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廣十輪經 (No. 0410_ ) in Vol. 13

[First] [Prev]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七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録
  遠離譏嫌品第九
爾時金剛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
薩摩訶薩於聲聞乘辟支佛乘不生譏嫌。
於諸菩薩亦無譏嫌。云何於如來聲聞衆
中。成器不成器得無譏嫌。於大乘道常善
修行。云何得利智一切三昧諸陀羅尼及諸
地忍。云何得昇進不退轉法。云何常得善
知識。云何常得不離佛法。供養衆僧及諸
菩薩云何於善根不生厭足。云何於菩薩
行願得無厭足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有十種輪。若有成就如是輪者。則
於聲聞辟支佛乘無所譏嫌。乃至於菩薩
乘亦無譏嫌。若於如來聲聞衆中。成器不
成器者悉無譏嫌。常得昇進不退法輪。而
於大乘亦得増長無有闕失。常得禪定
諸陀羅尼及諸地忍。不離佛法。供養衆僧
及諸菩薩。求於善根悉無厭足。得堅固精
進。發無量行願。過去所作一切惡業。皆以
賢聖金剛地智。令使永盡悉得究竟。一切
現在所有惡業。皆使無餘更不復作。能速
成就無上法輪。七覺意寶而無厭足。能除
一切衆生結使人所依止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若欲行時寳輪最
在其前。其餘諸寶皆悉隨後。能滅一切諸
四天下衆生濁惡。亦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身
意受樂。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成就十
輪。於聲聞乘無所譏嫌。乃至一切衆生
亦依止而存。善男子。譬如大車具足四輪。
多人依止乘於正路。邊有塊石衆草。乃至根
莖華果。爲輪所輾皆悉消滅。如是菩薩摩
訶薩爲諸衆生若有障法一切罪業。輾斷消
滅令不受報。善男子。譬如劍輪悉能斬截
怨敵等首。既斷支節手足更不任用。菩薩
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十輪。一切六趣欲界
諸惡。皆悉斷除令盡無餘不復受報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時。一切四天下大地。所
有水處無不乾竭。如是菩薩成就十輪。能
爲衆生除諸業障及障法等罪。衆苦根本一
切消滅
譬如風災起時。四方大風一時倶起。能吹
一切大石諸山皆爲微塵。如是菩薩摩訶薩
能成就十輪。爲諸衆生同共依止。令四倒
山結使諸業障法重罪滅苦根本。令得無
餘。善男子。譬如師子王若欲吼時。一切
畜生諸衆生等皆悉怖畏。如是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乃至外道及諸異學惡知識等。皆
令驚畏忘失言辯
善男子。譬如釋提桓因以軍圍繞。手執金
剛杵破壞阿修羅。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
十輪者。一切倒見外道之屬。惡知識等皆悉
壞滅
善男子。譬如如意寳珠。著高幢上雨種種
寳。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輪者。能持
戒幢雨衆法雨。以施一切無量衆生
善男子。譬如夜闇明月出現滅一切闇。若
有一切迷失道者令得正道。如是菩薩摩
訶薩成就十輪者。無明黒闇如是衆生失
八正道。亦爲衆生説種種法。令其照明盡
諸苦際示八正道。善男子。譬如日初出時
一切穀米皆悉増長。諸華開敷及諸藥穀盡
得成熟。雪山消流諸河充溢。以漸次第滿
於大海
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輪者。但調伏戒慈
悲炙暖故。爲諸衆生説無量法。能生善根
種種華果。一切結使業報惡行。及邪見山悉
得消滅。乃至究竟證於涅槃。一切妙果無
不悉得。信戒施聞慧無量三昧如是次第。
猶如大河以漸滿足。以漸滿故能令衆生
入於無畏涅槃之城
善男子。云何名菩薩摩訶薩十種輪者。所謂
十善是也。菩薩成就此十輪故。乃能成熟
一切衆生。菩薩以離殺生故。能令一切衆
生無驚無怖。無有一切憂悲苦惱。善根成熟
具足果報。若於前際流轉六趣沒生死河。
以如是等不殺生因縁。先世所作身口意等
惡業諸罪一切煩惱。能令衆生障於正法。自
作教他作乃至見作隨喜。受持如是不殺
輪故。皆悉輾壞一切惡業障礙罪報令無
有餘。亦以不殺因縁。能令一切諸天人等。
皆生愛樂無有疑悔壽命得長。臨欲終
時所愛妻子及諸眷屬。悉皆圍繞身不受
苦。乃至神逝所往之處。終不見閻羅王
及諸獄卒。若臨死時遇善知識。清淨持戒心
樂福田。捨此身已得生人中諸根聰利。復
値善知識清淨持戒。常樂福田斷除諸惡。
而求一切大菩薩行。入深智海遂得菩提。
其所生處。常離刀杖諸惡國土。壽命長
遠自在淨國離諸驚怖。如彼佛壽無量無
邊。亦復能作如是壽命。爲諸衆生説法教
化。乃至佛涅槃後令法久住。善男子。是
名菩薩摩訶薩最初輪也
菩薩若成就此輪。於聲聞乘辟支佛乘無
所闕失。於一切如來聲聞弟子亦無闕失。
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諸陀羅尼及諸忍等。
到於一切自在之地。常隨善知識佛及菩薩
得聞正法。供養衆僧殖諸善根恒無厭
足。修諸菩薩一切行願亦無厭足。何以故。
過去諸佛於此十惡皆悉遠離。於一一惡不
善業等亦不讃歎。以是之故。善男子。於
此十善若能守一善業。以如是相所獲果
報亦如前説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不盜。能施一
切衆生。無驚無怖無畏亦無愁惱。己所有物
如法飮食資身財業。恒求一切如法利益無
非法欲。以此善根行業果報。假使曾於六
趣流轉沒生死河。以不盜力故。身口意業
所作衆罪能障正法。乃至財業等障。自作教
他見作隨喜以不盜輪。皆悉輾除令無有
餘。亦令人天一切愛樂而無疑悔。乃至臨
命終時。妻子眷屬一切圍繞身不受苦。若
命終後神逝所往。不見閻羅王及諸獄卒。恒
遇所愛諸善知識。持戒清淨心樂福田。乃至
能離一切惡法。成就一切無量善法。隨所
生處得大財業有財業已能離怖畏。而悉
不與水火賊共。乃至到於菩提。悉得衆寳
嚴飾佛國寳樹具足。無我我所無取無著。
成就一切衆生行業。無我所無所受。無
壽無衆生。而悉調伏於彼佛國。善男子。是
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於聲聞辟支佛乘悉無
闕失。乃至如來聲聞弟子亦無譏嫌而自於
彼摩訶衍乘無有厭足。悉得一切諸三昧
門及陀羅尼忍地。亦不捨於一切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終身遠離邪婬。一
切衆生皆爲欲流之所沈沒。而能施於無畏
無嫉無熱惱害。於己妻色恒生知足無非
法欲。以是善根果報力故。若有宿世邪婬
果報。六趣生死流轉諸有。自作教他見作
隨喜。而令悉離諸邪婬輪。輾斷惡業令無
有餘。乃至成菩提道生於淨國。無女人處
第一清淨。彼諸衆生皆悉化生。不從父母和
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輪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乃至不捨一切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盡其形壽。離諸妄
語常隨順語。以是因縁人天歡喜。乃至逮
得菩提。不諂衆生而生其國。所言眞實無
有虚僞。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乃至常求一切菩薩願行。
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于。菩薩摩訶薩於終身中常離兩
舌。乃至以此善根至成菩提調伏衆生。
修六和敬來生其國。皆共一心互相恭敬。
而無違失修質直法。善男子。是名菩薩摩
訶薩第五輪。也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乃至常求菩薩行願。
無有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遠離惡口乃至成
就菩提。耳終不聞不適意事。常生佛國恒
聞種種柔軟人聲及音樂聲。聞諸法聲周
遍佛國。志念成就梵音清徹。如是衆生來
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輪

若有菩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乃至成佛。
恒求菩薩一切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捨離」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綺
語。乃至菩提。常於佛國聞諸菩薩摩訶薩
百千法音周遍佛國。而恒遠離一切綺語。
就善語法語。如是衆生來生其國。善
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乃至菩提。常求菩薩一切
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貪
欲。乃至菩提。常生淨國地平如掌衆寶充
滿。亦以寶樹而嚴飾之。復有若干種無
價寶衣。瓔珞幢幡金繩珠瓔。而彼世界種種
莊嚴羅網寶樹。彼中衆生遠離憍慢我心貢
高。顏貌端嚴諸根具足其心平等。如是衆
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
輪也
若菩薩能成就此輪。乃至菩提恒求菩薩一
切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暫捨。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瞋恚。乃至菩
提悉除一切垢惱穢濁塵雲暴風。於彼淨國
無諸濁惡斷除憍慢。生彼國已形色端正。
相好第一諸根不缺。禪定慈悲以自嚴飾。如
是衆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
薩第九輪也
若菩薩成就是輪。乃至菩提。恒求菩薩所作
願行。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邪
見。復能以此離邪見輪。令諸人天一切愛
樂。若有衆生流轉六趣沒生死河。如是人
等起身口意。一切業障及煩惱障而障正
法。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以此離邪見輪。
碾斷業結令滅無餘。妻子眷屬圍繞左右。
臨命終時身不受苦。神逝所往亦終不
見閻羅王等及諸獄卒。隨善知識持戒清
淨。心樂福田恒生正信。命終之後得生人
中。亦與善知識及諸持戒福田之人。而相遭
遇還相依止令得正見。爲善知識之所教
授。修習善法恒離一切不善等惡。於諸善
根皆悉成就。一切菩薩所行之道無不修
習。以是因縁能度一切衆生。入摩訶衍正
法大海。乃至得菩提道。一切疑網及諸
吉相常見斷見。離我我所見。如此衆生來
生其國壽命無量。悉同法味皆是大乘。棄捨
聲聞辟支佛。及諸天魔一切外道并魔眷屬。
皆悉已離如是等惡來生其國。彼佛壽命
無量無邊。恒於其中而作佛事。般涅槃後
令法久住。無所損減而更熾然皆悉一味。
善男子。是名菩薩第十輪也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於聲聞乘辟支佛
乘不生譏嫌。及二乘人亦無譏嫌。乃至大
乘亦復如是。於大乘人能令増廣熾然三
寳。於諸如來聲聞弟子。成器及不成器者亦
無譏嫌。而能莊嚴摩訶衍道。一切三昧諸
陀羅尼乃至忍地。恒善修學證勝進法。不
離諸佛及大菩薩善知識等聽法信受。樂
供養衆心無厭足。求諸善根終不暫捨。菩
薩所行六波羅蜜亦無厭足。善男子。若能成
就如是十輪者。菩薩摩訶薩。疾成無上正
眞道覺。何以故。過去諸佛修行十善離一
切惡。能現如是種種果報因縁無量相貌。
具菩提道悉斷一切煩惱結使。盡竭三惡
皆使無餘。是故能令紹三寳種。久住於世
常得熾然。使不復受三有之身向於涅槃。
爲斷陰入界等入無畏城。以此遠離十惡
因縁。具足果報如上所説。以是義故。善男
子。若於此十善不修一者。求於佛道而
復自言。我是大乘皆應當得無上菩提。如
此之人是大妄語。多行諂曲種種欺誑。於諸
佛所能斷一切衆生善根趣向三惡。是故
善男子。具足十善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家。
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聲聞乘辟支
佛乘。修行如是十善功徳。悉能具足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以此十善而
自莊嚴。求無上果修學大乘疾成佛道者。
此則安立一切功徳善根處所。若能守護十
善。便於善根誓願滿足成無上道。爾時世
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以十輪覺悟 欲離一切苦
    不應譏聲聞 惱著袈裟者
    隨順縁覺乘 信心勤精進
    安樂諸衆生 而受行大乘
    一切諸縁覺 覺了最勝法
    淨修於佛道 速證得菩提
    遠離於殺生 人天皆愛念
    生生得長壽 善修無害業
    一切所生處 常樂於佛法
    親近世尊者 速證得菩提
    若離於偸盜 一切智所敬
    悉滅諸慳貪 守護不盜戒
    生處常大富 爲他作施主
    而得嚴淨國 以衆寳莊
    滅除煩惱穢 乾竭於愛欲
    能遠離邪婬 速得清淨國
    永離欲淤泥 解脱淨衆生
    令入於大乘 由離邪婬故
    欲得聖智者 讃歎於實語
    棄捨諸妄語 悉滅於苦惱
    究竟得實語 常値於諸佛
    速疾成菩提 遠離妄語故
    堪任爲善器 而遠離兩舌
    常與諸佛會 永捨於斷見
    得聖無染著 逮總持辯才
    能知深法海 不久得菩提
    常説柔軟語 遠離於惡口
    衆生所愛樂 能滅先世業
    令衆生歡悦 菩薩之法將
    悉知諸佛行 得入第十地
    智者所愛敬 遠離於綺語
    具足五功徳 所説皆覺了
    欲聞尊賢教 及與求聖道
    供養諸佛海 速得一切智
    一心除貪婬 不壞於正法
    供養染衣者 熾然三乘道
    常生清淨國 法將之住處
    於彼獲妙智 第一無上乘
    常行於慈心 遠離諸瞋恚
    速疾得禪定 志樂賢聖行
    生於清淨國 遠離一切過
    隨佛所住處 永離一切瞋
    專一修純信 遠離諸邪見
    顯示三乘道 是名法供養
    免離於惡趣 解脱値賢聖
    具足菩薩行 逮得最上智
    安住而説法 能成於菩提
    三昧總持忍 皆由十善故
    具足輪威徳 悉碾除惡趣
    盡滅業結障 疾成正法將
  大方廣十輪經布施品第十
復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輪菩薩摩訶薩。從
初發心一切五欲皆悉捨離。勝於一切聲聞
辟支佛人。亦能爲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
爲十。常行布施。所謂飮食衣服象馬輦輿。
乃至己身手足頭目髓腦耳鼻皮骨血肉一一
皆捨。若行施時不著躯命。亦不爲己求世
法出世間樂。恒念度脱一切衆生。修大
慈悲巧方便智。如是心施於諸衆生。爲令
一切皆得安樂故施。爲滅一切衆生結使
故施。不受後有故施。不麁心故施。無嫉
妬故施。乃至最下乞人亦如是施。不爲受
報故施。不求聲聞辟支佛故施。求一切種
智故施。乃至一人亦常如是修行於施。是
名菩薩摩訶薩心施。成就初輪莊嚴法施
如是菩薩從初發心。能爲一切聲聞辟支佛
作大福田。應當守護恭敬供養。何以故。一
切聲聞辟支佛。爲斷己身三惡趣貧。但自饒
益而不爲他修行布施。菩薩摩訶薩爲斷
一切衆生苦惱。以大慈悲哀愍心施。是故能
爲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不爲於己而求
果報。唯爲最上第一樂故常行於施。終不
染著人天生死五欲樂故修行於施。而爲
利益一切衆生不念自身所受善惡修行
於施。爲斷一切衆生苦報修行於施。菩薩
能如是行檀波羅蜜故。堪任爲聲聞辟支
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間五欲。而爲具足
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爲菩薩摩訶薩。亦
名聲聞辟支佛福田。假設修行無量布施。若
不斷於世間五欲不名爲施。亦不名菩
薩。不能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不爲
賢聖所印。是故應斷五欲無染著施。若染
五欲則不名菩薩。亦非福田。如斯施者
不能滅於煩惱少分。何況能除一切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
    成就於施輪 智者清淨心
    盡離於五欲 令衆得妙樂
    乃至施少分 皆爲除衆苦
    不令受少果 應獲上福田
    雖復種種施 而不離五欲
    此施非聖印 不墮決定聚
    捨欲而行施 施微而報重
    聲聞辟支佛 倶以爲福田
    是故應離欲 常得清淨施
    安樂諸衆生 是名眞福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施輪。若
能成就十種法施輪者。速疾得日光三昧。
能爲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何等爲
十。所謂依止佛法。依止聲聞法。依止辟支
佛法。依止摩訶衍法。依止世間出世間法。
依止有漏無漏法。尊重恭敬一切聽受。隨順
受持爲他廣説
若爲聲聞人説。應四諦法究竟涅槃。而無
嫉妬憍慢之心。不爲利養一切名稱。亦不
自擧亦不輕他。恒爲一切發大慈悲分
別演説。不爲説辟支佛法及與大乘
若爲辟支佛人説。應十二因縁法。離老病
死得盡苦際。都不爲説聲聞小乘菩薩等

若爲大乘人説。應六波羅蜜。具足諸行證
無上道。亦不爲説聲聞辟支佛法。但隨諸
衆生所應修行而爲説之。於諸如來所演
言教。乃至一句一偈。恭敬尊重終不誹謗。
亦不隱沒而作障礙。於説法人作世尊想。
於聽法者作病人想。於正法中作妙藥想。
棄捨五欲。爲欲説法心常平等而不取相。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法施輪也」
若菩薩成就如是十種法施輪者。便速疾
得日光三昧。能爲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
福田。常爲一切守護供養。爾時世尊欲重
宣此義。而説偈言
    智者修法施 演説於三乘
    不堪法器者 終不令謗法
    聲聞及縁覺 多人而修習
    辟支佛利智 教令入大乘
    但爲成法器 非法不妄説
    隨諸根利鈍 漸教令昇進
    於法常恭敬 信受不誹謗
    有能説法者 供養如世尊
    聽法諸衆生 令滅於煩惱
    不貪著名譽 利養而説法
   *大方廣十輪經持戒相品第十一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具足戒
輪。若成就此輪。從初發心遠離五欲。於
聲聞辟支佛中。第一最勝爲大福田。皆應供
養而守護之
何等爲菩薩摩訶薩莊嚴戒輪。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有能出家受其具足。成就波羅提
木叉。而不與聲聞辟支佛共。若菩薩不以
此戒能爲衆生除諸煩惱一切邪見。是則
不名爲摩訶薩。亦不名爲聲聞辟支佛大
福田也。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
生心常平等。護持淨戒志念堅固而不退
轉。心恒專一不生異想。若見持戒破戒慳
貪布施上中下等。有若干種無量衆生。瞋恚
惱害行住坐臥。於三有中陰入諸界而無分
別。如是持戒。不著欲界持戒。不著色
無色界持戒。不分別觀察有想持戒。不
爲到不到故持戒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相貌。發大莊
嚴清淨戒輪。從初發心常離五欲。如是菩
薩摩訶薩。則能爲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
福田。亦爲衆生守護供養。爾時世尊欲重
宣此義。而説偈言
    優婆塞律儀 住於解脱戒
    雖與二乘共 不名摩訶薩
    若修於空法 不依於世間
    亦不依諸有 智者護淨戒
    不取於戒相 清淨離諸漏
    如是護戒者 最勝之福田
   *大方廣十輪經忍辱品第十二
復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
具足忍輪。若菩薩成就此輪者。從初發意
能除五欲。堪爲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
爲衆生尊重恭敬供養守護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忍辱有二種。一者世
間。二者出世間。又菩薩有漏忍者則受諸有。
亦不能無衆生之想。依止果報依止功
徳。亦名住色聲香味觸忍。亦名羸劣忍。
無所堪忍。悲愍念衆生而修行忍。但是
諂曲悦彼故忍。不爲安樂衆生故忍
如是忍者。則與聲聞辟支佛同。非大莊嚴
亦非菩薩但有假名。如是菩薩。終不堪
任爲諸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是名菩薩
世間忍輪
云何名菩薩以大莊嚴出世間忍。爲諸衆
生故。修行於忍而不染著。若於一切所作
事務。言語相貌音聲名字聖所住處。皆悉隨
順而不捨於三結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業。
如是等事悉不依止心恒寂滅而修行忍。
是名菩薩出世間忍輪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大莊嚴忍輪。
從初發心常離五欲。是諸菩薩摩訶薩。能
爲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爲一切衆生守
護供養。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

    此忍説二種 有相及無相
    有相修行忍 智者所不貴
    有相説三業 即依於忍聚
    是名有漏忍 非是大人相
    於四顛倒中 修於無著忍
    寂滅於三業 是忍爲最勝
    滅於一切行 不依相無相
    心猶如虚空 是忍爲最勝
    衆生皆一相 諸法空寂滅
    心無有所著 是忍最大利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七


大方廣十輪卷第八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録
  精進相品第十三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大莊嚴精進
輪。從初發心離五欲者。能爲聲聞辟支佛
而作福田。亦爲一切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精進有二種。一者世間。
二者出世間。世間精進復有三種。一者修福
精進。二者勇猛精進施戒禪定。三者縁於
有漏及諸衆生。依於果報福行住處。是名
世間精進。則非摩訶薩也
復次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衆生心常平等。但
爲除滅煩惱業結而勤精進。於聖無漏無
取無捨。亦無依止。無雜穢心。亦無亂想。
持戒破戒。精進懈怠。布施慳貪。濁心慈心。如
是一切皆悉平等而行精進。不於三界起
種種想。於諸衆生若聞言語造業處所。於
陰界入無所取想而修精進。不依欲界。
不著色界及無色界。不生到不到想而修
精進。不著一切行。不依三種福而勤精進。
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大莊嚴輪。從初發
意離於五欲。名爲摩訶薩。亦復堪與聲聞
辟支佛作大福田。爲諸衆生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染著六情根 愚闇於四流
    精進常勇猛 智者所譏嫌
    境界處精進 善取於有漏
    不名爲福田 亦非摩訶薩
    智者勤精進 除滅一切著
    心無所依止 是名爲福田
    不著於名色 爲衆作歸依
    勇猛離諸陰 是名爲福田
    照了於愚闇 超度到彼岸
    如是精進輪 斷衆煩惱縛
  大方廣十輪經禪相品第十四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禪定輪。
若菩薩成就此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是
則堪爲聲聞辟支佛福田。一切衆生守護供
養。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禪有二一者世間。
二者出世間。云何名世間禪。若菩薩依於陰
相。染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修禪。依止三解脱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
聖道分。乃至地水火風空識等。皆悉依止而
生染著。如是修禪。是名菩薩修世間禪。亦
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不得名爲摩訶薩
也。云何名出世間禪
善男子。所謂菩薩能出世間放大光明。不
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
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皆無依止而修於
禪。乃至身口意戒。三解脱門。陰界諸入。三受
四大。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今世
後世悉離空靜。不依止空大空。是名菩薩
摩訶薩出世間禪
善男子。以如是相故。菩薩摩訶薩則能成
就大莊嚴禪輪。從初發意離於五欲。堪
爲聲聞辟支佛福田。亦爲一切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爲捨重擔故 修於有相禪
    但斷於己結 不名爲智者
    染著而修禪 依止於解脱
    取著於彼岸 不能利衆生
    若爲棄重擔 欲利諸衆生
    滅結修諸禪 是名眞智者
    若斷於有愛 爲利諸衆生
    修於無相禪 是名摩訶薩
    斷除衆生縛 令世間無畏
    寂滅而修禪 是名摩訶薩
  大方廣十輪經智相品第十五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智輪。若
能成就如是大莊嚴智輪。從初發意離於
五欲。則能堪爲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亦
爲一切守護供養。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
二種智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世間
智。所謂菩薩依止讀誦。欲滅一切衆生
闇作大照明。如來所説種種無量。於聲聞
乘皆悉聽受。自書使人書。自讀誦亦教人
讀誦。若説辟支佛法及大乘法。皆悉隨順一
切信受。若自讀誦教人讀誦。自書亦教人
書。能爲衆生廣説分別顯示其義。讀誦經
法求諸無漏。八聖道分解脱之味。而不
求於寂滅智慧。常有存相取著之心。是名
菩薩世間智輪。亦與聲聞辟支佛等無有
異也。不可名爲菩薩摩訶薩。云何名出世
間智輪。菩薩摩訶薩修道之時。隨其精進
行住誦習。而於彼相不取不著不念不思惟。
如是行類則非下劣心。如虚空同於寂滅。
觀法平等都無所著亦無所繋。無生無滅心
無退轉。常行平等諸法實際。深入寂滅得
無生忍。不取諸相心無増減。不依諸地
亦不住智慧。菩薩若得如是具足智者。是
名菩薩出世間智。有此行類則能成就大
莊嚴智輪。從初發意不染五欲。亦能堪
爲聲聞辟支佛福田。一切衆生守護供養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輪。若菩
薩成就如此大莊嚴輪者。從初發心斷除
五欲。堪爲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爲一
切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方便復有二種。一者世間。二者
出世間。云何名菩薩世間方便。自爲及人常
懷彼此。種種伎藝而成就衆生。能現如
是若干種身。或現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
現聲聞身。或現父母身。隨所應見而爲現
相。若有病人及看病者。瞻視羸劣無有能
救。一切怖畏乃至應死。悉以方便救令解
脱。常行四攝成就衆生住於大乘若聲聞
辟支佛人。有不堪任爲大乘器根不熟者。
即於二乘法中。令使修習如是甚深微妙
之法。開示顯現第一義諦。超過凡夫顛倒
境界。依於四依具四辯才。四念處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住善
取道入方便智道成熟衆生。若諸衆生有
爲名稱。染著利養諸根動搖。而不成就涅
槃善根。如是等人教令習誦。如來所説聲
聞辟支佛乘。成就離施功徳教令勸助。
若有衆生多起瞋恚。其心甚惡而無哀愍。
教令修行四無量心而得成熟。若見懈怠
如是衆生教令精進。多瞋衆生教行忍辱。
散心衆生教令禪定。愚癡衆生爲説正法。
令修智慧教化成就。若有衆生無所依
止無恭敬教。心令開示歸依三寳。有如
是等教使修習優婆塞戒。亦教八戒齋法。
或有衆生以種種*伎術著作務處。教化
成就如是等輩。恒沙菩薩有世間方便智
慧。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方便智輪。以諸
經論作務*伎術。摧伏一切外道異學苦行
智輪。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世間方便智。
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
善男子。若有菩薩不依明師。亦不依止善
知識。以是行類相貌。染著世間而自迷惑。
如是菩薩。則不能住出世方便智輪。不名
福田。亦不能善知衆生諸行。若見不成法
器衆生。及聲聞辟支佛乘根不熟者。於是人
所顯示大乘是名愚癡。無巧方便而教大
乘人。捨菩薩道令修聲聞辟支佛法。是
爲錯謬不識人根。若見辟支佛人。教令捨
離修聲聞乘。不識人根而謬説法。有如是
失墮於咎過。若見聲聞人厭於生死者。
爲説世間三界果報樂著生死。不識人根
而謬説法。有如是失墮於咎過。若有衆
生不斷殺盜。乃至不斷邪見。具行十惡諸
不善根。見如是等而爲顯示菩薩大乘甚
深之法。竟不説於惡道果報。生死受苦
輪轉諸趣。不識人根妄説諸法。墮於咎
過亦名愚癡無方便智。若見樂持戒者爲
説布施。樂精進者爲説持戒。樂忍辱者爲
説精進。樂禪定者爲説忍辱。樂智慧者爲
説禪定。是名菩薩愚癡。無巧方便智輪。
亦名世間智。則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亦
不可名爲摩訶薩也。云何名菩薩摩訶薩
出世間方便智輪。若諸菩薩有所作業。皆爲
他人不念己身。作若干等種種*伎術。乃至
悉欲與人共之。如前所説。若有己利迴
施他人。見堪任器者而爲説法。漸教聲聞
辟支佛乘。見辟支佛人。教令漸修摩訶衍
乘。亦不爲聲聞人根不熟者。而爲説樂生
死法。爲有殺生乃至邪見。爲説聲聞法生
死所趣。若樂修施者。爲説無上*伎術。乃至
樂智慧者。爲説賢聖無漏智道。以是智慧
成就衆生。不取衆生想及智慧*想。是名
菩薩摩訶薩能出世間最大莊嚴方便智輪。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意斷除
五欲。是名菩薩摩訶薩堪爲聲聞辟支佛
作大福田。常爲一切守護供養。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應説一乘道 而爲演二乘
    則爲目欺誑 不名度衆生
    決定墮邪聚 而示下劣乘
    是則爲愚癡 不名摩訶薩
    趣向一乘者 爲欲聽法故
    樂處於生死 智者之所説
    決定專一心 隨欲而教化
    是名爲方便 智者所讃歎
    一向爲聲聞 教令生厭惡
    堪任爲器者 教以摩訶衍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取法之慈而莊
嚴輪不取衆生相。何以故。取衆生慈而莊
嚴者。則是聲聞辟支佛行。不能莊嚴大乘
道也。聲聞辟支佛雖修於慈。但自爲己不
爲利人。爲自調伏滅己結業。盡諸煩惱
已得涅槃。爲我人衆生而修行慈。於他衆
生心常放捨。是故不名爲大莊嚴輪。唯斷
己結不能爲人除諸煩惱。菩薩摩訶薩則
不如是。常爲一切衆生修行慈心莊嚴大
慈。名爲菩薩摩訶薩。無依止慈。不依止
陰界入故而修行慈。不依止四念處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而
修行慈。不依止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修行
慈。不依止此世後世故而修行慈。不依止
此岸而修行慈。不依止彼岸而修行慈。不
爲不到故而修行慈。菩薩摩訶薩。*唯縁
法故而修行慈。此非聲聞辟支佛之所能
行。*唯諸菩薩摩訶薩。乃能成就如是大莊
嚴縁法慈輪。若菩薩從初發意離於五欲。
如是菩薩摩訶薩。堪任聲聞辟支佛作大福
田。亦爲一切衆生守護供養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悲輪。從初發
意斷除五欲。名爲摩訶薩堪爲聲聞辟支
佛作大福田。常爲一切衆生守護供養。何
以故。一切聲聞辟支佛。但自爲己而修悲
故。菩薩摩訶薩則不如是。而自亡己爲一
切衆生故而修行悲。是故堪爲一切衆生
作大福田。如是菩薩摩訶薩。能兼他人修
四攝法。爲成熟衆生故。乃至捨己支節
身命及以財物。以此大悲爲欲安樂諸衆
生故。亦不得衆生相。不得施者相。不得
受者相。乃至不得施業果報相。行檀波羅
蜜時。不取行相愛語利益及同事相。雖行
四攝而不取相。常以最勝心第一心寂滅
心。乃至無量阿僧祇心。無行陰界入心。無
動搖而常安住。莊嚴大悲寂滅心成就
衆生。
善男子。以如是相能大莊嚴。不與一切聲
聞辟支佛共。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此大悲
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堪爲聲聞辟支佛
作大福田。常爲一切衆生守護供養。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此法難思議 甚深如虚空
    無色無所住 大悲之所成
    常勤行頭陀 菩薩最上智
    大悲勇進力 超過一切人
    衆生無歸依 生死苦所縛
    普欲令解脱 大悲水洗除
    乾竭生死海 則非聲聞地
    及與縁覺乘 菩薩所哀愍
    貪欲恚愚癡 衆生沒惡道
    以此大悲水 *洗浴苦衆生
復次善男子。又有廣遍虚空無邊無有量數
種種差別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
嚴輪。菩薩摩訶薩若成就此輪。從初發意
斷除五欲。則能堪爲聲聞辟支佛作大福
田。一切皆應供養守護
云何名爲菩薩摩訶薩廣遍虚空無邊無量
種種差別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
嚴輪。所謂菩薩照明一切法。猶如月光普
照天下。無相無依心無所染。於諸三昧
身心不動。眼眼觸眼識悉皆不動。若眼
縁觸内生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生
寂滅心與無生心。耳鼻舌身。乃至心意
識無生亦如是。能生三受寂滅心無生心。
三世陰界入一切亦皆無生無有動搖。三界
三行三戒。三乘三解脱。三根三觸。亦寂滅心
無生心。一切處無住。皆行無相檀波羅蜜。
乃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皆
住寂滅心無動亂。四念處四正懃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皆住不動。
九次第定亦不動。乃至三行如不如相亦悉
不動。知一切法悉無所障住八聖道。窟宅
及非窟宅。有取無取。有漏無漏。有此彼岸。
無此彼岸。無大無小。有作無作。有善無善。
有記無記。於一切處而心不動。乃能如是
大慈大悲興大方便。爲成熟衆生守護三
乘及四無畏。分別十地乃至十八不共法。
於一切處皆住無作無起心常安住。取相
三受皆悉寂滅。菩薩摩訶薩離一切相。得虚
空眼火光照明三昧一切三昧王方便大莊嚴
輪。若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滅除過去諸業。
三惡趣苦皆悉消滅令盡無餘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時。一切泉流河池及
諸大河。四大海水皆悉枯竭。如是菩薩摩
訶薩。以廣遍虚空無邊無量阿僧祇譬喩言
辭巧説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嚴輪。
菩薩若能成就此輪。滅盡三有除諸惡趣。
於過去世所有業障永滅無餘
善男子。譬如世界劫欲盡時。此四天下及
八萬四千諸河渚等。并四天王一切諸山。
皆悉敗壞消滅永盡令無有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一切三
昧諸陀羅尼忍辱輪者。能滅先世所作惡業。
乃至三有一切惡趣永盡無餘
善男子。譬諸黒闇遍滿虚空。日輪出時一切
黒闇皆悉除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
成就是大莊嚴輪。乃至一切三昧總持忍
辱輪。己身及他顛倒諸闇皆悉消滅。如是
虚空無邊智日。悉能消滅先世諸惡不善使
業永盡無餘。是菩薩不隨惡知識。常不離
諸佛而聽正法。乃至不離諸菩薩行。於其
夢中心常念佛
何等是菩薩摩訶薩大莊嚴遍滿虚空廣大無
邊無量阿僧祇種種言辭音聲辯才一切三昧
總持忍辱輪
菩薩摩訶薩。入於初禪乃至第四禪。入空處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入滿足滅盡定。乃至
滿足滅三行心。無動受心。想觸意行寂滅不
動。或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住於禪
味。亦住第一義空。身諸毛孔出於暖氣。
燒滅一切結使業薪。如是次第逮深正念。
一切身體悦樂滿足
譬如自在天子入現一切樂三昧。入是三
昧已。一切身毛孔中皆悉受樂。如是樂相
觸菩薩身。而便自憶念佛。念佛已即便
見佛無復餘相
若念一佛則見一佛。若念無量佛則見無
量佛。若念佛身少分則見少分。若念佛無
邊身則見無邊身。若觀自身作佛相者。則
見己身同佛相好具足莊嚴。若觀他身欲
作佛者。則見他身亦同其佛莊嚴相好。若
欲隨觀衆生皆作佛相者。則隨所觀同
佛身相餘無所見。心所起念皆實不虚。知
一切法如幻如水中像。悉觀三受三行永盡
消滅
如是觀已還入滅盡定禪悦味食或於一七
日二七三七。乃至七七日。或十日五十日。
如是乃至百千萬億劫。還入實諦空觀如
前念佛。成就作是觀已
善男子。以如是相廣大遍滿虚空無量無邊
阿僧祇種種言辭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
辱輪
菩薩成就如是輪故。斷除五欲。滅盡過去
一切惡業。三有六趣皆悉消滅令無有餘。
堪爲聲聞及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爲一切
守護供養。離四顛倒愚癡大闇。不復更隨
諸惡知識。常不離佛得聞正法。乃至夢中
見佛聽法供養衆僧。於一切菩薩所行之
道。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淨佛土。
於彼佛國一切衆生悉皆化生相好如佛。
住摩訶衍結使微薄。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而説偈言
    堪任法器者 則破諸結使
    能住於善住 皆悉無疑難
    爲欲斷有縛 當作大莊嚴
    修學諸禪定 智慧不思議
    修學於諸禪 觀第一寂滅
    以此念佛智 能盡一切惡
    相與無相等 以空悉能滅
    永斷於惡趣 不離見諸佛
    善修學諸法 供養一切佛
    疾成於正覺 以修空相故
    爲衆作親友 除捨諸結使
    是名淨福田 疾近於菩提
    衆生作佛相 遍滿諸世界
    爲求佛道故 遠離於二乘
説是法時。恒河沙等無量菩薩。本所曾聞
念佛正法。若有癈忘今悉還得。無量衆生
聞是念佛百千三昧。悉入一切三昧方便。皆
得憶念總持華鬘。無量衆生而皆依止首楞
嚴三昧。乃至成就電光三昧。得一切法照
明逮無生忍。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衆
生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

無量衆生皆求出家入佛法中。無量衆生
住於十善。有發聲聞心者。有發辟支佛
心者。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得
不退轉者。無量衆生得世間正見。以正見
因縁故斷惡趣結。皆得生天及在人間。歸
依三寳棄捨五欲。於佛法中而得出家。離
一切邪見得清淨信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汝
當以此不退法輪。授地藏菩薩記。若有衆
生讀誦此經。爲他解説住是法者。應當
擁護十法
何等爲十。擁護一切財物。離一切惡。一切
邪見。邪歸依十惡。一切身過。一切口過。一切
誹謗。一切破戒。一切横病。一切横死。如是
衆生臨命終時。皆得見佛即生天上。若有
衆生讀誦此經。應當擁護如是十法。是名
諸佛伏藏。佛説是經已時。四部衆及諸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人非人。及地藏菩薩等。聞是經已歡喜奉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