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等大集經 (No. 0397_ 曇無讖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100] [Prev]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離瞋即爲聖 應當止恚惱
    忍辱世第一 忍得世間樂
    忍辱離諸怨 忍趣安隱城
    無量阿修羅 恒與我等怨
    但當自容忍 佛常如是説
    由瞋趣惡道 瞋還増長瞋
    以瞋捨朋友 瞋不得解脱
    我等畜生道 惡戒瞋恚故
    若能除瞋慢 得生於人中
    既得人身已 歸佛而出家
    修習解脱行 當爲大導師
爾時娑伽羅龍王如是説已。一切諸龍皆得
忍辱。面色熙怡各坐本處
爾時跋持毘盧遮那阿修羅王。復與無量百
千阿修羅等倶從座起。合掌向佛一心敬禮
作如是言。大徳婆伽婆。我等亦爲護持養育
世尊正法令三寳種不斷絶故。勤降伏他一
切惡事。及諸惡人皆悉休息。令三精氣而得
増長故。復爲救護攝受養育世尊一切聲聞
弟子故。説大陀羅尼名休息衆病。作是語已
即説呪曰
多地夜他 摸楞伽摩 摩朋伽摩 阿毘朋
伽摩 闍邏朋伽摩 悉多婆毘&MT01290;呵朋
伽摩
 跋尸夜毘&MT01290;伽摩 除尼毘&MT01290;伽摩 阿舍
尼毘&MT01290;伽摩 婆呵毘&MT01290;伽摩 差叉梨
囉毘
囉婆梨珊底囉毘恒伽摩 娑伽囉闍邏丘肘
闍邏丘肘毘鞞舍丘肘薩婆盧伽 因地利耶
丘肘 悉蜜唎底 毘朋楞舍丘肘 蘇婆呵
大徳婆伽婆。此休息衆病大陀羅尼。能除所
有一切病苦。息諸毒害一切惡雹。亦能降伏
一切惡龍。令與世尊聲聞弟子奉給所須猶
如奴僕
爾時諸來一切龍衆諸大龍王皆悉瞋忿。於
虚空中即起大雲在阿修羅上。欲聲大鼓欲
降大石。雨鐵羂索&T030607;鉾刀杖刀面鐵口利齒
口竹口瓶口如是等形。爲欲害諸阿修羅而
不能得
大集經卷第五十三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四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月藏分第十二忍辱品第十六之二
爾時世尊告諸龍衆阿修羅言。汝等莫鬪
應修忍辱。仁者。若能離於瞋怒成就忍辱。速
得十處。何等爲十。一者得作王王四天下自
在輪王。二者毘樓博叉天王。三者毘樓勒
天王。四者提頭頼吒天王。五者毘沙門天王。
六者釋天王。七者須夜摩天王。八者兜率陀
天王。九者化樂天王。十者他化自在天王。諸
仁者。若具足忍。是人速得如是十處忍辱近
果。復次諸仁者。若能深忍轉増具足。當知是
人復得五處。何等爲五。一者梵衆。二者大梵
天王。三者聲聞道果。四者縁覺。五者如來應
正遍知。諸仁者。若能深忍轉増具足。是人速
得如是五處。又若具足修行忍者。自然近得
一切世間勝妙五欲。資生所須皆悉具足。是
人若復至到修行忍功徳者得聖安樂。若有
非聖凡下之人。獷戻自高性常瞋怒。於多
人所現大瞋恚。當知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
獄。若復儻得出彼地獄。生於下劣畜生道中。
作下劣龍身阿修羅身。若得生人極下卑賤
諸根殘缺。或長諸根或復無根或復二根或
復大根。形容醜陋跛躃背僂身體臭穢。生旃
陀羅妓作邪媚。如是等餘下賤之家。若生邊
地少衣乏食下賤家。生及無福田喜作種種
不善之處。以是因縁。是人展轉復趣地獄畜
生餓鬼。諸仁者。我今略説如是不忍瞋怒果
報。諸仁者。以瞋恚故於生死中増長無量惡
不善法。以是因縁。是人轉復墮於地獄畜生
餓鬼。諸仁者。是故我今如是告汝一切諸龍
阿修羅等。汝已長夜各各迭相違反而住。汝
等一切今悉於我及與諸來大衆之前。各各
迭相應生至到忍辱之心。當息久積心心瞋
怒。若不能忍。必令汝得所不喜果。是故汝等
各相容忍。若能不瞋。鬪諍譏調言訟嫉妬自
守而住。汝等如是必定當得勝妙之事無諸
過惡
爾時諸來一切大衆咸皆歎言。善哉善哉。汝
能如是受佛教誡。各各如是迭相忍辱。便得
於此四天下中常得勝報無諸惡事
爾時月藏菩薩摩訶薩復告娑伽羅龍王。羅
睺羅阿修羅王。阿那婆沓多龍王。毘摩質多
羅阿修羅王。婆樓那龍王。牟眞隣陀阿修羅
王。善住龍王。跋持毘盧遮那阿修羅王。以偈
教言
    汝等得授記 最勝非餘乘
    何故於導師 而無羞慚恥
    執持栰而溺 多衆隨駛流
    如是棄最勝 一切所厭賤
    凡龍阿修羅 瞋故被厭賤
    汝等妙丈夫 悉應捨恚怒
    慈能趣善道 具受諸欲樂
    慈能離諸難 及作善知友
    慈能得大智 及依大明師
    慈能離諸惡 亦令人樂觀
    慈得具大富 常能施一切
    慈能樂戒定 復得最勝慧
    慈能得工巧 善學一切事
    慈於最勝處 端坐化衆生
    慈得勝妙身 備相端正容
    慈能具妙音 衆人悉樂聞
    慈得善眷屬 梵行無嫉妬
    樂法具慚愧 明人常隨喜
    慈能得官位 坐於勝座處
    能息衆生惡 安置菩提道
    慈能得十地 及忍陀羅尼
    慈能成就悲 捨離於諸著
    慈能得神足 値遇明導師
    慈能得淨土 清淨離煩惱
    慈能降衆魔 到大菩提岸
    慈於天人中 能轉正法輪
    慈能化衆生 置於三乘處
    慈能善説法 降伏諸外道
    慈以八聖道 度脱天人等
    安置不死處 汝等皆能入
    我今與汝等 慈心陀羅尼
    我於億佛所 專心得聽聞
    汝以己眷屬 安置慈忍處
    相於起慈心 長夜得安樂
爾時月藏菩薩摩訶薩説此偈已。即説呪曰
多地夜他 迷帝&T005317; 摩訶迷帝 &T005317;迷哆囉
&T072933;跋帝 迷哆囉囉匙 迷哆囉憩 迷哆
侯系 迷哆囉隷 迷帝&T005317; 迷帝&T005317; 迷嘍
娑鞞訖唎帝 娑呵囉匙 閉邏風伽蓰
藪囉耶呵泥 婆邏浮常耆 初羅叉鞞
那耶那嘍系 倶嚧他車掣 阿摸伽囉
 囉闍頞寄 吉隷奢藪囉 三摩囉泥 浮
闍伽 鞞&T005317;系 奴膩多鞞*&T005317;系 阿囉
企 刹哆囉豆嘍咩 阿求隸耆 唎哆囉匙
阿囉悉那鞞 阿倶卑易鴦鳩匙摸叉毘鉢
囉易 倶嚧他叉易以世
蘇婆呵
諸仁者。此大慈心陀羅尼。我曾往昔於億佛
所從彼得聞。汝等應當於己眷屬及他眷屬
息怒惡心而教授之。月藏菩薩摩訶薩説是
慈心陀羅尼時如來歎言。善哉善哉。一切所
有諸來大衆。諸天乾闥婆阿修羅人非人等。
亦皆歎言。善哉善哉
爾時諸天各得住於慈心忍心無怨心無言訟
心。迭相謝過。天向諸龍龍向諸天。慈心忍心
無怨心無鬪諍心無言訟心迭相謝過。諸天
向阿修羅阿修羅向諸天。乃至謝過。諸龍向
阿修羅阿修羅向諸龍。乃至謝過。諸天向夜
叉夜叉向諸天。乃至謝過悉如上説。如是如
是。天向・羅刹・乾闥婆・緊那羅・伽樓羅・摩睺
羅伽・鳩槃茶・餓鬼・毘舍遮富單那・迦吒富
單那。住於慈心忍心無怨心無鬪諍心無言
訟心。乃至迦吒富單那向彼諸天。住於慈心
乃至謝過亦如上説。龍向夜叉乃至迦吒富
單那住於慈心。乃至謝過。夜叉乃至迦吒富
單那向於諸龍。乃至謝過亦皆如是。乃至
迦吒富單那向迦吒富單那。住於慈心。乃至
謝過亦復如是。彼等皆以大慈心陀羅尼力
因縁故。一切天龍阿修羅夜叉羅刹乾闥婆
緊那羅伽樓羅摩睺羅*伽鳩槃茶餓鬼毘舍
遮富單那迦吒富單那等。迭相住於慈心忍
心無怨心無言訟心無鬪諍心離瞋怒心離嫉
妬心。是大慈心陀羅尼力因縁故。一切人類
迭相住於慈心忍心憐愍心無怨心無言訟心
無鬪諍心。一切畜生若禽若獸乃至極下微
小諸蟲迭相住於慈心忍心憐愍心無怨心無
鬪諍心無違反心
爾時諸天乃至一切迦吒富單那人非人等所
來大衆。合掌向佛恭敬禮拜。同時一音作如
是言。我等皆已承佛威神。迭相謝過。迭相住
於慈心忍心憐愍心無怨心無諍訟心。我等
一切今當亦復謝過。如來應正遍知。我等昔
來於世尊所。若身口意所作罪過。及於法僧
若身口意所作罪過。乃至世尊一聲聞弟子
所。若身口意所作罪過。乃至若有爲佛剃髮
著袈裟片作違反行非法器者。若身口意所
作罪過。是等諸罪悉於佛前誠心懺悔。修戒
威儀。願佛容恕受我等懺。當令我得住戒威
儀。又復我等從今以往。乃至剃髮著袈裟片
作違反行者。及佛聲聞弟子所。悉當發心作
導師想。護持養育具足供給一切所須不令
乏少。佛言。善哉善哉。諸妙丈夫成就忍辱。乃
至汝等於我佛所。若身口意所作罪過。若於
法僧所作罪過。乃至於我一聲聞弟子。若身
口意所作罪過。乃至爲我剃除鬚髮著袈裟
片者。若身口意所作罪過。各自深觀如是罪
業誠心懺悔。皆得除滅不受惡報。如是汝等
皆當護持養育我法。乃至爲我出家剃髮不
持禁戒著袈裟片者。汝等皆應護持養育。若
能護持養育此者深可讃歎。若我所有聲聞
弟子持戒具足多聞捨慧解脱知見悉具足
者。汝等皆應護持養育。彼等自以過去善根
福徳因縁善得供養。若有衆生於未來世無
智慧福徳。爲我剃髮著袈裟片。不受禁戒或
受毀犯。於諸善法不得相應。若復護持養育
此者得無量福。我與彼等作善導師憐愍利
益。何以故。當來之世有惡衆生。於三寶中少
作善業。若行布施若復持戒修諸禪定。以其
如是少許善根作諸國王。愚癡無智無羞慚
愧憍慢熾盛。無有慈愍不觀後世可怖畏事。
彼等惱亂我諸所有聲聞弟子。打縛罵辱。或
復驅使令其供給。奪其飮食衣鉢湯藥所須
之物寺舍園田。繋閉牢獄擯徙讁罰。乃至剃
髮著袈裟片者亦復如是。及以群臣諸斷事
者。愚癡無智離諸羞慚。無有慈愍不觀後世
可怖畏事。彼等惱亂我諸聲聞。乃至繋獄擯
徙讁罰。乃至爲我剃除鬚髮著袈裟片者亦
復如是。我今以此諸出家者悉付於汝。勿令
彼等飢渇孤獨致於命終
爾時上座阿若憍陳如。從座而起作如是言。
大徳婆伽婆。彼等刹利若婆羅門毘舍首陀。
如是等人惱亂世尊聲聞弟子得幾許罪。且
置持戒。若復爲佛剃除鬚髮著袈裟片。不受
禁戒受而毀犯。惱亂此者得幾許罪。佛言。止
止。憍陳如。莫問此事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即從座起而白
佛言。大徳婆伽婆。唯願説之。大徳修伽陀。唯
願説之。若有爲佛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不受
禁戒受已毀犯。其刹利王與作惱亂罵辱打
縛者得幾許罪。佛言。大梵。我今爲汝且略説
之。若有人於萬億佛所出其身血。於意云何。
是人得罪寧爲多不。大梵王言。若人但出一
佛身血得無間罪。尚多無量不可算數。墮於
阿鼻大地獄中。何況具出萬億諸佛身血者
也。終無有能廣説彼人罪業果報。唯除如
來。佛言。大梵若有惱亂罵辱打縛爲我剃髮
著袈裟片不受禁戒受而犯者。得罪多彼。何
以故。如是爲我出家剃髮著袈裟片離不受
戒或受毀犯。是人猶能爲諸天人示涅槃道。
是人便已於三寳中心得敬信。勝於一切九
十五道。其人必速能入涅槃。勝於一切在家
俗人。唯除在家得忍辱者。是故天人應當供
養。何況具能受持禁戒三業相應。諸仁者。其
有一切刹利國王及以群臣諸斷事者。如其
見有於我法中而出家者作大罪業大殺生大
偸盜大非梵行大妄語及餘不善。如是等類
但當如法擯出國土城邑村落不聽在寺。亦
復不得同僧事業。利養之物悉不共同。不得
鞭打。若鞭打者理所不應。又亦不應口業罵
辱。一切不應加其身罪。若故違法而讁罰者。
是人便於解脱退落受於下類。遠離一切人
天善道。必定歸趣阿鼻地獄。何況鞭打爲佛
出家具持戒者
爾時復有一切諸天一切諸龍。乃至一切迦
吒富單那諸來大衆。於三寳中得増上信尊
重敬仰及希有心。復作是言。我等一切從今
以往。護持養育世尊正法。及與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乃至毀犯佛禁戒者。我等亦
當攝受護持乃至爲佛剃除鬚髮著袈裟片不
受禁戒無所積聚。我亦於彼作導師想。護持
養育供給所須。皆令具足。若諸國王見有如
是爲佛出家受持禁戒。乃至爲佛剃除鬚髮
著袈裟片不受禁戒受而毀犯無所積聚。如
其事縁治其身罪鞭打之者。我等不復護持
養育。如是國王捨離彼國。以捨離故令其國
土而有種種諂詐鬪諍疫病飢饉刀兵倶起。
非時風雨亢旱毒熱傷害苗稼。又若我等捨
離彼國。當勤方便令其國土所有世尊聲聞
弟子悉向他國。使其國土空無福田。若有世
尊聲聞弟子。乃至但著袈裟片者。若有宰官
鞭打彼等。其刹利王不遮護者。我等亦當出
其國土。復作是言。我等今者一切相與隨所
堪能。勤作種種供養世尊。爾時諸天及與諸
龍。乃至一切迦吒富單那等。倶時發心因縁
力故。即時於此四天下中。所有諸山皆悉變
成七寳之山。爲欲供養世尊故耳。所有樹林
枝葉花果。一切亦皆變成七寳。於其花果復
出種種勝妙供具。及五音作樂而爲供養。四
天下中所有依地衆藥草苗。一切亦皆變成
七寳而爲供養。此四天下所有地界一切變
成青琉璃地而爲供養。彼諸天龍乃至迦吒
富單那。四天下中上盡欲界一切所有各隨
力能而作供養。有雨種種寳種種花種種衣
服種種瓔珞種種天妙花蓋幢幡而爲供養。
有持種種天妙幢幡寳蓋金縷眞珠瓔珞摩尼
寳器而爲供養。有以種種琴瑟箜篌簫笛齊
&T021428;鼓雷鼓以爲音樂供養世尊。有以種種
歌樂音聲而爲供養。有雨種種音樂之器而
爲供養。復以種種莊嚴國土而爲供養。諸四
天下所依住者。人非人等。乃至一切大小諸
蟲皆悉見聞。彼等一切苦受休息皆生樂受。
隨有種種身觸覺知得樂充足。及得希奇未
曾有心。於三寳中深得敬信
爾時世尊大悲憐愍。一切衆生爲成熟故。彼
等一切音聲語言。皆是賢聖之所加被。如是
一切人非人等所有語言。及從寳中所出音
聲。枝葉花果琴瑟箜篌簫笛齊鼓&T021428;鼓雷鼓
所出音聲。一切皆是聖力所加。彼等一切皆
得希奇未曾有聲建立所加。所謂色色空受
受空想想空行行空識識空。如是眼入眼入
空耳鼻舌身入耳鼻舌身入空意入意入空。
如是色入色入空聲香味觸入聲香味觸入空
法入法入空。如是眼界眼界空乃至意識界
意識界空。如是知身離欲淨。知一切法離欲
淨。知一切法界離欲相。知一切法如如。如是
知者。是人則爲於空不動。是人堪能拔濟一
切衆生想。於一切行令得解脱。於衆生想色
想受想行識想。眼入想乃至意識界想。是人
如是堪能安置一切衆生於三乘無爲界。行
者云何能開示簡擇彼等諸法。所謂修内空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空無爲
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復有
法相空。無法無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
他法他法相空。若能如是修習簡擇此諸法
空彼人堪能乃至安置一切衆生於三乘無爲
界。彼等行者以何法門得知内空乃至無法
有法空。所謂還以空解脱門。能修簡擇内外
等法。何者名爲内外法。内法者。所謂眼耳鼻
舌身意。行者如實知眼眼空非積聚不可壞
不可取。何以故此諸法性爾。乃至知意意空
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
名内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外法者。所謂色
聲香味觸法。行者如實知色色空乃至法法
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
是名外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内
外空。内外法者。謂内六入外六入。行者如實
知内外入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
諸法性爾是名内外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
何者名爲空空。空者。一切諸法空。以彼空故
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
是名空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大
空。東方東方空乃至四維空非積聚不可壞
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大空。如是行
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第一義空。第一義者
所謂涅槃。如是涅槃以涅槃故空。非積聚不
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第一義
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有爲空。有
爲法名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
是名有爲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
無爲空。無生無滅不住不異。是名無爲。無爲
以無爲故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
諸法性爾。是名無爲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
何者名爲畢竟空。畢竟名諸法至竟不可得。
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
名畢竟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無
始空。來去不可得。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
以故諸法性爾。是名無始空。如是行者應如
實知。何者名爲散空。無所取捨。非積聚不可
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散空。如是
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性空。一切有爲無
爲法性。非聲聞作非縁覺作非如來作此法
性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
爾。是名性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
自相空。惱壞是色相。能受是受相。取相是想
相。造作是行相。了知是識相。如是等有爲無
爲一切法自相自相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
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自相空。如是行者
應如實知。何者名爲一切法空。一切法者。所
謂色受想行識。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因
縁生識乃至意法因縁生識。此有爲無爲諸
法。是名一切法。彼諸法空。非積聚不可壞不
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一切法空。如是
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不可得空。一切法
不可得。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
性爾。是名不可得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
者名爲無法空。一切無物不可得。非積聚不
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無法空。
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有法空。於和
合中無物。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
法性爾。是名有法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
者名爲無法有法空。無物無物空有物有來
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
是名無法有法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
名爲法法相空。法名五陰。五陰空。非積聚不
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法法相
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無法無法
相空。無法名無爲法。是無爲法空。非積聚不
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名無法無
法相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名爲自法
自法相空。諸法自法空。是空非智作非見作。
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以故諸法性爾。是
名自法自法相空。如是行者應如實知。何者
名爲他法他法相空。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
住法相法位法界如實際。性相常住無有變
異過。此諸法空。非積聚不可壞不可取。何
以故諸法性爾。是名他法他法相空。如是行
者應如實知。知已能令衆生離衆生想。離一
切行想受想色想識想。離眼想乃至意想。離
色想乃至法想。然後安置一切衆生於三乘
無爲界。若有行者。於此諸法如實現前知。得
名善修。彼諸衆生昔於此法已修習者。如是
第一甚深法聲入於耳根。或有衆生不種善
根。如是法聲亦入於耳。或有見佛專心瞻仰。
彼人一切無盡善根皆來現前。乃至逮得不
退轉地。十力無畏成大法器。或有衆生有無
常聲入於耳根。或有苦聲。空聲。無我聲。三
律儀聲。四念處聲。四正勤聲。四如意足聲。五
根聲。五力聲。七覺分聲。八道分聲。實論聲。
因縁法聲。梵住聲。四攝聲。無礙辯聲。禪聲。
解脱聲。無色定聲。六波羅蜜聲。巧方便聲。三
昧陀羅尼忍聲。聲聞乘聲。縁覺乘聲。大乘聲。
不退轉地聲。業障盡聲。煩惱障盡聲。衆生障
盡聲。法聲盡聲。有爲國土功徳莊嚴聲。無
爲心清淨聲。大慈聲。大悲聲。三不護聲。四
無畏聲。十力聲。十八不共法聲。一生補處聲。
十地聲。最後身聲。降魔聲。無上智聲。轉法輪
聲。隨應度者現神變聲。棄諸命行聲。於諸衆
生示現無上大涅槃聲。如是諸聲各各差別
入於耳根。是諸衆生乃至畜生餓鬼趣等。如
是無量百千法門入於耳根。彼諸衆生得第
一希有歡喜踊躍。於三寳中極得信敬。彼諸
衆生煩惱障業障衆生障法障。於三分中二
分已盡。彼諸衆生聞是聲已。無量阿僧祇衆
生昔有惡心者。彼等悉得柔軟之心憐愍心
善業心。得觀後世可怖畏事。得種具足天人
善根。以彼諸聲令於無量阿僧祇衆生歸依
三寳。所有受持禁戒淨者。彼等有得須陀洹
果。乃至有得阿羅漢果。復有無量阿僧祇衆
生。於縁覺乘種諸善根。復有無量阿僧祇衆
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得住於不
退轉地。復有無量阿僧祇衆生。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説偈言
    火味阿修羅 指示羅睺
    是我最勝師 福慧莊嚴具
    佛告於彼等 當息妬瞋怒
    付囑是法眼 護持故當受
    彼諸修羅喜 敬答尊導師
    我當護法眼 乃至法久住
    我等説最勝 不隱法神呪
    令彼一切龍 皆失憍慢力
    爾時諸龍輩 各各皆瞋怒
    欲以憍慢力 共諸修羅鬪
    佛告諸龍王 及以修羅
    汝等於長夜 各各常獷戻
    若不除瞋怒 於諸樂非器
    常爲苦所觸 下劣臭穢身
    身分支不具 恒乏於資生
    聞説此諸苦 皆以瞋爲本
    惡罰諸枷鎖 牢獄飢渇等
    地獄鬼畜生 由瞋受此苦
    一切應忍辱 能忍者則無
    丈夫得最勝 富貴具諸欲
    汝等二朋衆 諸龍阿修羅
    各自修忍辱 忍故無諸惡
    大衆皆喜悦 一切咸讃歎
    汝今聞是語 皆悉得於忍
    天龍阿修羅 夜叉及諸鬼
    一切皆得忍 慈心共相視
    人與畜生等 得忍皆和順
    禽獸及小蟲 慈悲相憐愍
    大衆皆合掌 瞻仰導師言
    我等迭相蔭 皆得慈心住
    又我諸大衆 於佛尊導師
    所作諸罪業 若身口意犯
    於法衆僧所 一人邊有過
    人中堅固士 唯願見容恕
    我於世尊法 一切所作惡
    今悉至到懺 願佛慈納受
    于時兩足尊 告彼大衆言
    汝懺惡業盡 終無有苦報
    剃髮不受戒 被服袈裟片
    而作導師想 於彼人中上
    惡王障法眼 貪癡打比丘
    如出導師血 當墮阿鼻獄
    大衆作是言 我等護比丘
    若有諸惡王 惱諸聲聞衆
    我等於諸事 皆捨於彼國
    其土有沙門 令向於餘處
    毀壞彼諸國 飢饉兵疫起
    沙門所詣國 我等亦詣彼
    悉令得勝樂 具足衣飮食
    於彼熾法眼 供養人中上
    無餘四天下 悉變成七寳
    復雨諸香華 珍寳及衣服
    歌舞妓樂等 供養於導師
    衆生所見聞 皆得充足樂
    聖加令諸音 盡變作佛聲
    説諸有爲苦 無常空無我
    三世一切法 悉空無所有
    集散二倶空 眼識二亦然
    乃至心法界 陰身等法空
    如是知諸法 則能救衆生
    若知三界空 能解衆生縛
    諸有十二支 一切皆性空
    若昔於此法 如是修習者
    彼等聞諸聲 悉皆得於忍
    智力無所畏 得住菩提道
    薄福諸衆生 得聞有爲聲
    無量衆精勤 得入菩提行
    檀戒忍精進 禪定及智慧
    佛土福莊嚴 精進故令淨
    汝等當作佛 到彼諸法岸
    降魔及軍衆 而降正法雨
    無量衆生界 能與正法眼
    汝等一切衆 速入安隱城
    無量衆聞聲 得趣大菩提
    及得二乘道 有得人天樂
    有得至於果 羅漢三摩提
    如是惡衆生 得於柔軟意
    怖畏諸惡業 安住慈善心
大集經卷第五十四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五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月藏分第十二分布閻浮提品第十
爾時世尊。既知一切諸來大衆於三寳所皆
生深信尊重敬仰得未曾有更不信事諸餘天
已。告他化自在天王。化樂天王。兜率陀天王。
須夜摩天王。帝釋天王。四大天王及諸眷
屬。娑伽羅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羅睺羅
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睒婆利阿
修羅王跋持毘盧遮那阿修羅王。大樹緊那
羅王。樂欲乾闥婆軍將。檀提鳩槃茶軍將。
因陀羅夜叉軍將。寒葉餓鬼王。垂脣毘舍遮
王。阿那竭囉富單那王。巷路喚聲迦吒富單
那王等作如是言。諸仁者。汝等一切如是
勸我。分布安置此閻浮提。一切國土城邑
宮殿王都聚落山巖寺舍。園池曠野諸樹
林間。付囑護持勿令有惡。又令大地精氣
衆生精氣正法精氣増長熾然。佛正法眼久
於世。紹三寳種使不斷絶。損減惡趣増
益善道。令此閻浮提一切安隱豐樂可樂
以是因縁。我今分布此四天下囑汝一切諸
大天王一切龍王。乃至一切迦吒富單那王。
汝等各應發心捨離眷屬。分布安置護持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