嚴底布金沙。有
四寶梯寶網羅覆。青黄赤白雜色蓮華遍布
水上。時閻浮提王名曰健徳。於此八萬四千
大城皆置宮殿。一一宮殿皆有八萬四千婇
女以爲眷屬。於諸城中有一大城。其城廣大
四十由旬長八十由旬。是健徳王止住其中。
此城皆以殊勝七寶莊嚴如上。豐樂安隱人
民充滿。此大城中有王宮宅。方十由旬妙七
寶成。是宮宅中有諸殿堂種種樓館。中有大
殿名曰法殿。端嚴殊妙如釋勝殿。此宮宅中
有好園林名爲善法。是園林中有種種樹。華
樹香樹諸音樂樹。及瓔珞樹衣服飮食種種
諸樹。其中亦有七寶諸樹莊嚴其園。是王宮
宅。方整嚴事廣博高顯。有大高臺七寶嚴飾。
七寶幃帳張設其中。舍利弗。是健徳王第一
夫人生一太子。昔曾供養無量諸佛。端正殊
妙衆所愛敬。有大威相福徳具足。王與大城
令住其中。太子生日。此城中有四十億女一
時倶生。王即告勅令給太子以爲眷屬。王
及夫人集諸大臣。與子立字名曰妙徳。太
子生時諸天歡喜。鼓衆伎樂雨曼陀羅華。倶
發聲言。妙徳太子今出於世。今出於世故名
妙徳。是時太子漸以長大。與衆婇女眷屬圍
遶入園遊觀。乘栴檀船五欲自娯。時於水
中。見佛身相端正第一。淨踰火金明過日
月。如眞金聚如金山焔如嚴寶柱。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身出百千萬億光明。處弟子衆圍
遶説法。太子見已作如此念。是人端正儀相
挺特。我今何爲不得是身。當發心時佛相不
現。以不見故心生憂惱。便不復與婇女娯樂。
不近女色。從*船而下上七寶樓。結加趺坐
心自念言。何時當得如佛身相。時諸婇女欲
來娯樂。太子遙見心生厭離。閉門不前作如
此念。是諸衆生貪欲熾盛多諸惱患。我願欲
得此大智慧最勝之身。若我與此貪欲惱病
衆生同者有何差別。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是
諸衆生瞋恚熾盛多諸惱患。我願欲得是大
智慧最妙之身。我若與此瞋恚惱病衆生同
者有何差別。我是行人彼非行者。當自調伏
於衆生中不生瞋惱。是諸衆生愚癡充滿多
諸惱患。我願欲得此大智慧最上妙身。我若
與此愚癡惱病衆生同者有何差別。我是行
人彼非行者。是諸衆生慳嫉所纒多諸惱患。
我若同此慳嫉衆生有何差別。我當滅諸貪
欲恚癡。於衆生中起大慈悲爲求正道。以是
正道捨離一切貪欲瞋恚愚癡慳嫉諸不善
心。既生如是厭離心故。便深樂法不貪嬉戲。
獨坐思惟離諸憒閙。時健徳王及大夫人。倶
聞太子不樂嬉戲厭離五欲。見諸婇女制不
令入。便生念言。誰爲不可嬈亂太子。令不復
喜五欲娯樂厭見女色。我等便可自往問之。
作是念已。王及夫人往太子所。説偈問言
    汝法殿清淨 婇女亦充滿
    諸樹莊嚴園 汝何故不樂
    如是大城中 法殿甚高廣
    遍見四天下 汝何故不樂
    何人爲不可 嬈亂汝心者
    汝今愁獨處 如商人失寶
    我爲汝父母 當具以實答
    何人今可治 我得自在故
爾時太子。以偈答言
    無人爲不可 如何當妄言
    勿以惡加人 但當自治心
    我遊戲水上 見佛身相好
    如閻浮金聚 光明照十方
    珠光及日月 火燈星宿光
    佛光映不現 我見如是相
    即時願欲得 如是智慧身
    當度老病死 癡惱苦衆生
    得身相智慧 勢力不思議
    當廣利衆生 令得出生死
    我息諸欲樂 婇女及眷屬
    今出家行道 隨學當作佛
    出家披法服 勤修習善法
    父母可出家 倶共修是道
    當修行正法 在五欲不安
    愛欲害善法 欲縛最堅牢
    餘無能斷者 唯我獨遠離
    行是遠離故 當得佛智慧
    佛法中出家 若作障礙者
    是人則無利 我哀彼故説
    國財子何益 富貴皆無常
    若今不放捨 不久亦分散
    以因出家故 能生衆善法
    往來生死中 世世受衆苦
    如是展轉生 空無決定子
    於法無正觀 但著假名字
    莫以子起罪 共於法出家
    我久離諸難 倶是無難時
    得具足人身 久乃信善法
    得値安王佛 今可共出家
妙徳太子説是偈已。即便行詣安王佛所。頭
面禮足合掌向佛。而説偈言
    我生魔網中 増長諸邪行
    今欲壞裂之 願佛聽出家
    我父縛堅固 自亦處畏縛
    斯無堅實樂 但是衆苦本
    今欲解衆縛 壞裂衆魔網
    於佛法出家 成佛兩足尊
    我深畏諸欲 受欲終無安
    欲爲癡畏法 當捨行佛道
舍利弗。時安王佛。即聽妙徳出家受戒。有諸
人衆八萬四千并餘眷屬及婇女等皆隨出
家。復有百億諸善知識亦隨出家。王聞太子
出家學道。即嚴四兵從諸大臣。詣安王佛頭
面禮足。於一面立合掌向佛。而説偈言
    出家無惱熱 寂滅安不動
    是衆樂之本 願依佛出家
    捨國財妻子 及所珍眷屬
    受諸欲無厭 是法常弊穢
    若受妙五欲 凡小智所行
    修佛所讃法 滅一切衆苦
    捨國城所有 施佛及衆僧
    願佛聽出家 成佛普見尊
    爲大利衆生 度一切苦惱
    欲令離諸難 離難得寂滅
    時佛歡喜讃 善哉發大心
    能敬佛深智 善來聽出家
    王既聞聽許 心生大歡喜
    必成兩足尊 蒙佛安慰故
    時王即出家 及諸四種兵
    皆發菩提心 當成無上道
    是衆出家已 皆逮無生忍
    於此處命終 悉得生天上
    得値大名聞 二十億諸佛
    皆於諸佛所 出家行正法
    是等常精進 得智無所畏
    能大利衆生 令脱無量苦
    所値遇諸佛 皆受持正法
    但爲廣流布 而不惜身命
    得如是大果 最上妙智慧
    證不思議法 誰不求佛道
佛告舍利弗。汝謂彼時健徳王者。爲異人乎
即我身是。妙徳太子。堅意菩薩摩訶薩是。如
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樂法故。見諸衆生
煩惱苦逼。起大慈悲教化令住善法因縁漸
得解脱。復次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樂深法
故而求深法。亦爲衆生説是深法。何謂深法。
諸精進者之所能行。其精進者即諸菩薩摩
訶薩衆。求無上道不退者是。斯等皆能深達
諸法。云何深達。若求眼相即是假名。非爲
深達法相。名爲非内非外非我我所非垢非
淨不生不滅。所以者何。性常自爾。如是法性
無作非作。是名通達眼甚深法。求耳鼻舌身
意相者即是假名。非爲深達法相。名爲非内
非外非我我所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所以者
何。性常自爾。如是法性無作非作。是名通達
意甚深法。舍利弗。甚深達者即法實相。若
取法空即是妄取。若取無相是則爲相。若取
無願是亦爲願。舍利弗。法性本來不増不減。
是則名爲深達諸法。故説菩薩摩訶薩等爲
精進者。舍利弗。以何義故説名菩薩。能諦了
知無衆生法。故名菩薩。復次是人所行智慧
爲首。故名菩薩。又令衆生知所行法皆無所
有。故名菩薩。又舍利弗。無所有義是菩薩義。
無所顯示是菩薩義。故菩薩義無二無等。又
舍利弗。不過不沒是名菩薩。又舍利弗。空是
菩提。何謂爲空。無一切法故名爲空。舍利弗。
若於法中乃至決定有毫末相。即是著相著
我著人著衆生相著諸法相。是空法中無此
諸相。故名爲空。空即菩提。以是義故一切諸
法皆名菩提。舍利弗。汝當隨順如來教行勿
違逆也。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第一甚深。一切
凡夫所不能及。舍利弗。且置凡夫。一切聲
聞辟支佛人不見不觀。亦不能達。諸佛菩
提。雖盡知見無生智觀。以何法盡名爲盡
智。無法可盡諸法離盡入畢竟盡。故名盡智。
而不能知於念念中爾所滅盡爾所未盡故。
説聲聞辟支佛人不能通達諸佛菩提。舍利
弗。無生智者。於諸法中尚無少生。能如是知
名無生智。而不能知於念念中爾所無生及
未無生。一切聲聞辟支佛人無如是智。是故
佛智名爲無等。餘無及故。復次是智等無邪
正故名平等。舍利弗。如來慧者。正覺究盡無
有錯謬。故名佛慧。是佛智慧無邊無量阿僧
祇劫求之乃得。故名爲覺。舍利弗。何故如來
名爲覺者。一切衆生長寢生死。若過若沒不
能通達。唯有菩薩獨能覺悟。故名覺者。又舍
利弗。正覺諸法故名覺者。云何正覺。知一切
法非法非非法。非垢非淨亦非過去未來現
在。隨順是相故名覺者。亦覺無法若生若滅
若來若去。故名覺者。舍利弗。是覺義者。無量
無邊不可思議難得崖底。譬如大海。其水一
味不増不減。悉受衆流而不盈溢。漸次轉深
甚深第一。舍利弗。如來大海亦復如是。空
無生滅一解脱味。次第説法名漸轉深。得一
切智名深第一。究盡通達無上菩提。一切法
中無錯謬故。名無増減。一切問難無能窮盡。
故名難減。能集一切諸善功徳。名受衆流。
舍利弗。若我盡説如來義者誰能堪受。如娑
羅龍王欲降大雨。但注大海餘無能受。
如來亦爾。若盡開演佛智慧者。一切衆生乃
至聲聞及辟支佛無能堪受。但諸菩薩發大
乘心。佛伽神力則能受持。舍利弗。世有四
事爲最難得。何謂爲四。得人身難。生中國
難。信佛法難。既信解已能問所應是爲甚
難。此四難事汝等皆得。今當問佛諸法中疑。
我今聽汝。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恣意所問。如
來不久當入涅槃。無從後悔。時舍利弗即從
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
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聽許。佛言。已聽今
隨意問。當爲汝等隨所問答。舍利弗言。唯然
世尊。我今當爲上行菩薩諮問如來。即説偈

    安住上功徳 修淨道高尊
    樂行柔和忍 當問如是行
    菩薩云何施 施已心歡喜
    云何發善心 當大利衆生
    云何持淨戒 忍辱柔和心
    云何行精進 不退不休息
    見苦惱衆生 云何加矜愍
    深心樂菩提 唯願世尊説
    云何無量劫 莊嚴菩提道
    心終不退沒 而生大歡喜
    云何行禪定 及修習智慧
    云何應求法 以成多聞者
    何等法應聽 何等法應
    發菩提心行 我今問是事
    云何求正法 於中深欲樂
    云何離諸欲 離已能出家
    云何出家時 能生歡喜心
    云何出家已 功徳巍巍尊
    云何心迴向 能起方便力
    云何能世世 常不失正念
    云何處胎中 常習菩提心
    亦能見諸佛 而無所障礙
    云何薄貪欲 慈心薄瞋恚
    云何薄愚癡 心常無錯謬
    云何生王家 亦修治國事
    而能離諸難 常得生善
    云何治世事 而心常歡喜
    亦感諸如來 常能見諸佛
    云何具身色 端嚴常第一
    亦具足眷屬 皆發菩提心
    云何所生處 常厭離家屬
    常樂行出家 無有貪著心
    云何出家已 能受持菩提
    於佛滅度後 能守護正法
    云何處亂世 而得無亂心
    見惱亂衆生 悉能安慰之
    云何聞能持 入陀羅尼門
    以無礙辯才 能説無上法
    云何知衆生 種種差別心
    云何於善法 而能自調伏
    爲諸菩薩故 我問二足尊
    是諸菩薩行 唯願分別説
    若人爲佛法 而發菩提心
    是人聞佛説 則生大歡喜
    佛於一切法 智慧無障礙
    我以有限智 而問於世尊
    我雖有所問 不能盡通達
    所不能問者 願佛具演説
*歎徳品第二十一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能問佛菩
薩摩訶薩深行佛道住淨功徳樂柔和忍如是
等事。汝之功徳不可限量。所以者何。諸菩薩
摩訶薩能爲難事。譬如有人欲以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衆生移置一處。是事難不。舍利弗
言。甚難世尊。佛言。欲比菩薩所爲難事。於
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乃
至譬喩所不能及。舍利弗。置是三千大千世
界所有衆生。如劫燒時三千世界爲一火聚。
若人能以一吹令滅一吹還成。若大鐵圍須
彌諸山及大海水一切國土宮館園林聚落
城邑還成如故。汝意云何。是人所作寧爲難
不。舍利弗言。甚難世尊。佛言。欲比菩薩所爲
難事。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
分。乃至譬喩所不能及。又舍利弗。譬如有
人欲以足爪破散三千大千世界。是人名爲
現大力不。答言。世尊。其力甚大。佛言。欲比
菩薩所見大力。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
分百千萬分。乃至譬喩所不能及。又舍利弗。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止於水上水止
於風。若有一人乃從風際擧此世界。欲置頭
上若肩荷負。蚊胵爲梯循之而上乃至梵
天而不墜落。汝意云何。是人巧便爲難事不。
舍利弗言。是人巧便。持此三千大千世界。
*循蚊*胵梯上至梵天而不墜落。是爲甚難。
舍利弗。如來今當告汝誠言。欲比菩薩方便
大力。於百分中尚不及一。百分千分百千萬
分。乃至譬喩所不能及。所以者何。諸菩薩摩
訶薩。成就無量身心精進。深發大願行大方
便。起大智慧成大勢力。求大無畏大覺明眼。
求大慈悲及不虚行。象王迴觀師子奮迅無
見頂相。求如是等諸佛大法。亦求無比最勝
威儀第一之行。無比功徳無比柔和。行無比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通達法相。
如來無比自在神力三輪示現。善解一切衆
生深心及心所行。願解一切衆生假名。願解
一切衆生解脱解脱知見。願解一切衆生止
觀。願解衆生所修行道及所得果。願知衆生
所解諸諦。願解十方一切衆生音聲語言種
種差別。願解衆生貪著深淺及離貪著。願諸
法中得無受慧。願解諸法空業報慧。舍利弗。
取要言之。諸菩薩摩訶薩。所求所願智慧功
徳。及隨願行隨行得果。是諸事中無可爲喩
無説因縁。如是大願莊嚴功徳。唯佛能知。若
近佛者乃能得解。舍利弗。汝諸聲聞隨信能
入。諸菩薩等以信解知。汝能爲此大功徳者。
問佛是事。今當爲汝説少分耳。所以者何。汝
之所問菩薩事者。非可一日一月一歳百歳
千歳百千萬歳乃至一劫百劫千劫百千萬劫
所能説盡。舍利弗。當知是事無量無邊不可
思議阿僧祇劫乃可説之。舍利弗。如來了知
諸菩薩等最初發心劣下一念功徳果報。
百千萬劫説不能盡。況復一日一月一歳乃至
百歳所集諸心功徳果報豈可説盡。所以者
何。菩薩摩訶薩求大智時。能起無量功徳因
縁。舍利弗。諸菩薩等所行無盡。欲令一切
衆生皆住無生法故。舍利弗。諸菩薩等所行
難知。求深法故。諸菩薩等所行甚深。於一切
法不依止故。菩薩所行無邊無等。以佛智慧
無邊等故。諸菩薩等所行無*盡無有齊限。
行爾所施爾所便止。是物可施是不可施。是
人可與是不可與。菩薩施者捨一切物等與
衆生。菩薩持戒亦不齊限。日月歳數乃至盡
壽。但於無量阿僧祇劫。常爲十方一切衆生
及佛道故。修行淨戒。是菩薩業。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所爲事業一時止息。謂坐道場住一
切法思量淨印三昧。以一念相應慧。究盡通
達一切諸法
  *驗行品第二十二
佛告舍利弗。應以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爲三。
一者能捨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爲眞
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而不
捨法。是則名爲眞菩薩心。三者不逆甚深之
法。以信解力於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爲
眞菩薩心。以是三心驗諸菩薩。又舍利弗。復
有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爲三。常勤精進求法
不倦。謂是大乘菩薩藏經。以是經故自増善
根。亦能増長衆生善根。常隨法師恭敬供養。
若過千歳乃能得聞善根相應一四句偈。聞
已隨順不違不逆不沒不退。追隨法師益加
恭敬恒自咎責。我以宿世障法罪故。不得
聞法非法師咎。今當親近隨從法師。令我
一切障法罪業皆悉消滅。是亦名爲眞菩薩
心。是故當知。菩薩摩訶薩。深心求法隨逐法
師。則能成就一切佛法。舍利弗。乃往過去過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劫名妙智。爾
時有佛號普徳増上雲音燈佛。壽命半
劫。聲聞衆會數如恒沙。一一會中。恒河沙人
皆具三明。得共解脱大阿羅漢。菩薩衆會數
如聲聞。一一會中。恒沙菩薩得無生忍住不
退地。初發意者不可稱數。普徳増上雲音燈
佛將入泥洹。時於百億閻浮提中。一一各置
一大法師皆加神力。彼佛滅後。法住八百千
萬億那由他歳。爾時於此閻浮提中。所置
法師名曰聲明。爲彼如來加其神力。隨法住
世守護法城。修菩薩行得無生忍住不退地。
彼佛滅後八萬億歳。聲明法師遊歴諸國從
邑至邑。處處演説普徳増上雲音燈佛無量
無邊阿僧祇劫所集佛法。舍利弗。時閻浮提
邊境有城名曰堅牢。於此城中有一居士名
曰堅衆。其年少壯王治諸城。生如是心。我
當云何能集智慧。以是智慧能令衆生修行
法事捨離俗業。作是念已。即時有天而告之
曰。居士當知。有佛出世號普徳増上雲音燈。
今已滅度。爾時居士聞佛名字心生歡喜。又
聞滅度即大悲泣。天問之曰。汝以何故。先生
歎喜而後悲泣。居士答言。我從汝聞有佛出
世心生歡喜。又聞滅度失大利故所以悲泣。
天又告言。汝勿愁憂。普徳増上雲音燈佛臨
滅度時。以神通力加一法師名曰聲明。佛之
法藏皆悉受持。即是彼佛知法藏人。居士問
曰。聲明法師今在何所。答言居士。法師今在
加毘羅城。於此東方過于三百六十由旬。
堅衆居士聞是語已。明旦即持八十億金千
寶瓔珞。與多眷屬倶詣彼城。到已推求法師
住處。見法師已稽首禮足於一面立。聲明法
師爲説甚深清淨妙法。謂斷衆疑令衆歡喜。
能集一切菩薩善根。是大乘經。爾時居士聞
經歡喜。持金瓔珞爲敬法故奉上法師。亦以
自身供養給事。舍利弗。堅衆居士爲求法故
勤心恭敬。供養法師常隨親近。欲得是經書
寫受持讀誦修行。從初聞已六十億歳常隨法
師。於其中間更不得聞。何況書寫受持讀誦。
居士供養聲明法師。於爾所歳心不捨離。不
生欲覺瞋覺惱覺。常立法師所住門外。晝夜
侍衞初不睡臥。時有惡魔名常求便。爲求堅
衆居士短故。變爲聲明法師之身。與一女人
共爲欲事。作是變已示居士言。汝觀汝師。常
謂如佛智慧第一多聞如海。汝今且觀行非
法事。云何教他修行淨戒而自毀禁。汝師自
謂修梵行者而壞梵行。常爲人説行深淨法。
而今云何自爲非法。居士可止捨離是人勿以
爲師。汝持淨戒少欲知足樂離精進堅念智
慧。汝自成就如是功徳。云何乃以此人爲師。
堅衆居士時作是念。我在本舍有天來言。有
佛出世號普徳増上雲音燈。今已滅度。臨滅
度時皆與百億閻浮提中一一法師。加其神
力。此閻浮提有一法師名曰聲明。彼佛所説
皆能受持。是彼如來守法藏人。汝往親近。
我聞是説以爲大利。即便行詣此法師所。爾
時法師。即爲我説斷衆生疑令衆歡喜菩薩藏
經。引導我心。我時歡喜以大供具奉上法師。
亦以自身供養給侍。我以此事謂爲眞實。今
是人來示我法師如是過咎所不應行。當知
魔事。所以者何。佛所護念加神力者。若作斯
事無有是處。此或是魔或是魔民或魔所使。
所以者何。聲明法師所説法中無有是事。我
當觀察求女人相及女人法。推求男相及以
男法。我若隨此虚誑相者無惡不作。所以
者何。一切罪業皆從憶想分別故生。若我隨
所見相輕恚法師。亦能謗佛毀逆佛法。是法
師者。爲普徳増上雲音燈佛神力所加。今當
立誓。若是法師爲彼如來所加神力。我亦復
是深求法者。以是因縁此不淨相便應消滅。
即時合掌一心念佛。説是誠言。時此女相滅不
復現。堅衆居士滅魔事已。而作是念。我以
一心如是求法。聲明法師不爲我説。即是魔
事。亦復是我宿世障法罪業因縁。非法師咎。
我當自勉勤行精進。滅諸魔事思惟是已。而
猶恭敬隨逐法師。不生瞋慢。舍利弗。汝觀居
士其心清淨堅固難沮。從初聞已六十億歳。
於其中間更不得聞。猶故深心恭敬隨逐。常
便魔如是誑惑。而心不異轉加宗敬心信
清淨。堅衆居士過六十億歳。於此命終生于
上方第千
世界。界名無諍。彼國有佛。號曰
大肩。一會説法諸聲聞衆九十六億。堅衆菩
薩時生王家。生時有天來語之言。汝以一心求
法因縁得是果報。堅衆聞已作是念言。若如
者我從今已當更求之。生千歳已。於大肩
佛法中出家。佛爲説法。以本行願及佛神力。
得識宿命。大肩如來所説法藏皆能受持。於
半劫中修行梵行。教化無量無數衆生。皆令
得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次復
値佛號須彌肩。生七歳已。於佛法中出家求
道。是人堅念本願因縁佛神力故。須彌肩佛
所説法藏盡能受持。從大肩佛所問之法亦
憶不忘。如是展轉得値六十百千萬億那由
他佛。諸佛所説皆能受持讀誦解説修行。從
是以後。堅衆菩薩多聞智慧如大海水。無濁
無盡等如虚空。清淨深妙難測崖底。舍利弗。
汝意或謂。堅衆居士聞天言已。持金瓔珞到
法師所。聞法歡喜以奉法師。亦以自身恭敬
給事。爲求法故常隨法師。六十億歳更不聞
法常求*便魔如是誑惑。見聞師過而不瞋
礙。一心隨逐至命終者。是異人乎勿造斯觀。
&MT02355;光佛是。舍利弗。汝觀菩薩深心精進。
如是求法得大果報。是故當知。諸菩薩摩訶
薩深心求法。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
利弗。聲明法師猶爲諸佛三時護法今在此
會。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一者菩薩專
心求法。則能遍行一切衆行。是爲初心。又舍
利弗。菩薩若求無量佛法。聞甚深法而無驚
畏信受不逆。隨聞深法心淨不動。是名第二
菩薩眞心。又舍利弗。若有人來到菩薩所。作
如是言。若有人發無上道心。應與一切衆生
之樂。今我則是第一苦人。當先見與然後乃
及一切衆生。若是菩薩。力能濟之而不肯與
心生退沒。作如是念。我尚不能與此人樂。何
況能濟一切衆生。當知是非眞菩薩心。若見
求者心不退沒。而起慈悲以爲快樂。當知是
爲眞菩薩心。舍利弗。若與求者諸樂具時。反
被惡口罵詈毀辱。心無恚礙。但生慈悲給其
所求。既能如是調伏其心。即時得除無量生
死罪業因縁。疾近佛道。一一念中能攝無量
無邊佛法。是名菩薩深心方便志不可壞。若
是乞人惡口罵詈。爾時菩薩又作是念。此人
則爲與我佛法。以於是中不生瞋心。即近佛
道。是名方便菩薩眞心。又舍利弗。若有人來
至菩薩所。作如是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法甚難。汝何能集一切佛法。菩薩聞之心
生退沒則非眞心。若聞是説心生易想。是
則名爲眞菩薩心。又舍利弗。若有人來語菩
薩言。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
己身命不得自在況復財物。善男子。汝今應
當捨離是心。勿於身命不得自在。菩薩聞是
便貪身命而生退沒。當知此非眞菩薩心。若
聞斯事作如是念。一切衆生戀惜身命。老病
死來必強侵奪。又以悋惜自身命故起諸罪
業。因罪業故當墮惡道。乃更不能守護
身。我若貪惜守護身命。起罪因縁墮諸惡道。
往來生死與彼愚人有何差別。我今不應護
惜身命。但當貪惜如來智慧守護佛法。爲度
衆生勤行精進。捨離貪愛諸煩惱等。我今當
爲無縛無脱而與衆生演説諸法。思惟是已
答彼人曰。汝言身命不得自在。法自應爾。惜
與不惜倶不自在。咄哉仁者。一切諸法皆空
無主。無所依止但從縁有。若能如是正觀
法者。當知是爲得善方便眞菩薩心。又舍利
弗。若有人來語菩薩言。汝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今應爲我而作僕使。菩薩答言。我
不獨爲汝作僕使。我應給事一切衆生。所以
者何。我爲一切衆生重擔。受安隱擔不疲惓
擔。生善處擔。能値佛擔聞佛法擔。隨法行擔
得解脱擔。是擔不令身心疲怠。不自惱熱亦
不惱他。既不自苦又不苦彼。如汝所言爲我
僕使。汝須何等。是人若言須汝身命。菩薩
應言。我今亦不悋護身命。但愍惜汝。勿於一
切空無有主無所依止如是法中生自在心而
起罪業。以是因縁墮諸惡道。咄哉仁者。不欲
令汝起是罪縁墜諸惡趣。我心如是。若不信
者當隨汝意。若能如是不惜身命。當知是爲
眞菩薩心。即遠生死。近無上道一切智慧。教
化衆生淨佛國土。亦能増長自他善根。舍利
弗。如治無價寶摩尼珠。以火煉之色隨發
明。治寶珠師大得財利。是珠能出種種
能。若有見者無不翫好而愛惜之。舍利弗。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行一切諸法平等。能
示衆生眞菩薩心。隨其所行善根明淨。常爲
諸佛之所護念。無量衆生所可樂見。一切世
間諸天及人之所歸趣。舍利弗。譬如有人種
藥樹。隨時漑灌障蔽風日。令此藥樹漸
増滋茂。既生長已能滅衆生無量諸病。爲
病者之所樂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種諸善根。爲佛智故
一心求法。障蔽魔事及諸煩惱。於佛法中隨
所造業漸得増長。既増長已能壞無量無數
衆生諸煩惱病。能爲無量阿僧祇衆集智慧
藥。若作佛時。有垢無垢一切衆生皆悉樂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阿修羅中最爲尊貴。又
舍利弗。若有人來語菩薩言。若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是人當生大地獄中。所以者
何。隨所度脱爾所衆生。當應無量阿僧祇劫
大地獄中代受諸苦。然後當得佛無上智度
脱衆生。汝若能作如是事者。當求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菩薩聞已心即退沒生難得想。
當知此非眞菩薩心。若聞是事生須臾想不
久遠想能堪受想不退沒想。作如是念。若我
以入地獄因縁。令諸衆生得離諸苦。成佛
道者。我則能爲一一衆生。過於爾所阿僧祇
劫。大地獄中受諸苦惱。所以者何。因是當得
無比智慧無比佛力佛無所畏。亦得無比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爲衆生設大法會施
法寶分。若人聞是法寶分者。得斷無量無數
衆苦。亦斷未來阿僧祇劫無量苦惱。亦得無
比離欲之樂。是故我當堪任爲無量無數衆
生一一代受地獄衆苦心不退沒。而於是中
生須臾想不久遠想能堪受想。當知是爲眞
菩薩心
*佛説華*手經卷第六



*佛説華*手經卷第七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得念品第二十三
佛告舍利弗。汝復欲聞菩薩心不。唯然世尊。
今正是時。應當更説菩薩眞心。以是眞心則
能修集無上菩提。佛告舍利弗。乃往過去無
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徳
王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舍
利弗。是徳王明佛。聲聞大會八萬四千。菩薩
衆會數亦如是。時彼聲聞一一會中八萬四
千人皆得阿羅漢。其諸菩薩一一會中八萬
四千人得阿惟越致。徳王明佛。爾所漏盡心
得自在。大阿羅漢諸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
含衆復倍是數。時有王子名曰得念。往詣佛
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王子見佛有大威徳。
如是思惟。佛爲希有。成就如是甚深功
徳。我當何縁得集如是佛之智慧及相好身。
即隨所念以偈問佛
    我今見世尊 願當得是智
    行何業因縁 逮此無上慧
    佛身色第一 猶如星中月
    神通力無比 能隨衆説法
    智慧無與等 如釋天中尊
    於法得自在 我今問是事
    佛智淨無礙 三世皆達通
    一切衆所尊 爲我説此事
    世尊昔曾見 無央數諸佛
    諮問菩提因 願今爲我説
    今問無礙智 云何證佛道
    一切衆所歸 得度生死苦
舍利弗。時徳王明佛。以偈答曰
    童子汝所説 其事實如是
    我曾見諸佛 數如恒河沙
    見佛過恒沙 名數不可盡
    亦於恒沙劫 問佛如是事
    汝發菩提心 當成兩足尊
    今聽我所説 聞已如説行
    常行施不怠 持戒不休息
    多聞無厭足 修習眞智慧
    佛略説此偈 見童子無厭
    欲令成佛道 更爲廣分別
    汝布施不懈 持戒淨無倦
    問智者無厭 是眞智因縁
    眞智無方所 亦無常住處
    因縁問諸佛 故生眞智慧
    佛智不依眼 眼性自空故
    是以不應著 當求佛智慧
    耳鼻舌身根 及意亦如是
    此諸入皆空 無可貪著相
    四大合成身 心所依止處
    是從憶想生 憶想亦非有
    若不依止身 亦不依壽命
    又不依財利 則能得佛道
    常應求出家 常勤精進行
    常厭穢諸欲 爲離惡道故
    汝所行布施 爲一切衆生
    於衆不分別 亦不戲論施
時得念王子。信心歡喜即於佛前。而説偈言
    世尊能斷疑 拔出生死道
    説是深淨法 爲我作大利
    我謂便成佛 已坐於道場
    壞一切魔縛 從佛聞法故
    我便爲衆導 能動大千界
    現種種神通 從佛聞法故
    謂便捨大壽 已入於涅槃
    一切法皆空 生是眞智故
    知法滅盡相 滅法無處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