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持世經 (No. 0482_ 鳩摩羅什譯 ) in Vol. 14

[First] [Prev]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身行口行意行無有作者。智者不貪受是行
何以故。是諸身行。不在身内。不在身外。
不在中間。口行意行亦如是。不在意内。不
在意外。不在中間。行陰中無行陰相。何以故。
是行陰從衆因縁顛倒起。虚妄不眞。先業果
報所攝。亦令因縁所繋。能有所行所有
行。若身行若口行若意行。皆非眞行。是無
所有行。*是虚妄行。*是顛倒行。是故説非陰
是行陰。何以故。智者不決定得行陰相。是身
行是口行是意行。此處彼處若内若外。又身
口意行。尚無決定行相可得可説。何況行陰
可得可説。是故説無陰是行陰。凡夫起顛倒
想貪著身口意行。憶念分別是行陰。爲行陰
所縛馳走往來。*是凡夫人以顛倒故。起身
口意行。起已貪著歸趣。無法生法想。無陰生
陰想。貪著顛倒行故。爲行陰所繋往來五
道。常隨身口意行。不能如實觀身口意行。不
能如實觀行陰故。以身口意而起諸行。是諸
凡夫著顛倒故。著不眞法故。著虚妄故。數名
行陰。持世。菩薩於此中如是正觀諸行無有
根本。羸劣無力以衆縁和合。可説行陰。是中
無有眞實行陰。無陰是行陰。從本已來不生
是行陰。無性是行陰。諸行前際不可得。後際
不可得。中際不可得。無有住時諸行念念生
滅。持世。菩薩如是正觀行陰空不可得。不堅
牢相。乃至毫釐亦不可得。作是念。是諸凡夫
爲不堅牢法所繋。行陰所繋。貪著所縛。起身
口意行。我是行我所是行。起如是業爲行陰
所縛。不知行陰性入無明癡冥。於諸行中生
眞實想。以顛倒故貪著受取行陰。是人貪著
受取行陰故。或起樂行或起苦行。或起不苦
不樂行。是人起樂行已得樂身。起苦行已得
苦身。起不苦不樂行已。得不苦不樂身。是人
得樂身已生愛。得苦身已生瞋。得不苦不樂
身已生愚癡。是人以愛*瞋癡故。不見諸行
過惡。不能清淨身口意行。是人身口意行不
清淨故。墮不清淨道中。所謂地獄畜生餓
鬼。或時暫生天人中。貪著身口意行。深著
行陰。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正觀。今我等不應
隨凡夫學。我等應清淨身口意行。不應貪著
行陰。應觀行陰過惡。應求出行陰道。如是觀
者名爲如實正觀行陰。亦名正觀行陰無常。
即時如實觀諸行。諸行集諸行滅。諸行滅道。
不受不貪不著諸行。亦不貪不著行陰。如是
觀時遠離行相。亦行無行陰道。即觀諸行
空。於一切諸行中。驚怖生厭離心。但起清
淨身口意行壞行相故。離行陰相故。是人有
所得身皆是清淨。何以故。是人身業清淨。口
業清淨。意業清淨。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
行清淨。是人遠離行陰相。壞諸法及根本
相。如是正觀時見行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不得諸行決定生相。亦不得決定滅相。即觀
諸行無生滅相。一切諸行亦無生滅。是人觀
一切諸行無生滅相。生厭離心。正通達諸行
集滅相。雖證諸行無生相。而善通達諸行
相。何以故。持世。是行陰無決定相。譬如芭蕉
堅牢相不可得。無堅牢相亦不可得。行陰亦
如是。堅牢相不可得。無堅牢相亦不可得。持
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選擇思惟入

持世經卷第一


持世經卷第二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五陰品第二之二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正觀察選擇識
陰。菩薩摩訶薩觀非陰是識陰。顛倒陰是識
陰。虚妄陰是識陰。何以故。持世。是識陰從顛
倒起。虚妄縁所繋。從先業有。現在縁所繋。屬
衆因縁。虚妄無所有。憶想分別起。從識而生。
有所識故名之爲識。從憶想分別覺觀生。假
借而有。有所識故數名爲識。以識諸物故。以
起心業故。以思惟故。衆縁生相故。起種種思
惟故。數名識陰。從有所識。有識像出。示心業
故。攝思惟故。數名識陰。或名爲心。或名爲
意。或名爲識。皆是意業分別故識陰所攝。識
相識行識性示故。數名識陰。如是非陰是識
陰。不生不起不作。但以顛倒相應縁虚妄
故。數名識陰。何以故。是識陰從衆因縁生無
自性。次第相續生。念念生滅。是識縁不生
陰相。何以故。是識陰生相不可得。決定相亦
不可得。生相不可得故。決定相不可得故。根
本無所有故。自相無故。牢堅不可得故。智
者正觀察選擇通達非陰是識陰。凡夫於非
識陰生識陰相。以覺觀分別憶想顛倒相應
虚妄所縛。強名爲識陰。貪著是識陰依止所
識。依止識種種示思惟故生起識陰。是人種
種分別。貪著内識。貪著外識。貪著内外識。貪
著遠識貪著近識。以識相故分別起識陰。是
人以憶想分別若心若意若識。假借強名是心
是意是識。如是知種種心相生。是凡夫貪著
識陰。爲識陰所縛。心意識合故。起種種識陰。
分別虚妄事故。以一相故。以決定相故。能得
是心是意是識。能得分別愛著。是人依止識
陰深貪識故。亦得過去識陰貪著念有。亦得
未來識陰貪著念有。亦得現在識陰貪著念
有。諸凡夫於見聞覺知法中。計得識陰貪著
念有。是人貪著見聞覺知法。爲識陰所縛貴
其所知。以心意識合繋故馳走往來。所謂從
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皆識陰所縛故。
不能如實知識陰。識陰是虚妄不實顛倒相
應。因見聞覺知法起。此中無有實識者。若不
能如是實觀。或起善識。或起不善識。或起善
不善識。是人常隨識行。不知識所生處。不知
識如實相。持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如是正
觀知識陰從虚妄識起。所謂見聞覺知法中
衆因縁生。無法生法想故貪著識陰。我等不
應隨凡夫學。人我等當如實正觀察選擇識。
如實正觀察選擇識陰。是諸菩薩如實觀時。
知識陰虚妄不實從本已來常不生相。知非
陰是識陰。像陰是識陰。幻陰是識陰。譬如幻
所化人識。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
識性亦如是。如幻性虚妄縁生。從憶想分別
起。無有實事如機關木人。識亦如是從顛倒
起。虚妄因縁和合故有。如是觀時。知識皆無
常苦不淨無我。知識相如幻。觀識性如幻。菩
薩爾時作是念。世間甚爲狂癡。所謂從憶想
分別識起於世間。與心意識合。三界但皆是
識。是心意識亦無形無方。不在法内不在法
外。凡夫爲虚妄相應所縛故。於識陰中貪著
若我若我所。是人貪著識陰在内。貪著識陰
在外。貪著識陰在内外。貪著識陰在彼我。是
人貴此識陰爲識陰所縛。受識陰味説識陰
相。所謂若心若意若識。隨味行故貪受識陰。
是人爲識所縛。識陰合故爲心意識所牽。以
心意識因縁力故生是凡夫。若起下思得下
身。若起上思得上身。若起中思得中身。是人
隨心意識力故。生依止諸入。貪著識陰故。不
脱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菩薩於此中如實正
選擇識陰。如實正觀識陰無常相故。過
去識陰不貪不著不念。知非陰是識陰。未來
世識陰亦不貪不著不念。知非陰是識陰。現
在識陰亦不依止。如實知識陰無常相。如實
知識陰生滅相。若如是思惟正觀識陰。是名
正觀入識陰道。所謂如實知識。如實知識集。
如實知識滅。如實知識滅道。是人如實觀識
陰集滅相。能壞識陰。能斷一切相。知識陰集
滅相。亦通達識陰集滅相。菩薩爾時亦不生
識陰。亦不滅識陰。是識陰從本已來無生。如
是觀時不分別識滅相。通達識陰無生相。何
以故。持世。是識陰無生無相無成。是識陰生
性虚妄故。入在無生相中。持世。識陰終不有
生成相。是識陰相從衆因縁生。持世。菩薩
摩訶薩如是觀因縁法。非陰是識陰。觀察選
擇信解證知。通達諸所有識悉皆知實。菩薩
知識陰實故。如是一切所縁知皆破壞。持
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識陰。知是識陰無生
者。無作者無起者。無受者無所受者。但以
衆縁生。衆縁合故有。縁見聞覺識法故繋有。
從本已來常畢竟空。如是觀識陰時。即知識
陰是無作無起相。不貴不著。持世。*菩薩摩
訶薩如是正觀察選擇入識陰。若菩薩能如
是方便入五陰。能如是方便正觀五陰。是名
通達入五陰集滅道。皆能斷諸陰相。眞知五
陰方便。以是方便故。於五受陰中。不貪不
著不縛不繋。如實知色無常相。是菩薩若於
色有欲染則能除斷。亦如實知受想行識。亦
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相。若於受想行識中。
有欲染則能除斷。菩薩於五受陰中除斷欲
染故。隨順通達決定五陰方便。如是觀時。能
知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能觀察選擇五受陰
細微生滅相。菩薩摩訶薩觀衆生初入胎歌
羅時。先五陰滅即更有五陰生。從是已來
觀五陰生滅相。雖先識滅亦知五陰非斷滅
相識。雖依止歌羅*羅。亦知五陰不至不常。
如是觀初入胎一念五受陰生滅相。從歌羅*
羅乃至出生。及後増長乃至死時。觀此五受
陰念念生滅相。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微細
生滅相。持世。是五受陰微細生滅相者。所
謂先五受陰滅。次第無物有至胎。識初合時
五陰即有生滅。因歌羅*羅五受陰假名爲人。
所以者何。持世。識無所依則不能住。識所依
者五受陰是。持世。又無色界中諸天。五受
陰細微生滅相亦應如是知。持世。如是細微
五受陰生滅相。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何況
聲聞智慧。惟諸佛如來善知五受陰。從初入
胎細微生滅相。及無色天諸陰念念生滅。所
謂一切智慧。出一切世間智慧*菩薩摩訶薩
得無生法忍。至佛慧境界。是人雖如是觀察
選擇五受陰細微相。從初入胎乃至無色天。
亦不能究盡如諸佛所知。持世。諸佛如來無
有隨他智慧。自然得一切智慧方便。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智慧無所不達。諸佛
無礙智慧。於一切法中得決定慧。於一切法
中得自在力。何以故。於無量無數千萬億阿
僧祇劫行於深法故。持世。一切凡夫不能如
是方便觀五受陰。何況觀五受陰細微生滅
相。何以故。諸凡夫人不能知五受陰如實。
凡夫不知取。不知受陰
持世。何謂爲取。取名我取衆生取。見取戒取。
五陰取。十八性取。十二因縁取。是名爲取。乃
至所有法。若内若外。所謂欲取有取。見聞覺
識取。我我所取。持世。凡夫於此虚妄取不知
不見。顛倒因縁而取諸法。是人爲取所繋。無
明因縁取諸行。諸行因縁取識。識因縁取名
色。名色麁相衆生染著歸趣。所謂色取色合
色縛。及取四無色陰。受想行識分別爲名。持
世。若無諸佛衆生。則無所知無所見。不能正
觀五受陰。諸佛出於世間。壞衆生依止色。壞
依止受想行識。壞和合一相故。諸佛如來作
如是分別説。汝等所依所歸。是名爲色。是
色但以四大和合。受想行識但有名字。名色
相成就故説五受陰。汝等衆生莫貪歸此不
牢堅五受陰。持世。如來何故説五受陰。持世。
是凡夫人。從顛倒生入無明網。馳走往來何
所歸趣。貪受五受陰相作是念。我依止此當
以得樂。是人以是樂想貪歸五陰。以苦*想
以不苦不樂想貪歸五陰。凡夫人所歸所依
止處。是名五陰。持世。諸凡夫人從生以來
盲不知五陰爲是何等。不知五陰從何所來。
不知五陰如實故。貪受五陰。是故説名受陰。
於此中誰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但以
顛倒貪著分別虚妄自縛無明癡闇故。取我
取我所。取此彼。是故説受陰是五陰。無有
取者亦無決定相。是故智者。知非陰是五受
陰。顛倒陰是五受陰。無明陰是五受陰凡夫
於此爲所繋縛。貪歸五取陰。以貪歸故不知
何等是取。何等是取陰。但爲貪著所歸五陰。
往來生死。貪著是五陰故馳走諸趣。貪歸何
等。貪歸見貪歸聞。貪歸覺貪歸識。貪歸愛貪
歸無明。是諸凡夫。爲愛縛所縛。貪愛五受陰。
爲諸蓋所覆入無明闇冥。不知不覺我等今
爲貪歸何處。繋縛何處。以不知故。往來地獄
畜生餓鬼人天道中。生死所縛貪歸生死不
放不捨。不斷五陰亦不能知五陰如實相。不
如實知故。爲種種苦惱所害。墮虚空獄不知
出處。是人不見出道故。於無始生死道中受
諸生死。是故不能得脱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亦不得度無量生死險道。亦不得脱諸大苦
聚。還復歸趣於苦。貪著於苦。爲苦所使。何等
爲苦。五受陰是。生時但苦生。滅時但苦滅。持
世。我以是因縁故。爲弟子説法。汝等比丘。當
正觀色陰。亦當如實知色無常相。汝等若於
色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汝等當正觀受想
行識。亦當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相。若於受
想行識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除斷欲染故
心得正解脱。持世。若有人知我所説法義如
是能如説修行。當得脱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人不能如説修行。爲色縛所縛。爲愛繋所
繋。入無明闇冥貪取五陰。是人貪取五陰故。
不能得脱生死險道。持世。以是義故。我説
世間與我諍。我不與世間諍。何等爲世間。所
謂貪著五受陰者。爲世間所攝。是人貪歸五
陰。爲五陰所縛。不知五陰性。不知五陰空相。
而與我諍。是人違逆佛語。與佛共諍故墮大
衰惱。若有人於佛在世若佛滅後。能如是觀
虚妄五受陰空無所有。從顛倒無明闇冥起。
虚誑妄想但誑凡夫。非五陰似五陰。如是
之人不與佛諍。不逆佛語故。得脱地獄畜生
餓鬼苦惱。持世。諸佛不與人諍。斷一切諍訟
名之爲佛。但爲衆生演説實法作是言。汝等
先所取者皆是顛倒。一切衆生顛倒力故。貪
歸五陰往來世間。是人貪歸五陰已。起種種
邪見。貪歸種種名字。貪歸種種憂悲苦惱。是
人爲種種邪見煩惱種種憂悲苦惱之所殘
害。無有能爲作救作舍作歸作趣。唯佛能
救。凡夫小心小智慧故貪嗜五欲。依止多過
五陰。是凡夫人與救者歸者依者脱一切苦
惱者。而共諍訟。持世。我今擧手其有見五陰
者。見陰相者。貪五陰者。我則不與是人爲
師。是人亦非我弟子。不隨我出家。不隨我
行。不歸依我。是人入於邪道。入虚妄道取
不實者。是爲顛倒不知佛意。不知佛隨宜説
五陰。不知佛第一義。是人不受佛教。不應受
供養而受。是人我尚不聽出家。何況當得受
人供養。何以故。如是之人是外道徒黨。所謂
生五陰相者。貪著歸趣五陰者。持世。當來之
世後五百歳法欲滅時。於我法中出家多是
生五陰相者。決定説五陰相。深著五陰入虚
妄邪道。於我法中而得出家。袈裟繞咽。常
樂往來白衣居家。當知是人與外道無異。亦
以我法多爲衆人恭敬供養。持世。我説是
見五陰者。決定説五陰者。貪著五陰者。不
聽受人一㮎之水。所以者何。是人於我法
中。乃至無有柔順法忍。是人違逆我法。背捨
聖行。持世。是故*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應
如是發大誓願。於我如是甚深經典當共護
持。亦斷衆生五陰見故而爲説法
持世。我是經中説破一切陰相離貪著陰相。
爾時多有在家出家聞如是等經。起於諍訟
不生實*相。菩薩摩訶薩於此中應發大誓願。
我等於後惡世貪著五陰邪見衆生作大利
益。所謂度脱貪著見五陰衆生。隨宜方便以
法利益。是故持世。菩薩摩訶薩若欲得善知
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章句。欲得念力。
欲得轉身成就不斷念。乃至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應常觀是五陰無常相。苦相。無
我相。虚妄相。不堅牢相。畢竟空相。從本已
來不生相。常正觀時五受陰中。所有欲染則
能除斷。亦得如是等深法中方便。持世。過去
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意山王如來
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持世。是大意山王佛。
有八十億那由他聲聞衆。皆是阿羅漢諸漏
已盡。及八十億那由他學地阿那含。謂菩薩
摩訶薩衆四十億那由他。是大意山王佛
壽八萬歳。持世。爾時有王名爲徳益。是*徳
益王有二萬大城。具足豐樂人民充滿。其城
七重縱廣十二由旬。四寶合成有七重塹。皆
有欄楯七重行樹。諸寶羅網遍覆其上。城塹
諸樹及上羅網。皆以黄金琉璃車渠馬瑙四
寶合成。一一大城各有五百園林。皆有七寶
衣樹充滿其中。一一園林各有五百寳池。八
功徳水皆滿其中。持世。是*徳益王有八萬婇
女。其大夫人有二子。一名無量意。二名無量
力。持世。是二王子各年十六。夢中見佛端正
無比如閻浮檀金幢。見大歡喜。覺已各説偈
曰。其一人言
    我今夢見二足尊 金色百福相莊嚴
    成就無量諸功徳 見已心得大歡喜
第二人言
    我夢見佛明如日 端正姝妙第一尊
    猶如須彌衆山王 巍巍高顯見歡喜
持世。即時無量意無量力二子。詣父母所具
説是事。白父母言。今我二人於夢中見佛。惟
願父母。當聽我等倶詣佛所。佛久出世我等
逸不能覺知。沒五欲泥。爲色縛所縛。爲
受想行識縛所縛。我等在家。以放逸故。不能
見佛。持世。是二王子爲父母説是事已。即
詣大意山王佛所。到已頭面禮佛足。請佛及
僧三月四事供養衣服飮食臥具醫藥。於大
城邊莊嚴*徳益王所遊園林。懸繒幡蓋寶華
覆地。奉佛及僧令止其中。其二王子三月之
中。以一切樂具供佛及僧。供養已畢。於佛
法中倶共出家。持世。其大意山王佛知此二
王子深心所願。而爲廣説是五陰十二入十
八性菩薩方便經。於四萬歳中終不睡眠。常
不滿腹食亦不傾臥。若坐若經行。又於四
萬歳中不念餘事。但念五受陰虚妄空相。知
是五受陰從顛倒起。通達是五受陰相畢。
其年壽常修梵行。命終即生兜率天上。於佛
滅後。還生閻浮提大居士家。至年十六復夢
見佛。爲説五陰十八性菩薩從方便經。聞
是法已即覺驚怖。復於佛法。滿萬歳中常
修梵行。亦復方便深觀五陰十二入十八性
菩薩所行方便經。命終生於忉利天上。畢天
之壽。生閻浮提大姓婆羅門家。大意山王佛
法末後千歳之中。其二人以本因縁故。復得
出家學問廣博其智如海。亦善觀察選擇是
五陰性。入法如實通了。於其世中教化二萬
及二十億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持
世。是二菩薩從是已後。世世同心共値十億
那由他佛。然後乃得無生法忍。得法忍已。復
値一億那由他佛。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二人共劫次第作佛。一名無量音。二
名無量光。持世。是故*菩薩摩訶薩。若欲疾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於是清淨無染
法中。勤行修集此陰入性。及餘有爲法中説
實知見相
  *持世經十八性品第三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八性。菩薩
摩訶薩方便正觀十八性。作是念。眼性眼性
中不可得。是眼性無我無我所。無常無堅自
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虚妄無
所有。從憶想分別起。眼性無有決定相。虚空
性是眼性。譬如虚空無決定相。無根本故眼
性亦如是。無決定相亦無根本故。何以故。眼
性中實事不可得故。眼性無處無方。不在内
不在外不在中間。眼性無決定相以無事故。
眼性事不可得。衆因縁生故。眼性不過去不
未來不現在。眼性眼相不可得。眼性但以
先業果報。屬現在縁故數名眼性。眼性者
即是無性。眼性中眼性不可得。識行處故數
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色在可見處意根相應。以三事
因縁合。説名爲眼性。眼性中無決定眼性
相。智者通達無眼性是眼性
持世。*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觀察選擇眼
性。即通達無性是色性。何以故。色性中色性
不可得。是色性不合不散。色無決定相故説
名色性。色無根本無分別何況色性。色性則
亦無根本。色性不在色内不在色外不在
中間。但以憶想分別。色在可見處。眼根清淨。
以意識相應。見現在色故。數名色性。譬如鏡
中面像。若鏡明淨則生色相。鏡中色無決定
相。鏡中無人而見色像。但以外有鏡内起色
相。如是眼性清淨所縁之色。在可見處。如
鏡中像數名色性。色無性相無形性。無決定
性是名色性。諸色相無我故。數名色性。隨衆
生所知故。説名色性。若菩薩知是色性。即
知無性是色性。無生性是色性。無作性是色
性。何以故。是色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
無所有性。*示虚妄性。*示假名性。名爲色
性。如是觀察選擇色性。是菩薩正觀察選擇
眼識性。所謂眼識中無眼識。無眼識性無有
常性。眼識性無有根本。無決定法。眼識性無
所示。是眼識性非合非散無有根本。但以先
業因縁起。屬現在縁繋色縁故數名眼識性。
隨凡夫顛倒心故。數名眼識性。賢聖通達眼
識性即是非性。何以故。眼識性無決定故。從
因縁生。屬諸*因縁故數名眼識性。識所
行處是眼識性。是識無決定故。説無決定相。
無生故。示虚妄故。能分別色相故。能示縁故。
説是眼識性。隨衆生所知。如來方便分別。破
壞和合一相故。説是十八性示識無決定相。
但眼清淨能知色相。二法和合故説眼識性。
示眼識實相故説眼識性。眼識性者示眼所
行處。能識色是眼識。性即是説無性。何以故。
智者眼識性中。求眼識性相不可得。眼識性
中。亦不得眼識性根本。所以者何。無決定性
是眼識性。眼識性者以假名説。所説性者即
是説不取義。能有所見處是眼識。意業起是
眼識相。故名爲眼識。眼性色性眼識性。
是性門。説三事和合。以知諸縁相故。即是離
諸性義。所謂是眼性。是色性。是眼識性。有如
是數。得令衆生入於實道。此中實無眼性色
性眼識性。諸如來説是知見諸性相方便。分
別説是諸性。若人通達是諸性方便者。則知
三性無性。何以故。諸性中無性相故。諸性中
相不可得故。耳性聲性耳識性。鼻性香性鼻
識性。舌性味性舌識性。身性觸性身識性。皆
亦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性。菩薩作是
念。意性無決定。根本無所有故。意性中無意
性無決定性。是意性。譬如諸種子種於大地。
因於水潤。得日得風。漸漸芽出。芽不從種子
出。種子亦不與芽和合。芽生則種子壞。種子
不離芽。芽不離種子。芽中無種子。意性亦如
是。能起意業故。示意識故。如種示芽。得名
意性。離意性則無意。意性不能知意。假名
字故説爲意性。是意性不在意内不在意外
在中間。但以先業因縁故起。識是意業
故。知所縁故。諸性名字合故。現在縁起故。數
名意性。即是不決定意業相。即是衆縁和合
相。亦説意性從和合起隨衆生所知。於第一
義中無有意性。何以故。根本無所有故。無生
是意性。生無所有故。意性即是世俗語。第一
義中決定無意性。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智
者通達無性是意性。諸菩薩觀擇法性。無性
是法性。法性無自性。自性不可得。無決定
性是法性。法性根本不可得故。決定事亦不
可得故。但爲起顛倒衆生虚妄結縛。有所知
故。説言法性。欲令衆生入無性故。故説是
法性。何以故。法性中無法性相。是法性從衆
縁生。衆縁生法即無自性。諸因縁中無有自
性。諸因縁皆從衆縁和合顛倒故相續而生。
如來於此欲教化衆生説是法性。以世俗語
言示無性法。是法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
間。但令衆生知見善不善法。以法性説離一
切法相。知見畢竟空相故。説畢竟空即是法
性。何以故。無所有是法性。法性中無決定有
相。譬如虚空無決定相而數名虚空。法性亦
如是無決定相。破法相故説名法性。法性即
是無性。何以故。是法性不在過去不在未來
不在現在。但屬衆縁與縁合故。數名法性説
名法性。如衆生所知故。智者證知無性是法
性。法性非合非散。法性中無法性相無多無
少。以示性方便故。説法性名爲性。若行者實
通達是法性相。即知見無性。是三界法性中
無分別相。衆因縁和合故。分別諸法故。説
是法性。示無決定性是法性。智者非以法性
相故見法性。法性是無生相。何以故。法性中
無有相。智者通達無相是法性。法性中無分
別相。無相無分別故。説名法性。法性中無有
住處。無處無起無住無依止。是法性從本已
來不生故。是法性無有生者。何以故。法性中
無性故。又法性不以合故有。無合無散。無作
無決定。名爲法性。*菩薩摩訶薩觀擇法性如
是。所謂無性是法性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識性。菩薩摩
訶薩作是念。不生性是意識性。不決定性是
意識性。意識性無根本。無有定法。以意識性
示無性相。何以故。意識性中。意識性不可
得。是意識性虚妄無所有。顛倒相應以意爲
首。識諸法故名爲意識。隨凡夫所行故。説意
識性。賢聖觀知非性是意識性。虚妄無所有
是意識性。但示因縁法故。以意爲首故。識諸
縁合故説爲意識性。隨衆生所知故如是説。
智者知非性是意識性。從衆因縁生。憶想分
別起。無有性相。即是第一義中無性相義。世
俗法中爲引導衆生故。説是意識性。欲令衆
生知無性是意識性。但以小法壞離諸性故。
是意識性。何以故。聖人求之不可得。意
識性不在意識性内。不在意識性外。不*在中
間。智者通達不合性是意識。意*識不知意
性。意性*不知意*識。但衆因縁生。從顛倒起。
以意爲首。知於諸縁二事和合故。著虚妄
故從覺觀起。示衆生識相故。説名意識性。是
意識不在過去不在未來不在現在。是意識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住處。從本已來不
生相。意識中無根本定法。何以故。是意識性
相即是無二相即是無相。是相不以二相故
有。無所示性是意識性。智者通達意識性。
是意識性。不在一切法中無處無方。不與法
若合若散。聖人通達不生相是意識性。是意
識性無來無去無縁。何以故。第一義中意識
性無縁。不可得不可示故。智者通達意識性。
*是不作是意識性。作者不可得故。無生是
意識性。生相無所有故。持世。菩薩摩訶薩如
是觀擇意識性。諸菩薩作是觀時。觀擇欲界
色界無色界皆是無生性無所有性。云何爲
觀。所謂欲界中無欲界。色界中無色界。無色
界中無無色界。以界示無界法。爲取欲界相
者示是欲界。爲取色界相者示是色界。爲取
無色界相者示是無色界。以界寄説無界。如
智者所知。無所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智
者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三界皆無根本
無有定法。從衆縁起是故智者知見無界是
三界。此中無有界相。是三界皆虚妄合顛倒
行。何以故。智者不得三界。不説三界若
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賢聖通達是三界虚妄
無所有。無自性離諸法。但是顛倒起。爲斷
衆生顛倒故。知見三界故。如來分別*説三
界相。欲令衆生知無界義故。説三界非以性
相有。智者知見三界相是無界相。持世。菩
薩摩訶薩如是觀時。觀衆生性我性即是虚
空性無所有性無生性。何以故。衆生性我性
虚空性無別無異。如是諸性皆虚空出。但從
衆縁生故名之爲性。此中決定無性相。何以
故。虚空中無一定性相。是諸性相皆入虚
空。是無所有義。譬如虚空無性。是法畢竟離
相無所有相。一切諸性亦如是離性相。諸性
中無性相。性相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性
中無有性。性中不攝性。性不依止性。一切性
無所依止。一切性不生。智者於諸性中。不
得生性。不得滅性。不得住性。一切諸性。不生
不起不住。從本已來不可得。智者不貪不著
諸性假名。不受不念。是故智者。通達知見一
切諸性皆是無生相。若是無生相即無有滅。
第一義中一切諸性不可得。世俗法故分別
説諸性。第一義中不説諸性。智者知見通達
一切諸性如第一義。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
觀擇通達十八性及三界衆生性我性虚空
性。諸菩薩如是觀擇通達時。不得性不見性。
亦通達一切諸性假名字。亦信解諸入
切性是無性。亦知分別諸性。以世俗故分別
説諸性。令一切諸性入第一義中。亦善通達
無性方便。亦爲衆生分別説諸性。亦令衆生
善住諸性。以世俗語言爲衆生説無性法。亦
不以二相示諸性雖知一切諸性無二亦以方
便説諸性從因縁起。雖以世俗言説引導衆
生。而示衆生第一義。雖善知分別諸性。而信
解通達一切諸性無所有何以故。持世如來
以第一義故。於性無所得。亦不得*諸性相。
持世。我於諸性無所斷無所壞。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第一義中無諸性。一切
諸性無所有無決定。一切性同虚空。一切性
入虚空。一切性無生相。如來通達一切性如
是持世。如來不説諸性相。亦不説諸法力勢。
何以故。若法無所有。不應更説無所有性相。
持世。如來亦説無所有性相。此中實無所説
性相。持世。是名善分別諸性。菩薩摩訶薩得
是善分別。能知一切諸性假名。能知世俗相
能知第一義相能知諸性決定。能知世諦能
分別諸相。能知隨宜能知諸相合。能知諸相
旨趣。能知諸相所入。能分別諸相。能知*諸
相無性。能令一切諸性同虚空性。亦於諸性
不作差別。於諸性中不得差別不説差別亦
爲衆生善説破壞諸性。持世。譬如工幻師能
示衆生種種幻事。令知種種幻相。若有知識
親友。語言是幻。説幻實事。是幻虚妄。示顛
倒衆生。若有智者則知是幻。持世。世間性如
幻。諸菩薩摩訶薩入此幻法中。知世間是幻
性。世間所行如幻。是人以方便力。示衆生世
間如幻。若有知此世間如實相。爲説世間虚
妄如幻。若有深智利根不開示之自能得知。
知諸法空如幻無實無有根本。知一切法皆
誑凡夫。一切法皆繋虚妄縁中。持世。是故諸
菩薩摩訶薩若欲入如是諸性方便。於如是
等深經無染無得。説一切*諸性知見相。説一
切諸性無文字無和合。亦説諸性方便智慧。
亦説因縁所作旨趣。亦説一切諸法如實相。
所謂世間出世間。有爲無爲繋不繋。善知方
便旨趣。説第一義世俗義了義經未了義經。
種種因縁解説。於是甚深經中。應勤精進
持世經卷第二



持世經卷第三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十二入品第四
佛告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二入。菩
薩摩訶薩正觀擇十二入時作是念。眼中眼
入不可得。眼中眼入無決定。又眼入根本不
可得。何以故。眼入從衆縁生顛倒起。以縁色
故繋在於色。二法合故有。因色有眼入。因色
説眼入。二法相依故説名眼色。所謂眼色。色
是眼入門與縁故。眼是色入門與見故。是故
説入。以色縁故説眼入。以眼見故説色入。
但以世諦故説。其實眼不依色色不依眼。眼
不依眼色不依色。但從衆縁起。色作縁故説
名眼入。又從衆因縁起。眼所知見相故。説
名色入。云何爲説。隨世俗顛倒法故説。第一
義中眼入不可得。色入不可得。智者求諸入。
不見有實入。但以凡夫顛倒相應。以二相説
是眼入是色入。是眼入是色入。即示虚妄
入。欲令衆生如實知諸法實相故。説是諸入
皆從衆因縁生顛倒相應行。此中諸入實相
不可得。何以故。若眼入若色入。不在内不在
外不在中間。眼入色入。亦非過去。非未來
非現在。但現在因縁知色故説眼入如凡夫
所行。智者通達諸入皆是虚妄無所有。從憶
想顛倒分別起。知見非入是入。不説諸入性。
諸入無決定相。但以衆因縁生故説。如來説
是諸入知見相。所謂是諸入虚妄無所有。屬
諸因縁顛倒相應行。諸入無有作者。無使作
者。眼入不知不分別色入。色入亦不知不分
別眼入。二倶離相。若法離相。此中不可分別。
説是入相皆從因縁生。如凡夫顛倒。如賢聖
所通達。是眼入色入。無生無滅。不來不去相。
眼不知眼眼不分別眼。色不知色色不分別
色。何以故。二倶空故二皆離故。眼不知眼性。
色亦不知色性。眼色皆無性無法。此中無一
決定相。眼不自作。眼亦不自知。色亦不自
作。色亦不自知。二倶無所有故。眼不作是念
我是眼。色亦不作是念我是色。眼色性如幻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