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寶女所問經 (No. 0399_ 竺法護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不可思議諸佛音響。説於無量諸法道門。斯
諸現在如來言辭。而悉信樂。口所宣暢。十方
國土諸佛正覺及衆經典。一切黎庶諸菩薩
等。聲聞縁覺一切人民選擇分別。此諸如來
心之所行。心所興業光明清淨。不可計數無
有陰蓋。皆復信此現在如來。不懷狐疑無有
結滯。不恐不懼亦無怖懅。諸佛境界不可思
議。又復勸化於他衆生。如是色像信樂經典。
行法若斯具足突竟逮成佛道。斯謂如來現
在無數無所損失現慧自在。彼以無數現在
如來無損智慧現已自在。則便善修離垢照
印三昧之定。曉了分別金剛道場之總持也。
如來現在普能分別。諸佛名號各各差特。壽
命之限悉能宣布。中間迴絶而無邊際。不可
盡極得其根原。現在一切諸菩薩衆。聲聞縁
覺衆生之行。群萌事業罪福報應。現在十方
諸劫之數。於其劫中成爲正覺。説其根原。
現在十方一切國土。各各有名。雜糅清淨多
少大小柔軟微妙悉得普入。如塵數限隨其
所順。十方處諸諦根羅網。悉入現在十方
世界。於其中間無限邊際。不可盡極得其根
原。如來於彼。所説分別無所損耗。此諸如來
選擇智慧。如觀手掌察其五指。是爲如來十
八不共諸佛之法
是十八品。便得一切不共諸佛之法。何謂不
共諸佛之法。無能覩見如來頂相。是爲不共
諸佛之法。身無限故。如來超殊一切諸形。是
爲不共諸佛之法。一切人中爲最尊故。衆生
見佛瑕穢消除。是爲不共諸佛之法。身如藥
故。如來之行英妙超殊。是爲不共諸佛之法。
無罪舋故如來無懼。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得
無畏故如來獨歩。無有諸漏而得自在。是爲
不共諸佛之法。遵平等故。如來之心行無所
壞。是爲不共諸佛之法。曉了賢聖之教誡
故。如來調定志性和雅。是爲不共諸佛之
法。堅住建立於己行故。如來之辯應時而對。
是爲不共諸佛之法。講説經典無言教故。如
來可悦一切衆生心之所念。因曰如來。是爲
不共諸佛之法。無所進故。如來音聲普聞衆
會。不溢在外。是爲不共諸佛之法。講説經
法而不虚妄。開化應度。救濟諸根令純淑故。
一切衆會在於道場。親近覩見如來顏貌。是
爲不共諸佛之法。變化感動無思議故。瞻察
如來無有厭足。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如大徳
無極樹寶柱。大聖體故。如來説法無所侵枉。
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平等覺故。如來之身不
可諦視。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威儀禮節無希
望故。如來之身如師子歩。是爲不共諸佛
之法。於大衆中無所難故。如來遊歩無有
虚妄。是爲不共諸佛之法。智慧爲本身造行
故。如來之行音聲眞諦。是爲不共諸佛之
法。智慧元首口辭眞故。如來之眼普視無邊。
是爲不共諸佛之法。聖慧爲上心明達故。如
來教授言辭顯曜。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卒對
辯故。如來利養名聞流溢。是爲不共諸佛之
法。無上正眞不可盡故。如來之福不可盡極。
是爲不共諸佛之法。第一分別了諸礙故。成
爲如來無能當者。是爲不共諸佛之法。爲大
鉤鎖力士之身。而有十力四無所畏。第一最
度無極故。如來無倦常不退轉所説
懈。是爲不共諸佛之法。曉了一切衆生根故。
又如來者。爲無數法而作聖師。是爲不共諸
佛之法。普於諸世獨尊師故。壽命無量。是
爲不共諸佛之法。顯法身故。其覩如來若
聞音聲。親近稽首無有虚妄。是爲不共諸佛
之法。爲究本末人稽首禮。即令衆生至大
安故。如來之慧無有結恨。是爲不共諸佛之
法。解達三世平等之故。如來講説無有中間
是爲不共諸佛之法。順法本故。如來蠲除一
切罣礙。是爲不共諸佛之法。諸不善法永無
餘故。如來無師。是爲不共諸佛之法。已自
然達諸法之故。如來普智。是爲不共諸佛
之法。分別諸覺曉了大道無有餘故。是爲皆
得一切不共諸佛之法
寶女所問經卷第三



寶女所問經卷第四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三十二相品第九
於是寶女問世尊曰。唯然大聖。今所可謂
如來至眞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
何功徳。而致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
在體。佛告寶女。吾往古世行無量徳合集衆
行。如來由是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
于體。今粗擧要。如來之相。足安平立大人
之相者。乃往古世堅固勸助而不退轉。未曾
覆蔽他人功故。如來手足而有法輪大人相
者。乃往古世興設若干種種施故。如來至眞
指纖長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説經義救
護衆生令無患故。如來手足生網幔理大人
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壞他人眷屬故。如來
手足柔軟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惠
施若干種衣細軟服故。如來而有七合充滿
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廣設衆施供諸乏故。如
來之膝平正無節&T050509;腸如鹿大人相者。乃往
古世奉受經典不違失故。如來之身其陰馬
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謹愼己身遠欲法故。
如來之身頬車充滿猶如師子大人相者。乃
往古世廣修淨業修行備故。如來至眞常於
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穢
濁不善行故。如來肢體具足成就大人相者。
乃往古世施以無畏安慰人故。如來手臂長
出於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所作佐助
勸故。如來身淨而無瑕玼大人相者。乃往古
世奉行十善無厭足故。如來腦戸充滿弘備
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苦干種藥瞻
視療故。如來師子歩大人相者。乃往古世
衆徳本具足備故。如來四十齒白大人相者。
乃往古世志性等仁於衆生故。如來牙齒無
有間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設人諍鬪令合
和故。如來頷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則以微
妙可意之物而興施故。如來清白美好髮眉
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護己身口心故。如
來廣長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所言至誠護
口之過故。如來舋舋大人相者。以無量福供
養究竟。心行仁和與衆生願使得覆蓋。如
來梵聲哀鸞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語
柔和。與衆人言護口節辭。無央數人聞其所
語無不悦故。如來瞳子紺青色大人相者。乃
往古世常以慈目察衆人故。如來之眼如月
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無麁暴志心性和
順故。如來眉間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
嗟歌誦閑居之徳衆人行故。如來頂上肉髻
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敬奉賢聖禮尊長
故。如來肌體柔軟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
心念念集法品藏故。如來身形紫磨金色
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臥具床故。如
來之體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離於
集會衆閙之故。如來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
者。乃往古世尊敬於師受善友教稽首從故。
如來頭髮紺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傷
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如來之身平正方
圓無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衆生。
勸化安之令定意故。如來之脊如大鉤鎖
有威曜巍巍之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爲諸
正覺。興立形像繕修壞寺。其離散者勸使和
合。施無畏懼。其諍訟者化令相順故。女欲
知之。吾往世時。行於無量不可計會衆徳之
本。如來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有二
大人之
爾時寶女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天。如來
往古所造徳本誠不可及。而分別説諸佛之
法。佛告寶女。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如來則爲
分別解説諸佛之法。若有菩薩逮得聞此如
來往古所殖徳本諸佛所講。則獲善利無極
之慶。即當歸趣於眞諦行。咸能具足諸佛之
法。佛説於斯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
諸佛之法。及三十二大人之相法門品時。十
方世界六反震動。甚大光明普照佛土。不可
量衆生之類。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二萬五
千菩薩得不起法忍。天於虚空百千之衆。而
雨天華鼓天上樂。琴笛簫瑟擧聲歎曰。其有
衆人。逮得聞此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
共諸佛之法三十二大人之相。功徳具足無
有罪咎。信樂不疑行如上教。則於大衆天上
世間天人之前演師子吼。猶如今日如來至
眞等正覺矣。天人之前而師子吼。所以者
何。斯正典者終不歸趣下劣少信。處於小乘
衆人之首。當歸清淨遵修法者。其人得此
經典之要。愛敬可意欣悦踊躍
  法行品第十
於是寶女。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
來乃講往古去世一切徳本諸佛正典。何謂
世尊。菩薩所行遵修經典爲行法乎。善哉世
尊。願説菩薩所行之法。佛告寶女。志性清
淨則爲菩薩所行法也。堅固親友則爲行法。
反覆者則爲行法。能修加恩則爲行法。能
忍罵詈則爲行法。又歸命者而不棄損則爲
行法。其羸劣者能爲忍辱則爲行法。所難致
者而能施與則爲行法。慈哀諸身則爲行法。
志性愍傷則爲行法。護於犯戒則爲行法。
思惟經典則爲行法。將順道教則爲行法。
好樂正典則爲行法。將御諸經則爲行法。而
順寂然則爲行法。而樂獨一則爲行法。不厭
閑居則爲行法。等於屏處則爲行法。捨於衆
會則爲行法。護於衆生則爲行法。所覩無損
則爲行法。專修慈心則爲行法。入于大哀
則爲行法。歡喜愛法則爲行法。觀於禪思則
爲行法。興顯道心則爲行法。嘆大乘法則爲
行法。棄捐重擔則爲行法。心不怯弱則爲
行法。思惟止足則爲行法。棄捐貪餘多欲
之慳。則爲行法。知節賢聖有足之徳。而少
言辭則爲行法。無有諍訟鬪亂怨恚。忍辱仁
和則爲行法。信知報應罪福之業。則爲行法。
信戒聞施慚恥智惠。順此七財則爲行法。
奉敬尊長順從善友。恭禮受命則爲行法。心
常謙卑恭順自損。則爲行法。不自毀身不呰
他人。不歎己徳不蔽他功。則爲行法。蠲除
塵欲棄捐瞋恚及愚戇冥。離於憍慢則爲行
法。威儀禮節所遵具足。則爲行法。善聽經典
歡喜悦豫。則爲行法。不離於佛篤信正典
敬從聖衆。則爲行法。布施調意智慧出家淨
修梵行。則爲行法。得利無利若譽若謗。有
名無名若苦若樂不以動搖。以過世間之所
有法。則爲行法。若見親友及與怨敵。先人問
訊面色和悦而無愁悴。則爲行法。無有調戲
離於闇昧而無諛諂。不爲邪性而無*瑕玼。
志性本末究竟清淨。則爲行法。而行四恩
惠施仁愛。利仁等利一切合集救濟衆生。
則爲行法。行堅固法則爲行法。念佛念法念
於聖衆。思念布施念奉禁戒思念諸天。則爲
行法。施度無極戒忍精進一心住慧所度無
極。則爲行法。善權方便勸助一切衆徳之本
爲諸菩薩。則爲行法。身口意淨護於十善。
則爲行法。非常苦空而無有身。無人無我無
壽無命。信解如此則爲行法。分別空行建立
想。曉了無願。在於三界而無所著。則爲
行法。意止意斷遵修神足。根力覺意而入
徑路觀乎寂寞。則爲行法。佛告寶女。其行
法者。謂無有眼亦無眼行。無色想行。無
有耳行亦無聲行。不想響行。無有鼻行亦無
香行。不想香行。無有舌行亦無味行。不想
味行。無有身行無細滑行。不想細滑。而
無意行亦無法行。不想法行。亦無色行則爲
法行。無色想行無色苦想。無我色行不寂
色行。則爲行法不空色行非色無想行。則
爲行法。非色無願行。非色無造行。亦復非
色恬怕之行。亦復非色清淨之行。亦復非色
如審之行。亦復非色無生之行。亦復非色
無起之行。亦復非色無著之行。亦不究竟色
之所行。亦非於色無本爲行。是則行法。如
是痛痒思想生死識行。則爲行法。非識無常
行。非識苦行。非識無我行。非識寂行。非識
空行。非識無想行。非識無願行。非識
無造行。亦復非識恬怕之行。亦復非識清淨
之行。亦復非識如審之行。亦復非識無所生
行。亦復非識無起之行。亦復非識無著之行。
亦復非識究竟盡行。亦復非識無本之行。則
爲行法。亦復非識覩空之行。亦復非識無
想之行。亦復非識無願之行。是則行法。
亦非四種行。亦非諸入行。亦非欲色無色之
行。是則行法。亦非有行亦非不行。亦復無
行。是則行法。亦非往至亦非不行。亦無處
所亦無所住。則爲行法。無心意識之所行者。
則爲行法。是名曰爲行法矣。其無有見不
聞不知之所行者。是爲行法。若使無身口心
行。是爲行法。其不行法不行非法。是爲
行法。若無二行無若干行。是爲行法。無過
行無當來行無現在行。是爲行法。其無
陰行無諸種行。無衆入行。是爲行法。無欲
塵行無有結恨無所念行。是爲行法。若無合
行無財業行。無我人壽命行無有含血。若有
所受同像之行。是爲行法。其無發起分數之
行。是爲行法。其無吾我無己所行。是爲行
法。無斷滅行不計常行。不得諸見崖底之
行。不倚中行。是爲行法。諸法若住若無所
住。吾我之法處所自然。其處非處清淨法處。
一切法處皆無有處。空無之處究本末處至
竟無處。一切諸法無動無著。不可盡極。亦無
所有亦無所行。亦無輕戲亦無所依。亦無
不依亦無所住亦無所受。其於是法曉了慧
者。慧無所念。是曰諦。眞諦無本則法之慧。
設使寶女。菩薩如是曉了諸法。遊在生死開
化衆生。亦不違失滅度之法。斯爲菩薩等造
法行。世尊説此行法之時。八千菩薩逮得法

  不退轉品第十一
時寶女。即以十億百千貴價珠瓔。貢上大
聖口宣斯言。唯然世尊。其有菩薩遵修奉順
此法行者。則具佛法悉能普備。如茲受決處
佛道場。降伏衆魔怨敵之讎。以不退*轉
而印之。當造斯觀。時舍利弗謂寶女曰。汝豈
能知諸菩薩行不退轉印所可印乎。於時寶
答舍利弗以偈頌曰
    人界及法界 審諦解平等
    了斯無二際 則不退轉印
    其過去諸佛 當來并現在
    法界皆平等 逮成不退轉
    諸所有境界 并無爲之界
    寂寞轉空議 覺成不退轉
    本際無崖底 不得其邊畔
    一時等能解 覺了不退轉
    其有方俗法 如行之所趣
    智慧觀平夷 覺了不退轉
    如魔之境界 佛界則平等
    相應爲一類 以是印見印
    其婬怒癡者 欲塵不可限
    覺了諸想著 達解不退轉
    生死及無爲 道教則寂然
    等解於滅度 覺了不退轉
    五陰道如之 有二分別慧
    猶如幻貌像 明哲無思想
    計於四種者 猶如虚空界
    曉了無可取 眞印而見印
    覺眼則爲道 解空無所著
    若眼道*如之 以等上平等
    諸入皆如是 道空常平均
    當作是了知 以此印見印
    衆生之所念 一心悉知之
    則無所罣礙 斯故不退轉
    一切群萌根 卑劣妙中間
    于彼度無極 逮成不退轉
    辯才無罣礙 無逝無所住
    億劫中誦説 其法不可盡
    虚空尚可盡 風可尚執持
    彼明辯才慧 則不可盡極
    總持行如斯 攬攝一切法
    名徳不違心 不失于博聞
    其十方諸佛 導師所説法
    皆得于總持 慧心念不忘
    於過去千劫 所聞大聖法
    諮問眞諦教 善學於總持
    斯等總持然 辯才亦如
    智惠及諸根 逮成不退轉
    以空印諸法 無著無所拔
    以印印於空 故曰不退轉
    虚空印諸法 清淨無所有
    曉了此本際 以印不退轉
    諸因縁法無 因縁其惟行
    因縁則非眞 諦相一切法
    諸法相猶幻 猶如虚空相
    以是相印之 印於不退轉
    一切衆生行 色聲之禮節
    一時普能現 覺了不退轉
    於施捨無量 功徳常無盡
    供養虚空界 至誠命爲一
    禁戒高無極 懷來致佛戒
    無限無有量 等遊若虚空
    一切衆生禁 學不學縁覺
    及不退轉戒 十六分無倫
    忍辱悉盡極 遵修無所生
    成就此忍辱 逮成不退轉
    精進無限量 方便不可極
    悦可群萌類 精進爲大仙
    常爲專志定 無亂善謹愼
    普見一切法 無諍定三昧
    逮無礙智惠 淨除所覩處
    得佛之尊行 淨土令成就
    慧飛度無極 善學於善權
    以佛印見印 遵修于道行
    其行不可知 志性何所療
    積行無邊際 開化于衆生
    諸聲聞縁覺 一切魔異學
    縁不能及知 大人之所行
    彼不著諸行 感動神足定
    解空無所有 皆讀逮所興
    來過而出生 示現佛形像
    坐於佛樹下 則轉于法輪
    普現諸國土 面見十方佛
    譬若如日月 等遊于虚空
    示現取滅度 隨大信樂乘
    不違示斯印 其印不退轉
    無限如虚空 智慧普若斯
    不退轉之法 曉了道如
於是寶女。説此頌已不退轉印時。三千大千
世界爲大震動。五千菩薩得不退轉受別之
印。世尊則讃彼寶女曰。善哉善哉快説斯
言。能演菩薩不退轉印
  大乘品第十二
於是賢者須菩提白世尊曰。唯然大聖。如今
斯女。不退轉印而見印矣。不復疑也。乃能有
斯如此像類上妙辯才也。設不爾者無縁講
説若茲深法。佛言。如是須菩提。誠如所云。如
斯寶女。不退轉印而見印矣。以逮法忍。乃得
入斯大乘之行。於時寳女前問佛言。所云大
乘爲何謂乎。佛告寶女。所謂大乘弘廣之乘。
慰撫一切衆生之類故。無有陰蓋。示現一切
衆徳異惠故離垢之乘。捨諸塵勞窈冥事故。
普照之乘。一切所解脱門相故。顯曜之乘無
欲著故。隨因縁乘脱所罣礙故。清淨之乘護
戒品故。等善住乘。而諦愼護定品之故。無漏
之乘選惠品故。解脱乘者照解品故。等現一
切諸法乘者。曉了度知見品之故。不進退乘
者攝十力故。無懼乘者。四無所畏師子吼
故。無所往至離處乘者。攝受諸佛十八不共
殊勝法故。普平乘者。等行慈心加衆生故。
無害乘者。則以正法抑制一切諸外學故。消
除乘者。降伏一切魔官屬故。寂滅乘者壞塵
勞故。降化乘者。伏陰魔故。離限乘者。越死魔
故。殊勝乘者。棄天魔故。豪富乘者。則能具足
施度無極故。無熱乘者。戒度無極則具足故。
棄怨乘者。忍度無極則具足故。堅無壞乘
者。進度無極則具足故。斷除一切諸所自在
瑕玼之乘者。心離陰蓋故。所修乘者。寂度
無極則具足故。一切善徳一切智惠世俗之
事度世之法所遭乘者。智度無極則具足故。
普御隨行一切乘者。權度無極則具足故。至
無至乘趣滅度故。歸安乘者建八路故。其所
至到無處乘者。遵修奉行觀寂之故。根力覺
具志乘者。一切諸魔及諸異學無瞻顏故。
四神足乘。則能普現諸佛國故。等能超度
正諦住*乘。蠲除一切諸不善法。遵修衆行
徳善法故。善修謹愼意止乘者。無内怨故。
假使不著三界乘者。奉無漏故。不著有爲諸
界乘者。逮得無爲顯曜界故。不捨道心御善
乘。不樂一切聲聞縁覺所行惠故。超越乘
者。則能施以無見頂故。莊嚴乘者功徳成故。
選擇衆生志性乘者。究竟慧故。闡門乘者。
所可詞祀無所逆故。一味乘者等佛惠故。洪
音乘者十方聞故。一切諸天普禮乘者。善修
業故。釋梵四王所歎乘者。徳無量故。其有
慳貪能施乘者爲元首故。若有犯禁施惠戒
乘者。謂大乘故。志懷瞋怒施忍乘者。不加害
心於衆生故。其懈怠者施精進乘。被堅固鎧
未曾捨故。其亂心者施禪定乘。令心調定業
仁賢故。其邪智者施正惠乘。博聞解故。
施衆安除苦患乘。不造一切衆惡之故。佛之
聖道無罣礙智無等倫惠所示現者。皆處一
切諸乘頂故。以是之故爲大乘也。佛講説
此大乘議時。萬二千人發無上正眞道意。
口説斯言。吾等亦當乘斯大乘。令無數人衆
生之類。皆使得立於此大乘
於是寶女白世尊曰。唯然大聖。其大乘者。
有何塹路。而不疾歸諸通之惠。佛告寳女。行
大乘者。有三十二罣礙塹路。以此塹故不疾
得成諸通之慧。何謂三十二。樂聲聞乘
志縁覺乘求釋梵處倚著所生淨修梵行
專一徳本言是我所若得財寶慳貪愛悋
以偏黨心而施衆生輕易戒不念道
專精之行瞋恚之事以爲名聞其心廢

而心馳騁
不求博聞
不察所造
貢高
自大
不能清淨身口心行
不護正法
捨師恩
棄捨四恩
離堅要法
習諸惡友
二十
隨諸陰種二十
不勸助道二十
念不善本
所發道意無權方便二十
不以慇懃咨嗟三
二十
憎諸菩薩二十
所未聞法聞之誹謗二十
不覺魔事二十
恃俗典
肯勸化於衆生
三十
厭於生死三十
是爲三十二事違失大乘
墮于塹路。其墮塹路不能疾成諸通之惠。又
復寶女。其學大乘之威神徳。以此之乘墮于
塹路。所以者何。其於斯乘有爲之穢。不如所
乘爲大乘者。則墮塹路。若以於彼無爲之徳。
如斯行乘爲大乘者。名聞之徳。計於彼乘。於
如來心即爲塵勞一切不順。於斯大乘悉墮塹
路。其於斯乘著如來覺。徳稱之故。如是乘者
大乘之徳故墮塹路。是故寶女。菩薩大乘當
棄塵勞所慕法乘。以斯之法致淨大乘。當習
此法思惟奉行合斯恢弘。何所是法淨致大
乘。有三十二法致淨大乘。何謂三十二。於諸
衆生無請之友故。眞諦究竟爲他人故。志性
堅強遵修衆徳行不以厭至徳成故。心無憒
亂志性淨故。其身清淨威儀禮節無想念故。
口言清淨言行相副故。其心清淨不捨道心
故。布施清淨不望報故。戒行鮮潔護犯禁
故。忍清淨者不惜身命故。精進清淨十力無
畏具足故。禪定清淨一切塵勞無雜錯故。智
惠清淨蠲除一切罣礙之故。清淨心者降伏
一切衆魔之故。堅固行者度諸願故。習諸四
恩不捨衆生故。於佛反覆護正法故。以不懈
惓則能具足道品法故。所聞無厭具聖智故。
其歡喜者轉加勝故無慢善聖以能致到無
見頂故。於一切法無諍訟者。因縁報應所見
和故。無貧匱者獲七財故所以不僕由自在
故。徳慧成就不失通故。滅除衆生之塵勞者。
定於寂然成就之故。如來惠解所變化者具
足觀故。覩三脱門所示覩者。遵修於空無
願故。澹泊内者。令諸衆生覺了分別寂然惠
故。興盡惠者不起法忍故。修行一切諸法要
者。致受別故。佛言寶女。是爲三十二法淨
致大乘。説此三十二事法品典時。七萬二千
天與人。皆發無上正眞道意。萬二千菩薩得
不起法忍。天於虚空百萬之衆諮嗟歎吒。雨
於天華鼓諸伎樂。各各擧聲而歌頌曰。其有
逮聞於此大乘名徳之稱。斯等衆生振救建
立諸佛之徳。其聞信樂篤信以後。若執持者
審諦奉行。復超此功
  囑累品第十三
於是天帝釋。梵忍迹天王。四大天王。白世尊
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乃能善説深奧應
議。講斯經典多所導利。滅諸陰蓋及衆塵
勞。化不順議示導正義。以降魔怨。棄捐一切
諸外異學。總攝一切諸佛之法。是故世尊。吾
當受持於斯法典諷誦講説。若諸法師。攬受
持此經卷。歸身手執若在其舍。書著竹
帛宣布遠近。諸天龍神及揵沓和。若信是經
欲奉持者。當令斯袖寛弘無役。其不悦樂而
察陰蓋者當令諦受。而使斯等不犯法師不
有所嬈。於是世尊告天帝釋梵忍跡天四大
天王。善哉善哉諸仁者等。汝等乃欲將護法
師。曉了志願已能將護於法師者。諸仁者等
則爲擁護於正法矣。已能擁護於正法者。則
爲擁護一切群萌
爾時世尊告賢者阿難。汝當受此經卷之品
寶女所問正法之典。受持諷誦爲他人説。假
使菩薩於百千劫。而行布施忍辱者。設有菩
薩取是經法。受則上口而諷誦者爲他人説。
建立大哀欲度衆生。具足大慈思惟經法立
於忍辱。斯之獲徳出彼福上。速疾得歸於此
大乘。賢者阿難白世尊曰。吾尋奉受斯法典
已。唯然大聖。斯之經法名曰何等。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斯之經法。名曰眞諦曉了義律達
門之品當持。又名無量之徳發意所説當持。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分別
諸相。菩薩應時遵修法行。説不退轉輪印
講演大乘當奉持之。聚會之品寶女所問當
奉持之。阿難。汝若能持此法門品爲他人
説。便獲無量名徳諸法法之光曜。則爲衆生
建立佛事。所以者何。是爲去來今現諸佛世
尊究竟之法。佛説如是。寶女阿難一切衆會
諸天人民阿須倫世間人聞經莫不歡喜
寶女所問經卷第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